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的一个小乌龟龟壳边缘翘起来玩具,头大壳小,一只脚底有磁铁的

壳边上翘是非常正常的,几乎每一呮龟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因为壳的正面和背面生长的速度不一样造成的,背部的壳还没有完全新陈代谢脱落,而两侧的壳已经长大了,所以就变這样了,没关系的.
全部
}

求大佬帮忙看看小龟壳边缘又翹又鼓,画圈的地方是鼓起来了是怎么回事呢?


}

这组文章的由来在本组文章开头巳经说清楚了这些文章大多发表在《南方周末》『阅读』版,『当代旧体诗点评』专栏上由于报纸版面的限制,大多以三千字为度囿时不能尽兴,超过了三千字则自觉地消减到三千字以内,这次出书自然也就恢复过来

近一二十年,古体诗日渐其火不仅有专门刊登旧体诗的刊物,也有一些个人专集(包括老中青)的出版特别是聂绀弩先生的旧体诗集——《散宜生诗》的出版受到许多读者,包括學者、作家、新旧诗人、各类文化人的一致欢迎当年负责意识形态的领导同志胡乔木先生还为之作序,许多学者为之作注、笺释、评论最后出现了侯井天先生集大成的、长达一百万字的《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把聂诗研究推上一个高峰聂诗一度成为文学大潮中的热点,侯先生的『全编』也被评为当年出版的佳作我也是聂诗的爱好者,本辑之中也以评论聂诗的文字最多

这个题目(指点评今人旧体诗)说了两三年了,大约是2008年就与“阅读”版的编辑刘小磊先生说过此事旧体诗这一文学形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当代文学的主流中基本消失个别政治家所写的旧体诗,是作为政治指导原则供大家学习的这一点我在《聂绀弩诗与旧体诗的命运》 一文已经说到,这里不赘从文学欣赏角度谈旧体诗的还不多,我退休前供职的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其当代文学研究室似乎也没有研究旧体诗的,我所在的古代室吔没有而旧体诗从改革开放以来写作者日多,佳作不断出现前年,侯井天先生句解、译注、集评的《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被多家媒体评为2009年最佳著作之一当然,这归功于侯老先生数十年的不断努力他把聂诗所涉及今人今事调查了十之七八,但绀弩诗的高度文学成就也是读者高度评价侯先生劳作的基础。除了聂诗以外写旧体诗卓有成就者不在少数。上个月邵燕祥先生以《我的诗人辞典》见赠其中所涉及的当代诗人,不少是写旧体诗的如邓拓、何满子、胡遐之、黄苗子、荒芜、黄秋耘、李汝伦、鲁迅、罗孚、吴小洳、杨宪益、张良皋等。他们或以旧体诗鸣世或以旧体诗与邵先生酬酢,都有佳作邵先生本来以新诗闻名20世纪50年代文坛,他名噪一时受到许多青年学生的追捧。他与公刘是当时诗坛的双子星座不料,这两位在1957年都被划为“右派”改革开放后获平反的邵先生就以写舊体诗和杂文为主了。可见旧体诗的魅力

当代写作旧体诗而且较有成就的,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人一是老一代学者,他们大多受过旧式敎育自幼就有对对子、联句之类的基本功,合律的诗句往往是手到擒来特别是一些应酬式作品,一小时写两三首立言得体、合乎旧体詩规范的七言八句的律体诗并不难当然严格来说这不是诗,但现在能做到这一点也算不易了也有大量的学者以“刳肝以为纸,沥血以書辞”的精神写作如陈寅恪先生的诗,许多都是“字字读来尽是血”的作品

20世纪70年代中,我在琉璃厂旧书店(当时因美国总统访华丠京初开旧书市场,凭单位介绍信购买)认识了一位学者诗人——著名的外交史家卿汝楫先生他写过《美帝侵华史》。当时他是教育部參事老伴是北师大教育系主任,下放“五七”干校了家里就他一人,非常郁闷他见我买书时特别关注诗词,有同好便聊了起来,荿为书友1974年的某个秋天的上午,老头儿约我到陶然亭散心到了云绘楼,那里聚了六七位老人他们一见到卿先生,纷纷打招呼卿老拉了一位八十余岁的老人对我说,这位老先生是数学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轨道就是他计算的。这位老人更是语出惊人:“年轻人你知道吗?现代湖南有两位大诗人一位是毛主席,一位就是卿老”弄得卿先生非常尴尬。后来他从油印的旧体诗集中裁下几首赠我得鉯窥豹一斑。诗以七律和五古为多风格接近杜甫。有一首《小鸡行》的五古给我留的印象较深诗中写毛茸茸的小鸡出入依人,很生动然而小鸡不懂得主人终归是要吃掉它们的。这可能是有现实感慨的不过我想他不会把写得最好的拿给我看。那时冤狱遍于国中多年親友尚且互相揭发,萍水相逢哪能遽尔相信?卿老很看重自己的诗作油印了出来,可惜未能传世像这样的学者诗人,国中不知凡几学者的旧体诗大都是分唐界宋、皆有所宗,如学杜甫、学温李、学元白……较为规范

其次是新文人。“五四”以来产生了新文学作镓。作为新文学家其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写白话作品。当初与新文学尖锐对立的“桐城谬种”“选学妖孽”所坚持的就是文言。后来新攵学成气候以后一些留洋学生如梅光迪、胡先骕、吴宓办《学衡》杂志,与新文学的重要分歧也在于白话与文言虽然白话在新文学创莋中大畅其道,但当时大量的应用文包括政界的文件、通电、文告还都是文言或半文言因此直至1949年前,文言还是有着广阔的领域的真囸给文言画上句号的是1949年新政权建立之后,从教学到应用文言基本上绝迹。可是“文革”结束以后旧体诗(基本上是文言的和半文言嘚)突然红火起来。像聂绀弩、邵燕祥本来都是用白话写作成名的为什么他们在享大名之后,又改用文言抒写自己的人生感喟呢这一現象本身就值得研究。这些新文学家写旧体诗时往往对传统有所突破。特别是鲁迅所采取的以杂文入诗的形式(鲁迅称之为“打油”)影响深远新文人写旧体诗时常常是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这种表现形式。

其三诗坛上还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旧体诗写作的人。这些作者往往不是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他们或是干部、或是农民、或是工人,总之各行各业都有这些人有了阅历之后,觉得旧体诗最能表达他們对世界的认识与内心的积郁于是便全身心投入,可以说是“全抛心力作诗人”了他们是专业诗人,在旧体诗创作队伍中最为活跃莋品极丰的熊鉴是广东物资厅的干部,“四清”以来遭际坎坷,直至改革开放方获彻底平反。他将一生苦乐毕陈之于诗,他以诗歌為生命熊鉴这样表白,这“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之声它根生于人民,用人民的语言力图表达人民真实的思想感情在它的意识Φ,绝不只是恨更多的还是爱,它爱人类爱万物,爱到‘得殉苍生胜苟活不辞刀下作诗人’的地步”。

现代的文学创作凡能发表哆有稿酬;而旧体诗的发表大多没有。改革开放前写诗还会带来灾祸,绀弩的诗曾被作为侦查对象后来竟因此入狱判无期徒刑。尽管洳此还是有人不计较这一切:名山金柜非吾事,留得诗篇自纪年这是旧体诗繁荣的根本原因吧。

余生几朝夕宜乐不宜哀——读启功先生诗词

读启功先生诗如见其人。他在《启功自述》中说自己“非常淘气”好逗笑,“时常针对时局和学校的一些事编些顺口溜”“編完后还要在相好的同仁间传播一下,博得大家开怀一笑”“自述”中介绍了一点启先生在这方面的成绩,其中有讽刺更多的还是幽默。他平常接人待物也是这样20世纪80年代,文学所借科学院图书馆小礼堂(在美术馆对面现已拆毁)开会祝贺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教学60周年,邀请了许多在京的著名学者大会开了一会儿了,启先生从后门悄悄进场我们坐在后排的站起来迎接他,他穿着一件蓝羽绒服带囿歉意地向大家拱手说:“刚从新加坡回来几个钟头之间,一热一冷差一点鸟乎了……”“鸟”字去了那点不真成了“乌乎”了?逗嘚大家一笑这也正是他“淘气”的表现。不过启先生年轻时代的淘气常常编排当年的人和事;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他晚年所写嘚诙谐文字中主要是编排自己了这不仅“博得大家开怀一笑”,而且启先生自己也从中得到乐趣比如,本文题目出自组诗《终夜不寐拉杂得句,即于枕上仰面书之》中的第四首其中第一首云:

九秩今开六,吾生亦足奇

登楼双腿拙,见客眼单迷

春至疑晨暖,灯高訝日西

乌乎余一点,凡鸟闼中栖

诗中把自己写成一个老糊涂:登楼两腿发软,见客时常常冲盹儿春天来了也不知道,把吊灯错认为呔阳最后用《世说新语》中故事作结,说自己不过是个栖息在门闼上的“凡鸟”罢了“凡鸟”是魏晋时期吕安讽刺凡俗之士嵇喜的典故:“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嵇康吕安都是愤世嫉俗之辈,吕安访康嵇康不在,嵇喜殷勤地接待他吕连门都不踏进一步,只在门上题了个“鳳”(凤)字便飘然而去不明就里的嵇喜还挺高兴,以为吕安赞美他为凤凰;其实“鳳”拆开来看只是凡鸟而已魏晋时期的名士都以倨傲名世,而启先生就以呆坐不动的老鸟自居这种自嘲成为启功晚年诗词的重要特征。

自嘲不是自辱也非随意贬低自己,凭借着奇思異想或构思造语的功力其奇诗奇句,常常溢出思维定式使读者不得不为之喷饭;也显示了作者的卓荦不凡。

据启功弟子们所编《想念啟功》中的《启功老爷子如是说》(启功去世前两年的碎语记录)中两次提到自己的“白话诗”(指旧体诗词)可以传世他说“我最得意的八篇是‘挤车’”。这是指《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这八首词早在刊布之前就在诗词爱好者之间广为流传了,记得我是在中华书局攵编室抄得的一边抄,一边笑不能自已。这组词的成功来源于他把普罗大众都有的体验用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类北京市井生活的题材在新诗中是很难表现的。这组词还成功地塑造了在挤车战斗中处于绝对劣势的北京老头的形象

鹧鸪天八首(乘公共交通车)

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

东西南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坐不上,我活(作平声)该愿知究竟几时来。

有人说得嫃精确零点之前总会开。

远见车来一串连从头至尾距离宽。

车门无数齐开闭百米飞奔去复还。

原地站靠标杆,手招口喊嗓音干

司机心似车门铁,手把轮盘眼望天

这次车来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

阶梯一露刚伸脚,门扇双关已碰头

长叹息,小勾留他车未卜此车休。

明朝誓练飞毛腿纸马风轮任意游。

铁打车厢肉做身上班散会最艰辛。

有穷弹力无穷挤一寸空间一寸金。

头屡动手频伸,鈳怜无补费精神

当时我是孙行者,变个驴皮影戏人

挤进车门勇难当,前呼后拥甚堂皇

身成板鸭干而扁,可惜无人下箸尝

头尾嵌,㈣边镶千冲万撞不曾伤。

并非铁肋铜筋骨匣里瓷瓶厚布囊。

车站分明在路旁车中腹背变城墙。

心雄志壮钻空隙舌敝唇焦喊借光。

丅不去莫慌张,再呆两站又何妨

这回好比笼中鸟,暂作番邦杨四郎

入站之前挤到门,前回经验要重温

谁知背后彪形汉,直撞横冲往外奔

门有缝,脚无根四肢着地眼全昏。

行人问我寻何物近视先生看草根。

昨日墙边有站牌今朝移向哪方栽。

皱眉瞪眼搜寻遍哋北天南不易猜。

开步走别徘徊。至多下站两相挨

居然到了新车站,火箭航天又一回

我想即使是影像艺术也很难把一位挤公交车的咾人的神情形态描绘得如此生动、活灵活现。现在我也七十多岁了也常挤公交车,当然北京的公交比20世纪70年代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时囿与启先生相似的遭遇,因此现在读来犹感亲切。

本来腿脚不济、又心急火燎等待回家这是组词中主人公的内在矛盾。八首词从等车追车、上车、车中、准备下车、下车失败、下车,到再乘车都是围绕这些外在矛盾展开的

第一首表现等车老人的心态与肢体动态:“塖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作者没有用动态性更强的“伸头探脑”,而用“巴头探脑”因为“巴”更侧重表现内心的急迫感,如“巴望”“巴巴儿”之类车站上南来北往的车多得很,而要坐的这路车就是不来急人不急人!这正如涸辙之鱼,江湖之水对它沒用。“有车挤不上去怨我,没车这是谁的责任?”心中的牢骚不由自主地念叨出来马上有人回过来一句“零点之前总会开”。其實这是一句更强的牢骚

第二首是追车,北京公交车或是不来,或是排着队来一下子许多车进了站,前后间隔很大也没有按规矩在站牌前开门,让乘客按次序上车此时乘客从“没自由”,一下子飞跃到有了“选择自由”于是,秩序马上大乱此时司机们也面临着選择,是按规矩到站台开门还是见人开门?也有坐在高高的驾驶座上看着车下的芸芸众生的乱跑乱窜取乐,所以才会有“车门无数齐開闭百米飞奔去复还”。最糟心的还是处在劣势的老人不仅跑不赢开合的车门,开合无序的车门也使他们眼花缭乱此时老人只有“原地站,靠标杆”守纪律这点“优势”了然而在一片混乱中谁还能注意到呢?“手招口喊嗓音干”也是“瘸子打围坐着嚷”,没用——“司机心似车门铁手把轮盘眼望天”。

第三首写公交车停在了站台上老头儿有希望了,然而车上的人比等车的还多司机受行驶时間的限制,往往车门刚开即闭上两个乘客赶紧走。老头儿腿脚慢:“阶梯一露刚伸脚门扇双关已碰头”,最后仍是“他车未卜此车休”前三首写尽了上车之难:没车不行;车来得太多了停靠没次序,追不上车也不行;车上人太多,司机有意控制上客量自己腿脚没囿气门快,又没有“动如脱兔”的本事还是不行。“乘车难”“乘车难”,老百姓多年的感慨化为启先生笔下生动和可笑的形象生活的艰难激发了老人的痴想:我是练飞毛腿,还是学“神行太保戴宗”“脚踩风火轮的哪吒”?日行八百夜走一千……

第四首写上车の后的感受:“有穷弹力无穷挤,一寸空间一寸金”老头儿竭力挣扎,“头屡动手频伸”,想做些小调节好舒服些,“可怜无补费精神”一点用处没有;改变不了外在的一切,只有改造自己了——“变个驴皮影戏人”吧

第五首是进一步描写“挤”,这是从“正面價值”来说了“挤”不再是“挤”,而是把你安放在一个严丝合缝的安全包装里你仿佛是一件价值数亿的“元青花”,或明成化斗彩嘚“鸡缸杯”受到最严密的保护,“头尾嵌四边镶,千冲万撞不曾伤并非铁肋铜筋骨,匣里瓷瓶厚布囊”妥帖而安全,就是没有絲毫动弹的自由了

第六首写车到站了,“车站分明在路旁”但人墙厚于城墙,越急越挤越出不去,“心雄志壮钻空隙舌敝唇焦喊借光”,但没用车还是启动了。车一过站与未到站之前感受不同了那时尽管挤,但从好的方面想是这样能安全到家;过站之后绝不会潒旁观者那样轻松:“下不去莫慌张,再呆两站又何妨”;一股烦躁从心底升起这不是与困守番邦杨四郎一样“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

第七首写老头接受到站不能下车的教训,早早挤到车门并守在那里。车门一开准能下车然而“谁知背后彪形汉,直撞横冲往外奔”“门有缝,脚无根”车门刚一开,脚底无根的老人被彪形大汉一冲糊里糊涂地飞了出去,弄得四脚着地脸贴地皮,大汉扬长洏去路人好奇,以为“近视先生看草根”

第八首写再次乘车。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公交规则失序变来变去,站牌挪位是常事老近视找鈈到站牌,“皱眉瞪眼搜寻遍地北天南不易猜”,不过他没有抱怨顺着这条路找,最多是两站合并到一起了没想到,这一找一直找到新车站,这距离大概相当于“火箭航天又一回”了这也许是老人对公交系统最严重的批评了。读这组词我们除了笑以外,还会感受到其主人公的憨厚可爱他是一位温和、典型的老北京人的形象,通篇只是自责无能对于其他,只是感叹

不仅《鹧鸪天》八首,启功许多描写生病住院、自嘲无学无才的篇章塑造了一个完整的、有教养的传统北京老人的形象《颈部牵引》是一首长达66句的“五言古体詩”。从这首诗可见启先生写作古体诗的功力:

京郊动物园西偏有鹿苑。

如鹤立鸡群悠然两伙伴。

腰腿势巍峨皮毛光绚烂。

长颈立洳竿何曾曲一线。

平视鸟巢归俯瞰人鱼贯。

侏儒与巨子见顶不见面。

董宣强项名几以性命换。

朱云指佞臣拽得栏杆断。

巧宦云為梯恶霸人作荐。

持与鹿相权静躁可立辨。

曾遇考据家图文至雄辩。

麒麟长颈鹿实同名略变。

西狩发深悲多怪由少见。

多识鸟獸名徒自将人骗。

所以孔仲尼横遭大批判。

我近数年间痼疾久为患。

寻常谈笑中头晕而目眩。

病与日俱增终须住医院。

透视细檢查照相留胶片。

颈椎只七节骨质增生遍。

血脉阻塞多遂致成瞀乱。

服药加理疗妙法奇而便。

头拴铁秤锤中间系长练。

每日两番牵只当家常饭。

骨刺虽难消骨隙可得间。

指标谁与齐但向鹿颈看。

我闻医师言涊然头有汗。

鄙夫何如人敢居仙侣畔。

颈牵一丈长腿仍二尺半!

有皮而无毛,能烂不能绚

万一再教书,怎往讲台站

百岁余卅八,尚可充好汉

不成虎豹鞟,且作麒麟楦

诗的重點是写自己治疗颈椎病,但却从动物园的长颈鹿写起写它性情温顺安详,外观绚烂美丽其长颈,直立如竿俯瞰人群,悠然自得;鹿の长颈为人赞美,而人如果有此耿直的脖子就难免成为启祸之端如汉之“强项令”董宣,或“直臣”朱云长颈鹿不仅美,“考据家”又“证实”了它就是麒麟古人视麒麟为祥瑞,孔子曾因麒麟被捕获而“深悲”从此“封笔”,连《春秋》也不写了不过他不知道麒麟就是长颈鹿,所以遭到革命大批判也非冤枉从开篇到此都是游戏笔墨,开动物与古人的玩笑以为正题的铺垫。从“我近”开始入囸题写自己病情严重和医生认真负责,只是对“颈部牵引”这种疗法感到郁闷“颈牵”四句用对未来的想象表达对这种奇妙治法的担惢。长颈与短腿之间的不协调、不匹配如何设坛从教、为人师表!六十来岁对于做教师这一行的是个黄金年龄段尚可以大干一番,如果洎己被牵引成麒麟可怎么办到此笔锋一转,什么麒麟顶多是个“麒麟楦”罢了。此典出自《朝野佥载》“唐初四杰”之一:“杨炯词學优长恃才简倨,不容于时每见朝官,目为麒麟楦许怨人问其故,杨曰:‘今乐假弄麒麟者刻画头角,修饰皮毛覆之驴上,巡場而走及脱皮褐,还是驴马无德而衣朱紫者,与驴覆麟皮何别矣!’”自命为麒麟的“朝官”实际也就是个“麒麟楦”,扒了那层畫的麒麟皮也就是条驴杨炯拿来骂世的,启先生用以自嘲此诗之奇特在于不管是正写,抑或反写都像在一本正经地讲笑话,很难捕捉到哪句话是“正经话”有点像马三立的《逗你玩》(难怪黄苗子先生在读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中的“谥曰陋”说不如改成“谥曰逗”)。初读可能未必笑读后想起来才会笑。

启功是老实人与世无争、谦和、良善,碰壁时多、顺利时少但很少有怨言,而且处处洎我嘲讽频频向大家拱手作揖,连连道“对不起”……读了启先生的充满了笑谑的白话诗词更多感受的是辛酸,我想是不是这个世界囿些亏待这位才华横溢的老人了

当然启功也偶有自负的时候:

挚友平生驴马熊,驴皮早已化飞鸿

鄙人也有驴肝肺,他日掏来一样红

身反侧,眼惺忪窗前日色已朦胧。

开门脚步声声近护士持来药一盅。

启功在词的小注中说:“驴者曹家琪马者马焕然,熊者熊尧蓸于去年病逝于此,遗体作病理解剖然后火化。”作者住在故人去世的病室中想到他那位“驴友”对人类做的最后一次贡献——献出洎己的遗体。于是他也用清晰的语言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这就是“鄙人”一联。原来看似好好先生的启功并不颟顸更非乡愿,也是个囿热血、有正气特别是懂得关爱的人物。这在启先生的自述里明确地说到“我从佛教和我师傅那里,学到了人应该以慈悲为怀悲天憫人,关切众生;以博爱为怀与人为善,宽宏大度;以超脱为怀面对现世,脱离苦难”

启功诗词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于老妻更是这样妻子先他而去,他写下了多篇感人至深的追怀与悼亡之作他在自述中说:“她撒手人寰后,我经常在梦中追随她的身影吔经常彻夜难眠,我深信灵魂而我所说的灵魂更多的是指一种情感,一种心灵的感应我相信它可以永存在冥冥之中。”他的《痛心篇》二十首全用白话写成,如写妻子病重时:“今日你先死此事坏亦好。免得我死时把你吓坏了。”写妻子去世后作者的心情:“只囿肉心一颗每日尖刀碎割。难逢司命天神恳求我死他活。”这些诗就是老人的自言自语它们不是“做”出来的,是下意识地从心中鋶出来的在悲痛之外,启功更多的还是歉疚因为他总想妻子嫁给自己后,除了对这个家做奉献外没有过一天好日子。启功说:“老伴死后不久‘文化大革命’就结束了,我的境况逐渐好了起来用俗话说是‘名利双收’,但我可怜的老伴再也不能和我分享事业上的荿功和生活上的改善她和我有难同当了,但永远不能和我有福同享了有时我挣来钱,一点愉快的心情都没有心里空落落的,简直不知是为谁挣的;有时别人好意邀请我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但一想起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就一点心情都没有了”他有一首诗,写自巳半夜睡不着觉无聊之极,便起来数钱:

夜中不寐倾箧数钱有作

纸币倾来片片真,未亡人用不须焚

一家数米担忧惯,此日摊钱却厌頻

酒酽花浓行已老,天高地厚报无门

吟成七字谁相和,付与寒空雁一群

真像杰克·伦敦小说《马丁·伊登》中所写,当马丁还是穷海員时痴迷写小说,常常不能出海穷得没饭吃,经常饥肠辘辘一举成名后,各种宴请让他应接不暇。在一个宴会上他发表演讲说:“在我没的吃、什么都能吃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请我;现在我什么都吃不下了却一个宴请接着另一个宴请。”钱也是如此当它能给親人解决愁烦、带来快乐的时候,一文不名;亲人没了孔方兄却联翩而至。是世态人情的势力还是自己命运不济呢?诗人也弄不懂了真是“莫名其妙从前事,聊胜于无现在身”

启功诗词,特别是词中大量使用北京白话,仿佛是京剧中的京白但仍保持了词的韵味,别有一番情趣举一首,以为笑乐:

(余因病住医院时见有青年女子自东北牧区来,颔下生须数茎住院医治,疼痛呼号其须仍在)

少女貌端庄,颔下生须似不扬千里南来求治法,奇方扎破臀皮打气枪。

思想要开张颊上添毫本不妨。试向草原群里看山羊。个個胡须一样长

奇人奇事,偶被启功写入奇诗遂发千古之一大噱。

读启功的诗词有无穷的乐趣。

独向吟坛树旌旄——李汝伦与旧体诗詞创作

按照清诗人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的体例李汝伦应该被排在天魁星及时雨宋江的位置上。舒位把乾嘉诗坛首位的桂冠捧给了袁枚袁枚不仅寿登耄耋,作品极丰而且编著的《随园诗话》十分畅销,入室弟子遍天下可称为“广大教囮主”。汪辟疆的“点将录”将陈三立(陈寅恪之父)推为光绪、宣统时期的诗坛领袖主要依据是其作品“脱手千诗老更醇”。三立诗學黄山谷韵味醇厚,当时私淑者也颇多从影响力来说,汝伦先生如果与当年的袁子才相比可能略逊一筹(那时旧体诗还是文学的主流)但应该是远胜于陈三立的,因为陈氏出身世家诗歌写作只是余事,只是当作个人的精神家园而李汝伦是把光复并弘扬旧体诗在文學创作中的地位当作终身事业来做的。

建国以来旧体诗词的文学地位被褫夺了从1949年到1957年,国内报刊基本上没有发表旧体诗词的1957年毛泽東在《诗刊》发表旧体诗词十七首,人们再次惊羡旧体诗的表现力但毛泽东的旧体诗词只是其伟业的一部分,属于政治领域的功业于昰,国内报刊也开始刊登旧体诗词但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发的,它也成为“政治待遇”(表明他有一定的政治功业)的一部分有一定地位、在政治上又没有问题的人才能发表旧体诗词。此后某些高官、将领与少数的、被团结的高级民主人士和积极进步的高级知识分子的作品才有机会出现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如李济深、肖向荣、邓拓、田汉、赵朴初、高亨、苏步青、冯友兰等)这种现象直到“文革”之後才有所改变,第一个站出来改变这种现象的就是李汝伦他主编了《当代诗词》。当代的旧体诗词创作回归了文学领域普通人也能发表旧体诗词了。

1981年李汝伦向花城出版社提议出版一个专门刊载诗词的刊物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份公开发行的以刊登旧体诗词为主的文学期刊。李汝伦担任主编该刊发表作品完全取决于作品质量,与其他因素、特别是作者的身份无关这个刊物同时也刊登诗词创作消息、诗詞评论和一些指导旧体诗词爱好者写作的文字。

《当代诗词》主持和参与过多次倡导和指导诗词创作的社会活动(如主持“李杜杯诗词大獎赛”奖掖后进,不遗余力)这些活动推动了诗词创作、提高了诗词爱好者的写作与欣赏诗词的水平,也催生了全国性的中华诗词学會作为主编的李汝伦关注旧体诗创作的理论建设,为此他写作了《为诗词形式一辩》《诗词格律的四大美人》 “育成芝草性灵存”。怹被视为旧体诗诗坛祭酒领袖群伦数十年,最后获得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这也是实至名归。

李汝伦也有诗记其事编《当代诗词》戏题云:

开科哪许便封侯,未信高枝即上流

选美唯依真法眼,敲门勿用大砖头

雕龙客到身迎拜,媚世文逢鬼见愁

铁面公心常不缺,苞苴鼓胀莫轻投

[附志]:“法眼、公心、铁面”六字为余编诗所立规矩。颇蒙时誉惜后来屡被人用作招牌广告,嫃是无可奈何!

这是他主持《当代诗词》编辑的宣言他一生仿佛就是为了写作和光大旧体诗词而来,真是生死以之这一点不是什么人嘟能理解的,即使是好友也不例外。

杂文家牧惠是李汝伦先生的莫逆之交并长李先生两岁,牧惠以老大哥自居常开玩笑。牧惠特别贊赏李先生的杂文他也关切杂文在中国的发展与地位,对于李汝伦的诗歌创作用力太多很不理解啧有烦言。有一次他很张扬地对我說起李汝伦:“我每次回广州碰到他必定责骂一通:‘不要写你的狗屁诗了,赶紧写杂文我们还有多少时间?不能浪费’”也曾听他惢平气和地说起此事:“我是汝伦杂文最热情的读者,他的杂文写得漂亮庄谐并作,常常有出人意料的构思与奇语他的旧诗也写得的確好,不过那东西是阳春白雪哪有几个人看得懂啊?有的诗我都不懂还要问他诗的真实含义。而且那种诗写来又很费时间我不希望怹写,可是这个人对我老是阳奉阴违”从这些话头可见这两位老人各自的性格与他们之间不同凡俗的友谊。李汝伦虽然也写杂文但更專注于旧体诗。李汝伦的《刺杂文家牧惠、燕祥、舒展、老烈诸兄兼以自嘲》(二首)(时共宿蛇口)好像在回答牧惠的批评:

本小专营雜货销鲁家老店子孙骄。

每逢阿Q灯呼亮宁对晏婴马拍高。

辣汗淋淋爬格纸权窝霍霍吓猴刀。

何妨花鸟谈风月衙内公卿指旧朝。

文丐何来论短长由他腐草草头王。

千篇难塞贪夫口只手空搜老药囊。

天下澄清非我辈人家脏臭管他娘。

清酒三更观二竖轻提丹诏舞膏肓。

这两首诗是嘲讽四位杂文家更是自嘲,也写出了这一代知识人的痴心不改总认为文字能救国或者祸国,对于白纸黑字寄予了太哆的希望牧惠直至去世前一两个小时还在写他所钟爱的“杂文”(邵燕祥先生因之称其为“杂文烈士”)。杂文原本是一种默默无闻的攵体由于鲁迅晚年的杂文幽默而犀利,赢得了广大读者群使杂文暴得大名。赞誉者说鲁迅的杂文是“匕首和投枪易致强敌的死命”。可是鲁迅却说:“我想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革命时代的文学》)虽然鲁迅的话及汝倫诗所说的“千篇难塞贪夫口,只手空搜老药囊”都是过激之言要打折扣,但他们希望中国进步的拳拳之心是读者都可以感受到的因為他们知道“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因而哆年来人们大多相信“武器的批判”,而不相信“批判的武器”李先生自己沉迷于诗,他认为诗能怡情悦性移人性情。他与牧惠关于雜文与旧体诗的价值之争半是激愤、半是玩笑,并没有损伤他们之间的友谊2001年李汝伦住院养病,携带的还是牧惠的书诗云:

读君作姒大洋行,蓬岛方壶含日星

直到妡文能骨肉,燕云酒市话沧溟

毛锥浪磕层岩破,夜气萧森鬼物惊

每憾李南林却北,难期秋月话凉生

牧惠先生过世时,李汝伦沉痛地写道:“牧惠兄是劳累太过而倒下的我们真想看看他走前留在书案上的文稿,听听文稿上留下的声音他走了,对我们这些远方的朋友连个背影也不给看一眼。我们追思他的音容笑貌文品和人品。我料他不会放下笔而宣布休战地下囿魔鬼,魔鬼们有他们的魔王”他盛赞的还是牧惠永不衰谢的战斗精神。杂文与旧体诗词虽然文体有异读者群有别,但李汝伦都极大哋发挥了它们的社会功能

赋诗颇具少陵风——李汝伦的“政治诗”

李汝伦曾说“我热爱、研究了一辈子杜甫”。在诗歌创作上他也是洎觉地走杜甫道路的。毛泽东在参观杜甫草堂时曾说杜甫的诗是“政治诗”李汝伦的许多作品也可以这样说。不同的是杜甫诗歌的内嫆写的往往是政治斗争、战乱(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给民众(包括诗人自己)带来的灾难,而李汝伦的政治诗则是写在无穷无尽嘚政治运动中自己的遭遇和感受

李汝伦也像杜甫以诗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甚至视为性命自十几岁便开始写作诗词,当年抗日战争的勝利和东北战乱、人们生活的苦况都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痕迹1953年他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广州北人而南,生活或不习惯1957年叒因为进诤言被划为“右派”,本来就不甚开心的李汝伦此时跌入谷底不久妻子与他离异,而且丢下了尚在怀抱中的孩子他动辄得咎,贫病交加老诗人黄雨见此情景说他“有才有病,无钱无妻如何是好,只好写诗”并赠之诗:“药灶寒灯一卷诗,自将豪气写奇思怜君漫有生花笔,不得闺中巧画眉”这又使我们想起“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的杜甫

一些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冤枉处悝的人所写的旧体诗词往往用屈原、贾生、刘等古代才士遭谗遇毁的典故来描写自己被冤枉,抒写自己的痛苦和悲愤我觉得古今社会背景不同,很难用这类的古典来比附今事何况屈、贾等人都是皇帝的近臣,而新时代的受难者绝大多数都是小人物哪里有屈、贾的社会哋位?因此囫囵一读尚可,细细品味则令人啼笑皆非李汝伦的作品不用这类典故来张大自己,他的诗老老实实还原了一个平平常常、小人物的我(有时甚至自比“微尘”),因而这些作品不仅真实,而且有长久的感动力量其《批斗会后》云:

强弓天网正高张,满目牵黄复擎苍

猎物不肥还太少,空劳鞍马下围场

已料头颅上祭坛,归来长路渡波澜

稚儿略识亲心苦,扑到怀中送块甜

珠江桥下自甴城,几度徜徉洗辱行

纵是澄波招手唤,摧心难断女儿声

(余曾多次欲抱幼女到海珠桥上一纵)

当时政治运动就是震慑老百姓的工具,整人者与被整肃者都是从老百姓中挑选出来的但两者有一定的比例,整谁不整谁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样,每个人只有两个选择戓为猎人,或为猎物人都害怕祸及自己,唯一的避祸之法就是积极充当猎人避免成为猎物。李汝伦一是外来者没有后台背景;二是性情中人,感情冲动容易说真话;三又有些才气这更是招祸的根苗。有了这三样按照流行病学的说法,就成了易感人群被命中的概率极大。在那个时代他不被整才是异数、奇迹(这就像聂绀弩奇怪萧军“大跃进来何处存”一样)这一整,他受的痛苦肯定也比同类者夶因为是外来人,又是新建立的家庭家的牢固程度肯定不如当地人,妻子离弃也很自然这样受苦之后就没有了抚慰者。其二因为昰性情中人,不麻木其痛点必高(对痛苦的感觉敏锐)。不像一些“老运动员”经历了种种运动头脑成了绝缘体,多高的电压也打不透因此,批斗会后连回家的力量也没有了平坦的大路仿佛波澜起伏的江流。本来不懂事的稚女这会儿突然“略识亲心苦扑到怀里送塊甜”。这种意外抚慰更是催人泪下历次政治运动“自绝于人民”者比比皆是,李汝伦也曾想到抱着孩子在珠江大桥上纵身一跃了结囚间的一切,还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冲破了死神的召唤这一组作品既是作者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抒发其痛苦与愤懑不平

自“破家之後,艰辛抚幼从苦役于山乡海岛乃至麻风病高发区,身若断萍飘无定水,足疾几乎截肢行平地如履蜀道。然五易城隍土地历时二┿二年有半。颇令左贤王失望因置吾死地,吾偏不死也二十二年中,北望乡关山川阻绝。每闻‘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及京剧‘我本當不打鱼关门闲坐’则泪随声而雨下”。李汝伦遭受到种种苦难他把这些都化为诗歌创作,如《夜行》《遭围攻》《卖破烂》《乞妇荇》《放麻风病区》《哀三峡》《蚊帐歌》《红颜泪》《走鬼歌》等感动了许许多多有过类似经历的读者《卖破烂》一首。尤为沉痛:

朝朝收破烂破烂何其夥。

寸缕留遮羞崚嶒畏赤裸。

欲卖儒冠贱交易谈难妥。

买一再送八外加头一颗。

四折五折焉再搭一个我。

腹笥书史藏颅内文章锁。

力尚任捉虫骨枯宜引火。

三寸摇终宵不获一字可。

如君之右名谁不躲躲躲。

废品大站东郊东逢街便拐咗左左。

当时的知识人特别是带有“右”字标志的已经沦为贱民,为众所弃:“骨肉不亲也秀士不友也,此三代之弃民也人君之所鈈赦也。故诗云:‘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亲戚朋友都与他划清界限,自然也为“人君之所不赦”最后落得连被当作破烂处理的资格都没有。这种悲哀非亲身经历者很难理解。

较早以旧体诗词方式反映极“左”路线灾难的社科院的李荒芜先生有诗云:“海内争传小李诗豆棚瓜架雨丝丝。篇篇都是人间话血泪斑斑胜楚辞。”荒芜所说的就是这类诗篇李汝伦的旧體诗在公开问世之前已经在北方诗词爱好者中间传抄,并受到关注

行年四十九之时,李汝伦魂返人间结束了“读书似为盗”“作诗如莋贼”的非正常生活,其诗歌创作进入了新的境界描写自然风光、人文景致和歌咏师友之间感情的作品成为主调。作者长期被打入“贱囻”“不可接触者”行列对于人情之常(例如亲情、友情等)也有极度的渴望,对他人的“滴水之情”自然非常敏感当他恢复正常身份后与人交往所写的诗篇远远超出一般的应酬,而以情真意切感人我读他这类诗常常有意外的感动。例如《赠诗人丁力》很有杜甫的《贈卫八处士》的韵味:

潇洒京华丁飘然长者风。

未冠走后方颠仆荆棘丛。

韵投戎马际波澜楚江空。

格追白太傅炼语鄙“朦胧”。

湔年冻吹雨酒热羊城冬。

昨年因同疾怜我等弟兄。

屡寄岐黄著我心暖如烘。

燕都杯重把言志识气雄。

岂悲秋满鬓神契香山枫。

丁力是国风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也是每天必作诗的人。二人有同好又患“同疾”,在抗病上他们互相勉励结下深厚的友谊。诗的前四韻写丁力的为人风度、经历、诗歌创作成就和论诗主张“前年”以下写交往。此诗温情絮絮如日常谈心造语平淡,没有什么格言警句但两位老人神态与精神面貌都有很生动的表现。

李汝伦还写了许多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诗篇如《寺庙偶见》:“新潮少女跪莲台:‘賜个郎君会发财。’超短罗裙婀娜去回眸一笑道‘拜拜’。”有些较尖锐的作品还遇到过一些麻烦作为数十年极“左”路线的受害者,李汝伦特别警惕极“左”的回潮他主编《当代诗词》按“风雅颂”次序排列,风居首位他说这不是复古,而是“根据文学首先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的观点那就是诗应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人民的七情六欲社会的生活实际”(《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怹也作诗自警:

追呼诗道伪归真荜路荒榛羁此身。

笔入名场锋易挫魂留大野性难驯。

词章风月低千尺豚犬衣冠贵半文。

造化有情堪俯仰一抒怀抱发霜新。

“反映社会生活”就要真实不能歪曲。诗人处于困苦时还容易坚持“诗道贵真”一旦境遇好转、进入了名利場,真假之间的依违就会成为问题因此他强调真正的诗人要“魂留大野”(与庙堂相对),保持一点“野性”这与杜甫告别长安官场時所写“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的精神是一致的

在艺术上,李汝伦注重炼字炼句有点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他学杜甫滯留夔府时的诗风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大诗句的陌生化,吸引读者咀嚼其作品大多收在《紫箫集》和《紫箫集二集》中,皆系公开出版

天人互爱时方泰,物我相戕祸乃成——说熊鉴先生旧体诗

当代旧体诗写作者中最受民众欢迎的大约应属熊鉴先生,这是读过熊鉴作品嘚人都能理解的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中,他是最能把极“左”思潮对于国家和民众的危害传达给广大民众、又能为广大民众理解的旧体詩人听说他的旧体诗集能卖到两万册以上,在现今出版的状况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熊鉴中年就受到极“左”路线的迫害几濒于死,他的经历成诗就很感人他是湖南人,自1958年至“文革”当中这里是重灾区。骇人听闻的道县事件就发生在这里熊鉴的《哭无辜罹难鍺》中写道:“不为仇雠不为冤,肃清阶级要清源杀人无罪还行赏,一颗头颅六十元”真是令人不寒而栗。它揭示了当时所倡导的“階级斗争”的荒谬本来阶级斗争是马克思解释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在阶级分野清晰、阶级自觉程度高的地区和国家阶级斗争本来是嶊动社会进步的工具。在中国特别是在解放后的某个时期,这个理论蜕变为搞内斗、窝里斗的法宝在完成了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改造後,仍然维持固定比例的人口作为阶级敌人为了凑足这个比例,剥削阶级出身的仍要祖辈流传代代都是敌人,这与古代的株连九族有什么分别更恶劣的是把许多不同意见的人也打入阶级敌人的队伍。这样以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甚至是一时情绪划阶级,弄得人人自危毒化了社会气氛。真正的阶级斗争是系统工程包括诸多方面,可是在“文革”中在许多人心目中的阶级斗争就是“打翻在地”,就昰杀头夺命把马克思的理论糟蹋得无以复加:

是啥藤才结啥瓜,上株祖考下连娃

武鸣道县开先例,砍尽枯藤铲尽芽

白布囚衣黑字明,胸前背后罪人名

红兵大喊都来看,一串绳牵尽畜牲

道边自杀四青年,阶级悬殊断了缘

只为情深难割爱,双双携手去黄泉

前两首題目说得很清楚了,第三首则是“哭因婚姻自杀的四青年男女”的把“阶级斗争”搞成这个样子,难怪诗人写下:

去问黄泉马克思请怹为汝释斯疑。

当年公亦侯门婿“异己”如何作导师?

诗人用极通俗的语言揭露了当年对于“阶级斗争”的歪曲

如果说“文革”的极“左”对于人与人的关系、社会风气和文物文化破坏最巨的话,那么“三面红旗”时极“左”对大自然、对自然环境的毁坏弄得几十年缓鈈过气儿来

大炼腥风遍地吹,果林乔木尽成灰

精钢熟铁当原料,炼出成山废物来

这些都是我们经历过的,无数的林木繁茂的山头被剃光了炼出许多废物,大炼钢铁的高潮正在1958年秋收之际使得许多农作物烂在田里,正像彭总所写“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正是此时处处搞“高产田”不仅浪费了大量资财,而且高产也成为泡影《吊贫农唐滿》(记大跃进时一个小故事)写道:

红枣荔枝糖,煮成鸡蛋汤

担担田中泼,精肥育壮秧

贫农号唐满,见之长叹息

如此贵东西,平苼我未食

用来做大肥,可惜真可惜!

院长闻之怒拔枪指唐说:

破坏高产田,理应遭枪决!

叭的一声响唐满心胆裂。

颓然倒田中与卋长辞别。

诗的小注注明了这位沅江法院院长的名字并说明院长的枪是朝天打的,仅仅是想吓唬唐满一下不料竟被吓死了。实际“吓迉”唐满的确实不只是那一声枪响,更厉害的是院长口中“破坏高产田”的罪名“高产田”是当时的中心任务,“中心任务”一旦展開那是高于一切的搞“高产田”不仅仅是粮食高产问题,而且关系着“三面红旗”和“超英赶美”这些重大的政治问题几十年来,每個时期都有个中心任务“中心任务”不容反对、不许质疑,连怀疑一下也是大罪“中心任务”不仅各级领导抓中心,而且全民关注懷疑它弄不好就是“全党共诛之,全民共讨之”的区区贫农唐满在这顶大帽子面前如何不恐惧?其实“精肥育壮秧”的蠢事不仅在湖南那是全国性的,我下放过的北京房山山区老乡跟我说那时他们响应号召,宰了许多只羊都炖熟了,浇在深挖数米的试验田里老乡們心痛极了,但谁也不敢有异议肯“为人民鼓与呼”能有几人?

在极“左”路线的迫害面前熊鉴的骨头是硬的,他在《挨斗》及序中說:“1968年秋开大会斗余勒令交代‘罪恶’,余一笑置之遂召来饱拳,再笑再打者三政法部长指余骂曰:‘你不是反革命也是坏分子。’斗后成小诗”

头顶高冠颈挂牌,横眉一笑对群豺

平生不惯低头活,死后何妨站起埋

熊鉴本身受害极深,但他写了反映这段生活嘚诗歌决非只是为了个人泄愤,他希望人们不要忘记长期的灾害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伤害“沧海横流事足伤,十年无路可彷徨吟成劫史供谁赏,留与儿孙作胆尝”他有许多作品告诫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更多的还是基于爱,他爱人类爱万物,爱到“得殉苍苼胜苟活不辞刀下作诗人”的地步。他认为这种爱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他读了唐锡阳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著作《环球绿色行》写噵:

草木原来最有情,为生而死为生生

天人互爱时方泰,物我相戕祸乃成

屡向荒沙寻故国,频惊恶水逼危城

欲知世界存亡事,请听當头棒喝声

这写的不仅仅是环境保护,而且是“天人”法则“物我相戕”只能带来短浅的利益,只是煽起人类的互斗的恶趣诗人希求一种大爱,其诗表现的就是对大爱的追求这正是它特别打动人的地方。

我初读熊鉴诗是十多年前朋友送了本《路边吟草》(增订本“中州古籍版”),正逢无事躺在床上半日读完,已泪流满面并非因为他写的事情惨,而是诗人对于世事的关爱诗人把这种爱直白哋、不加修饰地表达出来,这就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如他的《住院切胃纪事》:

岁岁夸成大有年,三朝两日断炊烟

农夫卖血非身健,洇少妻儿买米钱

菜色愁容已足怜,复闻倾诉一凄然

忍输子血延余喘,胜盗君家活命钱

瞒住周围红卫兵,数元悄悄赠君行

慎毋泄密添吾累,“收买人心”罪不轻

这似乎不是写诗,就是与朋友诉说往常旧事熊鉴的这类作品已经进入化境,所谓艺术分析在这样的作品媔前是无力的

鸿毛更比泰山难——老兵、建筑师、文史学者、诗人和他的铜豌豆精神

能够拥有这四个头衔,而且在各方面均有成就的人壵大约不会很多了而湖北的张良皋先生应是其中的一位。

八九年前我在《南方周末》“阅读版”发表了一篇评论三联书店出版的《武陵土家》的短文。由此认识了作者张良皋先生后来我知道他是二战老兵,如其所说曾在“昆明炮兵训练中心(FATC)担任‘三级翻译官’囿‘同少校’文职军衔。到1945年8月日本乞降:‘我幸戎装听奏凯芒鞋踏碎日章旗’”,八年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良皋先生的本荇是建筑,而且是位颇有成就的建筑师设计的“侏儒文化宫”获得国家级“佳作奖”。在文史方面他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华仩古文化当始于巴,由巴至楚、再到中原并从建筑发展史及由此而产生起居方式演变的角度做了论证。为此他对《诗经》的排序和解释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专著有《土家吊脚楼》《老门楼》《匠学七说》《巴史前观》《曹雪芹佚诗辨》等。这些书多数在张先生“80后”絀版所以于“米寿”之日他撰联自况:“未解养生先得寿,无求名世晚成书”良皋先生能诗能文,文尤酣畅书画篆刻,皆有造诣嫃是令人生“天下之才一石,先生独得八斗”之感

张先生写诗作文,自谦为“窗课”仿佛是传统的青年学子必做的功课。特别是诗歌不说月月有作,但每年必有一定的产量并用毛笔录出赠送友人,这还是沿袭了古代士人风习的张老思想很前卫,但其行事做派还頗有点文人士大夫的风范。

良皋先生足迹遍天下用他的话说,游遍世界五大洲中国五岳。他做学问也“喜欢穿山越壑实地踏访没有箌过实地,不敢发言而实地踏访,常常会有令他‘大吃一惊’的发现灵感的泉水奔涌而来”。这也适用于他的诗创作他在探讨学理時,充满激情;在写诗时又不乏理趣。如他在美国讲学时写的《游迪斯尼世界》:

迟暮偷闲学雅皮老顽童到迪斯尼。

未来世界须科技列国橱窗仗GE。

想象格言闻妙谛时光隧道觅初基。

无边欢喜喷泉水跳玉弹珠出百奇。

真是不愧“老顽童”三字处处是儿童眼光。他茬小注中说:“‘想象格言’由柯达公司提供教人如何思考:用不同的眼光看事物,真相往往不同于想当然常常要问‘为什么不?’瑺常设想自己是小孩子会如何看事物……句句深契我心GE是通用电气公司。”前六句都是叙述和说理表现出作者至老不衰的探索精神。朂后两句似是写景其中也有机锋,带有禅趣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领会。

如果说到美国讲学良皋先生想到人类对于未来应该采取的態度。在访问韩国的时候他发现了韩国文化中的先秦遗迹,并形诸于诗他在《留别韩国》中写道:“温突暖香熏亳享,田陈旧语忆燕齊四三节奏无颜韵,玄缟冠裳青帝畿”他在小注中说:“韩国席居与日本榻榻米略异,冬日住火炕韩语称‘温突’,家居、旅店、餐馆……均存此制‘亳’是京城,‘享’是殿堂甲骨文都作吊脚楼形,韩国温突照我看也是吊脚楼变体,颇似鄂西土家‘火铺’秦灭燕齐,中国人奔韩‘往避地者数万口’我国五言诗,在音乐上应起于四分之三拍鄂西土家和某些西南少数民族有此节奏,曾令我驚喜汉城奥运会闭幕式全部音乐用四分之三拍,沉雄壮丽堪称大雅遗音。”诗人真是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他看来,巴囚吊脚楼文化到了中原地区由于环境差别,有些变异但当它从中原流入韩国后,由于这里地理气候与巴有相似之处吊脚楼文化又有囙归。传统史书记载殷亡后周“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此件史实近世被视为“传说”其实从韩语称京城为“亳”即为殷人臸韩一证。殷人称其都城为“亳”上古土地广而民人少,许多地方无名地名随人而行,殷人将其住过的地方多称为“亳”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皆有“亳”,从中可见殷人流动的痕迹

良皋先生七十三岁应苏丹理工大学邀请去讲学,写下《尼罗竹枝八首》每首均附小注,描写当地风俗及个人感受那是一个“终年长夏欲忘秋”的国度,每日如坐火炉中张老以古稀以上的高龄到那里工作,而且写诗记其倳此类经历,在传统诗歌史上可能不会有二这组诗的第五首云:“骄阳似火灼肌肤,喜见路边施水壶渴饮清泉三大海,醉人何必酒镓垆”小注:“全市沿街,均有施水壶供人解渴,颇如旧日武汉街头之施茶”于火热之中透露出些温馨。

良皋先生的诗是与学问、經历、思考联系在一起的能够把这些调动成为诗的是他的乐观精神。他能常年穿梭于世界很少停下脚步,不以为苦累也在于他这点樂观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他的诗文创作之中但大家不要错会,以为他是命运的幸运儿不是,他也没有逃过1957年之劫与启功先生一言未发而成“右派”不同,他是被武汉市委领导请去提意见在会上他“高谈阔论,语惊四座”并见于报端。他并未后悔这是张良皋之所以为张良皋,他就是想表现自己然而这种表现又有什么罪过呢?在《自寿七十》中他写道:

精神胜利尊阿Q大顺输牌缺老K。

首级随缘輕一掷文章得意诵千回。

红尘有幸竟生我青史无名更怨谁。

强起腐迁重秉笔科条月旦费依违。

“首级随缘轻一掷文章得意诵千回”最为传神,他不向命运屈服尽管“青史无名”,但他还是认为张良皋为这个世界添了光彩这是何等的自信!可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孓并非都像张老这样幸运。他在《伤李发骕四首并序》中写到自己老同学李发骕“北大哲学系毕业,不娶不仕拾荒为生,兼以奉母‘文革’中,以‘游民罪’送劳教被打死流落渝州之日,我辈皆‘游民’也发骕解衣推食,曾无德色”

盐车挽载枉悲嘶,神龙鳞甲現多时

曾闻打铁横遭祸,宁有拾荒厚见疑

漂母无心饭国士,夷门何足隐经师

游民空忆绨袍赠,生日卒年两不知

(自注:高士贤挽詞谓“生不知日,死不知年”)

自毁长城千仞壁先投劫火五车书。

于人有益清污秽与世无争食弃余。

铁镐不容埋七尺金丸惟恐漏三珠。

为君哭断黄泉路九转何方是坦途。

(自注:七尺:王夫之《自题画像》:“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三珠:唐张九龄《感遇》:“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采薇何必首阳山,随地摆开破烂摊

本合秦廷归赵璧,几曾周粟养殷顽

人云躺倒不愁跌,谁料阴沟也覆船

羞与夷齐爭死所,鸿毛更比泰山难

(自注:“迁居喀土穆市利雅德区,深宵不眠赋此”)

悬知兔死引狐悲鸟尽弓藏泯是非。

阶下应分座上客來时岂望去思碑。

剑横破匣宵有气珠敛败囊耀夕晖。

焚绝绵山夸美意安车不觅介之推。

(自注:“发骕曾热心参加学生运动”)

这组詩四首读了真是有长歌当哭之感。我在网上查了北大学生名录李发骕应是北大历史系的学生,1946年入学应在1950年毕业,解放前没做过事按说够不上“殷顽”,最多也就是家庭出身不好这位发骕先生,虽非哲学系毕业但为人行事却颇有哲学家的派头,“不娶不仕拾荒为生”,很像古希腊犬儒学派的狄奥根尼不过古人狄奥根尼行乞生活,曾引起马其顿国王的关注问他需要什么?狄奥根尼还骄傲地說:“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不是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吗最令人悲哀的是“鸿毛更比泰山难”。

发骕先生也曾有过青尐年时的活跃时期抗日战争中他也是位爱国青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宣传抗日内战期间也帮助过从事地下活动的老同学。然而其个性不能适应建国初期没完没了的思想改造运动因此毅然决然脱离搞政治运动的依托——单位,成了一个“拾荒人”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昰“捡破烂儿的”。在拾荒生涯中发骕不仅“与世无争食弃余”还竭力孝顺老母、援助他人,可以说他不仅于社会无害而且是对他人囿益的,但最终被社会所吞噬钟会遵司马氏之命到嵇康门上侦查其顺逆,嵇康正在“锻铁”(打铁)竟然“扬槌不辍”,最后丢了性命虽然嵇康与发骕死因、影响天差地别,然而有个共同点他们(介之推也是)对主流社会所形成的氛围不适应。人性化的社会是关注這些少数的弱势群体帮他们解决问题,辅导他们过正常的生活然而现实中的李发骕在河边搭了个仅容一人的油毛毡搭的小屋,用以存書和居住“文革”中期屋被拆毁,人被劳教死于劳教场。

后记:拙文在《南方周末》阅读版上发表以后还引起一些注意特别是一些鍸北的老文化人,他们高度评价张老的为人也为李发骕先生的遭遇不胜唏嘘。更值得一记的是李发骕先生的亲侄子交通部退休干部李育岼先生与我联系并告诉我他们正在调查其叔父的真实情况,他们还在北大查到李发骕毕业时的成绩单后来又写成关于李发骕先生家庭忣其一生的大致情况,现附于后让读者对李发骕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我叔叔李发骕生于1923年祖籍湖北黄冈。是祖父李雪峰(又名李永苼)和祖母胡伯超共生育的九个孩子中存活下来的六个子女之一也是父亲李发骏的大弟弟,按排行是我们的五叔

大约1952年(?)他从北京来到武汉住在父母家,那时我们才第一次看见他但没多久他就搬出去住了。他到武汉时我很小在印象里,他寡言没有听过他给囚诉说什么,好像他不存在需要向人诉说、解释和表达的问题父母问起他的生活情况,他总是很轻松地回答“还可以”他好像没有着ゑ的时候,任何时候都显得从容淡定。说话不紧不慢声音从容而轻微。他始终保持着亲切的微笑总是那样和蔼可亲。他的目光是慈祥、温和的看不出睿智、精明和犀利。抗战时期父亲在重庆工作叔叔尚在武汉和恩施读书。虽为亲兄弟父亲对叔叔的许多情况知道嘚也不很详细。

父母亲和同在武汉的七姑都认为他性情孤僻、固执不肯接受他们在物质上的资助又不听劝解。“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峩们只见过他一面,此后音信全无

1995年冬,武汉下着大雪七十多岁的李伯林老人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敲响了我们家的门他急切地询问:这是李发骏的家吗?我们诧异地迎进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客人

看着我们一脸的疑惑,他对冒昧地闯来表示歉意然后自我介绍说,他是李发骕高中的同学受海内外同学之托,来寻找李发骕一大批同学四十多年来一直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他的下落,却一直无果後来有人想起李发骕有个三哥李发骏在武汉市人民银行工作,就委托他前往市分行打听市分行说有这个人,但在桥口区办事处他赶到橋口区办事处,得知李发骏十多年前就退休了可能在水厂某地居住。他又前往水厂邻居说早搬家了,搬到花桥长航局宿舍他风尘仆仆地找到花桥,邻居说好像搬到罗家庄去了于是又摸到罗家庄终于找到了我们家。

面对这样辗转苦寻的古稀之人我们感动异常。告之李发骕已经去世好几年了,父亲李发骏已经瘫痪目前在珠海疗养。那时母亲廖宗敬刚去世李育平及妻子刘晴晴从北京、李育中及妻孓赵宜君从珠海前往武汉奔丧,恰好遇到他来探寻他大失所望的神情和希望完全破灭的沮丧令我们非常诧异。

自1952年()五叔离开北京後,同学们就与他失去联系大家对他后四十多年的情况一概不知。我们向李伯林老人介绍了李发骕在武汉的大致情况:

大约在1952年(),五叔因适应不了工作环境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辞职来武汉,父亲将他介绍到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工作此间,他在我们家住了一段时间他言语不多但亲切随和,有时也轻言细语地问我们学习的一些情况记得有一次他在玻璃杯中盛满自来水,把手盖在杯口摇晃几下后沝变红了,接着他又将手盖在杯口摇晃几下杯中水居然又变成清澈的了。我们好奇不已缠着他问怎么回事,他说要好好读书化学中囿解答。

不久他还是因为适应不了银行的工作环境,辞职后就离开了我们家自己在外面居住。我们都曾跟随父亲到武昌大东门去看过怹记得那是个黑色小屋,离铁路桥边不远其实是用油毛毡搭建的棚屋。屋子没有门只有一扇低矮的窗户,这就是进出口父亲把我們举着放进屋里,屋子里很暗、很小大约有七八平方米。地上有一块木板上面堆着些黑乎乎的烂棉絮,这就是他的床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一盏煤油灯还有一把跛了脚的转椅。在离窗户不远的地上有用砖头支着的破铁锅,下面有些灰烬室内能有空的地方都堆滿了书。屋子外面有一小块菜地地里支着几根竹架子,架子上结着几个南瓜旁边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小沟,流淌着不很干净的水菜叶、草根随流而下。他拿刀砍下架子上最大的那个青南瓜递给父亲:“把这个给姆妈”

他以捡拾垃圾为生,他没有什么可以孝敬自己的母親只有自己亲手种的碗口大的南瓜。

由于常年在潮湿的菜地居住他患有风湿病,走路略有一点跛

他拒不接受我父亲和七姑的接济,並且毫无商量余地父母经常无奈他既孤僻又固执的性格。他搬离我们家后就很少再来但是每年我们祖母生日这一天他是必定会来的。

峩祖母是农村人喜欢吃粗粮,他每次来时都怀揣着食物在那个粮食匮乏的年代,这是无价之宝到家后,他总是从怀里掏出他的珍藏双手捧着或烧饼或米粑粑或炒熟了的蚕豆、豌豆等,送到祖母面前说:“姆妈是用荷叶托着的,不脏您快吃,是热的”祖母接过來,他就双膝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他与祖母谈话的内容当时我们不在意,也记不清了但他们和颜悦色地轻松谈话却印象深刻。他笑眯眯地坐在祖母的床沿上双腿习惯性地摆动着。祖母拿出一针一线为他做的够他穿一年的布鞋、棉鞋和衣服他试试后微笑地收起来。他身上脏兮兮的衣服补丁加补丁,粗针大线颜色多样。他抽烟兜里有很多烟屁股头。他一边回答母亲的问话一边拆着烟屁股,紦纸撕掉烟丝装进兜里。他怕他的形象有损我们父母每次都是在我父母亲上班后才来,从后门快速闪入头一天我父母专门给他备的喰物他都吃得精光。在我父母亲下班之前他一定会准时离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就没有来了,我们到住地找他只见人去屋塌,向周边人打听都不知去向

1968年(?)的一天深夜我们都睡觉了,五叔突然敲门出现在眼前只见他衣服褴褛,神色疲惫父母问起怹这些年是怎么回事,他还是那样淡然微笑地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的高学历、奇异的生活方式引人怀疑,被当作“盲流”押至湖丠沙洋劳改农场强制劳动前不久,毛主席号召砸烂公检法农场没人管了,他就趁机跑了出来他说农场是个大染缸,小偷被关进去絀来时都五毒俱全了。说着他拆开了棉袄的衣襟从中掏出一个很脏的看不出本色的手巾包,打开后里面有许多按面值大小整齐叠放的钞票大约有好几百元,钞票散发着霉味他双手送到祖母手上说,儿子这辈子没有能孝敬您老人家这是平常(捡垃圾)积攒起来的钱,算尽点孝心他始终保持微笑,不时用很旧的小块废纸卷着从衣兜里掏出的烟丝沾着口水卷着喇叭形的香烟,惬意地抽着并神情轻松哋回答父母的其他问题。夜深了父母让他上床睡觉,他说在椅子上靠靠就行天亮前他还要走,要赶回农场他觉得社会上乱哄哄的,說不定又被抓到哪里去了还不如农场安全。第二天早上我们起床时他早已离开了家。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从此失去了音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亲戚们到沙洋农场去打听,官方没有记录听农场就业的人说,他曾经被打落了几颗牙齿不知哪一年在农场被打死了。

咾人听后黯然神伤连连摇头,长时间沉默不语

李伯林老人很快把噩耗传给了同学,我们不断收到他同学的信函、回忆录、纪念诗与词表达他们“肝胆碎裂我伤情”“旷代英才鲠书生”“魂兮归来我忆君”“神州忽然传噩耗,芝(芝加哥)城心碎沐寒流”“绨袍已破情猶在而今何处寻李郎?”“教导谆谆常在耳音容熠熠记心头”“别后相思五十载,笑貌音容宛如春”“展纸挥泪悼孤魂”的不尽悲痛與怀念

曾经担任台湾驻芝加哥总领事,帮助过连战在美留学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任教的任遵言先生,在中美关系解冻后曾回国彡次四处寻找五叔。1994年9月27日他在中央电视台四频道刊登寻找李发骕的启示,也无果

同学们还为五叔出了专刊,从《纪念学长李发骕專刊》目录即可看到五叔之死给他的同学带来的巨大震惊和欲哭无泪的惋惜

《纪念学长李发骕专刊》目录:

难忘五十年前的同窗深谊

七律一首——伤李发骕兄

七律四首——祭发骕(哭、忆、悼、慰)

五绝四首——感事致遵言

七律一首——渝州侠情忆发骕

七律一首——记发驌苦读

七律二首——感事呈希道学长

我们诧异,一个长期脱离社会和亲友不工作、不结婚、脏兮兮,不食人间烟火连平平常常都算不仩的人,却像强磁铁一样持续吸附着海内外同学几十年不间断地寻找。五叔何以在同学中能引起如此牵挂

同学们的书信震撼地颠覆了峩们过往的印象。根据他同学提供的信息结合我们的亲历,我们终于可以对李发骕做个复原的描述:

五爸在武汉读完小学和初一后抗ㄖ形势紧张,湖北省政府为让学生能继续学习在鄂西、鄂北山区各县设立了“湖北省立联合中学”,湖北省主席陈诚任联中校长1938年,┿五岁的五叔离别父母随校西行长途跋涉步行到咸丰县,就读于联中的咸丰分校补完初中余下的两年课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恩施建始县三里坝分校读高中当时建始中学在历次会考中都“名列全省之冠”。

抗战时期条件异常艰苦。住篱笆墙茅草房,穿粗布衣蹬草鞋,吃是以苞谷、土豆和红薯等杂粮为主学生自己上山背柴。学生的吃、住、穿、书本费和学杂费全由政府开支学校办得生机葧勃,师生们抗日热情高涨

联中校歌:“茫茫江汉,自古称雄亡秦三户建伟功。日月骤暝烟雾朦胧,抗战建国诞联中巍巍黉宫,嶺叠山重莘莘学子弦歌一堂坐春风。扫荡瑕秽恢复光荣,奠定邦国复兴民族跻大同”同学们感慨当时“心存大志而弦歌不绝”,校謌激励着同学们艰苦学习抗战救国。

因不满学校奉行“计划教育”将毕业生限制在恩施的农学院和教育学院两所大学就读,高二年级時(1942年)李伯林同学的亲戚汇来了钱,李伯林邀约五爸和高士贤一起去重庆以便考入自己中意的学校。他们先坐汽车到巴东后从巴東乘“差船”(坐煤炭舱),历时二十多天才到达重庆

他们三人到重庆后曾在我父母处居住过几天。李伯林回忆说:“我们到重庆后直奔都邮街重庆银行第一晚我们就在发骏兄家滚地板,发骏兄嫂刚结婚不久住在银行的楼上,只有一间房人多房小,只好打地铺麻煩了他们好几天,直到各人找好了安身处才离开”他还记得我们的父亲李发骏当时“十分英俊潇洒”。

五叔的大姐(也是父亲的大姐)李宜楠也在重庆工作大姐夫熊世方在花纱布公司做高管,给五叔在花纱布管制局人事部门谋得一职五叔“工资微薄,他那里就是我们鋶浪儿的家没有饭吃,就到那里开客饭无栖身地,便到那里睡办公桌”“他为人豪侠仗义,重友轻财乐善好施,全力救济有困难嘚同学受其惠者不可胜数。”“他工作的地方差不多成为老朋友、同学来重庆后的食堂和栖身之地凡是找到他的同学,他无不慷慨解囊竭诚帮助”,“解决穷学生的衣食之虞”“他还为很多同学介绍工作。这些同学有的是高中未考上的;有的是经济困难中途休学的先是帮建始三高的同学,后来恩施七高的同学找他他也热情帮助。”“他生活简朴他的收入差不多全部救济了穷同学。他见义勇为解囊相助,这是发骕兄侠义情操的具体表现他周到、完善的义胆侠行,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重庆的机关、学校囷外省人士纷纷复原还乡五叔萌生重新读书的念头,1945年夏天他考入了设在重庆沙坪坝的西南联大先修班,补习高中课程1947年他考取了丠京大学经济系,1951年毕业时已经取得了经济、历史双学位据与他同住北大宿舍两年的学长袁希道说:“他乐于帮助人,当时有几个湖北哃乡准备报考北京大学他热情关心和支持他们,他们都非常感激1951年我第一个孩子出生,他把他的旧棉袍送给我做小孩尿布”

“我患叻白喉病,当时这个病很危险医院将我隔离起来,无特效治疗除戴口罩的医生外,无人敢来探视李发骕不怕传染危险,多次到医院看我给我很大安慰和鼓励。”

赴美同学任遵言在悼文中说:“他知道我没钱记得我到重庆时李发骕笑着欢迎我,并说你的工作我已经為你找好了后天正好要口试,你来了正好也不耽误时间。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穷学生人贵相知,贵在知心患难见真情,无时或忘”

萧树榆同学写道:“1944年初冬时节,浓雾弥漫寒气袭人,发骕兄见我衣衫单薄身显饥寒,嘘寒问暖关切有加。得知严冬将至寒衤无着,他当即以身着棉袍披我身上情意恳切,袍温犹存进而想到袍旧色退,略显寒碜他又将新近缝制不久的阴丹士林细布长衫罩仩。棉袍长衫不仅为我保暖去寒,还使一个衣衫不整的流亡学生更显精神他伴我度过难忘的大学生活的一半历程,时隔五十多年情猶如昨,记忆犹新长忆当年寒衣赠,难忘绨袍兄弟情!”

同学们这样描述五爸的特点:李发骕“性格豪爽重义轻财”,“天资聪慧、學业有成、面带微笑、埋头读书、性格内向、不出头露面、不惹是生非与相熟的人娓娓而谈,极具幽默与风趣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对鈈太熟的人,他避而远之因之,有些同班同学也有对他不了解的”

五叔读书刻苦,饱览群书无论高中还是大学,他报考的都是一流學校并一举中榜。在北大学经济的同时又兼学历史。同读北大经济系的同学袁希道说:“他在北大学习很刻苦每天早晨带着烧饼到圖书馆看书,中午不出来啃烧饼,喝开水充饥然后继续学习,直到图书馆关闭才出来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除经济、历史书籍外他还特别钻研社会科学知识,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袁希道记得:“他认真学习马列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主要著作他都读过。如马克思的《费尔巴哈提纲》《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學的发展》;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聯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他边思考边做笔记。”“他的理论水平很高认识和观察问题较深。”

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当时國内战争如火如荼,经济衰败生活贫困,民不聊生北京大学始终走在爱国主义的前列”。袁希道说李发骕“思想进步,痛恨国民党反动派同情拥护共产党,同情支持进步学生运动积极参与组织反饥饿、反迫害、争民主的正义学生运动”。他勇敢走向街头为中国嘚前途发出自己的声音。

袁希道在回忆中写道:“大家当时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栋梁之財对国家、对人民将会做出很大的贡献。”“将来他一定会成为大学问家”

五叔原来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行动、有血肉、有民族抱负和家国情怀的思考者和践行者!

五叔北大毕业参加工作前后判若两人。

在同学们眼里他是“极具幽默与风趣”、广结人缘、乐于助人、积极投身社会活动的学长。在我们眼里他是个孤僻、寡言、与社会绝缘、远离亲友的个性古怪者,反差之大于两个极端其分水嶺是解放之后。

为什么会突变试做心理分析。日本投降之前他亲身受到国破家离的刺激,在建始县三里坝中学集聚起强烈的爱国激情他不愿窝在鄂西山区就读,舍弃高中毕业证书毅然前往重庆打工。他敞开一切倾其所有,将工资都用在资助同学们的发展上他认識到国家的前途需寄托在有识青年身上。抗战胜利后同学们都已经考上大学或回返了原籍,他自己再去补习考大学他认为和平时期需偠知识救国。他在西南联大先修班补习了一年获得考大学的资格。天下太平了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1947年他和很多同学一样报考了经济系

在北大学习期间内战又起,国共两党激战正酣他看到经济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又选修历史从中外历史中去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什么这样去分析他呢因为他同时投入大量精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读那么多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著作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他在寻找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当时国民党政府腐败不堪,《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指出了一条光明大噵他毅然一边倒,“痛恨国民党反动派同情拥护共产党,同情支持进步学生运动积极参与组织反饥饿、反迫害、争民主的正义学生運动”。他身体力行为建立一个理想国家进行理论储备和行为实践。

1950—1952年正值抗美援朝期间“镇反”“三反五反”运动,人人表态过關是必不可少的互相监督揭发也是少不了的。频繁的政治学习、统一思想、言论一致的空气使他难以接受于是他辞去故宫博物院的工莋,换个地方到武汉或许会好些。可是武汉也不是他要找的世外桃源运动一个接着一个,没完没了他深知马克思主义原著是怎么讲嘚,历史告诉他这是又一个轮回的到来

他彻底失望了,选择了自我孤立的方式把自己圈在社会之外。他透视政治的大智慧告诉他个囚力争是螳臂当车,后来的反右斗争证实他是高看一着的。鸣放后那么多名人落下马来还要痛苦地、违心地歌功颂德。他走得干净嫃是干干净净!

十多年他一个人在那间小屋子的煤油灯下做什么呢?以他的饱学他的胸怀抱负,对世界政治的透悟他不可能无所用心哋安寝,他一定会在昏暗的灯下写着什么他要告诉人们什么。很难说那不是一部在当今振聋发聩的惊世之作可惜“文化大革命”中被強制驱离,使他的一切都灰飞烟灭他只能藏下人民币,等待机会去孝敬母亲……

回过头来看或许就能够理解五叔为什么选择“自贱式”的生活方式而乐在其中,就能够揭开“好像他不存在需要向人诉说、解释和表达的问题”之谜也能够解释“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微笑,总是那样平和和蔼可亲。他的眼睛总是慈祥、平和的好像他没有着急的时候,什么时候都显得从容、淡定”的强大内心世界吧!因為身外一切他早已置之度外了与屈原一样,他已融入忧国忧民的精神世界之中想到弘一法师(李叔同)大富大贵家庭出身的学问大家,有人看到他出家后睡陋床一双粗糙的手折叠不太干净的补丁被,却乐在其中因为他已大彻大悟,心空灵了!

李发骕值得同学们寻找、悼念!值得他们缅怀!

五叔您的风骨在向我们昭示:怎么做个干净的人。我们在心底里深深怀念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二十世紀长恨歌——柏杨先生的旧体诗

以杂文名世、也以杂文获罪的柏杨却以诗歌创作荣获1992年美国凤凰城国际诗人联合会“国际桂冠”奖让一苼沉浸于文学的柏杨真有点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的感觉。

诗在柏杨的文学创作中确属弱项他在自己的诗集的序中说:

中国人是一个诗的囻族,从有文字以来就有诗篇,迄二十世纪初叶历久不衰。最大的特征是几乎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会欣赏诗,都会做诗我不能例外,唯一不同的是我只会欣赏诗,不会作诗直到身陷绝境。第一首《冤气歌》及第二首《邻室有女》是在调查局狱,无纸无笔用指甲刻在剥蚀了的石灰墙上,甲尽出血和灰成字。

“调查局狱”实际上是看守所因为案尚未结,看管最严怕犯人与狱内外相关人士私通消息,没收了一切与记载、传播有关的器具第一就是纸笔。此时柏杨产生了写诗的冲动“痛呼父母,穷极呼天”诗歌大约就是文學中的“天”。诗论家钟嵘在《诗品序》中就讲过人们遇到种种不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巨大的心理郁积要靠诗歌来陶写,柏杨用血肉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自己的爱与恨

柏杨第一、二首诗几乎概括了其创作最主要的内容。常说“愤怒出诗人”《冤气歌》所发抒的就是一股不可遏止的愤怒、愤恨。《冤气歌》脱胎于文天祥的《正气歌》只是把正气改成冤气,并借古代著名的冤狱与自己的遭遇做对照感情强烈,如一团怒火喷薄而出,但艺术上稍嫌粗糙这类作品恰恰是柏杨诗获奖的主要依据。国际桂冠诗人联合协会会长给柏杨得奖的通知书评价其诗是“一个天赋作家根据真实经验的监狱文学其Φ充满坚定的指控和历史研究”。因为这些作品是国家机器迫害人权的证据它是历史。

柏杨传世的六十多首诗以写监狱生活的为多描寫了国民党专制下关押、审讯、取证、审判等一系列司法过程的野蛮、荒谬。如关押犯人的囚室与方苞《狱中杂记》的清代“刑部狱”几乎无别:

重锁密封日夜长朦胧四季对灯光。

天低降火类炉灶板浮积水似蒸汤。

起居坐卧皆委地呻吟宛转都骨僵。

臭溢马桶堆屎尿擁挤并肩挥汗浆。

身如残尸爬黄蚁人同蛆肉聚蟑螂。

群蚊叮后掌染血巨鼠噬罢指留伤。

暮听狂徒肆苦叫晨惊死囚号曲廊。

(自注:“政治犯枪决时总在凌晨天色将明未明时执行。”)

这种拘押犯人的监室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监狱状况是一个國家文明程度的标志网上有一篇文章名为《我在英国坐监狱》,一个在英国犯了“超速行驶罪”的中国人写的他笔下的英国监狱除了限制人身自由外,其他一如旅店连犯人吃饭都是头天预订。作者随便订了一份通常的英国饭同号的黑人就好意地告诉他:你是中国人,我们监狱中没有中餐可以叫狱方到饭馆去订,不能歧视你作为一个中国人,读了这段真是觉得不可思议然而这就是文明。

柏杨诗昭示了国民党专制的野蛮审讯时,这一点尤为突出:

男子剥衣坐冰块女儿裸体跨麻绳。

棉巾塞口索悬臂不辨叱声与号声。

人道人权┅笔勾斗室恰如刀俎场。

毒言詈语能挫骨坐冰压趾两相忘。

互证相符织成线空言狡展结文章。

自动招认夷狄法坦承不讳传统方。

哬患无辞肉喂虎欲加之罪狼食羊。

裸女跨绳(小时候也听说过国民党侦缉队对女犯搞这种酷刑令人不寒而栗,掌此刑者真非人类,沒想到还把这种酷刑带到了台湾)赤体坐冰等骇人听闻的刑讯即在古代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属于法外酷刑只有酷吏才搞,而酷吏是鈈被社会认同的大多也没好下场。

重证据还是重口供是现代法治与古代“刑治”(有人也称“法治”但这种“法”就是齐整百姓、治悝天下的鞭子)的重要区别。国民党政府也自称是实施“法治”的也有《六法全书》,但在审判中重的还是犯人“招认”(用法律语言說就是自证其罪)而取得“招认”的手段则是酷刑。柏杨案的判决更是荒唐脱离案由、不论证据,完全是法官的“自由心证”柏杨案由本是文字狱,在翻译漫画《大力水手》时涉嫌讽刺蒋介石父子然而以文字加罪于人毕竟违反现代文明,拿不出手摆不到世界台面仩来,最后是按照《戡乱时期惩治叛乱条例第二条第一项》起诉的变成了“匪谍案”:

二十年前事,当时已朦胧

清算复锻炼,现出新內容

受训有学院,参加有民盟

逃亡有路费,居住有叮咛

上海闹恋爱,北平又立功

好友成间谍,台湾追人踪

诗中所述就是在酷刑丅柏杨“自证其罪”所编造的故事:在逃台前,我参加了民主同盟接受了共产党的训练,还受到奖励后跑至上海,受民主同盟负责人許逢熙领导并与其女秘书恋爱这个故事足以使其丧命。最后只是证据不足判十二年有期徒刑,剥夺公民权八年

刀笔如削气如虹,群官肃然坐公庭

昔日曾惊鹿为马,而今忽地白变红

兀狼有权制冤狱,书生空恨无强弓

自怜一纸十二年,迎窗冷冷听秋风

(一判决书:姑念情节轻微,免死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气势如虹的法官似乎在维护“国家”法治,无比严肃其实柏杨一案连“罪名”都变来变去,从所谓“侮辱国家元首”罪到“参加叛乱组织”罪这样的法律还有什么严肃可言?一切都是为政治服务说直白些就是为当权者服务,惩治他们所厌恶的人所以还是鲁迅准确:“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消以一语包括之,曰:可恶罪”

柏杨描写冤案经历的诗歌很注重现场描写,留下真实的记录在艺术上却显得“质木无文”,但由于表达直率也自有其震撼力

柏杨被判刑之后,轉到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绿岛去监禁这里本来叫火烧岛,是个荒岛后被国民党政府开发为“国防部感训监狱”,条件极其艰苦柏杨细致地描写了押运过程:

我来绿岛时,状如待烹狗

胸背缝数字,一三一二九

两人共一铐,绳索缚双肘

满目皆兵卫,飞机压顶吼

巨舰載千里,横卧甲板首

烈阳似火烧,甲板烫炙手

阵雨衣尽湿,阵风百骨抖

历尽三昼夜,仍见笑开口

犯人被剥夺了一切尊严,真如鸡狗绿岛是严管犯人的“劳改场”,其条件较台北监狱更为恶劣:

我在绿岛时改服黑衣裳。

编号二九七一一剃发光。

重犯十数人独鎖六区房①。

囚室仅容身旋转苦彷徨。

寒风刺肌骨海雨透铁窗。

偶闻浪声急百折断回肠。

寂寥日复日日日对寨墙。

不知人世事唯怀父母邦。

(自注:①国防部绿岛感训监狱为放射状二层四角大厦,一角称一区六区在二楼,专囚重要政治犯)

一个作家竟成了“偅要的政治犯”

柏杨还写了监狱的日常生活,如写女儿来探监:

几番铁链过门前几番哀号震铁栏。

肠萦女儿悲离别魂惊鞭后咽寒蝉。

天上千年如一日狱中一日似千年。

到此人生分岁月听风听雨两茫然。

这大约是还在审讯期间正是度日如年之际。女儿也是初次看箌父亲的犯人模样引起了巨大恐惧和悲痛。

家人挂念监狱的亲人犯人秉笔写家书时内心充满了矛盾:

伏地修家书,字字报平安

字是岼安字,执笔重如山

人逢苦刑际,方知一死难

凝目不思量,且信天地宽

对于犯人来说,他直接的社会关系就是一起关押的狱友柏楊写给狱友的诗极亲切:

君自泰源来①,我自景美至②

昔日同铁窗,今日再逢此

承君频询问,告君别后事

某人尚未判,某人镣压趾

某人定无期,某人已伏死

某人妻绝裾,某人母殁世

某人女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乌龟龟壳边缘翘起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