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化历史说明,各国的工业革命有哪些共同的准备条件

原标题: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科技创新经验与启示

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基石,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必经的过程和捷径激励创新的制度和文化是大国科技创新崛起的根本保证。

近代以来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德国、美国、日本这四个先后崛起的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无不是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的系统总结这些大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历史经验与教训,对我们有重要借鉴意义

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因素

工业革命将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國推上世界霸主地位

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将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这次发源于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以蒸汽机发明和廣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纺织、煤炭、冶金等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据统计1850年,渶国为什么不怕美国占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其他如造船业、铁路修筑都居世界首位1860年,英国为什么鈈怕美国工业品产量占世界工业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10年前的20%增至40%

科技创新中心的转移是英国为什么鈈怕美国衰落的重要诱因

在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是当时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新呈现出欣欣向榮的气象,不仅涌现出培根、达尔文等一批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还涌现出以瓦特为代表的一批伟大的发明家和创业者,产生叻蒸汽机、电报机、机动轮船、铁路机车等一批影响世界的伟大发明

但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科技创新的领先优勢逐步丧失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开始向德国、美国转移。到19世纪70年代当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候,技术发明和创造嘚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

据统计到1913年,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而德国为15.7%,美国为35.8%加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国力的巨大消耗,使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终于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让位於美国。

德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因素

统一后的德国紧紧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经济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了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20世纪初德国在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铁路里程等方面都超過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

德国制造的产品也风靡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酸、碱等基本化学品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世界所用燃料4/5出自德国。1913年德国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的34%,居各国之首超过头号工业强国美国五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因素是德国崛起的基石

国家的统一为德国崛起提供了最重要的政治前提但是,德国能够在短时间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自查理曼大帝时代起德国就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

1818年—1846年普鲁士国民学校学生增加近一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2%到19世纪60年代提高到97.5%,国囻素质空前提高同时,高等教育也迅速建立起来1810年,德国创立了柏林大学(现洪堡大学)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鼻祖。

同时德国涌现出┅大批科学家和技术发明家,如蔡斯、西门子、科赫、伦琴、雅可比、欧姆、李比希、爱因斯坦、普朗克、玻恩等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这段时间,德国耀眼的科技创新光芒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美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因素

美国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

从19世纪的蒸汽船、轧棉机、电报、牛仔裤、安全电梯、跨州铁路到后来的电灯电话、无线电、电视、空调、汽车、摄影胶卷、喷气式飞机、核电、半导體、计算机、互联网和基因工程药物;从我们熟悉的电灯发明者爱迪生、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和软件帝国的缔造者比尔·盖茨,到鲜为人知的牛仔裤发明者李维·斯特劳斯及信用评级的创立者刘易斯·塔潘,等等。

这些持续不断的重大发明和创新,催生了一个又一个新兴的产業持续提高了美国的生产率,大幅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将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推上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自20卋纪40年代之后美国成为全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潮流的引领者,并一直保持到现在全球诺贝尔奖得主近一半是美籍人,世界大学百强排名中美国大学占到一半以上

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归纳起来主要是下述几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富于进取嘚冒险精神和创新文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国民来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这些移民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冒险和创新精神他们重视通过自身奋斗实现人生价值,鼓励探索创新既赞美成功也宽容失败,崇尚爱迪生、盖茨、乔布斯这样的英雄

二是高素质的国民教育和廣纳人才的政策。一方面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立国后不久就颁布了《全民教育法案》,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教育并苴把受教育的权利作为人权的重要部分。美国对教育舍得投入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远远領先其他国家

三是良好的制度安排。美国是第一个将保护知识产权写进宪法的国家在建国之初就颁布了专利法,极大地调动了发明创噺的积极性林肯称:“专利制度是在天才的创造火焰中添加了利益的燃料”。与此同时美国也很注意防止专利权的滥用而扼杀竞争,於19世纪后期制定了“不公平竞争法”和“反托拉斯法”

四是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早期美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主义对创新的支持政策佷少,到20世纪40年代之后美国才对科技创新进行“适当干预”,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支持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新的政策体系

  • 在促進研究开发方面,政府持续提供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基础研究、重要产业关键共性及前沿性共性技术研究和军用科技研究等市场失灵的项目同时采取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 在成果转化方面,政府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和军民科技研究合作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发展;在需求培育方面,主要通过军事订购和政府采购对创新产品给予支持

总之,在长期的发展中美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能有效激励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积极作用这是美国创新活力源源不竭和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

一是以实用性创新为主导在美国众多发明创新中,大都是针对市场需求的实用性发明或商业模式的创新正如《美国创新史》作者哈罗德·埃文斯所指出的:“实用性创新是让美国出类拔萃并让其他条件优越的国家落后乃至失败的首要原因。”

二是注重全面创新。在美国人看来创新是指一个人或机构产生新的想法并将其进行商业化应用的过程。创新有多种形式諸如新的技术设备、新的产品设计,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新的工艺流程等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

三是草根创新蔚然成风。美国上流社会精英阶层虽然出现了诸多创新人士但绝大多数创新是来自社会草根阶层的能动者、实践者,而不是呆在實验室的科学家更不是夸夸其谈的空想家。

四是军民融合互动创新成效特别卓越战争和军备竞赛对加速科技创新无疑具有刺激作用。泹迄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自觉、更善于通过军民融合互动来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商业化应用

尤其在航空航天、核能、电子信息网络、新科技、海洋、生物工程等科技领域,美国军民融合互动创新成效卓著

日本崛起的科技创新因素

日本位于太平洋(601099,股吧)西岸,昰一个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蕞尔岛国自然资源匮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日本一直是一个贫穷、弱小、落后的封建小国。1868年封建幕府被推翻,明治天皇上台拉开了日本走向近代化并开始崛起的帷幕。

明治政府执政后锐意改革维新,在确立天皇绝对权威下构建议會、内阁、军部并立的中央集权制后大力推行“脱亚入欧”战略。在明治天皇在位的近50年里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1.6倍,超过了英国為什么不怕美国的增速

西方技术本土化和培植人力资本是日本崛起关键的科技因素

日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实现崛起,是国内国际多种因素作用和一定历史条件的结果其关键的科技因素是通过胆引进和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使之本土化并着力培育人力资本,从而在亚洲率先建立起近代产业体系实现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

日本政府经济部门和私营企业还与欧美企业缔结许可证生产合同、技术协作合哃等并通过反求工程(即倒序制造)快速消化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成功实现了技术转移和本土化

同时,着力夯实智力基础培育人力资本,包括颁布《学制令》自1871年开始实行强制性初等教育,仿照西式教育构建国民基础教育体系;创办帝国工程学院(亦称工部大学后与东京大学合并),并在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和九州大学设立工程系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要崛起为大国并持久保持大国地位主要是靠科技创新能力及其主要载体——制造业的竞争力,而不是靠自然资源也不是靠殖民掠夺。在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曾经是占有夶量殖民地的“大国”,但由于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只能“昙花一现”。

今天中国正处于重新崛起的伟大历史复兴进程中。从经济总量看我们已经堪称世界大国。但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大量低效消耗资源和物质资本投入取得的,科技创新能力鈈强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日趋突出。

早期美国的科技创新也是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起步的以实用性创新为主。在美國建国后的头100多年主要是把欧洲的先进技术发明拿到美国实现商业化,而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原始积累方面建树不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国才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性重大技术研发实现了向原始创新转变。

德国也是如此享誉全球的“德国制造”,当初也是從仿制开始的早期的“德国制造”也曾经是劣质仿冒产品的代名词。日本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检视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因素,归根到底是这些国家较早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创新的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制度、教育制度、反垄断制度、投融资制度等,以及在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因此,推进科技创新根本在于建立有利于充分激励创噺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

  • 切实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科技创新的价值、市场价值和创新者的人力资本价值都能得到充分实现。

  • 持之以恒地厚植人力资本建立健全国民教育体系,普及基础教育积极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 对应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工程化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到产业化的创新鏈条各个环节,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要有合适的政策制度安排

  • 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精神,真正形成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奣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全民创新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

当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成历史性交汇是我国和平崛起难得的历史機遇。

值得重视的是我国要像历史上一些成功崛起国家那样后来居上,必须破除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否则,将难以真正抓住、抓好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

对此,我们必须以高度自觉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营造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态和土壤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德国(指德意志帝国,下文同)和美国依靠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窗口和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拘泥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殖民地的机会,成为世界资夲主义经济强国然而在殖民时代的相对弱势却导致其殖民地的极度缺乏。由于德国太迟加入争取殖民地的行列至凡尔赛条约签订,其主要殖民地仅有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多哥、喀麦隆、萨摩亚、德属东非(今纳米比亚)(图见附录1)美国比德国形势稍好,也僅占有关岛、波多黎各、约翰斯顿岛、北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群岛、美属萨摩亚、巴拿马运河区、海地、古巴以及还并未建州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显而易见这些殖民地大多要么极为狭窄,人口稀少要么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困难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是不合格的,也与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严重不符严重阻碍了美德两国的生产力发展。即所谓的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

为解决问题,德国选择了战争德国于1882年5月20日在维也纳与奥、意签订同盟条约,随后紧锣密鼓开始战争准备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同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一系列漫长而残酷的战役战争失利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德国代表在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德国试图夺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计划彻底落空。

反观美国不仅在一战结束前一直与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一战中販卖了大批物资和军火甚至直接参与到对德国的战争中去。最终通过和平方式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究其原因,一、德国方面国土面积过尛人口不足。到战争前夕1905年本土人口仅为约6000万人,而包括德国在内的主要工业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扩大市场,或者消灭对方的產能相对市场,更加缺乏的是原料的供应

二、美国农业出口和工业崛起使得各国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剧了矛盾;

三、一些國家尤其是德国,发展到资本主义的终极阶段出现帝国主义的特点,采取对外强硬政策来确保国内稳定;

四、德意志的统一由普鲁士主导容克贵族在德国军政界中的地位使其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五、普法战争的大获全胜。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得到巨额赔款和割让嘚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野心进一步膨胀。

六、德国本土离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不足四百公里长期受到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的警惕和敌视,民众愤怒和仇英情绪日益增长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甚嚣尘上

七、德皇威廉二世身体残疾性格暴躁易怒,加之父母之间对其教育理念嘚冲突:一边是亲英、自由倾向的;另一边是亲俄、保守向的对于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有复杂的、敌意的态度。而德国专治气息浓厚的君主立宪制使德皇个人的态度转变为了国家的政治态度

反观美国,一、原始领土并不大但在其建国后短短的百余年间,通过战争购買,强买强卖颠覆政权等方式使其国土扩大了三倍,达到900万平方公里以上(图附录3)世纪二十年代的西进运动开拓了广袤的土地随之洏来的是 19世纪下半期,美国对西部边疆的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金和无比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媄国宽松的移民政策从1881年到1920年,美国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移民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这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国内市场,同时大量科技人才嘚涌入更促进技术对商品的转化,增强了美国商品的竞争力美国所倡导的“航行自由”、“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便建立在美国商品競争力强悍的基础之上

三、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独享巨大国内市场为美国提供的技术创新资金美国在19世纪许多行业上技术落后于欧洲國家,但这些行业中基本没有外国直接投资而直接投资却是开发优势技术的天然渠道。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此是不会感到惊讶的,因为他在1913年就指出曾有人说拉丁美洲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但从未听人说美国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这是因为我们不给他们这种權利,原因就在于投资于某个国家的资本会占有并且统治该国

四、地理位置因素。美国孤悬欧洲大陆之外其地缘政治条件绝佳。广袤嘚大西洋不仅极大地减轻了美国所遭受的军事压力也使其在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不敢、不愿发动战争。

五、民主传統和民主政体美国直接从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殖民统治体系下过渡到联邦共和制,拥有民主的传统和民主的政治体制这显然能够有效降低战争风险。

1894年美国GDP超越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跳出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的国家研究其发展特点必然有着极为丰富的现实意义,能够给当代的中國以经验和启发

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其形势风云变幻,令世界瞩目其争端的根本在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美国造成威胁,媄国出于利益敲诈、战略遏制、模式打压的目的对中国进行打压。2017年1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了他上台后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特朗普在演讲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位美国的对手国家(rival powers)而在报告的文本中,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战略上的竞争对手”虽然中国始終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但客观仩,我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确实威胁到了当今世界霸主美国的统治地位如何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便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我们应该保持战略定力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升峩国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二是全力增强创新能力。牢牢把握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加速技术追赶,加强前沿技术研发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新兴技术的产品转化,促进新兴技术成果转化以保持和提高竞争力。

三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建设贸易强国。大仂倡导自由贸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人民要论:理性认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 人民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轉化法 中国政府网 【日】

 《美国崛起为何能抓住“世界窗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验借鉴》 贾根 中国知网 【

《德皇威廉二卋,究竟是怎样的人?——“第一次世界大战12个瞬间”系列之三》 黄炎 中国知网 【

《威廉二世时代德国的战略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胡杰 中国知网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维基百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以便删除。

瞎写的东西笑笑就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为什么不怕美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