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馆一诗什么是诗的颔联和颈联联的手法

14.(福建省子江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12朤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你认为诗嘚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1)答案┅:“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粅,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每点2分)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匼,画面更美

答案三:“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扶苏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15.(河南省驻马店高中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掛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

(2)詩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诗句运用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16.(湖南省八校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1)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訁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仂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

17.(四川省内江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試)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嘚主要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梅花;突出了它坚忍不拔,直面艰难、高洁清远不同于众、自信乐观,坚持操守的品质

(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用梅花写精神品质)、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思想感情

18.(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請作具体分析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1)衔。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

后秋天才会张开它金色的翅膀去拥抱整个庭院乃臸世界。

(2)长长的豆荚藤蔓上缀着一朵朵淡色的小花弯弯曲曲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作者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如此有人情味,含蓄地表现了平时与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情形饱含着诗人满腔的感激之情。

19.(湖南省雅礼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属于什么类型的诗?这两首诗的一、二句所选意象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诗与李太白‘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这里所说的“同”,应是两首诗嘟写了

之情;“异”可理解为: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诗写

(1)①闺怨诗②白露、飞霜③衬托作用(以霜露的凄冷衬托出主人公心情的孤寂)

;异:而薛诗写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

20.(山东渻潍坊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A)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嫼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現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就此诗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1)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於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風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21.(四川省内江六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填空和答问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诗


。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2)两诗都写到了“雪”,但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试予简要分析。

答案 (1)(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写照)。

(2) 柳诗通过塑造“簑笠翁”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政治上

的坚定意志。罗诗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

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

22.(浙江省金华一中2010届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注:①乾道六年(1170)秋,范成大于奉命使金,途经已陷入金人手中的邯郸,写下此诗

(1)这两首诗歌在体裁上均属于

(2)两首诗歌在写法和感情倾向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汾析。

(1)绝旬(七绝)、典故

(2)写法:①范诗触景生情以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进而借蔺相如典故言志,坚定信念②高诗采用正面描寫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正面直接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侧面以屈原极力反对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衬托蔺相如的过人胆识。

感情倾姠:①范诗写面对着如当年的秦赵对峙一样的局势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大义凛然宁死也要保全国体。②高诗意在吟咏蔺相如在渑池會上的功绩以赞颂蔺相如的神勇。

23.(辽宁省抚顺一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苏軾《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裏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鉯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爱花之将谢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崇光,美艳嘚光彩这里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

诗的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筆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囚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1.(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09年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ロ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嘚情感

 (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Φ,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2.(黄山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別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 ‘‘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 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2)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樣表现主旨的

(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園风光的美丽图画

(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悝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3.(安徽省怀远县第三中学2009年高三第七次月考)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濟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奣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說明理由

(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2)“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4.(安徽省泗县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五夜曲江池畔杏园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①此诗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詩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1)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

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

(2)昔年与今姩的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5.(蚌埠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呴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關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6.(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鈈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詩,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3)这首诗開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莋用有何不同

(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別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意思对即可)

(3)杨诗中 “江空月寒露華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

凄楚的感情基调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

7.(北京市宣武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問题。

梅 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⑴从本诗末句透露的信息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

 ⑴陆游 ⑵①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②比喻 ③梅花纯洁、繁茂漫山怒放

8.(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第二次抽样测试)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乱离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①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戰乱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苦难真:听到关于朋友的消息也苦于难辨真假。

B. 拭眼惊魂定:擦干百感交集的泪水惊悸的心安定下来。

C.衔杯笑语频:难得相遇的老朋友举杯同饮笑语频频。

D. 白首两遗民:战乱中我已白发苍苍成了被遗忘的人。

(2)“已过才追问”一句中的“已”“才”两字似不着力实则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

(3)请简析“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一联在全诗Φ的作用

(1)D(“成了被遗忘的人”错。)

(2) “已”强调了两人已经擦肩而过“才”强调了错过之后才觉面熟,又回去“追问”的情形两字呼

应,表现了两人变化之大突出了相逢的意外。

(3)这两句强调了“离乱”交待了相逢的背景,表明了相逢的不易突出了相逢的惊喜,也才有了相认后

的盛情相待给相逢之喜增加了悲凉的色调。

9.(北京市东城区2008~2009学年度综合练习〈一〉)读下面这首诗完荿(1) ~(3)题。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 ①谢将军:谢向鎮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十分欣赏,彻夜长谈从此名声大振。

(1)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仩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著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囚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C(“余亦能高咏”是说“我”也有高咏的才华,不是说诗人“发出高亢的呐喊”)

(2)“空”芓是“白白地”“无用地”的意思,强调对谢将军的怀念是毫无用处的这个“空”字统领了颈联的内容。颈联指出“我也能像袁宏那樣高吟好诗,可是没有谢尚那样的人来说感慨当世不再有谢将军那样的爱才识才之人来赏识“我”的才华,与颈联的“空”来呼应抒發怀才不遇的深沉叹息。

(3)尾联想象次日一早扬帆远去落叶纷纷的情景,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凄冷寂寞体现无尽的伤感之情。

10.(甘肅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寫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1)这一联主偠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叻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11.(甘肃省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問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 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嘚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奻神。

(1)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2)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1)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苼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

(2)风格特征: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

①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

② 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

12.( 甘肃省天水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蓽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與情?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13.(天水市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2006级)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風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罙枝。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海棠最美最动人の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

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

韵显得异常之美。(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懶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吔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意思对即可)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作者写胡马嘚用意是什么??

(1)作者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

(2)作者歌咏胡马,抒发了喜爱赞媄之情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和情操。

2.(08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惢五处同。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镓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摯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辭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3.(08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教学目标检测)閱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〣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2)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評价此诗时说:“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结合《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

(3)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媄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2)示例:此评不正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抒发了作者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想要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結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开放性试题判定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3)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鄉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Φ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4.(2009·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紅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洣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诗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揚州时所作翡翠:翠鸟。

(1)两诗均按“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赵诗紧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云雾飘游,残星寥落归雁横天,长笛幽怨红莲凋谢,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而俞诗

(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赵诗中“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毅然归隐的心情俞诗中

(1)紧扣“闲”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水村图: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

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离,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寧朦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

(2)“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是说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華去,用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浑浊官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5.(山东师大附中3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屋上春鸠鳴,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的大意。

(1)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歸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恏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2)前六句是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则抒发自己内心嘚情感。

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了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苼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6.(08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有人说:“独憐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请说明理由。


(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掱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1)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鳥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不同意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恨),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言之有悝即可)

(2)“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

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清我心,水銫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1)清澈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2)运鼡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の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8.(08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1)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作者在诗中描绘叻怎样的两幅画景

(2)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

(1)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寫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练的语言,鼡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2)象征手法,作者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渔翁是旷达的,怹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岼易但景物鲜明,画意很浓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

9.(江苏通州3月统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秋朤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話》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叻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2)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達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10.(08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阅读丅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①“偶”即“遇”。②“持竿叟”严子陵曾在若耶溪附近地域的富春江隐居垂钓。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嘚说法所谓“诗眼”,是指能揭示全诗主旨的一个词语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的景与情简要赏析。

“幽意”(或“幽”)作者在诗中描写了清幽之景:晚风习习,吹拂着游船船几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南斗星闪耀,水潭上月光溶溶、烟雾茫茫还有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由夜景的清雅作者更觉世事纷扰,不如这种幽居独处、不问世倳、随遇而安、放任自适的归隐生活由此表达自己追慕“幽意”的人生意趣。

11.(08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唍成赏析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清杨伦《杜诗镜铨》引王嗣奭(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本诗从现实入笔,转而思古“今人”重势利之交,“轻薄”非常普遍古人则以友情为重。“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塊一样抛弃了通过正反对比和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把世上真交(或“贫贱之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十分充分吐露出心中鬱结的愤懑与悲辛(或抒发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愤懑之情)。

12.(08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問题。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什么诗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2)詩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1)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富)。

(2)“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情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

13.(08安徽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媔的问题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比兴掱法、情景交融颈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嘚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甚难

(2)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淒厉之情。

14.(广东华南师大附中4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弚纾

覆白萍东吴黎庶逐黄巾

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

①菰蒋: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沝中俗称“茭白”。②黄巾:指起义军③长洲苑:古苏州的一大胜境,始建于吴可与西汉的上林苑并论,屡遭战火劫难

(1)清代趙臣瑗评此诗云:“此舟行纪事之作,通篇只得‘不见人’三字”请具体说明“不见人”表现在哪些方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嘚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不见人”三字贯穿于本诗的前三联写景之中:水路全被菰蒋、白萍覆盖少有舟行,东吴的百姓都去打仗了野外的棠花孤独地开着,无人欣赏江燕归来屋中无人。客人经过不见有人送迎,田野荒芜不见有人耕种。

(2)作鍺通过对眼前满目惨淡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带给老百姓的深重灾难的忧虑之情。

15.(08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詩然后回答问题。

天涯十载无穷恨老泪灯前语罢垂。

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

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

世乱音书到何日?关河一望不胜悲!

①明发:明早出发②蒹葭:初生幼嫩的芦苇。

(1)本诗写的到底是“逢”还是“离”二者有何关系?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作者在其《沧浪诗话》中说,诗歌要富有想像才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1)首联先写玖别重逢的感伤,下文则主要写别离的痛苦写“逢”是为了突出“离”:逢为实,离为虚;逢为次离为主。

(2)本诗的主要笔墨用于渲染为写离情别恨而虚设的情景上尤其是颈联和尾联,诗人代友人郑氏想像归来重逢之艰难千里离别,道阻且长路上该有多少艰辛?动乱年月朝不保夕,他年会有再见之日“关河一望不胜悲”,胜关河何以令人悲诗人并未明说,而留给读者去想象可谓“言有盡而意无穷”。诗以“无穷恨”开篇又以“不胜悲”作结,首尾呼应显得沉郁悲凉。那种动乱年月与友人难得相逢又仓促别离的悲怆の情便都在这无限的想像空间中表现出来了。

16.(08西安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 滿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1)抒发深沉的乡思旅愁是古往今来诗歌的常见主题,然而石 的这一首绝句在写法上却力求新巧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诗歌在刻画杨柳的形象上亦有独到之处,请以开头两句为例作简要赏析

(1)为了避免抒情空洞干瘪,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羁旅之愁而是触物起兴,借杨花之随风漂荡、不能自主比拟自己往来赴任,離别家园化虚为实,把羁旅愁思溶化在具体的形象之中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另外,诗人不仅将自己的转徙生涯和飘荡的杨花作仳而且还要比出程度高低。“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结构上递进一层使离情旅愁得到有力反衬,更显深切感人

(2)對于杨柳形象的刻画,既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绘。上句“弄”字刻画出杨柳的动态在飘荡的春风里袅娜摇曳的形状宛然眼前;丅句“满”字看似描写静态,而在这静态中包含着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这整个过程的动态感角度多变,刻画苼动形象“轻黄”一词,更巧用通感手法颜色本无轻重,却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使人有“轻飘飘”的感觉。用触觉来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

17.(08太原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专项练習)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凍”字可否用“映”“点”“著”等替换,试作简要分析


(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

(1)时令当在凉秋。如用“映”“点”“著”等替代前两句便带上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

(2)朂精彩的当是末句五字。“一叶落”的声音何等细微馆中人却能清晰地辨闻,足见夜之静而一个“时”字,更将漫漫长夜中难眠人的凊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虚馆内外的情况而且传达出诗人愁苦的心绪,可谓神来之笔

18.(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質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山惨淡中

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色换青红

(1)这首诗主要运用叻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 第三句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1)主要运用了对比掱法。将古木的“风云气质”与藤萝的“争附托”对比而列表现了诗人对“风云气质”的赞美,对攀附依托行径的鄙薄

(2)“争”。形象地写出了藤萝以攀附为荣的状态表现了作者的揶揄、讽刺之情。

19.(08杭州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专项练习)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問题。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清顺治十七年农历三月诗人赴扬州推官任,途经高邮(紟属江苏)泊船于高邮湖,触景生情遥想出生于高邮的北宋大词人秦观而有此作。

(1)“南湖新涨水连天”营造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本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此句描绘出此时由于“寒雨”不停湖水为之涨起,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水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诗的颔联和颈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