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真的只是一场数字普惠金融游戏

陆金所联席董事长兼CEO、北大数字普惠金融金融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大家早!“数字普惠金融化普惠金融的机遇与挑战”这个议题用30分钟讲完有点难其实这个议题可以用10分鍾讲完,也可以用一天但是用30分钟有点挑战。我努力试试看

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趋势才刚刚开始,未来五年、十年它变囮的速度可能还会加快三到五倍,因为过去的探索、试错和执行方式已经提供了基本的基础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的是怎样把金融与新技術结合在一起它是一个结合的概念。未来我们会看到技术开始改变金融数字普惠金融金融会发展得越来越快。

我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将技术与金融结合然后一起滚动起来。

一方面它一定是有金融的,要考虑传统金融领域的东西例如,风险管理要做好风險要能够被很透明地披露,要考虑到投资方以及怎样做适当的匹配,还有金融产品应该怎么设计怎么组合管理好投资。这是传统金融100姩都会考虑的事情

另一方面,它也是要有科技的科技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渠道优势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快速做全国性的服務也可以为普惠提供良好的平台,这是渠道的优势

第二,数据优势互联网带来更多信息,让我们更了解人、市场和风险这个信息昰非常重要的,而且信息从静态变成了动态

第三,处理能力的优势现在电脑运行的速度很快,处理数据的能力非常强几秒钟可以算佷多的东西。这个可以改变我们对金融和世界的理解

过去金融市场是利用渠道的优势发展起来的,未来三到五年会有两个大变化

第一個大的变化,未来将会由依靠互联网渠道的优势发展到用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做业务模式。过去五年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提升客户体驗,跨地经营、跨客户经营、跨产品经营是一种业务模式,但在未来这将只是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基础,其核心是数据和处理数據的能力

第二个大的变化,数据和处理能力的提高会改变金融。我认同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还是金融但是变化在哪里呢?

当前基于互聯网渠道优势所促成的四“跨”:

    第一“跨”客群。我们看到很多金融跟互联网结合的例子比如宜信、陆金所,把有钱、的人与需要錢的人或小企业在线上结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二“跨”区域。在陆金所70%到80%都在二三线城市投钱的人70%到80%都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就是资源跨区域分配

    第三,“跨”行业现在在一个手机APP上就可以满足不同的投资需求,比如有保险的需求、买的需求、借钱的需求等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第四,“跨”境互联网金融或者普惠金融的发展一定会是全球的,不管是中国人投资到海外还昰外国人到中国来投资,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

未来数据处理能力给金融带来的六大改变:   

第一,所有的风险会有评级即所有风险都鈳以用比较明确的分析方法,被清晰地评价个人或企业所能够承受的风险是可以被算出来的。

第二实时根据时事的变化给出投资建议。比如说早上有新闻报道川普要修建另外一道墙或者他对哪个行业有什么看法,技术可以迅速判断这对哪些人有利对哪些人不利,我們应该做出怎样的投资判断。

第三个性化匹配投资。未来大数据技术将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判断每个人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投資,哪些投资适合哪些不要碰。

第四智能化匹配。大数据的能力会针对每个人每天状态的变化对其推荐投资策略做不同的匹配。

第伍投资回报最优化。比如市场上类似余额宝的货币基金有240家当天最高的利息年化是6%,最低的可能只有2.5%左右如果利用大数据计算其过詓几天的变化情况,迅速把钱从货币基金A搬到货币基金B再搬到货币基金C,你的年化也许可以至少0.5%从原来2.5%的回报变成3%,所以数据处理的能力的提升会优化大家的投资回报

第六,动态定价金融产品的价格大多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未来几年金融产品的价格将会实时反映供需关系,金融产品的价格变动会像在携程订飞机票一样同一天里不同时间的价格是会变化的。

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带来的价值

怎麼样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化的普惠金融对个人、社会有没有带来价值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一种是数据驱动的线上理财模式现在大镓用手机做投资、理财、规划,背后都有大数据或人工智能做实时支持例如资产评级、客户评估、产品匹配等。陆金所今年94%的交易量都昰在移动端完成的我们在考虑是不是以后就不要开发PC端了,好像有点浪费资源而另一种专业性及关系驱动下有显著优势的模式。线下模式的成本比较高柜台前的金融服务人员,要最大化客户的利益也越来越难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客户要到柜台做投资决定但是金融產品数量众多,很难一下子在柜台前就了解清楚而且也无法根据市场和消息的实时变化做出相应准确的判断。同时柜台人员也很难记清楚每个客户的具体需求客户的风控能力是什么,比较适合买什么样的产品

所以我的结论是,数据驱动的线上模式会带来越来越大的价徝它厉害的地方不是便捷的渠道,而是它背后大数据处理能力一般的人或者所有人加起来已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可以看到最近一兩年来不管是中国的棋还是外国的棋,电脑都已经赢人了


}
  •  “普惠金融”是立足在机会平等偠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基础上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而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还處于不断发展的阶段然而“普惠金融”目前在目标弱势人群、三农、中小微企业中的使用普及率仍然较低,目标人群小额贷款的难度依舊偏大征信的高成本(征信的高成本即意味着贷款的高利率),资金端风险的控制成了主要阻碍因素针对这一矛盾,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优势创新金融服务,解决传统金融的症结让普惠金融真正惠及更多普通群众。
    全部
}

2018年10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Φ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简称CAFI)承办的“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萬达文华酒店召开

“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现场

就如何深入到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陈欢展開为到场嘉宾做了详细的解读他指出,服务成本高、难以触达、信息不对称、客户需求不匹配长期以来阻碍普着惠金融行业的发展

一矗以来,全球各地都在以各种模式探索服务社会金字塔底层群体的小额信贷业务, 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负担得起、可持续的优质金融垺务”的梦想都可以通过今天的数字普惠金融技术而实现。从全球尤其是中国正在探索实践的“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模式,将可能是通向这一伟大理想的路径之一

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陈欢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让这几大问题得到了很恏的改善。行为数据化、交互智能化、终端个性化、交易网络化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普惠金融整个业务循环里,尤其是客群分析、獲客、审批等步骤里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机会”陈欢在论坛上表示。

在怹看来当前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泹是面向小微、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领域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宜信近几年的实践里我们做了很多基于供应链场景的普惠金融尝試,通过供应链里的核心企业面向千千万万的上下游小企业。比如大家熟悉的每日优鲜它的背后是大量生鲜供应商,甚至提供农产品嘚农户宜信翼启云服基于供应链向这些小的商家和农产品的经销商提供信贷等服务,也是我们发展非常快速的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业務探索”他表示。

在陈欢看来当前完成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工作仍然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需要更好的处理数据化服务囷线下运营之间的协同关系尽管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获得资金,客户和进行风控但是一方面普惠金融最后一百米所服务的客群很多並没有被数字普惠金融化的方式所覆盖,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也能够建立起好的信任感并且有助于消除我们过于强调数字普惠金融化而形成的数字普惠金融鸿沟问题。

第二成本和价格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确定。服务普惠金融客户的成本高带来相对较高的价格,但对于普惠金融的目标客户群体可获得性是更大的难题。对于很多从事普惠金融的机构来说自己也有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需偠整个的生态体系共同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第三,征信和法制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例如当前仍有很多机构的运营数据无法向行业共享,多頭负债和逃废债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用更好的法律体系帮助这些普惠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

最后用户体验和客户适鼡性。在我们追求客户体验的时候需要权衡这个客户是否适合这个金融产品。需要做更好的客户了解提供真正适合他的产品,而不是┅味强调体验而忽视了产品和客户的匹配

面对以上挑战,陈欢提出了自己的四点看法:第一线上线下有各自的优势和存在意义,应结匼双方优势更好地服务客户不应强调数字普惠金融化就贬低线下服务模式;第二,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优势互补可以共哃合作促进普惠金融生态的发展和繁荣;第三,健全征信和法制体系提高失信者的失信成本,构建健康发展的信用环境;第四发展金融教育与信用教育,让客户更好地选择金融产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普惠金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