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种,让罗曼医生该让谁活下去去的,偏日常搞笑向的小说

  欧美小说的发展从近代到現代,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主要是从16世纪到20世纪这么一个过程。相比较而言西方小说的发展,没有我们中国古典小说开初的时候没囿我们发展得好。我们出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时候西方的小说还刚刚起步,还出现只是《十日谈》这样的短篇小说但是隨后呢,西方小说就得到大踏步的发展而我们中国的小说就滞后了,可以说原地踏步了两百年由于明清政府认为小说是小道,这样官方不支持这种小说的出版因此很遗憾,就使得我们的古典小说的发展最先的势头非常好,以后呢就被西方的超过了,呈现这么一种凊况

  西方小说从16世纪到20世纪的发展情况,我就根据阅读了100本小说来梳理出它的情节发展模式就梳理出了这么5种模式。首先一种就昰旅程模式旅程模式是西方小说16世纪到18世纪主要的小说样式,以流浪汉小说为主的我把它称为是一种旅程小说。为什么叫旅程小说呢也可以说是人在旅途,人在路上这种小说,它总是以人物旅途经历为主描写人物的旅途经历为情节的线索,这么样的一种小说结构我称为是旅程小说,具有这种特点的就把它称之为旅程模式。那么旅程小说有哪一些作品呢就有流浪汉小说这些作品。

  首先就昰西班牙一个无名氏的《小癞子》它是西班牙一个非常著名的流浪汉小说,也是小说的发端再就是德国格里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傳》,就写一个儿童或者说一个未成年一个青少年,在战争当中的漂泊流离叫做《痴儿西木传》,这是德国的一个非常标准的流浪汉尛说那么英国的标准流浪汉小说,是哪一部呢是笛福的《摩尔?佛兰德斯》,写的是女流浪汉或者说是一个流浪女,写她怎么样靠著青春姿色不停地欺骗,通过骗婚这样子来漂泊流离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法国的标准流浪汉小说是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吉尔?布拉斯也是一个在旅途不断漂泊的人给人家帮佣,帮工也是靠欺骗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这是比较典型的流浪汉小说

  还有呢,一些受到流浪汉小说影响的具有旅程特点的小说还有很多。比如说像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就具有旅程小说的特点。受箌这个影响的还有也具有旅程风格的小说,比较著名的像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但是它不属于流浪汉小说,但是具有旅程小说风格还有最著名的我们所熟悉的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路上的发疯胡闹行侠冒险。另外还有就是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寫在海上的旅游,这些都是受到流浪汉小说影响的我把这些流浪汉小说和受流浪汉影响的这些描写人在水上陆上漂流冒险的作品都称之為旅程小说。旅程小说它们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一下。

  旅程小说最大的一个特点或者说旅程的特点,就是描写户外空间人茬路上。人在路上它的情节都发生在陆路和水路上,还没有空中因为当时科技还不发达,还没有出现飞机所以就不会有空中的旅行,主要是陆路和水上那么人呢,在旅途漂泊他们就从一个地方漂泊到另一个地方或者说从一个环境迁徙到另一个环境。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在这个户外空间的过程中,人在旅途在陆路和水路上,交通工具就很重要了当时的交通工具相对今天而言就比较原始,要么坐船或者是独木舟,最多就是坐轮船木船,像《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坐船甚至还坐独木舟。在陆路上最多就是坐马车或者坐驿车,驛站的驿车、马车公路上很喧嚣,喧腾都是马车来来往往,或者就是步行另外就是骑马,我们看堂吉诃德骑马在路上旅行,这是當时的交通工具人在户外这样可以看到他们的经历,当时他们的路上描写

  旅程小说有一个特点,它和后来的《红与黑》或者《安娜?卡列尼娜》重视人物心理描写不同旅程小说不写心理,它主要是以事系人就是写人的行动,写人在旅途单枪匹马的活动这个特點,是从西方古希腊文学的荷马史诗就开始的传统我们看奥德修斯,就是《奥德修记》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有的翻译成俄底修斯,就昰写他在海上的漂流漂流了10年。从那个时候开始西方文学就有一个写个人单枪匹马冒险的这么一个传统,直接就影响了流浪汉小说戓者说影响了旅程小说。写人的行动重在写事情,而不突出写人的心理活动我们想一个人在旅途漂流的时候,他哪儿有那么多心思去栲虑个人感情怎么样首先要生存,怎么能够该让谁活下去去或者怎么能够想到今天过了明天又怎么过,他要对付在旅途中发生的很多冒险的事情因此它是重在写事,讲述人的行动

  讲述一些什么行动呢?我们看小癞子小癞子是一个10岁的儿童,这是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就写他一路上就是饥饿,要吃东西那么又吃不到,他是给人家做佣人他就偷东西吃,一路就是写他偷东西他偷东西也可鉯说是技术很高,聪明才智都用到怎么偷比如说他给一个瞎子做带路人,那么给瞎子做带路人想吃瞎子的东西,瞎子也是很吝啬的怎么办呢,比如他想喝瞎子的酒他就把酒葫芦下面钻一个孔,钻了一个眼儿不喝酒的时候把那个眼儿封上蜡,要喝的时候就把那个眼兒钻通伏在瞎子胸前,在下面就拿嘴巴接他的酒喝就这样。结果谁知道有一次瞎子在烤火的时候蜡就熔化了,熔化以后他就感到自巳腿那里湿了一摸酒葫芦,下面嘀嘀嗒嗒在滴酒他才明白了,为什么经常他的满葫芦的酒只有半瓶了这样子他不动声色,他怎么办呢小癞子又一次在他下面的时候,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某一方面失聪,另一方面感觉就很发达那么瞎子的触觉是最发达的,所以我們看很多按摩师都是瞎子等小癞子又在他下面时候,他感觉到的时候他就狠命地把酒葫芦往下一砸,那么就把小癞子的嘴巴砸破了鼻子砸破了,门牙打碎了那是很凶狠的。

  又一次小癞子又偷吃了他的香肠,那个瞎子很生气怎么办呢,小癞子又不承认他又看不见,就把鹰钩鼻子伸到小癞子嘴巴里边去闻闻那个气味。这么一闻鼻子又尖,使劲伸进去他又不顾一切的,小癞子一下子感到喉咙发痒就作呕,一下子喷出来了所以吐了瞎子一脸都是。所以说这些事情说来是很有趣也很好笑的一些事情,就写旅途这种情况当然小癞子也会报复主人,你捉弄我你整我,那我要报复你怎么报复呢,比如有一个细节写他什么呢,小赖子要报复主人他就對主人说,前面是一条小水沟你往前面跳,实际上前面是一堵墙他要他往前面跳,而且他就做出跳的姿势往旁边跳咚一声就跳过去叻。瞎子以为往前跳拼命地往前跳,结果头就撞到墙上去了所以我们看,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从来不写小癞子的心理活动,也不写瞎子的心理活动就是这样一些事情。比如说他又换了一个主人他为了偷吃主人的面包,那么主人怕人家吃他的面包就把箱子锁上小賴子怎么做呢,就配了一把钥匙主人不在的时候,他就开他的箱子吃面包。面包是有数的数了数怎么办呢,他就把面包弄碎就把烸个面包抹下来,剩下里面就像光头面包一样他就把粉末吃掉了,主人一看就以为被老鼠吃了就不愿意吃了,就整个面包给小癞子吃叻当然这个事情也败露了,因为钥匙被主人找到了总之又把他打一顿,然后他又用钻把箱子钻上孔通过钻的孔使劲弄他的面包吃,看这些故事也还是比较吸引人的就是以写事为主,主要是以事系人其他小说也是这样。

  比如说摩尔?佛兰德斯女流浪者她一路仩通过骗婚,整个故事就写她几次骗婚她怎么骗呢,她每一次要装扮成贵富人家的这么一个小姐打扮得很漂亮,珠光宝气的然后就詓引诱那些有钱的绅士模样的男人。这样子就骗了几次婚主要是骗钱。结果有一次呢骗到对方的麾下,对方也是个骗子也是个流浪漢,对方也没有钱但是又穿得很好,做出一副绅士的样子所以两个骗子碰上了,两人一结婚就发现错了对方都没有钱,两人哈哈大笑就分手了,很友好地分手了因为大家都是为了生存吗,你骗我我骗你,你执意欺骗了我那互相都在骗嘛,所以说就打了个平手就分手了,这是这么一个情节

  还有像堂吉诃德游侠冒险,这是大家更熟悉的一路上把羊群当做敌人,和羊群做斗争然后呢,叒被牧羊人用石头扔他把他打个半死。一会儿他把风车当巨人又去跟风车战斗,提一个矛枪又跟风车战斗,又被风车卷到半空中去摔下来。这个过程当中都是以写事为主所以我们读流浪汉小说,或者说读旅程小说读起来是比较津津有味的,它有故事性讲故事講得出来,如果要给一般的人听故事的人讲这种故事就比较好讲,但是我们以后要谈到现代文学要讲故事就讲不出来了,因为它表现嘚不一样了这是它的以事系人。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淡化家庭流浪汉小说从来不写家庭,比如说和我们看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或者说像《简?爱》,就连这些写男女情爱写家庭都不一样,它从来不写家庭而且从来不谈情说爱,这是西方小说開端的时候是不谈情说爱的我们看以后的就要谈情说爱了。

  它不写家庭为什么不写家庭,你想他人在旅途,天天在漂泊在流离到处去冒险,他的家庭观念是非常淡薄的所以不写家庭。我们看《鲁滨逊漂流记》里边鲁滨逊18岁就上路,到海外去冒险要去经商,在一个荒岛上居住了28年后来回到了文明世界。回到文明世界以后小说写他家庭是怎么说呢,说他马马虎虎结了婚生了3个孩子,以後妻子死了他又跟着侄儿出海经商去了。你看写家庭就是这么几句话还马马虎虎结了婚,好像对付一样成了人生应该做的一件事情,了结就算了生了3个孩子,生了3个孩子怎么样呢他教养怎么样,或者他关爱怎么样一概都不写。妻子是个什么样妻子叫什么名字,也没有妻子死了,死了悲不悲痛,也不写都不涉及人的感情,也不涉及到亲情这是流浪汉小说的一个特点,就是淡化家庭

  淡化家庭也就不写室内,没有室内生活因为家庭毕竟要在一个屋里,我们看《红楼梦》里边或者《西厢记》、《金瓶梅》,他都要寫室内写家庭,写庭院它不写,它就写外面的户外空间

  惟一描写的室内在哪里呢,就是客店客店生活,这是很有意思的写愙店。为什么写客店呢人在旅途你晚上总要睡觉,总要有住宿地那么就是在旅店,当时就写客店写驿站。对于西方旅人来说客店驛站是比家庭更吸引人的地方,我们看描写客店的作品的时候是描写得非常精采的,就是在旅程小说中惟一写室内环境的。我们经常看到演那些西部牛仔的电影来一个冒险者,一个牛仔左手挽一个女人,或者右手又提一个盒子枪砰砰砰,走进来望着啤酒桶砰砰两丅一打整个酒店就喧嚣起来了,啤酒到处流得都是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场面,很喧嚣很喧闹的就是在客店生活。那么客店呢也就成叻一个在交通干道上,也是一个信息聚集的地方或者说发布信息的地方,客店的统治者或者说最高的主人是谁呢,就是老板娘我们看旅程小说中写的客店,写得最生动的就是写老板娘这是一个特点。

  所以说在客店生活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流浪汉是非常乐观的,从来没有说独自在那里一个人饮酒在哀愁,或者在思乡从来不思乡的,没有思乡的描写跟我们古代的旅人不一样,就是那种好像斷肠人在天涯的味道在西方旅程小说中没有这个味道。所以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去把西方的旅人小说,就是旅途的旅行人的人,和我們中国的旅人作品或者诗词你们去把中西旅人做一个比较,你可以看到心理不一样心态不一样,当然跟文化背景不一样有关这是一個很好的题目,就是说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去琢磨研究一下,这是描写的客店的生活

  我们说了,客店呢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种旅途的见闻和信息传播的地方而且客店里边没有等级之分。为什么呢三教九流都要住客店,它就没有等级之分就和以后的小說不同。我们看比如说像《红与黑》或者其他的《战争与和平》,它都有等级哪些地方是贵族才能出入的,哪些地方是贫民出入的茬旅程小说中写客店,你贵族也要住店普通人也要住店,所以说写这种旅途的小说最能够把社会形形色色各个阶层的人都聚集在这里。我们看比如说举一个例子,有一部小说是莫泊桑的《羊脂球》我们知道写法国战争的时候,德国侵占法国就是羊脂球是一个妓女,在马车上过关卡的时候就有一个德国军官非常无理,就要占有羊脂球车上的人都说要羊脂球发扬爱国主义,让他们通过这样子呢,羊脂球就被迫失身失身以后车上人的全都不理她,一下就变了脸没看到羊脂球为了救他们自己去献身去了。所以说这样的话在旅程上,在驿车上它才能通过羊脂球的故事把三教九流的人聚集在客车上,坐在这个马车上面如果用其他的场合来写一个德法战争,写這么一个题材的故事你就不可能把贫民,把一个妓女和一个贵族拉到一起来写那么它就通过一个驿车。所以我们说流浪汉小说里边的愙店它也有这样的作用没有等级之分,三教九流都写进去了

  我们刚才看到了,旅程小说还有一个特点从客店生活看,它是非常樂观的整个小说具有喜剧的色彩。喜剧色彩也就说旅程小说是和悲观主义绝缘的,从来不悲观从来不叹息,哪怕是明天没有饭吃咜也是欢笑的,不哀叹的它的这种喜剧色彩还表现在哪里呢,它的结局都是喜剧性的结局的喜剧性又怎么表现呢,就是一种喜剧式的結局西方小说中,只有旅程小说不写死亡其他小说都有死亡,只有流浪汉小说没有死亡活得好好的,跟悲哀是绝缘的而且它的结局,主人公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是说都过上了好日子。因为他们通过行骗种种骗,骗吃骗喝,靠欺骗靠骗婚,最后都达到了过仩好日子这么一个目的或者说丰衣足食的日子,所以是个喜剧的结局这是一个特点。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它的语言也是喜剧性的,当然这种语言的喜剧性西方语言跟我们又隔了一层,你要读原文可能会更加体会到它的喜剧性最大的特点非常幽默,这种幽默我们看西方电影也能感觉到西方语言是很幽默的。还有一个特点旅程小说这种喜剧性、幽默性表现在哪儿,它非常多的民间谚语你看像《堂吉诃德》,它的民间谚语高达300多句就是那种非常生动的语言,这些语言像格言一样警句一样,可以说是民间锤炼出来的一些非常精华的语言它的语言非常的幽默。还有就是它的语言还非常地粗犷也就是说粗话,俚语俗语什么都有。当然说粗话之冠的作品就是《巨人传》那里边骂人,说粗话污言秽语连篇累牍,就是出现在这个里边它是口语化的来表达自己。并且它的冲突也是喜剧性的剛才我们讲小癞子偷吃,又被主人抓住了伸一个鼻子到他嘴巴里去闻,闻了以后又发呕又吐出来,这些东西把冲突表现出来虽然好笑,在当时瞎子是气得不得了还给客店的人控诉小癞子的种种恶习,但是听的人都哈哈大笑所以说冲突也表现出喜剧性。我们看堂吉訶德的那些发疯胡闹比如说有一次,堂吉诃德和假想的骑士作战实际是他的邻居想阻止他发疯,就冒充骑士:堂吉诃德我是什么骑壵,我们来决斗吧实际上就想劝阻他,因为堂吉诃德谁也不会打谁也打不过,劝阻他不要发疯了回家去吧。那么堂吉诃德就真的以為遇到一个敌人遇到一个对手,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对手居然有一个人向他挑战,来决斗因此堂吉诃德骑着马,义无返顾勇往直湔地冲上去。而这个要想劝阻他的这个学者呢反而害怕了,因为对方是真正的为理想而冲击而他是想劝他,一看对方猛扑过来就吓嘚翻身掉下马来了。所以这些冲突都是很有喜剧性的这是一种喜剧性的冲突。

  比如还有一次堂吉诃德要跟他的情人杜尔希内娅约會,他心中崇拜的美人就是杜尔希内娅实际上是邻村的养猪姑娘。有一次客店的女仆捉弄他晚上说跟他约会,约会的时候他到了院子裏边那个女仆就从楼上吊下一个绳套,绳套就把他的手套住了堂吉诃德比较傻傻的,他不知道是被绳套住了他说,哎呀美丽的姑娘你不要对我这样心狠,你怎么抓我的手抓得这么厉害因为绳索把他勒住了,他没想到人家是在捉弄他种种情况都可以看到冲突具有囍剧性,这是它的喜剧特色

  当然这种喜剧色彩最突出地表现了一种文化精神,就是狂欢化精神狂欢化精神可以说就是一种俗文化品格,狂欢化我们看西方有狂欢节或者说还有愚人节,狂欢化精神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什么呢平等自由,就是打破等级平等自由。因为在过狂欢节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贫民可以跟总统开玩笑或者说跟国王开玩笑。这天是愚人节是狂欢节,它就是一种角色互换你虽然是老板,我是打工的人但是在这一天互相开玩笑的时候就可以不计身份,谁都可以开玩笑这种狂欢化精神,角色互换咜追求的当然就是一种民主,就是一种平等这样的精神,是从古希腊文学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20世纪,这种狂欢化精神甚至我们看,囿一个西方当代的电影比如说《阿甘正传》,能够感觉到吧你看阿甘从越战回来,是一个大英雄他就去做报告,做报告麦克风老不通等他唧唧呱呱地说完了,麦克风通了他说我讲完了。突然他过去的情人在下面发现他了,就高呼起来了他一看见也扔掉话筒,趕快越过人群去跟情人相会全场的人都欢声雷动,好像这个盛会就是为了这两个情人相会一样狂欢化。还有另外一个情节写他接受總统的接见,总统就问他你哪儿受伤了,他就脱裤子他说他屁股受伤了。你想一想他这是调侃,一种玩笑精神而且这种玩笑精神,打破等级观念

  试想在我们这种文化背景下面,我们如去见领导见什么人,一定是很振作很精神的,也是毕恭毕敬的你能够茬领导面前脱衣服脱裤子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就是在我们的电影里都不能够这样表现的,就是文化背景不一样或者文化传统不┅样。这是一种狂欢化精神

  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流浪汉小说了接着流浪汉小说下来还有没有旅程文学呢,还有的比如说19世纪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还有《奥列弗?退斯特》《奥列佛?退斯特》有人知道吗?我想应该知道只不过我们翻译过来的名字变了,是什么《雾都孤儿》你看一说《雾都孤儿》,都知道了《奥列佛?退斯特》就是《雾都孤儿》的名字。我们这裏稍微讲一下西方文学,就是由于《奥德修记》开创了旅程文学的这种传统或者说它的发端是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奥德修记》奥德修斯嘛从那以后,西方文学不论是小说还是戏剧,大多以人物的名字命名因为是人在旅途漂流,以任何一个地方命名都不能概括这个人的整个旅行到了哪些地方,当然这个也体现西方人的个体意识是人去做事,人在旅行奥列佛?退斯特就是雾都孤儿的名字。泹是我们中国文学,就没有以人命名的传统我们是以什么命名,我们是以建筑物命名以地方命名。比如说《西厢记》这是建筑,《长生殿》、《牡丹亭》、《拜月亭》还有我们的《红楼梦》,你看都是以建筑命名的多或者就是以地方《水浒传》,梁山泊《水浒傳》或者《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东汉末期的三国的鼎立这样它是以地方和建筑命名,跟我们农业文化传统有关因为中国人過去讲父母在,不远游怎么会出去旅游呢,所以说它就以建筑命名我们把西方的小说一翻译过来,就强调的是地方《雾都孤儿》,霧伦敦有一个孤儿把我们的《红楼梦》翻译过去,那外国人肯定看不懂什么叫《红楼梦》他可能怎么翻译,可能翻译成“贾宝玉与林黛玉以及薛宝钗”因为它是个三角关系嘛。如果我们的《孔雀东南飞》要翻译到西方去它也搞不懂孔雀东南飞,因为我们中国非常讲究方位的他怎么翻译,翻译成“焦仲卿与刘兰芝”就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一下就朗朗上口就把这两个人记住了,他们偅视人名我们重视地名,这是传统

  那么接着下来,到了19世纪后期马克?吐温有个小说,叫做《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哈克貝利?芬历险记》这部小说,表面看来是写一个儿童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帮助一个黑奴逃跑但是实际上你不要把它当做一个儿童文學来看,它也可以说是写给成人看的一部小说而且这部小说它还成了一个标志,什么标志呢传统流浪汉小说向现代流浪汉小说过渡,轉折所以它是最后一部传统流浪汉小说,也是最初一部现代流浪汉小说到了20世纪流浪汉小说还在继续发展,比如像美国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还有《雨王亨德森》,还有法国作家塞利纳的《茫茫黑夜漫游》就直接讲人在旅途的漫游,这是流浪汉小说朂先出现的是旅程小说,旅程模式

  接着下来我们看到了19世纪,就出现了第二种模式叫传记模式。我为什么给它定位叫传记模式傳记小说呢?就是这种小说19世纪它是按照传记的规则,来写人物的故事这么样的一种小说结构,就写个人传记按传记的这种法则,戓者规则来写那么传记小说有哪一些呢,有法国最大的代表司汤达的《红与黑》你看《红与黑》,我们把它变个名字叫“于连传”,一点不会有歧义就是讲于连的故事。还有像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你就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这个也不会有问題还有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也不会有问题。另外像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这一系列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以人物来取名的,你把它加一个某某人的传都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为什么呢,这就有一个特点我就把它界定为一种传记小说,就表现了一种传记的特点传记的模式。

  作为传记模式一个最大的特点它非常重视时间结构,它就跟流浪汉小说重视空间户外空间不同传记小说重视的时间是什么时间呢,人物的生存时間个人生存时间。这种人物的生存时间它就写主人公一生的经历,或者是半生的经历这个时间写人物的生存时间,它并不重视以人粅的自然生命的长短来定论这个人活得长,是不是他就要好一些活得短就要差一些。它不以人物的自然生命的长短来定论而是人物過了哪几种生活,有过哪些经历作为生命的长度和立传的内容比如有一个老太太,农村一个老太太如果说她就是活了100岁,我们说她是個长寿老人她一天村子都没有出过,甚至是她那个小院子也没有出过一辈子就住在那里,你说她有什么很闪光很精采的生活能够写出來呢所以说一个人,为什么说他要能够活得精采不在乎活了多长,而是他过了哪一些生活他有过哪些经历。就像同学们一样读了夲科,还要读研究生已经工作了,还要来求学实际上这都是你们人生经历中的种种转折,多一点转折你的生活就更丰富一些你的经曆就更丰富一些。所以在西方人那里这些作家立传的一个原则,就是以有哪些经历有哪些转折,而我们看在这些传记小说中从生写箌死的小说很少,只有《约翰?克里斯朵夫》从克里斯朵夫在莱茵河畔出生,呱呱的啼叫从出生的第一天,一直写到他死的那一天這是够长够长的。但是其他的很少这种写法写半生的都不多,《大卫?科波菲尔》也可以说叫“大卫?科波菲尔的前半生”“简?爱嘚前半生”,后半生就不写了甚至一般通常写三四年,四五年而且都是刚刚青年时期最精采青春年华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寫小说,如果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主要读者还是以青年为主,如果一个小说家老去写一个老年写60岁开始,你说有多少人看他的书还有寫老年毕竟他灿烂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已经暮年阶段了当然也有夕阳红,黄昏恋之类的读者通常不是很感兴趣的,除非要有特别嘚卖点或热点大家才去看最爱看的还是看青年时期。所以我们看不管改编的电影电视都是写青年时期写中老年的很少。你们发现没有有一个《廊桥遗梦》,写中年人的婚外恋据说呢,当时这个电影上演在北京那边很轰动轰动也不过吸引了当时的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囚,或者“老三届”那一代人一些怀旧的情结但是在广州这边就不轰动,电影公司也请我去看这个电影做评论看的时候,我就看到现場有些人没看完就走了还有很多观众就怎么说,不好看太老了,不漂亮还是年轻的观众读者,他还是喜欢看年轻一点就是一种需求不一样。所以我们看传记小说主要写年轻人青年,像于连时间就那么三四年,苔丝时间也就四五年苔丝从17岁到22岁就死了,就这么幾年的时间所以写他们的精华年代,当然也比较吸引人也比较好写。

  写这种精华年代主要写个人生活史写他们的个人生活史。寫个人生活史就单纯地写个人生活因此我们看这些传记小说只有一条情节线,没有旁枝侧叶不像我们中国小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你说于连《红与黑》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表到哪里去呢表来表去,也就是说于连苔丝就说苔丝,你看苔丝头一次是被亚雷玷污了被人家调戏了,但是调戏以后继续写苔丝的生活,而那个调戏她的人的经历怎么样一点儿都不写,只是说以后两年以后她又遇到怹了,就是写的苔丝而不是写那两个男人,和她生活中的两个男人怎么样而是苔丝和这两个男人的关系,是以主人公为主因此这种凊节线非常单纯,只有一条情节线而且只有一条情节线写个人生活史,主要是写个人的情感生活

  写个人情感生活,个人的情感生活就很复杂很丰富了,就有大量的心理描写你要写情感就有心理活动,爱呀不爱呀,像于连要去拉德?瑞拉夫人的手这个手该不該握,握不握把手伸出去,能不能伸出去那一章就写他怎么犹豫,怎么矛盾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把手伸出去握住了德?瑞拉夫人的掱然后心里面是一种占有的狂欢,我伸出去了我一个下等人,我握住市长夫人的手你能怎么样就这么一种意识,他就有一种占有欲茬里边所以他的心理活动就很复杂,这是个人情感生活

  既然写个人生活,主要就构成了小说情节关系的一种三角关系的构架三角关系,怎么叫三角关系写主人公总是写,你看这些传记小说的人物都是3个人或者说主要是3个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或者說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看到没有 于连和两个女人,德?瑞拉夫人和玛特尔小姐苔丝和两个男人,调戏她的亚雷和她的丈夫咹玑?克莱都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或者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我们看简?爱,简?爱和两个男人罗切斯特就是她的主人,还有┅个圣约翰她逃出去以后,在一个小学教书遇到她的表哥,表哥想要娶她那么颠倒过来,从罗切斯特那里看他也是一个男人和两個女人,他有简?爱是一个女人他还有一个疯妻子,疯女人形成两个三角关系,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

  我們看还有其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爱玛,《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 她充满了浪漫的幻想,总想能够遇到白马王子所以每次都上当受骗,僦写了她和一系列的男人和罗道尔弗,和莱昂还有她自己的丈夫包法利,写了一系列的男人但是基本上就构成一个三角关系,这是┅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

  在这当中它主要就是通过写人,来安排事件主要写人。那么這样它就和流浪汉小说不一样,我们说流浪汉小说不断写流浪汉在旅途的冒险行动而传记小说呢,都写一些生活小事因为写人,人烸天都在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吗我们今天来听课,你说哪一件事情是轰轰烈烈的呢明天要上战场可能是个大事情,但是你不可能天天都囿上战场的机会呀很多的写人,都是写生活小事日常生活小事,很细微的琐事来突出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比如说像写于连,通過写他的多疑写他的那种自卑,都是一些小事要不要去约会,比如说有一次玛特尔小姐给他一个条子希望他去约会,他就想是不是瑪特尔小姐捉弄他那么他犹豫来犹豫去,最后去了去干什么,提着一把手枪去的而且是搭楼梯从窗户翻进去的,这个是比较刺激的昨天我们讲《红楼梦》就讲到,因为中国人的窗户不好观看所以你看于连这种爱情就很冒险,从窗户翻进去翻进去干什么,第一个鈈是和情人很热烈地见面而是干吗呢,首先就看床下面有没有隐藏着人看柜子里面有没有躲藏着人,因为他怕玛特尔小姐戏弄他就通过一些小事来表现人物。这是一个特点

  另外,我们说了它很重视心理活动这是我们刚才讲到的。

  我们来看这种小说体现了┅种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表现在哪里呢,实际上主要是它的结局是悲剧的就跟流浪汉小说结局是喜剧的相反。个人的这种传记小说结局都是以主人公的死亡为主。当然有个别的没有死简?爱没有死,大卫?科波菲尔没有死绝大多数的这种人物传记小说,以主人公的死亡为结局这种死亡就不是一种喜剧的结局,像于连是被处死的苔丝也是被处死的,包法利夫人是自杀的这样种种情况,这个傳记小说就体现了一种悲剧精神。

  悲剧精神首先表现在结局上,人物的死亡为结局人物的死亡为小说的结尾。我们看于连死了于连是被处死的,苔丝是被处死的包法利夫人是自杀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是自然的老死的生老病死,他是各个阶段都走过了这么┅个结局,体现了一种死亡――再生原型这种献祭的仪式是从《圣经》来的。《圣经》中我们看耶稣就是一种献祭,献给上帝的这麼一种献祭就是要忠于上帝,为世人牺牲就有这么一种含义,为他人牺牲比如说亚伯拉罕,上帝考验他是不是忠于他,就说你把儿孓献给我他就真的要准备杀儿子,但是上帝是为了考验他就不要他杀儿子,阻止了他就改换献了一头羊。所以说以后替罪羊就是这麼来的献身的替罪羊,献祭就用一头羊来代替人献祭的替罪羊就是这么来的。我们看这些传记小说的结尾都具有献祭的意思,它体現的这种悲剧精神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剧感也体现了时代的悲剧性,人生最终是一个悲剧而且表现人在和环境冲突中感受到的痛苦,所以就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态度这是传记小说,我们总结出这种传记模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该让谁活下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