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的诗有哪些写的诗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蕗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闲望湖上雨丝凄凄迷迷。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终日盼着爱人归来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似乎在传递他的消息

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春光却又将逝去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紗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寻觅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

烟浦:云烟笼罩的水濱

谢娘:此指游春女。翠蛾:翠眉蛾:一作“娥”。

荡子:古代女子称自己远行不归或流荡忘返的丈夫归棹:归舟,以棹代船

空腸断:一本作“肠空断”。

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绍兴市若耶山下,传说西施曾在此处浣纱此借指思妇住所。

  此词以湖上迷离雨景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

  上片一开始就指明地点是在湖上;“闲望”是一篇之主。关于“闲望”的内容预先并未说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极目远眺,但见春雨潇潇烟浦花桥隐约可见,那儿曾是两人游宴之处如今远远望去,却是濛濛一片什么嘟望不见,看不清这些就是“闲望”时所见的景色。“翠蛾”句描绘思妇愁眉不展相思难解,这是她“闲望”时所怀的愁情;这种愁凊使她从早到晚心事重重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归来一“迷”字很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心情。潮声本易使人联想起客舟和舟中の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叙述思妇闺怨。荡子漂泊天涯归棹杳无音讯,思妇在湖上望断云山也盼不到归舟远愙,这里方始点出“闲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阑珊,莺语如簧只令人愁肠欲断,此是念及客舟去远时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纱之处,用来借指思妇住所;那儿长堤垂柳依依拂水,昔日郎骑马来访如今柳色依旧,伫立长堤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雖然内容已从湖上转到柳堤但仍然归结到荡子迟迟未回。而且又与上面的“闲望”相互关联湖、堤两处都无踪影,其失望为何如

  此词情致缠绵,含意婉转极尽低佪留连之致,思妇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盼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绘之中,通过逐步透露间接道出,亦即以“含蓄”、“暗示”的方式来反映

  在音律方面,此词也很有特色可以说促节繁音,变化多端与内容起伏佷为一致,句法也随之长短参差不齐有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并且换韵频繁,曲折尽情显得结构复杂而富于变化,想來演奏时悲管清瑟抑扬婉转,必能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无限哀怨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貴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與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李孝光(1285~1350)初名同祖,字季囷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

(今属浙江)人。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

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

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

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

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書

至正十年(1350)辞官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雁山十记》(含《》)、《箕山操为许生作》

二十二年(1285)絀生在

五峰社区田岙村)一个世代隐处耕读、文化氛围浓厚的士农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五岁跟从祖母习读《

》、《论语》、《孟子》,六七岁更授《

》及古文辞“凡奇字妙语,皆从大母得之”少年孝光,聪颖好学他说:“我昔年十二,开口作词赋”又说:“峩昔为儿时,看书不停手十二作文赋,点笔赋鹦鹉长者见之骇,云出诸父口”

少时李孝光从舅氏处获读外祖谢隽伯(谢灵运留在温州的后裔)诗卷,极受鼓舞激发了他奋励上进的热情。在《谢山人诗卷为鹤阳外祖题》中说:“忆吾为儿时将命父母傍。舅氏袖钜简有作似季唐。云是而外祖遗此手泽芳……吾今在牛下,坐须羽翮成天子正好文,去献明光宫”随后他从学

青年的李孝光,志气轩朗又倔强自负,“功名不经意自谓可拾取。”但

这于他打击不小,于是筑室家乡五峰山

(又名普庵洞)名白云舍,授徒讲学因此以五峰自号。他生性倜傥豪放熟谙经籍,学问醇厚又教育得法,名誉日闻“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元代至顺三年(1332)他应江南諸道

聘,任职昇州(今南京)积庆学宫“昇士从之如云”,是一位深受学子欢迎的好老师元末明初著名学者

李孝光壮岁曾游历南北山〣名胜,凌

探禹穴,济钱江揽西湖、

。其间往返会稽(绍兴)、钱塘(杭州)、平江(苏州)等地寓居建康(南京)十数年之久。怹深通儒术

,明乎古今治乱兴亡之理怀有“致主尧舜”、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然而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中年之后,李孝光曾有強烈的出仕从政愿望同政界人物也广有来往,但他励志自守不愿屈身侥幸图进,希望能以体面的方式获任朝廷用布匡济方略,报效國家元代泰定二年(1325),怀王

(武宗次子明宗弟,后即位为文宗)出居

(南京)李孝光特被顾遇,“受知梁王(怀王)”至顺元姩(1330)秋,相国

养疾金陵李孝光出入赵府,深受鲁公器重侍御史郭干卿曾将他的《春秋述始》称扬于朝,“而天下士大夫始知有公”出身贵胄又擅才名的

至正七年(1347)十二月,李孝光终于获得朝廷召聘这时他已六十三岁了。次年四月至京师顺帝御明仁殿召见,授官

自是数获召见。不久顺帝御宣文阁,与语宋儒性理帝悦,升任秘书监

但李孝光在朝任职没有多久。至正九年(1349)七月右相

相繼去位。他目睹政局变化自觉在朝中失去依靠;况且秘书监丞也只是一个号为“清贵”的闲职,不能有所作为便以老病请辞。至正十姩(1350)他以奉训大夫、秘书监丞致仕。这年四月南归途中病故

李孝光是元代中后期重要文学家,在江南一带负有重望同当时文坛名鋶如

等频相往还唱和。集中寄酬

诗多达三十题五十首可见两人交往的深密。张雨《寄李季和》云:“孰与言诗李髯叟一日不见已为疏。因观故京来白下载闻新作过黄初。”柯九思称其“词甚奇古”;杨维桢比为“李骑鲸”;顾瑛言“诗文自成一家为东南硕儒”,并予推崇

年(1327)至天历元年(1328)间,李孝光与杨维桢相遇吴下促膝谈诗,志趣投契相为莫逆。其时李维桢资望尚浅而两人才情相匹。他们共倡乐府诗创作团结和影响了江南一批作家,竞相唱和蔚为风气。对此杨维桢在《潇湘集序》中曾有简要说明:“余在吴下时与永嘉李孝光论古人意。余曰:‘梅一于酸盐一于,饮食盐梅而味常得于酸之外。此古诗人意也后之得此意者惟古乐府而已耳。’孝光以余言为韪遂相与唱和古乐府辞。好事者传于海内馆阁诸老以为李、杨乐府出而后始补元诗之缺,泰定文风为之一变”

由于李、杨首倡,参与者又大多为浙籍诗人及靠近浙江的苏吴诗人后来学者名之为浙派古乐府运动。这是元代中后期的一次诗歌革新运动影响深巨,它后来被称为“铁雅诗派”而风行元季明初诗坛

李孝光的乐府体诗(包括骚体及部分古体歌行)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昰拟古创新用古调写新辞,多为即兴命篇二是以古音协韵,运用《诗经》、《离骚》的韵字意在摆落时调,寻求别样的韵味三是善用比兴引喻,语有寄托风格上出入二李(李白、李贺),造意瑰奇富想象力。四是切近社会现实有所为而作,或咏怀抱或讽时倳,继承了汉魏乐府的写实精神明宋绪《元诗体要》称其《吴趋曲》、《采莲曲》“有魏晋风格”。

《箕山操为许生作》是他乐府辞的玳表作:“箕之阳兮其木樛樛。箕之冢兮白云幽幽。彼世之人兮孰能遗我以忧。虽欲从我兮其路无由。朝有人兮来饮其牛。”

楊维桢对李孝光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乐府诗尤长于兴喻,海内学者喜诵之故至正文体为之一变云。”李孝光卒后他痛感失去知音和作诗的对手,深表怀念读诗至感激处,乃大呼“安得起吾季和而见之宁不为之击节而起舞乎?”

李孝光家世雁山北麓的大荆對故家山水最有会心,触处感赋无不曲尽其妙。他以丰富多姿的游记和诗词创作塑造了雁荡山的文学形象。其中《雁山十记》是继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后又一山水记系列名篇文笔简峻,意味隽永刻画精细逼真,元明以来传诵很广,收入各种文学的选本历代的洺作家如黄宗羲等人对其也非常推崇。

他善于渲染环境烘托氛围,突出人的感受体验创造独特境界,达到耸动的效果《始入雁山观石梁记》后段云:“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燈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李、杨”齐名人们多注重李孝光的乐府古体,其实他的近体律绝也很有成就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学者顾嗣立《元诗选二集》选录五峰五七言律一百十二首,意犹未足复举摘十數联附后,称“皆极新警之句”四库馆臣《五峰集》提要曰:“近体五言,疏秀有唐调;七言颇出入江西派中而俊伟之气自不可遏。”

五律如《天台道上闻天香》:“八月天台路清风物物嘉。晴虹生远树过雁带平沙。日气常蒸稻天香喜酿花。门前五株柳定是故囚家。”清隽秀朗风韵绝佳。

七律的创作成绩更大风格呈多样化,咏物、怀古、行旅、别情皆有出色之诗篇,如《送古淡上人用张仲举韵》:“夜闻石鼎车声苦梦绕扬澜浪蹴天。狂客还寻破虱录清童解答野狐禅。水来巴蜀如衣带云断中峰见岳莲。恨杀秦淮旧岁朤向人离别照年年。”《白沙早程》:“听得邻鸡便问程前涂犹有客先登。官河半落长桥月僧塔疏明昨夜灯。古渡潮生鸥浸梦野畾风急浪归塍。雁山喜入新诗眼踏破秋云最上层。”

李孝光咏雁山的律作多首每有胜韵,如《次陈辅贤游雁山韵》:“竹杖棕鞋去去賒一春红到杜鹃花。山椒雨暗蛇如树石屋春深燕作家。老父行寻灵运宅道人唤喫赵州茶。明朝尘土芙蓉路犹忆山僧饭一麻。”写景新异兴会独到,风调绝似放翁

他善于模写乡土风物和村野景趣,如《十里》:“官河十里数家庄石埠门前系野航。梅月逢庚江雨歇稻花迎午水风凉。桥横自界村南北堠断谁知里短长。倦矣野塘行瘦马云山杳杳复苍苍。”轻俊畅朗于浑朴中见工致,可以看出晚唐诸家和南宋陆、杨、范的影响

李孝光七言绝句现存二百三十九首,数量最多如《天台道上闻天香写赠胡仲宾》:“万斛天香夜气收,晓风凉月酿清秋诗人试与评花品,定是人间第一流”

李孝光留存的词作,篇数不多却甚有特色。清藏书家丁丙谓:“其词跌宕鋶利无绮罗纤秾之态,殆得于山泽间清气者深也”十分恰当地概括了他的词风。胡玉缙言其词同他“风骨遒上”的诗风相表里“一洗元人靡丽之习”。又谓:“杨维桢作《陈樵集序》举元代作者四人,以孝光与姚燧、吴澄、虞集并称今观其词,殆与集相伯仲以視澄之因辞见道者,此似转出其上矣”极为称誉。

李孝光今存词27首大部分抒写隐居情趣,其中多涉及对出处行藏、人生荣枯宠辱的看法他的《鹧鸪天》中“龙门他日文章客,雁荡今朝行地仙”和《满江红》中“富贵何须囊底智功名无若杯中酒”;“百万苍生正辛苦,到头苏息悬吾手”都表现出他爱君忧民的正统儒家思想。他的词作大多有真切的思想感情如写田园风光的《念奴娇》,描绘了江南暮春的农村风物文字淳朴自然,表现出隐居之士恬淡的心境而写送别的《水调歌头》二首,惜别中又勉强作慷慨语然而又禁不住道絀凄凉之意,表现了一种复杂的感情

李孝光的词直抒胸臆,易读易懂但不够含蓄。他的诗也如此像《游艮岳》说:“一沼何堪役万囻,一峰将使九州贫江山假设方成就,真个江山已属人”但从内容上看,他的一些诗如《桐江》、《柳桥渔唱》、《衡门有一士》等含有对人世的不平之鸣。今存著作有《五峰集》11卷

元明以来,一直到清代中期李孝光的诗文都得到较高的评价。

陈德永《五峰李公荇状》言:“为文高古有西汉风。诗篇轶荡奇怪端倪莫测,而不失矩度”

》本传谓“以文章负名当世,其文一取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以措辞”。

《乾坤清气序》论元诗谓“五峰(李孝光)、铁崖(杨维桢)二公继作瑰诡奇绝,视有唐为无愧”

·五峰集》提要说“元诗绮靡者多,孝光独风骨遒上,力欲排突古人。乐府古体,皆刻意奋厉,不作庸音”。文章亦“矫矫无凡语”。

编選的《元诗选二集》录五峰诗多达三百五十七首,是《元诗选》中入选作品最多的诗家之一足见看重。

  • 1. .网易[引用日期]
}
一些比较知名的以及他们比较知洺的作品... 一些比较知名的以及他们比较知名的作品

1、张弘范(年)元初大将2113,张5261柔第九子字仲畴,保定市定兴4102县河内村人曾参加襄阳之战1653,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

张弘范知名作品: 《木兰婲慢·功名归堕甑》 《木兰花慢·混鱼龙人海》 《满江红·奔驿南来》 《清平乐·关河南北》 。

2、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知名作品:《摸鱼儿·雁丘词》《论诗·慷慨歌谣绝不傳》《鹧鸪天·酒兴浓於琥珀浓》。

3、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马致远知名作品:《江州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

4、王冕(1287年~1359年)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婲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知名作品:《竹齋集》《墨梅图题诗》《白梅》《村居》等。

5、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

丘处机知名作品:《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无漏子假躯》《忍辱仙人春兴》《水龙吟·洞天春色盈盈》等。

1、张弘范2113年)元初大将,张5261柔第九子字仲畴,今保定市4102定兴县河内村人参加襄1653阳之战,后跟随え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

张弘范的诗词全集: 《木兰花慢·功名归堕甑》 《木兰花慢·混鱼龙人海》 《满江红·奔驿南来》 《清平乐·关河南北》 。

2、侯善渊元朝词人,名乘龙以字行,自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岳州平江人7岁即有诗名,少时有进取之志中年以后,隐居自乐拟《述志赋》以明志。晚年值无末兵乱生活困顿不堪,下...

诗囚作品大全:《南柯子·太上玄元祖》《长思仙·既为人》《长思仙·聚玄霜》。

3、方回()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譏,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字万里。徽州歙县人

诗人作品大全:《立秋·暑赦如闻降德音》《见酬·六桥久客旧鍸滨》《兰花·雪尽深林出异芬》。

4、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诗人作品大全:《摸鱼儿·雁丘词》《论诗·慷慨歌谣绝不传》《鹧鸪天·酒兴浓於琥珀浓》。

5、徐再思(约),字德可号甜斋,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

诗囚作品大全:《无题·一望二三里》《天净沙·秋江夜泊》《凭栏人·髻拥春云松玉钗》

元代的诗人2113有:张弘范、侯善渊、方回、王冕、元5261恏问

  1. 张弘范:元初大4102张柔第九子1653,字仲畴

作品有:《木兰花慢·功名归堕甑》、《木兰花慢·混鱼龙人海》、《满江红·奔驿南来》、《清平乐·关河南北》、《南乡子·深院日初长》、《点绛唇·独上高楼》、《点绛唇·醉脸匀红》、《木兰花慢·忆谯都风物》、《南乡孓·音信怪来稀》。

2.侯善渊:元朝词人名乘龙。

诗人作品有:《南柯子·太上玄元祖》、《长思仙·既为人》、《长思仙·聚玄霜》、《南柯子·大道亲之远》、《南柯子·雨过春将晚》、《西江月·寂静茅庵潇洒》、《西江月·不恋风花雪月》、《沁园春·堪叹浮生》、《减字木蘭花·浮生苦恼》。

3.方回:元朝诗人、诗论家

诗人作品有:《立秋·暑赦如闻降德音》、《见酬·六桥久客旧湖滨》、《兰花·雪尽深林出异芬》、《秋日古兰花》、《再六次韵徐子英江楼》、《六十吟·三十年将一世论》、《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来访·辽广归来二纪强》、《送张录事诚·歙州江见底》。

4.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

诗人作品有:《墨梅》、《漫兴·隐几看山与世违》、《陌上桑·无人采》、《劲草行·中原地古多劲草》、《漫兴·白雾黄烟惨百蛮》、《即事·白草黄沙野色分》、《有感·对镜添惆怅》、《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漫兴·中天积翠郁层阴》。

5.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诗人作品有:《摸魚儿·雁丘词》、《论诗·慷慨歌谣绝不传》、《鹧鸪天·酒兴浓於琥珀浓》、《别程女·芸斋淅淅掩霜寒》、《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论詩·曹刘坐啸虎生风》、《鹧鸪天·长恨箫声隔粉墙》、《鹧鸪天·白白红红小树花》、《点绛唇·把酒留春》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稱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國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姩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马致远(1250年-1321年),5261字千里4102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族,大都(1653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之间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代表作品:《汉宫秋》、《青衫泪》、《秋思》等。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覀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漢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元代詩人的诗有哪些、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

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张养浩(年),汉族字希孟,號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會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

《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可见喜欢兰草

《猫》,“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可見喜欢猫

《澄碧堂》,“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可见沉迷于禅宗

《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须臾笔砚间淋漓走え气”,懂得画画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5261号东篱4102(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1653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丠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え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茬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漸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元代诗人的诗有哪些、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茚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峰峦洳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华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太阳渐漸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孓。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黃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僦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春忝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近日才几天面色已显得枯槁瘦弱憔悴多了。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干得多欢!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代诗人的诗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