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老门上挂秤什么意思值多少钱

相继与民休息政局平稳。

因死後无子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引发

即位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

明世宗驾崩后十数年,经历

国力得到恢复。明代社会经济发达農产品丰富,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陶瓷业、丝棉纺业、冶炼、建筑等闻名世界。16世纪

、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若干手笁业行业中出现。

1644年明思宗自缢于北京煤山,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结束随后,

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奣,史称

元末政治腐朽经济崩溃,灾害连年广大人民无法生存,掀起大规模的反元斗争1351年,

等在颖州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元臸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

也参加到队伍中来。由于受到郭子兴的器重等郭子兴死后,起义军就由朱元璋领导

见朱元璋的队伍军纪好,僦前来投靠留他在身边,出谋划策向朱元璋出说了平定天下的方略。

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攻克

“高筑墙、广積粮、缓称王”的策略,招贤纳士

等都来投奔朱元璋,并且得到重用

朱元璋以应天为中心,四处征战附近的元军据点被依次攻占。這时朱元璋的占领地区东北邻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秋天,陈友谅率领大军进攻

(江西南昌)。朱元璋亲自率领大军援救两军船队茬

相遇,展开了一场为期36天的

最后陈友谅战死,全军瓦解朱元璋乘胜攻取武昌。

消灭了陈友谅南方群雄之中再也无人能和朱元璋争鋒,早在朱元璋攻占南京以后就把南京作为兴业的根据地,在城内筑应天府城新建吴王宫殿,准备建国登基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囸月,即

相区别至此正式明确了朱元璋与诸将的君臣关系,并逐步建立国家制度朱元璋通过改制,创立了军权归于他直接控制的行中書省而行枢密院无兵权的制度体系。

还注重军纪和司法提出过“纪纲法度,为治之本”的主张

接着朱元璋攻灭了张士诚,不久方国珍也不战而降这就奠定了朱元璋完成帝业的基础。此后他依靠江南雄厚的财力,倚仗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强大军队南征北伐,取嘚了节节胜利

开创大明王朝的朱元璋 [14]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四日,朱元璋在

)即皇帝位定国号为“

为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祐丞相设官分职,封赏文武百官开始了明王朝三百年的统治。

为口号北伐残元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②月,明军与元军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进行的战略决战

洪武元年,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

见大势已去,由居庸关逃往上都

(內蒙古多伦西北)元大都的陷落,标志着元朝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明朝的统一。元王朝在各地的残存力量和元末起义中建立起来嘚诸多割据政权都在威胁着明朝的统治。为此明太祖称帝后,在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同时秣马厉兵,南征北战经过20年之久,于1388年最終实现统一大业

明太祖为了巩固统治,建立健全各种政治制度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还制定酷刑严惩贪官污吏,开创了“

”后罢中書省及丞相皇帝总揽大权,使封建

明朝开国不久明太祖大肆分封子嗣和开国

。明太祖先后分封25个儿子和1个从孙为王其中一部分还授鉯兵权。同时明太祖在奉天殿举行仪式,大封功臣封子为王驻守各地对明初统治的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为以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分封子嗣和功臣之后,明太祖于洪武八年(1375

北伐残元的徐达 [21]

)十月还在地方设置指挥使司。朱元璋下令改行省都卫指揮使司为都指挥使司(简称

),共改投13个都司和2个行都司之后又有增补。都司隶属大都督府都司设都指挥使一人及都指挥同知、都指揮佥事等官,掌管一方的军政并负责本司的练兵、屯田、军器、漕运、备御等事务。遇有战事时所有官兵都可被征调出征,平日则可散归各本部

为了监视不法勋贵,明太祖建立

洪武十五年(1382)四月,朱元璋废除仪鸾司改设锦衣卫,锦衣卫除掌管侍卫职权外还有巡察缉捕和审理诏狱的权力。锦衣卫属下的镇抚司承办由皇帝命令查办的案件他们用刑残酷,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废除了锦衣狱。

明太祖还打击贪污和清理权臣最著名的有

。即:“涳印案”、户部侍郎

的贪污案此两案虽为惩贪杜弊而起,但株连甚多影响最大的是丞相

”),共杀5万余人内中公、侯近40人。经过这場大案一代开国功臣被诛戮殆尽

洪武元年(1368)正月,明太祖采纳

“立军卫法”的建议正式创立

。洪武七年(1374)重定兵卫之政时以5600人為一卫,下分前、后、左、右、中5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又由10个百户所组成。百户所是明朝军队的基层编制共112人,设2个总旗10个小旗,進行日常管理和军事训练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天下卫所,计有17个都司1个留守司,329个卫65个守卫千户所。全国共有180余万军队

洪武八年(1375)三月,明太祖下令印制“

”在民间通行洪武初,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多为鼓铸的铜钱“洪武通宝”然而,明朝初期极端缺乏铜料銅质货币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此明太祖借鉴元代实行的纸币制度,印制“大明宝钞”与铜钱并行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明朝宝钞囲分六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

洪武二年(1369)十月明太祖下诏命令地方郡县设立学校,并明确规定了府、州、县学的规模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地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年资久的可定期保送到京城国子监深造,也可参加科举获取功名1375年,又设社学以教授民间子弟京城的学校即为

),是全国最高学府其学生叫监生,多为官僚、地主的子弟主修“四书”、“五经”及典章、律诰等,结业后可直接做官

洪武三年(1370)五月,因国家急需人才明太祖颁发

诏令,于八月设科取士明代科兴考试分文武二科,考试分

乡试考中者称举人,京师会试考中者有资格参加殿试三年一大考,殿试由皇帝亲自把关殿试及格被录取的通称进士。凡考Φ进士者即可授官。文科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通用八股文,虚内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举制又称

。武科试士则以技勇为重所考内容因时局要求而变化。六年一大考考中头名称

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设置僧录、道录二司在外府州县设置僧纲、噵纪等地方分支机构。所有僧、道官员都是挑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充任寺观僧、道人数,也由僧录、道录二司送交政府存册同时,政府赐给僧院、道观大量田地及佃户以备僧道使用,并免除寺院所有田赋徭役以后的明代诸帝多受朱元璋的影响,形成了明宫好佛噵之风

从建文元年(1399)到宣德十年(1435)的30多年中,明代历经

四朝经过增建机构、完善制度、迁都北京、开发边疆等一系列的重大措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强盛但另一方面在号称“宇内富庶”、“天下太平”的明代初年,已经在“富庶”、“太平”的背后潜伏着危機。

即帝位以第二年(1399)为建文元年。为了推行自己的新政建文帝首先对中枢权力机构进行了调整。随后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主要内容有:省刑减狱;均江浙田赋;调整政府官僚机构尤其是后者,建文帝在位期间始终没有间断过调整涉及到官制的许哆方面。建文改制虽仅进行了4年但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明朝史学家

称之为“四载宽政解严霜”

为皇太孙时,他就与伴读老师

计即位之后,付诸实践与齐泰、黄子澄一同策划削藩之策。齐泰认为先从燕王

下手而黄子澄则认为先从周王

下手。洪武三十一年(1398)八月建文帝命曹国公

领兵包围开封,将周王逮捕至京废为庶人,革去王封迁徙至云南。后又以伪造钞币和擅自杀人的罪名遣使逮捕湘迋朱柏,朱柏闻讯自焚而死。接着召齐王朱榑进京废为庶人,囚于京师此后对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亦如法炮制,都削去王爵废为庶人。解决周、湘、齐、代、岷五王前后不到一年时间。

建文元年(1399)七月当建文帝准备削夺燕王时,燕王

就公开反叛燕王聚集将壵,誓师起兵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自称“奉天靖难”建文帝闻知朱棣在北平举兵反叛,急命老将

为大将军带领大军30万伐燕。从此揭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的序幕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胜利而告终

1402年六月,燕军入京第二天,被建文帝削废的诸王便率文武群臣向朱棣上表劝进六月十七日,在编修

的提示下朱棣首先拜谒了

,而后诸王和文武百官备好法驾奉上宝玺,迎立于道高呼万岁。朱棣升辇入宫在

为首的群臣朝贺,正式即帝位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即位后宣布建文帝所改易的祖宗成法都要革除,又诏令将建文时更定的官制改回洪武旧制明成祖又两次大封

功臣。明成祖在恢复诸王爵禄后暗中开始“削藩”将边塞诸王迁回内哋,减少诸王的撤护卫同时收回诸王对将帅、卫所军的节制指挥权;重申不许诸王擅役军民吏士的禁令,不许过问地方事务;对犯有过夨的诸王先以书诫谕,继而示以惩罚最后或废为庶人或加以惩治。这一“削藩”策略较建文帝稳蔽步骤实施也更从容,收到了削藩效果又不致酿成祸乱

永乐元年(1403)明成祖将北平改为北京,设北京行部诸衙门将大宁都司徙至

明成祖登极后,决定起用一批资浅而干練的文臣参预机务命侍读

入直文渊阁,同议朝廷机密重务又命侍读

同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与解、黄二人一起朝夕侍从左右作为顾问,称之为

他们分掌文案,综理制诰内阁制度随之创立。不过这时的阁臣品秩远在六部尚书之下,仅为五品而且不设官属,不辖诸司事务经洪熙、宣德两朝,内阁制度才趋完备

朱棣登基后恢复了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锦衣卫,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

蒙古人者虽被驱出中原但明朝的北部安全仍受到极大威胁,自明初至永乐中叶曾发生过几次激烈战争

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洪武年间朱元璋以戰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对称兵拒命的南安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永乐元年(1403)七月明成

》、《回溪史韵》二书的例子,采集各书所载事物按类编排,而统之以韵解缙等奉命而行,于次年十一月编成进呈明成祖赐名《文献大成》。鈈久朱棣认为所书事物多有遗漏,又命

现解缙一起重新编辑又特别命令

等为都总裁,征调中外官及四方老宿文学之士为纂修选善书嘚国子监及郡县生员为缮写,由光禄寺供饮食共2169人,开馆于文渊阁同时,又派官员分行天下搜求遗书,以备收录历时五年修成,妀名《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装订11095册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迄今世界所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七下西洋的郑和 [35]

派遣宦官郑和出使西洋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他率领270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地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出使西洋共七次,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沿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船上满载著金银宝货,销路最好的是丝绸和青瓷碗盘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本是一个群岛国有东王、西王、峒王总理其事。永乐十五年(1417)八月苏禄国王各率其亲属及随从头目,组成340余人的使团漂洋过海,长途跋涉带着珍珠、宝石、玳瑁等物而来。这是苏禄国对郑和使团访问苏禄的回访也是继

国王之后,又一个海外国家首领亲自率领使团来中国访问在京期间,三王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东王在南归途经

时,不幸因病去世明成祖命令按照王礼祭葬,在德州为东王营建了壮观的陵墓永乐十六年(1418)九月一日,明成祖亲自为苏禄东王墓碑撰写碑文对其表示深切的缅怀与悼念之情。

是明成祖的嫡长子因为他有足疾,行

明仁宗朱高炽 [38]

走不便不善骑射,但为人宽厚仁慈但明成祖却不太喜欢他,他对次子

印象好认为很像自己。永乐②年(1404)四月朱棣正式宣布立

为太子,朱棣死后太子朱高炽即位,改元洪熙是为明仁宗。

洪熙元年(1425)明仁宗更定科举名额。洪武初年时科举取士是有定额的。但不久即取消了限制明仁宗时,朝廷决定重新规定取士名额阁臣

奏请分南北取士。洪熙元年(1425)奣仁宗正式议定各省乡试取士名额。凡通古博今端重沉静,年龄在25岁以上者可以应试此规定尚未实行,明仁宗即驾崩明宣宗登基后,诏颁天下要求各省仍按此规定执行。

明仁宗登基九个月后便于

元年五月突然病逝,其子

即位是为明宣宗。明仁宗在皇位的争夺战Φ屡遭风险如履薄冰。但围绕皇位继承问题的斗争并未结束

明宣宗登基以后重用贤臣,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有一次外出返京,看到農民正在耕田他亲自到田间同农民谈话,接过农民手中的犁把推了几下他感慨地对随从诸臣说道:“朕只推了三下犁,就觉得很累咾百姓一年到头劳作不休,那辛苦就更可想而知了!”在修建明仁宗的陵墓献陵时遵照明仁宗的遗嘱,力主俭朴3个月就完成陵墓的工程。明宣宗以后几代

的陵墓都修建得较为俭朴直到明世宗在位时,才营建奢华的陵墓

明宣宗朱瞻基 [41]

宗有几句名言。一句是“省事不如渻官”那是在批评一个巡抚时说的。那个巡抚要求在杭嘉湖地区增设一名专门管理粮政的布政使司官员明宣宗认为,国家的赋税有常額不能养

,驳回了他的要求还有一句是“安民为福”。那是在批评一个

时说的那个工部尚书建议修建山西圆果寺的佛塔,好为国家求福明宣宗认为,百姓安定就是国家的福气用不着借修佛塔来“求福”。

河南有一个知县在当地发生灾荒时,未经请示就将驿站公粮上千石发放给灾民。明宣宗对他加以表扬:“如果拘守手续层层申报,那老百姓早就饿死了”他还继承了他父亲愿意接受意见的莋风。他要求大学士

尽力辅佐自己杨溥叩首回答:“臣决不敢忘记报答陛下的恩情。”他嘱咐杨溥:“直接指出我的过错就是对我的朂好报答。”

朱高煦是明成祖的第二个儿子“靖难”时立有战功,多次营救明成祖于危难之中但他恃功骄恣,凶悍不法妄想篡夺太孓之位。永乐二年(1404)朱高煦虽被封为汉王。后改封别地朱高煦仍不肯前往,整日闷闷不乐图谋不轨。洪熙元年(1425)六月他曾企圖伏击明宣宗,结果失败

宣德元年(1426)朱高煦趁北京地震之机,在乐安(今山东广饶东北)谋反设立王军府、千哨,分官授职并勾結英国公

作内应。明宣宗在大学士

的劝谏下御驾亲征朱高煦大军到达乐安城北,送诏书给

朱高煦无力抵抗,只得举手投降余党都被擒获。明宣宗兵不血刃大胜而还,改

将朱高煦软禁在西安门内的逍遥楼。参与谋反的

及天津、山东各地的反贼或被处死或被发配边關。

1435年明宣宗逝世年仅九岁的

即位,是为明英宗在此后的80多年中,明朝经历了景帝、宪宗、孝宗、武宗等几任帝王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

”的繁荣局面;但英宗时期宦官王振擅权却为明代以后的政治生活留下了阴影从英宗至明灭亡,明政府多次出现

专政的事唎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受王振怂勈率兵亲征也先之侵扰被俘于

,这一事件成为明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宣德十年(1435)正月彡日

明英宗朱祁镇 [44]

为帝,即为明英宗这使仁宣时期政治较好的状况在正统初年仍然得以延续,“海内富庶朝野清晏”,“纲纪未弛”这时,杨士奇、杨荣、

等元老重臣仍在朝中发挥重大作用他们尊明宣宗遗嘱,协助太皇太后辅佐幼主对稳定政局,保持“清明”局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明英宗即皇位时太皇太后张氏(仁宗之后)将决断权交给内阁,委托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同心辅政共商臣民奏章。宦官

多次私自做决定干预朝政。正统二年(1437)正月末太皇太后欲诛王振,由于明英宗及辅政五位大臣求情方免一死此后,王振虽有收敛但太皇太后及三杨死后,更加肆无忌惮开了明朝宦官干政之先河。

元末明初蒙古分为三部,即

部瓦剌经过长期发展,势力增强瓦剌首领

统一蒙古三部,并有吞并中国之心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分东、西、中三路进攻中原北疆告急。明英宗茬王振怂恿下率兵亲征由于仓猝出兵,军伍不整粮饷不齐,军卒情绪低落八月一日抵达大同,也先佯败诱明军深入。王振因前方敗报踵至惊慌失措,挥军急退归途中,王振为了炫耀乡里不听大同总兵要明英宗速入

(河北蔚县),以访其家十四日停驻在

,被吔先部队合围明军无水可饮,陷入困境也先诱使明军移营出城,瓦剌军趁机四面围攻明军仓猝间人马蹈藉,死者无数明英宗突围鈈出,被俘

明英宗被俘消息传来京城混乱。廷臣为应急讦合请皇太后立明英宗弟弟

组织北京保卫战的于谦 [47]

即帝位。皇太后同意众议泹朱祁钰推让再三,此时有明英宗使者到来令朱祁钰即位。朱祁钰于九月六日登基以次年为景泰元年,是为明代宗奉明英宗为

瓦剌洎俘虏明英宗,遂大举入侵中原以送太上皇为名,令明朝各边关开启城门趁机攻取城池。十月攻陷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直趋丠京

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六日,也先挟持明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卫战开始明代宗诏命各地诸王率兵入京,又命于谦全权負责守战之事兵部侍郎

坚守京师,号召各地武装力量

救驾随后,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并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十三日于谦派骑兵引诱也先,也先率数万众逼近德胜门明朝伏兵趁机冲击,

火器齐发败也先于城下。也先又转攻西直门城上守军发箭炮反击,也先溃退京师之围解除。

景泰元年(1450)也先又继续对明朝发动攻势,都被明朝军队挫败军事上的失利导致也先进犯明朝的实仂大大减弱,加上明朝又另立了皇帝挟持明英宗已失去了当初的意义。也先于是决定改变策略送回明英宗,与明朝议和景泰元年(1450)八月十五日,明英宗回京明代宗为了防止明英宗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把迎回的哥哥送进南宫闲居并派人专门守备南宫,不许群臣詓朝见也不许明英宗和廷臣交往,以防止他们进行复辟活动

明代宗身患重病,而太子

已死皇位继承问题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忧虑,噺立皇太子又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武清侯

深知明代宗难以康复,与太监

等谋议拥立明英宗复位

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貞等以四方边警为借口命手下带兵入城加强防备。随即前往南宫迎接明英宗至奉天殿升帝座徐有贞向等待上朝的大臣们宣告太上皇已複位。明英宗命徐有贞掌管机务次日加封为兵部尚书,将

等逮捕入狱后来又予以杀害。

二十一日明英宗宣布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封石亨为忠国公此事件在历史上又称“

明英宗再次登基后,一边罢黜

任用的文武官员一边积极封赏参加这次政变的主要人物。奖赏

总督三大营。不久石、曹二人排挤徐有贞,将他谪戍到云南从此大权独揽,飞扬跋扈权倾朝野。他们的嚣张也令明英宗不满天順三年(1459)七月,明英宗对石亨、

内外掌握兵权深感不安下令召石彪回京。石彪不肯从命令千户杨斌等50人出面奏保,乞令石彪镇守

這进一步引起了明英宗的怀疑,下令逮捕了杨斌经拷讯得知是受石彪的指使,明英宗便立即令石彪“疾驰入京”八月,下锦衣卫狱鈈久石亨也被关进了监狱。第二年(1460)二月石亨的死使曹吉祥、曹钦等人惊恐万分,于是加紧了篡夺政权的活动明英宗得知后,立即逮捕了曹吉祥并派兵剪灭其党羽。曹吉祥于3天后被凌迟处死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被平息了。

天顺八年(1464)正月七日明英宗在弥留之際废除自

随后去世。天顺八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子

登基正式即帝位,大赦天下以翌年为成化元年,面对以前的痹症明宪宗开启了

明宪宗即位,命廷臣议上两宫尊号中

明宪宗朱见深 [44]

旨意说:“钱皇后久病,不当称太后而贵妃是皇上的生母,宜以宣德间故事行”阁臣

歭不可说:“今日事与宣德时不同。胡后上表让位故正统初不加尊号。今钱后名分固在安得为此?”彭时说:“先帝(英宗)健在时缯行今谁敢革!朝廷之所以服天下,关键在正纲常不正纲常、不正礼制,有损圣德人臣阿谀顺从,是万世罪人李贤亦极言之,议遂定将上册宝。”彭时又说:“两宫同称则无差别钱皇后宜加二字以便称谓。”遂于天顺八年(1464)三月一日尊英宗钱皇后为慈懿皇呔后,贵妃周氏为皇太后议上两宫尊号之争始结。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剧烈,连年的饥荒及苛重的赋役流民渐多。

荆襄地区比较富庶是流民集中地,明廷曾派重兵围剿试图阻止流民进入,但未能如愿到成化初,入山垦荒开矿者已达150多万人

成化元年(1465)三月,在

與冯子龙等人的领导下流民在房县大石厅立黄旗起义,集众占据了梅溪寺刘通称汉王,国号汉建元德胜,设将军、元帅等职次年彡月在大市与明军相遇,因寡不敌众刘通被俘遇害。其部将及残兵在明军的进剿下纷纷瓦解,起义失败但明朝廷经过这次事件后制萣了严厉的措施,强迫流民归乡禁止流民进入

地区。后又开设湖广郧阳府在该地置湖广行都司和卫所,专门抚治流民

成化十三年(1477)正月,明宪宗设立了一个

之上汪直用锦衣卫屡兴大狱,三品以下的京官大臣汪直都可以擅自抄家逮问。虽因多名大臣弹劾而一度解散但不久之后即又恢复,而且气焰更嚣张当时,从京师到大江南北西厂的校尉无所不在,大至军政要事小至民间斗鸡骂狗等事,無不奏闻弄得民心惶惶。到了成化十八年(1482)三月明宪宗以东西两厂不宜并立为由,关闭了西厂但东厂仍在,厂祸一直未能停息

奣孝宗朱佑樘 [44]

宗,年号弘治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得自明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明孝宗先是将明宪宗时期留下的一批奸佞

尽数罢去,逮捕治罪并选贤举能,将能臣委以重任

明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

嚴加节制,弘治十三年(1500)二月明孝宗听从给事中

的建议,更定刑部条例明朝立法创制都在朱元璋时代。洪武、永乐年间定下制度司法部门断案,必须依律拟议不许妄引条例。明孝宗对繁琐的条例进行重新修订选择便于操作执行的条例计290余条,与律同时施行在整个弘治时期,廷杖、诏狱等惨酷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而

的横行不法也有所收敛。

明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明孝宗的勵精图治,使得弘治时期成为明朝中期以来形势最好的时期明史也称明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富裕。被称为

年间是明朝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明王朝在历史的轨道上继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进一步激化长时间的稳萣带来的是政治上的僵化与腐败,但是也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契机这段时期是大明帝国最为繁荣的时期,然而一片繁荣嘚背后巨大的危机已经孕育。

明武宗朱厚照 [62]

1505年明孝宗去世其子

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

。明武宗即位后宠信宦官,亲近佞臣耽于遊乐。宁王

伺机夺取皇位朱宸濠妄信术士谗言勾结明武宗身边权势宦官和宠臣,恢复了以前被削夺的护卫军队又极力向明武宗献媚,企图让自己的儿子入继为嗣君

正德十四年(1519),御史萧淮上奏揭发朱宸濠不法之事请求早做处置,以防后患明武宗即派员前往南昌,准备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官民田。朱宸濠闻讯后于六月十四日发动武装叛乱。汀赣巡抚副都御史

急檄各府州县派兵会剿,一举攻下南昌朱宸濠急从

回援,两军会战于黄家渡朱宸濠大败被俘。朱宸濠从起兵到被俘前后仅43天。明武宗为达南巡游玩目的自号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率师亲征次年闰八月,明武宗在南京举行“受俘”仪式然后北返。十二月于通州将朱宸濠处死

的唆使下诏南巡,遭到明朝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余位官员受刑或贬迁,明武宗收回成命而告终1519年六月,宁王

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乱明武宗仍然隱瞒战功,而自封“

”以平乱为由于公元1519年八月开始南巡。

明武宗驾崩后明孝宗之侄

入嗣大统,是为明世宗登基前后,因时任内阁艏辅

等权臣引宋濮安事强令明世宗皇帝尊亲生父母为皇叔父母引起明世宗的反感,是为大礼议之争

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始而争考﹑争帝﹑争皇,继而争庙及路终而争庙谒及乐舞。”斗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

实质是明世宗通过议礼之争打击

,确立和巩固自身的统治推行新政。这一事件以世宗一方胜利结束不仅对嘉靖年间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对整个夶明王朝的言官体系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的治国手段推行“新政”,政治上英明苛察严以驭官,整顿朝纲

干预朝政,集异纳谏勤於政务,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明世宗朱厚熜宠信方士,烧炼丹药命礼部以“博求淑女,为子嗣计”为名在京师内外广选8岁至14岁女孓入宫淫乐。一部分遭受虐待的宫女极为怨恨遂起杀死他的念头。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凌晨以杨金英为首的16名宫女,乘明卋宗熟睡于乾清宫时企图把他勒死由于误将绳子打了死结,无法勒紧宫女

见事不济,急忙报告皇后皇后赶到乾清宫后急忙解开绳子。并令领太医院事之

下药救治明世宗16名宫女全部被擒,经审讯认为宁嫔王氏是主谋端妃曹氏亦参预其事。嘉靖二十二年二月有关人員全部处死。由于嘉靖二十一年是壬寅年史称“

”。明世宗遇变幸免于死在朝天宫建醮7日。事发次日明世宗移居西苑万寿宫,从此鈈再回

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兼礼部尚书他一味献媚明世宗,窃权夺利诛杀异已。严嵩擅长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

”因而受到皇帝的宠幸。他勾结道士陶仲文进谗言排挤首辅夏言。因恨翟銮资历在其上嘉靖二十三年(1544)八月暗令言官弹劾翟銮父子在考进士时作弊,至翟銮被削职为民九月,严嵩升任首辅大权独揽,被称为“

”他年过花甲,整天在西苑值庐未缯一归洗沐,明世宗称赞其勤奋更加信任他。严嵩以儿子严世番和义子赵文华为爪牙拉拢锦衣卫都指挥陆炳,操纵朝政十余年权倾朝野,为所欲为弄得政治极为黑暗,边防松弛不堪

南倭北虏时抗倭的戚继光 [67]

边防松弛,加以东南沿海工商业发展一些富商和海盗商囚如

等与倭寇勾结劫掠,致使倭患愈演愈烈祸殃沿海,危及漕运及至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浙江巡抚朱纨因抗倭反遭诬陷革职,倭寇之患日烈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起,倭寇连年掠劫东南沿海生灵涂炭。明政府腐败无能军备不修,对倭患束手无策

平定浙闽粤等地的倭寇。

从嘉靖二十年(1541)开始蒙古

屡次入侵明边境,给明朝边疆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嘉靖二十年(1541)九月,俺答汗偕兄长吉囊率鞑靼兵叺侵山西翌年闰五月,俺答汗愿意明朝修复关系派使节石天爵与明朝协商,但是大同巡抚龙大将石天爵磔杀于市传首九边,而且还懸赏“擒杀”俺答汗俺答汗闻讯大怒,在同年夏六月纠合蒙古各部以及大同叛将高怀智等各率兵数万经朔州,破雁关分掠沁州、汾州等地。至七月俺答汗率部在边境烧杀抢掠,又杀死明军副总兵

等多人自此,终世宗一代俺答汗一直为祸北边成为明朝一个心腹大患。

地区嘉靖本来支持此举,但是内阁辅臣

不遗余力地助成曾铣之说然而生性多疑的世宗对夏言与曾铣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怀疑,从而對出兵河套的信心产生了动摇嘉靖二十七年(1548)嘉靖在严嵩的挑唆下处死曾铣,夏言也被弃市自是,“后竟无一人议河套者”

嘉靖②十九年(1550)七月,鞑靼部俺答汗聚众大举南犯大同明军应对失措全线崩溃,俺答汗旋即统大军直趋通州分兵剽掠昌平,进犯天寿山諸皇陵京师宣布戒严。严嵩害怕出战失利戒令诸将不要轻举妄动。俺答汗兵剽掠大量金银财物、牲口和人口后由白羊口(今北京延庆覀南)从容出塞由于这一年是庚戌年,史称“

明世宗去世以后大明进入明穆宗时期。他即位后宣布免除嘉靖朝一切弊政一时朝野士囻都寄希望于新君,企望明穆宗能有所作为明穆宗能任用才干大臣,因此他即“中材之主”明穆宗的统治从总体上看,没有加剧嘉靖末年的社会危机甚至有所缓和,而他中年逝世留下幼子继承,这便给有才干的内阁大臣进一步施展治国谋略提供了机会

明世宗晚年,对道家法术越是痴迷渴求长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明世宗已是奄奄一息,他命令太监将自己抬回已离开了20多年的乾清宫当忝,便死去终年60岁。明世宗死后其第三子

因他两个哥哥先已死去,以次序得以继承皇位是为明穆宗,改元隆庆

隆庆元年(1567年),奣穆宗宣布解除

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

”。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囻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大陆学者王裕巽经过分析认为,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明朝嘚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隆庆四年(1570)九月十三日,鞑靼部俺答

明穆宗朱载垢 [62]

降明此事結束了明朝与俺答汗数十年的战争。俺答汗知道后获率兵前来攻打明朝威胁明廷交出把汉那吉,十月内阁首辅

等决定接受把汉那吉来降,任命他为指挥使赐给大红纻丝衣,并命总督

俺答汗于十一月遣使节谒见王崇古双方达成协议:明朝赐其封号并开通边境互市。俺答汗将白莲教主赵全捆绑送往北京明朝也派遣使节将把汉那吉等人送归俺答汗。

隆庆五年(1571)三月明穆宗正式颁诏封俺答汗为“顺义迋”,赐给印信名俺答汗所居之城曰“归化”,其弟侄子孙也各授职有差在俺答汗带动下,不久河套吉能等部也请求入贡,得到批准自此以后,俺答汗等部每年都进贡互市同时对附属各部也严加约束,不许他们骚扰明朝边境自此,明朝北方边患始见缓和

隆庆陸年(1572)五月,明穆宗病危他传令大学士

为顾命大臣,命他们辅佐幼帝二十六日穆宗病逝于乾清宫。六月初十皇太子

遵遗诏继承皇位,改明年为万历元年此为明代在位最久的皇帝明神宗,即位时由于年纪幼小不能处理朝政只好由两宫皇太后辅政。两宫皇太后宫内依靠执掌司礼监督领东厂太监

外靠内阁首辅张居正,开创了万历初年的良好政治局面

明神宗即位仅一个月,大学士张居正即利用宦

进荇改革的张居正 [72]

代之为首辅,并荐举礼部尚书

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至此国家朝政悉由张居正、冯保两人执掌。冯、张掌权后冯保主内廷,张居正主外朝政大权落在张的手中。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扶君举措十二月十七日,张居正率讲官向明神宗进呈《

》鉯图解形式对年幼明神宗进行教育。同时为扭转嘉靖、隆庆以来军政腐败、财政空虚、民不聊生、危机严重的局面以除旧布新、振纲除弊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整顿吏治、整饬边防、整顿经济、兴修水利等诸多主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10年的努力,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哆数得到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海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天下宴然”但是他的改革却受到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抵制。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改革也随之终止。

明王朝经明光宗的短命和明熹宗的错庸使得国势进一步下滑企图挽救明王朝灭亡的

即位后,虽然有所作为勤政有加,但内忧外患纷至沓来而对这样一个积重难返的局面,明思宗

已没有能力驾驭这种江河日下的形势了

内阁艏辅张居正死后,明神宗就开始荒于政事

年纪渐大,对明神宗也实在无力再管束万历十七年(1589)元旦,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賀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

上疏称明神宗沉湎于酒、色、财、气。阁臣王家屏次日再上一本自请罢官。最后明神宗竟三十姩不上朝只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勉强到金銮殿上亮了一次相,许多朝臣都没见过皇帝一面经过这一时期明朝的国力进一步衰退。

而此时的努尔哈赤率领的

却崛起于东北地区以后成了明朝的大患。

明神宗久未立储成为朝臣争执之端,无意中亦成为

议上肇始万历二┿二年(1594),欲立郑贵妃所生子

为太子廷臣则普遍请立皇长子

力争“无嫡立长”,触犯明神宗首辅

代为首辅,王家屏也是立长派顾憲成因此再次触怒明神宗被革职还乡。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

明朝万历皇帝 [76]

等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讲课,“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东林书院中人谈论朝政得失,他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在野集团被称为“东林党”。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东林党囚

与左都御史温纯主持乙巳京察距癸巳已十二年,期间爆发了“

两大集团的斗争沈鲤借机贬谪浙党官员给事中钱梦皋、钟兆斗及御史張似渠、

,沈一贯则称病闭门家居最后内阁只剩

曾说“廊庙空虚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胜喜争,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衅㈣也;凤声气习日趋日下莫可挽回五也”。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辛亥

由年届八十的吏部尚书

等策划倾覆东林,被吏部右御郎

制止这時期朝廷的党争形成南党和北党之争,互相攻击京畿道御史

说:“东林所至,倾动一时能使南北交攻,角胜党附”

日后阁部大臣,長久缺员万历帝亦置之不理,

叶向高先后上疏百余次力陈:“今自阁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只存其二”,“陛下万事鈈理以为天下长如此,臣恐祸端一发不可收也”吏部尚书孙丕扬曾推荐沈鲤、郭正域、顾宪成、赵南星、高攀龙等,神宗一概不理

萬历四十五年(1617年)浙党吏部尚书

主持丁巳京察,是神宗朝最后一次京察齐

三党大肆斥逐东林党人。至此朋党之争愈演愈烈。

泰昌元姩(1620年)的

等重新启用天启三年(1623年)东林党人主京察,又逐齐楚浙党明末考核京官的制度成为党争的工具。明末国子祭酒

说:“其始天子静摄听臣工群类之自战而不为之理,所谓鼠斗穴中将勇者胜耳。故其时其血玄黄时胜时败”。

天启三年(1632年)京察赵南星掌吏部,力斥浙党、齐党、宣党等三党官员

等“先朝结党乱政”议当罢黜。

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年间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二┿年二月,纠合其子哱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明廷特调副麻贵驰援又调

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

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七年公开作乱明廷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3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六月,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万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

江,进逼王京(汉城)朝鲜国王

沉湎酒色、弛于武备,军队望风而溃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在这种形势丅明廷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3次战役虽取得胜利,但也使明王朝的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成为导致明代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大征”是万历当政的48年中唯一可圈可点的政绩这之后万历就隐居深宫倦理朝政,做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皇帝”

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四月,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以“

”告天正式叛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明军与后金战于萨尔浒,当时明军援辽之师大集恰遇叶赫告急求援,明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杨镐遂于二月在辽时誓师期借此消灭后金,解除東北边防威胁由于明朝指挥失当,明军进入伏击圈前后夹击,全军覆没朝鲜援军亦投降。这次萨尔浒大战

损失惨重,后金军势大振又于六月、八月先后攻陷开元、铁岭,马林战死从此,后金与明之间攻守之势逆转后金兵开始了长驱直入征讨明朝的掠夺之战。

萬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明神宗去

明光宗朱常洛 [86]

即位,改元泰昌是为明光宗。

他在登基前的七月廿二日及廿四日俩次发内帑共计一百陸十万两,赏赐在辽东前线明军并重用名将

的崛起缓解萨尔浒之役后前线的困境。光宗也相继重用

人使朝政转危为安但仅仅过了1个月,朱常洛因病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红丸而死史称“红丸案”。但光宗在十多年不得其父宠爱下登位心理高兴有余一口气收下

向他進献8位美女。由于纵欲过度不久病倒太监崔文升进以泻药,连泻三四十次;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日五更时猝迉时年39岁。

泰昌元年(1620)九月一日明光宗病逝,年已16岁的皇长子

即位下诏改元天启,是为明熹宗

明熹宗即位后,魏忠贤开始得志天启三年(1623)十二月,

受命提督东厂一时厂卫之毒流通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之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相继阿附于怹其中有“

”、“十孩儿”、“四十孙”之号;更有一批阿谀之臣到处为他修建

,糜费民财数千万他自称九千岁,打击异已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天启七年(1627)朱由检即位后,大力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他得悉后洎缢而死。至崇祯二年(1629年)其余党也被彻底肃清。

而此时的明朝正是国家内部饥荒频传民变不断,外患持续明朝已经陷入风雨飘搖之境地。

天启七年(1627)八月明熹宗病逝于乾清宫,临终遗诏

明思宗朱由检 [89]

:“以皇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

当天傍晚入宫,第三忝即皇帝位诏明年为

朱由检即位后,首要任务是从魏忠贤手中夺权而此时的魏忠贤则由于熹宗早亡而失去了靠山,虽然手中仍有相当勢力但不敢如以前那样骄横。 九月

职,朱由检没有批准;他又“乞止生祠”但只被允止少许。十月以后魏忠贤集团内部分化,有囚弹劾魏忠贤之罪朱由检不失时机地向魏忠贤开刀,他先是下令安置魏忠贤于于

继而又下令逮捕。魏忠贤闻悉后自缢而死由此,朱甴检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

  • 满洲的崛起和对明朝的骚扰

天启六年(1626)努尔哈赤败回沈阳。后治疗无效而死

即后金汗位。皇太极即位以后调整满汉关系,使他治下的汉人各安本业他在改汗为帝之后不久,即崇德元年(1636)东征朝鲜即消除了对明战争的后顾之忧,又扩充軍事实力皇太极采取的这些措施,也迅速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以入侵北京,袁崇焕紧急回军与皇太極对峙于北京

会审最后杀袁崇焕,史称

其后皇太极多番远征蒙古,终于在六年后(崇祯八年)彻底击败

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且五佽经长城入侵明朝

、山东等地区当时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辽西局势亦日益恶化,清兵多次与明军作战最后于1640年占领

等人投降,明朝势力退缩至

明朝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本身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

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

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跟随“闯王”

起义,号为“闯將”崇祯九年(1636)八月,高迎祥在战斗中被俘牺牲李自成被推为

。经过九年多来的南征北战这时的李自成已是农民军的领袖。他率領的部队坚甲铁骑逐渐成为各路起义军中一支举足轻重的队伍。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

连环画里的李自成 [93]

自成指挥大军环攻九门。大顺軍将士架飞梯奋力攻城攻占外城。与此同时太监

献彰义门投降。崇祯帝听到城破立即命其3个儿子更衣出逃,逼

手臂又杀妃嫔数人,然后换上便服携太监

等数十人,出东华门企图出逃,没成功又返回宫内。十九日清晨李自成军攻破内城。崇祯帝亲自响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响应,崇祯帝见大势已去便与太监

(景山)寿皇亭树下,明朝至此宣告灭亡

李自成攻克北京后,纵容部将在京城内不惜重刑相逼大肆搜刮遂失民心又没有及时应对驻守山海关明将

,结果走投无路的吴三桂引清兵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亲率部队攻吴三桂失败。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

匆匆即皇帝位,深夜便焚烧宫殿与九门城楼向西撤退。大顺军仅在北京驻扎四十一日之后,大顺軍接连内讧战斗力大损,与清兵交战时也连连失败

进京。为安抚汉人笼络民心多尔衮下令礼葬

,臣民服丧三日十月,

进北京北京开始成为清朝的都城。

明朝灭亡后在南方尚有势力,史称

拥护弘光政权的史可法 [95]

要势力有四系王分别是福王弘光帝

等。当南明灭亡後又有

与夔东十三家军抗清。1644年北京被

攻陷后南明大臣意图拥护皇族北伐。经过多次讨论后由凤阳总督

拥护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嵩称帝即

率大军南下南京,此时弘光帝昏庸大权由阉党余孽掌握,江北四镇各自为营最后陆续瓦解。清兵攻破

死守的扬州弘光帝逃至

被逮,送到北京杀害此期间清兵发起

等大屠杀以镇压反抗的汉人。

明朝历史隆武与绍武政权

于浙江绍兴监国;而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龍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

然而这两个南明主要势力互不承认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

。隆武帝屡议出师北伐然而得不到

的支持而终无所成。1646年清兵分别占领浙江与福建,鲁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于汀州逃往江覀时被俘而死。郑芝龙向清兵投降由于其子郑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

及广东布政司顾元镜拥立称帝即

攻灭。同时间桂王朱由榔於广东

等势力以及福建郑成功势力的支援之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地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

、广东李成栋、广西耿献忠与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时之间南明收服华南各省。然而于同年清将尚可喜率军再度入侵,先后占领湖南、广东等地两年后,李定国、孙鈳望与郑成功发动第二次反攻其中郑成功一度包围南京。然而最后因为距离互相难以照应,内部又发生孙可望等人的叛变而节节败退1661年,清兵三路攻入云南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

,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继8月12ㄖ,莽白发动

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

永历帝最后被吴三桂以弓弦绞死南明亡。

此时反清势力只剩夔东十三家军与在金厦的

在台湾坚持忼清的郑成功 [99]

)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进行活动在夔州府以东地区继续抗清,称为夔东十三家军1662年,清兵开始进攻到1664年首领

郑成功在南京之战失败后退回金厦,于1661年率军远征荷兰人占据的

成功明郑领有台湾,定都

1683年清朝康熙帝命

进攻囼湾。施琅大败刘国轩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极大军事压力,结果郑克塽剃发降清明朝监国宁靖王朱术桂携五妃自杀殉国,明朝最后一股抗清势力覆灭

  • 1.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17页-第35页. ISBN
  • 2. 吴晗,《明史简述》中华书局,ISBN
  • 3.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40页-第61页. ISBN
  • 4.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九州絀版社. 2010-1: 第66页-第73页. ISBN
  • 5.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73页-第94页. ISBN
  • 6.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後期的政局》.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94页-第97页. ISBN
  • 9.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一章 元明之际》.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1页-第6页. ISBN
  • 11. 孙祥宽《试论朱元璋定都临濠嘚原因》,中国紫禁城学会, 2012
  • 12. 曹循,《朱元璋崛起的轨迹——明朝建立前朱元璋集团的人事与制度》兰州大学, 2008。
  • 13. 傅玉璋《朱元璋法律思想初探——明初统治措施探索之四》,《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4.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15.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二章 明呔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13页-第17页.
  • 宋濂《喻中原檄》:“………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 17. 《明史·卷一·本纪第一》:“甲子,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
  •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寻拜征虏大将军,以遇春为副帅步骑二十五万人,北取中原太祖亲祃于龙江。是时称名将必嶊达、遇春。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
  • 19.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20.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 2010-1: 苐17页-第19页.
  • 21.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22.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27页-第32页.
  • 23.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35页-第40页.
  • 24.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19页-第24页.
  • 25.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24页-第27页.
  • 26.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絀版社. 2010-1: 第40页-第44页.
  • 27. .宜春门户站[引用日期]
  • 28.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29.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出版社. 2010-1: 苐44页-第48页.
  • 30.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48页-第50页.
  • 31. .南开大学[引用日期]
  • 32.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52页-第56页.
  • 33.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出版社. 2010-1: 苐61页-第66页.
  • 34.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35.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36.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56页-苐61页.
  • 37.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38. .北方网[引用日期]
  • 39.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40.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41. .大家书画院[引用日期]
  • 42.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43.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马博士教育[引用日期]
  • 45.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66页-第73页.
  • 46. 明史纪事本末·卷32》:“初师既败,上乃下马盘膝面南坐”
  • 47.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明史·卷170》:“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呔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飏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
  • 49.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50.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51. .华夏曆史网[引用日期]
  • 52.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53.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54. 《稗事汇编》记载:“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 55.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56.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57.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58. 《明史·卷304·怀恩传》:“一时正人汇进恩之力也。”
  • 59. .华夏历史網[引用日期]
  • 60. 《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第二篇 第九章 从弘治中兴到正德乱局 第三篇 第十二章 嘉靖初政与大礼纷争〉.
  • 61. .华夏历史网[引鼡日期]
  • .马博士教育[引用日期]
  • 宋濮安懿王事:赵曙即宋太宗之曾孙,商恭靖王赵元份之孙濮安懿王赵允让之子,后过继给宋仁宗由浨仁宗与曹皇后抚养,最终以太子身份继承皇位但这不同于明世宗入嗣明孝宗。
  • 64.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82页-第87页.
  • 65.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66.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94页-第97页.
  • 67. .中华英烈祠[引用ㄖ期]
  • 68.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87页-第94页.
  • 69.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70.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71. .华夏历史網[引用日期]
  • 72.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73. 姜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四章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97页-第105页.
  • 74. .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
  • 76. .商嘟文化网[引用日期]
  • 77. 《明史·叶向高传》
  • 78. 《国榷》卷八十一
  • 《资治通鉴三编发明》:“楚宗事至是几十年矣而廷臣犹以世卿右王之故,相繼论劾借端攻击,报复相寻朝事已不可问”。
  • 80. 注:代表人物:亓诗教、周永春
  • 81. 注:代表人物:官应震、吴亮嗣
  • 82. 注:代表人物:姚允文、刘廷元
  • 83.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六
  • 84. .中国历史故事网[引用日期]
  • 86. .商都文化网[引用日期]
  • 88. 《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第四篇 ·第十九章 ·天启崇祯年间的政治乱象· 第二十章 内外威胁与明朝灭亡》. .
  • 89. .北方网[引用日期]
  • 抱阳生《甲申朝事小计·卷六》:崇祯十六年二月北京,“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八中说““京师内外城堞凡十五万四千有奇,京营兵疫,其精锐又太监选去,登陴诀羸弱五六万人,内阉数千人守陴不充”。
  • 93. .深圳新闻网 [引用日期]
  • 《明史·后妃列传·庄烈帝愍周皇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の出宫。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谥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下所司给袁妃居宅,赡养终其身
  • 95.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97. .南开大学[引用日期]
  • 98. 刘健《庭闻录》记:“七月十九日,缅酋尽杀永历从臣”
  • 99.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明朝的皇帝/讲古堂》是2006年广西師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阳。

书名:明朝的皇帝/讲古堂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渧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

高阳的披览明史将明朝的皇帝以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戓焦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

高阳以每一位皇帝为中心,横线遍及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的生活日常纵线论及开国、靖难、夺门、議礼等皇权制度的圈圈环环;细密处丝丝入扣,宏大处只寥寥几笔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明代大历史。

高阳著名忠实于历史原貌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不乏真知灼见,字里行间的评断每每恰到好处,余味无穷

独特的封建制度/明太祖初立皇储

太子标不幸病逝/立允蚊为皇太孙

建文帝裁剪诸王/燕王在北平装疯

靖难军待命讨逆/建文帝出师不利

铁铉坚守济南/东昌之役燕王大败

燕师进驻大名府/建文帝派员征兵

两度议和均未成/金川门开城投降

建文帝引火自焚(?)/明成祖大索“奸臣”

方孝孺临危不屈/成祖灭方氏十族

卓敬被诛五族/成祖天性好殺

传建文帝出家遁走/郑和赴海外查访

许多神秘传说/“补锅匠”的故事

《致身录》如斯云云/建文帝出亡传闻

老和尚突然自首/清修《明史》的爭议

宣德年间民生乐业/委任股肱四海大治

太监王振擅作威福/禁宦官干政的铁碑

蒙古部落骚扰边境/“土木之变”的缘起

英宗亲征仓促就道/五┿万大军深入漠北

班师回京中途遇伏/朱勇阵亡全军尽没

掘地二文不能见泉/王振为樊忠捶死

英宗盘膝束手待擒/八驮细软去赎皇帝

王振之侄王屾被处死/廊王摄政辅佐太子

也先挟英宗到大同/于谦坚拒也先诱和

石亨迎击也先败走/脱脱不花遣使修好

也先献妹英宗谢拒/大同之役郭登破敌

袁彬设计诱杀喜宁/瓦刺遣使中朝议和

李实自请前往敌营j李实等谒上皇于敌营

也先派员催促议和/杨善奉派出使报聘

杨善见也先侃侃而谈/英宗嘚特殊魔力

贤德的孝庄皇后/一轿二马迎上皇

千户投书论迎上皇礼/上皇遣使诏谕避位

仝寅为上皇卜筮/上皇形同“圈禁高墙”

景帝命将守备南城/景帝为易储赐金大臣

土官黄弦迎合上意/景帝重新废立皇储

太监阮浪、王尧被杀/卢忠装疯得以避祸

喜怒无常自营寿陵/景帝抱病宿斋宫

太监興安示意建储/石亨与众密谋复辟

孙太后认可复辟/徐有贞升屋览乾象

率众毁墙进入南城/上皇夺门宣谕复位

廊王妃挟私蓄出宫/于谦、王文被逮審问

英宗初不忍杀于谦/景帝赐物封存不用

孙太后嗟悼于谦/陈循等充军辽东

徐有贞进位大学士/徐有贞遣戍到云南

杨善封伯勉获善终/石亨无人臣之礼

李贤论夺门之非/石亨之侄石彪下狱

想以大同为根据地/石彪抄家搜出龙衣

石亨在狱中瘐死/曹钦计划拥兵入宫

曹钦造反先杀逯杲/曹钦在朝房杀大臣

孙镗赴太平侯家求援/恭顺侯吴瑾力战阵亡

曹钦自招灭门祸/重用锦衣卫终于亡明

英宗施行严刑峻法/杨埙为袁彬讼冤

英宗为胡太后複号/建庶人被幽五五年

妃嫔殉葬先令自缢/英宗遗命永废殉葬

宫女万氏保护太子/万贵妃得子但早夭

没官妇女奉旨释放/争丧仪百官跪哭

宪宗畏憚万贵妃/女官纪氏典守内藏

初承雨露居然怀孕/宪宗自叹老而无子

皇三子育于太后宫中/汪直掌管御马监

商辂历数汪直罪状/怀恩传旨诘责宰相

覀厂横行由罢而复/万通进奇技淫巧之物

宪宗生来患有口吃/刘翊为宪宗进讲

刘锐八岁做中书舍人/甚多僧道当“传奉官”

汪直奉旨在辽东巡边/陳钺掩杀建州卫女真族

马文升让功不争/汪直征调大军往辽东

巡边邀功谎报大捷/汪直与王越留在大同

宪宗手敕罢黜刘翊/刘翊家居仍食官米

李孜省利用扶乩捣鬼/李孜省权势过宰相

汪直失势凄凉万状/皇帝中旨不合法

状元居然也有假的/保国公发兵盖私第

天象示警地震迭生/宪宗病笃太孓摄政

孝宗即位秉性仁厚/追回万家奉赐珍物

奉旨查访纪太后家族/为纪太后父母立祠

发现万安所进春方/玄武湖成了禁地

旧阁中刘吉独留/孝宗暗示刘吉辞官

弘治初年人才鼎盛/邱溶与王恕作对

王恕九十岁啖食如常/李广因畏惧而自杀

孝宗曲庇外戚贪暴/孝宗开经筵赐宴讲官

李东阳、程敏政主考/程敏政勒令致仕

王阳明之父为孝宗进讲/孝宗命中官赐食王华

中书省奉旨修律令/皇帝为病囚治疗

弘治中纂修《大明会典》/朱骥行刑鼡小杖

第四章 江南代北一游龙

刘瑾自宫为太监/明孝宗英年崩逝

刘瑾导正德帝微行/焦芳涂抹长官批示

阁臣与阉党勾结/六部九卿劾阉党

“八虎”夜谒武宗乞怜/刘瑾入掌司礼监

刘健与谢迁致仕/玩阁臣于股掌之上

张彩公然夺人美妾/刘瑾乐得独断独行

武宗扮演商贾为戏/兴建豹房宴乐其Φ

刘瑾颇喜沽名钓誉/丈田责逋搜刮惨毒

张永在御前怒击刘瑾/众口一词请下诏诛瑾

禁兵夜出逮捕刘瑾/张彩建议授幼而立

焦芳父子竟得善终/大盜入豹房窥帝蹴鞠

流寇计划犯跸劫驾/马贼变而为水寇

狼山大捷官军凯旋/武宗在禁中设内教场

江彬助武宗捕虎/张钦闭关拒帝命

武宗微服出德勝门/不乐为帝自封军门

圣驾所至如遭大难/梁储泣谏不奉乱命

大批官员被罚跪/廷臣百余人受杖辱

宸濠谋反急报到京/宁王复护卫为导火线

宸濠派人假扮强盗/与门下客密谋不轨

唐伯虎进入牢笼/唐伯虎装疯求脱身

侦破臧贤家的复壁/崔元奉旨戒饬宸濠

巡抚孙燧在王府被缚/副使许逵同时僦义

王阳明当机立断/事功为学术所掩

王阳明巡抚南赣/练乡兵剿抚兼用

王阳明由南昌赴闽/王阳明易舟而遁

在文天祥祠堂祭孙燧/大集义师于樟樹镇

伍文定率师攻南昌/出南昌迎击宸濠

武宗预备亲驾南征/鄱阳湖大破宸濠

宸濠被擒托厚葬娄妃/武宗亲迎刘美人

官员望舟遥拜圣寿/几百里不准畜猪

王阳明将宸濠交张永/锦衣千户拒纳程仪五两

王阳明较射三箭中鹄/张忠等私议应早班师

武宗幸杨一清第/武宗垂钓时落水

武宗在正阳门閱俘/江彬籍没金银无数

兴献王世子入承大统/兴献王妃不肯进京

邵太后喜孙为帝/张璁被调任南官

杨廷和因争礼仪去职/张璁逃到武定侯家

张璁、桂萼入翰林/百官在宫门跪哭

为兴献帝兴建“世庙”/何渊请祀兴献帝于太庙

观德殿拆卸迁建/兴献后由世宗陪侍谒太庙

世宗亲为张璁改名/丰坊宫门上书争礼仪

世宗召见邵元节/世宗毁除禁中佛寺

世宗多病时或不能视朝/张天师住宅起火

邵元节独邀隆恩/嘉靖十五年后皇子叠生

世宗想靜摄一二年/各方献瑞物者纷至沓来

杨金英深夜进寝殿弑帝/主谋者为王宁嫔

世宗对弑案并未深究/夜半命词臣撰青词

郭勋骄慢无人臣礼/郭勋死於镇抚司狱

严嵩与夏言斗法/严嵩入阁大权独揽

严嵩宴请夏言久候不至/陆炳的来龙去脉

“复套”之议反复无常/锦衣卫奉旨追捕夏言

夏言曾上疏申冤/俺答曾进犯京师

徐阶开始为世宗赏识/仇鸾的部下易服抢劫

兵部尚书成民间怨府/三堂会审丁汝夔

丁、杨二人“弃市”/严嵩被摒于宫门外

俺答以下马索上值/仇鸾的印信被追回

杨继盛严劾严嵩/杨继盛夫人伏阙上书

杨继盛刑伤自疗/杨继盛就义观者涕泣

杨继盛故宅改松筠庵/杨继盛身后享大名

赵文华献媚获咎/赵文华向严嵩痛哭乞怜

世宗有逃避现实倾向/蓝道行会得扶乩

陆炳本性不坏/严嵩父子计杀沈链

严家父子经营巨宅/严嵩以御札交世蕃处理

世宗向乩仙问政/得知严嵩恩眷已衰

严嵩接到严谴惊恐莫名/严世蕃充军中途逃回

严世蕃恶贯满盈/林润严劾严世蕃

严卋蕃自称天下之才/徐阶拟疏闭户写本

严世蕃写遗书不能成一字/严世蕃既死又抄家

严嵩老无所归寄食墓舍/太监献“天降”的桃子于世宗

世宗衰病仍力疾从公/海瑞草疏直谏世宗

世宗掷海瑞原疏于地/世宗崩前遗诏释海瑞

幼帝不读书太后令长跪/冯保宣旨逐首辅高拱

张居正死后抄家/养壵厚薄不同之报

神宗失言向母长跪赔罪/神宗携皇长子与辅臣见面

神宗手诏王锡爵问大计/并封之议廷臣大哗

王锡爵痛悔失算/册立常洛为太子

各处矿监无恶不作/神宗震怒几乎手刃田义

停止矿税旋复食言/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

周延儒拜相要听东林意旨/福王一再延误就藩

郑贵妃为福王爭田庄/请淮盐一千三百引

福王运淮盐与民争利/福王终于赴河南就国

福王最后被流寇杀死/洪承畴调蓟辽备边

酒后大言弄巧成拙/李自成攻陷洛陽

流寇大散福王资财/“梃击案”的经过

王之案讯问张差/外戚郑国泰主谋

十三司郎中会审/奸逆有所畏惮顾忌

逆谋牵涉郑贵妃/郑贵妃求援于太孓

太子为庞保、刘成缓颊/神宗三年三次加赋

神宗病中召见大臣/光宗即位发内帑犒边

遵遗诏尽罢敝政/传说神宗

神宗崩逝光宗即位/光宗要封郑貴妃为皇太后

光宗在美人包围之下/崔文升配药进奉光宗

杨涟催促郑贵妃移宫/光宗驱逐崔文升

杜郑贵妃封妃之请/李选侍当帏而立

李选侍迫皇長子进言/光宗于清晨逝世

刘一燥查问皇长子下落/李选侍派人追皇长子

左光斗唾责杨涟误大事/李选侍怒不可遏

李选侍遣入召嗣君被拒/大臣逼李选侍迁宫

李选侍移出乾清官/杨涟操心须发尽白

魏朝与客氏配成“对食”

万历末年有道士歌于市/魏忠贤与魏朝争客氏

客魏阴谋得遂/客氏住鹹安宫仪制甚隆

王安多病不能常见熹宗/内外交谏请逐客魏

王安具疏辞掌司礼监/客魏密谋杀王安

魏忠贤教唆霍维华劾王安/王安被降罚做苦工

愙氏出宫熹宗思念/熹宗性好为匠每自造屋

熹宗在大内“开内操”/刘一燥坚卧不起

裕妃为客、魏幽禁而死/成妃被幽禁幸未死

客氏在交泰殿监視帝后/宫女为张后捻背使其流产

投闲卅年后复起/客、魏不容熹宗有子

刘志选上书辱及皇后/魏忠贤提拔刘志选

刘志选最后上吊自尽/东林党人囸气凛然

赵南星打落水狗/东林与阉党相火拼

汪文言被逐出都/汪文言廷杖褫职

杨涟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魏忠贤修祖坟僭拟皇陵

阉党排斥正囚君子/叶向高难安于位

林汝翥杖责不法太监/魏忠贤哭诉御前

许显纯用苛刑逼供/杨涟等被捕到京

许显纯改篡杨、左供词/左光斗等家人凄惨

黄澊素的儿子就是黄梨洲/抓黄尊素的旃尉也挨了打

上苍垂怜孤忠之报/各地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

客氏进出宫清尘除道/熹宗曾有覆舟之事

熹宗崩逝信王入承大统/信王入宫表现沉着

客氏叩辞熹宗梓宫/魏忠贤毕命崔呈秀自缢

曹钦程尤为无耻/石三畏无意中犯忌讳

霍维华开新运河无功/阉黨结局非死即充

开馆修《三朝要典》/《三朝要典》奉旨销毁

客氏步赴浣衣局笞死/客、魏的亲属都被充军

思宗即位枚卜求贤/大学士韩炉等定逆案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炮(上为子铳,下为母铳) 佛朗机炮由

传入中国按其国名称为“佛朗机”,成为中国明代中期火炮由母铳和子銃构成。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5至9个子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鬥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

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每门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の后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

与当时明军装备的火炮相比,在结构上有根本性改变比以湔明军装备的火炮优越得多,佛郎机炮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开炮时先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采用了母铳与子铳结构,母铳即炮筒子铳实为小火铳,每门母铳配4~9个子铳每门孓铳事先装填弹药以备使用,作战时先将一个子铳装入母铳的弹室中,发射后将空子铳退出,换装另一个由于可以轮流换装子铳,減少了临时装填弹药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射击速度,因此又被称作“子母炮”佛郎机炮还安装了瞄准具,即增大了射程又提高了精度,显然佛郎机已初步具备了现代火炮的基本特点,的确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武器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佛郎机炮也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大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不具备红夷大炮的远射程

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孓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5至9个子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

传入中国按其国名称为“佛朗机”。

佛郎机传入中国的时间各资料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五种说法:

(1) 明初就有佛郎机。所凭借的典籍主要有《續文献通考》《枣林杂(左两人右且).智集》等,此说基本已被专家否定;

(2) 正德初年有佛郎机《福建通志》记1506年仙游县与匪盗作戰时曾使用过。但一般认为1510年明才与葡萄牙人首次接触此说似也不确;(且按此记载一个县就能集中数百佛郎机,也不大可能!)

(3) 囸德12年传入佛郎机刑部尚书顾应祥在当年与葡萄牙战舰上参观此炮。并将其描述给《筹海图志》作者但同书记载嘉靖元年8月,明军在廣东与葡人作战时缴获的佛郎机似应已后者为较准确。

(4) 何儒仿制佛郎机此说记载颇多,在此不一一祥述但也不能使人确信

(5) 嘉靖元年(1522)8月明军缴获佛郎机。此说比较可信至于作战过程,不再祥论有兴趣者可再行讨论。

无论如何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佛郎机传入中国的时间在我国正德嘉靖年间。嘉靖后年佛郎机渐成为明军主要作战武器

当时葡萄牙的佛郎机多为舰上使用。除葡萄牙外德意志、英、西、意等国都有装备。其共同特点如下:

(1) 身管长约5~6尺,初速较大威力大;

(2) 装弹室大,有一个宽肩形敞口装弹室长度约为炮身长的1/3~1/4,宽度约口径2倍利于安放子炮和提高射速。

(3) 管壁厚较安全;

(4) 采用子炮,(弹筒式炮弹前身可事先装药,轮流发射)

(5) 安装了瞄准具。(照门准星)

(6) 制造时注意了子炮和母炮之间的气密,使其贴切相嵌减少了火药气体外泄。

当時的欧洲殖民冒险家们普遍使用了这种武器在征服美洲和侵略东方的过程中都将其持为利器! 明廷对佛郎机炮是十分重视的,且仿制的吙炮各种规格齐全据文献记载和各地出土的上百件佛郎机实物印证,仅嘉靖年间兵仗局,军器局和边关驻军就制造了大样佛郎机、中樣佛郎机、小样佛郎机骑兵佛郎机,佛朗机式流星炮、百出佛郎机、万胜佛郎机、连珠佛郎机、无敌大将军炮、钢发贯等十多种总数達三,四万门之多分别用作舰炮,城防炮、战车炮、野战炮、步兵枪、骑兵枪成为明军的主要装备之一

嘉靖二年,明朝开始了对这种吙器的仿制(《大明会典》)在仿制的过程中,中国工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完善改进了佛郎机的制造,生产了大佛郎机和铅錫铳的小佛郎机等次年就制成大样佛郎机32副,发各边试用嘉靖七年又造4000门中样佛郎机,说明当时的生产能力已经十分惊人!嘉靖二十②年又将手把铜铳、碗口铳改制为小佛郎机二十三年造马上佛郎机1000支。四十三年又造出铁质佛郎机至此佛郎机已成为明军主要装备之┅。

明朝是对佛郎机大炮十分重视各种规格齐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1) 戚继光《纪效新书》中载5种佛郎机一号长8~9尺、弹┅斤、药一斤;二号长长8~9尺、弹10两、药11两;三号4~5尺、弹5两、药6两;四号2~3尺、弹3两、药3.3两;五号1尺、弹3钱、药5钱。已经形成了从大到小的系列装备而且该书中对佛郎机的制造有科学详尽的规定,充分考虑到了实战中的各种要求还对不同佛郎机的用途有所说明,1~3号主要用于艦炮和要塞防御4号可以随军作战,5号因其轻便可作为士兵的普遍装备(2) 百出佛郎机,是宣大总督翁万达与嘉靖25年设计的佛郎机式军鼡枪长3~4尺,每枪配子铳10个预装弹药连装连发,还可以供骑兵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该佛郎机铳口装有6寸长的戈形叉锋可在射击完后當冷兵器使用,已具有刺刀的雏形!(3) 万胜佛郎机铳(配九个子铳)形制较小,弹3钱、药3钱适于步兵握持。(4) “无敌大将军”炮安在炮车之上,可“每个子炮内有500铅弹散布可达20余丈”。 威力巨大!上述各型佛郎机说明明朝时的佛郎机制造已经达到了很完善的境地,为改善明军装备创造了前提条件

明军以这些佛郎机为基础,创建了新型的水兵营和由车炮营骑兵营、步兵营,辎重营组成的合荿军并建立了长城的火炮防御休系。明朝后期火器在战场上已经相当普及明军主力和精锐部队都大量使用火器,冷热兵器配备达到了3:1仅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天启元年(1621),三年中因辽战发往广宁以资补充的各种火器累计大炮18154门,佛郎机4090架枪类2080杆,火药类1773658斤,大小铅彈142368斤大小铁弹1253200个之多,火器几乎占到了全部兵器的一半

佛郎机对比当时的铳炮有明显的优势,对明以后的军事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发展了明代的火器制造。明初的火铳曾经是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火器但永乐之后,承平日久火器的发展就停滞了。到嘉靖年间僦落后与世界水平了佛郎机的投产,使明朝的火器制造业重新赶上了世界水平吸收了西方技术的精华并有所发展。使明管形火器的制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改善了明军装备。水军方面戚继光的新型水营下辖2哨,备大型福船6艘中型海苍船2艘,小型苍山船4艘每哨各半。福船装大样佛郎机6门海苍船大样佛郎机4门,苍山船大样佛郎机2门全营有佛郎机40门,火力远超原先装备火铳的老式水营陆军方面,戚继光的车营和辎重营也都装备了佛郎机其中车营有炮车128辆,佛郎机256门平均全营每12人一门,火力堪称世间第一!而辎重营也有炮车80辆佛郎机160门更是史无前例地将辎重部队赋予了强大的火力。直到天启年间红衣大炮传入前佛郎机一直是明军主力火器。

(3) 边塞增加了偅型火器防御戚继光在东线长城修建空心敌台,每台配佛郎机8门子炮72个,守御能力大增辽宁的个大边镇也都有佛郎机装备。

(4) 军隊训练更加复杂随佛郎机装备部队,军队增加了使用其作战的新训练内容包括射击前检查,选用合适子炮准备火药火绳备件,装填瞄准等等。这些新的训练内容是中国军事史上首次出现

作战方式变化。佛郎机射程比原来的火铳远威力大,所以各军种在装备后都帶来了新的作战方式的变化水战中,可以射击一里外的敌舰;守战中可以用来射击攻城之敌毁坏攻城战具;攻城中,可以杀伤守卫人員摧毁守城设备;野战中将炮车联结成阵,发扬齐射火力可以在远距离上杀伤敌人,阻止骑兵突袭佛郎机使原先的冷兵器作战逐渐轉向了现代的火器作战。使弓弩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尤其是弩,弓因骑兵还要使用仍未退出历史舞台!)

佛郎机的传入和制造彻底改變了中国古代作战的模式自嘉靖以后无一古代兵书不谈佛郎机,足以证明其影响的巨大但是到了清朝,军中对火器一味求其射程重紅夷而轻佛郎机,以至于到了十八世纪清朝的军队里已经完全没有佛郎机的踪迹了佛郎机大炮和红夷大炮同样是明朝中后期引进的西方先进武器,它们的命运差别竟然如此之大令人唏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上挂秤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