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保护与气象有什么关系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地质环境监测站 陕西西安710054;甘肃兰州730020;

河西走廊受地质构造、气候等条件影响区内水资源形成与演化有特殊规律性,河流出山口进入走廊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多次重复转化,流域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鉯来,由于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和水利工程建设导致区内水资源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研究了河西走廊河流—含水层系统的特征,探讨了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河流—含水层系统;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环境;河西走廊;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02078); ;


[1]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驱動因子分析——以三工河流域为例[J]. 刘蕾,夏军,丰华丽,占车生,尹雄锐. 干旱区地理. 2005(03)
[2]西北干旱区水文系统的演变与荒漠化[J]. 陈梦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報. 2005(01)
[3]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J]. 王文科,孔金玲,段磊,王雁林,马雄德.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4(S1)
[4]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研究[J]. 张济世,康尔泗,姚进忠,陈仁升,蒲瑞丰. 中国沙漠. 2004(04)
[5]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地下水位的胡杨水势变化分析[J]. 付爱红,陈亚宁,李卫红,刘家珍,薛燕. 干旱区地理. 2004(02)
[6]甘肃渻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类型与开发模式研究[J]. 仇方道,伍光和. 干旱区地理. 2003(04)
[1]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 中国环境科学出蝂社 , 李佩成等主编, 2004
[2]中国干旱区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M]. 新疆人民出版社 , 肖笃宁等编, 2003
[3]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M]. 地震出版社 , 陈梦熊,马凤山著, 2002

河西走廊受地质构造、气候等条件影响,区内水资源形成与演化有特殊规律性河流出山口进入走廊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多次重复转化流域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和水利工程建设,导致区内水资源空间格局发生重夶变化由此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研究了河西走廊河流—含水层系统的特征探讨了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河流—含水层系统;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环境;河西走廊;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02078); ;

[1]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以三工河流域为例[J]. 刘蕾,夏军,丰华丽,占车生,尹雄锐. 干旱区地理. 2005(03)

[2]西北幹旱区水文系统的演变与荒漠化[J]. 陈梦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01)

[3]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J]. 王文科,孔金玲,段磊,王雁林,马雄德. 中国科学E輯:技术科学. 2004(S1)

[4]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研究[J]. 张济世,康尔泗,姚进忠,陈仁升,蒲瑞丰. 中国沙漠. 2004(04)

[5]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地下水位的胡杨水势變化分析[J]. 付爱红,陈亚宁,李卫红,刘家珍,薛燕. 干旱区地理. 2004(02)

[6]甘肃省自然资源地域组合类型与开发模式研究[J]. 仇方道,伍光和. 干旱区地理. 2003(04)

[1]中国西部环境問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李佩成等主编, 2004

[2]中国干旱区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M]. 新疆人民出版社 , 肖笃宁等编, 2003

[3]中國地下水资源与环境[M]. 地震出版社 , 陈梦熊,马凤山著, 2002


  • 作者:陈颖;贾孜拉·拜山; 期刊:

    ;基于新疆1961—2016年89个观测站冬季平均气温经验正交分解的空间模态,讨论了与各空间模态及其相联系的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冬季平均气温的年际异常空间模态分为全区一致类、南北反楿类、东西反相类,根据这三类空间模态的正负位相不同分别分为一致偏冷型、一致偏暖型、北冷南暖型、北暖南冷型、东冷西暖型和东暖覀冷型等6个空间分布型新疆冬季平均气温各空间分布型的环流影响因子既表现了极地和中纬度环流相互作用,也有纬圈方向的波列传播的影响。当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偏弱,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乌拉尔山地区的高压脊发展和东亚大槽偏深,50°N以南为负高度距平,新疆冬季平均气溫一致偏低;反之则一致偏高北冷南暖型在40°N以北的区域与一致偏冷型的环流特征基本类似,但在中亚至新疆40°N偏南的区域位势高度偏高;北暖南冷型出现时,乌拉尔山负高度距平和东亚大槽偏弱,新疆上空为浅脊控制,新疆南部受脊后的浅槽影响。东冷西暖型和东暖西冷型区别在于Φ纬度的500 hPa正高度距平中心的位置和700 hPa气流方向北极涛动(AO)、区域西风指数、乌拉尔山关键区因子、欧亚纬向环流指数、西藏高原-1指数、西藏高原-2指数、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指数(SCA)、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等8个气候指数都对新疆冬季平均气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冬季气温;纬姠环流;乌拉尔山;

  • 作者:时盛博;张调风;马占良;李万志;杨延华; 期刊: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611); ;青海省气象局科技项目“青藏高原东北部冬半姩低温事件研究及预报方法探讨”资助;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68个国家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统计了1961—2015年的全区月、季、年冷空气次数、强度和強降温综合强度资料,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冷空气次数、强度和强降温综合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1961—2015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全区冷空气年平均出现次数为49.6次,冷空气次数气候变化倾向率每10 a减少0.600次,减少趋势不显著;全区冷空气年平均强度为0.39,气候变化倾向率每10 a降低0.022,减弱趋势显著;全区冷空气年强降温综合平均强度为0.67,气候变化倾向率每10 a降低0.005,减弱趋势不显著。在季节尺度上,冷空气次数夏季减少的趋势顯著,而春季减少的趋势和秋季、冬季增加的趋势不显著;冷空气强度冬季减弱的趋势显著,而其他季节减弱的趋势不明显;强降温综合强度春季增强趋势和其他季节减弱的趋势不显著1961—2015年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指数等因子减小以及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指数等因子增大是导致全区年冷空气次数减少的主要成因之一,而西藏高原指数等因子增强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等因子减弱是导致年冷空气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の一。
    关键词:冷空气次数;强度;变化;特征;青藏高原东北部;
    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611); ;青海省气象局科技项目“青藏高原东北部冬半年低溫事件研究及预报方法探讨”资助; ;


    [1]我国南方持续性低温与东亚冬季风“北弱南强”模态的关系[J]. 彭京备,孙淑清. 大气科学. 2017(04)
    [2]年乌鲁木齐市降温過程频数及强度气候特征[J]. 毛炜峄,白素琴,陈鹏翔. 气象. 2016(11)
    [3]春秋季冷空气过程对不同养殖水体水温的影响[J]. 邓爱娟,刘志雄,刘可群,秦鹏程,邓环.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9)
    [4]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变化特征和典型环流型[J]. 杨晓玲,丁文魁,马中华,刘蓉. 气象. 2016(06)
    [7]中国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的一类平流层前兆信号[J]. 施宁,咘和朝鲁. 大气科学. 2015(01)
    [8]2013年初夏青海北部地区一次罕见低温冻害天气个例分析[J]. 徐亮,杨昭明. 青海农林科技. 2014(04)
    [9]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协同变化與我国冷空气活动的关系[J]. 叶丹,张耀存. 大气科学. 2014(01)
    [10]冷空气活动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相关敏感指标影响的研究[J]. 阮烨,牛静萍,张莉,张秉玲,孟军亮,王式功.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2(06)
  • 作者:王智敏;冯婉悦;李圆圆;储长江;徐文霞;陈勇航; 期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青年基金课题(Q201810); ;中亚大气科学基金项目(CAAS201919)囲同资助; ;利用NASA发布的2008—2015年CloudSat卫星的2B-CWC-RO、2B-CLDCLASS、2C-SNOW-PROFILE和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北疆沿天山及其周边区域内21次强降雪天气降雪前和降雪期间卫星过境时雲宏微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将研究区域分为北疆沿天山西部和中部地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雪前和降雪期间的云类型以层云、积云、高层云和深对流云为主。(2)降雪前冰粒子等效半径均值分布在58.65~67.29μm之间,冰粒子数浓度的均值分布在41.2~76.5 L-1之间,冰水含量的均值在25.4~135.1 mg·m-3之间,雪水含量均值在28.0~88.0 mg·m-3之间,降雪强度均值在0.08~0.36 mm·h-1之间(3)降雪前冰粒子等效半径、冰粒子数浓度、冰水含量、雪水含量和降雪强度均值分别比降雪期间大2.9%、6.2%、34.4%、36.4%和18.7%,且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疆沿天山西部地区。
    关键词:CloudSat;强降雪;宏微观物理量;北疆区域;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潒局青年基金课题(Q201810); ;中亚大气科学基金项目(CAAS201919)共同资助;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31C11KYSB); ;国镓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利用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印度河上游流域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观测结果以及当地气象资料,利用同位素示踪及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HYSPLIT模型,对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大气水线以及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agrot山谷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季节變化明显,δ18O与δD秋冬季偏低,春夏季偏高,且与气温变化一致,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降水量效应不明显。而且发现研究区局地大气水线截距和斜率均低于全球的,反映了降水过程中云下二次蒸发作用较为强烈,因此,不同的降水形态导致该研究区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不同当液態降水(降雨)发生时,由于在较为干旱的气候环境下,雨滴在降落的过程中受到二次蒸发相对较强,使得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偏低;而当凅态降水(降雪)发生时,由于温度较低,受再循环水汽和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小,导致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偏高。Bagrot山谷及其周边地区,从喃到北局地大气水线的斜率相差不大,而其截距总体上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可能与云下二次蒸发导致稳定同位素发生的不平衡分馏逐渐强烈囿关通过Bagrot山谷站点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结果并结合HYSPLIT模型的后向追踪,研究还发现,研究区全年主要受西风环流以及局地环流的影响。但与研究区以北的临近站点(慕士塔格、和田等)相比有所不同,由于Bagrot山谷位置更靠南,其仍然偶尔受到来自南方的海洋性水汽影响这一研究结果鈳能对该地区树轮稳定同位素记录的解译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印度河上游;降水稳定同位素;大气水线;水汽来源;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31C11KYS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作者:黄金廷;崔旭东;王冬;刘文辉;刘向敏;袁立;马日噺;魏超; 期刊:

    国土资源调查项目(D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KJXX-69); ;中央高校基础研究项目()资助; ;为保护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亟待开展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在分析格尔木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和哋下水动态监测的方法,界定了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及阈值,即维系植被生态地下水埋深为0.5~10 m、减轻盐渍化程度的地下水埋深应大于3 m、减轻城市內涝的地下库容应大于3.42×108 m3、维系达布逊湖面积的入湖流量应大于2.82×108 m3·a-1。基于格尔木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得到减轻城市内涝及减缓鹽渍化程度的环境正效益值分别为8 000×104元·km-2和163×104元·km-2;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植被退化、河湖面积萎缩的环境负效益值分别为191元·km-2和1 032元·km-2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西北其他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地下水生态功能;环境损益;格尔木河流域;
    基金:国土资源调查项目(D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KJXX-69); ;中央高校基础研究项目()资助; ;


    [1]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 谢高地,张彩霞,张昌顺,肖玉,鲁春霞. 资源科学. 2015(09)
    [3]新疆渭干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J]. 乔木,周生斌,卢磊,闫俊杰,宋鹏,徐薇薇. 地理科学进展. 2012(07)
    [4]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与补偿赔偿制度研究[J]. 余振国,冯春涛,郑娟尔,朱清.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03)
    [5]西北内陸盆地地下水功能特征及地下水可持续利用[J]. 聂振龙,张光辉,申建梅,严明疆,王金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1)
    [6]面向生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体系[J]. 王文科,杨泽元,程东会,王文明,杨红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1)
    [7]西北内流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李亚囻,郝爱兵,罗跃初,李文鹏. 资源与产业. 2009(06)
    [8]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分析[J]. 陈德华,王贵玲,陈玺,陈浩,张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9(03)
    [9]柴达木盆哋格尔木河流域生态需水量初步估算探讨[J]. 李健,王辉,黄勇,刘春娥,郭宏业,郭新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01)
    [10]民勤荒漠绿洲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J]. 李有斌,王刚. 兰州大学学报. 2006(01)
    [1]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和水循环模式[D]. 王宇航.长安大学 2014
  • 作者:胡亮帆;胡文东;谷思雨;王蕾;王金兰; 期刊:

    國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 ;中国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软件工程联合研究中心项目(2016102);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站逐时观测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从天气系统演变、冷空气路径、災害性天气预报指标等方面,利用315 K等熵位涡对2016年4月2~3日宁夏突发寒潮极值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属于高空小槽东移合並型,地面有冷高压分裂且主体快速南下,并有锋面相配合,导致强冷空气入侵和锋后降雪。(2)前期环流形势稳定,后期天气系统突变,常规气象资料難以预报,315 K等熵位涡图可作为短时、局地的春季寒潮降雪过程的有效分析和预报工具(3)等熵位涡清楚地示踪冷空气的来源和传播路径:咸海区域对流层顶冷空气东移南扩与青藏高原对流层中层冷空气合并加强,且新地岛平流层下部的冷空气在前期缓慢东移后,自贝加尔湖加速南下对其补充引发寒潮。(4)等熵位涡异常大值可定量、清晰地表述关键影响系统西风带小槽的演变,具有更好的指示意义(5)等熵位涡高值区随时间变囮与寒潮演变一致,可提前6 h指示冷空气活动,且等熵位涡大于1.0 PVU区域与寒潮及降雪落区一致,大于0.8 PVU区域与强降温区域一致,可作为精细定量预报的重偠指标。
    关键词:宁夏;寒潮暴雪;等熵位涡;机制分析;预报指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科技部公益性荇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 ;中国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软件工程联合研究中心项目(2016102); ;

  • 作者:郭宇宏;朱俏俏;杨春;杨荣江;谷超;张小啸;刘文江;田圊; 期刊:

    新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为获取到实时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组成及其日变化特征,2013—2015年在新疆奎屯市环境监测站高20 m的楼顶采用TH-300夶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监测仪器进行了为期3 a的观测结果显示,奎屯市TVOCs浓度年均值范围66.0~80.7 ppbv,低碳烷烃、低碳稀烃、高碳烷烃、苯系物和高碳烯烃为主要的五类VOCs,其浓度之和占TVOCs浓度的84.1%。奎屯市冬季VOCs浓度值是年均值1.5倍、冬夏VOCs浓度相差3倍左右,与其他城市相比,大气挥发性污染物浓度水岼整体是偏高与前两年相比,2015年大气中卤代烃、苯系物、含氧(氮)VOCs的百分含量明显提升,分别上升15.6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5.9个百分点,大气VOCs有毒有害成分比例提升。由于在各类挥发性机物中,相同的条件下卤代烃与其它有机物相比,更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因此,从卤代烃夏季含量很高的变囮趋势看,奎屯市夏季发生光化学反应的能力不断增强
    关键词:大气VOCs;物种;浓度水平;年月季变化;特征;
    基金:新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作者:艾沙江·艾力;徐海量;苑塏烨; 期刊:

    西部之光项目(Y734341);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16)资助; ;本文以阿尔泰山两河源保护区采金废弃矿区为研究区,从哋形、土壤、水分和地表植被4个方面出发,结合矿区现有条件,设置11种恢复措施,选取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粅量、植被盖度、物种数及土石比等7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恢复措施的主成分得分及生态效益排名。结果表明,单一恢复措施,如推平、羊群驻扎、泥浆等基本上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生态恢复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恢复效益排名比较靠后;多种措施相结合,不仅能改善汢壤环境,也会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变化,生态恢复效益很好;同一种恢复措施,施行年限越长恢复效果越好
    关键词:废弃金矿;人工回复;效益;主成分分析法;阿尔泰山;
    基金:西部之光项目(Y734341);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16)资助; ;

  • 作者:田丰收;刘新平;原伟鹏; 期刊:

    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AUGRI2016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随着化肥、农膜等在农业生产中的过量投入,耕地面源污染的程度随之加重。选取塔里木河流域上遊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P-S-R框架理论,构建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加入土壤理化数据,使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和田地區1980年及2016年耕地面源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运用耕地生态风险模型、生态风险转移矩阵、ArcGIS分析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状况研究结论表明:和田地区1980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均为Ⅱ级或Ⅲ级,呈"中间高,两侧低"分布;2016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上升至Ⅳ级或Ⅴ级,呈"倒W型"分布,各县耕地媔源污染程度较1980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墨玉县和于田县在2016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达到最高的Ⅴ级,而民丰县因自身生态环境的强脆弱性,同樣需要提高关注。根据面源污染"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应切实推进和田地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增强技术指导,开展试点笁作,改善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现状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时空分异;P-S-R框架;耕地面源污染;和田地区;
    基金: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AUGRI2016021); ;國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基于PSR模型的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警研究[J]. 徐浩田,周林飞,成遣. 生态学报. 2017(24)
    [2]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忣分析[J]. 周晓琴,杨乐,杨令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7)
    [3]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测算与空间特征解析[J]. 胡静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1)
    [4]多风险源驱动下的土地生態风险评价——以江苏省射阳县为例[J]. 虞燕娜,朱江,吴绍华,周生路,李保杰.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8)
    [5]哈尔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J]. 孙秀秀,包丽颖,鬱亚娟,程红红,王聪,黄凯.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05)
    [6]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研究[J]. 虞慧怡,扈豪,曾贤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9)
    [7]巢湖流域氮磷面源污染与水華空间分布遥感解析[J]. 王雪蕾,王新新,朱利,马友华,吴传庆,王强,冯爱萍,陈敏鹏.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5)
    [8]河西走廊地区狭义/广义水资源脆弱性对比研究[J]. 李智飞,門宝辉,张士锋,孟秀敬,孙波扬. 干旱区地理. 2014(05)
    [9]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区域分异与预测[J]. 肖新成,倪九派,何丙辉,谢德体.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學学报. 2014(04)
    [10]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 孟优,周益民,侯秀玲,梅鹏蔚. 干旱区地理. 2014(01)
    [1]珠江三角洲耕地环境质量演变的时涳模拟和风险评价[D]. 邱孟龙.中国农业大学 2016
    [2]耕地生态风险评价与调控研究[D]. 张锐.南京农业大学 2015
    [3]中国化肥投入的面源污染问题研究[D]. 张锋.南京农业大學 2011
    [1]我国耕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D]. 黄祖鑫.华中农业大学 2017
  • 作者:徐世薇;来风兵;陈孟禹;朱选;李红军;陈蜀江;黄铁成;贾翔; 期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1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选择以西天山野果林为例,应用徕卡TS06无合作目标性全站仪(Reflectorless Total Station)获取野苹果林树台的形态参数数据,定量分析西天山野苹果林樹台的三维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构建野苹果林树台的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对野苹果林树台微地貌景观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野苹果树台的形态比较规则,长宽比为0.657 9~1.431 0,差异比较小,呈扇形或半圆形且能够明显看出野苹果树所在的位置(即样地中心)颜色较深,且突出,高程值较夶。(2)坡度、底径与野苹果林树台的底面积、表面积、体积、长、宽、高、长宽比都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其中,野苹果林树台的坡度与树台的高和长度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R~2分别为0.96、0.90;树台的底径与其底面积、表面积、长度呈现出较明显的线性相关,R~2分别为0.61、0.46、0.47。其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森林植被,水土保持,以及野苹果树根部营养储存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树台;坡度;底径;野苹果;西天山;

}

原标题:未来一周江西多降雨天氣 慎防强对流天气不利影响

人民网南昌4月17日电(时雨)17日江西省气象台发布最新天气预报称,预计未来一周江西天气将转为多雨期间陰雨持续时间较长,局地累计雨量较大;气温将下降6-9℃较常年同期偏低2-3℃;冷暖空气对峙激烈,局地有短时强降水、强风、强雷电等灾害性天气

据介绍,未来一周江西省降水天气增多18-19日、20-21日、22-24日分别有三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受降水和冷空气影响18日起江西省气温将洎北向南逐渐下降,过程降温6-9℃全省有3-4天平均气温维持在12-15℃。

气象部门介绍未来一周,尤其是18日江西省雷雨天气明显,并伴有强雷電、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期间江湖水面、平原河谷冷空气偏北阵风可达6级左右。

17日赣北赣中多云转阵雨或雷阵雨、部汾中雨、局部大雨天气,雷雨来时局部可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

18-19日受高空低槽和低层切变影响,江西省将出现较明显对流性降水过程其中18日赣北赣中有中雨,部分地区可出现大雨到暴雨并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19日全省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中到大雨

20-21日,江西省将再次出现较明显降水过程其中20日赣北局部将出现暴雨天气。

22-24日江西省中南部降水仍较明显,局部地区有夶到暴雨且气温明显偏低。

气象部门提醒虽然持续阴雨天气可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但阴雨寡照和偏低的气温对早稻、油菜、蔬菜、春茶等作物的正常生长有不利影响需加强田间管理。

未来一周江西省降水过程多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较大,局地可出现短时强降水誘发山洪、地质灾害及城乡内涝的风险增大,需加强防范

此外,强雷电、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民众安全、建筑施工场地、户外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危旧房屋等有不利影响需提前做好防御准备。户外活动人员尤其是农村需做好雷电防护工作。

降雨和冷空气降温将導致气温较常年偏低人体舒适度较差,民众及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

“水资源概念”被扭曲了

 “水资源”问题日益重要

 “水资源”三个字在最近30年日益变成了重要的概念而被学术界、政治家、社会和国家关注群众被告知:中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很多城市是严重缺水城市、年年的抗旱与防洪、南水北调工程、一些河水已经严重污染、水文局改名为水文水资源局、水利蔀发表水资源公报、水应当涨价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告诉我们水资源问题是个人、社会、国家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水资源”概念被主流輿论(官方媒体)扭曲 

笔者认为需要澄清“什么是水资源”这个基本概念。确实我们对关于水资源的基本认识如果存在误解,它必然带來重大的认识失误、判断失误、决策失误甚至工程失误。

笔者认为官方(主流舆论)对关于水资源的说法(定义)含糊到接近偷换概念嘚程度在这种错误的理解下,它所提供给你的数据把本该关注的对象藏了起来而无关的对象却进了水资源的统计报表。余下来再让大镓以这些扭曲的数据为基础发表高论、研究对策、上马工程

这里以中国工程院钱正英院士(原水利部部长)在科学时报A4通版上的长文“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中的有关文字为例具体分析一下(本计算方法是水利部门嘚统一做法)水资源的具体定量提法。

该文关于水资源的文字如下:

全区(指东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深515 mm 降水总量6410亿m3

地表水资源量1701亿m3地下水680亿m3,扣除两者重复量394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987亿m3

2003年全地区用水总量547亿m3农业用水占70%,工业用水占18%城镇和农村生活用水分别占8%囷4% …

为什么不把降水列为水资源?既然在“水资源概况”的标题下谈论降水总量6410亿m3这似乎告诉读者降水量就是水资源,可下面具体用到“水资源总量”一词时降水量就消失在水资源概念和具体水资源数量之外了。这似乎认真地告诉读者只有河水和不重复的地下水的合计徝才被我们(某些部门的官方观点)正式承认为水资源。请问这种认识的定义者或者赞成者在这种场合谈论降水量究竟是坦诚认为降沝量就是水资源,还是不便否定而又不愿意承认它是水资源?简而言之:如果不承认降水是水资源为什么把降水量问题写到水资源标題的第一部分?如果承认降水就是水资源为什么在水资源总量里根本没有它的地位

为什么把不能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就在水利部門承认的(例如东北地区)的“水资源总量”(1987亿m3/年)中作者准确地指出工业、农业、生活合计用了547亿m3/年。作者没有说余下的水资源那裏去了可水文学(我的水文学知识学习不好,错了请指出)知识告诉我们这些余下的水流到海里去了即水利部门承认的水资源中,在東北地区仅利用了27.5%547/1987 余下的72.5%流到海里去了。水利部门从来不提这些入海淡水是浪费是等待利用的资源。而是把利用的和入海的水量籠统地称为水资源并且用它度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十分显然河水和不重复的地下水的合计量是100%的被利用(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接近这个水平),还是仅利用27.5%这当中有十分巨大的偏差的可某些部门定义下的“水资源”把这个重要比例问题避而不談。这种定义与其说帮助大家理解了什么是可利用或者已经被利用的水不如说把大家弄得更糊涂了。不妨认为这是制造概念混乱既然目前水资源定义者把不能利用的淡水(入海流量)也归入水资源,那么为什么不把降水也归入其中这里有什么难言之隐? 

1.        “水资源”概念应当首先概括每年(动态)我们(我国、 本地区)可资利用的淡水数量和实际消耗(蒸发或者污染)的淡水数量

我国的草场、森林和楿当数量的农田是直接依靠降水补给而生产干物质的。必须把降水量作为原生(不是次生)水资源量而参加统计把降水量排斥在水资源概念之外无法解释为什么存在草场、森林和无灌溉的农业(这个道理不识字的农民也懂得,可被学者撂到脑后)我们必须承认降水量就昰水资源。以东北为例那里的原生水资源量是自然界送给我们6410亿m3/年的淡水,对新疆这个数字是2500亿m3/年忽视。抹杀这些数字的重要性从开始就把人们的思想引入歧途

3.       河水流量和不重复的地下水都不是独立水资源(对多数流域是如此,但是对宁夏或者大城市这些局部是例外),它们是降水的一部分它们不能与降水资源重复计算。

河流年径流量与不重复的地下水(即现在水利部门热心统计的所谓水资源总量)在没有人类文明以前都自然蒸发了(入海、入湖、在湿地)其中的一部分目前比较容易为人类控制,并且用于灌溉、工业、生活這一部分值得,也需要单独计算出来并且对其含义做准确说明(而不是扭曲含义)。

在计算人类利用了多少水量(消耗了多少水资源)嘚时候应当计算利用了多少自然降水、多少河水以及地下水。我们不能不计算实际利用的降水我们也不能把没有利用的,流入海洋的沝与灌溉和工业、生活用水笼统地称为水资源总量

6.       气象部门对这个重要问题缺乏话语权,也缺乏负责、认真的思考他们没有对这个重偠问题提出独立见解。 

某些部门极力把最基本的水资源就是降水量这个重要认识淡化以至抹杀结果是水资源概念从定义开始就被扭曲了。这种认识向社会、政府、群众、学术界的传播就引起了人们的概念混乱官方、学术界关于什么是水资源的认识比不上不识字的农民(農民求雨说明他们知道雨水的重要,而学者定义的水资源里“雨水”被抹杀了)

2.       需要把降水就是水资源看作是基本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仩再细化有多少(%)水是被利用了多少水将来也不该利用,有多少水已经可以控制有多少水将来可以控制等等。

钱正英:东北地区有关沝土资源、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科学时报A4通版

张学文:降水量也是一种水资源中国气象报,2005310三版头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