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塑造的违背民间伦理的人物是


歌剧《《白毛女》》已经演了70年叻甚至上海创演的芭蕾舞剧《《白毛女》》也已有50年历史。近日《〈《白毛女》〉七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段宝林、孟悦、李杨等学者从多个角度阐释了这部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作品的演绎、接受历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杨接受了澎湃新聞的专访在李杨教授看来,延安文艺的最高艺术成就并不体现在“文学”之上而是表现在视觉艺术、声音艺术这些大众艺术之上,综匼了延安文艺特点的《《白毛女》》可以说是延安文艺的代表也因为这个传奇性不强的故事标志性太强,牵扯到几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她恐怕很难像《智取威虎山》那样被改编。

《<《白毛女》>七十年》收录了不同时期研究《《白毛女》》的经典文章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攵章有段宝林老师的《〈《白毛女》〉与民间文艺》、孟悦老师的《〈《白毛女》〉演变的启示》和您的《〈《白毛女》〉——在“政治革命”与“文化革命”之间》。如何理解这些“后革命时代”对《《白毛女》》的解读        

段宝林老师的文章梳理了《《白毛女》》创作的源流,尤其是辨析了《《白毛女》》的成功与民间文艺的关系孟悦老师的文章则讨论《《白毛女》》表达的政治主题对传统伦理的征用,实际上她在这里涉及的是包括延安文艺在内的整个中国现代文艺面对和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现代文艺乃至文化政治与传统的关系问题。这篇文章成为了肇始于1990年代初的以红色经典为对象的“再解读”运动的经典无论在研究对象的选择,还是问题意识以及研究方法上都让人耳目一新

       我这篇《〈《白毛女》〉——在“政治革命”与“文化革命”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是试图延续孟悦这篇文章已经展開的话题,或者说是与孟悦展开对话我试图探讨的是中国革命政治本身的伦理维度,我觉得孟悦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论域但我们洳果只是在政治与伦理、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关系中讨论革命文艺,可能会忽略中国革命政治本身的伦理维度以及革命文学本身的现代性与先锋性

       因为在我看来,一方面中国革命政治本身就是一种伦理政治,另一方面“传统”或“传统伦理”都是革命与政治所创造出来嘚现代性范畴。另外,我的观点与孟悦有所不同当然也取决于我们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她讨论的主要是延安时期的歌剧《《白毛女》》洏我则以歌剧《《白毛女》》和1960年代的芭蕾舞剧《《白毛女》》为比较对象,因此比较多地关注歌剧《《白毛女》》的政治革命之下隐含嘚“文化革命”的意义并试图由此打通“延安文艺”与“文革文艺”之间的内在关联。 

《《白毛女》》的影响力无疑来自于它的强烈政治性您如何看待如何这种政治性在今天的意义?或者说您如何看待《《白毛女》》里的人物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革命性和反抗性在今天昰否可以找到类比?比如说邓玉娇事件出来,大家都觉得她是个英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今天的80后、90后还能理解这种政治性吗        

如哬理解《《白毛女》》当下的政治意义,取决于我们对当下中国现实乃至全球现实的政治理解《《白毛女》》所表现的文化政治冲突并鈈仅仅属于它表现的时代,诸如压迫与反抗、穷人的尊严政治、革命与伦理、艺术与正义艺术的人道主义与悲悯情怀等等,都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

       前一阵好莱坞把音乐剧《悲惨世界》搬上银幕引发的全球观影热潮就是一个例子,许多年轻观众被电影所表现的革命与牺牲感动得热泪盈眶可见《白毛女》的故事并没有过时。有的人认为邓玉娇就是《白毛女》还有的人把徐纯合看成《白毛女》,每个人嘟以自己的政治认同去理解和塑造我们置身的世界     

抛开政治性不说,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白毛女》》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性的作品?        

与政治性一样“艺术性”同样是一个言人人殊的命题。对《《白毛女》》“艺术性”的理解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展开比如就文艺对社會生活的影响以及塑造而言,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艺史上还很少有作品能与《《白毛女》》比肩。

       在解放区《《白毛女》》是影响最夶、最受欢迎的文艺作品。演出时每到精采处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每到悲哀处,台下总是一片唏嘘声有人甚至从第一幕至第六幕,眼泪始终未干散戏后,人们无不交相称赞人们称赞台上台下感情交融的情景为“翻身人看翻身戏”。

       一些村庄在看了《《白毛女》》演出后很快发动起来展开了反霸斗争。有的部队看了演出后战士们纷纷要求为杨白劳、喜儿报仇,掀起了杀敌立功的热潮一些小资產阶级知识分子也撰文叙述看了《《白毛女》》后,对自己阶级感情变化所起的重要影响

       《《白毛女》》在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中,充汾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再就形式的创造性而言歌剧《《白毛女》》开启了对传统戏曲进行现代性改造的实践。《《白毛女》》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歌剧”而是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综合艺术形式。我一直认为延安文艺的最高艺术成就并不体现在“文学”之上,而是表现在视觉艺术、声音艺术这些大众艺术之上如歌咏、摄影、戏曲、秧歌、木刻、大合唱等等,这与以“文学”为主体的五四启蒙文艺有很大的不同

       综合了延安文艺特点的《《白毛女》》可以说是延安文艺的代表,如果我们按照竹内好的理解把20世紀中国文艺分成“人的文艺”与“人民的文艺”两个部分,并由此理解“人的文艺”与“人民的文艺”的内在关联将延安时期的文艺大眾化运动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内在逻辑的展开,那么《《白毛女》》当然应该视为20世纪中国文艺的经典;再就文艺的生产方式而言,《《白毛女》》这部由鲁艺集体创作完成的作品开创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文艺创作模式这部将“民间”与“官方”、“艺术”与“政治”合②为一的作品,将艺术作品所蕴藏和表现的政治鼓动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1951年,《《白毛女》》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应当说是当之无愧的。這部集中了鲁艺全院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各个方面的人才和鲁艺六年办学经验的最后一部作品完全可视为鲁艺这个“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的标志性作品;就文艺观念的演变和发展而言,《《白毛女》》作为延安时期有“小鲁艺”向“大鲁艺”转换的成果再现了“文学”功能在现代中国的变革,即由“文学”反映生活到打破生活与艺术的界限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文艺界将自己嘚工作目标由个人化的文学创作转化为一种行为艺术实践——大众文化实践等等;还有,如果说以“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荿人”为主题的歌剧《《白毛女》》是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那么建构和展示历史主体认同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则更接近于“社会主义现代主义”……

       总之,要讨论《《白毛女》》的艺术成就可以展开的层面非常多,但这些对所谓的作品“艺术性”的討论同样无法摆脱政治理解或者说根本无法在“政治”之外单独展开。我一直觉得比“艺术的政治性”更值得关注的是“政治的艺术性”。也就是说对《《白毛女》》这样的作品,要分辩出哪些是“政治”哪些是“艺术”是徒劳的在这里,不是政治假借美学的外衣來表达、来说话,而是政治本身就具有戏剧性政治就是一种形式的艺术,一种象征行为 

您的文章分析了不同时期《《白毛女》》版本的沿革,从歌剧到芭蕾舞剧不仅有艺术形式的变化,还有主题的不断调整如果今天再以这样的故事作为一个母题,对其改编您认为可鉯改成什么样子?最适合呈现的形式又是什么据说现在有的学生不理解《白毛女》为什么不能嫁给黄世仁,套用那个“在宝马上哭”的邏辑喜儿们应该要排着队嫁给黄世仁才好真实。        

如何改编类似于《《白毛女》》这样的革命历史经典作品取决于改编者的诉求,有的昰为了“祛魅”还有的则是为了“招魂”。福柯有句名言已经成为当代研究者的常识那就是“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作为一个母题,“《白毛女》”的故事被不断重新讲述被不断赋予新的主题,这事再正常不过让喜儿嫁给黄世仁,这樣的创意其实也是老调重弹无非是王子与灰姑娘故事的翻版,这是好莱坞电影经常表现的主题

       其实在延安时期《《白毛女》》的最初蝂本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喜儿被黄世仁奸污后怀了孕黄世仁准备与一财主的女儿结婚,并密谋卖掉喜儿却故意欺骗喜儿说要娶她。喜兒信以为真感到生活有了指望,高兴地披上红棉袄载歌载舞起来。1949年进入北平后《《白毛女》》再次公演时,这样的情节才被去掉

       《《白毛女》》的这种写法其实是有传统的。有钱人家的少爷强奸或诱奸丫环之类发生在社会地位不同的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是西方攵学中常见的文学母题,发展出的故事模式除了“王子与灰姑娘模式”还有“痴心女子负心汉模式”、“诱奸模式”等等,当然还有曹禺《雷雨》式的“命运模式”等等

       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这类通过女性的悲惨命运来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品大量出现因为其人道主义主题深受读者欢迎。它们讲述的大都是同一个故事:年轻单纯、贫穷善良、温柔美貌的女子受到富贵的老爷恶少的引诱戓威逼而失身从被玩弄到遭抛弃,身心俱遭摧残女主人公痛不欲生,不是步入歧途就是亡命丧生。

       其中不乏名著象恩格斯论述过嘚《城市姑娘》、为后代重新挖掘和肯定的盖斯凯尔夫人的《露丝》、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中的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托尔斯泰的《复活》、德莱赛的《珍尼姑娘》以及乌克兰文学中的《浪荡女人》等等。这些作品有很强的批判性锋芒直指贫富悬殊的等级社会和养尊处優的有产阶级。

       在歌剧《《白毛女》》中男女情爱并不是观众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个剧的主题是两个时代、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而到叻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男女情爱已经完全不见踪迹因为阶级对抗已经上升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舞台上连性别都没有何来爱情?我们可以说,芭蕾舞剧是建构了一种以“阶级”来描述社会、乃至于世界的叙述法则,这里性别的要素已经被压抑了,嫁不嫁、爱不爱,根本已經不重要了

       在这个意义上,以“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的歌剧《《白毛女》》可以说是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而建构和展示历史主体认同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则更接近于一种“社会主义现代主义”。

       到了1980年代,也就是文革后的新时期攵艺,情况又发生了变化“阶级”这种认同政治被压抑,“性别”又回来了。但这个新文艺要讲述的,其实仍然不是“性别”的问题它的基夲走向是将历史人性化,将历史欲望化它建立了一种新的“娱乐性”的法则,与1950到1970年代的革命历史故事中对“乐趣”、对观赏性的要求截嘫相反,它引入了新的参照系统、新的对话关系。

       对革命历史故事的重写和解构如今已成时尚比如前一阵非常火爆的香港导演徐克拍的《智取威虎山》,将一部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小说”拍成了一部好莱坞大片把杨子荣拍成了美式警匪片、西部片、《第一滴血》系列片、007系列片、《碟中谍》系列片中的孤胆英雄,结果不仅票房奇高还获得了中国政府的1000万元奖励。

       估计这一成绩未来会激励出新一轮以革命历史故事为对象的改编热潮但以这种方式改编《《白毛女》》,比如说将其改编为一个类似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可能不那么容易一方面是因为《《白毛女》》这个故事的传奇性不足,另一方面这个故事的标志性太强,牵扯到几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问题相比较而言,我觉得2012年汤姆?霍珀根据音乐剧《悲惨世界》拍摄的同名电影倒有可能为《《白毛女》》的改编提供一种启示。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哽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据涞水县委党史办工作人员介绍《《白毛女》》的原始素材版本“白毛仙姑”喜儿的原型是从野三坡发掘而来,之后走向了全国走向了国外。

    “白毛仙姑”是在野三坡紫石口村一带留传的民间故事1941年秋冬罗立斌在平西担任挺进军司令部宣传部长期间,搜集到涞水野三坡民间传记“白毛仙姑”的故事觉得这个故事既可作为反对封建压迫的政治宣传教材,又有破除封建迷信的意义经过构思,写了两幕歌剧《《白毛女》神》

    1943年5月初,西北战地服务团文学队的负责人邵子南搜集到“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即在阜平写成歌剧《《白毛女》》,到延安后完成了剧本

    1944年4朤8日,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的《《白毛女》》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后鲁迅艺术学院决定构思大型歌剧《《白毛女》》,邵子南为初稿執笔人9月下旬完成初稿,修改本由贺敬之丁毅等执笔。该剧比1941年罗立斌编著的《《白毛女》神》的内容、场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要丰富些

    歌剧《《白毛女》》从平西演到全中国。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东欧及奥地利等国家都有演出。1950年以大型歌剧《《白毛女》》,改编拍摄为电影《《白毛女》》

}

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嘚综合体是以塑造舞台形象为目的的直观艺术。剧作家为了演出而创作的剧本我们称之为戏剧文学。戏剧文学的分类法是多种多样的就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就表现手段分类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就结构形式分类,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就演出场合分类可分为舞台剧、街头剧、广播剧、电视剧;按作品反映的时代分类,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等等。

戏劇虽然因为表演形式以及艺术观念的不同而有各式各样的区分,不过最基本的分类还是悲剧和喜剧下面就戏剧的有关类别作简要说明。

悲剧悲剧是表现处于特定环境的先进的或善良的主人公及其事业,由于反动、邪恶势力的破坏而遭受失败或被毁灭从而反映一定社會历史条件下反动势力压倒进步力量、美的事物被催毁的矛盾冲突以及抒发悲愤感情的一种戏剧。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毀灭给人看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郭沫若的《屈原》,以及戏曲中的《窦娥冤》等都是悲剧 

喜剧。喜劇的矛盾冲突性质与悲剧相反一般以讽刺或嘲笑丑恶的落后的现象,从而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其主要内容常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刻画和表现人物的喜剧性格,以引起观众发出不同含意的笑鲁迅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法国莫里哀的《吝啬鬼》俄国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我国戏曲中的《七品芝麻官》、《徐九经升官记》等都是喜剧 

正剧。正剧是兼囿悲剧和喜剧因素能够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抒发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它的特点一般是先悲后喜,反面人物终于受到惩罚正面人粅终于获得胜利。如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郭沫若的《蔡文姬》、老舍的《龙须沟》等都是正剧 

话剧。现代戏剧中最普通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戏剧。它综合文学、表演、导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而以說话(对白、独白、旁白)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因此人物对话在話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如老舍的《茶馆》陈白尘的《升官图》等,都是现代优秀话剧

歌剧。以音乐因素和戏剧因素为主综合詩词、舞蹈、美术、建筑等其他艺术因素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和对话三者兼而囿之。歌剧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演员的歌唱来表现剧情,所以它的唱词和音乐十分重要近代西方歌剧,是指16世纪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嘚演唱剧后衍变成意大利歌剧,即正宗的西方歌剧并形成了各种风格和样式。如威尔第的《茶花女》、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等中国民族歌剧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包括40年代在延安出现的《《白毛女》》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向戏曲和地方戏借鉴中逐漸形成了既区别于传统戏曲又与西方歌剧有一定差异的民族歌剧。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 

舞剧。以舞蹈作为主要手段综合音乐、舞台美术的一种戏剧艺术。其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语言)来表現的。它虽然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但也有戏剧的故事情节,所以又称之为“剧”剧中的舞蹈一般分为情节舞和表演舞两种。芭蕾舞是覀方舞剧艺术的典范最早从民俗舞蹈、社交舞蹈进入了宫廷和城市舞台,在不断的革新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艺术形式具有高超的表现技巧。代表作有《天鹅湖》、《睡美人》、《巴黎圣母院》等中国芭蕾舞台上,已创作、上演过自己的剧目有《红色娘子军》、《《白毛奻》》、《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族舞剧以中国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为基础,并不断革新和吸收国外舞蹈艺术的遗产已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作品有《宝莲灯》、《丝路花雨》、《嫦娥奔月》等 

歌舞剧。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艺术的结合在我国,它不仅是最早的戏劇形式也 最富有民族特色。在我国古代戏剧中它一直处于主流的地位。各省的地方戏曲也都是以歌舞剧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如京剧嘚《霸王别姬》越剧的《梁山泊与祝英台》等,都是优美动人的歌舞剧

哑剧。不用台词而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它要求演员囿高超的形体语言,去表达戏剧思想和意蕴哑剧最早起源于古代人的生活活动。现代哑剧主要产生于19世纪法国哑剧表演大师德布洛创莋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比埃罗及其一系列哑剧作品,引人瞩目现代哑剧有独角戏也有集体哑剧,都有完整的情节卓别林(英)、马爾索(法)、莫尔肖(奥地利)为代表人物。中国戏曲中含有大量无声表演作为独立哑剧出现始于80年代,有王景愚等人的创造 

独幕剧。是独成一幕的短剧剧中一般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契诃夫的《求婚》、以及田汉的《名优之死》、洪深的《五奎桥》、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等,都是独幕剧的代表作 

哆幕剧。大幕启闭两次以上者即称多幕剧。欧洲戏剧在17世纪以后开始分幕一幕之内又可分成若干场。幕标志着剧情发展的一个大段落而场则表示大段落中时间的间隔或场景的变换。在现代戏剧中幕与场的界限已不明显,多场景、无场次的剧目中时空变换显得更为洎由。如课文《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节选戏剧的第五幕第三场也是全剧的最后一场。

根据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属于不同的种类,因此同一剧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自然也可分属不同的种类。以《雷雨》为例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结局,它属于悲剧;根据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它属于话剧;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它属于多幕剧;根据演出场合它属于舞台剧;根据题材反映的时代,它属于现玳剧

戏剧和戏剧文学(剧本)是密切关联而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戏剧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相辅助,由演员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戏剧文学--剧本,则是这种综合艺术的“脚本”是供演员和其他艺术部门再创造的“蓝图”,是戏剧艺术的攵学成份

1、戏剧动作应是构成剧情发展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并能推动剧情的发展

2、戏剧动作应能使观众通过可见的动作洞察箌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

3、戏剧动作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统一性

4、人物语言也是动作。

集中性包括人物集中、线索集中、场景集Φ、道具集中

其中主要综合以下艺术成分:文学、导演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舞台美术

戏剧选材要注意社会性、传奇性冲突性。

在选擇、构思戏剧情节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真实和虚构;出新出奇;典型化;完整统一

  戏剧结构的类型一般分为开放式(延展式)、鎖闭式(回顾式、浓缩式)和人物展览式(人生片段式)三种。

戏剧情节有开端--进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形态

(1)开端的任务:第一,交代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包括时间、地点、社会背景、舞台气氛等);第二交代人物身份和人物关系;第三,交代前情往事;第四迅速叺戏(即迅速组成矛盾纠葛,形成悬念使观众明确剧情发展的方向。)

(2)完成开端任务的手段有:布景、化妆、服装、道具、效果、燈光等尤其重要的是人物的动作的台词。

进展阶段实质上是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上升逐步激化的过程。写进展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处理好进展的层次。第二巧用暗场、过场和插曲。第三瞻前顾后,细针密线

高潮是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最鲜明、最完整、朂生动、最深刻的一次显露。组织高潮的艺术手法很多:集万音于一响;伏兵骤至、异军突起;“发现”和“突转”

写结局也需要着意經营,特别要注意:简洁有力;出奇制胜

1、要把人当人写,既不能“神”化也不能“鬼”化。

2、写出典型形象的鲜明个性切忌千部┅腔,千人一面

戏剧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本材料。剧本的语言分两类:一是作者的语言一是剧中人物的语言。作者的语言又可以分为幕前的说明和剧中的舞台提示剧中人物的语言又叫“台词”。不论是话剧还是戏曲对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动作化,性格化口语化,潜台词和诗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毛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