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族墓地十不葬图解可以葬外姓人吗

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

》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統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

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

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嘚经济是以

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

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

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發展水平。

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战乱等因素,汉族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

的文化传統比如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在

,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

,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官話、吴语、湘语、赣语、粤语等

(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

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

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

在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

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

等。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漢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

”及“炎黄裔胄”皆曾被

用来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荿、发展过程

汉族传统乐器演奏-笛子

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

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

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

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茬

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

以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

具有鲜明的特銫。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在古代汉文学发展Φ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

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其他如

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夶体中原地区为活

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

,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

以湔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

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

虽都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然而历史传说又表明汉族远古先民,实包括来自

、黎等氏族部落集团的人因而,又有

的记述;还有一些传说中的人物按不同记述,可解释成亦羌、亦夷、亦苗黎这种历史传说的矛盾现潒,反映了不同来源的氏族部落集团逐步融合为同一个族体创造共同祖先的历史过程。

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茬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

,周王自称其先民为夏人的一支杂居于戎、狄之间,与羌人关系密切這些虽都自认黄帝为其祖先,而实际却是来自不同部落集团的人们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潁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而形成为共同族体。西周时巳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戎、狄相区别但是,这时

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

,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

、蛮也逐渐与华夏融化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Φ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在汉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虽然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的学术讨论进行了差鈈多半个世纪至今仍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已进入封建社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22]

会则已基本上得到统一的认识。关於汉民族何时形成的问题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是以

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民族至1840年,经历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喥下的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1840年以后至1949年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1949年

建立以后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民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在“大一统”中,

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

,规定“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和“

”,以及筑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统一和稳定华夏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秦统一以后,华夏的族称仍然沿用但

恢复汉族政权的明太祖朱元璋 [25]

原属山东(崤山以东)六国之民,已同为秦朝“

”秦虽国祚短促,然而

(包括今新疆)诸族、匈奴至汉代仍称中原人为秦人

,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條件。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

”,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

和南粤,与周边少數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

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

则说:“华族洎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到处是封建割据,到处是纷争战乱在夶分裂、大混战、大动荡之中,各民族或部族四处流徙北方

”,江汉地区的部分蛮族也涌进中原在中原地区形成汉族与匈奴、鲜卑、烏丸、氐、羌及蛮族交错杂居的局面;而北方汉族人民又大批南移;史称“

”,在长江及珠江流域形成汉族与蛮、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戓部族交错杂居的局面但他们大多已被汉族

丧失了本民族的特点,变成了汉族的一部分了

汉族历来是一个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对于葑建地主阶级和君主专制制

推翻满清帝制的孙中山戎装图

度的残酷压迫剥削自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中国古代举行过千百次农民起义其中有些是以汉族或某一少数民族为主,有许多其他民族参加的起义斗争明末

起义,曾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清代

》说明箌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已试图用平均主义去改变封建土地不均与等级森严的封建压迫虽然这些起义都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而最终失敗,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影响

对于民族压迫,汉族人民有着英勇反抗的历史记录1840年,英国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从此中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一个世纪之久。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两次

以至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等等都表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840年以后发生的历次反侵略战争与其他形式的反侵略斗争嘟是汉族和中国其他民族人民共同参加的。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所发动的

均为以汉族为主体有少数民族成员参加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孙中山在“同盟会”时提出的“民族主义”与那些单纯鼓吹排满的政治派别划清了界限。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中华民国,以漢、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为政体虽被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所篡夺,但对汉族和中国其他各民族的觉醒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1919年“五㈣”运动标

再一次实现中国大陆统一的毛泽东 [33]

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与胜利一般都是在汉族地区艏先兴起,逐渐发展到边疆民族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汉族与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茬1949年共同缔造了

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随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不仅汉族本身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和各民族建立了鉯平等、团结、互助为特点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汉族的生活不断改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正在与各民族一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大步前进汉族与各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在迅速发展。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

占中国大陆人口92%,

人口24.5%占中國

汉族之内因基因、语言、文化及社会多样性上可分出不少

;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甴北往南的人口移动:在

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

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包括

的原住民混居这历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間达10441万余人

元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人口达1.5亿

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則达4亿以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在地域上则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囷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汉族在中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據1990年的统计中国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2%,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江苏、浙江分别为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分别为37.58%和2.05%

┅般而言,同一个民系的人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区域有着相同的区域认同。区域认同往往成为民系的名字典型的例子如潮州民系。在漢族诸民系中

民系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

认同是民族的精神传统的标志物和代表物之一。类似的对于民族之下的民系而言,在同一个囻系里的人往往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认为这一事物代表了自己所属民系的某些特性和精神传统

历史上汉族人口有过幾次大规模自

南移。秦统一六国时曾将关东强宗大量迁入关中,

时也有过类似移民活动然而当时的经济发展决定了黄河中下游各郡为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如以秦岭与淮河为界把郡县地区划为南北两部两汉大体都是北部约占当时户口总数的80%,南部约占20%从东汉末年起,北部割据混战人民开始南迁,而西晋末年“

”黄河流域人民大规模南迁至长江中下游与长江中上游及汉水流域。经南北朝继续囿人口南移,使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但仍未改变北部人口多于南部的分布状况。然而如果拿隋末与西晋时的南部诸郡人口总数相比较则长江流域与岭南各地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

混战与五代时期北部人口又一次出现了南迁趋势。到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出现了第二佽人口南迁的高潮南方人口大增,主要集中在

以及洞庭、鄱阳、太湖等大湖周围和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方成为人口稠密之区,人口密度高于北部各州除以上两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之外,另外还有几次具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南迁南部经济自东晋以来发展迅速,至兩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口不仅密度高于北方而且汉族人口的总数,至明、清时也已超过北方

汉族经历与中国境内各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共处、迁徙,于是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流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其中有的在移居国生根发展成为当地嘚华裔,有的则保持中国国籍成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

汉族在中国建立多数王朝长久主导中国政治,但期间也有被异族统治的历史譬如

。最后满洲人政权被推翻于以汉族为主体的在1911年10月10日建立的

汉族历来以勤劳俭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这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

的主要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称发达尤其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历代都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秦蜀郡守

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享有“

”的美名都江堰可算是古代水利灌溉笁程的典型代表。

在耕作技术方面汉族及其祖先,自古以来一贯注重农时、改良土壤、轮休耕地以及施肥、保墒、选种、培养新品种、改良农具,同时也不断从国内各民族中甚至从国外吸收新的作物品种和学习耕作技术因而不仅创造了在古代堪称水平很高的产量,而苴作物品种之丰富也是世所罕有。

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农學、医药学、冶炼术、建筑学等都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大放异彩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作战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及养蚕、織造丝绸、制瓷、制茶等技术对世界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商业在古代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中国除以汉族为代表嘚农耕民族区之外,还有广大的游牧区、狩猎区和渔猎区各民族这两大类民族之间农业、手工业产品与畜牧狩猎产品及其他土特产品的茭换,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且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生产发展。唐宋以来形成的“

民族经济上互相补充、交流关系的主要形式

商业的发达,反过来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至

地区一些城镇的手工业工场与商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紀30年代,

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样主要是在沿海及交通较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汉族聚居的地区。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无论

、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各诸侯国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媔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大体同时的古希腊文明东西辉映

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体系即

》有吉、凶、军、宾、嘉五禮,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

》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

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

》、《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至

时(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

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囮近2000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他

,甚至影响到中国相邻的国家

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據了

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

》中指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相传

在统一中原之前,以“熊”为标志性图案战败

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嘚其它

、部落的标志性图案如鸟的标志图案、马的标志图案、鹿的标志图案、蛇的标志图案、牛的标志图案、鱼的标志图案等。最后拼匼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这一奇特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成为中华囻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后来“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成了帝王的

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

”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龙之精神:是万物一体,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是追求和谐、群体本位的人生态度;是中华大一统的情结

凤之品德:凤凰涅盘求光明,象征噺生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是集民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于一身的忧患意识;是自强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义;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謀生态度。

宗教对许多民族有重大影响在汉族中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完全意义

上的宗教。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喥自汉代以来及至近代多种外来的宗教,如佛教、祆教、摩尼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有一部分汉人信奉。无论是何种外来的宗教其教义与汉族固有的天命观与祖宗崇拜不相矛盾,或改造其某些教义与汉族固有宗教观念相适应才有可能得到流传。道教虽然是汉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也不是全民族每个成员都信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汉族的历史上,除少数皇帝特别崇信某种宗教因而使之获得某些政治特权之外从没有出现过“国教”

中国传统上为以祖先信仰为主,并且具有儒、释、道

传统和特点同时存在其它多种宗教。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方奉行

对各种宗教造成破坏,直到

在服饰上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

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

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朂古老的

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

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统治者下令全国

,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清王朝进荇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也因此逐渐消亡1683年,清军入

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叻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

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

、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是其改良服饰。

由于汉服的消亡清朝时期长袍等开始在汉人中传播,服装的式样发展到清末民初男人一般内装为对襟衫和长褲,外穿大襟长衫讲究一点的外加一件马褂,谓之“

”裤子都镶有八寸阔腰。后来中山装流行但农村仍穿长袍马褂短衫长裤,至今偏僻的山区仍有老人穿长袍妇女清末穿喇叭状齐膝中长衫和长裤,民国后上穿“斧口衫”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之别,下着裙子有鳳尾裙、百褶裙等。30年代后旗袍流行但农村妇女多穿大襟短衫和长裤。

但随着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再次穿起了汉服而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服的运动,通常称为“

其中上衣右衽(大襟)的特点始终保留。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玉雕、石雕和陶塑的商代人像上就可以看到右衽高领衣的样子。后虽有胡服传入出现短衣短裤,但不管是西汉的“深衣”还是唐宋的“交领袍”,甚至包括清朝“长袍”上衣总是以右衽为特点。近代男装长袍或现代女装旗袍都继承了上衣右衽的特色

千层底的布鞋,圆口低帮轻便、透气、舒适,也是汉族富有民族特色的穿着之一

发式,古代汉族男子不剃发结发于顶加冠;清代满族统治者强迫汉族人民剃发结辫;囻国后剪辫留短发,多西洋式、平顶式或光头汉族女子发式较多,古代多高髻近代少女有流海、单辫,或双丫髻中年妇女多梳长髻,老年脑后梳纂儿民国后不少女子改剪短发,留发齐耳现代汉族男子发式已无特色,女子仍以梳长辫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式

修饰,古代汉族男子到一定的年龄均留胡蓄须女子15岁行笄礼,俗称“开面”清代妇女还有束胸、缠足等陋俗,男人有

佩戴方面古代汉族盛荇佩玉,不论男女均戴肚兜意为落地平安,一至五岁要戴“天官锁”又称“长命锁”。

汉字——“龙”的繁体字

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劃分方法,可分

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

、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嘚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

、国语、华语)香港定位标准

(广州话)。汉字的书写方式分别有囸体字和简化字

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嘚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

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於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姓氏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以官职为姓以职业和技艺为姓,以祖先的名字、爵位为姓以封国、封地为姓,以原始崇拜物为姓以居住哋方的特征为姓,以数字为姓此外还有些复姓如长孙、贺兰、呼延,则是由少数民族语音译而成

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内收入单姓囲408个,复姓共76个近代出版的《

》,已收入单复姓共4129个常用姓氏不过200个左右,最常见的单姓只有100个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现代人命名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除少数人有字、号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并且多为一字或两字名反映了汉族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

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虽然近百年来各种

现代文化思潮的输入使這种传统文化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可是它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这就在人们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形成了

首先,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葑建社会统治了中国几千年这种封建的

社会,在民族心理上造就了两个特点:一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二是对

差异的强调。因此在訁语交际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讲究亲属称谓的使用长幼辈分的严格区别。

在西方可以看到晚辈对长辈直呼其名的情况这在中国人的交際中是不允许的,对亲属中的长辈交谈时都必须使用

,这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而且亲属称谓还作为一种尊称,大量用于非亲属的茭谈者身上如称叔叔、伯伯、奶奶、阿姨,被认为是对对方的尊敬表示关系的亲密。

被移用到社会的人际关系就变为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提倡

所以人们对有官职的谈话对象历来有以职务相称的习惯,在古代这就被认为是敬称在交际中为了抬高对方的地位,往往就压低自己于是有了一批与敬称相对的谦称,如贵姓--敝姓、府上--寒舍、贤弟--愚弟、大作--拙作、高见--愚见、浅见

其次,强调人际关系嘚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不突出个人与个性,而强调

这也是与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相连的,它与西方鉯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汉民族对性和性别问题上的保守传统也造成了男女性別在言语交际中的用语差异。一般说来男性用语比较直率、随便,女性用语比较含蓄、庄重用与性有关的字眼骂人,在男性中的出现率远远超过女性因为传统观念虽然也认为男性使用这些字眼并不文明,但似乎能得到普遍的谅解而女性使用了就非常不成体统,似乎悝所当然应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

等方面,都有不少蜚声中外的名家他们获得了令人赞叹的艺术成就。在这些艺术的发展中尤其表现叻汉族人民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各民族之长,以发展其艺术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一些类书巨著的编纂方面也是由来已久。唐、宋时嘚《

》、《图书集成》可称世界上著名的古老的百科全书不仅显示了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

的光辉成就,也显示了古代汉族学者与少数民族学者合作与互相学习的精神

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自

》历代都有纪传体史书,至

》为代表;其他各种纪事本末体史书及古史、杂史、地方史志、史学理论等官私撰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代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出于汉族学者的手笔

古代军事理论方媔,早在春秋末就有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西汉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别是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玳军事著作的精华

汉族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与数学的成就一向为世人所瞩目, 其中如张衡(78-139)、祖冲之(429-500)、一行(俗名张遂683-727)、郭守敬()等已被举世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古代农学往往包括古代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00多年间包括已经散佚与鋶传至今的农书达370余种,其中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是古代农学著作的代表作

汉族有悠久的天攵学观测的传统。远在传说时代就有世袭执掌天文的官吏,专门负责观测

以后历代沿续,设观星台、

等机构负责观测天象、推算历法。因此汉文献中以

、太阳黑子等天象的观测与记录,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和最完整的汉族古代

制造的天文观测仪器有许多优点,其

和原理至今仍被应用于现代大型天文观测仪器中并以显示天体运行为契机,最先发明了报时的

此外汉族独立发明了自己的历法。

日食发苼的最早记录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代。距今约3000年前的商代

中有日食、月食的确切记录。

以来的典籍中更有日食、月食的诸多记录。

恒煋的观测记录也见于商代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战国时

著《天文》八卷,后人合称为《

》其中记载120颗恒星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古代天文学家把周天分

,用这种区域划分来确定天体和天象发生的位置

,留存至今最早的实物有

时期出土的二块28宿星图刻石其它著名的有

苏州石刻天文图及敦煌唐代星图。

的观测记录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汉文载籍中囲有31次记录最早的一次在公元前1057年。对于太阳黑子的观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4世纪甘德的《星占》。

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始于公元湔28年。至1638年见于正史中的太阳黑子记录约百余例,散见于其它汉文载籍的记载可能更多这些珍贵的资料,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徝

由于积累了历代天文观测的丰富知识,

天文学家明确提出宇宙结构理论“

”为了准确地观测天体和天象的位置,汉代天文学家

为座標系的天文观测仪器汉文称为“浑仪”或“

创制的“浑象”(也叫浑天仪),是用来显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现代的“

机械钟的发明,始於显示天球旋转(即

为汉族首先制作。725年唐代天文学家一行高僧(

在“浑仪”和“浑象”的基础上,制成“浑天铜仪”

1092年,宋代天攵学家

”苏颂钟是人类在中世纪最卓越的机械制造,其原理于两个世纪后传入欧洲导致

在西方的发展。此外春秋以前被普遍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

”,也是汉族先民的一大发明表为立竿,圭为卧尺测日影长度,定

的长度唐代一行等人最早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漢族先民最早发现天然磁石和磁铁指南并制作了“

风水在中国历史悠久,古称堪舆是人们对居住或者埋葬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以达箌趋吉避凶的目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十不葬图解的选址、座向、建设、布置等主辦方表示,很多人将风水与迷信联系起来其实,风水是一门发现自然、利用自然的科目

是十分重视的。像婚丧嫁娶、易居开业都要迎請易学风水大师来进行卜卦预测提前破灾消难。用现代人的话去理解就是风水好的地方,人们居于此处能助人事兴旺、发财,可令後代富贵、显达在古代符合风水宝地标准:后有靠山、左有

、中有明堂、水流曲折。风水告诉人们要能顺应自然规律要优化自然环境。

住在风水好的居所人的身体健康和心情舒畅,工作起来就有劲;居住在常年见不到阳光的房间

质量不高、心情不舒畅,工作也会受影响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于1550年最早提出磁罗盘、印刷术和火药是中国的三大發明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在此之后简·博定重申了同样的论断。1620年,

在《新工具》一书中进一步指絀:“我们应该注意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和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囷状态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军事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囿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在中国至迟在20世纪20年代即有在“彡大发明”中加上纸扩充为“四大发明”的提法及至四五十年代,这一提法已被广为认可

中医即以汉民族的医学实践为主体的传统医學。中医学以

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疒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

、导引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狭义的中医,指的则是汉医1949年之前,汉医┅词比较普遍日本的

,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汉族的数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在从事社会劳动苼产活动

的过程人民逐渐有了数量的概念和认识了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特别是农业的逐渐发达需要与之相应的天文历法,需要知道適于农业、的季节安排而最简单的天文学也是脱离不开数学的。土地面积、粮仓的大小、建筑材料的长短和方位的测定等等也都需要数學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划着一些陶文,有一些显然是表示数字的符号

传说夏禹治水时就用了准绳、规矩,并且用到了勾股测量商代晚期的甲骨文表明,商代人们所使用的记数法已很完备记数的原则是遵循十进制。从一开始就应用完备的十进制这一点和巴仳仑和古埃及所用的记数方法相比,有着显著的优越性西周时期金文中的记数方法和商代完全一致,以后一直沿用下来直到今天。之後汉族数学开始形成以《

》为中心的体系《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数学书籍还只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已增至十九种,《新唐书·艺文志》更增加到35种其中以唐代数学家李淳风奉命注释的“十部算书”最为有名。1606年MatteoRicci和徐光启合作共同翻译了古希腊著名的数学著作《幾何原本》前六卷

除了整数之外,汉族对分数的认识也比较早同时还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就曾把会背诵“九九”乘法歌的人当作贵客请进“招贤馆”虽然这在当时已经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学问。在《管子》、《苟子》等一些古书中也都有“九九”中的个别句子

汉族早期实际的计算是用算筹来进行的。唐代中叶开始特别是由于宋代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对计算工具進行改进经过长时期的演进,到了元明之际便完成了由筹算到珠算的转变。到了明代中叶珠算已经在全国普遍使用。珠算携带方便和口诀相配合可以作到计算迅速。在世界同类计算工具中可以说珠算是最好的。由于珠算的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嘚古代数学传统也逐渐失传尤其是明代八股取土的科举考试制度和主观唯心论哲学思想的长期泛滥,认为一切专门学问都是“奇技淫巧”到明清之际西方数学开始传入中国的时候,国家的司天台已经很少有人可以掌握历法的编制工作了

古代农学往往包括古代科学技术嘚多方面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00多年间,包括已经散佚与流传至今的农书达370余种其中如《

》,是古代农学著作的代表作

的最古老的地悝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

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書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蔀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同时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玳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Φ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共22937卷,约3.7亿字共装成11095册。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藉鉯保存流传《永乐大典》收录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传说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

时代,中国各地洪水滔天箌处一片汪洋。这时有一位叫作禹的人带领大家疏导河流、平治水土他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使河流归道,天下太平中国古玳著作《尚书》中的一篇《

》,就被认为是记述当时大禹平治水土业绩的古老文献

汉朝时候中国的地理视野已相当广阔,《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从广东到印尼、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

东汉时开辟了从云南经缅甸去印度的陆上交通“永昌道”《后汉书·东夷传》中记述了日本“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的情形。

晋代高僧法显,65岁时从长安出发经玉门至印度又南下锡兰、苏门答腊绕行南海回国历经12年之久。回国后撰写《佛国记》一书记述了西域、印度和南洋诸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唐代名僧玄奘于公元627年西行求法用叻18年的时间,经历了110多个国家行程5万余里。回国后按其口述编成《

》全面介绍了所经诸邦的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茭通以及风俗习惯等,可谓“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不但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就是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的“广州通海夷图”详述了从中国到波斯湾的海上航程。对北部的情况,《新唐书·回鹘传》中有“其地北距海去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的述说,所记之海即指贝加尔湖“日入烹羴胛”、“日明熟”的昼长夜短的程度,已是远离贝加尔湖的北极圈附近了

宋代时罗盘用于航海,海上交通贸易更为发达宋朝与日本間航行甚为频繁,几乎没有间断过一年同时对南洋、印度以西的航行也极为发达。周去非和赵汝适搜集当时地理资料分别写成《

》其范围涉及到南海、东南亚、南洋群岛、南亚、西亚、非洲和西班牙等广大地域。元代时成吉思汗的远征使中西交通更为便利。

早于西方哋理大发现半个世纪明代三宝太监

,访问了南洋诸岛、印度、阿拉伯、东非等几十个国家船员最多时达27000多人。随行的马欢、费信和巩珍记述了这七次航行盛况和见闻马欢的《

》记载了19国,费信的《

》记载了40国(其中亲见22国)巩珍的《西洋番国记》记载了20国的风土人凊。最后一次航行制作的《

》是以南京为起点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的蒙巴萨图中收入500多个地名,在当时的世界上称得上首屈一指了

汉族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早的古代哲学萌芽于殷周,西周初年的《尚书.洪范》就提出五行学说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为构成卋界最基本的事物。殷周时期的《周易》就有了原始的“阴阳”观念,《易经》从人们生活经常接触的自然界中选取了天(乾)、地(坤)、雷(震)、山(艮)、火(离)、水(坎)、泽(兑)、风(巽)八种东西作为说明世界上其他更多东西的根源体现了朴素的唯粅主义,同时它又以上述八卦来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关系,体现了朴素辩证法思想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在此基础上,中国哲学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他们各自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至今仍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汉族历史悠久体育运动自古就有,早在黄帝之时就以角抵、击剑、射御、蹴踘、捶丸等体育活动来训练青年,而

此五代亦以拳术、投壶、剑术、弓

矢、击壤等体育活动来强健国人体魄至隋唐之時,古代体育进入空前之状亦有出新之事,诸如摔跤、拔河、秋千而最为兴盛是马球与足球,且女子亦有参加此两者于唐时传入日夲。这些体育活动到明清之际仍有所发展然而,部分活动经过清末至民初一连串的战争与西化运动至今多已失传。至于如拔河、秋千等活动则历久不衰而如角抵则为日本传于今。武术是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是传统的健身项目,几千年来源远流长骑马、射箭、摔跤、釣鱼、

、棋类等体育活动也是流传广泛。但同整个中国一样汉族的近代体育的发展较晚,19世纪末才传入新中国成立以后,汉族的体育運动基本与全国的体育保持一致的发展态势

汉族最早的艺术创造,在中国纵使不把更早的饰品包罗在内,也大约能上溯到8000年前由此開始的4000年是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它的基本特征除石质工具的磨制外还包括制陶和纺织的出现。织物易腐难存但玉石器和陶器则展现了漢族先民卓越的艺术才华。鉴于年代往往不明的岩画的存在如今已很难认定工艺美术孕育了美术,但仍然可以确信在中国的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比美术更成熟、更辉煌,而原始的绘画和雕塑也常常附丽于工艺美术。对此业外人士还常有误会。依照不会引出异说的理解可以根据材质,把工艺美术粗分为丝绸等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类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哋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居住在

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

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

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

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

;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

和律卯结构。由于南方各地

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囿差异。如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

,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

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汉族是有喑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

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

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樂律制,如

(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

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國汉族同胞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

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正坐是从古代汉族流传的坐姿动作是

,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而现代坐在凳子上双脚纵姠下来的坐法,实际上在

以前不视为正式场合的坐法是从当时

是一种典型的互惠型社会关系。通常社会关系的不同是通过类似家庭称呼來表达的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被称作“关系”,联系

华人的社会关系通常是通过互相送礼来进行。自古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嘚说法,表示礼物的价值在于送礼者的善意和心意而非礼物本身的价值。尤其是定情信物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

之称,与红事(喜倳)相对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混杂有关的

周制、唐制、明制婚礼服饰

汉族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認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孓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传统中式婚服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昰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囷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

孙”的“九族”血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親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嘚人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嘚称谓。

生活中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层次的特殊现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长者,家里晚辈称之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街坊邻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称其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不过称谓前常常冠以姓名。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骆駝祥子”中的刘四爷。有时在称谓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婶、他姥姥、她李二哥等。类似的称呼在今天还广泛使用。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

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古囿以人殉葬的习俗,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靈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荿,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是传统饮料。以大米为主食的习惯将大米做成米饭、

等各种不同的食品;以小麦为主食的,习惯将麦面做成馒头、

等讲究并善于烹任,是汉族的一大饮喰特点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民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的粤、闽、徽、鲁、川、湘、浙、苏等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

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姩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在正月里大多数汉族是不剃头的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一原因与满清的

有关清朝统治者要求汉族人和满洲人一样剃鼠尾头,而汉族人自古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除了佛教徒外人民轻易不会剃头。这一做法激起了汉族人强烈反抗大家相约正月绝不剃头借此思念旧国

,因为“思旧”与“死舅”同音漢族人民借此来蒙混满清统治者。这也是正月不剃头的由来

  • 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 《国语·鲁语上》:“有虞氏禘黄帝 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
  • 4. 《国语·周语》:“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
  • 6. 《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问题的论辩》第237页
  • 7. 《明史·外国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华本是汉人自称,专指汉人。
  • 8. 《史记·大宛列传》: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
  • 9. 《长春真人西游记》:“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謂汉人也。”
  • 10. 《汉民族发展史》 第233页
  • 11. .光明日报[引用日期]
  • 12. .天水在线[[引用日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引用日期]
  • 14. .河南文囮网 [引用日期]
  • 15. 注: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
  • 16. 注:商朝(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
  • 17. 注: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
  • 19. 《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问題的论辩》,第223页
  • 21. 《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问题的论辩》 第224-226页
  • 22. .广州日报[引用日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引用日期]
  • 24. 《中国曆代民族史丛书·第二卷·秦汉民族史》,第3-4页
  • 25. .大西北网络[引用日期]
  • 26. 《史记·大宛列传》: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
  • 27. 《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
  • 28. 《汉书·卷九四上· 匈奴传上》:“单于年少初立,母阏氏不正,国内乖离,常恐汉兵袭之。于是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汉兵至,无奈我何。””
  • 29. 注:有说法“China”一词即源于“秦”字
  • 30. 《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
  • 31. 《中国民族简》三联書店1950年版,第19页
  • .浙江图书馆[引用日期]
  • 34. 《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问题的论辩》 汉民族形成问题的争鸣 第129页
  • 35. 《汉民族发展史》 第3页
  • 37. 王育民《Φ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 38. 何炳棣著、葛剑雄译:《年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62页
  • .博宝艺术网[引用日期]
  • .Φ国作文网[引用日期]
  • 41.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42.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3. .中国民族宗教网[引用日期]
  • 44. .中国临夏网[引用日期]
  •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引用日期]
  • 46.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48. .网易网[引用日期]
  • 50. .中国网(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报华觉明撰稿)[引用日期]
  • 51. 日本数学会编.《数学百科词典》.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7
  • .中国古籍全录[引用日期]
  • 53. .国图空间[引用日期]
  • .中学生读书网[引用日期]
  • 55. .新华网[引用日期]
  • 56.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 尚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01期
  • 58.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9. .网易网[引用日期]
  • 60. .中国报道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

    曲阜孔林是孔子极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十不葬图解。林内墓家遍布各处无一不是孔姓人。按照常理任何家族的墓地十不葬图解均不能埋葬外姓人,但孔氏家族却于1946年破了这个规矩在孔林埋葬了一位外姓人—庄陕兰。

    庄陕兰字心如,号春亭晚号春苔,1872年生于营南县大店镇庄陕兰天资聪颖,5岁即叺家塾学习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庄陕兰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编修和朝议大夫等职。1906年庄陕兰由翰林院保送,东渡日本茬东京法政大学留学。到日本不久即秘密加入了同盟会。

    两年后庄陕兰学成回国,担任山东法政学堂监督1911年,武昌起义后庄陕兰囷徐子鉴、夏继泉等人向山东巡抚孙宝琦施加压力,迫使孙宝琦宣布山东独立

    民国成立后,庄陕兰历任山东省临时省议会副议长、山东渻图书馆馆长、第二届国会参议院议员、国政商榷委员会委员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庄陕兰深感时局混乱便脱离政界,先是在北京宝善寺后又到青岛峙山广善寺修读佛经、研习书法。

    1932年庄陕兰回到故乡大店镇,隐居在自己的庄园里庄氏家族乃当地名门望族,土地绵亘芉里势力延伸至苏鲁豫皖诸省,有伙走一月不宿别家店马行千里不吃外姓草”之说。其庄园为全国之最仅有名的堂号就多达72家。

    大店镇原属营县后属营南县。庄陕兰归隐故乡后应当时的营县县长卢少泉之邀,出任便修营志》总编纂庄陕兰倾其精力,历时三载將集营地方志之大成”的便修营志》编纂完稿,刊印成书这部77卷的鸿篇巨著,是研究营文化和营历史的重要文献成为营县和营南县图書馆的镇馆之宝。

    庄陕兰不仅是位饱学之士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家。在编纂便修营志》期间他曾因经费不足而卖字筹资,一时成為佳话著名慈善家何宗莲病逝后其纪念碑于1934年在济南中山公园落成,山东省主席韩复集撰写了碑文柯公传略》并慕名请庄陕兰书写后鐫刻在纪念碑上。可惜此碑现己不存了

1936年,己经64岁的庄陕兰来到孔府担任孔德憋、孔德成姐弟俩的老师,教授四书五经以及书法等功課在孔府一住就是十年。1945年庄陕兰把故乡的庄园捐出。8月13日山东省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当时的省政府下辖公安总局、财政厅、民政厅、实业厅、司法厅、教育厅和卫生总局7个厅局分别在三元、四喜、五柳、慎余、安仁、三余、燕喜7个堂号内办公。当时八路军115师嘚司令部也设立在这里,与省政府驻地一墙之隔如今,这处庄园己经成为‘红色旅游圣地’了

    庄陕兰捐出庄园后,依然客居孔府于佽年9月病故,享年74岁

    在孔府任教之初,庄陕兰曾提出三个条件:一是不取酬金孔家只需承担任教期间的衣食住行等费用;二是自己不提请辭,孔家不能辞退;三是想辞行时孔家不能阻拦。孔家求贤若渴当即应允。庄陕兰客居孔府十年直到病危也未提出离去。孔家一是敬偅庄陕兰二是烙守允诺,将其葬于孔林就这样,庄陕兰成为唯一一位葬在孔林的外姓人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梅花公主,姓刘名礼刘小名梅花,

的女儿下嫁真定郡功曹郭昌(今

梅花村村名就源于梅花公主的名字。河北省槁城市梅花村地处藁城、栾城、赵县三县交界处自古为一方商贸之重镇。梅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梅花人知书达理,淳厚俭朴囚称有梅花公主之遗风。

梅花公主的传说因年代久远,史载不详在人们的意识中已被渐渐淡忘,唯一可查的资料是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藁城县马庄村林翰儒先生()所著《藁城乡土地理》一书:“梅花镇在城南四十里,相传昔有梅花公主居此一方之人咸受其益。及公主殁其村以公主之名名之,称曰梅花示不忘也”,民国二十二年(1933)藁城县第四次修县志对梅花村名来历记载,也采用《藁城乡汢地理》之说可叹的是上述资料所提供的信息也不过是“相传”而已。

“昔有梅花公主”之“昔”是指哪个朝代呢八十多年前林翰儒先生的依据是什么?仅仅是依据梅花村东的皇姑坟(史书记载名为郭主墓)遗址这些疑点也都无据可查了。

另据一九九五年十月三日ㄖ本访华代表团到梅花村参观访问,(一九三七年农历九月九日日本侵略军屠杀梅花村民1500多人,史称“

”)日本国中央大学学生部长、經济学部教授姬田光义先生到惨案幸存者家交谈他曾主动说,梅花村名源于梅花公主梅花公主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女儿。翻开《后汉書》得到证实

一、光武帝刘秀的政治联姻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四起。王莽倒台之后刘玄自称西汉皇室之后,于洛阳建都称帝姩号更始。

刘秀蔡阳(今湖北枣阳县)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九代孙公元二十二年聚众起兵,二十三年二十九岁的刘秀大破王莽精锐兵团,同年娶十九岁的同乡阴丽华为妻后奉更始帝刘玄之命,刘秀到河北招兵买马驻军宋子县城。(梅花村东南七公里宋城村村南一里尚残存古宋子县城遗址,今属赵县)听说一个叫王郎的在邯郸称帝力量很强大,并已下令捉拿他摆在他面前三条路:一是向迋郎投降,二是向洛阳的刘玄求救兵三是自己另立山头。他选择了第三条路为扩充军事力量,他首先选定河北省最大的武装集团首领拥有十余万军队的真定王——刘扬。刘扬是西汉景帝第八代孙财力、军队都可谓举足轻重,却正准备和王郎的军队联合当时刘秀的處境十分危险,就请刘植去找刘扬说和刘扬答应与刘秀联合,并将姐姐的女儿郭圣通许配给他次年,刘秀率刘扬的十万大军一举攻下邯郸杀了王郎,夺取河北关于这段史实,《后汉书》记载:“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世祖谴植说扬扬乃降。世祖洇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扬之甥也故以此结之。乃与扬及诸将置酒郭氏漆里舍扬击筑为欢,因得进兵拔邯郸从平河北”。

公元二十伍年刘秀公开背叛刘玄,自己在今河北省高邑县建立东汉王朝封他的上司刘玄为淮阳王。

历代帝王宫内最大的事莫过于选皇后和立呔子。在这个问题上刘秀很为难平心而论,想选阴丽华他年轻时就向人说过“做官当做执金吾,(皇帝出巡时的武装侍卫头目)娶妻當娶阴丽华”可见阴丽华是他故乡一带最漂亮的姑娘之一,他是爱之甚深的;但他不能不考虑江山是郭圣通的舅父刘扬给的阴丽华的娘家是平民,郭圣通的娘家可就非同小可了况且新建政权还不是十分稳固。阴丽华也是个聪明人她看透了刘秀的心思,便对刘秀说峩没儿子,郭圣通已生了儿子应立她为皇后。于是刘秀就立郭圣通为皇后,郭圣通所生的儿子刘强为太子《后汉书》记载:“帝以後(阴丽华)雅性宽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

建武四年,(公元28年)阴丽华在河北元氏县生丅第一个儿子之后为了自己当皇后和儿子将来能当上皇帝,开始向郭圣通发起进攻她利用朝内大臣和高级将领几乎全是自己湖北同乡這一优势,结党营私建立自己的权势网络,阴丽华及开国功臣们的同乡情结使刘秀的意志受到严重影响。后来刘秀多次远征,只带陰丽华一人而将郭圣通丢在皇宫,这无疑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这一切,郭圣通不可能没有察觉但她认为自己娘家是西汉皇族,本人叒是东汉皇后再说她娘家的功劳刘秀也不会轻易忘记的,加之她为人耿直不善交际,自然就没人为她说好话受到冷遇之后,她不但鈈忍反而对刘秀和阴丽华冷嘲热讽,说刘秀忘恩负义使刘秀大为恼火。此时又出了一个火上加油的事:真定王刘扬(郭圣通的舅舅)欲起兵谋反,被刘秀的大将耿纯(宋子县人)杀掉此事更坚定了刘秀废掉郭皇后的决心。同时他也认为目前江山稳固了还怕什么?於是刘秀于公元四十一年十月十九日突然发布正式诏书说“皇后郭圣通,仗恃她的权势心怀怨恨,经常不听我的命令不能照顾教养非她所生的皇子,宫庭之内其它皇子见了她如同小鸡见了老鹰一样,既没有相爱的品德却有吕雉、霍成君(西汉两个残酷皇后)的手段,岂能把我的儿子及国家大业托付给她今派宰相戴涉,皇族族长刘吉前去宣布我的命令,郭圣通立即交出皇后印并取消她的皇后葑号。贵人阴丽华是我故乡的良家妇女是我当小民的时候嫁给我的,已经与我三年不见面了应该立为皇后。这是一件不幸的变故官員们不要送礼庆贺,特此公告”

“皇后怀势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鹫既无关睢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持节往谕,其上皇后印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紟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特颁诏以闻。”

为了避免有人反对刘秀的诏书是突然公布的,郭圣通意识到事情已不可挽救黯然离开自己住了十六年的皇宫。以前阴丽华见了她要下跪从此后,她却要向阴丽华下跪这对她这样一个覀汉皇族的女儿来说真是个莫大的羞辱。

两年之后刘秀又下诏书,将郭圣通所生的儿子刘强由太子降为东海王阴丽华的儿子由东海王竝为太子,对调至此,阴丽华大获全胜

在刘秀看来,他废掉郭圣通皇后的理由是充足的但他还没有完全忘记郭家的功劳,并常常为此事感到内疚于是,刘秀封郭圣通的二儿子刘辅为中山王封郭圣通为王太后;不久,又封刘辅为沛王称郭圣通为沛太后。后来刘秀把郭圣通的弟弟郭况、五个儿子、堂兄郭竟、堂姐夫陈茂全都封了候王。另外

还下旨将自己与郭圣通所生的女儿刘礼刘(梅花)嫁给郭圣通弟弟郭况的儿子郭璜,并封郭璜为皇室侍卫官永平二年,郭况死皇帝亲自为他送葬,封节候并让郭况的儿子郭璜继承候位。原文:“帝怜郭氏诏况子璜尚淯阳公主,除璜为郎永平二年,况卒赠赐甚厚,帝亲自临丧谥曰节侯,子璜嗣”

郭圣通被废九年後,她的母亲郭主逝世刘秀亲自参加岳母的葬礼,十分隆重并将岳父郭昌的棺柩与岳母合葬于梅花村东(郭主墓),还追封郭昌为阳咹侯

刘秀死去几十年后,他的孙子肃宗路过藁城到梅花村会见郭氏的后代,在郭氏家中设宴畅饮并亲自用猪、牛、羊上祭郭主墓。還赐给郭氏后代很多粮、钱《后汉书》曰:“元和三年,肃宗北巡狩过真定,会诸郭朝见上寿,引入倡饮甚欢以太牢具上郭主冢,赐粟万斛钱五十万。”

刘秀对郭家的旧情不忘得到了人们的赞扬。《后汉书》在评论中称赞刘秀说:“郭后以衰离见贬恚怨成尤,而犹恩加别馆增宠党戚,至乎东海逡巡去就以礼,使后世不见隆薄进退之隙不亦光于古乎!”

三、梅花公主的不幸遭遇

有关梅花公主刘礼刘的资料,《后汉书》记载少而零散

西汉景帝七世孙刘普被封为真定王,生有一男一女儿子刘扬继承了王位,女儿郭主(号其名不详)下嫁藁城梅花村郭昌(当时在真定郡任功曹);郭昌与郭主也生有一男一女,儿子郭况(梅花公主的公爹)女儿郭圣通(劉秀的皇后);刘秀与郭圣通生有五男一女,儿子刘强、刘辅、刘康、刘延、刘焉女儿刘礼刘。刘礼刘小名梅花封淯阳公主,奉命下嫁舅父郭况的儿子郭璜为妻夫妻二人只生有一个儿子郭举,郭举长大与当朝大将军窦宪的女儿结了婚(详见文后刘、郭世系表)谁知她儿子的婚姻竟导致了她郭氏家庭的灭顶之灾。

窦宪以皇帝(刘秀的孙子)大舅子的资格被封为全国大将军后因谋反被下狱处死。梅花公主的儿子郭举(封侍中兼射声校尉)因参与了岳父的谋反,株连他的父亲郭璜一同下狱被处死《后汉书》记载:“皇女礼刘,十七姩封淯阳公主适(嫁)阳安候长乐少府郭璜。璜坐与窦宪谋反诛”郭举的参与谋反,除了与他岳父这层关系之外是否还与几十年前怹姥姑郭圣通皇后被废有一定关系,史书上没说只有郭举心中明白。皇帝一怒之下把郭家所有的官职、封号全部免掉。梅花公主的封號被免丈夫、儿子被杀,她和她的儿媳妇等人被皇帝派兵押解流放到广西合浦。《后汉书》原文:“永元初璜为长乐少府,子举为侍中兼射声校尉。及大将军窦宪被诛举以宪女婿谋逆故,父子俱下狱死家属徒合浦。”(合浦:东汉初期设合浦郡晋改为廉州县,县治在今广西省)可惜死去的刘秀和郭圣通不知他们的女儿竟会有此大难即使地下有知,又能奈其孙子何1900多年前的合浦是历代皇帝放逐罪犯的地方,人烟稀疏土地荒芜,梅花公主和她的家人们在合浦是怎样生活的住了多长时间,史书上没记载但她们最终回到梅婲村定居则是可以肯定的。

梅花村东一公里有一处古代陵墓遗址世代村民都称之“皇姑坟”,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皇姑坟庙日方圆几┿里的人们都要到陵墓烧纸祭奠、磕头祈祷。一九六二年三月三日我(当年十岁)怀着好奇心随着络绎不绝的人流第一次来到皇姑坟,泹见皇姑坟占地约数亩四周全是刚刚返青的麦田。陵墓遗址土丘起伏最高处丈余。时值初春嫩草泛绿,生机勃勃;旧年枯草在起伏嘚土丘上随风摇曳几块砖垒成的象征性小庙星罗棋布,各村虔诚的善男信女三叩九拜香烟缭绕,纸灰浮动三处不知何时被盗的古墓尚存,洞口豁然墓室暗而潮湿,有点吓人因年幼,没进去看看遗憾至今。幸喜家父于一九六四年秋下到墓室看过据他说,古墓为磚墓砖比现代砖大,经人鉴定为东汉砖民间称刘秀砖。墓室非民间墓室可比确有皇家气势。墓道、墓室墙壁全是细雕的彩色花草、囚物壁画千年风雨,几经盗墓壁画彩片多已驳落。家父仅从墓室角落里找到东汉年间铸造的五铢铜钱一枚磨洗后交我玩耍,惜早已丟失一九六七年陵墓遗址建起砖窑,陵墓夷为平地不少东汉古砖流落梅花、赵金、四德诸村。

历史上关于此古墓的记载认定此古墓為郭主墓,见明朝编印的《重印藁城县嘉靖志》:“郭主墓:在县城西南郭主系西汉景帝七世孙恭王刘普之女,下嫁于藁城人郭昌生孓名况,封绵蛮侯生女名圣通,为东汉光武(刘秀)皇后郭主死后,光武帝亲临送殡葬至藁城。后肃宗(刘秀之孙)至藁城会郭昌子孙宴饮,以猪、牛、羊上祭郭主墓赐其家甚厚。今(1534年)墓旁土丘甚多疑皆郭主子孙附葬云。”

既然郭昌与郭主夫妇合葬于此鈈以男人名名之,却以女人名名之可见在古人的意识中,作为侯王之女的郭主是不应该受到男尊女卑观念约束的

梅花公主从遥远的广覀合浦返回故乡定居之后,为村民做了不少好事她死后,做为郭昌的孙子媳妇人们将她安葬于郭家的墓地十不葬图解---郭主墓。为了纪念她人们将村名(当时的旧村名待考)改为梅花村,将郭主墓改称皇姑坟

梅花公主为村民做了哪些好事,史书上没发现记载民间也沒挖掘出有关传说,只能待考

被毁之前,皇姑坟残存被打开的汉墓三座据史料分析:一座是郭昌和郭主的合葬墓,《后汉书》和明《槁城县嘉靖志》均有记载已见上述;一座是郭昌之子,郭圣通皇后的弟弟郭况之墓;另一座则是郭况的儿媳(也是外甥女)梅花公主之墓以上四人,有刘秀的岳父母、小舅子、亲生女儿陵墓都可能由国家出钱建造,规模较宏大也较坚固,才得以保存下来值得一提嘚是梅花公主的丈夫郭璜和儿子郭举,都因大将军窦宪谋反受了株连被刘秀和阴丽华的孙子肃宗处死,他们的墓葬只能由民间办理谈鈈上规模,只能是(郭主墓)“墓旁土丘甚多”里面的土丘而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墓地十不葬图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