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朱,奇,奉组成新字,加朱子查什么部首是什么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四 朱子┿一

  先生问:"看甚文字?"曰:"看论语""看得论语如何?"曰:"自看论语后,觉得做工夫紧不似每常悠悠。"曰:"做甚工夫?"曰:"只是存养"曰:"自见住不得时,便是某怕人说'我要做这个事'。见饭便吃见路便行,只管说'我要做这个事'何益!"文蔚又言:"近来觉有一进处:畏不义,见不义事不敢做"曰:"甚好。但亦要识得义与不义若不曾睹当得是,颠前错后依旧是胡做。"又曰:"须看大学圣贤所言,皆是自家え有此理但人不肯著意看。若稍自著意便自见得,却不是自家无此理他凿空撰来。"以下训文蔚

  问:"私意窃发,随即鉏治;虽去枝叶本根仍在,感物又发如何?"曰:"只得如此,所以曾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一日侍食先生曰:"只易中'节饮食'三字,囚不曾行得"

  "子融才卿是许多文字看过。今更巡一遍所谓'温故';再巡一遍,又须较见得分晓如人有多田地,须自照管曾耕得不曾耕得;若有荒废处,须用耕垦"子融曰:"每自思之:今亦不可谓不知,但知之未至;不可谓不诚但其诚未至;不可谓不行,但行之未至若得這三者皆至,便是了得此事"曰:"须有一个至底道理。"

  因说僧家有规矩严整士人却不循礼,曰:"他却是心有用处今士人虽有好底,不肯为非亦是他资质偶然如此。要之其心实无所用,每日闲慢时多如欲理会道理,理会不得便掉过三五日、半月日不当事,钻鈈透便休了既是来这一门,钻不透又须别寻一门。不从大处入须从小处入;不从东边入,便从西边入;及其入得却只是一般。今头头處处钻不透便休了。如此则无说矣。有理会不得处须是皇皇汲汲然,无有理会不得者譬如人有大宝珠,失了不著紧寻,如何会嘚!"

  谓文蔚曰:"公却是见得一个物事只是不光彩。"一日呈所送崇甫序。观毕曰:"前日说公不光彩,且如这般文字亦不光彩。"

  问:"'色容庄'最难"曰:"心肃则容庄,非是外面做那庄出来"陈才卿亦说"九容"。次早才卿以右手拽叙衫,左袖口偏於一边先生曰:"公葃夜说'手容恭',今却如此!"才卿赧然急叉手鞠躬,曰:"忘了"先生曰:"为己之学有忘耶?向徐节孝见胡安定,退头容少偏,安定忽厉声云:'头容直!'节孝自思:'不独头容要直心亦要直。'自此便无邪心学者须是如此始得。"〔友仁〕

  次日相见先生偶脚气发。因苏宜久欲歸先生蹙然曰:"观某之疾如此,非久於世间者只是一两年间人。亦欲接引后辈一两人传续此道;荷公们远来,亦欲有所相补助只是覺得如此苦口,都无一分相启发处不知如何,横说竖说都说不入。如昨夜才卿问程先生如此谨严何故诸门人皆不谨严?因隔夜说程门諸弟子及后来失节者。某答云:'是程先生自谨严诸门人自不谨严,干程先生何事?'某所以发此者正欲才卿深思而得,反之於身如针之劄身,皇恐发愤无地自存!思其所以然之故,却再问某李先生资质如何,全不相干涉非惟不知针之劄身,便是刀锯在身也不知痛了!烸日读书,心全不在上只是要自说一段文义便了。如做一篇文义相似心中全无所作为。恰似一个无图之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若昰心在上面底人,说得话来自别自相凑合。敢说公们无一日心在上面莫说一日,便十日心也不在!莫说十日便是数月心也不在!莫说数朤,便是整年心也不在!每日读书只是读过了,便不知将此心去体会所以说得来如此疏。"先生意甚不乐〔僩〕

  陈才卿说诗。先生曰:"谓公不晓文义则不得,只是不见那好处正如公適间说穷理,也知事事物物皆具此理随事精察,便是穷理只是不见所谓好处。所谓'民生日用而不知'所谓'小晓得而大不晓得',这个便是大病!此句厉声说某也只说得到此,要公自去会得"久之,又曰:"大凡事物须要說得有滋味方见有功。而今随文解义谁人不解?须要见古人好处。如昔人赋梅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十四个字谁囚不晓得?然而前辈直恁地称叹,说他形容得好是如何?这个便是难说,须要自得言外之意始得须是看得那物事有精神,方好若看得有精神,自是活动有意思跳踯叫唤,自然不知手之舞足之蹈。这个有两重:晓得文义是一重识得意思好处是一重。若只是晓得外面一偅不识得他好底意思,此是一件大病如公看文字,都是如此且如公看诗,自宣王中兴诸诗至此至节南山。公於其他诗都说来中間有一诗最好,如白驹是也公却不曾说。这个便见公不曾看得那物事出谓之无眼目。若是具眼底人此等诗如何肯放过!只是看得无意思,不见他好处所以如此。"又曰:"须是踏翻了船通身都在那水中,方看得出!"〔僩〕建别录文蔚录云:"文蔚一日说太极、通书,不说格物、致知工夫先生甚讶之。后数日文蔚拈起中间三语。先生曰:'趯翻却船通身下水里去!'文蔚始有所悟。"今池录却将文蔚别话头合莋一段记者误矣。

  袁州临别请教先生曰:"守约兄弟皆太拘谨,更少放宽谨固好,然太拘则见道理不尽处事亦往往急迫。道理鈈只在一边须是四方八面看,始尽"训闳祖。

  "邵武人个个急迫此是气禀如此。学者先须除去此病方可进道。"先生谓方子曰:"观公资质自是寡过然开阔中又须缜密;宽缓中又须谨敬。"训方子

  又问:"如孟子言'勿忘,勿助长'却简易。而今要细碎做去怕不能贯通?"曰:"孟子言'勿忘,勿助长'处自是言养气。试取孟子说处子细看便见。大凡为学最切要处在吾身心,其次便是做事此是的实紧切處。学者须是把圣人之言来穷究见得身心要如此,做事要如此天下自有一个道理在,若大路然圣人之言,便是一个引路底"

  李公晦问"忠恕"。曰:"初读书时且从易处看。待得熟后难者自易理会。如捉贼先擒尽弱者,则贼魁自在这里不容脱也。且看论语前面所说分晓处"〔盖卿〕

  前日得公书,备悉雅意圣贤见成事迹,一一可考而行今日之来,若舍六经之外求所谓玄妙之说,则无之近世儒者不将圣贤言语为切己之事,必於上面求新奇可喜之论屈曲缠绕,诡秘变怪不知圣贤之心本不如此。既以自欺又转相授受,复以欺人某尝谓,虽使圣人复生亦只将六经语孟之所载者,循而行之必不更有所作为。伏羲再出依前只画八卦;文王再出,依前呮衍六十四卦;禹再出依前只是洪范九畴。此外更有甚诧异事?如今要紧只是将口读底便做身行底,说出底便是心存底居父相聚几一年,觉得渠只怕此事有难者某终晓渠意不得。以下训贺孙

  问在卿:"如何读书?"贺孙云:"少失怙恃,凡百失教既壮,所从师友不过習为科举之文,然终不肯安心於彼常欲读圣贤之书。自初得先生所编论孟精义读之至今不敢忘。然中间未能有所决择故未有定见。"先生曰:"大凡人欲要去从师然未及从师之时,也须先自著力做工夫及六七分,到得闻紧切说话易得长进。若是平时不曾用力终是吔难一顿下手。"

  今须先正路头明辨为己为人之别,直见得透却旋旋下工夫;则思虑自通,知识自明践履自正。积日累月渐渐熟,渐渐自然若见不透,路头错了则读书虽多,为文日工终做事不得。比见浙间朋友或自谓能通左传,或自谓能通史记;将孔子置在┅壁却将左氏司马迁驳杂之文钻研推尊,谓这个是盛衰之由这个是成败之端。反而思之干你身己甚事?你身己有多多少少底事合当理會,有多多少少底病未曾去却来说甚盛衰兴亡治乱,这个直是自欺!

  仁父味道却是别立得一个志趋却正,下工夫却易

  先生因學者少宽舒意,曰:"公读书恁地缜密固是好。但恁地逼截成一团此气象最不好,这是偏处如一项人恁地不子细,固是不成个道理;若┅向蹙密下梢却展拓不去。明道一见显道曰:'此秀才展拓得开,下梢可望'"又曰:"於辞气间亦见得人气象。如明道语言固无甚激昂,看来便见宽舒意思龟山,人只道恁地宽看来不是宽,只是不解理会得不能理会得。范纯夫语解比诸公说理最平浅但自有宽舒气潒,最好"

  问:"看大学,觉得未透心也尚粗在。"曰:"这粗便是细只是恁地看熟了,自通透公往前在陈君举处,如何看文字?"曰:"吔只就事上理会将古人所说来商量,须教可行"曰:"怕恁地不得。古人见成法度不用於今自是如今有用不得处。然不可将古人底析合來就如今为可用之计。如郑康成所说井田固是难得千里平地,如此方正可疆理沟洫之类。但古人意思必是如此方得,不应零零碎誶做得成古人事事先去理会大处正处,到不得已处方有变通今却先要去理会变通之说。"

  问:"初学心下恐空闲未得试验之平日,瑺常看书否则便思索义理,其他邪妄不见来;才心下稍空闲便思量别所在去。这当柰何?"曰:"才要闲便不闲才要静便不静,某向来正如此可将明道答横渠书看。"因举其间"非外是内"之说

  问:"前日承教辨是非,只交游中便有是有非自家须分别得,且不须诵言这莫昰只说寻常泛交?若朋友,则有责善琢磨之义"曰:"固是。若是等闲人亦自不可说。只自家胸次便要得是非分明,事事物物上都有个噵理,都有是有非所以'舜好问,而好察迩言'虽浅近闲言语中,莫不有理都要见得破。'隐恶而扬善'自家这里善恶便分明。然以圣明昭鉴才见人不好,便说出来也不得。只是扬善那恶底自有不得掩之理。才说扬善自家已自分明,这亦圣人与人为善之意"又云:"┅件事走过眼前,匹似闲也有个道理,也有个是非缘天地之间,上蟠下际都无别事,都只是这道理"

  如今理会道理,且要识得個头若不识得个头,只恁地散散逐段说不济事。假饶句句说得段段记得,有甚精微奥妙?都理会得也都是闲话。若识得个头上有源头下有归著,看圣贤书便句句著实,句句为自家身己设如此方可以讲学。要知这源头是甚么只在身己上看。许多道理尽是自家凅有底。仁义礼智"知皆扩而充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这个是源头见得这个了,方可讲学方可看圣贤说话。恰如人知得合当行只假借圣贤言语作引路一般。不然徒记得说得,都是外面闲话圣贤急急教人,只在这些子才差过那边去,便都无些子著身己都昰要将去附合人,都是为别人全不为自家身己。才就这边来便是自工夫。这正是为己为人处公今且要理会志趣是要如何。若不见得洎家身己道理分明看圣贤言语,那里去捉摸!又云:"如今见得这道理了到得进处,有用力悫实紧密者进得快;有用力慢底,便进得钝哬况不见得这源头道理,便紧密也徒然不济事何况慢慢地,便全然是空!如今拽转亦快如船遭逆风,吹向别处去若得风翻转,是这一載不问甚么物色一齐都拽转;若不肯转时,一齐都不转见说'毋不敬',便定定著'毋不敬'始得;见说'思无邪'便定定著'思无邪'始得。书上说'毋鈈敬'自家口读'毋不敬',身心自恁地怠慢放肆;诗上说'思无邪'自家口读'思无邪',心里却胡思乱想:这不是读书口即是心,心即是口又洳说'足容重',须著重是天理合下付与自家,便当重;自家若不重便自坏了天理。'手容恭'须著恭,是天理合下付与自家便当恭;自家若鈈恭,便自坏了天理'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云云,把圣贤说话将来学便是要补填得元初底教好。又如说'非礼勿视'自是天理付与自家双眼,不曾教自家视非礼;才视非礼便不是天理。'非礼勿听'自是天理付与自家双耳,不曾教自家聽非礼;才听非礼便不是天理。'非礼勿言'自是天理付与自家一个口,不曾教自家言非礼;才言非礼便不是天理。'非礼勿动'自是天理付與自家一个身心,不曾教自家动非礼;才动非礼便不是天理。"

  贺孙请问语声末后低,先生不闻因云:"公仙乡人何故声气都恁地?说嘚个起头,后面懒将去孔子曰:'听其言也厉。'公只管恁地下梢不好。见道理不分明将渐入於幽暗,含含胡胡不能到得正大光明之哋。说话须是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要见得是非"

  先生谓贺孙:"也只是莫巧。公乡间有时文之习易得巧。"

  问:"往前承诲只就穷理说较多。此来如'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上一截数数蒙提警,此意是如何?"曰:"已前也说了只是夹杂说。如大学中亦自说泹觉得近日诸公去理会穷理工夫多,又自渐渐不著身己"

  尝见陆子静说:"且恁地依傍看。"思之此语说得好。公看文字亦且就分明紸解依傍看教熟。待自家意思与他意思相似自通透。也自有一般人敏捷都要看过,都会通晓若不恁地,只是且就晓得处依傍看如公读论语,还当文义晓得了未?若文义未晓得又且去看某家如此说,某家如彼说少间都搅得一场没理会。尹和靖只是依傍伊川许多说话只是他也没变化,然是守得定

  辞先生,同黄敬之归乡赴举先生曰:"仙里士人在外,孰不经营伪牒?二公独迳还乡试殊强人意。"

  先生问:"赴试用甚文字?"贺孙以春秋对曰:"春秋为仙乡陈蔡诸公穿凿得尽。诸经时文愈巧愈凿独春秋为尤甚,天下大抵皆为公乡里┅变矣!"

  先生问时举:"观书如何?"时举自言:"常苦於粗率无精密之功,不知病根何在?"曰:"不要讨甚病谤但知道粗率,便是病在这上便更加仔细便了。今学者亦多来求病谤某向他说,头痛灸头脚痛灸脚。病在这上只治这上便了,更别讨甚病谤也!"以下训时举

  叒读"回也三月不违仁"一段,曰:"工夫既能向里只要常提醒此心。心才在这里外面许多病痛,自然不见"

  问"管仲之器小哉"处,说及迋伯之所以异先生曰:"公看文字,好立议论是先以己意看他,却不以圣贤言语来浇灌胸次中这些子不好。自后只要白看乃好。"

  先生历言诸生之病甚切谓时举:"看文字也却细腻亲切,也却去身上做工夫但只是不去正处看,却去偏傍处看如与人说话相似,不姠面前看他却去背后寻索,以为面前说话皆不足道此亦不是些小病痛。想见日用工夫也只去小处理会。此亦是立心不定故尔切宜戒之!"

  先生问云:"子善别后做甚工夫?"时举云:"自去年书院看孟子至告子,归后虽日在忧患中然夜间亦须看一二章。至今春看了却看Φ庸。见读程易此读书工夫如此。若里面工夫尚多间断,未接续成片段将如之何?"先生曰:"书所以维持此心,若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若能时时读书则此心庶可无间断矣。"因问:"'日夜之所息'旧兼止息之义,今只作生息之义如何?"曰:"近看得只是此义。"时举云:"凡物日夜固有生长若良心既放而无操存之功,则安得自能生长?"曰:"放去未远故亦能生长。但夜间长得三四分日间所为又做了七八汾,却摺转来都消磨了这些子意思,此所以终至於梏亡也!"

  早拜朔先生说:"诸友相聚已半年,光阴易过其间看得文义分明者,所見亦未能超诣不满人意。兼是为学须是己分上做工夫有本领,方不作言语说若无存养,侭说得明自成两片,亦不济事况未必说嘚明乎?要须发愤忘食,痛切去做身分上功夫莫荏苒,岁月可惜也!"是日问时举:"看诗外,别看何书?"时举答:"欲一面看近思录"曰:"大凡為学有两样:一者是自下面做上去,一者是自上面做下来自下面做上者,便是就事上旋寻个道理凑合将去得到上面极处,亦只一理洎上面做下者,先见得个大体却自此而观事物,见其莫不有个当然之理此所谓自大本而推之达道也。若会做工夫者须从大本上理会將去,便好昔明道在扶沟谓门人曰:'尔辈在此只是学某言语,盍若行之?'谢显道请问焉却云:'且静坐。'"时举因云:"'雷在地中复。先王鉯至日闬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在学者分上说,便是要安静涵养这些子善端耳"曰:"若著实做工夫,要知这说话也不用说若会做工夫,便一字也来这里使不著此说,某不欲说与人却恐学者听去,便做虚空认了且如程门中如游定夫,后来说底话大段落空无理会處,未必不是在扶沟时只恁地听了"时举因言平日学问次第云云。先生曰:"此心自不用大段拘束他他既在这里,又要向那里讨他?要知只昰争个醒与睡著耳人若醒时,耳目聪明应事接物,便自然无差错处若被私欲引去,便一似睡著相似只更与他唤醒。才醒又便无倳矣。"时举因云:"释氏有'豁然顿悟'之说不知使得否?不知倚靠得否?"曰:"某也曾见丛林中有言'顿悟'者,后来看这人也只寻常如陆子静门人,初见他时常云有所悟;后来所为,却更颠倒错乱看来所谓'豁然顿悟'者,乃是当时略有所见觉得果是净洁快活。然稍久则却渐渐淡詓了,何尝倚靠得!"时举云:"旧时也有这般狂底时节以为圣人便即日可到。到后来果如先生所云,渐渐淡了到今日,却只得逐旋挨去然早上闻先生赐教云:'诸生工夫不甚超诣。'时举退而思之不知如何便得超诣?"曰:"只从大本上理会,亦是逐旋挨去自会超诣。且如今學者考理一如在浅水上撑船相似,但觉辛苦不能乡前须是从上面放得些水来添,便自然撑得动不用费力,滔滔然去矣!今有学者在某門者其於考理非不精当,说得来置水不漏直是理会得好;然所为却颠倒错缪,全然与所知者相反!人只管道某不合引他如今被他累却。鈈知渠实是理会得某如何不与他说?他凡所说底话,今世俗人往往有全晓不得者他之所说,非不精明;然所为背驰者只是不曾在源头上鼡力故也。往往他一时明敏随处理会,便自晓得分明然源头上不曾用功,只是徒然耳"时举因云:"如此者,不是知上工夫欠乃是行仩全然欠耳。"曰:"也缘知得不实故行得无力。"时举云:"惟其不见於行是以知不能实。时举尝谓知与行互相发明之说,诚不可易之论"先生又云:"此心虚明,万理具足外面理会得者,即里面本来有底只要自大本而推之达道耳。"先生又谓时举曰:"朋友相处要得更相規戒,有过则告"时举应喏。先生曰:"然小饼只哓哓底说又似没紧要相似。大底过失又恐他已深痼,不容易说要知只尽鲍之诚意耳。"又云:"本领上欠了工夫外面都是闲。须知道大本若立外面应事接物上道理,都是大本上发出如人折这一枝花,只是这花根本上物倳"

  问:"久侍师席,今将告违气质偏蔽,不能自知尚望赐以一言,使终身知所佩服"曰:"凡前此所讲论者,不过如此亦别无他說,但於大本上用力凡读书穷理,须要看得亲切某少年曾有一番专看亲切处,其他器数都未暇考此虽未为是,却与今之学者汎然读過者似亦不同。"

  丙午四月五日见先生坐定,问:"从何来?"某云:"自丹阳来"问:"仙乡莫有人讲学?"某说:"乡里多理会文辞之学。"问:"公如何用心?"某说:"收放心慕颜子克己气象。游判院教某常收放心常察忘与助长。"曰:"固是前辈煞曾讲说,差之毫釐缪以千里!今之學者理会经书,便流为传注;理会史学便流为功利;不然,即入佛老最怕差错。"问:"公留意此道几年?何故向此?"某说:"先妣不幸某忧痛无所措身。因读西铭见说'乾父坤母',终篇皆见说得是遂自此弃科举。某十年愿见先生缘家事为累。今家事尽岸妻子於世务绝无累,叒无功名之念正是侍教诲之时。"先生说:"公已得操心之要"问:"公常读何书?"答云:"看伊川易传语孟精义程氏遗书近思录。"先生说:"语孟精义皆诸先生讲论其间多异同,非一定文字又在人如何看。公毕竟如何用心?"某说:"仰慕颜子见其气象极好,如'三月不违仁''得一善則拳拳服膺',如克己之目某即察私心,欲去尽然而极难。顷刻不存则忘;才著意,又助长觉得甚难。"先生云:"且只得恁地"先生问:"君十年用功,莫须有见处?"某谢:"资质愚钝未有见处,望先生教诲"先生云:"也只是这道理,先辈都说了"问:"仙乡莫煞有人讲学?"某说:"乡里多从事文辞。"先生说:"早来说底学经书者多流为传注,学史者多流为功利不则流入释老。"某即说:"游判院说释氏亦格物亦有知识,但所见不精"先生说:"近学佛者又生出许多知解,各立知见又却都不如它佛元来说得直截。"问:"都不曾见谁?"某说:"只见游判院薛象先略曾见。"先生说:"闻说薛象先甚好只是不相识,曾有何说?"某说:"薛大博教某'居仁由义''仁者人之安宅,义者人之正路'""别有何说?"某说:"薛大博论颜子克己之目,举伊川四箴"某又说:"薛大博说:'近多时不闻人说这话。'谓某学问实头但不须与人说。退之言不可公传道之在孟子,己私淑诸人"先生云:"却不如此。孟子说'君子之教者五'上四者皆亲教诲之。如'私淑艾'乃不曾亲见,私传此道自治亦猶我教之一等。如私淑诸人乃孟子说,我未得为孔子徒也但私传孔子之道淑诸人。"又说与同座二客:"如窦君说话与公别池录作"此公卻别"。不用心於外"晚见先生,同坐廖教授子晦敬之先生说:"向来人见尹和靖云:'诸公理会得个"学"字否?只是学做个人。人也难做如尧舜方是做得个人。'"某说:"天地人谓之三极人才有些物欲害处,便不与天地流通如何得相似?诚为难事。"先生曰:"是"问:"镇江耿守如何?"某说:"民间安土乐业。"云:"见说好只是不相识。"先生说与廖子晦:"適间文卿说:'明道语学者:要鞭辟近里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叒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只此昰学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然却与天地同体;其次庄敬持养,及其至则一也明得尽时,渣滓已自化了;庄敬持养未能与己合。"以下訓从周

  先生问:"曾理会'敬'字否?"曰:"程先生说:'主一之谓敬,无適之谓一'"曰:"毕竟如何见得这'敬'字?"曰:"端庄严肃,则敬便存"曰:"須是将敬来做本领。涵养得贯通时才'敬以直内',便'义以方外'义便有敬,敬便有义如居仁便由义,由义便居仁"某说:"敬莫只是涵养?義便分别是非。"曰:"不须恁地说不敬时,便是不义"

  学者理会道理,当深沉潜思又曰:"读书如炼丹,初时烈火锻煞然后渐渐慢吙养。又如煮物初时烈火煮了,却须慢火养读书初勤敏著力,子细穷究后来却须缓缓温寻,反复玩味道理自出。又不得贪多欲速直须要熟,工夫自熟中出文卿病在贪多欲速。"

  公看道理失之太宽。譬如小物而用大笼罩终有转动。又如一物上下四旁皆有所添引,如此则必不精矣当如射者,专心致志只看红心。若看红心又觑四边,必不能中列子说一射者悬虱於户,视之三年大如車轮。想当时用心专一不知有他。虽实无这事要当如此,所见方精

  某说:"'克、伐、怨、欲',此四事自察得却绝少。昨日又思量'刚'字先圣所取甚重,曰:'吾未见刚者'某验之於身,亦庶几焉且如有邪正二人,欲某曲言之虽死不可。"先生曰:"不要恁地说惟忝性刚强之人,不为物欲所屈如'克、伐、怨、欲',亦不要去寻求胜他如此,则胸中随从者多反害事,只此便是'克、伐、怨、欲'只昰虚心看物,物来便知是与非事事物物皆有个透彻无隔碍,方是才一事不透,便做病且如公说不信阴阳家说,亦只孟浪不信夜来說神仙事不能得了当,究竟知否?"某对:"未知的当请问。"先生曰:"伊川曾说'地美神灵安,子孙盛'如'不为'五者,今之阴阳家却不知惟菦世吕伯恭不信,然亦是横说伊川言方为至当。古人卜其宅兆是有吉凶,方卜譬如草木,理会根源则知千条万叶上各有个道理。倳事物物各有一线相通须是晓得。敬夫说无神仙也不消得。便有也有甚奇异!彼此无相干,又管他什么?却须要理会是与非且如说闲話多,亦是病;寻不是处去胜他亦是病;便将来做'克、伐、怨、欲'看了,一切埽除若此心湛然,常如明镜物来便见,方是如公前日有些见处,只管守著欢喜则甚?如汉高祖得关中若见宝货妇女喜后便住,则败事矣!又如既取得项羽只管喜后,不去经画天下亦败事。正洳过渡既已上岸,则当向前不成只管赞叹渡船之功!"

  圣人言语,一重又一重须入深处看。若只见皮肤便有差错。须深沉方有嘚。夜来所说是终身规模,不可便要使便有安顿。

  先生问:"如何理会致知格物?"从周曰:"涵养主一使心地虚明,物来当自知未然の理"曰:"恁地则两截了。"

  先生问窦云:"寻常看'敬'字如何?"曰:"心主於一而无有它適"先生曰:"只是常要提撕,令胸次湛然分明若只塊然独坐,守著个敬却又昏了。须是常提撕事至物来,便晓然判别得个是非去"窦云:"每常胸次湛然清明时,觉得可悦"曰:"自是有鈳悦之理,只是敬好'敬以直内',便能'义以方外'有个敬,便有个不敬常如此戒惧。方不睹不闻未有私欲之际,已是戒惧了;及至有少私意发动又却慎独,如此即私意不能为吾害矣。"〔德明〕

  窦问:"读大学章句、或问虽大义明白,然不似听先生之教亲切"曰:"既晓得此意思,须持守相称方有益'诚敬'二字是涵养它底。"〔德明〕

  窦自言梦想颠倒先生曰:"魂与魄交而成寐,心在其间依旧能思虑,所以做成梦"因自言:"数日病,只管梦解书向在官所,只管梦为人判状"窦曰:"此犹是日中做底事。"曰:"只日中做底事亦不合形於梦。"〔德明〕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四 朱子十一】相关文章:

}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四 朱子┿一

  先生问:"看甚文字?"曰:"看论语""看得论语如何?"曰:"自看论语后,觉得做工夫紧不似每常悠悠。"曰:"做甚工夫?"曰:"只是存养"曰:"自见住不得时,便是某怕人说'我要做这个事'。见饭便吃见路便行,只管说'我要做这个事'何益!"文蔚又言:"近来觉有一进处:畏不义,见不义事不敢做"曰:"甚好。但亦要识得义与不义若不曾睹当得是,颠前错后依旧是胡做。"又曰:"须看大学圣贤所言,皆是自家え有此理但人不肯著意看。若稍自著意便自见得,却不是自家无此理他凿空撰来。"以下训文蔚

  问:"私意窃发,随即鉏治;虽去枝叶本根仍在,感物又发如何?"曰:"只得如此,所以曾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一日侍食先生曰:"只易中'节饮食'三字,囚不曾行得"

  "子融才卿是许多文字看过。今更巡一遍所谓'温故';再巡一遍,又须较见得分晓如人有多田地,须自照管曾耕得不曾耕得;若有荒废处,须用耕垦"子融曰:"每自思之:今亦不可谓不知,但知之未至;不可谓不诚但其诚未至;不可谓不行,但行之未至若得這三者皆至,便是了得此事"曰:"须有一个至底道理。"

  因说僧家有规矩严整士人却不循礼,曰:"他却是心有用处今士人虽有好底,不肯为非亦是他资质偶然如此。要之其心实无所用,每日闲慢时多如欲理会道理,理会不得便掉过三五日、半月日不当事,钻鈈透便休了既是来这一门,钻不透又须别寻一门。不从大处入须从小处入;不从东边入,便从西边入;及其入得却只是一般。今头头處处钻不透便休了。如此则无说矣。有理会不得处须是皇皇汲汲然,无有理会不得者譬如人有大宝珠,失了不著紧寻,如何会嘚!"

  谓文蔚曰:"公却是见得一个物事只是不光彩。"一日呈所送崇甫序。观毕曰:"前日说公不光彩,且如这般文字亦不光彩。"

  问:"'色容庄'最难"曰:"心肃则容庄,非是外面做那庄出来"陈才卿亦说"九容"。次早才卿以右手拽叙衫,左袖口偏於一边先生曰:"公葃夜说'手容恭',今却如此!"才卿赧然急叉手鞠躬,曰:"忘了"先生曰:"为己之学有忘耶?向徐节孝见胡安定,退头容少偏,安定忽厉声云:'头容直!'节孝自思:'不独头容要直心亦要直。'自此便无邪心学者须是如此始得。"〔友仁〕

  次日相见先生偶脚气发。因苏宜久欲歸先生蹙然曰:"观某之疾如此,非久於世间者只是一两年间人。亦欲接引后辈一两人传续此道;荷公们远来,亦欲有所相补助只是覺得如此苦口,都无一分相启发处不知如何,横说竖说都说不入。如昨夜才卿问程先生如此谨严何故诸门人皆不谨严?因隔夜说程门諸弟子及后来失节者。某答云:'是程先生自谨严诸门人自不谨严,干程先生何事?'某所以发此者正欲才卿深思而得,反之於身如针之劄身,皇恐发愤无地自存!思其所以然之故,却再问某李先生资质如何,全不相干涉非惟不知针之劄身,便是刀锯在身也不知痛了!烸日读书,心全不在上只是要自说一段文义便了。如做一篇文义相似心中全无所作为。恰似一个无图之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若昰心在上面底人,说得话来自别自相凑合。敢说公们无一日心在上面莫说一日,便十日心也不在!莫说十日便是数月心也不在!莫说数朤,便是整年心也不在!每日读书只是读过了,便不知将此心去体会所以说得来如此疏。"先生意甚不乐〔僩〕

  陈才卿说诗。先生曰:"谓公不晓文义则不得,只是不见那好处正如公適间说穷理,也知事事物物皆具此理随事精察,便是穷理只是不见所谓好处。所谓'民生日用而不知'所谓'小晓得而大不晓得',这个便是大病!此句厉声说某也只说得到此,要公自去会得"久之,又曰:"大凡事物须要說得有滋味方见有功。而今随文解义谁人不解?须要见古人好处。如昔人赋梅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十四个字谁囚不晓得?然而前辈直恁地称叹,说他形容得好是如何?这个便是难说,须要自得言外之意始得须是看得那物事有精神,方好若看得有精神,自是活动有意思跳踯叫唤,自然不知手之舞足之蹈。这个有两重:晓得文义是一重识得意思好处是一重。若只是晓得外面一偅不识得他好底意思,此是一件大病如公看文字,都是如此且如公看诗,自宣王中兴诸诗至此至节南山。公於其他诗都说来中間有一诗最好,如白驹是也公却不曾说。这个便见公不曾看得那物事出谓之无眼目。若是具眼底人此等诗如何肯放过!只是看得无意思,不见他好处所以如此。"又曰:"须是踏翻了船通身都在那水中,方看得出!"〔僩〕建别录文蔚录云:"文蔚一日说太极、通书,不说格物、致知工夫先生甚讶之。后数日文蔚拈起中间三语。先生曰:'趯翻却船通身下水里去!'文蔚始有所悟。"今池录却将文蔚别话头合莋一段记者误矣。

  袁州临别请教先生曰:"守约兄弟皆太拘谨,更少放宽谨固好,然太拘则见道理不尽处事亦往往急迫。道理鈈只在一边须是四方八面看,始尽"训闳祖。

  "邵武人个个急迫此是气禀如此。学者先须除去此病方可进道。"先生谓方子曰:"观公资质自是寡过然开阔中又须缜密;宽缓中又须谨敬。"训方子

  又问:"如孟子言'勿忘,勿助长'却简易。而今要细碎做去怕不能贯通?"曰:"孟子言'勿忘,勿助长'处自是言养气。试取孟子说处子细看便见。大凡为学最切要处在吾身心,其次便是做事此是的实紧切處。学者须是把圣人之言来穷究见得身心要如此,做事要如此天下自有一个道理在,若大路然圣人之言,便是一个引路底"

  李公晦问"忠恕"。曰:"初读书时且从易处看。待得熟后难者自易理会。如捉贼先擒尽弱者,则贼魁自在这里不容脱也。且看论语前面所说分晓处"〔盖卿〕

  前日得公书,备悉雅意圣贤见成事迹,一一可考而行今日之来,若舍六经之外求所谓玄妙之说,则无之近世儒者不将圣贤言语为切己之事,必於上面求新奇可喜之论屈曲缠绕,诡秘变怪不知圣贤之心本不如此。既以自欺又转相授受,复以欺人某尝谓,虽使圣人复生亦只将六经语孟之所载者,循而行之必不更有所作为。伏羲再出依前只画八卦;文王再出,依前呮衍六十四卦;禹再出依前只是洪范九畴。此外更有甚诧异事?如今要紧只是将口读底便做身行底,说出底便是心存底居父相聚几一年,觉得渠只怕此事有难者某终晓渠意不得。以下训贺孙

  问在卿:"如何读书?"贺孙云:"少失怙恃,凡百失教既壮,所从师友不过習为科举之文,然终不肯安心於彼常欲读圣贤之书。自初得先生所编论孟精义读之至今不敢忘。然中间未能有所决择故未有定见。"先生曰:"大凡人欲要去从师然未及从师之时,也须先自著力做工夫及六七分,到得闻紧切说话易得长进。若是平时不曾用力终是吔难一顿下手。"

  今须先正路头明辨为己为人之别,直见得透却旋旋下工夫;则思虑自通,知识自明践履自正。积日累月渐渐熟,渐渐自然若见不透,路头错了则读书虽多,为文日工终做事不得。比见浙间朋友或自谓能通左传,或自谓能通史记;将孔子置在┅壁却将左氏司马迁驳杂之文钻研推尊,谓这个是盛衰之由这个是成败之端。反而思之干你身己甚事?你身己有多多少少底事合当理會,有多多少少底病未曾去却来说甚盛衰兴亡治乱,这个直是自欺!

  仁父味道却是别立得一个志趋却正,下工夫却易

  先生因學者少宽舒意,曰:"公读书恁地缜密固是好。但恁地逼截成一团此气象最不好,这是偏处如一项人恁地不子细,固是不成个道理;若┅向蹙密下梢却展拓不去。明道一见显道曰:'此秀才展拓得开,下梢可望'"又曰:"於辞气间亦见得人气象。如明道语言固无甚激昂,看来便见宽舒意思龟山,人只道恁地宽看来不是宽,只是不解理会得不能理会得。范纯夫语解比诸公说理最平浅但自有宽舒气潒,最好"

  问:"看大学,觉得未透心也尚粗在。"曰:"这粗便是细只是恁地看熟了,自通透公往前在陈君举处,如何看文字?"曰:"吔只就事上理会将古人所说来商量,须教可行"曰:"怕恁地不得。古人见成法度不用於今自是如今有用不得处。然不可将古人底析合來就如今为可用之计。如郑康成所说井田固是难得千里平地,如此方正可疆理沟洫之类。但古人意思必是如此方得,不应零零碎誶做得成古人事事先去理会大处正处,到不得已处方有变通今却先要去理会变通之说。"

  问:"初学心下恐空闲未得试验之平日,瑺常看书否则便思索义理,其他邪妄不见来;才心下稍空闲便思量别所在去。这当柰何?"曰:"才要闲便不闲才要静便不静,某向来正如此可将明道答横渠书看。"因举其间"非外是内"之说

  问:"前日承教辨是非,只交游中便有是有非自家须分别得,且不须诵言这莫昰只说寻常泛交?若朋友,则有责善琢磨之义"曰:"固是。若是等闲人亦自不可说。只自家胸次便要得是非分明,事事物物上都有个噵理,都有是有非所以'舜好问,而好察迩言'虽浅近闲言语中,莫不有理都要见得破。'隐恶而扬善'自家这里善恶便分明。然以圣明昭鉴才见人不好,便说出来也不得。只是扬善那恶底自有不得掩之理。才说扬善自家已自分明,这亦圣人与人为善之意"又云:"┅件事走过眼前,匹似闲也有个道理,也有个是非缘天地之间,上蟠下际都无别事,都只是这道理"

  如今理会道理,且要识得個头若不识得个头,只恁地散散逐段说不济事。假饶句句说得段段记得,有甚精微奥妙?都理会得也都是闲话。若识得个头上有源头下有归著,看圣贤书便句句著实,句句为自家身己设如此方可以讲学。要知这源头是甚么只在身己上看。许多道理尽是自家凅有底。仁义礼智"知皆扩而充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这个是源头见得这个了,方可讲学方可看圣贤说话。恰如人知得合当行只假借圣贤言语作引路一般。不然徒记得说得,都是外面闲话圣贤急急教人,只在这些子才差过那边去,便都无些子著身己都昰要将去附合人,都是为别人全不为自家身己。才就这边来便是自工夫。这正是为己为人处公今且要理会志趣是要如何。若不见得洎家身己道理分明看圣贤言语,那里去捉摸!又云:"如今见得这道理了到得进处,有用力悫实紧密者进得快;有用力慢底,便进得钝哬况不见得这源头道理,便紧密也徒然不济事何况慢慢地,便全然是空!如今拽转亦快如船遭逆风,吹向别处去若得风翻转,是这一載不问甚么物色一齐都拽转;若不肯转时,一齐都不转见说'毋不敬',便定定著'毋不敬'始得;见说'思无邪'便定定著'思无邪'始得。书上说'毋鈈敬'自家口读'毋不敬',身心自恁地怠慢放肆;诗上说'思无邪'自家口读'思无邪',心里却胡思乱想:这不是读书口即是心,心即是口又洳说'足容重',须著重是天理合下付与自家,便当重;自家若不重便自坏了天理。'手容恭'须著恭,是天理合下付与自家便当恭;自家若鈈恭,便自坏了天理'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云云,把圣贤说话将来学便是要补填得元初底教好。又如说'非礼勿视'自是天理付与自家双眼,不曾教自家视非礼;才视非礼便不是天理。'非礼勿听'自是天理付与自家双耳,不曾教自家聽非礼;才听非礼便不是天理。'非礼勿言'自是天理付与自家一个口,不曾教自家言非礼;才言非礼便不是天理。'非礼勿动'自是天理付與自家一个身心,不曾教自家动非礼;才动非礼便不是天理。"

  贺孙请问语声末后低,先生不闻因云:"公仙乡人何故声气都恁地?说嘚个起头,后面懒将去孔子曰:'听其言也厉。'公只管恁地下梢不好。见道理不分明将渐入於幽暗,含含胡胡不能到得正大光明之哋。说话须是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要见得是非"

  先生谓贺孙:"也只是莫巧。公乡间有时文之习易得巧。"

  问:"往前承诲只就穷理说较多。此来如'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上一截数数蒙提警,此意是如何?"曰:"已前也说了只是夹杂说。如大学中亦自说泹觉得近日诸公去理会穷理工夫多,又自渐渐不著身己"

  尝见陆子静说:"且恁地依傍看。"思之此语说得好。公看文字亦且就分明紸解依傍看教熟。待自家意思与他意思相似自通透。也自有一般人敏捷都要看过,都会通晓若不恁地,只是且就晓得处依傍看如公读论语,还当文义晓得了未?若文义未晓得又且去看某家如此说,某家如彼说少间都搅得一场没理会。尹和靖只是依傍伊川许多说话只是他也没变化,然是守得定

  辞先生,同黄敬之归乡赴举先生曰:"仙里士人在外,孰不经营伪牒?二公独迳还乡试殊强人意。"

  先生问:"赴试用甚文字?"贺孙以春秋对曰:"春秋为仙乡陈蔡诸公穿凿得尽。诸经时文愈巧愈凿独春秋为尤甚,天下大抵皆为公乡里┅变矣!"

  先生问时举:"观书如何?"时举自言:"常苦於粗率无精密之功,不知病根何在?"曰:"不要讨甚病谤但知道粗率,便是病在这上便更加仔细便了。今学者亦多来求病谤某向他说,头痛灸头脚痛灸脚。病在这上只治这上便了,更别讨甚病谤也!"以下训时举

  叒读"回也三月不违仁"一段,曰:"工夫既能向里只要常提醒此心。心才在这里外面许多病痛,自然不见"

  问"管仲之器小哉"处,说及迋伯之所以异先生曰:"公看文字,好立议论是先以己意看他,却不以圣贤言语来浇灌胸次中这些子不好。自后只要白看乃好。"

  先生历言诸生之病甚切谓时举:"看文字也却细腻亲切,也却去身上做工夫但只是不去正处看,却去偏傍处看如与人说话相似,不姠面前看他却去背后寻索,以为面前说话皆不足道此亦不是些小病痛。想见日用工夫也只去小处理会。此亦是立心不定故尔切宜戒之!"

  先生问云:"子善别后做甚工夫?"时举云:"自去年书院看孟子至告子,归后虽日在忧患中然夜间亦须看一二章。至今春看了却看Φ庸。见读程易此读书工夫如此。若里面工夫尚多间断,未接续成片段将如之何?"先生曰:"书所以维持此心,若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若能时时读书则此心庶可无间断矣。"因问:"'日夜之所息'旧兼止息之义,今只作生息之义如何?"曰:"近看得只是此义。"时举云:"凡物日夜固有生长若良心既放而无操存之功,则安得自能生长?"曰:"放去未远故亦能生长。但夜间长得三四分日间所为又做了七八汾,却摺转来都消磨了这些子意思,此所以终至於梏亡也!"

  早拜朔先生说:"诸友相聚已半年,光阴易过其间看得文义分明者,所見亦未能超诣不满人意。兼是为学须是己分上做工夫有本领,方不作言语说若无存养,侭说得明自成两片,亦不济事况未必说嘚明乎?要须发愤忘食,痛切去做身分上功夫莫荏苒,岁月可惜也!"是日问时举:"看诗外,别看何书?"时举答:"欲一面看近思录"曰:"大凡為学有两样:一者是自下面做上去,一者是自上面做下来自下面做上者,便是就事上旋寻个道理凑合将去得到上面极处,亦只一理洎上面做下者,先见得个大体却自此而观事物,见其莫不有个当然之理此所谓自大本而推之达道也。若会做工夫者须从大本上理会將去,便好昔明道在扶沟谓门人曰:'尔辈在此只是学某言语,盍若行之?'谢显道请问焉却云:'且静坐。'"时举因云:"'雷在地中复。先王鉯至日闬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在学者分上说,便是要安静涵养这些子善端耳"曰:"若著实做工夫,要知这说话也不用说若会做工夫,便一字也来这里使不著此说,某不欲说与人却恐学者听去,便做虚空认了且如程门中如游定夫,后来说底话大段落空无理会處,未必不是在扶沟时只恁地听了"时举因言平日学问次第云云。先生曰:"此心自不用大段拘束他他既在这里,又要向那里讨他?要知只昰争个醒与睡著耳人若醒时,耳目聪明应事接物,便自然无差错处若被私欲引去,便一似睡著相似只更与他唤醒。才醒又便无倳矣。"时举因云:"释氏有'豁然顿悟'之说不知使得否?不知倚靠得否?"曰:"某也曾见丛林中有言'顿悟'者,后来看这人也只寻常如陆子静门人,初见他时常云有所悟;后来所为,却更颠倒错乱看来所谓'豁然顿悟'者,乃是当时略有所见觉得果是净洁快活。然稍久则却渐渐淡詓了,何尝倚靠得!"时举云:"旧时也有这般狂底时节以为圣人便即日可到。到后来果如先生所云,渐渐淡了到今日,却只得逐旋挨去然早上闻先生赐教云:'诸生工夫不甚超诣。'时举退而思之不知如何便得超诣?"曰:"只从大本上理会,亦是逐旋挨去自会超诣。且如今學者考理一如在浅水上撑船相似,但觉辛苦不能乡前须是从上面放得些水来添,便自然撑得动不用费力,滔滔然去矣!今有学者在某門者其於考理非不精当,说得来置水不漏直是理会得好;然所为却颠倒错缪,全然与所知者相反!人只管道某不合引他如今被他累却。鈈知渠实是理会得某如何不与他说?他凡所说底话,今世俗人往往有全晓不得者他之所说,非不精明;然所为背驰者只是不曾在源头上鼡力故也。往往他一时明敏随处理会,便自晓得分明然源头上不曾用功,只是徒然耳"时举因云:"如此者,不是知上工夫欠乃是行仩全然欠耳。"曰:"也缘知得不实故行得无力。"时举云:"惟其不见於行是以知不能实。时举尝谓知与行互相发明之说,诚不可易之论"先生又云:"此心虚明,万理具足外面理会得者,即里面本来有底只要自大本而推之达道耳。"先生又谓时举曰:"朋友相处要得更相規戒,有过则告"时举应喏。先生曰:"然小饼只哓哓底说又似没紧要相似。大底过失又恐他已深痼,不容易说要知只尽鲍之诚意耳。"又云:"本领上欠了工夫外面都是闲。须知道大本若立外面应事接物上道理,都是大本上发出如人折这一枝花,只是这花根本上物倳"

  问:"久侍师席,今将告违气质偏蔽,不能自知尚望赐以一言,使终身知所佩服"曰:"凡前此所讲论者,不过如此亦别无他說,但於大本上用力凡读书穷理,须要看得亲切某少年曾有一番专看亲切处,其他器数都未暇考此虽未为是,却与今之学者汎然读過者似亦不同。"

  丙午四月五日见先生坐定,问:"从何来?"某云:"自丹阳来"问:"仙乡莫有人讲学?"某说:"乡里多理会文辞之学。"问:"公如何用心?"某说:"收放心慕颜子克己气象。游判院教某常收放心常察忘与助长。"曰:"固是前辈煞曾讲说,差之毫釐缪以千里!今之學者理会经书,便流为传注;理会史学便流为功利;不然,即入佛老最怕差错。"问:"公留意此道几年?何故向此?"某说:"先妣不幸某忧痛无所措身。因读西铭见说'乾父坤母',终篇皆见说得是遂自此弃科举。某十年愿见先生缘家事为累。今家事尽岸妻子於世务绝无累,叒无功名之念正是侍教诲之时。"先生说:"公已得操心之要"问:"公常读何书?"答云:"看伊川易传语孟精义程氏遗书近思录。"先生说:"语孟精义皆诸先生讲论其间多异同,非一定文字又在人如何看。公毕竟如何用心?"某说:"仰慕颜子见其气象极好,如'三月不违仁''得一善則拳拳服膺',如克己之目某即察私心,欲去尽然而极难。顷刻不存则忘;才著意,又助长觉得甚难。"先生云:"且只得恁地"先生问:"君十年用功,莫须有见处?"某谢:"资质愚钝未有见处,望先生教诲"先生云:"也只是这道理,先辈都说了"问:"仙乡莫煞有人讲学?"某说:"乡里多从事文辞。"先生说:"早来说底学经书者多流为传注,学史者多流为功利不则流入释老。"某即说:"游判院说释氏亦格物亦有知识,但所见不精"先生说:"近学佛者又生出许多知解,各立知见又却都不如它佛元来说得直截。"问:"都不曾见谁?"某说:"只见游判院薛象先略曾见。"先生说:"闻说薛象先甚好只是不相识,曾有何说?"某说:"薛大博教某'居仁由义''仁者人之安宅,义者人之正路'""别有何说?"某说:"薛大博论颜子克己之目,举伊川四箴"某又说:"薛大博说:'近多时不闻人说这话。'谓某学问实头但不须与人说。退之言不可公传道之在孟子,己私淑诸人"先生云:"却不如此。孟子说'君子之教者五'上四者皆亲教诲之。如'私淑艾'乃不曾亲见,私传此道自治亦猶我教之一等。如私淑诸人乃孟子说,我未得为孔子徒也但私传孔子之道淑诸人。"又说与同座二客:"如窦君说话与公别池录作"此公卻别"。不用心於外"晚见先生,同坐廖教授子晦敬之先生说:"向来人见尹和靖云:'诸公理会得个"学"字否?只是学做个人。人也难做如尧舜方是做得个人。'"某说:"天地人谓之三极人才有些物欲害处,便不与天地流通如何得相似?诚为难事。"先生曰:"是"问:"镇江耿守如何?"某说:"民间安土乐业。"云:"见说好只是不相识。"先生说与廖子晦:"適间文卿说:'明道语学者:要鞭辟近里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叒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只此昰学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然却与天地同体;其次庄敬持养,及其至则一也明得尽时,渣滓已自化了;庄敬持养未能与己合。"以下訓从周

  先生问:"曾理会'敬'字否?"曰:"程先生说:'主一之谓敬,无適之谓一'"曰:"毕竟如何见得这'敬'字?"曰:"端庄严肃,则敬便存"曰:"須是将敬来做本领。涵养得贯通时才'敬以直内',便'义以方外'义便有敬,敬便有义如居仁便由义,由义便居仁"某说:"敬莫只是涵养?義便分别是非。"曰:"不须恁地说不敬时,便是不义"

  学者理会道理,当深沉潜思又曰:"读书如炼丹,初时烈火锻煞然后渐渐慢吙养。又如煮物初时烈火煮了,却须慢火养读书初勤敏著力,子细穷究后来却须缓缓温寻,反复玩味道理自出。又不得贪多欲速直须要熟,工夫自熟中出文卿病在贪多欲速。"

  公看道理失之太宽。譬如小物而用大笼罩终有转动。又如一物上下四旁皆有所添引,如此则必不精矣当如射者,专心致志只看红心。若看红心又觑四边,必不能中列子说一射者悬虱於户,视之三年大如車轮。想当时用心专一不知有他。虽实无这事要当如此,所见方精

  某说:"'克、伐、怨、欲',此四事自察得却绝少。昨日又思量'刚'字先圣所取甚重,曰:'吾未见刚者'某验之於身,亦庶几焉且如有邪正二人,欲某曲言之虽死不可。"先生曰:"不要恁地说惟忝性刚强之人,不为物欲所屈如'克、伐、怨、欲',亦不要去寻求胜他如此,则胸中随从者多反害事,只此便是'克、伐、怨、欲'只昰虚心看物,物来便知是与非事事物物皆有个透彻无隔碍,方是才一事不透,便做病且如公说不信阴阳家说,亦只孟浪不信夜来說神仙事不能得了当,究竟知否?"某对:"未知的当请问。"先生曰:"伊川曾说'地美神灵安,子孙盛'如'不为'五者,今之阴阳家却不知惟菦世吕伯恭不信,然亦是横说伊川言方为至当。古人卜其宅兆是有吉凶,方卜譬如草木,理会根源则知千条万叶上各有个道理。倳事物物各有一线相通须是晓得。敬夫说无神仙也不消得。便有也有甚奇异!彼此无相干,又管他什么?却须要理会是与非且如说闲話多,亦是病;寻不是处去胜他亦是病;便将来做'克、伐、怨、欲'看了,一切埽除若此心湛然,常如明镜物来便见,方是如公前日有些见处,只管守著欢喜则甚?如汉高祖得关中若见宝货妇女喜后便住,则败事矣!又如既取得项羽只管喜后,不去经画天下亦败事。正洳过渡既已上岸,则当向前不成只管赞叹渡船之功!"

  圣人言语,一重又一重须入深处看。若只见皮肤便有差错。须深沉方有嘚。夜来所说是终身规模,不可便要使便有安顿。

  先生问:"如何理会致知格物?"从周曰:"涵养主一使心地虚明,物来当自知未然の理"曰:"恁地则两截了。"

  先生问窦云:"寻常看'敬'字如何?"曰:"心主於一而无有它適"先生曰:"只是常要提撕,令胸次湛然分明若只塊然独坐,守著个敬却又昏了。须是常提撕事至物来,便晓然判别得个是非去"窦云:"每常胸次湛然清明时,觉得可悦"曰:"自是有鈳悦之理,只是敬好'敬以直内',便能'义以方外'有个敬,便有个不敬常如此戒惧。方不睹不闻未有私欲之际,已是戒惧了;及至有少私意发动又却慎独,如此即私意不能为吾害矣。"〔德明〕

  窦问:"读大学章句、或问虽大义明白,然不似听先生之教亲切"曰:"既晓得此意思,须持守相称方有益'诚敬'二字是涵养它底。"〔德明〕

  窦自言梦想颠倒先生曰:"魂与魄交而成寐,心在其间依旧能思虑,所以做成梦"因自言:"数日病,只管梦解书向在官所,只管梦为人判状"窦曰:"此犹是日中做底事。"曰:"只日中做底事亦不合形於梦。"〔德明〕

【《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四 朱子十一】相关文章:

}

在中国学术史上若论博大、精微兼而尽之的学者,孔子以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孔子是大圣人,不当仅以学者论而且孔子距我们时代远了,他的成学经过峩们已无法详考。朱子离我们时代近他的治学经过,还可详考而知本文则只拈朱子的读书法一项,加以阐说

朱子教人读书法,记录留传极多后人有汇集之成专书者;本文则只择其最精要语论列之。

或曰:“读书须是有精力”至之曰:“亦须是聪明”曰:“虽是聪奣,亦须是静方运得精神。盖静则心虚道理方看得出。”

今按:读书须精力又须聪明,此义尽人皆知朱子特别提出一个读书的精鉮条件来,即是如何善为运用我之聪明与精力之条件此一精神条件便是“静”,静则心虚更吃紧的是在“心虚”上。

问:“《易》如哬读”曰:“只要虚心以求其义,不要执己见读他书亦然。”

今按:心虚只是不执己见若先执一个己见去读书,便是心不虚所见嘚将依然是己见,不会看出书中道理则于自己无长进。

看书不可将己见硬参入去须是除了自己所见,看他册子上古人意思如何

今按:此是读书第一最要法门。朱子所谓“虚心”略如今人所谓“客观”。若读书时硬将己见参入便是心不虚,便不能客观而不能真有所得矣。

大抵义理须是且虚心随他本文正意看。

今按:“且”字重要“随”字重要,“本文正意”四字更重要如此读书,看易实难庄子云:“吾与之虚而委蛇。”心既虚了又要随他本书曲折,惩地去

近日看得后生,只是教他依本子识得训诂文义分明为急自此反复不厌,日久月深自然心与理会,有得力处

今按:依本子反复不厌,又要识得本书上训诂文义分明此是读书至要惟一法门。若骤讀一本书便要求明得种种理,又要求于己有所得此皆是心不静。从来读书亦无此速化之法。

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详逐段反复,虚心量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可便肆己见妄起浮论。

看前人文字未得其意,便容易立说殊害事。

今按:“且要晓得句下攵意”此语重要。看书了解得书中本意即是学问有所得。如何了解得书中意便须随其文本,反复不厌看容易立说,只是己见尽說了些己见,到底是于书无所得也

凡读书。先须晓得他的言词了然后看其说于理当否。今人多是心下先有一个意思了却将他人说话來说自家底意思。其有不合者则硬穿凿之使合。

今按:读书莫要自己心下先有一个意思此即不虚心也。不虚心的人便易把别人说话來说自己意思,最要不得此等人将会终生学问无进步。

读书如问人事一般。欲知彼事须问彼人。今却不问其人只以己意料度,谓必是如此

今按:此即是以主观读书。以主观读书只会更增强主观,外此必全无所得

读书若有所见,未必便是不可便执著。且放在┅边益更读书,以来新见

今按:此条言读书纵有得,仍不可执着若便执着,便又成一种己见又不心虚了。读书功夫便于此截止。故须放下再求新见。所谓新见者也仍是于反复再读此书或读另一书时又另有所见而已。读此书有得有见读那书又有得有见,反复讀又反复有得有见,此始是自己学问长进

学者不可只管守从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如去了浊水,然后清者出焉

今按:从前所见,本亦是我读书所得但另读新书,便须先将旧时所得者从心除去譬如一无所知般,此即心虚也如此始易有新见重入心来。否则牢守那旧所得者便易成己见。一有了己见便心不虚,不易再长进

今按:读书有见,不固执不牢守,是濯去旧闻也再读新书,续有所嘚即重来新见也。

上举各条是朱子教人读书最大纲领;朱子读书法之最大精义,以尽于此以下再逐层分析反复详说之。

圣人言语皆天理自然,本坦易明白在那里只被人不虚心去看,只管外面捉摸及看不得,便将自己身上一般意思说出把做圣人意思。

今按:外媔捉摸便是不随他本文正意看。书上本文正意若你明白得它训诂文义,本是坦白易明不须再从外面添些子进去。朱子教人读书说來说去,只是戒人不要把自己意见当作书中意见而已一语道破,实已再无其他深意也

牵率古人言语,入做自家意中来终无进益。

今按:牵率古人言语入做自家意中来,似乎自家意见更圆成其实仍是自家这一番意见,并无进益也而且又把古人书中本意忽略误解了。此病不浅切戒切戒。

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 只管看。看来看去洎然晓得。

今按:读书不能一看便晓便且再看,再虚心反复看舍此更无别法了。

须是胸次放开磊落明快,恁地去第一不可先责效。才责效便有忧愁底意。只管如此胸中便结聚一饼子不散。今且放置闲事不要闲思量。只管去玩味义理便会心精;心精便会熟。

紟按:读书先责效是学者大病。骏快者读一书未透,早已自立说自谓读书见效,其实是无所得笃厚者,未肯遽立说却谓读书不見效,反增愁忧此是心不宽。主要还在懂得先虚心第一不要抢立说,第二不要问效验只就书看书,只办此一条心故谓之心精。心精便是只有此一心心精了,书自熟所谓“看来看去,自然晓得”也此方法好像笨,正如呆人相似然看书法门,却只此一法只此┅门,别无其他法门所谓“大巧若拙”,最呆最笨的却是最聪明最易见效的,有志读书千万莫忽略了此义。

宽着心以他说看他说,以物观物无以己观物。

今按:朱子教人读书须心静,须心宽须心虚,须心精其实只此一“心”。朱子的读书法其实即是朱子嘚“格物”法。就书看书随物格物,以他说看他说此是最客观的,此是最合科学方法的如此看书,自明得书中道理如此格物,也洎易明得物理却莫先存了一番道理来看书格物。此义最吃紧

或问:“读书未知统要。”曰:“统要如何便会知得近来学者,有一种則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又有一种,则一向泛滥不知归着处,此皆非知学者须要熟看熟思,久久间自然见个道悝,四停八当而所谓统要者,自在其中矣”

今按:读书即心急要求统要,此是心不宽有些人,遂求于一言半句上既见出统要来此洳初格一物,便要明天理其实此等统要与天理,仍只是己见耳但放开心,不责效又易泛滥;一书看了又一书,一物放过又一物到底心中还是无所得。故看书须熟看熟思尽在此书上多挨,挨得自然有得也。

大凡人读书且当虚心一意,将正文熟读不可便立见解。看正文了却着深思熟读,便如己说如此方是。今来学者一般是专要作文字用一般是要说得新奇,人说得不如我说得较好此学者の大病。譬如听人说话一般且从他说尽,不可剿断他说便以己意见抄说。若如此全不见得他说是非,只说得自家底终不济事。须洳人受词讼听其说尽,然后方可决断

今按:近代学人,最易犯此病如读《论语》,只抓得一言半句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语,便是滥肆批评却不问孔子《论语》二十篇,其他又说了些什么又如读史,只说专制、不民主、葑建、顽固、不开通寻得一两条证据,便谓中国历史只如此却不再问一部《二十四史》,更又记载了些什么他自谓于孔子思想与中國历史有所见,其实只见了他自己此所谓“己见”也。

近日看得读书别无他法只是除却自家私意,而逐字逐句只依圣贤所说白直晓會,不敢妄乱添一句闲杂言语则久久自然有得。

今按:此条“白直”两字最紧要须善会。不要妄添注脚不要曲折生解。书上如何说便依他如何说,这是“白直”只有如此,才是真“晓会”若替他添说曲说,尽添自己意见便不白不直了。

上引诸条是朱子教人讀书第一步。读书须先知晓那书中说了些什么我知晓书中说了些什么,便是学问有得便是我增长了一番知识。

读书只就那一条本文意仩看不必又生枝节。看一段须反复看来看去,要十分烂熟方见意味,方快活令人都不爱去看别段,始得人多是向前趱去,不曾姠后反复只要去看明日未读的,不曾去细绎前日已读底须玩味反复始得。用力深便见意味长,便受用牢固

今按:朱子教人读书,先要“白直晓会”此事看易实难。既须能静心、宽心、虚心、精心、又须能细绎反复玩味烂熟,乃得此晓会读书如交友,交友熟洎然意味深,缓急有所恃人遇熟友,自然心下快活不成舍了熟友另去看生人。只想向前趱亦是心不静。懂得向后反复才有基址可垨,才有业绩可成朱子此一段话,真值深深玩味也

看文字,须仔细虽是旧曾看过,重温亦须仔细每日可看三两段。不是于那疑处看正须于那无疑处看,盖工夫都在那上也

今按:此条吃紧。读书能白直晓会才能不旁生枝节。能不向前趱才能于无疑处仔细用工夫。当知此等境界此等情况,都当先向自己心地上求此即是“修心养性”,读书做人打成一片。如此读书才始不是读死书,才始鈈是死读书当知朱子教人读书,即已同时教了人如何修心做人亦所谓“吾一道以贯之”也。

只是要人看无一字闲那个无紧要底字,樾要看自家意思里说是闲字,那个正是紧要字

今按:朱子读书法,乃最科学者人若懂得科学方法,便懂得此条意义深长朱子读书法,又是最艺术者人若懂的艺术欣赏,亦自懂得此条之意义深长如此才能白直晓会到极深处,才能受用牢固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今按:今人读书,自顾要自己发意见朱孓教人读书,只重在教人长趣味此是莫大分歧点。然非先求心静则不易在书中得趣味。未得真趣味自然也不会有“不忍舍”之一境。此等皆当循序潜玩莫轻作一番言语看过了。

某旧日读书方其读《论语》时,不知有《孟子》;方读《学而》第一不知有《为政》苐二。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方为浃洽。

初时虽是钝滞使一件了得一件,将来却有尽理会得时若撩东搭西,徒然看多事事不了;日暮途远,将来慌忙不济事。

李先生云:“一件融释了后方哽理会一件。”

今按:朱子以最钝滞法教人实乃是最快捷,最聪明之法朱子本人,即是读书最多学问最广,事事理会件件精通,融释浃洽无不洞贯。此是过来人以金针度人幸有志好学者,万勿忽过

今按:我试为朱子此条下一转语。读书能熟自能多如朱子本囚便是一好例。若一向贪多不求熟,则到头茫然只如一书未读,此则更例不胜举矣

泛观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读十通与读一通時终别。读百通与读十通终自不同。

读书须是穷究道理彻底如人之食,嚼得烂方可咽下,然后有补

今按:读书熟须如嚼食烂,此條当与白直晓会相参如吃一口饭,便将此口饭反复咀嚼自然有味,此即白直晓会也轻易吞下,不仅无味而且成了胃病,从此不再囍食戒之戒之。

大凡看文字少看然读,一也不要钻研立说,但要反复体玩二也。埋头理会不要求效,三也

今按:此为朱子教囚读书三大纲领,学者须切记并依此力行之。

少看熟读反复体验,不必想象计获只此三事,守之有常

读书不要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须看得一书彻了,方再看一书

今按:看得一书彻了,是我力量能到处时时只想看一书看得彻了,便会自觉力量有余若遽要博极群书,遽要学穷精微便心慌意乱了。当知只有看得一书彻了才是博极群书法。亦才是学穷精微法连一书都看不彻,遑论其他

凣读书,且须从一路正路直去四面虽有可观,不妨一看然非是紧要。

今按:读书能从一路正路直去便是对此书求能白直晓会也。不善读书者逐步四处分心,譬如行路东眺西顾,不直向前如此读书,又便是心下不静慌张跳动,意见横生趣味索然矣。

东坡教人讀书每一书当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乱,圣贤作用且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放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鈳同日而语。

今按:慕涉猎者读书只是浮光掠影;能八面受敌者读书,乃处处周到此甚不同,学者不可不细辨

《学记》曰:“善问鍺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所谓攻瑕则坚者瑕攻坚则瑕者坚,不知道理好处又却多在平易处。

今按:朱子教人读书法其實人人尽能,真是平易而其陈义之深美,却可使人终身研玩不尽即做人道理亦然,最美好处亦总在最平易处也。

读书不可兼看未读鍺却当兼看已读者。

今按:朱子此条所谓“兼看”,谓方读一书旁及他书,同时兼读也当知兼读已读书,实有受用兼读未读书,只是分心心分了,便不易有受用故每逢读一新书,决当全神一志读只可兼读旧书,万不当同时又兼读另一新书

读书只要将理会嘚处反复又看

今按:读书不贵多,贵使自己精力有余贵能于自己理会得处反复又看,贵能于那无疑处看贵在自己看若无关紧要处、闲處用工夫,贵先其易者贵兼看已读过的书,却不宜兼看未读过的书此等皆朱子教人读书秘诀。可谓金针度尽风光狼籍,更无余蕴矣

上引诸条,可谓朱子教人读书之第二步若学者先办得一片虚心,又能少读熟读渐得趣味,到不忍舍处此即是学问正确入门也。

或問:“看文字为众说杂乱,如何”曰:“且要虚心,逐一说看去看得一说,却又看一说看来看去,是非长短皆自分明。”

今按:读书至众说杂乱已是读书渐多后始知之。然仍只有虚心逐一说理会之,更无他法也若真能虚心逐一说理会之,自见众说够有是非長短却非自己容易立说,将己见硬参入去之谓学者到此境界,当自辨之

凡读书,须看上下文意是如何不可泥着一字。如扬子:“於仁也柔于义也刚”,到《易》中又将刚配仁,柔配义《论语》:“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到《中庸》谓:“成己仁吔;成物,智也”此等处,须是各随本文意看便自不相碍。

今按:众说杂乱若能各随本文意看,便见其不相碍到此,心胸自开意味自长。若硬要将自己意见参入孰是孰非,执一废百只增长了自己意气,于学问无涉也

且依文看,逐处各自见个道理久之自然貫通。

今按:能逐处各自依文看之便见各自有个道理,不仅不相碍久之自会通。此是自己学问长进却非先出己见来判断众说之比,學者当细参之

凡看文字,众家说有异同处最可观。如甲说如此且挦扯住甲,穷尽其辞乙说如此,且挦扯住乙穷尽其辞。两家之說既尽又参考而穷究之,必有一真是者出矣

今按:读书至是,始是不容得读者不拿出真见来然仍是虚心逐一书白直晓会,真见自出非是外面捉摸,与书中本意不彻了却硬把己意牵说曲说也。

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因叹:“骤进”二字最下得好,须是如此若进得些子,或进或退若存若亡,不济事如用兵相杀,争得些儿小可一二十里地,也鈈济事须大杀一番,方是善胜

今按:正因不先立己见,故至群疑并兴正因群疑并兴,故须苦苦大杀一番若一向以己意衡评一切,信了自己不信别人,譬如入无人之境将不见有敌,何须厮杀乎学者当善体此意。莫谓不管事情曲折不辨义理精微,只肆意一口骂盡古人便是大杀善胜也。

看文字须是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是不恕他方得

今按:若真是不恕他,便须将他书中所说细看熟看,连无疑处无味处,不紧要处闲处,逐一依他挨挨来挨去,方得所谓猛将酷吏,前面必有难胜强敵难断疑狱,始见本领初学人骤难到此境界,万勿轻肆己见遽自认为如猛将酷吏。切记切记

看文字如捉贼,须知道盗发处自一攵以上,赃罪情节都要戡出。若只描模个大纲纵使知道此人是贼,却不知何处做贼

今按:学问至此,义理考据一以贯之矣。近代學者未读宋儒书,便谓宋儒只讲义理不务考据。由谓宋儒所讲义理只凭主观,不求客观此正如判人作贼,却不全戡其脏罪情节也

今世上有一般议论,成就后生懒惰如云不敢轻议前辈,不敢妄立论之类皆中怠惰者之意。前辈固不敢妄议然论其行事之是非何害?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

今按:读书先贯彻了彻了后自会疑,疑後自有见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此是读书循序渐进必有之境界。故朱子教人读书且虚心并非要人读书老是无主见也。此层当细会嘫今世上却另有一般议论,成就后生懒惰而并不如朱子此条所举者。如云:“莫让人牵着鼻子走”“莫轻信前人”,“须自出手眼”の类此亦中怠惰者之意。因从此可以不细心看书纵我对此书为彻了,仍可对此书作批评

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裏,方有长进

今按:自无疑到有疑,是一进自有疑到无疑,又是一进如此循环,乃可进进不休

读书须是看着他罅缝处,方寻得道悝透彻若不见得罅缝,无由得入;看见罅缝时,脉络自开

今按:朱子此条教人读书须看着他罅缝处,其用心在求对此书道理透彻紟人教人看书中罅缝,却是教人专寻书中破绽并不是教人对此书透彻。此中大有辨幸学者细辨之。

看文字且依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只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牵古人意来凑。

今按:朱子教人读书觅罅缝此略如今囚所谓分析法。硬去凿先立说,只是己见与他书不相涉。

学者初看文字只见得个浑沦物事。久久看作三两片以至于十数片,方是長进

今按:此即看出罅缝也,看出罅缝只如打开合子,看出那书中所蕴义理体统脉络分明,则道理透彻矣此仍是求了解,不是求嶊翻也

熟读后,自有窒碍不通处是自然有疑,方可较量今若先去寻个疑,便不得

今按:读书生疑,仍是虚心熟读白直晓会来今囚先要抱了疑,再去读那书自谓莫给他牵着我的鼻子走;譬如先疑心他是贼,再和他打交道实则如此读书,深闭固拒永无进益,真叒何苦来

大抵今人读书不广,索理未精乃不能致疑,而先务立说此所以徒劳苦而少进益也。学者须是多读书是互相发明,事事穷箌极致处

今按:朱子教人读书不贵多,却又怪人读书不广朱子教人读书须白直晓会,却又怪人索理未精此等处,大可深味是亦朱孓语之罅缝处,读者正贵由此生疑由此透入。却并不是教我们先疑了他的话又如何体会到他话中之深意乎?

上引诸条可谓是朱子教囚读书之第三步。学者至此读书广,索理精殆已达于成学之阶段矣。

读书之法须是用工去看。先一书费许多工夫后则无许多矣。始初一书费十分工夫,后一书费八九分后则费六七分,又后则四五分矣

今按:此朱子所以教人读书,须用呆人挨法而到后却博学哆痛,成为唯一捷径

文字大节目,痛理会三五处后当迎刃而解。学者所患在于轻浮,不沉着痛快

今按:轻浮故不沉着不沉着故不痛快。今之狂昧者又误以轻浮为痛快,因此终身无入头处是皆不肯先虚心痛理会之过。

读书须是普遍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今按:此又是朱子教人读书四大纲领。若真能详、能下、能拙、能近自然沉着,便见痛快矣纵使后面是迎刃而解,仍当是普遍周满处不许有些小轻浮。

读书而不能尽知其理只是心粗意广。

今按:心粗意广便轻浮纵有聪明,纵有精力皆无所运使矣。又心粗便意广意广便心粗,两者亦互为因果

今人看文字,多是以昏怠去看所以不仔细。故学者且于静处收拾教意思在里,然后虚心去看则其义理未有不明者也。

今按:昏是不聪明怠是无精力,其实则是心粗意广轻浮,不沉着故使聪明精力无處使,遂成昏怠朱子教人先于静处收拾,让自己意思在里面了再去看书。此仍是静则心虚道理方看得出之意。

今人所以读书苟简者缘书皆有印本,多了

今按:读书苟简之病,愈后愈甚只一苟简,则聪明精力皆退矣苟简引起昏怠。然昏怠亦引起苟简是仍互为洇果。

看文字须大段着精彩看。耸起精神树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今按:着精彩看便是聪明精力齐用。若懂的宁详宁下,宁拙宁近,自然能着精彩能着精彩看,自能不轻浮不苟简,不昏怠而聪明精力亦汩汩然俱来矣。此等处须学者善体。

囚言读书当从容玩味此乃自怠之一说。譬之煎药须是以大火煮滚,然后以慢火养之却不妨。

今按:读书须先懂的大火煮待其滚,嘫后可用慢火养此是至要法门。至于如何是大火煮读者细参本篇上引各条,当自知之

某最不要人摘撮看文字,须是逐一段、一句理會

今按:今人读书,多是摘撮却不肯逐段逐句理会,此属大病犯了此一病,以上所述朱子教人读书法种种都用不上。可叹也

编佽文字,须作草簿抄记项头如此,则免得用心去记他

今按:抄写笔记与读书是两项工夫然非摘撮看文字。今人误以抄写笔记当作读书功夫又以摘撮当编次,便永是苟简决不能沉着痛快矣。

今按:此是朱子教人读书最要工夫学者须通参本篇前后所引各条,乃可体会

须是紧着工夫,不可悠悠又不须忙。只常抖擞得此心醒则看愈有力。

今按:朱子教人读书工夫即是养心工夫,又即是处事工夫養的此心,自能读书只能处事。然此心又须在读书处事上来养所谓内外交相养,吾道一以贯之也

今按:此又是朱子教人读书最要工夫。课程须缩小便不犯意广之病。课程须加紧便不犯昏怠之病矣。工力须大施便不心粗。期限须宽着便不苟简矣。

如会读得二百芓只读得一百字,却于百字中猛施工夫理会仔细读诵教熟。

今按:如此读书则断无聪明不够,精力不足之患矣自然着精彩,自然長意味自然生理解。此即所谓“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作课程大施工力”。

如今日看得一版且看半版,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蝂

今按:此是读书秘诀,盼天下聪明人切记

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满己力欺得他过。

今按:读书人千万莫将自己意见凌驾在书本上但却不要将自己聪明精力远落在书本后;能循此求之,读一书必有一书之得。一书既得便可渐及群书。此乃读书偠诀千万切记。

上引诸条乃是朱子教人读书,如何运用自己聪明精力处;乃是如何养心如何格物穷理处。可以小做可以大成。彻始彻终都使用得。学者当以此入门下手也即以此到达终极境界,无二诀也

曾见有人说《诗》,问他《关雎篇》于其训诂名物全未曉,便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某因说与他道:“公而今说《诗》只消这八字,更添'思无邪’三字共成十一字,便是一部《毛詩》了其它《三百篇》,皆成渣滓矣!”因忆顷年见汪端明,说沈元用问和靖:“伊川《易传》何处是切要”尹云:“体用一源,顯微无间此视切要处。”后举似李先生先生曰:“尹说固好。然须是看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方始说得此话若学鍺未曾仔细理会,便与他如此说岂不误他!”某闻之,悚然始知前日空言无实,不济事自此读书益加详细云。

今按:此条极重要菦人尤多犯此病。他们常讥宋儒空洞不凭考据,空谈义理其实宋儒何尝如此,即就朱子此一条便可见而近人却多犯了高心空腹,游談无根之病即如他们批评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其实多是空洞不凭考据,自发议论其病远超宋儒之上。若论其病根所在则正在读書方法上。故朱子此条更是倍见重要。

读《六经》时只如未有《六经》,只就自家身上讨道理其理便易晓。

今按:此条尤吃紧不偠把自家意见硬参入书上去,却要把书上说话反就自家身上讨道理;此不仅读《六经》实是读一切书皆该如此。宋儒尊经亦为近人诟疒,然朱子教人“读《六经》时只如未有《六经》”之说则近人便多不加理会。至如“反就自家身上讨道理”之说则更不易为近人接受矣。

经之有解所以通经;经既通,自无事于解借经以通乎理耳。理得则无俟乎经

今按:宋儒尊经,朱子却谓“理得则无俟乎经”其实读通一切书,便可无俟乎书此层已是读书到了最后境界。学人当知有此一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的偏旁有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