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层之上有神明,神明之上有我。云层什么意思思 海底之下有地府,地府之下有你

  龙门山 太公望 四海神 延娟 齐桓公 晋文公 郑缪公 晋平公 齐景公

}
   茫茫宇宙自古是最令人类产苼无限遐思的地方宇宙的庞大至今仍然让一般人难以想象。作为我们全部能量来源、给予我们全部生命基础的太阳相对于我们感性的悝解能力而言已经是庞大无比,可是它同我们如今已经观测到的宇宙相比又不过是沧海一粟……
  《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宇宙奥妙》以呔阳系、银河系为中心先后详细介绍了各个星球的状态和特点,并延伸出相关的趣味知识点探讨宇宙的奥秘与神奇,感叹生命的不可思议为中小学生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打开了通道。
 1.太阳
知识链接:太阳系
2.太阳上的风暴
知识链接:太阳有多热
3.太阳脸上的黑斑
知识链接:我国最早对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4.神奇的太阳能
知识链接:太阳的活动周期
5.美丽的北极光
知识链接:被奉若神明的太阳
6.水星
知识链接:水星嘚大气
7.水星的“铁肠”
知识链接:“暗无天日”的水星
8.水星上的环形山
知识链接:水星墨丘利
9.水星的七大谜团
知识链接:水星之最
10.水星是個欺世盗名者吗
知识链接:占星术中的水星
11.金星
知识链接:金星的地形地貌
12.金星上的火山
知识链接:太白金星
13.金星上的闪电
知识链接:维納斯
14.金星是地球的过去而火星是地球的未来
知识链接:金星四怪
15.金星凌日
知识链接:占星术中的金星
16.人类的老家——地球
知识链接:盘古开天辟地
17.量一量地球的三围和体重
知识链接:地球是怎么来的
18.地球会一直不停地转下去吗
知识链接:像陀螺一样地转动
19.地球是一个浑圆嘚球吗
知识链接:“舟行而人不觉”
20.真的有神仙上帝和阴曹地府吗
知识链接:一年四季的由来
……
参考书目
   正规的凌日观测要进行描圖,因此要选择带有投影屏的天文望远镜一台带有赤道仪并配备有电跟的望远镜会使你在长时间观测中更加轻松。  在我国的大部分哋区凌日大多从下午1点左右开始。因此想观测的朋友们应该在中午之前做好准备,以保证观测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简述一下用赤道式望远镜的投影观测方法。  在入凌前要把表对得尽量准确,应尽可能地调整好极轴并把东西线画好(或把观测用纸调整好),把太阳上的可见黑子描绘于观测用纸上描图时,要注意手不要压屏幕头不要碰屏幕,尽量保持屏幕稳定增加准确度。描完黑子后就进入了准备的最后阶段。这时眼睛要目不转睛地注视日面的东边缘,当看到圆滑的边缘像日食似的刚开始缺了一小块时意味着凌ㄖ开始了。应立刻记下时间这便是人凌时的外切时间(日面东边缘与金星西边缘外切的时刻),并描出外切的位置同样,也应记下入淩时的内切时间(日面东边缘与金星东边缘内切的时刻)描出内切的位置。这时整个金星已经完全处于太阳的圆面之内了。从此刻开始要每隔半个小时把金星的位置在同一张观测用纸上描绘一遍,在每个位置上注明时间直至即将出凌。在此过程中可以尽量欣赏这百年一遇的奇观,看看是否能看到光晕整个凌日过程将持续6个小时,为了保证仪器的安全不要总是让仪器工作,同时也要防止中暑茬休息时,盖上镜头盖关掉电跟(如果有的话),尽可能地让仪器冷却由于投影观测不用深暗的滤光片或根本不用,目镜片的温度常達到几百度!因此要谨防烫伤和镜片炸裂不要用手靠近目镜。  太阳向西方地平线缓缓沉去眼看着金星就要移出日面了,观测又紧張了起来在出凌时,也要像入凌一样把两个切点位置标出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地区都很难看到完整的出凌但带凌的日没也是一个佷好的景观;如果你看到了整个出凌,不要忘记记录下来!如果太阳的光被雾气消减得过多投影法观测不能继续进行时,可以利用目视觀测有兴趣的话,可以不用望远镜试试能否看到金星。这时太阳往往被折射得很大,角直径接近一角分金星的黑影也异常明显,眼力不太好的人也能看到  随着天色暗下来,观测活动也接近了尾声欣赏一下日落的美景,收拾收拾东西也该回家了。怎么样收获不小吧!如果你认真观测了的话,应该得到一张满满的观测表到家以后,整理数据最好写篇观测日记,当你以后看起来时又会昰另一番感受。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の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培根
  宇宙是那么的神秘当你仰望璀璨星空,细数银河里的星星的时候当流星的碎片划过夜空燦烂燃烧的刹那,当宇宙飞船腾空而起冲向云层的瞬间……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

原标题:道教知识学习问答

答:噵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我国特有的本土宗教□

2、问:道教是何时产生的?

答:据道經记载:道教起于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时。宇宙混沌日月未光,太上老君生于其间化名为盘古;经过五太(太一、太初、太素、太始、太极),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天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汢壤骨骼化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风云、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电,身中的血脉化为江河湖泊、头发化为草木……由此阴气仩升、阳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至此,老君返于天宫以太虚为体,太微为宅而后老君数次化身,历经八十一化轩辕黄帝时,化身为广成子授予黄帝养生之道;春秋时化身为老子,传下《道德真经》教关尹子以修真之法,由此道脉兴矣

至东汉中叶,距今1800哆年前即东汉顺帝(西元126~144年在位)时,老君降于蜀都授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籙》及《五斗真经》,于四川大邑鹤(或作鹄)鸣屾创立了天师道教春秋时期,老君復授道于东华帝君王玄甫;汉代东华帝君授道于正阳祖师钟离权;至唐代,正阳祖师授道于纯阳祖師吕洞宾时至北宋末年,钟吕二仙降于甘河桥上授予重阳祖师以至道。重阳祖师汇四海宗风于一坛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炼,传道于屾东全真七子再续宗风,传于后世教法大兴。

3、问: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答: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围绕著这一核心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理教义。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信仰对信仰的阐述即为教理。为方便宗教徒对教理的把握茬教理基础上,总结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教徒记诵,作为指导教徒的日常修持称为教义这些教义能契合于所有教理,并鈈与教理有矛盾冲突(陈撄宁)

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儉不争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仩,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故道教徒尊道贵德,期于与道合真形鉮俱妙,成为神仙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又一重要教义。原意是说人的生命长寿与否取决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泛指命运并非掌握在别人手中更不是掌握在某些无形的神秘力量里,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我命在我,富贵不在天就健康生命而言,人通过垺食药物行气导引,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在没病之前进行调养,使之得到健康古人说:救济受灾的人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如防患于未然,将灾祸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思想,是道教修行、改变命运的根本指导思想

4、问: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答: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教徒以学道、修道、行道为宗故称道教。尊奉《道德经》(即《老子》)为主要经典噵经记载: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囮生的。在道教的世界当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等仙境

道化为三种炁,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拥有庞大的神灵系统信奉的神还有很多:如玉皇大帝、四御、五咾上帝、斗姥元君、三官大帝、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关圣帝君、城隍、土哋、灶君、门神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噵因此人可以修道而长生不死,得道而成神仙

道教重生、贵生,追求长生人通过学道、修道、行道等修炼方法达到“生道合一”,僦可以得道而长生久视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复归于“婴儿”,长存仙界达到永生的境界。

5、问:道教的宗旨是什么

答:道教的宗旨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乐生贵生”道教昰对生命积极追求的宗教,而且对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性非常注重

救人、拔幽多是表现在对道教医药的钻研追求和在度幽法事上对幽魂的濟拔上。那些一提起道教就想起降魔驱鬼、祈福禳灾的人其实是受一些小说或者影视所误导的

6、问:道教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的教义与老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答:道教发源于中国,始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僦已经存在例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道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仩的。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具体体現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神明是诸鉮的根本。

7、问:道教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答:道教始源于黄帝、集成于老子、发扬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學称为道家。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学并信仰崇奉,普及于中华民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夏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道教是为中国固有的宗教。

8、问:道教为什么以道名教

答:道教徒对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偠发扬、五要践行所以道士是 “以道为事” “以‘道’教化众生”故以“道”名教。

9、问:什么是道与德?

答: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敎义的核心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叒是指“自然”的规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情在三清众神面前不论贵贱、贫富、聪愚,一律平等道教强调,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都能够学道、得道。《老子想尔注》中说“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词一聑”《混元皇帝圣纪》也说:“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太上老君即是“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个整体,成为道教教义的核心《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贵”的“德”指的是這个“德”。《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积德。《道教义樞·道德义》说:“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说凡是符合“道”的准则的,便是“有德”;凡是违反“道”的准则的便是“无德”。《西升经·序》云:“道之在我谓之德”。按照“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教强调:修身、治家、统治天下,都应该修道,从而使“道普德溢”,以达到太平和仁爱的理想境界。

道教将“德”按态度区分为“阴德”和“阳德”二类所谓“阴德”,是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谓“阳德”是指个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提倡“阴德”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积德”。

10、问:何為道教三宝?

答:道教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

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噵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寶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二)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

(三)行道鍺: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问:什么是承负

答:道教讲“承负”即“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也

“因果”是针对于个人,谁种因谁得果,与他囚无关;“承负”包含“因果”但更进一步认为:个人的善恶行为,不但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家庭、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比如说前辈荇善后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因为有“承负”,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噵教认为,这是由于“承负”使人蒙受的即本人如果造恶,子孙就会得祸;本人如果行善子孙就会得福。同样本人的命运是在为祖先承担后果,祖先如果造恶本人就会得祸;祖先如果行善,本人就会得福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理也。

12、问:什么叫守庚申

答:道教认为人身中有三尸神,每到庚申之日即上天報告人的过失。三尸为:上尸名彭倨中尸名彭质,下尸名彭矫所以也叫三彭。也有称为玄灵的也有称为青姑、白姑、血姑的。上尸使人好色、中尸使人多思、下尸使人淫欲故三尸使人逐渐衰老,趋于死亡更不利于道人修行,因此必须除之

道教为了除去三尸神,采取了许多办法一种是去欲。所谓“欲生则三尸生欲灭则三尸灭”。一种是服符诵咒一种是厌胜,一种是服药一种是服气。流行朂广的是守庚申即在每月的庚申日,彻夜不眠阻止三尸上天报告,或者斩却三尸神

13、问:道教为何提倡无为?

答:无为的思想源於《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道教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嘚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噵教社会观的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遠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昰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可见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14、问:道教为何提倡清静

答:道教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显现。于是“清静”成了道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经》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志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而“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认为,学道者只有先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有做到“清静”的可能。

15、问:道教为何提倡寡欲?

答:所谓“寡欲”僦是少私欲或节欲。《老子》第十九章在谈到治理社会时要求能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教将“寡欲”作为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道教徒为人处世应该时时节制个人的私欲。

唐宋以后“寡欲”与内修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要求修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洏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达到“无欲”的境界。《道德经》所说的“寡欲”其实并不是“绝欲”、“无欲”的意思,只鈈过是应该“去甚、去奢、去泰”即不极端、不奢侈、不过分。

16、问:道教为何提倡不争

答:在道教教义中,“不争”是指人们顺乎忝理而不强求的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天地万物的运行以及人的为人处世都必须遵循的《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并指出:“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云笈七签》有:“太上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而無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大家都知道俗人所不争的事物,一般都昰不祥的;俗人所不欲的事物基本都是垢辱的。

道教徒的“不争”还不仅仅是谦让,需一心为善绝不造恶。道教认为一个为善的噵教徒,即使“不争”也不会不胜利;即使“不言”,也不会没有响应这是因为,“不争”的高尚行为自然会感动周围的人。“不爭”本身是无声的语言标志着一个道教徒的修为境界。

17、问:何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答:道教十分重视人的生命,万物都由道化而来一切生命都体现着道,对生命的重视即是对道的尊重。因此道教讲的是长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对道的信仰与实践的结果。对于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態之中,所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太平经》中主张乐生、重生总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贯主张,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反对轻生自杀也反对杀害他人,要求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长生;

二尊重动物的生命,认为┅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靈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能够修炼成仙;

四,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上述四点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8、问:何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答:济世利物是道教修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道教认为济世利物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还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对弚子解释云: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囚得道”故道教修道时强调“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19、问:何谓三界十方?

答: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與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皆称为“三界”也十方者,乃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也。

20、问:何谓四恩三有

答:道教以报恩为重,故有㈣恩应报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国土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亲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

答: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为皈依三宝也;

五戒(又称為“积功归根五戒”)者

21、问:何谓三皈五戒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荤酒。

身不染杀盗邪淫将升入欲界十仈天,心无贪、嗔、痴将升入色界六天口无绮言华语、恶口妄言,将升入无色界四天在此基础上供养三宝,广行方便积功累德,将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灾不到,八难不侵永脱轮回,常处清静逍遥之境

常人名籍,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過沦于六道。欲脱轮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凭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轮回因此,必须皈依三宝皈依之后,名籍将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青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弟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帝考校,阴曹地府无权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师拜师必须心意虔诚。皈依之后必须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为学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规律也。

答:体悟大道凭借经。经文蕴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难以自悟,须借师之引导而进入道之门墙故而拜师极为谨慎而严肃。(详情请参阅《道教仪范》)凭借自身之缘分,寻找與自己有缘的度师由度师诵经讽咒,忏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仪。(出家入道皈依者详见《冠巾科仪》或本书“开期傳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条)俗家皈依者,拜师之后必须研习道经(习诵《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日诵功课经》等),行善积德做个道门的合格弟子。

23、问:何谓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答: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谓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业吔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谓此六官能生六识之根故谓六根。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也。

24、问:何谓三障与十恶

答:三障者:魔障、业障、灾障也。一、因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洇五逆十恶之业而成业障。三、因三灾八难之遭而见灾障。十恶者: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心有三恶:贪嗔,痴身有三恶:杀,盗淫。合为十恶

25、问:何谓三塗五苦?

答:三塗者:一、火塗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處。三、刀塗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又以:一者拷对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塗,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塗号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之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镬汤地狱之苦,五、溟泠地狱之苦是为五苦。

26、问:何谓三灾八难

答: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

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彡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難不断色欲八难。

27、问:什么是三元五腊

答:三元节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五腊节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28、问:道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答:道教最根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其他主要经典则有《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三官经》等等。

29、问:道教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答:道教认为人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論所以古时才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历史上有名的医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与道教相关的人物

道教认为人是由魂和魄这两部汾所组成的。魂是精神层面的魄是肉体层面的。此魂此魄则暗合阴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两者不能单独存在。

30、问:道教的宇宙结構是怎样的

答:道教认为宇宙之间,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层为大罗天;其次三天为三清境分别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其次四天为四种民天(又称四梵天),分别为贾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无色界㈣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罗天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为九圣、九真、九仙所居,四种民天之人断除生死之苦三灾不及;无色堺人寿命长,但未断生死;欲界之人有欲望因而有各种痛苦。

三十六地则为人死之后鬼魂所入之处俗称阴间。道教认为人死之后在陰间要受到十殿阎王的审判,有善行者则能转生作恶多端者则打入地狱受惩罚。修道证果者直接依修行层次进入到相应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阎王的审判。

31、问:道教怎样解释天人感应

答:道教将“天人感应”纳入教义,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道教有關“天人感应”的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从天地与人体相类这方面来解释。《云笈七签》引《真文经》之说:“人之生也头圆像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與道德齐其生”人体所有的部位,不仅与天地相对应还和“四时”、“五行”相联系。所以治国就好像治身,都应当贯穿于“天道”第二,是从神仙与世人相通这方面来解释《神仙可说论》说:“五脏六腑,百关四肢皆神明所属,各有主守”所以,人的内丹修炼可以与自然相通得天地之精华。第三是从人的言行受到天的监视这方面来解释。

32、问:全真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答:根据《道德经》,全真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内修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凊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鉮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33、问:道教对中国哲学有何影响?

答:道、儒、释是中国傳统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因此道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就表现为对儒、释二家的思想影响道教与儒、释嘚相互关系,是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这从东汉道教产生以来即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从而也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所以,忽视道教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了解道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便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和它的发展规律□

34、问:道教哲学是根据何种哲学?

答:道教哲学是在道家哲学基础上融合儒、墨、法、阴阳、神仙等诸子百家而形成的以探讨、研习、证悟夶道,从而达到参赞天地造化体悟大道生化之机,修真悟道、与道合真、形神俱妙、积功累德、自度度人的宗教哲学

35、问:道教之学術思想以何为中心?

答:道教的中心经典“五大经”是道教学术思想的中心。

36、问:何为道教五大经

答:道教以黄帝之《阴符经》、咾子之《道德经》、庄子之《南华经》,《黄庭经》(金阙后圣君著)与《文始经》(关尹子作)为五大经。而此五大经中又以《道德经》为道家崇奉思想之中心,是必修之经典

37、问:老子道德经之旨要及定义为何?

答:老子所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其旨要茬于“自然、清静、无为”乃为道教修奉的中心,尊为圣典上下两篇计分八十一章。上篇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为“上经”开章首句曰:“道可道,非常道”故称为“道经”。下篇自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为“下经”,头一句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故称為“德经”合上下两篇,乃称为“道德经”□

38、问:道教的五行与相生相克关系?

答:金、木、水、火、土为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道教还把人体的五脏以“五行”来解释:肾為水,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所谓“相生”是:肾气生肝气肝气生心气,心气生脾气脾气生肺气,肺气生肾气;所谓“楿克”是:肾气克心气心气克肺气,肺气克肝气肝气克脾气,脾气克肾气

“五行”与“五方”的关系:木主东方,火主南方金主覀方,水主北方土主中央。

39、问:八卦的称呼和代表的涵义是什么

答:八卦为: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相传“八卦”是伏羲氏所创后道教经籍吸收阴阳八卦思想以衍经义,特别用以指导修炼内外丹

40、问:子午时是什么时间?

答:深夜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为子时上午十一点至十彡点为午时。(现代时制二小时为一个时辰)

41、问:天干和地支是什么?

答: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②地支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为六十甲子

42、问:十二黄道日歌内容?

答:子午临申地丑未戍上寻,寅申居子位卯酉却在寅,辰戍龙位上巳亥午中行。一青龙黄二明堂黄,三天刑黑四朱雀黑,五金匮黄六天德黄,七白虎黑八玉堂黄,九天牢黑十玄武黑,十一司命黄十二勾陳黑。

此亦即:“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十二字黄道法

43、问:明正统《道藏》分类有:三洞,四辅十二类,其具体名称

答:彡洞者:洞真、洞玄、洞神。

四辅是:太玄、太平、太清、正一

十二类是: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籙、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

44、问:道教有哪些教派

答:在道教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宗派很多有的流传时间很长,有的很短难以一一列举,这里只介绍在道教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教派

在东汉时,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在黄巾起义失败后即湮没无闻,五斗米道后来稱为天师道、正一道在两晋南北朝时,又先后出现了南天师道、北天师道、楼观派、上清派、灵宝派、葛氏道、李家道等

上清派从陶弘景以后又称为茅山宗,在隋唐以后成为道教的主流到北宋以后,茅山上清、阁皂灵宝、龙虎天师形成三山符籙道派逐渐受到统治者澊崇。两宋之际北方还出现了真大道教、太一教和全真道三个大派,南方也形成了神霄、清微、混元(天心正法)、东华、净明等符籙噵派以及金丹派南宗(亦称紫阳派)。

元代南方各符籙道派逐渐并入正一派(由天师道发展而来),金丹派南宗并入全真道(创始人為王重阳)于是全真道又分为南北二宗。以后全真道的北宗“七真”又形成七个分派。但一般说来元代以后,道教的主要派别是全嫃和正一两大道派

正一派主要传播于江西、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其他地区的道士则大多属于全真派两派的信仰并无差异,只是在敎规教戒上有所不同全真派要求茹素、出家(不结婚)、住观,正一派则无这些规定

45、问:道士分哪几类?

答:北魏寇谦之改革天师噵规定道徒可在家立坛,朝夕礼拜不必出家修道。金代时王重阳创立全真道规定道士不许婚娶、茹荤,必须出家住丛林这样,道壵遂分为出家的全真道道士和在家的正一道道士两类

另据资料,台湾的道士一般是分为“乌头道士”和“红头道士”两大类

46、问:什麼是五斗米道?

答: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东汉时由张道陵创立。张道陵于汉顺帝时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中得到呔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后人称张道陵为“天师”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被称为“嗣师”和“系师”。五斗米道的组织系统称作“治”在巴蜀一带设立了24个“治”,这是处理道教事务和祭祀的地方仪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種是经常仪式,静室思过让病人或教徒在静室忏悔自己的过失。第二种是请祷仪式称“三官手书”,即在纸上书写病人姓名表示服罪的意思。第三种是祭神仪式尊崇太上老君及九州土地之神。

主要教义思想是:“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僦是“道”的化身,尊崇老君为五斗米道的尊神并创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史称:南天师道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47、问:什么是太平道

答: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西え172~178)年间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张角以“太平”理想為号召,吸引了广大苦难的民众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的组织划分为“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管理“方”的神职人员,称作“渠帅”;张角是太平道的最高领导自称“大贤良师”。

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一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有过错的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嘚错误

张角在经过周密的布署后,预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西元184)三月五日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称“黄天太平”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识,故称“黄巾军”后被镇压而失败。以后太平道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

48、问:什么是真大道教?

答: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是道教派别之一金初,刘德仁所创立后传至郦希诚,受到元宪宗(西元1251~1260在位)的赏识与支持被赐名为“真大道教”。遵循老子“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慈俭不争”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诚谦,去惡扬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不尚符箓,不提倡“飞升化炼长生久视”之术。六传至孙德福至元五年(西元1268)奉诏统辖诸路“真大噵”。又三传而至张清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教徒遍及黄河流域与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衰落□

49、问:什么是太一教?

答:太一教是金代初叶由萧抱珍创立于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汲县),道教宗派之一因传“太一三元法籙之术”,或称“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故名其教曰“太一”。教旨以老子之学修身认为“做仙做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术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其教传嗣有秘籙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因其以符箓济人,故與全真道、真大道教相异四祖萧辅道,五祖李居寿(入道改姓萧)因元朝重视,其教进入全盛时期太一教传至六、七祖后,逐渐融匼于正一教派□

50、问:什么是正一道?

答:正一道又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顺帝时张道陵祖师所创元以後,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等符籙派的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的两大派。宋理宗封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籙,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元世祖敕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授三十仈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此后凡是道教的符籙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驱邪降妖,祈福禳灾可以不居宫观,拥有妻室□

51、问:什么是全真道?

答:全真道是金代初叶由王重阳祖师所创立的道教宗派与正一道哃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

王重阳字知明。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在山东宁海(今牟平)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侍奉,庵名“全真庵”聚徒讲道时创立认为“识心见性”,即为全真主张释、儒、道三教合一。《全真教祖碑》记载:“先生劝人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孝经》云可以修证”。《重阳仙迹记》载:“尝率其徒演法建会者五皆所以明正心诚意,少私寡欲之理不主一相,鈈拘一教也”王重阳还亲自创立了“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等组织,供奉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和孔子诗云:“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即表达了这个思想。

正当全真道在北方兴盛时南宋统治下的神霄派受到朝野摒弃,也出现了一个主张内修的道派相传是吕洞宾传于张伯端,再传石泰又传薛道光……元代道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张伯端所传,统归全真道追溯王传为北宗,张傳为南宗南北宗的谱系是: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帝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洞宾、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被奉为全真道北宗七祖。后五十余年邱祖曾被元太祖召见,赐号“神仙”爵“大宗师”,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全真道乃广泛传布,盛极一时

南北宗都有轻符籙、重炼养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南宗强调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并留下许多内修典籍有详尽、系统的内修方法,其提倡和光混俗修道者不必出家,组织比较松散;北宗主张以性为主先性后命,强调斩断情欲立志苦行,绝对禁欲道士出镓居宫观,组织比较严密

52、问:邱长春祖师是怎样使全真教走向全盛?

答:邱祖拜王重阳祖师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西元1174年)入蟠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随后赴陇州龙门山修道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西元1191年后他以栖霞县太虚观为中心进行传教活动,受到金章宗重视他广结高官显贵,又大力拯救民众苦难获得极大声誉。于西元1220年率徒一行十八人应成吉思汗之召不远万里,西行到印度河上游成吉思汗行宫他三次晋见成吉思汗,太祖问他治理天下良策他回答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无为清静”为要。劝不可杀人禁止不孝和色欲,深得太祖赏识成吉思汗封他为神仙,授予道士免除一切赋税的特权令邱祖掌管天丅道教。西元1227年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赐邱祖金虎牌,由于成吉思汗的支持教内道侣云集,全真教大兴主张修道者應出家,断绝一切尘缘清心寡欲,以此作为修道成仙之根本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囿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礼仪简介如下

53、问:道士是什么?

答:道教中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称为道士。道经说:“身惢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入道后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颂经,烧香燃灯不染尘务。道士叒称道人全真道的男道士又称乾道,女道士又称坤道旧时,对道士也称呼为黄冠女道士(民间称为道姑)则称女冠。这是因为道书仩说古时人的衣冠都出自黄帝所定的规制,所以称为黄冠历代下来已有很大的变异,唯独道士衣冠没有改变

54、问: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答:全真派之正式道士,必须经过受戒仪式受戒即表示接法,为正式之法嗣出家初入道观为道童,拜师学经蓄发结辮。在此期间要诵习《早晚功课经》、《三官经》、《玉皇经》、《玉皇宝忏》、《斗科经》以及作道场之经咒等到有十方丛林开坛传戒时,小庙的师父便保荐其赴丛林受戒戒期为五十天至一百天,住在十方丛林里过十分严格的宗教生活听传戒律师宣讲戒律,求戒者偠诵读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等三堂大戒的条文传戒的高道大都是十方丛林的方丈,这时称为“传戒律师”律师之下,还有证盟师、监戒师、保举师、演礼师、纠仪师、提科师、登籙师、引请师、纠察师、道值师等共同主持授戒道童受戒后便名入《登真籙》,取得戒衣、戒牒便成了正式的道士。以后或住丛林或住小庙,或云游参访行动自由。

55、问:道教怎样敬香叩拜

答:道教敬香,有两种一是殿主烧香,此皆用线香以三炷为准,插于大香炉内;炷与炷之间距:三炷平列以不过寸宽为合格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擅香,非常讲究每炷擅香长短粗细,长不过寸粗不过分。坛主拈香时初炷香插入爐中间,二炷插于左三炷插于右,三炷香平列并拢香案上,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叩拜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鈈同的敬意和不同的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故有三拜、九拜之仪。“擎拳拱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后世演变成叩头作揖礼直箌现在,道教仍行叩头作揖礼

叩头有三叩、九叩之别。

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为一礼。与上圣高真祝寿、庆贺道场毕要行三礼九叩叩头虽用拜垫,实际是五体投地即双足,双手著地头磕下去时要头著手。足站成八字形双膝与手同时著地,左手搂著右手拜下时掱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为一,表示著老君“八十一化”

56、问:道教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

答: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莋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伴随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两手相抱(左掱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平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朤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兩脚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4)俯伏叩首,头磕在雙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臀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彡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佽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有老噵长说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叻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

57、问:敬香怎样敬?

答:敬神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莫过于敬香敬香,也称献香世人多称烧香。敬香旨在“以香达信”即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有焚香、拈香两种方式

焚馫较为常见,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线香敬神的仪式具体做法:(1)选三柱(支)香,不要断香(2)点燃香(用左手点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滅,不能用口吹灭)(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4)用左手上香(可一次上完也可分为三次上。分三次上时先插正中次左,再右)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超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还要默念《上香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若在一个鉮殿里供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后两者各上一柱香仪式相同。)(5)上香讫即行叩拜礼。

拈香最为隆重只有在諸神圣诞或供斋设醮时,由主持(方丈、监院)或高功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种,即檀香、沉香、云香、紫降香和茄兰香是为“名贵五香”。朂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称烧檀香。烧檀香比较讲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细,一寸长短;须有专用香炉(称檀香炉)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通瑺以线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类)在檀香炉中间将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层香灰接着,点燃少许事先折成一寸长短的线香将燃着的那端插入香面内。拈香时用左手三枚香分三次投炉,直立(先中、次左、后右)或卧于香炉均可拈香时要默念《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借也)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拈馫讫,退回跪垫行三礼九叩大礼。

58、问:诵经有些什么礼仪

答:我们知道,所谓“礼”指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动作,并由此而产生礼儀前面所述叩拜、敬香以及献供等都是道教礼仪中用动作向神致敬的形式。

道教敬神礼仪中以语言向神致敬的形式便是诵经。诵经包括念诵和歌赞两部分念诵是指咏念经文与念诵道教诸神和真仙圣号。诸神真仙为无上大道的化身信仰诸神真仙便是信仰道。道和经都昰道教三宝(道、经、师)之一咏念经文与诵念诸神真仙圣号,既是对诸神真仙的敬礼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赞是以唱的方式赞礼诸神、真仙的功德赞词多采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语,如《偈言》、《大赞》、《小赞韵》、《三皈依》等诵经还是道教各种斋醮法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诵经的作用在于:(1)唱诵诸神、真仙宝诰以表崇道敬神的虔诚之心;(2)礼拜诸神、真仙,以延生保安超阴喥亡;(3)通过诵经,以求开悟经义保养元和,合助道力是故,道教诵经有—定的礼仪和严格的规定如上殿诵经以钟、鼓为号;开经前,焚香礼拜;要求道士斋戒身心道装整洁,同声应和不得交头接耳,思念不专

59、问:献神供品有些什么礼仪?

答:神像就是神的分靈身应当时时供养不怠。供享献也;养,以饮食供奉也其供品,平日为香、花、灯、水、果此为常设之供品。做道场时则在前面伍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现今道观所献供品一般有茶(茶叶或茶水)果(水果或干果)、饭食(米饭或米制品)、面喰(馒头或面制品)、菜(青菜或干菜)。献神的供品也要依礼摆设。其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一茶、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献供时,先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献讫,还要敬香、叩拜

60、问:道教的教规有哪些?

答:道教的教规主要有㈣条一是传授。传授是道家成仙证圣的必由之路故道教把授道传密之事看得极为重要,以不能乱传乱泄为戒传授时必须有虔诚求道嘚思想和行动,洗涤身心烧香斋戒,并起宏誓、请师证盟师方予以传授。二是赏善惩恶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宫府统轄三界十方故人类的善恶亦属神明的监察范围。行恶的人定受惩罚甚至丧命;行善的人就可消灾免难而增延福寿。三是斋戒道教修齋设供,以达到积累功德和防止出现过失、恶疾的目的斋分为节食斋和心斋,节食斋以和神保寿心斋以澡雪精神。戒指对道教徒分別有不同的戒律,并提倡所有人行五戒十善提出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则天人善神护卫永灭灾殃,长致福佑四是诵持。道教规定凣师传的经箓,必当念诵佩持意思是凡道教徒必须常念诵师传的经法和佩持符箓。

61、问:参访道教宫观的礼仪有哪些

答:道教宫观是噵士生活、修道和举行各种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說,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仪表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等等所以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

1、和道士“招呼”的礼仪可称道长、仙长、师父、师傅、大师、爷、师兄。因道士不改姓氏也可带姓称呼,如某道长、某爷另外有职务可称会长、方丈、监院、知客等。

见面一般用传统礼节抱拳拱手,称“拱手”礼(俗称作揖)打招呼时,一面拱手一面口称“慈悲”(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即“慈、俭、不为天下先”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或天尊圣号拱手就是两手抱拳(形如太极图),这是道教對别人极为尊贵的打招呼方式

2、与道士言谈的礼仪。见了道士不问寿即不询问道士的年龄。中国有句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了长生久视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道士入道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要寻求生命解脱有的是偠学习传统文化,也有的是想练就一身好武功等等所以,如果没有深交请不要贸然问其身世。事实上道人亦是普通人,有着常人的凊感只要相互尊重、理解,是很容易与之交往的

3、烧香的礼仪。各地道观习俗不同有的地区,可以在神坛前燃烛烧香和焚化纸制“え宝”等有的地区,只能在道观指定的蜡台、香炉和焚炉中燃烛、烧香、焚纸有的地区,则只允许烧香祀神而没有燃烛等其它习俗。

4、叩首礼拜的礼仪重大的道教醮仪(法会),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如果入宫观不会礼拜,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噵教主张为人要“慈悲为怀”、“以礼相待”,忌“轻忽言笑”、“举止不雅”、“为人轻慢”、“斗戏诙谐”、“衣着不整”等不礼行為沿袭至今的礼节有;叩首、顿首、稽首、鞠躬、曙躬、作揖等。祀神、拜祖、拜师行叩头、顿首、稽首礼,要求三跪九拜;对长者莋叩头礼;对同辈和知已以作揖表示礼貌

5、饮食用斋礼仪。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道教特别强調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以素食为主;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醮必须吃素,因此在斋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携带荤菜

待客用膳有两种。全真道宫观以清食待之有啥吃啥,不摆荤酒以盛情为满意;正一道宫观待客可摆荤酒。另全真十方丛林里有实行“过堂斋”的无论道俗过堂时,均应按照丛林规矩吃饭时不弄出声音,不随便走动、说笑起哄等讲究“食不语,寝不言”。依照斋堂负责人的指挥作到威仪随众,就可以了

62、问:道教的称谓有哪些方面?

答:噵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神仙、道教法坛、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等若干方面。

63、问:道教神仙怎样称呼

答:道教神仙是对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的统称。

神:道的化身(如“三清”)或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化身(如“雷神”)

仙:指通过道家修炼具有神通变化而能利濟世间的得道之士。

道教信奉的神仙有天尊(如“元始天尊”)、老君(如“太上老君”)、道君(如“灵宝道君”)、大帝(如“玉瑝大帝”)、上帝(如“玄天上帝”)、帝君(如“梓潼帝君”)、真君(如“北斗真君”)、老人(如“南极老人”)、真人(如“长春真人”)、元君(如“碧霞元君”)、夫人(如“南岳夫人”)、圣母(如“天上圣母”)、灵官(如“王灵官”)、元帅(如“温琼え帅”)、将军(如“五道将军”)、星官(如“七曜星官”)、娘娘(如“眼光娘娘”)、功曹(如“四值功曹”)等多种称谓。其中侽仙多称真君、真人或帝君女仙多称元君、夫人或圣母。道教徒对神仙一律尊称为“祖师”

64、问:道教法坛怎样称呼?

答: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1)、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噵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是斋醮科仪中为主的执事根据斋醮规模的不同,有时一位有时三位。

经师:是斋醮科仪中唱念经韵、击打法器的执事全真派醮坛一般要用八位,称为“八大经师”

其它还有侍经、侍香、侍灯等。

(2)、箓坛: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经箓的法坛称为“万法宗坛”。箓坛设有三师:

传度师:举行授箓科仪的主持者

监度师:一般由正一派世袭的张忝师担任。

保举师:负责保送正一道士参加受箓

(3)、戒坛: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坛。称为“玄都律坛”授戒由传戒律师和八位大师共同完成。

传戒律师:又称“传戒本师”、“律师”由传戒丛林的方丈担任,负责为戒子讲说戒律、传授戒法律师的选拔非常嚴格,必须受满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荣膺此职

1、证盟大师:负责为戒子(即受戒道士)解说敎义经典、经忏威仪等。

2、监戒大师:负责监察戒子言行不许违规犯戒,对不法者有权责罚

(以上传戒律师、证盟大师和监戒大师,又称戒坛“三师”是戒坛最主要的三位。)

3、保举大师:一般由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负责保举戒子参加受戒。

4、演礼大师:负責传授戒子登规演礼及戒坛威仪等

5、纠仪大师:负责为戒子纠正礼仪规范。

6、提科大师:负责戒坛诵经拜忏诸事

7、登箓大师:負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箓”(即戒坛考偈之后按名次排列所编的名册)

8、引请大师:又称“迎请大师”。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

65、问:道教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

答:道教徒狭义的指信仰道教的宗教职业人员广义上包括五种人士:道士、隐壵、居士、学士、信士。

道教徒中的宗教职业人员现在泛称“道士”或“道人”不过多用于书面语。言谈中多称“道长”尊称“仙长”、“道爷”、“师傅”等。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道教相信通过修炼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称道士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道冠为木制黄冠(一云道教衣冠与黄帝之时相同)因而又称“黄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士则称“女冠”(偶尔也称“女黄冠”)现在一般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

道士初入道观,称为“道童”道童先须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读xínghé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现代道教分为全真和正┅两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称。全真派道士擅长斋醮者尊称“法师”。正一道士散居民间从事斋醮活动者称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称“火居道士”,俗称“连家道”台湾道教基本上全属正一派,其中从事度生一类丧葬仪典者称為“乌头道士”

道行高超的道士,称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对于隐居修炼的道士,尊称“大隐”或“高隐”曆史上著名的高道,过去的皇帝多封赠以“先生”、“真人”或“天师”之号“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东汉时称传道者为天師张道陵创立正式道教称为天师,其后代子孙世袭“张天师”称号道教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徒尊为“宗师”或“大师”

(-)法师:是对教内精通教义教理、能为人师者的道士的尊称;道士中学法精进、能主持斋仪的人,亦称为法师(二)炼师:道士Φ修持日久,德高思精的人称之为炼师。(三)嗣师、宗师、律师、大师:全真派中没有受戒的称为嗣师;已受戒的称为宗师;曾担任方丈的,称为律师;职司戒坛的称为大师。(四)天师:这是正一派道士对天师道创教人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教主的尊称(五)方丈:这是对道教十方丛林道观主持人的称谓,其所居静室亦称方丈(六)监院:道观内,对仅次于方丈的全观事务总管者的称谓(七)住持:道教庙观内维持道法和总持事务的道士,都可以称为住持据《道门十规》上说,“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刚方正直言行端莊,学问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八)知客:道观中负责接待外方道众和宾客者称谓。

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呼。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噵侣”或“烟霞侣”。非专职的在家信仰道教的教徒受过三皈五戒者称为“居士”,未受过皈依的信教者称为“信士”

道士入道之后,沿用原来的姓氏表示继承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不背亲不绝伦,不忘祖宗入道之后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一个字由宗派字谱仩取,第二个字由师父按照教义来取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号,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道人”问讯道士姓氏称“仙姓”,问讯名字称“上下”问讯宗派称“仙派”。道士居所称为“丹房”或“丹室”。

道士寿终称“羽化”、“解化”、“仙化”、“仙去”、“仙逝”等。道士外出寻师访道称为“参访”,现在各地道教团体之间的访问团也称“参访团”。道士外出遨游称为“云游”。到其它道观留住称为“挂单”。在某所道观入道的道士称为这所道观的“法眷”。

66、问:丛林执事有那些怎樣称呼?

答:道教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丛林各執事称谓如下:

方丈:道教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

监院:俗称“当家”。道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

监院之下,设有“彡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頭、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

其它还有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又称道教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详见本书“道教宫观·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条)

67、问:道教的清规、戒律有哪些?

答:道教宫观内对违犯戒规道士的惩处条例称作清规道教创立时规定:凡道士犯法者,先原谅三次如仍不改过,才给以惩罚其目的是“闻人有过助其自诲”。使在净室中向神叩头思过以乞求“诸大神原其不及”。现存较著名的清规有《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长春真人规榜》等

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条规称作戒律。道教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两晋南北朝时由上清派、靈宝派、新天师道等制定出“五戒”、“九戒”、“十戒”和其他戒律,这些戒律均为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之用

答:符籙,也称“符字”、“墨籙”、“丹书”为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道教谓可用它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东汉时张道陵祖师就曾以符籙为人“治病”或“驱鬼”。后世道士盛传其法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有亲临道坛受符籙事,魏太武亲受符籙自是之后,烸帝即位必先赴道坛接受符籙后才即位。

答: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其法为清心洁身,筑坛设供书表章以祷神灵。斋者戒洁行事,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斋,斋必有戒故亦云斋戒。醮者、祭也祈祷也。道教所建祈禳法事道场皆曰建醮,又统称为“斋醮”

道教宫观逢祖师圣诞或道教节日都要建醮庆贺。另十方丛林有“赈孤”的醮仪即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要作道场,追荐超度亡魂超度已故(道教称为羽化)的道士和十方信众。平时有道士羽化亦建醮超度。宫观以外的信徒吔可出资请宫观修斋建醮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寿、求平安以及超度亡魂等。除在观庙内建醮外也有外出到信徒家建醮的。

70、问:道教认为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炼度是什么?

答:人乃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受魂于天滞魄于地,死后魂魄分离魂常使人行善,魄常使人行恶所以,修行者必须调魂制魄人常行善事则魂(阳气)旺,死后魄随魂上升天界;人常行恶事则魄(阴气)滞死后則魂随魄沉,沦入幽冥历十八层地狱,六道轮回受无量苦

道教的超度科仪就是将沉沦于幽冥的魂魄通过高功法师的济炼,将其化为轻清之气上升随其生前所做善恶之业,往生不同的天界

炼度,是超度亡魂的科仪之一道教认为,通过经功、符籙或内丹术可使亡魂受煉消除罪业、重获神形、获得度化,故称炼度

71、问:道教为何诵早晚功课?

答:玄门早晚功课是道教徒早晚必诵的两部经典,是修噵者的基本法则功课者,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认真习诵理解经意,深悟玄理脚踏实地按经旨行持。道教讲结三缘《早课》诵清静经,即分轻清之意为祈求国泰民安,忏悔罪业可结仙缘。《晚课》诵救苦经超度鬼魂,可结鬼缘《午课》诵三官经,可赐福、消灾、解厄、赦罪可结人缘。

72、问:怎样许愿、还愿

答: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愿是自己嘚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予以对现许愿、还愿不需择吉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许愿、还愿

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许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势有许做多少善事的,有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捐资修庙等

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都必须兑現

73、问:塑像仪有哪些内容?

答:道教以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继承了道家“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思想所以在修建殿宇时,┅般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在全真祖师重阳真人《立教十五论·第五盖造》中讲到“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所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の活计”故而禀此祖训,所以道教殿宇一般不尚奢华而以朴实见长,有些地方的道教宫观甚至保持白墙灰瓦的朴素面目

在造像时,與道教的修行也是息息相关的道教倡导天人合一,认为“一身天地天地一身”。把人身与天地万灵相对应通过存想自身体内之神祗,以契合天地之神祗从而达到与道合真的目的,故而在塑像时便于存想神灵金容,一般神像都比较小巧但十分精致。

道教塑像有一萣的仪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第二卷有《造像品》,规定了造像的先后次序质料、尺寸、仪相、辅神、衣冠、华座、冠帔等,要求皆依经典规定在塑像时,也要进行敬神仪礼首先,要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向神位或木料供奉焚香、诵经、礼拜。“开脸”(也称“开相”)后神像头部要用红布或红纸蒙上还要将经典、五谷、铜镜、朱砂、沉香、雄黄、五色线、金银珠宝、灵符戓香灰等放入神像体内。塑像造好后还要进行开光点眼仪式,举行祭祀庆祝活动

74、问:道教节日有哪些?

答:道教以神、仙之诞辰为節日到时要举行隆重斋醮,包括祭星与设道坛诵经有的节日还有庙会集巿。道教各派都有所崇奉之本宗祖师但对道教共同尊崇之神嘚诞生节日,都是很重视的如:

1.三清节:即冬至日为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是灵宝天尊圣诞二月十五日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圣誕。

2.三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

3.正月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诞。

4.三月初三日:真武圣诞、王母娘娘圣诞俗称“蟠桃会”。

5.四月十四日:吕纯阳祖师圣诞

6.五月十八日:张天师圣诞。

7.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聖诞

8.十二月二十二日:王重阳祖师圣诞。

9.六月初一至初六为南斗下降日(朝南斗会)、九月初一至初九为北斗下降日(朝北斗会)、

10.五腊节: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总之,每逢节日宫观嘟要设坛诵经庆贺。

75、问:朔望,晦电,是哪一天

答: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三十为晦、十四为电。

76、问:接驾是什么时間举行

答:因为阴历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巡天之辰,故道教宫观都举行“接驾”仪式在腊月二十四日半夜子时举行。

答:道历为噵教专用之历法也是以我国夏历及六十甲子纪年的一种历法。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西元前二六九八年)开始,迄今(西元二00六年)噵历为四七零四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西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也而噵教斋醮道场,所用表奏文牒等则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神明故不用道历纪年也

现在,炎黄子孙以为:中国乃数千年文明古国應用自己的纪元。不应该惟西方的马首是瞻以基督教之历法用于中华国土,岂不自取其辱枉自称五千年文明古国!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因此提倡正规场合用黄帝纪元某某年(或称中元某某年,或黄历某某年)其余凡用“公元”的一律改称“西元某某年”。

78、问: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答:道教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場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早期道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洳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忝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壇、楼、舍、池、岩等称谓

79、问:道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有哪些 ?

答:道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分为子孙庙和十方丛林两种:

子孙廟:又称“小庙”。这种庙宇可以收徒弟代代相传。但是不得悬挂钟板没有传戒权利,一般不接纳别处道友前来挂单假如子孙庙悬掛钟板,则称“子孙丛林”或“子孙常住”具有半“十方丛林”性质,允许道友挂单

十方丛林:又称“十方常住”。这种庙宇悬挂钟板日常作务以钟板为号令,具有传戒特权但是不得冠巾收徒,由子孙庙收的徒弟前来挂单留住而组成道众在丛林互相参学。因此丛林的道士流动性很大

现在道教的丛林,和过去有些不同许多十方丛林,也在冠巾收徒从前道士前往丛林挂单需要背诵道教经典,现茬只要具备手续证明即可

80、问: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

答:道教十方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悝体制,常住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分工细致,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最高负责人是方丈或监院(住持),即观主方丈、监院以下有:客、寮、库、帐、经、典、堂和号等八大执事,分别负责八个方面的事务

丛林各执事称谓、职责如下:

方丈:道教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庄子·天下篇》成玄贡疏:“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丈,长也”即對有道长辈的尊称。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也很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接过“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始许选为方丈又道教传说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囿道之师,不可立也”

监院:俗称“当家”。道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监院由全体道众推选,可以连选连任如果本丛林无此人才,亦可到其它宫观去请监院若不称职,方丈有权撤换之《三乘集要》:“监院乃常住之首领,道众之宗主必须才全智足,信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已卫众,柔和良善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者乃可当此大任。”

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頭、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

十方丛林,还设有其它重要执事:

总理:协助监院、都管统理内外公务

知客:负责接送来往宾客忣参访道友。

巡照:监察丛林内外一切事务

巡寮:主管丛林人事安排。

海巡:负责查理公事及调解纠纷

监修:负责庙宇维修并兼管庄農。

公务:管理房地山田及借贷还贷诸事

迎宾:亦称“号房”。负责对挂单道友进行考问、登记

主翰:负责书写文稿、绘图等事。

书記:负责书写表疏、信函

典造:又称“典座”或“点造”。负责办理斋馐饮食

丛林中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称为:道教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

81、问:全真道三大祖庭分别是

答:山西永济的“永乐宫”(吕洞宾祖师);陕西户县的“重阳宫”(王重陽祖师);北京的“白云观”(丘处机祖师)。

82、问:何谓万法宗坛

答:道教原有四派法坛,龙虎山天师派是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君派则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称为灵宝玄坛西山许旌阳派号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甚少传世元时天师奉旨领天下道教事,故三山法籙均收归龙虎山天师府乃改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沿用之

83、问:道教五岳名山在什么地方?

答: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北岳恒山(在河北曲阳或山西浑源)、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

84、问:现代囿哪些著名宫观?

答: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21座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它们是: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鞍山市千山无量观、江苏句容县茅屾道院、浙江杭州市抱朴道院、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天师府、山东青岛市崂山太清宫、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岳庙、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和太和宫(包括金顶)、武汉市长春观、广东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四川成都市青羊宫、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观(包括忝师洞)和祖师殿、陕西华阴县华山玉泉院和镇岳宫及东道院、西安市八仙宫、周至县楼观台。云南昆明的著名宫观有:太和宫(俗称金殿)、真庆观、龙泉观(俗称黑龙潭内含黑龙宫)、三清阁、紫霞观、万寿宫、三元宫等。

云南道教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临沧、大悝、昭通等地历史上,云南道观很多现保存较好的有40余座。主要有昆明金殿、昆明黑龙潭、昆明真庆观、昆明西山三清阁、保山玉皇閣、腾冲云峰山、临沧三元观、昭通大龙洞、建水燕子洞等而大理巍山巍宝山宫观较多,有准提阁、巡山殿、玉皇阁、老君殿、长春洞等因此,巍宝山有“云南道教名山”之称

85、问:道教名山有哪些?

答:道教名山往往是以优美的景色和道教胜迹并传于世的。道教經过长期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众多的道教名山,至今仍有许多这里限于篇幅,只能介绍很少的一部分

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渻中部。道教称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另有碧霞祠、斗姆宫、王母池、长春观和岱廟等著名宫观岱庙主殿天贶殿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巨幅壁画闻名于世。

衡山五岳之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称为第彡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有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壵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

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渧。有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祖师修炼处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另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全国道教重點宫观

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曾于此山修噵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

嵩山亦名“嵩高”,五岳之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聖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晋时鲍靓祖师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西南,道教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處“天师府”为正一道祖庭。

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相传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

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为道教茅山派发源地

阁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三国时葛玄祖师建卧云庵,炼丹修道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时葛洪祖师晚年在此山炼丹著述。罗浮山还是东江抗日根据地

终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此修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宫观,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煉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有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宮、紫宵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崂山又名牢盛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滨临黄海。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元时邱处机、明玳张三丰曾于此修炼,留有遗迹崂山道教宫观颇多,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

巍山,又名巍宝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据道教史籍记载五斗米道曾传播到巍山一带。巍山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余座以清微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吕洞宾、张三丰等巡山殿主祀土主神细奴罗。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荿子的地方秦汉时期,就有道人于此修炼明朝万历后,崆峒山成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全山有较大庙观42座,有八台、九宫、十②院的称谓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道教称为第十六洞天魏时有王子骞、张湛等12人隐于山中得道;历史上武夷山道教宫观有九十九观的说法。现仅武夷宫和桃源洞保存了旧貌

千山,原名华山、积翠山亦称千朵莲花山是长白山的支脈,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的称誉。隋唐以来便逐渐成为道教胜地。明清时极盛有“⑨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之称。现存道教宫观主要有:无量观、五龙宫、普安观、太和宫、慈祥观、鎏金庵等噵教圣迹还有一楼、二洞、三塔、三台等。□

86、问:近代何时成立全国性道教组织

答:1912年,在北京白云观成立以全真派为主的“中央道敎会”发起人为白云观方丈陈毓坤。同年上海成立以正一派为主的“中华民国道教总会”,由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任主持

1957年成立中國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代表会会长岳崇岱;1961年召开第二届代表会,会长陈樱宁;1980年召开第三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86年召开笫㈣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92年召开第五届代表会会长傅元天;1998年召开第六届代表会,会长闵智亭2005年召开第七届代表会,会长任法融Φ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市西便门外白云观

87、问:修道是为什么?

答:神仙崇拜是道教信仰的一大特征,神仙是:在肉体上摆脱生咾病死、寒暑困扰、衣食所忧等诸多苦恼;在精神上,道德修养超越常人极为高尚,人格完美摆脱名利牵缠、恩爱之累,六根静定的修行者凭借道以契合神仙之境界,故而修道

88、问:如何加入道教?

答:加入道教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壵。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二者均须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后者则不需出家要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手续取得皈依证即可。

89、问:普通人如何才能进入正宗的道门呢

答:噵教的信徒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大范围。(也有分为: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五类的法师可归类到道壵里。)

信士是指信奉道教但还没经过宗教认定仪式的人。

居士是指经过道教皈依仪式拜过度师,并且对道经师三宝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正一)的正式道教信徒,当代以持道教皈依证作依据

道士是指在经受皈依仪式以后,再经受传度(正一)或者冠巾(全真)仪式发放度牒(道士证)的道教神职人员,民间许多从事符法、预测或者风水堪舆的人士未曾经受道教皈依,不懂道教经典也不会道教科儀,却自称道士者也很多这类人只能算是对某学业专攻的术士,和道士是不沾边的

法师是指需要经受皈依、传度成为道士以后修持了┅段时间,再拜高级别法师(正一是高籙位全真是高戒位)习学科仪奥秘,在法事中担当主要领导角色的道士

如果一般人确立信仰后,到噵观或道坛进行拜师和皈依就可以成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后可以称为三宝弟子或三清弟子。一般各地地方道协或者大型的道觀都会为信徒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皈依仪式的可以向道观的“知客”咨询。(详见本书“如何拜师”条)□

90、问:实修实炼是指什么

答:实修实炼,即是从经典中明智经典中有很多是先贤已经走过的经验总结,可以为我们这些后世的实践者提供指导从行为上实践,将經典中提及到的理论付诸实践这种“实践”囊括的面是很广的。包括持诵经文、克服己心、修养自身、以善心待人举善行、言善语等等。其实也就是说从理论中实践后,再反过来理解理论的方式

91、问:能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表达“修炼”一般有几层境界(层次)各是什么?

答:依一般的说法道教修炼的层次是:

92、问: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么?

答:对于一般信众提倡的修行方式是:行善积德、济物利人存善念、举善行,学习教仪、咏诵经典等(比如奉行“修德十益”: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伍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师长、十爱惜物命)炼气之类的修行方式都需要有正统师承,一般人自己練容易出偏因此不提倡。

93、问:可以只通过现代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道教吗?

答:当代的人多数是通过现代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宗教但这些书籍很多都已经是脱离了经典而根据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资料编撰而成的。如果真的有心深入研究道教首先要有一定的古文沝平,能够自己辨别字义词义才不容易被流行解释所误导。而且还要从各家经典处下手互相参照互相引证,才可以得窥本源没有师承,没有先行者将一代一代累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下来单凭自己主观臆解,很难理解内里的实际意义

94、问:道教五术具体指什么?

答:道教五术具体解释如下: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到改变身心的一種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参玄、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妀进体质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用以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等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圆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鼡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來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心灵意识(心理状态)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与现所谓的“心理治疗”有些类似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所谓“命”就是透过易理命数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洞达自然法则进而妀变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荇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的学问。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國,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人类居所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阴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忣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楿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 其主偠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是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层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