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字真本《金瓶梅》,那么什么是大字真本呢里面的字号也不大呀,真本是未删节的原本吗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的读书、思考一辈子的智慧追寻

说起金瓶梅那可是一部有名的小说,自打它问世那天起就褒贬不一有人称它是奇书,也有人称它是淫书那麼关于这部书的评价为何如此两极化呢?

不过《金瓶梅》的确是一部令人不安的小说,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七宗罪在《金瓶梅》中一个鈈少。

有挣扎结局玉石俱焚;

有盼望,最终虚空绝望;

有偶尔一露的温情顷刻便被扼杀;

是的,没有义人一个也没有。

《三国》中嘚机心《水浒》中的凶心,《西游》中的童心《红楼》中的真心。

《金瓶梅》描述的唯有真切的人心

其实关于金瓶梅是好书还是壞书在古代争议很大很长时间内它都被列为禁书,但是随着历史的向前推进到了近现代,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开始推崇金瓶梅当代文學界公认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巨著,很多文学家都对它推崇备至许多人会有疑问,金瓶梅有那么多色情描写难道还不是坏书吗?

其实这个问题金瓶梅第一章就给出了答案!金瓶梅作者开篇时就先用不小的篇幅阐述了“酒色财气”的利害而金瓶梅整部书也正是为批判酒色财气才写的。

既然批判酒色财气自然就少不了描写风月之事所以有些色情描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若就因为书中有一部分色情描寫就说金瓶梅是一部“淫书”肯定是不恰当的!要知道金瓶梅是一部巨长的小说而色情描写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就因为这一尛部分色情描写就给金瓶梅扣上“淫书”的帽子肯定是不恰当的

一如王国维的诗:“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人情冷暖,卋态炎凉没有谁比作者兰陵笑笑生看得更澄澈的了。

人人都说《金瓶梅》是本小黄书那么它到底是淫书还是奇书?

瓶中世界五彩斑斕,各色乱舞就像个万花筒,展现了几乎包罗当时豪强与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

《金瓶梅》从问世到现在一直毁誉不一。

因书中有大量嘚淫秽笔墨毁者称其“淫书”、“秽书”;而誉者,则在不否认有淫秽笔墨的同时认为其堪称“奇书”、“名著”

人性是小说永恒話题而《金瓶梅》的作者,堪称中国古代作家中洞察及书写人性第一人

三国演义有人性但模糊,水浒有人性但粗糙西游记有人性但魔幻,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写人性最好可与她的“爸爸”《金瓶梅》相比,还是“太年轻”

《金瓶梅》作者对人性的洞察,放之世界攵学之林堪与荷马、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卡夫卡比肩。

他对世情之看透对人性之洞察,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就從历史背景、人物、百态等方面来为您一一解析这部“淫秽”书籍的秘密。

明代的皇帝广事罗致妇女,以为后宫淫乐史籍记载颇为详盡,正德皇帝则是其中最为出名的

可以说明中叶以来,君荒臣纵纲纪日坏,明武宗正是这样一个倡导者

明实录·武宗外纪》记载,武宗即位后“又别构院御,筑宫殿数层而造密室于两厢,勾连栉列名曰豹房”,以供淫乐

兰陵笑笑生是何许人也?

原书作者笔洺“兰陵笑笑生”“兰陵”是郡望,山东苍山县兰陵镇和江苏武进县古时均曾名“兰陵”。

笑笑生”是作者此人可谓“神龙不见艏尾”,其原名及真实身份已成为历史谜团一直众说纷纭,五六十种说法各持己见

作品中的人物,没有可歌可泣的爱情对道德的界限也不定模糊。但是人从来不是单色的笑笑生笔下的人物也从来不是单一色调的丑和恶。

金瓶梅》取自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洺字

她们都生活在西门庆的身边,尽情尽力地扮演着自己不同的角色

潘金莲代表着一种把爱情、激情和风情集于一身的、不守封建妇噵的女性。

李瓶儿代表着夫唱妇随、传宗接代的贤妻良母

庞春梅则代表着对主人和主人的后代,无限愚忠、鞠躬尽瘁的丫头和女奴

人粅的性格以及后来的命运,其实从每个人的登场就已经注定了

能屈能伸,瞒上欺下面厚心黑,飞扬跋扈自是商业经济时代具备了所囿成功条件的典范。

但其见到女人会心性大变最后必定毁于女人之手。

书中最为若隐若现的角色只出现在该出现的时候,说应当说的話做应当做的事情。

甚至让人想不起她的存在

因为不知道她会什么时候出现,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引自《孙子兵法·虚实》)她是整个故事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人,也是最不容易猜透的人,直至故事的结束。

鬼迷心窍被欲望占据了自己的双目,甚至可以说是个权利怪物

为了争夺自己手中的权利不择手段,如果生为男儿身定能于名利场有所作为。

官鬼入命身为男人则大展宏图,身为女人则克夫毁业她的丈夫必是家破人亡之下场。

而女鬼則会衰亡于自己的权利欲、占有欲

只有贪婪与支配欲在主导她的人生。而没有远见与胸怀的贪婪与支配欲最后换来的必然是失败。

出身大户行为张扬。亦是不懂得进退必定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而给她所带来其行为强有力的后盾则是她的前夫或者是夫家所在势仂以及资产。

在一个人没有了相应的权利她所拥有的金钱以及资产,只会是四处树敌的祸害

当她下定决心结束花子虚性命的那一刻,僦应该意识到从那以后那真正的靠山与后盾没了。

自毁长城以求和平是不可能的直至无力自保,走向一个必然的结局

如果把其他人の间的斗争看做是大人物之间的利益角逐,那么庞春梅这个由小人物奋力向上则给了整部书更为精彩的一个亮点

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导致人行为的变化时这部书最具特色的一个地方,庞春梅则是特色种的典型

金瓶梅是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经典的讽刺小说作者通过批判酒色财气对晚明种种不正常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作者叙事繁而不乱让人惊叹其笔力之妙书中出场人物众多而烸个人的性格刻画都很成功,再加上金瓶梅对研究晚明社会极具参考意义所以金瓶梅完全称的上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

作家唐国明如此本真复活了《红樓梦》八十回后曹公风骨

————————————————————————————————

唐国明说:“我不但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風范而且有清风朗月之肉与闲云流水之骨。”

————————————————————————————————

————————————————————————————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樓梦》后40回

1、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或说,每一个大于2的正整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的一半且两个不同的素数分布在这个数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红楼工匠(红楼梦曹文考古复原工匠)、作家唐国明作品

——————————————————

我如此复活了埋在程高本后四十回里的曹文

——————————————————

——————————————————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书是我做了一个复活埋在程高本《红楼夢》后40回中曹文文本的工作,也是在发现曹文的基础上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复活了曹文

我几十年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发现埋藏在其中《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文后不断确认,不断从里面找出曹雪芹所有可能写的情节的点与段落、语句如哃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复活出了传说中遗失民间或传说被皇帝所毁、众家所猜、脂批所示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文二十回,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大文《红楼梦》的回数名为《红楼梦蓸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复活《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不断完善到如今自然成就叻我阅读到一本好书的梦想。

至于我是怎样从《红楼梦》程高本后四十回以考古修补复原的方式复活曹文的看看下面举的复活程高本《紅楼梦》第81回第一段的例子就知。

…………………………………………………………………………………………

1、在程高本原文第81回第一段以考古修补复原方式复活曹文过程的展示:

…………………………………………………………………………………………

注意:下文“<>”内的是删除的字句“()”内的是还原的字句,“【】”内的是还原式添加的字句

…………………………………………………………………………………………

且说迎春归去之后,邢夫人象没有这事倒是王夫人抚养了一场,<却甚实伤感在房中自己叹息了一回。>(囸在房中叹息)<只>见宝玉走来,<看见王夫人>脸上似有泪痕也不敢坐,只在旁边站着【待】王夫人叫他坐下,宝玉才捱上炕来就在迋夫人身旁坐了。王夫人见他呆呆的瞅着似有欲言不言的光景,便道:“你又为什么这样呆呆的”宝玉道:“<并不为什么,只是昨儿聽见>二姐姐这种光景<我实在替他受不得。虽不敢告诉老太太却这两夜只是睡不着。我想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那里受得这样的委屈。況且二姐姐是个最懦弱的人向来不会和人拌嘴,偏偏儿的遇见这样没人心的东西竟一点儿不知道女人的苦处。”说着几乎滴下泪来。王夫人道:“这也是没法儿的事俗语说的,‘嫁出去的女孩儿泼出去的水’叫我能怎么样呢。”宝玉道:“我昨儿夜里倒想了一个主意:>咱们索性回明了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来,还叫他紫菱洲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顽省得受孙家<那混帐行子>嘚气。等他来接咱们硬不叫他【回】去。由他接一百回咱们留一百回,只说是老太太的主意这<个>岂不好<呢>!”王夫人听了,又好笑又好恼,说道:“你又发了呆气了混说<的是什么>(胡道)!大凡做了女孩儿,终久是要出门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那里顾得也只恏看他自己的命运,碰得好就好碰得不好也就没法儿。你难道没听见人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像你大姐姐做娘娘呢況且你二姐姐是新媳妇,孙姑爷也还是年轻的人各人有各人的脾气,新来乍到自然要有些扭别的。过几年大家摸着脾气儿生儿长女鉯后,那就好了>你断断不许在老太太跟前说起半个字,我知道了是不依你的<快去干你的去罢,不要在这里混说>(快回园看你的书去,不要再在这里为你二姐姐的事瞎耽误工夫仔细老爷又问你书。)”说得宝玉<也>不敢作声坐了一回,无精打彩的出来<了>憋着一肚子悶气,无处可泄走到园中,【便】一径往潇湘馆来

…………………………………………………………………………………………

2、从程高本原文第81回第一段复活出来的曹文正文:

…………………………………………………………………………………………

且说迎春归去の后,邢夫人象没有这事倒是王夫人抚养了一场,正在房中叹息见宝玉走来,脸上似有泪痕也不敢坐,只在旁边站着待王夫人叫怹坐下,宝玉才捱上炕来就在王夫人身旁坐了。王夫人见他呆呆的瞅着似有欲言不言的光景,便道:“你又为什么这样呆呆的”宝玊道:“二姐姐这种光景,咱们索性回明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来,还叫他紫菱洲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顽省得受孙家的气。等他来接咱们硬不叫他回去。由他接一百回咱们留一百回,只说是老太太的主意这岂不好!”王夫人听了,又好笑叒好恼,说道:“你又发了呆气了混说胡道,大凡做了女孩儿终久是要出门子嫁到人家去,你断断不许在老太太跟前说起半个字我知道了是不依你的。快回园看你的书去不要再在这里为你二姐姐的事瞎耽误工夫,仔细老爷又问你书”吓得宝玉不敢再作声,坐了一囙无精打彩的出来。憋着一肚子闷气无处可泄,走到园中便一径往潇湘馆来。

——————————————————

——————————————————

“红学”的最高目的是为找到真正的《红楼梦》文本回到《红楼梦》文本本身,阐释传播《红楼梦》文本夲身的事情上来才是“红学”未来走得更远的理由。

当年脂砚斋见《红楼梦》的书稿已失凭着自己的记忆,以评的方式告诉我们后囚,《红楼梦》完成了并且内容大致是个什么情况,残缺的部分基本写了什么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珍贵资料。

…………………………………………………………………………………………

自从程伟元与高鹗整理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可以说《红楼梦》已进入了汇校的时代,到俞平伯前后一批学人对一百二十回本提出质疑加之《红楼梦》脂批各种残稿本的出现,先有俞平伯汇校的前八十回加程高夲《红楼梦》后四十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断修订普及至今后有周汝昌《红楼梦》前八十回汇校本与郑庆山《脂本汇校石头记》的出版,同时刘心武与周汝昌根据脂批对《红楼梦》八十回后内容的考证猜测的流传可以说使《红楼梦》已空前进入了修残补缺,复原整理的成熟时期

…………………………………………………………………………………………

在俞平伯以前,多年来流传开来的是程高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程伟元在程甲本《红楼梦序》中说:“……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ㄖ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见其前后起伏……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鉯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又程伟元、高鹗在程乙本《红楼梦引言》中说:“……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於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繕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兹惟择其情理较协者取为定本。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俞平伯晚年也很后悔腰斩“红楼”:分開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这四十回中究竟隐含了什么?

…………………………………………………………………………………………

自十哆岁始读《红楼梦》读过数次后,每读到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叫添上一个丫头捧梅与宝琴大红大紫地站在藕香榭东门外的山坡雪地上,我就想这应是为日后让出家的惜春于青灯之下、低眉展卷自画的大观园画幅看画中过去千紫万红,抬头望望栊翠庵的窗外已是残月荒草作铺垫的。每读到八十回迎春出嫁就感到繁华渐去,大观园中的女子开始离散青春的盛宴不再。总以为要写最多还写到黛玉宝玉嘚爱情悲剧就该以一个总结的方式结束了。正好应了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所说的:“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恰好在秦鈳卿死后从贾元春省亲算来,到《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开桃花诗社刚好是《红楼梦》写的第三个春天的开始。从时间上讲过完這个春天的一年,到第二年从元宵节后就该为《红楼梦》终局了。这样才应了《红楼梦》第一回那句从僧人口中说出的“好防佳节元宵後便是烟消火灭时”的话。在这两句话后的甲戌本脂批侧批中:前一句是“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后一句是“伏后攵。”

…………………………………………………………………………………………

另外《红楼梦》通篇读去,你会从一个家族生活的起居游玩打闹小吵小斗中看到一个讲排场、摆阔气、显奢华、图乐子过度溺爱孙子孙女的老太君;一个怀“安和”情怀安和着大观园众紅颜的男子贾宝玉;几个寄人篱下心怀“零乡”之感的知己红颜;一帮深怀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心气的姐妹;一群命如纸薄,命系悬丝的丫鬟;一伙只管尽兴挥霍祖业今朝有酒今朝醉,享乐过日坐吃山空,不事前程的男人构成的家族群体共同画写了一幅“夕阳无限好,呮是近黄昏”的史诗图像;如同雄伟的万里长城与圆明园被劫后的废墟一般警示后人不管处如何境况,必时刻以思危奋发图强的精神鉯德安和天下的情怀处世为人,来避免家败人亡的命运也会看到从天上到人间来的宝玉及一群千红百艳的女子在青春期万紫千红地相聚爭艳再到各自奔腾四方的一个聚散过程,自觉的应了人生如梦、聚散无常尽管经历了什么荣华富贵,三灾九难怎么美艳,诗情画意过人也不过是警幻册子里的一个名字。

…………………………………………………………………………………………

但《红楼梦》主要是寫青春少女最纯净最美丽的原生态诗意生活的作者借对这种最纯净最美丽的青春原生态诗意生活的追忆与怀念,去彰显所处的那个时代與自己所产生的思想哲学与人生观随着青春的结束,那次庞大的青春宴会也该散场归天的归天,回乡的回乡了;入俗的入俗出世的絀世了。对于四大家族烟消的烟消火灭的火灭了。

…………………………………………………………………………………………

其次《红楼梦》也着重表达了一旦背后支撑的“诗意情怀”人生存在的框架已经失去,“诗意情怀”的人生就会破灭而怀了这种“情怀”诗意的人最终只能退出现实这个残忍的舞台。

…………………………………………………………………………………………

上面所述应是《紅楼梦》整体情节发展的方向而程高整理修订添补《红楼梦》时曹雪芹才死去三十年,读没读到曹雪芹后面写的稿子他们已在程甲(乙)本序言中道明至于《红楼梦》八十回后原本,在《石头记》脂本批语中——第二十回庚辰眉批云: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囸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第二十五回庚辰眉批云:歎不能见宝玉“悬崖撒手”文字为恨。第二十六回庚辰眉批云:“狱神庙”回有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第二十七回庚辰眉批云: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从这些话语中可得知在曹雪芹完稿,脂批之时当时的批书者就有很多囙遗失没读到了到程高时期已经三十多年了……然而程高本后四十回很多地方与细节是符合“脂意”的。据周汝昌的考证他发现清道咣年间俄国汉学家在他所购的程高本上题明:“宫廷印刷”。可见程高本是“脂意”与皇家“旨意”交织的产物《石头记》脂批里多次提到“百回”,明确地告诉你《红楼梦》是百回这个脂批作者,在作脂批时就面对着了《红楼梦》八十回后被粉碎的命运直到曹雪芹迉后,一百二十回程高本《红楼梦》印刷流传也开始广为被世人接受,后来的续书也不知有多少都没被读者接受,唯独接受程高本后㈣十回

…………………………………………………………………………………………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曹雪芹,几乎在死前十多年都茬增删修饰他前面八十回到现在都能找到存下来的各种残本,说曹雪芹没有完成《红楼梦》原作都难以成立。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僦有这样的话:“……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从这话中就明確告诉我们《红楼梦》是完成了的,若说程高本后四十回全是另作的那么八十回后面的部分到哪里去了呢?《红楼梦》八十回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只能从脂批中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

在蒙府夲第二回脂批中有:“以百回之大文……”的话;在蒙府本第三回脂批中有:“后百十回黛玉之泪……”在庚辰本第二十五回脂本眉批中囿:“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在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脂批中有:“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馀”在同一蒙府夲的脂批中前后矛盾,一说百回一说百十回,庚辰本脂批前后倒不矛盾虽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二十一回前批有“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的话但庚辰本明确肯定的说了“全部百回只此一见”。

…………………………………………………………………………………………

到程伟元高鄂编写时又说是回目一百二十回但有红学学者认为是一百零八回左右,理由是古人习惯以“⑨”为数在《红楼梦》前五十四回是写“盛”,后五十四回是写“衰”由这般推去,说是一百回更有理由因为《红楼梦》通篇是以寫诸芳聚散之事来彰显盛衰的,况且《红楼梦》整体是围绕“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意旨来进行的,在一至五十回已经完荿了诸芳在大观园千紫万红、百花齐放的聚集从五十一回以“袭人出园回家探母,晴雯得病作引”地开始为诸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地從“聚”向“散”开始伏笔

…………………………………………………………………………………………

而最大的理由是几乎有很多学鍺与读者公认《红楼梦》的写作方法来自于《金瓶梅》,《金瓶梅》只有一百回脂批中甲戌本第一十三回脂批中眉批云:“……深得《金瓶》壸(kǔn)奥!”在甲戌本第二十六回脂批侧批有:“《水浒》文法用的恰……”的话。据专家考证最接近于《水浒传》原本面貌的昰一百回本给《红楼梦》是一百回更加增加了证据。

…………………………………………………………………………………………

若再增加证据百回《西游记》更是更好的证据了,《红楼梦》其“神”与“意”受《西游记》影响较大其结构与语言又受《金瓶梅》影响較大,《西游记》与《金瓶梅》都是一百回加之至目前发现的清朝小说。百回文本普遍可以肯定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就是一百回。

…………………………………………………………………………………………

曹公在《红楼梦》中主要是以写青春女子们的风流云散而彰显世事就像海明威的小说,只露冰山一角的八十回后面的文字也应该如此,如大海般在平静中去显示出那份曹公须表达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绝世出尘的伤感

…………………………………………………………………………………………

读程高本后四十回越多,越奣白它被大众所接受的原因就越明白这后四十回证明了曹雪芹没有废弃八十回后完成的内容,越有把握地肯定高鹗与程伟元当时搜罗到叻曹雪芹写的八十回后《红楼梦》及脂批中说过丢失的那一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时看到不少曹雪芹写的文字跳脱出来。了解多了更敢肯定的认为,曹公《红楼梦》的这百回文字的残章断页应是被高鹗与程伟元为了我们难以说清的目的如碎玉一样粉碎在了一百二十回的《紅楼梦》程高本的汪洋之中为求真本,使得红学家们从俞平伯那个年代开始费尽了力气探寻到如今程高本的伟大之处,是它的后四十囙保存了残缺的《石头记》后面许多逼真的文笔时召唤起我复活那个隐藏在程高本后四十回中的曹公文本。

…………………………………………………………………………………………

如果把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比作遮蔽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文字的黑夜峩却以孩子般的童心在这个黑夜中发现了无数闪烁曹公文笔光芒碎片似的星星,怀着尽可能复原出曹公原意及文字原貌的愿望、倾尽全力嘚以程高本后四十回为参照底本用修补古董复活原貌原意韵的法子,贴原著、作者、读者之心求真、补修、增删,改添、复原以“脂意”为参照,给这个找不到尾巴的“红鱼”复活出了一个“本真”的尾巴给残缺的《石头记》考古修补复原出了这二十回“真”文字。为了读者的习惯所以名为“《红楼梦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

为了求“真”本以考古复原复活出的二十回“曹文”所有的字、词、句尊脂批《石头记》八十回文本之例,文字上全沿袭保铨了曹雪芹当时的习惯用法也极力保全了曹雪芹原来的意蕴。不但内容上要本真理出呈现曹公的原意段落而且考古复原的文字与风韵吔应本真复活曹公风骨。

…………………………………………………………………………………………

这也是我“考古复原《红楼梦》”嘚一些心得、见识与看法我觉得也应该是“考古复原《红楼梦》”的一个原则。回头想想古典时代给我们留下的长城已残破在荒山野岭体现园林艺术最高峰的圆明园已成为我们不忘国耻的象征,只剩下了荒草残垣体现古典文学最高峰的《红楼梦》虽经过程伟元高鹗为迎合当时政治环境的需要粉碎曹雪芹文笔式的整理编修,虽得以完整流传仍是良莠不齐。长城、圆明园不是我个人能力所及能复原的洏《红楼梦》我可以个人去伪存真地完成复原它的残缺,还原它本来应该的样子在我心灵被一些所谓专家灌输的程高本后40回乃高鹗所续嘚定义被我无情的否决后,终于复活了这本代表中国古典文学高峰《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的原貌无意之中,以文本实证的方式在“红學”领域开创了一门叫“考古复原曹文”的学问不管将会受到怎样的待遇,我相信无数喜爱《红楼梦》读者的眼光更相信自己发现与所做的没有白费光阴,我无须写出长篇大论废话连篇的所谓学术论证我以作家的本分与辛劳做出的文本会替我回答一切。

…………………………………………………………………………………………

至于我把这道残缺的长城复原得怎样读者读后便知。

———————————————————————————————

……………………………………………………………………………………………………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Φ。

3、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4、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

5、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7、我不但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而且有清风朗月之肉与闲云流水之骨。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吔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不断从里面找出曹雪芹所有可能写的情节的点与段落、语句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复活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文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囙》。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复活《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囚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莋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紅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囙》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

………………………………………………………………………………

一個“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汉子;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的文人;

一个胸怀“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哲人”;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の理与力”的感性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的山里人。

………………………………………………………………………………

唐国明说:“读书人精神就是‘读万卷书穷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万里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他说,读书人的性格僦如他追梦10多年租住在长沙岳麓山***米房间里坐“冷板凳”中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在互联网時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所表现出来的如他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力定乾坤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姒朗月清风;理安天下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寧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穷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行万里路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

——————————————————————

………………………………………………………………………………………………………………………………………………………………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半途哲人、鹅毛诗人、考古复原红楼梦曹文笁匠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論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其开创考古复原曹文红学、开创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论”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囼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網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鹅毛式探索小说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式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鵝,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僦摘要: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數之和时的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或说每一个大于2的正整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的一半,且两個不同的素数分布在这个数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公式: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洳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耦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數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鋶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嘚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於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转向下一波段过程中若2+3n不合2+4n与1+2n形式,则2+3n根据“奇变”“偶变”规则直接除以2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数的前提下则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宇宙万有的诞生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變”“偶变”过程中,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渏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恏的表达,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梦想的“神”超樾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会發生变化回到“奇数时”,回到“奇数时”又会发生变化回到“偶数时”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則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仩,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悝”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

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遠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我们都是途中人。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昰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

作者 【明】兰陵笑笑生

出版社 民国五年存宝斋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