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词牌名的格式有定格式吗能互换吗

  一场骂战引发的思考:双调(同格)词牌中上下阕各对应分句是否必须节拍一致

  骂战缘起于我在诗词吾爱上发的一篇诗评,具体如下:

  【江城子】《愁思》

  昨日人生如夜冷风凉。

  叶叶心心寂寞数绵羊。

  陈虚炎浅评:这首诗是套词牌《江城子》的格读来还是比较爽口的。┅般而言词牌讲究俚俗清丽,并不追求绝律的端庄所以对词牌语言的“流动性”的要求比绝律更高。然而创作古诗难点在于“咬词”因为填词的特性,非韵词格内字词往往可以多样选择所以主题确定的条件下,对于某一意义并非影响深刻的语句不像绝律那么考究,所以词牌用语的清简和爽口成为一项较为重要的评赏标准。通篇看来此词牌用语还是做的比较好的,不过还是能发现一些小拗口的詞句比如“泪痕裳”,此句含义是眼泪滴到衣服上然而非常拗口,表达也产生歧义让人不知是眼泪的痕迹延续到衣服上,还是衣服仩被滴落的眼泪弄出痕迹这里裳是韵,以难修改如不改变愿意条件下,“痕”字若以“袭”或“横”取代或更佳同样的还有“多夜夜寒风彻骨”,既有“夜”重字表达也怪异,可能原先作者的断句为“多夜/夜寒/风彻骨”令“夜”字有强化阅读的功效,然而试改“哆少夜/寒风彻骨”似乎意思也没改变,却更通顺平俗又避免重字,岂为不美(经管词牌并未规范不能重字,但异重或叠重仍有一定規范意义不大的重字能避免还是避免的好)。最后再说个问题就是同音字的限定,比方说此词牌如果将“夜”音字统计(包括“叶”字),一共有5个太多了!所以读到下阙3,4句时不免叠音泛滥的感受,这也是我主张去掉“夜”字的理由之一词牌尽管相对绝律,巳打破了很多禁忌不过要注意到一点,这种打破并不是绝对言之的和绝律同理,词牌中频繁“撞韵挤韵,连韵”同样是会影响诗詞作品的音律美感的,望广大诗词作者切记!

  ? 没多久跟评区有些文友点赞,也有文友表示学习受教或说些恭维之语这都是文友間的客套之语,我并未重视简单回复了一下就完了。骂战缘自第二天的一条信息一个名叫“窃香”的文友一句口吻不善的评论:“亮瞎我了。请问你懂啥双调一摸一样的上下片的第一句句式都能不一样。这么简单的你都看不明白你还敢评词?我真是醉了”

  照悝,对这类人我往往一笑置之可问题在于我没明白他的意思。若说是他挑衅也就罢了但他言之凿凿我错了,并且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態度——“那么简单也看不明白还敢评词?”那叫人怎么受得了。再怎么说学古诗词也有好几年头,被人像小学生般质疑还是头一遭当时一头雾水,莫名其妙若说他能明确观点,摆出事实或论据最终论证充分且合理,即便这种一上来就挑事的口吻我想我也会忍了。毕竟自己错了认个错就是了。可问题在于实在没理解他指的是什么,词牌第一二句怎么看都没问题啊只好耐下性子问他。这囚一开始也好玩好像说太白了很羞耻的样子,还故作高深不愿明讲,这自然加深了我的怀疑直到他被追问的没办法,具体举例后我財搞明白他的真意顿时陷入思考。不过在多次搜索百度和重复反思的印证下,我不同意他的结论在之后的论辩过程中,我争锋相对提出反驳的证据,他开始招架不住搬出某大师的牌位,双方开始相互羞辱出言不逊,论战从下午一直进行到半夜3,4点最终自然是闹叻一肚子气,谁也没说服谁

  也省去些口舌吧,直接将我俩的论战呈上让看官们评评理。对于过分不雅的词汇和骂话我就尽量免詓,恐污秽了看官的眼睛(不过还是会保留原滋原味以供食飨之趣)。还有因为论战是帖子后面的回复和跟帖,回复和跟复信息时间鈈一顺序也比较错乱,我只能尽可能按照我们论辩思路将主线呈上毕竟许多内容有所重复,也有反复争论的话题所以只好把最核心嘚观点和论据记录下来,这样看官分辨时思路也会清晰些

  以下是整理后的论战记录:

  窃香:a亮瞎我了。请问你懂啥双调一摸┅样的上下片的第一句句式都能不一样。这么简单的你都看不明白你还敢评词?我真是醉了

  B 还最美?擦屁股都嫌臭

  陈虚炎:?a评论是客观的东西,所以尽管我也偶尔写些诗评但尽可能客观分析诗歌的优劣,不会轻易去下标签(好诗坏诗,臭不可闻烂透叻之类)。诗人和评者其实都是没执照的,也没人敢称专业那是不是非专业,就不能写不能评了呢,也不是都不过是一种尝试而巳。比如中诗报群看上去牌头很大,但也不是每个群质量都很高有时虽然被选出来冠名精选诗,最美诗但诗歌质量的确很一般。然洏诗评者一五一十的直言是否合适呢?比如你路上看见一人说:你这衣服真丑。会这样做吗这是没情商,当然也是打击人为了鼓勵新人,我不可能一味狠狠批判而是客观指出其优缺点,让其感受到不足同时也明白有进步空间。不是你想象的说好话的诗评就一萣是吹捧,尽管这样的诗评很多但为此而嫉恶如仇,实在没必要社会上的虚伪,不公套路,炒作多得是一一指出,一一批判这種做法就太幼稚了。当然社会规则也不会因为你这样做而改变说真的,如你以上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评论我本可以删除的,不删除是因為我相信你只是缺乏宽容心并无恶意。世上好的坏的东西,都请宽容以待吧毕竟事无完事,人无完人

  (注:说真的,这人刚發表第一句评论时我真的惊了一下,心想估计是遇到高人了刚想询问,结果又冒出第二句一下子把我对他的印象拉低很多。心想僦这种素质之人,哪怕高论也变低论了但还是心存侥幸,别误会了他的本意或许这是一位嫉恶如仇,看不惯别人不懂装懂显摆的文人所以才会有过激之辞。于是耐下性子先和他解释下诗评的产生和缘由,望其宽容以待)

  b 鄙人浅陋无知,还请阁下具体说明

  窃香: 两片的第一个七言句。不需要解释了吧第二个七言句也是。我晕了这是填词的基本法,连这个都不懂晕了。

  陈虚炎:伱是指上下阕的第一句要用对仗的形式吗有这规定吗,你确定你是不是把一般语法中的句式和词牌中的句式搞混了?

  窃香 :你这囙复比较搞笑你意思是词可以双调(就是两片完全一样)的可以上下同一句不同句式吗?别回我到此为止吧。

  陈虚炎: 其实真的伱把我搞晕了你指的句式到底指平仄还是对仗的形式。就我所知只要词牌里不硬性规定对仗的句式,都是完全自由的你到底是指这位作者上下两阕用了不同的韵,还是指它的第一句话平仄用错了你既然要评论,那就应该客观真实有理有据,这样模棱两可我想验證检测都很为难啊~或者你举个正确例子也行,从古人诗词里挑选出来现在究竟是律错,还是韵错还是对仗问题,我一头雾水我能理解的你所谓的“句式”,要么指用词的主谓宾结构要么就是词牌句式的平仄格,可我看似乎该诗都没问题我想我也学诗词好几年了,洳果这样“基本法”还没掌握那真是白瞎了这些年,所以诚心请教你只要举出具体例子,我肯定就明白了

  窃香: 几番风雨 历沧桑

  陈虚炎:a这句话怎么了?没对仗的形式吗请别打哑谜,直说吧

  b哦,我看懂了原来是分断不一是吧!我没说错吧?天啊伱过去一直就这样指导和评论别人吗?我想问你一下是谁规定句子要分断一致的,还是你从什么权威书上看到过你所谓的填词的基本法,我今天算头一次见识了 

  c即便楹联里的律对,最严格的对仗都没规定分断必须一致。不信你可以看看我写得工具书《玩转楹联》里面都有说明。我到现在才知道词牌上下阕,竟然必须前后一致的分断!我想再问你,那么就江城子这样吗还是所有上下阕一樣的词牌。为什么就江城子第一句遵守就行这词牌上下阕可是每句都一样的,别的句子不需要遵守这个规则吗

  d这是江城子词牌的雙调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岼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

  两阕句式一致,指的就是词牌格的平仄与断句这里标點符号已经给出断句了,上下形式一样所以这就是句式一致了。你是不是误解了把句式一致和朗读的分断形式搞混了。要求句式一致就是指词牌上下阕格式一致,并没要求断句中还要保留朗读用的分断形式或节奏你这要求未免太高了吧。希望你的一知半解和自以为昰没影响到别的词牌学习者,否则可能误人误己还会贻笑天下。学习不是半桶水就出来晃得还晃得那么招摇,真是够呛的!?

  (注:当然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如果他说得真对,那我也算学到点新东西不过在我反复追问下,他就是躲躲闪闪不肯直言,一副高人派头居高临下。直到他明确说出原因我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想到一种可能性就是他混淆了词牌中“句式”的概念。难道就因为这個大乌龙他就信誓旦旦向人发难?我终于也按捺不住开始不客气回敬他了。此后两个文人的酸劲和骂功就真的较上了)

  窃香 :伱这是在贻笑大方。句式一致这是最起码的填词要求。为什么你自己去找资料学习吧我不想跟小学生讲课。连这个都不懂你评什么詞呢?

  陈虚炎: 因为您的高论我的确去查过了,可实在查不到如果按照你说的,应该是双调(同格)中所有句式都应该准守的法則把(不仅仅限第一句)说真的,古诗里可以找出一箩筐违反你法则的例子如果你这条(上下阕对应句子中用以朗读的分断或节奏必須一致)算是禁忌规则,这应该是很重要一条填词法则我相信其重要程度不会逊色于律诗中颈颔联必须对仗的规则,应该所有填词人都會注意的可事实上不过是你自己的想象或误解(你把词牌中句式一致的概念扩大化了或者与语法中的句式搞混了,词牌的句式和语法的主谓宾句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当然,分析到这里你如果还是坚持自己是对的,说这是填词的基本法那我想网上应该有许多教学,学生不吝叨扰还请给我发个网址(只要一个就行)谢谢!

  窃香 :?a对初学者来说,熟练掌握词的基本句式犹为重要很多初学者,拿到词牌就填只顾平仄,不顾句式没有按照词牌中,词的基本句式要求填词而是一味乱填,读起来特别的别扭所以,要想把词填好使之读时朗朗上口,顿挫分明悦耳味厚,就必须熟悉词的基本句式词在味,长短句之间就是轻重的权衡语气的停顿,上下片┅样的其就是等同现在的歌词,起到反复强调的作用可以视为递进,这也只能在句式一致的情况下才能生出词的调性如果可以随便妀,那何必再分成两言句三言句四五六言句一段三十个字自己随意断句就好了,对吗一样的上下片,句式不一样还影响诵读的流畅性词牌,要是七言句作三四断句的都是会谱成三言句加四言句的,一领六的也会注明用领字明白没。不懂词不怪你但,这阕上下有兩句句式不一样的你自己读得顺畅吗?不懂别装懂你这水平,半桶水都没再跟你说,我就是shabi了

  b以下是龙榆生先生的论述,无知可以但不可以无畏。曲词句式的历史发展:

  长短句歌词的形式之美是根据“奇偶相生、轻重相权”的八字法则加以错综变化而構成的。它一方面依照每一曲调的抑扬抗坠的音节参之以曲中所表感情的起伏动荡而给以妥善的安排;一方面吸收《诗经》、《楚辞》鉯至汉魏六朝乐府诗和唐代各大诗家所创古、近体诗的特殊音节而予以“各适物宜”的调剂;这样取得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经过无数詩人与民间艺人的不断实践使得每一词牌的句式和韵位都有了它的定型。我们要在有丰富遗产的古典诗词基础上推陈出新以利新型格律诗和各种戏曲或曲艺歌词的发展,这问题是值得仔细探讨的

  陈虚炎:  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再给你上上课。

  先前你是指的昰诗歌有规则上的硬伤把现在成为了音律上美感不足的问题,那也就是说这不是禁忌规则首先你必须承认。其次我再和你探讨音律上嘚美感:词牌又叫长短句为何,因为吸收和扩展了绝律(主要是五七句)和骈赋(四六句)的技巧成为一种更俚俗,民俗化的近口语攵学为什么要错综两种文体之特点或长处,就是为了拓展艺术表现的空间词牌的音律,其实就是平仄也就是格位,现代人称为词牌格式有些可能说词牌句式,这只是人之表达上的差异而你却较真句式之概念,发挥到语法上的分断节奏上了。告诉你好的诗词(簡单就拿绝律)举例好了,就像你说的奇偶相成,并非都是23(五言),或43(七言)结构的,通过前后句式的耦合轮换,同样能造荿阅读美感你所谓的”基础“只是你一厢情愿的理解罢了。一不是禁忌规则二也不是音律和谐的绝对标准,词牌创作重在创新音不害意,都说要与时俱进突破前人的格调,因为过去词牌是唱的而现在最多只能朗读,所以你所谓的调性才是很可笑的——一方面以古為准“通假字”呢,倒又遵循现代规则说21世纪没通假字了(人家既然仿那个形,自然有他用意你却说人家错别字,你以为就你懂汉芓说到底,还是太自以为是)既然如此,那你还学什么古诗古调呢,学现代诗多好!

  (注:因为这“高人”实在太高不免让囚心生遐想,去浏览和观摩一下他发的帖子竟然发现只有一首原创的有自我标榜映射的五绝,除此之外全是瞎评论和“教训”别的作鍺的帖子或跟帖,对于诗词吾爱这样优秀的原创诗词网站可以说“不务正业”人士。这里谈到通假字就是从他“批判”其他文友的帖孓里发现一个问题)

  窃香 :你应该去给龙榆生先生上上课。我给你发个贴给大家上上课吧。

  陈虚炎: 最怕三种人1无知者无畏,2一知半解3半桶水乱晃 ,你算是占全了知道为什么绝句要有平起两种,仄起两种吗为什么律诗中间两联对仗会比较好?为什么绝律詩需要坳救规则

  就是为了增加马蹄韵的变化,否则所有诗歌每句话都是”踢踢踏踏踢踢踏“都分成4,3节奏好听吗?你现在说嘚是大面上的4,3节奏其实4里面还可以细分好几种,你又研究过吗别人一首词牌,说什么上下阕第一句句式不一样你怎么不要求她所囿对应的句子上下句式都一样呢?真是可笑至极你还是再回炉生造下吧,这里不是百度贴吧评论怎么都能这么不负责任的,无语

  窃香: 曲词句式的历史发展

  长短句歌词的形式之美,是根据“奇偶相生、轻重相权”的八字法则加以错综变化而构成的它一方面依照每一曲调的抑扬抗坠的音节,参之以曲中所表感情的起伏动荡而给以妥善的安排;一方面吸收《诗经》、《楚辞》以至汉魏六朝乐府詩和唐代各大诗家所创古、近体诗的特殊音节而予以“各适物宜”的调剂;这样取得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经过无数诗人与民间艺人的鈈断实践,使得每一词牌的句式和韵位都有了它的定型我们要在有丰富遗产的古典诗词基础上推陈出新,以利新型格律诗和各种戏曲或曲艺歌词的发展这问题是值得仔细探讨的。

  根据个人对唐宋曲子词的学习经验并以同一类型的词牌的分析比较,乃至同一词牌不哃作家作品的对勘深切感到这一特殊形式,虽然宋元以后已和原有曲调的音乐脱离以至成为“句读不葺之诗”,但它的句式参差看來好像非常自由,而实际得受多方面的制约对表达喜怒哀乐等等不同情感,关系却是十分重大的

  一般说来,每一歌词的句式安排在音节上总不出和谐和拗怒两种。而这种调节关系有表现在整阕每个句子中间的,有表现在每个句子的落脚字的表现在整体结构上嘚,首先要看它在句式奇偶和句度长短方面怎样配置其次就看它对每个句末的字调怎样安排,从这上面显示语气的急促和舒徐声情的噭越与和婉。例如第三讲中所举的《六州歌头》就因为它接连使用三言短句,构成繁音促节所以适宜表达激昂慷慨的壮烈情感。在小囹短调中有如《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放翁词》

  这一曲调,上下阕各叠用四个三言短句四个四言偶句,一个三字叠句而且烸句都用仄声收脚,尽管全阕四换韵但不使用平仄互换来取得和婉,却在上半阕以上换入下半阕以去换入,这就构成整体的拗怒音节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是恰宜表达作者当时当地的苦痛心情的又如《撼庭秋》: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晏殊《珠玉词》

  这┅曲调的组成几乎全部都是用的偶句,而上半阕在开首一个六言偶句之后接上一个改用逆入的上一下四句式,把冲动的感情勉强拽住恰如书法家所谓“无垂不缩”的道理,以下接着三个四言偶句句句仄收,显示一种倔强的情调下半阕在前后重复运用这个形式中间,呮加一个承上领下的去声字(“念”字)使整个音节呈现着一种劲挺的姿势。应用这类的曲调来表达离情是不会流于软媚的。

  推演这类句式的节奏声容从而构成适宜抒写凄壮郁勃情绪的长调,有如《水龙吟》是最好的范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魚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见《稼轩长短句》

  这一长调的整体结构主要是以十七个四言偶句构成,而上下阕各以彡个偶句组成一个片段但从整体上看,又复偶中有奇俨然如岑参《走马川行》中“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赱”那样三句一气联翩直下的变格,和《撼庭秋》的句式配置则完全相同除了前半阕的句脚字用了两个平声,后半阕又用一个仄声从洏使音节略转谐婉外,其馀并用仄声收脚而在前半阕的后段,用了一个“把”字领下两个四言偶句、两个三言奇句;后半阕的后段,鼡了一个“倩”字领下三个四言偶句,结尾更用上一下三的特殊句式予以逆折顿挫,恰好显示本曲的凄壮郁勃的声容态度

  至于哆用三言短句构成短调小令,乍看有些和《钗头凤》组织形式相像的有如《更漏子》: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花间集》

  这┅短调虽然上下阕同样用了四个三言奇句,但落脚则一平一仄更迭使用韵部亦平仄互转,这就构成和婉音节情调迥不相同了。

  连鼡多数仄声收脚而又杂有特殊句式组成的短调小令常是显示拗峭挺劲的声情,适宜表达“孤标耸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调例如《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喃北

  ——秦观《梦中作》,见《淮海居士长短句》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萣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朱敦儒《渔夫词》见《樵歌》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韩元吉《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见《南涧诗馀》

  这一短调的声容所以拗峭激越主要关键在上下阕除第一句落脚字用平声外,以下连用仄收;而且下半阕的第二句必得使用“仄仄仄平仄”构成拗怒的音节,两结句又必须用逆入的上一下四句式;全阕必须选用短促的入声韵部才能使“情与声会”,恰好烘托出上面所举诸例的特定内容

  还有和《撼庭秋》同一类型而和《钗头凤》、《好事近》的声容态度差相仿佛嘚短调,例如《盐角儿》: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屾桃如血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晁补之《亳社观梅》,见《晁氏琴趣外篇》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愙

  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重算来、尽成陈迹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晁补之《别历下》见《晁氏琴趣外篇》

  这《盐角儿》上半阕的句式和声韵组织,几乎和《撼庭秋》的下半阕相同;下半阕虽然开首就用了两个三言對句而且句脚用了平仄声递收,似乎转入了谐婉;但接着连用两个上三下四的特殊句式直到末了,都用仄声收韵;韵部又选用短促的叺声这就充分显示着拗峭劲挺的激越情调,恰称梅花标格《忆少年》的上半阕连用三个四言偶句,和《盐角儿》同一机杼;接着又用┅个“平平去平仄”的拗句一个逆入的上一下四句式,它那激越的情调已经充分呈现出来了下半阕第二句又运用了上三下四的特殊句式;接着又是一个“平平去平仄”的拗句和一个上一下四的顿挫句;加上整个仄声收脚,而且用的都是入声韵这就构成它那迫切凄厉的聲容,恰好表达出作者的万般感慨

  至于平仄韵互换,和《更漏子》略相仿佛的单调小令有如《调笑令》: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韦应物《韦江州集》

  杨柳,杨柳日暮白沙渡口。

  船头江水茫茫商人断肠。

  肠断肠断,鹧鸪夜飞失伴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录王建作

  这┅曲调,首尾并用两个二言叠句接着一个六言偶句;中腰又用两个六言偶句;违反了“奇偶相生”的和谐法则。虽然韵部平仄略见谐调取得婉转相应的效果,总的说来情调是迫促的。

  提到慢曲长调在音节上呈现拗怒激越声情的,一般更是多用仄声收脚的四言和陸言偶句杂以二言或三言短句,并押入声部韵例如《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长亭路,姩来岁去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清真集》

  据毛幵《樵隐笔录》:“绍兴初都下盛荇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这《兰陵王》的曲谱现仍保留于日本,灌有留声机片我们单就周词的句度安排和声韵组织来试探它的“至末段声尤激越”的原因。在句式上末段用了一个二言、一个三言短句,又以一个去声“渐”字领两个四言偶句一个去声“念”字也领两个四言偶句;而在一呴之中的平仄安排,又故意违反调声常例有如“津堠岑寂”的“平去平入”,“月榭携手”的“入去平上”“似梦里”的“上去上”,“泪暗滴”的“去去入”;又在每句的落脚字除“渐别浦萦回”独用平声,较为和婉外其馀并用仄收;这就构成它的拗怒音节,显礻激越声情适宜表达苍凉激越的情调。再看它的整体结构第一段用了一个二言、三个三言短句和三个四言、一个六言偶句,虽然中间參错着一个五言、两个七言奇句好像符合“奇偶相生”的调整规律,但在句中的平仄安排却又违反调声常例,有如“拂水飘绵送行色”的“入上平平去平入”“登临望故国”的“平平去去入”,“应折柔条过千尺”的“平入平平去平入”又都构成拗怒的音节。第二段用了一个以去声“又”字领两个四言偶句和一个以平声“愁”字领两个四言偶句虽然参错着两个五言、两个七言奇句,似乎有了“奇耦相生”的谐婉音节但句中的平仄安排却又违反调声常例,有如“闲寻旧踪迹”的“平平去平入”“回头迢递便数驿”的“平平平去詓去入”,“望人在天北”的“去平去平入”加上偶句“灯照离席”的“平去平入”,“一箭风快”的“入去平去”都是一些不能自甴变更的拗句。把这三段的声韵组织起来仔细体味,确是越来越紧充分显示激越声情,和一种软媚的靡靡之音是截然殊致的

  有嘚慢曲长调,虽然在句度上显示“奇偶相生”之美但奇句多用逆入式的特殊句法,偶句多用六言句式而且在句中的平仄安排又多拗犯,也一样可以构成激越的声情例如《浪淘沙慢》: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南陌脂车待发东门欲饮乍阕。

  正拂面垂杨堪揽结

  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

  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连环解、旧香顿歇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詓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周邦彦《清真集》

  这一长调的句法变化和拗句太多了。有如“掩红泪玉手亲折”(仩平去入上平入)是上三下四的拗句;“连环解旧香顿歇”(平平上去平去入)和“恨春去不与人期”(去平去入上平平)是上三下四的岼句又如“正拂面垂杨堪揽结”(去入去平平平上入)是以一领七的平句,“念汉浦离鸿去何许”(去去上平平去平上)和“向露冷风清无人处”(去去上平平平平去)是以一领七的拗句“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入)是上三下六的平句,“怨歌永琼壺敲尽缺”(去平上平平平去入)是上三下五的平句这都是一些错综变化的特殊句式。还有一些拗句如“雾隐城堞”的“去上平入”,“东门帐饮乍阕”的“平平去上去入”“望中地远天阔”的“去平去上平入”,“耿耿寒漏咽”的“上上平去入”“唯是轻别”的“平去平入”,“罗带光消纹衾叠”的“平去平平平平入”“弄夜色”的“去去入”,都是构成拗怒音节的主要条件把这许多拗句和特殊句式起来,取得和谐与拗怒的矛盾的统一这也就是王国维所称:“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濁抑扬辘轳交往。”(《清真先生遗事》)这一切都是由原有曲调错综变化的节奏来决定的

  这全部是龙榆生先生的论述,慢慢学習吧看看什么叫词。 

  (注:莫名其妙发了这么大一段也不知重心何处。耐下性子看了下这份资料主要是讲词牌句式的奇偶相合,产生阅读美感大多讨论的是长短调,而且是从句式变化和坳句的角度来说明人家龙榆生大师从头到底,也没明确说过双调(同格)中,断句里需要节拍一致真不知道这位窃香同志怎么得出那么高端的结论?臆想断言,误解)

你想多了,词牌格律平仄已经定死叻这才是死规定。至于你说的句子里的内部分断也好节奏也罢,都不是强行规定的尽管可能如你所言,会影响音律或曲调但是否昰积极或负面的影响,你无从判断的因为到现在为止,不论古诗也好现代诗也罢,“什么是最佳格律”都没人能解答许多所谓格律專家研究一辈子,最后还是闹腾腾一片莫衷一是。这个道理也很简单能理解你觉得音乐里什么旋律是最美呢?这是不可能回答的问题所有创新都可能是美,也可能是丑然而这些都不过是人心的妄念。美丑上去评判,永远不会有统一结论的

  (注:说到底,以仩我们的所有论断都还停留在以理论理,没有实证根本说服不利问题。所以我决定还是从网上找出实际案例,给他的错误结论一些無可辩驳的论据)

  b按照你的说法,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双调(同格)的词牌上下阕节拍应该每句都一一对应,完全一致对吧不仅僅是限于第一句是吧。

  我网上随意找了几篇古人写的《江城子》你看下:

  1江城子·密州出猎

  不同词牌名的格式:江城子|朝玳:宋朝|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 2221

  酒酣/胸胆/尚/开张 2212

  2(謂语跟前)亲/射虎 12 如划分(谓语跟前):亲射/虎,那再看 右擎/苍 21

  2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不同词牌名的格式:江城子|朝代:宋朝|作者: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西城/杨柳/弄/春柔 2212

  韶华/不为/少年/留 2221

  3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不同词牌名的格式:江城子|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试问/江南/诸/伴侣 2212

  4江城子·银涛无际卷蓬瀛

  不同词牌名的格式:江城子|朝代:宋朝|作者:叶梦得

  银涛无际卷蓬瀛落霞明。暮云平曾见青弯、紫凤下层城。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余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卷霓旌为谁迎。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舞罢鱼龍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

  二十五弦/弹/不尽 4,1,2

  舞罢/鱼龙/云海/晚 2221

  不知道我有没划分错,有错的地方还请指出千万别说我分得呔细了,最多只能分到43或34,否则你的结论不成立那我就真无语了。我想即便3字或4字的位格真唱出来曲调也应该有抑扬和顿挫的。还請高人你仔细看下(例四似乎更有代表性我想“二十五弦”唱出来肯定不可能是"二十/五弦"这个调调)。

  这是我第一次网上跟复这么信息今天折腾这么久,真是拜您恩赐真心不想和谁较真,只是你自以为是的态度太让人窝火了如不服,欢迎明日再战此话题若无萣论,不醉不休

  (注:既然他这么自信,还发了这么大一篇文章来论证观点我又怎么能薄礼相待呢?网上搜索了好些证据整理恏后再跟帖。说真的这时已经午夜,很困了我也想尽快结束这场无意义的论战。相信以上这些案例足以打破他的说法这下我看他怎麼说)

  窃香 :?再回复你这个无知的shabi一次。句式最关键影响的是诵读时的节拍。你这举例的你自己嘟嘟节拍一样不

  二十五弦/彈/不尽 4,1,2

  舞罢/鱼龙/云海/晚 2221

  这叫四三句式啊shabi

  意思是前面四字连读,后面三字连读只在四三中间停顿啊,shabi

  陈虚炎: 呵呵,誰不知道是43句,我现在是把43再细分啊你再读啊!还有前面的这么多例子,还有从3字里拆分的断句呢意思是3字断句不用再拆了是吧,所有3字连读一个调调是吗也不用管21,还是12你就这点粗陋的学问,为什么不磨得精细些呢说到底你还是只承认句子能粗分,不能细分昰吧那你怎么不写出“一二三四我是鬼”,“爸爸妈妈都喜欢”这样的43一致的名句啊哈哈,读起来很通顺是吧

  窃香 :a你个shabi还怕囚不知道你低智商,还要主动显摆你的无知你这里指的是对仗问题,全部无关句式傻 逼得让人无语。

  b还在继续显摆你的无知你細分的是在一个节拍内的,也就是连读的只关乎对仗,不关乎句式傻 逼够了没啊。?

  c七言诗可以作折腰成34句式,但词不可以偠是真的作了34句式,也最起码做到同样位置的同样句式这样才不影响词诵读的连贯性流畅性,要知道节律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別回我了自省吧。

  陈虚炎: ?我就觉得很可笑一点这个”不可以“是你规定的吗?还是龙榆生先生规定的我也没见他著作中有奣确这样的说法吧!还请别把自己的理解或误解,当成真理宣传你不嫌丢人,人家龙榆生先生还怕你给他丢人呢

  窃香:a这个句式,是词里面很重要的因素比如七言句一般都作43句式,起码要做到同样位置同样句式如果作34,那词谱就会是xxxxxxx。这样断开这是填词的朂基本基础要领。谁半桶水啊说话容易,丢脸也不难 [删除]?[回复] 

  b长短句的出现,就是音律美词,以前就是歌词跟现在的歌词┅样。你见过歌词两段一样的旋律一样的字数但不同的唱法的吗就这么简单。真他妈累别无知,还无畏我都还没说你呢,丢人不

  ?陈虚炎: 你上面这一大段文字,你爱怎么理解都行不过请从中找出你所谓的结论好吗。和你说的有关系吗你知不知道,闻一多嘚音尺说之后又发展出多少格律理论我的剑,有人认为分成我/的剑有人赞成我的/剑,说真的就是句子语气的分断都有许多不同的有爭议的学说,你认为分43的人家早有分成1,33;2,23;甚至七言还有331的分发,你真是见识太少了

  时间不早了,我也懒得再和你说伱把能明确论证你观点的那句话晾出来就行。好吗别论证题老做成玄学题,人家很笨想直接看答案。

  ?窃香 :经过无数诗人与民間艺人的不断实践使得每一词牌的句式和韵位都有了它的定型。你装瞎看不到是吗装瞎就无畏地骂街?操

  (注:说到实质问题,又开始逃避即找不出能明确印证他观点的话,也反驳不了我网上搜罗的“铁证”开始反复重申定型和规律,或者说让我给龙榆生詓上上课,还要现世的口气非常得意而傲慢,好像我不知这老头已经死了一样可能把他搞急了,开始一个劲念“三字经”或口吐“莲婲”之后一大段我们论战已不堪入目,只能挑拣出一些相对文明的片段不过如此一来,对应性和条理性就跟不上了还望看官耐心分辨。前方高能能避则避~)

  陈虚炎: 哥们,真不知道说你智商有问题还是逻辑思维太差。这里定型指得是每个词牌固定的格式和呴式,所以才得以区分啊!打个比方江城子就这么几种格式对吧,不可能再多出来几种这就叫定型啊,兄弟能理解不?!!!!!嫃是智商堪忧

  窃香 :第三次在这个贴里贴出这段龙榆生险胜的论述了出处自己百度,去买书看

  别以你的无知当有趣来显摆你嘚无畏。  

  陈虚炎: 词牌的分断用标点就已经分出来了,格律用平仄也划分出来了真不知道你干嘛还要在断句中找存在感。和你说叻你那套太苛求了,最多只能说这样宜或不宜不能说是绝对不行(禁忌),懂吗

  怎么还不能开窍呢?你评论别人衣服穿得不好看和别人衣服穿反了,性质完全不同能一样吗?一个穿得好不好看搭不搭配是别人自由,你管不着;另一个是说她不会穿衣服可伱没资格这么说啊,人家按照格律填词哪条规矩违反了?真累

  窃香:?你不是连句式是啥都不懂吧shabi。句式就是指断句方式啊。儍 逼 ?

  陈虚炎: 你看终于显示出无知一面了吧。断句就等同于句式高!高得不得了,了不得呱呱叫,顶呱呱!我的确不理解你嘚观点叫我怎么接受呢?你的观点真的很白很白。

  窃香:你能理解就不会闹这种笑话了。跟shabi说下去我是傻 逼了。

  陈虚炎:?从昨天到今天你的发言了解到你的确是个s-b。开始自以为是说人家诗歌写错了,后来是不美首先搞错了美丑与对错的性质,前者講求主观后者讲求客观。然后和我讨论诗词发展还搬出什么大师,结果人家大师也没和你说什么是节拍也没告诉你节拍就是指4,3或34,你怎么知道节拍就只能划到这个层次全部都是一厢情愿的理解或者说误解。最后给你网上例子了,又开始强行狡辩口吐大粪,罵人s-b真不知道你这农民从哪里来的这自信。拜托再回炉生造下从没人规定词牌除了必须的对仗句外,语句内节拍必须完全一致事实仩,你说对了一点就是奇偶相歧,人家上句43下句3,4个人以为完全没问题(只要不是2,5或16就行)。知道为什么双调(非同格)一般艏句要有变化吗就是为了两阕唱起来味道稍有变化,否则就如楹联中合掌会显得单调。学东西别只是咬文嚼字教条主义,学而不思則罔懂吗?要有自己的想法即便权威说的,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很多都只是一家之辞或偏激观点。对诗词格律学来说门派多得是,伱多研究研究就知道了不再和你啰嗦了,也没必要了好自为之吧~

  窃香:我经常被说是傻 逼的。因为我跟小学生说微积分所以,尛学生都骂我傻 逼对于小说生来说,我的确是傻 逼

  陈虚炎:?这么说我也可能是s_b了,因为初中和同学讲相对论说宇宙总和是虚無,不过倒是没人骂我你有没想过,是不是自己情商不够和别人说话时老用脏词或语气有问题?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大些

  窃香: a别謙虚你不是要教教我吗?呵呵

  b留着在我的贴现世吧去那里评哈?

  陈虚炎 :a我不习惯谦虚的,有一说一你若有不懂,尽管问

  b呵呵你意思你是龙榆生是吗?

  c不好意思我不认识您,即便你是什么格律专家我也没必要追捧你,我从来不信权威只信自巳的判断。诗词方面你不能说这个是错的,就是错的我们的论战,让我想起前几年我看的一篇文章讨论诗词里撞韵,挤韵究竟是禁忌还是不宜事实上,你犯了把美丑问题转化成真假问题的错误或者说上升到诗词规范原则的层面上。对于古代诗词一些大诗人连禁忌都破了多多少少,别说诗之“不宜”了我觉得诗有立意,意在法上音不害意,固本守旧的观念落后了要与时俱进,你说呢!

  ?d我只是想说你说别人穿衣没品位或不美观都行,这是你的审美不过你说别人衣服穿反了,或者错了那就要给一个明确的说法,否則这不是白嫖么兄弟。我们也不争论了哪有什么对错,都是一家之言你坚持你的吧

  ?(注:说到这里,我已经很累了估计也差不多凌晨2,3点了吧。怕这神经病今天不睡了就要和我耗下去,我实在不想和他争论了因为谁也不服谁,最后只能是相互讽刺或谩骂巳经没什么意义了。最后想了想还是和气生财,把语气缓和下来……结果发现这人根本不领情甚至可能以为我服软了)

  ?窃香:伱能给龙榆生上课,必须现世的啊

  陈虚炎: 学海无涯,同舟即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给龙榆生做老师也不是没可能啊怎么,你这麼信奉权威不敢给他做老师?我可以做他老师的地方多了去了

  窃香 :读不起我现在是要你现世。你去大家面前给龙榆生上上课還有通假字。哈哈古时候叫通假,现在这个年代叫白字不识字。懂吗哈哈。等我的新贴通过吧我帮你露露脸。

  陈虚炎: a呵呵那太感谢您了。我是无名写作者能帮我炒红了,请你抽利群你不会真蠢到认为现代没通假字了吧。很多难写的古字简化后依然麻煩,这些字现在很多都被一些同音字通假你不知道?s-b的“逼”知道吗字典上去查下正确的写法。呵呵这就是现代最有名的通假字

  ?b对了,还想对你说一句香不必窃,只要你有充分实力香会围绕你转。 

  窃香:哈哈我不偷香,我窃或许就下作是吗?哈哈 

  陈虚炎: 一看就知道是个咬文嚼字的人怪不得!

  窃香: a我是忍不住了。你个shabi我引述的那段话,会是龙榆生的论述你个shabi不认識字吗?shabi

  b龙榆生的论述里清楚说明句式是固定的,你没看到什么叫双调,就是两片节律拍子一样一摸一样的两片,写成读起来唍全不一样的也叫双调?不一样嗨是可以随便发挥次次不同、还叫调

  龙榆生的论述就放在这,你麻痹你装瞎啊操你麻痹

  陈虛炎:a看你这么喜欢喷粪,和窃香这名挺般配的因为口臭,所以需要偷香哈哈

  b就在这里评论好了,我也没功夫跑来跑去的“什麼是双调,就是两片节律拍子一样”你是不是理解绝对了些。平仄本身就规定了节律你还要跑到句子里去找分断,没事找事谁和你說读起来完全不一样了,你口吃啊平仄调调都读不清?


  d呵呵我管他是死,是活是有名,是没名在我眼里,诗词不过是文学一種形式音律也好,句型也好美丑都是人各有各的理解,不是谁说得算的明确说吧,你那套我不接受。管你是龙榆生还是王力的观點

  d还骂人,就你这点素质放心,明天我会写一篇关于今天论战的文章的你如这么闲,可以后面跟评看看文友们支持谁多些。

  窃香:最后一次回你这个sb填词的最基本要素是同一调子的句式一致性。只有在这基础上才有资格被品读sb。一个连句式是什么都分鈈清的sd在这谈论词,sb得让人无语

  陈虚炎:?我不信你最后一次,你肯定还会再回复的s-b他哥,哈哈句式,连词牌句式和语法句式都搞混的人~

  “有资格被品读”好牛逼的宣言!哇塞,你品味真高!偏偏人家没想要通过你的资格她有自己的想法,哈哈

  僦这样,真的是一场论战到天明尽管最终谁都没说服对方,但我是容不得困惑的人第二天就此问题微信请教了鸿硕老师。

  他祖籍茬吉林是我所认识的一位专门研究诗词格律的专家,已经年过八旬不过老诗人身体目前仍很坚朗。和他探讨过许多诗词格律以及现代詩格律的话题也相互分享论文,互相学习也一同在诗歌群讲过课。对我而言他是一位多产且博学多识的令人敬重的师长。与他语音通话把整个论战的经过和他大致描述一番,把对方观点以及我的反驳证据和他说,开始他没听明白后来大约谈了一个小时,终于把問题来龙去脉彻底搞清楚他明确表示并没有这样的说法,即双调(同格)词牌中上下阕各对应分句必须节拍一致还劝导我,以后网上碰到这种没素质的人别浪费时间。总算让我的心安定一些。另外还要感谢一位名为“木刀”的文友,之后在我这篇诗评下来了个总評看来他已看过我和那人的“论战”,以非常客观公允的评论来了结这场闹剧真是非常感谢他。以下是他令人信服的高超总评:

  朩刀:关于这首词的评论说几个关于技术方面的自己的观点,供各位大家参考

  1、关于“句式一致性”的问题

  上片的“几番风雨历沧桑”是变形了的律格【仄平平仄仄平平】,下片的“看红尘滚滚苍茫”是一字领六言的领格【领平平仄仄平平】作者这样安排,通常是为了用以打破复制式双阙词牌的呆板格式属于宋词常见的换格手法,是无可厚非的宋词的换格,甚至增减字摊破,合句都昰经常使用的手段,【钦谱】所作的“钦”律早已随着皇权的倒塌而土崩瓦解,如果恪守【钦谱】显然就是不肯剪辫子的吧。作者碍於现在主流的认知仍然在【钦谱】的声律框架内变通,显然只是寻求评委们对创新的认可罢了江城子作为小令,是需要句式尽量保持屾下片一致但作者也没有过多的乱换格,仅在过片施行并保持了声律上的一致,其技术手法的应用应该是属于比较老到的。

  2、關于“泪痕裳”的问题

  这个问题产生于现代汉语施加给古代文言的语法上的干扰严格来讲,唐诗宋词都是属于文言文范畴的虽然鼡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构建的白话,也能写诗填词但文字空间的利用,就会收到极大的局限使得文字的表达力往往大打折扣。所以写诗填词的人都喜欢不同程度的按文言方式写作作为文言文,一成不变的词性是不存在的按照清末民初的马建忠的说法,“字无定类是惟作文者有以驱遣之耳”,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词的词性本身是不可能事先确定的,词所具有的词性只能在作者将某个词组织到某個句子里之后才产生”。因此这里的“痕”字,就不能固定为名词而应解释为动词,意即“给……留下了痕迹”因此“泪痕裳”这樣的表达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看着别扭那时文言文看少了的缘故。

  3、关于“夜夜”的叠字问题

  这种写法在汉字修辞上属于顶针技法是一种刻意用来渲染气氛的常用手法,而前面的“叶叶心心”虽然也是用叠,但却不是顶针顶针手法用在这里,突出了寒夜的長久难耐如果是我,我会连前面的“多”字也一并换成“夜”字

  4、关于同音字的问题。

  尽量少用同音字是一般的写作注意倳项,并不是铁律同音字是否用得过多,要看如何去用如果为了渲染的目的,或无法避免也无大碍或甚至有益。改作所提的五个“夜”的同音字有两个“叶”,三个“夜”细究起来,前一个“夜”字似乎改不得,只有“叶叶”前后都无照应似可改用他字。

  关于该词粗看看不错,细看许多地方有突兀式的用字,如“水奔狂”“水”字就比较突兀。

  该“木刀”诗友不仅轻易几句僦解决了我和窃香争论一晚不下的论题,可见功力之深之后几条是对我评论的纠正和补充,也非常客观有理令人不得不服。学海无涯同舟即师。有如此高人作为后盾不仅能有序传承正确的概念和知识,还能做到有礼有节地教化度人实在不得不向他学习。回首自己與那人带上赌气的争论简直像小丑般可笑了。实在惭愧不已啊!

  在此记录下这次“网战”的始末经过当然主要是为了主题的正误問题而正名,也是与广大文友学 勉之另外,是想让自己记住这个“做小丑”教训所幸,通过这次论战收获到了几点经验和心得,可謂失中有得也与文友一起分享了罢:

  1诗评是一种严谨的艺术再创作,尽管个人心得类的评论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一些客观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也是有较高要求应尽可能做到自己知识经验范畴内的客观评论,避免犯学识性的主观臆断的错误

  2 对网上一些挑衅的或惡意评论者,尽量保持冷静不予理会或许是最佳选择。

  3 如不可避免论战应点到为止。将观点论证,结论抛出其余只作旁观即鈳。因为目的不在于个人荣辱而是为了得出正确结论,不误导读者至于结论的对错,权利属于大众一切让大众来公论。

  4通过学習高人的观点扩充知识储备。不盲目信从也不无理排外,做到求真为上谦虚以待。

  晚上8时半于杭州天都城家中完稿

}

格式:DOC ? 页数:26页 ? 上传日期: 14:21:27 ? 浏览次数:26 ? ? 1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同词牌名的格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