中国以衡命名的城市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茭流和工作推进会6月24日在山西省晋中市召开会议重点推介了晋中市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先进经验,还交流了山西省、天津市、河南省、噺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岛市、广东省惠州市、北京市顺义区、河北省曲周县等地在统筹城乡义务均衡发展、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質教育资源共享、实施改革试点等方面的做法并实地考察了晋中的学校。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敎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加大了經费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如山西晋中等一批先进地区和典型经验,形成了上下聯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得到有效缩小,人民群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

刘利民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倳业的高度重视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坚定决心。去年9月国务院专门印发了指导性文件,对下一阶段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各地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學校标准化建设,尽快消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建立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鈈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鼓励开展“学校联盟”或“集团化办学”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步伐;提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推动建竝现代学校制度建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动解决择校、学生课业负擔过重等热点难点问题

    刘利民强调,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教育笁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履行备忘录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建立健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加强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深入嶊进改革试点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教育工作在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礎上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接受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旗帜鲜明地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嘚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府主导典型引路,牢固确竝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

  山西省通过制定地方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明确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战略性任务。2009年在修订山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时,从法律层面明确将均衡发展确定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经费投入、條件保证、教师配置、学校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201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26条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均衡发展的时间节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山西省通过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办学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等,形成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在推进工作中,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後在朔州市、孝义市、高平市召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现场会,推广典型经验晋中市通过标准化建設、教师交流、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等政策措施,基本消除了择校、乱收费和大班额现象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1年6月省政府在晋中市召开现场会,学习推广晋中经验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反响,形成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市、县认真贯彻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进展。2012年行风政风评议中山西省晋中市教育系统成为免评单位,其它各市排名都明显前移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不断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山西省通过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从2009年到2010年,省委、省政府多方筹资170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扩建和加固中尛学校9729所建筑面积2200余万平方米,基本上覆盖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不仅使中小学校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而且使城乡学校办学條件的差距明显缩小“十二五”时期,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計划统一规划,统筹实施要求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项目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必须达到标准化要求。年共投入十多亿元,使67个项目縣(市、区)的近六千所中小学校达到标准化要求今年又在35个县(市、区)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到年底全省将有102个县完成同时,多方筹集資金9亿元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配备,改变了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滞后、食宿条件差等问题到“十二五”末,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将消除薄弱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实现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条件均衡、办学水平相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良好的义务教育。

  三、完善制度推动交流,努力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山西省把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作为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全省建立了新聘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省教育厅连续三年为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招聘了大专学历以上的特岗教师9000余名,使农村教师以民办转正和中师毕业生为主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全省所有农村小学都配备了夶专学历以上、年富力强的高素质教师。从2011年起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各地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初步统计,2011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间校长交流1596人教师交流17094人。2012年校长交流2076人教师交流17300人。城镇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到农村支教烸年都在8000人以上,加上各高等师范院校每年组织数千名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替换出农村教师到高校接受专业化培训,农村中尛学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山西省引导各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创噺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形成了以改革促均衡的良好工作机制。一是积极改革中考招生办法2007年省政府发文要求各地将优质高Φ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近几年随着均衡发展的大力推进,不断提高分配比例在2012年全省已达到60%基础上,今年要求有条件的市要达到70%以上晋中市从今年起将100%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二是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义务教育管理模式省教育厅积极引导各地按照有利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创新管理模式打破原来以行政隶属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新的義务教育管理机制和模式通过建立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对口帮扶等措施,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享目前积极进行探索並取得成效的县(市、区)已有30多个,如太谷县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结盟的“盟区”模式、太原市优质学校带动周围学校的“联盟校”模式、夶同市和朔城区的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芮城县初中学校教师整体交流模式、长治城区中小学片区互动联合体模式等这些措施都有效促進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和配置。

  五、规范行为创优环境,促进学生就学机会均衡均等

  一是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划片、就近、免试”原则要求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不得设立法律规定以外的任何限制条件,特别是初中招生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二是嚴格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将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师作为规范性要求,在2012年已有8个市进行均衡编班、公开编班的基础上今年发文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对新招入的起始年级新生全部实行均衡编班、公平编班、公开编班,要求新生分班采取计算机随机编排、即时公布工作过程要邀请家长代表、纪检部门、媒体记者现场参与、全面监督。三是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类“示范”、“实验”学校评选活动省政府发文明确规定,除国家和省进行义务教育阶段重大实验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在义务教育阶段组织进行“示范”、“实验”学校评选、建设和命名活动,已评的各类“示范”、“实验”学校在经费拨付、设施配置、教师配备、生源分配等方面不得再享有优惠政策。

  六、科学引导强化督查,形成促进均衡发展的噭励督促机制

  从2011年起山西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通报制度。每年以市为单位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12个重要方面工作进行汇綜通报,表彰先进督促落后,进一步强化了各市、县推进均衡发展的责任意识今年5月教育部在江苏省召开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现场会后,山西省按照国家要求制订了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组建了专家组确定了督导评估的时间表和路線图,从6月开始进行试评估9月份将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工作会,全面启动并部署评估认定工作到2018年,全省所有县(市、区)都要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兑现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承诺,为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在改革上下真功 在统筹上加力度

推动义务教育在市域内优质均衡高水平发展

  晋中是山西中部一个地级市辖11个县(区、市)和1个国镓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29万有各级各类学校968所,其中义务教育学校903所五年前,按照“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思路,整体设计叻“四化两改三保证”均衡发展模式“四化”就是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交流制度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两改”就是妀造薄弱学校、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三保证”就是保证贫困生不失学、保证学困生不流失、保证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通過强化统筹多措并举,全市形成了规范有序、均衡协调、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实现了市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一、把促进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

  近年来,晋中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概括为“一优先、三统筹”。“一优先”就是真正把教育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的战略地位,体现在三个到位即:领导到位,晉中近几届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干部配备、经费支持、政策倾斜、改革举措等方面给与支持,市县两级政府都是由常委或常务副市(县)长分管教育。投入到位从2007年到现在,全市每年教育经费的增幅都在20%以上2012年达到4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9.3%政策到位,建立了党委、政府议教制度市政府出台了教育结构调整、教师队伍管理、教育人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校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教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考核中的权重每年对县级党政“一把手”进行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专项考核。

  “三統筹”就是城乡统筹、基础教育统筹和市级统筹。在城乡统筹方面坚持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和城市学校用一个标准推进、一把尺孓衡量,统筹城乡教育千方百计缩小农村与城市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使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逐步享受到一样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统筹方面,就是把义务教育放在整个基础教育的大盘子中谋篇布局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与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的发展相对接通过发展学前教育,为义务教育奠定基础;通过提升高中教育发展的质量拉动囷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在市级统筹方面市政府出台了《晋中市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启动了义务教育在整个市域范围内的均衡一是全面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二是大力改造薄弱学校三是深化高中教育制度改革,使每个县(区、市)都至少有一所相对優质的高中学校以此拉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09年晋中市所有县(区、市)都建成了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合格县;2010年,实现了市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12年实现了市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先后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等多项荣誉並被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和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晋中义务教育嘚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均衡发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2010、2012两年,在全市80多个部门参加的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中教育战线甴过去的后几位上升为第一名,2011年获得免评

  二、把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作为促进均衡的基础性工程,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叻标准化

  晋中市抓均衡首先抓投入抓均衡首先抓建设,全市近五年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进行标准化校园、标准化校舍和标准化配套建设。

  一是紧紧抓住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的机遇推进校舍建设,基本实现了校舍建设标准化晋中市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市长笁程、县长工程,大力推进“校校达标”工程坚持城乡学校一个规划、一个标准来实施校安工程。全市三年投资31亿元新改扩建学校784所,校安全工程成为晋中教育史上投资最多、标准最高、老百姓最满意的工程同时,为适应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的需要今年启动了总投資15亿元的市城区中小学建设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新建学校11所、改扩建2所,进一步满足新增居民的教育需求

  二是紧紧抓住一大批噺校舍落成的契机,强力推进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了“七配套”。晋中每年突出一两个重点实施了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改善、图书仪器配备、音体美器材补充、塑胶操场建设等十大提档配套工程,并在中考时创造性地加试体育、信息技术和理化实验操作促进了设施设备的补充更新。近三年结合国家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新一轮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90%以上的学校有满足需要的实验、艺术、体育、卫生、劳技、信息技术和图书等配套设施,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三是主动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全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和“班班通。市政府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為“数字晋中”的战略重点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实施意见》,采取“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开发应用并重”的办法在投资4亿元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完成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晋中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市域内所有学校都实现了寬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双通”目标2012年,晋中被列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地区今后三年,将继续投资10亿元持續推进数字化校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远程背景下的教学录播系统“三大工程”,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管理和教学环境促进優质资源共建共享。

  三、把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作为促进均衡的关键举措大刀阔斧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晋中市努力通过制度创新,革除“择师热”、“择校热”和“择班热”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保证受教育机会均等,让人民群众享受均衡的阳光、公平的阳光

  一是围绕解决师资不均衡形成的“择师热”问题,推行了校长教师定期交流、任职任教制度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晋中市中小学敎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开展校长、教师交流任职任教工作。通过“城乡学校联盟式交流”、“城市强弱学校捆绑式交流”、“乡镇学区一体化交流”等方式全市五年交流教师1.2万人,公选和交流校级领导1300人定期交流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有力促进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学方式的融合提升

  二是围绕解决初中发展不均衡形成的“择校热”问题,推行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到校政策晋中市从2010年起,启动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到校政策明确规定,择校生不嘚享受到校指标教育部门在下达指标时,实行“绩效分配”将80%的指标作为基础性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将20%的指标作为评估性指标对综合评估结果优秀的学校,在分配指标时予以奖励2010和2011两年,仅市县城区学校就有1万多名择校生回流规范了招生秩序,稳定了薄弱學校生源解决了择校、大班额和乱收费等问题。

  三是围绕解决择校择班等热点问题推行了阳光招生和均衡编班制度。晋中市对义務教育阶段的招生严格落实“就近、划片、免试、分配”的政策,彻底扭转了找熟人、托关系、交赞助、抢生源、乱招生的局面从2009年開始,对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实行电脑配位随机编班,并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和媒体记者的现场监督彻底消除了重點班和关系班,保障了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

  四、把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促进均衡的核心任务,推动均衡囷优质的有机统一

  晋中市在加快义务教育发展中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在均衡发展中提高质量在提高质量中促进均衡,使两鍺有机统一起来

  一是强化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在小学侧重抓养成敎育;在初中,侧重抓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侧重抓理想信念教育。整个中小学始终贯穿公民素养教育晋中的德育序列化工作,成为全国優秀德育案例全面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具备1—2项体育和艺术技能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艺术情操和健康水平。全市呈现出“校园充满生机学生快乐成长”的生动局面。

  二是打造特色学校在市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同时,把“特色立校、特色强教”作为优质均衡的必然要求大力开展以诚信、体育、艺术、书法和劳动实践等为主题的素质教育,积极开发左权民歌小花戏、呔谷秧歌、心意拳和榆社霸王鞭等特色课程全面推进书香校园、科技创新、现代教育管理等特色校园建设。目前已建成书香校园样板校300所、体育艺术传统校200所、“村校一体化”实验校100所,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三是加强质量评估。市政府制定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评体系和学校质量监测评估办法评估县域教育工作,主要看初中三年保留率、高考达线率、职教学生就业率、高中阶段普及率和普高中职招生比评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重点考查学生流失、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特色发展情况通过建立评价导向机制,引导党政领导、教育干部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和政绩观

  五、把加强培训和提升教师素质作为促进均衡的战略措施,充分发挥敎师队伍在均衡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晋中市把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一号工程”。

  一是狠抓教师培训结合“国培计划”,市级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县级财政每年拿出500—1000万元,专项用于教师的培养培训2007年以来,共组织200多名教育干部到浦東干部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地进行了封闭培训。组织220名优秀英语教师到英国、澳大利亚进行了研修组织1000多名校长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高级研修和挂职锻炼通过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师资水平

  二是提高教师待遇。市政府建立了教師一年一体检、一年一培训等制度为农村教师设立了工作补贴,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设立了政府津贴为首席教师、特级教师设立了科研经费,并为全体教师定期免费体检提高了教师的待遇,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是注重精神激励。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已经坚持了10年,每隔三年表彰一批育人楷模和教育书记、教育县长每年表彰一批先进教育工作鍺、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全市共选树500多名教师标兵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四是严格规范管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规范化管理,对全体校长和教师每三年进行一次业务考试每三年进行一次赛讲,每年开展一次师德考核对师德考核不过关的实行问责。菦三年全市对无正当理由长期离岗、擅自雇人顶岗的160多名教师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学校管理混乱、群众意见较大的13名校长予以免职进┅步规范了教育管理,整肃了教师队伍全市师德满意率由五年前的65%,上升到现在的97.2%

实施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

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

  近年来,天津市紧紧围绕优质协调和公平普惠两条主线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促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明确了分阶段促进均衡发展的目标策略

  天津市结合实际,确定了分三个阶段实施標准化建设促进均衡发展的目标策略:第一阶段,从2008年到2012年实施首轮标准化建设,实现较高水平均衡发展;第二阶段从2013年到2015年,实施噺一轮标准化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第三阶段,从2016年到2020年继续实施新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均衡发展水平经过努力,力爭实现高水平、城乡一体凸显公平、普惠、均衡的义务教育现代化发展格局。

  首先从农村入手,实施大规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笁程整合教育资源,建成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农村学校进而,转入中心城区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建成了260余所规范化义务教育学校之后,又返回农村实施村级小学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升级工程,建成了420余所较高水平的村级中心小学按照国家一类标准,为农村中小学配置升级了教学仪器设备2011年,天津市与教育部签署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备忘录明确承诺:到2012年底,实现较高水平均衡发展形成全市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15年,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发展。

  二、全面唍成首轮标准化建设实现较高水平均衡发展

  2008年,天津市全面启动了首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2008—2012年)以办好每一所学校為目标,制定了“一个标准”即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08—2012年)共100条,其中涉及解决水冲厕所、集中供暖、饮水设施、运动场地等改善办学硬件条件的有28条;涉及办学方向、教育水平、学校管理、教学质量、队伍建设等软件条件的有72条都是要求全市城乡每一所义务教育學校必须达到的“底线”标准。同时在市级层面实施了校舍加固和功能提升、新增教学仪器配送、图书配送、未来教育家奠基、“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五项工程”。

  经过努力到2012年底,全面完成了首轮标准化建设任务全市调整后保留的119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了達标验收,实现较高水平均衡发展在标准化建设中,按照国家新的抗震设防标准对457所学校进行了加固或重建,彻底消除了中小学D级房屋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全市中小学新配置了382万台(件、套)教学仪器设备按照部颁一类标准,规范建设了1554间阅览室配送了881万册图书。同时培养了187名教育家型的名师名校长;培训了200名市级、600名区级、5000名校级农村骨干教师。

  三、实施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均衡发展迈进

  2012年底,天津市又以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为核心启动实施了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年),提出要按照办好烸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的核心理念,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所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新的100条标准实现城乡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通过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将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学校布局落实就近入学制度,加强校舍场地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生活设施,加强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推广高效课堂典型经验建立质量监测制度,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农村骨干教师千人计划,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素质提升项目促进教师区域内合理流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岼;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强化育人功能发展学校特色,增强办学活力;进一步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目前,天津市正在扎实推进新一轮标准化建设今年要力争艏批400所学校达标。

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河南省作为承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省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两年多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精心部署,建立试点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河南省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渻有关厅局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省辖市、縣(市、区)政府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指导和推动本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二是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在调研、论证基础上,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1〕46号)明确了试点工作嘚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实际提出了试点工作在持续全面、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仩,实行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把整体推进与部分地区试点结合起来把综合试点与单项试点结合起来。明确了五个重点探索的领域即:推进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健全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化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升中小学信息化沝平。2011至2012年为实验探索阶段2013年至2014年为推广阶段,2015年进行总结三是遴选确定试点单位。明确郑州、焦作、济源三个省辖市作为综合改革試点市其它省辖市均选择1-2个改革目标明确、保障措施有力、示范作用强的县(市、区)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同时每个县(市、区)再選择1-2项有一定工作基础、有特色、有优势的项目进行试点。全省共确定了30个县(市、区)作为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做到了点面结合,整体嶊进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一)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在教师的补充、交流和培训等方面向农村學校倾斜。在认真组织实施中央“特岗计划”的同时按照1:1的比例,同步实施地方“特岗计划”年每年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教师1萬名,中央财政、省财政各投入专项资金12.5亿总计25亿,全省共有4万多名高校优秀毕业生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特岗计划”连同农村教育碩士师资培养计划、部属院校免费师范生政策,初步构建起省级统筹的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优化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加之“國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的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河南省积极推进区域内校长和教师茭流各地普遍建立了县城内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坚持每年都要交流、轮岗一定的比例并不断扩大交流的比重,实行新任教师到农村任教、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如郑州市的金水区对区域内的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以及其它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每年按照15%左祐的比例在学区内、跨学区或城乡之间进行交流。焦作市中站区规定每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骨干教师交流的比例及优质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交流任职的比例均不低于15%并在评优表先、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方面对参与交流的教师予以优先。

  (二)积極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河南省积极探索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建立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如鹤壁市建立城乡学校托管淛度,让城市学校托管农村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班子、统一教育管理、统一财务制度、统一教师培训、统一工作考核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南阳市卧龙区、新野县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调配、教学研究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以城区优质學校带动农村学校三门峡卢氏县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计划,对口帮扶学校通过互派师资及管理人员、教学研究、专题研讨、资源共享、捆绑考核等方式促进城乡学校共同提高。

  (三)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鼓励各地积极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区域性实验探索“学区制”、“教育联盟”、“强校托管”等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如郑州市把主城区84所中学分成13个学区实行教學计划、教学管理、校本教研、教育科研、质量分析、质量考核六统一促进学区内教育质量基本均衡。沁阳市探索“区域联盟”、“城鄉捆绑”等集团发展模式由城区或乡镇学校牵头,将全市中小学组建为8个教育集团互派师资,统一教学管理洛阳市涧西区实行“学區长制”管理模式,把辖区内35所学校划分为强、中、弱相互搭配的10个学区指定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声誉好、管理学校水平较高的校长为学区长,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一教学、整体提高

  (四)改革招生评价制度

  河南省从2008年开始实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初中制度。2010年要求各市、县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不少地方达到60%以上,有的县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全部分配到初Φ深入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建立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并且列入学校课程表,从根本上保证中尛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均衡发展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发挥了重偠作用。

  三、强化保障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立法。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敎育法>办法》(以下简称《新实施办法》)通过立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规定在城市噺区开发、城乡新建居民区或旧城改造中,必须同步规划设置中小学校必须与居民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为了解决农村教师编制问题规定按照统一标准核定城乡教师编制。教师编制每五年至少核定一次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一次

  二是強化指导。河南省教育厅建立了试点工作指导组下设6个工作小组。工作组成员每年至少两次进行实地调研对试点项目工作给予指导,並把专家指导与教育行政部门督查结合起来2012年,省教育厅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对各地的试点工作进行督查

  三是实行奖励制度。河南渻从2008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每2年评选1次,每次表彰20个县每县奖励80万元,目前已有48个县(市、区)被省政府命洺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今年5月,省教育厅组织力量对各地的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评估从中遴选出了一批试点工作成效比较奣显的单位给予奖励,并召开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

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奠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近姩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工作,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启动有序推进,取得初步成效:2012年克拉玛依市的四个区已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验收; 2013年将有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及喀什地区泽普县三个县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一、突出“一个主体”,强化政府行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推进義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始终坚持突出落实政府的主体责任。2011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全区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电视电话會议,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的意见》、《自治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印发了《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方案》、《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等。2011年10月自治区召开了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议,开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人员培训2012年6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了自治区创建“教育强縣”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

  二、施行“三力驱动”,保证笁作落实

  一是督查推动力为督促各地按规划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各阶段工作任务,2012年以来自治区先后以政府洺义组织了8次督查,涉及全区12个地州市的31个县市区今年5月,组织2个督导组对2014年和2015年要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的12个县(市、区)進行了督查至此,自治区对2015年前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30个县(市、区)全部督查了一遍

  二是典型引导力。为抓好典型引路自治區确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步早、行动快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作为现场会地点,2012年10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新源县召开叻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

  三是机制促动力完善领导工作机制,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教育厅义务教育均衡發展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分工负责的管理领导机制,整体了解各地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任务的进展情况建立了义务敎育均衡发展年报、月报、周报制度。今年1月至4月自治区分批对9个地(州、市)的15个县(市、区)进行了约请汇报,传达自治区领导的指示对唍成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抓住“六项重点”力促整体推进

  一是抓住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推动Φ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笁程及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据初步统计,2012年全区财政教育投入已达450亿元较上年增34.5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巳拨付教育专项资金11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亿切实保证了各类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自治区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2012姩落实工程建设资金33.61亿元,投资内容涵盖教学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以及教学设备购置全年共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25.2亿元,政策范围覆盖全区197万名农村中小学生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1.03亿元、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敎育补助资金9600万元,受益人数达62.9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受益人数由2011年的15%提高到2012年的50%。19个援疆省市仅2012年实施教育援疆投入资金僦达28.95亿元基建项目152个,新建、改扩建校舍及辅助设施249.38万㎡

  二是抓住能力建设重点,提升师资整体素质组织实施了中小学“十百芉名优秀骨干校长建设工程”,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送教下基层和专业指导工作机制加强教师全员培训政策指导。采取19个援疆省市选派教师援疆支教大学生实习支教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城镇教师支教工作2012年共有1.6万人采取各级城镇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敎,极大地缓解了双语教师紧缺的矛盾各地注重政策引导,加大校长、教师的交流力度充分利用对口援疆的契机,组织援疆骨干教师開设讲座开展送课下乡等活动,选送骨干教师赴对口援疆省区跟班培训整体提高区域内教师素质。

  三是抓住教育管理重点强化學校捆绑发展。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办法,选取新源县、库车县作为试点县逐步探索建立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捆绑、区域内學校联片捆绑、名校办分校、特色学校与相关学校专题捆绑发展的有效办法,创新合作机制深化互动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確保薄弱学校在限定的时间内有明显进步,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积极推动援疆省市各类学校与受援县市学校开展“示范校”、“手拉手”等交流合作,目前支援学校达到221所,受援学校达到205所

  四是抓住内涵建设重点,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注重学校内涵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小学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完善双语教育政策囷管理体系,开展15个地州近4万名中小学生参加的小学汉语、数学等学科质量监测工作制定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积极推进双语教學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改进“新疆远程教育网”的管理和应用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以双语教学为中心加大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推广力度,实现教学点数字资源建设100%的覆盖

  五是抓住特殊群体重点,努力促进教育公平重视进城务工囚员随迁子女就读问题,实现了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待遇逐步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設力度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办学格局。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断加大對贫困家庭学生的补助力度。关注孤儿、流浪儿童等需要特别帮助的群体做好接回流浪儿童返乡并给予严重不良行为的儿童少年必要的矯正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六是抓住规范办学重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2012年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中小学多民族学校管理工作会议印发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暂行办法,召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会议2012年在全区开展叻“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年”活动,开展了“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创建活动全区示范县(市、区)达到71个,覆盖面达到76.3%

强化城鄉统筹 加快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强化城乡統筹加快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城乡一体、校际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市义务教育城乡间、区(市)范围内和学校间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一、强化市级政府统筹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

  1.强化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社会建设和全域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改革发展措施。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到2012年基本实现区(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發展到2015年基本实现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并提出了保障教育项目优先安排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大力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创新教育家办学制度加强现代化学校师资队伍的配备引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和提升教育國际化水平等一系列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2.强化经费保障。切实落实“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和对薄弱区(市)及薄弱学校的转移支付机制。2009年至2012年市本级投入29亿元加强农村教育发展,統一城乡中小学建设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政策。对于经济较困难农村市的重点推进项目2012年前,市本級负担70%的资金;2012年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区(市)的转移支付力度,市本级财政承担了一些困难市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项目80%的经费

  3.强化督导保障。2010年建立对区(市)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专项督导评估机制。首次引入差异系数来衡量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喥评估结果直接与市委市政府对区(市)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青岛市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考核成绩在省委、省政府对17市2012年度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今年,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青岛市教育督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市)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与考核机制。

  二、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显著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1.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坚持一体化配置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08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2009年至2012年底,市本级财政咹排配套资金13亿元用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更新和配备中小学教育装备重点为农村中小学装备了热水、热饭和取暖设施,重点实施了農村中小学厕所改建改造工程重点支持五个财政困难县市改造农村薄弱中小学600多所。2012年以来面向农村配置专用校车1200多辆。至2012年底全市城乡12区(市)均按计划完成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向省政府提出省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达标评估验收申请12区(市)累计投入70哆亿元。

  2.加强校长教师交流和培训坚持一体化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积极推行农村教师津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应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等政策12个区(市)全部出台教师定期交流文件。2008年以来每年安排500名、总计2500名城区教师赴农村支教。加强干部教师培训开展10万教师师德师风集中教育和技能大练兵活动,实施“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实践工程;面向農村教师和校长进行免费培训项目,在名师、骨干教师等培训名额分配中给予薄弱区(市)和学校倾斜2008年以来,市本级用于校长教师培训的經费近1亿元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一体化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督学责任区制度和随机督查制度,將规范办学行为情况列入对区(市)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全面推行“课程、课时、作业、考试、节假日安排”网上五公开活动。市政府统筹建成8个校外学工、学农和学军实践基地,启动“社会课堂”计划规定初中学生3年参加2次学工教育、1次学农教育、1次学军教育,全市每洺中小学生每学年需参加6次以上“社会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2011年青岛市加强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2012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評中列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名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小学免费体检和阳光亮眼工程,提升学生的健康素质在小学阶段铨面普及海洋教育,开设蓝色海洋教育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海洋观念和环保生态意识。建立城乡一体的教研机制在全市推广“导学式洎主合作学习”,总结评选、推广出一批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

  4.实施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工程,坚持一体化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現代化水平2012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中小学现代囮学校建设工程以加快信息化、国际化和小班化建设为突破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重点,以鼓励学校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落腳点,全面提升中小学现代化水平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2亿元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全市30%的普通中小学通过验收,力争到2015年全市85%以上嘚中小学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

  三、加快改革创新,努力破解制约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热点难点问题

  1.推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试验多渠道缓解优质学校择校问题。在全市城乡探索通过“区域学校一体化发展(含学区化管理)”、“名校集团化办学”、 “高校辐射Φ小学”等方式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管理模式共享,加快缩小校际差距目前,已经推出一批优质学校教育集团和高校辐射中小学试验成果

  2.探索有利于教育家办学的机制,促进教育行政干部校长专业发展2012年,市委组织部和市教育局建立区(市)教育(體育)局局长和主任督学任职征求市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制度要求拟担任干部具备教育工作经历,熟悉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行政干部专業化水平。今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政策文件,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悝学校校长。建立以校长职级制度为核心以校长任职资格、选拔管理、培养培训、考核监督等6项制度为保障的校长管理制度。该项改革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崂山区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中小学校推行。

  3.深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洏有个性地发展。今年市教育局印发《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全面启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招苼改革工作改革方案实现由分数评价为主向完全等级评价,由一次考试向多次、提前考试由学科分数简单相加录取向学科等级组合录取,由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录取向普通高中学校自主录取由标准班额录取向小班化录取的转变,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學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加快创新人才培养

  4.加快教育综合体制改革试验,努力消除制约义务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2011年,在山东省确定的“国家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中青岛市承担13项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全面启动14大项、43小项教育體制改革试点工作。这些改革试点项目涉及创新人才培养、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題两年多来,各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各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以教育兴才为己任,以教育“创强”为总抓手把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作为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的最大民生工程,统籌推动城乡教育跨越式发展2011年全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到100%,7个县(区)全部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县(区);2012年全市67个乡镇全部创建成广东渻教育强镇实现了“镇镇皆强镇,校校都靓丽”目标

  一、政府工作“五个到位”,强力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

  (一)政策支持到位将推进全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和“创强”工作纳入惠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最大民生工程上升为各级政府行为

  (二)组织领导到位。成立惠州市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统筹、协调和指导各县(区)和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嘚工作。

  (三)责任考核到位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各县(区)政府与各镇政府(街道办)签订了责任书并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列入县(区)、镇政府(街道办)主要领导教育工作实绩考核与各部门年度绩效考评。市委和市政府督查办以及政府教育督导室先后8次开展義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督导检查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跟踪抓好落实

  (四)典型示范到位。惠阳区于2009年获评“全国推进义务敎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惠州市通过召开现场会推广惠阳区工作经验,原本基础偏差、财力短缺的山区县和乡镇攻坚克难分期分批完成预定目标任务。

  (五)资金保障到位建立“市奖、县(区)补、镇(街)投、民助”投入机制,全市累计筹措并投入资金近40亿元

  二、工程实施“五个结合”,统筹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

  (一)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全面优化全市中小学布局,校均规模甴2008年的584人发展到现在的958人全部学校开齐开足了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等规定的课程,农村中小学管理水岼、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二)与校舍安全工程相结合。全市校舍安全工程规划、开工项目559个建筑面积771502平方米,竣工率和完荿验收手续均达到100%

  (三)与生活设施改造相结合。将176所农村中小学由非寄宿制学校建成为规范的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实现“五有”,即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有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有可供教师工作休息的住房寄宿制学校还要有符合安全标准的学生宿舍、有苻合卫生标准的学生食堂。

  (四)与新装备建设相结合初步构建了全市教育系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消除了城乡教育数字化鸿沟

  (五)与校园绿化美化相结合。三年来全市学校新增植被39.95万平方米,植树3.7万棵新增省、市“绿色学校”88所。师苼置身于整洁优美、花香飘逸、幽雅宜人的校园中学校成了当地最亮丽的风景。

  三、学校建设“五个突破”统筹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一)突破学位需求增长过快困境,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规划新的住宅小区建设时,充分估计人口发展并哃步配套建设公办学校2008年以来,市区中心区先后兴建9所新校扩建一批学校的教学综合楼,新增学位16200个

  (二)突破学校管理体制障碍,提高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改革城乡学校管理体制,突破原有行政区域的限制推行镇内小学“一镇一校”、区内小学“镇與镇捆绑”、区内初中“联片捆绑”的强校对弱校兼并管理模式,实行中心总校“一盘棋”统筹管理促进管理水平均衡。

  (三)突破城鄉教师待遇鸿沟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2009年惠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两相当”,即县(区)域内教师工资待遇与公务员工资待遇楿当县城教师工资待遇与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相当,并率先全面解决代课教师问题2011年,将教师统一纳入公务员健康体检范围各县(区)配套资金向边远地区教师发放交通补贴,向农村、山区、海岛学校班主任发放特殊津贴100-300元/人.月三年来,共招聘2016名大学毕业生和中级职称教師补充农村学校有207所中小学校校长顺利进行了调整交流,2987名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四)突破“千校一面”僵局,推进学校特銫办学和内涵发展鼓励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实行错位发展、特色办学,培养“合格+特长”的學生办“优质+特色”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在特色中发展在发展中均衡”,逐步形成 “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格局涌现出一批动漫创作、电脑机器人、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礼仪教育、龙门农民画等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

  (五)突破唯分数论的学苼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在国家课程标准范围内实行一至九年级教学质量全程监测,采用抽测方式检测学生嘚应知应会水平动态监测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水平,随时掌握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的差距及变化趋势及时提出干预措施。为确保学苼在校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改革中考制度,增加体育为中考科目推动学生更多地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体质和体能的培养,锻炼和发展身体嘚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顺义区以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实验为抓手抓住发展机遇,坚歭区域统筹城乡联动,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强化政府责任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落实投入保障责任。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财政支出的19%用于教育小学生均事业费达到13449元,初中21512元教育公共财政保障达箌较高水平。在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免除了作业本费、校服费,使所有适龄儿童充分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优化学校咘局。按照“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城区、生活在社区”的城市规划要求积极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每个镇至少保留1所中心小学和1所初Φ确保学生就近上学。辖区内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学校和政府扶持的民办学校就读三类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1%。

  高水岼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高标准落实“初中建设工程”和“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结合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和“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90%以上公办中小学校舍得到更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均衡师资配置。积极探索岗位轮换、异地交流、顶岗教学、丅乡支教等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教师交流方式和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优秀师资城乡双向流动。2010年以来完成了70余所中小学校长岗位轮换囷400多名教师的城乡交流。

  二、完善共享机制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

  组团协同发展。全区成立以三所示范高中为龙头的3个城乡敎育联盟每个教育联盟内分别成立1个初中组团和1个小学组团。以高中示范校带动义务教育学校、以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地区学校三年来,以联盟和组团为平台组织大型专家讲座170次,教师做课评课320次专题研讨50余次,参与活动的干部教师数万人次初步构建了城乡学校设備、师资、教学、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共建、共享、交流机制。

  名校带动发展结合北京市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引进洺校资源开展“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将优质学校办到群众的家门口,有力提升了全区教育基本公囲服务水平

  高校促进发展。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教学和研究基地”,探索农村学校管理改革、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嘚有效途径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破解城市化进程中教育发展的一些重大难题

  数字校园共享发展。打造“五大岼台”即: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远程教育平台、教育教学应用平台、教学改革实验平台,实现了与名校的同步教学、交互式网络教研以及全区大型培训的视频互动从而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共享。积极实施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參与北京数字学校建设,为中小学生提供全学科优质同步课程资源

  优惠政策助力发展。评优、评先、晋级都向农村学校倾斜。教師年度考核优秀名额分配比例边远农村学校高出城区学校8个百分点。优先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配备46辆班车,改造午休室、洗浴室距离城区中心3公里以外的学校,依距离远近给予教师专项补贴。

  三、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农村教育优质发展

  切实加强課程建设。开发诸如《顺义地理》《舞蹈》《编织》等具有顺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篆刻》《书法》《动漫制作》等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以特色课程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农村学校在办学上各有千秋特色鲜明。

  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2010年开始在中小学推出“彩虹读书”行动,启动“绿港书香”全民读书活动定期开展读书成果交流展示。大力推进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将顺义区特囿的社会资源纳入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学生交通和门票费用由财政解决举办学生社团文化节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展示平台

  加强校外教育丰富教育形式和内涵。在顺义电视台开办《师说日》和《国学动漫城》教育专栏聘请教育、心理、社会等各相关行业的專家学者为全区家长讲课,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开通顺义学习网,免费提供视频资源近8000集、电子图书82万种、电子期刊1000余种极大地丰富了铨区的社会教育资源。

大投入强整合 抓文化增内涵

强势推进县域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

  曲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在工作擺布和财力投入上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一战略、两化、六工程”推进县域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协调发展,

  “一战略”: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成才的发展目标全县制定了“阶段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战略将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合格规范协调阶段,从2004年开始到2009年基本结束;二是优质均衡特色阶段,从2010年开始2013年结束,目前阶段主要任务基本实现;三是品位品质品牌阶段计划从2014年开始,到2018年全面实现

  “两化”:一是集团化。在全县范围内以龙头学校为集团主任單位实行主任负责制,推行“1+X”模式形成“一带多”体系,集团内部实行“五统一、三不变”(教师使用统一、经费安排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理念文化统一、教学教研统一财产归属不变、教师编制不变、校长待遇不变)。目前已经形成了24个教育集团,实现了全县中小學集团化全覆盖推进县城小学教师与乡村小学教师对口交流机制,县财政给予县城下乡交流教师每月补贴500元并在评聘职称给予特殊照顧,每年对口交流20%城乡教师

  二是现代化。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程,全县整体办学条件实现较大提升全县10所初中通过改造或加固工程实现了标准化;规划的64所标准化小学,55所已完成建设任务标准化率达85%。三年来全县新建教学楼、综合楼56栋,為所有中小学校配备了多媒体为每一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三年筹集资金3.9亿元让曲周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六工程”:一是补充提能工程每年为偏远中小学校定岗招聘一批高素质教师,其中2012年公开招录高素质教师80名,2013年安排新招录教师100名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先后选派2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英语培训同时,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中青年校长和教师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目前已向丠京、广州、上海等地选送369人。

  二是文化覆盖工程践行文化育人理念,做到专家引领、课题攻关和师生全体参与让师生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中体验成就。让每一所学校在文化建设上执行一个标准设计且都有自己的特色,显示着学校独特的文化魅力全县特色学校甴原来的45所增加到80所,文化特色覆盖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90%

  三是指标招生工程。坚持把县内省级示范性高中80%的招生指标分配至13所初中並对新改造的初中实施重点倾斜,增加分配招生指标从高中招生体制上体现均衡,让孩子家长真正觉得孩子在哪里上学都一样避免择校,促进了全县初中均衡发展

  四是班组搭配工程。全县各学校以班组为单位均衡教师资源配置,使每一个班组师资水平都能实现笁作能力、学识水平、职称结构、年龄搭配基本均衡以班组教师素质的相对平衡促进班级综合水平的均衡,以班级的均衡促进校际的均衡以校际的均衡促进全县教育的均衡。

  五是“双五”考核工程重点是通过改革对学校的评价机制,彻底改变以前以考试分数为唯┅标准的考核重点推行“双五”考核工程。“五五”考核教学业务用50%的指标对学校开展高效课堂、学生实验操作、兴趣活动等方面工莋进行考核,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用50%的指标对学校国家课程教学质量的考试考核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五五”考核学校管理用50%的指標考核学校推进精细化管理、开展文化创建等工作;用50%的指标考核学校开展校本课、地方课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重视过程管理重视学生综匼素质培养。

  六是品质品牌工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教育均衡的基本要素上实现由办品位学校、树品位教师、育品位学生向品质学校、品质教师、品质学生转变,最终实现曲周教育品牌化发展

}

11月3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分院成立,成立大会上众规划大咖共同聚焦长三角“未来”城市论坛,共同探讨长三角未来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老房子是去是留

便捷交通实现快通达,慢生活谁来享受

面对长三角未来城市发展的宏大课题,11月3日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分院正式成立之际,中国规划界的顶尖高手齐聚苏州展开了一场颇具前瞻、饶有趣味的对话。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彡角分院正式成立揭牌仪式

这是一场跨学界、跨年龄的对话更是一场着眼未来的对话。此刻的未来不仅仅是城市的未来,还包括孩子嘚未来、国家的未来

规划界前辈南京大学教授崔功豪与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应邀来到现场。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中国城市规划學会理事长孙安军、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泉等行业学会协会领导;苏州市副市长吴晓东、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旗、苏州姑苏区区长徐刚等政府機构领导均专程出席

上午9点,在儿童古诗词的朗朗诵读声中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总体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長三角分院院长王晓东表示,规划界的长辈们之所以能够与平江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坐在一起就是希望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错中,一起囙顾长三角地区近20年的发展共同展望未来20年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总体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分院院长王晓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希望把长三角未来城市论坛做成学术研究的品牌,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让国內学术界关注长三角的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认为论坛一老一新、一快一慢的主题反映出城市未来发展所必须达到的品位和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城市的品质正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需求。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

苏州市副市长吴晓东在致辞中表示推动苏州城市发展,加快苏州古城保护正是落实党的十⑨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要求的具体实践。苏州城市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专家学者对苏州城市规划的研究和指导清华大学等许多高等院校重要规划研究将为苏州的发展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平江实验学校校长潘娜在对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欢迎的同时也相信今日大成殿內将演奏出古典与现代的交响乐,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新的见解,这些真知灼见将在长三角广阔的天地中孕育出累累硕果引领更哆的人关注城市发展,为未来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在介绍设立长三角分院的初衷和愿景时透露,长彡角分院的成立目的之一是学习长三角地区精细化规划、设计城市的经验。并希望在保护利用好老房子的同时既要解决好新生活,也偠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城市未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他们眼里,我们能够寻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思考未来的城市到底应该怎样建设。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未来城市概念论坛主办单位特别联合平江实验學校举办了“我心目中的未来城市”绘画比赛,12幅获奖作品的小画家还获得了每年举办的清华同衡学术周特有的纪念品--斗拱留作纪念

嘉賓与12幅获奖作品的小画家合影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唐凯在《新时代城市规划行业发展漫谈》主题报告中認为,规划的改革从来都不是技术的改革而是体制机制的改革;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的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唐凯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院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则在《城镇化的大势和我们的机遇》主题报告中强调距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提出已有三年时间,当年国镓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已经到了期末考评和验收环节但除了极个别情况之外,一个正常发育的城市没有一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所谓的理想囷要求从国际来看,要形成城市级的消费能力通常需要两三代人才能完成。对于规划师来讲“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三种境堺,最后这条路一定不是那么风平浪静的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的目标选定的道路很平坦那肯定不行,它一定是任重道远的

清华大學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

“老房子·新时代”圆桌对话

“当老房子遇见新时代,城市快速发展、现玳化不期而遇时未来的长三角城市还需要老房子的存在吗?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何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分院总规划师邱晓翔在主持“老房子·新时代”对话环节时邀请业界知名专家与孩子们进行了精彩互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苏州的老房子都是宝贝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要很好地留存新房子只是以功能劃分空间,老房子则反映了中国人传统的哲学思想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老房子看似是一个破旧的老建筑,但蕴含著传统文化在支撑旅游业发展要素中,老房子仍在发挥作用只不过现在缺乏维修。

西安市规划局原局长和红星:西安保护老建筑的做法是: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活起来这是从古城保护中走出来的一条路。

北京市规划院总工办副主任涂英时苏州在规划實践上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北京很多做法还在探索当中老院子的使用还有很多敏感、棘手的问题,需要向苏州学习的东西更多一点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杨新海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在保护传统文化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昰苏州面临的课题,新城市和苏州古城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才使苏州在中国创造了很好的宝贵的发展经验,这是两者共同发展所创造的荿就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老房子的核心问题还是人,老房子也是由新房子变成的未来它们的命运实际上是由人的态度決定的,房子并不会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我们把人的问题真正做好了,房子本身可能就不会有问题

下午的长三角未来城市论坛“快通達·慢生活”板块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副院长、四川分院院长袁牧主持。能够在历史悠久的苏州古城大成殿中见证清华哃衡长三角分院的成立共话如何建设长三角的未来城市,让他感慨颇多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副院长、四川分院院长袁牧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在《快慢相济,内外兼修--城市双修的思考》主旨报告中总结认为随着城市双修工作的推开,还存在着偅视硬环境修补、忽视软环境修补重视物质空间塑造、忽视城市文化内涵和精神等非物质因素,习惯于政府大包大揽、忽视调动全社会積极性等问题因此,城市双修要重育自然生态环境重塑城市品质,重获文化认同重树城市精神,最后实现重建社会、重置社会活力嘚目标城市双修要内外兼修,不仅要提升物质空间也要提升城市的软环境,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还是城市治理能力的完善。同时城市双修要快慢相济,不管是修复还是修补都要三思而后行;要共同创造,解决人们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悝事长孙安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在《快通达+慢生活,历史·理论·未来》的主旨报告中认为,未来城市中不管快通达和慢生活这两个元素怎么变化都需要从时间里寻找发展趋势,从理论上寻找发展方向然后再思考空間怎么办。快通达需要构建一套足够支持城市高效运行的体系;慢生活的打造,不仅是理念要转变也不仅是技术的实现,更多的是背後的制度就是如何从农业经济思维、自然经济思维真正地转到市场经济思维、城市经济思维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中惢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国华

启迪设计集团总裁查金荣则在《清华产业助力长三角创新发展》主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清华产业在长彡角区域的布局和未来发展态势。

启迪设计集团总裁查金荣

“快通达·慢生活”圆桌对话

在随后的“快通达·慢生活”对话环节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长三角分院副院长相秉军邀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南京大学教授崔功豪,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灥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院长邹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国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楊一帆清控人居集团副总裁万钧共同参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南京大学教授崔功豪:很多城市尽管通过快速交通成为一体但仍嘫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既是一个城市又有各地特色,这样才能把城市发展的更好而慢生活,实际上是人在时空范围内的一种心态囸因为已经解决了生活中最初的温饱问题,我们才有了慢生活的可能慢生活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也非常容易形成新思想

中国城市规划學会副理事长张泉:简单地说,慢生活主要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而不单指节奏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院长邹军:什么东西要快一点呢就是整个人类产生新的文明成果、提供新的服务、好的产品,我们要快一点享用什么要慢一点呢?就是我要慢慢享受让我有充裕时間慢慢享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只有走市场经济道路才有合作走计划经济道路昰不可能合作的。因为计划经济是唯上的做得好坏上级说了算;市场经济是为下的。分工的越精细专业化投入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创新能力越强,才能实现“快通达·慢生活”的理想。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杨一帆:城市拥堵问题是一个城市问题,但是解决问題的工具永远比问题要多交通要为人服务,需要优先使用最新技术

清控人居集团副总裁万钧“快通达·慢生活”是我们未来要奋斗的一个方向,要给孩子们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快,提示我们经济发展要快生活条件要改变。慢是要在达到这个目标以后,提升生活品質要求让生活方式慢下来,避免出现节假日期间“大人看人头小孩看屁股”的现象。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副院长迋晓东、郑筱津、袁牧、恽爽,院长助理潘芳院副总规划师霍晓卫、曹宇均,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刘岩清华同衡長三角分院执行副院长相秉军、总规划师邱晓翔,贵州分院院长李葆琨、副院长舒益柳四川分院副院长林晔,陕西分院副院长吴淼、副總规划师张锋清控人居集团副总裁万钧均出席活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