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苏联和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是怎么发生战争的。最终谁胜利了

格式:DOC ? 页数:21页 ? 上传日期: 03:45:58 ? 浏览次数:4 ? ? 3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二战中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冬季战争及其续战(完整版上)

[作者:阎京生、刘怡]

1939年8月23日,从苏联帝国的首都爆发了一个新闻炸弹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还有一份臭名远扬的秘密议定书(二战后德方文本被盟军缴获当时苏联一口咬定这个文件是西方国家捏造的,50年代我国史学界也曾有多人次论证这是“西方伪造的文件”云云)这个议定书和条约本身一样不需要批准就立即生效,其中规定“如果对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所属的土地进行领土和政治上的重新安排立陶宛的北部边堺应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边界……如果对于属于波兰的土地进行领土和政治上的重新安排,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大体上应为以纳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为界”

这个秘密附件实际上不过是很久以来的、常常是肮脏的国际关系史中所熟知的“你我分赃”公式的又一唎证。它所说的“领土和政治上的重新安排”显然只能通过侵犯相关国家的领土主权而实现。希特勒于9月1日以入侵波兰西部而开始了“領土和政治上的重新安排”的第一阶段苏联于17日以入侵波兰东部而告完成这一任务。10天后瓜分波兰的细节宣告完成,从而把这个国家從欧洲政治地图上一笔勾销纳粹主义德国和共产主义苏联取得了在侵略中进行有效合作的第一批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二战芬蘭和苏联战争及其北欧邻邦立即单独地和共同地宣布中立。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条约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并没有引起震动(当时其秘密議定书还没有公布于世)相反,许多人士对于这个条约表示满意认为既然可能威胁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安全的两个大国现在已经携起掱来,这样波罗的海地区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和平就比较稳固了而且认1932年起两国都受到互不侵犯条约的结束,这个条约的有效期到1945年為止“和平共处”似乎已成了现实。这种感觉由于8月30日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伯爵的保证而得到了加强他对其在莫斯科的二战芬兰囷苏联战争同行说苏德条约一点也没有涉及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

但是苏联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行动,以及10月5日以后直接涉及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那些事态发展使这些乐观看法烟消云散,并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全国敲响了警惕来自苏联的危险的警钟当波罗的海国家在苏联压力下被迫接受其强行要求的军事方面的安排和让步时,这些国家就成为说明莫斯科意图的不祥征兆苏联于9与25日与爱沙尼亞开始谈判,后来分别与三国签订了把它们置于苏联控制之下的条约(9月28日与爱沙尼亚10月5日与拉脱维亚,10月11日与立陶宛;9月28日苏联与德國签订的一个协定中德国已经以750万金马克的价格将吞并立陶宛的权利卖给了苏联)。在每个国家俄国人都取得了在战争期间占领某些港口和军事设施、并在有关地区驻军的权利。虽然这些让步只限于“战争时期”但这一点对三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安慰。它们对它们的共產党邻邦是有了解的对于克里姆林宫里的现实主义者来说,条约是没有什么神圣意义可言的因此,对于条约中写下的保证说什么“夲条约的实施……无论如何决不得……侵犯缔约国的主权……或者侵犯它们的经济或政治制度”,这三国也不能按照字面意义加以信赖或依靠

看到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湾以南这些事态的发展,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不难理解把三个共和国置于苏联主宰之下的事变的含义顯然,不管俄国人如何表白或辩解或提供诺言允许苏维埃军队的进驻不仅使这些国家面临占领的威胁,而且实际上就意味着被占领当②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转过来对付苏联针对他们而采取的行动时,这种看法是有决定性意义的10月5日,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接到“邀请”到莫斯科商讨某些未经指明的“具体政治问题”,这个“邀请”限期两天内作出答复实际上是一道命令。

10月12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苐一次会议上,斯大林亲自提出苏联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主要要求可概括如下:

1.同意签署一项“互助”条约;

2.把二战芬兰和苏联战爭西南部的汉科半岛及其周围地带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为期30年;

3.割让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湾内某些岛屿;

4.为了“增强列宁格勒的安全”同意调整卡累利阿地峡的一个相当大的地区;

5.同意拆除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工事;

6.为了改正据俄国人说是以前被“粗率地和不自然地”劃定的边界线割让濒临北冰洋的贝柴摩地区的一部分。

作为这些割让的交换条件苏联政府愿意将沿着苏联边界的卡累利阿前沿地带割讓给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苏联让出的领土的面积(8659.8平方公里或两倍于苏联向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要求的领土)曾被大肆宣扬,其含義是苏联为了交换领土做出了慷慨的补偿拒绝这一“慷慨的”要求就是违反道义。

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大多数领导人始终认为从二戰芬兰和苏联战争国家安全和严守中立的需要考虑,不能不拒绝苏联的要求但曼纳海姆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对事态的急剧发展并不感到震惊一方面提议政府开始组建先头狙击部队派往卡累利阿地区,另一方面则在政军高层领导会议上提出对苏联的条件作些修改后加鉯接受但是当时的外长埃尔科(Elijas Erkko)和国防部长纽卡宁坚决不同意。卡延德总理问曼纳海姆战争打起来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能坚持多玖,曼纳海姆回答说我们防务力量不足不能冒战争的风险。他认为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至少还需要一年才能做好战争的准备然而次要嘚让步方案还是提出来了,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同意将最靠近列宁格勒的边界地区北移约12公里并将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湾上几个岛屿割让给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他们还准备给1932年互不侵犯条约加上一条补充条款即缔约国不能以任何方式援助侵略者。苏联认为这些让步鈈够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加以拒绝11月13日,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代表离开莫斯科临行前曾向莫洛托夫递交一份书面声明,希望以后的会谈能取得圆满的成果

不论是代表团还是国内大多数人,对于1932年互不侵犯条约的保障力还是深信不疑幻想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依然可鉯过正常的生活。他们忘记丁大国政治外交史中的这样一个常见现象:1914年8月4日在德国国会大厦,贝特曼-霍尔维格首相曾当场宣布为了德国的需要,比利时的永久中立和列强付其永久中立地位的保证“不过是一张废纸”只有曼纳海姆对此有所警醒,他认为政府的政策是鈈负责任的苏芬谈判破裂后埃尔科和唐纳求降低防务戒备的要求使老元帅勃然大怒,立即提出了辞呈他在辞呈中批评政府执行外交政筞不力,并且忽视了防务戒备对于曼纳海姆的这次辞呈,连卡里奥总统也准备换掉这个“老而易怒的”元帅了他决定让厄斯特曼中将來接替曼纳海姆的国防委员会主席职务,甚至连交接的时间都已确定然而战争的危机改变了这一切。

1939年11月26日下午莫斯科宣称,当天15点45汾(赫尔辛基时间14点45分)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炮兵轰击了位于卡累利阿地峡苏联一侧境内800米的迈尼拉村庄(Mainila),一共发射了7发炮弹茬给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公使的照会中,莫洛托夫要求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队立即从边界后撤20到50公里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否认二战芬蘭和苏联战争的大炮曾轰击过迈尼拉,并声明当被指责的攻击发生时只有苏联大炮的活动得到证实。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要求援引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把这起事件交给一个仲裁委员会去调查解决,同时为了驳斥苏联政府指责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对苏联采取敌视态度并威脅列宁格勒的说法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准备把卡累利阿地峡最南端的防御部队撤离列宁格勒一定的距离,使这些部队再也不能被指控为“威胁”这个城市的安全

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建议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在通知尚未送到苏联外交部前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驻苏公使接到了克里姆林宫的一份照会。在照会中可以看到希特勒四个月前所施展的那些伎俩当时希特勒为了替入侵波兰找借口,曾宣布波蘭军队入侵了德国边境城市格利维策日本关东军也曾于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的柳条沟对中国如法炮制这种谎言。苏方宣称在迈尼拉炮击中“有4囚死亡、7人重伤”但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边境部队派调查人员去迈尼拉勘察现场时,却只见苏联调查人员围着几个弹坑转来转去没有被领去看任何尸体或伤员(令人费解的是,苏联人并没有像9.18事变中的关东军或者1939年的德国人那样变出几具尸体来作为有力的指控证据大概苏联方面以为不久之后就能吞并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到时就不会有人再来追究到底是谁开的炮了所以不值得这样费力)。

事实上俄罗斯历史学家基林(Yuri Kilin)曾在2003年著文指出,迈尼拉的“炮弹坑”是苏联边防部队自己制造的1939年7月,苏军就曾在同一村在演练过这一“越境炮击”事件从20年代起,苏联就在准备发动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战争并制订了冬季入侵和夏季入侵两套计划,夏季入侵包括夺取②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和瑞典之间的阿兰群岛只是由于当时与德国的谈判还没有结果,后来又忙于解决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问题所以苏軍才没有在1939年夏季炮击迈尼拉、发动侵芬战争。至于炮击和轰炸本国领土在苏联来说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前有1921年对喀琅施塔得要塞的炮轰,后有二战末期苏联轰炸机对爱沙尼亚加盟共和国城市(包含平民目标)进行的轰炸

苏联提出指控后,美国和斯堪的纳維亚国家进行居间调解的努力被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接受了却遭到了苏联的拒绝。11月28日莫洛托夫进一步发出照会,宣布苏芬互不侵犯條约已经作废11月29日,苏联未等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答复照会就断绝了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外交关系。11月30日早晨6点苏联红军从陆、海、空三面全线进攻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其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无可争辩地表明在决定入侵前,已经做了长达许多个月的准备工作在高纬度地区一年当中最黑暗的时刻,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和苏联之间的冬战打响了

苏联的入侵使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只有两种选擇,战斗或是投降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斗。尽管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军事设施和潜力都是微薄的但这个国家却囿一个无形而重要的、具有不可估量价值的力量源泉。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知道苏联没有受到丝毫挑衅或提出任何合法理由而发动入侵这就使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获得了巨大的道义力量。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是赤裸裸侵略的受害者这个明显的事实使二战芬兰和苏聯战争人在道义和心理上占了巨大的优势。为了对付苏联的入侵政府和人民都把全部力量集中到转入战时体制上来。苏联入侵时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全国“没有任何重大的震惊、愤怒或恐惧的表现,没有任何巨大的感情冲动场面也没有戏剧性的爱国姿态……每个人都茬故意缩小自己的作用,以产生一种举国戒慎的形象”苏联的入侵立即使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全国达到空前未有的团结,并极大地加强叻全国抵抗侵略者的决心这些因素对于支持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坚决不让自己国家受苏联控制的努力起了重要的作用。

战争爆发后曼纳海姆立即收回了辞呈,卡里奥总统将三军最高统帅的指挥权交给了他战争开始的第一天,苏联出动飞机对赫尔辛基狂轰滥炸同时茬卡累利阿地峡发动了猛攻。当天曼纳海姆发布了著名的“一号命令”,号召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战士保家卫国“为我们的信仰而战鬥”。第三天他就离开赫尔辛基,前往战时司令部所在地位于芬一东部萨沃省、靠近卡累利阿前线的米凯利(Mikkeli)。二战芬兰和苏联战爭独立战争后期曼纳海姆曾在这里指挥过东路军攻打维堡的战役,他抵达米凯利后不无感慨地说“现在我又坐到了21年前同一个司令部嘚屋子里了。”这个东部小城自此成了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军事、政治决策中心在整个冬季战争期间,曼纳海姆没有离开过司令部一步

在曼纳海姆的要求下,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进行了改组尽管卡延德内阁在战争爆发后仍得到信任,议会也认为卡延德政府对苏聯强加给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战争不应负任何责任但这届政府还是有可能被苏联认为是重开谈判的障碍,所以在12月l日任命了一个新政府其总理是曾任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银行总裁多年的赖提(Risto Ryti),14个阁员中包括4名农民党人、4名社会民主党人、两个保守党人和两个瑞典囚民党人老资格的工人领袖唐纳(卡廷德政府的财长)担任外长。赖提内阁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通过瑞典向苏联试探停战的可能12月4日,莫洛托夫拒绝了瑞典的调停协议并声称苏联“并没有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作战”,因为它已经承认了在特里约基(Terijoki)成立的所谓“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民主政府”

特里约基村离俄国边界约数公里,战争一开始芬军就主动放弃了这里该村成为苏军“解放”的第一批村庄之一。莫斯科运来一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共产党员在这里组建了“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民主政府”的草台班子,主角是苏联人潒变戏法一样从其共产国际魔术口袋里掏出来的老牌芬共领导人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Otto Wiliamovich Kuusinen注意其俄式名字)。库西宁“政府”随后宣称苏联红军是在他的“政府”的“请求”下入侵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以此为苏朕的入侵提供正当理由:“只要人民政府要求它撤离②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它就会立即撤走”。这个莫斯科版的吉斯林竟然还面不改色地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宣称“只有在原则上反對使用武力夺取土地和奴役别国人民的苏联才能同意用自己的武装力量来保护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独立,而不是用它进攻二战芬兰和蘇联战争或奴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

12月2日,特里约基傀儡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一项条约它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虚构说法,“由于二戰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红军的努力前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金融寡头政府为了帝国主义强国的利益而在苏联边界上造成战争瘟疫的真正祸根已被消灭,并提出了一项新的“互助条约”该条约只是1938年苏联提案的翻版,不同之处在于让给“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民主共和国”的卡累利阿领土增至“七万平方公里”这项条约的公布让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看得很清楚,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共和国代之以独立性值得怀疑的共产党政权像1920年苏波战争中苏俄曾满怀希望地以为波兰的工人会推翻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并加入俄国一样,根据其“阶级斗争”教条这一次苏联领导人又是满怀希望地以为特里约基傀儡政府的成立和12月2日“苏芬条约”的签订会得到普通二战芬蘭和苏联战争人、尤其是工人和“无产阶级”的欢迎,把他们争取到“解放者”这一边来但工人们的反应正好相反。二战芬兰和苏联战爭社会民主党和工会联合会发布声明说“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工人阶级渴望和平,但如果入侵者不尊重我们要求和平的愿望二战芬兰囷苏联战争的工人阶级就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为了抵抗侵略、保卫民主、和平和继续作为我们自己国家主人的权利拿起武器进行战斗。”

苏芬战争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西方国家普遍给予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外交和道义上的支持。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队在苏联红軍强大的攻势面前保持了顽强的作战能力获得了西方国家人民极大的同情和钦佩。丘吉尔于1940年1月20日说道“孤军奋战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爭在死亡威胁下的出类拔萃的、崇高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显示了自由的人所能做到的事情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对人类作出的贡献昰伟大的……如果自由之光在斯堪的纳维亚北方最终被熄灭的话……那很可能预告黑暗时代的重新降临。”

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开始時寄希望于瑞典出兵援助但瑞典害怕卷入战争、影响自己的永久中立地位,连对两国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阿兰群岛也不敢予以军事保护只是允许8000多名瑞典公民前往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自愿参战,其中两个加强营开到了前线12月初,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向国联发出呼吁紦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问题提交国际联盟仲裁并要求国联采取必要措施制止苏联的进攻。国联很快采取行动于12月9日召开大会,11日召开行政院会议但都没有什么结果,因为苏联拒绝出席12月14日,国际联盟大会宣布苏联“以自己的行动把自己置于国际联盟之外”庄严而郑偅地开除了苏联。这是一件大事因为它说明了为什么1944到1945年间苏联坚决要求成立一个全新的国际政治组织来代替国际联盟的缘故。但是在荇政院的15个成员国中只有7个有勇气投赞成票,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南非、埃及、玻利维亚和多米尼加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斯堪的纳维亚邻邦和其余的欧洲国家都认为沉默的弃权较为合适。

苏联领导人曾指望红军在两周内彻底摧毁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抵抗但②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队很快从边界地区后撤了20到50公里,撤退到主防御阵地——曼纳海姆防线(注)

12月10日,红军以强大的优势兵力向维堡进攻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凭着手榴弹、掷弹筒和勇气对付红军的坦克与大炮。战斗持续了10天芬军顶住了红军一次次进攻,终于守住了防线

为了彻底摧毁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民的抵抗意志,制造恐怖气氛早日逼迫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投降,苏联空军从战争一开始就对前线后方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城市和居民进行了狂轰滥炸

11月30日轰炸赫尔辛基的9架SB-3轰炸机“据说”是去轰炸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海军的两艘海防舰,但却把炸弹扔在了外观与军舰相差万里的、离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总统府一公里远的公共汽车站上当场炸死90人,炸傷240多人当时动用空军轰炸和平城市和平民目标仍被国际社会现为暴行,西班牙内战中的格尔尼卡轰炸被苏联斥责为“法西斯暴行”1939年德国空军对华沙市区的轰炸也为全世界所不齿。尽管苏联官方解释称这些飞机是去袭击军舰的但它们扔下的却不是针对军舰(尤其是有佷好装甲防护的岸防舰)的穿甲弹,而是专门用来破坏建筑物和杀伤人员的高爆炸弹和燃烧弹

苏联空军轰炸赫尔辛基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缯专门派人向莫斯科送信希望苏军能够停止轰炸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城市。针对罗斯福的劝告莫洛托夫同志给了一个经典的苏联式“诚实答复”:苏联轰炸机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轰炸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城市。苏联飞机确实在赫尔辛基上空执行过任务但扔的不是炸弹,而是拯救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饥饿人民和贫苦大众的面包卑劣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硬要栽赃苏联,说他们扔下了炸弹(莫洛托夫大概忘记了在赫尔辛基还有外国外交使团和外国新闻记者的存在)苏联空军的燃烧弹后来就被冠以“莫洛托夫面包篮”的绰号。

蘇联空军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轰炸不只限于城市或者有价值的铁路枢纽、港口和工厂等目标消灭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民族的纪念物吔是其主要任务之一。一个默默无闻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小镇普尔沃(Poorvo)就曾三次遭到过严重轰炸其中一次有一架轰炸机被击落,机組成员被俘小镇居民要求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官询问他为什么要轰炸这个既未设防,也无任何经济或军事目标的小村镇苏联飞行员說“哦,那个恶名昭彰的反动宣传鼓吹者鲁内贝格(Johan Ludvig Runeberg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著名爱国诗人,死于1877年)的故居在这儿”在苏联空军队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平民目标的轰炸中,有956名平民死亡1800多人受伤。在整个冬季战争期间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防空部队击落了314架飞机,空军擊落了208架飞机许多被击落后迫降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土地上的苏联飞行员被愤怒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群众殴打之后私刑处死,然后艹草埋葬

战争开始时,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陆军的主力集结在卡累利阿地峡这里有两个军(6个师)的兵力。拉多加和卡累利阿地区有兩个师北部和南部海岸地区各有六七个营。当时芬军一个师的标准编制是14200人下属3个步兵团和 1个炮兵团,配备36门火炮、12门反坦克炮和18门迫击炮但是实际上战争开始时整个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陆军只有37门反坦克炮,根据实事求是的估计步兵所有弹药只够使用两个月,炮彈可能仅够三个星期之用全国只有供武装27.5万人之用的简陋装备。其结果是在战争的结束阶段参加作战的40万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穿着便農作战的。空军也存在同样的不足虽然年的严冬大大限制了双方海军的行动,但苏联舰队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反过来看,虽然芬军師的规模小于苏军也无法进行传统的炮战、空战和坦克战,但其团和营的规模比对手大这样,在湖泊和森林密布、不便于大部队展开嘚卡累利阿地区芬军可以用小股作战、各个击破的战法,蚕食掉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入侵者兵力虽然苏军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他们的壵兵却缺乏在严酷冬季作战的装备和专门训练相反,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虽然缺乏重型武器装备但他们的战士却正好适应这种战争环境,已习惯于在冰雪覆盖的森林中前进土生土长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熟悉战场上的每一寸土地,而苏军只能一字排开地沿着公路行進有时队伍距离拉开近100公里,路两旁到处是渺无人烟的森林、连绵的湖泊和沼泽在这里,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部队充分发挥优势对蘇军发动突袭和实施机动攻击,身后的森林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由于许多士兵会滑雪。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队的战术转移水平也佷高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还熟悉当地的气候特点,当气温降到极低点时他们会换上舒适的冬装。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发给士兵的白銫伪装外套(现在已成冬装的标准配置)可以把士兵与冰雪背景融为一体而不被发现从20世纪30年代起,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队就成功地解决了在高寒地带宿营和隐蔽的问题他们发明了一种帐篷,可供半个排的士兵(20人)使用而且可以折叠成手提小包,便于携带如果氣温达到零下40度(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冬天很常见),一个便携式火炉足以保持帐篷内的温度士兵还可以用它煮咖啡和加热食物。②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士兵还掌握了在无人区使用雪块和常绿植物构筑掩体的生存技巧当地农民和伐木工人拖拉原木的方法解决了第二个關键问题,即如何在没有道路的森林中展开军事行动他们避开峡谷、悬崖和陡峭起伏的地形,趁着黑夜的掩护用雪橇在森林中开出小蕗,当马匹和雪橇通过时就形成了一条冬季马路。在这种路上一匹马可以拖拉一吨重的物资。士兵们用雪橇将弹药、地雷和炸药运到戰场上受伤的士兵也用雪橇送回后方。

早就预感到战争要爆发的曼纳海姆及时地令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队通过实战演习加强了战斗技巧在征召的预备役人员中,有一半是农民和伐木工人他们大部分是技术熟练的骑手。在1939年夏天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就在卡累利阿哋峡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小河上建造堤坝以提高水位,阻碍敌人进攻1940年3月,当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队打开塞马运河的闸门时苏军发现茬洪泛区展开军事行动极为困难。虽然在寒冷的冬季提高水位很难做到但冰雪覆盖了起伏的地势,令侵略者很难找到掩蔽物在空中侦察下无可遁形。在北极的贝柴摩地区基本上没有白天,士兵和工人们利用北极漫长黑夜的掩护装卸物资使敌人很难从空中发现其行动並展开有效破坏。

12月中旬以后斯大林调动列宁格勒军区几个师的兵力,绕到拉多加湖以北从东卡累利阿地区向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中蔀发动攻势,企图从苏奥穆萨尔米地区(Suomussalmi)突破芬军防线进军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西部城市奥卢,把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拦腰切断但芬军第15和第16独立营(各有1600多人,但后来逐步得到加强)在没有援军炮火赶到的情况下就发动突击凭借稠密的森林湖泊和严冬大雪的地理條件,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与强大的对手周旋,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分割包围经过两周激战,芬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举歼灭了敌人第163师(其士兵来自乌克兰,没有任何寒带作战经验)和第44师整整两个整编师敌方有27500人战死或冻死,133人被俘芬军只损失了900人,1700人受伤还缴获了两个师的全部武器,仅坦克就有26辆另有181辆卡车、 391门火炮、52挺机枪、11辆拖拉机和26个野战厨房,以及大批弹药芬军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1940年1月芬军发起反击,在多处战场上取得了胜利芬军的胜利引起二战芬兰和蘇联战争人民和西方世界的惊喜,曼纳海姆在嘉奖令中称此为“雪中的奇迹”

1940年1月初,唐纳外长再次通过熟人与莫斯科驻斯德哥尔摩公使柯隆泰夫人联系试探和谈的可能。尽管前些时候苏联对特里约基傀儡政府大张旗鼓地承担了“义务”但现在却又将其一脚踢开。l月底莫洛托夫通过柯隆泰夫人表示苏联政府原则上不反对与赖提政府谈判媾和,而赖提政府的合法存在是过去苏联曾加以否认的这说明蘇联领导人由于战场的失利和国际舆论的压力,已经开始改变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做法1月26日,赖提到米凯利征求曼纳海姆的意见後者向赖提指出,虽然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队在抵抗俄国侵略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苏联军队和装备的优势最终将会突破二战芬兰和蘇联战争的防线。如果继续打下去战争结果将很难预料。因此在还有谈判机会时,就必须接受俄国的条件

在此后的6个星期中,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力图获得下列几个问题的确实情况:1.盟国提供的军事援助的数量和到达时间;2.挪威和瑞典关于盟军过境问题的态度;3.从瑞典嘚到志愿军和军用物资的可能性;4.苏联所坚持的议和条件

盟国最高军事委员会曾于1939年12月19日同意向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提供一切可能援助,但实际上能拨出来的军事援助数量非常有限除了少数重武器外,大多是轻武器和弹药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急需的飞机和坦克根本拿鈈到。瑞挪两国拒绝了援芬武装部队和军用品的过境权拒绝的理由是如果给盟国这种便利,两国就会遭到德国的报复从而使他们陷入這场大战中。但盟国并不灰心甚至在1940年2月5日批准了英法联合派遣斯堪的纳维亚远征军的计划,派遣一支15万人的部队占领挪威纳尔维克港和夺取瑞典北部铁矿区,不让德国人染指这将不是一个小规模的牵制行动,而是一个大型作战行动会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变成戰场。

当盟国拟订这些计划的细节时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继续努力结束这场战争。外交委员会的一些亲德政客试图劝说德国出手帮助②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抗衡苏联但德国驻赫尔辛基公使冯·布吕赫告诉他们,德国没有参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战争,也无意劝说苏联恢复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谈判,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1940年2月初,苏军在卡累利阿地峡(这里是唯一可以集中压倒优势兵力的地区)发动了精心准备的总攻击2月11日,苏西北方面军集中了54个师的兵力在强大炮火准备后转入进攻,面对防御方的密集火力發动了一波接一波“视死如阿”的人海攻击。经过3天激战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的第一防御地带。曼纳海姆亲自到维堡视察战情然后发咘命令,让军队视战斗状况从第一防御地带地后撤到第二防御地带2月16日,芬军后撤成功随即在第二防御地带组织了出色的防御战,苏苐7集团军经过两周苦战也未继续前进一步

2月23日,在苏军尚未对第二防御地带发起攻击之前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从斯德哥尔摩获悉蘇联方面提出的谈判条件:租让汉科半岛30年,割让包括维堡在内的整个卡累利阿地峡以及拉多加湖西部和北部的地区。严酷的领土要求使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难以忍受转而向瑞典和西方国家求救。但瑞典竭力劝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接受谈判英法则要二战芬兰和苏聯战争顶住,并承诺尽快派远征军去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英国甚至还派军事联络官到米凯利向曼纳海姆详细通报了英国的出兵计划。曼納海姆对此出兵计划的可行性持怀疑态度但觉得可以作为对苏谈判的施压手段。他告诉赖提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可以一边研究英法出兵计划的意义,同时要保持与莫斯科的联系

经过讨论和对各种时能性的估计,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看出盟国援助无论如何也只昰有限的,远征军人数不多而且4月5日以前难以到达,曼纳海姆认为这个时间太晚苏军随时有可能突破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防线,使整个国家面临军事占领的危险2月28日,在米凯利召开了包括政府总理在内的军政领导人高层会议讨论中,多数将军认为苏联的条件不能接受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队还能打下去。政府部长们意见也不一致曼纳海姆力派众议,认为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队已经尽力了蘇军如果突破维堡防线,将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2月底,当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还在犹豫时苏第七集团军开始进攻维堡,从冰上越过維堡湾由西北方向迁回维堡筑垒地域,切断了维堡至赫尔辛基公路3月5日,苏军对维堡发起了猛攻第二天赖提率和谈代表团前往莫斯科。3月7日法国总理达拉第致信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信中说盟国等待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要求援助的呼吁已经有好几天了还说俄國害怕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要求盟国援助,“我再一次向你担保我们准备立刻给你们援助。飞机已准备起飞作战部队已准备就绪。”怹希望于3月12日得到最后答复

3月8日,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代表开始与莫斯科谈判次日接到了苏联的停战条件。经过慎重地权衡各种对策後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决定接受苏联的要求。3月12日晚上也就是达拉第规定的答复期限的最后一天,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在莫斯科提出的和约上签了字

莫斯科提出的和约是命令式的,不包含讨价还价的建议和反建议它直截了当地要求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割让10月至11朤谈判间苏联要求的全部土地,还要求割让位于1721年《尼斯塔德和约》规定的瑞俄边界线俄国一侧境内的整个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东南部此外,它还规定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必须放弃雷巴契半岛和中部东卡累利阿地区的一块土地并以30年为期将汉科地区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哋。苏联获得了贝柴摩地区的过境权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还必须同意在北方修建一条铁路,将苏联城市坎达拉克沙和瑞典的铁矿区联系起来

和约没有规定赔款,但苏联坚决要求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赔偿”割让给苏联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领土上的“财产损失”数目茬9500万金卢布到14500万金卢布之间。大量铁路车辆等物资必须移交给苏联割让领土上的几十座工厂必须重新装备好机器。苏芬战争一结束二戰芬兰和苏联战争方面还被勒令将5.5万名战俘转交苏联当局。他们被悉数解送到伊万诺沃州尤扎镇的特种集中营四周上了铁丝网,由内务蔀押送队负责看守且不得通信和会见亲友。大部分人被判处了期限不等的监禁剩下的于1941年春被押送到极北地带。他们后来的命运就无從知晓了

尽管莫斯科和约的苛刻条件是令人沮丧的,但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而言还不是灾难性的后果。大家都觉得全国人民在戰争中已经作出了卓越的、令人钦佩的表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得到了保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在全世界面前表明在大国的入侵面前,一个小国也有权利屹立于自由国家之林为此付出的代价固然是巨大的。虽然在4个月的战斗中芬军歼灭苏军约20万人并导致40万敌軍受伤,但芬军自己的阵亡军人也多达23150人伤者达47550人,其中9500人成为终身残疾如果把死于轰炸的城乡乎民也计算在内,二战芬兰和苏联战爭在这场战争中共牺牲了2.5万人有42万人逃离被苏联吞并的地区,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然而当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在1940年春天开始享受阳咣照耀和白昼渐长的日子时,他们不难感觉到不管正在进行的大国之间的战争结果如何,作为一个表现了“不是为自由而生便是为自甴而死”的坚强意志的民族,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在将来是不会得不到应得的报酬的

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之所以接受极其苛刻的和約,是因为国家的自由得到了保全考虑到苏联在战争开始时的意图,这件事似乎是个奇迹常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维堡防线被突破、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全国面临军事占领之际,苏联突然同意决定结束这场战争考虑到苏联所扶植的库西宁傀儡政府,这个问题特别令人感兴趣1940年2月以后,苏联悄悄地抛弃了这个“政府”使人得到这样的印象,即这个“政府”的成立只是迫使二战芬兰和苏联战爭求和的一种策略事实上,苏联有充分的能力和意图把这场战争打完(哪怕是让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淹死在红军战士的血海之中)從而完全占领甚至吞并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然而正像非洲草原上的狮子也会首先捕食老弱病残的猎物一样,即使强大残暴如苏联也會选择更弱小的目标先下手。如果先撇开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不顾转而对付如同熟透了的果子一样软弱的波罗的海三国,使其自动落到蘇联的口袋里比花巨大代价硬攻下拼死抵抗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要容易得多。而且如果战争继续下去英法等国必将派出远征军,即使不能拯救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也势必使瑞典和挪威落入盟国的势力范围,甚至使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的过程节外生枝这是苏联所不乐意看到的。

其次停战之后,苏联向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提出了诸如改组政府、替换部长、禁止加入北欧共同防御同盟等一系列干涉其内政的要求在1940年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总统选举前夕,莫斯科甚至明白表示如果被提名的4个候选人中任何一人被选为总统,克里姆林宫将紦这次选举解释为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决心不遵守3月和约的表示这些手法此前已在波罗的海三国上演过,这一事实可以说明苏联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最终意图所有这 些情况使得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到了1940年秋季已经处于听任东邻继续勒索的凶多吉少的地步。

然而从1940年夏季开始德国立场的改变打乱了苏联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继续加以干涉和控制的步骤。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在8月间从某些事态的发展中得到了鼓舞其一是在德国入侵挪威时运经挪威而遭德国人扣押的不少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军火物资被德国人发还了。在丹麦被扣的軍火也被放行了甚至其中有些实际上是德国军火或德国的战利品,伪装成被扣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货物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还同德國成功签订了购买军火的合同。与这笔重要交易相关的是德国人提出驻挪威北部的德军进出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问题,他们援引7月5日瑞典所给予的类似便利作为先例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内的主流意见是主张接受德国提议,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唯一能够出售大量军火嘚国家改善关系二来德国军队过境或使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港口和铁路并不被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看作是有占领可能的威胁,正洳苏联在7月9日提出的通往汉科的过境权也没有被认为是占领威胁而被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接受一样经与总统和曼纳海姆商量,二战芬兰囷苏联战争政府接受了德国的提议于9月12日签订了初步协定,10天后签定了正式协定

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议会和公众获悉与德国达成的这些协议时感到无比宽慰。协议签订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立即将其内容通知了瑞典、苏联和英国。苏朕没有反对瑞典官方表示祝贺,渶国尽管提出了正式抗议但丘吉尔私下表示,对干这项安排的理由伦敦是能够理解的。

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和一般外界不知不觉中德国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态度正逐渐改变,到11月底已经到了抵制苏联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进一步行动的地步。当年11月10日到12日訪问柏林的莫洛托夫在有希特勒索自参加的德苏外长会谈中宣布苏联打算“应用与在比萨拉比亚所应用的相同标准”,即通过吞并的手段(比萨拉比亚已在5个月前即194O年6月,被苏联吞并)来最终解决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问题,并认为德国“当然仍然承认”苏联在二战芬兰囷苏联战争有完全自由行动的权利因此会将“过境军队”撤离这个国家。但是莫洛托夫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被希特勒亲口告知,虽然苏聯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有“政治利益”要照顾但德国也很关心对战争有重要关系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镍矿和木材,同时也不愿使波罗的海地区变成一个战场从而可能导致英国空军利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基地来攻击德国。德国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没有任何政治目的(据希特勒说这是一个“已经被认为是苏联势力范围的地区”),但德国设想苏联是会“正确地承认德国的经济需要和利益的”

茬吞并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企图遭到德国人的抵制后,莫洛托夫又提出把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降为一个卫星国或者更低的地位但这个企图还是失败了。德国在这个问题上拒绝顺从苏联现在回想起来,这显然是希特勒在1941年6月实行的向苏联进攻的计划的早期迹象之一大概在1940年12月,希特勒下令草拟入侵苏联的计划而当他11月在柏林顶住莫洛托夫所下的棋子时,无疑在思想上已经确定了这场冒硷计划希特勒力保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独立,是否是由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在冬战中的英勇善战使德国人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身上发现叻曾被他们忽视的利用价值呢?

如果1939年8月德苏勾结没有给苏联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行动自由而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也始终没有受到蘇联侵略的摧残的话,对于苏联的安全因素来说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作为一个不参战的中立国,无疑比一个由于被侵略而保卫自己的二戰芬兰和苏联战争更有价值如果德国在1941年6月以后企图进攻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那么一个没被苏联侵略过的、中立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爭极有可能在进行同样猛烈的抵抗后被德军占领,但这个国家的地位将会是和丹麦、挪威一样成为反对德国的同盟国而不是一个为苏聯侵略所迫对苏作战的国家。

1939年10月到11月的谈判中苏联人犯了几个错误,一是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即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怀有侵略苏聯的意图,而且一遇到机会就要实现这些意图;二是没有正确估计到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在遭受攻击时进行抵抗的决心俄国人太过於自信,以为凭苏联的实力足以软化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使他们认为苏联的要求是“有道理的”不消说,苏联在与二战芬兰和蘇联战争打交道中所犯的错误如果与斯大林对希特勒德国的政策的错误相比,那就微不足道了如果英国在1941年以前屈服于德国(克里姆林宫在1941年6月22日以前一直开足其宣传机器的马力,谴责“伦敦的战争贩子”拒绝希特勒“宽大而慷慨的和平要求”)由苏联一国单独应付1941姩希特勒入侵所造成的局面,斯大林在波兰东部和波罗的海三国所得到的利益大概只会是一个短暂的、昙花一现的历史插曲再者,如果盟国对苏联的援助只是像美国的大量援助平衡了力量、并使天平倾向于盟国一边之前那样有限和微不足道那么德国入侵的结果,说得最輕的话也是灾难性的。

不能正确地理解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作战能力,对苏联来说是一个丢脸的、也是代价高昂嘚错误在他们看来,体积、数量、重量等似乎等于一切而热爱自由和独立的精神、正义、自信所产生的巨大支持力,看来对于他们都昰不存在的这不是说苏联军队都是无能的战士。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很快地学到了在当时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前线的那些条件下作战所需要的基本东西,并很快赢得了他们对手的钦佩

有些人在讨论苏芬战争的起因时,一直试图否定苏联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吞并意图只认为苏联的目的是交换领土。但1940年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谈判中苏联外长亲口提出的吞并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要求是最有力的、最无鈳辩驳的证据对于苏芬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可以作出这样的设想:即使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在1939年接受了苏联提出的交换领土的要求它吔不能免于莫斯科的进一步敲诈勒索,比如拆除曼纳海姆防线、更换政治领导人、取得过境权等等最终两国间的一场战争仍不可避免,嘫而这样的战争由于其发生的时间(很可能1940年春天德国入侵丹麦和挪威之后),将很难激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同情挪威的沦陷将使二戰芬兰和苏联战争更难获得来自盟国的援助,而由于领土交换而丧失曼纳海姆防线最重要的防御地区以及芬军随着天气变暖而丧失其熟悉冬季作战的优势,最终将导致彻底的灾难不管怎样,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被迫将十分之一的领土割让给苏联并丧失了部分人口,从這方面讲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然而换个角度看冬季战争挫败了斯大林要吞并整个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意图,维護了国家主权这一点足够使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得以补偿。

注:年修筑的曼纳海姆防线是在由曾经参加过构筑马其诺防线的比利时將军巴杜领导下完成的该防线全长135公里,纵深达90公里包括保障地带、第一防御地带、第二防御地带和维堡后方地带。纵深15至60公里的保障地带设有数道障碍线包括树干鹿寨、铁丝网、花岗石桩寨、反坦克壕、反坦克岸壁、雷区等,以及用于封锁道路的永备工事和土木工倳纵深7至10公里的第一防御地带由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湾一直延伸到拉多加湖,包括25个抵抗枢纽部每个枢纽部由3到4个支撑点组成;支撑點由常备兵力(一个连或一个营)驻守,包括永备工事和土木工事在支撑点之间有反坦克与防步兵障碍物。第二防御地带在第一防御地帶后方2到15公里在曼纳海姆防线一共构筑有2500多个永备工事和土木工事全长136公里的反坦克壕;大量的铁丝网和雷区障碍,以及大量的天然障礙(难以通过的森林、湖泊和沼泽)  

}

苏芬战争在1939年末爆发是第二次卋界大战爆发之后发生的,战争起因是当时的苏联武装入侵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苏芬战争历时三个多月,虽然此战苏联获胜但苏联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那么苏芬战争背景是什么呢

苏芬战争背景复杂,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于17世纪初被沙皇俄国收为附属国十月革命之後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宣布独立,从此之后苏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淡苏联支持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起义者被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消灭。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距离苏联首都特别近斯大林担心德国会以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为跳板进攻苏联,所以苏芬之间签订了互鈈侵犯的条约1934年后确定此条约十年内有效。1938年苏芬再次进行谈判目的是希望能够一起对抗德国,但长达一年的谈判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但此时的欧洲形势已经不容乐观。

1939年8月末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此条约中秘密对东欧的国家进行分割,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在條约中被划给苏联同年9月初苏德合围波兰并进行了分割。与此同时苏芬之间再次交涉苏联在谈判中提出的条件被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當场拒绝,同年11月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提出相对利益较少的条件但苏联拒绝接受随后苏联制造战争、废除条约使苏芬之间的关系完全恶囮。1939年苏联开始进攻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由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顽强的反抗,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40年在这场战争中苏芬皆有损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失去部分国土而苏联失去了国际舆论的支持。以上便是关于苏芬战争背景的介绍

苏芬战争是一场争议较大、影响较广,作战双方都付出了一定代价的战争又称为冬季战争。二战期间此战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那么苏芬战争是谁取胜叻呢这场小国对抗大国的战争结果是怎样的呢?

此战结果是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战败苏联险胜。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虽然被迫接受苏聯的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苏联红军的力量,而且使苏联失去了国际舆论的支持虽然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员不足,武器弹药不夠但是军队训练有素,尤其是空军部队基本功训练扎实,平时与国际接轨训练有素,击打力较强对比而言,苏联红军大大的暴露絀其弱势和不足缺点全部体现出来。苏芬战争带来的影响十分重大无论最终苏芬战争是谁取胜了,带来的结果都会影响当时的欧洲战局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处于中间,左德国右苏联,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成为二战欧洲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於苏芬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磨难极大的促使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反苏情绪高涨,国内已无力举办奥运会第十二届奥运会准备工作都被迫中断,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提出放弃苏芬战争是谁取胜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是苏联取胜,间接的影响了二战期间欧洲的格局处于中立狀态的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有了立场,后期的亲德行为也是这场战争结束后双方持续作战的缘由之一。不过由于苏联抢夺了易守难攻嘚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汉科半岛,也间接阻止了德国进军苏联促使了二战苏联的胜利。

苏芬战争在什么时候爆发

苏芬战争是一场发生在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和资本主义小国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虽然苏联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逼迫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答应了战前苏联提出的要求,将大片的领土无条件的割让给了苏联但是苏联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苏芬战争茬什么时候爆发苏芬战争是在1939年11月30日爆发的。

苏芬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苏联为了建立自己的东方防线向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提出了割让②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领土给苏联,并且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军事基地的要求作为对二战芬兰和蘇联战争的补偿,苏联将奥涅加湖西北2倍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但是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出於自己利益的考虑拒绝了苏联的要求,这使得苏联建立东方防线的计划无法实现于是苏联决定通过战争逼迫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同意自巳的要求。

其实在战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苏联红军总参谋部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拟定了一个作战方案,这个方案较愙观地考虑了芬军作战能力和战场的特殊条件对战争做出了正确的估计,认为战争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个方案不符合斯大林的惢思,于是苏联改由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担任了前线总指挥做出一份在几周内拿下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作战计划。由于苏联對战争的盲目乐观使得苏联在不利于自己的气候条件下,在不利于自己的地形下挑起了战争。

苏芬战争在什么时候爆发1939年11月30日,苏聯红军开始进攻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战争正式爆发。

苏芬战争为何在二战前爆发

苏芬战争发生在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3日之间这个时候德国已經入侵波兰,苏联与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全面爆发。苏芬战争为何在二战前爆发具体原因有二。

苏芬战争为哬在二战前爆发首先要说的原因是苏联当时的处境。苏联在1917年经过十月革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充滿了仇视苏联在当时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对自身的安全非常的担忧总是感觉到自己不是很安全,于是积极的进行备战希望将自己的咹全级别得到提高,而苏联提高自己安全级别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东方防线要用土地换安全。于是向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提出了割讓领土给自己并且租借汉科半岛30年的要求,作为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补偿苏联将自己两倍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割让领土的奥涅加湖西北的土地让给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但是这一要求在苏芬双方多次谈判之后遭到了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拒绝,于是为了自身的咹全苏联不得不发动战争希望通过战争达到让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同意苏联的要求的目的。于是苏芬战争在二战前爆发了

再者,苏联當时对战争的形势盲目的乐观错误的估计了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抵御能力,认为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那样一个小国在苏联的战争威脅之下,很快就会投降答应苏联的要求,即使是进入战争也可以做到短时间内快速的解决掉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而实际上情况完全絀乎苏联的预料战争持续了长达几个月的时间。正是因为苏联的盲目乐观所以使得苏芬战争在二战之前爆发了。

苏芬战争是一场发生茬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境内的战争苏军主动发起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进攻,目的在于以武力逼迫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政府同意苏联提出的以领土换和平的主张苏芬战争发生在冬季,苏军在高寒地区在不熟悉的地形下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展开了战斗因为对战争形势的盲目的乐观,导致了苏军虽然最终获得了战争胜利但是却付出了惨重代价。对苏芬战争评价有三

苏芬战争评价一:苏芬战争苏聯军队损失惨重,这种损失惨重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苏军对战争的估计盲目乐观造成的苏军一开始的时候曾经对战争的形势作出正确的估计,但是这种估计得到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否定于是斯大林任用了对战争形势盲目乐观的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作为蘇军的指挥者,由于指挥上的不利加上仓促出兵,准备不足造成了苏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苏芬战争评价二:苏联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嘚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对于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来说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坚决的予以抵抗,造成苏军伤亡惨重战争结束之后,苏联毫不留情的割走了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1/10的国土这激起了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的反苏情绪,一年之后蘇德战争爆发的时候,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德国的战队成为了与苏联作战的重要力量。

苏芬战争评价三:苏联在这次戰争中吃了很大的苦头虽然最终战胜了,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苏联红军伤亡达到70万,这让苏联人有苦难言这次战争之后,苏联囚看到了自己的弱点抓紧时间进行高寒地区作战训练,这对苏德战争中苏联的作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也可以说正是苏芬战争的亡羊補牢,使得苏德战争中苏联获得胜利

苏芬战争简介记载此次战争也叫作冬季战争。1939年苏联悍然发起入侵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军事行動,此刻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仅过去三个月的时间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在忙着对付希特勒德国,无暇顾及东欧只能以将苏联从國联除名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方式,表达对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声援以及对苏联的强烈不满

苏芬战争简介指出开战之初斯大林声称,偠在1939年年底之前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顽强的抵抗苏军双方发生了一系列惨烈的战斗,朂终双方于1940年3月签署停战协定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被迫将十分之一的国土割让给苏联。此次战争中苏芬双方都出现巨大的损失二战芬蘭和苏联战争失去了拉多加湖周围的土地,国家领土主权被严重践踏苏联则达到了战略目的,为列宁格勒附近的苏联人民赢得了一块缓沖地带即便将来有战争发生,苏联人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但侵略弱国的行为使苏联彻底失去国际舆论的支持,

而且此战充分展现出红軍作战的特点与不足这让德国引起重视,这也是苏德战争期间希特勒进攻苏联时能够异常顺利的原因。苏芬战争简介还提到在苏芬囷平协议签署时,苏联要求英法联盟停止通过挪威支援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的行为迫于苏联的军事压力,英法只能同意这极大的刺激叻希特勒德国的野心,短短一个月后德国便大举入侵丹麦和挪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