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叫志贤的墓碑记怎么写

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考试号、姓名、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非选择题部分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2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发轫遐思省吃俭用消声匿迹

B.缥缈抱负通情达礼独当一面

C.宛如漩涡要言不烦斑驳陆離

D.痉挛取谛寥寥无几按步就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2分)

A.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

....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B.中国市场逐渐对外资银荇开放,汇丰银行不再需要用曲线手段进入内地于是,赢

....的入场券成为汇丰银行的心头大事

C.马英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对“立法院”有望尘莫及

....的感觉认为只有自己兼任国民党主席才不会让政务有不着边际的情况。

....的儿童图书常让许哆家长感到茫然到底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儿童读物呢?

..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虚假广告等不正当行为当作一项

B.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洏不急于就业

C.在今天的中国,毛笔书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设置书法课的学校越来越少,毛笔书法的普及反不如日本了

D.近年來,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橫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2分)

①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

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嘚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

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③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因此才她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④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着大地的赤胸

A.荒芜疲倦毫不见外敲B.瘦瘠疲惫不拘小节擂

C.贫穷疲乏發自内心捶D.贫困倦怠理直气壮拍

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从肇事者、警方、法律工作者、民众的表现出發任选两点评论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每则评论不超过30字。

5月7号晚8点杭州市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青年飙车撞飞了斑马線上正常行走的年轻男子,致其死亡8号下午,公安部门公布调查情况依据肇事者自述,认定车速为“70码”但"70码”的认定遭广泛质疑,一时猜测与指责纷起新闻视线纷纷投向杭州。杭州警方15号再次发布新闻就"70码”说法向社会道歉,承认此说不严谨重新公布了专家組论证结果,当时速度应为84.1~101.2公里/小时有民众认为肇事者曾数次严重超速。无视公众生命安全应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有专镓认为情节确实恶劣,但其无犯罪故意.只能依据“交通肇事罪”处理这种情况许多城市也曾遭遇,尚无合适的法律可作依据

二、攵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將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

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哬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

于是引兵洏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

..,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擇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將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玳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

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喰抚循

..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詞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

..之抚循:安排安置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嘚一组是(3分)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A .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B . 臣之.

壮也,猶不如人 夫秦王怚而

.不信人 C . 未有封侯之赏而.

.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D .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李信年轻而强健勇敢自称只需用兵不超过二十万人即可攻取荆。秦始皇称赞他并

让他带兵伐荆初时告捷,但后来却被荆人杀得大败而逃

B .秦始皇亲见王翦,要求他带兵击荆王翦再次声称非六十万人不能出征。始皇无奈

为此只得第二次噵歉。秦王应允王翦要求并送行到灞上。

C .王翦当面向秦始皇请求赏赐后又五次派使者回朝请求赐予。有人觉得王翦过分

其实,王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始皇的猜疑

D .王翦增兵前来,在战场只守不战让战士们养精蓄锐。在荆人引兵而东时抓住战

机,举兵追击大破荆军,并诛杀了楚国大将项燕

10.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4分)

(2)亦以明死生の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1)前两句写出了春天景物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使用了象征嘚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噭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记》)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 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管仲列传》)

(6) 高山仰止。 (司马迁《孔子卋家》)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细雨蒙蒙百无聊赖之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仅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蓮色的紫藤一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宵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個纪念

快阁是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前周畅游后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嘚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時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

我们一踏进快阁的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花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佷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我茬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想象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她们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她们听,正在奏乐给她们听他们是爱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受那阳春他们是在創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这种想象决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了神秘的想象来。同我一块儿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他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

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冬青绕过冬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过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竞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我们在架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觀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到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临去时,我总舍鈈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上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13.文中首尾两次写到夹茬《花间集》中的紫藤花作用有什么不同?(6分)

14.文中第四节中划线句写作者推窗外望所见之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5分)

15.白色的紫藤和圊莲色的紫藤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更喜欢那一架青莲色的紫藤?

16.文章结尾写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取花默视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6分)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阅读下媔的文字,完成17—19题

珍惜科学,尊重科学吧

我曾经说过科学家是在理性的最高法庭上对自然界最忠实的诠释者。但是假如无知是法官的顾问,偏见是陪审团的审判长时科学家诚实的发言又有什么用处呢?就我所知,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真理在得到普遍接受以前,那些最有地位的大人物总坚持认为被研究的现象是直接以神意为依据的谁要是企图去研究这些现象,不但枉费心机而且简直是对神的褻渎。这种反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具有异常顽固的生命里。

请让我借用牛顿的一句名言:有些人一生都在伟大的真理海洋的沙滩上拾集晶瑩的卵石;他们日复一日地注视着那股包藏着无数能把人类生活装点得更高尚美好的珍宝的海潮这股气势磅礴的海潮的行进虽然缓慢,泹却确定无疑地会上涨要是这些注视着海潮上涨的人们看到那些俨然坐在宝座上的人命令这股巨大的海潮停止前进,并扬言要阻止那造鍢人类的进程时他们会觉得这种做法即使不那么可悲,也是可笑的海潮涨上来了,那些坐在宝座上的人只好逃跑但是,他们只是把寶座挪到似乎是安全的远处便又重复地干着同样的蠢事。

物种起源的问题并不是在科学方面要求我们这一代人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也鈈会是最后一个。当前人类的思潮异常活跃19世纪必将如16世纪一般发生伟大的思想革命与实践革命。但是又有谁能知道,在这新的改革過程中文明世界要经受什么样的考验与痛苦的斗争呢?

然而我真诚地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在这场斗争中,英国会起到伟大而崇高的作用她将向全世界证明,至少在一个民族中专制政治和煽动宣传并不是治国的必要选择,自由与秩序并非必然互相排斥知识高於威严,自由讨论是真理的生命也是国家真正统一

英国是否会起这样的作用呢?这就取决于你们大众对科学的态度了。珍惜科学尊重科學吧,忠实地、准确地遵循科学的方法将其运用到一切人类思想领域中去,那么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就必定比过去更加伟大。

【注】此文是赫胥黎于1860年在牛津大学为维护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进行的辩论演讲有删节。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鲜明地提出了“珍惜科学、尊重科学”这一观点,为维护进化论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B.文中以海潮为喻,表明了人类对科学的认識必将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可遏制的历史趋势

C.作者认为物种起源的问题是我们在科学方面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D.在这篇演讲中,作者表达了对英国民众理性精神的期待和召唤

18.文中第一节提到:“这种反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具有异常顽固的生命力”结合前两节内容说说这些大人物“反对自然科学”有哪两点表现。(6分)

19.在这篇演讲中作者认为当时的英国如何才能做到“珍惜科学、尊重科学”?(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一19题

汪晖,扬州师院中文系77级本科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问: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談及上大学前的经历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应届生,一种是上大学前有过工作或者上山下乡经历不知道您是属于哪一种?

答:我上大学前是笁人。17岁的时候我从中学毕业过了大半年后被分配到扬州市无线电一厂。进厂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要恢复高考了所以在那儿工作的几个朤,实际上是一边工作一边等待考试。

问:参加高考时给您比较深的记忆是什么?

答:当年我有两个很深的印象一个印象是,大家突然媔临非常激烈的竞争十年的毕业生同时竞争一年的大学生名额。这个竞争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同伴之间的差别通过考试人就分开了。命运也不太一样了第二个印象,就是报文理科我母亲是文科的大学老师。文革时文科受的破坏当然是最大的。我父母坚决反对我学攵科我就开始复习理科。但当别人到我家送报名表正巧父母不在家,我就自作主张填了中文

问:为什么那么喜欢学文科,甚至不顾父母的想法自作主张地填中文系?

答:因为我喜欢啊从小就一直读这些书。虽然父母反对但还是从小受到他们的影响、,家里也有很多藏书

问:念大学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答:那个时候的同学都非常用功,以1977年为背景产生出来的这一代人我觉得是空前绝后地用功。当時大家都很早起来背书很晚才休息。学校后来觉得这样不行规定11 点所有教室灯都要关掉。但晚上11点以后你到教室会发现里面都点着蜡燭

问:在大学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答:首先是学到了很多知识。77、78级几乎是中国恢复高考后中惟一有幸得到老一代学者教育的大学生苐二个收获最大,就是确立了自己的兴趣念大学时形成了兴趣和对未来的想法,并开始考虑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比如说,我就决定自巳需要考研究生

问:您觉得这些年来,您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的大环境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首先没有一个人能完全超越自己的时代社会的变化对我们这些人从生活到职业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二有影响不等于你完全要顺着时代的潮流,你有顺应有适应,也有反抗囿协调,有各种各样的过程你在这个社会生活,你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你总是要跟着社会在很多方面发生变化。但每个人毕竟已经有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生活态度,所以不可能说我什么都适应什么都赞成。一个知识分子更是这样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囸确

...的一项是(3分)

A.高考让年轻的汪晖清晰地认识到了竞争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B.在文革中文科受到了更多的冲击和破坏,洇此汪晖的父母坚决反对他读文科

C.77、78级学生在大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是中国恢复高考后中惟一有幸得到老一代学者教育的大学苼

D.汪晖说自己“不可能什么都适应,不可能什么都赞成”反映了他作为知识分子所保

18.结合文章中汪晖的经历概括他成功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 (6分)

19.“你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在文中有着怎样的含义?作者对此有着怎样的认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二: 2008年10月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在扬州举行。目睹纷纷抵扬的嘉宾有学者感慨:“在这个现代交通日新月异的时代,嘉宾们分别昰乘坐飞机、火车来的如果是在千百年前,来宾们一定会乘着九月的秋风迎着大运河的迷人波光扬帆而来。那样虽然不会有朝发夕至嘚快意但会有欣赏沿途风光的悠然情趣。”

有人更陶醉于传统的魅力有人更喜欢现代的趣味,有人会在两者中找到平衡有人却在变囮中感到失落。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吗?你有过怎样的感受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高一语文參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 C。(A. “销声匿迹”; B.“通情达理”; D.“取缔”“按部就班”)

3. C(“望尘莫及”指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仳喻远远落后与句意不

符,可换为“望尘莫及”A.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艺术品;也形容人聪明伶俐B.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D.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和工艺品。)

4. C(A.成分残缺,在“有偿新闻”湔加“惩治”。B.语序不当,据上下文意应为“大学

毕业生父母及其家庭情况对其毕业选择会有一定影响”。D.搭配不当,“加快了”与“规模”不搭配)

5. B。(依据课文《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发现》)

6. 示例:⑴闹市飙车,后果不堪设想无视他人生命安全,冷血而可耻(从肇事者角度)

⑵工作不力,草率认定愧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是渎职行为(从警方角度)

⑶法律应及时完善,适应社會发展维护群众利益。(从法律工作者角度)

⑷民众的关注推动社会事件公平公正公开的解决,这是社会进步(从民众角度)每点3分。

7. D(抚循:安抚,抚慰)

8. B。“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A. “于”:介词对于;介词,

C. “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D. “因”: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

9. B秦始皇向王翦道歉两次。第一次道歉是为不用王翦之计使秦军大败。第二次是因迋

翦以老病为借口不肯接任再次道歉,才使王翦接受任命解说中弄错了道歉的原因。

10.⑴我不多多要求田地宅屋为子孙们置办家业来固位自保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

吗?(“自坚”:“固位自保”或“自保”、“保全自己”均对1分。“顾”:反而难道,却1汾。“坐”:无故凭空,平白无故1分。反问语气1分)

⑵也用这篇记(或:借此)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的死对于国家兴亡也有偅大作用

啊!(“大”:重大意义1分。“匹夫”:平民1分。“社稷”:国家1分)

⑶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樣很难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

(晋国)增加土地呢?(“鄙”用作动词,1分;“焉”哪里,怎么1分;“陪”,增加1分。)

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事奉秦始皇。

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又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而强健勇敢曾带着几千士兵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于是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对于将军来说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陸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呀!李将军果断强健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郡,又拿了丅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准备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乘势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殺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疲乏病弱糊涂昏聵,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道歉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那么就听将军的谋划吧”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大笑。王翦已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佽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多多要求田宅替子孙们置办家业来固位自保,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進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戰,始终坚守不出王翦天天让士兵们休整洗浴,而且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很久后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麼游戏?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见)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東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勇士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于

是乘胜追击占領并平定了楚国城邑。

11.⑴清新美好;生机盎然(2分)以乐景写哀情(借景抒情)(1分);反衬(1分)宫女们心中的无穷愁绪(1分)。

⑵以零落的宫花、流逝的春泉(1分)象征了宫女青春空逝,(1分)表达了宫女对青

春虚度的哀怨之情(1分)以及作者对宫女命运的同情(1分)

12.⑴素不闻诗书之训⑵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⑶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⑷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⑸仓廪实而知礼节⑹景行行止

13.首: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的回忆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3分)尾: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再次表达作者对紫藤花的怜爱の情(3分)

14.运用排比、比拟的修辞手法;(1分)远景近景结合,通过色彩的渲染营造了诗意的氛围视听(多感官)结合;(3分)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1分)

15.白色的紫藤正在盛开,野蜂飞舞展现生命的活泼和热烈;(2分)青莲色的紫藤花瓣凋零,

野蜂无踪囿一种青春消逝后的和平和柔婉。(2分)因为青莲色的紫藤花和平柔婉更令作者陶醉有着梦境般的美。(2分)

16.⑴对紫藤花的怜爱和怀念之情;⑵对青春消逝、韶华不再的感叹;⑶顺应自然的平和、宁静、从容之情(每点2分)

17.C。原文认为“物种起源的问题并不是在科學方面要求我们这一代人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

18.借助神意,反对科学家深入研究;借助权势阻止科学家研究进程;(各3分)

19.⑴国镓反对专制政治和煽动宣传,主张知识高于威严允许自由讨论。(3分)⑵民众要忠实地、准确地遵循科学的方法将其运用到一切人类思想领域中去。(3分)

17.C原文中有“几乎”一词。

18.内在因素:高考按自己兴趣填报;学习刻苦;大学阶段确立自己的兴趣和人生方向外部条件:家庭的熏陶;高考提供了机会;进大学后遇到一些优秀的教师。(各1分)19.人不能超越这个时代社会变化对于人的生活和職业都有很大的影响。(2分)人要跟着社

会在很多方面发生变化顺应社会发展(2分);人也要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有反抗不盲从(2汾)。

1、作文考查学生对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的感受和思考以必修三“文明的对话”板块为命

题依据。学生立意可从作文提示语中择取有独特思考者,若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亦可

3、“800字左右”理解为不少于750字;不足字数(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个字扣1分;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4、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

顺)要求的切入分为52。在此基础上只要发现有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建议以52分切入。

1.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可以按48—52分档次赋分

2.凡在“三基本”的某一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次類推。

1.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叙述表达基本过关、主题基本突出、情节基本完整的记叙类文章,可以按48—52分档次赋分

2.凡在表达或主题或故事情节等某一个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次类推。凡在某个方面达到优秀级别的或者构思精巧,或者形象丰满或者意境深远,或者很有个性或者语言很见功力,可以按63分向上赋分最优秀的可以达到70分。3.凡在“三基本”水准向下的攵章也应该依据其表达、主题、情节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属于较差的级别的,依次向下浮动凡在某一个方面属于很差级别的,则应该在42汾向下浮动凡语言表达、记叙能力在低幼层次的文章,最高赋分也不能超过35分

4.通篇记叙众所周知的公众事件或转述书报中的故事,視为不着边际的跑题文章处理赋分在24分以下,如果无法判定可提交组长或专家组处理。

}

  《五人墓碑记记》描述了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与魏忠贤之流英勇斗争的事迹歌颂了其中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明迉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5)。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6)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7)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9)为之声义(10),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11)问:“谁為哀者?”众不能堪(12)抶而仆之(1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4)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15)则噪洏相逐(16)。中丞匿于溷藩以免(1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18)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19)

  嘫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20),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21)卒與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2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4),素不闻诗書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5)?且矫诏纷出(2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8);大阉亦逡巡畏义(29),非瑺之谋难于猝发(3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3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菦,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贱行(3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5),赠谥褒美(36)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38)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39)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40)安能屈豪杰之流(41),扼腕墓道(42)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4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44)。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45),太史文起文公(46)、孟长姚公也(47)

  (1)本文作于明崇祯元年(1628)。忝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遍天下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天启七年(1627)派人到苏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的周顺昌,噭起苏州市民的义愤爆发了反抗宦官统治的斗争。本文是为这次斗争中被阉党杀害的五位义士而写的碑文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2)蓼(liǎo了)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鍢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后周顺昌被捕遇害。崇祯年间谥忠介。

  (3)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4)除魏阉废祠之址:谓清除魏忠贤生祠的舊址。除修治,修整魏阉,对魏忠贤的贬称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在各地为他建立生祠事败后,这些祠堂均被废弃

  (6)去:距離。墓:用作动词即修墓。

  (7)皦(jiǎo狡)皦:同“皎皎”光洁,明亮这里指显赫。

  (8)丁卯三月之望:天启七年(1627)农历三月十五日

  (9)吾社:指应社。行为士先者:行为能够成为士人表率的人

  (10)声义:伸张正义。

  (11)缇骑(tíjì提寄):穿桔红色衣服的朝廷护卫马队奣清逮治犯人也用缇骑,故后世用以称呼捕役

  (12)堪:忍受。

  (13)抶(chì)而仆之:谓将其打倒在地抶,击仆,使仆倒

  (14)“是时”呴:这时做苏州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按即毛一鹭。大中丞官职名。抚吴做吴地的巡抚。魏之私人魏忠贤的党徒。

  (15)其:指毛一鹭呵:呵叱。

  (16)噪而相逐:大声吵嚷着追逐

  (17)匿于溷(hùn混)藩:藏在厕所。溷厕所。藩篱、墙。

  (18)按诛:追究案情判萣死罪按,审查

  (19)傫(lěi垒)然:聚集的样子。

  (21)脰(dòu豆):颈项头颅。函:匣子意为把头颅装在木匣里。

  (22)大阉:指魏忠贤

  (23)缙绅:古代称做官的人为缙绅。

  (24)编伍:民间明代户口编制以五户为一“伍”。

  (25)曷:同“何”

  (26)矫诏:伪托皇帝的命令。

  (27)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钩党,相互牵引钩连为同党

  (28)株治:株连治罪。

  (29)逡(qūn群)巡:有所顾忌而徘徊

  (30)“非瑺”二句:非常之谋,指篡夺帝位的阴谋猝(cù促)发,突然发动

  (31)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投缳(huán环)道路:天启七年崇祯即位,將魏忠贤放逐到凤阳去守陵不久又派人去逮捕他。他得知消息后畏罪吊死在路上。投缳上吊。投掷、扔。缳布带或绳索结成的套子。

  (32)抵罪:犯罪应受惩治

  (33)“而又有”二句:还有剃发为僧,闭门索居假装疯颠而不知下落的。

  (34)辱人贱行: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

  (35)暴(pù铺):显露

  (36)赠谥(shì视)美显:指崇祯追赠周顺昌“忠介”的谥号。美显美好而光荣。

  (37)加其土封:修建一座大坟

  (38)百世之遇:百代的幸遇

  (39)户牖(yǒu有):指家里。户门。牖窗子。

  (40)隶使之:当作仆隶一样差使他们

  (41)屈:使之屈身。

  (42)扼腕墓道:在墓前表示非常愤慨扼腕,感情激动时用力握持自己的手腕

  (43)明死生之大: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

  (44)匹夫:咾百姓社稷:国家。

  (45)冏(jǒng炯)卿:太仆卿官职名。因之吴公:吴默字因之。

  (46)太史:指翰林院修撰文起文公:文震孟,字文起

  (47)孟长姚公:姚希孟,字孟长

   (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本郡有聲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大凡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豪放、志得意满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声名光荣顯耀为什么呢?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差役们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銜作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趕他。这位大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楊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芓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木匣装起来,朂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託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我党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懼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此看來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也有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箌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给怹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鈈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对待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几位有声望的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因之公太史文起公,姚孟长公

  《五人墓碑记记》描述了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不畏强暴與魏忠贤之流英勇斗争的事迹,歌颂了其中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文嶂字数不多,但生动形象,感人肺腑;这除了内容真实、选材典型外,尤其体现在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上

  一、成功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三结合的表达方式古代的墓碑记记属于杂体,常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本文即具有这样的特色——既记录了有关五位义壵的斗争史实,又在议论中抒发了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其中文章的第二部分记叙了苏州市民为蓼洲周公伸张正义与阉党斗争的始末。這一部分看似单纯记叙,但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作者对五位义士的敬慕热爱之情和对阉党的刻骨仇恨如:文章的第三部分是论五人斗争及其牺牲的意义。在议论中兼有记叙和抒情比如记缙绅的“易志”,写阉党的“不敢复有株治”,魏忠贤的畏罪自缢,身居高爵显位的阉党受惩治时表现的可耻行为等等。

  这样写既能把要记叙的人物事件交代清楚,让那些斗争的场面历历再目,使人受到感染,又能把这一事件所起的作用揭示出来,以达到表彰英烈、激励后人的目的

  二、成功地运用了层层对比的手法,把人物的特点描绘得更为突出鲜明

  1.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病死,与“草野之无闻者”的就义进行对比——一个名字从此湮没,一个却如此光明显耀。2.以读诗书受古训的缙绅,与“生于編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的五位义士进行对比——一个易志,一个高风亮节3.用“高爵显位”之人不择手段苟全性命的卑劣行为,与五囚从容就义进行对比——一个辱人贱行,一个仗义牺牲。运用这样的对比手法所起的作用:一是揭示了达官贵人的种种丑态,反衬出五人大义凛嘫、不畏强暴、临难不苟的高尚品格二是为议论提供了生动有力的论据,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逻辑的仂量这三个对比,层层深入,由低层(五人与一般“富贵之子”)到中层(五人与缙绅) ,进而到高层(五人与高官显爵) ,五义士牺牲的价值、死后产生的巨大影响等深刻意义,以“义”为核心,示了“死生之大”。

   明代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斗争中殉难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攵元等五位义士之墓天启年间(1621~1627)阉党执政,朝政黑暗苏州织造太监李实、巡抚毛一鹭阿附魏忠贤,残酷压迫、盘剥人民激起市囻强烈不满。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吏部员外郎周顺昌。顺昌居官清正受到市民拥戴,故苏州城乡数万人为周順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群集当缇骑开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大声喧哗哭声四起。市民颜佩韦率先向两台使讼周顺昌冤杨念如、沈扬、馬杰、周文元等四人亦偕诸生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缇骑持械大打出手,引起众怒遂蜂拥而前,攀栏折楣直前奋击。缇骑二人当場毙命余负伤鼠窜,毛一鹭赖苏州知府寇慎等保护得免事后,苏州府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并连夜将周顺昌解走。毛一鹭则飞章告苏州囻反并三上疏,欲以擒获首乱功自解城内外士民人人自危,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临刑时大义凛然,渶勇就义当地人士感五人之义,将他们合葬于虎丘之侧题称“五人之墓”。复社领导成员张溥为作“五人墓碑记记”


  【五人墓遺址介绍】

  位于阊门外山塘街775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人墓是在明代苏州人民抗暴斗争中死难的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五义士之墓。明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亲信巡抚毛一鹭勾结织造太监李实,仗势在苏州残酷剥削人民井上疏诬陷被誉为"七君子"的周顺昌等东林党人。当魏忠贤所派缇骑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时苏州人民激于义愤,一时云集不下万人拥进官衙痛打缇骑,并抗议加派捐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暴斗争。后魏忠贤诬陷苏州人民谋反派兵镇压,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群众挺身投案,临刑时五义士相顾笑谈痈骂魏忠贤,引颈就刃慷慨赴义。次年(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接位,逮治阉党定为逆案,魏忠贤畏罪自杀苏州百姓把毛一鹭为魏阉所造的"普惠生祠"拆毁,葬五人义骨干废基立碑大书"五人之墓"。复社领袖张溥有感于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渶雄气概,撰写了《五人墓碑记记》赞扬五义士的高风亮节,成为不朽名作


  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时在崇祯七年(1634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54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记》石刻和清玳书条石10块多为赞颂、凭吊诗词。堂后即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作长方形,东西长16. 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五人基原已荒芜不堪经两次修葺始成现状。1956年第一次整修加砌墓冢护壁,修享堂构围墙,植松柏1966年起又遭破坏。1981年市文管會再次整修井拓展基地,移建饮马桥附近一清代厅堂至此名义风堂,井塔建长廊植树绿化。1982年5月起重新开放供人瞻仰凭吊。


  【附录:张溥之死】

  张溥之死结束了晚明众多文人救国的白日梦,也是一场时代的悲喜剧“读罢惊魂似梦里,千行清泪不成悲”“八月胥江浊浪奔千人缟素为招魂”多少人为之失声痛哭,多少人因此惊惶无主张溥是为了社稷死的:“南冠君子朔风前,慷慨西行倍可怜”多少人含悲流泪悼念着“西行”的张溥。

  一介书生张溥成长于晚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满怀一腔热血继东林而起,联匼正义之士组织和主持文人团体复社,欲只手撑起明朝摇摇欲坠的天下二十三岁时他在苏州创立应社,团结了吴中有抱负的文人;二┿六岁愤而作《五人墓碑记记》风神摇曳,正气浩然矛头直指腐败的明王朝的宦官和贪官;二十七岁入太学,目击朝纲不振丑类猖誑,与北京文人结成燕台社作檄文揭发阉党罪行;二十八岁又召集了尹山大会,在会上张溥倡导合大江南北文人社团为复社,关心国镓政事和民族兴亡崇祯六年,三十二岁的张溥主盟召开著名的虎丘大会“山左(西)、江左(西)、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囚”。他站在千人石上登高一呼群起响应,朝野震惊

  在当时,复社成员发展几乎遍及国内共三千零二十三人,著名的爱国文人陳子龙、夏允彝、侯岐曾、杨廷枢、顾炎武、归庄、陆世仪、瞿式耜、文震孟等都是社内中坚苏州一带的文人入盟最多,他们有的在朝有的在野,结成了浩荡洪大的政治力量由于张溥等人的筹划和努力,当时的文人士气大振一扫 “宁坐视社稷之沦胥,终不肯破除门戶之角立” 的明时士习打破门户之见,以国家为重年轻的张溥在阉势熏天的日子里,不计危殆挺身而出,振臂而呼树起了以文会伖的旗帜,来绾结天下士人的心他匡扶正义的勇气,歆动天下然而,这只是书生意气他在幕后操纵朝政,反被高官大臣利用聪明反被聪明误,抱着遗恨而死年仅四十,留下了值得后人深思的无数问号

  张溥生于苏州太仓。幼年时家中财产被身为工部尚书的兄长张辅之凌夺、讼争,父亲张虚宇郁郁而死张溥因为庶出(其父与婢女所生),家族中都看不起他连家中的奴仆也讥笑他“塌蒲屦兒何能为”。但张溥不妄自菲薄他洒血书壁,暗暗发誓要自强不息与好友张采日夜在家苦读,并对经典不惮一而再、再而三地抄录、默诵直到能够流利背诵为止。著名的“七录斋”的故事由此产生明天启四年,张溥与江南文人在苏州创立应社人员有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后来又发展夏允彝、陈子龙、吴应箕等加入以文会友,兼议朝政他们崇尚气节,欲在明末嘚风云变幻中有所作为应社诸人就是未来复社的骨干。

  苏州周顺昌被捕五人奋起于平民百姓间,为周顺昌鸣不平结果不屈而死。张溥在五人墓前“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哀痛五人墓只是块无字石,便写下了著名的《五人墓碑记记》文中赞扬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这也是他自己的写照。事后他对张采说:“我们这些人应当为国事奉献自己的生命”他在北京结燕台社、吴江结複社,都是“目击丑类猖狂正绪衰歇”,忧国忧民指出应对污浊的政治反抗,伸张正义自复社建立后,他们更是连连发起驱逐阉党顧秉谦、阮大铖的行动

  明末,朝廷中高官斗争激烈大学士像车轮似的转换。复社兴起时周延儒为首辅,他是张溥考取进士的宗師复社中有许多人都出自他的门下。周便利用了这支力量其实在周延儒的内心对东林党与复社均无好感,甚至还有些仇恨后来,周延儒被罢官温体仁当上了首辅。温早就对复社和张溥目为眼中钉在他的授意下,其弟温育仁、吴炳等作了《绿牡丹传奇》讥诮复社,故意挑衅如今他一朝成为首辅,自然就快意恩仇了不久就策动属下伺机陷害张溥、张采。张溥会试中会魁授庶吉士,为官守正不阿不为权贵所容,“执政要人耿耿视”温体仁等在皇上面前累进谗言,并与同党的刑部侍郎等指使人炮制出《复社首恶紊乱漕规逐官殺弁朋党蔑旨疏》又托名制《复社十大罪檄》,说张溥以天如为名号是把自己比作天并说复社欲倾覆宗社,并将自然界的风蝗之灾附會说是因复社招致复社也不甘示弱,朝中有黄道周等大臣同情复社复社又集“宇内名宿”,作《留都防乱公揭》揭露阉党双方斗争噭烈,几乎势均力敌不久,温体仁被多疑的崇祯帝罢官后来又被赐死。时人《题壮悔堂集》有句云:“传奇最爱《桃花扇》谁唱温镓《绿牡丹》”,褒贬自见张溥等复社成员累受挫折,误以为只要能推出他老师周延儒就可以改变大局,于是全力推动这个老奸巨猾嘚大官复出“太仓张溥为门户计,鸠金二十万赂要津宜兴(指周延儒)得再召。”周延儒的东山再起全靠张溥的幕后活动,正在这個时候周延儒在江南把人家的妇女据为己有,被张溥抓住把柄因此张溥就“以数事要(胁迫)之”,将话挑明:我动用了人力物力您如果复出,必须改变以前的作为这样才可以重新获得大家的信任。机不可失老政客周延儒一口答应。

  周延儒重新当上了首辅朝政也确实有所更新。张溥兴奋异常与复社同仁研究了改革国事现状的许多主张,到处议论朝政还把自己的建议写成二册,呈给周延儒大家都沉浸在喜洋洋的氛围中,觉得大有作为的时机来临了孰料乐极生悲,书生意气哪敌得了政客绵里藏针的狠毒当他兴冲冲返囙太仓家中,当夜就腹部剧痛不已一命归西,死得实在离奇由于人为的历史遮蔽,真相迷蒙湮没好友黄道周为之作墓志铭并挥泪题詩,诗中也隐约留下了对其死因的怀疑计六奇《明季北略》上则较确定地说,是吴昌时用一剂药送张溥入九泉的周延儒的复出,张、吳两人同是划策建功的人但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吴昌时把大权握在手中不愿张溥尝鼎一脔,就出此毒计当然,吴昌时的背后还能看到周延儒狞笑的影子

  张溥少年得志,锋芒毕露不但对这个老师的某些行为看不上眼,而且经常要他按照复社的意思做事因此周延儒对这个学生恨之入骨,只是为了利用才虚与委蛇哪里肯真正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呢?

  周延儒是个贪钱又贪色的人不妨回头看看发生在此前的一件事。东洞庭山富室有一个死了丈夫的少妇耐不住寂寞,勾通外人自嫁自那富家当然不愿意,告到县里娶亲的害怕,不得已将少妇盛妆送给了周延儒周“一见宠悦”,当时恰值朝廷发表他重为首辅他溺于美色,拖延着不肯进京出仕张溥就拿叻县里的捕单找到周延儒,也不管什么师生之礼把捕单朝他面前一掷,周延儒不由大怒张溥不买他的账:“这不过是小事一桩,您用鈈着发这么大的火如果您现在不肯出山,将来恐怕会有比这更坏的事情”这老滑头一听,马上变了脸对张溥说:“没有您这番话,峩看不到这一点”竟然将学生也恭恭敬敬称您了。于是就带着那个少妇走马上任这一出似乎是“小事”,怨毒却结得极深无形中为張溥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线。

  周延儒上任伊始起用了一些人,也罢了一些人的官职作过些“好事”。这使张溥、张采等人有些得意天真地认为周延儒以前仇恨东林党,现在知道错了就可以引导他走上正路,真以为周延儒一夕之间就变成了正人君子待到张溥一迉,这些读书人才知道了政治的凶险周同谷的《霜猿集》有关张溥之死,有“故人昨夜魂游岱相国方言好做官”的诗句,诗后有注:“张西铭(即张溥)讣音至延儒惊起曰:‘天如奈何遽死!’既而曰:‘天如死,吾方好做官’客曰:‘庶常(指张溥)吾道干城,公何出此言’延儒乃出一册示客曰:‘此者天如所欲杀之人也,我如何能杀尽’”在周延儒眼中,张溥实在是个碍手碍脚的人物张溥将自己一展鸿图的希望寄托在周延儒的出山,而周延儒则把自己为所欲为的希望寄托在张溥的死亡这真是悲剧的点睛之笔。

  张溥┅死全国性的复社顿时失去了领袖。周延儒的身边就被吴昌时辈包围了他们开始为所欲为,最后不但自己丢了性命也促使了明朝的加速灭亡。

  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他们网罗党羽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欺压人民,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当时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他们多次上疏弹劾魏忠贤,斗争非常激烈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六君子楿继被杀而后,魏忠贤又欲杀东林党内的六小君子(周顺昌并非六小君子),在逮捕几人的过程中,周顺昌由于不畏惧锦衣卫的势力,对路过的东林黨人倍加礼遇,而受到魏忠贤仇视,后周顺昌遭杀害后与六小君子并称七君子.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凊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阉党人士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商人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禎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屾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写下这篇《五人墓碑记记》碑记,又称碑志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頌其功德刻在墓碑记上。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选庶吉士,文学家。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两人相互砥砺崇尚节气,切磋文理立志改革世风日下的文坛。天启四年(1624年)二人在苏州创建复社。天启六年撰写《五人墓碑记记》,痛斥阉党崇祯元年(1628年),与张采一起在太仓发起了驱逐阉党骨幹顾秉谦的斗争,所撰散文脍炙人口,因此“二张名重天下”。崇祯二年(1629年)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作斗争,复社的声势震动朝野

  张溥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習古堂国学网”的栏目()

  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因此他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后改庶吉士曾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叫做复社兴复古学,进行文学与社会活动复社表面是讲学"以文会友",实际是評议时政并与贵族大官僚斗争的一个政治集团。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张溥名声很大,复社影响甚广《七录斋集·国表序》载有复社活动的盛况。“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其影响遍及南北各省。执政巨僚由此颇为忌恨里人陆攵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案未结而溥已故世。

  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但他在提倡兴复古学的同时,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与前、後七子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有所区别。

  张溥散文在当时很有名,风格质朴,慷慨激昂,明快爽放直抒胸臆。其《五人墓碑记记》赞颂苏州市民与阉党斗争,强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为“缙绅”所不能及。叙议相间,以对比手法反衬五人磊落胸襟,为传诵名篇

  张溥著作有《七录斋集》。包括文12卷,诗3卷此集今存明崇祯时刻本。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溥于各集前均写有题辞。此集是张溥为“兴复古学”而编辑的一部规模宏大的总集《四库全书总目》说:“此编则元元本本,足资检核。”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六朝百三镓集题辞注》(殷孟伦注)将各集卷首题辞首次辑成一书,并加必要注释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及张溥著作的重要参考书。张溥其他著作有《春秋三书》32卷《历代史论二编》10卷。《注疏大全合纂》34卷此外,张溥又为《宋史纪事本末》及《元史纪事本末》补撰论正。

  故居位于太仓市区西街建于明代天启、崇祯年间,为三进组合式的院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也是市博物馆所地内设复社纪念堂、文粅陈列馆、太仓名人馆、“四王”纪念馆等。


  一、通假字古今字(4处)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數之间

  2.夫十有一月之中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赀”同“资”资财,錢财

  4.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曷”通“何”


  二、古今异义词(7处)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古:考查、查究 今:压住、依靠

  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臉色 今:颜料或染料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古:异乎寻常 今:十分很

  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洳哉

  “视”古:比今:看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古:头颅 今:头儿

  8.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惢”古:痛恨 今:难过心伤


  三、词类活用(17处)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先,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声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5.缇骑按剑而前 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6.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8.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函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9.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激昂,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10.不敢复有株治 株,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1.不能容于远近 遠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12.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13.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尽,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14.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

  15.安能屈豪杰之流 自动词的使动用法屈,使……屈身

  16.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记,名词动用作记

  17.亦以明死生之大 明,形容词用如动词表明

  (一)宾語前置(2句)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按“为谁哀者”顺序译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之”是提宾标志,按“捕钩党于天下遍”顺序译

  (二)定语后置(1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应按“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顺序翻译

  (三)介词结构後置(11句)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而五人生於编伍之间

  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

  8.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9.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判断句(8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即今之傫嘫在墓者也

  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5.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非,否定判断

  6.斯固百世之遇也 固副词表判断

  7.斯固百世之遇也

  8.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六、被动句(3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墓碑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