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法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法势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势藏诡变

诸行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的“行”指一切有为之法因缘形成的一切事物。有形的色法和无形的心法皆属行法“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粗分讲有生就有灭,变化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细分讲任何事物都无一刹那的常恒在一刹那之间起着生灭的变化。前一刹那的我已非此一刹那的我。生即是灭生中包含着滅,生与灭之间没有刹那的间隔。任何事物若有刹那的不变状态就意味着“常恒”。
      “有漏”的“漏”指贪嗔痴疑等烦恼烦恼是诸苦之根源。大海行船就怕船上漏水,漏水的船若不及时堵塞漏洞,定会沉船人的烦恼,就是使人下堕之因下沉苦海之因。凡受烦惱心影响的任何思想、行为都结苦果
      诸法无我的“我”,指一切事物的不依因缘的独立性和实际存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是眾缘形成之物,并无任何自性(我)实际存在的规定性所以是诸法无我。
      “涅槃”是指生命消除烦恼脱离业力轮回的自由平静状态,是苦海的彼岸是世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恶业报不爽珍惜难得的人身,皈依三宝戒恶行善,下世求得人天之身享人天之乐——这是下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虽得人天之乐也终究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要想常乐就要出离苦海。因此修德修慧,追求脱苦涅槃——这是中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轮回无穷的生命逻辑中得出一切众生曾经是自己的父母的结论,为报父母之恩放弃自己嘚苦乐,尽心尽力为众生的利益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利乐众生一心一意追求成佛——这是上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佛教共分大小二乘小乘的价值观是约束自己诸恶莫作,大乘的价值观是无我无私奉行诸善,利乐众生
佛教和其他宗教之间的根本差别是别的宗教信仰仩帝(或造物主),认为上帝是生命和万物的创造者、人类的拯救者、救世主一切苦乐靠上帝。佛教认为众生的业力创造世界也创造自身。世界上没有造物主生命自己是自己的创造者、拯救者,觉悟要靠三宝的启示离苦得乐要靠自身努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