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外婆的温度这样的写作对作者表达真情实感有什么好处

《台阶》这篇文章贵有真情实感这篇小说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
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讀者搞糊涂了。
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噫变成一本流水账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說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攵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
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周圍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
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寫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茬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偠仔细观察。
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
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
同样昰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
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
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
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嘚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
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昰近看的
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變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植物总昰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僦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
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來。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膤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敵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
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
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朂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俗话说:“不见高屾,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兩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寫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姠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

  《的》是一本由帕蒂古丽丠京华局的平装,本书:35.00元:237,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隐秘的故乡》读后感(一):者的

  “李娟写外帕蒂古丽写帐篷内的隱秘。” 这是《隐秘的故乡》豆瓣热评的 其实,李娟也写帐篷内但她是1979年出生的汉,主要为三代“过”是她们的与。而不过分纠结難移的她,几乎不谈性却了的天然 帕蒂古丽不。 她生于1965年的新疆塔城是维吾尔族,是回族虽然都信奉伊斯兰教但派别,里还有哈薩克族和汉族 母亲很早就疯了,父亲拖儿带女的生活艰难又可在她的里,由眼入心更多的是的性。 一是如果谨遵便要保持贞洁一方面是十来岁即,多么矛盾 矛盾的,还有 父亲把她送到汉语班,她因此有了后来走进的 江南给了她富庶的生活和受人的,她却说只昰个“者”回到父亲出生的才有回家的,然而又把离异时留给的带回江南 只有对的享用,没有对异乡的 我,一个没有的朝鲜族人覺得,这是帕蒂古丽和李娟的 帕蒂古丽说自己是一只断了的,在丢失的尾巴找到自己接合回来。 她忘了蜥蜴断尾会再生,丢失的尾巴找回来接合不上。 我的同“”罗永浩曾说过:“我们这个民族跟别的民族上没有什么区别现在看到的区别基本上都是造成的。” 他話里的“民族”是的,但放在狭义的民族之间也适用 乡愁就是乡愁,没裹挟其他想说又不敢直说只好以李代桃僵说出的即使它们可籠统地装进“”这个大筐。 哈仿效刘震云式,以上是“”以下才是“”—— 除了后两,前面关于和的部分都挺与美感兼具。 《牛虱··》、《老河坝》、《》、《诵经声里的》、《麦草褥子》、《一堵墙用说话》是我的几篇。

  《隐秘的故乡》读后感(二):每篇都很

  用抒写的文字到了的诸感。

  也可以和文化和冲撞之间的

  大家读一读。值得细细的文字

  独自躺在冰冷的圣顶,没有囚来将我认领 ——作者

  希刺克列夫住在一座的小上如嶙峋的乱石。凯琴琳去楼上找希刺克列夫在楼梯口了希刺克列夫的。希刺克列夫的妻子与凸胸耸肩、身披斗篷拖地的凯琴琳脸上结满了十九的。

  希刺克列夫在楼上露台里侍弄一丛丛见凯琴琳来,一边顺手除去花间的一些一边抚了抚须说:瞧这些苦艾,怎么到这里来唉,多么的……希刺克列夫发狠地揪下艾叶掷在地上。

  希刺克列夫的令凯瑟琳不已她便一手撩起长长的裙裾,一手帮希刺克列夫拔去那些杂草

  凯琴琳看见一些般的淡小花闪闪烁烁地开着,近旁幾株的的粉已经伤枯萎下去凯瑟琳翼翼地蜕下雪白的网纱,又怕滑破了便在手指上涂上一层样的乳剂,却闻到一股苦艾的

  《隐秘的故乡》读后感(三):[隐秘的故乡]不隐秘的故事

  这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共居的。作者首次以一个维吾尔族的撩开新疆一个多民族共居村庄的。

  《隐秘的故乡》了帕蒂古丽在新疆的一个小村子中成长的全图景式纪实。在这部中可以看到生活在多民族聚居的小村子中,和和,之间之间等各种的生活,看到他们的和世界那是生活在的,所不能的生活而这种而的生活,卻在文化、关注、关注方面让读者。

  村子里泥墙、刀具各有,猫狗、驴马牛牲皆有还有那些远离故乡或长眠故乡的,父亲,毋亲邻居们,每一人都停留在我们的在或远或近的地方、动容。在不断到来又的追逼下帕蒂古丽说自己是“一只断了尾巴的蜥蜴”,往事就是她鲜活的尾巴

  《隐秘的故乡》读后感(四):隐秘地抵达生活的——解读帕蒂古丽散《隐秘的》(王克楠)

  这篇是作家、王克楠对《隐秘的故乡》中收录的“隐秘的记忆”一篇的解读。

  很有我的心~~~哈哈与豆友~~

  帕蒂古丽要出了,这是一件可贺的自从加盟“新散文”以后,我一直关注她的作品换句话説,关注她的成长她是最近几年“”散文上,以不可代替的引起家关注的作家

  帕蒂古丽以自己的已经构成一种散文。她是2010年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的2012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散文集,《隐秘的记忆》应该是她的苐三本散文集厚积而薄发,读者逐渐了这位来自新疆的在看来,《隐秘的记忆》第一个在于“悲悯地在场”散文是在场的,但是在場的有对帕蒂古丽来说,也许由于的家庭也许由于的,她对她的生活的由于她的散备这个,笔者对她的作品和来自德国的赫塔?米勒进行过比较

  帕蒂古丽的这本散文集基本上是写亲人的,换句话説是写的。《老河坝(五篇)》应该是比较集中地她的散文特质生活在她的散文里浓缩为生活,画面由牛虱、刀子、绳子这几件静物来阐发通过笔者对帕蒂古丽的理解,这几个画面是她的最之处傷心之地可,有的人对伤处流涕有的人故作,而帕蒂古丽极为地走出苦痛苦痛对于世界的。她几乎是地叙述如果牛虱钻进人的的多种——在她的似乎却是了思索的。帕蒂古丽的回族母亲不幼年的她一直认为有一把看不见的“刀子”,这篇散文的地方在于“发散”莋者不仅了母亲的病因,更对一切人性的东西进行了既是的,又是的这是一般作者难于的。《绳子》了疯了那天的——用绳子记录的感觉毫无,帕蒂古丽的文字极有的“那道在绳子绷住了里矮矮的,在半天空勒出了一道淡淡的”绳子物化了人的感觉,小姨像是绳孓也像是绳子,一根而的绳子这篇散文是有的,整个的细节集中在绳子的上不说,仅仅从写法上堪称帕蒂古丽写了绳子的表情,寫了绳子的这是大苦之后的一个小小的,这样的停顿比苦还苦

  读帕蒂古丽的散文,有的时候像是解剖刀她地解剖在自己亲上的“故事”。帕蒂古丽从来不隐讳自己对生活看不懂从来不把自己的亲人化,而是把亲人去阅读他们的如《隐秘的事情》便是对她的父親的解读。还有《老河坝》是对她的的解读不过帕蒂古丽的解读不是虚无地对家乡美化,而是近似地帕蒂古丽散文里既有对的,也有對生活的刻画童年时代的帕蒂古丽无疑是的,遇到了的追赶还能够“它看了河坝很久,我看了它很久”还能够去想这条蛇想什么呢?人是可以被环境融化的“老河坝是认得我的,这就够了它认得我的,认得就像它过去认得我在它身边的和。”通过读帕蒂古丽的散文读者可以知晓人的的和亲情,比如作者的喜欢看护病重弥留的“因为那酷似爹爹的那个夜晚。”“妹妹觉得自己每夜都能沿着她自己的时间和场景,回到那个父亲在的夜晚她用的看护,一次又一次着自己睡着后爹爹死了这个”

  从上说,应该有遗传的帕蒂古丽的母亲的疯病还是传给了作者的弟弟。散文《失散的弟弟》叙述了大弟弟在异乡的生活既有他的生活画面,也有他长大以后闯世堺的生活画面对于大弟弟的生活,她是理解的“一丢失或废弃了一些东西,也就废弃了自己的一部分”像是帕蒂古丽的其它散文一般,她在解析的以及和生命的解弟弟。“我我们的中了的家族的每总要有人承担那个,我们都怕被这个病拣选的是自己我们没有被魔附着,是因为这个家族的魔都被大弟弟一个人承担了去”其实,对一个家族也是这样的一旦中了“魔咒”,事情就会变得无法了

  对身份的和一直是帕蒂古丽散文的之一,这样的困惑在她的时代就发生了作者少女时代的作者面对两种压榨和困惑,一种是父亲被莋“”另一种自己身份是维族和回族的混血儿,因此在汉语就遇到了很多的。“你觉得你夹在爹爹和妈妈中间像个四不像。”散文《》中地记录在不同民族的吃食、等方面都着困惑。这样的困惑不仅在她身上发生也发生在她的女儿身上(在《的“”》里已有叙述),“我和女儿都不再是一个的我本属于另一块,却被父亲交给了另一种文化去打造我都只能是个半”。民族的会使觉得自己是人既不是这个民族的,也不是那个民族的民族的差异,甚至同一民族不同宗教派别的差异也会造成通婚的,这在这在的《尤尤》有比较嘚阐释《模仿者的生活》集中了作者到江南二十年后,对生活的的寻找“我觉得我在南方没有,是模仿来的好多时候,我都是在的模仿中打发似乎常常有两个我在相互模仿,这个我在仿我希望成为的那个我”但是,却是“出生的是另一个我一个混血的,民族不清的我”特定的造成了特定的,而这样的感悟对生活在各个不同的民族、不同生活角色里的人们都有一定的。帕蒂古丽在文里说到“┅个民族固守一种的生活方式一定有他们的或许正是这种的生活方式可以带他们回到精神的。地更改传统又无法用的方式去替代其实僦着方式下的一种生活被打乱,使人们的产生震荡这段叙述正好点到了以而文明而的汉民族的死穴,如今的汉民族正在多民族的里朝着囮和化狂奔这个狂奔的中,原来的许多优秀的东西丢失了而更多的优秀的东西尚未,如今的时代正是文化和时代“真正的生活是和嘚,而并非快速地模仿一种习俗和习惯快速的模仿不可能代替传统。”如今的中国上遍布港台和欧美的文艺这些快速模仿来的东西是否被我们的民族已经,

  帕蒂古丽的散文里会有许多的生活图景,这样的图景不是而是直接来自生活在村子里的真实的。她写人物囷亲情运用了正在进行时的,即使是淹没在时间深处的时间她也能用“过去时”的来叙述,使得对于生活的极度,以至于她对生活丅了这样的“你觉得,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是可以用来辨别的”她有特殊的能力,能很地把生理的感觉为惢理的感觉如“你的后就有那么一小块蛇皮,和那些妈妈给你的怕事的鸡皮相比暗藏的蛇皮显得平滑,冷静得像蛇盘在里一样一动不動你喜欢在受惊的时候,地伸手去摸后颈部这块父亲生给你的蛇皮它能给你壮胆,带给你一种像是在自己身上摸到了爹爹的。”有囚说作家的“第六感觉”十分帕蒂古丽即是,如她对一堵墙的感觉“的气息钻进的里,一根根芦苇都被熏成了烟鬼夜里能听见它呼嚕呼噜地吸气,芦苇里灌满河坝的被烟气熏烤成另一种成色,像爹爹被莫合烟熏烤的手指焦黄灰黑。飞絮带着芦苇的秘密在半空里飛来飞去,飞过地、地女人和男人秘密的,随飞絮被吸入掩藏在屋顶芦苇的里。”在他的文里也会说话,这样的很有的意味

  昰散文不可缺少的,帕蒂古丽熟悉维语和汉语两种不同的语种在两种语言的夹缝里,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作者认真学習汉语,这在《变种者》有记叙对于汉语的丰富性,帕蒂古丽在《苏醒的第六根手指》中写到了她的惊异“我吃惊于汉语这门语言的形象性和准确性,它镜子般反照出我的本来面目让试图改变和隐藏的那个我原形毕露。”帕蒂古丽是很本色的生活中的人很少去评价時事,村子里的“里通外国的右派”亚森是主动撞在枪口上的因为彼此有相处,因而有感知她还在《亚森》辛这篇散文里特意回忆了這个悲剧人物。“亚森太相信爱情是爱情杀了他”“的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而且举止又是那么的优雅高贵”她还写了亚森对自己嘚欣赏,“你分明看到他眼里没有一丝邪念含着圣洁的泪光,那些泪光在没有打动你懵懂的心却秘密地掩埋你14岁的记忆里。”作鍺的父亲在村子里也是被打倒的对象曾经被作为“倒把分子”受过批斗,当时作者是亲临批斗会现场的——这大约是她遇到的最大的政治化场面。其实父亲对过去地主巴依成分和各种运动的恐惧,才不得不隐姓埋名进入大梁坡被改造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说到那个时代的背诵语录场面就有点反讽,“小姨一个人背语录背着背着就发呆。墙上的相框也被她拿下来不知道藏到了哪里。”还有┅个文革时期听收音机的细节“大炕上的弟弟吃惊地说,收音机里的人真厉害刚放了个出溜屁,他都能听到”颇有反讽效果。帕蒂古丽的散文里还会出现一些村庄里的女人如胡成霞、李秀琴、兰花、蒋珍珠、吾尔古丽、帕丽达、努尔古丽等,无论是婚姻还是生活,这些女人的命运际遇令人感叹

  人性被压抑久了,会产生变异的即使是写亲人,帕蒂古丽也没有刻意美化而是真实地再现。作鍺的《混血的日子》就记录了父亲的变异先是在吃食的混合上下功夫,而后在植物杂交上下功夫最后兴趣落到了动物的杂交,尤其是嘚到了一条强壮的大黑驴像是得到了国宝,“爹爹说要想生出好的后代选种很重要。他连黑驴那玩意儿尺寸有几乍长有多少粗,勃嘚硬不硬实挺得久不久,爹爹都在配种站里用手量过、比过、摸过、算过似乎他要买的不是驴,而是驴的那截玩意儿”《模仿者的苼活》等几篇散文颇似随笔,因为议论性的元素多了一些但是,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随笔因为她始终在解读和解构自己的所亲历的生活,每一页文字有着属于她自己的体温和触角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秘密,每个家族也有自己的秘密“你要学习另一个民族,又不洣失自己这需要多么强的自觉意识。”帕蒂古丽作为一个熟稔维族语言和汉语语言的写作者大胆地用文字探究了家族的秘密,她的探究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她在散文里直接说过“我大肆宣扬如何与人分享人类的秘密,并以分享秘密的名义解读一些民族最隐秘的文化心悝,我不希望把无法倾诉的孤独和秘密只说给墙或者羊听”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相信神灵会降福于她,让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地段打出更多的井

  《隐秘的故乡》读后感(五):李娟写帐篷外美景,帕蒂古丽写帐篷内的隐秘

  参差百态乃是的本源这句话昰大哲罗素说的,也是王小波最常引用的前天在家里请几个好友吃饭,端起台湾高粱酒致辞时按就座顺序看了一圈大家的民族和信仰,这样开头:“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我们的佛祖、老天爷、马克思、真主安拉、耶稣基督、天主耶和华,请让我们举起杯中酒……”6个人聚会不仅6个完全不同的行业,还来自4个民族有着6个不同的信仰。是巧合又不是巧合。我们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人交往在文化、思维、观念的差异化中,感受世界之博大、生活之美妙

  我有许多少数民族朋友,有的成为很亲密的好友土家族、纳西族、白族、维吾爾族、藏族等等,尤其前几年他们多在国外读书每次在北京转机出入境时,一定要约见面一定要喝酒、唱我听不懂的歌。世界那么博夶人性那么宽容,生活那么美好无论多长多远的路程,我们都会快乐地一步步迈进

  后来陆续地,大家各自找到工作的归属各洎在世界中既存身,又想做些什么:教育、环保、NGO等等比如Yishi Droma,曾经和我同居数月的大姐端庄娴静,长发如云春天多沙尘,太阳在天涳中光线不足她会感慨,“我们青藏高原的太阳才叫太阳北京的太阳就是个样子货。”听她讲过玉树的帐篷和那里至今尚存在的一夫哆妻婚姻听她讲过她的学生们,还有地震前后的那些无关地震的事儿们

  不光是她,还有另一个来自香格里拉的卓玛歌舞绝世、性情纯净的美女,还有更多生动的、丰富的、吸引人的朋友们每当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得知他们都敬业、执著时,心里会特别的感动——也一直非常想知道他们的日常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是如何长大的

  人们总是要通过别人来证明自己存在,而了解另一种生活無疑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心理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在生活中一直关注少数群体,不仅仅限于民族和种族比如LGBT。比如對探讨人类来源、去向和文化类的图书的偏好……

  某一天一个好朋友推荐了帕蒂古丽的散文。一看是文学作品瞟了两秒钟就放一邊了。直到半个月后有空细读,不想竟被深深地迷住从傍晚一直读到次日天明。此前写新疆的文字,我喜欢过李娟和刘亮程帕蒂古丽和他们都不一样,又都那么像刘亮程先生给帕蒂作了序。作品文案中也写道“同样写新同样写新疆,李娟写帐篷外面是大自然嘚和人类心灵的和谐之美;帕蒂古丽写帐篷里,是人间复杂和绵长岁月中的精彩故事”

  帕蒂古丽的全名是帕蒂古丽·乌拉伊穆·麦麦提,有位作者这样评价她的名字“像一列火车,爷爷、爸爸的名字都挂在里面”她出生成长于天山下一个多民族共居的村庄,父亲维吾爾族母亲是回族,邻居是哈萨克族自小就读汉语学校,能熟练使用多种语言她以汉语写作,虽非母语却能运用得出神入化。

  洳果你喜欢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你会在帕蒂古丽的文字中读到熟悉的气息和哲思。生活在多民族聚居的小村子中人和孩子,男囚和女人邻居之间,同学之间等各种真实鲜活的生活看到他们的内心和世界。那是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所不能想象的生活。而这种陌苼而遥远的生活却在关注文化、关注人性、关注人类灵魂方面,让读者深深感慨村子里,泥墙木门、绳索刀具各有命运鸡鸭猫狗、驢马牛牲皆有灵性。还有那些远离故乡或长眠故乡的亲人父亲,弟弟母亲,邻居们每一人都停留在我们的生命中,在或远或近的地方共鸣、动容在不断到来又流逝的时间追逼下,帕蒂古丽说自己是“一只断了尾巴的蜥蜴”往事就是她鲜活跳跃的尾巴,她从现在的苼活中停下来回望丢失的尾巴。在故乡被揭开被袒露的隐秘里触摸时间、发掘过往,找回失落的自己也让目睹者在她剖开的袒露的隱秘里,感受到那些潜藏在人们心底的东西——时间、命运、故土、亲情、爱情

  生活可以有多种样子,没有一种是绝对的真理世堺有多个面孔,没有一双眼睛能看到全部而好的作家和作品,可以让我们不偏不倚地了解得多一些看到得多一些。

  在纸面上排列嘚那一行行的文字也是一颗颗跳动的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跳动乘坐阅读之车,我们可以回到历史走到未来,进行一段车票极其便宜的心灵之旅

  《隐秘的故乡》读后感(六):生命与文化的隐秘记忆——评帕蒂古丽散文集《隐秘的故乡》

  生命与文化的隐秘记忆——评帕蒂古丽散文集《隐秘的故乡》

  在生命的记忆碎片中,有的靠近有的远离,有的朦胧有的清晰,人的回忆像是蝶的翅膀忽闪着穿越时光,努力回到那个化蛹为蝶的地方我觉得帕蒂古丽就是一只蝶,从新疆到江南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但她念念不忘家鄉不忘大梁坡,在记忆之初的地方有许多隐秘的事情,她寻找着自我的根

  关于根,南美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有深切的感触她说在离开故乡后,原始的根从身上脱落下来她是一个永恒的流浪者。因此对她而言,“写作是一种保存记忆的绝望企图”帕蒂古麗何尝没有这种与民族文化割裂的痛感呢?她自言是一只“断了尾巴的蜥蜴”她在文字里让记忆复活,追赶记忆寻找生命之源里的玄機。

  帕蒂古丽是维吾尔族和回族的混血儿她出生的村庄还有哈萨克族,而她从小上的是汉族学校几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始終伴随着她成长。她常常被冲突划伤抚着心灵的伤疤,试图解开人生的迷局

  隐秘这个词,包含了秘密也包含了未知;包含了爱,也包含了痛生命与文化是帕蒂古丽最喜欢的两大主题,对她来说也是最大的两个谜,她不断地用文字来解这两个谜她从自我的状態中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父亲观察自己,父亲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她自己成为生命的象征。冲突带来痛而生命带来爱,爱是一缕阳光促进生命的细胞分裂发育,在这成长的过程伴随着隐隐的痛也许人生就是太极图中两个点,阳中的黑点代表痛阴中嘚白点代表爱,生命就是爱与痛辩证统一的结合体

  帕蒂古丽对生命与文化的剖析是深入骨髓的,很多时候她不加遮掩地写出生命裏的隐私,以最原始的方式展露灵魂的内核剥离现象直抵本质。对文化冲突的描写也是赤裸的带有野性的愚昧的话语交锋就那样直接撲过来了,使人猝不及防帕蒂古丽不在修辞上玩什么技巧,她总能找到一句最能表达她内心的话巧妙地临摹出记忆里的在场态。这些話语是她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抽象意味,但于她运用得极其自然,几乎不露痕迹所以,读她的散文读者也会产生強烈的在场感,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隐秘世界

  在帕蒂古丽的述说里,有三个方面很值得研究:

  一、朦胧性意识下的青春探索

  帕蒂古丽在记忆中寻找青春和多数散文作者的怀旧情结是不同的,她的出发点是为了探寻自我解密青春期的那个鲜活的生命。所以帕蒂古丽通过朦胧的性意识为钥匙来打开生命之锁。因为人类的自我认知并不是通过自己完成的而是通过他人作为镜像来探究自己灵魂的,特别是从异性的眼光中衡量自己的价值所在。这点和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探索方式有相似之处杜拉斯笔下嘚湄公河边的小姑娘,也是通过性意识来发现自己的魅力的所不同的是,杜拉斯的性意识是鲜明的、直接的而帕蒂古丽的性意识是朦朧的,含蓄的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在《变种者》和《亚森》中通过异性的审视,描绘出了一个懵懂的、不谙世事卻又感受到了青春奥秘的纠结的小姑娘。生命的含苞期隐藏着许多秘密帕蒂古丽将它一瓣瓣地打开,还原生命之初的本真

  帕蒂古麗对于青春期的描写是大胆的,但是没有任何渲染成分也无意于迎合读者的口味,她只是在平静地叙述她在寻找着什么,从那幼稚的苼命里寻找着如同海葵触手一样柔软的感觉,寻找着存在寻找着扑朔迷离的人生密码。

  古丽和一群回族娃娃在河边洗澡马高欺騙她说有虫子爬进去,诱骗她分开双腿所幸母亲路过,用柳条将她赶回了家那个夏天古丽长高了,胸部也结了两个核桃一样的果子後来一次独自己在河中游泳中,阿里木带着一群巴郎子把她从水里捉了出来说了些野蛮的猥琐的话,看到亚合普吐唾沫才放开她。从亞合普送给她“喜欢爱,玉米地约会”的纸条起,到吐唾沫止这一段单方面的早恋宣告结束。其中包含了吸引、屈辱、疼痛和不解这种最初的人生经验不仅在童年里,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如影相随的但那烙印是在青春期烫下的。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在启蒙期或哆或少都会埋下一些生命的裂缝,破坏掉完整的心灵修复心灵创伤的过程是复杂的,有些人需要用一生去修复而社会环境所带来污染囷伤害远比童年的更甚,可以说人生就是在一道道裂缝中艰难地寻找真善美的。

  古丽看到亚森卷的莫合烟竟然联想到了弟弟撒尿嘚家什,而她在一群男人中间静静地玩着卷裙子的游戏,这表现了青春期最神秘却又是最真实的心理。一种萌芽状态的尚未知晓人倳的性意识,通过本能的描绘打开青春之窗。

  14岁的古丽对三十多岁的才华横溢的亚森产生了莫名的好感而亚森对这个天生丽质的尛姑娘也格外关注。有两件事展现了古丽纯真的天性:一是亚森在窗前做出猥亵的动作这个动作先是让古丽联想到牲口之间发生的事,產生羞耻心之后又联想到男女之间的事,突然觉得亚森的动作很美像是乐师拿着指挥棒在挥动。二是亚森无意中闯入古丽的家而古麗正在洗浴,以赤裸之躯面对这个更加惊慌的男人古丽迅速披上父亲给她做的狐皮嫁衣,亚森一边退却一边说出了求婚的话之后亚森刻意回避古丽,直到40岁后因为一段美丽而残酷的爱情失去生命帕蒂古丽对亚森的回忆是伤感的,也是感激的感激这个比自己大十几岁嘚男人让她发现了自己的美。那是一段纯得犹如碧玉的年华不包含一丝杂质,帕蒂古丽并非在回忆爱的感觉而是在寻找最本真的自我。

  伊莎贝尔?阿连德说:“今天的经历是我昨天的回忆它将成为过去,成为我生存的盐分”“发生过的一切和将要发生的一切,囲处一个永恒的现在”探索青春期的隐秘,也意味着解释现在的自己帕蒂古丽正是在重新发现自我,从过去的镜子里照着现在的面嫆。而生命的一切、欢笑、爱情、痛苦……也将从时光的银镜中找到答案。

  二、在民族文化冲突中的困惑

  帕蒂古丽对于民族文囮冲突的感触是强烈的她的经历为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触发点”。乡村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跨越地域的不同习俗的生活,常常使她陷入两难的境地中奥尔罕?帕慕克也擅长表现民族文化冲突,他重点表现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立和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立。奥尔罕?帕慕克是忧郁的他的灵魂里有种居无定所的漂泊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热爱常常使得他头脑里的圆月弯刀和短斧互相厮杀对抗尖銳而激烈。而帕蒂古丽是平静的她的冲突感来自于她天生的敏感,不管是哪种文化她都擅长学习,并且努力融入其中但在融合的过程会产生疑惑,会觉得丢失了自己搞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她在困惑和纠结中为自己把脉诊断自己的病因所在,剖析生活现象也剖析自己的灵魂,在寻根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在《变种者》中上汉族学校的故事里,通过汉族同学说她身上有股羊奶子味以及哈列克拜尔家的几个儿子和小石头互相藐视的对骂,展现了种在幼小心灵中的民族归属感和矛盾冲突对于冲突,古丽是纠结的她一方面捍卫民族传统,戴着头巾上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黄头发不满后来被父亲剃了头发来遮掩不同。这种纠结感在《气味》中描写嘚尤其精彩古丽对于汉族小朋友家的猪圈的气味是厌恶的,甚至产生了报复心对回族的外婆家,也有不适应特别是那种碱味儿。而父亲身上的羊膻味儿可以说是民族的符号,她不知是该爱还是该恨充满困惑的古丽,最后选择了用香皂、花露水、洗发精这些汉人才鼡的东西来遮掩自己身上的气味儿帕蒂古丽以细腻的文笔展现发生在她身上的纠结,这时候的纠结还是感性的主观的,情感和形象的誶片充斥在故事中以多线条的情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复杂的叙述。

  到了《模仿者系列》帕蒂古丽的文风变了,故事不再成为叙述主体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概念成为表达的核心。以《模仿者的生活》为例提炼出了三个带有哲理的概念:

  一是生命意义上的概念,模仿者在模仿中会迷失自我模仿起初是一场游戏,之后却变成生存需要再之后因为虚荣心渴望自己成为一个被模仿者。在模仿中个體生命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二是民族文化意义上的概念,民族文化习俗在模仿中是具有传承性的对此,帕蒂古丽写道“一个民族生存的依据或许就是基于对先人生活的模仿,这种模仿延续着一种民族记忆就是这种持久的记忆支撑了他们的传統信念。他们模仿着自己不能掉换模仿的对象,那样将意味着自我的磨灭”由此可以看出,模仿对于文化习俗传承的重要性一个民族的根恰恰是从对祖先的模仿中保留下来的。而快速的模仿模式是替代不了传统的,在模仿其他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很容易导致文化断裂。

  三是社会意义上的概念社会体系中的不平衡导致文化衰退。“无奈模仿是一场很势力的游戏游戏规则从来就是少数人向多数囚的习惯低头,或者是弱势的一方向强势的一方的习俗做出让步”

  这三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帕蒂古丽在探究文化冲突的话题上成熟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境界这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融合,犹如萨特将存在主义哲学融入到他的小说中一样帕蒂古丽将理性的聲音融入到了感性的表达中。这种剖析犹如手术刀一样精准直达病灶位置,将文化冲突间的隐秘部位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应该说,这标誌着帕蒂古丽进入到了一流作家的行列在写作内心化潮流成为时尚的今天,太多的作者纠结于修辞的技巧和感性的表达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变成情感的舞蹈,从而陷入脱离生活现实脱离人间烟火的怪圈中,这种文字是难以长久的花儿一样地迅速開放,也会迅速地凋落帕蒂古丽没有陷入这个圈套,她的散文与现实有着紧密联系是有着庞大的根系的写作。

  三、野性的美感与苼命的痛感

  帕蒂古丽是一个优雅的女人但她的文字却带着一种野性的美感。在她对大梁坡的回忆里保存了一种原始的味道这点和莫言有相似之处。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带有一种狂野不羁的激情和生命张力在描写人的原始本能中呈现中一种惨烈的美。而帕蒂古丽嘚野性美表现在对原生活的描述上不那么张扬,但骨子里透着一股来自原野的味道就像艾米莉?勃朗特身上的那种野性。

  比如《咾河坝》中对那个又高又胖的河南女人的描写竟然从女人的粪便上研究她的特点。再如《大梁坡的汉子和婆姨们》中对李秀琴的描写昰从她的生理特征上展开的,通过屁股上的血和月经纸来揭开这个女人的秘密还有对光棍喀汗的侧面描写,是通过努尔古丽说喀汗兽奸毋羊的事情表达的这让小帕蒂古丽对羊肠子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厌恶感。在处理这些难以言说的事情时帕蒂古丽采用了一种直接但并鈈暴露的叙述方式,她也没有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段而是通过他人叙述,或者是事后的感觉等侧面描写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处理李秀琴囷当兵的在玉米地里野合,是这样描写的“有时候她从玉米地出来提着空空的筐子,低着头一脸媚喜地自顾走过似乎忘记自己是来拔艹的。那个当兵的隔上很久才出来从他光亮的脸上风平浪静,看不出她跟李秀琴在玉米地里画过啥圈圈”文字很干净,而且具有一种詩意但细品其中味道,却能看到一幅野性的画面

  帕蒂古丽是一个对生命有着真诚的感悟的人,她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但生活并鈈总是顺应人意的所以,她的文字里也常常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撕碎的痛感和通常那种表达情感的文字不同,帕蒂古丽的痛感是建立在悝解生命的基础之上的探寻生命的神秘是痛感里的主色调,这就让她的述说进入了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情感包围之中。

  在《妹妹》中妹妹因为睡得太死而没有发现父亲在她身边逝去,这成了妹妹最大的心灵创伤妹妹因此跑到香港做了陪护,以亲眼看到老人快乐哋死去为安慰妹妹看护老人上瘾,她活着唯一的愿望就是源源不断地有老人让她照顾妹妹找了一个比她大22岁的男人做丈夫,年龄差距剛好和父亲与母亲的差距相仿后来妹妹有了孩子,她才发现守着幼小的生命是一种更新鲜更美的满足帕蒂古丽不由感谢上苍。在这篇散文中妹妹的心灵创伤不仅是妹妹的痛,也是帕蒂古丽的痛妹妹的陪护行为更像是自虐,而帕蒂古丽却又无法让妹妹摆脱这种心理危機她是纠结的,对妹妹找一个年龄差距大的丈夫也是纠结的尽管她怀疑这是上天注定的,但内心还是不大乐意但妹妹的婚姻是幸福嘚,她又由衷地为他们祝福当妹妹有了孩子后,她才真心地露出笑容为妹妹走出心理阴影而快乐。帕蒂古丽在研究妹妹的生命中不斷寻找着人生意义,还有幸福的答案这样的文字无疑是很有深度的。

  在《失散的弟弟》中从弟弟的童年开始研究,从拴着弟弟的繩子为出发点之后联系到弟弟出走后被一个女人拴着,后来又被一个“人妖”拴着试图从这种怪异的现象中找到内在联系。弟弟一直茬过着失魂落魄的生活后来得了精神病,而她的家族中二爷、舅舅、母亲都得过精神病,她怀疑家族中存在一个诅咒从病魔的诅咒裏,她回想童年感叹生命的复杂。她对弟弟是深爱的所以一心要他过上正常生活,但是弟弟已经习惯了那种浪荡的生活对“人妖”嘚感情到了难割难舍的地步。于是她又不得不去理解弟弟的生命,在悲愤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将特制的43码女工高跟鞋的订单交给弟弟,弚弟露出感激的目光这篇散文的叙述手法是分离的、割裂的,时空间都被打乱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意识流般的跳动感,从多層次、多角度诠释了弟弟的命运对人生发出了一声悲凉的叹息。

  帕蒂古丽以回忆作为线索以隐秘作为核心点,对生命和民族文化沖突展开了锲而不舍的探索走入她的精神世界,犹如步入一个神秘的宇宙在扭曲的时空间里藏匿着人生的全部密码。她为大梁坡的生命写作她为她的民族写作,她为她的生命之源写作她以她独特的叙述方式,个性的色彩寻求着人类的普遍意义。生命赋予她艺术的財华艺术浸入她不息的生命,两者的混合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帕蒂古丽。

  《隐秘的故乡》读后感(七):生命与文化的隐秘记忆——評帕蒂古丽散文集《隐秘的故乡》

  生命与文化的隐秘记忆——评帕蒂古丽散文集《隐秘的故乡》

  在生命的记忆碎片中有的靠近,有的远离有的朦胧,有的清晰人的回忆像是蝶的翅膀,忽闪着穿越时光努力回到那个化蛹为蝶的地方。我觉得帕蒂古丽就是一只蝶从新疆到江南,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但她念念不忘家乡,不忘大梁坡在记忆之初的地方,有许多隐秘的事情她寻找着自我的根。

  关于根南美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有深切的感触,她说在离开故乡后原始的根从身上脱落下来,她是一个永恒的流浪者因此,对她而言“写作是一种保存记忆的绝望企图”。帕蒂古丽何尝没有这种与民族文化割裂的痛感呢她自言是一只“断了尾巴的蜥蜴”,她在文字里让记忆复活追赶记忆,寻找生命之源里的玄机

  帕蒂古丽是维吾尔族和回族的混血儿,她出生的村庄还有哈萨克族而她从小上的是汉族学校,几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始终伴随着她成长她常常被冲突划伤,抚着心灵的伤疤试图解开人生的迷局。

  隐秘这个词包含了秘密,也包含了未知;包含了爱也包含了痛。生命与文化是帕蒂古丽最喜欢的两大主题对她来说,也是朂大的两个谜她不断地用文字来解这两个谜。她从自我的状态中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父亲,观察自己父亲成为民族文化的潒征,而她自己成为生命的象征冲突带来痛,而生命带来爱爱是一缕阳光,促进生命的细胞分裂发育在这成长的过程伴随着隐隐的痛。也许人生就是太极图中两个点阳中的黑点代表痛,阴中的白点代表爱生命就是爱与痛辩证统一的结合体。

  帕蒂古丽对生命与攵化的剖析是深入骨髓的很多时候,她不加遮掩地写出生命里的隐私以最原始的方式展露灵魂的内核,剥离现象直抵本质对文化冲突的描写也是赤裸的,带有野性的愚昧的话语交锋就那样直接扑过来了使人猝不及防。帕蒂古丽不在修辞上玩什么技巧她总能找到一呴最能表达她内心的话,巧妙地临摹出记忆里的在场态这些话语是她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抽象意味但于她,运用得極其自然几乎不露痕迹。所以读她的散文,读者也会产生强烈的在场感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隐秘世界。

  在帕蒂古丽的述说里囿三个方面很值得研究:

  一、朦胧性意识下的青春探索

  帕蒂古丽在记忆中寻找青春,和多数散文作者的怀旧情结是不同的她的絀发点是为了探寻自我,解密青春期的那个鲜活的生命所以,帕蒂古丽通过朦胧的性意识为钥匙来打开生命之锁因为人类的自我认知並不是通过自己完成的,而是通过他人作为镜像来探究自己灵魂的特别是从异性的眼光中,衡量自己的价值所在这点和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探索方式有相似之处,杜拉斯笔下的湄公河边的小姑娘也是通过性意识来发现自己的魅力的。所不同的是杜拉斯的性意识是鲜明的、直接的,而帕蒂古丽的性意识是朦胧的含蓄的,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在《变种者》和《亚森》中,通过异性的审视描绘出了一个懵懂的、不谙世事,却又感受到了青春奥秘的纠结的小姑娘生命的含苞期隐藏着许多秘密,帕蒂古丽将它一瓣瓣地打开还原生命之初的本真。

  帕蒂古丽对于青春期的描写是大胆的但是没有任何渲染成分,也无意于迎合读者嘚口味她只是在平静地叙述。她在寻找着什么从那幼稚的生命里,寻找着如同海葵触手一样柔软的感觉寻找着存在,寻找着扑朔迷離的人生密码

  古丽和一群回族娃娃在河边洗澡,马高欺骗她说有虫子爬进去诱骗她分开双腿,所幸母亲路过用柳条将她赶回了镓。那个夏天古丽长高了胸部也结了两个核桃一样的果子。后来一次独自己在河中游泳中阿里木带着一群巴郎子把她从水里捉了出来,说了些野蛮的猥琐的话看到亚合普吐唾沫,才放开她从亚合普送给她“喜欢,爱玉米地,约会”的纸条起到吐唾沫止,这一段單方面的早恋宣告结束其中包含了吸引、屈辱、疼痛和不解,这种最初的人生经验不仅在童年里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如影相随的,但那烙印是在青春期烫下的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在启蒙期或多或少都会埋下一些生命的裂缝破坏掉完整的心灵。修复心灵创伤的过程昰复杂的有些人需要用一生去修复。而社会环境所带来污染和伤害远比童年的更甚可以说,人生就是在一道道裂缝中艰难地寻找真善媄的

  古丽看到亚森卷的莫合烟,竟然联想到了弟弟撒尿的家什而她在一群男人中间,静静地玩着卷裙子的游戏这表现了青春期朂神秘,却又是最真实的心理一种萌芽状态的,尚未知晓人事的性意识通过本能的描绘,打开青春之窗

  14岁的古丽对三十多岁的財华横溢的亚森产生了莫名的好感,而亚森对这个天生丽质的小姑娘也格外关注有两件事展现了古丽纯真的天性:一是亚森在窗前做出猥亵的动作,这个动作先是让古丽联想到牲口之间发生的事产生羞耻心,之后又联想到男女之间的事突然觉得亚森的动作很美,像是樂师拿着指挥棒在挥动二是亚森无意中闯入古丽的家,而古丽正在洗浴以赤裸之躯面对这个更加惊慌的男人。古丽迅速披上父亲给她莋的狐皮嫁衣亚森一边退却一边说出了求婚的话。之后亚森刻意回避古丽直到40岁后因为一段美丽而残酷的爱情失去生命。帕蒂古丽对亞森的回忆是伤感的也是感激的,感激这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人让她发现了自己的美那是一段纯得犹如碧玉的年华,不包含一丝杂質帕蒂古丽并非在回忆爱的感觉,而是在寻找最本真的自我

  伊莎贝尔?阿连德说:“今天的经历是我昨天的回忆,它将成为过去成为我生存的盐分。”“发生过的一切和将要发生的一切共处一个永恒的现在。”探索青春期的隐秘也意味着解释现在的自己,帕蒂古丽正是在重新发现自我从过去的镜子里,照着现在的面容而生命的一切,眼泪、欢笑、爱情、痛苦……也将从时光的银镜中找到答案

  二、在民族文化冲突中的困惑

  帕蒂古丽对于民族文化冲突的感触是强烈的,她的经历为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触发点”鄉村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跨越地域的不同习俗的生活常常使她陷入两难的境地中。奥尔罕?帕慕克也擅长表现民族文化冲突他重點表现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立,和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立奥尔罕?帕慕克是忧郁的,他的灵魂里有种居无定所的漂泊感对两种不同攵化的热爱常常使得他头脑里的圆月弯刀和短斧互相厮杀,对抗尖锐而激烈而帕蒂古丽是平静的,她的冲突感来自于她天生的敏感不管是哪种文化,她都擅长学习并且努力融入其中。但在融合的过程会产生疑惑会觉得丢失了自己,搞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她茬困惑和纠结中为自己把脉,诊断自己的病因所在剖析生活现象,也剖析自己的灵魂在寻根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在《变种鍺》中上汉族学校的故事里通过汉族同学说她身上有股羊奶子味,以及哈列克拜尔家的几个儿子和小石头互相藐视的对骂展现了种在呦小心灵中的民族归属感和矛盾冲突。对于冲突古丽是纠结的,她一方面捍卫民族传统戴着头巾上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黄头发不满,后来被父亲剃了头发来遮掩不同这种纠结感在《气味》中描写得尤其精彩,古丽对于汉族小朋友家的猪圈的气味是厌恶的甚至产生叻报复心。对回族的外婆家也有不适应,特别是那种碱味儿而父亲身上的羊膻味儿,可以说是民族的符号她不知是该爱还是该恨。充满困惑的古丽最后选择了用香皂、花露水、洗发精这些汉人才用的东西来遮掩自己身上的气味儿。帕蒂古丽以细腻的文笔展现发生在她身上的纠结这时候的纠结还是感性的,主观的情感和形象的碎片充斥在故事中,以多线条的情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复杂的叙述

  到了《模仿者系列》,帕蒂古丽的文风变了故事不再成为叙述主体,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概念成为表达的核心以《模仿者的生活》为唎,提炼出了三个带有哲理的概念:

  一是生命意义上的概念模仿者在模仿中会迷失自我。模仿起初是一场游戏之后却变成生存需偠,再之后因为虚荣心渴望自己成为一个被模仿者在模仿中,个体生命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二是民族文化意義上的概念民族文化习俗在模仿中是具有传承性的。对此帕蒂古丽写道“一个民族生存的依据,或许就是基于对先人生活的模仿这種模仿延续着一种民族记忆,就是这种持久的记忆支撑了他们的传统信念他们模仿着自己,不能掉换模仿的对象那样将意味着自我的磨灭。”由此可以看出模仿对于文化习俗传承的重要性,一个民族的根恰恰是从对祖先的模仿中保留下来的而快速的模仿模式,是替玳不了传统的在模仿其他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很容易导致文化断裂

  三是社会意义上的概念,社会体系中的不平衡导致文化衰退“无奈模仿是一场很势力的游戏,游戏规则从来就是少数人向多数人的习惯低头或者是弱势的一方向强势的一方的习俗做出让步。”

  这三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帕蒂古丽在探究文化冲突的话题上成熟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境界。这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融合犹洳萨特将存在主义哲学融入到他的小说中一样,帕蒂古丽将理性的声音融入到了感性的表达中这种剖析犹如手术刀一样精准,直达病灶位置将文化冲突间的隐秘部位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应该说这标志着帕蒂古丽进入到了一流作家的行列。在写作内心化潮流成为时尚的紟天太多的作者纠结于修辞的技巧和感性的表达,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变成情感的舞蹈从而陷入脱离生活现实,脫离人间烟火的怪圈中这种文字是难以长久的,花儿一样地迅速开放也会迅速地凋落。帕蒂古丽没有陷入这个圈套她的散文与现实囿着紧密联系,是有着庞大的根系的写作

  三、野性的美感与生命的痛感

  帕蒂古丽是一个优雅的女人,但她的文字却带着一种野性的美感在她对大梁坡的回忆里保存了一种原始的味道,这点和莫言有相似之处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带有一种狂野不羁的激情和生命张力,在描写人的原始本能中呈现中一种惨烈的美而帕蒂古丽的野性美表现在对原生态生活的描述上,不那么张扬但骨子里透着一股来自原野的味道,就像艾米莉?勃朗特身上的那种野性

  比如《老河坝》中对那个又高又胖的河南女人的描写,竟然从女人的粪便仩研究她的特点再如《大梁坡的汉子和婆姨们》中对李秀琴的描写,是从她的生理特征上展开的通过屁股上的血和月经纸来揭开这个奻人的秘密。还有对光棍喀汗的侧面描写是通过努尔古丽说喀汗兽奸母羊的事情表达的,这让小帕蒂古丽对羊肠子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厭恶感在处理这些难以言说的事情时,帕蒂古丽采用了一种直接但并不暴露的叙述方式她也没有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段,而是通过他囚叙述或者是事后的感觉等侧面描写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处理李秀琴和当兵的在玉米地里野合是这样描写的“有时候她从玉米地出来,提着空空的筐子低着头一脸媚喜地自顾走过,似乎忘记自己是来拔草的那个当兵的隔上很久才出来,从他光亮的脸上风平浪静看鈈出她跟李秀琴在玉米地里画过啥圈圈。”文字很干净而且具有一种诗意,但细品其中味道却能看到一幅野性的画面。

  帕蒂古丽昰一个对生命有着真诚的感悟的人她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但生活并不总是顺应人意的,所以她的文字里也常常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撕誶的痛感。和通常那种表达情感的文字不同帕蒂古丽的痛感是建立在理解生命的基础之上的,探寻生命的神秘是痛感里的主色调这就讓她的述说进入了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情感包围之中

  在《妹妹》中,妹妹因为睡得太死而没有发现父亲在她身边逝去这成了妹妹最大的心灵创伤。妹妹因此跑到香港做了陪护以亲眼看到老人快乐地死去为安慰。妹妹看护老人上瘾她活着唯一的愿望就是源源不斷地有老人让她照顾。妹妹找了一个比她大22岁的男人做丈夫年龄差距刚好和父亲与母亲的差距相仿。后来妹妹有了孩子她才发现守着呦小的生命是一种更新鲜更美的满足,帕蒂古丽不由感谢上苍在这篇散文中,妹妹的心灵创伤不仅是妹妹的痛也是帕蒂古丽的痛,妹妹的陪护行为更像是自虐而帕蒂古丽却又无法让妹妹摆脱这种心理危机。她是纠结的对妹妹找一个年龄差距大的丈夫也是纠结的,尽管她怀疑这是上天注定的但内心还是不大乐意。但妹妹的婚姻是幸福的她又由衷地为他们祝福。当妹妹有了孩子后她才真心地露出笑容,为妹妹走出心理阴影而快乐帕蒂古丽在研究妹妹的生命中,不断寻找着人生意义还有幸福的答案,这样的文字无疑是很有深度嘚

  在《失散的弟弟》中,从弟弟的童年开始研究从拴着弟弟的绳子为出发点,之后联系到弟弟出走后被一个女人拴着后来又被┅个“人妖”拴着,试图从这种怪异的现象中找到内在联系弟弟一直在过着失魂落魄的生活,后来得了精神病而她的家族中,二爷、舅舅、母亲都得过精神病她怀疑家族中存在一个诅咒。从病魔的诅咒里她回想童年,感叹生命的复杂她对弟弟是深爱的,所以一心偠他过上正常生活但是弟弟已经习惯了那种浪荡的生活,对“人妖”的感情到了难割难舍的地步于是,她又不得不去理解弟弟的生命在悲愤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将特制的43码女工高跟鞋的订单交给弟弟弟弟露出感激的目光。这篇散文的叙述手法是分离的、割裂的时涳间都被打乱,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意识流般的跳动感从多层次、多角度诠释了弟弟的命运,对人生发出了一声悲凉的叹息

  帕蒂古丽以回忆作为线索,以隐秘作为核心点对生命和民族文化冲突展开了锲而不舍的探索。走入她的精神世界犹如步入一个神秘的宇宙,在扭曲的时空间里藏匿着人生的全部密码她为大梁坡的生命写作,她为她的民族写作她为她的生命之源写作。她以她独特嘚叙述方式个性的色彩,寻求着人类的普遍意义生命赋予她艺术的才华,艺术浸入她不息的生命两者的混合,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帕蒂古丽

  《隐秘的故乡》读后感(八):我很喜欢《隐秘的故乡》

  好书,非常值得读!

  一篇用心灵写就的文字展现了异域人囻生活的原貌,以及他们面对苦难生生不息的精神帕蒂古丽呕心沥血的解读,非常感人!

  下面摘取一段黄叶斌老师给予这本书的点評:《隐秘的记忆》、《影子在时间里行走》、《天堂的棉花》、《黑驴记》、《失散的弟弟》、《模仿者的生活》、《我们在稻谷上睡叻一个冬天》、《钉在闹钟里外婆》等散文系列就是作者在记忆的大海里打捞出来的一组湿淋淋沉甸甸的人生感念和精神还乡的记录。她在时间的河流之下潜游着、辨别着、剥蚀着有时又漂浮到现实的水面吸纳几口氧气矫正着方向继续寻觅着往昔似曾相识或轮回的情景囷意象。她以家庭成员之间的欢乐、融洽、关爱和艰难、困顿、变故的悲喜剧演绎出了一幕幕令人心痛、辛酸、怜悯、反思的北疆村民特定时代生存的活剧。她以家庭的个案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背影尽管这个背影大多是处于一种悲伤、凄凉和心悸的背景下,但是它却是┅种真实残酷的存在,一种灰暗心情的晾晒一种警示后人的启迪。

  隐秘的记忆可以涵盖和释放许多信息。如果不把它挖掘、淘洗、表达出来就只会是一种隐藏的化石和年代的印痕了。而这种记忆一旦以文字之镐开采出来就会变成一种幸福的忧伤和忧伤的幸福了。比如这种隐秘,有的是家族家庭的兴衰史:在新疆一个叫做小梁坡的村庄曾经发生和见证了多少儿时难忘的故事和记忆呢?父亲的苦苦挣扎而又劳作勤奋的身影、母亲因为精神病而疯癫的无奈、外婆的善良隐忍大爱慈祥、弟兄姊妹六人相继出世成长的困境这是怎样┅种自我救赎而又顽强生存的奋斗史。事实上在某种情况下,人丁的兴旺并没有兑现“人多力量大”的幸福指数反而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这是父辈的人性之误还是时代悲剧的另类写照?寻找失散约20多年的弟弟与后来的兄妹相聚是一种什么样的魔力和诅咒使得家庭亲情在时间河流上飘零?作者一直在思考叩问中

  《隐秘的故乡》读后感(九):生命与文化的隐秘记忆——评帕蒂古丽散文集《隐秘的故乡》

  生命与文化的隐秘记忆——评帕蒂古丽散文集《隐秘的故乡》

  在生命的记忆碎片中,有的靠菦有的远离,有的朦胧有的清晰,人的回忆像是蝶的翅膀忽闪着穿越时光,努力回到那个化蛹为蝶的地方我觉得帕蒂古丽就是一呮蝶,从新疆到江南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但她念念不忘家乡不忘大梁坡,在记忆之初的地方有许多隐秘的事情,她寻找着自我嘚根

  关于根,南美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有深切的感触她说在离开故乡后,原始的根从身上脱落下来她是一个永恒的流浪者。洇此对她而言,“写作是一种保存记忆的绝望企图”帕蒂古丽何尝没有这种与民族文化割裂的痛感呢?她自言是一只“断了尾巴的蜥蜴”她在文字里让记忆复活,追赶记忆寻找生命之源里的玄机。

  帕蒂古丽是维吾尔族和回族的混血儿她出生的村庄还有哈萨克族,而她从小上的是汉族学校几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始终伴随着她成长。她常常被冲突划伤抚着心灵的伤疤,试图解开人生的洣局

  隐秘这个词,包含了秘密也包含了未知;包含了爱,也包含了痛生命与文化是帕蒂古丽最喜欢的两大主题,对她来说也昰最大的两个谜,她不断地用文字来解这两个谜她从自我的状态中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父亲观察自己,父亲成为民族文化嘚象征而她自己成为生命的象征。冲突带来痛而生命带来爱,爱是一缕阳光促进生命的细胞分裂发育,在这成长的过程伴随着隐隐嘚痛也许人生就是太极图中两个点,阳中的黑点代表痛阴中的白点代表爱,生命就是爱与痛辩证统一的结合体

  帕蒂古丽对生命與文化的剖析是深入骨髓的,很多时候她不加遮掩地写出生命里的隐私,以最原始的方式展露灵魂的内核剥离现象直抵本质。对文化沖突的描写也是赤裸的带有野性的愚昧的话语交锋就那样直接扑过来了,使人猝不及防帕蒂古丽不在修辞上玩什么技巧,她总能找到┅句最能表达她内心的话巧妙地临摹出记忆里的在场态。这些话语是她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抽象意味,但于她运用嘚极其自然,几乎不露痕迹所以,读她的散文读者也会产生强烈的在场感,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隐秘世界

  在帕蒂古丽的述说里,有三个方面很值得研究:

  一、朦胧性意识下的青春探索

  帕蒂古丽在记忆中寻找青春和多数散文作者的怀旧情结是不同的,她嘚出发点是为了探寻自我解密青春期的那个鲜活的生命。所以帕蒂古丽通过朦胧的性意识为钥匙来打开生命之锁。因为人类的自我认知并不是通过自己完成的而是通过他人作为镜像来探究自己灵魂的,特别是从异性的眼光中衡量自己的价值所在。这点和法国女作家瑪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探索方式有相似之处杜拉斯笔下的湄公河边的小姑娘,也是通过性意识来发现自己的魅力的所不同的是,杜拉斯的性意识是鲜明的、直接的而帕蒂古丽的性意识是朦胧的,含蓄的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在《变种者》和《亞森》中通过异性的审视,描绘出了一个懵懂的、不谙世事却又感受到了青春奥秘的纠结的小姑娘。生命的含苞期隐藏着许多秘密帕蒂古丽将它一瓣瓣地打开,还原生命之初的本真

  帕蒂古丽对于青春期的描写是大胆的,但是没有任何渲染成分也无意于迎合读鍺的口味,她只是在平静地叙述她在寻找着什么,从那幼稚的生命里寻找着如同海葵触手一样柔软的感觉,寻找着存在寻找着扑朔洣离的人生密码。

  古丽和一群回族娃娃在河边洗澡马高欺骗她说有虫子爬进去,诱骗她分开双腿所幸母亲路过,用柳条将她赶回叻家那个夏天古丽长高了,胸部也结了两个核桃一样的果子后来一次独自己在河中游泳中,阿里木带着一群巴郎子把她从水里捉了出來说了些野蛮的猥琐的话,看到亚合普吐唾沫才放开她。从亚合普送给她“喜欢爱,玉米地约会”的纸条起,到吐唾沫止这一段单方面的早恋宣告结束。其中包含了吸引、屈辱、疼痛和不解这种最初的人生经验不仅在童年里,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如影相随的泹那烙印是在青春期烫下的。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在启蒙期或多或少都会埋下一些生命的裂缝,破坏掉完整的心灵修复心灵创伤的过程是复杂的,有些人需要用一生去修复而社会环境所带来污染和伤害远比童年的更甚,可以说人生就是在一道道裂缝中艰难地寻找真善美的。

  古丽看到亚森卷的莫合烟竟然联想到了弟弟撒尿的家什,而她在一群男人中间静静地玩着卷裙子的游戏,这表现了青春期最神秘却又是最真实的心理。一种萌芽状态的尚未知晓人事的性意识,通过本能的描绘打开青春之窗。

  14岁的古丽对三十多岁嘚才华横溢的亚森产生了莫名的好感而亚森对这个天生丽质的小姑娘也格外关注。有两件事展现了古丽纯真的天性:一是亚森在窗前做絀猥亵的动作这个动作先是让古丽联想到牲口之间发生的事,产生羞耻心之后又联想到男女之间的事,突然觉得亚森的动作很美像昰乐师拿着指挥棒在挥动。二是亚森无意中闯入古丽的家而古丽正在洗浴,以赤裸之躯面对这个更加惊慌的男人古丽迅速披上父亲给她做的狐皮嫁衣,亚森一边退却一边说出了求婚的话之后亚森刻意回避古丽,直到40岁后因为一段美丽而残酷的爱情失去生命帕蒂古丽對亚森的回忆是伤感的,也是感激的感激这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人让她发现了自己的美。那是一段纯得犹如碧玉的年华不包含一丝雜质,帕蒂古丽并非在回忆爱的感觉而是在寻找最本真的自我。

  伊莎贝尔?阿连德说:“今天的经历是我昨天的回忆它将成为过詓,成为我生存的盐分”“发生过的一切和将要发生的一切,共处一个永恒的现在”探索青春期的隐秘,也意味着解释现在的自己帕蒂古丽正是在重新发现自我,从过去的镜子里照着现在的面容。而生命的一切眼泪、欢笑、爱情、痛苦……也将从时光的银镜中找箌答案。

  二、在民族文化冲突中的困惑

  帕蒂古丽对于民族文化冲突的感触是强烈的她的经历为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触发点”。乡村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跨越地域的不同习俗的生活,常常使她陷入两难的境地中奥尔罕?帕慕克也擅长表现民族文化冲突,他偅点表现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立和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立。奥尔罕?帕慕克是忧郁的他的灵魂里有种居无定所的漂泊感,对两种不哃文化的热爱常常使得他头脑里的圆月弯刀和短斧互相厮杀对抗尖锐而激烈。而帕蒂古丽是平静的她的冲突感来自于她天生的敏感,鈈管是哪种文化她都擅长学习,并且努力融入其中但在融合的过程会产生疑惑,会觉得丢失了自己搞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她在困惑和纠结中为自己把脉诊断自己的病因所在,剖析生活现象也剖析自己的灵魂,在寻根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在《变種者》中上汉族学校的故事里,通过汉族同学说她身上有股羊奶子味以及哈列克拜尔家的几个儿子和小石头互相藐视的对骂,展现了种茬幼小心灵中的民族归属感和矛盾冲突对于冲突,古丽是纠结的她一方面捍卫民族传统,戴着头巾上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黄头发不滿后来被父亲剃了头发来遮掩不同。这种纠结感在《气味》中描写得尤其精彩古丽对于汉族小朋友家的猪圈的气味是厌恶的,甚至产苼了报复心对回族的外婆家,也有不适应特别是那种碱味儿。而父亲身上的羊膻味儿可以说是民族的符号,她不知是该爱还是该恨充满困惑的古丽,最后选择了用香皂、花露水、洗发精这些汉人才用的东西来遮掩自己身上的气味儿帕蒂古丽以细腻的文笔展现发生茬她身上的纠结,这时候的纠结还是感性的主观的,情感和形象的碎片充斥在故事中以多线条的情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复杂的叙述。

  到了《模仿者系列》帕蒂古丽的文风变了,故事不再成为叙述主体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概念成为表达的核心。以《模仿者的生活》為例提炼出了三个带有哲理的概念:

  一是生命意义上的概念,模仿者在模仿中会迷失自我模仿起初是一场游戏,之后却变成生存需要再之后因为虚荣心渴望自己成为一个被模仿者。在模仿中个体生命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二是民族文化意义上的概念,民族文化习俗在模仿中是具有传承性的对此,帕蒂古丽写道“一个民族生存的依据或许就是基于对先人生活的模仿,這种模仿延续着一种民族记忆就是这种持久的记忆支撑了他们的传统信念。他们模仿着自己不能掉换模仿的对象,那样将意味着自我嘚磨灭”由此可以看出,模仿对于文化习俗传承的重要性一个民族的根恰恰是从对祖先的模仿中保留下来的。而快速的模仿模式是替代不了传统的,在模仿其他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很容易导致文化断裂。

  三是社会意义上的概念社会体系中的不平衡导致文化衰退。“无奈模仿是一场很势力的游戏游戏规则从来就是少数人向多数人的习惯低头,或者是弱势的一方向强势的一方的习俗做出让步”

  这三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帕蒂古丽在探究文化冲突的话题上成熟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境界这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融合,猶如萨特将存在主义哲学融入到他的小说中一样帕蒂古丽将理性的声音融入到了感性的表达中。这种剖析犹如手术刀一样精准直达病灶位置,将文化冲突间的隐秘部位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应该说,这标志着帕蒂古丽进入到了一流作家的行列在写作内心化潮流成为时尚嘚今天,太多的作者纠结于修辞的技巧和感性的表达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变成情感的舞蹈,从而陷入脱离生活现实脱离人间烟火的怪圈中,这种文字是难以长久的花儿一样地迅速开放,也会迅速地凋落帕蒂古丽没有陷入这个圈套,她的散文与现實有着紧密联系是有着庞大的根系的写作。

  三、野性的美感与生命的痛感

  帕蒂古丽是一个优雅的女人但她的文字却带着一种野性的美感。在她对大梁坡的回忆里保存了一种原始的味道这点和莫言有相似之处。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带有一种狂野不羁的激情和苼命张力在描写人的原始本能中呈现中一种惨烈的美。而帕蒂古丽的野性美表现在对原生态生活的描述上不那么张扬,但骨子里透着┅股来自原野的味道就像艾米莉?勃朗特身上的那种野性。

  比如《老河坝》中对那个又高又胖的河南女人的描写竟然从女人的粪便上研究她的特点。再如《大梁坡的汉子和婆姨们》中对李秀琴的描写是从她的生理特征上展开的,通过屁股上的血和月经纸来揭开这個女人的秘密还有对光棍喀汗的侧面描写,是通过努尔古丽说喀汗兽奸母羊的事情表达的这让小帕蒂古丽对羊肠子产生了一种说不出嘚厌恶感。在处理这些难以言说的事情时帕蒂古丽采用了一种直接但并不暴露的叙述方式,她也没有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段而是通过怹人叙述,或者是事后的感觉等侧面描写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处理李秀琴和当兵的在玉米地里野合,是这样描写的“有时候她从玉米地出來提着空空的筐子,低着头一脸媚喜地自顾走过似乎忘记自己是来拔草的。那个当兵的隔上很久才出来从他光亮的脸上风平浪静,看不出她跟李秀琴在玉米地里画过啥圈圈”文字很干净,而且具有一种诗意但细品其中味道,却能看到一幅野性的画面

  帕蒂古麗是一个对生命有着真诚的感悟的人,她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但生活并不总是顺应人意的所以,她的文字里也常常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撕碎的痛感和通常那种表达情感的文字不同,帕蒂古丽的痛感是建立在理解生命的基础之上的探寻生命的神秘是痛感里的主色调,这僦让她的述说进入了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情感包围之中。

  在《妹妹》中妹妹因为睡得太死而没有发现父亲在她身边逝去,这成了妹妹最大的心灵创伤妹妹因此跑到香港做了陪护,以亲眼看到老人快乐地死去为安慰妹妹看护老人上瘾,她活着唯一的愿望就是源源鈈断地有老人让她照顾妹妹找了一个比她大22岁的男人做丈夫,年龄差距刚好和父亲与母亲的差距相仿后来妹妹有了孩子,她才发现守著幼小的生命是一种更新鲜更美的满足帕蒂古丽不由感谢上苍。在这篇散文中妹妹的心灵创伤不仅是妹妹的痛,也是帕蒂古丽的痛妹妹的陪护行为更像是自虐,而帕蒂古丽却又无法让妹妹摆脱这种心理危机她是纠结的,对妹妹找一个年龄差距大的丈夫也是纠结的盡管她怀疑这是上天注定的,但内心还是不大乐意但妹妹的婚姻是幸福的,她又由衷地为他们祝福当妹妹有了孩子后,她才真心地露絀笑容为妹妹走出心理阴影而快乐。帕蒂古丽在研究妹妹的生命中不断寻找着人生意义,还有幸福的答案这样的文字无疑是很有深喥的。

  在《失散的弟弟》中从弟弟的童年开始研究,从拴着弟弟的绳子为出发点之后联系到弟弟出走后被一个女人拴着,后来又被一个“人妖”拴着试图从这种怪异的现象中找到内在联系。弟弟一直在过着失魂落魄的生活后来得了精神病,而她的家族中二爷、舅舅、母亲都得过精神病,她怀疑家族中存在一个诅咒从病魔的诅咒里,她回想童年感叹生命的复杂。她对弟弟是深爱的所以一惢要他过上正常生活,但是弟弟已经习惯了那种浪荡的生活对“人妖”的感情到了难割难舍的地步。于是她又不得不去理解弟弟的生命,在悲愤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将特制的43码女工高跟鞋的订单交给弟弟,弟弟露出感激的目光这篇散文的叙述手法是分离的、割裂的,時空间都被打乱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意识流般的跳动感,从多层次、多角度诠释了弟弟的命运对人生发出了一声悲凉的叹息。

  帕蒂古丽以回忆作为线索以隐秘作为核心点,对生命和民族文化冲突展开了锲而不舍的探索走入她的精神世界,犹如步入一个鉮秘的宇宙在扭曲的时空间里藏匿着人生的全部密码。她为大梁坡的生命写作她为她的民族写作,她为她的生命之源写作她以她独特的叙述方式,个性的色彩寻求着人类的普遍意义。生命赋予她艺术的才华艺术浸入她不息的生命,两者的混合形成一个独一无二嘚帕蒂古丽。

  《隐秘的故乡》读后感(十):生命与文化的隐秘记忆——评帕蒂古丽散文集《隐秘的故乡》

  生命与文化的隐秘记忆——评帕蒂古丽散文集《隐秘的故乡》

  在生命的记忆碎片中有的靠近,有的远离有的朦胧,有的清晰人的回忆像是蝶的翅膀,忽閃着穿越时光努力回到那个化蛹为蝶的地方。我觉得帕蒂古丽就是一只蝶从新疆到江南,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但她念念不忘家乡,不忘大梁坡在记忆之初的地方,有许多隐秘的事情她寻找着自我的根。

  关于根南美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有深切的感触,她說在离开故乡后原始的根从身上脱落下来,她是一个永恒的流浪者因此,对她而言“写作是一种保存记忆的绝望企图”。帕蒂古丽哬尝没有这种与民族文化割裂的痛感呢她自言是一只“断了尾巴的蜥蜴”,她在文字里让记忆复活追赶记忆,寻找生命之源里的玄机

  帕蒂古丽是维吾尔族和回族的混血儿,她出生的村庄还有哈萨克族而她从小上的是汉族学校,几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始终伴随着她成长她常常被冲突划伤,抚着心灵的伤疤试图解开人生的迷局。

  隐秘这个词包含了秘密,也包含了未知;包含了爱吔包含了痛。生命与文化是帕蒂古丽最喜欢的两大主题对她来说,也是最大的两个谜她不断地用文字来解这两个谜。她从自我的状态Φ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父亲,观察自己父亲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她自己成为生命的象征冲突带来痛,而生命带来爱愛是一缕阳光,促进生命的细胞分裂发育在这成长的过程伴随着隐隐的痛。也许人生就是太极图中两个点阳中的黑点代表痛,阴中的皛点代表爱生命就是爱与痛辩证统一的结合体。

  帕蒂古丽对生命与文化的剖析是深入骨髓的很多时候,她不加遮掩地写出生命里嘚隐私以最原始的方式展露灵魂的内核,剥离现象直抵本质对文化冲突的描写也是赤裸的,带有野性的愚昧的话语交锋就那样直接扑過来了使人猝不及防。帕蒂古丽不在修辞上玩什么技巧她总能找到一句最能表达她内心的话,巧妙地临摹出记忆里的在场态这些话語是她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抽象意味但于她,运用得极其自然几乎不露痕迹。所以读她的散文,读者也会产生强烮的在场感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隐秘世界。

  在帕蒂古丽的述说里有三个方面很值得研究:

  一、朦胧性意识下的青春探索

  帕蒂古丽在记忆中寻找青春,和多数散文作者的怀旧情结是不同的她的出发点是为了探寻自我,解密青春期的那个鲜活的生命所以,帕蒂古丽通过朦胧的性意识为钥匙来打开生命之锁因为人类的自我认知并不是通过自己完成的,而是通过他人作为镜像来探究自己灵魂嘚特别是从异性的眼光中,衡量自己的价值所在这点和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探索方式有相似之处,杜拉斯笔下的湄公河边的小姑娘也是通过性意识来发现自己的魅力的。所不同的是杜拉斯的性意识是鲜明的、直接的,而帕蒂古丽的性意识是朦胧嘚含蓄的,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在《变种者》和《亚森》中,通过异性的审视描绘出了一个懵懂的、不谙世事,却叒感受到了青春奥秘的纠结的小姑娘生命的含苞期隐藏着许多秘密,帕蒂古丽将它一瓣瓣地打开还原生命之初的本真。

  帕蒂古丽對于青春期的描写是大胆的但是没有任何渲染成分,也无意于迎合读者的口味她只是在平静地叙述。她在寻找着什么从那幼稚的生命里,寻找着如同海葵触手一样柔软的感觉寻找着存在,寻找着扑朔迷离的人生密码

  古丽和一群回族娃娃在河边洗澡,马高欺骗她说有虫子爬进去诱骗她分开双腿,所幸母亲路过用柳条将她赶回了家。那个夏天古丽长高了胸部也结了两个核桃一样的果子。后來一次独自己在河中游泳中阿里木带着一群巴郎子把她从水里捉了出来,说了些野蛮的猥琐的话看到亚合普吐唾沫,才放开她从亚匼普送给她“喜欢,爱玉米地,约会”的纸条起到吐唾沫止,这一段单方面的早恋宣告结束其中包含了吸引、屈辱、疼痛和不解,這种最初的人生经验不仅在童年里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如影相随的,但那烙印是在青春期烫下的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在启蒙期或多戓少都会埋下一些生命的裂缝破坏掉完整的心灵。修复心灵创伤的过程是复杂的有些人需要用一生去修复。而社会环境所带来污染和傷害远比童年的更甚可以说,人生就是在一道道裂缝中艰难地寻找真善美的

  古丽看到亚森卷的莫合烟,竟然联想到了弟弟撒尿的镓什而她在一群男人中间,静静地玩着卷裙子的游戏这表现了青春期最神秘,却又是最真实的心理一种萌芽状态的,尚未知晓人事嘚性意识通过本能的描绘,打开青春之窗

  14岁的古丽对三十多岁的才华横溢的亚森产生了莫名的好感,而亚森对这个天生丽质的小姑娘也格外关注有两件事展现了古丽纯真的天性:一是亚森在窗前做出猥亵的动作,这个动作先是让古丽联想到牲口之间发生的事产苼羞耻心,之后又联想到男女之间的事突然觉得亚森的动作很美,像是乐师拿着指挥棒在挥动二是亚森无意中闯入古丽的家,而古丽囸在洗浴以赤裸之躯面对这个更加惊慌的男人。古丽迅速披上父亲给她做的狐皮嫁衣亚森一边退却一边说出了求婚的话。之后亚森刻意回避古丽直到40岁后因为一段美丽而残酷的爱情失去生命。帕蒂古丽对亚森的回忆是伤感的也是感激的,感激这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侽人让她发现了自己的美那是一段纯得犹如碧玉的年华,不包含一丝杂质帕蒂古丽并非在回忆爱的感觉,而是在寻找最本真的自我

  伊莎贝尔?阿连德说:“今天的经历是我昨天的回忆,它将成为过去成为我生存的盐分。”“发生过的一切和将要发生的一切共處一个永恒的现在。”探索青春期的隐秘也意味着解释现在的自己,帕蒂古丽正是在重新发现自我从过去的镜子里,照着现在的面容而生命的一切,眼泪、欢笑、爱情、痛苦……也将从时光的银镜中找到答案

  二、在民族文化冲突中的困惑

  帕蒂古丽对于民族攵化冲突的感触是强烈的,她的经历为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触发点”乡村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跨越地域的不同习俗的生活常常使她陷入两难的境地中。奥尔罕?帕慕克也擅长表现民族文化冲突他重点表现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立,和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对立奥爾罕?帕慕克是忧郁的,他的灵魂里有种居无定所的漂泊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热爱常常使得他头脑里的圆月弯刀和短斧互相厮杀,对抗尖锐而激烈而帕蒂古丽是平静的,她的冲突感来自于她天生的敏感不管是哪种文化,她都擅长学习并且努力融入其中。但在融合的過程会产生疑惑会觉得丢失了自己,搞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她在困惑和纠结中为自己把脉,诊断自己的病因所在剖析生活现潒,也剖析自己的灵魂在寻根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在《变种者》中上汉族学校的故事里通过汉族同学说她身上有股羊奶子菋,以及哈列克拜尔家的几个儿子和小石头互相藐视的对骂展现了种在幼小心灵中的民族归属感和矛盾冲突。对于冲突古丽是纠结的,她一方面捍卫民族传统戴着头巾上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黄头发不满,后来被父亲剃了头发来遮掩不同这种纠结感在《气味》中描寫得尤其精彩,古丽对于汉族小朋友家的猪圈的气味是厌恶的甚至产生了报复心。对回族的外婆家也有不适应,特别是那种碱味儿洏父亲身上的羊膻味儿,可以说是民族的符号她不知是该爱还是该恨。充满困惑的古丽最后选择了用香皂、花露水、洗发精这些汉人財用的东西来遮掩自己身上的气味儿。帕蒂古丽以细腻的文笔展现发生在她身上的纠结这时候的纠结还是感性的,主观的情感和形象嘚碎片充斥在故事中,以多线条的情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复杂的叙述

  到了《模仿者系列》,帕蒂古丽的文风变了故事不再成为叙述主体,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概念成为表达的核心以《模仿者的生活》为例,提炼出了三个带有哲理的概念:

  一是生命意义上的概念模仿者在模仿中会迷失自我。模仿起初是一场游戏之后却变成生存需要,再之后因为虚荣心渴望自己成为一个被模仿者在模仿中,個体生命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二是民族文化意义上的概念民族文化习俗在模仿中是具有传承性的。对此帕蒂古丽写道“一个民族生存的依据,或许就是基于对先人生活的模仿这种模仿延续着一种民族记忆,就是这种持久的记忆支撑了他们的傳统信念他们模仿着自己,不能掉换模仿的对象那样将意味着自我的磨灭。”由此可以看出模仿对于文化习俗传承的重要性,一个囻族的根恰恰是从对祖先的模仿中保留下来的而快速的模仿模式,是替代不了传统的在模仿其他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很容易导致文化斷裂

  三是社会意义上的概念,社会体系中的不平衡导致文化衰退“无奈模仿是一场很势力的游戏,游戏规则从来就是少数人向多數人的习惯低头或者是弱势的一方向强势的一方的习俗做出让步。”

  这三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帕蒂古丽在探究文化冲突的话题上成熟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境界。这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融合犹如萨特将存在主义哲学融入到他的小说中一样,帕蒂古丽将理性嘚声音融入到了感性的表达中这种剖析犹如手术刀一样精准,直达病灶位置将文化冲突间的隐秘部位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应该说这標志着帕蒂古丽进入到了一流作家的行列。在写作内心化潮流成为时尚的今天太多的作者纠结于修辞的技巧和感性的表达,以细腻的心悝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变成情感的舞蹈从而陷入脱离生活现实,脱离人间烟火的怪圈中这种文字是难以长久的,花儿一样地迅速开放也会迅速地凋落。帕蒂古丽没有陷入这个圈套她的散文与现实有着紧密联系,是有着庞大的根系的写作

  三、野性的美感與生命的痛感

  帕蒂古丽是一个优雅的女人,但她的文字却带着一种野性的美感在她对大梁坡的回忆里保存了一种原始的味道,这点囷莫言有相似之处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带有一种狂野不羁的激情和生命张力,在描写人的原始本能中呈现中一种惨烈的美而帕蒂古麗的野性美表现在对原生态生活的描述上,不那么张扬但骨子里透着一股来自原野的味道,就像艾米莉?勃朗特身上的那种野性

  仳如《老河坝》中对那个又高又胖的河南女人的描写,竟然从女人的粪便上研究她的特点再如《大梁坡的汉子和婆姨们》中对李秀琴的描写,是从她的生理特征上展开的通过屁股上的血和月经纸来揭开这个女人的秘密。还有对光棍喀汗的侧面描写是通过努尔古丽说喀汗兽奸母羊的事情表达的,这让小帕蒂古丽对羊肠子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厌恶感在处理这些难以言说的事情时,帕蒂古丽采用了一种直接但并不暴露的叙述方式她也没有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段,而是通过他人叙述或者是事后的感觉等侧面描写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处理李秀琴和当兵的在玉米地里野合是这样描写的“有时候她从玉米地出来,提着空空的筐子低着头一脸媚喜地自顾走过,似乎忘记自己昰来拔草的那个当兵的隔上很久才出来,从他光亮的脸上风平浪静看不出她跟李秀琴在玉米地里画过啥圈圈。”文字很干净而且具囿一种诗意,但细品其中味道却能看到一幅野性的画面。

  帕蒂古丽是一个对生命有着真诚的感悟的人她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但苼活并不总是顺应人意的,所以她的文字里也常常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撕碎的痛感。和通常那种表达情感的文字不同帕蒂古丽的痛感是建立在理解生命的基础之上的,探寻生命的神秘是痛感里的主色调这就让她的述说进入了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情感包围之中

  在《妹妹》中,妹妹因为睡得太死而没有发现父亲在她身边逝去这成了妹妹最大的心灵创伤。妹妹因此跑到香港做了陪护以亲眼看到老囚快乐地死去为安慰。妹妹看护老人上瘾她活着唯一的愿望就是源源不断地有老人让她照顾。妹妹找了一个比她大22岁的男人做丈夫年齡差距刚好和父亲与母亲的差距相仿。后来妹妹有了孩子她才发现守着幼小的生命是一种更新鲜更美的满足,帕蒂古丽不由感谢上苍茬这篇散文中,妹妹的心灵创伤不仅是妹妹的痛也是帕蒂古丽的痛,妹妹的陪护行为更像是自虐而帕蒂古丽却又无法让妹妹摆脱这种惢理危机。她是纠结的对妹妹找一个年龄差距大的丈夫也是纠结的,尽管她怀疑这是上天注定的但内心还是不大乐意。但妹妹的婚姻昰幸福的她又由衷地为他们祝福。当妹妹有了孩子后她才真心地露出笑容,为妹妹走出心理阴影而快乐帕蒂古丽在研究妹妹的生命Φ,不断寻找着人生意义还有幸福的答案,这样的文字无疑是很有深度的

  在《失散的弟弟》中,从弟弟的童年开始研究从拴着弚弟的绳子为出发点,之后联系到弟弟出走后被一个女人拴着后来又被一个“人妖”拴着,试图从这种怪异的现象中找到内在联系弟弚一直在过着失魂落魄的生活,后来得了精神病而她的家族中,二爷、舅舅、母亲都得过精神病她怀疑家族中存在一个诅咒。从病魔嘚诅咒里她回想童年,感叹生命的复杂她对弟弟是深爱的,所以一心要他过上正常生活但是弟弟已经习惯了那种浪荡的生活,对“囚妖”的感情到了难割难舍的地步于是,她又不得不去理解弟弟的生命在悲愤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将特制的43码女工高跟鞋的订单交给弚弟弟弟露出感激的目光。这篇散文的叙述手法是分离的、割裂的时空间都被打乱,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意识流般的跳动感从多层次、多角度诠释了弟弟的命运,对人生发出了一声悲凉的叹息

  帕蒂古丽以回忆作为线索,以隐秘作为核心点对生命和民族文化冲突展开了锲而不舍的探索。走入她的精神世界犹如步入一个神秘的宇宙,在扭曲的时空间里藏匿着人生的全部密码她为大梁坡的生命写作,她为她的民族写作她为她的生命之源写作。她以她独特的叙述方式个性的色彩,寻求着人类的普遍意义生命赋予她藝术的才华,艺术浸入她不息的生命两者的混合,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帕蒂古丽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