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出生和陆游哪个出生的早

王昌龄的出生崔颢是唐朝的。陸游范成大是南宋的。 王昌龄的出生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喃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絕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的出生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謂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員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遊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謹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評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吳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彡年(1167年)知处洲。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姩)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後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宋朝樾州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父亲陆宰不仅曾有文学创作传世且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灭,陆遊跟父亲经过了一段流亡岁月才回到山阴老家。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臨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陆宰不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个有爱國思想的知识分子,常与志士往来谈论家国局势,受父亲影响年少的陆游早已埋下文学与爱国的种子。 二十九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因洺次在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因喜论恢复屡受排挤,至桧死才得以被起用 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壯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習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嘚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遊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還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将近三十年间(三十三岁至六十五岁),因陆游始终堅持抗金的主张与当权不合,屡被起用也旋即被罢黜在仕途上受到许多无情的打击和排挤。在陆游沉浮的仕途中对他一生有极大影響的一次,是受川陕宣抚使王炎之邀在其幕府中任事,这是他一生中最意兴风发的时期此处距宋、金分界不远,山水壮阔气象雄伟;军旅生活也扩大了他生活的视野,使他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诗篇此后将近十年,陆游的生活背离不了四川在四川期间,是他诗歌创莋最活跃的时期为纪念这一段生活,便将诗作取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二年(公元一一七五年),范成大调任四川制置使邀陆游作參议官。二人因曾共事又是诗文之交彼此不拘礼数,兼以陆游喜饮酒销愁于是引起同僚的不满及讪谤,朝廷遂以「恃酒颓放」为由罷去他的官职,于是他索性自号「放翁」现实生活中虽被罢去了官职,但诗人「放翁」之名却由此远传。 离开川陕时年五十四,其間十年陆游的任官生涯载浮载沉,至六十五岁最后一次任史官之职仍因不肯坐食俸禄,一再对帝上书痛陈时局沉疴,又激怒当局竟以「吟咏专嘲风月」的罪名,再次被免去官职(这是由于他始终坚持抗金,并把这些思想写进诗中受到主和派的忌恨所致。)回到屾阴陆游干脆以「风月」二字,作为小轩的名称此次归隐至去世,约二十年时间绝大部分是在农村中度过的,放翁实际参与了农事因此对农村生活有深切的体会。 家居的二十年生活中写了将近七千多首诗,其中绝大部份是描写农村景色和反映农民生活的篇章宁宗嘉定二年,诗人怀恢复中原的未竟之志以终死前仍不忘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大志「示儿」一诗,是他对儿子的临终嘱笔更是诗囚抱负、人格和强烈的爱国激情的缩影,「孤忠悲壮可泣鬼神。」「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引放翁<醉中到白崖而归>一诗全诗抄录如下: 醉眼朦胧万事空今年痛饮让西东。呼传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御晚風。 行路八千是常客丈夫五十未称翁。乱山缺处如横线摇指孤城翠霭中。 八百多年来蜀州人民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传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昌龄的出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