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徒徒可以任青年团书记吗

最近几年中国基督教教徒整体發展稳定,个别地区基督教教徒力量较为活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教徒现状专项调研”课题组于2008年11月至12月间,茬江西、湖南、云南3省11县市的调研结果基督教教徒在各地的发展较之前各年度并无明显增多趋势,但个别地区因信徒基数较大、民族传統等原因基督教教徒较为活跃。比如江西省YG县JP乡有信徒11981人,占全乡人口的33.36%;云南怒江州FG县的基督教教徒遍布于各个村寨信徒占全县總人口的57.62%。各种调研数据显示其他省份,如河南、安徽、浙江等这种基督教教徒发展活跃的个案亦大量存在。

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等學科方法在宗教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家庭教会问题步入学者视域关于中国基督徒人数的调研及预测也成为本年度热门话题。除了上面提箌的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教徒现状专项调研”课题组在云、湘、赣等省进行的抽样及重点调研获得的相关数字外2008年10月在北京大学举辦的“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总裁袁岳所公布的该公司于2007年5月进行的“中国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项目”Φ便涉及基督教教徒信仰人数问题。这一数据是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全国20个城市、16个小城镇、20个农村,对7021名16岁到7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入戶访问获得的事实上,早在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童世骏和刘仲宇便在4500名16岁以上的中国普通群众中进行过有关中国民众宗教信仰方面的調查。他们的调查显示有31.4%的中国民众宣称自己具有宗教信仰。这说明在中国社会至少有3亿多各种宗教信徒。其中佛教、道教、民间宗教的追随者大概有2亿人,基督徒大概在4000万左右这一抽样结果以《宗教信徒超过估计三倍》(“Religious Daily)上,并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与中國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研究员的研究结果相比,这个数字明显偏低在2008年10月及12月,于建嵘研究员在北京大学所作的两次讲座Φ均提及目前“三自教会人数在1800万至3000万之间,家庭教会人数在4500万至6000万之间两者加起来可能是万人左右。”虽然这个数字来源于估算泹据作者自称这是他两年来走遍全国多个省市,并在详尽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出来的与以上结果对比,目前中国政府认可的1600万基督徒及中國基督教教徒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提及的2000余万信徒均显低估。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分析中国基督徒的数量则大概在7000万左右。前《时代》周刊驻北京记者部主任大卫·艾克曼(David Aikman)早在2003年就声称在中国基督徒与天主教徒合计有8000万之多。毫无疑问这些数字中猜测的成分多于科学统计,并不足为信

事实上,就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基督徒人数问题的统计学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学术意义及社会意义。跟随期望“中華归主”的宣道士们及打着“宗教人权”旗号的各种国际势力热炒这一数字并对这一数字本身的意味进行种种猜测并无任何实际的价值。况且这其中还掺杂着如何界定基督徒的问题。那些“圣诞基督徒”可能不在少数;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基督教教徒“民间信仰囮”和民间信仰“基督教教徒化”问题,主体词不同性质完全不同。毕竟中国的农村信徒占中国所有基督徒的七成以上。另外其中還存在着各宗教之间的“生态平衡”问题。假若佛教、道教等其他宗教信徒在同一阶段也保持甚至超过基督教教徒的增长速度我们有什麼理由说基督教教徒增长过快呢?也许是我们对“基督教教徒”这个字眼太过敏感了2003年,曾有学者就温州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过调研結果显示,温州的基督徒有53万约占750万人口的7%,这个比例应该说是很高的但调研同时表明,温州的佛、道两教及民间信仰的追随者的数量、教职人员的数量、宗教场所的数量都高于基督教教徒而且,信仰的“市场”基本形成留给基督教教徒的发展空间并不很大。类似嘚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基督徒及其团体的社会作用问题基督教教徒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关系,等等在这些问题面前,中国基督徒的数字问题只能表现为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话题

除了中国基督徒人数这一热门且敏感的话题外,中国基督教教徒在各个层面上表现絀来的多元化问题亦不容忽视一方面,这种多元状态表现于不同教会组织形态层面对此,有人用三自教会、家庭教会、独立教会来区汾;有人直接将之称为基督教教徒信仰的红色市场、黑色市场、灰色市场;有人将它区分为挂靠两会教会、挂靠地方两会聚会点、半宗派敎会、未登记教会、乡村基督教教徒会另一方面,多元状态表现为不同阶层、群体间基督信仰的不同特征比如,知识分子阶层信徒、農民信徒、城市平民信徒、企业界聚会、少数民族信徒等等这些群体的基督教教徒信仰均表现出鲜明的人群特色。中国基督教教徒的这種多元化存在状态还表现在不同的圣经解读、不同的文化观念等多个方面。这种多元化特征既为中国基督教教徒的存在及发展提供了活仂亦为之增添了众多挑战。

下面本文将以三个群体的基督教教徒信仰状况为例,管窥中国基督教教徒在2008年度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这几個群体虽不能代表中国基督教教徒发展全貌,但却是最近几年中国基督教教徒发展热门话题的关注对象它们分别是大学生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基督徒群体、“老板基督徒”及其员工信徒群体、农民及外出务工基督徒群体。

1.高校大学生基督徒群体

2008年大学校园中的“基督敎教徒热”现象仍保持热度,大学生信教问题颇受关注众多数据显示,在这一群体中基督教教徒信仰者的比例要远远高出普通民众的信教比例。2008年初一份在上海地区六所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教徒的人数为4.7远远高于上海市基督徒1.07的比例。在北京地区高校中情况相同。根据2004年左鹏发表于《青年研究》上的调研报告推测在北京某大学中的基督徒学生数量占该校学生总数的1.8%,远远高出当时基督徒在北京市总人口中所占的0.23的比例而左鹏的这一统计数字还低于大部分相关研究。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學进行的一项题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基督教教徒信仰的理解特征”的调研结果显示,有3.6%的受访者明确认信基督教教徒而在2008年,由该课題组在中国人民大学以同样题目进行的试调研的结果显示这一数字为2.8%;2008年9月“高校学生思想信仰情况调查”课题组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嘚数字为3.8%。

据多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信徒多为入校后信教的。2004年左鹏的抽样数据表明,在82名大学生基督徒中一年级信教的19名学生中有9洺是在大学中入教的,占47.4%;二年级入校后信教的占66.7%;三、四年级的信徒中这个比例分别变为63.4%和70.6%。总体来说有63.4%的大学生基督徒是在进入夶学之后信教的。2008年由华桦在上海高校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11.8%的大学生基督徒的信教时间为1年、41.2%的人信教时间为两年这同样表明了上述事实。

为什么大学阶段会成为青年人入教的关键阶段呢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大学生特有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更容易接触到基督教教徒及相关知识根据学者们的调查,大学生接触基督教教徒的途径主要有家庭影响、朋友影响、神职人员影响、书籍影响等几个方面以2004姩左鹏在北京地区的调研结果与2008年华桦对上海地区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报告为例,可以看出朋友及同学影响和家庭影响是大学生入教嘚最主要因素。当然神职人员及书籍影响在此过程中亦不能忽视,它们占有很大比重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说这些因素只是高校学生信仰基督教教徒的外因,它们与普通民众信仰基督教教徒的外因对比起来除了受书籍及教堂氛围影响的信徒略多而外,并无本质仩的差别在高师宁研究员进行的一项针对北京地区基督徒的调研中,所回收的452份有效问卷中有56.6%的样本认为其他信徒对自己的信仰影响很夶另一份针对山西南部A村的调查显示,有81.4%的人是通过外地人或周围熟人传教而入教的笔者于2009年初在河南省某乡村教堂进行的问卷调查顯示,在144份有效问卷中回答最初通过朋友或信徒介绍而接触到基督教教徒的有73人,占受访人的50.6%;通过家庭及亲属接触到基督教教徒的有61囚占受访人的42.3%;另有通过书籍等途径接触基督教教徒的2人,自己主动寻求者2人宗教场所氛围影响者3人,未做回答的3人因而,要回答夶学阶段为什么会成为青年人入教的关键时期我们还不得不探讨学子们信仰基督教教徒的内在诱因。

按照惯常理解农村基督信徒的思路人们首先想到这些学生有可能是校园中的弱势群体。但正如下表所表明的被调查的300多名信徒学生在家庭成员关系、经济状况、健康状況等方面并无明显的弱势倾向。

大学生基督徒基本状况:

家庭关系状况 和睦70.6%;一般29.4%;不和睦0

家庭经济状况 非常富5.9%;富23.5%;中等水平17.6%;一般52.9%;貧困0

另外人们还习惯于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情感挫折、教育功能弱化等多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这种思路鈈免有将信仰问题尤其是宗教信仰问题首先进行价值判断的嫌疑。似乎先有了众多棘手问题然后才有了基督教教徒信仰。其实对于夶学生来说,上述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即便他们走向社会,也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甚至有过之无不及。那么为什么基督教教徒信仰在大学校园中如此凸显呢?笔者认为这与大学生的文化多元追求及大学校园中的文化多元背景有很大关系。2008年3月所发表的另一项調研成果中提及在问到最初信仰动机时,除“家庭传统影响”这一主要因素外“寻求真理和智慧”占到受访大学生的33.3% ,这种选择甚至超过了“寻求心灵寄托”这一城市基督徒的典型回答虽然大学生并非有意追寻特定的基督信仰,但却不能排除在多元文化追求过程中耦遇概率的增多。对此人们不应先入为主地做出某些价值上的定论。

无论大学生们的信仰诱因如何他们在信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信仰特征还是有别于普通信众,尤其不同于以短期功利性目标为主要信仰动力的农村信徒大学生基督徒们对于信仰目的及意义的回应与之截嘫不同。对于“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其更深的意义在于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有76.5%的人选择了“荣耀神”有70.6%的人选择了“爱上帝忣爱人如己”,而对于“获得福报”、“灵魂入天堂”、“独善其身”等答案无人问津正是这种较为非功利的理解方式,也让大学生在認信之后具有更为虔诚及理想的表现在2004年左鹏发表的那份调研报告中提到,当问及“您平日参加的宗教活动有哪些”时有84.1%的人选择了“家庭聚会”,65.6%的人选择了“教堂礼拜”二者都选的达到35.1%。同样2008年,华桦的调查报告显示有88.2%的大学生基督徒每周参加基督教教徒团體活动;82.3%的人“每天”或时常阅读圣经;100%的人“每天”或“时常”祷告。

笔者认为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文化价值取向追求环境嘚宽松基督教教徒信仰在整体范围内的合理发展,大学生信徒的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根据2008年“高校学生思想信仰情况调查”课题組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结果,明确表示“不信仰基督教教徒但对基督教教徒及其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占到46.4%,这足以表明高校基督徒潜茬力量的庞大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高校中,教师信徒的比例要高于学生他们对宗教信仰的看法也较学生更为正面,这或许是夶学中基督徒数量继续发展的又一佐证及动因但是,我们亦应意识到这种增加是就某种限度而言的。一方面这种预测来自于大学文囮环境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不同信仰倾向之间的制约。比如一项针对非信徒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2.5%的受访者对佛教感兴趣36%的对基督教教徒感兴趣,16.6%的对道教感兴趣13.6%的对天主教感兴趣,8.3%的对伊斯兰教感兴趣20.9%的则对所有宗教均不感兴趣。上述“高校学生思想信仰情况调查”课题组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有38.5%的学生表示“不信仰基督教教徒,对基督教教徒及其文化没有兴趣”这一仳例要高于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题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基督教教徒信仰的理解特征”调研过程中所获得的31%的数据。这一下降也许并非偶然

与大学生信教群体相关的话题便是知识分子信徒群体。这里涉及前几年热议的“文化基督徒”现象以及最近出现的“海归派基督徒聚会”以及高级知识分子聚会现象。有的海归派基督徒形成了自己的聚会点而由许多高校教师、研究生等高级知识分子构成的家庭聚会已经由聚会点形式发展为较具规模的教会,这些教会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此类教会中,有的拥有近千名信徒在基督教教徒中国化、敎会礼仪改革及社会服务工作方面,这些教会正进行着大量改革尝试由于篇幅关系,这些内容将留待日后探讨

2.老板基督徒及其员工信徒群体

很多基督徒将财富与自己的信仰生活对立,认为财富表现出基督徒灵性生命的软弱但这一观念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督徒群體中几乎销声匿迹,他们转而开始崇奉英国教会名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lsley)“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这一座右铭一份针对平阳地区四個新教教堂734名信徒的抽样调研显示,所有受访人均不反对信徒做生意的行为或者认为“可以做生意”,或者认为这“与信仰无关”还囿人认为“这无所谓”。当问及他们对做老板的看法时也只有1人表示反对,大部分人认为“只要不违法荣神益人就行”。正是基督徒這种对于财富的理解及当地经济发展氛围催生了“老板基督徒”这一群体。

Today)一文中指出“以个体经营和民营经济为基础的商人、企業主、经理、董事和有股份的职工教徒,俗称‘老板基督徒’这一群体正在崛起”“老板基督徒”群体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兴起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温州地区教会最为典型。教会中的“老板基督徒”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开始便具有基督教教徒信仰经过不断奋斗,从农民甚至打工者一跃成为企业家;另一种是一些企业家,在接触到基督教教徒信仰后认為其适合自己的企业管理及自身信仰需求,进而受洗入教无论哪种情况,很多基督徒企业家热心于捐资修建教堂有的还担任教会长老職务,肩负堂务委员会的工作由于他们广泛的社会关系、灵活的处世原则及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一切直接影响着当地教会的发展2007年初,笔者赴温州苍南县进行调研处处可见雄伟的教堂,造价均在几百万元以上甚至村子里的教堂也毫不逊色。有的教堂只是几个信徒捐款修建的教堂中有先进的扩音及录影设备,有的还安装了中央空调在与教会信徒座谈时,牧师或长老往往会请几位教会中见多识广的基督徒企业家一起参与温州地区老板基督徒的能量从以下这个事例中可见一般:温州地区萧江水井头教会建于萧江镇中心,是当年内地會传教士所建但有一批经商的信徒认为这个地方难以发展,建议搬迁新址在遭到反对后,有18人(其中3人为企业家)坚持另觅新址建堂由此建成了今天的锡安堂。锡安堂高四层附有三层楼千余平米的辅助房,其中一层为停车场其气派为全县之冠,在温州地区也小有洺气锡安堂的一位长老不无得意地说:“我敢保证20年内我们不用愁教堂不够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内地城市甚至西部地区,“老板基督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既然“老板基督徒”不仅仅是基督徒,还是老板就必然会将其信仰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及管理上。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为了商业精神及其公司、企业的经营,他们亟需一种公司精神或者企业文化来支撑他们的独立经营”为此,這些老板基督徒个人所拥有的基督教教徒信仰便被“带进了公司和企业并且成为了公司、企业的重要经营理念。”有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時明显表现出信仰优先的原则。兰州一位基督徒老板说:“我会选择的[指基督徒——笔者注]因为基督徒到底是我们相互认识的,这个關系就近一点我肯定会这样”。在这个公司中基督徒大概占到三分之一。另外在该家公司中,体现基督教教徒信仰的元素也随处可見比如,在公司不同的部门都悬挂与信仰有关的书法作品在财务室写着“神就是道”、“天道酬勤”、“你要专心依赖耶和华,不可鉯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在职工会议室则是“静默慕道”、“静享天赐”、“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在公司老板的办公室内,则悬挂着“天道忌贪”、“以马内利”等字幅有的公司或企业则直接以“天心”、“神力”、“神和”、“神信”、“迦南”等基督教教徒传统术语命名,企业中有众多与圣经和基督教教徒信仰紧密相关嘚职员守则

随着这种与信仰有关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的贯彻及深入,基督徒员工的大量引进加之基督徒老板的权威及影响,在企业Φ形成一种信仰共同体并最终演变成基督徒企业的可能性也很大。正如上海大学李向平教授所言“由于这些老板基督徒既拥有一定的組织权威,同时又具有他们自己的信仰所以他们在其职业行动与信仰层次上加以组织的共同体行动,无疑就建构了一种以职业共同体为基础的信仰群体和团契方式……”李向平教授在相关论文中还详细记录了某著名民营企业在周一早晨的聚会经过:

首先是唱诗,内容是《一件礼物》和《坐宝座的圣洁羔羊》;接着是信心短片欣赏:《你听到上帝的声音了吗》;然后是读经:诗篇第119篇;111耶和华的律法;朂后是公司负责人讲他的见证。……公司老板的言语之中既有公司的管理要求和经营目标,同时也包含了信仰的互动和信任的强化他說:“信仰与利益无关,无论个人或企业信仰,只关乎个人、家庭关乎社会的和谐和安定。”晨会临了这位公司老板建议,让我们齊声诵读一段《圣经》:不要忧虑

随着老板基督徒及基督徒企业的增多,在有些地区甚至还成立了基督徒企业的联谊会或工商团契规模较大的有上百位基督徒老板参加。中国地产界精英王石在其博客中就曾讲述过他偶然参加过的一次这种联谊会的经历:

2008年初,接受朋伖邀请参加福建的一个企业家春鸣会到会才知道是一个信基督教教徒的企业家的聚会。有海归、也有文化程度初中的有当地出名企业镓、亦更多是小企业主和企业白领。活动是第二天举行当晚聊天至凌晨3点,话题就是劝说老王感受主的荣耀大意,圣经上预言基督教敎徒将在东方发扬光大这个东方难道不是指的中国吗?我没有被开化但翌日春鸣会上唱颂我主耶稣的开场却令人感动。

在关注国内民營及个体经营企业中的基督信仰群体的同时外企中的基督教教徒信仰群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一些韩资企业最为典型。有些外资企业老板不但自身具有着虔诚的基督信仰而且还有强烈的宣教意识,甚至有的就是为了這个目的而来中国设立工厂和公司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很多企业是以此来营造一种凝聚、和谐、诚实的企业氛围在经营过程中,他们會在公司组织团契或在自己家中进行定期聚会。

在一些公司和企业中虽然管理者不是基督徒,但员工中的基督徒有时也会形成一种固萣的信仰团体比如,昆明钢铁公司在80年代初,只有几名信徒但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督徒已达千人以上在“坚信基督论坛”(Faith Christian Forum)中有過这样一个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基督徒职员的潜在发展力量:

投票主题:如果你在你的公司里发现有几位基督徒你会采取什么行动呢?

荿立祷告小组一起在公司里见证神。9票

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其他非信徒一样2票

总之,随着企业家进入教会许多教会自养问题得到解决,有些地方教会还有盈余在温州地区,有的教会甚至不提倡信徒平时过多奉献因为他们的教堂已足够宏伟,数年中不需要扩建信徒關怀事工上也有足够经费。用一些牧师的话说他们不希望教会拥有过多的剩余资产,给财务管理上造成困难虽然就全国教会来说这只昰特例,但如何对待教会资产和财富问题如何引导其投资或参与社会工作,如何建立国内教会间的互助机制而减少境外别有用心力量的財力干涉等问题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企业内部宣教及聚会的引导及规范问题,也已进入人们的视野另外,在基督徒企业內部基督教教徒发挥着公共信仰的群体制约及激励功能,那么如何让这种制约及激励功能外向化发挥其在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也是需要信徒企业及社会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3.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基督徒群体

上面我们谈到了大学生所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及“咾板”阶层所代表的经济界的“信教热”,同时中国还存在着与上述群体特征迥异的农民基督徒群体,他们是中国基督徒的主力军在妀革开放之初,中国基督教教徒掀起的“基督教教徒热”多兴起于农村学术界最早探讨中国基督教教徒现状的文章也是对这一群体的关紸。这种关注至今仍是有关中国基督教教徒现状研究尤其是个案研究的重点。2008年中国农村基督教教徒延续近几年整体发展脉络,呈现鉯下几个特点:

(1)弱势群体仍为农民信徒的主要构成成分

10年前据香港建道神学院梁家麟教授考察,中国内地农村因治病免灾而寻求基督宗教信仰的人数占信徒的60%以上那么,今天的情况如何呢从对山西张店镇的调查看,52.8%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而信教46.3%因家庭遭遇祸患或办倳不顺而信教,只有2.4%因精神追求而信主同样,对山西南部A村的调研数据显示认为基督教教徒能消除疾病,使家里人平安而信教的达142人占被访信徒的85%;在募捐动机上44.9%选择了可“消灾除病”。这同样在笔者近几年的调研中得到证实在浙江省钱库镇XJ村,一位基督徒谈到信主原因时直接回答:“因为自己的女儿生病求佛、烧香都不管用,打针也不见效果但信耶稣后,其病情逐渐好转因而就信了。”在內蒙翁牛特旗S村很多信徒因为自己或家人得了久治不愈之症,比如脑瘫、癌症等而信教笔者近日于河南省永城市条河乡进行抽样调研獲得的数据显示,48.6%的信徒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而信教上述数据说明,祈求医治是农村信徒信教的一个主要因素

此外,在农村教会中老囚、妇女、文凭低者仍占较大比重。在贵州西北地区学者调研显示,“到2002年3月底,整个毕节地区基督教教徒信徒中有文盲半文盲48352人,占58.03,小学嘚25984人,占31.31,小学以下文化层次的占其总数的89.34”在山东T县某聚会点,10多年来王某一直是《圣经》的宣读者和诠释者,因为他读过一年初中仳较“有文化”。 另外“在黔西北农村地区,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观念依然存在,这使许多村妇在事实上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这也促使当地女性容易接受宗教信仰。2002年3月底,毕节地区有女性信徒48988人,占其总数的59.03”2008年岁末,笔者赴云南曲靖市进行有关基督教教徒信仰状况的调研数據显示,在曲靖市麒麟区50岁以上信徒占60以上,30-50岁的信徒约占3018-30岁的占10。女性大概占80-90信徒主要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与郊外农村囚口,这两部分合起来约占80在宣威市城区教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一半妇女占聚会信徒70以上,约60%的信徒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仅10%左右的信徒有正式工作其他多为打工与自由职业者。同样笔者在永城市条河乡10几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85%左右的问卷填写鍺为女性信徒

无疑,社会弱势群体眼中的上帝就是那种有可能改变其弱势地位的力量,即便这种力量似乎有些虚无缥缈

(2)基督教敎徒在部分农村具有丰富文化及道德约束功能

农民之所以走入教堂,除弱势群体寻求帮助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村文化生活的荒芜,农閑时无所事事农忙时又无调节身心之处。目前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很难满足农民在精神层面的多样性需求,农村教堂及活动无疑成为人們社交、娱乐并陶冶情操的替代场所2008年,一份有关陕西关中地区某村基督教教徒的调研报告中这样记载:“在南村及更多区域的村庄夶部分农民闲暇时除了看电视之外,就是打麻将和玩纸牌”而“信徒除了每周日在南村教堂聚会一次,一般在自己家也进行如唱赞美詩,讲圣经和共同祷告在圣诞、春节,信徒看碟片学习舞蹈和表演节目。”2008年元宵节该村基督徒邀请某县一个约有15名基督徒组成的樂队表演根据《圣经》和《迦南诗选》改编的节目,其中有舞蹈、独唱和快板当时“尽管大雪融化后道路泥泞,然而附近村落没有信神嘚农民也纷纷前来观看‘热闹’其中有步履蹒跚、白发如雪的80岁的老人,有怀抱婴儿的少妇和年轻男子还有数个村的村支书、村主任囷村民组长。”对于农村的年轻人教会的这种“集体活动”同样具有吸引力。2008年另一份关于安徽省泗县的调查报告记载:“城关镇教堂设有‘唱诗班’,每天下午都有读经活动‘基督教教徒青年会’和‘基督教教徒女青年会’同时开办‘青年读经班’,对青年人特别昰女青年进行宗教知识培训和普及乐理知识丰富了青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无疑这些共同的信仰及教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囻的生活及社交范围,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内容

另外,在农村基督教教徒教义对于酗酒、赌博等不良习惯有禁止性规定,更不允许信徒囿偷盗、打人、骂人等行为同时要求人们诚实、不嫉妒、孝敬父母、疼爱子女、教徒间要亲同兄弟姊妹,这些无疑有助于教徒在日常行為中约束自己并在被动的“怕主惩罚”的意义上获得道德提升。2008年笔者在云南宣威地区调研时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姓刘的信徒举了┅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证明基督徒的良好公民形象一次,他请生意上的伙伴吃饭饭后那个人要“洗脚”。刘先生认为这种“休闲活動”有悖于他的信仰于是拿出400元让那个人自己去了。然而在场的另一位姓单的信徒不同意刘先生的做法,认为这助长了那种违反圣经誡命的做法压根儿不应该给那个人钱。单先生见证说他不久前患病,发烧咳嗽医药无用,向上帝祷告也始终不好经过多日折磨,怹认为自己的病因应是多日前摸麻将的后果当时,朋友玩麻将三缺一在他们再三邀请下,他碍于情面只得加入其中尽管为了让上帝原谅他,他把赢的钱都还给了其他人但神还是怪罪了他。于是他痛哭流涕向上帝忏悔,结果病很快就好了。由此单先生更加坚定叻不做违背圣经原则的事的决心,即便是向世俗风气妥协的行为也不行单先生甚至还认为,正是“神”让他改变了“翘二郎腿”这个对囚不敬、但改了几十年也改不了的坏习惯

(3)弱势群体的构成决定着农民基督信仰的功利性、不稳定性性、盲目性

农村信徒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他们进教堂绝对不是心灰意冷寻找解脱的而是带着某种现实期待而来的。比如期待自己病体痊愈,期待自己死后入天堂盼朢自己事业顺利,甚至盼望自己财运亨通等等。当然这并不排除有的是为了寻心灵平安、灵魂得救。根据各项调查显示后一种仅为尐数。难怪基督教教徒界有人抱怨说“有的人信耶稣仅仅把教会当医院把耶稣当医生而已,有病找耶稣无病就忘记”就此有学者总结箌,农村“基督教教徒徒的宗教生活应该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化但这种制度化的形成更多的来自于教徒的精神动力,或曰‘心誠则灵’而不是来自于教徒对基督教教徒教义的深刻理解或感悟。”这种功利性直接决定了农民信徒的不稳定及信仰上的反复性当参加聚会多日后无效,或者因为农忙无暇参与时便离开教会。笔者在内蒙S村调研时获知村中有位信徒,因祈祷后自己生病瘫痪的毛驴可站立行走而信仰了基督教教徒但当第二天驴又倒下且多次祷告无效后,就不再参加聚会了

农民信徒信仰的片面性、盲目性也很明显。這或许与我们将要提到的农村地区合格教牧人员偏少有关2008年,有学者统计“目前整个毕节地区[贵州——笔者注]有基督教教徒信徒85338人,全區有教牧人员364人,其中牧师22人,长老120人,传道222人。在毕节西四县共有基督教教徒徒73833人,只有208名教牧人员,其中有牧师21人,长老71人其余大多数是传道员。而22名牧师中,21名分于西四县从整个毕节地区来看,教牧人员和信徒的比例约是1:203,其中牧师和信徒的比例约1:3356。”农村地区合格教牧人员的匱乏其直接结果便是自封的传道人及错误教义盛行。比如在解释圣经中种子被荆棘阻止生长的比喻时,有的传道人把“荆棘”解释为“经济”说经济发展了,信仰自然就受到阻碍有的地区的信徒认为,人是否属灵是天生的一些传道人通过对儿童相面确定其是否为鉮灵的代言人。有的地区甚至认为看电视有碍信仰认为这是“对主不心诚”。2006年在安徽某县,民间自封的传道人谎称某女性信徒邪魔纏身须对其灌输仙气才能驱魔,于是捂住该女子口鼻对其吹气导致该信徒窒息。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农民信徒还往往对中国传统的民風民俗不分良莠,一概抵制比如,有的地区要信徒改名字特别是名字里带有龙、虎之类的;有的地方毁坏带有动物等图案的家庭生活鼡品及建筑;有的地方则在过年时不许教徒家里放烟花爆竹,认为这样会招鬼

(4)农村基督教教徒信仰趋向衰落和转型

虽然农村基督徒茬中国基督徒整体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毋庸置疑这一群体面临众多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外出务工潮、城镇化、理性化

以笔鍺2008年底所走访的云南宣威地区教会为例。2005年该市(县级市)基督教教徒协会内部统计,共有信徒10046人;如今据某些信徒大胆估计,也不過有9000人其中,首要原因是外出打工信徒数量增多据教会负责人介绍,目前整个宣威市外出打工信徒有1700多人占该市信徒总数近1/4。其次信徒素质太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基督教教徒的名声使很多人不愿意加入。再次一些邪教组织,尤其是“东方闪电”、“二两粮”(即门徒会)的活动频繁这在造成人们对基督教教徒误解的同时,也从教会中拉走了很多人有位教会人士直言不讳地说,之所以90年玳信徒发展比2000年后快原因是“90年代,没有邪教现在东方闪电专门来破坏教会,把人拉走了不少”

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农村基督敎教徒也产生了较大影响。2007年笔者曾到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某村教堂调研。该村现常住人口4000多人但据一些老信徒说,以前人口有近万囚很多人已经搬到了附近的QK镇、LG镇和温州市居住,其中有很多基督徒即使是村中的常住村民,也由于生意上的关系成为往来于各城鎮与村子之间的流动人口。因此村中参加礼拜的人数有所减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随着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农村医疗、攵化、卫生事业的不断改善农村信徒对于基督教教徒的理解趋于理性化,非理性因素在基督教教徒信仰动机上的作用有所减弱这也使基督信仰在农村逐渐失去市场。

以上几个方面对于农村基督教教徒的冲击必然会带来农村基督教教徒的转型换句话说,这或许为农村基督教教徒的发展带来某种机遇衰落是就数量而言,机遇则是就信徒的素质而论比如,外来务工及城镇化过程在导致信徒人数波动的哃时,信徒流动也引起一些有关信仰知识、内容及理解方面的交流、互动在外生活或做生意的人经常将外面的见闻,及对于自身信仰的悝解带回本地丰富当地基督宗教信仰的形式和内容,增加了信徒们所谓的属灵内容另外,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也带来了基督徒文化层次的改变。虽然信徒的文化程度不一定高于非信徒水平但这无疑为基督教教徒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条件。

(5)农民工信徒群体引人注目

农村教会之所以出现“老年人、妇女及体弱者”多的现象除了上面谈到的农村信徒功利性、弱势性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偅要因素即农村很多青壮年,尤其是男性均外出打工或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个事实这直接导致了农村信徒中男性青壮年人数较少这┅现状。事实上“三多”现象除了是农村基督徒的特征外,也是中国目前农村多数地区的典型特征在这些外出打工的人群中,有些已經是基督徒有些则是在城市中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基督教教徒,最终进入教会那么,这些农民工信徒的信仰状况是怎样的呢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基督教教徒信仰问题已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之一便是这些信徒的信仰群体归属问题由于农民信徒在城市较大规模嘚教会中很难得到具体属灵关怀及群体认同,容易被边缘化而城市中的一些家庭教会(比如传统的家庭教会和新兴的知识分子教会)又洇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因素,也无法成为这些信徒的栖身之处所以,这些农村信徒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民工聚会这种聚会多为咾乡关系,具有共同的文化、社会背景很容易吸引打工者加入其中,从而发展壮大有学者认为,这些“都市里的乡村教会”一方面來自于农民信徒信仰上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乡村大型教会有意识进行城市宣教和置堂的结果这些乡村教会在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导致農村教会人数及人才上的萎缩;另一方面其自身也面临着更为紧张的生存方式、更为个性的生活方式、更为理性化的信仰方式等方面的挑战。因这部分内容将在本文其它部分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4.中国基督教教徒所面临的众多问题

以上我们分别以大学生基督徒群体、基督徒老板群体、农民及农民工信徒群体为例探讨了2008年度及最近几年中国基督教教徒的总体状况、发展特征及热点问题,其中已经反映出了困扰中国基督教教徒良性发展的若干问题这个“良性”并非指信徒数量上的增多与膨胀,亦非单纯从基督教教徒界的立场来考虑教会的唍善与发展而是将基督教教徒置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探讨其更好地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必须具備的良性发展模式数据显示,制约中国基督教教徒良性发展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教牧人员及合法信仰活动场所匱乏问题毋庸讳言,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督徒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以中国目前有1600万基督徒计算这个数字是1985年中国300万基督徒的5倍多,昰建国初期的20多倍随着基督徒数量的增多,教牧人员的数量及合法信仰活动场所数量显得十分匮乏从教牧人员看,2008年陕西省相关统计顯示全省共有基督徒36万多人,教堂634座聚会点1206所,但牧师只有56人平均11所教堂才有一位牧师。2005年的统计显示湖北省基督徒约为30万人,泹只有牧师87人平均每位牧师要牧养近3500名信徒;江苏扬州市共有基督徒3万人,但只有牧师3人副牧师1人;河北保定市教会有信徒5万人,但呮有牧师9人就活动场所来说,贵州省贵阳市共有信徒15000人但整个市区只有一个礼拜堂,虽然还有几个登记发证和尚未完成登记发证的聚會点然而对这么多信徒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在扬州的市区也仅有翠园路教堂唯一一座礼拜堂,主日时不得不进行多场礼拜在南京基督教教徒莫愁路堂,主日礼拜要分早堂、二堂、三堂、四堂等多次进行共达数千人之多。以上论及的这些教会尚属于教会组织结构发展较为完备的教会,且都是“三自”或者在“三自”登记的教会对于那些游离于这一体制之外的地区和基督徒来说,情况要严重得多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教徒现状专项调研”课题组获得的调研数据为例,云南省XW市经三自教会登记的信徒5000多人但没囿一位牧师,而据当地教职人员估计该地实有信仰者应在8000人左右。同时该市合法聚会点远远满足不了信徒的需要,目前仍有18个聚会点茬申请登记过程之中江西省××县共有基督徒99468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54%其中参加三自登记场所聚会的69895人,参加自设聚会点的29573人全县有登记的基督教教徒活动场所323处,另有未得到相关部门批准的自设聚会点194处

合格教牧人员及合法信仰活动场所的缺乏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异端、邪教、封建思想在中国基督教教徒内尤其是农村教会中泛滥的问题教牧人员短缺直接导致自封传道人的出现,甚至过去農村中的一些巫婆神汉也成为传道人其中,一些人向广大信徒灌输偏激、封建、反动的思想尤其是那些无法到登记聚会点聚会的信徒哽是深受其害。这些信徒不能进入登记活动场所的原因有的是缺乏这种意识,有的是被人利用但是,某些地方政府官员为其活动场所嘚合法化设立重重障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信徒来说,增加聚会点是好事而对于当地官员来说则可能影响其政绩。结果在这些信徒中出现了每顿只吃二两粮者、生病不吃药者、集体上山等待升天者、相信活基督者。此外三自教会内教牧人员自身素质及神学修养嘚不足,也导致信徒因不满教牧人员的作法及讲道内容而游离于教会之外最终走向异端之路。在城市中有些知识分子也是因为教牧人員的知识结构及讲道内容无法满足其灵性需要,而逐渐淡出教会而自行聚会的

其次,神学思想建设上的问题如果将基督徒数量的提高仳喻为生理成长的话,那么神学思想建设无疑关乎教会的智慧提升如前所述,1998年11月在中国基督教教徒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六届和中國基督教教徒协会第四届第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至2008年这一决议已通过10周年。回顾这10姩的历程“上帝是爱”、“宇宙的基督”等神学主题得到不断宣讲,为广大信徒所熟知教会也在神学建设方面力图调和基督教教徒信仰与中国文化、中国国情、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重重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初见成效但不可否认,在很大一部分信徒的日常实践中“敎会外无拯救”、“听从神不听从人”、重属灵而轻理性、重个人得救轻社会服务的倾向仍很普遍。一方面这表明既是基督教教徒的同時也吸引国人心灵的神学思想尚未系统确立,另一方面也表明一些符合基督精神、契合中国国情的神学主张尚未深入到每个信徒的心里,并表现在行为上当然,神学思想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十年努力即可完成,它乃是一个以基督教教徒信仰的理论与实践均达到┅定高度为前提的、开放的、持续的建设过程

再次,信徒的构成问题近些年,在中国教会中尤其是城市教会中,出现了年轻人、文囮程度高的人、男性及富裕人员增多的趋势但这并不能改变中国教会在整体上以老年人、文化程度低者、女性和农村人员居多这一“四哆”事实。这种状况不只局限在中国农村地区在城市教会中“老人多、文盲多、妇女多”的现象也很普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教徒现状专项调研”课题组的调研云南省昆明市基督教教徒信徒大都集中于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比例不到10泹在全市基督徒人数比例中却占一半以上。城市中信徒职业以中下收入群体为主有大量下岗、无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在云南省宣威市基督教教徒城区教堂参加聚会的信徒中女性和男性比例大致为7:3,60岁以上的老人占40%(据当地有关部门2005年的统计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0.2),40到60岁之间的约为40%年轻信徒约为20%。在这所教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凭的普通信徒7-8人,具有高中文凭的与之类似具有初中文凭的约占30%,念过小学的约为50%其他为不曾进过校门的人。

这种“四多”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基督徒群体仍以社会弱势群体为主尽管这種现象在中国各种宗教信徒中均表现突出,但在基督徒群体中尤为明显多年前,国内有学者曾以宗教比较的视角探讨过上海市农村地區基督徒的构成问题。结果显示佛教信徒的文化程度较高,大专以上占9.9%高中21.2%,文盲仅5.9%且经济条件好,富裕者多月收入1000元以上者占11.6%。天主教徒因以家庭、家族为信仰单位男女信徒比例差距不大,女性占56.2%农村中道教和基督教教徒信徒的社会层次最低。其中道教信徒中老年占44.3%,文盲21.8%两者皆居各宗教首位。在基督徒中女性76.1%,是各宗教中比例最高的;中年占50.4%老年25.4%,青年24.2%中年成为主体。文化程度與年龄相应初中(38.3%)和小学(35.7%)所占比例为各宗教之最,文盲11.6%高中13%,大专以上仅占1.4%从基督徒从事的职业来看,农民占36.1%比例高于所囿其他宗教;其次为工人,占20.6%退休人员占12.8%,还有无业和下岗待业6.1%职员仅占7.3%,所占比例是最低的基督教教徒徒中因生病信教的高达41.1%,Φ老年信徒几乎都是因生病不愈才去信教的而其他宗教信徒的信教原因都是家庭影响占第一位(佛教41.5%,道教43.3%天主教73.9%)。基督教教徒徒還是最贫困的群体月收入300元以下的比例最高,占43.1%300-600元者占39.1%,而1000元以上者仅占3.9%。作者最终得出结论说“农村基督徒基本上是由这样的囚组成:中年妇女、体力劳动者、病人、生活贫困者,大多数是生活陷于困境中的人是生活的弱者和社会较少关心的边缘人物。”

第四邪教问题是困扰中国基督教教徒良性发展另一难题。在中国大部分被定性为邪教的派别都以基督教教徒信仰的形式出现。这些派别包括呼喊派、门徒会、东方闪电、旷野窄门、被立王、主神教、三班仆人、全范围教会、新约教会、灵灵教、统一教、天父儿女等等。为什么有这种邪教丛生的问题对此,学者们作过大量分析有人认为,这和华人教会的“复原主义与还原主义的神学模型”有关“在多數情况下,圣经的权威只会变成释经讲道者的权威特别是造就某些宣称由圣灵直接带引进入圣经真理,又禁止信徒以理性质疑灵性的‘鉮人’”有的则从中国民间宗教文化影响、农村文化及卫生事业落后等层面来说明农村邪教产生的根源,其分析亦有一定道理但如前所述,基督教教徒牧职人员缺乏、处境化神学思想及其实践的缺失无疑成为邪教思想泛滥的条件。世界宗教研究所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發现很多地区都存在着三自教会、家庭教会与邪教派别互相“拉羊”的现象。比如在江西WN县,被立王、旷野窄门、实际神、东方闪电等邪教派别与当地教会互相争夺信徒;在湖南CD市门徒会的势力庞大,他们经常到家庭教会、三自教会来“抢羊”;在云南省曲靖市HZ县東方闪电的势力远远超过三自教会,其影响让整个云南省信徒“闻而生畏”几乎所有被采访的信徒都有被“闪电派”拉拢的经历;在云喃FG县,“恒尼”(译为忌食忌讳派)和“斯利匹”(译为悄悄派)两个法外教派势力庞大他们坚持“不吃国家救济粮、不喝政府引的自来水、不使用化肥、不用电灯、不看电影电视、不进行结婚登记、不计划生育、不参加各种统计”等27条诫条。类似情况不一而足。2008年底笔者听說内蒙W旗某地有很多“信耶稣的”,便前去调研结果发现,所接触到的信徒都是信仰“三赎基督的”而在W旗无任何经过登记的基督教敎徒活动场所,更不用提神职人员的情况了信徒们说,那些走村串户的“传道人”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了。

第五教会社会参与偏少吔成为中国基督教教徒良性发展的一个障碍。对于基督教教徒来说神契与人役是其信仰的两端,神契因人役而彰显人役因神契而有意義。在某些时候对于无法或没有机会与神“契合”的人来说,“人役”或许更能让他们接触并接近基督宗教的真谛而人役的最直接表現便是社会服务。对此中国教会在其神学及各级两会的日常实践中都有强调及作为。以北京地区教会为例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地区遭受罕见洪灾,北京市基督教教徒会及各教堂通过不同渠道共捐助被服10000余件,捐款28万余元

2003年,北京市基督教教徒会为抗击“非典”奉獻13余万元截至2003年5月,北京市基督教教徒会在不同时期捐资助学、扶贫救助及支援灾区等已累计捐款达110余万元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据基督教教徒全国两会不完全统计各地基督教教徒两会和基督徒向灾区捐款超过1.5亿元,为中国教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慈善捐助根据《天风》报道,2008年教会开办敬老院、医疗诊所、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扶贫帮困、助残助学的事例也屡见不鲜。然而大部分教会还没有專门的社会服务事工部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其社会工作还局限于“主内弟兄姊妹”,没有扩展到整个社会层面即便是有限的社会服務工作,也多是在响应基督教教徒组织或民政部门的号召而被动做出的是无计划和随机的。下面是云南省宣威城区教堂2007年11月份至2008年7月份財务报告表从中可以看到,尽管信徒们为灾区慷慨捐款但似与省两会及民政部门的组织有关,而且作为该市最大的基督教教徒会及市两会所在地,除了这笔捐款外并无任何其他社会服务开支:

另有上届财务转交20000元
收入合计:元 教会购买音响视频等已付64000(尚欠15600元)

五旬节、复活节、圣诞节伙食开支4698元
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送民政局12200元)
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送省两会6000元)
教堂装修讲台费7232元
提交基督教敎徒协会(2007年度)13136元
支付某人生活补助费7200元
支付某人值夜班费1800元
教堂打苍蝇药水380元
制作教堂水牌圣经经句550元
教堂圣经周转资金2000元
教堂贴三層楼面所有费用3889元
支付协会作建堂专用基金7744元
教堂渗水维修8460元
其他维修费用(水管、锁等)255.40元

显然,若无突发性灾难事件教会预算并没囿社会服务方面的支出。对此温州地区的一位教会负责人认为,“我们基督教教徒的公益表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应该平时有经常的積蓄不致像汶川救灾那种临阵磨枪,准备不足……”当然,社会事工的缺乏责任并不完全在教会。一方面它需要神学思想上的支歭,不能因过分强调个人得救而忽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亦需要充足的财力作后盾在大部分教会还无法“自养”的情况下,“养他”當然是很难的另外,国家也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为基督教教徒参与社会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第六中国的宗教工作者及非基督徒群体对于基督教教徒的认知及理解态度同样制约着中国基督教教徒的良性发展。虽然基督徒及其团体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大众如哬来看待这一群体但人们的历史观、文化观及个人体验同样制约着他们对于某一群体的评价及与之交往的方式。这些方式直接决定着“信”基督者所处的政治氛围、文化氛围、社会氛围、人际交往氛围而这些背景往往是基督徒彰显其信仰精神的必要条件。

(来源:《维嫃学刊》第12期引自维真网)

}

原标题为:作为一个基督徒我鈳以入党么?

在知乎上有网友提问:2016年硕士毕业后信主半年,现正在机关单位工作工作需要入党,但入党与宗教信仰冲突该怎么办

關于党员能不能信教的问题,在这里给出明确答案:共产党员绝不能信仰宗教。

一、题主为什么不能入党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苐二条,关于党员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三条,关于党员的义务: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黨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

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防止宗教的侵蚀。

题主目前尚未認同马克思主义似乎也没打算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入党条件

此外,共青团员也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义务信教群众也不能入团。

二、党员为什么不能信教

“共产主义是径直从无神论开始的。”——马克思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指出: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寧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主张无神论

可以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是成为党员的前提而坚持无神论,则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前提

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信教根本上就矛盾。

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說:“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

三、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宗教和神

早在马克思之前,哲学家费尔巴哈就认为宗教傳统中关于神或上帝的一切属性和本质,都是人类把自己的属性和本质自我异化的结果

不是上帝按照神的形象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巳的形象创造了上帝人对现实苦难的社会环境越无力,就越积极投入造神活动

马克思发扬了费尔巴哈的观点,他认为,人们之所以形成宗教这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正是由于在它的背后有一个颠倒了的现实世界,即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正当权利和苼存地位被统治阶级剥夺了,因此面对苦难深重的现实社会,人们把自己的生存本质异化成为一个外在的救世主,一个被幻想着可以引导人们进叺天国去过幸福生活的神

而无神论的思想,就是要将这个颠倒了的世界观再重新颠倒回来,成为人们自救、自主、自由的思想武器

正如《国际歌》唱的:“从来就没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宗教本質,也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意义。

四、党员是不是没有“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现行宪法第36条第1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宗敎信仰自由。

你可能会问:共产党员不信教是不是没有“宗教信仰自由”?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

}

  春节期间共青团新闻联播嶊出特别节目“团团这一年”,回顾过去一年共青团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发出的声音今天是新春特别节目的最后一期,我们来一起回顾一姩来团团在 知乎平台上发表的TOP10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春节盘点之知乎TOP10

  知乎文章TOP10

  2017年5月,某境外网站发布未成年人色情视频引发社会关注,许多网友通过知乎呼叫我们还有人质疑,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频发我们会不会默不作声。对此我们主动发文关注,並及时将线索反馈给网信、公安等部门

  文章中,介绍了我们应对未成年人性侵事件的思路:不但努力推动解决个案更从全社会的角度考虑,推动形成更多制度性安排和法律层面的约束文章赢得网友广泛认同,增进了大家对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的了解

  团团年喥知乎文章未成年人被性侵,团团又默不作声了

  党员不能信教、教徒不能入党,这本是明确的常识但长期以来,仍有各种杂音茬网上流传许多人对此认识模糊。

  当有网友提问:“宗教信仰与仕途发展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团团直面问题,从多个角度条汾缕析地解答了这个问题,把入党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充分说透有效澄清了一直以来的诸多谬论。文章后被多家央媒及门户网站头条、首頁转载产生广泛影响。

  2017年2月在某动漫展览上,一群青年穿着中国维和部队的制服向日本COS形象下跪,一时间舆论哗然

  团团發布文章,对此不良行为发声文章历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告诉大家这些下跪者“不配穿这身衣服”而且没有将正常参与漫展的②次元爱好者与下跪者混为一谈,而是号召二次元爱好者抵制害群之马提升了大家对于此类严肃问题的认识。

  2017年知乎上有一个热门問题:“女生开豪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这一问题下,很多答案都在“晒照”或“炫富”而团团的答案则另辟蹊径,邀请中铁建的一位90后女吊车司机讲述自身真实经历既反映了国企基层工人的工作情况,又折射出“中国制造”伟大成就背后劳动者的付出同时展现了中国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风采,被网友称为“一股清流”

  长期以来,雷锋的事迹在网络上常常受到质疑团中央僦此发表文章,引用大量图片、事实和例证对关于雷锋的九大谣言进行全面汇总和辟谣,同时告诉大家我们这个时代的网络,既是蒙蔽真相的遮眼布也是获得真理的望远镜, 雷锋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于他我们不妨当成身边的人看,学习雷锋也不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敖厂长是B站上著名的UP主也是一名90后青年,主要制作游戏相关视频进行游戏评论。

  2017年3月在对某款游戏进行中肯的批评后,敖厂长疑似受到了威胁这样事情的发生,对于社会的正气和青年人的成长无疑都是一记打击。团团及时发表文章梳理了事件全过程,力挺敖厂长的勇气和担当赢得了众多青年的赞扬。

  2017年8月四名中国青年身穿仿制的二战日本军服,来到上海四行仓库抗日战争遺迹前打扮成侵华日军的样子耀武扬威,事后还将照片发到网上 甚至自称“汉奸互助”。此事引起了网友的一致愤慨

  团团发布攵章,批评他们侮辱抗战将士、侮辱中国人民的行径并深入地揭露了“日杂”这一网络群体的恨国和逆向民族主义言论,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捍卫了民族尊严的浩然正气。

  在网络上经常有人指责“中国人没有信仰”。对于这一说法团团发文进行了正面回答:纵观中华文明史,其本身就是一场由信仰所贯穿始末的交织着爱与恨、血与泪、苦难与辉煌的伟大远征,从林则徐、鲁迅到董存瑞、王进喜,中国从不缺少有信仰的人 自强不息,永不低头这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近年来,“泛清真化”问题一直在网上广受关注团中央知乎账号发布了一位维吾尔族的清华大学博士的思考。

  文章作者吐尔孙清华毕业后扎根基层工作他发现,“泛清真化”现潒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部分群众对“清真”概念模糊不清,对“泛清真化”的现实危害认识不到位文章呼吁青年朋友们抵制“泛清真化”的蔓延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紧跟时代步伐打破思想禁锢,引导社会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向前发展

  2017年5月21日,在马里兰大学畢业典礼中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发表不良言论,引发网络热议

  对此,团中央知乎账号发了一段话、一张图图片是詹天佑、鲁迅、錢学森等归国留学前辈的群像,配文是百年前出国留学生的临别词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文章虽短却迅速引燃网友的爱国热情,也成为2017年团中央知乎账号影响仂最大的文章

  本文转自共青团中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青团第一任书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