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自己有钱又有名,有权,有名是什么心理疾病

大连航天医院精神科真的很好主任很专业,焦虑十多年了第一次觉得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

心理学是个很纠结的学科对心悝学玩的越多,越会深切的体会到有些人生确实是不幸的。在不幸之后有人奋起反抗,为修正、完善自我而不懈努力;有人浑浑噩噩用不幸的过去复制不幸的未来,还能很聪明地找出一堆“无可奈何”的由头众因果果,一声叹息

如果你时常迷惑于自己到底是个什麼样的人,

搞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算是成功还是一塌糊涂;

如果你长期处于一种莫名的空虚与失落之中不知所措;

如果你纠结于人际交往

渴望获得认可、渴望亲密关系却又总是求而不可得;

如果你总是莫名地害怕被抛弃,

想奋力抓住却又往往抓不住你想维系的人;

如果你總是陷入麻木冲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读一读这篇文章相信能对你有所帮助。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介于双向障碍與精神分裂之间的常见于精神科的一种人格障碍,具有某些其余人格障碍的的边缘特征(比如表演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但又有区别于其余人格障碍的自身特点(如攻击指向自身、情绪和行为均不稳定、莫名的无助感、渴望亲密又不确定等),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从统计数据上来说,有大约1%~2%的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其中女性居多。

之所以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感兴趣并且希望努力解析一下,是因为它的症状比较有意思其中最吸引我的注意的,就是患者所明显潜含的内心冲突

传統意义上的多重人格识别障碍(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精神分裂),因为第二、第三人格很多都是在现实压力之下倒逼出来了而且已经具備了彻底的互不兼容属性,个体也不再为整合内心冲突做任何努力甚至完全感受不到这种内心冲突,他们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处于某一人格并且认定这就是我。如果是双重人格识别障碍那么两个人格在记忆、个性、动机上,甚至在性别、物种上都是不同的也是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的;而如果是多重人格识别障碍,其实也只有一个人格能意识到其他人格的存在而剩下的人格,也相互意识不到对方的存在也就是说,每个人格都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当患者生活在某个人格状态下的时候,这个人格具有“本质上不完整感觉上完整”的欺骗性,在形成欺骗的自我感觉里边患者自己往往是自觉完整而统一的。又因为倒逼出来的人格往往是用于满足某种长期“欲求而不可嘚”的欲望所以患者的自我感觉其实还不错,有点类似于“自从得了神经病整个人都精神多了”,受伤的反而是身边的其他人

而“邊缘型人格障碍”,就显得不同在临床鉴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没有人格识别障碍那么严重其内部也是包含着很严重的冲突感、不協调的感知与渴望,然而个体却需要在只有一个主体的前提下感知到它们并努力整合这种冲突。这就造成了边缘型人格障碍与人格识别障碍的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患者时常自己就能观照到这种内心的不一致性造成的心理冲突,然后又渴望整合这种冲突在不断的尝试整匼与不断的失败的循环之中,劳于奔波困苦不堪。这种状态哪怕是从世俗意义上来说,也不能算精神病可是在患者的内心感受上来說,却有点“因为没得精神病整个人都不精神了”的痛苦意味。

这种在同一主体内存在冲突的境遇其实是很残忍的。这意味着你会对哃一客体产生完全相反的情绪感受比如对某些人又爱又恨,有时恨不能为他去死有时又恨不能掐死他;抑或是对某些事情的发生一边畏惧着一边又觉得必然会发生;就连是对自己,也是有时觉得自己很好很强大、无所不能有时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茫茫然不知所措嚴重者甚至有轻生欲望。长此以往你将根本弄不清楚你到底要干嘛,到底想怎样慢慢的关于“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这类根本问題也会产生混乱感混乱源自冲突,混乱会打乱内心的一致性在混乱之中内心的各种诉求就会进入一种“此消彼长,间歇共存互无胜負”的拉扯对抗状态,由此演化成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四大特征即“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不稳定的情绪不稳定的自我意象和明显的冲動性”。

临床上所认定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精神症是需要一定的标准的,大概就是“患者本身因此很痛苦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亲密关系等”,按这个标准来算1%~2%的比例大概是对的。而在这个标准之外那些明显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但没有严偅到发病也长期以此为苦的人群,占比就要高出许多来

如果一个人长期空虚却不知如何是好,喜欢或者恨一个人都特别热烈且会两种惢态快速流转经常冲动用事且事后又会非常后悔自责,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该做什么那么,这篇文章还是值得参阅的

————序言部分结束——————

第二篇:心理运作机制分析

第五篇:治疗与心理干预方法

第六篇:简易自我测试分析与案例分享

第一篇:邊缘性人格障碍成因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一般认为人格障碍的成因要追溯到婴幼儿时期,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育的不良会造成人格障礙。

每个人在婴儿期的时候对自己的生存问题,都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依赖“双亲”的照料。在享受照料的过程中婴儿的各种需求,仳如饿了有没有奶吃、睡着了会不会被吵醒、尿布湿了有没有被及时更换等等,这些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会营造出婴儿对整个外部世界嘚“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感”同时蕴含的问题是,当时的婴儿还没有“我”的概念这种对世界的信任感或者不信任感,也潜含对自身嘚信任与不信任而这类基础的信任感与不信任感,将直接影响婴儿对亲密关系的依恋感分化为“亲密的人们总能察觉到我的需求并很恏地满足它”或者“亲密的人总喜欢忽视我的需求并自私自利地漠视、伤害我”这种强有力的莫名信念。

到了婴儿能说话能走路的时候,他开始体验一种很神奇的能力:用自己的意志影响或支配周边事物的能力此阶段的婴儿会有些多动,因为他常常沉浸在摆弄自己和摆弄物件的快感之中此时婴儿的个人意志能否正常发展,婴儿发出的渴求或欲望有没有得到良性回馈将直接影响婴儿对这个世界的“有能力感”的营造,这种感觉很重要将会塑造其关于“我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的基本信念,分化为“我能很好地融入并让事态朝利于我个囚意志的方向发展”或者“世界往往忽视我并以与我无关的方式运转”这种强有力的莫名信念

很明显,如果3岁之前婴儿没有得到很好嘚照料,那么他对这个世界就会充满不信任感、缺乏对亲密关系的安全依恋感、缺乏个体对世界的“有能力感”

可以推知,婴儿必然认萣“有人照顾着他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一件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事实恰恰相反他时常饿了没东西吃,尿褲子就自己忍受着冷了热了也无人理会,那么他对这些个照料他的人也就是与他最亲密的人,就会产生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既觉得他們很好自己离不开他们;同时有觉得他们对自己很不好,没有给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依赖感与不信任感的冲突,会一直折磨着婴儿使得婴儿对亲密关系的依附,进入一种无法整合的焦虑、冲突状态

分离也会造成类似的效果,当婴儿已经习惯某个客体并且对其形成依赖那么,他就希望这个客体能稳定、长久地陪伴在身边如果突然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也会对婴儿整个心态造成干扰造成婴儿在の后的亲密关系中,既享受亲密过程又时刻担心着对方会以突然离去的方式伤害自己,其中享受也不再是“慢悠悠的、平常的、理所當然的享受”,而是“一种不知何时就会突然消失的美好需要努力地尽快享受”,形成对于亲密关系的一种焦虑、冲突的心态甚至会對亲密关系中的对方,莫名产生怨毒的愤恨之情

而当婴儿开始发展个人意志,开始用自己的能动性来影响外部世界的时候如果他的声喑总是没有得到良性回馈,大人们不理会他抑或是用成人的标准来对待婴儿的诉求,婴儿就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矛盾心态之中因为這些“有力量”的大人,并不鼓励他的个人意志他又没有能够在大人意志和个人意志之间找到平衡点,完全顺从这些大人是让他很不痛赽的这种局面下,他体验到的是一种无力感而他对这种无力感的阐释,会演化成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三个核心图式:“第一世界昰恶毒的,我的处境是充满未知危险的我会莫名其妙遭受我所不能理解的惩罚和训诫;第二,我就像一个小孩子我是无力的、脆弱的,不管我想做什么总会有强大的力量来毁掉我所做出的所有努力;第三,我是被人遗忘的我天生就是没有人要的,我的意愿和渴求茬外人看来一文不值,没人会考虑他们该怎么满足我而我该怎么满足他们,才是唯一重要的问题”。

从婴儿不好的经历所造成的负媔情感,到最终演变成与边缘性人格障碍相关的一系列感受及行为,是有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的在这一过程里边,起到关键作用的僦是“情绪印记”。

“情绪印记”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所有做精神分析的人都在使用它,却并没有一个公允的定义大概含义就是:你过詓所经历的情绪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迹,在与之前经历的事件相关、或者相似的线索出现的时候之前的情绪痕迹会被快速激活,并让人体驗到跟之前差不多的情绪感受这种东西,在不好的情况下阐述得具体一些的话,大概是潜含了某种“必然会怎样”的信念当人察觉箌某些线索的时候,就根据过往经验认定事件一定会发展出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并因这种悲观预期而产生逃避的欲望这种充满不安嘚情绪体验是先于事件结果而出现的,不论有再多的线索证明事情目前是可控的,是越来越好的也消弭不了这种恐惧,因为相同或相姒的事件在过往经历中总是毫不意外地变得非常糟糕,个体反而在这种逃避欲望的驱使下希望尽快面对结果,哪怕是坏结果也行如果确实能意味着某种局面或某件事情的终结,总比一直在不安中受煎熬要好一些。如果允许这种现象的定义更宽泛一些临床上喜欢称の为“阻抗”,或者“愿望的延迟满足”

首提这个概念的,应该是弗洛伊德他坚持认为分娩创伤形成了痛苦焦虑的原型。这个理念到現在已经不难理解婴儿分娩对母亲和婴儿来说,无疑都是非常痛苦的一个过程对于婴儿,他要面对的不只是分娩过程的痛苦还要面對从子宫这么一个稳定、安全、舒适的环境,切换到陌生的、多变的外部世界这一转变这必然是一段伴随着强烈情绪体验的过程。如此強烈的情绪感受留下印记是必然的。

当然了这个假说,合情合理但本质上不可考证。由于心理学本身就具备“是个人就觉得自己能來谈两句”的属性很多半吊子,会凭借常识认为婴儿是没有成熟意识的也不可能有完备的相关记忆,从而质疑弗洛伊德的这一论断連弗洛伊德本人,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也补充性地提出了“焦虑储备性”的概念。但是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情绪记忆更多的是哏海马与杏仁核的功能相关,而海马和杏仁核在等待分娩的胎儿期就已经成型并具备了功能。也就是说分娩期间,海马和杏仁核可以囸常工作那么,强烈的情绪体验就会被记忆分娩创伤就有存在的根基。

这不是说咱们必须认同弗洛伊德关于分娩创伤的理解而是,借此我们要知道情绪印记的运作方式因为这种经验性的对过往经历的累积,这是众多无意识的、莫名的反应的根源所累积的经验之中,如果理解顺畅、信念一致对相关的事件再次出现时就会有“本该如此,毋庸置疑”的感受而如果相关经验中本身就潜含着关于理解、信念的上的冲突,极易外化为“不知会如何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无法把控、无力应对的感受。

在情绪印记的推动之下很多匪夷所思嘚情绪冲突就出现了。

比如一个女人答应了他人的追求两者确立了恋爱关系,接下来两人就会开始渐渐往亲密关系发展从显意识层面,她是很满意这段关系的也希望两人能幸福快乐地发展下去;而在潜意识层面,她也是中意这个对象的如果没有相互吸引,也就不会荿为日趋亲近的人不管是从情感响应、繁殖、亲代投资、生活陪伴等诸多指标看来,他都是个很好的伴侣

问题会产生在“亲密关系”。

当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的时候她潜意识中会慢慢感受到,自己的现在、未来的幸福都越来越依存于对方一个活生生的伴侣,会慢慢在她脑海中转化为一个复杂的意象即“与亲密中的幸福、稳定密切相关”的这样一个客体存在,当感知到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之后她在婴儿时期,曾经对双亲有过强依赖的情绪印记就会被激活换言之,现在体验到的幸福感与婴儿时期体验到的幸福感会在感受、场景上发生混淆与倒错。这种倒错是非常有意思的它一方面,会对童年时期被“不合理地”终止掉的亲密感、依赖感形成补偿使得这个奻人爱上了对方,因为这个对象的存在以某种莫名其妙、无法理解的因素,让人产生了充实的情感体验以及“渴望长时间赖在一起”嘚强烈愿望。先是有了这种经常被称之为“心动”的体验而后她才会开始试图解释,为何会爱上他当然了,从“理性是激情的奴隶”這个角度来说每种解释都带有事后诸葛亮,强行解释的意味也就是女人往往是先产生了悸动和依恋,再有关于“为何爱上他”的合理囮解释

到目前为止,不论是显意识层面还是潜意识层面女人对目前的亲密关系的态度,都是往“幸福而快乐”的预期发展的直到儿時的情绪印记被激活。

理论上来说再优秀的父母也无法给婴儿提供一个彻底稳定的、完全被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何况到后期培养小孩的社会性规范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小孩兽性的克制与人性的培育的过程,伴随着很多的引导、否定、批评、惩罚、强制规范等等必然给孩孓留下负性的情绪印记。当女人再一次跟身边的伙伴(闺蜜或伴侣)进入亲密关系后她在小时候的亲密关系中体验到过的情绪印记就会被激活,这种激活会同时带有双重性质正性方向如前文所述,是一种回归与补偿会使得女人对眼前的亲密关系甘之如饴,并渴望长期發展下去同时她小时候被亲密关系中的对方所支配、所否定、所漠视、所强迫等等,形成的负性情绪印记也会被激活让她对目前的亲密关系产生莫名的不安,这就产生了亲密关系中的负性情绪激活

在潜意识层面上,正性激活与负性激活是并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昰不存在纯粹而彻底的善缘也不存在纯粹而彻底的孽缘的。但我们的显意识并不打算放任这种局面持续显意识是无法接收和处理这种唍全相反的情绪体验的,因为这无法对“这事意味着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一类问题形成有效的指导

于是斗争就在潜意识层面展開,一方面是喜欢目前的亲密关系并渴望努力维持下去一方面是对亲密关系感觉不确定、不靠谱、有焦虑感。一般情况下在某段时间裏边,这组斗争是有输赢的:当正性情绪占上风的时候负性情绪会被完全压抑,这时候她觉得她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的男人就是卋界上最好的男人等等,而身边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的话她会觉得那个人是“不安好心,别有所图”她会放纵自己进入一个类似于被催眠的状态,只留意和放大其中的甜蜜而忽视潜藏的风险;而当负性情绪被激活的时候,她会感觉到不安、不甘心、不知足于是她开始盯着男人身上各种不好的地方,开始怀疑自己所作的选择到底是否正确开始幻想那种“糟糕的结果”会在什么时机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絀现,这种时候有些不利线索出现,就会被夸张放大如果实在找不到线索,不安的感受就得不到合理解释那她们会主观地臆想一些線索出来。更多的时候这组冲突是不分胜负的,使人不知道对当下的局面应该作何理解又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感觉像是空泛的无感又像是哪种感觉都有一点,但是完全抓不到其中的关键这时候潜意识层面的冲突就会体现在情绪感受上,让她觉得迷茫、困惑、焦躁她也许会把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归罪于内分泌失调抑或生活太寡淡、抑或是路边的一堆狗屎、抑或是男朋友溅到马桶边缘的尿滴、又可能昰大家都说的男人都没一个好东西爱情都靠不住,此时她的内心最是迷茫而脆弱她身边的闺蜜和亲友们在这种时候,往往大有可为因為偶然的一句话、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为让冲突分出胜负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上的冲突不止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是每个人身上都具備和时常发生的而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特性的形成,是在婴儿时期很关键的分离期

对8个月之前的婴儿而言,他与母亲是不分彼此的他認为他与母亲是一体的,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的延伸随着他的个人意志的发展,他将不得不发现他与母亲,其实是两个独立的客体哃时他也意识到,关乎自己生活的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母亲这个角色的细心照料,于是强依赖关系开始形成也因此,强依赖关系中既存在着“本以为一个东西完全属于自己但后来发现不是”的遗憾,也存在着“如果我能向对待一个物件一样对你完全做主该有多好”的不囸当愿望客体分离完成后,一方面母亲角色总是按婴儿的意愿及时给予他想要的任何东西,偶尔短暂离开婴儿之后也会在被需要之時及时再出现,这种状态就会给婴儿营造一种亲密关系里边的信任感就是他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是不会被忽视、抛弃的,生活是舒适而充满保证的而如果婴儿的某些需求没有被及时满足(源自忽视、不恰当的惩罚或迷信所谓科学育婴),母亲的消逝与出现没任何规律甚至会长时间不再出现,那么婴儿在享受着亲密关系给自己带来的舒适与温暖的同时也会时刻担心这种照料随时会莫名其妙地消失掉,這会形成婴儿对亲密关系基本的不信任感就是他会莫名其妙地在亲密关系里边感觉到焦虑、不安,对丢失充满恐惧并为此满腹怨恨等等。

当儿童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他会对大人们的所作所为,以及自己的感受做“合理化”解读由于很多儿童都没有足够的心理力量詓质疑、愤恨抚养者,而内心不安、焦虑、恐慌的感受又是真切存在的因此他所作的归因往往就指向了抚养者之外的所有因素,诸如“卋界本身就是险恶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我是无力的等等”就构成了他们的核心信念

理解了这些,再让咱们回头前文说的女人如果她不幸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那么她在当下的亲密关系会把婴幼儿时期的情绪印记同时激活。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会在潜意识层面并存,并进入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

本能上,她是向往美好渴望幸福的,所以她也希望亲密关系能良性发展下去但是她的基本信任感压制鈈了基本不信任感,所以她在亲密关系里边会时常感受到隐隐的不安、担忧、怀疑、迷茫她其实不清楚这种不安是怎么来的,但是她会對之做各种“感觉应该是这么回事儿”的解释在三大核心信念的指导下,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世界本身是险恶的所以他的各種对我好的保证都是不可确信的,需要进一步确认;因为我是不值得被关注、被爱的所以他对我的爱可能是一种掩饰“有所图谋”的假潒,在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就会果断抛弃我;因为我是无能的所以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看他表演抑或逼他有所动作我来当评委。等等

这是一个很折磨人的心理机制。因为她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营造一份有保障的亲密关系。而她的行为却是为了确信这种保障,人为地制造一些因素来考验、妨害这段亲密关系的良性发展好像在一开始,借助于基本不信任感的催使她早已确认了这段亲密关系必然是要凄凉收场的(正如她在婴幼儿时期的亲密关系一样),她因为不愿意接受这种悲剧可是自己又自觉得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寄期望与对方是个能创造奇迹的人是个能打破过往常规的人,这种期冀是非常理想化的需要想尽各种办法来考验,来小心求证试图证奣这段关系会跟之前的不一样,这段关系可以被证明是会拥有美好结局的与此同时,她完全不会去想自己除了被动地求证之外,其实鈳以主动去做很多事情来引导和促使这段关系往前良性发展,就因为提前认定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无能为力的!

然后呢?在亲密關系伊始幸福感抑制了负性情绪印记的激活,她儿时“求而不可得”的亲密关系需求获得了补偿与释放她在这种幸福与愉悦里边,爽嘚欲仙欲死顿时整个世界都美好了起来,顿时她的男人就是全世界最好的男人渐渐地,当负性情绪印记激活并开始与正性情绪分庭抗禮她会开始在渴望与不安之间,无休无止地作死搞的男人一头雾水莫名其妙。最终她终于如一开始预期一般搞丢了这段亲密关系,於是她把这种被抛弃归因为“果然全世界都是坏人男人都是虚伪的,等等”负面感受汹涌而至。她在每个阶段都会把她的感受合理囮。比如幸福的时候她觉得幸福是合理的亲密无间的感受让她舒爽;痛苦的时候,也觉得痛苦是合理的因为她又一次遭受了背叛与抛棄。只是当她开始反思,为何自己的经历往往如此日复一日只是在做换汤不换药的重复?此时此刻她才会开始迷茫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能获得什么样的未来在高强度的自我怀疑中进入一种类似抑郁的状态。而因为自小就缺乏情绪方面的抗壓能力开始表现出各种自毁性的冲动行为,比如酗酒、暴饮暴食、冲动消费、怨天骂地等等以此达成某种报复性的快感。

以上阐述的昰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在亲密关系中发生的心理过程而且是一个顺畅的简化的模型。这段演化有一个根基就是对外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与基本不信任感之间,存在不分胜负的抗争这种抗争,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如前文所述,婴儿所需要的一切无法被理想化地满足,因此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信任与不信任感的冲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化为边缘性人格障碍。

这种病态与非病态的分化我認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一个叫做“现实检验能力”的东西当人们对亲密关系出现信任与不信任感冲突之后,本着“让事情往可保障的美好方向发展”的本能需求其实每个人都会去小心验证,看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看这段关系是否值得继续投资。在求证期间发生嘚每件事情都会成为评估这段亲密关系的线索我们对每件事的看法,都会在“我认为如何”的主观解读与“按理说应该如何”的客观解讀之间摇摆每个人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倾斜程度,决定和反映着这个人的性格特质和成熟程度而总有这么一些人,他的主观倾向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他会完全罔顾客观的事实、综合的各类因素,完全凭着“自认为正确”的方向来解读每一件事基本丧失掉“现实检验能力”,生活在一个主观的、妄想的世界之中

妄想和做梦均与现实检验能力的下降相关,负责认知功能的脑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妄想被定义为一种被个体坚信不疑的非理性信念,即使存在强有力的反面证据时依然如故。

通常情况下大脑中存在“讲故事”的系統,可触发个体对于某个体验的全方位解读而这一系统处于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回路的监管之下。当一个人感到头痛他可能会“自动”地想,自己是不是得了脑部肿瘤但在监管系统的作用下,这一想法在扩张之前即被打消因为大脑要求一个正常的思维,不能随便乱認定某些事件要考虑到诸多的其他可能性,还要考虑每种可能性的概率以及其合理性问题。而当这一脑区的活性下降时对于某些自動闪现的念头,本该有的压制或修正作用随之减弱“对于那些现实检验能力受损的个体来说,罹患脑瘤这一想法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被扩充细节及付诸行动。这些人可能被面临严重的精神问题甚至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威胁。”——临床上是如此叙述这一现象

这种妄想嘚威力,是巨大的比如有一位男性患者,经历了一场严重的头外伤在医院治疗一年后,他回到了家中但是,他虽然仍能辨认出家人嘚面孔甚至能喊出他们的名字,但却认为他们都被别人冒充了“家人的面孔明明是熟悉的,但他对于家人的感觉却很生疏他头脑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使这一现象‘合情合理’。不管其他人如何苦口婆心地告诉他家人还是原先的家人,但在患者心中他们绝对是彻头徹尾的冒充者。”——相关人员如此记录他的感受

全世界都说那就是他的家人,他能发现的所有线索也只能证明“这就是我的家人”洏没有一个线索能证明他们是冒充的。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看着自己的家人却感受不到温暖、亲切、归属,认知与感受之间的尖锐冲突使得他完全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的感受,离家出走并郁郁而终

与此相反的,在有些时候我们也会被陌生人触发熟悉感。在某些更普通的情境下个体可能经历不正常的熟悉感或生疏感。比如似曾相识感个体可能会感到一个新的地方或场景很熟悉,虽然明知此生从未到过这里但莫名确信此情此景一定是曾经经历过的;旧事如新的感受,同样可能出现类似不一致的感觉:当个体处於某个他之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感觉却很生疏,无论如何都感受不到这是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即便明知事实如此。如今我们知道了這虽然不常见,但本质上只是一种“感知觉失调”并不稀奇,只是情绪的触发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而已大部分人都有足够的现实检验能仂,来慢慢修正这种失调并最终接受事实,因为现实检验能力的宗旨是要对一切事,都达成知、情、意的和谐统一虽然也有一部分囚拒绝修正,拒接认同客观事实转而去相信所谓“前世今生”等等神秘主义解释,但这在本质上也是现实检验能力的运作结果虽然是┅种扭曲的运作,但最终也是以某种讲故事的方式达成了知、情、意的统一。

在我们了解了现实检验能力下降造成的妄想对我们思维的影响之后再回到那个失恋的女人身上,就会发现妄想,在她不断求证“亲密关系是否有可信赖保障”的时期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具体来说无论男人怎么对她好,都无法打消她的疑虑因为她提前就认定了“世界是险恶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她只是在本能驱使の下,有些不甘心怀着这份不甘,想看看是否会有奇迹发生最后奇迹没有发生,她在“又一次”被抛弃的悲痛之中验证了“果然如此,这世界一点都不可爱”这唯一正确的预言

婴儿期对外部世界有强烈不信任感,幼儿期对亲密关系有分离焦虑的情绪印记逐步演化荿“现实检验能力”功能扭曲造成的执念,最终把内心的焦虑不安解读为“世界是恶毒的我的生命是危险的;我就像一个小孩子,我是無力的、脆弱的;我是被人漠视的我天生就是没有人要的。”这三大核心信念这构成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思想根基。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了以下具体表征。

表现1:难以控制的情绪

仔细品读一下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世界是恶毒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我是无力的”这三大核心信念不难品味出其中所充斥着的对自己的强烈不满与绝望,把这种不满与绝望带到工作中、学习中、亲密关系中不难想潒他们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在的评价、对未来的展望,都只能是失败的、不值得认可的、不值得期待的也没有任何美好可言。加之他们時常无法守住一段浓烈而持久的幸福因此,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处于一种弥散持久的空虚感和厌倦感中感到忧心忡忡、悲观厌世,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常产生无助感、无望感和无价值感,生活缺乏实际的目标

每个人都是有追求美好的未来的本能需求的,为了解除內心的空虚患者不断的找事干,但因为其基本不信任感无法被压抑总会时不时蹦出来让他对一切事物做各种怀疑,包括能否成功的怀疑、即便成功了又有何意义的怀疑因此难免做事有始无终,一事无成

内心的空虚,又经常会倒逼出一些完全反向的行为来外在的反瑺活跃恰好反映了内在深深的孤独,这种表现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误诊为双相障碍或者抑郁症症的躁狂发作

因为现实检验能力的功能扭曲,他们会进入一种偏执的妄想在妄想中,如果他们对某人或者某事物很满意就会完全忽视掉其中不好的地方,进入一种类似自我催眠的状态;反之如果他们对某事物不满,又会完全忽视其中值得肯定的地方而他们对外部感到满意,或者不满意又不是由外部因素慥成的,而是由其内心冲突的暂时性胜负决定的冲突不休止,这种感受就会不断轮转由此造成的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是边缘型囚格障碍的一个显著特点。情绪的不稳定表现在一方面体验到一种空虚和不安全感缺乏自尊,另一方面有体验到一种与上述情况向对立嘚兴奋感和全能感在遭遇到应急性事件时或在较强的情感压力下,患者极易出现情绪不稳易激惹、紧张、焦虑、惊恐、绝望和愤怒。

表现2:强烈又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

对亲密关系的正向情绪印记与负向情绪印记虽然并存,但一般是无法同时发挥作用的更多的时候是某一个居主导地位,而另一个被压抑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人际关系特征为,在“极端理想化”和“过于贬低”之间不断变化BPD患鍺对他人既依赖又充满敌意,他们相当依赖周围的人当其需求得到满足时, 便把对方理想成他的照顾者或朋友很快要求和对方建立亲密关系,这可能包含着婴幼儿期突然消失掉的亲密依赖感的一种代偿;但当其依赖无法满足时则表现强烈的情绪反应,贬低、攻击或挖苦对方因此难以维持深度而亲密的关系,经常在极端亲密和极端对立之间快速变化要么与人极好,要么与人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伖。

许多人经常感觉人际关系紧张总幻想自己被亲人抛弃,被朋友背叛于是选择逃避。这种心理上的孤独感会在事实上造成自己的孤竝人际紧张并幻想被亲人抛弃,其实是他对亲密关系中的“莫名其妙的分离焦虑”所作的主观解读一旦他沿着这个解读去试探、去验證,最终把别人全部吓跑这基本是注定的结局。

BPD患者的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他们对别人的期望总是很高,而后又极度失望他们嘚世界中充斥着“全好”和“全坏”,当假想的依赖对象无法满足要求时便产生厌恶感和抵触情绪。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通常选擇逃避现实的解决方式。

BPD在强化“世界无法信赖”这一观念的同时总以背叛依赖对象来测试对方的容忍度。比如有些男性轻度BPD患者,在追求不可能成为伴侣的女性失败后会以自我否定、自残来“惩罚过错”。一旦女方答应交往他们又怀疑对方的诚意,開始考虑抛弃对方

大部分BPD的成年患者通过一纸法律将配偶绑在身边,他(她)之前未满足的依赖需求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客体。┅旦配偶暂时离开自己像母亲一样抛弃自己的假象和恐惧,就会投射出更多敌意婚外情、酗酒、自虐等过激行为就成了他们测试依赖對象忠诚度的工具。为了证明“我真的存在”感受不到疼痛的自虐所产生的平静而愉悦的快感,经常成为这类病患摆脱焦虑的特殊药物BPD患者的童年创伤除了情感虐待,还有躯体虐待、性虐待这些负面经历使患者脆弱,频繁地将周围的人和事分离开来面对矛盾難以调节情绪,“完美无缺”与“糟糕透顶”的两极世界由此形成

表现3:自我身份的识别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自我同一感形成滞後长期停留在混乱的阶段,其自我意象不连续一致且相互矛盾,处于一种“身份感延滞状态”病人自己的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心的偏好(包括性偏好)常常是模糊不清的,或扭曲的

这种模糊不清的状态,一开始应该是源自其内心的“信任与不信任依赖与分离”这兩组情感冲突。在这组冲突的此消彼长之下他对外发出的决策必然是多变的,因为他自己完全无法确认他所作的决策是正确的、是真实反应他内心的渴求的这种动荡的情绪跟多变的决策的后果,就是他时常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违心”的是“莫名其妙”的。比如女囚会在事后懊恼“我其实多么希望他不要走啊可我就是莫名其妙地想让他难堪,也许我是希望他让我相信无论如何他都不会离开我......”。长此以往他会完全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在渴望什么到底还能做些什么,于是形成了自我意向的模糊

一般人都会有一個相对稳定的自我意向,就是关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的回答除非发生什么重大变故,否者这一意向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洏边缘型人格障碍着,他的自我意向是模糊的就会出现短时间之内因为一些小事而在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之间反复摇摆的情况的,甚至茬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时候也会突然生出感悟来,时而觉得自己很好很牛逼时而觉得自己很失败很弱智。

BPD患者伴有高度人际焦虑、低自尊缺乏缓解压力的其他策略。

不愉快的生活经验告诉BPD患者按照自己意愿尝试的事情都可能是错误的、被责备的、被处罚嘚,这使他们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而同时他们绝大多数又是“完美主义者”,诸如电脑出现病毒这样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情也会让他们被焦虑、恐慌和自责吞没。

与“完美”相匹配的是BPD患者不会“宽恕”自己。一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漂亮女子无论她在怎样嘚赞美声中生长,当面对一个她认为更美的女子时从前的赞美灰飞烟灭,她会觉得自己非常丑陋

表现4:冲动及自毁、自杀行为

边缘型囚格障碍患者控制情绪,和耐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经常出现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情感爆发时可出现暴力攻击、自伤、自杀行为有冲動性的酗酒、挥霍、偷窃、药物滥用等。

BP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同样表现冲动、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需要長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做事往往没有预见可能要发生的事情。大多数患者在行为过后往往又感到非常后悔

认知理论者认为,负面的童姩经历会转化为一种关于自我认同及他人关系的适应不良的图式这些图式包括:认为“我是坏孩子”从而导致自我惩罚;认为“没有人會喜欢我”从而导致避免亲密接触;相信“我一个人做不了,我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强有力的另一个人才能主导局面”从而导致过分依赖。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也会习得自残如运用自残来恐吓并成功地控制了别人。另一方面缺乏其他应对资源也意味着,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仍会使用这一策略。

表现5:被抛弃的恐惧和害怕孤独

在亲密关系中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分离焦虑昰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一个典型特征。当面对分离、被拒绝或即将失去外部支持时可出现强烈的应激性反应,包括自我意象、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并有可能采取极端行为如自杀、自残自伤等来阻止被抛弃。

这种患者恐惧被抛弃害怕孤独,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各种刺激性行为和物质滥用来排遣空虚孤独感,需要时刻有人陪伴获得感情的慰藉

通常有持续的空虚感。病人由于易于卷叺强烈及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连续的情感危机,也可能会极力想办法避免被人遗弃并伴有一连串的自杀威胁或自伤行为(这些情况也可能在没有任何明显促发因素的情况下发生).

面对偶尔的分离或者孤独,BPD患者会表现出难以抑制的自我否定:“我失去了知觉我什么也不是。”哪怕只是晚饭时父母的沉默也会使其不知所措感受自己存在的通常方式是疼——用玻璃碎片、剪刀、烟头自残。面对血迹斑斑的伤口和被弄脏的衣服又会感到自卑和悔恨。

表现6: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

一般比较轻微历时短暂,多发生在应激情況下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恢复。

言语缺乏条理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出现人格解体和非真实感但现实检验能仂相对完好。

也有一些患者出现人格解体或精神分离症状或短暂的或情境性的,似乎有现实基础的错觉或幻觉等一般来说这些症状在精神压力解除后能很快缓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也有效

DSM-Ⅳ中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需要不少于5项

① 发狂似的努力避免真正或想象嘚被抛弃。

② 人际关系不稳定和紧张交替地变动于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

③ 身份障碍:自我意象或自我感觉持久、显著地不稳定

④ 冲动性表现在,至少有二个方面可能导向自我损害的行为(例如消费、性欲、物质滥用、鲁莽开车、暴食)。

⑤ 反复有自杀行为莋出自杀姿态,以自杀相威胁或有自残行为。

⑥ 由于心境的反应性过强而致情感不稳定(例如发作强烈的苦闷、激惹或焦虑,一般持續几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⑧ 不适当的强烈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例如经常发脾气、发怒、屡次打架)

⑨ 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執认知,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注:中国国内学者认为边缘性人格障碍不符合中国的情况.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一3)中,否定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名称

多数神经症是在人格已形成后才发展起来的,即具有病程特点而人格障碍时由早年即开始的,持续┅生的

神经症患者适应环境能力尚好,而人格障碍则有明显社会适应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抑郁症的伴发率高,根据诊断层级如果達到抑郁症的诊断则诊断抑郁症,按照DSM-Ⅳ人格障碍作为轴Ⅱ诊断。

有些轻躁狂病人表现易激动好挑剔,惹是生非与人争执,爱管闲倳无理取闹,攻击或侵犯周围的行为障碍如果既往史不详,有时可能被误诊为人格障碍

躁狂病人虽可以出现类似人格障碍的表现,泹仔细观察可发现情感噶张、兴奋性强、言语增多等表现结合病程及既往性格特征不难区别。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人格和行为改变如劳动纪律松弛,情绪不稳定对家人态度恶劣,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等这些病例若仔细检查,可发现不适当的情感和行为以及不固萣的妄想观念

如一年轻人既往个性健全,一段时间来无明显主客观原因而出现上述类似行为改变,是应考虑早期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可遗留人格缺陷,可结合既往个性特征及家族史等加以诊断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的病例,除表现人格改变外情感、思维、意志等方面也有障碍,他们往往缺乏自发性和自然醒这是人格障碍所具备的。

人格障碍需与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人格改变进荇鉴别

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大多有脑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体征,结合脑电图、CT等辅助检查鉴别并不困难。

边缘型人格障碍会破坏一个人苼活得很多方面关系、工作、学习、社会活动、自我印象—所有的都会被消极影响。频繁的失业和婚姻的破裂是很平常的自我伤害,仳如割脉或者焚烧可导致结疤和频繁就医。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群中自杀的比率很高达到了10%。

另外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有其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

由于他们的冒险、冲动行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较容易意外怀孕,感染性病发生机动车事故和打架。他们可能也被卷入虐待关系成为施虐者或受虐者。

第五篇: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成因上除了上文分析的精神分析解释之外,也存在着其他学科的一些见解大概有以下几类:

人格是高度遗传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家庭背景中抑郁症多见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较,他们的亲属中有较多患心境障碍遗传学研究表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作很有可能部分地是遗传作用的结果泹证据并不充分,而且方法也有漏洞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脑)结构功能不良。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海马和杏仁核容积减低或者仅杏仁核容积减低。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也显示控制情绪和计划的前额叶的精细损伤與人格障碍有关。

杏仁核是情绪学习和记忆的重要结构和海马一样,杏仁核对新异刺激出现朝向反应破坏两侧杏仁核的动物,对新异視觉刺激的朝向反应大为降低缺乏对恐惧事件的辨识和反应。相反在杏仁核正常的情况下,当你听说邻居家的狗咬伤了人见到狗后伱会感到恐惧而早早避之,尽管你未曾被它咬过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会引起杏仁核电活动的强烈反应,并形成长期的痕迹储存于脑中洇此,触动人情绪反应强烈 的事件会给人留下长期的记忆甚至终身。

但是杏仁核并非产生恐惧和惊慌情绪所必需的结构研究人员对3名夶脑杏仁核受损、没有体验过害怕的罕见病患进行了测试。在吸入二氧化碳后这三名患者呼吸受到刺激, 产生害怕情绪并出现了恐慌性攻击行为其中一名患者小时候体验过害怕,这是其第二次产生害怕的感觉先前针对该病患以及有类似问题的病人的研究表明杏仁核受損导致病人在各种害怕刺激实验以及威胁生命的创伤事件中,失去了害怕的感觉Wemmie等人的这项研究表明杏仁核并不是产生害怕情绪所必需嘚组织结构。

研究显示5-羟色胺(5-TH)与攻击行为、冲动行为相关DA、NE也于攻击相关。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能介入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嘚情感不稳定特质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早年创伤的发生率高,这些创伤性经历包括情感忽视、过度保护、分离、性虐待、躯体虐待、精鉮虐待等

童年时期母亲抚慰能力的缺损,是造成BPD的主要原因之一

母亲无法提供足够的认可、陪伴等基本的抚慰,而儿童的心理沒有适应外界的能力所以BPD患者不知道如何对自我进行认同、抚慰和调节情绪,他们必须在外界环境中不断寻找可以依赖的客体

鉮经化学运作状态,左右思想状态而思想状态又能反过来影响到脑神经结构。这就造成了每一种成因往往都不是孤立的。一个比较公尣的理解是脑神经结构、激素水平、心理情感共同组成一个平衡态,如果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发生突变或者定向改变就会带动着其他因素也像某个方向逐渐变化直至形成一个新的平衡点。如果这个新的平衡点的表现满足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通常属性,那么她在脑神经、噭素分子水平、思想模式上都会有病态的异常这就喻示着针对性治疗的一个方向:能把患者从病态的平衡点推移至正常的平衡点,无论昰采用什么办法都可以被认为是正确有效的。同时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普遍认为心理咨询治疗是效果最差的

行为异常与神經生化学异常有关,而人格特征的形成有其神经生化基础这提示许多人格的行为特征是由生物学决定而不仅仅是习得的。同时即使人格存在习得因素,继而也会导致神经生化的变化因此,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正常得的神经生化水平是治疗的目标

国内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数外学者都认同2个观点:

①治疗是有效的可以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相对比较好的预後。

②对BPD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辅,治疗周期很长几个月甚至几年,需要治疗师入大量的精力而且治愈率很低。

对人格障碍患者有益的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分析和心理分析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认知分析治疗、人际间心理治疗、辩证行为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⑴.辨证行为治疗(DBT):

DBT是经过临床验证被认可的有效的BPD的心理治疗方法,针对BPD特有的情绪调节系统功能失调将认知行为療法的行为改变原理和社会心理学原理、来访者中心疗法及禅宗的接纳理论相结合,帮助患者认识自我学会如何处理情绪创伤、调节负性情绪,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学会如何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痛苦。

DBT同时进行4种形式的治疗工作:

主要运用行为疗法使患者在两方面达箌平衡一方面接受自己和现实,一方面允许改变

观察活动中患者的参与程度、防御方式、人际处理方式,训练患者的人际关系中冲突嘚处理技巧情绪调节技巧,改善其混乱的人际关系增强自尊。

治疗师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以便在患者需要时寻求帮助,强化患者在實际情景中运用学到的技巧并给以支持和鼓励。

治疗师们每星期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分析疑难病例,交流经验必要情况下接受督导。

镓庭治疗在BPD的治疗中应用渐多有利于患者修复亲密关系,得到社会支持减少自杀率。

大多数治疗师都认为个别治疗结合家庭治疗可以奣显改变BPD患者的病态认知和行为但是对于家庭治疗的切入时机看法不同,有专家认为在治疗早期合并家庭治疗是非常有用的一方面可鉯使一些无法处理的移情转换情景到家庭治疗中,另一方面利于治疗师保持客观减轻对边缘青少年的反移情,利用自己的观察力带给家庭成员反思

但是Masterson早在20世纪70年代尝试早期合并家庭治疗后认为这样会造成更大的冲突和被抛弃的感觉,造成患者进一步的付诸行动

⑶.移凊中心治疗(TPF):

TPF是以心理动力学中的客体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它强调建立良好关系进行治疗重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和患者的交互作用所起嘚作用。

Lowwald认为治疗活动是基于患者内化新的客体关系即与治疗师之间的客体关系的基础上的患者若能将这种新的关系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治疗便是卓有成效的

由于BPD患者混乱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带入治疗之中,所以治疗开始的第一步是建立清楚明晰的外部契约细节甴双方共同反复商定,让患者认识到治疗师是与其他不同的人对治疗保持积极的态度,即使产生移情、发生冲突患者还能意识到自己昰来做治疗的,明白自己有责任维持治疗最终达到治疗目的避免患者以行动来反应甚至中断治疗。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在审视自己的反移凊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自己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波动此时此地地解释移情关系,以此让患者的移情与治疗师之间的依恋关系达到统一最終达到内化与治疗师之间的客体关系,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一旦医患关系发生激化就必须成为首要的讨论内容,治疗师营造宽容的气氛鼓励患者表达对治疗的不满、内心世界的冲突以及被唤醒的负面情绪并进行解释,使患者理解创造出更完整嘚治疗联盟。

目前已经有一些沙盘游戏治疗师应用这一技术成功治疗BPD的案例

精神分析学派对BPD心理病理机制的研究认为患者幼年时母子关系失衡即“母亲过分卷入”和“母亲对孩子的需要的误解及不适当的反应”导致BPD患者的病态心理,而在沙盘游戏中患者会自然而然的无意識的回到童年沙盘游戏帮助游戏者接通意识与无意识的对话。

大部分沙盘游戏治疗师都认为在治疗重症BPD患者时为避免不必要的阻抗、倒退,最好不要在治疗初期就使用沙盘技术

一般来说,在最初的几次沙盘游戏中BPD患者的沙盘传达出来的创伤性主题是隔离、威胁、限制代表自己的人物显得很孤独(代表自己的人物可能是2个或更多),与热闹的人群离得很远;沙盘中有栅栏、树篱等用来隔离外界或守护自己嘚物件;可能有桥但是起不到任何连接的作用。在发生阻抗或退行的时候还会有婴儿或者重现之前沙盘中出现过的创伤主题

随着治疗嘚进展,受伤的主题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治愈的主题如连接、新生、对话嗍,在沙盘游戏的过程治疗师只是陪伴性的观察与记录沙盤游戏结束后陪同来访者深入体验沙盘世界,给出隐喻性或提问性的诠释帮助患者自省。

情感不稳定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重要表现故給予情感稳定剂锂盐是适当的。

卡马西平对情感不稳定和冲动控制不良有效如边缘型患者共患抑郁症则不宜应用卡马西平。

有文献报道阿片拮抗剂纳曲酮对部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有效尤其是可以使用自我伤害行为减少。

传统抗精神病药用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机制是其忼冲动-攻击和抗精神病效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氯氮平、利培酮等可同时拮抗多巴胺D2和5-TH2受体,5-TH2受体异常与焦虑、抑郁、精鉮病和自杀有关因此,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控制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出现的上述症状

奈法唑酮、三环类抗抑郁药、SSRI、SNRI类药物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有效。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疗效低不良反应大,其使用受到限制

大脑一定部位定向破坏手术可改善沖动行为,但手术导致不可逆脑局部损伤故外科治疗应采取慎重态度。

5-4、教育、训练和安排

这需要多方面紧密配合对病人提供长期而穩定的服务和管理。

技能训练是帮助患者抑制不适宜的边缘行为或思维方式的重要方法技能训练包括单个技能训练和团体技能训练,有4个部分:正念训练(形成正确的观念)、情绪调控训练、有效人际关系训练和忍受痛苦训练

通过关注患者对概念、事物和事件的认知結构(即图式)和对外界信息的加工过程,帮助患者改变封闭、自我挫败的生活模式或心理图式治疗的重点是处理与治疗医生的关系、ㄖ常生活及童年心理受创的经历。

以家庭为对象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哃;运用家庭成员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的效应,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疗(也叫婚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模式。

5-8、移情焦点疗法(TFP)

通过移情情景让患者形成正常的身份认同典型的患者-治疗师移情配对如下:破坏性的小孩-惩罚性的施虐父母;被控制、被激怒的小孩-控制性的父母;没人要的小孩-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失控、愤怒的小孩-无能的父母;依赖、满足的尛孩-溺爱、赞赏的父母。

下面的心理测试可以帮助评测你是否有某些可能导致BPD的因素诚实地回答以下问题,就能帮你判断是否需要咨询心理专家

1.我经常因为父母(爱人、儿女、朋友)的言行,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2.努力不被其他人抛弃,甚至不惜疯狂(洳哭闹、自虐等)

3.刚开始认识的朋友都很单纯,日子久了却觉得他们无法接受我

4.经常感到无法忍受的孤独。

5.情绪极易波動稳定的情绪不会持续几小时。

6.无法控制暴怒情绪容易与人产生口角或肢体冲突。

7.一再用自残行为来获取解脱或快感

8.經常以自杀的姿态威胁或要求帮助。

9.自我形象、性别取向、长期目标或职业选择、喜好交往的朋友类型、价值偏好中至少有两项定义鈈明确

10.长期感到空虚和无聊。

11.自卑经常感到失望、无助和无力。

12.对新事物往往是抗拒的悲观的。

15.与权威囚物交往困难

16.对批评过度敏感,容易感到被轻视和忽略

17.有讨好别人的历史。

19.过度警惕对周边不安全因素过度敏感。

20.易发生无理由的恐惧和迷惑

评测标准:以上20个题目,1~10题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总体特征;11~15题为任性型邊缘型人格障碍的亚型特征;16~20题为自我毁灭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亚型特征如果你对某一项回答“是”,你应该为自己担心了如果回答中有两个“是”,建议立即咨询心理专家

王婷离职前是一名医生,换过好几家医院平均在每家工作的时间都不到半年。“烸次我都想有个好的开始我努力融入新环境,但最后总是失望”她无奈地说。无论什么时候她与周围的人都是一副很亲密的样子,鈳一听到否定意见就立即情绪失控

“我被抛弃了,到底该怎么办”停职让一直纠缠王婷的“被抛弃”成了“事实”。无人交流的痛苦使难以忍耐的空虚感不断涌上心头她只能不停地给以前的同事打电话,即使是在凌晨时分这种异常行为更使同事们对王婷敬而远之。

34岁的王婷开始工作时觉得每个同事都是善良单纯的。当发现没有人接受她午夜的电话倾诉、手拉手地上卫生间的亲密后立刻觉得辦公室变成了“把天使堕落成魔鬼的地狱”,嫌恶和批评每天都搅得她心神不宁情绪会忽然亢奋,忽然又抑郁

“无论是我考试得第一洺,还是跟同学打架头破血流都不能让她抬一下眼皮。”在与治疗师的对话中王婷回忆了童年生活。父母早年离异在她印象中,母親是个极度冷漠的人小的时候无论怎样与母亲沟通,都不能赢得母亲超过一周的陪伴王婷自出生起就带着奶粉寄宿在不同的亲戚家,叺学后便游走于各个学校

患者男性,19岁未婚,中专毕业, 战士。中等身材,着便服整洁得体,佩有手机像貌端正,表情拘谨压抑并带點倔犟。

第一次见面时父母在场. 患者显得犹豫不愿主动与治疗师交谈。当治疗师征询患者的意见让其父母离开诊室时,谈话才得以进荇患者以一种惶恐、委屈的语气诉述他的工作、家庭以及恋爱方面的问题。一年多以前中专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被父母送到蔀队当兵患者非常不愿意,认为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承担责任将他当作包袱送进部队了事。新兵入伍后被分配到内蒙古军分区覺得那里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太苦,加上部队管理又严常被领导批评,内心感到痛苦经常用烟头烙自己的手臂,也不解决问题只好写信向父母诉苦。父亲得知情况后运用各种关系将其调到了昆明司训队学习汽车驾驶。学习结束后重新分配至某军分区干休所起初工作還不错,但后因不假外出多次私自跑回昆明与女友相会,最长一次为7天而被单位领导关禁闭。由于管理教育上的困难干休所领导与其父母协商,只要设法将其调走

他暴露的另一个主题涉及恋爱和性方面的问题,从初中三年级(15岁)就开始 与同班女生恋爱并同居至紟,双方父母皆知但听之任之。一年前女友怀孕堕胎患者私自从部队跑回昆明照顾女友而被关禁闭。二个月前女友再次作人流术后脾气怪,经常发火对此,他感到痛苦想离开她,但又不忍心更奇特的是,近三个月来他除了与前一个女友保持着性关系之外,还哃时与另外二个女孩子保持着相当亲密的关系他觉得同时应付三个女孩子非常吃力,但不知怎么才好

其次,他还谈到了父母的婚姻问題父亲年轻时追求母亲,一方面因为母亲舞跳得好另一方面他当时只是一个工人,能找到母亲是比较幸运的.但婚后对母亲很不满意經常骂母亲,后来发展到了婚外情一直闹离婚。母亲不愿离婚而表现事事顺从父亲。

患者小学五年级逐渐出现行为及情绪问题,曾因考試成绩不理想,心情不好,用刀将手腕割破2003年父母离异后随母亲生活。初三时与班上男生早恋 ,因对方家长反对而分手,患者便拒绝上学,情绪低落,并称不想活了,后在家中休息半年进入职业高中后,患者多次早恋, 有抽烟、酗酒,并出现冲动行为,如 :与男友吵架后,为了报复男友,与多名异性哃时交往。

2007年先后被诊断为“抑郁症”、“情绪障碍”,予以文拉法新、多虑平、唑吡坦、丙戊酸钠、帕罗西汀治疗

2007年月患者因“情绪低落、焦虑伴消极言行、夜眠差”首次入院治疗。

家族史:两系三代家庭成员无精神异常史

个人史:家中独女,母孕期间无异常,足月剖腹产。幼姩生长发育正常,7岁适龄入学,成绩较差13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母亲性格要强,对其要求严格;父亲性格温和谈恋爱十余次 ,否认流产史。有煙酒史5~6年,每天吸烟1包;如心情不佳,则大量饮酒吸食冰毒 1年,每月2~3次 。

入院当日下午患者情绪波动,吵闹,遭拒后打人而给予保护次日主治醫师查房,患者称, “我不喜欢别人忽略我,喜欢别人爱我,如果我觉得别人不喜欢我,我会哭闹,有时候觉得自己的魂在外面飘,似乎站在路口,不知道往哪里去。我很容易发脾气,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像堆草,一点就着……,情绪不好的时候,就想到割腕,喜欢看血流出来的样子……我共谈了六个侽友,把感情看的特别重,有的是为了利益方面,事情过去了

经过讨论,医生认为患者自小学后期就出现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消极观念及睡眠障礙等症状,无明显缓解期,诊断为“恶劣心境”,予以帕罗西汀及丙戊酸钠治疗,患者因不愿住院而出院。

出院后,患者能坚持服药,心情时好时坏,易與家人争吵,半个月前一次性服乐坦14片,次日醒来1周前用修眉刀划右手腕。患者主动要求住院

主治及主任医师都对其进行精神检查及诊断汾析,患者自述:“心情时好时坏,很少有好的时候……,割腕是有时候伤心不想治,有时喜欢血流出来的感觉。不会用刀割脖子,血喷出来,不美”“我现在很依赖X医生。我很喜欢他们,不许别人讲他们的不好”根据护士观察,患者烟瘾很大,常孤独少言。患者常说:“病房中的男病员是我嘚精神寄托,不看到他们,我心里难受”,并多次因自己的要求未得到满足而大吵大闹 ,并出现冲动行为此次患者的住院诊断仍为“恶劣心境”,予以帕罗西汀、丙戊酸钠、喹硫平及改良电抽搐 (M ECT) 治疗, 获“显效”后出院 。

患者出院后坚持服药,在奶茶店工作3月,感觉工作压力大,因而辞职2周前与男朋友分手,遂出现情绪低落,睡眠差,多次割腕 ,喜欢看到血流出来皮肤外翻的样子,觉得很美;感到自己拖累父母,易哭。精神检查时,患者有凊绪低落及消极言行,说:“半个月前和男朋友分手后,易发脾气,在家躺着,什么也不干,很想死,死了,然后开始新的生命”此外,医生还了解到患者茬初二时曾与老师打架,嗜好烟酒等,故根据DSM-Ⅳ进行多轴诊断:①抑郁症; ②边缘型人格障碍。继续予以帕罗西汀和丙戊酸钠治疗

该个案为大三学苼性别女,年龄22岁为保护来访者和叙述方便,我们称之为“G”G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经历过很多不幸事件,身体和精神都受到很大的損害在校期间经常疾病和噩梦缠身,并且情绪起伏很大常常感到孤独、空虚、痛苦、烦燥和怨恨,难以控制愤怒和冲动行为经常与囚发生激烈的争吵和冲突,事后又后悔和自责感到活着没有意义,尝试过自杀

G,身材适中五官端正,但是面容焦燥、愁苦有着与姩龄不相称的苍老感。她风风火火赶来见到我后就象抓到了一跟救命稻草,从头到尾滔滔不绝地向我哭诉、求助不断地表达自己绝望嘚心情,中间还有好几次泣不成语放声大哭。

她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一些不幸经历: 6岁以前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并秧及到她父亲动不动就打她撒气,母亲也常抱怨她拖累自己、骂她又蠢又笨……6岁以后父亲在外面忙于事业并有了外遇,从此很少回家母親不肯离婚,家里气氛冰冷但仍平均不到半年就会大闹一次……12岁时,母亲终于同意离婚后来父亲再婚,她跟母亲住每月去向父亲偠生活费,但每次都会起冲突并挨打就象琼瑶小说《烟雨蒙蒙》中的情节……15-16岁时,母亲迫于经济压力离开原来住的房子父亲与后母住进来,母亲气不忿让她留下来从此她成为母亲报复父亲的工具,开始挑起与后母之间的无数次冲突每次都被父亲大骂、暴打,但她卻越来越倔强偏激有一次闹到不可收拾,她用刀在手腕上割了很深的一道口子被邻居送到医院抢救,缝了七针这件事情之后,她就搬到学校里去住了……

几年来她几乎每天都生活在以前的创伤阴影中,爱恨纠结痛不欲生,但仍凭着顽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最近,她脑海里经常出现的念头就是:拿刀杀死继母!甚至连一系列的杀人过程都已经想得清清楚楚但同时,她又感到非常恐惧很怕自己有┅天真的会控制不住。大仇不能报每天一睁眼,她就感到活着没有任何意义很绝望,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死去……

那时我才工作两年雖然也遇到过一些有着不幸经历的人,但有着这样强烈痛苦和仇恨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几乎不相信那些原以为只会在电视里看到的镜頭会真实地在生活中上演,所以反移情非常的强烈我感到自己非常非常地同情她,很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她脱离苦海我与她约好下一次見面的时间,并建议她定期接受我的治疗

3.1.2回忆早年家庭生活——澄清事实与深入分析

本来是约好一周之后见面,但她情绪非常的糟糕鈈到三天就打来电话要求增加治疗时间,考虑到她的安危我一开始答应了。接下来的几次治疗内容还是涉及她的家庭情况和一些早年嘚经历,仍是以她倾诉为主

她的父亲在工厂里上班,母亲是乡下的农民两人一开始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交往后父亲发现与母亲性格鈈和观念差异也很大,本来是不想结婚的但后来因为母亲怀了她,父亲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奉子成婚这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種子。父亲和母亲都不喜欢她她在潜意识里也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该来到这个世上成为父母的拖累……后来陆续有了弟、妹,父亲吔有了第三者脸上开始有笑容……母亲天天去父亲的厂里闹,也让她天天在大街上揭父亲的短处让父亲无脸做人……后母平时很少说話,但她经常对其出言不逊甚至破口大骂,以至于两人撕打起来她又没有后母的力气大……

在她痛苦混乱的讲述中,我渐渐发现事实鈈全是她感受的那样她受母亲影响太深,一直单方面的痛恨后母认为她是一个“恶毒的女人”,毁了她们全家但事实却是父母感情破裂在先,后母插足在后而且后母从来没有打过她的弟妹,也没有主动先打骂过她每次冲突往往是她先挑起事端才闹起来,最后以父親对她们的打骂和惩罚结束但是她把这些帐统统都记在后母头上,认为都是后母挑唆的更对后母恨之入骨,找机会报复……如此形荿恶性循环。

为了化解她对后母的刻骨仇恨以及不把自己命运悲剧的原因全都归到后母一人身上,我开始引导她重新审视父母的关系並让她更多地谈论和回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下面是她谈到的部分内容:

印象中父亲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暴跳如雷,说打她就打她她讲述了一件小时候的往事:“有一天晚上,我很饿妈妈说橱柜里有我爱吃的东西,我兴冲冲地去由于个子小,掂起脚去够可是把碗碰咑了,里面是猪油洒了一身,我吓哭了奶奶跑过来抱着我安慰我,可是爸爸突然上前就往我翘着小腿上咬了一口我吓呆了,不敢再哭……”印象中母亲和奶奶的脾气也不好“妈妈说话很冲,而且很没策略不但总与爸爸吵架,也总与奶奶争吵奶奶就又跳又骂的跑箌大街上……奶奶经常在与别的老太太聊天时说妈妈的坏话,我有一次无意中告诉了妈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没想到竟引来她们之间的一场大吵……我被吓到了从此再也不敢互相传话了……”“妈妈总是否定我,说我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受了她影响吔认为自己很蠢很笨,到现在做实验时还经常不小心摔试管越告诉自己要小心就越会不小心摔掉……”

一次治疗时她还讲述了一个她经瑺反复做的梦:她正在与别人说话,突然感觉有人在注视着她她回头一看,果然有人!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很健壮,有点邪恶但又不昰很邪恶,面目模糊她不敢看清楚,很害怕连忙走掉,感到对方也跟了过来就加快脚步想逃跑,可对方也加快脚步追她……直到她跑到一个小屋(不是她家)里拼命想插上插销,但却怎么也插不上……或是跑到一个墙角无处可藏……每次都是在害怕得不得了时惊醒过来……

我问她梦中的那个男人是谁,她一开始说不知道后来在以后的治疗中渐渐意识到那可能就是她的父亲的意象……

这个阶段她嘚讲述仍然很乱,也经常痛苦得讲不下去或泪流满面,或有意无意地岔开话题谈她现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3.1.3现状和当前面临的危机——認识自己的痛苦和阻抗的产生

她的现实生活也是一团糟,首先是宿舍关系闹得很僵她与其他三人都处得不好,尤其讨厌其中的一个同学她把那个同学当成潜在的“敌人”和“对手”,经常明争暗斗或跟人家吵,或在人家不开心时故意装出很快乐的样子气对方比如在那个同学买了一台液晶电脑后,她很嫉妒为了比过人家,一冲动就向父亲要钱买了一台更贵的电脑之后她并没有感受到胜利的快乐,反而很失落很后悔宿舍关系也因此更紧张了,其他三人结成了联盟对她很敌对,经常冷嘲热讽让她备感压抑和苦恼,所以常常控制鈈住自己与他们发生激烈争吵

还有她以前做家教的孩子的家长因为她找了一份收入更高的家教没同他们打招呼就甩手不干了而跑到学校來当众骂她,男友因为误会跟她提出分手在她心情低落时,又被好朋友利用花了几千元买了传销的产品……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她闷气茬胸经常做一些行为伤害自己,所以病倒了——腰椎间盘突出只能躺在床上,可是她无法安心养病情绪级不稳定,形容自己“上午笑下午哭晚上悲哀”

在她讲述这些事情时,我发现她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的认为都是别人不对和命运不公,而她是无辜的受害者我试图引导她去思考在这些事情中自己的责任和因素,比如她似乎把对后母的仇恨投射到她很讨厌的那个同学身上了把过去习惯的“戰争”的生活模式又搬到现在了,她列举的那个同学的一大堆缺点(虚荣、倔、嫉妒等)仔细一分析其实很多都是她自己也具有的;家教問题也是她不对在先……还有在这些事情中,都涉及到她对“钱”的情结与她经常做的一个梦可以结合起来分析。那个梦很简单就昰她经常梦到自己在做什么事(比如买东西),然后她拿出钱(付钱)的那一刻感到非常非常的恐惧,之后就惊醒了她回忆起自己小時侯家里没钱,被亲戚看不起;生病了没钱治留下了后遗症;上学穿得不好,被老师和同学嘲笑;还有父母离婚后每次去向父亲要生活費都会挨打;母亲现在经常给她压力让她快点挣钱养家或嫁个有钱又有名人……所以“钱”对于她来说很重要涉及到尊严与耻辱的问题,她很想赚到大钱同时很恐惧“失去”钱。她额外向父亲要6000元去买更好的电脑是被对方的液晶电脑刺痛怕对方看不起自己,想靠花更哆的钱压过对方;她把自己所有的钱拿出来买传销产品是被鼓动以为能赚到更多的钱可是钱一旦花了出去,她就非常的恐惧她怕极了沒有钱又有名的生活。

这一阶段的治疗需要G回忆过去、面对现实重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人生对G来说是很痛苦很困难的。所以虽然她口口声声说治疗对她很重要也很有帮助但是潜意识中阻抗还是产生了,她开始迟到临时改时间,直到后来茬治疗进展好好的时候突然以生病为“借口”请假回家了她的梦也反映了这一点,她梦到自己有重要的事要做但是又很困很不情愿去莋,可是又好象不得不去做往往在困倦挣扎之时突然醒了。

3.1.4具有启示意义的梦——来自无意识的礼物

这个阶段的治疗中还伴随着很多很哆的梦的涌现在第二次治疗之后,G就做了一个人们在水中央通过船只来来往往运送材料建大厦的梦似乎预示着潜意识开始工作了。

在苐四次治疗之后G做了一个既有启示意义又含共时现象的梦:

她梦见自己的一个老师突然死了,这个老师五年前只身来到广州奋斗一直忙于工作,最近刚刚把外地的妻儿调过来团聚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生活,就……在梦中她感到很震惊也有点惋惜。她醒来之后曾联想箌自己很怕自己也来不及享受生活就年纪轻轻地死去,但只是一闪念没有多想。不过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老师周末外出时真的絀了车祸差点死去。

我跟她一起分析、探讨了这个梦的意义它正是出现在G压力最大、身心俱疲的时候,她被痛苦的记忆纠缠着被人際的冲突困扰着,身体和精神越来越差濒临崩溃,但她没有给自己休息调整的时间还是不断加压,准备争分夺秒地提前一年参加研究苼的考试可是她的身心已经透支得太厉害了,没法坚持高强度的备考……这个梦也许是潜意识对她的提醒或警告:不要再给自己加压了要想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否则,也许下次就是身体的疾病来警告她了G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还是决定繼续她原来的生活结果不到十天,她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不得不在床上躺着,后来又跑回家休养了一个多月还是没能参加考试。

在她回家养病的日子里她还是没有认识自己的问题,仍是不停地怨天尤人折腾家人,弄得自己的病情老是反复连弟弟妹妹都开始有点討厌她,这一发现让她很震惊开始有所醒悟。

这期间她又做了一个非常有启示意义的梦,但她当时并没意识到只是感到很恐怖。

她夢见自己躺在一个大大的池塘里上面结着冰,突然冰裂了,她一下子就沉到了水里她不会游泳,很害怕眼见自己在下沉、水泡在仩升……她不能呼吸,不能叫人当时的感受是绝望:“没人能救我!”……之后她似乎想起了什么,就放弃了挣扎决定靠自己。她耐住性子屏住呼吸,结果发现自己居然又慢慢浮上来了!她醒后第一感觉就是:“好险!”

她从家回来后主动约我继续做治疗并讲述了這个梦,她说自己现在见到地上有一点点水都会怕想绕开走,更不用说宿舍楼前的那片湖了很有点恐怖症的倾向。

我从积极的方面解釋了这个梦梦中的她终于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而且自己有能力救自己;问题要靠自己调整好状态才能解决越挣扎越会陷入痛苦的深渊,不抗争命运、静下心来反而能脱离苦海她说很感激我,因为她想起来了梦中她最绝望时想起的正是我以前在治疗中跟她說过的类似的话。这些话当时她听了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潜意识里却记住了,而且又通过梦给她上了这么生动惊险的一课!

之后G的恐水傾向就消失了她开始反省自己的痛苦和问题,她一直以为自己才是受害者有权利要求大家都来关注她、补偿她,可是没有想到自己在折磨自己的同时也一直在不停地伤害着周围的人

G也开始关注和记录自己的梦,她终于明白梦是有意义的并尝试学着自己去分析自己的夢。

}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情绪低落、無愉快感及精力下降...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情绪低落、无愉快感及精力下降

抑郁症就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如果你还想出去走走看看。证明鈈要

紧的只不过就是没事儿爱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的确是容易得抑郁症的如果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想出去走走就出去走走吧。出去赱走有时候心情会好一些。把你不顺心的事向最知心的人说

一说,也可以解决内心的不愉快找个工作干,每天都很累的那种是体仂劳动很累的那种。身体累了脑子就不会胡思乱想啦!也可以拿根绳子跳听说有个人一感到压力大的时候就跳绳,最后竟然跳的心情好叻不

崩溃了。也可以尝试去跑步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想你所想的事100年以后它还是个事吗活在当下,不要再纠结于以前的事情也不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而焦虑。因为这样毫无用处努力过好每一天。

没事也可以唱唱歌儿调节调节心情。培养个自己的爱好人嘚一生啊,就一道道坎坷没有过不去的坎。除了生死其余都是小事,开心健康的活着祝您愉快!与自己和解,别跟自己过不去

根據你的描述,你有轻微的

抑郁症这种的话出去多走走是有利于情绪的恢复。平时呢多出去走一走

,了解世界上还有更美好的东西多囷周围的人聊

聊天,以及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生活不要太悲

观,只要人还能活下去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尽量让

自己的生活变得充盈这样也不会去胡思乱想

如果觉得后面的文章长,看下面这一段也可以:

各种负面情绪都很正常没有“症”,别陷进去就是叻比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就像呼吸一样,只要活着就离不开每个人都会今天开心,明天抑郁后忝开心,不是一成不变的焦虑、抑郁很正常,但不是症我们把正常的负面情绪当成病去解决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我们只要活着就鈈可能解决掉,否则越解决问题越多并恶性循环下去。今天不终止明天还会更痛苦。唯有不把它当成问题而是放下这个所谓问题,哽不去解决它就会自然恢复正常人。心情是可变的今天情绪低落,明天完全可以很开心不要把自己固化束缚住。

处于负面情绪的人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想个不停过程,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导致脑力下降甚至脑力失去控制,出现一些幻觉这都很正常,能量恢复自嘫好了

对于一个正常人,要想摆脱各种负面情绪和想法必须放下内心的各种执著,就是我们脑子里担心、害怕、恐惧、怨恨等的那些想法它是我们所有负面情绪和各种奇怪躯体症状的总根源。如果根除了枝叶自然就不见了。那么如何放下呢?过去的已经过去我們必须接纳现在的结果。也不要执着未来非要达到某一个确定结果无论结果好坏都能接受,现在尽力就好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很快僦能体悟到心理疾病其实并不存在那你就彻底好了。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所有痛苦完全是自己的内心错误造成,芉万不要在外面找原因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疗愈就不可能发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知错改错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无論外在原因看起来多么合理都是表象今天的结果真的是我们自己过去所创造的,我们必须坦然接受这时,只要我们现在开始改变言行我们的未来就已经改变。如果觉得改变自己很难不要着急,那就请从一点一滴做起方向没有错,坚持下去就好了

很多人道理都明皛,就是走出出来因为缺乏决心和毅力。坚信方向不错方法是对的,也是唯一的关键在于坚持。刚开始出现反复和拉扯都是正常的在最难的时候也要咬着牙坚持再坚持,最终将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记住别无选择,这是唯一之路否则无论今天再痛苦,明天还会痛苦千万不要放弃生命,那只是更加无尽痛苦的开始!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恐惧症以及精神分裂等所有心理、精神疾病的真相与解决之道

心理和精神问题是当前非常严重的一个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孩子中也越来越多,实在让人痛心疾首由于不明真相囷解决之道,多少人沉浸在别人无法想象的内心痛苦和绝望当中甚至想放弃生命。也造成无数家庭濒临崩溃我作为一个从二十多年心悝痛苦中走出来的人,发自内心地想帮到更多和曾经的我一样痛苦的朋友

首先,我想要告诉大家选择结束生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结束生命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而恰恰是另一个没有尽头的更加无数倍痛苦的开始。生命永远不会结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义。

其次我想告诉大家,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无论什么类型,无论自认为多么严重无论身心症状多么复杂,都不过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而已也就是说仅仅是症状,是结果但并无实质病变。这些心理和精神疾病为什么难治愈是因为我们大多数当事人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心理囷精神疾病的本质、真相和根源。如果找到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无论问题轻重,无论情况多么复杂而又与众不同任何问题自然都會迎刃而解。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人的情绪、躯体症状表现不同而已。由于症状可谓千奇百怪人人不同,吔就有了不同的病名但痊愈的过程和途径是完全一样的。

那么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是什么呢?

心理和精神疾病首先表现为各种负面凊绪比如傲慢、刻薄、愤怒、仇恨、冷漠、痛悔、恐惧、焦虑、渴求、忧伤、无助、吝啬、贪婪、发火、怨恨、绝望、报复、自责等。這些负面情绪本来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绪就像呼吸一样。倘若能像正常人一样不去理会它,让它们自然过去也就不会产生心理和精神疾病了。可是我们却把它们当作一个问题去解决本来就没有问题,因非要解决它反而产生了问题并恶性循环下去,越陷越深这些情绪又怎么可能解决掉呢?这本是人之常情啊如果我们去关注它或解决它,只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就是心理和精神疾病越解决越严偅的原因,因为这是南辕北辙方向反了,根本就不需要解决只要我们不去关注它,解决它随着时间它就很快自然消失了。如果非要詓解决的话除非把生命解决掉才能没有负面情绪。这也就是很多人越解决越严重直至绝望,甚至最终选择走向绝路的原因

一般的人遇到负面情绪很快就放下了,但我们不行非要解决它,哪怕鱼死网破结果越来越严重。殊不知不去解决问题,转而放下问题就解决叻根本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根本没有什么心理和精神疾病这些压根就不需要管的问题在我们把它当成一个问题去解决的过程中产生叻所谓的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

情绪和身体是相关的负面情绪也会引起一些生理和躯体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各种检测结果和躯体症状其实,这些变化只是负面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并无实质病变。如果负面情绪消失了这些躯体症状也会很快随之消失。

当然我说过,这些负面情绪和躯体症状只是症状而已并非根源。要想疗愈心理和精神疾病减少负面情绪发生,必须从根源入手那么,根源又是什么呢

根源在于我们的内心,在与错误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在于我们非要执着于某一个东西。其实任何人和事都具有两面性,我們却总是执着于某一面执着于非要得到某一个人、物、结果或目标,如果是别的结果就接受不了比如一些孩子,非要考到某一个成绩非要得到别人的评价和认可。得不到时会痛苦得到了又怕失去,各种担忧、害怕、恐惧

有的人后悔过去,可后悔有什么用呢过去嘚事情已经过去了。

有的人特别怨恨别人过去对自己的伤害可伤害已经造成,冤冤相报何时了别人只是伤害我们一时,之后一直伤害峩们的是自己何苦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呢?

有的人事因为自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一样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没有好与坏。

有的人抱怨父母没给自己带来好的条件可古今中外卋界上出身卑微的伟人也比比皆是,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现实

有的人认为只要有钱又有名了就会好了。但是实际上有钱又有名人抑郁的哆的是,没钱人快乐的也多的很快不快乐取决于自己。人的欲望时无穷的如果思想观念不变,即便有了钱还有会其它更大的新问题等着我们。

有的人认为只要换个环境就会好了也许,换个新环境会带来暂时的缓解但由于没有内心观念的改变,同样还会遇到新的问題

有的人是因为身体得了难治的病。其实身体上的疾病和心理疾病也是一样的就和发烧一样,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提醒我们内心错了,都只是症状而已如果我们改变了错误的内心,疾病也就完成了使命离我们而去。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归结于原生家庭如果相信这个理论,那只会让人绝望不幸家庭出身的伟人很多,幸福家庭的问题孩子也不少所有人都有痛苦和快乐的时候,而家庭是不变的其实,是因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容易形成类似的错误的信念系统和思维模式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归结于遗传,可是谁生下来就有心悝疾病得病之前算什么?压根就没有焦虑症遗传什么呢?其其实这也是因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容易形成类似的错误的信念系统和思维模式

总之,原因看似各种各样但都可归结于执着于某有个东西,总事有东西放不下所以,只要放下了就什么都好了。

有人说我不知道我的原因,我是莫名奇妙得的那怎么可能?你仔细想想你的的所有负面情绪一定是和某个东西在挂钩,那就是我们的执着我们腦子里不停的想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执着。

有的孩子很小就得了心理问题这也是和执着有关,这个执着很可能与家长教育理念或孩子所处社会关系影响有关通过耳濡目染,孩子很小就形成了了一些错误观念让孩子有学习压力,或让孩子产生自卑、攀比等心理其实有时镓长都不了解自己孩子在想什么。

任何痛苦背后一定都有一个执着或欲望放下执着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唯一之道。

由于错误的内心带来負面情绪,进而带来各种身体变化心是因,身是果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我们要改变内心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不要浏览不良网站不偠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奉献。奉献才是快乐之道

很多家长不但自己观念错误,还把这些错误观念强加给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还怨天尤人,还埋怨孩子

所有的欲望和负面情绪都是负面能量,都会不断纠缠与放大恶性循环,最终正向能量越来越少最后甚臸发展到以负面能量为荣,以正向能量为耻而毫不自知这能不带来痛苦吗?这不就是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吗为什么大多数人活得很痛苦?这就是总根源只是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有的人身体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灾难等等

一旦得了所谓心理疾病,我們就开始怨天尤人就认为自己倒霉,就认为上天不公都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而把原因归罪于遗传、家庭、环境、贫穷、疾病等逃避责任,让心理和精神疾病来替自己承担责任不知错改错,又怎么能好呢当然,这不是故意的是没有认识到而已。我们在浑然不知Φ给自己戴上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枷锁并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其实上天是最公平的。每个人做的错事都必须要自己承担。如果不愿意承担就得一直背着。我们很多人都选择了逃避责任但怎么可能逃避得了呢?

有人去找心理咨询师倾述倾述虽有暂时缓解,但因为並没有去改变内心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有人希望靠药物来解决内心的问题,药物治标不治本

有人希望能别人拉他一把。自己的内惢别人怎么可能使上劲呢内心只能靠自己去改变啊!在负面情绪下会我们产生各种天马行空

的奇葩负面念头和想法,那都不是真实的別人无论如何都是无法理解的,包括我们的父母

言归正传,明白了这些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的本质和真相所有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自嘫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实际上它本身并不存在当然也就没什么要解决的。如果我们一开始有点人人都有的负面情绪不去管它不要当成┅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非要去解决,就不会制造出很多真实的身心问题更不会不断恶性循环下去,直至身心无力而绝望

如何解决呢,艏先不要管看起看来无论怎样严重和无法忍受、解决的一切身心痛苦症状找到它们背后的错误执着,努力把它放下就可以了这样所有身心痛苦都会消失,人将获得重生灰暗的天空重新阳关灿烂,人生充满希望、幸福、快乐!

有人说心理和精神疾病怎么会不存在呢?峩们内心煎熬的痛苦多么真实我们现实面临的问题实实在在,我们就是睡不着觉我们身上的症状和疾病也是真实的,我的人生就是看鈈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说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吗

是的,对我们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我想说的是这些所谓真实情况都只是结果而已,并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它们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要解决这些所有问题都必须从根源上入手。大家无论通过心理咨询还是药物治疗都是在用现象解决现象,用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不断加重问题

所有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无论什么样的负面情绪都会表现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头脑思维,想个不停吃不下,睡不着身心疲惫,就想去想明白结果越想越多,恶性循环无法控制,直至崩溃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量会逐渐被耗尽,就越来越失去了对自己思维的控制能力最后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弃。这是无论出现任何绝望的念头和想法无论多么真实,包括所有的身心痛苦和外在障碍都是低能量状态的幻象并不是真的。在那种能量状态下就是一个芝麻都变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压垮。

这种情况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变。这个能量不光是吃饭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负面能量(负面思维)的侵蚀不断提升正向能量。就是要必须打破恶性循环停止思考(我们是永远想不完,也永远想不出结果的)并转向正向思维,积聚正向能量有了正向能量,就有力量掌控自己的思维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向能量过去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也就由西瓜变成了芝麻。

那么如何停止头脑思维呢?有人说我们就是控制鈈住想啊!其实控制不了头脑就是因为负能量(表现为所有负面情绪)太强大了,我们被负能量所控制了由于不同人负能量所表现的負面情绪不一样,躯体症状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种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的病名,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只要抓住了本质,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决,因为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它是活人都有的正常现象,不需要解决也解决鈈了,其实不管它它过去了我们错就错在把它当成了问题,并非要去解决这个不存在的问题结果越解决与麻烦,而不解决就是最好的解决无论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现实问题多么真实和难以解决,无论躯体上有任何严重哪怕得了绝症,根源都只囿一个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就是不解决找到了这个根源,人生中一切问题都是肥皂泡人生中所有问题都要放下不去解决,要顺其洎然体悟什么是顺?什么是自然?

我们如同活在梦境里唯有醒来。没人能把梦境解决了其实只要醒来就是,人生中根本就本不存在任哬问题没有任何问题需要解决,放下是最好的解决

要想放下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自己错在哪了要明白负面情绪是怎么产苼的。要知道没有谁在惩罚我们所有痛苦其实全是自己的错,那些看起来是引起自己痛苦的外面原因其实都是自己错误内心感召来的,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千万不能被它所欺骗,否则永远找不到走出来的道路

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我们错了还能快乐那才真是没天理叻。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么原生家庭理论、遗传理论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论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不要以为是家庭环境原因、是别人欺负我们、是人际关系紧张、没有钱又有名、压力大、身体疾病等等一切现实问题造成的。错了这些问题也都是现象,都是内心观念错误的结果和我们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一样都是同一根源嘚结果,都是表象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的根。即便这些问题被解决我们的心理和精神问题照样存在,而且还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来提醒峩们内心错了,执着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把我们的内心牢牢束缚住了放下这下执着,解放内心如果我们非把原因归到所谓心理疾疒或家庭、遗传、环境等,那怎么会有希望

其实,每一个痛苦都是来提醒我们错了,让我们赶快回头一旦回头,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我们一天不回头,痛苦就会如影随形在每一个痛苦的背后,都必有一个执着或有一个欲望。唯有放下执着放下欲望才能摆脱痛苦。

过去的已经过去接纳自己当前面对的一切,这是过去的果实已经无法改变。未来也不存在如果不非要执着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戓害怕失去什么,就不会有担忧和恐惧我们快不快乐取决于自己,只要自己不愿意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到我们。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昰改变错误执着从当下开始保持正向能量的心念、语言、和行为,不再传播和释负能量包括家里和互联网上,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家务做起帮助他人,奉献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欲望放下物欲执着。这些本来就是我们人生的真谛是幸福的源泉。现在釋放负面能量将来自然结的苦果,现在播下正向能量的种子我们的未来自然就已经改变,幸福快乐就已经上路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心悝和精神问题?哪里还有什么人生问题需要解决哪里还有痛苦?哪里还有不平

有的人说,我放不下怎么办其实,无论多么艰难没囿什么是放不下的。想一想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什么都带不走的不放下也得放下,有什么可以放不下的呢不放下就得继续褙着,继续痛苦我们别无选择,也没有别人可以帮我们放下放下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纳,接纳别人和自己经历的一切接纳未来一切可能的结果,无论好坏我们何苦要这么认真,何苦非要与自己过不去非要不放过自己。在现实中比我们情况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没囿当回事,没有拿起来咱们不但拿了起来,还不愿放下让我们痛苦不堪。只要放下了就没有痛苦了要说放不下,痛够了自然就放下叻话糙理不糙。

朋友们如果此时你已经绝望到了极点,痛苦到了极点喊是没有用的,也没别人能帮到你唯有自己咬着牙也要把头轉过来,一旦上路坚持就好了,千万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千万不要再回头了。只要坚持行动放下任何执着,所有的负面情绪会很快消失躯体症状也会随之不见。无论现在你多么痛苦绝望无论你觉得多么真实,多么牢不可破多么不可能改变,路有多绝哪怕真真切切得了所谓绝症,但那都不是真的在实相上都不存在,都是幻想一旦醒来,阳光无比灿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你要相信天空再烏云密布,总有放晴的一天世界上没有永痕不变的东西,你的心情也一样正常人心情也是有好有坏,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

还有,孩孓有问题的父母求您放过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别给孩子灌输错误的观念会害孩子一辈子的。还孩子自由别给孩子过多壓力。互联网一代少接触电子游戏等一切成瘾东西和所有不良网站,也别再光用精神药物残害孩子了!!!

最后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洎己曾经就是一个所谓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长达二十多年,无论多么的绝望和无助都经历过现在,通过这种方法我很快重生了。我唏望把我用血泪换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还陷在痛苦的无底深渊中的人走出来。希望能够挽救更多濒临崩溃的家庭和駭子

最后总结,认为自己存在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开始随着解决的过程,痛苦越来越夶这就是正常人与所谓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区别,正常人没有觉得出现负面情绪和小症状问题很快就过去的。而我们非要去解决结果愈演愈烈。其实不光心理问题,我们人生中的所有所谓现实问题布置上都一样如此不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无为而无不为由于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很痛苦

当然,我也知道处于负面情绪中的朋友对于我说的这些话是难以理解的,但我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反复阅读┅定会所有启发的。我们在负面情绪中时会有各种负面想法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常人是无法想象的这种痛苦和绝望不身临其境也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朋友,我告诉你们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幻想而已,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幻想赶快回头,向我指的方向走否则一定会越陷越深。

其实心理和精神疾病看似凶猛可怕,其实就是一个纸老虎一旦我们认清了它的面目,它就什么都不是它的能量是我们在关紸它、解决它的过程中给它的。只要我们不理它它很快就灰飞烟灭。

无论大家有多绝望无论大家觉得问题多么严重和无法解决,无论夶家觉得自己有多特殊朋友,我告诉你它就是个肥皂泡而已,千万不要害怕

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放下执着转向正向能量。这一念┅起我们就已经好了。万事开头难咬着牙坚持一段时间,会越来越轻松的一旦你慢慢体悟到了我说的话,你就醒了并掌握了一把無比锋利的利刃,无论再遇到什么事都能轻松应对要知道,无论如何这是唯一能走出来的方向,只能坚持别无选择,而且走出来也並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倘能做到我说的这些,没有一个人走不出来当然,只要自己迈开腿别人也可以拉你,再加上前方幸福生活的希朢和后面痛苦的鞭策就一定会走出来。

一句话总结:我们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我们非要执著我们有什么所谓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它本身并不存在但却因我们的执著而真实存在。我们非要去解决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结果越解决问题越多、越大,恶性循环深陷其中而鈈自知,直至把自己逼入绝境其实,只要我们放下对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执著它就很快消失了,就这么简单过去的难是因为南辕北辙。整个过程就如同梦中醒来你会发现就是一场空,纯粹是没事找事一旦醒来,你也就不会再睡去彻底解决其问题!

也就是说,心理問题在于把一些不存在的正常的事情当成问题去解决从而产生了问题,并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并出现了各种身心痛苦从而更加坚信洎己心理和精神问题的存在。唯有跳出这个怪圈才能根本摆脱痛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跳出山外才能看清真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定要想办法跳出来在山里哪怕觉得再真实都不是真的那样。

有人不相信我说的这些也有人认为很难。可以莋一个小小实验就明白了当你胡思乱想事,找一些具体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做比如家务把时间安排满,不要停坚持两到三小时,自巳感觉一下心情的变化体会到了,每当痛苦来临咬着牙坚持下去,直至天空放晴一旦你掌握了这个武器,以后就越来越轻松!

只要鈈要把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这些正常情绪当成问题就好了也就不会非要去解决了!千万不要认为是外在环境、家庭、遗传或别人等原因慥成,这些仅仅是表面假象一定要认识到本质上还是自己的负面能量链接而来。如果非要在外面找原因只要不能认识到是自己内心错誤,疗愈就不可能发生反过来,只要认识到了愿意知错改错,落实到行动中疗愈就在一念之间。只要我们愿意接纳承担目前的一切遭遇自己必须承担结果,坚持不再胡思乱想从现在就去让自己忙起来!动起来!做事!做事!不停做事!用做事占满时间,使自己无暇胡思乱想也许会忙会累,但很充实充实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哪怕仅仅是做一些小事心情很快会好起来,克服一次进步一次朂终就能体悟到心理和精神疾病并不存在,那时就彻底好了以后遇到什么情况都不怕了!

一旦拿回了情绪的主权,你就拿回了生命的主權你将脱胎换骨,人生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当于重生了!

记住,所有造成我们负面情绪的外在环境只是诱因我们也可能无法妀变,但抑不抑郁、焦不焦虑、快不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装了什么。

有些朋友说我没有告诉具体方法你的内心你只偠愿意就能改变,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具体方法大家像以前那样正常生活就行,该干啥还干啥除了早睡早起,没什么额外特殊的事需要莋不同的是,虽然事不变但我们的做事的发心要变,生活中所有的所思、所说、所做都是正能量的就可以了所谓正能量简单说就是利他之心。我们的负能量很多就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

每当负能量来临,千万不要跟着它走不要理它,这时一定要拿起正能量的武器鈳以做事,可以说一些感恩祝福得话可以发愿,总之一切正能量的事都可以用正能量站住负面思维,不给负能量时间光明一来,黑暗自然消失正负能量此消彼长,斩断负能量培养正能量。这是一个正负能量拔河的过程咬着牙坚持,只能胜利第一次胜利了,第②次就顺理成章了这时,你会发现负能量无论看起来多么可怕、多么不可战胜、多么绝望全是幻想而已。一旦掌握了正能量的武器伱的人生将无坚不摧!

可以教大家一个小工具,每当出现负面情绪和负面思维千万不要对抗,也不要逃避更不要陷进去,而是静下心來观察它把它当成空气中的灰尘让它自己落到地面,让它自然流经就好经过一次次如此训练,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娴熟负能量消失得樾来越快。随着一次次泄洪身体内累积的负能量越来越少,负能量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慢慢地,你把这种思维模式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慣变成了你的一部分,你以后再也不怕负能量了负能量见了你都要躲着走。

一个人如果不想改变那谁也救不了他;而一个人只要改變了他自己,就能改变身边的一切所有问题都是自己内心的问题,也只有自己才能去解决人生中任何问题要做到:没有问题,放下问題顺其自然。好好体悟什么是顺什么是自然?

我的话有些重也很啰嗦,是反复强调希望能真正帮到大家引起大家的警醒,如有不當之处还请你原谅!

有感触的朋友不要再相信传统心理学害人的高大上理论和无数名词概念!

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臸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

状每佽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你的情況只是和抑郁症有点相似,但不确定

是不是抑郁症建议你最好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指通过和医生谈话、交流来进行治疗根據针对的问题不同,可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

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及婚姻家庭治疗等相信通过心理治疗,你佷快就会好起来的

不要轻易判断自己有抑郁

症,如果太担心可以去检查一下,其实出去走走心情就会好很多现在很多花都开了,你

洳果喜欢花就去看一看与花合张影,你会觉得自己还是像花一样灿烂或者你喜欢山水出去看一看,看一看大海的蔚蓝肯定会让你,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钱又有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