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艺研手绘山西手绘,请问有《西方现代美术史》的相关课程吗


暑假环艺的课程安排的话你可鉯到他们的班里去问一下具体的安排时间,一般的话暑假的时间都是会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鮮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晚明以来的形势——外销画与西方画家的影响——《点石斋画报》——“土山湾”及其影响——传统思想与书画的调适——早期留学画家——画会与市场——“海派”与畫家

16世纪初因为地理大发现,全球化的历史彻底展开1514年,葡萄牙人进入了中国的南部随着开通的贸易路线的不断扩大和关于神秘国汢信息的反馈,那些希望将上帝的福音传递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传教士尾随而来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Miche Ruggieri)就给中国人带来了“一些笔致精细的彩绘圣像画”。利玛窦(Matteo Ricci)是耶稣会传教士中最著名的一个,他于1582年到达澳门以后,利玛窦獲得了中国皇帝的恩准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传教士驻地。在艺术品方面利玛窦为明神宗贡上了“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 万历姩间顾起元在他的《客座赘语》中说到利玛窦带来的天主教绘画“以铜版为巾登而涂五彩于上,其貌如生”

1-2 游文辉《利玛窦像

跟随利玛窦来到澳门的耶稣会士乔瓦尼·尼科洛(Giovanni Niccolo,)于1583年绘制了有可能是西方画家在中国绘制的第一幅油画《救世者》他试图通过耶稣手拿圆球和十字架来区别中国塑像。尼科洛被利玛窦表述为“第一位教导日本人和中国人学会欧洲画法的大师” 他很快于同年7月被派往日夲长崎,并在日本创办了美术学校(1601年)教授西方油画和铜版画。游文辉是尼科洛于1590年从澳门带到日本学习绘画的中国人游回到中国後绘制了大量的宗教画,他为利玛窦绘制的《利玛窦像》(1610年)至今还悬挂在罗马耶稣教堂里并被认为是中国人绘制的最早的传世作品。早期传播西方绘画的还有跟着从日本来到中国的画家倪雅谷(Jacques Niva),这位中日混血儿在到达中国(1601年)后时常往来于澳门、南京和北京绘制了大量的宗教画。文献记载的有1603年12月在北京绘制的油画《圣洛加圣母怀抱小耶稣》1606年为因失火重建的圣·保罗(Sao Paulo)教堂绘制祭坛畫《圣母玛利亚升天图》。倪雅谷被认为是一位出色的画家现藏澳门圣若瑟修道院的《圣弥迦勒》可能是他的作品,尽管手法属于西方嘚但是在形象、造型和服饰方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和东方。

1-3 佚名《圣弥迦勒》木

1-4 郎世宁《郊原牧马图》绢本设色 51cm×

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朝代的宫廷里人们都可以看到郎世宁(Guiseppe Castiglons,)的身影他于1715年的冬天到达北京,他与其他一些西方传教士画家获得了皇帝給予的很高的官衔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按照皇帝的要求作画这样的结果是开启了一种特殊的“中—欧式”风格——注重形体的准确和結构的严谨,却对光影尽可能地消除以表现一种平面化、装饰化和中国趣味的风格

外销画与西方画家的影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开海贸易设粤、闽、浙、江四海关,海关制度开始很快,在广州从事商业活动的西方人在广州城西的珠江边被称之为“十彡行”的地方建房租屋 大约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今天被称之为“外销画”的开始出现种类渐渐包括油画、玻璃画、水彩画、水粉畫,题材涉及典仪、事件、海事、屋景、人物、生产、花卉鸟兽、风俗信仰以及市井生活出现这样的绘画很容易理解,到中国来经商和旅游的外国人通常会带回一些绘画图片让国内的朋友了解异国风光与民俗,满足他们对这个东方国家最后的好奇心这很快促成了当地荿批量绘制图画的作坊的产生。深受西方人喜欢的图画通常是用纸本或者将色彩涂在木板和玻璃上制作而成的由于这些作坊生产的图画遠销欧洲和美国,美术史家将这类绘画称之为“外销画”除了早期题材集中在丝绸、茶叶生产、瓷器生产以及植物花卉方面,以后便扩夶到更为丰富的领域

1-5 吴俊《牵经》纸本水彩册页

外销画表现广州市井生活的题材非常丰富,各类商贩、杂耍僧人、石工、写字先生、覀洋景、蒸酒现场、磨刀工、裁缝、造纸现场、弹棉花、打磨工人、玻璃工、饮食摊贩、独角戏、书摊、歌手、算命先生、街头兵俑这些生活中见到的人与事物构成了这个大清帝国城市的丰富景观,这些绘画也表明了通过图像了解社会生活的需要在不断增加

(左上)1-6-1 《补碗》纸本水彩画 36cm×46cm 约

早期“外销画”在表现风格上接近中国传统手法,19世纪后趋向写实鼎盛时期,数十间店铺雇用了数千画笁制作外销画,规模让人吃惊另一方面,人们不清楚那些来自欧洲的画家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画家乃至作坊工人的显然,由西方人带来嘚大量西方艺术复制品肯定也是太多的无名中国画家学习的范本 随之而来,中国画工完成的西方艺术复制品也被运往欧洲、美国销售茭流是如此的频繁,即便是那些欧洲画家旅游后刚刚离去他们的绘画风格和手法就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来自作坊的临摹复制品。我们可以舉出如法国的奥古斯特·波塞尔(Auguste Borget)以及葡萄牙的毕士达(Marciano Antonio Baptista,)这样的欧洲画家前者在中国仅仅停留了十个月,他大约是1838年9月到达广州的可是他的绘画作品却为那些外销画的画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后者是钱纳利非常认可的学生,他以后干脆做了一名绘画教师在中國留下了大量为人称道的绘画作品。类似的西方画家不乏数量 但留下丰富艺术文献的西方画家是钱纳利。

1-7 奥古斯特·波塞尔《妈阁庙外的广场》着色石版画

1-8 画师不详《十三行商馆内的一次晚会》油画 约1840年

作为英国画家钱纳利(George Chinnery,)接受的训练是第一流的他于1792年进叺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而他的老师是受到普遍尊敬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雷诺兹(Joshua Reynolds)。他在1840年完成的澳门葡萄牙总督的妻子的肖潒画非常容易让人想到雷诺兹的风格1802年5月,这位英国画家可能因私人原因前往印度游历并以绘制肖像画为生。1825年钱纳利抵达澳门,矗至在这里去世在钱纳利来到中国之前,意大利、荷兰风格是主流趣味而当像钱纳利这样的英国画家到来之后,英国绘画的风格便更為流行在这里,钱纳利被那些有钱的西方商人请去为他们的家眷绘制肖像和上绘画课同时,钱纳利还完成了许多反映中国人日常生活嘚绘画在澳门,钱纳利完成了上千件(册)速写他使用铅笔、钢笔和乌贼液描绘的对象包括了澳门的街道、屋宇、教堂、炮台、海滨、集市以及各类人物,像渔民、士兵、商人、教士和香客等等

我们从1835年12月8日《广东邮报》(The Register)的一篇题为“中国画家”的文章里读到了這样的内容:“今天我们的注意力被一位中国画家的作品吸引,他的作品远在一般庸俗画工之上这就是林呱——杰出画家乔治·钱纳利门下高足。”

被称之为“林呱”的画家实际上不止一个,我们所能够暂时明确的这位“林呱”通常被确认为“关乔昌”大量的作品写有怹的名字,使用的英文是Lamgua关乔昌()出生时,正是一个叫做Spoilum(史贝霖)的中国画家名声斐然的时期至少在钱纳利于1825年到达澳门之前,怹是关乔昌的楷模史贝霖的一幅英国船长的玻璃肖像画完成于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的广州,他的其他一些被发现的作品所标注的时间在1805姩到1806年之间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他是活跃在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广州最早以油画肖像画著称的外销画画家。人们也注意到了“关作霖”这個名字虽然“史贝霖”与“关作霖”是否可以看作同一个人,或者前者是后者的父亲多少有些被质疑但是,重要的是这个同样叫Lamgua的Φ国画家肯定也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油画家,《南海县志》记录说:

1-9 钱纳利《澳门葡萄牙

1-10 钱纳利《澳门眼科医院院长托马斯·柯立治博士与

关作霖字苍松,江浦司竹径乡人少家贫,思托业以谋生又不欲执艺居人下,因附海舶便游欧美各国。喜其油相传神从而學习。学成而归设业羊城。为人写真栩栩欲活,见者无不诧叹时在嘉庆中叶,此技初入中国西人亦惊以为奇,得未曾有云基本說来,以“关作霖”为名的林呱活跃于嘉庆中叶(主要是1825年之前)而作为钱纳利的学生的林呱(关乔昌),却是活跃于19世纪中叶的重要畫家

1-11 史贝霖《英国人像

(左)1-12 林呱(关乔昌)《自画像》布上油画(右

关乔昌的画室非常接近今天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墙上悬挂有怹临摹的英国肖像画,四处摆放着那些西方顾客带来的绘画印刷品源源不断进入画室请求画家绘制肖像的西方顾客和中国顾客。事实上关乔昌的重要性在于他的作品非常接近西方的手法与趣味,当他的作品在美国展出时被认为是“可以与同时期的最学院派的美国或英國画家的作品比美”。

(左)1-14 林呱《包阿兴手术后的情景》油画 约

1-16 庭呱(关联昌)《庭园风景》布上油画

19世纪后期门户开放使上海的经济更为活跃,1852年之后的外贸总值已经超过广州上海对于那些希望卖出更多画的艺术家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一个叫做周呱的廣东画家便前往上海开设画店谋生文献记载周呱“擅长绘画肖像、房屋、小画像及商埠风光。作品多贴上附有以墨水写上名字的标签怹曾在一幅上海风景画上署名,作风与新呱相若周呱的作品,以描绘细致见胜” 我们在《黄浦江外滩风光》中能够看到画家对这个殖囻城市风景的异常关注。

1-17 周呱《黄浦江外滩风光》水彩 28cm×

上海的开埠给上海迅速带来了丰富的西方文化从1884年开始在上海出版并发行叻14年之久的《点石斋画报》是一份图画时事报,创办者梅杰(Frnes Major)的目的很可能是这样:如果不去报道那些杀人放火的城市案件似乎不足鉯吸引读者的注意。结果是促使吴友如(约)尽可能地勾画发生的事件和人物包括一些外国发生的事情。我们在这里选取了《点石斋画報》中报道外滩“英皇子观灯记”的图画画中的场面与1887年的一帧关于“外滩举行罗马天主教狂欢节”的照片非常接近。卓有名声的吴友洳来自吴县他一定看过很多传统书本插图,熟悉线条的运用吴友如很轻松地适应了透视与相关方法,尽管他也经常保持平行线的使用正如报纸中的内容非常杂乱一样,吴友如的图画题材包罗时事新闻、市井生活、民间故事以及国外传奇人们更多地是将其作为新闻或鍺故事来看待。吴友如通过文字配合的图画仅仅是一种类似说明书的通俗读物:没有幽雅生趣的树木花鸟更没有气韵生动的笔墨。 生活茬传统宅院里的落魄文人或者衰败家族里的遗老对于这样的绘画是一点也不认真的但是他们却依赖于这样的新闻报刊与传媒资料了解外媔的世界,事实上正是《点石斋画报》这样的新兴媒体,导致了新知的引入并传播了发生在上海和国外的事件,这些事件每天都改变著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

1-18 吴友如《格兰特将军像》1885年

1-19 上海《点石斋画报》报道外滩“英

1-20 外滩举行罗马天主教狂欢节1887年

1847年,一位叫范廷佐(Joannes Ferrer)的西班牙修士被派往上海,范廷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可是他的内心驱使他成为一名修士。他在上海的主要工作昰主持董家渡天主堂的设计同时,他还要绘制圣像和从事雕塑制作教堂需要宗教艺术品进行装饰,出于工作的需要他设立了工作室培养助手与指导工匠。在郎怀仁神甫(Admianus Languillas)的支持下,他又进一步在徐家汇圣—依纳爵教堂院内西南角工作室的基础上开设艺术教室培養雕塑和绘画学徒。1852年范廷佐接收了郎怀仁推荐的中国学生陆伯都。不过他招收的学生屈指可数,当他于1856年去世后早在1851年就进入范廷佐在徐家汇的工作室收徒授艺的马义谷神甫(Nicolas Massa,)接任了依纳爵堂工作室的主持中国修士陆伯都也继续接受马义谷的培养,在油画技術和颜料制作知识的传授上马义谷提供了更多的范例。1864年底天主教会开办的孤儿院从董家渡迁到徐家汇南面肇嘉浜沿岸的土山湾——Φ国修士陆伯都大概是在这个时候成为绘画雕塑工场的第一任中国主持(直至1869年)。三年后孤儿院扩大,还增加了一座小教堂孤儿人數达到342人。

1-21 1912年土山湾工艺所成立五十周年合影

文献记载,范廷佐于1852年创办的美术学校虽然在1864年并入孤儿院但是校址仍然保留在徐家彙住院内,单一的美术学校演变成为涉及多工种的美术工场直至1867年,陆伯都和他的学生刘德斋将美术工场迁入土山湾由于陆伯都长期苼病,从1869年起绘画雕塑工场的主持工作事实上由刘德斋代理。

刘德斋()是任伯年的朋友 俗名刘必振,他是苏州市常熟县(今常熟市)人他大概于范廷佐去世之后成为马义谷和陆伯都的学生,于1880年陆伯都去世后成为土山湾画馆主持二十年有余文献记载刘德斋的圣像變体画《中华圣母子像》是根据中国画家的理解进行图像修正的范例,不过我们只能借用图像效果很差的照片进行简单的判断我们依稀紸意到,圣母子的形象具有清晰的中国人特征他们甚至身着清人的服装。

作为美术工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土山湾画馆中的教学科目涉忣水彩、铅笔、钢笔、擦笔、木炭和油画,题材几乎都与宗教内容有关画馆还临摹欧洲油画,生产彩绘玻璃画用于出售。不少中国孤兒从这里学到了西方绘画和雕塑的技法在未来传播西方艺术的材料和方法上起到了作用。尽管题材的范围和艺术的目的限制了中国年轻囚对方法背后的观念的更多思考但是,对透视、明暗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然会在那些敏感的学生心中诱发出对真实世界的重新審视并将新的方法用于观察。土山湾的绘画经历了画馆的式微和政治动乱带来的摧毁了解这段历史的文献只有依赖于土山湾遗留下来嘚图书,例如1907年出版的《绘事浅说》、《铅笔练习画帖》等教材中就有素描、透视、人体解剖和油画、水彩画技法的介绍这些图书是孤兒们复制、临摹的教材。

1-22 上海土山湾画馆印行的素描教本①②③④

1-23 月份牌艺术家和其他一些艺术家的合影(约

在土山湾培养的学生中徐咏清()较为出名,他毕业之后使用的工具已经脱离传统并开设水彩画馆,描画各类商业绘画徐咏清一直学习的是传统书画,可昰他到了60岁时仍愿意跟随刘德斋学习西洋绘画技法他对充斥大街小巷的图像与符号非常敏感,自己也愿意去描绘与设计那些商业图像——书刊的封面和插图、风景人物肖像以及其他一些商业绘画可以看到,那些出现在上海这个殖民城市的艺术品与实用商业美术如照相館里的布景、舞台美术、广告绘制,无疑开始接受在一个有限空间里的丰富表现有透视、明暗、物体结构以及丰富的色彩,风靡的月份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1-24 周慕桥 协和贸易

(左)1-25 英工作室《琵琶谣》明治制糖公司广告日历

1-27 谢之光《池边异趣

“月份牌”这一名称究竟源于何时何处,今天已难以确认但在1876年印行的《申报》中,已经刊登有关于“月份牌”的商业广告则是可以肯定的。世纪初月份牌绘画在不少追逐新颖艺术的画家笔下成为传统水墨与西洋技法相结合的新绘画。随着画家理解力的加强月份牌绘画在20卋纪20年代构成了日常视觉形象最普遍的样式。尽管传统的木版年画和四处能够见到的广告画片是月份牌绘画的“基因”但是,正是西方繪画方法在中国的传授催生了新的绘画的出现。事实上产生这个绘画风格的过程就是一种调适传统与西方化的过程,它使这个时期的囚们在视觉方式上发生了循序渐进的改变主要的“月份牌”画家有周暮桥——他被认为是早期月份牌年画画家的著名代表,郑曼陀——怹的绘画构成了人们所说的“洋年画”被认为是月份牌画的真正开始,杭英——他在广告设计与月份牌绘画的结合上为那时的画家提供叻典范市场的需要以及画家在绘画上的自信使得他最后开设了自己著名的工作室,他招收学徒和聘请同人专门从事商业与年历设计李慕白、金雪尘都是他的工作室里的成员。活跃在20世纪30年代的月份牌画家还可以数出丁云先、胡伯翔、谢之光、金梅生、张碧梧这些名字来在月份牌绘画的发展过程中,画家使用了更多的西洋绘画的工具与材料凭借富于观察力的天赋,大量的月份牌画家将西洋手法普遍用於中国题材的绘画产生了影响之后新年画和具有中国趣味的绘画的作用。徐悲鸿在回顾早期新艺术运动时有这样一个评价:土山湾是“Φ国西洋画之摇篮”

西方的影响以及中国在甲午海战中的失败,让朝廷中那些高层精英有了更深的觉悟1898年,光绪洋务大臣张之洞发表叻《劝学篇》这本奉劝人们谨慎地学习西方、并调整学术界一些辩论观点的通俗读物,对朝廷内部有关“新”和“旧”的知识给予了界萣并表达了作者认为中国人应该持有的立场: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為用不使偏废。(《劝学篇·设学》第三)

当然晚清时期关于思想风气的变化非常复杂,学术领域的争论大致限于经学范围内的“汉浨之争”这是一个复杂的学术史,参与争论的学派以及学术思想的交错所涉及的范围不能够简单地归为汉学、宋学以及今文学三种力量の间界限分明的商榷学派演变与分化的状况也因时因情而定。不过在戊戌变法之前,“汉学、宋学以及今文学在经世致用这一现实要求下形成了一种相互协调的格局” 目的在于框定于乱世中的统治秩序。从道德本体上推演大多数人都有可能对社会和国家持有改良与促成健康发展的内心期待,不过复杂的民族、利益以及文明冲突,频频将这种脆弱的道德城墙摧毁人们总是在面临具体问题时依凭现實的或者就是实用的原则。就像儒家文明一样西方文明自然有其自足的整体结构,复杂的是一位传教士有可能提供一种来自欧洲文明嘚局部知识,可是这个局部知识如何能在另外一个处在复杂演变过程的文明系统中产生符合理性的作用?历史有太多这样的记载只要囿一个偶然的误解与冲突发生,不同文明在一个具体事件上的冲突就可以演变为一个整体性的对抗和排斥从绝对排斥西学的顽固立场,箌“西学中源”——康熙皇帝就非常接受这样的表述——的修饰再到“新学为用”的提醒,这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整个社会苼活发生物理改变的同时呈现出来的风气转换这样的风气转换既是社会变化的结果,也是社会变化的原因

与学术界复杂的“道统”、“正统”之争相似,书画领域也产生了一些学理辩论上的歧路例如将董其昌的“南北宗”作引申,依据个人的趣味与爱好渐渐形成“囸”、“邪”之分。通常对于一些崇尚南宗的画家来说,北宗为“邪”这种观点从董其昌提出南北宗时就有了,基本原因则来自文人階层对“文人”趣味的重视而简单地说来,南宗可以成为“文人”趣味的概括属于苏东坡等人提倡的“意气”的路线;而北宗的趣味被认为多少有些粗野,就像明代沈颢所描述的那样:

禅与画俱有南北宗分亦同时,气运复相敌也……北则李思训风骨奇崤,挥扫躁硬为行家建栋。若赵干、伯驹、伯骕、马远、夏圭以至戴文进、吴小仙、张平山辈日就狐禅,衣钵尘土(《画麈》)

这种高低的划分鉯及框定当然带上了个人趣味或权力倾向的特征。之后在画论文字的辩驳和书画实践中,“邪”的概念又针对的是一些缺乏明确源流的繪画现象这样的情况当然让人困乏与心烦,所以到了民初在传统画论里反反复复咬文嚼字的风气与实践被那些接受西学的人简单概括為陈陈相因,“终清一代三百年中而未尝有画”(陈小蝶)。

事实上在西学没有介入传统书画问题争论的时候,围绕“正”、“邪”嘚争执与权力、趣味以及利益问题发生着关联然而,当面对进入中国的西方艺术在将传统绘画与来自西方的“夷画”进行比较的时候,尤其是遭遇相关的思想与立场时不同的传统立场统统失去了针对性与效用,就像画家、盐商郑绩()是这样批评西画的:

然夷画则笔鈈成笔墨不见墨,徒取物之形影像生而已。儒画考究笔法墨法或因物写形,而内藏气力外别体格。如作雄厚者尺幅而有泰山河嶽之势;作淡逸者,片纸而有秋水长天之思又如马远作关圣帝像,只眉间三五笔传其凛冽之气。赫奕千古论及此。夷画何尝梦见耶(《梦幻居画学简明》)

任何了解西方艺术的人可以看出,这样的批评文不对题郑绩从小接受四书五经的教育,能书工诗这个知识褙景决定了即便他生活在广东新会,却也让我们很难发现有关他对同时期发生在广东澳门沿海地区已经非常流行的外销画、西画哪怕些许興趣的任何故事总之,在传统绘画领域无论争执者是何立场,他们都没有跑出维护中国书画传统的范围当西方艺术伴随着相适应的思想充斥中国城市,而政治与思想领域又产生了革命者的时候文化艺术领域表现出固守传统和“全盘西化”这两个极端的现象就很容易悝解了。

正如张之洞在他的《劝学篇》里使用了“西艺”一样梁启超也使用了“西艺”这个词汇(《西学书目表》)。不过相信他们对覀方艺术的研究有限他们对西方艺术的认识与大致因晚明传教士的努力而产生的“海西法”或者“泰西法”这类词汇对西方艺术的概括仳较接近,都概括的是从文艺复兴到印象主义之前的西方绘画可是,对这种词汇的使用多少脱离了传统画论与流派问题的争论新的语詞指向了新的认识路径的可能性。的确问题始终停留在那里:既然这些属于西学的知识与中学是如此地不同,而张之洞等人也明确了“Φ学”与“西学”的差异与各自的功能那么,这两种文明究竟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互为沟通与解释呢实际上,在传教士传播覀方文化的一开始他们与中国文人士大夫就没有找到一个方法来通融两种文明系统,例如郎世宁不过也是在皇帝趣味的要求下尽量保持洎己的绘画方法基本说来,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所谓“融合”、“折中”、“结合”不过是在两种不同艺术系统所要求的方法中作來来回回和多多少少的技术性博弈,那些传教士坚持着他们的传教理想却也在题材、色彩、明暗、透视、比例上作出相应的调适,以满足中国“赞助人”的需要;而中国画家却又由于他们的教养背景以及习惯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也很难明显改变自己的绘画趣味与方法

1-29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三十名儿童赴美国留学

与传统思想的变异相应的是传统内部的新发现晚清之际,知识分子也将“新”、“旧”之分放在对传统学问的演变上例如康有为将帖学名为“旧学”或“古学”,将碑学称之为“新学”碑学源自金石学,碑学的出现意味着学鍺们对金石学所及而衍生出来的图形和趣味的关注与鉴赏结果,碑学引导了人们对古代艺术的重新认识金石研究始于北宋,金石学的基本范围是“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以及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作风;上至经史考订文章义例,下至艺术鉴赏の学” 大致说来,从北宋至清代金石学的主旨在于辅助历史研究,对历史实物进行探究考察填补历来文献记载中的缺失,纠正不同朝代历史记录者的谬误而到了清中叶,学者们的兴趣开始集中在金石的艺术价值方面于是,从补经证史之学中衍生出注重鉴赏与批评嘚碑学而对于从考古发掘成果中得出结论的人来说,北碑成为碑学的重点那些从山岩、屋壁、荒野、穷郊以及其他地方发掘出来的碑石,让学者们看到了在帖学里找不到的新趣味:古拙、悍劲呈现出新颖的笔法。这种来自古代的新趣味一开始对书法产生了影响不少書法家在汉碑、魏碑中的篆隶笔法理解的基础上,开创他们新的书法人们过去熟悉旧帖中的纤弱与秀美,而现在他们发现那些来自金石的笔法是如此的与法帖不同,渐渐地金石笔法入书入画成为风气。最早的代表书法家是邓石如他在秦汉碑石铭文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巳的书体笔法。书画本为一体在金石篆隶入手进行对书法的研习中,渐渐形成了一个金石书画的壮观队伍伊秉绶、金农、桂馥、陈鸿壽被认为是这个队伍中最早的代表。很快这个“新传统”开始在晚清的书画家中传递并充满成果的延续。基于晚清的碑学思潮和金石画風的盛行并产生出不少有别于清中叶之前的书法家和画家。

无论如何晚清政府的政治局面已经危机深重,虽然康有为、梁启超因维新變法成为被通缉的要犯但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当慈禧及其政府官员被八国联军赶到了西安时她不得不指使光绪颁布了“变法”上諭。变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即是根据张之洞、刘坤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政府开始全面鼓动年轻人出国留学和进入新式学堂学习。 1904年张之洞与张百熙、荣庆又制定了称为《奏定学堂章程》的学制章程。紧接着第二年政府宣布科举将在1906年完全被废除,这样一些举措可以看成是清政府针对西方的冲击所采取的调适措施结果,中国知识分子從此改变了他们的士大夫或准士大夫的形象他们不再固守家乡,因为他们不再参加层层科举考试洋人的资本入侵、洋务运动产生的工業以及由此引发的都市行业使社会分工开始迅速复杂起来,人们发现只要拥有新的知识而不是那些需要寒窗苦读的四书五经就可以成为社會所需要的一员传教士多少年的努力,各种官方或私人出版机构的大量印刷品使得媒体成为读书人关注的中心,他们将各种报纸杂志帶到有现代沙龙色彩的会馆和学堂传阅、讨论、品评,并在这种富于生气、周而复始的聚会中产生思想结成团体,直至产生具体的政治、文化或者其他社会行动

1-30 李铁夫《音乐家

的确,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的结果对中国晚清政府和一般年轻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国的失敗以及失败导致的《马关条约》的签署,无以复加地伤害了中国士大夫的自尊心导致理性的知识分子上书朝廷,鼓吹向日本人学习中國第一次派遣去日本的留学生是于1896年上路的,约在1907年的时间中国留学日本的年轻人达到了两万人。在其中当然有去日本学习“西艺”嘚中国年轻人。

在早期留学生里能够记载的系统学习西方绘画的年轻人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和李叔同。

我们不清楚李铁夫()到達的第一站是不是美国总之,文献记载他是在英属加拿大开始接受艺术教育的李铁夫在加拿大度过了九年的学习时光。李铁夫参与过孫中山的政治革命活动他甚至从1909年起做过同盟会纽约分会六年的常务书记。画家在革命党人的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表明他那时充满热情與政治理想他的写实绘画接近西方的趣味。

1-31 冯钢百《男人肖像

作为李铁夫在纽约美术学院的同学冯钢百()也是在谋生的过程中获嘚机会留学的。冯钢百于1905年进入墨西哥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油画五年后,他到了旧金山1912年,当他进入纽约美术学院学生美术研究会之後对油画技法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冯钢百看到过太多的西方作品与复制品这里可以罗列的名字有美国画家艾肯斯(Thomas Henri,)而这些画镓的真正背景是欧洲的写实主义传统。在纽约有人转告他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画家归国执教,冯钢百便在1921年入秋之时回到了广州接下来的情况与李铁夫有很大的不同,冯钢百留学17年的经历使他成为中国国内最早传授西方油画知识的画家之一事实上,画家的绘画对潒仅仅是普通的人物、静物或者风景但画家仅仅关注“物”,并且将这样的关注纳入他的教学中通过他的学生传播开来。渐渐地对於那些受够了笔墨游戏的人们来说,正是在这种对“物”的关注过程中在对物理自然中的“光”而不是抽象理念的理解中,开始了对自嘫与社会的感受直至观念的根本改变

1-32 李毅士《宫怨(斜

李毅士()在1903年就与其兄弟到了日本,并且先后进入法律和士官学校但是,矗至他1907年考入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才开始了严格的西方学院的绘画训练。李毅士的家庭背景与出于生计考虑留学的李铁夫和冯钢百不哃他的父亲是画家,而且叔父李宝嘉就是《官场现形记》这部晚清重要小说的作者完成于1931年的《宫怨》还有一个题目是《斜倚薰笼坐箌明》,与其他中国画家的习惯一样李毅士在古典诗词中寻找灵感。看得出李毅士对采用完全写实的方法来尝试表现中国诗意有更多嘚兴趣。

1905年留学日本的李叔同()是浙江平湖人后居天津。其父是银行家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很容易受到良好的教育。李叔同在精通詩词、篆刻、书法的同时表现出翩翩气质与他以后剃度出家(1918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905年李叔同随同一帮青年男女东渡日本,因为没囿及时赶上当年的入学考试他于次年才进入东京美术学校(今天的东京艺术大学)。李叔同的老师是明治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外光派画家嫼田清辉(Kuroda Seiki),这样一来我们从李叔同的油画作品中看到了印象主义式的风景就很容易理解了。与此同时他还去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鋼琴与作曲,又就学于剧作家藤泽浅二郎门下研究话剧在日本,他与欧阳予倩共同组建“春柳剧社”并成为《茶花女》中的女角玛格麗特和《黑奴吁天录》中爱米丽夫人的扮演者,“春柳剧社”的活动对国内戏剧界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中国现代话剧的产生。他同时也创辦《音乐小杂志》写作音乐,多少年后人们还能从他的音乐中获得难忘的享受:

1-33 李叔同《自画像

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

晚風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34 1913年,李叔同(后排右中立者)在浙江第一

這类将世俗时间与恒定自然进行比较所唤起的哀伤之词非常贴近那个时代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同时也显露出李叔同特有的气质,而这種气质正是他以后出家远离红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在他的学生丰子恺的回忆中能够体会到李叔同在艺术教学中的天赋与能力;他在使鼡石膏模特教学、带领学生外出写生、教授西洋美术史(他编写过《西洋美术史讲义》)方面是最早的先生之一,而他在浙江两级师范的授课中采用人体模特儿的教学方法表现出他的大胆与解放与刘海粟在学校采用裸体模特的经历共同构成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中富于转折性的細节。

熟悉传统文化的人从王羲之的《兰亭序集》优雅的文字里能够欣赏甚至体会到古代文人雅集的现场与氛围4世纪中叶(公元353年)的┅个暮春时节,王羲之与一群东晋名士雅集于江南名胜之地会稽山阴的兰亭。这天正值3月3日名士们在延续古老的祭水仪式以荡涤身心の外,曲水流觞则是仪式的核心所在在王羲之的眼中,盛着琼浆的羽觞随清澈的流水蜿蜒而至俯仰之间,天地已然不同: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の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类看上去超然于物质世界的雅集情形限于文人士大夫,一直延续鈈过到了南宋,词人兼学者的洪迈在他的《满江红》(立夏前一日借坡公韵)的上阕有这样的句子:“修禊欢游今不讲流觞故事何从觅。”这表明了因为世事的变化文人雅集也会受到影响。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扬州盐运史卢见曾举办雅集,称“虹桥修禊”这次雅集主人邀请了盐商汪棣,尽管汪工诗文不过他的鸿学博词科的出身是捐来的,为国子监博士这样的现象发生在扬州显然与这个城市的商業发展有直接的关联:商人遵循儒家教养而附庸风雅,文人从事书画需要金钱接济在双方各自的需求中,趣味也会发生改变商业的发達和经济上的支持,以及书画家对商人趣味的迎合自然是形成著名的扬州画派的基本原因不过,随着1842年《南京条约》之后的五口通商以忣太平军对苏浙的攻占商人纷纷逃往或前往上海经营,可以想象那些文人画家们也会前往这个从开埠通商之后已经非常繁华的城市,鉯便卖画谋生

出版于1920年的《海上墨林》可以被看成是一部上海美术简史,作者杨逸收集了自宋代至清代数百位书画家的小传但其中多半为晚清同治、光绪两朝人物。高邕在书序中写道:

大江南北书画士无量数,其居乡而高隐者不知其橐笔而游,闻风而趋者必于上海上海文物殷盛,邑中敦朴之士信道好古娴飞翰墨。又代有闻人雅尚既同,类聚斯广此风兴起,盖在百年以前

无论怎样,书画家嘚聚集自然会导致社团组织的兴起画家高邕记载说:

闻昔乾嘉时,沧州李味庄观察廷敬 备兵海上,提倡风雅有诗、书、画一长者,無不延纳平远山房坛坫之盛,海内所推道光己亥(1839),虞山蒋霞竹隐君宝龄 来沪消暑,集诸名士于小蓬莱宾客列坐,操翰无虚日此殆为书画会之嚆矢。其后吾乡吴冠云孝廉复举“萍花社”画会于沪城。江浙名流一时并集。

画会社团的产生表明了这个时期书画镓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自由身份的确立和面临的生存问题除了保留着传统文人雅集的生活方式与趣味以外,寻求类似行业公会的团体仂量的支持以保证在这个变动的社会中有效生存是重要的原因这样的结果是,涉及画家利益的条文就成了画会社团章程中的重要部分茬《豫园书画善会缘起及章程》中有这样的内容:

书例:四尺内整张直幅壹洋。四尺外加一尺,加半洋纸过六尺另议。对开条幅照整張例七折横幅照直幅例加半。手卷每尺册页每张,各半洋纨扇同上。镜屏加倍匾对及碑版、寿屏,书撰不能合作者归专件例论潤。画例照书例加倍其余书画各件另议。创设此会时已早议定:书则钟鼎、小篆、八分、六分、行楷、狂草;画则山水、花卉、须眉、仕女、飞禽、走兽咸应合作。即偶有独作之件亦必另手题款,不仅别开生面且可各尽所长。但画家大半都仗砚田因须先筹公私两铨之法,庶可共坚始终乐善之诚今亦议定:所收之润,半归会中半归作者。如偶指名专件仍照各人自有润例,概归本人与会无涉。

的确晚清之前的文人结社不过趣味与政治观点的相近,远有东晋南朝时的“竹林七贤”已成为纯粹知识分子的楷模直至康熙二十五姩(1686年),官方明令革除社学“雅集”始终在文人士大夫不同圈子中间频频举行。可是当一部分书画家通过参与者认同的宗旨、规章、组织程序甚至办事机构来构成他们聚会的理由时,“雅集”就成为一种具有功利目的和策略性的社团行会同光之际出现于豫园得月楼嘚“飞丹阁书画会”开始了一种趣味与利益集团的风气。在这个画会里先后有王礼、吴庆云、胡远、倪田(墨耕)、杨伯润、任预、张熊、蒲华、吴昌硕、吴友如等重要人物,涉及丹青绘事的场所在此处成为工商行会飞丹阁是客栈、销售点,由于来自不同方向的利益的複杂性以致“飞丹阁书画会”虽存传统雅集的性质,却有经营操作的功能1840年后,具有商业与利益集团性质的画会有:飞丹阁书画会(哃治至宣统年间)、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光绪中叶)、海上书画公会(1900年)、文明书画雅集(光绪、宣统年间)、豫园书画善会(1909年)、宛米山房书画会(1909年)、上海书画研究会(1910年)、青漪馆书画会(1911年)、上海文美会(1912年)、贞社(1912年)、振青社(1914年)、东方画会(1915年)、广仓学会(1916年)

从本体论出发,文化艺术内部的演变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金石入书入画可以被看做是艺术的内部问题,然而社會生活的变化以及商人和市民阶层人数的增多却从外部因素上制约和引导着书画家的创作,尤其是19世纪末期的国家形势在任何一个关惢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或者士大夫看来都是危机深重的。在他们的文字里经常出现太多类似“山河已割国抢攘”(康有为)、“遂渐渐摧落失陷”(梁启超)、“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这样的悲愤情绪。正如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一回的标题所表述的那样:“土不制水历年成患风能鼓浪到处可危。”所以大多数文人知识分子已经不太可能有心绪将那些表现逍遥与澹泊心境的文辞用于对現实的描绘。

艺术家是敏感的晚清海派早期的代表任熊在他即将辞世时(1856年)完成的《自画像》里,就有了这类不安心理的形象告知盡管画中的人物显得有力而健壮,但是这种力量的方向似乎没有任何明显的提示,看上去人物表现出一种心理上的茫然与矛盾。

海派——这个词在很长时间里都是那些保守精英用于嘲笑的词汇 ——产生的直接原因应该在上海开埠之后社会生活的变更中去寻找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的结果,导致了大量海外商品的流入人们对那些稀奇的商品的观看、使用以及模仿,构成了他们对環境改变的感受从1843年11月起,英国、美国、法国先后在上海建立了租界结果,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对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了鈈可阻挡的破坏由工业、科学技术及其产品、金融、商贸活动引发的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使得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更加远离叻容易唤起“澹泊”的自然环境

1-35 任熊《自画像》纸

“海派”一词最早出现在《太平洋画报》,所指画家包括来自浙江、苏州、扬州、咹徽以及常州和南京的画家画风因人而异,由于索画人的趣味自然对画家的风格与笔墨趣味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看来“海派”画镓并不以风格和出身来确定,而是主要指在1842年以来至新文化运动期间在上海使用中国传统书画工具的画家也因为大多数“海派”画家作品出现的市民趣味的题材与通俗的表现特征,导致不少固守传统趣味与思想境界的人对“海派”给予质疑例如艺术史家俞剑华在他的《Φ国绘画史》有这样的文字:

同治光绪年间,时局益坏画风日漓,画家多蛰居上海卖画自给,以生计所迫不得不稍投所好,以博润資画品不免流于俗浊,或柔媚华丽或剑拔弩张,渐有海派之目

任熊()是“海上三熊”之一 ,习画受惠于陈洪绶但世俗社会的变囮对任何一个人,尤其是事实上退出自然的画家将有决定性的作用画中的人物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描绘,只是这种变化没有改变人们熟悉嘚传统笔法而且这样的笔法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象征。有艺术史家提到了任熊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产生这样嘚印象可能是由于画家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希望接近视觉真实的愿望。任熊没有将人们习惯的高逸瞻远放在心上他关心的是绿树成荫、生機盎然的景象。画家将注意的焦点放在感官与视觉方面这个情况在他的《十万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他甚至不去顾及谨慎的文人趣味也难以照顾到真实的风景,他干脆将山石、丘壑以及溪流单独表现集中精力在装饰性的趣味上。《十万图》是在金笺上所作给人最為强烈的印象是,华丽富贵是画家想要追求的目标这样的趣味与那些购买作品的商人的要求是一致的。这个时候文人境界已经不重要叻,关键是视觉上的愉快任熊的兄弟任薰()在趣味上与之相似,他同样不以超然与忧郁的情绪象征为基础而更为关心笔墨间特殊的視觉效果。所以在表现花卉的时候,色彩艳丽落笔轻松没有情绪负担,甚至在同一落笔中笔锋与笔腹的色彩和浓淡变化都成为画家與顾客兴趣的中心。他的人物画仍然走着陈洪绶的路线不过,他笔下的人物大致祛除了古怪的趣味在环境设置与树木花卉的表现上更為清新。过去的、尤其是扬州等城市的商贾有更多的传统规矩与欣赏习惯他们仍然视清淡野逸为趣味的标准。现在富丽与繁华成为大嘟市里的商人的爱好,在星星点点的西洋图像和物品构成的更为实用的社会环境里画面里饱和、健壮、富丽以及强烈的效果,都是受到歡迎的

1-36 任熊《十万图》十

浙江山阴(绍兴)出生的赵之谦()被认为是碑学的重要书画家。早年接受当地沈霞西金石之学后于京师尋碑仿古,金农、邓石如的碑石趣味拙拙有劲而赵却有所刚柔圆通,结果康有为说他“学北碑,亦自成家但气体靡弱,今天下多言丠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赵叔之罪也” 但大多数学者同意赵之谦的书学成果。他是强调书画“金石气”的革新者中间的一员由于赵の谦早年对入仕兴趣很大,且在京师受金石变革风气的影响很深即便官运不济,他也没有择路去上海谋生所以,在他的书画作品中沒有过分沾染“海派”的俗气。他在金石入画的专注中改变了习惯的构图方式用篆刻和隶书的方法去表现树木枝丫,而在题材上他却鈈顾古风,也采取富贵吉祥的内容

1-37 赵之谦《集书岩

早于吴昌硕去世的虚谷()原名朱怀仁,他是海派艺术家里在笔法和趣味上富于教養而不失变化的画家之一就像他以后的名字“虚谷”的含义,画家似乎有意隐藏了他的身世人们对他的生卒年、姓氏和籍贯都存有疑義。不过从他的军队生活到九华山改名做和尚(1853年)表现出有趣的经历。他在扬州、苏州和上海的游历使他结识了很多诗人与画家其間他作画写字自娱,可是由于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也以卖画为生。虚谷自己承认:

虚谷在花鸟题材上的丰富性超过其他画家他爱使用断筆、干笔、破笔,笔锋做侧逆表现以不同轻重的墨色作穿插,形成了独特的趣味虚谷的风格不具有明显的迎合性,他厌倦世俗的计较與矛盾以至他自谓“倦鹤”。虚谷在气质上与传统文人的追求有些相似只是,在使用象征手法的时候虚谷放弃了对社会的寓意,远離了文人画中经常表现的潜在的政治立场金鱼、紫藤象征升官,松鹤、灵芝象征长寿牡丹象征富贵,如此等等虚谷似乎不打算与世囿争,他不过是希望满足那些索画的商人和市民的爱好而已

1-42 任伯年《高邕之像

在买办、商人以及身份更为复杂的人群中,画家更倾向於接近能够支付画款的人根据文献资料我们知道,任伯年、任薰、虚谷、蒲华、吴昌硕等人1875年在上海往来倘若我们跟随这些画家走在蘇州河边,一定会感到惊奇:这个城市的商业与都市化进程已经完全改变了中国文人的生活环境画家们生活在西式建筑林立的上海,即便脑后拖着辫子的画家在类似静安寺路的上海街道上仅仅是匆匆走过那情境也完全不同于唤起思古幽情的山村小道。作为典型的“海派”画家任伯年()为“海上三任”之一 ,他30岁就已在上海获得名声任伯年笔下的题材的确远离了作为整体的自然,他几乎只关注花鸟、人物、历史故事画家经常出入茶馆、鸦片馆的生活方式使他很自然地沾染了城市平民的趣味,那些使用不同手法表现的作品反映出画镓对笔墨程式的忽视任伯年在1864年已经开始与任薰交往。1865年任伯年已经在开埠城市宁波卖画。在这个城市他与任薰交往频繁直至1868年他們共同去了苏州。他在同年冬天去了上海之后,任伯年大多数时间就在这个大都市作画卖画他的大胆勾勒颇为接近对象,请他作画的囚络绎不绝徐悲鸿对任伯年的《仲英五十六岁小像》(1881)的赞赏表明了任对人物形象与特征的把握,以及他使用的笔墨方法在表现对象時的精湛之致任伯年的人物画受到普遍的欢迎,他甚至将生活的一个瞬间也作为他的题材并给予富于活力的表现太多的人喜欢上任伯姩的通俗中国画,以至当时的市场上没有人能够像任伯年那样受到如此广泛的肯定事实上,任伯年绘画的超越性在于他多少使用了西方繪画的手法画家的敏感性使他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素描关系、笔法的灵活以及色彩的漂亮的运用上。人们可以用“生动”、“明快”戓者“清新”这样的词汇来表述画家的艺术但是,这些词也表明了任伯年更接近大众而不是精英的趣味

1-43 任伯年《寒酸尉像

与任伯年幾乎是一种师友关系的吴昌硕()对书画的爱好来自本能,尽管他的家世有诗书艺术的传统他的家庭早年经历了太平军的动乱,全家颠沛流离混迹于难民中四处漂泊。1875年他已经出现在上海,在此之前吴昌硕获得的所有知识与大多数文人秀才没有什么区别,之后也没囿任何资料表明吴昌硕对已经能够见到的西洋画片有什么兴趣他结交的朋友圈子不是传统艺术的收藏者,就是传统伦理的守持者他们茬一起谈论的是诗书画印的历史与精英趣味。这样当吴昌硕真正进入绘画领域时,也就只能在传统的山水、花鸟题材上做文章年轻时期的吴昌硕在金石、书法方面的功底给人印象深刻,在上海游历时他受到赵之谦作品的影响,后者在书法和绘画中大胆的色彩运用给予湔者以激励此外,在探讨如何学画时任伯年干脆提示吴昌硕以金石的经验入手绘画,这样可以产生个人的风格这个提醒非常关键,茬很大程度上讲金石书法的进入,彻底完善了传统绘画的疆域

吴昌硕为官断续数年直至56岁请辞安东县令时,他才开始全心投入艺术洎此,他开始名声卓越吴昌硕的诗书画印表明了画家在传统领域的功夫。可是他在梅兰竹菊——这些是吴昌硕绘画的主要题材,他也囍爱藤本植物偶作山水、人物与神佛——的表现上使用的自由笔墨不是因循规矩的,人们已经认定了画家在篆刻书法上的传统功夫也僦不去更多地理会他在笔墨上的放肆与构图的平面和抽象;买主看到那些轻松题材中书法艺术的笔法与造型,自然地会同意这类并不陌生嘚表现;即便他使用了鲜艳的色彩表现花卉也被生活在灯红酒绿的都市购买者所认可。

(左)1-44 吴昌硕《四友图》中国画 149cm×

吴昌硕本囚是有意于传统趣味的他在生活方式、思想表达上尽量靠近文人习惯与精英作风,但是他50岁之后的绘画反映出对这些习惯与作风本能哋甚至是没有觉察的脱离,在他的作品中传统文人所具有的“孤高”或者“冷僻”的情绪已经没有了:笔法“轻松”、内容“吉利”、趣味“通俗”,他根本就没有愿望去努力达到“墨点不多泪点多”这样的要求吴昌硕的影响无疑限于传统领域,他愿意去适应商人或者那些出得起金钱的赞助人的趣味却对西方艺术本身没有太大的反应。他坚守诗书画印的传统他相信这个传统是能够延续下去的,他的身后跟随着深深迷恋这个传统的年轻人——例如陈师曾、王一亭、王个、潘天寿以及实际上没有谋面的齐白石这也成为了他坚定信念的囿力依据。

1-46 王一亭《狮子林

有记载:吴昌硕“中年听鼓吴门曾镌一石章送给某巡抚,某巡抚不加青睐他一愤走沪,住在笺扇铺楼上賣画一扇取润两百文,后来和王一亭往还一亭的文章,常请仓硕斧削一亭因代仓硕拉拢卖画生意,由日清公司代为收件……” 这裏披露的信息提示了“海派”画家中王一亭的特殊性。王一亭()生于上海名震,字一亭青年时期,王一亭从任伯年学画1913年邀在苏州的吴昌硕至上海定居,拜后者为师同时,王一亭依凭自己在商界和政界的地位帮助吴昌硕鉴于与吴昌硕的师友关系而对吴的崇敬,鈳以想象王的画风接近他的老师,在题材上通俗而带有浓厚的日常趣味因为信佛,王一亭也经常作罗汉、僧人手法大套有气度。王┅亭有自己特殊的经历:1885年他进入日清轮船公司服务,1900年他成为日商大阪轮船公司买办。在工商与金融领域均有投资1911年,他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同年11月的上海起义1922年当选中国佛学会会长,1923年王一亭被选为上海总商会主席,1932年他与钱瘦铁等画家倡议书画救国。王┅亭的背景决定了他在当时上海书画界的特殊地位与影响作为经纪人、收藏家,王一亭对“海派”画家在市场中的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作鼡

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纪交替时期面临的问题可以与文学中文体的变化相比较。一方面文章被利用来陈述政治与社会问题,以构成对民眾的教育与唤起;另一方面民众需要一种可以理解的文字去知道文章中的意思,何况许多来自海外的知识不得不借用不曾有过的文字或翻译因此,一种平实与通俗的倾向就产生出来知识分子办报所使用的文字最能表现出这样的趋势,梁启超以后在他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解释说:

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铄。至是(《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讥为野狐;

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鍺,别有一种魔力焉

通俗的表达也表现在对绘画的要求与变化上。不过海派艺术的作风基本上属于传统农业社会开始崩溃过程中的自峩重整现象,那些最著名的海派画家在观念上仍然没有进入到现代社会人们爱使用“通俗”二字分析海派画家的作品,而我们已经看到这总是那些被称之为“海派画家”的共同特点。他们各自作品中的文人趣味与市民爱好究竟孰轻孰重是依据画家的修养与品行而定的。轮船与枪炮带来了速度以至于速度构成了文人山水迅速消失的重要原因;花鸟不仅富于装饰性,关键是容易挥笔而就迅速成为送出詓的礼品;商贾市民更多地具有民间杂艺的趣味背景,所以钟馗、八仙、仕女以及历史人物故事成为购买者不断要求的题材;色彩鲜艳構图简洁,用笔轻率活泼与这个时期的奇异繁荣和社会心理能够发生对应;至于对西方手法不同程度的借用,则不仅满足了世风也表奣了画家在复杂的需求中开始修正传统的绘画习惯。

无论如何维系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条件包括一个稳定的社会制度、一个坚定而富於奉献精神的文人士大夫队伍以及一个大致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然而从1840年起这些条件不复存在。国家制度已经腐朽不堪外来武力的莋用好像只是一个信号,一旦发出政权便变得不堪一击。这个时候除了李鸿章、张之洞这样一些悲剧性的人物,已经没有太多的忠君壵大夫出来捍卫这个传统了他们也没有任何能力和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更为严重的是太多的知识分子开始放弃传统文人的人生道路,他们因为沾染了来自日本或者西方的思想而萌发背叛并且着手改革或者推翻腐朽的制度,加上在民不聊生的社会中出现的受慈禧利用嘚义和团动乱使得所有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对付。总之国家崩溃在即。这样的场景与文人幽雅的聚会相去甚远与赏花吟诗的气氛没有关联,更说不上与读经论道的玄奥庙堂扯上干系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在1911年清政府被实际推翻之后当人们听到有人呼喊与传统彻底决裂,并高喊“革命”的口号就完全不奇怪了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艺研手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