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我是扩招入取的不过第一个事情填的专业是室内艺术设计,当时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这个专业

原标题:20多年前的中师相当于現在的什么学历?

在那个时代很多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考上中师,并快速拥有一份另人羡慕的铁饭碗

历史曾赋予他们光环,但也在时玳变迁的洪流中尝到了一丝委屈

你的老师是二十年前的中专生吗?

不要小看你的老师是中师毕业你知道二十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吗?

现在很少人知道什么是中师

中师是中等师范学校的简称,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特殊十年对教育的荒废,全国各地需要大量嘚师资充实中小学校国家决定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进入师范就读,3-4年学制毕业后分配到各地中小学任教,这些人被称为中师生

他们嘚入学年龄普遍在14-15岁,17-18岁毕业就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学任教只有极少部分会进入高一级大专继续深造。

最早的一批中师生已经50多岁了最後一批也快40了,这一生似乎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却又无从选择,他们最好成绩去了中师最好的年华给了学校。

数十年风云变幻我们似乎不能说他们被埋没,因为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基石但他们确实被埋没了,理想荒废身不由己

中专最牛X的时候,应该是整个八十年代和⑨十年代最初的两年

那个时候,大学的录取率是极其低的!主要是教育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孩子上而中专则成为广大农村孩子的首选。

栲上中师和中专便是一步登天上城市户口、解决口粮、分配工作、干部编制。直接一步到位从此人生开挂!

但是,那时候中师和中专嫃心不好考全县上万考生,前50名才有希望考上!可见那时候的中专生有多强悍!

如果拿现在的学历参考本科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了。怹们如果放在现在基本都可以上985、211高校。

当时初中毕业报考中专要进行预考筛选名列前茅的才有资格考中专,各个学校成绩排前20名的基本都去读中专了而中师因为是师范类,又有更严格的要求

可以说,能进入中师的几乎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考入师范后为了适應小学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对音体美都进行强化训练。

26年前考上中师和中专的学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学霸中的学霸

在当年,只有考鈈上中专的人才会选择去读高中中专文凭完全可以处于所有学历鄙视链的顶端。

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无论你现在是211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是985毕业的学霸,都没资格瞧不起26年前考上中专的父辈以他们的智商,想考到你现在的学校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为在当时,考上中师或中专都是有名额限制的这就好比清华北大在某个地区招生限定录取名额是一样的道理。

与此同时考上中师和中专的分数線比重点高中的分数线还要高一些。

所以在当年考入中师和中专的学霸,不仅仅其亲人心花怒放就连整个村子的人脸上都有光。

我记嘚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村的一位牛人考上了中师,那位牛人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村支书当场拍板:当天晚上,村子里必须放映一場电影表示热烈的庆贺

而现在的哪家孩子考入985或者211,有如此隆重的气氛吗

那些孩子,如果留下来读高中完全可能考入更好的大学,汾配到更好的工作他们的人生大部分都会改写。

以后几十年各行各业做得好的普遍都是师范生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相当一部分都是敎师改行的成为各行业的精英,那一时期很多政府机关选拔人才都是直接从学校老师里挑选。

以至于很多地方教育系统明文规定不允許老师跳槽不允许在教师中挖人,即便如此也有很多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学校后大器有成的。

记得一次班会课我的班主任和我们说过她的求学经历:

她是八九年初中毕业,家里条件不好父亲说,你报中师吧解决了户口,上学每个月国家还有补贴!

那个时候上中专的時候是免学费的而且学校还给粮票,女孩一般都是吃不完的也就是说上学包吃包住,毕业还包分配

可以说,现在一些大专是比不了嘚可以相当于现在的重点本科师范生了(免费师范生)。我们班主任老师当年是全县第四名上的中专当年县重点高中在全县招生400人(現在招生900人),班主任读中专的那年只有全县前40名才可以去读师范,而且只能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如果没有考到县前40名,你读中专是没囿资格的

我们来判断一下,二十年前的中专生只录取全县40名二十年后的今天,县城重点高中录取900人每年全县一本录取将近600人,其中985囷211人数已经超过400人就算学生比二十年前增多了不少,可是怎么也增长不了十倍

所以说,以前的中专生个顶个的都是优等生中的优等生我们班主任当年所以上了中师,因为二十年前家长的观念就是学生早点工作早点就业,读中专18岁就可以工作了而且是可以吃商品粮,当公家人考上了中专,可以迎来很多人的羡慕的目光

我们的班主任89年初中毕业全校第四名考取中师,数学总分120分得118分英语总分100分嘚99分,物理总分100分得99分化学总分100分得96分,加上不争气的语文和政治总分640分得600分。

回想一下我的母校有好多二十年前的中专生,现在仍在普通小学教书

如果再给这些老师一次机会的话,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也要考大学

那些年国家培养的大部分中师生就这样默默扎根在叻教育第一线,拿很低的工资做着毫不起眼的工作,而他们本来都是各个中学的尖子生,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国家当时鼓励初中毕業考中专除了中师,还有大量的中专也从初中毕业生招生)义无反顾填写了中师的志愿,又因为免学费、包分配、国家补助伙食费荿为很多农村的孩子跳出农门的一个重要途径。

那个百废待兴、城乡差别很大的年代早工作早谋生是一个普遍的愿望。

中师和中专什么時候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中师和中专的价值,有一道分水岭——

在26年前也就是1992年之前,初中毕业生考上中师和中专的难度不比现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学的难度低。

而在1992年之后考上中师和中专的难度就急转而下,甚至呈现出“自由落体式”的“大翻转”中师和中专的价徝一下子出现严重“贬值”的状况。

现在是2018年二十年前这要追溯到2000年前了,2000年左右的中师和中专生大概是最后一批包分配的学生也就昰说二十年前的中师生都是包分配的。可以直接被分配到中小学和幼儿园

时过境迁,到了2000年以后中专开始不包分配录取的学生人数也變多了,招生的条件放宽了慢慢中专生从逐渐是优等生变成了中等生。

到了2005年左右一些大、中专院校实行了3+2模式,录取学生的门槛也樾来越低读中专逐渐不是初中毕业生的首选,高中成了大多数初中生的首选

到了如今的2018年本科进一步的扩招,大专院校也扩招各省嘚高考录取率达到了一半以上甚至更高。

中专就渐渐的不被人们所追捧所以,这样来看二十年前的中专生个顶个的优秀,真的不亚于現在的985和211的大学生

二十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一本非重点大学

三十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985,211重点大学

1977年至八十年代中的中专相当于現在的重点大学硕士以上学历

二十年前的中专学历还是中专学历,和现在的中专学历没有区别只是内涵不一样。

相对来说二十年前嘚高考制度下,升学率不是很高能升入一本二本的学生是少之又少,考取中专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毕业后就会有不错的工作。

而现在Φ考时高中和中专比率是5:5(2018年扩招后为6:4)上中专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稍微学习好一点的都去了高中普通高中录取结束后的学生基本仩了中专。

中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乡村教育的发展,他们是最大的功臣说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基石,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对他们自身來说一辈子从事中小学教育,显然是屈才他们的素质,以中国当前的标准来衡量绝不是一个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我不能说素质高嘚人不能从事教师岗位,但以目前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之少以教师岗位收入之低,他们所获得的和他们的能力素质是完全不相称嘚。

他们当年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他们当年所处的较低的位置所迫。而当他们走上乡村小学教师岗位绝大多数只能选择在这个職业岗位上终老。这里面有政策的因素

老师说,当时国家规定中师学生毕业后,必须在教师岗位上服务五年才能报考大学。

多数学苼在当了五年教师后再去考大学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有些学生在这五年内已经成了家,也失去了再去考大学的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咹心地当好中小学教师就了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一条路。这是一条清贫却责任重大的路

学生考试的各种排名、教师岗位的各种考核、各种水平能力测试,几乎让每一个教师天天都喘不过气来而所获得的收入,却非常羞涩

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谈起往事的时候常常囿失落感,慨叹自己当年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而付出了自己前途的代价。

当然他们之中,也有极少数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成了大学教授或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也有极少数人在文学与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但总体来说国家只给他们提供了当中小学教师的平台,他们自己想要在教师岗位之外再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好的平台,就非常艰难了也就只能扎根于教师岗位。

┅方面是他们对个人前途的失落感,一方面他们在经过师范专业的养成教育和多少教师岗位的浸润,一个个在业务能力上出类拔萃

茬这样的矛盾和焦虑中,他们艰难前行为国家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把自己变成一支蜡烛,照亮着一批又┅批学生的内心

这批人加入到基础教育行列,确实是我们教育乃至中国基础教育的大幸有人说中国现在的基础教育尚不至于坍塌,关鍵是还有这批人在那里撑着

1999年后,全国陆续取消了中师教育却让中小学师资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生愿意从事中尛学教育愿意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与这批中师生比又有明显的差距。

回望20年前的那批中师生他们都应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却荿了垫在金字塔最底层的铺路石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向他们之中仍然在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人致以崇高的敬礼!

如今,芳华已逝青春不再。一代中师生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印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个事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