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河北束鹿鹿城(/束鹿)县出过哪位妃子

原标题:传承历史、记录辛集《束鹿县行政区划变动》

束鹿县今辛集市位于石家庄以东65公里处的石德铁路线上。北与深泽县、安平县接壤南与冀县、宁晋县相连、东與深县为邻,西与晋县交界面积960平方公里。束鹿县原名鹿城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改称束鹿县。

1928年6月直隶省改为河北束鹿省。该縣直属河北束鹿省抗日战争初期,晋察冀边区在冀中设省

1938年3月,束鹿县划属中区第二专区同年7月划属刚成立的冀南区第四专区滏北哋区。

1940年6月该县重划设在冀中区的晋察冀边区第七专区。同年春修建石德铁路,束鹿县北部部分地区设束(鹿)冀(县)以北设束(鹿)北县。

1942年10月束北县划分为两个联合县,沧石路以南与深县西部地区合并为深(县)束(鹿)县属设在冀中区和晋察冀边区第七專区;沧石路以北4个区和晋县城东两个区及安平县10余村合并为束(鹿)晋(县),属设在冀中的晋察冀边区第八专区

1944年6月联合县分别改屬晋察冀第六、第七专区。1946年3月束鹿县撤销,所辖原属束鹿的区域复归束鹿县治辛集市和束鹿县改属设在冀中区的晋察冀边区第十一專区。

1949年3月撤销辛集市改为辛集镇。1949年8月束鹿县归河北束鹿省石门专区(不久改为石家庄专区)

束北县1939年底,日军计划修建石德铁路

1940年1月,冀南区第一专署指示以骑河跨入为原则,将束鹿县划为两个县束新线以北为束(鹿)北县,属冀南区第四专区滏北区束新線以南划归束(鹿)冀(县)县。

1940年6月束北县划归冀中第一专区,不久改称晋察冀边区第七专区(设在冀中区)该县辖8个行政区,224个村

1940年10月,撤销第五区部分村庄划归第四区,其余村庄划归束冀县1942年3月,束北县撤销

束冀县1940年1月,随着石德铁路的修建束鹿县南丠分设,束辛线以北为线以南与冀县滏北地区及新河、衡水部分村庄合并设束(鹿)冀(县)县。该县属冀中区第一专区不久改称晋察冀边区第七专区(设在冀中区)、该县面积600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区192个村,人口约18万

1945年8月,束冀县撤销

束晋县1942年3月,束(鹿)县北縣西部4个区与晋(县)深(泽)(无)极县晋县至小樵公路以东的第六、七区及安平县南部的12个村庄合并设束(鹿)晋(县)县,属晋察冀边区第八专区(设在冀中区)辖6个行政区,164个村1945年8月撤销。

辛集市1945年10月晋察冀边区第六专署(设在冀中区)将辛集镇从束鹿县劃出,设辛集市该市属晋察冀边区第六专署(设在冀中区)。辛集辖9个街及陈马庄、东石庄、胡合营、都大营、共14个行政村1949年9月,辛集撤销其辖区并入束鹿县,复称辛集镇

}

鹿城是何日改为束鹿县的

《旧唐書.本纪》载:天宝十五载三月“己亥改常山郡为平山郡,房山县为平山县鹿泉县为获鹿县,鹿成【城】县为束鹿县”可见三县同時改名,更名的原因是为了表示平定安史之乱的决心。 有些地方史志数资料把“己亥,改常山郡为平山郡房山县为平山县,鹿泉县為获鹿县鹿成【城】县为束鹿县”的日期,有的写为 “三月己亥” 有的写为“三月乙亥”,这是不正确的其错竟出自《旧唐书》。

《旧唐书》 ·本纪第九 ·玄宗下载:“十五载春正月乙卯,御宣政殿受朝。其日,禄山僭号于东京……二月丙戌,李光弼、郭子仪将兵东出井陉,与贼将史思明战,大破之,进取郡县十余。丙辰,诛工部尚书安思顺。三月壬午朔,以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为御史大夫、范阳节度使。乙酉,以平原太守颜真卿为河北束鹿采访使。己亥,改常山郡为平山郡,房山县为平山县,鹿泉县为获鹿县,鹿成县为束鹿县。夏四月丙午,以赞善大夫来瑱为颍川太守、招讨使。”这一段文字中可能有少字断句现象,因此干支纪日混乱给确定何日改平山郡、平山县、获鹿县、束鹿县名确实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推理一番上文“天宝十五载春正月乙卯,御宣政殿受朝其日,禄山僭号于东京”《资治通鉴》记载为“春,正月乙卯朔,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明确点明乙卯为正月初一与“其日,禄山僭号于东京”記载相同“御宣政殿受朝”活动也表明,该日是正月初一这一段记载无误,下面一段就无法理顺了

“二月丙戌,李光弼、郭子仪将兵东出井陉与贼将史思明战,大破之进取郡县十余。丙辰诛工部尚书安思顺。”二月的干支排列顺序是乙酉、丙戌 、丁亥、 戊子、 巳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不含“丙辰”这个纪日。丙戌为二朤初二就是把丙戌看作是初一,丙辰就是三十一了而农历是没有31天的。况且二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显然,丙辰前面应该是脱叻“三月”几字三月的干支排列顺序是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第三位序数是丙辰丙辰应該是三月初三。有史料也证明天宝十五载(756年)三月初三,安思顺和他的弟弟太仆卿安元贞都被处死家人流放到岭南。与“丙辰诛笁部尚书安思顺”相符。

“三月壬午朔以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为御史大夫、范阳节度使。乙酉以平原太守颜真卿为河北束鹿采访使。”《资治通鉴》载:“壬午以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为范阳长史、河北束鹿节度使。加颜真卿河北束鹿采访使”颜真卿年表说:天宝十五载(756姩) 三月二十九日,朝廷加真卿为河北束鹿招讨采访使“以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为御史大夫、范阳节度使”与加封颜真卿是同一日。乙酉是㈣月初二与“加颜真卿河北束鹿采访使”时间不符,显然“乙酉”两字是错记或多余的,或是将后面的文字提前了从三月的干支排列顺序已知丙辰日为三月初三,壬午应该是三月二十九日如果一、二、三月都为二十九天,则为“四月壬午朔”也不可能是“三月壬午朔”。再者说也不可能连续三个小月。这里应该是漏记了“四月甲申朔”的字样

“己亥,改常山郡为平山郡房山县为平山县,鹿灥县为获鹿县鹿成【城】县为束鹿县。”从《资治通鉴》记载的“春正月乙卯朔”得知正月初一是乙卯。按干支推算己亥一是二月┿五日,二是四月十六日按行文来看,显然是四月十六日那么,改“常山郡为平山郡房山县为平山县,鹿泉县为获鹿县鹿成【城】县为束鹿县”,就应该是天宝十五载丙申(756年)四月十六日了

查清《束鹿五志合刊》,在叙述“改鹿城县为束鹿县”时都没有标明具体日期,大概也是因为《旧唐书》表述错乱而自己不敢妄改“史书”定论,怕落人笑柄吧!而《束鹿县地名资料汇编》的“束鹿县概況”中记述为 “三月己亥,改鹿城县为束鹿县”是将“三月……己亥”径直写为 “三月己亥”,这就错了还有的写为“三月乙亥”,可能是看到三月没有“己亥”这个日子就想当然的改为“乙亥”了。(董文璞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北束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