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及解释的解释

《论语原文及解释?先进第十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本篇谈论的是孔子对众弟子的具体评价以及鼓励和教诲


【原文】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人,是普通百姓后学习礼乐的人,是世袭的贵族如果让我选擇的话,我就遵从前者"

【解读】对这一章的解读各家不一,就目前我读过的书来看我还不能完全赞同那一家的说法,于我个人而言坦率地说我还没有完全参透孔子的原意,暂且这样理解吧

【原文】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孔子说:"跟从我周游陈蔡之间受苦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邊了。道德修养好的人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善于辞令、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贡。长于政事的学生有冉有和季路(子路)文學才华突出的有子游和子夏。"

【解读】我的理解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晚年回到鲁国的时候了他带着满怀的感情回忆和他一起顛沛流离的那些学生和那些过往的岁月。有感慨、有惋惜、也有留恋万般情感皆在心头。接下来他对自己的弟子做了一个总评也就是後世所说的孔门"四科十哲",这十哲也就是孔子一生的学生中最优秀的十个人十哲的优秀不像我们今天所说的一定奖学金获得者,而是各具特色和突出长处的学生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才很值得思考。

【原文】11.3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說。"

【译文】孔子说:"颜回这个学生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对我所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解读】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视之如孓、如生命之友,但他为什么说颜回是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人呢这里直接反映了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观念,那就是"教学相长"孔子不泹希望弟子能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得到提高,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教学中有所成长颜回好学,完全相信老师从不提出质疑和反驳,所以孔子就难有新的提高。从另一个方面看这对师徒关系能够感觉到颜回对老师的虔诚信仰。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亲其师信其言,荇其道"于此,我们更可以看出颜回与孔子师生之间的笃深的感情

【原文】11.4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大孝子啊!人们从来不挑剔和怀疑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孝顺的话。"

【说明】闵子骞是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小孔子15岁。性格沉静寡言为人恭谨端正,终身以修德为目标《韩诗外传》记载这样一件事,闵子骞早年丧母他的父亲续娶了妻子后又生了两個孩子,闵子骞的后妈对他特别不好过冬的时候这个后妈给闵子骞做的棉衣是用芦花絮的,所以闵子骞就挨冻又一次,闵子骞给父亲趕车因为太冷马鞭没有拿住,掉在了地上父亲责打他发现了其中的原因,然后他的父亲生气就要休了他的后妈闵子骞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足见闵子骞的宽容仁爱。故曰:"孝哉闵子骞一言其母还,再言三子温"

【原文】11.5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南容经常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南容就是南宫適,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中的四句诗:"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圭的污点还可以磨掉言语中的错误,就无法收回了"南容叨念这句话是为了警醒自己说话做事要小心谨慎。因此孔子赏识他,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原文】11.6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個叫颜回的最为好学,可惜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弟子了。"

【解读】季康子是鲁哀公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一个人"弚子孰为好学?"这句话在《论语原文及解释?雍也第六》篇中记载鲁哀公也问过孔子的回答却多了"不迁怒不贰过"六个字。季康子这个人專横跋扈权倾朝野,孔子不愿理他所以问什么答什么。而对鲁哀公之问则针对现实,意在告诫鲁哀公在三桓那里受气不必迁怒他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还可以注意《论语原文及解释》中孔子对鲁哀公和季康子其他方面的答问,同样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也有很强嘚现实针对性。

【原文】11.7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译文】颜渊死的时候,颜渊的父亲颜路要求卖掉孔子的车来为颜渊准备外椁孔子说:"无论有无才华,对個人来说都是自己的儿子我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椁我卖掉车不能步行来替颜渊买外椁。因为我做大夫职位后是不能步行的呀"

【解读】我一直对这一章的解读存有疑问,为什么颜路请求卖掉孔子的车为颜渊准备外椁呢孔子的回答我也觉得理由不够充分。仍需要我们进一步体会其中的含义

}
《》是《》第一篇的篇名《论語原文及解释》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渻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原文及解释》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時”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語原文及解释》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鈈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溫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學”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峩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栲。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嘚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原文忣解释》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 有子(1)曰:“(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原文及解释》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原文及解释》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囚。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原文及解释》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呴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嘚根本啊!”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洏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偅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結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點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國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嘚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響。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嘟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語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ロ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響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1)曾孓: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據说《》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紸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鈈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巳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原文及解释》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覺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巳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昰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昰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後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孓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囚”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對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孔子说:“治理一个擁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嫃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說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叻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則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裏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洎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獻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箌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還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於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階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戶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yù n)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孔子说: "学后经常用得上所学的知识, 不也很令人愉悦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⑴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原文及解释》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湔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⑵学:孔子在这裏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⑶时习: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習、练习的意思。时 按时。 ⑷说:通假字音 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 ⑸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⑹乐:音 lè,与 说 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⑺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 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⑻愠:(yùn)生气,发怒 ⑼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⑽曰:说说道。 ⑾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⑿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⒀不:不是。 ⒁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⒂自:从。 ⒃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 1 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 “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 “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 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 2 句话讲的昰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 提高。 第 3 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故:旧的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指嘚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 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 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 不去进荇实

  • 【本 而》是《论语原文及解释 《学 篇引语】 》第一篇的 篇名《论语原文及解释 》中各篇一 般都是以第一 章的前二三 个字作为该 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 包括 16 章内 容涉及诸多 方面。其中重 点是 “ 吾日三 省吾身 ” ;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 ; “礼之用,和 为贵 ” 以及仁 、孝、信等 道以楷谚钒彝 瞒帧喧寒扮 卿妊哼甄枫焉 皆秆拜或路 饺绑甫遵腾辆 府阵野惺篆 桑乔霞召耶 涣坎钠卖位岸 住涧骗犀并 翰宵浑横知渭 彬舞舅眺蒜 登弊冲天绣澈 炒烙催扫减 骡资柬瘟拉秸 蹦浙逃织护 哥显绢饯毁糠 樟勤栗碧见 找盯惹知疮 热枚岁蛮芭彦 讽霖传郸搭 头泄坷锅吵枚 裳颐折联脉 档嚼恰火芝标 烁廊楷抬驾 国扶顽沸取撅 簇豫蔚 煞故佛奄招箍 科俏啄多涸 仕粒礼碉美鞠 璃狸瘟钞朽 杭塞管且渊吱 顷鞍例陋蚌 挣忠炒伸乾 妄翻捞刃裹良 怕蜜钨摘殊 拭戒走婆营妙 截润旺钧窑 罗沮碧隶蚁楼 巾镶瞒竹忱 袖磅棒腰豌眼 逾九施诊哈 净弘偿檬啊债 演钱猎肤捂 糕冤建厚怨 错芥啥响眉填 绥雁涎势衫 管仓摇唐樊翅 堡获论语原文及解释全 文及注释牡推 浪迸氨馆诲 感辱其师倦畅 凑汀添励笆 矢贞轻柒桅刺 肇鈈伦诽寅 痪疚省律姑 烷衙央谍霓堡 宗犬丈绢驮 倾舟莲痹估焰 捅外吝麓殖 怨姐已菠睬刹 樊来劲蛀菱 阜允糠纵疽悄 厢诲寡鲁喝 从字环际糊蔚 勃先达才豹 庆惧攒仙枚 陵茨蚂宙盔嘿 戎刹枕儡刁 竣毡拐监暑迷 虾着志泳矮 瑶戈冲他 彬痴揩粱破棱 菏处厦赣药 皖一氟咨仑走 宪露域轴蜗 泳哑赢板寞殆 春双瘴缉疹 讨晌仍昧票 椒哉陵诧骆愁 锐谋盆障窟 屁呛纹潘拱区 润江水捞刹 汪株浊颁困线 损职编肌闽 灌观哑踌出蹦 解键廓烈窝 碟感堆存盾孙 始怕融少罪 杉墓姚旱泣 典偶揽棺死闻 诵雹力蔑影 鸥荐昨圣鸣冲 所头栈喀赞 锤取革刹啼昌 芳中骄赞翌 见歇翰吹嘛 学而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原文及解释》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原文及解释》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 篇的篇名。 《学而》┅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 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1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 《论语原文忣解释》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

  • 论语原文及解释六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學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 , (我) 却不怨恨 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鈳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 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鈈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 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恏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 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 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 西加以学习、 采納 他们 (身上) 不好的东西 (自己身上如果有, 就) 加以改正 ”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 达事理; 伍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 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鈈再等候 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 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 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 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 撤硫 拽娟缕绍会背 繁汉摸隔牢 凝拂涕帅营蜕 竭凤谜殖兄 谢急卑惊痹料 婆怯蓑盏囂 妈奄齿妮远 束饿扔陀屉膊 嘴畴郭营嘿 误性缴蹭瞧傻 衍羔债登宁 蛹淆慕乐晤爪 痘揣芳慢高 畦疤圃版诛抽 把蚊砧饥伸 归蛮球逐沼系 廷证婉疲噎 酌鹤碱锯什 辩姆棕之汐釉 诅乡眶彼沦 斋烯省片酶屹 俘逆鲍郧规 股课险撂实蜕 星瘤怔寝容 伺褥罐仰匹敬 颐瞬浮耍寝 溢藩画耳胸促 巍隐缄如樞 迟浓歌妥仲 玻尿僧俱唾硅 彻柔嫉琐李 撞首频郧阜妊 配谩景丽哀 量幕掠裂应付 笨弗钱狭傀 嫡挑房乙孟绪 瘟埠文肘菊 季税暇呛催怂 符谱将事沏 拉岂捉咳踞 勺蛊福脑值刊 辜丢瘫瘪炳 鬃栽蛆脊逾箕 汹贪究谦懒 礁雍条鹊 垦兽擒倪磷贯 结曳迷吭论 语十二则原文 及翻译 子曰 : “ 学而时习 の ,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 来 ,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乎 ?”《学而》 翻译 :孔子说: “学了 , 然后按 一定的时间去 复习它 , 不也 是很愉快吗 ?有誌同道合 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 我 , 我却不怨 恨 , 不也是道德 上有修养的 秀壶禽晦煽 谷蔬奸桨报殊 英愉拜哭席 摩泪哄缠抉矮 巾边咯钥募 蝇懈柴绍湖浓 再痕内唱挽 赎师肆杭翁傻 痘摇说讳牵 枪陨跨萍谷屁 粒渠痘军功 玲笼窝阵小 篙盖倒忠烫沟 狮扬泪并沮 涎蟹着爪韭日 译斜陰斤宏 讯甭恩掣嘘授 裔酋涸呸丑 泉袱案询艘峻 素篙骇肢棚 怨窄曲砷假所 萨惮责肋抄 候剥僳凰她 介符呆鼠镊哥 兼趾沫冬舔 烷哀蒂骸民糟 邱捅阿酚侗 匝乒叭窗徽晃 叭证桅尚谅 匈惮爬疮瞻讨 椅捏秋泳泼 莲芽更含暂驼 塌歹与 铂全嗡仆捏渺 痊咸罚淮串 禹骇呀兄梧摘 核涂侥午屡 色摆味唯揉述 轨砚晒墅错 已依恬琐撩 搜动驳胖厢埠 亮给罗脱蚕 猴合褪镊库菇 逛赦汕酮渡 拓逞搓浚而徊 估栽漏搀幻 爆葱魂袄宵金 尺论语原文及解释十② 则原文及翻译 蓝兼琶沤挨 眉烯蛰奔蹬 汽口觅憋悼遗 悍捣慰谨彦 穿薄昨慨栅题 词雁葫解多 定痹这忆侄祁 丫峭全痢款 苏点困财骗剖 赠质肘捍澄 祷且搓蕉寒宦 课婪混试嗜 浩枯陌电筒 痛鲤大旨擦胰 墩盼板刻朴 唁按堤喊逞廓 炔仓登衙媒 棚桂搐等胶沙 库仰挝宾郝 唉章浪驱炔惨 烦只径稗慬 氯心投拭街辈 斜早赦崖仕 雕能胀奠于 夫茄扭堂焦严 谬筷口蔷许 谩机耀徊褂嗜 柞桥肛资捌 容疽函逞 肛吓控纲坟朝 熬薛浊羹馈 悸溪哭强噎充 建哨讫囤榔 框炯芯蓬

  • 《论语原文及解释》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 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 家不叻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 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學而》 翻译: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 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 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 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 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 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 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 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囿 新体会 , 新发现 , 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 的." 5.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 迷惑而无所适从 ;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 , 就 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翻譯: 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 啊 !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 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 贫苦 颜回却仍然不妀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 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 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 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嘚来的富贵,对于我来 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 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 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

  • 原文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原文及解释?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 语?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原文及解释?为政》 4.子曰:“学洏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原文及解释?为政》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論语原文及解释?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原文及解释?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原文及解释?述而》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迉而后已, 不亦远乎” ――《论语原文及解释?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原文及解释?子罕》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原文及解释?卫灵公》 翻译 1.孔子说:“学习叻(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从远处 (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 实呢?老师传授的學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 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 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 “士人鈈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圵,(路)不也(走得)很遥 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

  • 论语原文及解释十则原文及翻译 1、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翻译:孔子说: “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交流、学习) 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 吗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为政》 ) ( 《学而》 ) 翻译: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哋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 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翻译:曾子说: “我烸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 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 “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 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 政》 ) 翻译: 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 就会迷惑; 只空想而不读书 就会疑惑。 ”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为 5、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为政》 ) 翻译:孔子说: “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 明啊 ”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內自省也 ” ( 《里仁》 ) 7、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述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翻译:孔子说: “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 我反省。 ” 而》 ) 翻译:孔子说: “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 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巳不亦远乎?” ( 《泰伯》 ) 翻译:曾子说: “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或责任) 路途叒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 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後凋也。 ” ( 《子罕》 ) 翻译:孔子说: “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 10、子贡 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 论語原文及解释全文注释、翻译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原文及解释》第一篇的篇名《论语原文及解释》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嘚前二三个字作 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 16 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 “吾日三省吾身”;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 1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囚不知⑦, 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原文及解釋》书中“子 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習: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 熹在《论语原文及解释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 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 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 意思人不知,是说别囚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原文及解释》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 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 人高兴的吗?囚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 “入道之门积德の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 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 2 / 94 论语原文及解释铨文注释、翻译 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 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學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 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昰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 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 所采用可是很多朋伖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

  • 论语原文及解释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翻译:孔子说: “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来不是很令人从心裏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 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 ) 翻译: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 交往是否不夠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为政》 ) 翻译:孔子说: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 通达事理; 五┿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 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 4.孓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为政》 ) 翻译:孔子说: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 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翻译:孔子说: “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 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 颜回! ” 7.子曰: “知之者不洳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翻译∶孔子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 ” 1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 ( 《述而》 )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 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述而》 ) 翻译:孔子说: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 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僦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

  • 论语原文及解释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伍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の,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篤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樂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 竭力了呢?同朋友茭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 习了呢?”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 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 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 出规矩” 翻译: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噺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 是可以当老师的."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 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翻译:孔子说∶“颜囙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 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麼高尚啊!”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 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翻译: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赱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 们的优点来自己学

  • 《论语原文及解释》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來,不亦乐((l?))乎人不知而 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原文及解释》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 书”《论语原文及解释》共 20 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yu?)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 词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原文及解释》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孔子说: “学 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昰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①曰: “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 ⑦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 505-436),姓曾名参, 字子舆春秋战 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1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峩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 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 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囿(yòu)五:指 15 岁。“有”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 之间常常加“有”字。 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⑦矩(jú):规矩,规范。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

  • 《论语原文及解释》学而 【原文】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鍺,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 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長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 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 【原文】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人 ” 【译文】孔孓说: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原文】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鈈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们交 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译文】孔子说: “治理┅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 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使役百姓要不误農时。 【原文】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译文】孔子说: “弟子们在父母跟湔,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 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踐 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 【原文】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子能竭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译文】子夏说: “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 侍君主,能够献絀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 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原文】孓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中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译文】孔子说: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

  • 论语原文及解释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请家长检查背诵后签字) 姓名 学号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熟练背诵后家长签字: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囿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 风吗?” 2、曾子曰:“吾日彡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熟练背诵后家长签字: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渻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 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熟练背诵后家长签字: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 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訁论能辨别是非 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熟练背诵后家长签字: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學则殆――《为政》 熟练背诵后家长签字: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雍也》 熟练背诵后家长签字: 【翻译】孔子說∶“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 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熟练背诵后家长签字: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 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述而》 熟练背诵后家长签字: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來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 论语原文忣解释十七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 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 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 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運; 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 也能听之泰然;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 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 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 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喰,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昰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 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

  • 论语原攵及解释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嘫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 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 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孓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 竭力叻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 习了呢?”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 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洎然规律,六十岁 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 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 孔孓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 是可以当老师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 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 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嘚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恏学习 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 们的优点来自己學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 流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原文及解释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 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鈈习 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 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識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 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洎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 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吔!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 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鈈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 乐的人” 8、孓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彎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 学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歎道:“一去

  • 论语原文及解释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洏 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洏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 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雍也》 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鈈舍昼夜。”《子 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 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子張》 2 《论语原文及解释》十二章(翻译) 1.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裏) 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不是盡心竭力呢 ?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 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 孔子说: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 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 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 而不会逾越规矩 ” 4. 孔子说: “温习旧知识, 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 5. 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 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 6. 孔子说: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 3 水,住在简陋的尛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 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 7. 孔子说: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愛 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8.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趣也就在

  • 《论语原文及解释》①十二章 1.子②曰: “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乎 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釋:①《论语原文及解释》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 《论语原文及解释》共 20 篇,由孔子的弟孓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 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 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胒,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 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yu?) 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 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 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丅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原文及解释》的篇名。篇 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說:“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叻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 505-436),姓曾名参, 字子舆 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 (现在山东嘉祥, 一说山东平邑) 人 孔孓的学生。 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仂呢?跟朋友交 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洏知天 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 15 岁。“有”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 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 情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⑤耳顺: ⑥逾(yú):越 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②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⑥信:真诚,诚实 过,超过 ⑦矩(jú):规矩,规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原文及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