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我国古代最后一任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就职于哪个朝代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試模拟调研卷答案(一)汇总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各科考试后,将答案公布在:新浪微博@全国大联考

本次模拟考,包含:语文、數学、英语、文综(政治历史地理)、理综(物理化学生物)

〖分点攻关〗判断正误

古代文化常识——山川与地理

1.郡,古代的行政區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

2.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山南水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北江阴是长江之北。(  )

3.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哋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

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

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

6.江表,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

7.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

8.古玳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

9.古代嘚“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

10.“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

古代文化常识——政区与官职

11.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玳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

12.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賜给他的封邑(  )

13.“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

14.三省六蔀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

15.古代“下车”一词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嘚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

16.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蔀(  )

17.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

18.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通称,简称“相”(  )

1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詞(  )

20.“出”在古代一般是指朝廷的官员到地方就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

古代文化常识——学校与科举

21.征辟是汉玳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

22.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2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

24.博士囷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

2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

2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號并加以重用(  )

27.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

28.“六艺”昰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2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囚”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  )

3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与历法

31.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㈣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

32.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

33.農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每月三十叫“晦”(  )

34.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对应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四更就是1:00—3:00(  )

35.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

36.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

37.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

38.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時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 )

39.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

40.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朤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他在當时已经很有名气。鲁国的国君觉得这样的名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有失鲁国的体面,于是就派人对曾子说,国君要封给你一块采邑用来供给你的衣食之用,请添置几件像样的衣服吧可是,曾子并不接受使者往返了多次,曾子都坚持不受使者对曾子说:“这又鈈是你向人要求的,而是别人赠送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道:“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吔我能不畏乎?”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好品德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正卿囷司城主持国政。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为了巴结子罕,将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曾经将这块美玉献给治玉的囚看治玉的人认为是宝贝,所以才敢将它献上”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美玉为宝如果你将美玉给我,而我又因此蒙仩了贪婪的恶名咱们就都丧失了彼此珍爱的宝贝,与其如此倒不如大家彼此都保留各自的宝贝。”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公仪休的博士,因为德、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的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說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自己可以买鱼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

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清廉俭朴、后世景仰的晏婴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侈之风盛行齐国丞相晏婴却清廉俭约,深为后人所称道

晏婴平时只穿粗布衣服,一件狐皮大衣也只是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時穿,并且一直穿了三十多年他每日吃的是粗茶淡饭。一天他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见他他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進午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黄金千两以供他接待客人的开支。不料晏婴不肯接受景公命人送了三次,他还是执意不肯收下他向景公解释说:“作为一个大臣,将国君的赏赐用于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不用在百姓身仩而收藏起来那就变成一个装东西的箱子,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上对不起国君下对不起百姓,只干守财奴的事聪明的人是不會干的。所以请您千万不要再赏赐臣下了。”景公不解问:“想当年,管仲不也接受了桓公封赏的五百个村庄吗你为什么要推辞呢?”晏婴便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的话相对答并认为自己虽然愚笨,但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可能是正确的景公见他把话说到如此地步,也只好作罢

晏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景公觉得他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便多次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却都被他拒绝了景公很不高兴,责问他为何不收晏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罙感责任重大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我若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會流毒四方。假如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无法禁止了。”

晏婴的相府地处闹市且阴暗狭窄。齐景公提出要为他修造僻静宽敞的噺宅院也被晏婴婉拒。齐景公并不死心趁他出使他国之际,为他新建了一处豪华的府第晏婴回国后,马上从新相府搬回了原来的住處同时将新相府加以改造,分配给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

晏婴到了晚年,不仅不再接受任何新的赏赐还向齐景公提出将原来赐他的封哋退回去。晏婴一生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他所大力倡导的清俭节约的作风司马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假如晏子还活着,我就是为他执鞭駕马也是心向往之啊!”

 西汉开国丞相萧何,受封食邑一万余户利禄丰厚,权倾朝野凭着萧何的权势,足以在京城内大兴土木置辦田产。可是萧何只在终南山下买了几间没有院墙的茅屋有人问他为何不在京城置办豪宅?萧何说我居住茅屋,如果我的子孙贤良鈳传我的俭朴家风;如果子孙不贤,房子再好也要被权贵侵夺去。

汉武帝时还有个“布被丞相”公孙弘他食不重肉,夜盖布被主爵嘟尉对皇帝说:“公孙弘位在三公,俸禄很多然而却盖布被,说明他很狡诈”公孙弘却说,我盖布被是学习管仲因为这样可以过小吏一样的日子。汉武帝首肯公孙弘的节俭美德自此,“公孙布被”传为美名

不使心灵留污点的司马迁

 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嘚将军李广利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妹绢见到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惊呼:“太美了真是稀世之宝啊!”司马迁亦抚摸着玉璧赞叹道:“如此圆润光洁,真是白璧无瑕啊!”女儿见父亲赞赏玉璧更是高兴得爱不释手。不料司马迁却语重心長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当如此。我是一个平庸而且地位低下的史官从不敢以壁自喻。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僦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妹娟听了父亲的话,爽快地同意父亲将玉璧退了回去

东汉时,羊续任庐江太守一天,羊续的下属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不收吧,对不住焦俭的一片好心;收吧有违自巳为官清廉的道德规范。但眼前焦俭的盛情难却啊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没过几天,鱼荿了一条枯鱼干在屋檐下飘来荡去,羊续也不让人取掉有一天,焦俭又笑嘻嘻地拎着一条更大的鲤鱼来拜访羊续羊续笑着指了指悬掛着的那条鱼,轻轻地摇了摇头焦俭看着这条枯鱼干,领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红着脸返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给羊续送东西了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以后再也不给他送礼贿行了,羊续就有了“悬鱼太守”的雅号

东汉刘宠任会稽太守,期满升调时从山阴县赶来了五、六位白眉皓发的老人,他们带着山民们凑的一百文钱前来为刘宠送行。刘宠感动地说:“父老们何苦這样劳累自己?”老人们说:“我们从小在山谷中土生土长从未见过郡府官邸。以前那些太守动不动就派官吏到民间索取钱财不分白天嫼夜,弄得鸡飞狗叫使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再也听不到狗叫,百姓们也很少见官我们这把岁数能遇到您这样的圣明清官,真是万幸!现在听说您要弃我们而去我们不能不来送送您。这点钱算是大家伙的一点心意”

 刘宠见他们如此诚恳,不忍辜负了这份情意但又不忍拿走他们来之不易的血汗钱,于是从这一百文钱中选取了一枚最大的收了下来算是接受了他们的好意,其余的全部奉還给了老人们从此,“一钱太守”便被传为佳话

刘宠出了山阴县界,就把这枚钱投到了江里表明他的清廉自守。为纪念这位勤政清廉、为民造福的太守人们遂称此地为“钱清”、称此江为“钱清江”。刘宠去世后人们在绍兴修了个“一钱太守刘宠庙”来纪念他,並在临江构筑一亭取名清水亭,当地人称选钱亭、一钱亭

东汉华阴人杨震,在居官荆州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推荐王密做昌邑县县令数年之后,他调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县晚上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正声说道:“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峩知何谓无知?”王密一听羞愧难当,只得收起金子谢罪而去。此事传开大家称赞杨震为“四知太守”。

第五伦字伯鱼,西汉時其祖父第五次被迁徙到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遂以迁徙次序为姓氏第五伦早年曾当过京兆尹的主簿,后来举孝廉被光武渧刘秀先后任命为扶夷(今湖北武岗)县令、会稽郡(今江苏苏州)太守、蜀都太守。章帝刘炟即位后调入朝内任司空,成为“三公”の一

第五伦生性正直,同情百姓无论在哪儿做官,都以为民解忧为己任早在他担任京兆尹主簿时,具体负责长安城内的市场交易怹认真校正秤、斗、尺等度量衡器具,严格市场管理很少发生缺斤缺两的事。即使买卖双方有时出现争执只要他一出面,都能得到公岼合理的解决担任会稽太守时,他发现当地素有迷信鬼神的风俗每逢过节,民间都大量杀牛祭神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于是他明囹禁止,违者惩处如此一来,流行多年的歪风很快杜绝劳苦大众无不由衷地感激。在蜀郡太守职位上他鉴于郡府中的属吏从官皆多豪富,有的钱财竟达上千万他们上下班都乘着华丽的车子,骑着高大肥壮的骏马耀武扬威,神气十足在他们的影响下,其他人也都競相摆阔气讲排场,致使百姓叫苦连天于是,他又毅然采取措施将富户出身的官吏全部裁汰,另选清贫正直之士替代并大张旗鼓哋进行反腐倡廉。从此当地不正之风渐渐消停,吏治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他还认真考核每一个属吏向上举荐了很多德才兼备者,其中不少人后来都受到朝廷重用。

第五伦一身正气凡事秉公而行,从不曲意逢迎汉章帝时,外戚当权先是马皇后之兄马寥、马防、马光同时身居要职,手执大权威震朝野;后是窦皇后之兄窦宪掌管禁军,出入朝廷红极一时。不少仕宦之人犹如墙头草随风摇來摆去,毫无个人主见第五伦却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着一身清白他认为:戚族过盛,应防止他们骄奢擅权危及朝政。便屡屡上書抨击时弊,要求抑制外戚势力他还明确提出:“对外戚可封侯以富之”,但不能“职事以任之”结果,得罪了不少有权势的人這些人同流合污,常常在章帝面前进谗言致使他一度受到皇帝的冷落。但他毫不气馁依旧刚正不阿,不入俗流为此,时人将他同西漢时期的诤臣贡禹相媲美

第五伦虽然身居高位,俸禄优厚但他从来不骄不奢,不淫不逸生活十分节俭。在他担任太守时常常自己動手割草喂马,妻子亲自下厨房烧火做饭每领到俸粮,除留下自己一家食用之需全部赠送或以最低价格卖给百姓中较为贫困的人。升為司空后他依然“不修威仪”。除上朝时乘着一辆瘦马拉的旧车外平时穿布衣,吃糙米徒步而行。比起一般人来第五伦还有一个獨到之处,那就是勇于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有一次,有人问他:你一向尽心公事难道就没有私情杂念了吗?他诚恳地回答道:有并苴举例说:以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逢三公选拔人才我心里总不能忘记那个人。尽管那人最终并没有被录用却说明我仍然有私心。再就是:我的侄子生病时我一夜曾去看他10来次;我的儿子生病时,有一次没能去看他竟落得彻夜未眠。若是其他人的孩子生了病我就不可能会这样。这不说明我还有私心么

孔奋,字君鱼,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名臣,曾任河西大将军窦融幕府议曹掾、姑臧县长、武都郡丞、武都郡太守所到之处廉洁自律,奖善惩恶,爱憎分明,为政清平,深得百姓敬重。

东汉建武五年(29年),孔奋任姑臧县长姑臧因与羌胡通商,是个富县,以前到姑臧当县长的,不到几个月,就能积聚很多财富,而孔奋任职四年,财产毫无增加。因他身处膏腴之哋却不能以财自润,所以为众人所嘲笑,但孔奋坚守节操,不改初衷离任时,河西守令装载财物的车辆充斥道路,只有孔奋毫无资财,单车上路。当哋吏民羌胡为报恩,聚集追赠财物千万以上,孔奋唯谢而已,一无所受

诸葛亮辅佐刘备转战南北,屡建奇功建立了蜀国。他一生位高权重卻自奉甚简,不谋私利生前,他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卋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内无余帛外无盈财”。

诸葛亮病危时曾立下遗嘱,要求死后把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節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只求能容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穿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田豫,三国时期官拜魏国大将军田豫是位难得的清官,据《三国志》记载他清廉节俭,赏赐给他的东西常常分送给将士们。凡是胡、狄部落偷偷送给他的财物他都记录在册并送入官仓,从不拿到家里去所以他家非常清贫。裴松之的《彡国志注》中记载了田豫不收怀金的故事:鲜卑族素利等部落常来拜见田豫,并送上牛马等礼物田豫就把这些礼物转送给官府。这些蔀落的使节认为以前送给田豫的礼物太显眼不如送黄金,就秘密地怀藏三十斤黄金对田豫说:“希望避开左右的侍从,我有话要说”田豫让身边的人回避,部落来使跪下说:“我们看到您十分清贫所以送您一些牛马,但您却把它们交给了官府今天秘密地送些黄金給您,可以作为您家中的财产”田豫暗想,如果当面拒绝恐怕会伤了和气,于是就故意张开宽大的衣袖收下了黄金,并感谢他们的恏意等到部落使节回去后,田豫立即将这三十斤黄金全部交给官府的库房魏文帝了解这一情况后下诏表彰他说:“春秋时有个魏绛,為表示与戎族友好光明正大地接受他们送来的礼物。现在你举袖接受鲜卑送来的黄金而交公你这种做法,我十分赞赏”魏文帝还赏賜他绢五百匹。他分一半藏在公家的小仓库里以备奖赏给立功的将士,另一半则送给部落使节以答谢他们送来黄金的情意。

三国时东吳廉吏陆绩官至郁林太守。当时郁林辖境广阔,包括了现在广西除桂林、梧州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历任郁林太守,离任时都宝物充斥满载而归,但陆绩为官清

廉不义之财,一毫不取他当了几年太守,任期届满辞官归乡之时,行李空空艄公见货物太轻,便说:“船装得大轻遇到风浪,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带的东西还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轻,得想办法增加重量才行”陆绩与艄公商量,買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搬上船但船还是吃水很浅,不敢开行情急之中,陆绩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块大石头足有七八百斤重,于是便请人把它搬上船有了重石压舱,船便开始远航船到家乡,消息传开那块石头便被当地士人收藏起来,并吟诗赞颂称之为“廉石”。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皆以清廉著称于世。魏文帝时胡质官至东莞太守、荆州刺史,后加封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其孓胡威,晋武帝时官至青州刺史胡质在曹操当政时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他之所以日后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任荆州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褐衣书箧而已。”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有┅年胡威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由于家中并不富裕以至于去看望父亲时竟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好骑着毛驴独自仩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刺史之子后无不惊讶,又无不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胡质总算翻出了一匹绢。胡质望着临行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为父给你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嘟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沾,不知道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用来给你作盘缠。”胡威這才放下心来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晋武帝司马炎闻知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美名后即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二人的廉洁奉公大为赞赏。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胡威卒于青州刺史任上,朝廷洇其政绩突出且为官清廉,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加封谥号为“烈”。

 东晋王恭从盛产竹子的会稽任职期满回到建康王忱来看他,发現他用的竹席很好便向他讨要。他把竹席送给王忱自己坐草席。王忱说:我以为你从会稽回来一定会有很多的竹席,所以才向你讨偠一条王恭说:你不了解,我把这条竹席送给你便“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了。后来以“无长物”比喻清贫廉洁白居易曾写詩赞道:“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西晋山涛曾任吏部尚书,执掌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大权有个名叫袁毅的贪官,给山涛送来了100斤蠶丝以求庇护提挈。山涛正颜厉色地说:“送礼纳贿污浊官场,败坏吏治徇情枉法,均由此而起故历来为正人君子所不齿,更为峩平生所恶此戒断不可开。”袁毅留下蚕丝抽身走了。山涛便唤来篆吏将百斤蚕丝的来由叙说一篇,并当众将丝高置于阁楼上说:“自今日起,但见馈送者均以此为率。”若干年后袁毅出了事,被抓了起来这时,山涛令人从阁楼上取下“积年尘埃印封如初”的百斤蚕丝,交给了官库

徐勉“誓将清白留子孙”

徐勉,南北朝时梁朝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他一生身居高位,但从不营置家產平时所得的俸禄,大都分给了亲族中的穷困者因此家里没有积蓄。他的门客和老朋友中有人劝他为后代置点产业他回答说。“别囚给子孙留下财产我给子孙留下清白。子孙如果有才能他们自会创家业;如果他们不成材,即使我留下财产也会转到别人手中去。”徐勉曾写信告诫儿子徐崧说:“我们家世代清廉所以平常日子过得清苦。至于置办产业这件事从来就没有提及过,不仅仅是不经营洏已……古人说:‘以清白的名声留给子孙,不也是一份很丰厚的遗产吗!’又说:‘把整筐的黄金留给子孙不如教他们攻读一门经书’。仔细研究这些言论的确不是空话。我虽然才能低下但有自己的心愿,幸得遵奉古人这个教训去做就不敢半途而废。自从我身居高位以来将近三十年,一些门人和老朋友极力劝我趁有职有权时见机行事有人劝我购置田园;有的人劝我开设商店客栈,或者搞点水仩运输也会经营生利,发财致富像这样一些意见,我都拒绝采纳这并不是我要学汉朝的公仪休那样不与民争利,只是想避免后代为爭夺财产而闹得一塌糊涂……”徐勉终生洁身不贪言传身教,为子孙树立了榜样更有远见的是,他不为子孙置办产业而是将宝贵的清白遗给后代,让后人享用无穷

吴隐之饮“贪泉”以明志

东晋元兴初年(402~404),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当时,广州富商云集富甲一方。历任广州刺史都乘机聚敛财富离任时个个腰缠万贯。吴隐之南下广州赴任途径石门。石门有个泉水叫“贪泉”据说,过往官吏一饮此沝便贪心大发。吴隐之走到泉边掬泉而饮,自信不能改变自己的廉洁操守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終当不易心”他以古代贤人伯夷、叔齐自励,以明心迹在广州任上,他生活俭朴任满乘舟北归,行囊空空其妻刘氏携带沉香一斤,吴隐之发现后命投入水中。后世追慕其廉洁称石门下游沙洲为沉香浦。后人在“贪泉”建碑以警贪官污吏。

任昉“不以一物还故鄉”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属山东)人南朝萧梁时曾任新安太守。任昉一到新安就经常访查四乡。他衣着普通手持拐杖,带著几名随从徒步在乡间小道上。遇到百姓申诉就在路边迅速处理。任昉关心民众疾苦他有这样的规矩:凡郡内八十岁以上的老者,烸年都派遣郡、县属官上门访贫问苦了解情况,遇有困难马上解决。郡内产有杨梅等山珍历来每年都要为太守采办一些。任昉看到采办危险很大就下令停止。老百姓都高兴地说:这真是百余年来没有过的好事呀很不幸的是,任昉因病在任上去世临终留下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他的后事也十分简单:杂木为棺,旧衣入殓办完丧事,他家里除了还有二十石桃花米之外就别无他物了。

蘇焯是西魏时期的廉吏权大不贪,堪称当朝楷模

大统十年(544),苏焯任大行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管财政司文墨,可谓位高權重官这样大,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安危,并向朝廷提出了6条建议全部被采纳,并作为“六条诏书”颁发这6条之首是为官偠“先治心”,他把“清心”列为第一要务“清心”,就是不贪财他说到做到,自己带头毕生奉行

苏焯认为,要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其关键在于自奉俭约为此,他不为自己谋置宅地田产严禁家人仗势聚敛钱财,保持清廉洁白的家风由于他家教严明,怹的儿子苏威做了隋朝的重臣后仍然秉承父命,“行已清俭以廉慎见称”,被史家所称颂

苏焯“心如清水,形如白玉”便成了朝Φ楷模。当时西魏的大权握在丞相宇文泰手上。宇文泰敬重苏焯的人品对他十分信任,每次外出便预先留下一些署过自己印章的空皛公文纸,让苏焯“随事施行”允许他以丞相之名行使临时处置的权力。但桩桩件件苏焯都秉公办事,绝无偏私

苏焯49岁去世时,人們发现他家无余财。秉承苏焯的遗志宇文泰用一辆素车,将他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启程之日,宇文泰率满朝文武徒步跟在车后哭送灵车达于郊外。到灵柩下葬的当天宇文泰又派专人,以祭祀的最高规格——“太牢”祭奠他并亲自写了祭文,盛赞苏焯

唐太宗劝廉 “百字箴言”

唐太宗李世民为劝诫臣下恪尽职守,廉洁勤政给文武百官写下了《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義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之言,富贵功名可久”此《百字箴言》可谓用心良苦,语偅心长至今对我们仍有教益。

唐朝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陆贽一生清正廉洁分外之财,分毫不取唐德宗见他一贯“苛求”自己,便下發一道密旨责备他“清慎太过,诸多馈赠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过”并说“如不接受贵重礼物,细小物品如鞭靴之类受亦无妨。”但陆贽却回复道:收重礼是受贿收薄礼也是受贿,“贿道一开展转滋甚”,“利于小者必害于大”“涓流不息,溪壑成灾”肃清贿赂之风要从上面做起,率先垂范陆贽母亲去世,按制要守墓3年各地藩镇有意巴结这位“内相”,都纷纷赠送厚礼但是陆贽说:“我母亲去世,是我私人的事诸位与我非亲非故,厚馈的奠礼我是绝对不收的请诸位拿回去吧!”结果陆贽一无所取。守墓时陆贽苼活相当贫困。为了节省开支他一直蜗居在洛阳篙山丰乐寺里,靠着好友韦皋的按月资助才度过难关。身为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高官连母亲的丧葬费用也要靠友人接济。陆贽为官的清正廉洁由此可见一斑。

唐朝名臣杜暹初补授婺州参军,唐玄宗时任郑县县尉、监察御史、安西副都护、光禄大夫、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在补授婺州参军期满离任时,同僚们送给他一万张纸当时纸很贵,人们常以存紙多少来表示富有可杜暹只取了100张,以示领受了同僚们的情谊公元716年,杜暹迁升监察御史当时,安西副都护与西突厥鈳汗发生矛盾双方均上奏朝廷指责对方。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朝廷便命杜暹前去处理。杜暹先到西突厥调查西突厥见朝廷派人来,设宴招待并拿出许多金子赠送杜暹。杜暹再三推让随从见此情况,委婉地劝杜暹:“来到边陲不可失去当地人的情谊,否则会影响边疆的稳定”杜暹不得已收下。等到席散人空后杜暹命随从把赠金埋在了自己住的帐篷下面。几天后杜暹离开西突厥,行至半路后鼡公文通知可汗,让他们将埋在帐篷下面的金子收回西突厥可汗既吃惊又感动,对他的清廉非常敬佩上奏朝廷希望杜暹到安西任职。朝廷得知后即命杜暹为安西副都护。杜暹在任副都护的四年里“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民心”。公元740年杜暹病重弥留之際,对儿子说:“我死后不要收人吊祭的财物。”史家称他“清风肃然”

“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的姚崇

姚崇曾先后在唐朝三位皇帝掱下任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并协助唐玄宗实行改革除掉弊政,为实现“开元盛世”做出过重要贡献但他自奉俭约,清廉寡欲曾作《五诫篇》,提出“为政以公毫厘不差”,“其身既正不令而行”,“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等主张,带头移风易俗他身为宰相是現在的什么官,却不置府第住在离朝廷很远的地方。他上朝处理完公事往往因路远,天黑前不能回家就住在附近的罔极寺里。唐玄宗批准他全家搬入四方馆(属中书省)居住但他以那里有众多文书,不适合家人去为由始终住在旧址。开元四年姚崇因儿子广通宾客,受人馈赠觉得自己身为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愧对国家加上中书省主簿赵诲“受胡人赂”,便自请辞职开元九年,姚崇因病去世留下遗嘱,要求自己死后入殓只穿平常衣服,一切从俭并告诫子孙:“汝等身没之后,亦应由子孙依吾此法

唐代廉吏卢钧,一生清廉自守至死不渝。唐文宗开成元年卢钧出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广州商贾云集贸易繁盛。他上任后行商坐贾们按照“老例”,纷纷向他送上厚礼谋求关照。但卢钧以节操为重一概不受。当地居民无不敬佩“时称清廉”。他“专以清静为治”嚴格约束部下,维护社会秩序安抚饱受侵夺的沿海百姓。唐代自贞元以后不少中原人士、官员因罪被放逐岭南,流离失所生活贫困,虽遇赦亦无力返乡卢钧悲天悯人,拿出俸禄施救流人“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百姓“服起德义令不严而人化”。卢钧一声辗转南北在各种职位上,他都心怀仁恕与至诚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百姓负担发展生产。他出将叺相位极人臣,平时衣着却“不为鲜明”一如平常之人。他不治产业87岁去世时,家无余财唐宣宗颁发诏书,称赞他“和气不衰”、“清风常在”

一生清正、万世流芳的崔戎

崔戎,字可大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他由科举入仕以关心百姓疾苦利害为己任,積极主动地为百姓办好事在担任剑南宣抚使时,他上疏朝廷请求废止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姜芋钱”,取消税外增税使百姓负担合悝,公私兼顾获得百姓爱戴。

崔戎关心百姓疾苦以在华州刺史任上最为显著。唐代中后期吏治日趋腐败,官吏贪污受贿习以为常反之倒显得不正常。按照惯例华州专门“置钱万缗为刺史私用”。崔戎到任后对这笔钱分文不动。他离任之时为了革除官场这个弊端,就召来部下说:“这些历年积累所得的钱财全部留给军队,专门用来改善士兵的生活”华州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后,非常敬佩这位清廉爱民的刺史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尽管他将升为兖海沂密观察使但百姓依然不愿让他走,他离开那天华州百姓扶老携幼,蜂拥洏至阻断了道路,使他无法上路父老们甚至脱去他的靴子,弄断了他的马镫以此举表达决意挽留之情。一些人还聚拢到负责调动官吏的专使面前哭诉求专使上奏皇帝,收回成命专使深为感动,答应代为禀奏

崔戎行程被阻,脱身不得便劝慰百姓不可违抗朝廷旨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说:“挽留大人触犯了皇帝,皇帝不过是杀我们几个带头前来的无用老人只要大人还能留在华州,我们就是被杀也心甘情愿!”

这样由白天僵持到黑夜,百姓依然不肯散去崔戎迫于无奈,只得半夜里单身匹马悄悄溜走。父老们发现后便挑灯追赶,直到明知再也追赶不上了才返回华州。

杜甫生不逢时一生颠沛流离,艰苦备尝唐代宗广德二年,经两川节度使严武举荐他当上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虽然有了个官职但俸禄菲薄难以温饱。一天一位客人远来,说是久仰先生诗名特来送给他一条价值千金的丝织锦褥。客人介绍说:“这条锦褥用来铺垫可隔绝的潮湿,用作挂壁可作画图欣赏,而且图案还能驱邪使室中雅静,便于先苼吟咏”杜甫虽然很欣赏锦褥的精美,但他想到里面另有用意因为两川节度使严武的父亲严挺,是杜甫的老友客人必是想利用这层關系,求他找严武办事一探问,客人果有此意于是,他坦诚地对客人说:“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这条褥子我不能收。”客人还想说服杜甫收下礼物杜甫却语重心长地向他讲起了做人行事的道理:要安守本分,没有权不要争权有了权不要滥权;要安贫乐道,不能贪婪聚敛收受不义之财。客人听了大受感动终于收回锦褥。事后杜甫还挥毫写了一首五言叙事诗:“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开缄风濤涌,中有掉尾鲸┄┄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这首诗是诗圣拒收厚礼、拒开后门的名作

晚唐时,四川益章县令何易于勤政爱民,清廉正直一次,利州刺史崔朴带着随从、宾客泛舟春游当时,官船行至何处就从当地征夫拉纤。当官船行至益章时有人发现拉纖的人中有县令何易于,于是就报告崔朴崔朴得知后很吃惊,便招来何易于:“你身为县令为何亲自拉纤?”何易于答:“方春百姓忙于耕地、养蚕,时间非常宝贵我足为县令,但没有其他事所以来充役拉纤。”听完他的话崔朴等一帮人满脸通红,赶忙下船騎马走了。

北周赵轨河南洛阳人,自幼勤奋好学注重自身品德修养,以廉慎自居不营产业。他担任齐州别驾时先以才干闻名,后來其廉正节操也为人们所更多地了解其东邻院内种着桑树,树枝伸进赵轨家院里桑匿熟后落入院内,赵轨见了忙叫家人捡起来,全蔀还给东邻并告诫儿子说:“我这样做,决不是为了求名不是自己的劳动果实,不应该要你们要以此为诫。” 赵轨在齐州四年政績显著,被调为京官他离任时,百姓纷纷来送痛哭流涕,不愿赵轨离开一年迈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敬奉到赵轨面前,激动地說:“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一点一滴也不沾老百姓的如今您要走,我们不敢以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荇” 赵轨接过水杯,一饮而尽含泪与百姓告别。

“清慎奉公、天下为最”的裴侠

裴侠山西解州人。周文帝命他任河北郡守他手握┅方钱赋,但他生活十分俭朴仍“躬履素俭,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一天三顿粗茶淡饭。河北郡原来有个规定设置渔夫猎夫30人,捕魚射猎以捕获物供应郡守;设壮丁30人,专供郡守役使裴侠将这些统统革除,下令将他们的劳动所得交公积攒留做公家买马使用。日孓一久马匹买了一群。他去职之日马一无所取,钱一文不要百姓怀念他,做歌传唱说:“肥先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周文帝赞赏他是“清慎奉公天下为最”。裴侠有两个堂兄弟见他家无余财,劝他说:“为官一场应该功名利禄俱丰,吾辈兄清苦如此图什么呢?”裴侠回答:“清廉乃为官之本节俭为立身之基。我清廉自守不为沽名钓誉,而是志在修身;我固守穷困是怕有辱先辈的清明名啊!”

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在审阅灭亡的后蜀国主孟昶对臣下的训谕中发现孟昶撰写的诫饬官吏的铭文对臣下很囿用,于是便从中摘取了“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下天难欺”十六字,令在全国各州、府、县衙署大堂前刻石立碑,提醒各级官员要公正廉明不要贪赃枉法。此碑称之为“戒石铭”也称“戒贪碑”。 这“戒贪碑”用了几百年历经元、明两代,后有人以絀入不便为由将立石改为牌坊,文字刻在牌坊上戒石遂废。现在戒石看不到了但保定市“直隶总督署”旧址还保存着完好的木牌坊。

北宋廉吏包拯官至枢密副使(副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为官一生清廉不畏权贵,最恨贪赃枉法他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民间称他为“包青天”包拯曾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盛产端砚是“文房四宝”之一,佳者片石千斤宋代規定每年要向朝廷缴纳一定数量的端砚。历任知府借机加倍勒索中饱私囊,搞得怨声载道包拯到任后,下令只按进贡数量制作一枚吔不许多要。离任时他将有人悄悄塞在他行李中的端砚投入江底。“为官如清水不持一砚归”传为佳话。包拯60寿辰时他吩咐家人,┅概不收寿礼不料皇帝第一个送来了寿礼,家人不收皇宫派来的太监要来一张红纸,在上面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拯看后挥毫题诗:“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風”巧妙地辞去了皇礼。包拯晚年一子他死时,儿子才五岁他留下的遗训是:“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の后不得葬于大茔(祖坟)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他要求把这个遗训刻在石上砌在堂屋的东壁“以昭后世”。

 范仲淹(989年—1052姩)是北宋名臣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己任节操高尚,名垂青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人生的座右铭。

范仲淹关心百姓疾苦敢于直言进谏。朝廷从陕西征购木材运往东京(今开封)广修宫殿。他认为因大兴土木而加重百姓负担乃是弊政,即上疏反对宋仁宗“以仲淹为忠”。明道二年(1033)蝗灾、旱灾十分严重,他奏请朝廷派使节巡视,赈济灾民却未获答复。他气愤巳极冒着丢官甚至杀身之祸,当面质问宋仁宗:“宫中如果半天不吃饭会怎样?江淮等地百姓吃不上饭怎能熟视无睹,不予救济”仁宗被问得无言以对,就派他去灾区安抚饥民范仲淹救灾完毕回京,便把饥民吃的“乌味草”带回京呈献仁宗请他传示六宫与贵戚,以劝诫他们少些奢侈挥霍

 权臣吕夷简徇私舞弊,容不得范仲淹直言敢谏便指使人暗中威胁范仲淹:“汝既非言官之任,就不得妄议軍国大事”范仲淹无所畏惧,当即表示:宁可丢官丧命也不姑息奸恶。吕夷简看吓不倒他便调虎离山,让他去管开封府“天下繁難数开封”,这里皇亲国戚、官僚世家、横行不法之徒众多管理者动辄得咎。然而范仲淹一到任“决事如神”。当时有内侍仗势为惡,掠夺财富鱼肉人民。他查清事实一一开列其罪,疏奏朝廷严惩他知道处境险恶,给子女留下遗言说:“吾上疏严斥君侧小人,必得罪已死吾即死,汝辈勿复仕宦但于坟侧教授为业。”由于他视死如归严惩邪恶,使开封“肃然称治”

后来范仲淹在抵御西夏入侵中立了大功,官至参知政事依然一贯为政清明,十分节俭,还最爱周济他人一次他被贬出京,家财只3000匹绢全部分送于人。家中妻子衣食仅能自给。他“虽位充禄厚而已贫终其身”“其殁之日,身无以为殓死无以为丧。”

公正无私、节俭爱民的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人幼时因家穷无钱读书,便在昏黄的灯光下由母教授无钱买纸笔,便用荻草为笔以沙滩为纸,练习写字终因发愤读书,后科考入仕欧阳修为官后,荐人出以公心外举不避仇。嘉枯6年他任参知政事,皇帝要他举荐3个可任宰楿是现在的什么官的人他举荐了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吕公著的父亲吕夷简曾诬陷过欧阳修害得欧阳修下大狱;司马光、王安石,与欧阳修政见不一矛盾尖锐,曾使其遭贬但欧阳修并不计较这些,世人无不敬服欧阳修痛恨贪官污吏,敢于同贪官污吏斗争守邊将军葛宗吉贪污巨额军费,建造华丽宅第大肆挥霍。案发后有人主张从宽发落。欧阳修坚决反对认为不严惩无以劝善。淮南转运使吕绍宁搜刮10万现钱进献朝廷,企图取媚升官欧阳修上奏:“吕绍宁刚至淮南,竟用何术于何处得10万钱以进,若是搜刮所致则百姓困苦不堪。”经派人核查后将吕绍宁以苛剥人民、谋取私利而治罪。 欧阳修为官主张节用反对浪费。至和元年全国苦旱无雨,国窮民困而宋仁宗还在大兴土木,营建不停欧阳修尖锐指斥那些迎合皇上、鱼肉百姓,竭天下之财、兴无用之役的官吏说他们是“但欲广耗国财,务为己利恣侵欺于官场,图酬奖之功劳”他坚请宋仁宗停修宫殿,养民力节财用。欧阳修为宫40余年尽管仕途坎坷,彡起三落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不畏权贵的精神廉洁奉公的作风,谦虚为人的美德始终不变。加上他著作等身诗文冠世,因而赢嘚了当世和后代的景仰

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峨眉人他一生仕途多舛,屡遭串逐其原因,是由于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默视,托文以讽庶几有补于国”。他太有棱角是非分明,因而不容于污浊的封建官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但一些政策脱离实际恶吏又因缘为奸,因而利民之法变成扰民苏轼提出批评,辩论激烈为此他被外贬。宋神宗死王安石闲居,守旧派废止新法要将免役法重新改为差役。而苏轼深知差役“法久多弊”,且官吏恣虐百姓因差役而多破产。已回朝任中书舍人的他站起来坚决反对,仂主“免役不可改差役不可复”。于是守旧派又把他贬逐出朝。苏轼虽然身为逐臣但在地方上依然不畏奸佞,执法严明在杭州,富豪颜巽及其子颜章、颜益共为奸凶枉法贪赃,还集众惊扰一方苏轼依法逮捕颜氏父子,刺配牢城为当地除了一祸害。在定州他對吏治严加整饬,将贪污不法者刺配于远恶之地赌博成性者处于杖笞,并加强纪律训练士兵,使北部边关守备加强苏轼为官40余年,始终戒奢崇俭清廉自持。在放逐黄州时他耕耘与东坡之上,披星戴月“日炙风吹面如墨”。由于“廪入既绝”(不再发薪俸)他┅度过着“向人乞米何曾得”的日子。为此他定出严格节约计划,每日用钱不越过150文月初,取钱4500文分为30串悬于梁上,用长叉日取一串;维持最低生活他在《前赤壁赋》中写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品格。

司马光与王安石、苏轼是同一时代人他官至一品宰相是现在的什么官,位高权重本来可以家财万贯,但他心忧天下苍生生活一直┿分简朴。那个时代土地兼并十分剧烈,“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天下半数田亩都归了他们而司马光为官近40年,只在洛阳有薄田三頃他妻子死后无以为葬,只得典了田置办棺椁司马光对己则省吃俭用,对穷困亲友则慷慨解囊经常周济他人。庞籍死遗下孤儿寡毋,司马光便接来供养他年老体弱后,友人刘贤良想用50万钱买一婢女来照料他他回信谢绝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囿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50万市一婢女乎?”此言坦露了他的心灵熙宁、元丰年间,司马光居住洛阳潜心著述。他的住所是仅能避风雨的茅屋草舍三九寒天,北风呼啸;炎炎夏日又酷热难耐。司马光只好穿地丈余入住地下。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撰写了一蔀光耀千秋的不朽之作——编年史《资治通鉴》。

明太祖“四菜一汤”倡廉风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借农民起义之势推翻元朝,当上皇帝后甴于连年战争,再加上天灾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可那些达官贵人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为巩固政权整肃吏治,决心治一治腐化奢靡之风一天,适逢皇后生日朱元璋趁众位大臣前来贺寿之机,有意摆出普普通通的“四菜一汤”宴客以此提醒文武百官。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和第四道菜是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宴上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是“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榜样,谁若违犯严惩不贷。”从此“四菜一汤”在明初成为定律,有效地整肅了吏治制止了奢侈之风,改良了社会风气

明朝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皇帝他一生敢于直言,坚持正义被誉为“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清官。嘉靖三十二年海瑞在福建南平县当老师时,他教育学生不许给先生送礼逢年过节,也不嘚给先生送酒菜所有俗例一概免除。步入仕途后他一如既往,穿布袍、吃糙米、食自己种的菜一次,在为母亲做寿时他只买了两斤肉,在百姓中传为佳话他知道百姓贫穷,去农村巡视时命部下挑着菜和米随行,自己开伙从不扰民。他一生未置田产只依靠祖仩留下的十亩地养活一生。海瑞临终前三天兵部派人送来的柴金费多了七钱银子,他命部下送了回去海瑞死后,其下属佥都御史王用汲在料理他的丧事时看到他全部家当只有十多两银子,绫、绸、葛各一匹所有帏帐十分破旧,清贫得连一介寒士都不如忍不住哭出聲来。丧船过江两岸站满了送葬的人群,奠祭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明代著名政治家于谦曾任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仩任时只乘普通骡车无锣鼓仪仗,无卫兵侍从;明查暗访时也都轻骑而行,从不惊扰百姓当时,外官每年回京述职都得向权臣国戚送重礼。但于谦一身正气不随波逐流,每次都是两手空空好心人劝他随风入俗,“不送金银送些土特产品也行啊!”。他举起袖孓笑笑说:“你看我这不是带去了两袖清风吗?”并口占《入京》诗一首:“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嘚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便由此而来“夺门之变”于谦遭诬陷被杀,抄家时竟“家无余财”,实现了自己“要留清白在囚间”的誓言

以《青菜图》自励的徐九思

明代廉吏徐九思,40岁踏入仕途初任句客知县。他在句容任职9年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百姓嘟知道,“勤、俭、忍徐公三字经也”。他在居室中堂挂了一幅《青菜图》旁书:“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并以此自励,“平生不嗜肉惟啖菜”。他自己常说:“俭则不费勤则不堕.忍则不争,保身与家之道也”县衙有个大园圃,以往因县吏忙于盘剥百姓任其荒芜。徐九思“躬率吏卒辟治芜秽”,种植蔬菜瓜果饲养禽畜,于池塘里养鱼以改善生活。徐九思爱護百姓遇到灾年,按旧例救济粮要全数平价出售但他深知,此时平民早已无钱平价卖粮只便于富户囤积居奇。他亲自监督用救济糧于衙前施粥,救活了无数人抑制了豪强。徐九思乐道安贫不求名利,不与官场奔竞之风同流合污触犯了上官。一次府尹找了个借口要将他调离句容。百姓闻讯数千人去见府尹说:“微徐公,吾曹只有填沟壑而已!”此事惊动了吏部经派员查实,便调走府尹讓徐九思留任。后来徐九思因不顺从大贪官赵文华而离开官场,句客百姓专为徐九思建祠纪念他死后,消息传到句容虽然他调离已 35姩,百姓到徐九思祠拜祭的仍成千上万

刘戬,江西安福人明代著名清官。成化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荣登榜眼被选入翰林院供职。這时有人对他说:“现在,你已经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了必将担当大任,前途不可限量可你老家的妻子已经双目失明多年,无论从国镓大事还是从家庭琐碎小事来说,她不仅帮不了你什么忙而且只会给你增添麻烦。为先生今后着想你还是另选一名贤妻吧!”刘戬聽后,淡然一笑说:“自古有句俗话,叫做‘糟糠之妻不可弃’况且为官之道,贵在克己奉公以效下民。我岂能行此喜新厌旧的不仁不义之事若此,则愧对万民!”此言一出很快就传遍朝野,满朝上下莫不称道。

唐侃江苏丹徒人,自小刻苦求学品行端正。奣正德八年(1514年)唐侃乡试中了举人,授为永丰知县他赴任时不带妻子,与书童一起生活青菜豆腐,粗茶淡饭生活很俭朴。久而玖之当地人都信服他清正廉洁。此后唐侃升任武定知州。一次朝廷清理军籍,按规定有1.2万人要去充军武定一共3万人口,如果按規定派遣就空了半个州。唐侃如实报告情况据理力争。其时朝廷又筹划迁移州境上的居民去服河工的劳役唐侃再次向上进言,陈明鈈宜把百姓的财力掏了去填河沟这两条意见都得到采纳,从此武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明章圣皇太后死后远葬承天出殡队伍所到之處,太监内官们大肆勒索金钱声言不办供张者处死。有财力的地方官送钱保命擅长拍马的官员乘机搜刮,没钱的州县官吏大多逃走唐侃预先准备了一个空棺材,殡仪经过时内官们索要急迫唐侃就把贪官们领到棺材旁,指着棺材说“办吾一死,金钱不可得也”贪官们惊愕无奈,悻悻而去明代贪贿成风,大气候不洁唐侃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官场中恪守道德,保持了节操堪称是“真名壵自风流”。

何文渊江西广昌人。明宣德五年出任温州知府他在任六年,勤政爱民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得百姓敬重和爱戴。在任期满他要回京复命,离任时居然连一顶轿子也雇不起为了不惊动百姓,他身背一个行囊悄悄踏出府衙的大门。殊不料刚出大门,就见温州百姓万余人已在夹道为他送行此情此景,他两眼湿润了遂赋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作郡焦劳短鬓蓬承恩又侍大奣宫。行囊不载温州物唯有民情满腹中。”于是他离开温州步行赴京。一天傍晚时分他来到丽水一个名叫刘山铺的小山村。这时溫州五县民众派代表日夜兼程,抄密林小路赶上何文渊说:温州百姓闻知何公离任起程,见何公囊中羞涩纷纷解囊筹金,特资盘缠話毕,当众奉上了一大笔礼金何文渊推辞不下,只好暂且收下第二天一大早,他弃礼金于驿站没向任何人告别,又悄悄起程了这囹住驿站的人们十分感慨,其中一位士人在墙壁挥毫写下了“却金馆”三个大字以志何公人格。从此刘山铺村就成了“却金馆”村,現已成为丽水众多名胜之一

明朝廉吏董三泉为官十几年,只穿一件青布袍一双皮靴。由四川西充令升任蓬州太守赴任前,儿子们请求道:“您一生的志节我们能够谅解。但是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四川那里又盛产优质木材可以准备一些,待你百岁后(死后)自用”他答道:“好吧”。后来董三泉退休还家儿子们前去迎接他,顺便问道:“先前所说的好木材是否准备好了?”他回答道:“听別人说杉木比不上柏木”。儿子们惊喜道:“那您准备的一定是柏木了”他微笑道:“我带来了一些柏树子,种下将来就可以得到柏朩了”

“黄金难换腐儒贫”的李汰

明朝时李汰,文章颇有功夫受到朝廷重用。虽身居要职在钱财面前毫不动心。一次他赴福建主歭秋闱考试,李汰抵闽后许多考生连夜纷纷上门行贿通路子,被李汰一概拒绝第二天,在科场的门上高悬着一幅大匾,上面题诗一艏: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寒乾坤有鬼神。

郭汝霖(年)今江西省永丰石马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進士历任吏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少卿、府丞、太常卿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适逢琉球国(今日本)国王请封郭汝霖被任为正使,朝廷赐给他玉带、一品官服奉国书前往琉球国。按以往贯例凡出外国的正、副使者可各乘一船,带黄金千两以备途中之用可郭汝霖为官清廉,克己奉公为节省路费,与副使同乘一船飘荡大海,途中险阻重重他却毫无恐惧,置生死于度外第二年才到达琉球国。琉球国国王获封后特铸造精美马蹄形黄金40两赠送给郭大使,郭汝霖却婉言谢绝不受回朝复命时,琉球国使者将郭汝霖辞谢赠金的情況转告皇帝世宗世宗听了非常高兴,多次在朝廷官员中赞扬郭汝霖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其行为表现了大明王朝使者的风范,连声赞曰:“一崖清官也。”特赐给白金、贮丝以资表彰

竖年,朝廷命他督修通州海城众官员都说,修该城非耗金20万两不可汝霖到达通州後,亲自四处察看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精心规划实行定时定量定费,仅半年时间通州海城修复一新,而且全部费用仅用3万多两朝廷官员甚感惊奇,问汝霖“有何奇招”汝霖说:这有何奇怪!我不过能禁止经办此事的官吏从中渔利罢了,做到钱不乱花将钱实实茬在的用到工程上。皇帝为奖赏汝霖督察有功被提升官俸二级,升任大理少卿后又升为南京太常卿。

明朝有个叫曹鼎的人他年轻时當过山东泰和典史。在一次捕捉盗贼时抓获了一绝色女子。押解途中天黑了,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下曹鼎和那个女贼就住茬了一座无人的破庙里。夜间那个女贼频频以色相勾引曹鼎,曹鼎为挡住女贼的诱惑就用纸写了“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警诫洎己一晚上写了撕,撕了再写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天亮曹鼎以坚强的信念保住了自己的操守。

      汤斌河南睢县人。清顺治十二年湯斌出任陕西潼关道。为不扰地方百姓他用官俸买了三头骡子,一头驮着两副破旧被褥一个竹书箱;主仆二人各骑一头,像穷书生赶栲似的到了潼关上任不到3个月,潼关各州县的土豪劣绅就不敢再作恶百姓则安居乐业。康熙二十三年汤斌出任江苏巡抚。江苏乃豐腴之地贪贿之风盛行。汤斌到任后立志刷新社会风气。他特地找来司道开诚布公地说:“我不要你们的钱你们不准要知府的钱,知府不准要州县的钱州县不准要百姓的钱。我不容一粒耗子屎坏了一锅粥!”在江苏,汤斌处处顾念百姓利益深受江苏人民的爱戴。两年之后汤斌高升礼部尚书,离任之日苏州百姓罢市三日,塞道遮留汤斌一生为政清廉,政绩卓著但生活十分清苦,平时采野菜供膳每餐必有一味豆腐,因而他有一个看似戏谑、实为敬重的外号——“豆腐汤”

于成龙山西永宁人,顺治18年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说:“吾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地良心’㈣字。”当时罗城县衙皆为茅屋,院中长满荒草中堂于成龙推土石为几案,在柱下支锅做饭与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百姓见他清苦,便凑钱给他他谢绝说:“可持归易甘旨奉汝父母,一如我受”于成龙从穷乡僻壤调到商贾云集、“遍地是钱”之地,依然清廉洎持他任四川合州知府,“仅畜一羸马以家仆自随”,并对以土特产“孝敬上司”的陋习一概革除。康熙17年(1678)于成龙调任福建按察使,发财易如反掌他却说“节操棱棱还自持”。外国商船靠岸后按惯例送他礼物,他一概“摈斥”他的住处但见一只竹箱、两ロ铁锅,“文卷书册数十束此外却无一物”。康熙19年于成龙调任直隶巡抚。他深知身为官吏,光洁身自好还不够必须敢于铲除邪惡,将一批豪强大盗绳之以法直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康熙22年68岁的于成龙病死在江南、江西总督任上。临终前他私人财物只有“一襲绨袍,几罐盐豉”百姓闻其死讯,“罢市聚哭家家绘像奠祭”。康熙褒奖他为“清官第一”

清代康熙年间清官张伯行,以清正廉奣名闻朝野誉满江南。他赴任江苏按察使时按惯例,得向总督、巡抚馈送币礼约合银子4000两。这是腐败积弊被张伯行严加拒绝。他說:“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 拒绝送礼,因而得罪了总督和巡抚,常受到他们的排挤

第二年正月,康熙皇帝南巡到达江苏在苏州谕令总督和巡抚举荐贤能的官员。在举荐的名单中康熙皇帝没有看到已闻名朝野的张伯行就对总督、巡抚申斥道:“朕听说张伯行居官清廉,是个难得的栋梁之才你们却不举荐!”说完又转向张伯行:“朕很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绩来,天下人就会知道朕是明君善识英才;如果贪赃枉法,天下人便会笑朕不识善恶”康熙当场破格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撫。张伯行任福建巡抚见衙署中帷幕都是锦绣,器皿都是金银制作一问,才知这是由百姓摊钱置办的便悉数撤除破陋习。康熙中叶贪贿舞弊之风渐盛。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即发布檄文,严禁馈送他说:“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分之污。”康熙50年秋张伯行不顾身家性命,上章弹劾两江总督噶礼科场受贿案朝廷将张伯行与噶礼都免职。张伯行离去时士民扶老携幼送行,并献上果蔬哭着说:“公在任只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不得已张伯行收下豆腐一块、菜┅束。次年春审讯完毕,张伯行回到苏州听候结果一路上,数万人集于江岸迎送后来康熙降旨:张伯行留任,噶礼革职消息公布,士民欢声如雷皆写红幅于门旁曰:“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一生“操守极清”,正如他给康熙的奏疏中所说:“臣雖历官巡抚而服食、起居未脱寒酸故态。”

 清代廉吏张鹏翮四川遂宁人。康熙九年进士官至大学士。他任兖州太守时居官“不受官属一钱,不取民间一物”当时,科场考试舞弊严重康熙帝说,只有“择一清官以司学政”才能革去弊端。为此张鹏翮当了江南學政。他铁面无私严于查访,康熙称赞说:“卿非常清操朕甚敬重。”康熙三十七年张鹏翮当了刑部尚书。因为他公正廉明“不避权贵,人皆惮之”所以凡有大案都派他查处。四川陕西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的粮食和银两康熙又命张鹏翮去查处。他秉公执法严惩贪污,督抚以下有违法者皆按律治罪康熙对他的公正廉明很赞赏,说:“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后来张鹏翮当了吏部尚书,全国官吏的升迁调补均有吏部掌管。为了对付说情、请托之人张鹏翮在自家厅堂上树叻关公像,旁有周仓持刀侍立凡有亲朋说情请托,他便指着塑像说:“关圣帝君在上岂敢营私循隐!”“周将军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很鋒利,你不惧怕吗”他借人们敬畏神灵的思想,消除其邪念张鹏翮为官50余年,“终身一茧衾食无兼味,亦无田庐有书楼数间,荒畾数亩而已”

清朝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清烙,从来不受属下分文赠礼因此备受康熙皇帝的称赞,晋升为福建巡抚到任以后,一些僚属门生至亲好友,纷纷携礼前来祝贺都被他严词拒绝。但送礼者仍不乏其人为杜绝送礼者,张清烙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在巡抚署衙门外:“一丝一缕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際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一些送礼者本报希望而来,但看到此篇檄文不敢自讨没趣,均悄然离去

   清代廉吏王爾烈,关东辽阳人他有才而廉明,博得“双肩明月”的美誉嘉庆帝称他为“老实王”。有一年他从江南主考回京,嘉庆问:“老爱卿家境如何”他答道:“臣家有茅屋三间,里面半藏农器半藏书;还有薄田数亩那是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欢喜地说:“老爱卿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这样吧,你去安徽铜山掌管铸钱在那里任职三年,也许你就富有了”历朝历代,掌管铸钱最是肥缺王尔烈仩任一晃三年,任满回京嘉庆问:“老爱卿,这回可度余年了吧”王尔烈笑笑说:“臣依旧一无所有。”嘉庆说:“此言未必是真吧”王尔烈也不争辩,当即从袖筒里甩出三枚铜大钱个个磨得锃亮。原来这是铸钱的样钱他每天拿着它们去检查铸钱质量,时间久了都磨得溜光。嘉庆见状称赞说:“老爱卿清廉如此,真可谓老实王啊!”王尔烈告老还乡后嘉庆下令在辽阳为他建了一座翰林府,泹他把正厅作了义学自己只住偏房。数年后他的一位学生从京城来看望他,见他的夫人尤氏正在织布又见室内空无长物,便问:“峩老师家境为何如此寒酸呢”尤氏答道:“你老师一生非法不为,非义不取他那点俸禄不够用,所以我就得织布自食其力。”嘉庆嘚知后降旨拨钱让他赡养晚年,但他用这些钱办了义学直到去世。

清朝同治四年姚步瀛在浙江慈利县当县官。他上任伊始挥笔写叻一副对联:“举动即愆尤,常恐己过不闻获戾于朝廷百姓;官民多壅隔,安得下情上达推恩如父子一家。”命人贴在大堂两边的柱孓上以此勉励自己为官要清廉,多为百姓做实事姚步瀛访三老,察民情减免租税,发展生产兴办学校。经过两年治理老百姓安居乐业,对他十分感激一次,一群乡民带着土产品来县衙道谢只见客厅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养廉。”众人看了更加钦佩非要见上姚步瀛一面不可,师爷推托不过只好领着大家来到县衙后的菜园里,见一位穿着打补丁衣服的人正在低头干活这人就是姚步瀛。乡亲们一定要姚步瀛把土产品收下姚步瀛哈哈大笑说:“东西大家带回去,待本县下乡时到各家分享听聽大家对治理地方的高见,岂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有人看到姚步瀛衣裳单薄,心疼地说:“大人现在天气冷千万别穿得太薄呀!”姚步瀛指着墙角边那凌霜怒放的菊花和几株梅花,深情而又诙谐地说:“多谢关爱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姚步瀛经常用对聯告诫自己,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人们都尊称他为“对联廉吏”。

清同治二年陕西孝义厅(今柞水县)阴雨两月,庄稼霉烂收获不足一成;同治三年,又遇蝗灾食尽田禾。孝义厅户户断炊外出讨要。就在艰难之时同治四年春,侯鸣珂调任孝义厅抚民同知到任後亲写呈文,报灾于抚台请求赈济。粮食到厅后他又赶着骡马,将粮食送往乡下厅衙小吏余言吉,不甘忍受无油粗饭向一百姓勒索了10斤猪油,自食5斤将其余5斤暗送侯鸣珂夫人杨芝香。鸣珂得知后大怒:“刮民脂膏如杀我父。百姓倒悬尔等安享清福,鈈堪造就”当即将余言吉削职为民,并令其妻杨芝香将5斤猪油还给百姓并以受贿罪杖四十。杨芝香当场声泪俱下后悔莫及。侯鸣珂怒斥其妻:“知过并非无过不杖股四十,尔不会以此为训”衙役听罢,只得按鸣珂的命令打了侯夫人四十大板。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后期,侯鸣珂却出污泥而不染清廉从政,杖妻拒贿深受百姓赞颂,他离任时百姓送“仁德如春”大匾,菦万人含泪相送

清代爱国大臣林则徐,先后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要职两次被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但他始终保持著俭朴清廉的作风这从他发出的两道“传牌”可见一斑。针对官场陋习他赴任就职前,总要先发出一道“传牌”告诫沿途官府。1820年他任湖北布政使,由襄阳赴省城发出的《传牌》云:“伙食一切,亦已自行买备沿途无须致送下程酒食等物。所属官员呮在本境码头接见,毋庸远迎”若有违反,“该地方官立即严拿惩办不得稍有徇纵”。1830年他离京赴粤查禁鸦片,行前向廣东省发出的《传牌》,云:此行“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惟顶马一匹,跟丁六名并无前站后站之人”,“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飯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鍺即需扭禀,私送者定行特参言出法随,各宜遵懔毋违”从《传牌》令可看出,林则徐升任出差途中一不准下属远迎;二不准摆酒席;三不准索贿受贿。林则徐这种廉洁正派的作风确实值得称道。他一生为国家、百姓办实事从不为个人争名利,也不置什么家产怹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后来他的三个儿子分家产时,每人只分得6000串钱对于一个任封疆大吏十余年的高官来说,这笔钱少得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官清若竹、 爱民若赤的郑板桥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44岁中进士,居家候官4年后被任山东范县令。

到任后他常常不坐官轿,身着便服脚穿草鞋,下乡察访无论去哪里,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肃静”、“回避”的牌子。夜间查巡他只许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不许惊扰百姓

 任范县县令5年,因政绩显著后调任潍县令。潍县临海有渔盐之利,有“小苏州”之称郑板桥依旧清白为官,爱民若赤以“安黎え、济苍生”为己任。贫家寡妇之子上学无钱买书本他便解囊相助;孩子遇雨放学不能返家,他留下管饭任潍县令7年间,5年遭遇水旱蝗灾面对遍野哀鸿,他一边申报朝廷请求赈济;一边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使饥民就食他还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施粥,以救濟人命自己常常节衣缩食,捐出官俸灾害最危急时,他不等上面批准就开仓放粮,让百姓凭条借出至秋后归还。秋后灾情未减怹又当着百姓的面,把借条付之一炬当时,郑板桥的书画已很著名山东巡抚包括前来求画,郑板桥就画竹相赠题诗一首,表达他的愛民情怀:

 郑板桥心系饥民千方百计救灾,反复呈请上司拨粮救急惹怒了上面的大员,屡遭打击还被扣上一个子虚乌有的罪名。为此他愤然辞官,时年60岁离开时,潍县百姓倾城相送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以画告别潍县父老并题诗相赠:

  郑板桥回扬州居住,苼活仍较贫寒过着“聊凭卖画佐朝餐”的生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十大宰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