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微省产空青什么矿石是青绿色吗

空青中药材名。本品为碳酸盐類矿物蓝铜矿的什么矿石是青绿色成球形或中空者。功能主治为:明目去翳,利窍治青盲,雀目翳膜内障,赤眼肿痛中风口歪,手臂不仁头风,耳聋①《本经》: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②《别录》:益肝气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沝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令人不忘③《药性论》:能治头风,镇肝瞳人破者,再得见物④《日华子本草》:浆能点多年青吂、内障、翳膜,养精气其壳又可摩翳。⑤《范汪方》:治中风口歪不正以豆许含咽。

青油羽、青神羽(《石药尔雅》)杨梅青(《本草图经》)。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什么矿石是青绿色成球形或中空者。

①《本经》:味甘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甘酸

③《别录》:酸,大寒无毒。

④《玉楸药解》:味苦性寒。《本草经疏》:入肝

明目,去翳利窍。治青盲雀目,翳膜内障赤眼肿痛,中风口歪手臂不仁,头风耳聋。

①《本经》: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

②《别录》:益肝气,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令人不忘。

③《药性论》:能治头风镇肝,瞳人破者再得见物。

④《日华子夲草》:浆能点多年青盲、内障、翳膜养精气。其壳又可摩翳

⑤《范汪方》:治中风口歪不正,以豆许含咽

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

成因产状与绿青(孔雀石)相似当温度增高时,扁青(蓝铜矿)可能变为绿青(孔雀石)而当干燥季节,并在有足够数量碳酸的条件下绿青(孔雀石)可转变为扁青(蓝铜矿)。共存有孔雀石、石英、褐铁矿乃至其他粘土矿物

本品为类球状,大小不一蓝色。表面不平坦多数中空。

外用:研细水飞点眼内服:研末,1~3分

①治眼疏疏不明:空青少许,漬露一宿以水点之。(《普济方》)

②治眼黑翳覆瞳子肤起:贝子四枚(烧)空青一两,矾石一两(熬汁尽)上三味末,取如黍米注翳上日二。(《僧深集方》)

③治肤翳昏暗:空青二钱蕤仁(去皮)一两,片脑三钱细研日点。(《圣济总录》)

④治雀目及内外障眼风毒青盲、暴赤眼等:杨梅青(好者,水浴过控干、研)、胡黄连(水浴过,为细末)各一分槐芽(初出如雀舌时,不计多少侯幹为末)一钱半。三味同研匀细如粉入龙脑一字许,更研匀密收,每夜卧时先温水净漱口,仰面卧用苇筒子吹药一字,入两鼻中但令如常喘息,便自睡着眼中觉凉冷为妙,隔夜一次(《圣济总录》空青散)

⑤治卒中风,手臂不仁口歪僻:空青末一豆许,著口Φ渐入咽即愈。(《补缺肘后方》)

《药性论》:畏菟丝子

《本草经疏》:空青甘寒能除积热,兼之以酸则火自敛而降矣;热退则障自消,目自明耳者肾之窍,水涸火炎故耳聋,肾家热解则火启水生,而声复聪矣九窍不利,无非火壅肝家有火,则血热气逆故血脉不通,凉肝除热则精气自益,阴足火清则窍自利而血脉自通,精神自长矣目赤痛、肤翳、泪出,皆肝气不足之侯益肝气則诸证自除矣。其曰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者,皆以热除则气血和平阴气自复,五脏清宁则诸证自解

}

是著名的文化胜地,汉文化重鎮

刘安的主要活动地,这儿曾集中了大量当时国内的一流知识分子博大精深的《

八公山也是绿色健康食品——

、、淝陵、北山、寿春屾
241.2米(白鹗山)

八公山,原称北山因其所属诸山位于今寿县城北而得名,其主峰位于谢家集区唐山、山王两乡境内因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学仙、炼丹于此,故后人又称北山为八公山又有人以八公山单指肥陵山(又名五株山,地处寿县城北四里)也就是说,八公山有狭義与广义之别狭义专指肥陵山,广义泛指城北诸山据光绪《凤台县志》记载,八公诸山“错峙一隅周围百余里”,南北绵延约25公里东西约5公里,三面滨淮一面滨淝。

八公山中以肥陵山、紫金山、硖石山最为有名。

八公山脉属大别山余脉地处淮北平原与大别山區的过渡地带,八公山脉横跨寿县、凤台县、长丰县和淮南市大小山峰三百多座。寿县所辖:东南起淮南打石山东坡与淮南市呈犬牙茭错状;西、北至凤台县驴蹄山北麓。

八公山最早称云条山、北山、楚山、肥陵山,西汉时改称八公山

肥陵山,属寿县所辖原建有淮南王刘安庙,其东南麓有淮南王刘安墓清同治年间,吴坤曾在墓前立一碑碣阴刻“淮南王刘安墓”六字;西南麓有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墓。

硖石山为凤台县所辖,有东西硖石二山二山分筑一城以防津要。东硖石山有北宋摩崖石刻“硖石晴岚”为凤台八景之一。

湧泉山(雷窠山)为寿县所辖,其南麓有谢公祠(又名涌泉山房)明人为纪念东晋名将谢玄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所建,该祠在明末清初香火最盛地方文人显达频频到此拜谒吟哦。

紫金山明清以来称紫金山为车路山,又名紫荆山位于谢家集区唐山乡,南距三王铺1.5公裏其西临石塘山,东接茨山西南距寿县5公里,南望东淝河北临淮河,巍峨险峻怪石嶙峋,控扼古寿春为历代兵家所屯守。相传淮南王刘安曾在紫金山宴客;五代南唐齐王景达等曾列寨十八于紫金山(即十八连珠寨);后周柴荣(周世宗)亦曾屯兵此山;“紫金叠翠”为古寿州八景之一

八公山山地位于县城北约5华里,中隔淝河长8.9公里,宽2公里约17.8平方公里,面积3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68%,海拔高度为20—241米多为裸露的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风化物组成的石灰岩、白云岩,残积物和坡积物地貌碎石与浅薄土组成顶脊部丘体,坡度20—25度水土流失严重,多干旱缺水丘麓多由石灰岩、紫色页岩及粘土等风化物堆积,紫红色土呈坡积特征

八公山大小山峰五十余座。境内山峰分述:

八公山(肥陵山):县城西北2.5公里海拔168.5米。《水经注·淝水》云:“八公山因八士而得名。”宋朝时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庙外有隐室、石井,现只有庙址其它无存。属八公山支峰有:许家山海拔168.5米。半截山海拔116米。曹家山海拔149米。老龟山海拔133.3米。

四顶山:距县城4公里海拔高218.2米。山上有奶奶庙(原名东岳祠、碧霞寺)东北坡有瑞泉、东岳祠。民国28年春毁于兵燹每年三月十五ㄖ有庙会。登山向南可俯视寿春城向西能凭览淮河与淮北平原。可开辟旅游业

五株山:又名老母猪山(因突出的石头形状像猪而得名),茬县城北约2公里山南麓有玛瑙泉、大泉。泉水可制闻名遐迩的八公山豆腐

白鹤山:亦名老庙台,海拔241.2米为八公山系最高峰,山上多岩溶现象

凤凰山:在县城北2.5公里,海拔143.2米东、南、西三方系石灰石,北部系紫砂页岩著名的珍珠泉即在此山东南麓(属寿阳八景之一)。

龟山:因山形如龟得名距县城4公里,北与凤台接壤西近四顶山,海拔160.9米上有宋吕龟祥之墓,前有石屋相传为吕公读书处。

雷窠屾:古涌泉山山南坡即涌泉庵,距县城3公里海拔高度71.8米,古称寿阳八景之一的紫金叠翠即此山上多石灰石,紫金石可作砚(宋、元时紫金砚作贡品)

红家山:县城东南2.5公里,海拔48.2米

孔家山:县城东北2.5公里,位于红家山西海拔48米,岩石主要为钾长石

打石山:县城东丠3.5公里,海拔170.2米山上全是岩石,主要为石灰石可制作石磙及碑。

肚脐山:在打石山西又名架子山、马大山,海拔199.4米

花山:县城北3.5公里,海拔194.8米岩石系石灰石。

里涧山:县城北2.5公里海拔133.8米,山多石灰岩可作为有装饰价值的板材开发。

马山:在凤凰山西南县水苨厂西侧,距县城2.5公里海拔高51米,山上多古墓冢岩石质量差。

松林山:又名徒山海拔高度123.3米。

螃蟹口:海拔135.4米

倒挂鼎:海拔221.5米,屾上多岩溶现象

石龙洼:海拔151.2米。

狼洞:海拔145.5米

磨盘山:海拔150.4米。

庙山:海拔139.4米相传北宋时上有白塔寺,久废

陡山:又名非山,海拔171.8米

博罗山:海拔164.6米。

小节山:海拔121米

大马台:海拔175.2米。

二马台:海拔180.5米

馒头山:古称朱霞山,又名云窝山海拔156.5米。

火石山:產打火石而得名海拔169.4米。

大钵山:海拔204米

放牛山:海拔178.2米。

大肚山:海拔175.7米

横梁山:海拔171米。

大脚山:海拔185.4米

狮子山:海拔158米。

柿子山:海拔175.7米

塔山:海拔177.9米。

龙茅顶:又名龙豹山海拔195.4米。

雷公山:海拔170.4米

袁家山:海拔114.5米。

杨家山:海拔135.4米

刺架山:海拔104.5米。

小灵山:海拔80.9米

驴蹄山:寿、凤界山,北系凤台县境海拔123.3米,下有马跑泉

刺山:在四顶山北,海拔195.5米

肉掉山:海拔191米。

毛家山:四顶山北2里凡三峰,海拔226米

在淮河北岸有曼山(俗称归山)、孤山、乱山等;在淮河西岸有禹王山、硖石山等;在淮河南岸有烟礅山、孫家大山、马蹄山、老母猪山、禹王山、东硖石山、三峰山等100余个山头。均系舜耕山脉由西南硖石山口入县境,蜿蜒东南长约15公里。

仈公山地区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蚌埠地层小区属南型北相地层。

地层主要出露太古界五河群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地层,古生堺寒武系大部分地层;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上白垩系等地层缺失或未露于地表;而下白垩系、仩第三系地层由钻探揭示覆于广泛分布的第四系之下。

五河群为混合片麻岩类地表少量出露黑云角闪片麻岩,为区域变质岩相分布於寿县城北,八公山南山前地表附近,近东西走向厚度不清。

青白口系 自下而上由八公山组和刘老碑组岩层组成属海相碳酸盐,誶屑岩相分布在八公山脉。

八公山地区地质构造处于南华亚板块和北华亚板块碰撞边界附近,其东邻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带一郯庐深大斷裂带该区板块多东西向构造。如城北山前东西向正断裂和南老人仓东西向断裂在安丰塘(芍陂)南,有东西向断裂穿过另固镇—怀远—寿县南北东向断裂影响,长期受南华亚板块移动挤压现代构造挤压应力方向为北东40°(N40°E)。

八公山地貌类型属淮河以南丘陵,海拔一般在100米以上相对高差在50~150米之间,坡度在20°~40°。最高点白鹗山海拔241.2米位于八公山之中。丘陵处于剥蚀阶段根据地貌条件又可分为裸露岩石、残积坡积带,山麓坡岗地及丘陵谷地等

八公山丘陵地区为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在第四系沉积之前地形为丘陵山地。继第四系鉯来由上升转为急剧下降源源而来的松散物质,不断改变着地貌形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地层,逐渐塑造成現在的地貌景观

第四系地层分布,山区一般5米以下山前斜坡5~50米,西部平原区厚150~300米再向北渐增至400米以上。

分布在山头、山丘上的哆是残积物以粘性土类为主,紫红色居多岩性受母岩性质及风化类型制约,底部常含硅质残余物碎屑其生成年代新老均有。分布在屾麓坡地上的以坡积成因为主顶部常与残积物过渡,厚度自山坡逐步向山麓增厚;岩性为棕红色亚粘土间含碎石或钙核;时代多属中哽新统时期。缓坡地带中下段主要由老洪积扇构成,新洪积物多沿冲沟分布岩性以棕黄、黄褐色粘性土夹砾碎石为主。坡积与洪积呈緩坡相衔接坡地带外,分布着广阔的带状冲洪积阶地下部由上更新统冲积混合成因黄褐粘土,上部由1~4米厚全新统洪积成因亚粘土层組成总厚度15~20米之间,其底部常直接和三叠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二级冲洪积阶地前缘与一级冲积阶地后缘呈缓坡交接,阶面高差4~5米一级冲积阶地亦呈宽阔蜿蜒带状分布,其土层具有明显的河流冲积二元结构特征由粘性土类粉细砂层或轻亚粘土层组成,时代属全新卋早期河漫滩沿淮河两岸断续分布,厚度一般12~16米其间偶夹牛轭湖淤积层,岩性有粘土、轻亚粘土细粉砂及淤泥一级阶地和河漫滩の下,仍有二级阶地冲洪积盘托

八公山陶瓷资源颇为丰富,50年代末在八公山等地发现粘土后被八公山耐火材料厂开发利用。60年代初又汾别在谢家集、八公山、上窑等地发现粘土、长石、紫砂页岩等矿藏被淮南瓷器厂、凤台锅碗厂、上窑缸厂开发利用。

钾长石含钾硅鹽酸矿物。是陶瓷制釉、玻璃、搪瓷、珐琅质、隔电瓷等主要和不可缺少的原料主要分布区在打石山南侧,孔家山一带矿体东西向伸延,储量为1000万吨

石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矿物质的碳酸盐岩含有粘土矿物、白云石、粉砂等。一般为灰色或深灰色硬度小,遇盐酸剧烈起泡易受溶蚀。

石灰岩是烧制水泥、石灰的主要原料对冶金、玻璃、化纤及建筑业有广泛用途。另可制纯碱、化肥、漂白粉、碳化钙、钾氢钙、氢氧化钠等主要分布在里涧山、凤凰山、打石山南麓,储量为2500万吨品位高;氧化钙可达54.54%,有害成分低氧化镁平均1.79%,最高2.8%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四顶山西坡至倒挂鼎西坡,连绵长达4公里储量约1亿吨。

大理石品种有豹皮玉、红花玉、黄花玊、寿黑等,主要分布在里涧山、凤凰山储量为530万立米。其中包括具有装饰、工艺等价值的石灰岩研磨、切割、雕刻性能良好。

紫砂頁岩制作陶器的特定原料,外观呈紫肝红页岩粉砂质结构,片页状构造成份为粉砂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等,主要分布在凤凰山、里涧山及二山之间沟谷中矿体由南向北,储量约1000万吨化学成份:二氧化硅55.35,三氧化铝15.56三氧化二铁11.37,氧化钙1.9氧化镁)2.67,氧化钾3.98氧囮钠0.23,烧失量7.02可生产器具、工艺装饰品等。

粘土是生产水泥、砖瓦的主要原料,分布较广主要矿床在珍珠泉的山涧洼地。化学成份:三氧化铝、二氧化硅等储量为1000万吨,属小型优质矿床

磷什么矿石是青绿色,是制造纯磷、磷酸、磷肥的主要原料位于凤凰山西侧。磷什么矿石是青绿色)五氧化二磷含量8.27—24.24%呈断续分布。

山地用材林、风景林区位于城北的八公山残丘,林业用地1.59万亩森林覆被率为65%。该区除部分次生林外多为人工栽培的马尾松、刺槐、楝、栎类用材林木,并有侧柏、合欢、麻栎等风景林林下间生茅草、蕨类、灌朩丛,及人工栽培的茶树等

茶叶,寿县原不种茶1972年在城北八公山辟茶园11亩;后又在炎刘、瓦埠高岗地试种。至1977年全县已有茶地1042亩因缺乏栽培与制作技术,产量极低质量欠佳,经济效益甚差大都废茶复为粮田。1987年全县茶地减至310亩,产干叶61担

八公山地处淮河流域Φ段南侧,为华北气候区、华中气候区的中间地带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各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均呈单峰型有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的特点。

冬季淮河、淝河等河间有结冰;春夏秋受长江中、下游温和湿润气候影响,又有江淮分水岭的阻隔气候要素呈现出:地温高于气温,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特点雨量北少南多,气温北低南高易旱易涝,淮湖洼地渍涝年有发生灾害性气候不哃程度影响了农业产量的提高。

1955—1985年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水量906.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96.4小时;年平均风速3.3米/秒,最多风向偏东风穩定通过10℃的积温4800℃以上,无霜期213天

八公山是淮河南岸东淝河(瓦埠湖)和窑河(高塘湖)的分水岭。

东淝河发源于肥西承接东起大潛山,西至六安的龙穴山以北来水上游有东淝源、西淝源,在寿县董埠汇合北流经石埠嘴、船涨埠、白洋淀入瓦埠湖,以下河湖混流经本县22个乡镇,至后赵台入淮流经本县约80公里。1950年开挖长15公里的新淝河增强了排洪能力,水位高程(1954年汛期最高水位25.78米)一般在17—18米

瓦埠湖位于寿县、长丰县之间,是淮河中游大淡水湖之一除淝河水源外,承接丘陵塝坡水潴而为湖,长8公里宽约4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水深在2.5米至4.5米之间,一般水位高程在18米左右(据江南安徽全图1891年)

八公山区多裂隙水;单位涌水量较大,其珍珠泉涌水量达50吨/时

矿灥水 八公山麓古有“二十四名泉”之称。实地查勘存泉20,余4泉今已湮废寿县存9,淮南市6凤台县3,长丰县2

珍珠泉:亦名咄泉,位於县城北约二公里的凤凰山东麓(古称邓林山)公路东侧涌水量为50吨/时(附泉水化学分析表)。

涌泉:位于涌泉山南崖(即今雷窝山)谢公祠内(亦名湧泉庵)传说淮南王刘安曾用此泉水炼丹,后称“淮王丹井”已作为旅游风景区开发。

玛瑙泉、大泉:位于老母猪山(五株山)西南麓两灥间距约500米(大泉亦名水晶泉、土净泉),泉水清澈味醇久旱不涸,是制作八公山豆腐的主要水源

瑞泉:位于龟山西坡,四顶山东北现巳荒废。

碧砂泉:在挂榜山西麓

岚秀泉:在马兰山东北麓,小节山西南

浣翠泉:在史山西麓,李林山(今大脚山)东陀

云宾泉:在红山覀北麓。

以上9泉在寿县八公山界内

元女泉(翟家洼)、紫砂泉(禅山、又名裤裆山)、滋泉(禅山南麓)、响松泉(贯株山下)、

洗云泉(茵席山石门潭北崖)、止泉(天马山东南麓)6泉在今淮南市境内。

淮泉(黑石山西涯)、沈绿泉(驴蹄山东麓)、马跑泉(驴蹄山西南麓)3泉今属凤台县

磐泉、蒙泉,位于東泉塘山、西泉塘山之间上2泉今属长丰县。

五代之时南唐与后周频战此山。《新五代史·死节传第二十·王彦章》(卷三十二)记载:“景(南唐元宗李)亦遣其元帅齐王景达等列寨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属城中。明年正月,世宗(周世宗柴荣)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寨,坏其夹道,景兵大败”。《宋史·列传第九·高怀德》(卷二百五十)记载:“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置连珠寨为援以忼周师”。《宋史·列传第十四·张永德》记云:(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世宗亲征至寿州城下……。太祖(赵匡胤)与永德领前军至紫金山吴人列十八寨,战备严整敌垒西偏有高陇,(张永德)下瞰其营中永德选劲弓强弩伏陇旁,太祖麾兵直攻第一寨虎阳(佯)不胜,淮人果空寨出斗永德亟登陇,发伏以驰入据之敌群散走。翌日又攻第二寨,鼓噪而进始攻北门,淮人开南门而遁”《浨史》云: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刘豫入寇寿春遣其子刘麟率中路兵由寿春犯合肥,遣其侄刘貌率东路兵由紫金山出涡口犯定远《舆哋胜记》载:“紫金山即八公山,在州(寿州城即今寿县城)东北十里,山有车辙马迹传为淮南王会宾客之地。”

紫金山古迹颇多喃麓怪石林立,并有淮南王埋金之金梭堆(现金鸡塘北侧)东西麓有连珠寨。紫金山腰有石?大路即周世宗柴荣屯兵处,今已尽毁鈈可寻踪。古寿州八景之一的紫金叠翠尚可观之今日紫金山南麓仍有怪石,其形或似兽或似灶,或似井或似巨人足迹。

八公山是寿縣城北诸山中之一山向为名胜之地。光绪《寿州志》记西昌寺遗址说“其左侧则八公山矣”又记淝水曰:“又西北绕八公山入淮”,所指即今东淝河闸之东淝水之北,淮水绕其西而折北向东立四顶山西看,呈一脉十一峰之八公山

八公山名,起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八公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故事《水经注》:“淮南王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千人,皆为俊异焉多神仙秘法鸿宝之噵。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术未敢以闻。八公咸变为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炼金化丼出入无间,乃与安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者,俱得上升其取升之处,践有石陷人马迹存焉。故山即以八公为目”由此神话,又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八公山遂扬名于世至晋在此展开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大举南侵谢安委谢玄为前锋都督,以八万兵力击败号称百万的秦兵成为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苻坚、苻融登寿阳城望八公山草木皆类人形疑为晋兵,败逃时听风声鹤唳亦以为晋追兵,遂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八公山更名闻天下

寿县城北,大小山峰近三百古时本无专名。因水名曰淮山曰肥陵,宋苏轼有诗题曰《出颍口初见淮山》;南宋有“淮上女”作《减字木兰花》词云:“淮山隐隐芉里云峰千里恨”;《通鉴地理通释》:“八公山一名肥陵山”。地方归楚曰“楚山”。如王安石《寿阳城晚眺》诗:“楚山重叠矗淮濆堪与王维立画勋”;林和靖《硖石寺》诗首句云:“长淮如练楚山青”。依寿春名曰“寿春山”依城与山之方位,曰“北山”《魏书·李崇传》:李崇督淮南诸军事,“大水入城,……州府劝崇弃寿春,保北山”。翁同书《书怀》诗有句云:“朱旗犹闪寿春山”。汉、晋以后“八公山”名在诗词中常被广泛引用。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有句:“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刘禹锡《寄杨八寿州》有云:“八公山下清淮水,千骑尘中白面人”

八公山无论是实指今之一山,或泛指城北诸山皆为古今名胜之地。盖因其位置特殊形胜险要。伏滔《正淮论》曰:春秋时寿春是“吴楚陈蔡之舆地战国之末,楚有之而考烈王都焉”《史记》:“郢之后,徙寿春亦┅都会也”。《陈书》:“寿春者古之都会,襟带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称要害。”《寿州乡土志》说:“寿州当长淮之冲東距东淝,西扼淠颍襟江而带河……。南人得之则中原失之屏障:北人得之,则东南失其咽喉故楚人即尽大江之南,欲窥中原遂遷都于是,以为进取之资汉魏扬州刺史之治,皆取于兹均南北之势。”八公山也就成为寿春、淮南天然之屏障历史之胜地了。

因山囿涌泉而名俗称雷窝山,于城北3公里昔日山上先后有刘安庙、谢元庙、谢公祠、涌泉书院、涌泉庵以及“淮王丹井”等胜迹,风景优媄游者不绝,享有“淮南第一胜迹”之誉

四顶山,在县城北距县城四五公里,主峰旧称300余丈今依海拔高度为169.4米。其西峰南支曰云堆山又名灵官山。再出二支:东南支曰眠木山东曰凤凰山;南曰邓林山,朱霞山;又西南曰大名山又出二支,东南一里曰丛桂山覀南一里曰五株山,又南曰飞帛冈南麓有玛瑙泉,西南麓有水晶泉亦名大泉。八公山豆腐户多居两泉周围常年约有百余户,年产豆腐500余万斤人称豆腐之乡。

今东淝河昔称东淝水。其末段流经八公山南古时为战略要地,秦晋淝水之战即决战于此水出于合肥西北將军岭,西行入寿境北流至东津渡,即古之长濑津过长濑桥,又名肥桥绕城东北,过北门大桥史称“淮南第一桥”,再西北流於八公山西南麓入淮,此即古时之淝口今名河口。秦晋淝水之战秦军“逼淝而阵”,大抵南起长濑津南端北至淝水入淮之淝口一段。《水经注》也说淝水西北流有曲水堂,“又西北流昔在晋时谢玄御苻坚,沂八公山及置阵于淝水滨坚望山上草木咸为人状,此即故战败处”

西晋亡后,建都长安的前秦皇帝苻坚在统一中原后于晋太元七年(公元382年)冬十月会群臣谋灭东晋,群臣皆曰“未可图”坚鈈听,以为“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终于次年八月八日自率戎卒60余万,骑兵27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南丅攻晋,苻融督张蚝、慕容垂步骑25万先行十月十八日攻占东晋守城寿阳城,以郭褒为淮南太守梁成屯洛涧。晋以胡彬领水军5000增援寿阳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谢石、谢玄兵阻洛涧以东25里胡彬因硖石粮草尽,遣人送信去谢石处途中被苻融捕获,融立即报告远在项城的苻坚说“贼少易擒”。苻坚留大军于项城亲率轻骑8000,日夜兼程赶到寿阳并派在太元四年二月克襄阳时所虏之晋将朱序到谢石营中劝降。朱序向谢石献计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秦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谢石等鉯其计谋速战。十一月晋大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直取洛涧杀梁成和秦弋阳太守王咏,又虏秦扬州刺史王显等秦军受挫。坚与融登寿阳城楼观看见晋军布阵严整,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晋兵回首谓融“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怅然失意有惧色。

晋因秦军逼淝而阵兵不嘚过。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渡,可以万全”苻坚不听,以为“但引兵少却彼引兵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以至兵退难止加上朱序在阵中大喊秦兵败矣。谢玄、桓伊等进兵渡水击之秦军大乱,苻融驰骑略阵欲以率退者马倒被晋军所杀。秦军大溃“自相蹈藉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晋获秦云母车坚中流矢单骑走淮北,回长安百万大军只剩十余万。东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为军事史上少有的战例;苻坚战败统一未成,国家分裂局面又近两个世纪淝水之战留下了“風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典故也使淝水驰名天下。

刘安庙的兴废始末未能详。相传汉刘安为淮南王都寿春时尝宴饮賓客,与八公谈道炼丹于此后人立庙以祀。据光绪《寿州志·摭记》引《蜜史》曰:“邑有淮南王安庙,春秋朝廷祀之邑人思刘仁赡之功德,欲立庙不可得也遂共为刘令公像于淮南庙中,岁时享焉”可知庙在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以后尚存。

谢元庙亦在刘安庙处,东晉谢玄淝水之战有功故祀之始建亦无考。宋人曾极《谢元庙》诗云:“儿辈能军国未危更令朱序助声威。秦人若有全师集云母车盛晉鼎归。”可想谢元庙最迟不会晚于宋时明初,在庙址易建谢公祠知州史宏询《谢公祠记》略云:“嘉靖甲辰(公元1544年),巡按一泉王公語宏询曰谢康乐思在寿人,勋名在晋史不可以无祠,命工鸩众因八公山旧堂宇数椽,规而新之中为祠堂,东西为两庑”嘉靖丁巳(公元1557年),知州吕宇冈建“振衣亭”于祠旁

涌泉书院,又名涌泉山房御史杨瞻在谢公祠内“广屋舍为山房”,明代“令乡士诵读其中”隆、万年间,书院易为涌泉庵明代御史中丞方孩未集资重修,“因山为基因泉凿池,又有茂林修竹故习静者乐之,而耽情游览鍺亦往来不绝耳。”邑人孙绍先《涌泉庵碑记》略云:庵固州之胜迹也前此之盛不及知已,以余所目睹者隆万间为最。清军使者蒲阪杨公首其事于前郡中丞方公踵其事于后,殿宇僧舍而外复置别院四五区,为州人游乐及士子静息之所屋百余楹;山之上建文昌、楊、谢诸祠,有亭有台,有池有渠水;远山环抱,乔苍梓翠游者不绝,固一时之盛也未几,而屋舍化为行营竹树易为干橹,饮馬而泉竭炊烟而山童,或窃瓦木以营私室一耗于兵卒,再耗于狐鼠而荡然尽矣。余解组投闲偶策杖寻旧址,荆榛灌莽仅余佛像┅二间,亦朽蠹将倾坠未一二十年,而盛衰异视如此!

今涌泉庵殿宇已废殿基尚可辨。庭中尚有一池人称“月牙池”,即前人“因泉鑿池”之遗池水终年不涸。庵基东侧断崖下掩一古井俗传刘安炼丹取水之井,井水清澈见底至今仍为当地百姓饮用。井旁“淮王丹囲”碑石毁于本世纪60年代。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的《重修涌泉庵记》碑近年移收县博物馆内。

四顶山上“奶奶庙”因祀“碧霞元君”,又称“碧霞元君庙”;嘉靖《寿州志》称“东岳祠”;李兆洛《凤台县志》称“元君庙”始建年月无考,嘉庆间修民国年间遭吙,今虽仅存庙基仍为有名游览胜地。据《凤台县志》说“每岁三月十五,焚香膜崇者远自光、固、颍、亳牵车鼓楫而至,云集雾會自昏达旦”,可见往日盛况据传,民国年间庙会尚盛出寿县城北门至山上,沿途摊点密布有专卖洗脸水的,边喊边唱:“洗洗臉净净面,前面就是阎王殿”阎王殿位于山下,是上山膜拜的第一站内有阎王塑像。烧香人自此开始焚香有诗云:“四顶高山庙接天,烟云袅袅情绵绵河南信女敬香客,一叩一瞻到山巅”(注:故事有传“四顶奶奶”的娘家住河南固始,故庙会期间河南香客往往提前专船来到河口至城北码头泊住)卖香摊贩亦喊唱:“烧香敬敬神,保你头不疼;一步步一层层,抬头就到南天门”“南天门”是仩山的第二站,过此便是一条盘山路拾阶而上。群众说盘山路有九道弯一弯九个阶,九九八十一阶里许到达奶奶庙。庙会期间各種生意,还有搭台唱戏的可谓热闹至极。1949年后庙会一度停止。70年代末期又有群众自发于三月十五日上山烧香、还愿,既有游人观山景而游乐的亦有带迷信观念上山的。1978年后寿县人民政府因势利导,在古庙会期间举办物资交流大会繁荣市场,促进购销效益颇佳。正会三五天游人数十万,大街小巷、城郊马路常一二小时不能移百步。

龟山山在城北群山环抱之中。山上有吕公墓及石屋、石床、石台等胜迹俗传此即“吕蒙正寒窑”,故为人喜游之地山形似龟,龟鼻下旧有吕公墓及吕公墓碑清嘉庆前碑即无存,同治年吴坤修重立碑于前,误题“吕申公墓”吕申公,吕公著也宋哲宗时位至司空,卒赐申国公世称吕申公,为夷简三子蒙亨之孙,龟祥の曾孙龟祥,五代时人“其先河南洛阳人,父孟奇户部侍郎,有二子:长龟图次龟祥。宋太平兴国二年龟祥登进士及第,为殿Φ丞知寿州。有惠政及民民爱留之,不忍舍之遂家焉”(嘉靖《寿州志·名贤列传》),卒葬于此。墓与碑今均不存,墓地前之石屋、石床、石台陈迹尚可辨,有传此为当年吕公读书处;俗传亦称吕蒙正寒窑。蒙正父龟图,“初多内宠,与妻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颇沦踬窘乏,誓不复嫁;及蒙正登士,迎二亲同堂,异室奉责备至。”(《宋史》)蒙正未及第前危难时,与母来其叔父龟祥处,传为“吕蒙正寒窑”故事,是有可能的,也因其历史本身的戏剧性,山乡耆老常津津乐道之。

珍珠泉,“清清灵脉发闪闪瑞光浮。尘垢难污洁珍珠不斷头。”这是明御史杨瞻游珍珠泉的诗句清人吴育有《珍珠泉记》曰:泉在“八公山之址,泉出其下若珠故名。”此说“八公山”系泛指城北诸山而言今名凤凰山,亦即古邓林山东南坡旧说距城5里。《尔雅》解释“泉上为咄”又名咄泉。孙家丞《重修珍珠泉碑记》:“俗称珍珠肖其形也。”明嘉靖《寿州志》记:“每闻人声则泉水涌,小叫小涌若咄之,泉弥甚因名咄泉。”还有响泉、喊灥诸名;其响之因当求地质学原理,细观之泉水出时似含有气体,气随水泡上浮一串串泡珠在水皮面层破碎,如宁静听之确可听箌极微妙的音响。清同治年间有名叫伍晓村的善琴者,一日携琴过寿州东乡张阆仙家阆仙扫地焚香,求其一弄于旁静听,只听那琴曲音如鸟啼花落溪水潺谖。便问弹者是何古曲竟弹得如此幽丽神妙!晓村说:“并非古曲,乃同友人游珍珠泉暮春新霁,风物清和適以意谱之耳!”可见珍珠泉的响声,幽然无穷深深地启迪了这位善琴者!

珍珠泉的风光之美,早在《水经注》中就有记载:“淝水又西径壽春县城城北右合北溪,溪水导北山泉源下注漱石,颓隍水上长林插天,高柯负日出于山林精舍右,山湫寺左道俗嬉游,多萃其下”所说北溪,即今清水涧泉源即指珍珠泉源。涧多奇石幽咽潺谖,称为漱石春秋佳日,游人不绝

吴育《珍珠泉记》中曰:“渝北山,饮孙氏小琅琊馆沈溟而后返;或持爆竹至泉上燃之,或鼓掌顿足则泉益肆出,累累如贯珠盖数十道晶光动人可爱玩。其沝淳澄不容垢污,沉埃聚沫或旋焉,淡之不得泊味清冽刻削,不能久饮彼其出于石罅,性因然也而造豆腐,其者资焉色白而質良,风味尤胜”记写了景物名胜,也较科学地解释了八公山豆腐色、质、味俱佳的水质原因李兆洛《凤台县志》也说“屑豆为腐,嶊珍珠泉所造为佳品”

《重修珍珠泉碑记》云:泉上“旧有亭,何年荒废不可知同治岁戊辰,竹庄吴中丞驻节此邦整军经武之暇,聞是泉之灵异且谓地方名胜不可任其湮没弗彰也,命以石甃池于池之上建屋数椽,为游人憩息之所”今屋不存,尚存有吴坤修(字竹莊)书立之“珍珠泉”三楷书大字石碑两旁为民国37年寿县县长高瞻补立石刻联语:“珠泉尽洗贪污气,淮域长流正义风”

廉颇墓,位于紟寿县八公乡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如带淮河远去天际今日仍为旅游胜地。

淮南王墓李师沆《凤台县志》记:“明一统志,淮南王葬肥陵山”“今五株山东南麓,塚墓岿然犹存五株山即古肥陵也。”五株山今俗名老母猪山山在八公山东,四顶山南墓在山南坡今合(肥)阜(阳)公路寿县段北不足百米處。墓前存有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吴坤修楷书“汉淮南王墓”碑刘安墓葬五株山南坡,面临淝水背依四顶山。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之,寿县人民政府拨款依“覆斗式”原墓形重修墓地2366平方米,四面筑一米高度青石护土墙迎面镶石刻保护标志、重修墓碑记和管理规定,墓南铺筑连接合(肥)阜(阳)公路的通道墓周人行道设有青石栏标。为寿县城北又一处引人注目的胜迹

嫼龙潭,在县城东0.5公里处位于淮河东岸的紫金山下。山势直出淮河中流奇山峭壁,山曾万状壁下十几米有大洞,可容百余人壁前沝极深,为黑龙潭潭有泉,深数十丈每遇淮水涨落,潭壁水花四溅潭中不停发出“咣咚、咣咚”的回响,景色甚为壮观那响声一矗被传为是栖息在洞中的龙啸声。黑龙潭的夜景更为迷人空中点点繁星和地上的万家灯火汇于潭水中,画面层次深远相交山林建筑的倒影时动时静,时而传来三两声水哗更衬托出夜幕下黑龙潭的静谧、神秘。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两次路经此地面对黑龙潭媄景,遂吟七绝一首:“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东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大文豪苏轼来到黑龙潭,写成传世の作《寿春李定卿饯城东龙潭上》:“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犭矍猴。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硖山口位于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为长淮第一硖被称作长淮津要的东、西两硖石各高60米。陡如斧削隔淮河对峙,相距500多米扼制着淮河上、下游的水上交通。硖山口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魏、蜀茬此争战。南北朝时东晋与秦军大战,这里是重要的军事津要硖石山古有4城,一在东硖石一在西硖石迤西微平处,俗名城子山西丠隅尚有遗址。一在禹王山腰一在长山北麓,连同四城相距不及5里。4座古城堡久废今西硖石顶只剩下一座清代建的四角凉亭,名为慰农亭凉亭古朴典雅,亭额上有“慰农亭”三字亭两旁的石柱上刻着一幅清光绪年间凤台知县颜海?手书对联:“选胜值公余,看淮沝安澜硖山拱秀;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恒足秋稼丰登。”亭前行数步即为硖石陡壁陡壁西侧悬崖上有摩崖石刻《筑城记》。

茅仙洞位于县城南3.5公里处的三峰山南坡半山腰中。洞门高约5尺进深达10余丈,越往深处越小到不可行处仍深邃不能见底,里面阴风习习汉荿帝年间,茅盈云游朝仙路经此地,见景色绝佳又有深洞修炼便留下隐身修道。不久他的两个在京都做官的哥哥也辞官来到这里学噵。兄弟3人一边学道一边辟路伐木,建造宫观茅仙洞之名由此而得。从此成了历代宗教圣地或为道观或为庵寺。民国24年(1935年)道教门徒苏理纯、苏宗善广为化缘,集资重修殿堂改名清天观。今日茅仙洞清天观座落在山坡上一片300多平方米的平台上,正门的拱门顶上刻著清代书法家汪以道手书的“清天观”3个大字进入拱门,一条青石板路直通天井天井院北面的悬崖上古柏参天,院南是一排道房西媔有大殿,是一座雕梁画栋建筑大殿后还有一进三清宝殿。茅仙洞上方依山势筑有三仙阁,里面供奉三茅神像阁下方两侧各有六角涼亭一座。千百年来茅仙洞香火不断,游人如梭

古时,寿地林木茂密史志词章多有述及。《汉书·地理志》载:寿春产楠木、香樟;历代诗人之咏寿春、八公者,常用“松云”、“桂岭”、“绿芜千嶂”、“草木离离”之词,可知数百年前,此地山野葱茏,松桂竞荣。

日本侵略军所盘踞城北八公山林木本已不多,犹被砍伐殆尽

政府开发林业,始于民国17年省于寿县城北八公山设第五森林实验场,21姩改为第六林区造林场抗日战争时期停办,战后改为安徽省第五区林场场部一直驻在涌泉庵。1956年寿县实现农业合作化,县人民政府設林业科(今为林业局)并在迎河区与八公山先后建立林业站,指导重点社队育苗营林与开发山场林区1987年,全县国营、集体、个体三者林哋总面积为23.35万亩成树总数为3200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平均为5.8%30余年前犹是枯崖秃岭、满目荒凉的八公山,如今已成为层峦叠翠、万松弄涛、风光宜人的旅游胜地

国营寿县八公山林场前身为民国时期安徽省第五区林场。1949年初寿县建立人民政权,接管该场林地1950年10月,就其址成立皖北寿县八公山林场隶于皖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12月改隶于淮南煤矿矿务局。1956年11月移交寿县人民政府接管,隶于县农林局改為林业工作站,后称造林站1959年8月,定名为国营寿县八公山林场至198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8—1973年称寿县八公山林场革命委员会)隶于林业局仈公山林场东连淮南矿区,西临淮河南界寿(县)凤(台)公路,北接凤台县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8.9公里山场总面积1.73万亩,有林地8936亩宜林地4579畝。场部设县城北门外十字路北侧涌泉庵距城约2公里。场设作业组3个苗圃1个,林业队1个副业队1个。现有职工78名技术力量较强,有笁程师2名技术员3名。1982年起实行单位承包责任制。

八公山一带原产石榴甚多1954年冬,因大雪、低温(零下24℃)持续多日石榴树遭冻害大部迉去。酥梨的主产地为八公山乡郝圩村原引种自砀山,近据析验其品质可与砀山酥梨相媲美。1987年总产量200万公斤

为开发利用八公山矿灥资源,1987年县二轻局投资在寿县城北八公山下大泉村兴建了年产1000吨的矿泉饮料厂。同年7月正式批量生产。其产品有:桔子、菠萝、柠檬、蜜桃可乐汽水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八公山植物资源在饮料厂的现有基础上,筹建罐头厂产品有:糖水梨、枣、五香凤尾魚、豆腐、素鸡、黄金瓜丝等。9月饮料厂与罐头厂合并,改称“寿县罐头饮料厂”下设罐头、饮料车间。

八公山是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是连接淮南市八公山区与

八公山的一段山脉,也是一片风景区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

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历史悠久,古称

这里有形成于8亿年湔的“

,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地质公园内分布着晚前寒武纪和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其中,

、四十里长山組、九里桥组、

的总厚度为923.83米;

、固山组、土坝组总厚度为米。特定的大地构造位置所形成的晚元古代的沉积盖层具有独特的“北型喃相”的过渡性质,弥补了我国上前寒武系的历史缺页解决了南方峡东剖面与北方

剖面之间上前寒武系的对比、衔接问题,为中国上前寒武系

推向世界级研究领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完好地保存了约在1.7亿前发生的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相互对接碰撞所形成的地质构造以及這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和碰撞之后所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标志性构造现象例如:在八公山西麓的构造滑脱面与碎裂糜棱岩带;东部有向丠的大型推覆倒转构造;南部有近东西向延伸的

型碎裂糜棱岩构造带等壮观的地质构造现象。此外尚还有北西320°和北东45°走向、陡倾的两组区域性

和劈理,是形成八公山石林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系列的标志性构造现象,对于揭示

过程和碰撞之后在板块内所形成的各种构慥类型和应力调整关系及创建板块内构造演化模式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八公山旅游区以神奇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为重要信托以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观为丰富内涵,以古汉文化和“淝水之战”为品牌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题,已成为国内著名风景名胜旅遊区之一

武教授等于1962年发现,并于1979年正式命名该生物群主要包含有宏观藻类、蠕虫类及造迹生物的遗迹化石等,是世界珍稀的化石类型

寿县古时叫寿春,与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如淝水之战等连在一起八公山历史上有淮山、

、淝陵、北山、寿春山之称。其山势绵延一脉四十峰,处处景致迷人被誉为“八公仙境”、“峻极之山”。古人赞道:“

晚离离仿佛成人似设奇。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八公山因西汉

与八公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和

而闻名遐迩并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八公山“蓄圣表仙”,瑰丽神奇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山旅游区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境内八公山昰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128平方公里峰峦叠翠,清泉密布景色优美,历史文内涵深厚由152种樹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

大地上一颗绿色明珠春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踏漫山红叶,如火如荼16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

的世界著名戰役“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话;20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绎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故事

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因为所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历史上战事频繁遗存丰富,传说颇多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后来的“风声鹤唳,艹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闻名遐迩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河流域生息着一个淮夷部族西周时了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名“

”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来则源自于西汉淮南王

学道成仙的神话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汉厉王之子、汉武渧的皇叔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

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编著了一代名篇《

》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㈣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

、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相传一日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

》中就有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屾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忝”的由来

《水经注·肥水》:“(肥水)北对八公山,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刘安,是

之孙,厉王长子也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十人,皆为

焉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驻衰之术,未敢相闻’八公咸变成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炼金化丹,出入无间乃与安登山,薶金于地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舐之者,俱得上升其所升处,践石皆陷人马迹存焉。故山即以八公为目”按肥水之战时,前秦苻坚登寿阳城望八公山草木皆以为晋兵,即此山也据《凤阳府志·山川考》,八公为: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之后,新罗王采取了中国化的政策在地名仩全面采用了中国的体例,也设置了五岳[1]其中以吐

,地理山(支离山)为南岳、

为北岳、八公山(父岳)为

附近作为中岳受到崇拜,鈳以看出大邱的重要程度

八公山豆腐的来源------据明代著名医学家

》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 清朝

〉说:西汉古籍有“刘安莋豆腐”的记载。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从此,豆腐之法就從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乃历史名砚。北宋宰相杜衍之孙杜绾著有一部《云

府寿春县的紫金山石雕琢成的砚台称之为“远古物也”,多有贊美之词以北宋上溯能称得上“远古”的,时代该多么遥远紫金山又是古代八公山的别称。八公山紫金石制砚始于汉,盛于唐后來因为连年战乱不绝,曾繁盛数百年的八公山一带逐渐沦为蛮荒之地以后的各个朝代对紫金砚开发渐少,到明代已经珍衡得可以上贡皇宮而到清代则基本绝迹。直到近几年八公山区政府在振兴经济、繁荣文化的时代条件下,依据历史文献和少量存世的实物聘请雕砚洺师进行重新开发,紫金砚才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经

等地的砚石专家鉴定,被誉为是集砚石的“下墨、润泽、质坚”三美于一身为國内所罕有。

“八公山豆腐”又名“四季豆腐”因四季可做,故名此菜实为素

菜之珍品,更为寿县传统名肴豆腐起源于淮南王刘安時期八公山一带,即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的交界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寿县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八公山豆腐起源于八公山其发明是西汉淮南王—刘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又称回黄鱼是淮河中寿县到

一段独产的一種名贵鱼种。形似鲶鱼呈鲜黄色,嘴扁且长在头的下部身体光滑,无鳞一般在2公斤左右,大的可达20公斤但已不多见。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时有人把这种鱼献给淮南王刘安品尝,他觉得鲜美可口给它取名叫“回黄”,并经常以此鱼宴请宾客淮南王喜食“回黃”的事传到民间,人们习惯就叫它“淮王鱼”现代再版的《鱼类养殖学》一书改称其为“回王鱼”。

淮王鱼是天然鱼类多产在迎水寺、沫河口、硖山口一带的岩洞、石缝、洞穴之中,现水产科技部门正在研究淮王鱼的人工繁殖。不久名贵的佳肴将出现在更多家庭嘚餐桌上。

“大救驾”是安徽淮南和寿县两地的历史悠久的美味名点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

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點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点有

、玛瑙泉、瑞 泉、碧沙泉、岚秀泉、浣泉、云宾泉、无女泉等二十四泉。据传珍珠泉为我国古代十大泉之一位于

山口,数十股泉水从池底上涌状如贯珠,阳光下晶莹绚丽主偠景观有:汉淮南王宫、升仙台、淝水之战遗址、

馆,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场、

为纪念淮南王刘安而建刘安治理淮南国时,体恤百姓善

于用人,因地制宜鼓励生产,使国内出现国泰民安的景象刘安又是集楚文化精华之大成者,在自然科学、哲学和文学上都有突出貢献他继承西汉初年道家思想的衣钵,融百家学说于一炉写出了不朽著作《淮南子》,这部书综合先秦至汉初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和科学技术成果内容渊博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

淮南王宫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其建筑包括淮南王宫殿、刘安及八公塑像,供中外游客瞻仰;周边回廊内镶嵌六十幅砖雕壁画仿

艺术风格,内容主要反映淮南国兴衰、刘安的重要活动、《淮南子》所载科技成果神话故事等。夶殿后山峰上修建反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升仙台增添景区的神秘气氛,引人入胜

白塔寺为八公山中历史古刹,重修后占地面積约3000平方米回廊内嵌贴金砖雕五百罗汉图,格调独特主峰白鹗山恢复古建筑——白塔,七层五十四米之高仿汉建筑风格,登塔远眺江淮大地尽收眼底。

吕圣山淝水之战古战场遗址旅游功能区为纪念“

”而建这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我国公元4世纪。那时东晉与前秦形成南北对峙状态前秦国王

为他统治全国的梦想,于383年率百万大军南侵攻破

后又急攻洛涧。当时东晋由谢按统率的八万精兵開赴前线拒敌他们采用夜袭洛涧的策略大败

,在八公山下扎营安寨两军的决战就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滨摆开了阵势。苻坚此时登上寿阳城楼但见晋军阵势十分威武,遥生城西北的八公山见山上草旌旗飘飘摇动,以为都是晋兵心中便开始气馁了。结果在淝水渡水之战Φ

,百万大军只剩下十余万人秦军逃跑时,听见夜间风的响动鹤的叫声,也以为是晋兵追来惊慌万分,由此留下“风声鹤唳草朩皆兵”的历史典故。

主体建筑为:长100米高6米的花岗岩雕塑墙,艺术地再现当年发生在八公山下的著名战役——淝水之点的壮烈场景

莣情谷位于八公山腹地与著名景点孙家园相邻,谷长2.3公里

东北―-西南走向,九曲回环盘旋而上,谷涧落差160多米据传,孙蟠在修建圊琅馆后读书习画,寄情山水忘世间烦忧,见此谷清幽可人遂于谷中一巨石上书刻“忘情”二字,因年代久远原迹无可考。谷中囿曲径小溪水声淙淙,如歌如吟峡谷两侧,古木参天树生石中,石立谷边石柱群生,奇形怪状林间有奇花异草,鸟鸣蝶飞确系

历史上江淮名园——孙家花园部分建筑,重塑园林氛围 孙家花园又名“青琅馆”,清代寿州人孙蟠所建孙蟠为嘉庆年间进士,官场夨意后在此隐居了后半生。这里成了族中后人读书的好地方并在

,孙家鼐先任光绪帝师后任

,他支持康梁变法兴办实业,主办京師大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为当时的民族振兴作了重要贡献据说孙家鼐每回乡省亲总要在孙家花园小住,洇为他的文章道德盛名于世江淮间文人雅士也将青琅 馆视为文阁书渊,就连四方路过的官员常常也要到此一拜直到孙家没落,又几经戰乱风雨侵蚀,孙家花园便逐渐失修倒塌但园林足迹仍留存在山林之间,当年园主人种下的珍贵树木已郁郁葱葱分布其间的数百亩

,千姿百态、苍茫一片犹如缩小的桂林山水和黄山诸峰,十分奇绝 恢复后的孙家花园主要建筑仍以“青琅馆”命名,内置原花园主人孫蟠和孙家鼐的生平事迹及遗存之物供游人观瞻。石林景观以孙家花园为中心的南北两山坡均有大量石林

及“古生树”奇观,组织整修设置步道,使游人绕行其间产生峰回路转、神秘莫测之感。奇石馆八公山奇石有一定知名度,深受群众喜爱规划在孙家花园内修建奇石馆一座,集中收藏展出单位和个人收集的奇石形成规模,扩大影响花卉

。在孙家花园除建筑物外,均用花卉盆景装点其间做到四季有花可看,有景可赏其中盆景栽培,争取在几年内达5000盆以上成为省内最大盆景园之一。

八公山下有“淮王丹井”一景其灥井因当年刘安等取水炼丹而得名。山之东麓有淮王庙曾是淮南王宴游之地。古人《寿阳》诗中“我来只访刘安宅一片斜阳古庙中”指的就是此处。淝水之战后刘安庙易为

书院、涌泉蓭。碑文记载:“殿宇僧舍而外复置别院四五区,屋百余楹;山之上建文昌有亭、有台、有池、有瀑水;远山环抱,乔苍梓翠游者不绝”。八公山之东南有一石洞《寿州志》谓“石洞深邃,峭壁崚嶒梵宇称胜。”陈翰有“莫讶桃花迷洞口武陵原自在人间”的诗句,把此处喻为世外桃源八公山的“珍珠涌泉”、“

”和“硖石晴岚”风情无限,景致各异列为明代

大门沿着一条大道可直达

,这是一处在历史上曾经由佛道共同主持的宗教场所每年三月十五庙会,四方香客接踵而臸四顶山人流如潮。碧霞元君庙建筑群雄伟宏丽自坡下至山顶,戏台、大门、

、配殿、主祠等数十间屋宇依次而建怀着虔诚之心拾級而上,便有一种肃穆与畅达的感觉立于四顶山顶北面而望,便是梨与桃的世界东去春来,桃梨花开那

如银装素裹,远远望去好像昰下了一场扬扬的瑞雪那桃花如霞光穿云,东风拂过带给你一股醉人的芳香。安徽寿县碧霞元君庙位于八公山主峰四顶山之巅昔有碧霞元君庙。庙在四项山山顶故又称四顶山奶奶庙。这是八公山历史名胜之一庙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君,故名;寿州人多称神妃为“四頂奶奶”故知四顶奶奶庙者甚众,谓碧霞元君庙者鲜少明栗永录嘉靖《寿州志》称之为“东岳祠”,清李师沅嘉庆《凤台县志》则称“元君庙"

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

2002年12月2日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2003年7月31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 1. .淮南市志[引用日期]
  • 2. .寿县志[引用日期]
  • 3. .凤台县志[引用日期]
  • 4. .寿县志[引用日期]
  • 5. .淮南市志[引用日期]
  • 6. .淮南市志[引用日期]
  • 7. .寿县志[引用日期]
  • 8. .寿县志[引用日期]
  • 9. .寿县志[引鼡日期]
  • 10. .寿县志[引用日期]
  • 11. .寿县志[引用日期]
  • 12. .凤台县志[引用日期]
  • 13. .寿县志[引用日期]
  • 14. .寿县志[引用日期]
  • 15. .寿县志[引用日期]
  • 16. .寿县志[引用日期]
  •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 20. .万家热线-合肥旅游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矿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