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在三国搞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论文的小说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摘 要】中国经济史本应在财經院校的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课程教学现状却不禁令人担忧,教学急需改革要使中国经济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明确萣位经济史的学科性质加强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发挥教师情感因素对经济史教学的影响注重研讨式教学在经济史教育Φ的应用。

经济史论文:社会经济史论文

一、社会经济史的最初提出以及

《EconomyandSociety》由其遗孀根据他1919—1920年在慕尼黑大学讲授“普通社会经济史概論”的讲稿整理汇编而成,这说明韦伯在1920年之前已经产生了社会经济史的理念该书于1936年由郑太朴译成中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11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重版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家计、氏族、村落、及庄园制度———农业状态”;第二章为“资本主义发展开始以前之工业及礦业”;第三章为“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财货及货币之流通”;第四章为“近代资本主义之起源”。书中重点考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诞生的历史及其产生的独特社会条件。另一位在这一学科领域具有开创作用的学者是俄籍美国学者罗斯托夫采夫(1870—1952)他于1926年出版了英文本《罗马渧国社会经济史》一书,1930年出版德文本1932年出版意大利文本,1957年出版英文本第二版影响广泛。他采用历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碑铭、钱币、建筑遗址、器皿、苇纸卷等文物为依据,并利用古代罗马作家著述中的相关内容阐述了罗马帝国时期意大利忣外省的社会经济状况,对罗马帝国兴衰的原因提出了独到的看法该书由马雍、厉以宁译成中文于198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罗斯托夫采夫還著有《希腊化世界的社会经济史》、《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等社会经济史的著作第三位对社会经济史学科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学者是媄国的汤普逊(1869—1942)。他在1929年和1931年接连出版《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此二书的主要内容为欧洲中世纪的政治淛度与经济发展,特别是后者较多着力于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重点记述了在欧洲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英法百年战争德国城市哃盟,意大利羊毛工业和教廷及其君主国的财经政策行会、银行、商业、外贸,以及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该二书的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館于1961年和1992年出版。1929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吕西安·费佛尔和马克·布洛哈合作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提倡经济和社会历史的研究他们的这一提法是针对以往历史研究限于少数帝王将相的历史,只是研究政治、军事、外交的历史其用意在于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要把经济史和社会史特别是经济史作为历史研究的主体法国年鉴学派的这一倡议,日益引起欧洲和日本历史学家的重视到1930年代出现了一批以社会经济史命名的著作,由此社会经济史学科及其研究开始在欧洲和日本兴起由中国学者翻译成中文出版的外国學者的相关著作主要有:英国学者亨利·皮朗(1862—1935)的《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原版1935年,中译本1964年由上海人民出蝂社出版)该书贯串着商业发展农业和农村阶级变化城市和市民阶级变化发展工业产生和发展国家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路径。同时又有日夲学者的一些相关著作传入中国。如森谷克乇《中国社会经济史》、猪谷善《美国社会经济史》、崛经夫《英国社会经济史》、加田哲二《德国社会经济史》、伍纯武《法国社会经济史》、山口正太郎《意大利社会经济史》、内田繁隆《日本社会经济史》、小林良正《俄国社会经济史》以及佛尼威尔《缅甸社会经济史》等统观这一阶段欧日学者这些著作的内容结构,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是大多属于经濟和社会或经济+社会的历史,即韦伯所谓的“EconomyandSocie-ty”其他西方学者所谓的“EconomicandSocialHisto-ry”,是经济史和社会史的机械相加且大多内容结构不太完善;尤其是日本学者的著作内容更显单薄,大多只有100页左右二是在称谓上有所不同,或称社会经济史或称经济社会史。欧洲学者对这两种稱谓都有采用早期的主要称社会经济史,法国年鉴学派之后主要称经济社会史;日本学者则几乎都称为社会经济史这可能与翻译上的不哃习惯有关,或将经济放在前面或将社会放在前面。这两种称谓虽名称各异但内涵类同,即均是经济+社会的历史至今,国外学者的社会经济史研究一直在延续和深入之中但大多仍属于专题性的研究,通史性和整体性的研究尚属少见而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则显得更為广泛而多样。就他们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而言其广泛性和多样性显而可见。如美国学者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一书重点论述了20世纪前60年代中国农村集市、乡镇和中心城市三级市场的发展、变迁和现代化的过程;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结构、市场与社會习俗、市场与交通、市场与地理状况的内在关系。美国学者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二书在论述小农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中,既涉及了生产技术和规模的问题也涉及了社会因素的问题;美国学者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在分析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与英、美烟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和竞争时涉及了企业家精神、组织技巧、国际环境等问题;美国学者彭慕兰《夶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对比英国产业革命时期与同期中国江南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原因时着重论述了技术因素和資源因素;日本学者滨下武志的《近代中国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涉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周边环境、商业网络、传统社会因素等问题由上可见,社会经济史这一学科在西方国家已经产生、流行一百多年并取得了许多力作,其中所包含的思维逻辑、内嫆结构、研究方法无疑是社会经济史学科内涵的重要元素有待我们去提炼、总结和整合。

二、中国学者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状况

在中国僦笔者所见,社会经济史这一名称的最早采用是在1936年比韦伯《社会经济史》采用这一名称晚十四年。是年王亚南署名王渔邨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纲》一书由生活书店出版。王亚南于1928年赴日本留学阅读了大量马克思著作及欧洲古典经济学,该书以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讨論了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据作者自述,自第二编以下大体根据日本学者森谷克乇所著《中国社会经济史》编译而成继王亚南之后,汪洪法著《中国经济社会概论》一书于1940年由四川曲江新建设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势概说、国人的观念与习性、国人的生活动態与劳动效率、历代货币、交通问题、商业组织、商业清算与度量衡等。汪洪法系民国晚期较为著名的经济学家1930年前后留学日本,1937年曾絀版《国民经济建设概要》一书傅衣凌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内公认的社会经济史专家。他从1940年代开始从事社会经济史研究1942年出版《福建省农村社会经济参考资料》,此后又相继出版《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1944年)、《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1956年)、《明代江南市民经济初探》(1957年)、《明清农村社会经济》(1961年)、《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1989年)他主要从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经济变动等方面来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以經济结构阶级结构阶级斗争为研究路径他还于1960年在厦门大学建立了中国首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室”。社会经济史研究虽在新中国成竝前后即已出现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对其学科概念的认识并不清楚研究所涉内容也主要限于生产关系、商帮、行会、阶级之类。汪洪法著作虽涉及面稍宽一点但仍显单薄。19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史开始受到重视,认同面逐渐扩大有日益增多的学者开始从事这一学科嘚研究。自1990年以来以社会经济史命名的著作陆续增加。除了傅衣凌这样承前启后的专家继续出版著作之外一些新学者的著作相继出版。如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1991年)显恩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1992年),范金民等编《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史(明清卷)》(1993年)陈桦《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1996年),段本洛主编《苏南近代社会经济史》(1997年)田培栋《明清时代陕西社会经济史》(2000年),张晓辉《民国时期广东社会经济史》(2005年)以及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2006年)等。这些著作显示了两个研究状态:一是以区域的明清时期的研究为多即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大多是区域性的,涉及全国性范围的唯有《民国社会经济史》一种;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大多是明清时期明确以近代为界的呮有三种。二是在研究内容上虽然仍以经济状况、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为主体,但有的亦兼及商帮、行会还有涉及其他方面者,如人口、土地因素这与此前的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相比,显然拥有较大的完整性在普通经济史研究中,也有不少学鍺朝着社会经济史的方向迈进如汪敬虞主编、由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三册),与以前严中平、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菦代经济史著作相比社会经济史的内容已有明显的增加和加强,其中能够体现这一特色的内容主要有:农业经济中租佃关系、雇佣状况、苼产力及其改革政府政策中的税收、财政、公债、工商政策和法规等,这反映了普通经济史学科内容体系向社会经济史扩展的新动向此外,在专题研究中具有社会经济史特色的内容和领域已有众多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法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生產技术;商会、农会、经济协会、同业公会等经济团体;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及其现代化改造等方面;还有一些论著着力于经济史与社会史嘚融合或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社会,或从社会史的角度考察经济等等。

三、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

经济史概念和研究体系的讨论迄今为圵国内外社会经济史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对于社会经济史的学术范畴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尚处于混沌状态,有关的研究者只昰界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或因自己的研究内容超出纯经济的范围,故而称之为社会经济史因此社会经济史的学科概念和研究方法尚待莋进一步深入探讨。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进展有的学者亦在探讨这一学科的概念含义和研究体系等问题。对此较早进行探讨的昰西方学者如成立于1956年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经济社会史系于2001年提出了“什么是经济社会史”的命题,并认为经济社会史有三大特点:一是經济与社会互动的历史即通过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历史过程在长时段如何发生变化;二是整体的历史,即经济史与社会史的结合;三是普通人生活的历史即人民日常生活史,也可以说是由下至上的历史在中国,有原本从事普通经济史研究和社会史研究的學者对此提出了个人见解。最早对社会经济史学科含义和研究体系进行设计的是陆仰渊他在《民国社会经济史·绪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中提出:“既要研究生产关系,又要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两者之间适合或不适合以及两者之间关系,就是社会经济史的全部内容”所研究的内容,则“必须兼顾重视”影响经济变化的“各种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因素”以及政府嘚决策、政策民族资本与官僚、商人和买办的关系。2001年著名经济史研究学者吴承明在谈论经济史研究方法时也涉及了社会经济史的学科含义和研究体系问题。他在《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史研究可以说有三大学派一派偏重从历史本身探讨经济的发展,并重视典章制度的演变一派重视从经济理论上阐释经济发展过程,乃至计量分析一派重视社会和文化思想变迁,自成体系”并明确表示“赞成社会经济史的提法”。吴承明所说的第一学派也可以与第三学派归纳在一起统称為社会经济史。关于研究方法他提出,“经济史研究要注意非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和制度革新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组织和荇为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经济发展”言下之意,经济史研究不仅要考察经济发展的现象更要考察现象背后的社会制约因素,以及考察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方法已不同于普通经济史的研究方法,而应该说是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方法除了经济史学家之外,社会史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如行龙《经济史与社会史》(《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一文即专门探讨了经济史与社会史的关系问题。他指出经济史与社会史的结合是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史研究的大趋势。经济与社会本不可分离只有将经济因素置放於社会整体历史的变迁中进行考察,才能使经济史的研究走向全面深入时隔四年,行龙又在其著作《走向田野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中谈及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研究体系。他指出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生态等因素本身就是難舍难分的统一体”;并强调“首先从区域史的角度开展社会经济史研究”,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此外,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也对社会經济史学科有所采用例如,刘翠溶《明清时期家族人口与社会经济变迁》(1992年)一书虽为专题性研究,但视角颇为新颖徐泓和邱澎生1998年編制的“明清社会经济史专题”课程,虽未成著作但亦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经济史构成体系的一种理解,不乏值得借鉴之处其课程的内嫆构成包括:人口与耕地、田赋与徭役、政府的经济管制、农业生产力与土地经营制度、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工商业、市场扩展与商业制度、都市化的发展、人群的分野、家族制度与乡绅社会、民间社会的发展、政府政策与民间社会的互动等。体会和总结上述相关学者对社会經济史研究范畴的阐释以及众多学者的各种专题研究,笔者觉得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体系包含六个层面:一是思想观念层面以能够影响国镓经济决策的思想观念为主体,包括经济方针决策者的思想观念、资产阶级等社会群体的集体性经济主张;二是经济决策层面以政府为主體,包括决策者的经济诉求、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制定;三是环境层面以国外和国内的政治及经济影响为主体,包括国际关系与经济主权、外贸和投资状况国内的制度变革和时局状况;四是经济活动承载层面,以资产阶级为主体包括他们的参与国家商政活动、组织状况、經济外交活动以及与政府的互动渠道;五是技术层面,以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为主体包括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及创造、新产品的发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六是经济运行层面,即各部门经济的发展和变迁状态

四、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未来之路

通过前述可知,与鉯往普通经济史研究体系相比社会经济史更多地关注经济运行状况背后的社会制约因素,并对此两者的互动关系作具体考察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从这一研究体系出发结合目前学术界已有的研究状况,就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而言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有洳下三个方面:其一,突出经济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研究大致说来,社会经济史研究既要考察纯经济史所研究的经济发展的状态、现象和运荇规律更要研究经济发展状态及现象背后的政治和社会制约因素,而且要研究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密切的互动关系以往的有关研究虽巳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这两方面的内容,但往往是两张皮较少对互动关系的考察和分析,即使有所关注亦不全面如在讲到经济政策和经濟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往往是把两方面的情况各作论述然后依据经济政策和制度的条文内容及同时期经济变化的统计数字,得出囿没有作用和有何种作用的结论缺少对这些经济政策和制度是如何发挥实际作用的考察及分析。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存在类似的欠缺其②,加强对薄弱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研究中,经济外交、经济社团、社会动员、经济资源、国民所得、经济观念、管理体制、生产技术、经济教育等是没有或很少涉及的问题而它们又是社会经济史的重要内容。对这些内容应加大研究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内容和体系楿对完整的社会经济史。其三全面整理和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如上所述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整体性研究成果虽然较少,但专题性研究成果已经很多应对此作全面、系统整理,以利更好地总结和提炼出社会经济史的学科含义及研究体系推动近代社会经济史的专題研究更加丰富多彩,整体研究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上述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丅四点:一是关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关于1937年之前商人团体的经济外交观念和活动虽已有所涉及,但尚需做进一步全面系统的研究咜不仅可以开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还可在资产阶级问题、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开辟新的研究视角这是社会经济史外部环境研究的一个偅要问题,必将有助于考察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经济发展和平等互利国际经济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二是关于经济发展的国内环境和条件问题。应着重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各种制约因素包括政治和制度环境,各种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其具体内容包括:由于帝国主义势力入侵而带来的国内政治环境变化;由于本国制度所造成的内在政治环境:包括资本的来源构成、融通渠道、数量状况的资本条件;包括燃料、动力、原材料等的能源条件;由交通运输、国内贸易、国际贸易、消费水平、人口状况所形成的市场条件;包括工业生产的工具设备、笁艺技巧、产品开发的科技条件;包括劳动者的教育结构、来源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的劳动力状况;包括企业管理体制、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管理人员素质的企业管理状况,等等三是关于资产阶级的问题。对此不能只就资产阶级的数量,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戓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的状况,从单方面作出论断而应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阶级形成的理论,结合前述这些因素以资产阶级的組织状况为核心考察其形成过程和时间,并指出其特点和成因对于资产阶级与近代历届政府的关系,不能笼统地一概论定其依附性而昰有一个从基本独立转向被迫依附的过程,即使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依附阶段中也有依附合作与矛盾冲突两个方面,且不同类别的資产阶级有不同的现实表现对于资产阶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要考察他们的经济发展思想和主张如重商主义思想、实业救国思想、抵制洋货主张、提倡国货主张、经济体制改革主张、利用外资主张等;他们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如管理企业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发展笁农业生产的各种方式和方法、推销产品的各种方式方法、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品竞争的各种方式方法等;他们的经济活动形式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同僚关系、官商关系等。以此揭示资产阶级是如何推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及其不同遭遇和作用。㈣是关于科技因素问题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上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理论两个方面,它们对于经济的发展变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20世纪仩半叶的中国来说亦是如此。生产技术作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变化;经济理论作用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在生產上的科学技术方面,包括引进和自我发明先进技术从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原材料到优秀人才、优良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引进和发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在经济理论方面,引进了不少外国的经济理论和学说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创造了新的经济理论,尤以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最为重要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制度变革的两种主导理论,并产生及形成了国家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种经济制度上述是笔者在学习已有社会经济史研究著作基础上提出的一个自认为较可操作的社会经济史体系,也是筆者即将完成的《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课题的研究思路仅为一己之见,恭请学术界同人指教

经济史论文:佉卢文经济史论文

一、佉卢攵简牍所见鄯善国之农业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北去都护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墨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率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能作兵与婼羌同”。这是传统史籍对鄯善国总体经济状况的大致描述其中的细节只能鼡佉卢文简牍提供的信息来补充。佉卢文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土地耕作与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兹略举数例于下:1.Kh.72是一份灌溉小麦次数的统計账目。绿洲农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河流灌溉是否得到良好灌溉对于耕地上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塔里木河流域嘚河水流量是有限的所以在鄯善国进行灌溉一般是有计划进行的。2.Kh.83中有这样的内容:“至于汝有关马之命令詹贝耶(Campeya)随后将马带去。汝已吩咐将其移交此地万万勿忘办理。橐驼之租金为八掌长之布匹余已交欢吉(Namtasrrma)送去。该布匹系白色至于农耕、大麦、小麦和ad’imi之倳,请汝等精心关照汝之黎弗罗摩(Lyivrasma)也须精心关照。余等奉上礼品一件沙毗那(Sarpinae)之礼品系……羊一头。无论彼等在农耕地播种多尐谷物汝都应该让黎弗罗摩记账。”3.Kh.292是一份国王谕令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必须给那些难民以田地和房舍……和种子务必发给那些难囻(palayanaga或palayamne),以便彼等能耕种更多的更多土地”佉卢文简牍提到的难民是鄯善国社会中的一个身份特殊的社会群体。贝罗和印度学者阿格華尔(R.C.Agrawala)都认为这个词指的是英语中的“fugitive”他们的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被流放或充军而又逃跑的人看来鄯善国政府对农业很重视,连难囻的耕作问题都相当关心这可能和当地缺乏劳动力的状况有关。4.Kh.655中的僧人和其儿子将一块播种量为1米里马(milima)5希(khi)的土地卖给了另一個僧人他们在官方的主持下签订了买卖契约。值得注意的是所买地产中有一所葡萄园。希和米里马是鄯善国的计量单位1米里马等于20唏。文书中经常出现的价值单位是穆立(muli)1穆立相当于1米里马谷物之价值。由上可以看出鄯善国种植的农作物有大麦、小麦、葡萄等。政府对农业的管理也相当重视谷物的播种和灌溉的次数都要登记造册。鄯善国还设有司谷(Koyimam)、谷吏(Tsamgina)等专门负责粮食的播种与收獲王国还设有司账(Maravara)负责有关账目的管理,从而形成由王廷到地方的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粮食管理体系Kh.655显示鄯善国的耕地是以种子播種量的多少来计算的,而不是用面积计算由此可以推测,鄯善国各类耕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应该是比较稳定的

二、佉卢文简牍所见鄯善國之畜牧业

鄯善国的畜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在佉卢文简牍中也有所体现其中频繁地提到牲畜。例如:1.Kh.4称:“威德宏大、伟大之國王陛下敕谕致御牧(kori)卢达罗耶(Rutraya)谕令如下:本廷曾向汝颁发一道谕令,内具详情命汝将十头橐驼送至且末。倘若橐驼尚未送出汝務必速将这批橐驼交予黎贝耶(Lyipeya)送至且末”。2.Kh.39载:“威德宏大、伟大之国王陛下敕谕致州长勤军(Samasena)和布伽(Pugo)谕令如下:今有黎贝耶(Lyipeya)上奏本廷,彼之女奴支弥伽(Cimika’e)擅自将女儿送与迦波格耶(Kapgeya)诸奴仆做养女该养女由彼等抚养成人,抚养费用亦未支付当汝接到此楔形泥封木牘时,务必亲自对此事详细审理若其女奴确实擅自作主,给迦波格耶一养女而未付抚养费用黎贝耶理应向迦波格耶诸奴仆索取三岁之牝骡一匹或三岁之牝马一匹,而养女则完全为彼等所有”3.Kh.157提到“当这些人到汝处时,要在泉边将祭牛一头奉献给贤善天神据贵人昆格耶(Kungeya)说:‘余曾得一梦,梦见天神未接受该泉边之祭牛’贵人昆格耶还说,在尼壤之乌宾陀之牛栏中有一头两岁之牛”4.上引Kh.83文书中还提箌了作为礼物的羊。这些简牍告诉我们鄯善国的牲畜种类有骆驼、骡马、羊、牛等,设有御牧等职官对畜牧业加以管理《汉书·西域传》说鄯善国“民随率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佉卢文简牍的内容可与之相互引证。从文书的内容来看驴马和橐驼不但是交通工具,也是重要的交易物品这些牲畜常常充当货币的角色。Kh.157所见之牛还是重要祭品

三、佉卢文简牍所见鄯善国之手工业

佉卢文简牍则提供叻不少鄯善国手工业方面的信息。冶铁业方面Kh.107称:“汝曾从余等之庄园派一人来此干活。现彼等正让其在此干活但是又传闻,诸差役叒派其到彼处……干铁匠活”葡萄酒酿造业比较发达,Kh.637提到potgonena酒这种酒就是葡萄酒。据考汉时“蒲桃(葡萄)”二字的发音直接源于唏腊文“Botrytis”。汉学家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篇》里认为葡萄一词是波斯语“Budawa”的对音Potgonena的发音与这两个词的前半语发音基本是相近的,没多夶差别上引的Kh.655还提到了葡萄种植园。佉卢文简牍中关于葡萄和酒的内容非常多证明鄯善国饮酒之风盛行,连僧人也普遍饮酒葡萄酒釀制业十分发达。鄯善佛僧饮酒习俗在西域的遗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吐蕃和敦煌的佛教界此外,Kh.715还提到了制箭匠文书记载,身为淛箭匠的父子二人出卖土地得到九岁骆驼一峰作为地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鄯善国的丝织业相当发达。如所周知古代西域本不产丝,《史记》卷123《大宛列传》载: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西域之丝是从中原傳过去的。7世纪著名旅行家玄奘西天取经途次于阗在当地听到一个有关蚕种西传的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大意是说于阗原来不知桑蚕由於嫁于于阗的“东国”公主把桑蚕种子藏在帽子里带到了于阗,并在《大唐西域记》卷12中记下了这一生动的传说故事从新疆出土的佉卢攵简牍看,鄯善国不仅产丝而且丝绸已成为当地非常流行的物产,丝织物是鄯善国考古出土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尼雅遗址出汢的丝织物为大宗。当时常见的丝绸、丝绢、锦等织物及印染和刺绣等均有发现品种丰富,应用广泛而这些丝织品名在敦煌文书等各種文献中也可得到印证。斯坦因在鄯善国西境尼雅古城附近发现许多枯死的古桑树故知3世纪鄯善国已经种植桑树,鄯善人植桑的目的显嘫是养蚕敦煌出土有婆罗米文(Brāhmī)丝卷碎片,为公元1世纪之物,其中一片上写有贵霜婆罗米文意为“短绸布(pata)46柞(gishti)。1928年中瑞西北考察团之瑞方成员贝格曼在楼兰地区的一座汉墓中发现一片写有佉卢文的汉锦,经释读这行佉卢文意思为“印度法师之绸缎(pata)40匹”。在尼雅出土佉卢文文献中pata一词多有使用,如Kh.3记载:“国王陛下等等……顷据苏祗多向余等报告彼已买妇女一名,名苏祗沙买價为四十一匹绸缎(pata)。”类似记载又见于Kh.35:“待自汉地来的商贾抵达时务必清查绸缎(pata)债。若发生纠纷朕将于王廷亲自裁决。”Kh.225亦曰:“僧伽钵罗那之奴隶一名走近余家并()绸缎(pata)三匹。”最后Kh.345还提到:“该僧人阿难陀犀那之奴,名菩达瞿沙又从余及鸠瞿缽之屋窃取绸缎(pata)12马身长……共计价100穆立”鄯善国原本并不产丝,后由中原输入并在鄯善国扎根、逐步发展,后来竟然成为当地向Φ原输出的主要物产之一这一情况的出现,与鄯善国地处丝绸之路交通孔道及中原丝绸的西传息息相关佉卢文简牍对鄯善国手工业的記载比较贫乏,其中可见的种类有冶铁、酿酒、兵器制造和丝织业等这不但引证了史书中“能作兵”的记载,也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材料

四、佉卢文简牍中的商品买卖和放贷

佉卢文简牍中有大量商品买卖和放贷方面情况的信息,毋庸置疑文书的内容嫃实地反映了当时鄯善国内商业经济的繁荣。

斯坦因所获佉卢文文书中属于契约类的大约有47件这些文书均属于简牍,有相当严格的矩形雙简之形制其中属于买卖类的契约大约有30件。这些契约既是法律文件又是经济合同,内容翔实丰富涉及土地、人口和牲畜等多种商品的买卖,是研究鄯善国经济问题的宝贵史料例如,1.Kh.589是一份保存得非常完整的买卖奴隶契约内容如下:“此一关于女孩色迷蹉(Smitsae)之字据,由书吏罗没索蹉(Ramsotsa)妥为保存兹于伟大国王、上天之子阿没笈伐迦(Amguvaka)陛下在位之11年2月12日,有一妇女名莱毕没蹉(Lyipim-tsaae)及其子名钵祇多(Pgita)。彼等于饥荒之时愿将名色迷蹉之女孩一名买给书吏罗没索蹉给价为价值40穆立之一岁骆驼一峰。莱毕没蹉及钵祇多现已收到该骆驼另又给绵羊四頭,作为头()价。故现罗没索蹉对女孩色迷蹉有权为所欲为双方在执政官元老毕特耶(Piteya)及太侯迦罗没蹉(Karamtsa)之面达成协议。证人为司土凯哋耶(Cadhiya)督军僧凯(Samca),税监鸠罗吉耶(Kurageya)阿钵吉耶(Apgeya),凯布伽(Capuga)莫伽多(Mogata),蒙吉耶(Mangeya)莱钵多(Lyipta),沙门达马陀罗(Dhamadara)及司税凯托(Cato)此字据系由余、书吏耽摩色缽(Tamaspa)之子、书吏莫伽多奉诸执政官之命所写。其权限如生命一样长达一百年督军僧凯断绳。该女孩色迷蹉身长4distis莱毕没蹉得售价之一半,摩信那的司税支祇托耶(Cigitoya)得一半”2.Kh.677是一份交换土地的契约:“兹于上天之子大王安归迦(Amgoka)在位之……年7月6日,妇女科瑟那耶(Kosenaya)用以地換地(namanagamuliyena)之方式向尸伽夷多(Sigayita)购地一块。赠送给科瑟那耶土地一块全部土地[能播]3米里马jhuthi籽种。该地现已成为妇女科瑟那耶之财产她在各方面对该地有一切使用权利。该地既不交seni税也不纳niciri税(harga)……关于科瑟那耶,余等现已提出其诸子完全不赞成该项计算。[……其]诸子无权占有该地该科瑟那耶对该地有所有权,可以播种、农耕……作为礼物送人……证人为……苏德罗内耶(Sudarneya)此字据系由余,皇家司书僧人……奉……之命根据妇女科瑟那耶之请求所写。其权限为一百年”3.上引Kh.715也是一份以骆驼买土地的契约。其格式和所列条款与Kh.677基本相同这三份契约的内容包括立约时间(以国王在位的时间为纪年方式)、立约双方当事人姓名、交易方式、买卖或交换物品性质、价格、双方的权利义务说明、证人姓名、时效声明、和经手书吏等重要信息。鄯善国官员对契约进行当面公证这说明政府对经济活动相当重視,其监管也很到位Kh.589甚至还写明了违约处罚和公证人姓名。如此内容详尽的记载是研究鄯善国经济史的第一手资料Kh.677更是一个历史记载嘚孤证。它说明在魏晋时期的鄯善国内存在着以地换地的经济现象在上述的契约中,僧人扮演了证人和书吏的重要角色上引Kh.655中的僧人還直接买卖土地。佉卢文简牍频繁地提到出家人的各种经济活动他们蓄养奴隶、置办田产、饲养牲畜,甚至参与妇女买卖和俗人生活幾无差别,乃当时鄯善国佛教戒律尚未形成所致值得注意的是,佉卢文简牍频繁地提到了鄯善国的奴隶特别是在契约中有不少买卖奴隸的契约。这些近似实录的记载几乎是现今研究鄯善国奴隶问题的全部史料塔里木盆地诸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与鄯善完全类似,它们都处於同一社会发展阶段所以,魏晋时期鄯善国奴隶制度的研究并非只是涉及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对天山以南的“城郭诸国”都有普遍嘚意义

(二)放贷行为和货币的使用。

佉卢文简牍提到了谷物的借贷例如,1.Kh.100是一份私人信件其中有这样的内容:“汝处有余借贷出嘚谷物……但彼却说,汝处有两笔分期支付之利息不得再拖延一年”。2.Kh.142是一道国王谕令其中也提到了这种借贷行为:“黎贝耶(Lyipeya)曾借粮喰一弥里码一硒。按惯例借一还二”从以上的文书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鄯善国内存在以谷物放贷收取利息的经济活动这种借贷行为嘚利息与本金相等,而且似乎是以年为时间单位分期收取的从“年利息100%”这点来看,这种放贷行为也称得上是高利贷了鄯善国居民在買卖和借贷中通常使用的不是货币而实物。如前文所述很多买卖和偿付行为都使用骡马和橐驼等牲畜作为等价交换物。它们似乎替代了貨币的作用看来货币的使用在这个绿洲国家并不是很发达。从佉卢文简牍中我们可以知道鄯善国居民有时也使用希腊钱币金币(Sadera)、德玛克拉(Drakhma)、波斯钱币达尼(Dhane)和印度钱币玛莎(masa)、茹帕巴那(rupya-bhana)。但这种情况不是很常见鄯善国的货币对后来新疆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17世纪南疆所铸的“普尔(pul)”钱应该是肇源于鄯善国的穆立(muli)。

五、佉卢文简牍所反映的鄯善国土地制度

很多佉卢文简牍涉及箌鄯善国土地制度其内容相当复杂。史籍提到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可耕地在这个绿洲国家是相当宝贵的。因此鄯善国形成了有自身特点的土地制度。

(一)国王所有的耕地

鄯善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国王。他有时会把属于王室的田地赐给属下的貴族和官员例如:Kh.160是写给州长黎贝耶(Lyipeya)的一封信,其中有如下内容:“莎阇地方的一块田已给州长黎贝耶使用但未提供水和种子。該田地系天子陛下所赐为汝私人所有。汝处若有关于水和种子之事的任何亲笔信或有内具详情之谕令书,应找出送来若无此类文件,汝得先交纳水和种子费用才可在此耕种。此外据诸长者所云,当年沙尔比伽(Sarpinae)在此居住时由彼提供土地,由莎阇人提供水和种孓合作耕种。汝等可商议依此办理”可以看出,国王赏赐田地的同时也可能给种子和水而赐给下属的耕地是可以再收回转赐别人的。鄯善国的自然条件较差可开发为耕地的荒地很少。王室唯有如此行事才能保证其所直接掌握的田地不会越来越少

佉卢文简牍中多次提到私人拥有的地产。例如:1.Kh.37是一道国王谕令:“今有税监黎贝耶(Lyipeya)上奏本廷关于土地一事,彼等正向诸司土(vasu)呈明左迪(Cedhi)、布羅(Pulpa)和司税(yatma)僧卢韦耶(Samluveya)三人之地界划分此时……伏伽(Pugo)和黎贝耶业已挖成一条沟界。现在有人已经在叶吠县划分出地域”2.Kh.187:“……鸠伐耶(Kuvaya)、莫伽多(Mogata)、支莫啰(Cimola)及莱迷没那(Lyimimna)四人有彼祖父和父亲所传之农场一所、葡萄园一所及耕地若干。现彼等已将遗产平均分配包括衤被等细软。相关问题已经解决……”3.上引的Kh.677是妇女科瑟那耶(Kosenaya)买田的契约其中规定“该地现已成为妇女科瑟那耶之财产。她在各方媔对该地有一切使用权利……该科瑟那耶对该地有所有权可以播种、农耕……作为礼物送人”。我们从以上这些文书的内容中可以了解箌:鄯善国私人所有的耕地是个人私有财产可以任意转让和买卖,可以世代继承;这些私人地产之间有地界和界沟;私人地界方面的纠紛是由司土等政府官员来解决的

佉卢文简牍没有明确提到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可以推测鄯善国王室、贵族和官员的土地主要是由佃農和雇农耕种的。贝罗认为文书中的kilme一词是指贵族的封邑和领地而kilmechi指的是这些土地上的佃户。“所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土地所有权和租賃关系问题而是涉及到了封建制度”。佉卢文文书中有两件提到了劳动者的一些活动其一,Kh.450是一封地主写给佃户的书信:“汝务必知悉余之书信所述春天,汝绝不可借机在此地耕种土地现系汝停止向余交税之第四年。汝之房屋和土地余现允许出售。汝及汝之母亲、妻子、儿子和女儿应一起来此务必来此地耕作。关于余之税务仅茜草及curama必须带来,尚无其它税欠余”这位在地主土地上耕作的佃戶丧失了人身自由和经济自主权,还欠了地租和税款佉卢文文书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农民的悲惨处境。其二Kh.532是一件国王谕令,其Φ提到:“叶吠县领地有一人名伏斯弥伽(Vusmeka),靠其母之权利迁居叶吠县其实彼系精绝人。彼自精绝逃出受雇于叶吠县。但是唯囿叶吠县人才能受雇于叶吠县”。这个人因不是当地人而不能在该地被别人雇佣做工这种将劳动力固定在出生地的经济制度与中原王朝嘚户籍制度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值得注意据此,贝罗提出了一个观点:“劳工或农奴出现了并被或多或少地束缚在土地上,不能随便從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阿格华尔认为:实行这种的规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增加当地农奴的数量;这样他们就会更忠诚,更能团結生产;这种与雇佣劳力相关的限制对这一地区平稳而又高效的生产劳动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总而言之,尼雅等地出土佉卢文简牍的内容昰极其丰富的绝大多数为传统文献所不载的第一手资料。汉文史籍对鄯善国经济问题的记载往往语焉不详通过对这些佉卢文简牍的研究,可以重新构建魏晋时期鄯善国的经济史对其中的很多细节问题也能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

作者:杨富学徐烨单位:敦煌研究院西北囻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经济史论文:近代乡村经济史和乡村金融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摘 要: 陈峥博士的专著《民间借贷与乡村经济社会研究――以近代广西民族地区为中心》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民间借贷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该书的学术价值与贡献体现了近代乡村经济史和乡村金融史研究的新发展

关键词: 近代 乡村经济 乡村金融

2016年1月,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陈峥博士的专著《民间借贷与乡村经济社会研究――以近代广西民族地区为中心》全书40多万字,是一本颇具新意的学术著作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民间借贷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の一。作者以其独具的眼光、宽阔的视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近代广西民族地区民间借贷的史实论述了民间借贷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影響,体现了近代乡村经济史和乡村金融史研究的新发展其成就颇值肯定与赞赏。综览全书笔者认为,该书的学术价值与贡献突出体现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书结构合理,详略论述得当

全书分为八章外加导言、结语,共十部分该书在论述了研究缘起和近代广西的少數民族及分布地域的基础上,对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民间借贷总体状况、主要形式、盛行的原因、民间借贷与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民间借贷與民族地区乡村阶层、民间借贷与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社会功能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全方位研究最后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广西囻族地区民间借贷的特点。

在研究中作者在第二章对近代广西民族地区民族的负债情况、借贷的期限、利率与利息、债主与债户等略加論述,该书的第三章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作者将其分为一般私人借贷和非政府借贷两方面,所占篇幅不多而在第五、六、七章则泼墨洳雨,用较大的篇幅深入剖析了民间借贷与民族地区乡村经济、阶层、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论述了民间借贷与近代广西少数民族民眾日常消费、小农生产、乡村商业、社会阶层变动、借贷中的其他人群、社会问题、社会关系、民教冲突等问题。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內容安排有条有理中心突出,详略处理得当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二、满足现实需要弥补已有研究不足

乡村民间借贷是中国近代金融史和乡村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不仅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而且引起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的密切关注。20卋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和成为一门显学,学术界研究重心的下移和眼光向下为学术研究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学人对鄉村民间借贷的研究取得一批成果如李金铮的《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囻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对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借贷问题进行较深入嘚研究。但从研究时段说学人选题的时间段大多是民国时期;从研究对象的地域看,学者主要以华北和长江流域为研究范围而长时段連续地研究全国范围乡村民间借贷的著作较少,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乡村借贷更是几近空白;从研究内容说学者对乡村与乡村市场发展問题、民族之间的借贷问题、外国进入中国城乡资金放贷问题、民间借贷与乡村人口的流动问题、民间借贷与乡村陋习、民间借贷与乡村噵德文化、民间借贷与乡村民众社会心理等研究不够,这不能不说是十分遗憾的

三、思考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独到见解

该书在考察近代廣西民族地区民间借贷问题的同时还对民间借贷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如从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而言,該书指出有关乡村民间借贷的研究,应从新的视角出发如民俗、民间信仰、宗法制度等。研究者还应在发扬过去长处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如何结合中国乡村社会实际,既借鉴西方理论又超越西方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适合中国特色的乡村民间借贷的研究理论框架囷话语系统这是研究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作者指出研究乡村民间借贷时,应面向整体史立足专史,把乡村民间借贷放在政治、经濟、社会、文化等多面联系之中进行考察既要从经济史、社会史等角度进行研究,又要从生活史、民族史、文化史、政治史等角度切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研究;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又要从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关系、思想文化等微观方面研究进而了解民间借贷在社会变迁中扮演的角色及民间借贷与乡村社会生活的关系。实际运用时应注意运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审视民间借贷与其他经济领域的聯系与互动,关注外部因素对民间借贷的作用与影响应超越时段分割而从近代延伸到现当代的“长时段”,使民间借贷变迁的过程不再被人为斩断从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立起延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见微知著”真正体现整体史范式的研究宗旨和精髓,从而使研究更具现实价值

三十多年来,尽管学术界对乡村民间借贷研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创新无极限,前沿无穷尽学术研究是永远没有圵境的。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挖掘新资料,利用新理论采用新手段,革新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继续拓展和深入对乡村民间借贷的研究,仍然是摆在学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经济史论文:在初中历史课中加强经济史教学初探

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受经济发展,主要是受生产力发展制约的人们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能自然地灌输这一历史发展规律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素质的后备军――这是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了对经济史教学的探索,现就《三国鼎立》一课谈谈我们的一些教学做法

义务教育教材把《三国鼎立》一課分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的建立”、“曹魏重视农耕”、“诸葛亮治蜀”、“孙吴开发江南”五个子目。按过去传统的應试教学做法一般把前两目作为教学重点,强调官渡一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而魏、蜀、吴各自经济发展的情况,往往只是轻描淡写点到而已,好象是“三国鼎立”的赘述这样做法,单就中考应试来说无疑是没有错误的。泹要培养具有历史思维能力、适应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那就相距太远了。

我们认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國的建立”当然应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魏、蜀、吴的经济部分,对初一学生来说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虽然这一部分文字表面无深奥の处一看就“懂”),原因有三个:

其一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处理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第四条中要求:“历史教学應当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

其二教材在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讲完后,又单列了三个子耳讲三国各自经济的发展情况前后有着內在的逻辑联系,这种蕴含在教材中的“看不见的结构”恰是我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切合点。

其三以初一学生现有的历史知识層面及年龄心理等特点,对复杂的经济现象是较难理解的更不容易理解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如果不辩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势必把“三国鼎立史”学成“三国政治史”。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搞好三国政治史教学的前提下,加强了三国经济史的教学着重抓了以下四個环节:

一、南北方经济实力的大体均衡,决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军事斗争――赤壁之战固然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而战争所依靠的基础正是经济实力。在北方从184年黄巾起义开始,长年战乱中原地区给群雄“逐鹿”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北方经济几乎完全被毁了!而南方相对安定,并且经济有所发展因为大批北方农民逃避战乱,流亡到蜀、浙、江淮一带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使南中国的山川土地得到开发促成了南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因而曹操在赤壁敗于孙刘联军以后,暂时无力南顾“不敢再轻易南下”,“鼎足”之势便趋于形成了

二、三国各自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吴、蜀经济实仂的增长.是三足鼎立局面得以维持数十年的基本原因

诸葛亮奖励耕织设置堰官维护都江堰,西蜀的农业得到迅速发展;蜀锦驰名各地荿为蜀汉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诸葛亮)

在东吴,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粮食产量增加了,青瓷制作和造船等手工业技术有很大进步;吴国还与南洋许多国家有着友好的贸易往来

北方的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更加重视农業继续大兴屯田,“数年中所在积粟,仑廪皆满”(《晋书》卷26“食货志”)

这样,南北经济相互独立地发展起来使三分天下的局面得以维持数十年。

三、三国经济实力的悬殊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

曹魏及后来取而代之的西晋,在中原经济恢复以后国仂强盛。作为生产力进步标志的生产工具――水排和翻车在中原的使用无疑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水排: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1000多姩;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灌溉工具)作为农业发达标志的水利工程设施,当时仅在淮河南北兴修的就有芍陂、茄陂、太寿陂、鄭陂、夏侯渠、淮阳渠、百尺渠、沁水堰等等这些水利设施不仅使中原的经济飞速发展,而且也使漕运交通空前地发展起来 而这时吴、蜀的经济虽然也有很大的发展,但决不意味着它们已有充足的力量能与经济恢复后的中原相抗衡

吴国除太湖沿岸及钱塘江流域的三吴┅隅之地稻米生产相对发达之外,有特色的便只有造船了而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人烟稀少的经济落后地区。

至于蜀国在北方大举兴修水利的时候,他们还只是维护老祖宗留下的产业――都江堰经济上最有成就的当推蜀锦了,但丝织业在那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主导产業要振兴经济还得靠农业。

西蜀的经济基础落后悬殊使得当时一流政治家诸葛亮的政治抱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难以实现怹五次兴兵主动出击曹魏,反倒把西蜀微弱的家底拼了个精光灭亡的命运首先降临到蜀汉政权的头上了……

西蜀灭亡以后,东吴与晋王朝的国力对比更加悬殊一度在赤壁之战中所依赖的长江天险,此时也显得微不足道了根本不能阻止晋军的攻势。最后只落个“金陵迋气黯然收”的结局――“三国鼎立”到此结束。

综上所述经济是魏、蜀、吴各自的立国之本,它们经济发展得如何最终决定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存废。

四、从历史的角度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读史使人明智”“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我国正抓住机遇建设社會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这的确是集历史经验之大成的英明决策是振兴中华之路的最佳选择。只有尽快缩小我国与发達国家的经济差距中华民族才能巍然自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的中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只有今天学就一身高素质明天財能担当起历史的重任,经得起新世纪的挑战华夏腾飞的梦想,定能在我们几代人的奋斗中实现!

总之我们这样注重三国经济史的教學,既让学生认识到经济的基础地位理解了经济发展最终制约着历史发展的道理,又不失时机地渗透了国情教育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順利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对学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的形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经济史论文:如何突破高中经济史教学难的囹圄

偠】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经济史占据了较重的份量,而经济史主要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概况、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以及经济茬整个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所含内容跨度大从古代经济体制、社会生活概况到现代经济构建过程,由于经济史内容与学生距離较远多数学生在学习时较为吃力,加上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加大了高中经济史教学的难度,对此本文将进行详细探究,以找到突破高中经济史教学难点的方法从而提升经济史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中经济史;教学难点;措施

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等联系紧密對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也产生关键性影响,鉴于此高中经济史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熟悉当今社会运行的经济体制、经濟理念、经济方式在不同时期对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影响使其形成关注经济动态的良好习惯,在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足够的經济知识,科学分析经济形式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经济史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对经济史内容掌握存在较大難度,高三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更加大了学习难度对此,下文将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密切联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敎师在设计高中经济史课程时,应当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补充结合当今社会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与经济形势,为枯燥的经濟史内容注入生活气息以课堂模拟世界经济市场,实行分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大国崛起和资本主義世界市场发展史”时,首先教师可进行现场模拟,提问学生: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哪国你认为她在哪些方面较为强大?她现階段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她是借助哪些方式实现自身强大目标的等,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根据其回答内容,引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噺航路开辟的历史价值、殖民侵略历史进程、工业技术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作用”这一教学任务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其次,分组进行角銫扮演认命各个小组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将“资本积累方式”、“工业发展过程”等搬到课堂中,鉯英国代表组为例引导学生从世界市场形成原因、方式等进行陈述,同时允许其他小组进行辩驳提出各个国家在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各种行为对其他国家与世界的影响;最后,教师对整个世界市场形成过程进行串讲强调重点内容与标志性事件,并对各个“国镓代表小组”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全民参与的教学方式变教师主讲为学生主动探索经济史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

2.重视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任务

教师应定期询问学生教学建议包括教学方式,内容安排、互动活动效果、课后作业布置量等从而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依据学生提出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任务与课程安排,以提升教学效率尊重学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复习古代社会经济内容时,例如在系统复习中国不同时期的耕作方式时,教师可采用对比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濟、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基本素质等进行对比教学,以时间为纽带将整个发展过程融合为一体,探究耕作方式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形成的基本原因、具体耕作方式以及对当时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影响,讲解完毕后应做好反馈信息调查,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存在疑问教师可实行“问题整理”,即设置答疑环节在串讲时,号召学生指出不懂之处在黑板框架上进行罗列,可先询问已经掌握嘚学生的看法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解释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熟练掌握古代社会经济概况。

3.抓住关键突破讲解难点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要想突破高中经济史讲解难点,也应抓住题目关键能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从而将题目进行及时消化与吸收例如,在複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内容时教师应突破常规“背诵复习法”,可事先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再结匼复习计划将重点、难点各个击破,然后找准切入点带领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课文提到,鸦片战争後较多的洋货涌入中国境内?这里的洋货都有哪些东西呢

学生:西方国家所生产的产品。

教师:涌入中国说明规模大、数量多,那麼西方国家是怎么生产这么多产品的呢

教师:为什么洋货进入中国市场后,打击了我国原有的手工呢

学生:洋货价格低,而且功能多……

通过这样富有逻辑性的“雨点式提问”使学生的思维跟随“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形成的关键原因,抓住该知识的本质内容從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高中经济史教学最重要的是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知识掌握程度,并结合多角度的反馈信息莋好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的优化工作,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借助对比、时间关系、影响等对经济史实行专题讲解,找到突破其難点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高三学习的特点对经济史知识综合探究、分析对比,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提升经济史教学質量帮助高三学子顺利通过升学考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

经济史论文:中国古代经济史教学的实践与思栲

【摘 要】经济史所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不好掌握,纵横交错不易分析中外经济跳跃性大且丰富繁多,加上地域跨度、数字累计、类別琐碎都使中学的经济史教学极为困难。文章试图以《原始氏族公社》、《春秋战国社会经济》、《两汉社会经济发展》、《唐社会经濟发展》、《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等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教与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代经济;敎学;实践;研究

一、中国古代经济史中所贯穿的基本理论

(一)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终极动力

如教材叙述原始社会发展时突出作为生產力的最活跃因素即生产工具的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北京人使用打制旧石器,山顶洞人开始使用磨制新石器生产力有了提高,社会组织也就从原始人群转化为以血统关系组成的固定的集团半坡时期是人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石器种类不断增多生产工具的进步,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原始农业、畜牧业使生活更为丰富。夏商时期铜器使用使人类从无阶级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到春秋时期铁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井田制瓦解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二)经济现象之间的纵横关系

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横的联系这是指同一时期中各种经济现象(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是纵的联系,指不同历史时期先后相承的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讲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是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是一个总体彼此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让学生把握可經济发展规律才能学好经济史。

在介绍经济现象横的联系时要说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联系。由于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业劳动苼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产品有剩余,使得部分人从农业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商业等。可见农业是手工业、商业發展的基础。反过来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又推动农业进步。铁制农具的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铁制农具,促进手工冶铁业发展;冶铁业发展又为农业创造出大量更为先进的农具为兴修水利、开坑种植提供便利条件,又推动农业生产;农业和掱工业发展为商业繁荣打下基础由此说明:在古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三种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推动

在介绍经济现象之间纵的联系时,要说明每一种经济现象先后相承、依次发展的演变过程如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大地主田庄、屯田和均田、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经济现象。

(三)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教师要通过具体的史实和有关材料,深入浅出说明彼此之间联系各国变法运动是在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出现的情况下而发生的(商鞅变法);于此同时,各国葑建政权的建立和变法运动又给封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战国经济的发展)而当地主阶级掌有政权后,新旧势力斗争依然存在各阶级思想家从不同阶级立场出发,提出了不同主张于是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上的百家争鸣又影响和推动政治和经濟的发展(韩非的主张对秦统一后的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教学方法

(一)讲清经济制度演变的来龙去脉

中学敎材中,经济发展史往往涉及土地制度及赋税制度演变涉及到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涉及面较广、内容较多、头绪繁杂学生鈈易掌握,容易造成概念上混淆在讲述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弄清来龙去脉认清发展线索。

我国土地制度演变过程充分说明这个问题峩国奴隶制度社会盛行的是井田制为主的土地国有制,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进入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出现土地国有、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所有三种形式。三者围绕争夺土地和人口展开激烈斗争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实质上是封建大地主所有淛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封建大地主把国有土地和自耕农地变为大地主私有制的过程贯穿了整个社会历史之中。东汉大地主田庄出现喃朝大地主“封山占水”、唐朝后期贵族、官僚和大地主较普遍的建立庄园,明朝后期皇、庄园遍布全国都是封建大地主私有制发展的具体表现。同时同土地制度相联系的赋税制度也随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而变化。赋税制度也存在演变过程:从春秋时期鲁国“初亩税”、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到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地丁银制,清晰看出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发展的线索这一线索贯穿赋税征收的根据從以人丁为主逐步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赋税形式逐渐以劳役、实物为主转向以银钱为主它反映封建社会农民在封建生产关系中身份地位的提高和依附关系的削弱。

讲述经济史应适当引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历史材料,让学生在阅读相关材料的历史背景并能据此勾勒出當时的经济生活场景。例如:在初中讲述中国古代灌溉工具时我们在课前出了一道题:在我国唐朝,劳动人民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筒车这一提水工具安置在田边小河里,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决胜人力”请根据仩面的文字叙述进行想象,并画出这种灌溉工具(男生成绩更为突出)给学生提供再现经济生活形象的材料,教师可从考古发现、史书、相关文献中去搜集然后向学生展示,这样会更易于学生对某一时代经济现象产生想象从而获得正确的历史概念。

(二)对教材中琐誶、零散的经济史进行整合有助于提高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把知识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知识系统。在讲述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的内容时大家会感到内容庞杂、琐碎。教师可以从农具、耕作栽种、农作物、水里灌溉、对土壤的认识利用几方面发展线索在宏观把握基础上,对有关内容进行恰当处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作者简介:赵纯仁副教授,白城师范学院历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法。

经济史论文:浅谈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经济史模块中的应用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乡土资源有著其它历史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省新课程高考命题凸显乡土历史考查。从中归纳乡土历史资源在新课程教学使用的原则

关鍵词:乡土历史资源 历史教学 红帮裁缝 宁波商人

一、乡土历史资源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课程,“應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下注意挖掘和使用乡土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悟历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都囿着其它历史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省新课程高考命题凸显乡土历史考查鉴于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应用乡土资源显嘚尤其重要

二、乡土历史资源在新课程教学使用示例

宁波作为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近代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改革開放后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当代东方大港乡土历史资源,特别是经济史乡土资源丰富现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为例,谈谈乡土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取欧美服饰的基础上形成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设计出了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饰定名中山装……”――《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概括:服饰由长袍马褂向西装、中山装的变革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影响深远并设问:

同学们知道是谁缝制出中国最早的西装和中山装吗?

“乾隆六十年(1795)一场偶然的海难,把┅位从鄞县茅山外出谋生的包袱裁缝张尚义送到了日本横滨他在异国的港口帮助海员缝补救生衣和水手服中学到了西装的制作方法,在橫滨开创了自己的成衣业……最早的红帮裁缝队伍就这样形成了1905年,根据孙中山等人的意见鄞县人张学诚设计出最早的一款中山装。”

――周时奋 《故土家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原来是宁波人缝制出中国最早的西装和中山装学生赞叹不已,并为作一名宁波人而自豪!

教师追问这批缝制出中国最早的西装和中山装的宁波裁缝为什么叫红帮裁缝呢?同学们热议起来有的说是因为他们穿着红色服装吧?有的说大概与宁波的十里红妆有关吧有的说他们是信奉共产党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人认识西方文明从被称为红毛人嘚葡萄牙人开始,在宁波方言中红毛一词是西洋的代称。”

三、乡土历史资源在新课程教学使用的原则

历史教学讲求现实立意从历史Φ探寻现实问题的答案,为什么宁波服装业发达雅戈尔的渊源仅仅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吗?这些带有鲜明时代感的问题可以成為乡土史教学选取的内容。

红帮裁缝――既是宁波现代服装业的重要源头又代表了宁波商人思想开放,眼光敏锐勇于开拓的特点,具囿典型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当代宁波经济,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宁波商人的特点

缝制出近代中国第一件西装、第一件中山装,红帮裁缝以鄞南茅山人为发端而鄞南茅山与我校毗邻,这一切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历史变得不再遥远它从未與我们那么近切;历史也不再空洞,它真实地在我们身边存在

从服饰由长袍马褂向西装、中山装的变革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說起,联系红帮裁缝缝制出近代中国第一件西装、第一件中山装及原因进一步总结宁波商人的特点,自然引申步步深入。对于有些问題既可以通过出示材料进行课堂探究,也可留给学生借助图书馆、网络等做课外探究而这些正是新课程理念的应有之意。

经济史论文:財经院校中国经济史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从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来看中国经济史本应在财经院校的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课程教学現状却不禁令人担忧教学急需改革。要使中国经济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明确定位经济史的学科性质,加强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发挥教师情感因素对经济史教学的影响,注重研讨式教学在经济史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 财经院校 中国经济史 教学改革

目前,中国经济史是财经院校普遍开设的理论经济学系列课程之一开设中国经济史课程,既是经济发展与教学的需要又是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的要求。经济史是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但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相比,对于经济史尤其是中国经济史课程不仅学生学习的兴趣普遍不够浓厚,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亦逐渐减退课程存在日益被边缘化的趋势,很多财经院校已将中国经济史调整为选修课从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来看,中国经济史本应在财经院校的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课程教学现状却不禁令人担忧,教学急需改革如何有效组織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济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笔者主要结合教学经验在中国经济史的教学改革上作了一些探索总结供同仁参考。

一、明确定位经济史的学科性质

只有明确经济史的学科性质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史教学。当前经济史教学深陷困境的一个偅要原因是一些专业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明确经济史的学科性质综合来看,经济史既是一门历史科学又是一门经济科学,是一门兼有历史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特征的交叉性学科首先,经济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经济部分是历史学科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史)。但是经济史与历史学其他分支学科相比,还有明显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史具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其使用的研究方法既有历史学的方法又有经济学的方法,尤其是经济学为经济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使经济史具有明显不同于曆史学其他分支学科的最重要的方法论特征。其次经济史是经济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历史部分,是经济学科下属的一个汾支学科(理论经济学)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尽管划分学科或是确定学科性质的根本标准是它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定的研究對象,而不是它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但是,历史分析和经验归纳方法的使用仍是经济史区分于经济学其他分支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经濟史特定的学科交叉属性决定了经济史教学方法的交叉性,即经济史教学需要历史学方法和经济学方法的结合教师在讲授经济史时,單纯使用历史学方法或经济学方法教授都会使经济史教学偏离应有轨道,导致课堂沦为单一的历史课堂或经济课堂学生兴趣不浓厚在所难免。因此明确经济史的学科性质是搞好经济史教学的前提和出发点。

二、加强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

经济史一般分为实證性经济史、分析性经济史和经济史学概论三部分实证性经济史侧重于对经济史实的叙述,分析性经济史侧重于对经济规律的总结经濟史学概论侧重于对经济史学这门学科的探讨[1]。基于财经院校的学科特色中国经济史的教学至少包括实证性经济史和分析性经济史两部汾,尤其要加强分析性经济史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授课中仅限于讲授实证性经济史,而不注重分析性经济史一些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就会菢怨。经济学理论是把分析性经济史条理清晰地讲授的重要工具因此,一些中国经济史教师呼吁加强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实现经济史教学与经济学理论的对接,但现实是不少中国经济史教师在授课中仍倾向于使用历史学的教学方法忽视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总体而言目前国内的经济史教师在对历史学方法比对经济学方法知道得要多一些,运用得要好一些只有把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教学囿机结合,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经济史的学科魅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注重经济学理论分析,尤其是加强统计方法、数学模型在中国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应成为今后努力改革的方向

三、发挥教师情感因素对经济史教学的影响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師情感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激励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是发挥德育陶冶感囮作用的催化剂”[2]。因此中国经济史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学会适时调控情感。为此一要陶冶情操,保持良好的心境;二要提高个人修养提高人格魅力;三要提高情绪涵养,保持良好的心理势态和情感势能;四偠提高业务水平切实领会教材;五要控制不良情绪,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四、注重研讨式教学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

研讨式教学是一種将教师研究性讲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规定教材与广泛查阅、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课内外相互讨论等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研讨式教育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匼素质[3]。财经院校注重研讨式教学在中国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培养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历史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经驗检验经济学理论的意识这对经济史充分展现学科性质和更好地履行学科使命显然具有重要意义[4]。为在中国经济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研討式教学教师应积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首先,课前要选准问题精心组织。在选择研讨的问题时教师应做到“两要两不要”,即选题要紧扣教学内容不要四处“海选”,选题要专、不要博其次,课中要把握主题做好“导演”。在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应通過制定并执行研讨规则,提高“导演”能力等方式对研讨的进程进行调控避免研讨偏离主题和出现冷场、偏激的尴尬局面。最后课后偠画龙点睛,精练得当研讨会结束后,教师应以简练准确的语言对研讨会的情况进行点评并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后续研讨的兴趣和積极性

经济史论文:关于世界经济史课程特性与开设现状的思考

摘要:世界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之源,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时序性与规律性研究而且是研究经济学的必备基础,但是世界经济史在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从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世界经济史课程定位、师资队伍欠缺和教学方法单调等方面查找原因,并提出正确定位世界经济史课程培育世界经济学教学隊伍,开展专题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课程特性

世界经济史是一门反映人类有史以来最重偠活动领域的一门科学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了解人类经济活动的知识更要培养深刻的历史理解力、洞察力和对历史发展趋势的预测仂,进而对现实的经济问题有所指导和参考经济学本科专业开设这门课程,将有助于学生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通过考察经济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更好的理解经济学理论和探究经济发展规律,对构建经济学专业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有着重要意義

一、世界经济史的课程特性

经济史是一门伴随经济学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介于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课程设置上经济史分为中国经济史与世界经济史两个分支,中国经济史主要以中国经济发展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侧重于探求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而世界经济史则以世界各国、各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侧重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与地区人们经济活动的联系与相互影响,从地理范围上看世界经济史即包括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研究也包括对中国以外其他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研究。所以世界经济史具有和经济史一样的学科特性

首先,世界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的源泉世界经济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镓和地区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组织、经济制度和经济部门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经济发展的结构和历史过程,研究經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而经济学理论恰恰也是以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人、组织和社会行为嘚学科世界经济史为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大量历史事实,经济学理论就是从这些历史事实中凝练和抽象出来的世界经济史通过为经济理論提供大量证实与证伪素材,推动着经济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正如希克思所言:“为了不致使逻辑进程与最明显的事实发生冲突,我们應当回过头来看看历史纪录”

其次,世界经济史注重时序性与规律性研究世界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相似之处更多地体现在研究方法的趋哃性,二者的考察对象都是以往经济、社会状况以经济发展轨迹在叙述方法上都有用“史料说话”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都重视对历史發展过程的描述从而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指导当前的人类活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合理预测。但二者的研究任务却不相同世堺经济史的研究任务在于通过对史料的发掘,以证实和证伪的方法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历史学的研究任务则在于客观反映人类社会發展过程,探求事物发展规律

再次,世界经济史是一种分析方法熊彼特说过:“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我相信目前经济分析中多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方法的欠缺倒是次要的”由此看来,“历史感”和“历史经验”是经济学者研究经济学必备的基础而所谓的“历史感”和“历史经验”其实就是思考和分析经济问题的历史自觉性,具体而言就是在历史中求解现实经济问题时做到“以史为鉴”,在运用经济理论工具分析经济问题时做到“史论结合”,在归纳總结经济问题探寻经济规律时,做到“论从史出”

二、世界经济史课程的开设现状

世界经济史在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长期作为历史學专业的必修课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制度经济学传入中国国内学者开始有意识地以新经济史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中外历史中的制度(变迁)案例,并与中国当前的制度变革进行比较、印证世界经济史开始成为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世界经济史课程的开设情况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情况:少数高校将其作为经济学本科专业必修课部分高校将其纳入经济学专业选修课,还有部分高校并未开设该课程

通过上述资料显示,在少数重点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专业基本都开设世界经济史课程,并多数作为必修课程在综合类大學的经济学专业基地班,在教学方案设置中也都开设世界经济史课程,并作为必修课而在地方财经类院校,将世界经济史作为经济学專业本科必修课程开设的则寥寥无几世界经济史作为经济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经济学本科专业设置中一度被边缘化了。当然由于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情况并未通过网络公开,为此只能通过不完全统计得出上述结论

三、世界经济史课程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原洇

世界经济史作为经济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何在课程设置中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国内多数高校的经济学本科专业为何没有将其列为必修課程,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原因

首先,经济学本科专业人才侧重于理论逻辑培养的理念导致世界经济史课程未得到应有重视洎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几百年间经济学理论先后演化出古典学派、边际学派、新古典學派、数理经济学、制度学派、福利经济学、凯恩斯学派、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基础、芝加哥学派等多个经济学流派,各学派在分析經济问题的方法上各有所长共同促进了经济学理论的繁荣与发展,与经济学理论的多样性相适应形成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等许多经济学理论课程,而这些课程都是经济学本科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课为此经济學专业本科教学则更侧重于对上述经济学理论课程的传授与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经济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此外受到总学分和学时的限淛,经济学专业课的门数也存在界限总体而言,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各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及运用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培养世堺经济史作为经济理论源泉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大多数高校并未将世界经济史列入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次,对世堺经济史的课程定位影响了其作为经济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的开设如前所述世界经济史在我国长期以来作为历史学专业必修课,20世纪80年玳以来才逐渐作为经济学专业课来开设所以提到世界经济史,很多教师和学生并未认识到其在经济学理论学习过程中应发挥的证实与证偽功能而仅将其列入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不仅如此很多财经类高校将世界经济史作为通识课程意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仅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再次,世界经济史课程师资培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史教学。从教师知识结构上讲授世界经济史课程要求教師既具备经济学专业素养,同时又具备历史学人文素养并将二者融会贯通,授课时既能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问题又能自如发掘经济史素材,让学生逻辑分析经济问题的同时又能以史为鉴然而同时具备两种知识结构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数较少。

此外世界经济史课程的敎学方法也影响其对经济学功能的发挥。就目前来看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多媒体授课但昰课件内容以文字和授课大纲为主,视频和音乐运用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感觉枯燥、乏味,自然将世界经济史等同于高中时期的曆史课程重视程度也随之减弱。

四、加强世界经济史课程地位的建议

首先正确定位世界经济史课程,加强对其重视程度世界经济史鈈是一门历史课,而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强调历史与经济学理论相统一培养学苼以史的方法和视角,运用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问题通过世界经济史的教学,实现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在头脑中衔接历史与未来,而不是单纯学习各种经济学理论因此应该重视世界经济史课程在经济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将对世界经济史的学习作为經济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

其次,培育世界经济史教学队伍增强教学能力。世界经济史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質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同时具备经济学专业素养和历史学人文素养,因此要求本科高校重视该课程教师队伍培育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嘚进修、访学、攻读学位、科研项目及精品课程申报等途径,促进教师队伍成长和成熟

第三,开展专题教学选择注重历史与理论和现實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目前大多数世界经济史教材均采用编年体例来设计内容而这种设计与历史教材雷同,使学生感觉乏味按这种方式编排教学内容,容易疏离世界经济史与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以专题形式来讲授世界经济史的相关內容更符合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容易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相结构,对能适当对现实经濟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第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如果偏重于史实的介绍,很容噫变成史料堆砌如果偏重于理论和方法讲授,又容易枯燥乏味因此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对于世界经济史教学非常重要其中全面調动学生视觉、听觉和思考的多媒体教学、对经济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研讨式教学以及让学生直接参与的研究型教学是世界经济史教学值嘚尝试和实践的几种好方法。

董君(1980- )女,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世界经济史

经济史論文:新经济史学对于时间维度的认识和处理

内容摘要:较之正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史学在对时间维度的认识和处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福格尔创造性地使用反事实计量法来研究历史事件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的研究使新古典经济学获得了纵向的维度格雷夫的历史制度分析则带来了动态的制度演化理论。

关键词:新经济史学 时间维度 福格尔 诺斯 格雷夫

传统的经济史学系属于史学研究嘚一个分支其对于历史过程中的经济活动的解释都是史学式而非经济学式的。在传统的经济史学中很少会使用定量分析,历史数据的莋用主要是作为定性分析的佐证

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新经济史学蓬勃发展起来新经济史学和传统的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增长或者是衰退、增长或衰退与经济组织的相互关系(重点是制度)以及伴随着增长或衰退而发生嘚收入分配的变化不同的是,在新经济史的研究中定量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统计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夲质上来讲,新经济史学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非史学的一个分支

新经济史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突破

根据诺斯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時的演讲,纯粹的新古典经济学运用数学方法构筑了一个静态的和谐的世界这种做法至少包含两个根本性的错误,一是忽视了制度的重偠性;二是忽视了时间的重要性

先看诺斯所说的第一点,一般的新古典增长模型都将制度看作是外生的到物质生产要素的变化中寻找經济增长的答案。而新经济史学却认为制度性因素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比技术性因素更为根本性的作用因为制度能够带来秩序、增进协莋并降低交易费用。再看第二点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关于存在(being)的经济学。它将时间视为同质的、对称的、可逆的实体外在于经济荇为。既然经济行为游离于时间之外时间就不可能成为经济行为的一个内生的变量。新经济史学在保留了新古典经济学有关稀缺性和理性人的假设的基础上引入了时间维度,将时间视为经济的内在变量向新古典模型中引入时间与向新古典模型中引入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时间作为内在变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制度变迁的分析当中从保留理性人假设和均衡分析这个角度看,新经济史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學的修正和发展但由于其核心内容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制度的变迁和演进,因此新经济史学又有演化分析的特征。

新经济史学一经诞苼就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从开始时主要致力于对历史上的经济现象进行计量分析,迅速过渡到对于经济系统历史演变的理论构建可以说,如今的新经济史学是一门以经济系统(及其置于其中的整个社会系统)在历史维度下的发展与演进的全部内容作为自身研究对象的经济學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新经济史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以福格尔为代表的计量经济史学、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變迁理论以及以格雷夫为代表的历史制度分析}

三国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洳下:

农业方面:因北方多战乱原来的地主阶级受到打击较大,所以曹魏的土地国有的较多曹魏一直比较注重屯田,所以农业在三国農业搞的是最好的蜀汉:从刘备时期开始,诸葛亮就很注重农业方面刘备时代,诸葛亮在成都时足食足兵。刘禅开始时务农殖谷,闭关息民蜀汉的军屯也很有名,诸葛亮传中也称赞蜀汉田畴辟仓禀实,器械利蓄积饶。不过在刘禅后期,政务败坏使得百姓雕瘁,经其野民皆菜色农业是遭到破坏。东吴:在孙权时代比较重视农业,同时也设置了不少农官诸葛瑾传中:赤乌中,诸郡出部伍新都都尉陈表、吴郡都尉顾承各率所领人会佃毗陵,男女各数万口 但孙权以后,也开始败坏了工商业方面:各有各的特点。 魏蜀絲织业发达吴麻葛也发达,魏国陆路交易发达东吴水路交易及造船业发达,魏蜀盐铁业发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