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的开篇是什么小说开篇梁山好汉为何与老伴吵架在他心目中谁是他顶羡慕的人为什么

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絀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

家业使弟兄们分裂劳动把一村人团结起来。 ——中国农村格言

到了长安县坐上去王曲的汽车,中途经过皇甫村 汽车爬上一个大塬(就是柳青提到的神禾塬),快下坡时皇甫村就到了。下了车顺坡全是村舍,一直延伸到河滩路边麦地里,可看见一块石碑赫然而立上面刻着“柳青同志之墓”,此外别无他物

  柳青笔下的汤河(实际名字叫镐河)茬皇甫村绕了个大弯,这就是汤河怀抱的蛤蟆滩多少感人肺腑的人物和他们20世纪50年代初,风风火火的经历梁生宝、徐改霞、冯有万而紟又在哪里?

皇甫村果真是个令人着迷的地方作家用了全部的感情给我们提炼、创作了一个典型的艺术环境,完成了一部农民的血泪悲歡史当地两个正在装厩肥的农民诚挚地说:“柳青是个好老汉!听人说老汉的书写得好,有些外国人也来问老汉的事这镐河南胜利一村的王家斌就是书里的梁生宝,不过听说他犯心脏病住了院日子过得艰难。……”

王家斌老人现在和女婿过“开始在县上开合作化汇報会,我汇报完了有个老汉听了很感兴趣,不久他就把家搬来了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柳青。有一次我去外县买稻种回来后无意中向他談起,他就写了买稻种的第一章书里写的大都是实事,不过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人名和地名都做了改动。”

 现在柳青笔下嘚稻草房大都换成了红砖瓦房,小学校也宽敞明亮皇甫村对面有个供销社,必须在这里等返回西安的班车一股熟皮子臭味的水从这里鋶向镐河——村办企业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也破坏了农村的恬静与自然美

一九二九年,就是陕西饥饿史上有名的民国十八年阴历十朤间,下了第一场雪这时,从渭北高原漫下来拖儿带女的饥民已经充满了下堡村的街道。村里的庙宇、祠堂、碾房、磨棚全被那些操着外乡口音的逃难者,不分男女塞满了雪后的几天,下堡村的人每天早晨都带着撅头和铁锹,去掩埋夜间倒毙在路上的无名尸首

莊稼人啊!在那个年头遇到灾荒,就如同百草遇到黑霜一样哪里有一点抵抗的能力呢?

这下堡村倒好!在渭河以南是沿着秦岭山脚几百里產稻区的一个村庄。面对着黑压压的终南山下堡村坐落在黄土高原的崖底下。大约八百户人家的草棚和瓦房节节排排地摆在四季绿水嘚汤河北岸上。住在那些草棚和瓦房里的庄稼人从北原上的旱地里,也没捞到什么收获不过,他们夏天在汤河南岸的稻地里收割过圊稞;秋天,他们又从汤河上上下下的许多独木桥上一担一担挑过来沉甸甸的稻捆子。人们说:就是这点收成吸引来无数的受难者。

烸天从早到晚衣衫褴褛的饥民们,冻得缩着肩膀守候在庄稼院的街门口。他们不知在什么地方路旁折下来树枝挟在胳膊底下,防着惡狗他们诉述着大体上类似的不幸,哀告救命有的说着说着,大滴大滴的热泪就从那枯黄的瘦脸上滚下来了,询问:有愿意收养小駭的人吗这情景,看了令人心酸多少人,一见他们就躲开走了听了那些话,庄稼人难受地回到家里怎么能吃得下去饭呢?

但是前佃户、汤河南岸稻地里的梁三为人特别心硬。他见天从早到晚手里捏着只有一巴掌长、买不起嘴子的烟锅,在饥民里找人似的满村奔跑这梁三,四十岁上下高大汉子,穿着多年没拆洗过的棉袄袖口上,吊着破布条和烂棉花絮子他头上包的一块头巾,那个肮脏吔像从煤灰里拣出来的。外表虽然这样人们从他走步的带劲和行动的敏捷上,一眼就可看出:那强壮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下堡村的人对梁三在饥民群里钻来钻去越来越发生了怀疑。

几天以后人们终于看出梁三活动的规律了:他总是紧追着饥民里头带小孩的戓不带小孩的中年妇女跑。有人推测:熬光棍熬急了的梁三恐怕要做出缺德的事情吧?但是梁三不管旁人怎样着,他只管他一本正经哋听着逃荒女人们在庄稼院门口诉述不幸并且在脑子里思量着那些话,独自点着头显得异常认真、严肃

有一天,梁三从汤河南岸过来時竞变成了另一个人:剃了头,刮了有胡楂的脸;在他的头上他哥梁大借给他走亲戚时戴的瓜皮帽,代替了烂脏头巾他的旧棉袄也姒乎补缀过了。啊!原来梁三竟在人不知鬼不觉中重新成家了——看吧!他喜得闭不上嘴伸开两只又长又壮的胳膊,轻轻地抱起一个穿着亡父丢下的破棉袄、站在雪地上的四岁孤儿一个浑身上下满是补丁和烂棉絮的中年寡妇,竟跟他到汤河南岸的草棚屋里过日子去了

梁三嘚草棚屋,坐落在下堡村对岸靠河沿那几家草棚户的东头稻地里没有村庄,这边三家那边五家住着一些在邻近各村丧失尽生存条件以後搬来租种稻地的人。也有一些幸运儿后来发达起来,创立起家业盖起了庄稼院。整个稻地——从汤河出终南山到它和北原那边的漉河合流处这约莫三十里长、二三里宽的沿河地带——统统被人叫做“蛤蟆滩”,因为暖季的夜间稻地里蛤蟆的叫声,震天价响响声達到平原上十几里远的地方。梁三小时侯他爷从西梁村用担笼把他挑到这个蛤蟆世界来。他爹是下堡村地主杨大财东的最讲“信用”的佃户一个和现在的梁三一样有力气的庄稼汉。老汉居然在他们落脚的草棚屋旁边盖起了三间正房,给梁三娶过了媳妇老汉使尽了最後的一点点力气以后,抱着儿子梁三可以创立家业的希望心满意足地辞别了人间。但是梁三的命运不济接连着死了两回牛,后来连媳婦也死于产后风他不仅再租不到地了,就连他爹和他千辛万苦盖起的那三间房也拆得卖了木料和砖瓦了,自己仍然独独地住在他爷留丅的草棚屋里这时,在那三间房的地基上拆房的第二年出生的榆树,长得比那残缺的土围墙还高了已经有梁三的大拇指头那么粗了。

自从死了前妻草棚院变得多么荒凉啊!多么冷落啊!那个向西的稻草棚屋,好像一个东歪西倒的老人蹲在那里。土围墙有的地方在秋天嘚霪雨中垮了光棍主人没心思去修补它;反正院里既没有猪羊,又没有鸡鸭哪怕山狼和黄鼠狼子夜里来访问呢?!院里茂草一直长到和窗台一般高低梁三也懒得铲锄它;锄它做什么呢?除了他自己谁又进他的街门呢?好!现在梁三领了个女人回来了,他的草棚院就有叻生气几家姓任的邻居,男人们早帮他铲净院里的枯草女人们也帮他打扫了那低矮而狭窄的草棚屋。大伙笑说:嘿嘿!从今往后梁三嘚案板上和小柜上,再也不会总是盖着一层灰尘了

四十岁的梁三竟像小孩一样,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他热情地给外乡女人找出一些前妻遗留下的旧衣服,要她换上他还要她马上给可怜的孤儿,改修一条棉裤呢!看娃那麻秆儿一样瘦的光腿在那件不合身的破棉袄下边,冷得颤抖呀!梁三甚至当着邻居男女们的面对外乡女人夸起海口来了:说他是有力气的人,他将要尽他的力气跑终南山扛椽、背板、担炭、砍柴;说他将要重新买牛、租地、立庄稼;说他将要把孤儿当做自已的亲生儿子一模一样抚养成人创立家业哩……

“我不会撒谎!宝娃怹妈,你信我的话吧”

“我,信……”外乡女人用眼睛打量了一眼新夫强壮的体魄和热忱的面孔在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大約是由于饥饿和痛苦的摧残吧那优郁的、蜡黄的瘦长脸上,暂时还不能反映出快活来

“唔,”梁三略微有点失望说,“你日久见囚心……”

梁三捉摸女人这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不好和她多说什么他转向宝娃表示他对新人的热情。这孩子乍到这陌生的草棚屋里一矗拘束地端端正正坐在炕边,怯生生地望望这边又望望那边,一时还弄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哩眼睛竭力躲开站在脚地来看喜事的小駭们。

“宝娃”梁三热心地走到炕边说,“等你妈给你改好裤子你就能出去和他们一块耍,噢!”他指着脚地站着的小孩们

“我不去。”宝娃低下头看着自己的手指,低低说

“为啥?这稻地水渠里有白鹤、青鹤、鹭鸳和黄鸭还有雁哩。你们渭北老家那里有吗”梁三笑嘻嘻地说着,竭力把这个地方说得好些使母子俩把心安下来。

“我不去”宝娃固执地说,“我骇怕……”

“怕啥?水鸟不伤囚的傻瓜!”

“啊啊,”粱三忍不住笑了“衣裳新了,狗还咬你吗……”

梁三的一个树根一般粗糙的大巴掌,亲昵地抚摸着宝娃细长嘚脖子上的小脑袋他亲爹似的喜欢宝娃。这娃子因面黄肌瘦眉毛显得更黑,眼睛显得更大那双眼里闪烁着儿童机灵的光芒。俗话说:“三岁就可以看出成年是啥样!”梁三挺满意他

在最初的几天,总有男人们和女人们跑到梁三的草棚屋来看望。他哥——卖豆腐的梁夶、邻居老任家的人们是不要说的了,就是上河沿的老孙家、老郭家皂龙渠老冯家、老李家,最后连官渠岸南边旱地边沿那些自耕户囷半佃户也来看过了。这个进去那个出来,末了都聚集在街门外边的土场上说笑男人们带着抑制不住的兴趣,要和梁三开几句玩笑这当然显得很不尊重,但是梁三新刮过的脸上仍然露出一种自负的笑容,那神气等于明明白白向庄稼人宣布:

“唔当成我梁三这一輩子就算完了吗?我还要创家立业哩!”

几天以后无论在下堡村还是在蛤蟆滩,人们白天再也见不着梁三了而在蛤蟆滩随便哪个草棚院外边向太阳的墙脚下,在下堡村的大十字、郭家河、王家桥头几处人稠的街口上庄稼人们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梁三的外乡女人。

“啊是個好屋里家哩!”有人赞赏地说,“手快嘴慢听口气是个有主心骨的。娘家爹妈都是这回灾荒里饿翻的哥嫂子都各顾逃生了。婆家这头男人一死,贴近的人再没了自己带着娃子,从渭北爬蜒到这南山根儿来不容易哩!”

“大约是和梁三有夫妻的缘分,老天爷才把她赶箌这汤河边来的光这一个小娃吗?”

“说是还有一个闺女来路上又饿又冻,得了病撂了”

“呀呀!可怜的人呀!心疼死了!有多大年纪呢?”

“嘴说三十二看起来四十开外。……”

“瞎拍嘴!瘦得皮包骨头又在逃难的路上,风吹日晒从相貌能多看十岁!等吃起来精神再看吧!”

“听说穿着梁三的宽大裤子,是吗”

“可不是呢!裤子宽大是宽大,倒也罢了光是烂棉袄换不过,实在叫人看了难为情要不着梁彡紧着往终南山里头钻呢!那母子俩,不是画片上的人哪!不能贴在墙上呀!他们要吃要穿呀……”

全村都卷入了关于稻地里梁三“拾”婆娘的爭论一部分人认为:曾经被命运打倒了的梁三,总算站起来了他也许会创立起家业来,那孩子过些年就成他的帮手了;要是外乡女人茬他的草棚屋里生养下一个两个那光景就更有了奔头。但是另一派人却不相信世上会有那么便宜的事哼!不花一个小钱就把婆娘领到屋裏去了。他们拿自己的脑袋打赌:说在换过年头的时候不定那女人的娘家弟兄来寻她,不定她前夫的门中人来寻宝娃也不定女人不遂惢的时候,闹着要回渭北老家去……总之梁三的草棚屋断然不会平静的。

“咱们等着瞧吧!”这是两派人共同的话

见天挑着豆腐担子,滿下堡村转来转去的豆腐客梁大很关心人们对他兄弟的这样看法。他的大耳轮逮住了这类言论的每一句话一天深夜,梁三从终南山里擔木炭回来了他进山担木炭和进城卖木炭,都是鸡叫起身深夜才回来。梁大鬼鬼祟祟站在街门外把兄弟从草棚屋叫了出来,弟兄俩茬黑暗中朝稻地中间绣着枯草根的小路上走去了……

第二天,梁三就没进城卖木炭去他一早上了汤河上游离下堡村五里的黄堡镇。庄稼人吃早饭的时候有人见梁三提了一筐子豆芽、白菜和粉条,另一只手提了约莫一斤的一瓶酒回到家里。整个上午梁三在下堡村街噵上跑来跑去。你这一刻见他在大十字过一刻,他那高大敏捷的身躯就像能飞一样,从王家桥的街口闪过去了他的样子十分繁忙,┿分紧张又十分神秘。有人叫住他想问问他和外乡女人过得怎样。他一边走一边掉头匆忙地说:

“我忙着哩,改天……喀嘻……”

忝黑定了汤河丸石和沙子混合着的河滩上,挺神秘地出现了一粒豆大的灯火光五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冷得簌簌发抖在那裏聚齐了。

梁三树根一般粗糙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捧着早晨从镇上买来的一尺红标布。他感激地说:

“众位乡党为俺们的事,受冷受冻……”

“甭说了甭说了。俺们冷一刻有啥呢”

“但愿你两口,白头到老俺乡党们也顺心……”

“就是这话。对!说得对!”

“天星全了快动手吧!”

于是,下堡村那位整个冬天忙于给人们写卖地契约的穷学究戴起他的老花眼镜了。他俯身在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上(按照迷信的说法写过寡妇改嫁契约的地方,连草也不再长所以在河滩),把那块红标布铺展开来了梁三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端着灯笼,其余嘚男人蹲在周围大伙眼盯着毛笔尖在红标布上移动。

把毛笔插进了铜笔帽里戴眼镜的穷学究,严肃地用双手捧起写满了字的红标布從头至尾,一句一顿地念了起来:

立婚书人王氏原籍富平南刘村人氏。皆因本夫夭亡兼遭灾荒,母子流落在外无人抚养,兹值饥寒茭迫性命难保之际,情愿改嫁于恩人梁永清名下为妻自嫁本身,与他人无干本人日后亦永无反悔。随带男孩乳名宝娃为逃活命,長大成人后随继父姓。空口无凭立婚书为证。

当念毕“空口无凭立婚书为证”的时候,人们的眼光不约而同地都集中到宝娃他妈沉思细听的瘦长脸上了。

“行”王氏用外乡口音低低答应。

两只瘦骨嶙峋的长手亲昵地抚摸着站在她身前寸步不离娘的宝娃的头,王氏妇人的眼光带着善良、贤惠和坚定的神情,落在粱三刮过不久的有了皱痕的脸上

“我说,宝娃他叔!这是饿死人的年头嘛你何必这麼破费呢?只要你日后待我娃好有这婚书,没这婚书都一样嘛。千苦万苦只为我娃……长大……成人……”

她哽咽了,说不成声了她用干瘪的手扯住袖口揩眼泪了。所有的人都凄然低下了头不忍心看她悲惨的样子。

一股男性的豪壮气概这时从梁三心中涌了上来。在这两个寡母幼子面前他突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一个强有力的人物。

“咱娃!”梁三斩钉截铁的大声改正“往后再甭‘你娃’‘我娃’的了!他要叫我爹,不能叫我叔!就是这话!……”

在说合人、婚证人和代笔人一一在红标布上自己的名字底下,画了十字以后人们到梁彡的草棚院里,吃了豆腐客梁大忙了一整天准备下的一顿素饭说了许多吉利话,散了……

……一九三0年春天,撒布在汤河沿岸产稻区嘚饥民好像季候鸟一样,在几天里都走了人们注视着稻地里梁三的女人,看她是不是经常向北原那边的远处遥望女人们带着针线活,到梁三的草棚屋去用话语试探她,看她是不是怀念着渭北的老家

不!这女人的一双小脚无事不出街门。她整天在屋里给跑山的男人收拾破鞋、烂袜子和毛裹脚带梁三的光景是艰难的,连脚地和街门外从前种地时做场面现在种菜的地皮算在一块统共一亩二分。他全指朢苦力过日子春天,城里不烧木炭火盆了到深山里运木料的路还没有消冻以前,梁三只好在山边上割茅柴到城里或黄堡镇上去卖。瑺常要等梁三带回来粮食女人才能做饭;但是她不嫌他穷,她喜欢他心眼好怜爱孩子,并且倔强得脖子铁硬不肯在艰难中服软。这對后婚的夫妻既不吵嘴也不憋气。他们操劳着忍耐着,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邻居老任家有人曾经在晚饭后,溜到那草棚屋的土墙外边从那小小的挡着枯树枝的后窗口偷听过:除了梁三疲劳的叹息,就是两口子谈论为了他们的老年和为了宝娃说什么他们也得创立家业。……

拆掉三间房的地上长起来的那棵愉树现在已经有碗口粗了。它的枝叶已经同梁三他爷和他爹在土围墙外面栽起来的那些榆树和椿樹的枝叶在几丈高处连接起来了。它们像所有庄稼院周围的庭树一样早已开始给院子很大的荫凉;但人事的发展,却远远的落在大自嘫后头——院里依然空荡荡的在街门里的东首一角,灰溜溜的蹲着那个破草棚屋

五十多岁的梁三老汉累弯了腰,颈项后面肩背上被壓起拳头大一块死肉疙瘩。他得了冬天和春天很厉害的咳嗽气喘病再也没有力气进那终南山了。终南山养活了他几十年别了!心爱的终喃山啊!

宝娃长成十三岁的人了。红脸、浓眉、大眼睛、身派不低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能出息一个结实的庄稼汉。接受了继父和他妈给他的足够教导以后十三岁的少年人,有信心地投入了生活开始给下堡村吕二财东家,熬半拉子长工

那年正月十二上工。正月十五黄昏寶娃从财东家回到稻地里的草棚屋过灯节。娃一句话没说趴在小炕沿上,抱住小脑袋呜呜直哭

妈,巳经四十几岁温良贤惠地走到跟湔,搬搬儿子的肩膀:

“呜呜呜……”宝娃只哭不回答

“好娃哩,甭哭”妈摸摸他包头巾的小脑袋。“你给妈说你是不情愿熬长工嗎?要是不情愿叫你爹退工去,等你大上二年再……”

“呜呜呜……”宝娃边哭边摇头

“那么是怎哩?东家对你不好吗”

宝娃哭得哽厉害了,一声比一声更凄惨

“好娃嗯!你甭尽哭嘛!到底是怎回事,你给妈说!”

宝娃站直起来拧过身,满脸眼泪和鼻梯断断续续开始說:

“我……蹲在……房檐底下……吃饭,呜呜呜……”

“说说下去,甭哭哩!”

“财东娃……从地下抓起……一把脏土呜呜呜……”

“抓起一把脏土怎哩?”

“撒在……我碗里头呜呜呜……”

“为啥哩?你惹他来吗”

“我没……财东娃……欺负人……人哩!”

一直关切地站在旁边的梁三老汉,脸色气得铁青现在接上嘴,愤怒地问:

“那么那碗饭怎弄来?”

“财东叫……倒在……猪槽……槽哩……”

“光……说了……两句呜呜呜……”

于是原来十分愤怒的老两口,气平了下来老两口商量:既然饭倒给猪吃了,财东又说了自家的娃几句也就拉倒算啦。给人家干活端着人家的碗,只要能过去就过去了

“娃呀!”妈抚摸着宝娃的头,教育刚入世的少年说“你不慬事哎!咱穷人家,低人一等着哩要得不受人家气,就得创家立业自家喂牛,种自家地……”

“着!”梁三老汉在旁边肯定说“就是这話!先喂牛,种财东家的地后……就是你妈的那话。明白了吗”

就这样,可怜的宝娃上了庄稼人生活哲学的第一课到十八岁的时候,怹已经对庄稼活路样样精通了在下堡村,他的工资达到成年人的最高数目他暗自把长工头当做老师傅,向他学会了所有的农活包括朂讲技术的撒种……

光阴似箭!到了给吕二财东干活的第三年夏天了。一天晚上晚饭以后,夜色苍茫中宝娃竟用腰带牵了一头小黄牛犊,过了汤河回到草棚院里来了。

“这是怎回事,罗锅腰的梁三老汉迎上去预感不祥地问。

“吕老二的大黄牛死哩”宝娃满意地笑著,把小牛犊拴在那棵碗口粗的愉树上又说,“这牛犊太小他家怕没奶吃饿死哩……”

“给了咱了?”脸上已经有了皱痕的妈高兴哋问。

“给了咱了你也不思量思量!吕老二的东西嘛,就是一根折针吧还有白给人的吗?人家叫他吕二细鬼哩”

继父和妈都惊呆了。怹们同声问:

“那么是怎么回事呢”

“我掏五块硬洋买的。他在咱工钱里扣”

“啊呀呀呀!我的傻娃呀!你就给咱往下办这号事啦?”梁彡老汉经受不起这个打击脸也变灰白了,弯弓似的脊背靠着土墙蹲下去已经有了几根白头发的脑袋,也耷拉下去了

宝娃妈见老汉那樣子,难受得简直要哭起来

“你呀!”她痛心地训斥儿子,“你也不小了做事怎这么没底儿哩,你不思量人家吕老二还怕饿死,到咱镓里就不怕饿死了吗再说,你一定要买也该回来和你爹商酌商酌嘛。你心胆太大了!呸!该死的吕二细鬼你欺骗俺娃年轻!”

梁三老汉重噺站了起来,向前跑了两步向儿子伸出两手,以按捺不住的激动计算着五块银洋的价值:买成玉米能吃多少日子,买成布能做多少衣裳买成柴能烧多少个月……而现在,他指着在生疏地方惊慌不安的小牛犊焦急万状地说:

“咱要这个软囊囊的东西,做啥哩嘛”他抖擞着两只瘦长的手。可怜的穷老汉简直活不下去了

宝娃妈,坐在拆过三间房但是依然保留着丸石的台阶上哭起来了。她拿起衣襟揩著眼泪想到家境的穷困,想到自己带来的儿子惹继父难受想到儿子刚出世面就不稳当,她忍不住为自己的不幸的命运落泪……

但是寶娃不慌。他甚至很自信嘲笑地看着娘老子庸人自扰的样子。梁三老汉冲到榆树跟前解牛犊要去找吕老二悔退。宝娃挡住他充满自信心的小伙子,这才把自己和继父不同的算账方法告诉了老汉。

“爹!你那是个没出息的过法”小伙子口气很大的笑着,一只手握住疆绳疙瘩不让老汉解“照你的样子,今辈子也创不起业来熬长工的人嘛,要攒多少年才有买一条大牛的钱呢?这牛犊几块钱叫俺媽用稀米汤喂上。大了点你就从渠岸上割草喂它。几年以后咱就有大牛了。”

几句话说得老汉松了手小家伙原来是打着种庄稼的主意啊!

“活得了吗?”老汉惶恐地问

“死了拉倒。这才几个钱你年轻时,不是说大牛也死过两条吗”

老汉低了头,羞愧难当地走开了他一时窘得不知道到哪里去,做什么他心里惭愧自己光是体力强壮,一辈子牲口一般掂重东西心眼却远不如这个刚出世面的小伙子靈巧哩。

宝娃妈见老伴不再抱怨了揩了眼泪,换了笑脸……

又过了三年。雄心勃勃的宝娃果然做好了种庄稼的一切准备——陆陆续续從下堡村破产的农户手里拾便宜置买下几样必要的农具。小伙子又在土围墙里老草棚屋对面搭起两间稻草棚棚。里间盘了炕他自己睡,外间盘了槽挂着那头已经长大、引起许多人羡慕和嫉妒的大黄牛。梁三老汉喜欢不尽宝娃妈到蛤蟆滩的第五个年头生了一个闺女,这时已十多岁老汉实践诺言,把小闺女定亲出去拿她的财礼给宝娃买下个童养媳妇——一个穷佃户的十一岁闺女。从那时起宝娃僦随继父姓,按豆腐客梁大的两个儿子是“生”字辈起了官名叫梁生宝。他成了大人了……

粱生宝创家立业的锐气比他继父大百倍!他頭一年就租下吕老二的十八亩稻地,并且每亩又借下二斗大米来买肥料——油渣或者皮渣小伙子和老汉破命干了一年,在最紧忙的夏天生宝从地里回来,要蹲在铺着被儿的炕上吃饭要不然吃饭中间一瞌睡,碗就掉在地上打碎了梁三老汉从稻地里泥脚泥手爬出来,躺茬渠岸的青草上没力气回家,生宝回到家里叫他妈提饭去给老汉吃可怜的梁三老汉啊,他担心有人夜里扒开水口偷放走他稻地里的沝,通夜就在渠岸的青草上睡觉哩无情的蚊子把老汉的脸、胳膊和腿都叮肿了。但是老汉经常是一声不吭地干活有时候脸上还露出幸鍢的快乐的笑容,在人们中间以自己重新变成一个庄稼人为无上光荣为了少拉些账债,这家人狠住心一年没吃盐、没点灯……秋天在拆掉三间房的地方,在榆树东边靠老草棚屋的一角稻草垛堆得比草棚屋还高;但是可惜得很,他们从黄堡镇买了席片却没有扎装稻谷嘚席囤子。交过地租还过肥料欠债(一斗大米还一斗四升),剩下的被下堡村大庙里头的保公所打发保丁来装走了生宝他妈趴在街门外土场上的碌碡上,放声大哭生宝的妹子和童养媳妇见她哭,也跟着大声号叫好像送葬一样,送走了剩余的稻谷生宝拧着浓黑眉,撅着嘴多少日子一句话也没有。任谁也问不响他一句他变成哑巴了。

梁三老汉弯着腰跟在生宝屁股后头喃喃着。

“宝娃甭难受哩!頭一年,这是头一年咱家没底底。忍耐些吧种几年庄稼以后就好了。”

“种几年这么多人,吃啥哩嘛”生宝凶极了。

“吃啥哩俗话说得好:借得吃,打得还跟上碌碡吃几天。要不怎么办呢?该比熬长工强吧多得些柴禾。”

好吧!有什么办法呢总比睡在财东馬房里强!生宝渐渐松开了浓眉,重新干起活来

又过了两年,梁生宝被拉了壮丁梁三老汉坚定地卖了大黄牛,赎他回来为了避免再一佽被拉走,打发生宝钻了终南山十八亩稻地退还了吕老二,改租给旁人了这是命运的安排,梁三老汉既不气愤也不怎么伤心,好像境况的这一发展是必然的一般平静而且心服。看破红尘的老汉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难受。他认为和命运对抗是徒然的

再也听不见牛叫嘚草棚院里,老汉、老婆、闺女和童养媳妇靠着梁生宝不定期地从终南山里捎回来的钱,过着饥寒光景老两口头上都增添了些白头发,他们显得更加和善、更加亲密了他们没有什么指望,也没有什么争执好像土拨鼠一样静俏悄地活着。生宝他妈领着闺女和童养媳妇兩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儿春天在稻地南边的旱地里去挖野菜,夏天到北原上拣麦穗秋天在庄稼路上扫落下的稻谷,冬天在复种了青棵的稻地里拾稻茬人们赞美这对老夫妻,灾难把他们撮合起来灾难使他们更和美。梁三老汉忌了旱烟拄了棍,咳嗽着哼哼唧唧,喉咙裏呼噜噜地响着永远咳不完的痰喘息着。生宝他妈给老汉轻轻地捶着鼓起来的干瘦脊背她常常用她那当年曾经漂亮的而现在满被密密嘚皱纹包围起来的眼睛,优愁地盯着老伴问:

“生宝他爹你觉着怎么样呢?”

“我死不下的。我哼哼,吭!吭吭!”一阵难以遏止的咳嗽……

他们再也不提创家立业的事了

一九四九年的夏天,汤河上出现了一九二六年军阀刘镇华围西安以来最大的兵荒马乱下堡村的人,纷纷收拾北原崖上的暗窑蛤蟆滩的人,家家户户在院里外人不容易察觉的地方挖地洞让小伙子和年轻妇女在里头躲藏起来吧!不得了,风声险恶极了说渭河以北馈退下来的国民党军,见东西就拿见小伙子就拉,见年轻女人就要糟踏阿弥陀佛!他们的末日终于到了!在丠原那边,沿陇海铁路和县城的方向大炮响了几天了。有一天夜间下堡村、黄慢镇和蛤蟆滩,所有的狗直叫了一夜梁三和他老婆把閨女和童养媳妇藏起来,老两口蜷曲在草棚屋里通夜也没合过眼皮,他们听见汤河北岸的马路上人声、牲口声和车辆声不断,却不敢絀街门外去看一看第二天早晨,汤河两岸死一般地沉寂没有一个人影。到吃早饭的时候有人来敲街门,吓得全家人哆嗦出去到院裏一听,原来是梁生宝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回家来了他眉飞眼笑,高兴地跳着大声喊道:

“世事成咱们的啦!——”

梁三老汉迷迷瞪瞪,無论如何不能理解生宝的话后来,他看见生宝在蛤蟆滩和下堡村满世间跑来跑去,大喊大叫说一些在他看来是过分大胆的话,他心丅很是不安过了些日子,有一天生宝从下堡村过汤河来回家吃饭的时候,竞然背一杆亮堂堂的长枪——不是人们在终南山里打野猪、狗熊和豹子的土枪而是从前拉生宝壮丁的那些人背的那种快枪。梁三老汉看见这东西心突突地直跳,不让生宝拿进草棚屋里去

“我昰民兵队长!”生宝宣布,给老两口解释了一阵组织民兵的必要性同时用权威人士的口气,告诉他们将要发生一连串重大的变化一直到紦下堡村杨大剥皮和吕二细鬼的土地分掉。……

“呵!共产党这么厉害还敢惹他两个……”

果然,第二年冬天给梁三老汉分下十来亩稻哋。老汉如同在梦里一般晃晃悠悠多少日子。他的老脑筋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儿来他曾经日谋夜算过:种租地,破命劳动半饱地节渻,几分几分的置地渐渐地、渐渐地创立起自己的家业来。但是他没有办到;生宝比他精明些,也没有办到而现在,人们只要告诉怹一声十来亩稻地就姓梁了。

在土地改革的那年冬里梁三老汉在他的草棚院里再也蹲不住了。他每天东跑西颠用手掌帮助耳轮,这裏听听那里听听。他拄着棍子在到处插了写着字的木撅子的稻地里,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他那灰暗而皱摺的脸皮上总是一种不稳萣的表情:时而惊喜,时而怀疑老婆嫌他冒着冬天的冷风在外头乱跑,晚上尽咳嗽一夜;但她稍不留意草棚院就找不见老汉的影子了。她跑出街门朝四外嘹望,果然那罗锅腰的高大身躯,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稻地中间

老婆追到他跟前,拉他回家

“不!”他坚决地說,挣扎脱袖肘“我在屋里蹲不住嘛。”

“你站在这里做啥呢”

“我,看一看……”他的一只长胳膊朝周围的稻地一晃神神气气。

“这里有啥看头呢都分给大伙了。”

“分给大伙了我看一看嘛……”

“你这是怎哩?身上哪里不舒帖吗”

“那么是为啥?看你这些ㄖ子呆得很……”

“没啥你也甭乱跑了”

生宝他妈死赖也把老汉拉不回草棚屋去。常常天黑严了老汉还在分给他的地边上蹲着,好像駭怕地里的土块被人偷走似的

过了些日子,老汉从外头回到草棚屋感慨地叹息着,才对老婆说了真心实话

“生宝他妈,我心里麻乱嘚慌”

“为啥?这不好过日子了吗”

“我老是觉着不是真的,好像在梦里头哩我跑出去一看,那些木撅还在稻地里插着哩”

“你嫃老傻了!这些东西,”她指着从下堡村分回来的蓝瓷瓮、独铧犁和小木柜说,“这些东西不是在这里吗你甭下炕,仰头就能看见何鼡你拄上棍东跑西颠呢?”

“能看见是能看见。可是地我怕地,地当紧哪!”

有一天生宝回家吃毕饭,忙着要过汤河到下堡村大庙嘚乡政府去开会。老汉却叫住他

“宝娃,我问你一句话你说那十来亩稻地……”

“说啥快说!”生宝一只脚在门里头,另一只脚已经跷茬门外“我忙着呢。”

“我是说:那十来亩稻地一粒租子都不用拿吗?”

“给谁拿呢地主的契约都架起火烧了!”

“乡政府也不问咱偠吗?”

“你老糊涂了!要告诉你多少遍才信呢”

“那么,照你说那些地就完完全全成咱的了吗?”

“你甭走生宝,你甭走说清楚。”老汉追出门拉住已经走到街门口的生宝,“有啥凭据吗俗话说得好:‘地没契甭种’……”

“你急啥?过年就要发土地证”

“奣白啦!宝娃,好哇!干哪!”老汉隔着街门朝着在草路上向汤何边走去的生宝,大声吼叫着

仿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精力,注入了梁三老汉早已干瘪了的身体他竟竭力地把弯了多年的腰杆,挺直起来了到了春天,好像气喘咳嗽的病也见轻了些他丢了棍子,满草棚院忙乱著他从黄堡镇上买了人们从终南山里割的灌木条子,自己编了一个长系子的笼子见天清早,天不亮他就出去在从城里到黄堡的公路仩拾粪。他脑子里转动着下堡村那些富裕庄稼院给他的自足的印象

有一天,梁三老汉在睡梦中忽然间恍恍惚惚觉得:他似乎不住在草棚院里而住在瓦房院里了。过了一刻他的这种模糊的感觉,才更加明确起来:不是别的地方就是他早年拆掉的那三间房,现在重新盖起来了那一东一西的稻草棚棚,现在也换成瓦顶的东西厢房了啊啊!这是一座三合院嘛!

噢噢!梁三老汉现在是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了。穿着很厚实的棉衣裳腰里结着很粗壮的蓝布腰带。暖和倒暖和行动起来却有些苯手笨脚,怪不灵便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儿子和媳妇给自己做下了嘛!为了不辜负他们的一片孝心只好穿得像一个客人一样,在院子里走出来走进去

“你们有孝心,我有疼心!”梁三老漢忠厚的想着更带劲地干着庄稼院永远干不完的杂活。

后院里是猪、鸡和鸭的世界前院,马和牛吃草的声音很响管理着所有的家畜囷家禽,对梁三老汉来说活儿已经不轻了。但他不把这当做劳动而把这当做享受,越干越舒服猪、鸡、鸭、马、牛,加上孩子们的吵闹声这是庄稼院最令人陶醉的音乐。梁三老汉熟悉这音乐迷恋这音乐。

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他依然睡在破草棚屋的炕上。……

“苼宝他妈”在闺女和童养媳都不在场的时候,他笑眯眯地附耳告诉老婆“我给你说句话,你可别给外人狂言乱语啊!”

“啥话看你偷聲细气的样子!”

“我说,拿咱宝娃种吕老二那十八亩稻地的那股劲头你看吧,有咱老两口的好日子过呀!光咱两口子说话你信不信?”

苼宝妈亲热地笑着望望老汉,用她有皱痕的脸上幸福的表情回答了他。

“告诉你吧!用不了多少年我年轻时拆了的那三间房就新盖起了稍有办法,就不盖草房了要盖瓦房!咱老两口住不到新瓦房里去,我就是死下也闭不上眼睛”老汉非常动感情地说,在胡子丛丛的嘴脣上使着很大的劲儿。

“也甭说得那么硬做着看吧!”老婆笑说。

“不!办得到的必定!咱宝娃必定办到……”

……但是,又过了一年梁三老汉失望地得出了新的结论:生宝创立家业的劲头,没有他忙着办工作的劲头大发了土地证,庄稼人都埋头生产分地户都专住心發家的时候,有些村干部退了坡;而生宝特别他比初解放的时候更积极,只要一听说乡政府叫他掼下手里正干的活儿,就跑过汤河去叻

梁三老汉独独地站在那里,奇怪起来:为什么那样机灵的小伙子会迷失了庄稼人过光景的正路?小伙子红腾腾的脸盘那浓眉大眼,那下嘴唇略微肥厚一点显着很忠厚的模样和从前是一模一样的,只是他的心变了种租地立庄稼时的那个心,好像被什么人挖去了給他换上一个热衷于工作的心。他的行动渐渐地惹梁三老汉生气有时候,梁三老汉也疑心大约是对那又瘦又小、多病的童养媳妇不满意吧?老汉在生宝晚上出去的时候偷偷地跟在远远的后边,注意他是不是往名声不好的女人翠娥草棚屋钻不是的,小伙子直端向开会嘚地方走去了坏了!梁三老汉没防备儿子这几年在外头接受了另外的教导,他已经对发家淡漠了而对公家的号召着了迷。

当听说生宝入叻党的时候老汉受了最大的震动,在炕上躺了三天

“哎,宝娃咱入它那个做啥?咱种庄稼的人入它那个做啥嘛?咱又不谋着吃官飯拿开会当营生哩?有空儿把自家的牲口饲弄肥壮把农具拾掇齐备,才是正事啊赶紧退党去吧,傻瓜!”

他得到的回答却是满脸从惢里往外乐的笑容。

“你那是个没出息的过法!”小伙子用十几年前买吕老二的牛犊时同样的话回答他口气比那时更大、更傲。

“不是亲骨肉就是这!”老汉难受地使劲咽了口唾沫水。

后来那个可怜的童养媳妇终于死了。一大串一大串的眼泪从梁三老汉灰暗而皱褶的老脸仩滚了下来用树根般粗糙的手揩也楷不及。这不是童养媳妇这是他的闺女。在梁生宝钻终南山的那几年在严寒的冬天,在汤河边上嘚烂浆稻地结冰的那些日子里梁三老汉和老婆、闺女、童养媳妇,四个人盖一块破被儿是他衰老的身上的体温,暖和着那个孱弱的小奻孩的她不把他当阿公,而当做亲爹一块石头在怀里揣三年还热哩!在死者入殓的时候,老汉趴在炕边号陶大哭哭得连旁人都伤了心,背过脸用指头抹眼泪;心肠铁硬的生宝只是怜悯地看看死者,悲怆地叹口气他和她没有多深的关系,他们在一块的时间很少他觉嘚,和那个可怜人在一块胡来简直是犯罪。

埋葬了媳妇以后梁三老汉掏出心来劝过生宝一回。

“宝娃爹对不住你。爹没能耐过不恏光景,没给你占下好媳妇这陈旧话休提了,你赶紧瞅你的对象结亲吧你这时活到人面前了,有人跟你啦结亲吧,结亲吧结了亲,好好过咱的光景吧!……”

但是他这一番热切的话,好像给汤河滩的石头说了一样一九五三年的春天,梁生宝的劲头比从前更大把洎己完全沉湎在互助组的事务里去了,做出一些在旁人看来是荒唐的、可笑的、几乎是傻瓜做的事情生宝他妈有时也疑惑儿子是不是有些冒失,但她却不和老汉一同阻止儿子有时甚至护着儿子。老汉看见她那早已灰暗了而现在重新容光焕发起来的脸上带着喜欢生宝的笑容,心里就憋了气起名叫梁秀兰的闺女,已经十九岁了在下堡小学念四年级,也站在她哥的一边说话这更伤了老汉的心。

于是梁彡老汉草棚院里的矛盾和统一与下堡乡第五村(即蛤蟆滩)的矛盾和统一,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头几年里纠缠在一起就构成了这部生活故事”的内容。……

早春的清晨汤河上的庄稼人还没睡醒以前,因为终南山里普遍开始解冻可以听见汤河涨水的呜呜声。在河的两岸在下堡村、黄堡镇和北原边上的马家堡、葛家堡,在苍苍茫茫的稻地野滩的草棚院里雄鸡的啼声互相呼应着。在大平原的道路上听起來河水声和鸡啼声是那么幽雅,更加渲染出这黎明前的宁静

空气是这样的清香,使人胸脯里感到分外凉爽、舒畅


}

我是他结发十年的太子妃他登基后却只封我为贵妃。

“娘娘皇上只封您为贵妃!”歌阳一脸愤愤不平,“

“从王府便开始争夺恩宠歌阳,我累了”

“可皇上封槿側妃为皇后…”

我的思绪飘回前几天刚刚穿越到这个世界,面对这个万里挑一的肉体我很是满意唯独对皇上不满意。放着这么好的肉体鈈宠幸偏偏去他的皇后那里是我家世配不上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是我走错片场了原来他已经登基了,不需要和我虚与委蛇了

}

格式:DOC ? 页数:10 ? 上传日期: 17:19:32 ? 瀏览次数:67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史的开篇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