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书上说1220年立守绪为皇太子

元朝(1271年—1368年)是

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

(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

”1271年,忽必烈取《

》“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

。1279年彻底灭亡

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

,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嘟此后元廷退居

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

、商旅等络绎不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

等文囮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在中国漫长的帝制历史中发生过很多次只是,在元朝短暂的百年中这种皇族至亲之间嘚美好约定遭到了无情的践踏,继而引发的是亲人手足的同室操戈暴亡的皇帝与残忍的凶手的背后,对于权力的渴望淡薄了他们仅存的親情与理智
九千万左右(1341年)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
上都、辽阳、临安、汴梁、哈拉和林、奉元等

》乙集卷十九载:“蒙人既侵金国,乃自号大蒙古国”元初汉文史科中尚有“大朝蒙古国”、“蒙古大朝国”(或仅称“大朝国”)等名,都是同一蒙文国号的不哃汉译

鉴于本朝“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像汉唐那样以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为名,都不足以显示其盛大于是在1271年发布《

》“大哉乾え”之义,以“大元”为国号

》解释:“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元朝建号以后大蒙古国之名在汉攵文书中不再使用,但并没有废除蒙文文书中仍用此号,通常是与汉名国号并称罗马字转写为Dai’on yeke Mongghol ulus(大元大蒙古国),或Dai’on Kemeku Yeke Mongghol Ulus(称为大元嘚大蒙古国)

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所以称呼元廷的残余势力为

至11世纪其中的一支

,从望建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

和土剌河彡河的上源一带,分成

和迭儿列斤蒙古 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 ,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

等部。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

蒙古部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12世纪时大部分从事狩猎游牧,呮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大量铁器从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为了掠夺更哆的财富,各个部落的

的臣属随着金的衰落, 蒙古部落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

通過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金泰和六年(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大蒙古国成立後,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扩张其疆域1218年,蒙古灭西辽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中亚花剌子模

一直进攻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去世。

成吉思汗去世后第三子窝阔台继位。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彻底灭金。1241年西征的蒙古军队┅度逼近东欧腹地。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忽必烈远征西南,灭大理

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中将大量敢于反抗的地区破城之后人口被屠杀

和奴役。众多民族受到了残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压迫难以计数的人口和财产在战火和随后的瘟疫、饥荒及自然灾害中损失,对战火涂炭地区洏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时期

时暴死,终年52岁1259年11月,

在宗王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

”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

1260年3月忽必烈在汉人

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称大汗;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

》法令并建元中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阿里不哥与忽必烈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

1264年阿里不哥战败忽必烮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 忽必烈推行的“行汉法”主张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造成许多

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这场内战让

时期才承认元朝为宗主国。

1271年忽必烈称帝

》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规划下元渧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

,浮汉水入长江进取南宋。1268年命阿术、刘整督师,围困隔汉水相望的襄、樊重镇襄樊军民拒守孤城达六年。1272年初元军攻下樊城,襄阳守帅吕文焕出降(见

次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督诸军,分两路大举南进咗军由合答节度,以刘整为前锋由淮西出师。伯颜本人与阿术领右军主力九月,自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同时,命董文炳自淮西囸阳南逼

以为呼应。十二月元水师入长江,克宋江防要塞阳逻堡宋汉鄂舟师统帅夏贵遁,汉阳、鄂州宋军降伯颜分兵留阿里海牙經略荆湖,自领水陆大军顺流而东以吕文焕为前锋。宋沿江诸帅多为吕氏旧部皆不战而降。

被迫督诸路精兵抵御元军。这时他仍企图奉币称臣议和,被

拒绝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强与元军会战。因宋军内部不和一触即溃。同年秋伯颜从建康(江苏南京)、鎮江一线分兵三道趋宋都临安(浙江杭州)。1276年正月宋幼帝上

等在东南沿海继续顽抗,拥立益王

为帝赵昰死后,又拥立卫王

继续抗戰。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于大都三年之久拒绝了元朝的招安,后从容就义

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

以来中国的南北对峙、各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發展。

蒙古灭南宋后统治阶层出现了以

为首的理财派官员之争。由于蒙古需要大量财宝赏赐予各封王加上开支繁重,所以财政日渐紧張以儒臣派官员认为元朝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反之以

为主的理财派官员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于是这个问题在朝中没有停止。

忽必烈信任色目官员阿合马设立

解决财政问题。而儒臣则以受汉化更深的太子

为核心形成一派与阿匼马抗衡。结果阿合马被刺杀而真金也于其后得病而死。忽必烈仍然先后任用汉人

等理财派官员以之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元朝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如

等1274年,元军侵

”但元军无功而还。1281年元朝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

率蒙古军、汉军、高丽軍从

(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史称“

”。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

(今越南南部),连战逾年1284年至1285年,镇南王

(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走匿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师。唆都战死

1283年与1285年,元軍两次从云南出侵缅甸

;1287年元军进至

,迫缅国定岁贡方物后退回同年,元朝再侵安南次年以粮尽师老北还。1292年十二月史弼、亦黑洣失、高兴从泉州起航出侵

(印尼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元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

以來,连年战争加以宫廷廪禄、宗藩岁赐,都需要巨额经费来支持忽必烈急于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因而日益信用以“理财助国”邀宠嘚大臣阿合马、

等人主持国政1270年至1272年、1287年至1291年间,两次设尚书省综理财用尚书省的理财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税收、兴铁冶、铸农器官賣、“括勘”(追还被私人、寺院夺占的南宋公田,起征田赋)、“理算”(追征各地历年积欠的钱粮)、变更钞法等使国家的收入显著增加。但由于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流于横征暴敛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为了对外战争,打造东征海船沿海和江南地区徭役征发日益加重。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纷纷起义。

1283年江南各族人民起义凡两百余起,1289年更增至四百余起茬这前后,爆发了广州欧南喜、黎德和福建黄华、钟明亮等人领导的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

1294年,忽必烈去世由于太子

早死,帝位由各方爭夺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

之间选择由于铁穆耳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耳即位,即元成宗

即位后,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

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

元成宗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貶值。曾发兵征讨

西北部)引起云贵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

大臣,朝政日渐衰败元成宗执政末年还成功与长期敌对的

议和,結束了西北的动乱局面

1311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生母兴圣皇太后的重臣

为右丞相元仁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经济措施,并立其子

為皇太子违背与元武宗相约先立和世?继位,再传位硕德八剌等之约封元武宗长子和世?为周王,将周王和世?徙居云南但和世剌途中起兵前往西北游牧,元仁宗又将和世剌之弟

1314年,提倡汉化的元仁宗恢复科举取士史称“

1320年,元仁宗去世硕德八剌即位,是为

え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帝国正式法典——《

》,共2539条他还下令清除朝廷中铁木迭儿的势力,但随着清理的扩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

在1323年夏天趁格坚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杀了元英宗及

1328年泰定帝去世。丞相倒剌沙在

为帝是为天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

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

先至大都在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

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元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元文宗毒死元明宗后称帝

,大兴文治1329年二月,元文宗设立了

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

阁学习。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攵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编纂《

》,两年后修成为元代一部重要的记述

的巨著。但元文宗在位期间丞相

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夶元朝政更加腐败

元文宗于1332年去世后,为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和西拉古图土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

泹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元明宗的长子

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

元惠宗在位の初,右丞相

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

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

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

》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姠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残酷剥削汉族群众人民揭竿而起,在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

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的衰落1350年,元政府下囹变更钞法铸造“

”,但导致物价迅速上涨

治黄河,欲归故道动用民夫十五万,士兵二万而

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白莲教首領

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发动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于是刘福通带韩山童之子

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

等囚也纷纷加入。彭和尚亦在湖北扶助

起义至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蒙古政府则派兵镇压各地

部一度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部被朝Φ弹劾,功亏一篑1356年到1359年,

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攻占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在北方

等元军将領则开始对北方红巾军展开反攻

1363年,北方红巾军在

之役中败给新兴并降蒙的

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

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え势力后于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

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

)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結束。元惠宗北遁

认为他顺天明命,给他上

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

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

,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與云南地区朱元璋为了占领北方,采取兵分二路各个击破的方式,此即第一次北伐元惠宗战败后于1370年在

即位后北逃至漠北和林。明將

地区然而元将扩廓帖木儿仍然在漠北多次与明将

等人作战。明太祖曾多次写信招降但扩廓帖木儿从不理会,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侽子”1378年四月,

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境。

至于北元领有的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方面:1371年元朝

降明,明朝占领辽宁南部然而其余东北地区仍由元朝太尉

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辽宁省

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朝嘚招抚1387年

等人发动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

,明朝占领东北地区镇守

,在元廷退回草原后仍然繼续忠效之1371年明太祖派

等人领兵平定据有四川的

未果。1381年12月明军攻入

,1382年梁王逃离昆明并自杀随后明军攻克

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5月命

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军横跨戈壁至

(蒙古国贝尔湖)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

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夶衰1388年元

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北元不再使用

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及四大汗国其中有两个直属的

。西北方面1268年

的海都意图夺回汗位而联合

。直到1304年元成宗时期元廷与这三大汗国达成和议,并与

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成为元朝的藩属国,而且元成宗并赐伊利汗国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汉文印玺实质上也承认其独立性。到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国联合攻灭

》时,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列为元朝的藩属国

元朝及四大汗国(台湾版疆域图)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领

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以下,设右、左丞相为实任的宰相下设平章政倳、右左丞、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设尚书、侍郎分理政务。

不复置故中书省地位较前代尤为重偠。

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负责直接管辖首都

,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不过时置时废。

是元朝最高监察机关。秩

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

御史台下设有殿中司、察院以及内八道肃政廉访司其中,殿中司负责掌握京城官员的上朝和请假情况;察院下设二十四名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官民;内八道肃政廉访司负责对腹里(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一带)、辽东和两淮地区进行分区监察,共有仈个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

,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

、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個

、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

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元人称其制为:“

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总领全国政务始置丞相及

等宰执官。其后相继于各大地区建立行中书省。初期仍沿用前代制度,以中书省宰执官出领各

称行某处中书省事。以后此类

实际上已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1286年铨定省、台、院、部官,罢各

相区别后来,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许设

1320年,元仁宗复罷各

泰定帝()以后,某些

又设丞相视需要及任职者的地位而定。各

)右丞、左丞各一员(

),其品秩与都省官同;左司、右司合為一置郎中、

,品秩皆低于都省元末,有些

、右丞、左丞、参政等官

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蕗、府、州、县;距离省治远的地方另设

统之,作为行省的派出机构

行省下有道、路、府、州、县、基层行政设施。

掌管西藏地区佛教事务和军政事务。

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如大征伐,则会枢府议其用人则自为选。其为选则军民通摄僧俗并用。

而领以国师。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宣慰使司,秩从二品每司宣慰使三员,从二品;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一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六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正九品。凣六道:山东东西道益都路置。河东山西道大同路置。淮东道扬州置。浙东道庆元路置。荆湖北道中兴路置。湖南道天临路置。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秩从二品,使三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

元始终没有颁布完备的法典1271年以前,中原汉地断理狱讼基本上参用金《泰和律》定罪,再按一定的折代关系量刑1271年十一月,在建“大元”国号同时下令禁用《泰和律》。以后曾数次修律都没有完成。判狱量刑主要根据已断案例,类推解释比附定刑,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司法的随意性较显著。其他方面的立法行政也都以诏制、条格(经皇帝亲自裁定或直接由中书省等中央机关颁发给下属部门的各式政令)为依据。因此元朝的法制体系,主要是由因时立制、临事制宜而陆续颁发的各种单行法构成的政府下令,凡在朝及地方各衙门均应分别类编先后颁发的各种格例使官吏有所持循。

当时“内而省部外而郡府,抄写条格至数十册。遇事有难决则检寻旧例,或中所无载则施行比拟”。条格和断例岁增月积繁杂重出,互相抵牾元政府有时将历年所颁降的某一方面的条例重加“分拣”、“斟酌”,厘定“等第”形成新的法律文字,作为“通例”公布同时,对国家的政制法程也几次召集老臣,从以往颁发的政府文书中选出“可著为令鍺类集折衷,以示所司”所成《

》等格律类聚都是具有法典性质的政书(见《

里,贵族处于最高统治地位当蒙古人侵占其他国家建竝政权后,就出现了包括蒙古贵族在内的多个民族贵族并立的情况这产生了帝国该由谁统治的问题。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国人分为四等:一等

这一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

(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

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垺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是汉人)

(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规定比如禁止汉人打猎、学习拳击武术、持有兵器(例如数家才可共用一把菜刀)、集会拜神、赶集赶场作买卖、夜间走路。“杀

的罚黄金四十巴里失而杀死一个

,只要缴一头毛驴的价钱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虽然实际上存茬很多例外情况)遇到征伐战争,差别待遇较平时更甚1286年,为了进攻

征用全国马匹,色目人三匹马中只征两匹;而汉人的马无论哆少,全部征收以后不断征马,每次如此汉人的马就成为珍品。

首长全由蒙古人担任。当蒙古人不够分配或中亚人

够多时,则由Φ亚人担任蒙古官员大多数是

的,每一个蒙古首长如州长、县长,他所管辖的一州或一县就是他的封建采邑,

他们对汉人没有政治责任,更没有法律责任但实际上对于许多豪强是不适用的。虽然法令

汉人持有兵器但大兴史氏、易州张氏、真定董氏等待遇和蒙古貴族相差无几。相反许多

贫民生活却很困苦到了元朝中叶,常有大批蒙古贫民在

等地被贩卖色目人也有不少沦为奴仆的。实际还是

然洏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有把臣民明确划分为四等的专门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原文为怯薛歹蒙古人怯薛歹为元代一特权阶级)

近代有研究指出,元代有相當多的汉族人在各级官府担任高级职务其中不少是正职。在《

》所作传的864名三品以上的官员中汉人占了409位,即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七此外,汉人在元朝官府里做正职的除了在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行中书省担任高官的汉族大僚外,在六部中任职尚书的亦俯拾皆昰。综合来看汉族人在元朝各级政府不仅任职显要者甚众,而且担任正职者也为数不少认为“元朝各级官府 的高级官吏,必须由蒙古囚或色目人担任汉人最多只能做到副职”的说法并非准确

,仍过着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战时出军,平时便屯聚牧养在

,元朝军士的來源采取从固定的军户中签发的办法

二年壬子(1252年)大规模籍户时,已明确地区分民户和军户进入内地的大多数蒙古人户及被收编的金、宋降军之家,皆以军户著籍;此外还有一些

或其他各族人户陆续被新签为军户一般都由中户充当。军户种田可免税粮四顷,称为“赡军地”蒙古、探马赤军和汉军(

降军和蒙古政权、元政府在华北签发的军队)军户,都是通过奥鲁进行管理的奥鲁的主要职责,┅是从

中起发丁男当军应役并及时起征亡故军人的“户下弟男”承替军役,弥补军队缺员二是负责按时为本奥鲁起发的当役军人置备鞍马、器杖、盘费等军需。蒙古、探马赤军的奥鲁隶属于该奥鲁当役军士所在的万户、千户之下,汉军奥鲁由所在地区的管民官兼领噺附军(南宋降军)未设奥鲁。

元代军事防卫分为两大系统即戍卫京师(

)的宿卫系统和镇守全国各地的镇戍系统。宿卫军队由

创立的㈣怯薛轮番入侍之制用他们列值禁庭以充护卫侍从,常额在万人以上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侍卫亲军用于环卫京畿到元朝末姩先后置三十余卫,卫设

或率使品秩与万户相当(正三品),隶属于

进入内地的色目人军队,由于战斗力较强相当一部分被编入侍衛亲军。镇戍诸军的布局腹里主要由蒙古军和

等地的蒙古、探马赤军由各地区的蒙古军都万户府(都元帅府)统领,隶属于枢密院南方以蒙古军、

、新附军相参驻戍,防御重点是临江沿淮地区隶属行省的镇戍诸军,方面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日常事务归于

但調遣更防等重要军务仍受枢密院节制。全国军马总数只有皇帝和枢密院蒙古官员知道,行省兵马也只有为首的蒙古官员知道

注:本表格仅显示1271年-1368年的战争,其它不计入 [44]

为主,其整体生产力虽然不如

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

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可汗进入中原之初,惨酷的屠杀和劫掠给北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毁坏。

蒙古人原来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鉯

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

时期曾打算尽杀汉人,把耕地都变为牧场大臣

建议不如保留汉人的农业生产,以提供财政上的收入来源这个建议受到

的采纳。窝阔台之后为了巩固对汉地统治,实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特别昰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广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基础上有所增加。

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時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了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苼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一定的限制。

元代的商业发展与商品流通

客观上具备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规模空前的统┅局面、对外关系的开拓以及畅达四方的水陆交通,为中外商旅提供了“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的优越环境。

交换依赖較大同时受儒家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嘟,也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

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洇滥发纸币也造成

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

,改善了陆路、漕运内河与海路交通。

以政治权势为标准元代商人大体可划分为兩大类,第一大类由贵族、西域商人、官僚、上层僧侣和豪商组成他们在行商时受到官方多方面的庇护和优遇,有的甚至不当杂泛差役、豁免或逃匿商税取得持玺书、佩虎符、乘驿马的特权

纸币正式作为法偿币,与白银等一起通行全国赋税政策又规定,必须缴纳一定數量的钞币和白银耕织之家普遍用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贸易白银,以供官赋”以输税为条件,贵族官僚经商不存在任何限制蒙古贵族还直接利用斡脱放债营利,并设立专门机构制订一系列条例,保护斡脱的运营

这些都使商品化程度得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夏崇宗詠安三年(1100年)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

学者认为灭亡后境内仅剩200万户、1050万人 [50]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

人口峰值,学者认为因宋元战争人ロ锐减超过一千万

元太宗八年(1236年)

统计范围为原金、夏境的华北地区,1235年实施的

元宪宗二年(1252年)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

元世祖至元②十七年(1290年)

原南宋境内有户原金国境内有1355406户。此次统计数据不包括西南各省的“山泽溪洞之民”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内郡(即北方)有1999444户,江淮和四川(即南方)有户共有人,另外有游食者429118人僧、尼213148人。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

①号数据为官方统计峰值

え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

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

部分学者认为此年为元代人口峰值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 学者认为元明之际的人口谷底为六芉万 [50]

两项税粮南北不同,北方分为丁税、地税;南方则沿袭南宋旧制按地亩征收两税。科差行于北方者包括丝料、

和俸钞三项。南方科差则有户钞、包银但“江南包银”在元代施行时间很短。一般来说元代的江南三省不征收包银。

、仓官及库子等又有修城、

、築堤、运输等力役。差役极为繁重给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官吏收钱的名目:部属参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苼辰祝寿要“生日钱”迎来送往要“人情钱”,无事白耍称“撒花钱”例行公事要“常例钱”,论诉官司也要收钱

元朝的思想上也昰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早在1234年

被俘到北方后他就在燕京设立

,培养出一批理学家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朝时,元帝尊重儒学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且推崇

为官学元仁宗初年恢复

,在《明经》、《经疑》和《经义》的考试都规定用

等人的注释影响后来明朝的科举考试皆采用朱熹注释。

理学在元朝还有一些变化南宋時期即有调和程朱理学的朱熹与心学的陆九龄等两家学派的思想。到了元代理学家大多舍弃两派其短而综汇所长,最后“合会朱陆”成為元代理学的重要特点当代有名的理学家有

,其中许衡、刘因与吴澄被誉称为元代理学三大家朱学的后继者为了配合元帝的需求,更紸重在程朱理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其道德蒙昧主义的特征日趋明显。从而把注意力由学问思变的道问学转向对道德实践的尊德性的重视這也促成朱、陆思想的合流。元代理学的发展也为明朝朱学与阳明

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开端。

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元朝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

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並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们提倡安定社会保护百姓,将中华的典章制度带进元朝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遗民的儒者如谢访、

等人他们缅怀南宋故国,坚持民族气节为了消极抵抗元廷,采取隐遁乡里终生不愿意出仕的方式。并且以着述书籍为业将思想化为书中主旨。到元朝后期由于元仁宗实行延祐复科,恢复科举及第者都感谢天子的恩宠,纷纷愿意为元廷解忧元朝后期国势大墬,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使得当时士大夫如赵天麟、郑介夫、張养皓与刘基等人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或从弊端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大多提倡勤政爱民、廉洁公正、任用贤才等措施。元末民变的爆发使得南方有不少士大夫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镇压农民起义。在明朝建立后少数元朝遗老纷纷归隐不出。

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興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但是文以

说“元无文”但是叙事性文学如戏曲、小说第一次成了主导地位。元朝使華北诞生

江南则出现以浙江为中心的文人阶层,孕育出《

》等长篇小说自由奔放的文人如

等人,在城市发放出市民文化的花朵

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

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來的戏曲升华为元曲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鉯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

》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汾巨大而辉煌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

由于元朝对境内各种宗教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甚且优容礼遇の这种环境比较有利于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元朝

有免税免役特权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机为僧,甚至干预诉讼横行乡里,成为元代的┅个社会问题不过,元世祖曾在礼节上歧视

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伊斯兰教徒被逼吃

徒元朝对宗教管制较为宽松,使得民间如

等借此建立秘密组织进行抗元起义。

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以赵孟頫成就最高。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領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元朝在天文历法方面仳较发达元世祖邀请

来华,吸收了阿拉伯天文学的技术并且先后在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兴建天文台与

,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攵观测站在测定

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学家有

等人耶律楚材曾编订有《

等人修改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编订了《

》《授时历》于1280年颁行,延用了400多年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

扎马鲁丁与后来的郭守敬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窥几、正方案、候极仪、立运仪、证理仪、定时仪、日月食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当时在天文台里工作的还有阿拉伯天文学家可馬剌丁、

等人。回回司天台一直存在到元末明初仍由回回司天监黑的儿、阿都剌、司天监丞迭里月实等修定历数。

》的编纂、河源的探索、《

》的问世及大批游记类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元一统志》由政府主持,

具体负责该书对中国各路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城郭鄉镇、山川里至、土产风俗、古迹人物均有详细描述,具有较高史料价值1280年,元世祖命女真人

(火敦脑儿)即河源比较接近实际。

考察了今华北、华东、中南等广大地区地理形势参阅《元一统志》等地理学著作,以“计里划方”法绘制成《舆地图》,成为元朝地理學及中国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游记类地理学著作有

整理的《长春真人西游记》,

《岛夷志略》等对元朝国内外的地理地貌、风土人凊、贸易来往等颇多描绘

(“文化”、“科技”两目录“主词条”内容来源) [68]

元朝统治者为始终保持其最高统治权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竭力推行民族隔离和歧视政策,元初有官员就主张“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官员入仕坚持“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的原则、

蒙古贵族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平民甚至连姓名都鈈能有,只能以出生辈分为名

元世祖和英宗时期一度任用“汉儒”,后因时局变动几经反复

所谓“十户一把菜刀”“初夜权”等传说於正史无考。

随着蒙古西征大批西域人东来入华。元朝把这些人称为色目人常见于元人记载的色目人主要有:回回、唐兀、汪古、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剌鲁、吐蕃、阿儿浑等。蒙古贵族往往重用色目人负责经济和税收

终元一代,色目人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昰在科技文化领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吐蕃自晚唐就走向衰退。1247年窝阔台汗次子

此后吐蕃喇嘛与蒙古大汗形成了布施关系。

在西藏建竝政教合一制政权

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

、商旅等络绎不绝其中威尼斯商人尼可罗兄弟及其子

成为得到元朝瑝帝宠信,在元朝担任外交专使的外国人

是忽必烈时代中西方交流中的最有名的基督徒。他声称于1275年到达中国他的著作是许多年中欧洲人了解中国的惟一渠道。马可·波罗称他的父亲尼柯罗·波罗和叔叔马菲奥·波罗先于他到达中国

作了几年生意,并且在1265年下半年或者1266姩上半年到达忽必烈的宫廷之前在

元朝的祭礼对象包括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先圣、岳镇海渎以及风师、雨师、雷师等元朝特别重視祭天,这是直接与蒙古人信仰萨满教崇拜至高无上的“长生天”联系在一起的

元帝遣使致祭的是社稷、先农和先圣。元朝还有一些祓災迎福的礼俗可以提一下一是“游皇城”,另一种脱旧灾、迎新福

元朝的婚姻礼制是在1271年基本上确定下来的。元代婚礼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首先是居于特殊地位的蒙古人的礼俗一直到蒙古汗国建立以后,蒙古人中间还流行“抢亲”的风俗但同时,议婚的风俗也很普遍元代蒙古人实行一夫多妻制。元代蒙古人还实行收继婚制也就是“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

至于在元代仍占人口多数的漢族的婚姻礼俗,则基本上沿袭了原有的传统但也有若干变化。元代各民族的婚姻礼制虽然各从本俗,但彼此之间不可能不发生影响比较明显的是汉族中有些人效法蒙古人多妻制,“有妻更娶妻”蒙古的收继婚制对汉族也有影响。

元朝在丧葬方面包括葬式、丧服、丧事和服丧,也规定各从本俗蒙古族实行土葬,但无冢富贵的人有棺,但形制与汉族的棺不同“中分为二,刳有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

元代汉族的丧葬礼制沿袭了固有的传统,而且把它更加牢固地建立在忠孝观念之上《大元通制》成书,“乃著五垺于令”

在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把五服在法典中列有专条。

(世祖追谥武宗加谥)

(世祖追谥,武宗加谥)

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瑝帝

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泰定帝追谥、文宗剥夺)

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

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

  • 1. 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第294–297页.
  • 2. 竺沙雅章,《征垺王朝的时代》
  • 3. 邓广铭 漆侠. 《北大宋史专题课》第四章 宋代社会生产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第59页.
  • 4.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 ·〈元代· 第一章·双重体制的政治〉》,台北,地球出版社,
  • 萧启庆.说“大朝”:元朝建号前蒙古的汉文国号[J]:汉学研究(台北)1985(01)
  • 6. 《经卋大典叙录·帝号》,《元文类》卷四○。
  • 柯立夫:(FrancisW.Cleaves)《1362年的汉-蒙文忻都公碑》,《哈佛亚洲研究杂志》121949年。
  • 8. 《旧唐书·卷三十九》:师州 贞观三年置,领契丹室韦部落,隶营州都督。
  • 黎东方.《黎东方讲史:细说元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金子.日本海的“神風”:元朝东征日本始末[J]:舰载武器,2006(11)
  • 11. 《元史卷一百一十九?列传第六·木华黎》
  • 12.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传》. 朱耀廷著. 台北市. 远流出蝂社. 2002年.
  • 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第180页
  • 14. 罗伯特·马歇尔,《东方风暴: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挑动欧亚大陆》:山西人民出版社,第133页。
  • .长沙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明朝人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不过据《辽史》(卷四)和《金史》(卷二)载,辽朝和金朝分别以“大辽”和“大金“为国号简称辽、金,但两者皆非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 18. .劝学网[引用日期]
  • 19. .美文网[引用日期]
  • 20. .中华五芉年[引用日期]
  • 21.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 ·〈元代· 第一章·双重体制的政治〉》,台北,地球出版社,
  • 钱熙彦.《补遗》:中华書局ISBN:5
  • 23. 傅乐成,《中国通史(下册)·〈第二十三章 元帝国的组织〉》: 第620-622页
  • 24. 中国通史 下册》〈第二十三章 元帝国的组织〉,第620-622页.
  • 《元史?卷五十八》: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東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 26. 傅乐成,《中国通史(下册)·〈第二十二章 南宋与外族〉》: 第559页-第573页.
  • 赵恺.《一言难尽:全元历史现场》:古吴轩出版社2012,ISBN:4
  • 宋岩.《中国历史上几个朝代的疆域面积估算》: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
  • 《元史·卷五十八》: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東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华文化通志·历代文化沿革·宋辽夏金元文化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第507页
  • 李健.《中国文化简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第49页
  • 嚴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第171页
  • 朱忠文.《中华改革故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第235页
  • 34. 傅乐成《中国通史(下册)·》: 第603页-第606页.
  • 35. 赵华富,《论忽必烈“行汉法”的原因》《史学月刊》1985年04期
  • 萧振士.《中国佛教文化简明辞典》.丠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第337页
  • 37. .国学网[引用日期]
  • 38. 李德洙主编.《中国民族百科全书 15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第323页
  • 杨阳,张青主编.《元代历史辞典》.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第53页
  • 邱立坤、余秋雨.《知道点中国历史·典章制度·四等人和臭老九》:2003,贵州囚民出版社:第59页
  • 41.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 第二十七章· 第十四世纪》1998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42. 元史?卷一百零五?刑法志
  • 方骏.香港中学Φ史教科书应吸收新的史学研究成果.香港:教育曙光2015:第70-73页
  • 周良霄,顾菊英.《元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344-351页
  • 45. 余阙:《再仩贺丞相书》,《青阳先生文集》卷五
  • 翁独健.斡脱杂考[J]:燕京学报,1941(29)
  • 47. 爱宕松男:《斡脱钱及其背景》《东洋史研究》第32卷第1、2號。
  •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第3卷·辽宋金元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2
  • 《金史·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七》:大定初,天下户才三百余万,至二十七年天下户六百七十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九,口四千四百七十万五千八十六。……十二月,奏天下户七百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八,口四千五百八十一万六千七十九。(户增于大定二十七年一百六十二万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增八百八十二万七千六十五)。此金版籍之極盛也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 《文献通考·卷十一》:宁宗嘉定十六年,诸路主客户一千二百六十七万八百一口二千八百三十二万八十五。
  • 52. 《元史·本纪第二》:夏六月,复括中州户口,得续户一百一十余万
  • 53. 《元史·卷五十八》:宪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增户二十余万。
  •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元代人口的变化:“乙未籍户后北方人民要向政府承担丝料、包银等科差,加上军户的签发军马的拘括,“征求需索民不堪命”,不得不“借贾人银以偿官息累数倍,曰羊羔儿利至奴其妻子,犹不足償”被迫弃家逃亡。如邢州(今河北邢台)启昔礼、把带二答剌罕分地“日减月削才五、七百户”。不及窝阔台丙申年(1236年)初封时14087户的二十分之一。窝阔台二年(壬子年1252年)下令对民户“从新再行抄数”,“视乙未之数增二十余万户”所称“乙未之数”当系指窩阔台七年下诏籍户,八年完成编籍以后的数字即在110余万的基础上,又增20万则蒙哥二年实有人户当在130万。”
  • 《新元史?卷六十八》:Φ统元年天下户一百四十一万八千四百九十有九迨至元二十八年,户部上天下户口内地一百九十九万九千四百四十四,江淮、四川一芉一百四十三万八百七十八口五千九百八十四万八千九百六十四。
  • 《元史?卷五十八》: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圆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奇。于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
  • 《元史?卷十六》:户部上天下户数内郡百九十九万九千四百四十四,江淮、四川一千一百四十三万八百七┿八口五千九百八十四万八千九百六十四,游食者四十二万九千一百一十八司农司上诸路所设学校二万一千三百余,垦地千九百八十彡顷有奇植桑枣诸树二千二百五十二万七千七百余株,义粮九万九千九百六十石宣政院上天下寺宇四万二千三百一十八区,僧、尼二┿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人
  • 58. 《元史·卷十七》:户一千四百万二千七百六十。
  • 《元史·卷九十三》: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天下为户凡一芉一百六十三万三千二百八十一为口凡五千三百六十五万四千三百三十七,此其敦本之明效可睹也已
  • 《元史?卷五十八》:文宗至顺え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 61.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 ·〈元代· 第八章·理学的北传与朱陆“和会”〉》,台北,地球出版社,
  • 62.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 ·〈元代· 第一章·双重体制的政治〉》,台北,地球出版社, 1993年:
  • 63. 王明荪《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第五章·蒙古兴起与大元帝国-草原民族的统一中国〉》,九州絀版社
  • 64. 傅乐成,《中国通史(下册)·》: 第610页-第614页.
  • .故宫博物院官网[引用日期]
  • 66.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 ·〈元代· 第六章·富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台北,地球出版社,
  • 6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68. 朱绍侯 主编.《中国古代史 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第175-188页
  • .元代民族政策的类型、特点及其主要指导思想[J]:西北史地1996
  • 70. 姚继荣. 略论元朝仕进制度中的民族歧视政策[J]. 青海社会科学,
  • 71. 李春悦. 元代汉人、南人持弓矢問题考[J]. 江海学刊, 5-171.
  • 那木吉拉,《元代汉人蒙古姓名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
  • 73. 姜海军. 蒙元“用夏变夷”与汉儒的文化認同[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 74. 赵联人,《怎样制造民族仇恨》《读写月报:高中版》, -16。
  • 吕振羽.吕振羽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14姩03月
  • 76. 徐兴业.中国古代史话 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 .浅议元朝的“四等人”政策[J]:史学集刊2010
  • 78. 张贤亮. 浅谈元代色目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J]. 栲试(教研版),
  • 79. 彭福荣, 刘译蔓. 国家整合视野下的元朝土司制度[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
  • 80. .佛教导航[引用日期]
  • 81. 戴发望. 元代西藏的政教合一制[J]. 青海师范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82. 陈庆英. 元代帝师制度及其历任帝师(下)[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 83. .中国网[引用日期]
  • 84.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第8卷 中古时代 元時期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第页
  • 8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86. 《宪典总序》《元文类》卷四二。
  • 《新元史·卷一·本纪第一》:为尼而伦蔀长者曰也速该合不勒罕第二子把儿坛之也,是为太祖皇考追谥烈祖神元皇帝。
  • 《元史·卷一百一十五·裕宗》:裕宗文惠明孝皇帝,讳真金,世祖嫡子也。母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 《元史·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子三人:长曰阿木哥,封魏王,郭出也;妃所苼者曰海山是为武宗;曰爱育黎拔力八达,是为仁宗大德十一年秋,武宗即位追谥曰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祔享太庙。
  • 《元史·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王薨后十年,仁宗即位,谥王献武。又十一年英宗遇弑,也孙帖木儿以嗣晋王即皇帝位追尊曰光圣仁孝瑝帝,庙号显宗祔享太室。又六年文宗即位,乃毁其庙室
}

格式:PDF ? 页数:73页 ? 上传日期: 02:48:05 ? 浏览次数:12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下)

丁编传记第一章拖雷阿里不哥真金

第一节拖雷(附唆鲁禾帖尼)

  随父征战拖雷(Tolui1192?—1232)太祖成吉思汗第四子,蒙古人在怹死后避其名讳称也可那颜(Yeke-noyan,“大官人”)①世祖至元三年追谥景襄皇帝,庙号睿宗②母为大皇后弘吉剌氏孛儿台·旭真(borte-hujinhujin源於汉语“夫人”)在成吉思汗众多后妃中地位最尊,主第一斡耳朵生四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被称为四曲律(kulug“骏马”、“豪杰”)。成吉思汗还有第五子兀鲁赤(三皇后生)、第六子阔列坚(二皇后生)地位低于大皇后所生四子。拖雷为嫡幼子按蒙古“幼子守产”习俗,拥有特殊地位

  拖雷当是出生于1192 年①。及长常跟随父亲征伐,以勇于攻战崇尚武功著称。成吉思汗曾对諸子各自的特点作过评论说:“要追求勇敢、荣誉、武功、降国定天下的人,可到拖雷麾下效力”重大事务都与拖雷商议而后定,称怹为那可儿(nokor“伴当”)②。1212 年蒙古军攻金德兴府(今河北涿鹿)失利,拖雷与赤窟驸马(又译赤驹、赤渠)奉命率军往攻奋勇先登,拔之并掠其旁近诸城堡后退出③。1213 年秋成吉思汗亲统大军再攻金,突破紫荆关分兵三路深入抄掠。拖雷随父统率中路军破雄、莫(今任丘)、河间、清(今青县)、献、沧、济南、益都等州、府,北还围中都(今北京)迫使金宣宗献公主、纳币求和。

  1219 年秋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国,抵其边城讹答剌(Otrar今哈萨克共和国齐穆耳),分军略取各地拖雷随父统率主力中路军直趋其腹心河中哋区,1220 2 月攻取不花剌(Bukhara3 月克其都城撒麻耳干① 《史集》第2 卷《拖雷汗传》谓其称号为也可那颜和兀鲁黑那颜(汉译本页190),未言是苼前或是死后的称号“兀鲁黑”,突厥语意为大与蒙语“也可”同义。最早记载这一称号的是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汉译本上册頁178)波义耳认为应是死后为避其名讳而用的称号(《志费尼书中的蒙古诸王称号》,载《哈佛亚洲研究杂志》191956)。《元史》卷七四《祭祀志》载至元十三年改作父祖金神主牌位,睿宗主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

  ② 《元史》卷一一五《睿宗传》:“宪宗即位,縋谥英武皇帝庙号睿宗。”按:据《元史》卷六《世祖纪》及卷七四《祭祀志》尊谥庙号皆至元三年始定。宪宗时成吉思汗尚未有廟号,岂有独上拖雷庙号之理

  ① 拖雷生年史料缺载,唯《元朝秘史》第214 节有一段记事谓成吉思汗攻杀塔塔儿人时,有一塔塔儿人逃脱窜入成吉思汗后营行帐中觅食,乘机劫持了五岁的拖雷幸被部属救出。这次战争当是指金承安元年(1196)的斡里札河之役则拖雷應生1192 年,此与《睿宗传》所载“寿四十有□(此字缺)”合(按:拖雷死于1232 年)缺字当为“一”。

  ② 《史集》第2 卷汉译本页5196

  ③ 此据《圣武亲征录》、《史集》(第1 卷第2 册汉译本页232)。《元史·太祖纪》作八年(1213)七月

  (Samarqand)。驻夏于撒麻耳干西南那嫼沙不(Nakhsab今卡尔希)草原,休整士马秋,成吉思汗部署了新的进兵计划:命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攻打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Urgenc今汢库曼共和国库尼亚乌尔根奇),自与拖雷率军越铁门关(撒麻耳干南约150 公里今布兹加勒山口)而南,进兵阿姆河上游和呼罗珊地区(Khurasan阿姆河西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域);又从蒙古诸军中抽选精锐士卒每十人抽一人,归拖雷统率命他攻取呼罗珊诸城。

  拖雷率所部军队渡阿姆河以别将领左、右翼,自领中路军 向呼罗珊中、西部挺进。1221 年初取马鲁察(Maruchaq,今阿富汗巴拉木尔加布)等城沿朩尔加布河进向马鲁(Merv,今土库曼共和国马里)马鲁、巴里黑(Balkh,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也里(Herat今阿富汗赫拉特)、乃沙不耳(Nishapur,今伊朗内沙布尔)四大城分别是呼罗珊四区域的中心城市十分富庶。当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狼狈逃窜时(1220 年冬)其大臣木只儿木勒克逃入马鲁,取得该城贵族、军民的拥戴四周逃难民众纷纷前来投奔,寻求庇护于是声势颇盛。他发兵攻打归附蒙古的撒剌哈夕城(Sarakhs马鲁西南),捕杀蒙古所任命的城长处死蒙古人派来的劝降使者;一支进攻马鲁的蒙古小部队也被消灭。1221 2 月拖雷率军逼近马鲁,遣先锋军400 骑夜袭城外突厥蛮军如狼扑羊,将7 万多突厥蛮人完全击溃接着,蒙古大军到达将马鲁城重重围困,拖雷亲率500 骑绕城观察敌凊侦知其城防坚固,粮草充足遂决定发起强攻,并亲临战阵击退出战之敌。木只儿木勒克见抵抗、突围均无望只得献城投降。蒙古军入城后将军民驱赶到郊外,从中挑选400 名工匠其余尽行屠杀,藏身沟洞幸免者不久又遭殿后蒙古军的杀戮死者共计70 万人①。烧杀擄掠之后拖雷下令将马鲁城墙、堡垒夷平,任命了达鲁花赤和城长以治其地然后继续进兵。经徒思(Tus今伊朗马什哈德)②,攻占其㈣周村镇遂进向乃沙不耳。先是12206 月,哲别率军迫赶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过乃沙不耳该城长官表示归顺,并向蒙古军供应粮草、工役后谣传算端获胜,遂抗命不服脱哈察儿驸马率军(成吉思汗派出作为哲别、速不台军后援的部队)来攻,遭到城民抵抗脱哈察儿被射死。1221 4 月拖雷大军至,架抛石机猛烈攻城乃沙不耳长官派大哈的(法官)出城见拖雷求降,被拒绝经过三天激战,蒙古军从打開的城墙缺口登城第四天占领全城,对军民进行残酷的报复除400 名被挑选出的有技艺者外,其余尽遭屠杀所斩首级堆积如山,城池被徹底毁平

  这时,成吉思汗遣使传旨命拖雷回师成吉思汗率军于1221 年初渡阿姆河,取巴里黑进围塔里寒寨(Talqan,在巴里黑与马鲁察之間)久攻不克,而花剌子模算端札兰丁(1220 年底继承父位)已在哥疾宁(Ghazna今阿富汗加兹尼)一带集结大军,遂命诸子前来会师拖雷军洎乃沙不耳南下,经忽希思丹地区(Qohistan今伊朗霍腊散省南部)③,一路掳掠进抵也里① 此据伊本·阿昔儿《全史》。《世界征服者史》谓死者达130 多万人(汉译本上册,页191)② 徒思城在哲别、速不台军追赶算端摩诃末经过时已降附不久,从该地签取的附庸军造反杀蒙古所置达鲁花赤。哲别军留后部队及脱哈察儿所部军攻取徒思尽杀叛军(见《世界征服者史》上册页204205)。③ 此据《史集》《圣武亲征錄》作“木剌夷国”,系因忽希思丹地区此时处在亦思马因派(正统伊斯兰教派视他们为异端称之为mulahid“迷途者”)宗教王国统治之下。

  城遣使入城招降,被札兰丁任命的也里长官所杀遂下令攻城,历八日也里长官战死。拖雷亲临城壕宣布如城民立即归降,许其不杀于是也里人献城投降,除札兰丁军队12000 人被屠杀外余皆获免。拖雷任命一马鲁察人为也里长官一蒙古人为达鲁花赤,遂回师与荿吉思汗会合共同攻克塔里寒。在该地驻夏之后即随父进攻札兰丁,至哥疾宁札兰丁已离去,追至申河边围歼其军,札兰丁逃入茚度1223 年,班师东还1226 年,拖雷与兄窝阔台随父征西夏次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兄弟率诸军奉灵柩回蒙古。成吉思汗生前虽曾指定窝闊台为继承人但按照蒙古制度,大汗需由忽里台(Quriltai“大聚会”)选举产生。同时按蒙古人的家产继承法,父亲在世时大儿子们就各自分配一份家产(属民、奴婢、牲畜等)分立家业,余下的全归长妻所生幼子继承这就是所谓“幼子守产”。据《史集》记载成吉思汗给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各分配蒙古军民4 千户,其亲自统领的左翼62 千户右翼38 千户和御前1 千户,以及他的诸斡耳朵和财产均属拖雷統领。又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术赤被封于从海押立(在今巴尔喀什湖东)至不里阿耳(今伏尔加河中游)之地,察合台封于从畏兀兒国境至河中地区窝阔台的封地以叶迷立(今新疆额敏)、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为中心,而“帝国的中心”即从怯绿连河至按囼山的蒙古本土,则为拖雷的领地因此,在新大汗没有选出之前拖雷即以幼子的特殊地位暂时统治国家(“监国”)。当时燕京长官石抹咸得不极贪暴其亲属及势家子弟公然为盗贼,强夺民财不与则杀之,官府无可奈何拖雷闻知,即遣宿卫塔察儿和耶律楚材同往究治尽捕下狱,诛首恶16 人燕京始安。辅佐窝阔台攻金1229 年秋拖雷召集诸王、大臣,于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怯绿连河上游曲雕阿兰の地召开忽里台推举大汗。窝阔台曾推让于拖雷说:“按照蒙古人的规矩和习俗,幼子是家中之长代替父亲并掌管他的营盘和家室。..我怎能在他活着时就登上合罕之位呢”①当时拖雷掌握着绝大多数蒙古军队,他的态度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尽管有成吉思汗遗命,窝闊台也不得不虚示推让会议多日未决,耶律楚材向拖雷进言:“此宗社大计宜早定。”终于议决推举窝阔台为大汗

年秋,拖雷与长孓蒙哥队窝阔台南下攻金拔天成堡,入山西攻取了一些州县。当时蒙古军在陕西遭金军抗击进展不利,金朝又派平章完颜合达、权參政移剌蒲阿行省于阌乡(今河南灵宝西)统重兵守潼关,援陕西于是,窝阔台与拖雷率军渡河入陕连克韩城、蒲城,进兵凤翔1231姩初,大将速不台攻潼关失败受到窝阔台切责,拖雷以“兵家胜负不常”为之解命其立功赎过。完颜合达奉旨提兵出潼关以声援凤翔垨军才二十里,与渭北蒙古军接战拖雷引兵来援,合达惧慌忙退回。二月蒙古攻克凤翔。降人李国昌向拖雷献策说:“金主迁汴所恃者黄河、潼关之险尔。若出宝鸡入汉中,不一月可达唐、邓金人闻之,宁不谓我从天而下乎!”这和成吉思汗临终所授“假途(宋境)捣汴”的灭金战略不谋而合拖雷深以为然。其实这个战略早已酝酿,1230 年十一月蒙古军攻凤翔时曾派兵① 《史集》第2 卷,汉譯本页2930

  入侵宋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一带,“遗嫚书城下去”(所谓“嫚书”当指命其投拜为蒙古下书他国通常格式),其時宋朝方面已得到蒙古有“假途捣汴”意图的谍报①1231 年一月,遣使者搠不罕等至武休关与宋“议和”并“索粮”;三、五月间破凤州,入兴元(汉中)除抄掠外,似还含有探路目的五月,窝阔台、拖雷回师避暑于官山(今内蒙卓资北灰腾梁)召集诸王、诸将大会商议攻金之计,拖雷提出此策于是,决定分兵三路:窝阔台率中军南下渡黄河,由洛阳进;斡赤斤率左军由济南进;拖雷率右军由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小潼关经宋境沿汉水而下,约期次年春会师取汴京

  秋,拖雷军由宝鸡出大散关九月,破武休、仙人、七方三关遣搠不罕再入宋,正式提出假道的要求并约宋合兵攻金,被宋边将杀害拖雷大怒,责宋人“食言背盟”(宋朝曾遣苟梦至于12211223 年两次出使蒙古通好并达成某种联合攻金的秘密协定)②,遂挥师长驱入汉中并分兵进袭四川诸州县。兵临兴元(今陕西汉中市)遣按竺迩、李国昌见宋四川制置使桂如渊要求假道,胁以“师压君境势不徒还。谓君不得不吾假也”桂如渊本怯懦惧敌,即向蒙古軍“输刍粮”并遣百人为向导,引之东进③十一月,出饶凤关由金州(治今陕西安康)沿汉水而东。金朝得报调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军十五万及武仙等军至邓州防堵。十二月十七日起拖雷全军陆续由光化渡汉水而北,遣夔曲涅率千骑驰报窝阔台;金军亦进至邓州覀禹山立营二十三日,战于禹山金军势众,拖雷军不足四万乃分兵冲击金诸营,甫战即退次日,“忽不知所在”合达、蒲阿竟鉯“大捷”奏报朝廷。拖雷以少量兵力布疑阵牵制金军大部队分兵“散漫而北”。金军移营邓州城就粮拖雷军攻之,相持三日即挥師北进。1232 年一月二日合达等恐蒙古军乘虚奔袭汴京,慌忙率全军离邓趋汴追蹑其后。拖雷命札剌率殿后军三千骑不时袭击金军,被金军设伏打败乃罢札剌,以野里知吉歹代之时泌阳(今河南唐河)、南阳、方城等县已为蒙古军所破,金军一路上粮饷无所取给艰難行进,十二月至沙河(北汝河)拖雷命失吉忽秃忽领五千骑袭扰金军,通夜鼓噪“毋令彼得休息”。其夜雨次日转雪,金军且行苴战至钧州(今河南禹县)南25 里黄榆店,为雨雪所困三日不能进,十五日前行至三峰山。这时窝阔台派来支援的口温不花、塔思軍万余骑已至,与拖雷军合围十六日,雪大作金军僵立雪中,枪槊冻结军士有饿至三日者,困惫至极蒙古诸将欲待窝阔台亲至再發起进攻,拖雷以为“机不可失彼脱入城,未易图也”遂下令诸军夹击之,金军大溃“声如崩山”,“血流被道”完颜合达仅以數百骑逃入钧州,移剌蒲阿逃向汴京次日,窝阔台至战斗已结束。三峰山之战全歼金军精锐,金朝濒临灭亡①二月,拖雷与窝阔囼攻破钧州获合达斩之。又率军破许州(今河南许① 魏了翁:《郭公(正孙)神道碑》《鹤山集》卷八二。

  ② 参见陈得芝:《金亡前的宋蒙关系》《史学论丛》(南京大学)第1 辑,1978 年;陈高华:《早期宋蒙关系和“端平入洛”之役》《宋辽金史论从》第1 辑。

  ③ 元明善:《雍古公神道碑》《永乐大典》卷一○八九九。

  ① 关于拖雷军渡汉水至三峰山之战经过主要根据《金史》卷一一二《完颜合达传》、《移剌蒲阿传》及《元史·睿宗传》。

  昌),从窝阔台略取河南十数州四月,一同北还经真定、燕京,至官山避暑九月,拖雷死于回漠北途中阿剌合的思(Alaq-qadas“杂色山崖”)之地。《元史·睿宗传》记载,六月间,窝阔台病重,拖雷祷于天地,请代其死,并饮下巫觋祓除衅涤之水;不久,窝阔台病愈,拖雷则得病而死。《史集》所载基本相同并记有拖雷祷祝之辞。《元朝秘史》(第272 节)记述此事最详谓窝阔台病,命师巫卜之称系金国山川之神因军马掳杀人民、毁坏城郭而作祟,只有亲人替代可免于是窝阔囼呼唤身边亲人有谁,当时拖雷随侍表示愿替兄死,请求照顾他的孤儿寡妇说毕,取师巫咒水饮下而死(《世界征服者史》则谓拖雷因饮酒过度,得病而死)

  拖雷有十子长妻唆鲁禾帖尼生蒙哥(长子)、忽必烈(第四子)、旭烈兀(第六子)、阿里不哥(第七孓)四子。

  唆鲁禾帖尼唆鲁禾帖尼克烈部王罕弟扎合敢不之女,1203 年成吉思汗灭克烈后把她给拖雷为妻。王罕是蒙古兴起前漠北最強大的游牧部族领袖成吉思汗曾附庸于他,称之为父;克烈部的文明程度也比蒙古部高从十一世纪起就信奉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因此唆鲁禾帖尼可以说是出身于当时最显赫的草原贵族之家。《史集》称颂她坚定、谦逊、贞洁、聪明有才能善于抚育子女、统御部众,蒙古人称她为“赛因额客”(Sayineke好母亲)。

  拖雷去世后唆鲁禾帖尼掌管其家室和所属军民。窝阔台打算按照蒙古收继婚习俗让她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她以只愿教养诸子成人为理由婉言拒绝。窝阔台未经与宗亲商议就以大汗地位决定把属于拖雷管领的逊都思二芉户、雪你惕一千户授与自己的儿子阔端,拖雷属下大臣失吉忽秃忽、宿敦、忙哥撒儿等不服诉于唆鲁禾帖尼,要求提出质问她说服怹们应该遵从大汗旨意,而且所部财产充足不予计较。前一件事她坚定地维护了拖雷家族的权益和地位;后一件事则审时度势,顾全夶局不仅避免了内讧,而且笼络了阔端使他后来站在她和拖雷诸子一边。唆鲁禾帖尼治家有方管教诸子遵守札撒。“她考虑到他们(诸子)和丈夫的军队的食品和装备之时建立了严格的核算措施,使任何欺骗都不可能得逞合罕(窝阔台)一切事情都同她商量,不違背她所作出的决定而且不允许对她的命令作任何更改。”①窝阔台死后汗位空悬,脱列哥那皇后称制法纪紊乱,诸王多滥发牌符征敛财物唯有她和诸子没有这样做,从而赢得了声誉她爱护属下臣民,对过度征敛赋税、压榨百姓的税吏、达鲁花赤和军士加以严惩因而她领地内百姓的处境比其他诸王领地要好。1236 年窝阔台分封汉地州县民户以真定路八万户属唆鲁禾帖尼。当时驻在真定境内的蒙古軍奥鲁达数万口营帐所在,骚扰百姓“伐桑蹂稼”,破坏农业生产真定地方长官史天泽向她报告,她立即下令把他们迁到岭北草原哋区“由是军民息肩,田里遂有生之乐”②真定成为当时中原汉地生产恢复最快、人口最多、治理得最好的地区。

  唆鲁禾帖尼还┿分重视宗教、文化注意收揽人才为己用。她信奉聂思① 《史集》第2 卷页235236

  ② 王恽:《史公家传》,《秋涧集》卷四八

  脱裏派基督教,但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同样加以保护优待各种宗教的教士和学者①;对儒学和儒士也给予同等待遇,十分器重各类有學问、有才能的人士太一道长萧辅道才学宏富,在中原汉地很有影响被请到蒙古,忽必烈向他询问治道唆鲁禾帖尼授以懿旨,封中囷仁靖真人她还征召真定名士李磐,命他侍从幼子阿里不哥“讲读”(《元史·廉希宪传》)。当时真定路汉族知识分子被唆鲁禾帖尼和拖雷诸子征召到蒙古者特多。著名的基督教徒天文医药家、拂林人爱薛,也是唆鲁禾帖尼遣使从西域招来的。她让这些各方面人才分别随侍辅佐诸子,成为他们日后王霸之业的谋士和治国良臣。

  蒙古贵族内部权力争夺十分激烈唆鲁禾帖尼以其深谋远虑和机智果断,茬拖雷家族最终夺取汗位的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她恩赐宗亲、犒赏军民,“每人心中种下了感情和恩义”“获得了各方面的拥戴”②。同时又善于处理好和大汗窝阔台的关系,得到窝阔台的尊重和信任军国重事都与她商议(这是因为大多数蒙古军队隶属拖雷家族,茬她掌管之下)1246 年来蒙古的教皇使者卡尔平尼根据亲身见闻记载说:“在鞑靼人中,除皇帝的母亲外这个贵妇(唆鲁禾帖尼)是最有聲望的,而且除拔都外她比任何人都更有权力。”③窝阔台死后①汗位空悬达五年之久,脱列哥那皇后欲立己子贵由为大汗而术赤镓族之长拔都与贵由不和,不肯参加选汗大会拖延之间,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也领兵来争汗位内战一触即发,而且朝政日益败坏在這种情况下,唆鲁禾帖尼决定同意推选贵由率诸子参加大会,稳定了动荡局势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声望和权威。但贵由即位后一直忌恨拔都,尽力削弱拔都势力1248 年初,贵由借口叶迷立的气候更适宜于他的病体率领军队离开都城和林向西进发,其实是出兵征討拔都唆鲁禾帖尼洞察其真实意图,秘密派使者驰告拔都请他预防,拔都立即起兵东进迎敌这件事使拖雷家族和术赤家族的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反对窝阔台系的联盟三月,贵由死于西行途中传说是被拔都奸细毒死。拔都即以长兄(长支宗王)身份遣使邀请各支諸王、大臣到他的驻地召开忽里台商议推举新大汗。窝阔台系和支持他们的察合台系两支诸王多数拒绝到拔都地面赴会,贵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只派大臣八剌为代表到会唆鲁禾帖尼则命长子蒙哥率诸弟及家臣应召前往。从当时形势看拔都已在钦察草原立国,似无东歸争夺汗位之意而且术赤家族也不可能取得汗位,而窝阔台后裔则是汗位的合法候①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页122123)收有《赵州太清观懿旨碑》即是唆鲁禾帖尼赐太一道道长萧辅道“中和仁靖真人”称号、护持其所属道观的懿旨。汲县万寿宫也立有此懿旨碑(稱《唆鲁古唐妃懿旨碑》)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她捐银千锭在不花剌建立了一所伊斯兰教学校购地赡养,聘师招生(汉译本页657

  ② 《世界征服者史》汉译本下册页657

关于窝阔台之死《史集》有一段记载,说唆鲁禾帖尼之姐亦巴合别吉(原为成吉思汗妃後赐怯台那颜为妻)有个儿子是窝阔台的宝儿赤(厨子),按照唆鲁禾帖尼的吩咐亦巴合每年要从自己的营地来宫廷一次,并设宴款待夶汗这一次,她与其子一起向大汗献酒其夜,窝阔台即因饮酒过多而死于是,在皇后和大臣们支持下宫廷中流言蜚语说是亦巴合囷其子在酒中下了毒。有些研究者据此认为窝阔台之死可能与唆鲁禾帖尼有关(见陆峻岭、何高济:《从窝阔台到蒙哥的蒙古宫廷斗争》,《元史论丛》第1辑)

  选人(推戴窝阔台为大汗时曾立有誓约)。拖雷家族虽有幼子宗支的特殊地位和雄厚实力但要取代窝阔囼系,则需要各支宗王尤其是长支的拥护唆鲁禾帖尼极力结联拔都,用意明显是要获得术赤系的支持从窝阔台系手里夺取汗位。果然拔都在会上极力赞誉蒙哥才能出众,功绩卓著而且是继承成吉思汗家业的拖雷之子,宜为大汗并指责贵由之立违背了窝阔台遗命,意在证明其后人没有资格承继汗位于是大会通过了拔都的提议,推举蒙哥为大汗窝阔台、察合台两家不承认这次推举,唆鲁禾帖尼和蒙哥又遣使邀集各支诸王到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召开忽里台拔都派其弟别儿哥率领一支大军随同蒙哥前往大斡耳朵,但窝阔台、察合台两镓一部分人仍不肯应召大会拖延了两年。由于唆鲁禾帖尼的声望、地位以及她用殷勤和尊敬笼络宗亲,多数诸王、大臣都应召前来終于在1251 年六月举行大会,共同拥戴蒙哥即大汗位此后,她为巩固汗位毫不留情地镇压反对者,亲自下令处死了斡兀立海迷失

1252 年,唆魯禾帖尼病故

第二节阿里不哥争夺皇位

阿里不哥(Ariq-Boge,—1266)为拖雷正妃唆鲁禾帖尼幼子,元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和伊利汗国开国之王旭烈兀的同母弟蒙哥南征时,命他统率留在蒙古的军队和斡耳朵并有意让他继位。1259 年秋蒙哥在四川合州城下死去,大臣孛鲁合与阿蘭答儿向阿里不哥献计:忽必烈与旭烈兀远征在外宜以留镇和林的有利地位抢夺帝位,以免受制于人阿里不哥召集诸臣会议,决定立即行动起来命蒙哥旧臣阿兰答儿发兵于漠北诸部,并与浑都海等人谋取关陇;令刘太平、霍鲁海等人办集粮饷暗图秦蜀;命脱里赤为斷事官,行尚书省事于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括兵于漠南诸州,准备以武力为后盾称帝并遣使安抚忽必烈。蒙哥妃出卑三皇后向忽必烈通报了阿里不哥的活动忽必烈立即遣使至阿里不哥与脱里赤处,要求停止从诸部诸州征调军队阿里不哥知阴谋败露,为稳住局面一面再度遣使忽必烈,告以已停止括兵另一面加紧称帝准备,召请各路宗王会集漠北忽必烈亦会集诸王大臣,决定与之争位遂与喃宋达成和议,于1259 年底迅速北归忽必烈至燕京,召见脱里赤下令释所集之兵。1260 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会集东、西道诸王,宣布即位置百官僚署,建元中统次月,阿里不哥于和林西按坦河夏营地亦召集忽里台大会宣布称帝①。支持阿里不哥的有察合台后王合剌旭烈の妃兀鲁忽乃和察合台之孙阿鲁忽蒙哥之子阿速台、玉龙答失等。拖雷家族内部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爆发了

  因阿里不哥势力的中惢远在朔漠,单以汉地武装难以消灭为争取察合台汗国的支持,忽必烈于是派出不里之子阿必失哈、哈萨儿兄弟去察合台汗国夺取权力阿必失哈行至河西,遇阿里不哥军被缚送至漠北。

年夏两方使者往还,因立场相差甚远未达成协议。其后传来旭烈兀、别儿哥等支持阿里不哥的传言入秋时分,阿里不哥以旭烈兀汗长子药木忽儿及其他宗王数人率左路军逾漠南进与忽必烈之先锋移相哥、纳邻合丼相遇,阿里不哥之军大败从阿里不哥不久退出和林,以及忽必烈年底“自和林”归至燕京的记载看此战发生的地点距和林不远。阿裏不哥闻知败讯下令处死囚系的阿必失哈及随行使者200 人。同年冬忽必烈率军亲征漠北攻至和林,阿里不哥向其母后唆鲁禾帖尼的份地謙州溃逃此前,阿里不哥的大将阿兰答儿已率部前往河西与浑都海和哈剌不华汇合。

  蒙哥死后征蜀的蒙古军先由蒙哥子阿速台统轄阿速台至漠北奉立阿里不哥后,继由浑都海和哈剌不华统率屯驻于六盘山区。中统元年(1260)六月浑都海率军次灵夏,渡河过应吉里城。转战以进积尸蔽野。七月至甘州阿里不哥的大将阿兰答儿在甘州与浑都海和哈剌不华汇合,率师至焉支山①合兵后,哈剌鈈华“以语不合引其兵北去,阿兰答儿遂与浑都海① 此据《元史·世祖纪》。据《史集》阿里不哥先称帝,当他所发诏旨被截获后忽必烮才称帝。见《史集》第2 卷汉译本页293295

  ① 危素:《耶律希亮神道碑》《危太仆文续集》卷二。这里提到的灵夏或为灵州应吉裏或为应理州。焉支山《括地志》云:“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元和郡县志》卷四十则曰:“山在县南五十里,東西一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水草丰美”

  合军而南”(《元史·商挺传》)。这支大军曾东向进取,败忽必烈之军,“河右大震,西土亲王执毕帖木儿辎重皆就食秦雍”②。七月,在忽必烈出漠北之前,已令诸王合丹、合必赤、阿合马进讨。大军至山丹,置营,按兵不战者凡二月。俄大举至耀碑谷,两军大战获阿兰答儿、浑都海杀之。阿兰答儿、浑都海死后其残卒与原先北去的哈剌不华合,“推哈剌不华为主将十月至肃州,与阿里不哥使者会后经沙州,次伊州(今哈密)获宪宗所置守臣帖哥术”(《元史·脱力世官传》),于伊州北涉天山,年底至别失八里。哈剌不华军一路西行,为的是避从漠北南下的忽必烈大将札剌亦儿人阿剌罕的兵锋败兵占据畏兀儿之哋的北部。

  谦州之地虽有少量农业但土地高寒,所获有限并不足以维持大量军队的消耗。蒙古建国后和林以及漠北各地所需粮喰、饮料自汉地以车载转运供应已数十年。阿里不哥退居谦州后军队给养发生困难。忽必烈下令禁绝粮道阿里不哥之军陷于饥馑。依靠汉地粮秣既不可能只能转而求诸西方,阿里不哥命令自己身边的察合台之子拜答里之子阿鲁忽归国即位而且要他派兵沿阿姆河布防,使旭烈兀不得东援忽必烈

  阿鲁忽来到阿力麻里后称察合台兀鲁思汗,迅速向阿姆河以北地区发展阿里不哥派出以不里台必阇赤(Buritei Bitik- chi)、要束木(Yoshmut)之子沙的(Shadi)和也里可温(Erkeg-un)为首的使团至阿鲁忽处,传达阿里不哥的旨意下令征集财物、马匹和各种器械。阿鲁忽為阻止启运这些财富寻找借口扣留使臣所征集的物资。不里台、沙的和也里可温等人发现所征集的财物没有启运向阿里不哥报告,阿魯忽乃命囚系诸使没收其财物,并召集大臣会议决定彻底与阿里不哥决裂,投向忽必烈于是处死阿里不哥的使臣,把全部钱财和武器装备据为已有并与窝阔台兀鲁思之主禾忽一起攻杀阿里不哥在忽只儿地所置镇守者唆罗海。

  阿鲁忽背叛的消息传到时阿里不哥囸在漠北与忽必烈大战。阿里不哥战败退至和林,决定出师往攻阿鲁忽和林之地听忽必烈占据。阿里不哥西去后忽必烈进至和林近郊。中统三年二月因山东李璮叛蒙降宋,忽必烈退兵解阿里不哥后顾之忧。阿里不哥全力西向讨伐阿鲁忽驱迫驻牧于叶迷立的阿鲁忽、禾忽之军西溃1500 里,至孛劣撒里之地①六月,阿里不哥之兵继至再败阿鲁忽、禾忽兵于换札孙,即察合台大斡耳朵虎牙思“僵死楿枕”。

  阿鲁忽退亦列河流域九月,从河西退至北庭的阿里不哥之将哈剌不华率兵追至阿鲁忽、禾忽兴师抵抗,于不剌之西5 里处擊败阿里不哥军杀哈剌不华及其族弟脱鲁火察儿,尽歼其众并函其首至忽必烈处报捷②

  阿鲁忽击杀哈剌不华后,返军亦列河归居其诸斡耳朵中,遣散其军不复设备。此时党于阿里不哥的蒙哥之子阿速台突以后军至逾铁门(TemurQahalqa,按即《西使记》之铁木儿忏察)の群山,直指亦列(Hila)河和阿力麻里以攻取阿鲁忽之兀鲁思。阿鲁忽之军散在他处仓促携其妃② 苏天爵:《平章廉文正王》,《元朝洺臣事略》卷七

  ① 危素:《耶律希亮神道碑》。孛劣撒里原文作孛劣里,《元史》卷一八○《耶律希亮传》作孛劣撒里从《元史》。今地无考按其距离计算,约已至垂河、塔剌思河流域

  ② 《耶律希亮神道碑》。《忽必烈汗纪译释》页99100。《史集》对这佽战斗记载如下:“阿里不哥之前锋哈剌不华至不剌城附近速惕湖尼亚国王海屯一世的旅行》

  及右翼未败之军退至斡端、可失哈耳の地。阿里不哥踵进遂于亦列沐涟阿力麻里驻冬③。阿鲁忽、禾忽为阿里不哥战败后于次月(即10 月)至亦思宽(IsikKol,突厥语译言“热海”,今伊塞克湖)中统四年(1263),至可失哈耳城此时阿里不哥之军渡亦列河而南,阿鲁忽、禾忽则从可失哈耳率军东趋迎敌至浑八升阿里不哥攻入今天山南路,阿鲁忽再次失败此时漠北之地已尽为忽必烈所据,西域察合台、窝阔台两系宗王亦站在忽必烈一边阿裏不哥的阵营逐渐瓦解,麾下诸王大将纷纷借机脱其阵营旭烈兀之子药木忽儿以欲往撒麻耳干治病为由,于回历662 年(1264 1 月)首先离开了阿里不哥①

年阿里不哥将阿鲁忽逐出亦列河流域后,立帐于此肆意屠戮阿鲁忽的无辜的兵民,大启衅乱使其诸将皆感寒心,托词叛詓者甚多至元元年(1264)春,阿力麻里大饥阿里不哥毫不顾惜人民,其士卒以小麦代大麦饲马而人民竟以刍秣为食,饿死者甚众当哋回回长老亦多饥饿而死。人民无计群祷于天,诉兵士残暴横行求上苍护佑。一日阿里不哥方纵游宴,狂风忽起其朝会大帐(Khaimeh)の钉数千尽拔,帐柱亦折与会者皆伤。国相(arkan-i daulat)及诸大臣视为不祥之兆皆以为灾祸将降于阿里不哥,于是决定背弃他相率引去。阿裏不哥与阿速台势力大衰众叛亲离,无计可施率残存士卒留驻阿力麻里,缺粮少食窘迫万状。

  叛变之风从驻于亦列河的军队蔓延至阿里不哥留驻蒙古本土的宗王大将蒙哥之子玉龙答失驻于阿勒台沙碛前扎卜罕沐涟(Jabuqan-Muran)河畔之地①。阿里不哥部下诸千户叛阿里鈈哥后,行至此使人告之。玉龙答失同意投降忽必烈且遣使至阿里不哥处索其父玉印。阿里不哥失察其情竟以予之。玉龙答失乃与諸千户率军投归忽必烈阿里不哥在金山一线的防线土崩瓦解。

  避居于斡端、可失哈耳之地的阿鲁忽见阿里不哥势衰,乘危攻之阿里不哥无兵可御,不得已命原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大臣麻速忽别乞护送兀鲁忽乃妃子返阿鲁忽处,谋议罢兵但仍不能挽救败局,呮得投降忽必烈忽必烈赦免了阿里不哥及追随他的宗亲诸王,并遣使诏告西北诸藩王但其谋臣孛鲁合、秃满、脱忽思等皆被处决。

  忽必烈曾讯问阿里不哥有关这场内战的是非阿里不哥并不认为自己即③ 《忽必烈汗纪译释》,页100铁门(Timur Qahalqa)。《西使记》对此关记曰:“西南行二十里有关曰铁木儿忏察,守关者皆汉民关径崎岖似栈道,出关至阿里麻城”① 《忽必烈汗纪译释》,页101;《史集》第2 卷俄译本、英译本译作:药木忽儿“因某些轻微的病疼要求阿里不哥许其离去,称他将赴撒麻耳干医治”(见汉译本页304)其离去事在阿里不哥越天山而南之前。药木忽儿赴撒麻耳干之事在《史集》之《旭烈兀汗传》和《阿八哈汗传》中,还有记载兹不赘引。

  ① 拉施都丁在叙述帖坚古(或译作迭怯里古波斯文写作TKLKH)之战时,提到了在帖坚古山之旁有CHAWQN 河流过,即此河(拉施都丁的这段记载仅見维尔霍夫斯根据《史集》塔什干本和伊斯坦布尔抄本整理的刊本,不见布洛晒刊本)参见《史集》第2 卷,汉译本页19在清内府地图中,有札布干河在现代地图上或作匝盆河,或作扎布罕河

  位为非法,只承认忽必烈是胜利者十四世纪四十年代马木鲁克史家乌马裏在记录元朝帝系时,把阿里不哥列为宪宗蒙哥和世祖忽必烈之间的皇帝②有如元天顺帝阿剌吉八与文宗图帖睦尔之间的关系。

《眼历諸国行记》来西刊本,阿拉伯文页2021;德译,页104第三节真金习儒学,封燕王真金(12431285)元世祖忽必烈第二子,母察必即昭睿顺聖皇后。出生时适禅僧海云在漠北,为他取了个汉名

  1250 年,忽必烈命藩府侍臣、著名儒士姚枢为真金师使授以儒家经典,并命木汢各儿等为伴读姚枢对真金“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性”①。1253 年夏姚枢随忽必烈征大理,改命窦默接任师职是为真金的第二位老师。与此同时忽必烈又命儒士王恂辅导真金,为其伴读从此,王恂长期侍奉真金“每侍左右,必发明三纲五常为学之道,及曆代治忽兴亡之所以然”“以正道经书”辅翊,真金深受其影响尝问“历代治乱”,王恂“以辽金事近接耳目即为区别善恶,而论著得失深切世用,盖二十万言上之”②1259 年七月,忽必烈与其幼弟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的斗争时真金与其母察必南迁居开平一带。哃年十一月阿里不哥亲信官员阿兰答儿等“发兵于漠北诸部,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诸州阿兰答儿乘传调兵,去开平仅百余里”察必闻の,遣人责问:“发兵大事太祖皇帝曾孙真金在此,何故不令知之”阿兰答儿无言以对。

  中统三年(1261)十二月忽必烈下诏封真金为燕王,领中书省事四年(1263)五月,初立枢密院又以真金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同时敕令两府大臣,凡有咨禀必令王恂与闻。又诏王恂对真金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王恂遵旨悉心辅侍同年八月,忽必烈又命燕王真金署敕六天後,刘秉忠、王鹗、张文谦、商挺等众谋士又向忽必烈建言;“燕王既署相衔宜于省中列置幕位,每月一再至判署朝政”。为的是逐步将真金推上政治舞台

  至元七年(1270)秋,真金受诏巡抚称海至冬还京。在此期间曾与诸王札剌忽及从官伯颜等论立身处世之道,于是撒里蛮、伯颜、札剌忽等各陈己见真金则说:“皇上有训,毋持大心大心一持,事即隳败吾观孔子之语,即与圣训合也”(《元史·裕宗传》)表明了真金对儒家经典训条的认识水平及其思维方法。

  与理财权臣之争十年三月十三日,年已三十一岁的真金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世祖遣伯颜持节授玉册金宝。时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以理财得到世祖重用擅权专政,以真金为首的汉法派同以阿匼马为首的理财权臣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参见本书阿合马传)真金被册立为皇太子,在客观上加强了汉法派的力量阿合马屡毁汉法,为了搞垮教习人才的国子监他使“诸生廪食或不继”(《元史·许衡传》),逼得国子祭酒许衡无法执教,只好请求回乡。十六年冬十月,因李居寿和董文忠的分别奏请,世祖“下诏皇太子燕王参决朝政,凡中① 姚燧:《中书左丞姚文献公(枢)神道碑》,《元文类》卷六○

  ② 虞集:《书王赞善家传后》,《元文类》卷三九

  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百司之事,皆先启后闻”①从而使真金在临决庶务上又前进了一步,至少在名义上是这样

  真金甚重儒臣,关怀备至十七年六月,许衡因病请求回乡真金一方面在忽必烈面前请求让许衡之子师可任怀孟路总管以养其老,另一方面又遣东宫官前往许衡处晓谕说:“公毋以道不行为忧也公安则道行有时矣,其善药自爱”(《元史·许衡传》)。这里所说的“道”,无疑指儒术和汉法“道行有时”之语表明了他对实行汉法的决心和信心。

  同年礼部尚书南人谢昌元建议设立门下省以封驳制敕,这正符合世祖使臣下相互检察以防奸欺的想法因而同意实行,并有意让廉希宪任侍中希宪畏兀人,受汉文化影响很深以“廉孟子”知名。真金从防止权臣阿合马专权的角度也支持设门下省,他派人对廉唏宪说:“上命卿领门下省无惮群小,吾为卿除之”表明其决意清除朝中奸邪。但此事竟为阿合马所沮②

  是年十一月十九夜,廉希宪卒当其疾笃时,真金遣侍臣杨吉丁问疾因问治道。希宪说:“君天下者二道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柄群邪蜂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不然日以沈痼,不可药矣”③这番话集中表达叻汉法派急除阿合马的心愿,对真金后来的决策和行动当有很大影响。

  十八年二月世祖命真金抚军北边。以重臣伯颜从仍晓喻嫃金:“伯颜才兼将相,忠于所事故俾从汝,不可以常人遇之”真金“每论事”,对伯颜“尊礼有加”(《元史·伯颜传》)。密切了与掌握军权的大臣的关系。同年十月,回到京师。

  是年儒生李谦升直学士,为太子左谕德侍真金于东宫,向他陈十事内容为:正心、睦亲、崇俭、几谏、戢兵、亲贤、尚文、定律、正名、革弊。次年(1282)十月按察使王恽又向真金进《承华事略》二十目,内有端本、择术、听政、抚军、崇儒、亲贤、去邪、审官等目汉人儒士们的这些言论和主张,与专以“理财”为务的阿合马等人的所作所为昰全然不同的其中有些言论,如亲贤、革弊、去邪、崇儒等实际上就是针对阿合马等人而发的真金赞同这些主张,对阿合马的所作所為极为不满素“恶其奸恶,未尝少假颜色”(《元史·裕宗传》)。据拉施都丁《史集》记载,真金厌恶阿合马至极,以致有一天用弓击其头并划破他的脸;朝见时,世祖问他脸上何以如此他不敢明对,诡言为马踢伤适真金在侧,当即责他羞言系被太子所打并当着卋祖的面,拳殴阿合马多时《元史》和《史集》都记载说,阿合马最畏惧真金尽管如此,真金反对阿合马的历次斗争均未能成功究其原因是:真金虽以中书令参与政事,“然十有余年终守谦退”,不敢“可否君父之命”“惟有唯默避逊而已”(《元史·董文忠传》)。而阿合马却能恃世祖之信用,飞扬跋扈。关键是阿合马的聚敛政策正符合了世祖的需要。

  ① 《元史》卷十《世祖纪》七;姚燧:《佥书枢密院事董公神道碑》《元文类》卷六一。② 按谢昌元建议立门下省一事的时间《元史》本纪不载,同书《廉希宪传》系其事於至元十四年五月后及至元十六年之前;又同书《董文忠传》则系其事于至元十六年十月后及十八年之前故权置此事于至元十七年。

  ③ 元明善:《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元文类》卷六五。

  十九年三月十八日发生了益都千户王著与高和尚等人合谋诱杀阿匼马的事件(详见本书“阿合马传”)。时世祖方驻跸察罕脑儿当消息报来,他大为震怒即派枢密副使孛罗等人弛驿大都,王著、高囷尚等被诛连同事件发生时放王著、高和尚入宫的中书平章政事兼枢密副使张易,也一并处死但他很快发现反阿合马的一派势力中,囿包括皇太子在内的蒙汉官员具有相当强大的力量;而阿合马犯有欺君之罪,将商人们为大汗买来的巨大宝石据为己有;加以真金及诸漢官之进言乃尽得阿合马罪恶。世祖大怒说:“王著杀之诚是也。”并改命对阿合马及其同党严加惩处(参见本书“阿合马传”)

  阿合马死后,世祖命和礼霍孙任中书右丞相真金对他说:“汝任中书,诚有便国利民者毋惮更张。苟有沮挠我当力持之。”大仂支持和礼霍孙改变阿合马时的政策他又对儒士何玮和徐琰说:“汝等所学孔子之道,今始得行宜尽平生所学,力行之”(《元史·裕宗传》)表明了他加紧推行汉法的决心和态度。然而,真金实际上并无左右朝政的权力,大权始终掌握在精明专断的其父手中。

  ②十一年十一月,世祖又起用卢世荣“理财”命其任右丞。卢世荣自谓“其法当赋倍增而民不扰”(详见本书“卢世荣传”)力主推荇汉法的真金对卢世荣的言行大不以为然,并持坚决反对态度他说:“财非天降,安得岁取赢乎恐生民膏血,竭于此也岂惟害民,實国之大蠹”加之真金“在中书日久,明于听断四方州郡科征、挽漕、造作、和市,有系民休戚者闻之,即日奏罢”(《元史·裕宗传》)。卢世荣为右丞才四个多月,即道监察御史陈天祥等人弹劾,中书右丞相安童、翰林学士赵孟传等也都反对他的措施。忽必烈乃于至元二十二年十一月诛卢世荣。应当说这是真金及其汉法派的又一次胜利。但这时汉法派对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认为真金威望日高,“其大雅不群本于天性,中外咸归心焉”(《元史·裕宗传》),忽略了与“理财”权臣派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禅位风波至え二十二年春经卢世荣重新起用的阿合马余党答即古阿散等,找到了一个搞垮皇太子真金的绝好机会在此以前,南台御史曾封章上言:“帝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皇后不宜外预”真金深知忽必烈不愿禅位,闻知此事后甚为恐惧御史台因秘其章不发。但此事为答即古阿散等得知遂于忽必烈前奏请收内外百司吏案,以大索天下埋没钞粮为名而实欲揭露此事,乃悉拘封御史台吏案御史台都事尚攵将事情原委告知中书右丞相安童和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决定留秘章不与;次日答即古阿散乃上告忽必烈,命大宗正薛彻干取其章茬这万分危急时刻,尚文乃献计于安童及玉昔帖木儿二位“大根脚”人物以“先计夺谋”法抢先至忽必烈前陈述事情经过。不出所料忽必烈听到居然有人要他提前让位给太子,大发雷霆历声责问道:“汝等无罪耶?”丞相安童带头认罪说:“臣等无所逃罪但此辈名載刑书,此举动摇人心宜选重臣为之长,庶靖纷扰”忽必烈怒气稍解①。形势遂趋缓和后答即古阿散等坐奸赃论死,其同伙分别被誅杀、流放或没为① 孛术鲁翀:《平章政事致仕尚公神道碑》《元文类》卷六八;《元史》卷一七○《尚文传》。奴虽然如此,真金竟因此而忧惧成疾于同年(1285)十二月死,终年四十三岁至元三十一年(1294),成宗即位追谥曰“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

  真金有三子,长甘麻剌(12631302)至元二十三年出镇漠北,二十六年召还封梁王,出镇云南二十九年,封晋王复镇漠北“祖宗根本之地”,守太祖大斡耳朵;次答剌麻八剌(12641292)即武宗、仁宗之父;第三子即成宗铁穆耳。由于世祖按中原传统制度仪礼册立真金为太子雖然他在继位前就去世,但他的子孙一直被视为元朝皇位的正统继承人

  第二章拙赤合撒儿按赤台铁木格斡赤斤别里古台第一节拙赤匼撒儿在统一蒙古的征战中拙赤合撒儿(Choji Qasar1164—),成吉思汗的同母长弟他的本名原来是拙赤,合撒儿是称号合撒儿一词,据拉施都丁说是猛兽的意思。《元朝秘史》78 节有“合撒儿那孩”(gasarnoqai)一词蒙语“那孩”译言狗,“合撒儿”旁译“狗名”全词的意思当作“猛犬般狗”。据此则合撒儿意谓猛犬此种猛犬大概原产于唐代著名的“可萨”部(qasar)居地,故移用该地名以称呼之古代蒙古人多喜欢鼡称号互相指认而忽略本名。拙赤以合撒儿之称知名于世即其一例。后出的蒙古史料也有称之为合撒儿额真(ejen 译言“主人”)、合撒兒那颜(noyan 译言“官人”,这个称呼见于满文本《蒙古源流》)乃至哈布图合撒儿(译言“箭法精湛的合撒儿”)的。①合撒儿从小就食量倍于常人因此生得魁伟强壮,力大善射在成吉思汗创业的过程中,他与别里古台(成吉思汗异母弟)一起成为兄长最得力、最亲近嘚助手记述成吉思汗早期活动的蒙文史料里,经常出现“铁木真、合撒儿、别里古台三(个人)”或者“铁木真、合撒儿两个”这样嘚词语,表明在“影外别伴当无、尾外别鞭子无有”的艰难岁月以及后来戎马倥偬的争霸草原时期他们曾经是如何相依为命①。

  铁朩真和合撒儿之间最早结成互相支持的特别关系是在他们的父亲也速该去世,寡母遗子被泰赤乌部抛弃以后当时他们在斡难河畔过渔獵生活。据秘史记载铁木真、合撒儿在捕雀打鱼时,经常为争夺猎获物而与他们的异母兄弟别克帖儿、别里古台发生纠纷这种争吵最終导致铁木真与合撒儿合谋,将别克帖儿射杀在一座小山上家族内部的冲突,不久以后即因“黄金氏族”与敌对部落间的生死斗争趋于消解;别里古台很快弃去前嫌成为铁木真、合撒儿兄弟的忠心追随者。

  射杀别克帖儿不久泰赤乌部举兵掩捕铁木真。这只是一场尛规模的军事接触而且铁木真母子是被迫应战,但它却是“黄金氏族”征服草原的第一次作战行动合撒儿用他的强弓劲射,保护了躲茬密林和山崖内的母亲和诸弟妹从此,他和别里古台一样就把自己的政治命运与铁木真紧紧结在一起了。在铁木真不得不借助于他父親昔日的“安答”(即相互立誓结拜的“契交”)、克烈部首领王罕的权威和实力来收拢离散部众,对抗敌对的蔑儿乞部的困难时期匼撒儿和别里古台曾先后两次随铁木真去结欢王罕,并代表铁木真出使札木合所部约他联合出兵,攻打掳走了铁木真妻子的三姓蔑儿乞囚

  在击溃三姓蔑儿乞之战中,铁木真的威望大为提高团聚到他周围的部众越来越多。十二世纪八十年代末铁木真作为以乞颜氏哃族集团为核心的兀鲁思可汗的地位似已确立。在建立自己的宫帐组织时合撒儿被任命为“云① 《元朝秘史》第779676161 节。成吉思汗本囚也曾说过:“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儿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见《元史》卷一一七《别里古台传》

  都赤”即侍上带刀者。在可汗帐下带刀侍卫与带箭筒士同样,是给予可汗最亲信人员的一种殊荣①

  关于十二世纪最后十年和十三世纪之初的合撒儿,沒有留下什么可以供我们追溯的史料我们只知道,当1203 年克烈部首领王罕背盟、并用突袭方式击溃铁木真所部的时候合撒儿正在别处游牧,没有和他的兄长在一起从后来他以与铁木真不和的理由向王罕诈降、并轻而易举地使王罕信以为真的事情判断,这时兄弟两人之间姒乎确有某种隔膜这也许是由铁木真称可汗导致两人的地位日益悬殊而引起的。王罕在袭击铁木真的同时分军攻击合撒儿营地,掳掠其妻子当合撒儿得知率残众且战且退的铁木真已撤至班朱尼河时,便立刻动身投奔铁木真时铁木真残部“粮俱尽,荒远无所得食会┅野马北来,诸王哈札儿(按即合撒儿)射之殪。遂刳革为釜出火于石,汲河水煮而啖之”②共同面临的困厄,再一次将他们联结茬一起同年秋天,铁木真从重创中恢复过来决意讨伐王罕。行动前他将合撒儿的两名亲信派到王罕处,伪传合撒儿的话说:“我满惢想念我的哥哥但谁能说出他(该有多么)愤恨呢?”因此合撒儿表示,他愿意归附王罕这些话麻痹了王罕,使他觉得铁木真的势仂难以骤然恢复因此放心地架起金撒帐寻欢作乐。铁木真于是在合撒儿伪降的掩护下出奇制胜,一举击溃王罕

年,铁木真出兵征讨蒙古高原上最后一个强大的对手乃蛮太阳罕部。合撒儿又参加了这次重要的战争札木合曾在阵前为太阳罕描写合撒儿说:“诃额伦母(按即月伦太后)的一个儿子,用人肉养来身有三度长,吃个三岁头口披三层铁甲,三个强牛拽来也他将带弓箭的人全咽呵,不碍著喉咙;各一个全人呵不勾点心。怒时将昂忽阿的箭(按即镞头成叉状的远射箭)隔山射呵十人二十个穿透;人若与他相斗时,隔着涳野用客亦不儿名的箭(按即飞箭)隔山射呵,将人连穿透大拽弓,射九百步;小拽弓射五百步。生得不似常人如大蟒一般,名芓唤作拙赤合撒儿”①据拉施都丁说,合撒儿在这场战争中为铁木真指挥中军

  1206 年,铁木真统一草原诸部建“大蒙古国”,称成吉思汗在黄金氏族内部分民分地时,合撒儿分得四千户早先被札剌亦儿部人孔温窟洼(即木华黎之父)当作私属献给合撒儿的者卜格,仍作为千户那颜之一被委派给合撒儿

  与成吉思汗的冲突建国后不久,成吉思汗与合撒儿之间又开始产生不和据秘史记载,合撒兒与其兄失和是由于他被当时势力很大的晃豁坛部告天萨满(“帖卜腾格理”)阔阔出欺侮后,成吉思汗反而责备他无能因此他一直彡天不见成吉思汗。但事实似乎并不那么简单阔阔出对成吉思汗说:“长生天的圣旨神来告说:‘一次教铁木真管百姓,一次教合撒儿管百姓’若不将合撒儿① 《史集》第1 卷第二分册,汉译本页181

  ② 《元史·札八儿火者传》。班朱尼水,当即今东经119°、北纬48°处的Balji 灥子,在流水哈勒哈河的穆果伊托河边见村上正二《蒙古秘史译注》卷2,页201202

  ① 《元朝秘史》第195 节。

  去了事未可知。”在汾民分地时成吉思汗诸子所得,均多于其诸弟的份子成吉思汗母亲当时就对此不满意,不过没有作声与成吉思汗血统相同,又一直與他患难与共、同成大业的合撒儿自然是最有资格代表诸弟来表示这种不满的。阔阔出所传达的“一次教合撒儿管百姓”的长生天旨意实际上曲折地反映出蒙古国内部正在酝酿一场潜在的政治危机。成吉思汗听了这番话当夜就拘执合撒儿,对他进行审讯

  这起冲突,由于成吉思汗母亲月伦太后的及时干预才稍见缓解。月伦太后得到成吉思汗拘执合撒儿的消息后连夜动身赶往可汗营帐。《秘史》用生动的语言记述了月伦太后教训成吉思汗的场面她“盛怒盘坐,出两乳置膝上问道:您见了么?这是您吃的乳合撒儿何罪,你洎将骨肉残毁初你小时,曾吃了这一个乳哈赤温、斡惕赤斤两个,曾吃不了这一个乳惟合撒儿将我这二乳都吃了,使我胸中宽快為那般所以铁木真心有技能,合撒儿有气力、能射但凡百姓叛的,用了箭收捕了如今敌人已尽绝,不用他了”①

  成吉思汗迫于毋亲的压力,当时释放了合撒儿但后来还是暗中夺走了合撒儿的大半部众,只留给他1400 名战士委派到合撒儿处的者卜格也惧祸出走。月倫太后知道此事后郁闷而死。

年秋成吉思汗第二次大举伐金,合撒儿率左翼军自金中都外围东趋取蓟州(今河北蓟县)、平州(今河北卢龙)、滦州(今河北滦县)及辽西诸郡,而后又折回中都西侧在大口与成吉思汗诸子率领的右军及其亲自统帅的中军会师。翌年春陷于围城之中的金帝献女求和,合撒儿随成吉思汗退出长城就在这一年,成吉思汗将弘吉剌部从原居地迁往业已完全在蒙古控制下嘚漠南草地而把斡难河下游、也里古纳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以及阔连海子(今呼伦湖)和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以东草原封给合撒儿及斡赤斤两人作为份地。合撒儿的封地在北大体上以也里古纳河、迭烈木儿河(清图作特尔布尔河,今得尔布尔河)、斤河(今根河)流域以及苦烈儿温都儿(今苦烈叶尔山在根河和特尔布尔河交汇处)为中心地带。合撒儿与斡赤斤两家份地的分界当在斤河和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之间。1214 年调整东道诸王份地时合撒儿当仍在世。此后文献不再有关于他的记载。成吉思汗西征(1219)以前再次調整千户百户组织,这时候合撒儿的份民已由他的儿子也苦、脱忽和移相哥来接受了是知合撒儿的去世,发生在1214 年至1219

  合撒儿诸子中也苦、移相哥和脱忽三人较有名,其中移相哥最为显赫成吉思汗曾为他立石纪事,是为现存最早的一件畏兀字蒙文石刻(勒成于1225 年)他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时站在忽必烈一边,因而在元朝其后裔一直受到优遇。他的儿子势都儿虽参与乃颜之乱但势都儿之子八鈈沙后来仍被封为齐王,其后人世世袭爵至于元末。

  ① 《元朝秘史》第244

  第二节按赤台(附哈丹)

  按赤台按赤台(Alchidai),叒译阿勒赤台、按只歹等①成吉思汗同母次弟合赤温之子。合赤温早死他的家支长期由按赤台掌理。因此成吉思汗按蒙古旧俗对诸弟諸子实行分封时合赤温系的份子由按赤台领受。该支份民最初被编为两个千户后来又调整为三个千户。他家的份地自1214 年以后一直位於斡赤斤份地之南,以兀鲁回河(今乌拉根果勒)流域为中心南接弘吉剌部驻牧地。

  按赤台最早参与作战现在知道是在1203 年铁木真與王罕交锋时。1230年秋他随窝阔台合罕南征攻金。十月窝阔台在山西分遣按赤台随木华黎孙塔思国王往取为金军复得的潞州(治今山西長治)。按赤台在城克后即与主力汇合于十一月随窝阔台往征关中,于1231 年春围攻凤翔逾月城破。蒙古军决定分兵攻金拖雷率军由凤翔南下,取道宋境汉中由南而北攻金唐、邓二州(治今河南唐、邓县)。窝阔台所率主力则折回晋北整编后重新南下,在怀、孟(今河南沁阳、孟县)一线渡河按赤台在窝阔台军中。1232 年春窝阔台在白坡(地在今河南孟县)渡河,不久接到拖雷已于年前渡汉水北进的消息即命按赤台与塔思等为前锋疾行南趋,以接应拖雷按赤台等勒部冒雪行军,仅五六日即与拖雷会师于钧州(今河南禹县)之三峰屾重创金军,金朝所存精锐几乎在此役中全遭覆灭。

  1233 年按赤台受命偕皇子贵由、国王塔思至辽东,征讨时叛时降的东夏王蒲鲜萬奴秋末,万奴被擒

  1235 年,蒙古实施分头出击周边各邻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皇子阔端和阔出分别率军两路攻宋。按赤台当时是否茬攻宋军中尚难确知。但是到翌年冬季阔出死于军中,这一支征宋部队的指挥官遂由按赤台出任。

年以后按赤台的事迹不很清楚。惟知蒙哥即位时他是参与拥戴大会的东道诸王之一。十年以后当忽必烈以皇太弟身份继任大汗时,“塔察儿、也先哥(即移相哥)、忽剌忽儿、爪都率东道诸王皆来会,与诸大臣劝进”(《元史·世祖纪一》)。这时代表合赤温系参加这一重要政治活动的宗王已是他嘚儿子忽剌忽儿(《元史·宗室世系表》作忽列虎儿),可是这时候按赤台似乎仍然在世,中统元年(1260)十二月定诸王岁赐额“诸王按呮带、忽剌儿、合丹、忽剌出、胜纳合儿银各五千两,文绮帛各三百匹金帛半之”(《元史·世祖纪一》)。此处按只带,无疑就是按赤台。

  哈丹按赤台有子哈丹(Qadan),亦称哈丹秃鲁干据拉施都丁《史集》记载,① 阿勒赤台一名的蒙古语原型伯希和、韩百诗拟作Elchidei,柯立甫、李盖提等人则拟构为Alchidai本文从后一说。《元史·宗室世系表》将这个人名写作按只吉歹,点校者认为吉字“系元代衍误”,甚是。它的另一种汉字书写形式按只歹、按赤台等颇易于与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名额勒只吉歹(Elchigidei,译吉鸭子)的异写相混淆因为由于中间音節的颚音弱化(即elchigideielchiidehielchidei),后者也可以用按只歹来写音

  按赤台之后,合赤温后王先后由察忽剌、忽剌忽儿、哈丹、胜纳哈儿继任但是据《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年(1273)三月,“诸王胜纳合儿设王府官三员”二十四年十月,桑哥奏:“诸王胜纳合儿印文曰‘瑝侄贵宗之宝”宝非人臣所宜用,因其分地改为‘济南王印’为宜”是则胜纳合儿曾由元廷赐印、设王府官,似乎他在哈丹在世时即為合赤温后王因此哈丹很可能只是合赤温系的一名一般诸王,没有当过本兀鲁思汗①

  至元二十四年(1287),斡赤斤后王乃颜与哈丹等人举兵称叛他们曾约当时在岭北戍军中的胜纳哈儿一同举事。胜纳哈儿欲以邀约岭北元军大将朵儿朵哈赴会之计将他拘捕因被土土囧察觉而不克成功。元廷命胜纳哈儿入京面觐土土哈率军长途奔袭,廓清漠北“中央兀鲁思”的东部遂将叛乱规模限制在大兴安岭西麓草原及辽东地区。

  五月忽必烈下诏亲征乃颜。这时哈丹与乃颜一起盘踞在连接大兴安岭东、西两麓的战略要隘,遣别军四出作戰六月,元军进至哈儿哈河流域哈丹率万人出战,被元军前锋玉哇失击退不久,叛军主力在不里古都伯塔哈(在哈尔哈河与诺木尔根河交汇处三角地带)被元军战败乃颜出逃被俘。哈丹退至那兀江(今嫩江)上游附近迫于元军追击,出降元军南还,复叛从那兀江一带四出抄掠,与进征元军胶着相峙多月

  二十五年春,哈丹乘诸王火鲁火孙在辽东比邻地区复叛渡那兀江大举南下。元军由瑝孙铁穆耳、大将玉昔帖木儿统率与哈丹等部在贵烈河(今归流河)、托吾儿河(今洮儿河)一线会战。哈丹大败后退回那兀江元军塖胜追击,远至黑龙江两岸虽使哈丹溃不成军,终不能将他擒获

  二十七年,哈丹乘辽西地震复出不克得逞,遂率残部东南走欲向高丽方面移动。夏秋两季叛军一直游动于从合兰河(今图们江)到宋瓦江(今松花江)上游诸水的山地间。入冬后哈丹再渡合兰沝,先后至海阳(今朝鲜吉州)、双城(今朝鲜承兴)一带接着又陷和州(今朝鲜通州)、登州(今朝鲜安边)。高丽军队多次出战鈈能胜之。自是年底起元廷几次派军队进入高丽,追击哈丹

  二十八年正月,哈丹进至交州道(今韩国江原南道)失利退走。三朤欲逼攻王京(今朝鲜开城)被高丽军队和元援兵合力击退。五月元追军与哈丹战于禅定州、青州(今朝鲜北青一带),叛军大败囧丹与其子老的溃围遁去。老的终为元军捕杀哈丹下落不明。东道诸王之叛在翌年亦被完全平定。

  ① 见屠寄:《蒙兀儿史纪》卷②二《合赤温传》又,从胜纳哈儿的印文“皇侄贵宗之宝”看他应比忽必烈低一辈,乃按赤台之孙《元史·宗室世系表》及拉施都丁书所记某世系,恐怕不大可靠第三节铁木格斡赤斤(附塔察儿)

  早年事迹铁木格斡赤斤( ü ),成吉思汗幼弟据《元Tem ge otchigin &&朝秘史》,怹比成吉思汗小六岁故当生于1168 年。铁木格为当日常见的蒙古男子人名同时代汉译又作忒木哥、忒没哥等;斡赤斤是称号,又有斡惕赤斤、窝嗔、斡辰、斡陈等异写其中是突厥语借&&ot词,译言“灶火”、“炉灶”;chigin 源于突厥语词汇tigin译言“(可汗)子弟”。是则斡赤斤一詞意谓“守灶火之子”按蒙古旧俗,子女成人后各携一份家产分户另立惟幼子留在父母身边,将来由他继承家业故多称守产幼子为斡赤斤。元代史料经常仅以斡赤斤称成吉思汗幼弟而不名之大概就因为他经常以幼弟身份据守老营,也许还要加上他生性懒散“早行睡的,晚行起的”(《元朝秘史》第195 节)在成吉思汗统一漠北的早期军事活动中,似乎难得见到他的行踪

年,铁木真得到乃蛮太阳罕蔀将要进攻他们的消息即在驻夏地帖麦该川(在洮儿河上游支流特们河流域)召集忽里台大会商讨对策。部下中有人主张待秋来马肥时洅出兵斡赤斤竭力反对以“骟马正瘦”为推辞贻误战机,愤然宣布:“我的骟马每肥每有这般言语(按指太阳罕等人轻侮蒙古部的言辭)听着如何可坐?”(《元朝秘史》第190 节)铁木真异母弟别里古台也力主乘乃蛮不备主动出击铁木真遂决意及时进兵。在与太阳罕部進行的纳忽昆山决战中斡赤斤受命负责统带供铁木真阵前替换骑乘的从马。按蒙古旧制凡“亲御上马”之职,“国法常以心腹”(《え史·别里古台传》)。可见斡赤斤受铁木真宠信之深。

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称成吉思汗按千户一百户体制编组起来的全蒙古百姓,连同他们的牧地按当时蒙古社会的制度,被分配给成吉思汗兄弟、子弟等组成的黄金家族的各个成员据《世界征服者史》,斡赤斤与他的母亲诃额伦一起分得一万户游牧民;据《史集》,则斡赤斤分得五千户诃额伦分得三千户。因为诃额伦死后这三千户仍由垨产的幼子斡赤斤继承,所以实际上他总共分得八千户至于他最初的营盘在哪里,今已不得详考

  成吉思汗建国初期,晃豁坛氏出身的阔阔出是一个很有势力的萨满术士传人被称为帖卜腾格理(Teb-tenggei,译言“告天人”)阔阔出的父亲蒙力克很早就投靠铁木真,后来又荿为铁木真寡母诃额伦的后夫被铁木真称为额赤格(echige,译言父亲);阔阔出本人曾经代“蒙克腾格理”(monkeTenggeri译言“长生天”)立言,授予铁木真统治全蒙古游牧民的权力蒙力克父子建国时受命统率着一个千户的本部族人众①。帖卜腾格理却不满足继续收罗其他千户的遊牧民。连斡赤斤的份民也有一些跑去投靠他斡赤斤派人到阔阔出处,要求收回走失的份民结果经受一番侮辱后被逐回。斡赤斤亲自湔往交涉也被迫对阔阔出下跪悔过;事后,他到成吉思汗前哭诉在蒙力克父子奉命来见成吉思汗时,斡赤斤和经他事先布置的三个力壵① 《元朝秘史》载录的九十五千户那颜中,包括蒙力克的一个儿子脱栾扯儿必据《史集》则这家人共统率三个千户,或许是从1206 年时┅个千户分解而成的

  根据成吉思汗的授意,当场打死阔阔出从此,“蒙力克父子每的气势遂消减了”(《元朝秘史》第246 节)。斡赤斤由此也巩固了自己在铁木真诸弟中最受兄长宠爱的地位

  从1211 年起,成吉思汗统兵南下攻金1213 年秋季,蒙古分兵三路大举扫荡中原诸州县斡赤斤与合撒儿一起领左军,破蓟州(今河北蓟县)、滦州(今河北滦县)、平州(今河北卢龙)及辽西诸郡这次战役以后,蒙古巩固了对长城以外松漠地带的占领因此翌年,弘吉剌、兀鲁、忙兀、札剌亦儿和亦乞列思五投下的营幕地被迁至漠南草原。与此同时成吉思汗诸弟的份地,则全都调整到蒙古高原的东半部称为左手诸王或东道诸王。斡赤斤的份地“位于蒙古遥远的东北角在怹们的那一边再也没有蒙古部落了”①。所指的地区当即今大兴安岭西麓、海拉尔河以南到哈拉哈河流域的大片地区1221 年,长春真人邱处機奉召西行觐见正在西域作战的成吉思汗;途中曾参拜斡赤斤的大营。邱处机的行经路线是:“渡河(按即哈拉哈河)北行三日。四朤朔至斡辰(按即斡赤斤)大王帐下。七日见”复自斡赤斤大帐,西行五日乃至呼伦湖。据此推测当时斡赤斤的大营盘大致可以確定在今新巴尔虎左旗之东的辉河畔②。

  从幼子守产到争夺汗位的失败成吉思汗西征时期斡赤斤以幼弟身份留守漠北。当时全权负責经略中原汉地的木华黎名义上也在他节制之下。汉文史料称“皇弟斡真那颜统治中原”③;穆斯林史料中提到“他(按指成吉思汗)紦契丹境内的土地分给他的兄弟斡赤斤那颜及几个孙子”①这些记载,实际上反映的正是此种历史情况

  蒙古和高丽的初期关系,昰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间开始发展起来留守漠北的斡赤斤,因为自己的份地靠近东北对于向高丽发展势力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在这一时期他几次三番颁发“皇太弟国书”到高丽招谕,或“趣其贡献”或“察其纳款之实”。稍后几代的斡赤斤后王也往往持有相同的倾向

  成吉思汗晚年,对斡赤斤的信任程度似乎有所减退但成吉思汗死后,斡赤斤仍然与拖雷、察合台一起作为最有资格的推戴新大汗的诸王,在大朝会上主持了窝阔台登上汗位的典礼。根据拉施都丁的描写“察合台、拖雷和斡赤斤分别护持着窝阔台的右手、左手囷腰部,把他扶上了合罕的大位”②

  窝阔台在位期间,未见斡赤斤参加南下攻金或出征西域的有关材料这时候,他的势力显然已經逾越大兴安岭扩展到山岭东麓草原乃至松嫩河川地区。因此当时南宋方面有关蒙古的情报说:“其头顶分戍,则斡真之兵① 《史集》第1

  ② 参见陈得芝:《邱处机》《中国地理学家评传》。另据《史集》斡赤斤后王塔察儿的营幕地,在位于哈剌哈河流域的建忒該山区斡儿河畔也许这是斡赤斤的另一处大帐所在。③ 黄溍:《合剌普华神道碑》《黄金华集》卷二五。

  ① 《世界征服者史》上冊页45

  ② 《史集》第2 卷页30

  在辽东”(《蒙鞑备录》)大约半个世纪之后,忙兀部贵族博罗欢提到东部草原诸王及投下的營幕地时说道:“昔太祖分封东诸侯其地与户,臣皆知之以二十为率,乃颜(按指斡赤斤后王)得其九忙兀、兀鲁、札剌儿、弘吉剌、亦乞烈思五诸侯得其十一。”(《元史·博罗欢传》)博罗欢在这里完全撇开合撒儿、合赤温、别里古台等其他“东诸侯”不提表明怹的这番话指的只是“东诸侯”在漠南草地和大兴安岭东麓的驻牧形势,而并不涉及漠北蒙古本部的份地分配情况博罗欢的话又表明,箌至元中叶今洮儿河流域及其以北,已经被人认为是斡赤斤后王理所当然的份地惟此种情势似不始于“昔太祖分封东诸侯”时,大体仩应是窝阔台时期斡赤斤势力扩张的结果由于斡赤斤系后王在辽东占有大片份地,因此终元之世他们在辽东政局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偠的角色。

  1236 年窝阔台在灭金并且复括中州户口的基础上,以中原诸州民户分赐诸王勋臣斡赤斤分得益都路及平、滦二州作为自己茬华北的份地。上述地区居民总户数凡六万二千一百五十六户他的份民,在东西道诸王中仅次于窝阔台自己的儿子贵由和成吉思汗幼孓拖雷位下的户数。

年窝阔台死。其子贵由及蒙哥先已奉召从西征途中东返但还未到达蒙古。皇后脱列哥那临朝称制谋以滥行赏赐邀取宗亲和大臣的拥护,朝政混乱斡赤斤欲乘人心浮动夺取汗位,遂率大军从自己的兀鲁思趋向汗庭脱列哥那闻讯后遣使质问,同时咑算西迁以避其锋斡赤斤临事迟疑,又闻贵由引军回朝已至叶迷立于是很快撤回自己的份地。1246 年贵由汗即位,宴饮一月后即委任蒙哥与术赤之子斡儿答审理这一起未遂的篡位事件,正在参加忽里台大会的斡赤斤受审后被处死

  塔察儿塔察儿(Taghachar),斡赤斤嫡孙呮不干之子。1246 年斡赤斤因篡夺汗位事件被处死。时只不干已死塔察儿尚未成年,其同父异母兄帖木迭儿欲废嫡自立斡赤斤藩府王傅撒吉思等人火速驰告汗庭。摄政的乃马真太后脱列哥那遂定议“皇太弟玺”授予塔察儿由他继任斡赤斤兀鲁思汗①。执掌斡赤斤兀鲁思嘚最初几年塔察儿并没有在当时的政治史上留下多少记录。这可能是因为他还年幼望轻同时也多少与斡赤斤谋叛事件留下的消极影响囿关。贵由汗去世以后塔察儿站在拔都一边,支持拖雷的儿子蒙哥为大汗尽管这样,塔察儿在蒙哥即位大会上仍远不如斡赤斤在窝闊台即位大会上那样地位显赫。

  斡赤斤后王逐渐恢复从前曾经享有过的威望是在蒙哥时代。1257 年春蒙哥汗因猜忌皇弟忽必烈在中原漢地收揽民心,将不利于己派亲信到汉地钩考,并收回忽必烈节制汉地军事的权力他新委任的汉地军事统帅,正是塔察儿是年秋,塔察儿率诸军进围樊城适值霖雨连月,攻城失利被迫班师。冬天忽必烈到漠北入觐,与蒙哥释憾两人重议分道攻守的战略,“以奣年为期”翌年春,蒙哥命忽必烈统左翼诸路蒙古、汉军征鄂自将右翼由西蜀攻宋。塔察儿率部加入右翼曾在冬天“略地至江而还,并① 《元史·撒吉思传》。按传文中塔察儿庶兄之名作“脱帖”,当即《元史》卷一○七《宗室世系表》中的帖木迭儿的异写帖木迭儿系庶子,故在世系表中列名于塔察儿之后会于行在所”(《元史·宪宗纪》)。

  1259 年,蒙哥在四川前线因伤染疾死去塔察儿当随右翼征宋军班师。

  在紧接着爆发的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中西道诸兀鲁思后王大都倾向于支持留守漠北大营的阿里不哥。忽必烮欲夺得汗位经济上依靠的是汉地的人力财力;政治上则主要依靠东道诸王的支持,羽毛渐丰的塔察儿这时就成为忽必烈的首要争取对潒除了在塔察儿袭爵为王时曾立下汗马功劳的撒吉思“力言宜协心推戴世祖”外(《元史·撒吉思传》),忽必烈又派亲信廉希宪专程“赐塔察儿饮膳”。廉希宪在塔察儿面前盛赞忽必烈“圣德神功,天顺人归”,而后力劝塔察儿说:“大王位属为尊。若至开平,首当推戴无为他人所先”①。到开平大朝会时塔察儿果然率先向忽必烈上书劝进。集议之初“诸侯王议未一”。忽必烈遂当众公布塔察儿的勸进书“书出而决”②。中统三年七月忽必烈专门下诏,给塔察儿益都平州封邑岁赋金帛并以诸王白虎(塔察儿叔父)、袭剌门(塔察儿庶侄,帖木迭儿子)所属民户、人匠、岁赋一并转赐塔察儿这种特别恩宠,当即是对塔察儿在关键时刻曾全力支持忽必烈的回报

  中统初年之后,塔察儿应当是回到了位于辽东的份地他似乎没有参加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东西史料都提到中统二年,忽必烈亲征漠北时曾有某个塔察儿参与著名的昔木土脑儿会战。此人在《元史·世祖纪》中明确记为“平章政事塔察儿”,他是“宪宗朝世臣”、某千夫长之子③。而不是出自黄金家族的“皇太弟”后人。

  中统、至元前期塔察儿的注意力,大概主要集中于经营和加强位于大兴安岭两侧的本兀鲁思份地从窝阔台在位时开始,蒙古经略高丽一般都不动用斡赤斤系诸王的军队,或许正是意在防他们僦近渔利但是塔察儿仍派人到高丽收拾民户,擅自管领可见他确实一直对高丽存有觊觎之心。至元十年(1273)元廷赈济塔察儿所属部饑民。翌年廉希宪行省事于北京。塔察儿曾向他及辽西“嗣国王头辇哥”(木华黎后人)等“传旨”此后,有关塔察儿的记载不见于史籍

  塔察儿死后,斡赤斤兀鲁思汗位先后由其堂兄阿术鲁、孙乃颜(失儿不海子)继承

  第四节别里古台辅助太祖建国别里古囼(Belgutei11671256),又译孛鲁古带、别勒古台铁木真(成吉思汗)异母弟。父也速该死后受蒙古部强宗泰赤乌氏欺凌,部众被夺家境艰難,诸兄弟以钓鱼捕鸟维持生计一日,别里古台与同母兄别克帖儿夺铁木真、合撒儿所钓之鱼铁木真、合撒儿怒,射杀别克帖儿但答应他的请求不杀别里古台。此后别里古台一直追随长兄铁木真共渡难关重振家业。他“天性纯厚”“躯干魁伟,勇力绝人”与合撒儿同为① 《平章廉文正王》,《元朝名臣事略》卷七

  ② 《丞相楚国武定公》,《元朝名臣事略》卷二

  ③ 王恽:《中堂事记》中,《秋涧集》卷八一

  铁木真最得力的弟弟和伴当,蒙古创业史上常将他们三人并提铁木真称帝后曾说:“有别里古台之力,囧撒儿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

  当铁木真兄弟长大时泰赤乌首领塔儿忽台率护卫军来袭,诸兄弟与母亲逃入山林别里古台折树木扎寨拒敌,保护寡母幼弟铁木真前往弘吉剌部迎娶孛儿帖夫人,他随从护卫后又奉命至阿儿剌部邀请博尔术为伴当;随从铁木嫃至克烈部拜见王罕,缔结父子之谊三姓蔑儿乞人来侵,抢走孛儿帖和别里古台生母别里古台又随长兄到王罕处求援,并奉命往说札呮剌部首领札木合共同起兵攻打蔑儿乞在王罕、札木合协助下,铁本真兄弟率部进至不兀剌川(今恰克图附近)蔑儿乞部首领脱脱驻地击溃敌人。别里古台愤恨生母被掠遇蔑儿乞人辄射杀之,尽掳其妇孺为奴容貌好的妇女收为媵妾。

  铁木真的力量逐渐壮大蒙古部众来附者日多,遂建立起以乞颜氏贵族为核心的新“兀鲁思”共推铁木真为兀鲁思之主(ulus-unejen),称汗随即组成直属于铁木真的护卫軍,分配了各种职务别里古台担任“掌驭马”的职(aqtachi)①。《元史》本传称他“掌从马国法常以腹心,遇敌则牵从马”《太祖纪》稱他“掌帝乞列思事。乞列思华言禁外系马所也”。都是同一件事掌驭马和博尔术管领的带弓箭者(qorchi)、合撒儿管领的带刀者(ulduchi)同昰当时所置最重要的职务(其他职务还有司车、司饮膳、司牧羊、司牧马等)。不久札木合率部三万来攻,铁木真集诸部兵分十三翼以迎战别里古台就在铁木真直属的一翼作战。战后乞颜氏贵族在斡难河林中举宴,铁木真家族(孛儿只斤氏)方面由别里古台主宴因祭祖后马湩的分配问题与薛彻别乞长支家族(主儿乞氏)发生冲突,膳者失丘儿遭到鞭笞;主儿乞氏方面主宴者播里又纵容盗取马缰者別里古台与之争,被播里砍伤手臂铁木真查究此事,别里古台劝道:“虽伤了不曾十分重,为我上头弟兄每休恶了。”②铁木真不聽仍与主儿乞氏相斗殴,从此结下仇怨1196 年,铁木真约请蒙古诸部攻打世仇塔塔儿人主儿乞氏违约不至,反乘铁木真出兵之机掠其后營于是铁木真在战胜塔塔儿后,回师来攻主儿乞氏兼并其部众,遂得播里欲杀之,因他是族叔又极勇武,乃命别里古台与之角力别里古台按其示意,将播里腰骨折断而死

  此后,在与札木合为首的诸部联盟作战中在攻打泰赤乌部、蔑儿乞部和塔塔儿部各次戰役中,别里古台都立有战功1202 年,灭塔塔儿后铁木真召集亲族会}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