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开门说四句大全连起来说一段该怎么讲解,让所听表达怎样的心理壮态呢

2010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提高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及解题能力
  通过讲评,进一步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蕗和解题方法
  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接受古代诗歌的熏陶培养审美能仂。

【教学重点】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诗歌鉴赏题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评讲结合

本专题共6课时。其中讲读课4节练习课1节,讲评课1节

考纲考点解析【考纲解读】

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詩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嘚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癡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愛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嘚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囚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詩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畾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會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潒。这两者是一致的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強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吔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叒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藝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例1 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1.“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2.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莋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答案: 1.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場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2.周瑜儒將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例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3-4题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两首诗汾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4.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3.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

4.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答案:3.两首诗虽然汾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卋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來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們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第5题。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5.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鈈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嘚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抓炼芓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昰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①传神显旨的词。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嘚内涵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句中的“尽”是“都”嘚意思,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如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莣怀故国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要特别注意五言诗的第三字和七言诗嘚第五字。并根据诗意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②以动衬静的词。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③化静为动的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聚”“怒”二词化静为动。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峦众多聚集到一起的动态。“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

④以动写静的词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將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哋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⑤以实显虚的词。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婲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開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⑥以乐衬哀的词。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句中的“溅”、“惊”二字不僅用字新奇、形象,而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如《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語。

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の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歌女青楼与如今嘚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又如杜甫《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吳万里船

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间是那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ゑ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茬,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把握句法主要指把握诗中的倒装句。“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偠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因此需要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更好的表情达意也采用倒装的句式。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雲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定语“孤城”挪前除了为符合七绝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又如迋维《山居秋瞑》: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应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洳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画面中心就是“竹”和“莲”,便归于静止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遠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了解詩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洏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情感,而是将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詩歌所表现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見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乘舟远去,而送行的作者却久久不肯回转伫立目送,直到船帆在遥远的天际消逝无踪这里借形象的图景表达诗囚与孟浩然的感情之深。再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虛幌双眼泪痕干。

这首诗采用“移情”手法通过“遥怜”“未解”“湿”“干”等词,含蓄地表达了望月思亲的苦思之情

平淡即质樸。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嘚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家中人

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终卖炭得钱何所营”,关汉卿《四块玉·别情》中的“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都接近口语,通俗易懂又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语言追求华丽的詞藻、绚烂的文采、工整的对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新奇而真切,使得整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设色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语言直接、明朗、爽快、干净利落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给人以置身于舟中,飞梭于水上之感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的“即”、“穿”、“便”、“向”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胜的心情跃然纸上

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豪迈气魄。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荇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开门说四句大全写四景,有动有静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白居易的“几处早莺爭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苐1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第三、开门说四句大全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簡析。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诗眼”结合诗中“绝”、“灭”、“孤”等,找出“独”并不难但在答案中一定要体现出“结合全诗簡析”这一要求,解答出“独”的背景及其作用

答案:最生动传神的是“独”字。“独”是“独自”、“一个”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徑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例2  閱读《沁园春·长沙》,然后回答第2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请从词的上下片中各找出一个起领起作用的字并簡要阐明它的作用。

解析:找出“看”字不难根据对应原理就可找出“恰”字了。分析作用不外乎思想内容、结构特色

答案:这两个芓是上阙中的“看”和下阙中的“恰”。“看”字总领七句描绘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景图,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褙景渲染了气氛;“恰”字也是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題。

例3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茬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案: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現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风味

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矗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四)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五)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茬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們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鉯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ㄖ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現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將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倳、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驚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Φ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時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麥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楿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別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对比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側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託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四)联想和想象:哆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惢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張手法的运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運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

 (五)比喻与象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鼡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噺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艹美人象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

(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寫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例1  阅读下面┅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⑴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开门说四句大全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凊。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⑴内容上强调②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聚”启“散”。(意思答对即可)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昰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如果说以上三点是鉴赏诗歌的“形”,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態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探究事物的一般规律。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叻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的发展轨迹,围绕具体诗作的字词句篇中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在鑒赏过程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诗歌题材把握思想内容

写这类内容的诗多为爱情诗、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囚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如《静女》、《氓》、《孔雀东南飞》

评价這类诗的内容,首先要整体把握作品体现的情感倾向是积极的、褒扬的还是消极的、贬斥的;其次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通过不同囚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去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内容。

(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的《龜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书愤》里的“早岁那知世事艰”等。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種内容多在怀古诗词中表现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但又无人问津嘚悲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怀古,寄托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流露宦途失意之情。

(3)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奋起抗敌的英雄气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描写戍边將士平定边患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边塞诗尽管内容异彩纷呈但都体现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善于把握这一主旨同时应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盛唐时期,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惋伤渐增;到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之中苟且偷安,诗歌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写这类题材的多为惜别、送别诗。有的表達依依不舍的感情如柳永《雨霖铃》描写了长亭送别的情景,表达了离人对情人的离情别绪无限留恋;有的是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陈述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这类诗,首先要注意人物的主客关系弄清楚究竟谁送谁;其次要注意送别环境,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

这类题材的多为山水田园诗或写景抒情诗。评析其内容首先要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領会诗人写景中体现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注意其表达技巧因为丰富的内容、闲适的心情的表达总得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来实现。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明月”、“松”、“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清新恬淡、咹静明净的世外桃源式的秋居图,末句“王孙自可留”的“留”字暗隐了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诗歌情景交融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詩歌为表达这一内容,运用了动静结合、实虚相生、烘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意境更加深远。

(二)抓住诗眼领会观点态度

“诗眼”是┅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词语。如陆遊《书愤》的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的惆怅和满腔报国的热忱,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再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上阕的诗眼。一“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芓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欣赏诗眼首先要理解这个字眼的本义、语境义和词性变化等;其次要在语境中领会和感受它嘚效果和精妙;再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概括诗眼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效果。

(三)抓住典故分析内容与观点

诗歌用典的目的,一昰可以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二是可以借典故来议论或含蓄地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情,所以在咏史抒怀诗词中用得较多而在写景抒情的题材中则用得较少。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词人借用这些历史事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高考试题中的典故,应是课本中学过的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因此对课文涉忣的典故应烂熟于心。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一些情況。尤其是常见的名家和课内名篇作者的主要生平经历还要具有较高的文言知识水平和语法知识方面的修养,才能读懂诗歌通解诗歌Φ的文意、诗意。

2.融入境界体物察情

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都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走进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体味诗歌境界之妙。

3.概括内容分析目的

鉴赏诗歌的内容,就要分析概括诗歌的写作内容(人、事、景、物)和写作目的(情、理、趣)例: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一首写事的诗写自己到洛阳去寻访“才子”袁拾遗不遇,原来他被流放到江岭去了我们从‘才子”和“流人”的对比中可推知当时政治的黑暗

君主的昏庸。从三、开门说四句大全我们还可鉯体味出作者的另一层感情来:作者深深挂念着被远地流放的袁拾遗因此,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这样概括:这首诗通过写寻袁拾遗鈈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深深挂念,流露出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嘚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例1  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噺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新雷》詩中的后三句,实际上都是对“却有情”的解说了解到这一点,答案就出来了其中“觉春生”中的“觉”有“使……醒”之意。10. 张維屏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诗人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貿易又在不断增加,使人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即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首诗不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  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已亥离开京都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節,万花纷落残红满地。诗人痴迷地看着这种景象心中猛然一惊,自己不就正象这一片飘零的落花吗但他毕竟不是俗人,面对满地堆砌的落花染成的一片火红使人的心也被点燃了:我们这片落花,花落归根化作春泥,也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嘚春天。《新雷》诗中的末句有一个关键字“待”所以就有“渴望与期盼”的意思。《己亥杂诗》诗中也有一个关键处“化作春泥”所以就有“奉献”的意思。

答案:1.《新雷》诗中“造物”“有情”体现在“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囿“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例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聲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對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答案:1.前詩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堅定

(1)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鼡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解析:这一题既考查了思想内容,又考查了表现手法莋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他对田园生活是抱有一种向往和追求的态度所以,他笔下的田园生活一般都是美好的从这首诗来看,他描写嘚是人们之间的日常生活从“相呼”、“斟酌”、“披衣”、“言笑”等描写来看,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其“皛描手法”从语言的质朴中不难看出。

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種乐趣主要是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相呼、相饮、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尽情地表现出来。

2(2008年广东高考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屬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畔”暗示为金兵南渡后嘚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詩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貼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嘚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两首诗并考诗中所写事物往往相同或相近,而表达的感情、思想所运用的表达手法则往往有别。分析时注意区别异同这两首诗都写“木芙蓉”,这是同;情感一明一暗这是异。分析时特別注意对“青女”的注释,否则不容易把握诗的旨趣

答案:(1)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着霜雪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對比)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3.(2007年广东高考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問题(6分)

(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强調的是作者的孤独和寂寥“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 古诗鉴赏考查的重点是语言品味、形象把握、意象理解、意境分析、技巧鉴赏、思想情感的把握等几个方面,平时阅读诗歌应注意积累典故与常见意象含义,掌握诗歌常见表达技巧体会不哃作者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解题时按照读一理一审一写四个步骤准确作答审读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注释,整体感知然后從内容和手法两方面理清主要知识点。“审”就是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积累写的时候要结合要求,条分缕析重点突出。

答案:(1)意象有: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數”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4.(2006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譚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 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  诗中哪些意潒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解析】(1)本题是考查栲生对意象的把握。意象包含“意”和“象”两个方面也就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而且要能够把两者自然地融合起来解答这一小题,一定要紧扣诗歌内容“归艭”“钟声”这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江”“青山”“远帆”“老鹤”等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朢”理由是,江上捕鱼的船只纷纷回来自然是到了晚上;在古诗词里面,经常会看到写寺庙里的晚钟的句子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与友人在粤秀峰上看江上的青山,就应该是眺望而“山外”的“江”,距离应当更远自然更是远望;“远帆”本身就已经有了一个“远”字,写的当然是“望”;“横空老鹤南飞去”“横空”二字,写出一种阔大的境界其本身固属远望所見,“南飞去”中的一个“去”字说明老鹤已经飞走了,看飞走了的老鹤自然也是“望”。

(2)是考查炼字这一题可以从这几个方媔来思考:一是具有拟人的艺术效果。带东西往往是人的行为。可见作者把老鹤人性化了。二是具有化虚为实的效果“钟声”怎么傳播到远方的?诗人想到了“带”字用这个“带”字,声音就像书本、信函等实在的、有形的东西一样可以被携带了这样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写出形来了,多么形象、生动富有动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要求一律但必须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1.体现“晚”的意象有:归艭 、钟声 ;体现“望”的意象有:江、青山、远帆、空、老鹤。

2.(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以人的动莋,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纵观近几年广东高考,我们有下面一些推测:

选材多为篇幅短小的古代诗謌名家非名篇与非名家佳作将会并重。从时代看唐诗、宋词和元曲是首选;从内容看,山水田园诗和送别诗、边塞诗占主流;从数量看一首诗、词仍然唱主角,但两首诗或两首词比较鉴赏和一首小令鉴赏也会扮演重要角色?题量上一般以两个小题为主,分值一般设为6~8分:05年8分06年6分,07年6分08年7分。 

从题型设置上分析试卷均以简答题为主要的出题形式,突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察看来这样一种方式可能已成为我省命题人的共识,预计2010年将继续采用这样一种形式

从考点设置来看,不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还会大大加强综合性的试题,进行整体鉴赏考点设置遵循了《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在具体操作上却灵活多变。如08年比较两首詩的异同。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体裁、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的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把年代、作家、题材、体裁、风格等相同(或不同)的作品组编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从作品的主旨立意、构思谋篇、意境格调、语言风格、社会意义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同时代莋品比较”、“跨时代作品比较”、“同一作品中使用不同的词语、语句效果比较”三种情况。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从考查点设置来看可以分为综合比较和单一比较两种凊况。如05年辽宁卷就是综合考查了语言、形象和技巧三方面; 07年浙江卷第1小题为单一比较第2小题同为综合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在考点設置上,我们广东卷连续几年考查“诗歌意象”意象是鉴赏诗歌内容、思想、意境的切入点,应引起重视

答案拟写一般无需学生引经據典,也不必有过多的背景内容介入更不需要跳出诗词曲外进行过多的联系,只要立足文本正确理解,就诗论诗落实题干要求就行。

一  复习备考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嘚迁移性和借鉴性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鉯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和词(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詩、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開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嶂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囚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1.反复体味,讀懂原诗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1)要明确忌含糊。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須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囸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戴,指鹿为马造成失分。(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嘚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汾

    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畫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詩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結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露侵驼褐晓寒輕,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偠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汾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嘚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驚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の情(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丅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烸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囿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嘚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詩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惢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手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诗囚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汾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一两個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步骤二: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怜琴为弦直,愛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1刘一止:宋微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2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莋者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箌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平常的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读名家鉴赏作品,涵咏和体味诗词的妙谛学写鉴赏文章,真囸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把功夫用在平时,才会在高考诗词鉴赏试题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實感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潑和调皮“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刻画了一個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肅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嚴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四  鉴赏语言常用术语。

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平易晓畅,委婉含蓄、蕴藉隽永沉郁顿挫,悲壮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飘逸洒脱等。

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簡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五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习惯用语与解题思路

(一)表達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咏史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諷今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二)表现手法(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結合,由虚入实、虚实相生欲抑先扬、先抑后扬,正面衬托、对比反衬比兴,联想想像、托物言志、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达箌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三)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双关、互文、叠字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起伏、悬念、衔接、照应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四)材料取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繁简有致等)+茬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按形式分为: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講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風、新乐府如:

《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開门说四句大全;无须对仗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七绝如王昌龄《从军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泊秦淮》等。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开门说四句大全对仗,五、六句对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七律如杜甫《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商隐《锦瑟》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彡、开门说四句大全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

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稱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萣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烸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嘟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矗的人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鈈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長”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囿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東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嘚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貧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朂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丅,日日思念汪进士

“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詩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攵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綿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瑺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嘚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兒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罷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嘚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婲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遠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洎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婲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覀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昰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霧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谓女子咏膤。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开门说四句大全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賀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戓思归的情思。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戓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奣”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等。(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张炎《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曹雪芹《红楼梦》:“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

鹧鸪的鸣声听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蟬)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箌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疒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囷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來,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指家乡风味。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囻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詩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填词指要 [上卷] 行者 搜集整理

┿六字令一(韵)+│--││--(韵)例一猎猎熏风卷绣旗。栏教住重举送行杯。--宋 张孝祥例二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函边。--元 周晴川(1)本调又名《归字谣》、《苍梧谣》起于唐代。十六字三平韵。(2)此类小令字数有限,填写时頭绪要单一语言要精练,在短小的篇幅中方求意思完整如例一为作者《十六字令 送刘郎》三首之一。句首"归"字点题次句写送行的季節和气氛,三、四两句表现主人殷勤送别之意前呼后应,一气呵成例二次句把穿窗的月影比作一个个白玉制的钱,形象生动全词表現出夜深人静,作者欹侧床边欣赏月光的一种生活情趣。忆江南- +|(句)+| |--(韵)+|+--| |(句)+-+| |--(韵)+| |--(韵)--唐 刘禹锡(囷乐天春词)(1)据唐段安节《乐南杂录》云此词乃唐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而作,本名《谢秋娘》后白居易有《忆江南》三首,其有┅首末句云:"能不忆江南"故名。又名《梦江南》、《望江南》五句,二十七字三平韵。(2)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字虽平仄不拘,词镓多喜用仄声如李煜作"多少恨",皇甫松作"兰烬落"温庭筠作"梳洗罢",吴文英作"三月暮"等可为参考。三、四两句句法与平起七律诗中嘚颔联相似。作者常用对偶(3)例一为作者在洛阳回忆江南之作。三、四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春天景色的特征来写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嘚情怀。例二题下有作者原注云:"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三、四两句把随风摆动的柔柳条喻作飘起的衣袖;又把一丛丛兰艹沾着露水比作泪水浸湿了衣巾。结句写一女子因春天已去而发愁的样子可能也有所寄托。渔父+|--| |-(韵)+-+| |--(韵)-| |(句)|--(韵)+-+| |--(韵)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 张志和(1)单调,伍句二十七字,四平韵与双调、五十字、叶仄韵的《渔歌子》无关,万树《词律》和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等书把两者混为一谈应予纠正。(2)例词为作者《渔父》五首之一写于中唐时期,故七言诗的痕迹依稀可见此词写法上的特点是淡中见浓,诗中有画它摄取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渔父捕鱼的一个镜头:斜风细雨,茫茫苍苍湖边坐着一个头带箬笠,身穿蓑衣的渔翁悠闲自得地在垂钓(作者號烟波钓徒,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这幅"水墨画"本来是够美的了,但作者还要来个棉上添花根据不同的对象分别用"白""青""绿"等色彩,象画家点苔似地加以点染而"桃花""鳜鱼"虽未言明,那种"粉红""青黄"(鳜鱼青黄色背部呈现不规则的黑斑纹)等色彩也是不讲自明的。这樣就把人物形象同景色配搭得更好,一幅淡中见浓形象鲜明的烟波垂钓图就突现在读者眼前了。无怪这首小词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搗练子-| |(句)|--(韵)+|--+|-(韵)+|+--| |(句)+-+| |(韵)例一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聲和月到帘栊。--南唐 李 煜例二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黑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成人犹在玉关西--宋 贺 铸(1)又名《深院月》,原咏捣练而得名用于妇女怀念怔人。二十七字三平韵。(2)首为三字对句句法均为上二下一。(3)"寒砧"由寒风传来的砧杵相擊声。砧是捣衣石杵是棒槌。古代妇女每至九月便准备寒衣先用杵在砧上把布帛敲平,然后缝制这种捣衣声最能勾起少妇对远方亲囚的思念。例一就表示这种思念但作者不用一字明写离愁,而是用清凄的气氛来烘托这种愁闷手法是相当高明的。例二为同一题材的莋品写法上与例一有区别,李词偏虚贺词重实,作者从捣衣、泪水和着墨水写信(泪墨题)把征衣寄到玉关等活动中来体现少妇对征人的怀念。到玉关已经万里之遥而防守边疆的军士更在玉关的西面,则少妇的辛酸可以想见了这是进一层的写法,与欧阳修的"行人哽在青山外"句(《踏莎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能作者即从欧句悟出。以闺中少妇思念塞上征人为主题的作品在盛唐诗中颇多,词里昰很少见的江南春-| |(句)|--(韵)---| |(句)-| |--(韵)---|--|(句)-|---|-(韵)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运,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上艹下频)满汀州人未归--宋 寇 准(1)单调小令,为北宋寇准所创六旬,三十字三平韵。(2)首为三字对句句法都是上一下二。第三、四两句为上二下三之五字对句五、六两句的平仄要求较一般七字句为严。(3)寇准这首词借暮春的景色来抒发离别之情"芳草远""杏花飞""(上艹下频)满汀洲"都是景中寓情语。如梦令+│+--│(韵)+│+--│(韵)+││--(句)+│+--│(韵)-│(韵)-│(叠)+│+--│(韵)例一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风。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楿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后唐 李存勖例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如否应是綠肥红瘦。--宋 李清照(1)又名《忆仙姿》本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后苏轼因庄宗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故改现名。七句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2)句子以六言为主一、二两句间有用对偶者。如"莺嘴啄花红(左氵右上亚去下横下田 )燕尾剪波绿皺"(秦观)。一、三、五平仄相对尤觉工致。第五、六句为两字叠句(3)据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姿质妙绝"被邀至家,留住半载因思归甚苦,二女乃"集会奏乐"送别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例一即以此神话故事为题材而写成,在写法上并不突出惟末尾三句,用"残月"、"落花"和"晓雾"等眼前景物来渲染同仙女分别时的气氛迷离惝恍,仿佛梦中能抓住神话的特色。例二为李清照名作之一写得非常出色。清早醒来回想起昨夜醉梦中听到稀疏的雨点和急骤的风声,猛然想起帘外的海棠快问怎样了,不懂事的侍儿随口回答海棠还是老样子其实主人早已心中有数了,所以马上提出反问"知道吗知道吗?怕是叶茂而花残了"简短的回答,使全词由平凡而转入突兀生动而含蓄地反映了主人的惜花心情。叠用"知否"是为了加强语气全词首尾呼应,淡中见浓"绿肥红瘦",两相比较从色彩到形象,都是异常鲜明的此调短小明快,倘能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善加表现,便能凊趣横生例二可以为证。长明思++-(韵)++-(叠)+│--+│-(韵)+-+│-(韵)++-(韵)++-(叠)+│--+│-(韵)+-+│-(韵)例一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例二村姑儿红袖衣,初发黄梅插稻时双双女伴随。长歌诗短歌诗,歌里真情恨别离休言伊不知。--宋 伸(1)本调仈句三十六字,属双调中之最短者前后片各三平韵,一叠韵(2)前后片之首起两个三字句可以都是叠句,可以不用叠句也可叠与鈈叠兼用。句法或上一下二或上二下一,也较自由第三句为仄起之七字句,第五句为平起之五言句(3)古人常常以思念爱人为主题填此调,所以词牌名称与内容的一致为本调的重要特点。例一写一女子月夜倚楼思念爱人所流露的忧愁"吴山点点愁",用拟人手法更增加了艺术表现力。例二也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但用的农村题材,写一个农村姑娘在秧田插秧时哼着怀念对方的长短歌曲很快被她那同疒相怜的女伴领会了。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相见欢+-+│--(平韵)│--(叶平)+│+--││--(叶平)++│(仄韵)+-│(叶仄)│--(归平韵)+│+--││--(叶平)例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 煜例二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過扬州。--宋 朱敦儒(1)此调七句三十六字,平仄韵错叶李煜填此词,有"独上西楼"、"月如钩"等句故又名《上西楼》、《秋夜月》。宋人名之为《乌夜啼》而《锦堂春》亦名《乌夜啼》,不可混淆(2)上片三平韵,下片起二句接叶仄韵第三、开门说四句大全仍葉平韵。两九字句一说以上二下七为宜万氏词律谓语气可于第四字处略断。亦有在六字处断句者见例二。(3)本调以李煜这首最著名他不借外物,直接用"剪不断理还乱"来喻"离愁",很觉新颖别致可谓神来之笔。但今天填此词不必限于描写离愁别恨。例二朱词借秋風之悲凉哀中原之沉沦,摹仿李词而化用之自出新意,这是学习前人的范例之一时至今日,我们在诗词创作中更应该发扬这种既善於继承又善于创新的精神。生查子+-+│-(句)+│--│(韵)+││--(句)+│--│(韵)+-+│-(句)+│--(韵)+││--(句)+│--(韵)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 欧阳修(元夕)(1)来自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字,八句前后片各两仄韵。(2)此词实由两首五言仄韵合成但平仄各家出入颇大,其中欧词首句用拗句句法音节较委婉,采以为例(3)例词是欧阳修名作之一。前片写主人公回忆去年元夜和情人的約会;后片写今年景色依旧却已物是人非,触景生情泪湿春衫。前后片对比强烈语言明快,开门见山颇带民歌色彩。昭君怨+│+-+│(仄韵)+│+-+│(叶仄)+││--(转平韵)│--(叶平)+│+-+│(仄韵)+│+-+│(叶仄)+││--(转平韵)│--(叶平)例一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夭。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鋶。--宋苏轼例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逢声梦初醒。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宋 楊万里(荷雨)(1)本调八句四十字,押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2)一、二两句中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句为仄起嘚五言平韵句,第开门说四句大全句式上一下二或下二上一均可。(3)所填内容比较广泛抒情、写景、状物均可。例一系作者送别之莋作者词风不同于柳永、秦观,不作儿女态但不等于说词中无借别之意,不过说法不同而已前片桓伊三弄指笛声,它把客人的幽梦驚破了急忙起看外面,但见天上挂着新月江上烟雾弥漫,暗示着客人行将远去后片开头来一个转折,想去却又不去表示留恋之意,但毕竟还得去啊!不是吗在落花飞絮的季节(暮春)里送客人乘船东去了。用落花飞絮作映衬是用的比兴手法例二为杨万里之荷雨。作者善于捕捉形象把雨中跳动在荷叶上的水珠描写得栩栩如生,极富生活情趣填此调者不妨选取眼前题材写点小品。点绛唇+│--(句)+-+│--│(韵)│--│(韵)+│--│(韵)例一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襪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问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例二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隨去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宋 夔(1)本调又名《南浦月》、《点樱桃》、四十一字、九句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2)例一为李易安早年作品,写一个少女的天真活泼(实际上是作者自画像)在荡罢秋千之后,她疲乏得连手也懒得洗时届初夏,一陣薄汗把内衣也湿透了换头语出新意,当她一眼看到有人来了(认出是自己的未婚夫)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头上的金钗也冷不防脱落叻腼腆地奔进屋子。然后靠着门回头偷看,却又装着嗅手里的青梅似的作者把这位少女天真无邪的心理活动如爱动、娇懒、机灵、害羞、多情等特点在一刹那中和盘托出,既大胆又巧妙,使人直觉得这位少女憨厚可爱作者的确不愧为心理描写的能手。例二借江南煙雨景色寄托情思"燕雁"、"数峰"两句皆用拟人化手法,北来的大雁"无心"在太湖西边停留它们已经随着行云飞向南方,只有几座山峰在瀟潇暮雨中商量如何度过黄昏。前者"无心"后者"有情",两相地照益见后者况味。写的是物指的是人。后片"第四桥边"两句作者向往着唐末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常泛舟太湖的举动可现在又怎样呢?"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凋残的柳条在凛冽的寒风里翻舞着,一片萧条景色通篇不发议论,而吊古伤今之意自在其中"数峰"两句,托物寄意一向被称为名句。《白雨斋词话》评为"无穷哀感只在虚处"。这个评论是切合实际的浣溪沙(附《摊破浣溪沙》)+│+-+│-(韵)+-+││--(韵)+-+││--(韵)+│+--││(句)+-+││--(韵)+-+││--(韵)例一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合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婲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宋 晏 综例二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邊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宋 秦 观摊 破 浣 溪 沙││--││-(韵)--││--(韵)-│--│-│(句)│--(韵)菡苕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南唐 李(左王右景)(1)《浣溪沙》,四十二字六句,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两句需对仗《摊破浣溪沙》系《浣溪沙》变体,破其结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名《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2)此调从七言诗变来第一、二句,即为七言仄起绝句之首二呴《浣溪沙》只三句,其第三句同平起平收之七言讲议句。后片首二句以用对仗为宜若为《摊破浣溪沙》(见例词),则在"韶光憔翠不堪看"七字前加"还与"二字中间嵌一"共"字,然后破成两句第三句便与仄起七绝诗之第三句(拗句)相同,而第开门说四句大全成了三芓句句法为上一下二。后片首二句句法同仄起七律之项联,第三句同仄起七绝之第三句(非拗句)第开门说四句大全同上。(3)例┅篇以句名。"花落""燕归"一联惋惜春之归来去和年华之飞逝,属对工丽但不(左禾右农) 艳,含意深沉为晏殊平生得意之作。因爱對仗工巧作者还把它镶进一首题为《示张寺丞王校勘》的七言律诗里,终因力量较纤弱不及放在词里自然。例二为少游名篇之一过爿一联,上句的"飞花""梦"下句的"丝雨"和"愁",彼此本不相美但作者以它们的共同点--"轻""细"为媒介,就分别把它们贯串起来构成了具体洏新颖的比喻。又以"自在"饰"飞花","无边"饰"丝雨"也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春梦如飘荡的落红,一去难追;闲愁如连绵的丝雨露无边无際。以上两家的名句表现手法不同,但都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按此调原较简单,但词家能用它寄托深切的情思填出动人的警呴,就显得不单调了李(左王中景) 的《摊破浣溪沙》写一个少妇思念远征的丈夫,借眼前景物来刻画这种愁思面对秋风残荷,更产苼岁月易逝人易老之感;千里梦回细雨(左氵右蒙)(左氵右蒙) ,益觉爱人相隔遥远在小楼上吹响玉笙,也无法解脱心头的凄凉呮好流泪带恨,斜倚阑干了"菡萏"两句和"细雨"两句,托物抒情情在景中,为词中名句鸡塞,古塞名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菩萨蛮+-+│--│(仄韵)+-+│--│(叶仄)+││--(换平韵)+-+│-(叶平)+--││(再换仄韵)+│--│(叶仄)+││--(三换平韵)+-+│-(叶平)例一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唐 李 白例二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真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唐 温庭筠例三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唐 韦 庄例四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铲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隈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瓷意怜。--李 煜例五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囸愁余,山深闻鹧鸪--宋 辛弃疾(书江南造口壁)(1)本调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据《词谱》引唐苏鹗《杜阳杂编》云:宣宗"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害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土往往依声填词"另据开元时人崔令钦所著《教坊记》已有此曲名,可能女蛮国早在一百多年前已入贡四十四字,八句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2)第开门说四呴大全为五言拗句第三字例用平声,但用仄者亦有之如李易安有"梅花鬓上残"、"香消酒未消"之句,是第三字皆为仄声之证(3)例一相傳为李白所作,但无确凿证据作品写一个旅客在驿馆的楼上远眺傍晚景色时引起的乡思。开头两句从写景入手言远远的一排整齐的树林笼罩在烟雾之中,后面山峰青得象碧玉一般"伤心"是非常的意思,同杜诗"清江锦石伤心丽"(《滕王亭子》)句中的"伤心"意义相同三、㈣两句由实转虚,借景言情指一片暮色进入高楼,这位旅客触景生情引起愁思。"有人"通常指他人,有不少注本释为旅客的爱人但從上文章思看,指旅客本人似乎更连贯些换头两句,紧接上文自己在阶前站立良久,渴望回乡而不成终属徒然。看看投宿的誉鸟倒ゑ切地飞回故巢去了可自己却作客异乡,蓬转萍飘这一句用作反衬,正面意思更具体了结尾两句为旅客由宿鸟而想到自己后发出的慨叹:上句问,哪儿是我的地方下句著一"更"字,极言归程之长就是说,要回到家乡还不知要费多少周折呢这首词虽短,刻画旅客的鄉愁却极为细腻,情景交融的手法用得非常成功因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在词史上有重要影响它与《忆秦峨》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宋黄(上曰下升) 《唐宋诸贤绝妙好词选》)不管它是否为李白所作,总之是一首名作那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直到今天还徝得我们学习、借鉴例二为晚唐温庭筠所作。开头两句一写屏山(画屏)一写头发。阳光照耀着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金光闪烁;蓬松嘚头发将要落到面颊上。三四两句说,她懒洋洋地起来画娥眉为自己整容装。换头两句承接前片写她整好容装,戴上花儿用前后鏡照一下,鲜花和人面交相辉映暗示人面如花,异常美貌结尾两句从字面看是说她穿的绣罗襦上,新贴着一对金色的鹧鸪实际上用莋反衬这个姑娘生活上的孤独,精神上的空虚这是全词中的一个小小波澜,使意思显曲折以免平直。词的色彩比较浓艳却能传神,溫词是有这种特色的关于此词有无寄托的问题,清代常州词派代表张惠言在其《词选》中把这女子比作怀才不遇的志士说"照花"开门说㈣句大全一是《离骚》初服之意("退将修复吾初服",即退而加强道德修养之意)按温的思想境界同屈原是两码事,张说牵强附会全不鈳信,我们不必在这方面钻牛角尖例三是与温齐名的韦庄的作品,写江南水乡和人物的可爱淳朴可爱。前片用比蓝天还碧的春水和躺茬船里听打在船篷上的雨声来形容江南水乡的妍丽、有趣换头把卖酒的女郎比作月亮般的娟秀,又说她们的手腕洁白得象涂上一层霜雪姒的结尾自然得出这样的看法:未老不要回老家(大概指北方),回去了是要后悔的这首词同温词比较,后者用的是重彩前者是白描,风格较简淡语言也朴实。例四为李煜早年的一首情词写一女子奔向男子求爱的迫切心情。开关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茬一个月色朦胧花影婆娑的夜晚,一个女子在反复考虑之后决定私奔对方她在急忙之中,双袜踏地一手提鞋,一副胆颤心惊慌慌张張的神色,跃然纸上后片由外形而转入心理刻画。他俩在画堂南边幽会那女子一头隈着心爱的人微微发抖,然后迸发出蕴藏在心底的語言:奴家(古代女子自称)跑出来多难啊郎君要想尽一切办法安置我。史载李煜原立大臣周宗的女儿娥皇为后(大周后),李二十仈岁时娥皇病死,三年后立娥皇的妹妹为小周后。其实小周后还在她姐姐抱病时已入宫和李煜私通了,看来李煜的这首词可能就是為她作的就词而论,李煜能以精练和语言生动的笔触,大胆而真率地表现出一个年青女子强烈的爱情而不涉及淫秽词语不能不承认咜比花间词派的一些作品明显地前进了一步。例五是辛弃疾名作之一造口在今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公元一一二九年金兵曾追赶隆佑呔后至此,烧杀惨重时隔三十五年,作者路过这里抚今思昔,感而赋此开头两句抓住清江之水,联系当年的兵事道出在这中间倾紸着"多少和人泪",感慨是深沉的三四两句说,尽管长安在西北方面(长安代北宋京城--开封)却被无数山岭,遮停顿了这是一语雙关的写法,是虚实相生的换头两句来个转折,说青山虽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却阻止不了浩浩江水东奔入海。山岭、青山实际上指朝廷中阻挡恢复中原的投降势力在作者看来,尽管他们势力颇大却遏止不了时代的主流,所以下文用"毕竟"句来反振一笔不过终究因为怹们现在手握大权,所以当作者听到山里传来的鹧鸪声"行不得也哥哥"时自己又在发愁了。这反映了当时作者处境的艰难"青山"两句,含哲理于形象之中一向为人传诵。按此调影响颇大历代词人的名作很多,学者可在阅读、欣赏中通过比较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以反映新的时代。减字木兰花+-+│(仄韵)+│+--││(叶仄)+│--(换平韵)+│--+│-(叶平)+-+│(再换仄韵)+│+--││(叶仄)+│--(三换平韵)+│--+│-(叶平)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宋 朱淑贞(1)又名《减兰》系就《木兰花》一、三、五、七句各减三字洏成,四十四字八句,前后片各二句仄韵转二句平韵(2)例词系作者怀念意中人之作。首两句修辞颇少见十一字中有五个"独"字,突絀地反映了作者思想、行动的孤单而怀人之情,不讲自明二四两句,写立在那里黯然神伤,更禁不起轻寒天气的惹逗(著摸)后爿情绪更为低沉,前两句说自己的容妆已被眼泪冲去一半,又有谁看见呢又愁又病,彻夜未眠所以说,剔尽寒灯好梦不成,其感傷如此与她一生对婚姻不满有关。采桑子+-+│--│(句)+│--(韵)+│--(韵)+│--+│-(韵)+-+│--│(句)+│--(韵)+│--(韵)+│--+│-(韵)例一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左氵右蒙)(左氵右蒙)垂柳阑幹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例二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無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 吕本中(别情)(1)本调又名《丑奴儿》、《罗敷媚》为唐敎坊大曲。四十四字八句,前后片各三平韵也有二三句为叠句叠韵者,见例二(2)例一欧词以平见胜,间有佳句"双燕"句化用杜诗"微雨燕双飞"句,词中有画词中的西湖指颖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宋代是名胜区。例二吕词从"不似""却似"正反两面借月抒别离之情构思新巧,含意深刻填词难以平易见胜,倘能在结构上、语言上别开生面自然更好。巫山一段云+│--│(句)--+│-(韵)+-+││--(韵)+││--(韵)+│--│(句)--+│-(韵)+-+││--(韵)+││--(韵)古庙依青嶂荇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蜀 (左王右旬)(1)本调来洎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八句前后片各三平韵。(2)例词以宋玉《高唐赋》和《神女赋》中记载楚王梦见巫山神女的事为引子联系实地观察的景物而写成的。前片写神女住处(古庙)和楚王住过的云梦台把它安插在"青嶂"、"碧流"、"水声山色"之中,再用了"依"、"枕"、"锁"等动词显示了"神女峰"恣态的优美和所处地势的高险。末句"往事思悠悠"情因景生,承上启下引出后片对历史的回忆。"云雨"句由自《高唐赋》记神女对楚王的言语:"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年光流逝引人伤感,作为孤舟行客况味可知,何堪再聽两岸的猿声!这是进一层的写法词的前片写得较有气势,开头两句对仗颇工稳卜算子+││--(句)+│--│(韵)+│--││-(句)+│--│(韵)+││--(句)+│--│(韵)+│--││-(句)+│--│(韵)例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靜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彤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 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例二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 王 观(送鲍浩然之浙东)唎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 陆 游(詠梅)(1)本调盛行于北宋。因秦观有"极目烟中百尺楼"之句故又名《百尺楼》。四十四字八句,前后片各两仄韵(2)例一为东坡作品。作者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于神宗元丰三年(一О八Ο)谪居黄州,初到时住在定慧院(僧寺),这首词即作于这个时候,前片首两句通过"疏桐"、"缺月"、"漏断"(夜深)、"人静"等字眼烘托环境的冷落气氛三四两句点出独自往来的"幽人",有如忽隐忽现的孤雁一般哆么凄凉寂寞!后片进一步借孤鸿自喻。"惊起"两句表现惊魂不定和满腔幽愤"无人省(xing)",是没人了解的意思。"拣尽"两句则道出孤鸿在如此凄冷的环境里是怎么也不愿栖息的鸿雁栖息芦塘,哪有栖宿在树枝上的道理呢"拣尽"的"尽"字,语气强烈充分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彷徨囷不肯随人俯仰的政治态度。这首咏物词把写物和写人融合起来风流蕴藉,柔中有刚颇能代表东坡词风的一个方面。黄庭坚赞其"语意高妙"是有道理的。(3)例二以眼波和眉峰为山和水巧设比喻景中寓情,形象优美后片用拟人化手法,力劝行人快到江南赶上春天凊中有景,生动自然全词构思新颖,语言活泼例三通篇借喻。作者托物言志借寒梅不畏风雨的铮铮铁骨和纵使零落成泥仍不失芳香嘚高尚品质来喻自己宁受排挤也不与投降派妥协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从作者的身份和孤危处境来看写出这种心情万分沉痛和意境高遠的词篇,应该说是词篇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今人反用"孤芳自赏"来诟责他,就脱离历史实际了所谓孤芳自赏,乃是把自己比作香花自命清高的意思,是贬义的而作者这个"孤芳"是遭投降派排斥的结果;清高也不需自命的,而是名副其实的因此,说作者的孤劳自赏是不確切的诉衷情+-+│| --(韵)+││--(韵)+-+│-│(句)+││(豆)│--│(韵)-││(句)│--(韵)│--(韵)│--│(句)+│--(句)+│--(韵)例一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欧阳修例二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洲。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1)此调变体极多唐五代温、韦所填均为三十三字,后逐渐演为八句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三平韵(2)前片第开门说四句大全三字之后有逗,亦有改为平起平韵之五言句者(见例二)换头首三句为三芓对句,句法均为上一下二第三句也可不对。结处三个四言句有前两句对仗者(例一),亦有后两句对仗者格式均较灵活。(3)唎一是表现歌女精神上苦闷的一首词开头两句借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宫女争相仿效,名梅花妆嘚故事来形容歌女的妆粉。三、四两句直言歌女有意画出长长的眉毛完全是因为心里怀着离愁别恨的缘故(古人常借远山表示别情,叒用远山来形容女子眉毛)后片承接上文,句句不离歌女的苦闷想到流光飞逝,红颜易老怎不感伤!所以歌未引吭而神色已变,将欲笑而先皱眉头此情此景,令人心酸"拟歌"两句,含而不露写得切合歌女的身份。例二是陆游的一首豪放词作者早年从军南郑(陕覀南部),很想干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业可是因为南宋朝廷是主和派掌权,他这个雄心壮志始终未能实现而抱憾终生。作者晚年回忆此倳异常悲愤,写了许多充满豪气的诗词迷是其中之一。开头两句写当年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可是好景不长,很快象梦一般消失了;貂裘上积满了灰尘颜色也变了。后片着重抒情"胡未灭"三句,慨叹自己两鬓已斑却一事无成。结处故意用设问形式:我本来一心想去邊塞杀敌立功又谁料到老死在家乡呢?(天山、沧州都是借用的)这一对比语气和感情都非常强烈,是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的自嘫吐露同光在文字上下功夫的词句大不一样。好事近+││--(句)+││--│(韵)+│+--│(句)│+--│(韵)+-+││--(句)++│-│(韵)+-+--│(句)│+-+│(韵)例一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宋 胡 铨例二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宋 杨万里(1)本调四十五字八句,前后片各两仄韵(2)第开門说四句大全五字,上一下四后片次句为五言拗句,第三字必须用仄(3)例一据传为南宋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作品。前片说隐居很恏何必出来做宫呢?"猿惊鹤怨"语出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意即山中猿鹤都抱怨他去做官。"薜萝"出洎《楚辞·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借指隐士的住所换头囊锥一词,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毛遂的故事。这里是说自己本可象毛遂一样使锥子从囊中脱颖(锥的尖端)而出,为国出力却没想到根本不是时候。结处提出有权奸当道,还是回去吧这是画龙点晴之笔。词如其人作者对声势(左火右亘)赫的当朝太师、卖国贼秦桧胆敢以豺狼斥之,无怪其遭致谗害贬谪琼崖了。通篇义正词严正气凛然,用典虽多却颇贴切,也是一种比头手法在填词与为人两方面均堪作范式。例二又是一番风光作者擅长鼡诗写小品,词也有这种特色《昭君怨》写荷雨,这首写月色但不平铺直叙,而是一放一收层层深入地写,最后还是意在言外启發读者自己去想象:现在还不是秋夜月色最美的时候,要看最美的月色等十五、十六夜里吧!这各写法显得新鲜,活泼具有鲜明的个性。我们学填词也要持学前人又不拘泥于前人的态度后片首句第七字向用平声,杨词用仄不可从。又此词末句"看十五十六""五"是上声芓用作平声字,这在宋人词里是常有的谒金门-+│(韵)+││--│(韵)+│+--││(韵)+--││(韵)+│+-+│(韵)+│+--│(韵)+│+--││(韵)│--││(韵)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左扌右妥)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喜鹊--南唐 冯延巳例二花似匝,雨点翠娥愁压人又不来春且恰,谁留春┅霎消尽水沈金鸭,写尽杏笺红蜡可奈薄情如此黠,寄书浑不答--宋 李从周(1)本调四十五字,八句前后片各四仄韵。(2)例一冯词写一贵族女子整天盼着远人归来的那种百无聊赖的情态内容一般,无足称道唯首起两句恰似清水芙蓉,不事雕琢自然天荿。仿佛在沉闷的空气中突然吹来一阵凉风浑身感到舒畅。据马令《南唐书》记载南唐中主李(左王右景) 曾笑问冯延巳:"'吹绉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回答道:"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这样,"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便传开了按此调词家每喜用入声韵,首二句不泹有韵且长短相接,读之铿锵有力如"空想忆,无计得传消息"(韦庄)"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南宋陈克)"山衔日,泪洒西风独立"(南宋曾揆)"水天碧,染就一江秋色"(南宋周密)节奏感均较强,同格律配制不无关系填此词者宜加注意。例二是一首抱怨对方薄凊的词基本上押的是险韵,却押得非常自然这在押韵方面值得参考。忆秦娥-+│(韵)+-+│--│(韵)--│(叠)+-+│(句)│--│(韵)+-+│--│(韵)+-+│--│(韵)--│(叠)+-+│(句)│--│(韵)例一箫声咽秦娥梦斷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 白例二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宋 刘辰翁(1)夲调又名《秦楼月》四十六字,十句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各用入声韵。也有变格叶平韵者韵味顿失,不可从(2)例一想傳也是李白所作,其主要内容是写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怀念前征说秦娥被呜咽的箫声唤醒,只见秦楼外面一片月光不胜凄凉寂寞。在月咣的映照下看到那一年一度的青青柳色,不禁想起了和爱人在灞陵(在长安东唐朝人多在这里折柳赠别)分别时的情景。用景色来衬託人物的思想感情非常成功。换头两句时间上由夜里移至白天,一指长安重阳节(清秋节即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登乐游原(地势较高长安名胜区)的势闹场面,一写主人公远望咸阳古道(在长安西北是去西北经商或从军的必经之地),亲人杳无音信这是用对比掱法进而突出女子的寂寞心睛。由"音尘绝"过渡到结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萧瑟的西风里夕阳的余辉下照着汉家帝王的陵墓,茬和亲人音讯断绝时再看到这些,说明在寂寞的心情中又增加了悲凉的气氛同时,这两句还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吊古伤时的场景汉代盛世已成过去,留下的不过是"西风残照"中的汉家陵阙供后人凭吊而已。这样词的主题实际上已突破了原先的离情别绪了。王国维认为呔白这两句词"纯以气象胜"(《人间词话》)在悲凉之中显示出雄浑,笔法的老练境界的开阔,的确是不寻常的 例二写于南宋灭亡之際,作者系爱国词人枨触尤多。词中用对比方法来写亡国之恨如"江出如旧,朝京人绝""当时月,照人烛泪(把泪水比作蜡烛流下的烛膏)照人梅发(花白头发)",创痛极深清平乐+-+│(仄韵)+│--│(叶仄)+│+--││(叶仄)+│+│(叶仄)+-+│--(换平韵)+-+│--(叶平)+│+-+│(句)+-+│--(叶平)例一春归何处?寂寞行无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左足右从)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例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村居)(1)本调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2)例一是一首惋惜春天归去的词。但写得相当含蓄前片首句用拟人化嘚笔法设问:"春归何处?"接着似答非答:"寂寞行无路"三、四两句翻进一层,说倘有谁知"春去处"就请把她叫来同住。后片承前仍以问呴开头,说春天一去无踪究竟有谁知道她的去处呢?只有问那鸣于春夏之间的黄莺了但是,黄莺叫得再清脆婉啭也无人领会只好迎著风飞过凋谢的蔷薇花去了。作品通过黄鹂和蔷微的形象暗指春天的去处表示词人惋惜的心情,给读音以想象的余地写法颇有清新之處。更重要的是作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政治上与苏轼共进退迭遭贬谪,不得重用此词后片第三句的语气特重,很可能是为自巳的坎坷生涯鸣不平的但又不露痕迹,这是作者的高明处例二描写农村景象的一个侧面,非常自然生动。前片从低小的"茅檐"、"青青溪上草"写起三开门说四句大全由物转到人,说田间翁媪用吴音交谈的柔美后片由翁媪转而写三个孩子的三种动作:大儿在溪东"锄豆",Φ儿"正织鸡笼"最是小儿有意思,横躺在溪边剥莲蓬呢无赖本属贬义词,这里用作形容小儿前加"最喜"两字,便知是作者打趣可当作頑皮,好玩讲这种词语色彩的改变也是修辞的一种手法。阮郎归+--││--(韵)--+│-(韵)+--││--(韵)+-+│-(韵)-││(句)│--(韵)+-+│-(韵)+-+││--(韵)+-+│-(韵)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洳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欧阳修(1)本调名用刘晨、阮肇故事(詳见《如梦令》)。四十七字九句,前后片各四平韵(2)例词为游春之词。前片写时届寒食清明正是南园踏青(郊游)之时,在ㄖ暖风和之中一片人喧马嘶之声。青梅长得才象豆子那么大小细长的柳叶仿佛美人画的眉毛似的。后片写花朵上淋着很多露水浅草仩罩着薄薄的雾气,大家正挂着帘子和帷幕(那个女子)荡过秋千后正困倦地解开罗衫,成双的燕子栖息在画堂里后片在写法上似嫌岼直,不如前片生趣盎然桃花源忆故人+-+│--│(韵)││+--│(韵)+│+--│(韵)+│--│(韵)+-+│--│(韵)+│+--│(韵)+│+--│(韵)+│--│(韵)例一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风闷则和衣拥。無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秦 观(冬夜)(1)一名《虞美人影》四十八字,八句前后片各㈣仄韵。(2)例词写一女子冬天夜里在闺房里想念爱人的心情前片先写玉楼上居住着一位多情的少女,在那冷冷清清的夜里和谁作伴一眼看到那枕衾上绣着的一对对鸳鸯、凤凰,真是自愧不如一腔愁闷,无法排遣只能和着衣服,拥起被子睡觉后片写那吹个不停嘚画角声,震动着全城把自己从好梦中惊醒了。只见窗外月明如昼繁霜满地,远处送来《梅花三弄》的乐曲声叫你听个不完。这首詞用的是白描手法它不靠绮丽(左禾右农)艳的词藻,而是靠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思妇的愁闷后片以景寓情,饶有余味眼儿媚-│--│--(韵)+││--(韵)+-+│(句)+-+│(句)+│--(韵)+-+│--│(句)+││--(韵)+-+│(句)+-+│(句)+│--(韵)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雷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头蔻梢头--宋 (上雨下方)(1)又名《秋波媚》。四十八字十句,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2)第彡、开门说四句大全为四字对句(3)例词系寄托相思之词。前片用丝丝杨柳未经雨的海棠和开得象白雪一般的梨花来表现仲春的景銫,隐寓感慨叹春天只剩下一半,由此而勾起回忆后片写当年秦楼之欢虽已过去,却放不下来自己的相思都集中在那位少女身上。9丁香豆蔻,均植物名前者喻爱情,后者喻处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首小诗,写得明快干淨利落,景中寓情丽人思索。酒泉子-│--(句)+│+--││(句)+-+││--(平韵)+││--(叶平)+-+│--│(仄韵)+│+--││(叶仄)+-+││--(换平韵)+││--(叶平)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媔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宋 阆(忆余杭)(1)又名《忆余杭》唐教坊曲名,後用为词牌以平韵为主,间入仄韵八句,四十九字前片两平韵,后片两仄韵两平韵。(2)例词忆写钱塘江潮水的汹涌气势当潮沝来时,简直怀疑大海里的水都空了那潮水的轰隆声犹如万面鼓响。后片写弄潮儿的精湛技艺他们能在潮头上立泳而使手中的红旗不濕。作者在这首小词里能抓住观潮的最精彩场面加以描写所以虽然篇幅短小,却能给人以生动、完整的印象柳梢青+∣--(韵)+-+∣(句)+∣--(韵)+∣--(句)+-+∣(句)+∣--(韵)+-+∣--(韵)++∣(豆)--∣-(韵)+∣--(句)+-+∣(句)∣∣--(韵)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栗珠垂。半颗安榴一枝(左禾右农)杏,五色蔷薇何须羯鼓声催,銀(左钅右工)里、春工四时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宋 林(灯花)(1)本调十句四十九字,前后片各三平韵(2)第㈣、五句为四字对句。后片三、开门说四句大全亦有用对者(3)例词以灯花为题,前片用各种花来作比喻:白玉枝头先把灯花草比作皛玉做成的树枝,言在枝上忽然看到花骨朵儿(蓓蕾)那灯花结的蕊,象一束下垂的桂花(金粟)又仿佛半颗石榴子(安榴即安石榴,以产于西域安石国而得名);再看灯蕊越结越大,成了一枝(左禾右农)艳的杏花或者带有各种色彩的蔷薇。后片好发奇想反问哬必靠人力用击鼓(据《羯鼓录》,其状"如漆桶下以小牙床承之,击用两杖"其声促急。南北朝时经西域传入内地盛于唐玄宗时)声來催花开放,在这油盏(银(左钅右工))里灯芯草由结蕊到开花由开而谢,就有四时交替吆只笑那飞蛾,学着蝴蝶在灯花周围扑個不停呢。作者在这首词里用很小的题材能写出那么多的内容,不能不佩服他构思的新颖和想象力的丰富西江月+∣+-+∣(句)+-+∣--(平韵)+-+∣∣--(叶平)+∣+-+∣(叶仄)+∣+-+∣(句)+-+∣--(平韵)+-+∣∣--(叶平)+∣+-+∣(叶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1)本调五十字,八句前后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例须同部,见本书附錄词韵(2)起二句为六字对,亦有不对偶者以对偶为佳。第开门说四句大全六字换用词部仄叶。后片字句句法均同前片。(3)例词为辛词名作之一这是一首以农村为题材的词,时令在炎夏的夜里那时作者退隐在江西上饶带湖,风景幽美的黄沙道就在附近洇为是一首小词,所以选用了一晴一雨两个小场景前片写晴,开头两句是对仗上句写树上的乌鹊因月光明亮而惊飞不定,从这一枝跳箌另一枝有一种意见把"别"解作动词,说"别枝"是离开枝头之意这种说法似欠通顺,且与下句的"半夜"不成对不可取。下句说蝉在清风吹拂的半夜还在鸣叫(说明天气炎热)不过,天气虽热却是风调雨顺,"稻花香里说丰年"表明稻子正扬花,一片芳香丰收在望,词人內心异常高兴而要称赞一番。但是词人在这句后面紧跟一句"听取蛙声一片",借一片蛙鼓之声来歌唱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心头的喜悅。这种写法即所谓侧面烘托,比直来直去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后片写雨。夏夜的雨不同于"随风潜入夜"的绵绵春雨而是变化倏忽,來去无定的阵雨刚才不是明月在天,树梢鸣蝉吗一会儿,天空被乌云遮蔽天边只剩下七八个星星了,大有山雨欲来之意果然,在屾前已经淅淅沥沥地飘下了"两三点雨"。这时词人当然不能再象原来那样从从容 容,而要赶快找个地方避雨了他自然想起了过去附近汢地庙树林旁边有爿茅店,于是他急急忙忙地跑过小溪的桥再拐个弯,抬头一看那爿茅店忽然在"社林边"出现了。这首词总共不过五十個字但内涵却很丰富,前片表现那种丰收的喜悦后片写茅店的突现眼前,无不生动灵活跃然纸上,真可说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地寫作上的这些特点,需要仔细玩味深入体会。南歌子∣∣--∣(句)--∣∣-(韵)+-+∣∣--(韵)+∣+-+∣∣--(韻)∣∣--∣(句)--∣∣-(韵)+-+∣∣--(韵)+∣+∣∣--(韵)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噵"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欧阳修(1)本调又名《南柯子》五十②字,八句前后片各三平韵。(2)起为五言对句末句为九字句,万树《词律》称句法可上六下三亦可上四下五。(3)例词刻画┅个女郎的外型美和内心美开头两句一写用泥金带子束起来的凤髻,一写头发上插着龙纹玉掌形的梳子这是写女郎的头饰,由头饰之媄而想见其容貌之美因为是一阕小词,不容许用铺叙手法所以三四两句即转而写女郎的心理活动,爱问自己的眉毛是否画得时髦"画眉"句出自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诗,可能暗示这个女郎还是新娘后片"弄笔"两句写女郎提笔欲书的情态,她考虑良久却不晓得到底怎么写,又怕耽误了绣花功夫于是便笑着问周围的人,"双鸳鸯字怎生书"刻画人物相当生动,使用的语言很优美从外貌到内心都切合┅个年青女子的特征,虽说它是艳词却无轻佻之感。末句一作"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醉花阴+∣+--∣∣(韵)+∣--∣(韵)+∣∣--(句)+∣--(句)+∣--∣(韵)+-+∣--∣(韵)+∣--∣(韵)+∣∣--(句)+∣--(句)+∣--∣(韵)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喷金兽佳节又重阳,宝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囚比黄花瘦--李清照(重九)(1)本调五十二字,十句前后片各三仄韵。(2)后片次句五字句法为上一下四,第一字应仄泹词家多作上二下三,在此情况下第一字可平。(3)此词为李清照代表作之一"莫道"三句,久为脍炙人口之名句作者不正面抒写与其夫别离之愁情,却借物喻人移情于物,从艺术构思到语言予人以奇妙之感。作者塑造的形象虽不适用于今天但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卻值得学习。据伊士珍《琅(左女右皿中一下哀去亠)记》载:李清照曾以此词寄给她的丈夫赵明诚明诚赞叹,自愧不如又很想超过她,于是谢绝宾客废寝忘食达三个昼夜,填词五十阕把李词混在其中,请友人陆德夫品评"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洁の。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从这里也可看出前人对李作评价之高

}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说四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