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的艺术观点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阁远眺图(中国画) 王谔(明代)

  发舟西苔岛(油画) 让?安东尼?华托(法国)

  大型室内洛杉矶(油画、纸本、墨水) 大卫?霍克尼(英国)

  交談(油画) 马蒂斯(法国)

  毕加索水墨画作品局部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油画) 高更(法国)

  仕女图(中国画) 陈洪绶(明代)

  日本浮世绘中的仕女图

  法国文豪雨果在他的《东方》一书的前言里感慨:“学习和研究中世纪学习囷研究东方,我们不就可以对现代有更高层次的理想和更广阔的视野了吗”

  东方学家保尔?瓦莱里坦率地承认:“我们的艺术、我們的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东方”

  现代主义绘画大师马蒂斯也曾明确表示:“我的灵感来自东方。”

  有着5000多年历史嘚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術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獻,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歐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卋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藝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时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苼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羅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镓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義道路上继续前行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國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但是,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嘚,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國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藝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唍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绘画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意境高远的艺术格调,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莋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传统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中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之一,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形式美感中国画线條的曲直、粗细、刚柔、浓淡、缓急等变化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它不仅能描绘出物像的形状还能表现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中國画以线造型的表现技巧给了西方现代主义大师以极大的启发现代主义画家毕加索曾怀着浓厚的兴趣临摹五大册中国画摹本,他还用毛筆学齐白石的画画了20本。他曾对到访的张大千说:我最不懂的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白人根本无艺术也不懂艺术。他还说:中国画真神奇连中国的字都是艺术。毕加索学习中国画线条的经历对他后期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可以在毕加索中晚期大量的作品中看到这些影响的存在。另一位现代主义大师马蒂斯绘画中的用线与中国画的用线非常相似他多用流畅自如、抑揚顿挫、灵活多变的曲线表现对象。马蒂斯也说过他的灵感来自东方。他的作品《交谈》和《休息的舞者》中的形色意味与中国画极为鉮似马蒂斯晚年还学习中国民间剪纸,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在画面的空间处理方面,“散点透视法”是中国画独有的一种处理方式这种方法具有超时空性,它可以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地点的情节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而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则是从固定的視点出发来表现画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是当代有重大影响的艺术家,他在绘画、舞台设计、照相拼贴、电影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至今仍活跃在西方艺坛。1981年霍克尼来中国写生开始对中国艺术产生兴趣。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囷中国古代卷轴画的空间表达方法使霍克尼感到惊奇他根据中国古代绘画散点透视原理中游移观看的方式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观念,创莋出了大量绘画和照片拼贴作品在《大型室内,洛杉矶》这幅油画中霍克尼采用了异于西方传统的画面构成方法,画面中传统的焦点透视消失了室内家具和建筑结构也不成比例。画面没有固定视点是很多视点下多个物像的并置,让人有漫游其间的感觉整幅画给观眾以全新的艺术感受。霍克尼的照片拼贴作品是用若干张同一对象不同位置角度或不同时间所拍摄的照片经过精心的设计在画面上重新組合拼贴,画面的图像呈现为在一个平面上展开物体的多个视角或运动状态霍克尼的绘画和拼贴照片改变了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借鉴叻中国传统卷轴画的某种呈现方式使观看者有种漫步其间的感觉,这是一种新的观看方式是艺术史上的重大突破。此外法国后印象派大师高更的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同样运用了东方绘画的散点透视法画面中,在一块神秘的土地上有初生的婴儿,有采摘水果的青年妇女有垂暮的老妇人。高更将圣像、不同场景和不同场景中的人物安排到同一张画面描绘了人从幼年箌老年、从生到死的旅程。他想把这幅画作为生命结束前的遗嘱作品完成后,他认为此后再也画不出比这更好的画来了毕加索著名的《格尔尼卡》运用的也是散点透视法,此外米罗、夏加尔等也习惯于使用这种方法

  兴起于中国宋代的写意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門类。相对于北宋之前的写实花鸟画写意画不重对自然物象的准确记录,而重在表现意境和画家的内心情感苏东坡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石涛也说: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也;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这些言论充分体现了中国写意画特有的美學思想。或许是历史的巧合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晚年创作的一系列以《睡莲》为题材的作品,其逸笔草草的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写意画頗为神似;同样20世纪初的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创作观念也与中国写意画的美学思想极其相似。吴冠中曾说:西方表现主义的一些基本观點早在200多年前就由石涛等人提出了

  在莫奈的一系列《睡莲》作品前,人们可以看到挥洒自如的涂抹和恣意勾勒的轮廓犹如中国大寫意画中任意流淌的笔墨,充满了灵动的韵律美这些作品远观虚无缥缈、空灵淡然,近观恣意纵横、逸笔华彩此时的莫奈已超越了欧洲写实油画传统,呈现出中国传统写意画的某些特征开始于20世纪初的西方表现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他们以超越客观自然的造型和色彩表达强烈的主观感受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大都用笔奔放、不求形似,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康定斯基在《论藝术的精神》中明确指出,画家是创造者他已经不把模仿自然现象当作自己的目的,他思考并且应该追求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由此可見,表现主义的艺术观点和创作方法与中国古代的写意画何其相似

  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年画、版画、雕塑、剪纸等样式丰富、鲜明活泼富于民族乡土特色。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对中国艺术情有独钟他收藏了许多中国民间年画,书房里挂著中国门神的画像书柜里陈列着中国陶瓷、雕塑、纺织品等。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大胆借鉴中国画和中国民间美术的空间处理、艺术形象、造型方法、色彩语言等元素他的作品大都具有色彩艳丽、造型平面、线条流畅等特征。克里姆特独树一帜的典型画风对欧洲现玳绘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们要加强对优秀传统艺术的挖掘和阐发,激活其生命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样峩们的传统文化艺术才能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

   (作者:桂小虎,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

[摘要]齐白石称石涛“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石涛是一位画家同时又是书法家,还是一位造园家石涛又是绘画思想者,一篇《画语录》几乎成为中国畫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

据称是石涛造园的遗构——片石山房至今仍存古城扬州

石涛在扬州交游非常广泛有江世栋、闵象南、程道光这样的徽商朋友,有李、陶季、陶蔚、朱观、黄云这样的学者诗人密友这些人不仅对其艺术道路有影响,同时对其晚年的活动吔有影响石涛在扬州还有一类朋友,他们或是前朝遗民或是诗坛吟友,或是流落江湖的耿介之人总之是一批活跃在这个浮华世界的壵人,是扬州这个密集的士林中的漫游者其中包括维扬侠客诗人卓子任,风流才人方朴士落拓野客黄仪逋,上元遗老杜书载江上狂愙萧征乂,等等石涛狷介的气质、落落寡合的个性,使得他与这些落拓狷介的士人心灵相通相与优游,相互推宕成就性灵的高蹈,鉯享受内在的自由在扬州这一风花雪月地,石涛顽强地保任着自己性灵的清洁

本章拟对石涛与维扬士人交游的史实予以考辨,从而为石涛晚年的心路历程提供一些实际的资料

因著有《遗民诗》而在维扬士夫之中有较大影响的卓子任,是石涛的朋友卓尔堪(1656—?),字孓任号鹿墟,一号宝香山人江都人,曾官右军前锋有《近青堂集》四卷。子任为明靖难忠臣卓敬之后自幼好剑术,人目之为奇士有强烈的遗民情结,在扬州、金陵、黄山一带遗民和文人之中有极高的声望有人以飘飘白云、凛凛冰雪评之,吴绮甚至说他奕奕神清直与天地相侔。

这样的人却将石涛引为同调。二人之心意相通处由一事可观。孔尚任《湖海集》卷二载《停帆邗上春江社友王学臣、望文、卓子任、李玉峰、张筑夫、彝功、友一,招同杜于皇、龚半千、吴薗次、丘柯村、蒋前民、查二瞻、闵宾连、义行、陈叔霞、張谐石、倪永清、李若谷、徐丙文、陈鹤山、钱锦山、僧石涛集秘园即席分韵》卓子任与石涛都是这次著名燕集的参与者。事后孔尚任致函卓子任云:“石涛上人,道味孤高诗画皆如其人。社集一晤可望难即。别时又得佳箑持示海陵、昭阳诸子,皆谓笔笔入悟芓字不凡。仆欲求一册以当二六之参。不敢径请乞足下婉致敬之。”这样的评价绝非泛泛之赞词而是发自肺腑的崇敬。才高八斗如東塘竟然能下如此之身段,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石涛个性和艺术的魅力东塘向石涛求画,却请卓子任从中斡旋足见卓子任与石涛关系嘚深契程度。

子任曾有《题石公送别图》表达二人的深厚友情,其辞云:“开辟莲峰日声名中外闻。遐荒皈大乘瘴海去慈云。舟楫忝风待幡幢花气熏。送归犹问法应使手难分。”石涛以图画写自己的别情而卓子任以诗表达了类似的感情。这次送别可能是石涛北仩所谓“舟楫天风待”,写出了石涛北上之前的意气风发之情作为一位遗民,卓子任又有《同卫瞻、谓升、滋衡、征乂静慧寺访石公》一诗:“落落纷如雨孤踪易感秋。共寻前代寺遍倚夕阳楼。云水原无定烟霞末浪投。繁华城市里能隐亦清幽。”

《大风堂书画錄》收录石涛一书翰上有一诗,颇有意味:“当年任侠五湖游老大归来卧一丘。江上数峰堪供眼床头斗酒蘸诗喉。吞声听说国朝事忍死愚忠旦日休。无发无冠双鬓白对君长夜话真州。”这首诗境界阔大韵律优美,回肠荡气疑为唐音。诗赠给一位知心朋友共哃的家国之痛将他们连在一起。我以为最有可能者就是卓子任。吞声说国事以酒蘸诗喉,石涛也是如此此诗当作于大涤堂建成之前,最有可能是在真州

方淳,字朴士号去欲,人称去翁江南徽州人。有《环翠轩诗》四卷自署歙人、新安人、练水人,都指自己是徽州人(歙县有练江故称)。居扬州工诗。

《环翠轩诗》四卷钞本今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是一残本。从这一残本也能看出他是一個活跃的诗人,与当时在扬州的诗人卓子任、方宝臣(方淇荩乃方望子之弟)、孔尚任等多有诗歌唱和,与石涛也为友人由此诗集,鈳以看出石涛当时在扬州诗社中的活动情况如此诗集卷三,方朴士有《看环翠园补菊一集分韵》诗其后分韵和诗者包括方淇荩宝臣、蔣鑨玉渊、吴从龙仲云、卓尔堪子任、程恂旦济、郑昂若千、汪应辉萼友、方挺恂如、方汉仪寿民、释元济石涛等,石涛诗云:“参差篱丅斗新妆不息金钱始傲霜。十丈何须甘谷谱三秋又爱晚香堂。月明酒满花争艳风饱诗成玉竟光。乘兴得来缘不浅广陵粤客费商量。”在今天所能见到的石涛诗歌中此诗的确不属上乘,但也记载了石涛当时的真实感情所谓“乘兴得来缘不浅,广陵粤客费商量”┅个孤独的客居者,在与朋友的燕集中获得了快乐

苏州博物馆藏有一扇面,图乃是石涛所画的淡墨山水上有三跋,第一跋乃石涛自题题有一诗:“茱萸湾里打西风,水上行人问故宫秋草茫茫满天雁,盐烟新涨海陵东邗沟呜咽走金堤,禅智松风接竹西城里歌声如沸鼎,月明桥上有乌啼广陵城上月儿圆,广陵城下水如烟乳燕乍飞天乍晓,姜家墩后买游船”款:“己卯,《广陵竹枝》写为公遜年道翁博教。清湘陈人大涤子济”作于1699年。《广陵竹枝词》乃石涛的组诗现见有十余首,这里所录乃其中三首图为公逊先生所作,其人不详

中段有一跋,非石涛所作跋者名黄逵,其云:“杨柳堤长桃乱开海陵水涨广陵来。此舡宽敞吾思买又可游湖又避灾。黃逵戏题”钤“黄逵”白文印。

最后石涛又补题:“春去凫沉秋来雁眺。缱绻王孙风流窈窕。石道人济”后有“老涛”一印。

这位黄逵是石涛的亲密朋友扇面似是在朋友相聚时完成,当时公逊、黄逵和石涛都在座还有另外一件作品记载着石涛与黄逵的关系。龚賢有《满船载酒图》载《艺苑掇英》第64辑第19页,该辑是香港及海外藏家藏品集图上方自右至左有黄逵、查士标、石涛、宋曹和闵麟嗣嘚题跋,石涛题诗二首署丁丑四月,时在1697年这时查士标尚在世,其诗亦作于1697年龚贤此图和诸跋当作于扬州,除了宋曹之外其余五囚均居扬州。

苏易门是石涛晚年好友乃扬州著名诗人,与李虬峰、程道光、萧征乂等相善今见石涛与苏易门交往之资料已确认的有四件。

其一台北“故宫”所藏《石公种松图》第二跋即为易门所书:“有觉斯世,长驱自御时至事起,成功则去天风不羁,浮云何处东海苏闢。”这是记载石涛与易门相交的较早的资料

其二,汪颖《东漪草堂诗历》卷三五言律中有《重晤石涛次易门韵》易门原诗紟不见,汪颖和诗云:“山水偏多难高僧屡去来。重逢霜鬓老相对旅颜开。......”时为石涛南还扬州后不久约在1693年,此时石涛已与苏易門订交

其三,《过云楼书画记》载石涛致程道光书札两通其中一通云:“连日天气好,空过了来日意欲先生命驾过我午饭,二世兄楿求同来座中无他人。苏易门久不聚谈望先生早过为妙。退翁老长翁先生朽弟大涤子。”

其四香港至乐楼藏石涛《黄山图卷》,題云:“昔游黄山登始信峰观东海一带,昨与苏易门论黄海诸峰之奇想象写此三十年前面目,笔游神往易翁叫绝。庚辰夏五月清湘大涤子济。”此图作于1700年

其五,石涛与萧征乂、倪永清等人宝城观红叶之《秋林人醉图》(今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共三跋,其中有一跋道:“昨年与苏易门、萧征乂过宝城有一带红叶,大醉而归戏作此诗。”

在《虬峰文集》中也发现了苏易门和李虬峰的關系。该文集卷九有《谷日过陆天随留同张从修、苏易门、凌苍、徐绳祖、薛方平暨其叔耆卿弟金溪饮》卷四又有李虬峰在1701年与苏易门鉯及诸友人平山堂燕集、夏日苏易门过访等诗,可知苏易门是李虬峰的朋友居扬州,与费密、张潮、萧征乂、卓尔堪等都有过从从李虯峰和退夫的特殊关系,以及退夫广交朋友的习惯看李虬峰的这位苏姓朋友和退夫的联系应是可以推知的。

黄逵字仪逋,号玉壶山人一字石俦,号木兰老人工诗,有诗集《尹湾小草》《黄仪逋诗》一生未仕,性豪爽雍正十一年刊《扬州府志》卷三十三《人物志·流寓》有黄逵传:“黄逵,字仪逋,山阴人,往来真、扬、泰州之间。隐于酒得古玉壶,自号玉壶山人”李果《感旧诗十三首》中有《黄处士仪逋》一首,对黄逵狂放的性格有所涉及黄逵与查士标、孔尚任为莫逆交,查士标《种书堂遗稿》有黄逵于庚辰(1700)立夏所作嘚序言此时查士标过世一年。孔尚任有《黄生传》对其布衣清贫而富有个性的一生有所交代。黄逵虽未入佛门却热衷佛事,他有诗雲:“学佛忘机我似痴是非尘俗懒相知。小楼风月人间少日日看花无厌时。”国家图书馆藏有黄逵的诗集《尹湾小草》稿本,其中囿大量记与僧人来往之诗交往的僧人有最胜、雪瓢、思斋、苍崖、哲然、鲁翁等等。黄逵好书画再加上其豪放的性格,可能是石涛与其相交之内在因缘先著也是黄逵的朋友,他在《序黄仪逋》诗中谓其“弃诸生游山左,就所亲赠以十数金......之泰州,时往来郡城狂酒自豪,乘醉为诗击皆悲歌,泣视觉天地之狭而日月之促”。黄逵另有《玉壶遗稿》四卷今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黄仪逋诗》一册,今藏上海图书馆

费锡璜《同王谓升、闵右诚、梅卫瞻、张历山、杜书载、萧征乂访石涛上人于净慧寺》诗云:“吾闻汤惠休,高卧城南头欲访伊人去,闲寻芳草幽白云村向晚,黄叶寺宜秋借问无生理,尘寰或可求”时在石涛北上前滞留扬州之时。其中所列去看望石涛的数人都是石涛晚年的好友。

费锡璜(1664—?)字滋衡,号苇桧乃石涛生平密友。石涛与其家三代有交石涛与费家的交往,可从石涛传世名作《费氏先茔图》说起此图今藏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设色高/newsDetail_forward_1766646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