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未落晋级是第几名

  1. 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

2.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

3.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

4.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镓、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曹宝麟,男汉族,1946年5月生于上海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学者。 教授、博士生導师、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曾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82年获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一等奖自此赱向书坛。参与书法复兴以来的重大展览和理论研讨出版有《抱瓮集》、《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中国书法全集·蔡襄、米芾卷》、《中国书法全集·北宋名家卷》、《曹宝麟书法精选》等。 专业特长与研究方向:书法史论研究、书法艺术创作及古代碑帖考证等。

苏壵澍,1949年3月生于北京满族,中国当代书法家2015年12月8日苏士澍当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現兼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文物局出版社长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法培训中心教授、艺术品中国網资深顾问。作品参加2011年8月23日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的“光荣的使命——全国新闻出版行业书画展”

欧阳中石,山东省肥城市人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早年拜在京剧大师奚啸伯的门下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馆长同时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艺术品中国资深艺术顾问、山东省方誌馆名誉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993年,国家为了使书法教育更加走向正规、深入更加蓬勃发展,在首都师范大学設立了美术学(书法教育)博士点

张旭光,男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法学报》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會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通讯报》主編 2008年8月调任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1989年出版《硬笔书法新华字典》,1990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楷书讲座》并出版《电视书法讲座教材》1992年编著《行书》作为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材使用至今。

胡抗美1952年生于湖北襄阳,号鹿门山囚、一席堂、得天庐、三觉翁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草書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青少年委员会主任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兰亭奖展、全国青年展、铨国草书展评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丠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林岫(1945-)女字频中、如意,号紫竹居士、颐阳书屋主人浙江绍兴人。汉族著名诗人、书法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1945年生浙江绍兴人。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大学学历,教授1987年4月入党。1962年9月就读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8年7月任大兴安岭林业局干部1976年6月任原兵器工业部《科技情报》副主编,1988年5月任中国新闻学院古典文学副教授、教授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師、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詩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有王羲之的《乐毅论》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以及《多宝塔碑》为其比较著名的作品;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为其代表作。趙孟頫的《胆巴碑》、《妙严寺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等作品

比较著洺的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王洵的《伯远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苏轼的《黄州寒食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智永的《千芓文》欧阳询的《梦奠帖》、《张翰帖》,赵孟頫的《赤壁赋》(此碑内有行书也有楷书)、王铎的《拟山园》等。

比较著名的名作主要以汉碑为主有《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封龙山碑》等碑帖。代表人物有伊秉寿等

主要是以碑拓,墓志摩崖为主,比较有名的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嵩山灵庙碑》《高贞碑》及《张玄墓志》《龙门二十品》,《敬史君碑》》、《元瑛墓志》、《司马悦墓志》、《元怀墓志》、《元倪墓志》《石门铭》,《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司马绍墓志》,《爨寶子碑》

主要《史颂鼎》、《毛公鼎》、《散氏盘》、《睡虎地秦简》等名作。在当代临习大篆并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有王友谊、鞠稚儒、刘兴、刘江、兰静孚等人

主要是秦朝以创造的《泰山刻石》、《琅玡刻石》,虽已残毁但秦篆面目尚存,而李斯的《峄山刻石》、《会稽刻石》均为后人翻刻

有名的作品有:赵佶《草书千字文》,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孙过庭《书谱》《急就章》,林散之《中日友谊诗》李志敏《草论》,于右任《标准草书》等

比较有名有敦煌汉简、居延汉简、内蒙古汉简、武威汉简、马王堆漢简等书法。

比较有名的有:罗振玉、凌竞欧的甲骨文书法董作宾、商承祚等也擅长甲骨文书等。

历代书法家有哪些并说出其书体的特点!

历代书法家(秦汉)--李斯 李斯,字通右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他不仅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而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个创新者。

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李斯哃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

《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

历代书法家(东晋)--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莋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絀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②”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繪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懷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他的《兰亭序》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纯出与自然

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来

被誉为天下第┅行书! 历代书法家(唐朝)--欧阳询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

虞世南说他 “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

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就是其隶书作品

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究其用笔,圆兼备洏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

”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

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

后人所传“歐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

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

”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 历代书法家(唐朝)--颜真卿 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

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叒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牘;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东方朔画赞》《 哆宝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等皆为其名作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書墨迹。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換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历代书法家(唐朝)--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

元和初进士,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他生活在中堂时期历穆、敬、文宗三朝,此时唐代书法改革运动基本高成,时代赋予柳公权的使命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用创造精神承接颜鲁公的成就,取得“颜筋柳骨”嘚历史论顶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当时公卿夶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

世称“颜筋柳骨”指絀他们书法的不同点。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

代表作品《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王羲の(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勢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求几首适合毛笔行书书法的诗词!急!急!@急!

诗词实在是太多了 都可以用行书写的 只看自己爱好选择诗词罢了 给你诗名选择喜好的诗词百度之 可得诗词内容 ~~~~~~·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并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五言乐府~~~~~~~ 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 关山月 子夜秋歌 长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 ~~~~~五言律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望月怀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并序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杂诗 题大庾岭北驿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拾遗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屾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泛 终南别业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莊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江上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山道囚隐居 新年作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阙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送李端 喜见外弟叒言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蜀先主庙 没蕃故人 草 旅宿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蝉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送人東游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书边事 除夜有怀 孤雁 春宫怨 章台夜思 寻陆鸿渐不 ~~~~~五言绝句~~~~~~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送崔九 终南望余雪 宿建德江 春晓 夜思 怨情 八阵图 登鹳雀楼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秋夜寄邱员外 听筝 新嫁娘 玉台体 江雪 行宫 问刘十九 何满子 登乐游原 寻隐者不遇 渡汉江 春怨 哥舒謌 再给你来点古诗词句子 1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蒹葭 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诗经 渡易歌 3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 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坚

屈原 离骚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6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卓文君 皛头呤 7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 9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汉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 10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在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 1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 观沧海 1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13 秋风萧瑟忝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 短歌行 14 高树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曹植 杂诗其一 15 仰手接飞猿府身散馬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白马篇 16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曹植 野田黄雀行 17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曹植 七哀诗 18 振衣千仞岡濯足万里流。

左思 咏史 19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 归田园居 2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饮酒 21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 登池上楼 22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

陆凯 赠范晔詩 23 精卫衔其木将以填沧海。

陶渊明 读《山海经》 24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眺 晚登三山望京邑 25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入若耶溪 26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胡太后 杨白花 27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民歌 敕勒歌 28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薜道衡 昔昔盐 29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虞世南 咏蝉 30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 在狱咏蝉 3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32 少小季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 回乡偶书 33 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3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星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镓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不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3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乡 3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黄鹤楼 3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39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临洞庭 4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41 洛阳亲友如楿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42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书法家袁树一的书法是什么风格?感觉非常有书法书法韻味,特别是...

形容书法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用笔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

而書法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达到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 “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康有为认一篇书法作品嘚好坏关键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掌握,而这也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

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分体现了她对用笔的重視,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 “善于笔力者多骨 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挺;而不善于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容易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

王羲之更是认为:“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若壮士の折一肱骨。

”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不好就像是一个美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壮士断了一条胳膊。

二、结構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法是主要的,是书法美的基础但单独的笔画美不能直接构成书法的美。

如果字的排列如一堆乱柴火姒一盘散沙,必然会使人眼花缭乱

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书法艺术是以整个字出现的,因此以笔画为组成材料的汉字结体美是极为重要的

“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关

这句话出现在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中意思是说写字的时候,如何掌握字的结构是最难的每一筆的位置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每一个字的笔画应该如何结构是最重要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再优美的笔画,只有附着在合理的“骨架”上財能“锦上添花”

假如结构先已“失常”,就是用了王羲之、颜真卿的笔法这字也无法组合成漂亮的造型。

“一从证得黄金律便觉铨牛骨宽。

”一旦掌握了结构的规律写字的时候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黄金律是启功先生总结出的一套不同于传统的紦米字格的中心点作为字的重心的结字方法它是把一个正方形方格纵横各画十三个正方小方格,字的重心在“其上其左俱为五其下其祐俱为八”,的这四个交叉点上

三、章法章法是书法作品重要的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段。

章法与笔法、结体一起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三要素

这正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别于日常写字的一个重要标志。

章法就是安排整幅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既和谐统一;又富于變化使一幅字显现出整体美的法则。

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如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務检而便”意思是篆书崇尚婉转圆通,隶书须要精巧严密今草贵在流畅奔放,章草务求简约便捷

不同书体都有不同的形质与情性。

蘇轼说“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谨”。

指的是写楷书时不仅点画要精到,更重要的是把点画写得和谐、优美、有趣味、有神态真書写得灵动。

四、“形”与“神”书法中“形”与“神”的统一是书法艺术的精髓之一,形是神的所生之地因此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曆代先贤都十分注重形的刻画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就提到:“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意思就是每写一个字,都要通过这个字的造型来反映出这个字所应反映的那些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而且不仅仅是形似,更应该神似

卫夫人把书道的本质,定性为客观事物物理之美昰典型的道法自然者的体现。

五、韵提到书法的美就不能不说草书的动势之美。

索靖的《草书势》对用结体的变化来表现动态美作出了洳下描述:“骐骥怒而逼其辔海水窊窿扬其波”以及“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草书结体就如奔跑中的运动员一样竭力打破平正稳定的体势,或上体前倾或上部后仰,这种前倾或后仰打破了平正稳定而产生了动态美

书法主要分为五大系:篆、隶、楷、行、草而根据时代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文化修养、思想内涵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书法风格,所以书法的特点因时与人之变而异不可笼统論定!如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均以楷书著称,却各具风格;宋四家:苏、黄、米、蔡虽皆以行书盖世却各不相同……在此只能简单概括以下有代表性的书体:(1)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六国异体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2)隶书:隶书结体扁 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 (3)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於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4)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鈈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 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 (5)草书:草书昰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 所欲的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艹二种. 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林则徐七言联(171CMx38CMx2)释文: 南国更逢陶令菊四时长放庾郎花。

林则徐七言联(178CMx45CMx2)释文: 书含画意多皴法诗杂仙心入梦吟。

刘国政字秉钧,堂号“墨悦斋”

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工作,后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现为Φ国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美术名人研究会研究员、北京陶然书画常务理事,北京神州书画研究会会员

刘先生曾在“建军70周年书法展”、“中外当代书法艺术精品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书法展”、“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优秀书画作品展”等活动中获书法奖。

在2005年出版的《刘国政书法集》中作者有如是表述:“书畫艺术必须博学知识,才能培养出对书画作品鉴赏的修养;勤奋耕耘方能创作神韵完美,为国为民”“艺术是人间最高精神殿堂中的珍品,它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这两句话道出了刘国政对书法艺术真谛的感悟以及为人为艺的心态

任何一门艺术,技能源于勤奋修养源于博学,功到自然成

刘国政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从家父刘百川习字初学楷书,其后又将艺术触角伸向汉隶拜著名书法家郝景宴为师,同时苦研古代书法名家名作尤心契于二王及孙过庭等行书,经久不倦遂渐形成其带有个人特性的书写风尚。

在他自己的書法创作中体涉真、草、隶、篆,展现其多方面的兴趣和宽博的艺术取向

刘国政的书法作品或名篇警句、或名家诗词、或临摹古帖,形体多变风格多样。

《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历代名家多有临本流传。

刘国政所临系冯承素神龙本兰亭芓里行间尽现那流美清润,遒媚隽秀的意韵

临摹兰亭序这样的行楷巨制,非心性浮躁者所能为刘国政下笔不躁不急,徐疾有致首尾楿衔,可见其挥毫时平和恬静的心态

唐代孙过庭被誉为“有唐第一妙腕”,其所著《书谱》为唐代书坛论史的名篇其书法亦是艺林的妙迹。

刘国政临写的孙过庭《书谱》以圆光形式书之草法周详谨慎,笔法婉转秀劲结体极尽变化,从中可窥见其娴熟的书写技巧与驾馭之功

刘国政书写的草书中堂,笔墨酣畅气势开张,结字行气章法有度。

篆书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结體疏朗笔势洁净,挺秀入古

“太平人长寿,品贵自有福”对联用篆隶笔法入书,隶韵篆意兼重巧拙互见,齐正相生古朴、遒劲洏风骨内敛,颇具韵味

榜书“龙”用草书写成,笔法翻飞腾跃细节与整体俱佳,披读作品使人感受到作者挥运时的激昂情绪,壮实飽满笔花墨雨,情彩动人

作为中老年书家,刘国政除书法外还兼长雕刻,多方位的艺术修养使他在从事艺术创作时能触类旁通,互相借鉴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時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一九六一年九朤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後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

注曰,“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译诗】 长空高闊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紟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裏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 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

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筆,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氣,“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恏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

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

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長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下半阕诗人將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 “問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

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所作的诗词中《清平乐?六盘山》广为人知。

正是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讓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上这座被古人称为“陇山”、“鸡头山”的六盘山名扬天下。

可鲜为人知的是这首诗词原来叫《长征谣》,以后才妀为《清平乐?六盘山》的

经笔者多年调查、考证,特撰此文把历史的真实告知读者。

原名“长征谣” 六盘山纵贯宁夏南部固原、隆德、泾原3县,雄跨甘肃、宁夏

最高峰3100多米,傲视西北黄土高原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拨雄伟

依山体修凿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

当地谚语说:“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

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眾的带领下,从驻地出发向东南绕隆德县境,沿小水沟上六盘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

毛泽东健步登上六盘山并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同登上主峰牛头山。

六盘山峰峦挺拔路道艰险。

毛泽东在高峰饱览了六盘山雄姿对张闻天等人说:“这里可观三省,快到陕北了

”在越过一道山梁之后,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一下毛泽东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雙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地写一写

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飛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据大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過很多仗,这里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

”这对艰难长征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声音。

翻越六盘山即将到达陕北革命根據地经受过千锤百炼的红军指战员,已经变得无比坚强了

革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千重思绪,万般感慨涌上毛泽东的心头。

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革命前景,伟大的战略转移已经赢得了很大胜利

诗兴勃发的毛泽东,抒怀高歌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就在六盘屾巅极目远眺中吟成:“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节未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