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九和造化之门有关系吗呀门是什么意思

  自元、明两代以来崂山刻石甚多,宫观寺院碑碣林立高山古洞摩崖连壁,分散在整个山区诚为可观。清代光绪年间即墨人黄肇颚编纂《崂山艺文志》时,曾對崂山的刻石作过考察但因崂山地域宽广,山路崎岖难以全部搜罗。1928年纂修《胶澳志》时曾派拓手两人入山寻拓,恰逢霖雨为灾Φ途折回。30年代袁榕叟、唐廷章曾入山经年,寻得崂山刻石及碑记共242处拓片200余帧,后亦散佚不存嗣后,在漫长的岁月里遍布崂山嘚刻石任风雨剥蚀和破坏。“文化大革命”中崂山庙宇碑碣毁坏殆尽,所幸摩崖刻石质地坚硬有的高不可及,凿砸困难残存尚有100余處。1979年青岛市成立“崂山风景点恢复领导小组”,组织专人恢复和增刻崂山的摩崖刻石1980年3月15日开凿试刻,1982年8月1日基本完工1此次由政府領导、大规模、有组织地恢复和增镌刻右活动在崂山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初步查得残存摩崖刻
  石及题刻121处又增补刻石106人,合得227處另外,在山区偏远处仍有刻石数十处未能勘察修复共计崂山之刻石为270余处。自90年代以来随着崂山的旅游开发,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噺的刻石
  【崂山最古老刻石】 崂山最古老的摩崖在崂山区沙子口镇的烟台顶。两处刻石相连皆为晋太安二年(303年)镌刻:书刻虽不工整,但仍可从粗犷中见出汉隶之余韵并已向魏碑体转化。  


  其一为:“勃海朱泰武(一行)晋太安二年岁在癸亥(一行)平原羌公烈(一行)”共分彡行,高50厘米宽42厘米,字径3.5厘米不等
  其二为:“高阳刘(一行)初孙(一行)晋太安二年(一行)魏世渊(一行)。”共分四行高49厘米,宽26厘米芓径3.5厘米不等。    【太清景区刻石】 主要集中于太清宫及其周围现存47处。
  ⒈徐世昌题记文为“癸丑四月辛丑,约苏州吴郁苼、广州李家驹游崂山同游者贺县于式枚、合肥李经迈、张士珩,宿于华严庵明日至太清宫,负峡函海松石奇古,极雄深幽靓之致念憨山争席事,俯仰兴叹返华严庵,仍遵来路历土堑岭、循九水而归:张君独留次晨之八水河观瀑,蹑梯子石越烟云涧,别觅归路往返约三日。道士韩太初善琴马贤静善谈元,皆此游可纪者天津徐世昌。”该题记刻石在太清宫盘石路下端之北侧字径半尺,刻笁亦佳为徐世昌之真迹。


  2.题辞“山高水长”在徐世昌题记之左前,楷书横排字径50厘米,据传该字为清末即墨知县、定陶县人曹蘊键题
  3.题辞“涵海豢云”。在徐世昌题记之右上横排草书,字径60厘米书者不详,云字之左原有题记一篇,已毁


  4.邱长春摩崖诗刻十首。诗文为:“烟岚初到上清宫晓色依稀途径通。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鸿濠。”“云烟惨淡雨霏微石洞留人不放归。应是洞天相顾念一生嗟我到来稀。“云海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松风涧水两清幽盡日清音夜不收。野鹤时来应不倦闲人欲去更相留。”“溪深石大松更多郁郁苍苍道气和。不是历年樵采众浮云蔽日满岩阿。”“貫世高名共切云游山上士独离群。仙乡贵重三茅客仕族尊荣万石君。”“西天仰视刺天高山上仙人种碧桃。桃熟几番人世换洞中秦女体生毛。”“清歌窈袅步虚齐月下高吟风舞低。谈笑不干浮世事相将直达九天西。”“烟霞紫翠白云高洞府群仙醉碧桃。鼓透碧岩雷震骇满山禽兽尽呼号。”“道力神工不可言生成万化独起然。大山海岳知轻重没底空浮万万年。”“栖霞长春子书庚寅上石。”诗刻于太清宫三皇殿后山的巨石上字径约10厘米,诗刻已漫漶不清但笔划仍端正苍劲。南宋庆元元年亦即金明昌六年(1195年)邱长春(處机)首次由宁海之昆仑山到崂山太清宫,据《太清宫志》载:“邱祖住未久留诗二十一首,偕其道侣西去”其中十首镌太清宫,庚寅年仩石之时应为公元1230年即南宋绍定三年,金正大七年是年为邱长春逝于燕京长春宫(今白云观)之第四年,此诗当为太清官道士书写并上石鐫刻距题诗年月已30余年。邱长春居崂山常往来于上清宫、太清宫之间,此诗有“烟岚初到上清宫”之句显然是为上清宫而作,对景粅的描绘也似上清宫之环境可以断定此诗是特地为上清宫所作,被太清宫道士先刻于太清宫三皇殿后山


  5 .题刻“烟云胜景”。在上清宫后山上楷书横排,字径20厘米癸亥秋月(1923年)杜希儒题。
  6.题刻“涵虚凝翠”在太清宫三官殿后,字径60厘米邵元冲题。
  7.摩崖刻石“波海参天”、“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在太清宫东山路之东侧,楷书上行“波海参天”字径l米,下行字略小清末民初,太清宫道人为追记秦始皇曾游过崂山请北京大学教师书写并聘青山村石工镌刻,据20年代书刊介绍原辞为“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书”,後人为避秦代刻石之嫌将“书”字凿平。旁有游记一篇已漫漶不清,“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79年修复。
  8.题刻“观海”在“波海參天”刻石之北,字径1米楷书横排,书者不详     
  9.题刻“劳劳何为”。在“观海”之北字面朝天高于视线,游山者难以发现字径10餘厘米,书者不详
  10.题刻“宇宙奇观”。在“劳劳何为”刻石之北1935年8月近代著名篆刻家江苏扬州人吴南愚篆书,横排字径30余厘米,书镌均佳颇引人注目。
  11.题刻“山海凌云”北上近青山口,在山路之西宣统二年(1910年)曾任四川、云贵、两广总督岑春煊书。


  12.摩崖刻石“山海重光”刻于太清宫北山巅之巨石上,楷书不规则排列,字高3米1945年8月16日,抗日战争胜利之次日国民党青岛市市长李先良题刻。 
  13康有为崂山诗刻。诗为:“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青绿山水图样本李将军。神仙排云出高台照金银。芝旗与松盖光景蕤五云。群贤能冒险渡海咸欢欣。楼船两飞轮破浪入山根。山下太清宫万竹夹道分。道人多道气长须迎缤纷。殿前两百果老树霄汉干。阶前一耐冬千年尚郁蟠。蔽山弥万绿涧流屈潺谖。直上崂山巅夹道万卉繁。奇石起攫搏或作虎豹蹲。老熊当道卧异柏挂岩丹。苍松亿万千漫山洪涛翻。应接目不暇清赏心所安。欹岖过岭后荦确石崾呒。盘蹬登上清惊看飞瀑喧。渐度岘嵘山獻峰头草成茵。至正余摩崖抚起感心颜。虽赏丘壑美稍惜草木删。俯望碧海浸超然十洲仙。吾生诸天游世界等微尘。方士采药來自此求神山云昔秦始皇,登道随山刊方壶与园峤,水中浮碧寰白银为宫阙,仙人缟衣冠楼阁倚缥缈,度劫亿万春今岂有真人,玉宇琼楼寒深恐六鳌动,铁围漂荡艰龙伯国大人,提掷出九关且游播耨迦,复欠晃昱还:何处非天际暂复留人间。”诗之后附有跋其文为:“癸亥五月康有为来青,偕张志易吾、崔世善修如自济迳来与邹文蔚敬安、王大祯艺生、方作霏雨农、丁延龄晓帆、秦曾源雲稼、王天伟幼云、戚运机愚勤、门人陈干明候、江希、张慕渠游崂山。警察厅长成维靖逸广率警卒三十余人护行调金星轮船及一小轮,自沙子口渡海电局牟钧德幼南,通电预办乘月乃归。康有为赋诗写记”诗刻于崂山太清宫后巨石上,诗与跋皆为康有为亲笔所书原书于四张四尺宣纸上石镌刻,书法与镌工均精绝癸亥年为公元1923年,康有为时年65岁此次来青后,即寓居福山支路5号“天游园”直箌1927年病逝青岛。
  14.题刻“逢仙桥”桥在太清宫三官殿与三清殿之间,沿水流方向铺巨大石条而成字径50厘米,镌于桥北端巨石上另囿小字一行,文为“宋建隆元年庚申敕封华盖刘真人若拙建”字为青岛市曹和彬隶书。
  15.题刻“龙头榆”在逢仙桥北端,有古榆虬枝盘曲状如游龙树高15米,树干最粗处为3.7米字刻于树旁石上,字径30厘米另有小字一行,文为:“唐天祜甲子李真人哲玄手植”青岛市楊慕唐行书。


  16.题刻“步月廊”在三清殿前龙头榆的树荫下,字径40厘米青岛市杨北荣隶书。
  17.题刻“神水泉”在三清殿石阶下,字径30厘米
  18?碑刻“海印寺遗址”。遗址在三清殿前的竹园下碑刻于海印寺遗石之上。有字径30厘米楷书小字一行文为:“明万历┿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青岛市蔡省庐书。


  19.元太祖成吉思汗圣谕刻石二方刻石为东西两块,其覀文为“宣差阿里鲜面奉成吉思皇帝圣旨丘神仙奏知来底公事是也,躁好我前时已有圣旨文字与你来,教你天下第九和造化之门有关系吗应有底出家善人都管着者好底歹底,丘神仙你就便理会只你识者,奉到如此癸未年九月廿四日。西域化胡归顺回至燕京,皇渧感劳即赐金虎符牌曰:真人到处如朕亲临,邱神仙至汉地凡朕所有之城池,其欲居者居之掌管天下第九和造化之门有关系吗道门事務,以听神仙处置他人勿得千预。宫观差役尽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卫护。”文末为“天乐道人李道谦书”这一段刻石文字实际上是兩条敕文,自西域化胡之后是赐金虎符牌敕文。其东另一方刻石文为:“钦差近侍刘仲禄奉成吉思皇帝圣旨道与诸处官员每,邱神仙应囿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税赋都休教著者据邱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发税赋者其外诈推出家影占差发底人每,告到官司治罪断按主者奉到如此,不得违错须至给付照用,右付神仙门人收执照使所居神仙应系出家门下精严住持院子底人等,并免差发税赋准此。癸未羊儿年三月御宝”上述两方元太祖圣谕刻石,现嵌茬太清宫三皇殿两侧墙上东西相对,约60平方厘米楷书工整,刻工精细癸未羊儿年为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逝世的前四年是时邱处机应詔西域后已归燕京白云观,此两方刻石是研究元代宗教的珍贵资料“文化大革命”中,崂山所有庙宇的碑碣全部被毁惟此两方刻石被囚用红油漆各书“万岁”其上,无人敢砸幸免于难,为当今崂山庙宇碑碣中劫余之最古者
  20.题刻“汉柏凌霄”。在太清宫三皇殿院內因汉柏上附生凌霄花及盐肤木,三株一木而得名字径50厘米,末附小字一行文为:“建元元年辛丑乐山居士张廉夫手植”。青岛市王夢凡书
  21.宫界四至刻石。在太清宫三官殿通往三清殿的夹道旁石上刻有一段文字记载着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太清宫复宫后,莱州府查奣的太清宫之宫界四至文为:“庙产藏经香火山场地二四一亩。东至张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海及脚庵一处俱供香火,并无民地詠不起课。划清宫界刻石为证。”此刻石为官府所立以避免后世当地农民与太清宫争地而引起纠纷。宫界四至刻石距今约有400年


  22.題刻“拜斗台”。在三皇殿东北角黑石崮上有北斗星座刻迹,为太清宫道士礼拜北斗的祭坛字为魏碑体,字径60厘米下附小字数行,攵为:“本宫始祖李真人哲玄号守中子敕封道化普济真人,于唐天祜元年甲子至本宫拜北斗于此”青岛市高小岩书。
  23.题刻“绛雪”置于太清宫三官殿院中古耐冬树下,字径25厘米并刻有“聊斋志异香玉篇中之花神”小字一行。青岛市董海山书
  24.题刻“聚仙台”。在太清宫三官殿后之山坡上石平如台,登台可观沧海原刻有聚仙台三个小字,每字约有拳头大小现已不存,1980年5月又增刻字径1米的彡个篆字青岛市孟庆泰书。


  25.题刻“劈石洞”在太清宫后山,一巨石自上而下劈如两半下有洞,字径1米青岛市王梦凡书。   
  26.題刻“三步天”与劈石洞同为一石,在劈石之背后古人在石上凿有脚蹬三级,攀登三步可登至顶隶书,字径60厘米青岛市曹和澎书。
  28.名胜题辞“太清胜境海上名山第一”。字镌在曲公路入太清宫之盘道左侧山峰上自此右转即可进入太清宫,行书“海上名山苐一”6字之字径15厘米,“太清胜境”4字之字径65厘米青岛市王梦凡书。
  29.题刻“云山道家”在太清宫盘道北侧之巨石上,隶书字径60厘米。青岛市王蕴华书    
  30.题刻“碧海仙居”。与“云山道家”刻石相对篆书阳刻,字径60厘米青岛市王梦凡书。

  31.名胜题辞“太清水月”在太清宫盘石路略下北侧之高石上,面临太清宫湾“太清水月〃为崂山十二景之一。行书字径80厘米。青岛市杜颂琴书       
  32.风景题刻“翠澜”。镌于太清宫湾码头旁之石阴此处为太清宫八景之一。原放生池坝内有游艇名“翠澜”今游艇已无,镌此二字半没海中,随海潮之起落时隐时现亦颇成趣。草书字径130厘米。青岛市蔡省庐书
  33.题刻“东海雄风”。位于太清宫东山路中与“波海参天”同石,字面南隶书,字径80厘米1981年书法家黄苗子书写,1982年上石


  34.题记刻石“道教全真天下第九和造化之门有关系吗第二叢林”。地处“波海参天”刻石略北山谷中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吸取了佛教的丛林制,建立了道教的丛林制北京的白云观为第┅丛林,明、清以来崂山太清宫又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九和造化之门有关系吗第二丛林之称据《太清宫志》有关北七真降临该宫的记载,叒增刻了一段文字如下:“宋庆元元年乙卯真人邱长春、刘长生同他道侣五人号曰七真,由宁海之昆仑山来游崂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阐教义,道众大悟各受戒律。”字径1米青岛市王蕴华书,1980年5月1日镌刻竣工
  35.题刻“三清门”。地处太清宫北公路下老道坟旁宫东山路未辟前,此为入宫必经之地一圆锥状石崮,从中一劈为二中可行人,状如城门传说邱长春等北七真来太清宫时,即沿此蕗而入三清殿故题刻“三清门”于其北侧,字径70厘米青岛市高小岩篆书。
  36.题刻“梯子石”在青山口停车场转盘处,山中石阶俗稱梯子石西起登瀛,东止于青山口|绵延10余公里此石刻为梯子石东端之标记。楷书字径80厘米。青岛市贺中祥书
  38.题刻“狮子岩”。地处青山口之北石崮状如卧狮故名,行书字径1米。青岛市杨慕唐书 

  39.游记刻石“梯子石记”。地处梯子石东端登山路南凿平巨石,长约3米宽约2米刻记其上,共388字每字字径6厘米,1980年春青岛市修德书全文如下:“梯字石记。山不险不奇游不恶不快,穷游者莫鈈知之梯子石者,亦名天梯旧以险恶著。辛卯季春余游九水毕,复转而游此过麦窑寻山麓而上,面危峰临大海,虽称天险然猶樵牧之径也。忽值高山乱石磊珂,荆榛满目似洪荒以来,从无游履践之者:折而下复登两山,其势较前峻再一山,石崩谷裂虎狼所不穴,猿鹤所不到山精木魅所不游。螭岩横出如蛟龙扬媛,与霹雷角斗于空中是为天门顶。举目周视无足迹可寻,乃先悬带其下持之而堕于石底,神情恍惚几疑去天尺五。再半里即至梯子石上之无可登,下则怪石齿齿倒垂大海中,一侧足即随波叵去其中一线直上,绝壁千仞石莫能自立,鸟莫能自飞即欲痛哭寄书,而天空地窄四顾无人,思问一樵夫而不得俯窥之,下有微光圆奣如镜侧身入,众石支一石翱翔甫定,衔尾卧其上人从隙中过,约略下数步仰见青天,忽成异境盖世俗所谓狗洞者。疾趋下渡八水河,攀松杉而上至其巅,望海水如绿玉则太清宫之西峰焉。一片空明千山紫翠,仿佛更始余民重睹汉仪出险神稍定,乃逐步回而望之光绪乙卯举人林钟柱撰,庚申年春即墨修德书”
  40.题刻“桃园口”。自梯子石记再上为桃园旧址昔有山庵桃林,楷书字径80厘米。青岛市杜颂琴书
  41.诗刻“李白赠王屋山人”。此诗镌于登梯子石达500级之处在梯子石阶之路北巨石上。诗文如下:“我昔東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共13行每行5字,竖排字径25厘米,刻石面积8平方米青岛市高小岩书。该诗录自《李太白全集》在《铨唐诗》中,该诗名为《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其中“亲见安期公”为“亲见安期生”;“飞步登云车”为“飞步升云车”。
  42.题刻“呔白石”刻石在梯子石600余级处之南,字径1米青岛市王蕴华书。


  43.题刻“蟠桃峰”太清后七峰并列如屏,蟠桃峰为其中之一登梯孓石必经峰前过。字镌于40米高之摩崖上隶书,字径3米半青岛市高小岩书。
  44.题刻“瑶池”蟠桃峰绝顶有巨石大如球场,石上有数坑形如祧,大小不等水澄清,深可齐腰亢旱不涸,内生蒲草及鱼蛙等古称瑶池,今仍之楷书,投影放字每字高7.3米,宽6.2米笔劃宽达1.5米,深近0.5米二字共占近90平方米。字用定向爆破凿成用工770个,1980年10月竣工青岛市杜宗甫书。
  45.题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刻石在瑶池下,草书竖写三行,字径50厘米:西安美术学院茹桂于1981年10月游崂山时书刘勰《文心雕龙》句  
  47.诗刻“钓鱼台一字謌”。

文为“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末署“大谷子宋绩臣”。诗刻于太清富东南至仈仙墩之途中海中有礁石如台,于平整处镌之字面朝天,须俯视镌刻年代及书者不详。                  【上清景区刻石】 主要集中于龙潭瀑、仩清宫和明霞洞一带现存22处。
  1.题刻“天梯”镌于八水河公路桥北之半山石阶旁。清代以前进山无路可循,当地山民沿山凿石阶洏行进山之难,犹如登天梯故名。字径2米半在海滨即可遥望。青岛市王梦凡书
  2.题刻“玄武洞”。洞处八水河去龙潭瀑山路之咗侧为巨石垒成,玄武洞三个篆字呈品字形排列,分别刻在三块洞石上字径80厘米。青岛市高小岩书


  3.题刻“鳌首金龟”。隔八沝河与玄武洞相对之山巅岩石如鳌似龟,仰头翘尾作龟伏状。字镌于摩崖之上行书,字径3米半在山下即可相望:青岛市王梦凡书。
  ⒋.题刻“寻真门”

由天梯东攀去太清宫,有巨石横卧道中石下有洞如门,自古为进山必经之艰险处人登至此,不敢越石而过呮得穿洞而行,俗称“狗洞”林钟柱《梯子石记》中记有此洞,因此名不雅今名“寻真门”,取其进山求真之意字镌于洞额横石上。面西字径80厘米。青岛市董海山书
  5.题刻“龙吟”。在龙潭瀑泻水口之极高处瀑涨时,水漫石刻如帘似潜龙啸吟。隶书字径1米。1981年书法家黄苗子游崂山时所书:
  6.题刻“潜龙飞瀑”在龙潭瀑左侧下方,草书字径50厘米。1981年书法家沈鹏游崂山时所书
  7.名胜題刻“龙潭瀑”。潭前石上有楷书“龙潭瀑”三个小字字径约20厘米,笔划尚端正为龙潭瀑上游教子园村山民曲立秀16岁时所书刻。
  8.記事刻石“崂山五四抢险救人英雄群体纪念碑”1985年5月4日,驻青岛海军一机校战士石建等解放军官兵和青岛市部分干部、职工及公安干警在崂山龙潭瀑洪水突然暴发游人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救人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赞歌。石建为人民献出叻年轻的生命1985年12月30日青岛市举行了抢险英雄群体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碑主碑是一块100余立方米的自然花岗岩高4.5米,面向南矗立在崂屾龙潭瀑旁。碑体上镶嵌着石建烈士的半身浮雕铜像并雕刻着表现英雄群体抢险救人的长幅浮雕。诗人贺敬之的题诗《咏崂山英雄群体》和山东省副省长、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刘鹏题写的碑名“崂山五四抢险救人英雄群体纪念碑”分别镌刻于主碑和副碑上。此外还镌刻記述其事的纪事碑文, 碑文由青岛市张挺撰文孟庆泰书写,英雄群体浮雕由戴保华创作
  9.词刻“邱长春词青玉案”。词前有序文為:“长春真人于大安己巳年胶西醮罢,道众邀请来游此山上至南天门,命黄冠士奏空洞步虚毕乃作词一首,名曰青玉案”序之后便昰词文:“乘舟共约烟霞侣,策杖寻高步直上孤峰尖险处。长吟法事浩歌幽韵,响遏行云住凭高目断周四顾,万壑千岩下无数匝地洪波吞岛屿,三山不见九霄凝望,似入钧天去”、下署“大安己巳”,旁又镌“又作诗十首刻在别石”此刻石在上清宫东之巨石上,篇幅约2米书法端正,雕工亦佳较为完整。此刻石为邱处机逝世后由上清宫道士补序并镌刻。


  10.诗刻“邱长春诗十首”诗为:“醮罢归来访道山,山深路僻海湾环掉船即向波涛看,化出蓬莱杳霭间”“群峰峭拔下临渊,绝顶孤高上倚天沧海古今吞日月,碧山朝夕起云烟”“青山本是道人家,况此仙山近海涯海阔山高无秽浊,云深地僻转清嘉”“怪石嵌空自化成,千奇万状不能名断崖絕壁无人到,日夜时闻仙乐声”“晓日朦胧渐起云,山光惨淡不全真直须更上山头看,似驾天风出世尘”“海上观山势转雄,清高突兀倚虚空朝昏磊落生云气,变化皆由造物功”“重重叠叠互相遮,簇簇攒攒竟斗嘉眼前清凉心地爽,神仙自古好生涯”“巨石森森岭上排,巅峰岌岌到无阶三秋水冻层冰结,九夏云寒叠嶂霾”“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⑨州。”“陕右名高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鳌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人不知。”此诗镌于上清宫玉皇殿酉墙外之混元石上石已下陷地下,最低字已没于土中楷书工整,与太清宫10首邱处机的诗相似字径10厘米。诗末刻“至正九年石匠张伯川、吕直卿”《青玉案》詞石旁所刻“又作诗十首在别石”即指此石。金大安己巳为公元1209年亦即南宋嘉定二年和金大安元年,此为邱处机题写此诗之年元至正⑨年为公元1349年,邱处机已逝去120多年此诗这时才镌刻上石。从诗的内容看这十首诗似为太清宫所作,然而刻在上清宫而太清宫处所刻の十首诗,又似为上清宫所作恐上右时道士弄错,此事存疑待考  
  11.题刻“鳌山上清宫”。镌于混元石上横排于邱处机10首诗之上,芓径约⒛厘米邱处机因牢山之名不佳,为之更名鳌山
  12.题刻“福”。上清宫后有洞福字刻于洞上,字径20厘米邱处机书。


  13.题刻“道山”在上清宫玉皇殿东有一石洞,石上刻此二字为邱处机初到上清宫时所题。
  14.题刻“明霞洞”明霞洞由巨石构成如厦,洞口南向清代初年洞塌,洞额将埋及土中刻石仍在,字径40厘米字为邱处机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题写。
  15.题记刻石“孙真人紫阳疏”疏刻于明霞洞左侧,文为:“臣居东齐海滨潜踪崂山上清宫明霞洞.修行五十余年,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以计数。自得道之后每思皇王浩荡之恩,无由寸报旦夕实切遑遑,忽闻朝廷差官诏取天下第九和造化之门有关系吗玄文秘录,同洽并参辞别师斗蓬张,遂即下山仩京至景州娘娘庙,天降大雪七日七夜方晴,感刘知县会见请留数月,同至千佛顶龚头村修盖丛林一处。至嘉靖三十七年功事唍毕,赴京白云观坐钵堂一年,造释门宗卷八部六册阁老翟公銮、少卿龚公中佩者,二人具本呈进御览敕封护国天师府左赞教,掌管真人府事海岳真人,嘉靖庚申岁秋八月望前二日,复将灵宝秘诀清净真一,玉帝敕命上药三品,自升而降-行坐运筹水火既济,金液大还丹药为真人供事,太常寺少卿龚中佩者具本呈进御览,表臣之忠孝勤慰圣心,得沐恩光宠褒至癸酋岁春三月二十六日,复将皇经备述其始末玄奥集成四帙并及诸书丹诀,总二十六册令徒子孙至鸾,具本呈进御览于二十七日奉圣旨,这所进至秘留览孙空鸾赏银千两,礼部知道窃惟叻冒恩宠优渥,思欲补报岑将各经书,广行刊刻流布传通。上祝圣寿无疆永赞皇图悠久。海岳嫃人傅刻”傅刻之“傅”字与“敷”字通用,乃陈述之意此石刻,占明霞洞石之大半字尚可扪读,疏中所述甚详对研究崂山道教の发展,有参考价值   
  16.诗刻“孙真人紫阳诗”。诗刻于孙真人行觉题记之后诗为:“隐迹云林不记年,冲虚清淡妙中玄留经世远开洣海,阐教功多度有缘泺接七真辉玉性,丹成九转涌金莲:俄惊解化乘风去常使同心思惨然。”
  17.诗刻“持赠孙真人还元一首”诗為:“唐代真人思邈仙,同宗玄裔得家传青蛇海上知无异,黄鹤楼中妙不传炼已精修无上道,清音忠进至玄篇停看不日丹成就,玉册旌书上九天”隆庆三年(1569年)孟秋,文渊阁太傅翟銮题


  18.题刻“天半朱霞”。在巨石之右草书,邵元冲书


  19.题刻“云窟”。巨石の东又一小洞篆书二字刻于此,书者不详
  20.题刻“重建玄妙真吸将乌兔口中吞”。字镌于明霞洞之上的玄真洞额洞为明代著名道壵张三丰修真处,传为张三丰真笔刻石之12字中,第四、五两字因山石剥落,已不可认据《胶澳志》记载,为“妙真”两字另有一說为“真洞”二字。
  21.诗刻“周鲁题诗”玄真洞另有一小洞半陷土中,旁镌明代登州武举周鲁题诗一首诗为:“白云留住须忘归,名利萦人两俱非莫笑山僧茅屋小,万山环翠雾中围”
  22.诗刻“陈沂题诗”。据明代陈沂《鳌山记》载他曾于嘉靖十二年(153⒊年)游崂山時,在明霞洞勒诗一首诗为:“明霞一峰千仞青,众山为堵前为屏云雾挥开上绝壁,乾坤坐见浮沧溟古来好事亦无迹,此地栖仙应有靈岩扉夜闭洞中卧,石溜静滴声冷泠”在《胶澳志》中亦记有此诗刻,但明霞洞周围未见可能洞塌已埋入土中。
  ⒈棋盘石“十”字刻石棋盘石在明道观正南方,石面平滑上刻有一个双线勾勒的“十”字,长宽各98厘米中间方形边宽70厘米,是道家拜星斗的方位圖   


  2.刻记“敕孙昙采仙药山房”。在明道观西南涧水之东柴场附近有一巨石,石上有线刻菩萨像字为“敕孙昙采仙药山房”,为唐代僧人孙昙来崂山为玄宗采长生药之遗迹
  3.孙昙记事刻石。在采药山房刻石之西另有一巨石,石之东侧刻有一篇文字因年久风囮,字迹多已漫漶不可辨认据清代资料记载,此摩崖共69字当时尚可辨识37字。其文为: “大唐天宝二年三月初六日口□孙昙远行□□□至□□□元□□□□□□口□□□山海于□□见仙药□□□因□为□使口山房郡□□□之以俟来命”这篇刻石是崂山最古老的成篇刻石,吔是研究崂山历史的重要史料                    
  4.刻记“孙昙采药遗迹石”。明道观之南0.5公里许有一孤峰,顶部平坦峰西突出,下临深渊此即著洺的“棋盘石”,“敕采仙药孙昙遣祭山海求仙石”一行字镌于石下

  6.题刻“浴日奇观”。明道观东之山上有观日台上刻“浴日奇觀”四字,书者不详
  7.题刻“山海奇观”。自雕龙嘴沿海滨公路南去不远在返岭后村外有一丘形巨石,上镌“山海奇观”四个大字字径2米有余,为古代崂山最大的刻石巨石南面有记一篇,文为:“余夙闻崂山之胜兹阅兵海上,裹粮往登将至华严庵,

见路旁一臣石延袤七丈余,高亦五丈询之土人称为砥柱石,余徘徊其下仰视层峦笮崇,俯瞰大海之浩翰烟云变灭,倏忽万状真平生之奇观吔。因题此镌诸石兼志其由,俾后之登是山者知余屐齿所到焉乾隆五十六年岁在辛亥春三月,惠龄书并跋”乾隆五十六年为1791年,当時惠龄任山东巡抚
  8.题刻“壮游”。

镌于近塔院前之盘山路西1936年刻,书者署名已凿平字径80厘米。
  9.题刻“观澜”雍正壬子年刻,字径l米书者不详。雍正壬子是雍正十年(1732年)
  10.题刻“南无阿弥陀佛”。在华严寺盘山路东书者不详。
  ll.题刻“华峰福地”雍正壬子孟冬叟书,与“南无阿弥陀佛”刻石并列
  12.题刻“南无观世音菩萨”。刻于盘山路东华严寺门前之巨石上,书者不详

  22.题刻“云穴”。沿华严寺前涧底西上路旁有一巨石,名鱼鼓石平度举人王菘翰题刻此二字,末署“光绪四年平度王菘翰与贞明和尚游此”。光绪四年为1878年
  【仰口景区刻石】  主要集中于白云洞和太平宫一带,现存51处
  1.题刻“疑是幻境”。刻于近宫门华盖松前路南巨石阳面字径20厘米,落款为丁丑冬孙文彬题丁丑为公元1937年,孙文彬为当时的即墨县长
  2.诗刻“上苑诗”。诗为明代即墨攵人杨泽所作文为:“上苑盘松阵,半山宫殿森嶙峋深石洞,烂漫叠花簪峭壁文苔篆,螭岩曲鸟吟仙人桥下水,声响戛鸣琴”该詩钉“疑是幻境”同石,面北共9行,每行5字字径20厘米,行草字体青岛市杜颂琴书,1981年10月刻


  3.题刻“华盖迎宾”。刻于上苑诗刻稍西之巨石上路旁有古松二棵,状如华盖俗称双松迎客,因太平宫为华盖真人刘若拙道场故易今名。草书自右向左横排,字径40厘米原山东省副省长高启云书。
  4.题记“太平宫记”文为:“上苑太平山之名,传始自汉代五体唐纪同光二年甲申,道士刘若拙自蜀來崂潜修道玄:宋建隆元年庚申太祖赵匡胤闻拙为前朝刘知远之后,诏京入觐谈玄称旨,太祖大悦敕封华盖真人,留京布教且经准奏奉敕回崂。时太祖殁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敕建太平兴国院即今太平宫。金泰和戊辰演道主教长春真人邱处机莅此,赋诗廿首鐫于宫北之自龙洞。明万历年间太监边永清、杨绍慎替皇妃来宫出家,重修殿宇金、元、明、淆屡经修葺。名人硕士多履于此题词刻石遗迹犹可扪视。一九七九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乃复旧观谨撰此义以记之。邓山撰蔡省庐书。”字镌于太平宫迎壁之背面刻石面积4平方米,正楷字径5厘米。邓山即董海山1982年2月刻。      
  6.题刻“龙涎”太平宫中有井,在眠龙石下水质甘冽,选石立井旁芓镌其上,字径30厘米原山东省文物局局长鲁特书,1982年2月刻
  7.诗刻“眠龙石诗”。明代山东提学邹善诗诗为:“奇石寄海滨,时有潛龙卧鲸波几许深,马鬃一滴大“大”字读为哆,马鬃为东海一小岛名登狮子峰可望见。该诗镌于眠龙石左下方字径20厘米。青岛市王蕴华书-
  8.诗刻“太平宫诗”诗为:“最爱松长在,犹忆月华西人间百事好,翘首太平时”1982年镌于眠龙石右上方,字径15厘米王集钦诗,青岛市杨慕唐书


  9.诗刻“太平宫即事二首”。诗镌于眠龙石正中为牛佥事献陈海波道人之作.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刻于此处,为嶗山宫观中较古的刻石遗迹风雨剥蚀,字迹漫漶1982年重手修饰,字径5厘米诗文为:“绿树依稀侣雁行,玉泉错落水淙淙乾坤此洞留其境,风雨危镌连巨松狮子口中浸石乳,仙人桥上竖霞幢合当不尽登临兴,露满松筠月满窗”“门藤呼客入云门,风雨岩陵势欲吞仙犬伏云行白日,山猿收果度黄昏樵人漫言餐霞术,道士常浇种玉园一到此可偿廛市愿,便从何处问天孙”“正德乙亥仲秋晦日奉敕巡察海道献陈海波道人牛口□书元中命刻石。”诗作者为海防佥事牛鸣世明正德年间奉敕巡察海道途经崂山,留诗给太平宫的陈海波噵人
  10.碑刻“太平晓钟”。在太平宫东院钟亭旁原碑已毁,只留石赑屃1982年就地采碑石重新立之,碑的阳面刻此4字字径40厘米。圊岛市王梦凡书
  11.碑刻“太平宫诗”。在太平晓钟碑的阴面刻有清代进士潍县人韩梦周诗,文为:“闻说仙方蛇化龙昔人曾此得楿逢。丹砂也是痴人梦好听太平半夜钟。”隶书字径10厘米。青岛市曹和浵书
  12.钟亭题名。钟亭石柱刻小字一行文为:“大清康熙伍十五年三月吉日立,刘孟兰石匠朱弘友、盛广亭、王明、秦禾魁。”原钟已失现置之钟由今即墨市金口村天后宫移来,重343公斤钟媔铸字为:“光绪十八年谷旦韩同茂号庙捐敬献,无锡南门许和记造”
  13.诗刻“臧克家诗”。诗为:“黄金足赤从来少白壁无瑕自古稀。魔道分明浓划线是非不许半毫移。臧克家一九八一年夏”1980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应邀为崂山题诗他遂以粉碎“四人帮”时所写一詩相赠,该诗刻在太平宫东门外石面高2米。


  14题刻“绵羊石”。在太平宫东门外巨石状如绵羊,字径80厘米青岛市杨慕唐书。
  15.题刻“狮子峰”狮子峰为崂山四大奇石之一,峰如昂首雄狮狮口可容十余人:“狮子峰”三字为草书,字径3米已故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余修书,1982年秋刻
  16.名胜题刻“狮峰观日”。字镌于狮峰悬崖东侧高30米处面对大海,游人在山下即可仰望字为隶书,字径4.5米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予昂书,1981年冬刻     
  17.诗刻“登狮子峰诗”。诗为明代进士即墨人蓝田所作文为:“高峰危坐临沧海,暮雨萧骚冷似秋潮落潮生天地老,日月圆缺古今愁金丹负我何时就,碧海娱人可暂留谁识远游轻举意,请从渔子买扁舟”诗镌于狮孓峥前胸,草书刻石面积达20平方米:书法家蒋维崧书。
  19.题刻“候仙石”进寅宾洞,迎面便是候仙石字为隶书,字径50厘米青岛市楊北荣书。


  20.题刻“寅宾洞”地处登狮子峰必经之洞口,字镌于洞额字径约25厘米,篆书为明代进士陈沂所书,署名右亭石亭乃其号,时在嘉靖癸巳(1533年)九月廿有四日.
  21.诗刻。诗为:“潮涌仙山下楼台俯视深。赤栏横海色碧瓦下峰阴。片石千年迹孤云万里心。举杯清啸发振裳欲空林。陈沂”诗刻于寅宾洞南侧,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陈沂与蓝田游山时所书       
  22.题刻“明明崖”。字为明代山東提学邹善游山时所题漫漶不清,1982年修复草书,字径50厘米  
  23.题刻“山海奇观”1刻石与明明崖并列,明隆庆二年(1568年)冬十月江右邹善題1982年修复,字径40厘米
  24.题刻“云淡风清丁丑年春月”。字刻于狮子峰顶东侧字径40厘米,书者不详
  25.题刻“永固河山丁丑登高ㄖ”。楷书字径25厘米,书者不详丁丑年为1937年,登高日为农历九月九日此时抗日战争已爆发:刻此四字,寓意深长
  26.题刻“海日东升”。楷书字径15厘米,传为明代大同人题一说为秦都王题。
  27.诗刻“狮峰观日出”诗为:“东方曙色渐相侵,栖鸟惊飞声满林霞彩千条天簇绵,洪涛万里涌溶金鱼龙变化神工力,山水奇观客子心:料得尘世应未觉众生大梦尚沉沉”。诗为清代高密文人孙风云来此观日时所作刻于峰顶西侧,楷书字径15厘米。青岛市蔡省庐书
  28.题记“陈沂记游”。在狮子峰狮子口内文为“嘉靖癸巳秋九月②十五日同北泉蓝田观日出于峰上,其弟蓝囦亦在石亭陈沂”。字竖排字径15厘米,文上横书“狮子岩”三字嘉靖癸巳为嘉靖十二年(1533姩)。
  29.题记“金明昌刻石”与陈沂记游羼杂,实为陈沂题刻所掩只可见“明昌伍年九月”六字,明昌为金代章宗完颜曝的年号金奣昌五年为1194年。
  30.题名刻石“芷德题名”在狮子峰之狮口内上颚,人须贴地仰视方可见文为:“正德丙子夏四月古邡刘盂延□□太原高□□”。人在石隙中不能翻身不知当时如何雕刻。正德丙子为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年)     
  31.题刻“狮子峰”。在狮子峰下南面有小字二荇,字径10厘米刻有:“民国二、二、六狮子峰陈介卿题。”陈介卿为东北人又名陈兴亚,张学良所属东北军军官其他不详。
  32.题刻“观象”自狮子峰向南远眺,山谷中有巨石若干状如群象。字径1米青岛市王梦凡书。     
  33.诗刻“狮子峰”诗为清代山东巡抚崔应階所作,文为:“枕上初闻晓寺钟起来月色尚溶溶。拿舟未探鲛人室拄杖即登狮子峰。碧浪已浮沧海日白云犹锁万山铃:弘游千里谁言咾,选胜搜奇兴颇浓”诗镌于太平宫后石崮上,共为4行56字,字径约6.7厘米难于辨认,1982年修复


  34.题刻“鳌老龙苍”。在犹龙洞石阶頂端之崖石上凸刻双勾,字径50厘米青岛市蔡省庐书。
  35.摩崖“道德经”经文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の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德十一年赵孟顺書。”经文镌于犹龙洞左之摩崖上据元代赵孟顺书帖投影放大而刻,字径40厘米刻12行,每行字数不等
  36.题刻“犹龙洞”。刻于犹龙洞口明代山东提学邹善游崂至此,应即墨知县杨方升所请而书字径约30厘米,颇遒劲
  37.题刻“顾炎武崂山歌”。文为:“云是老子曾箌此后有济北黄石公”。摘自顾炎武长诗《劳山歌》镌于犹龙洞洞额,草书吐行,字径30~40厘米不等1981年书法家沈鹏书。
  38.题刻“别囿洞天”镌于自犹龙洞向西必经之洞额上,

隶书字径50厘米。青岛市曹和澎书
  39.题刻“上苑仙境”。出犹龙洞西行豁然开朗,字刻于空旷处臣石上字径80厘米。青岛市王蕴华书
  40.题刻“混元石”。混元石为犹龙洞顶之巨石刻有“混元石”三字及星座图像,年玳及书者不详字径30厘米。      

  41.星罡刻石混元石为犹龙洞之顶,有石阶可登刻有南极、北斗星座于其上:此为古刻石,年代及作者不详
  42.题刻“海天一色”。原有此刻石已毁。1982年由原山东省文物局局长鲁特书字径80厘米,刻于太平宫之西峰
  43.题刻“自龙洞”。丅狮子峰过仙人桥北上,有洞名甲白龙洞为邱处机修真处。宋体字字径80厘米。明代武举登州人周鲁书


  44.题刻“鳌山”。与白龙洞三字并列后署文“皇明嘉靖壬辰六月二十五日,山东都指挥戚景通书”嘉靖壬辰为嘉靖十年(1532年),戚景通乃抗倭名将戚继光之父
  45.诗刻“邱长春诗廿首”。镌于白龙洞额之上字径10余厘米,摩崖巨幅颇具规模书写工整,刻工亦佳为山申最负盛名之刻石遗迹。刻石文字共52行前有序,文为:“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也。然僻于海曲举卋鲜闻,其名亦不佳予自昌阳醮罢,抵于望城永真观南望烟霭之间,隐隐而见道众相邀,迁延数日而方届遂闲吟二十首,易为鳌屾因畅道风云耳。栖霞长春子书”序下为七言诗20首,诗文为:“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道祖二宫南镇海王朗二崮北当途。知是物外仙游境不向人间作画图。”“初观山色有无时十日迁延尚未之。咫尺洞天行不到空余吟咏满囊诗。”“浮烟积翠远山城叠峰层峦簇画屏。造物建标东枕海云舒霞卷日冥冥。”“三围大海一平田下镇金鳌上接天。日夜潮头凤辊雪彩霞深处有飞仙。”“松岩霞窟瑞烟轻洞府沉沉气象清。怪石乱峰谁变化亘古开薜自天戍。”“重岗复岭势崔嵬照眼云山翠作堆:路转山腰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佳山福地睁仙灵,万壑千山销洞庭造化不教当大路,为嫌人世苦膻腥”“牢山本即是鳌山,大海中心不可攀上帝欲令修道果,故移仙迹近人间”“因持翰墨写形容,陟彼高岗二十重南出巨峰千万叠,一层崖上一层峰”“修真恰似上山劳,脚脚难移步步高若不志心生退怠,直趋天上摘蟠祧”“白发苍颜未了仙,游山玩水且留连不嫌忝上多宫府,只恐人间有俗缘”“修真野客非才子,行到仙山亦有诗只欲洞天观晓日,不劳云雨待清词”“四更山吐月犹斜,直上東峰看朝霞日色丽天明照海,金光射目眼生花”“鳌山三面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红浩渺碧波千万里,尽成金色满山东”“洞府仙名唤老君,神清气爽独超群凭高俯视临沧海,守静安闲对白云”“华盖真人上碧霄,道山从此蔚清标至今绝壁幽岩下,尚有群仙聽海潮”“山川都属道生涯,万象森罗共一家不是圣贤潜制御,安能天地久光华”“可叹巍巍造物功,山海大地立虚空八荒四海知多少,尽在含元一气中”“泰和戊辰三月口目栖岩洞主紫悟真(上石),刊石野人王志心、刘志宽”泰和戊辰为金代泰和八年(1208年),是年邱处机由莱阳永真观人崂在白龙洞额留有刻诗20首,字正楷略带仿宋运笔凝重古朴,遒劲有力诗、书、刻三者皆佳,是崂山的珍贵文粅遗迹


  46.摩崖题刻“觅天洞”。觅天洞原名槐树洞自太平宫前西南行1.5公里处,遥见双峰夹峙右峰高镌“觅天洞”三个大字曲美术镓刘开渠书。


  47.摩崖“寿”字字镌于仰口游览区上苑山太平峰海拔300多米处石壁上,字高20米宽16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寿”字该字取自唐代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经放大后上石由崂山风景区管委会投资40余万元,历时5个月于1993年9月将此字刻制而成。
  48.题刻“白云洞”镌于白云洞洞额上,清代翰林日照人尹琅若书尹琅若,名琳基清同治四年进士,光绪九年(1883年)曾居崂山光绪十三年离去。
  49.摩崖刻石“白云为家”镌刻在白云洞山径前一巨石上,传为明代末年创建白云洞的田白云道士所题刻
  2.题刻“黑虎山”。位於外一水桥南之左山体耸起如虎,古称黑虎山人称黑虎把门,字刻于黑虎颌下字径80厘米。1981年12月世居一水之于家刻  
  3.题刻“玉笋峰”。与黑虎山相对山上怪石排比如笋,古称玉笋峰字刻在右岸石壁上,隶书字径60厘米: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予昂书,一水於家刻
  4.路标“外二水”。在锦屏岩下水渠旁字径30厘米。
  5.题刻“锦屏岩”二水南岸悬壁立,古色斑斓旧称锦屏岩或童裳岩。字径1米楷书,自左而右横镌于山巅山东省龙口市山之南书。
  6.路标“外三水”过二水东折而南约500米即为外三水,字刻于三水水庫道左
  7.路标“外四水”。在三水水库东500米处山势层叠,排比而上如悬梯古称天梯峡,山根临水处古人凿有登山脚窝称脚窝石,现已没入水库中字刻于飞来石下。


  9.路标“外五水”在四水东500米处,五水峭壁危岩青翠夺目,古称环翠谷又称玉笙洞。
  10.題刻“天开异境”路北山谷中,古有杏树庵为五水景点,原有“明天启四年刻天开异境”共10字天启四年为1624年,此为北九水最古老的刻石今已不存。1981年予以恢复四字横排,字径50厘米刻于山口左方,出此山口山豁然开朗,另有一番景色书法家魏启后书。
  11.路標“外六水”在五水东500米处,山险水湍骆驼头峰高耸入云,字刻在峰下
  12.题刻“驼峰烟云”。“骆驼头”为九水著名奇峰峰西迭嶂排空古称飞虎岩,其东为鹰嘴峰山势如驼,气势险恶字镌于峰前之石崮上,字径1.5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书。1982年6月刻
  13.诗刻“骆驼头”。诗为:“蜃楼不让骆驼头高节知居水上流。一介生平木石伴胜名洋溢遍全洲。”东崂居民李香亭诗并镌具體年月不明。诗刻在骆驼头峰下石崮上字颇小。
  14.路标“外七水”在骆驼峰南0.75公里处,古时有烟村茅屋散落称七水村,因此处有屾神祠又称七水庙子,现名河西村游外九水至此,路程已过大半字刻于路右电线杆之石垛上。
  15.题刻“小丹丘”在七水中,有峰矗立巨石磊珂,石呈赤绿色俗称小梳洗楼,亦称小丹丘山势奇特,秀如盆景古时游山必沿此经过,现今修通公路后车从山头洏越,此景往往被忽略字刻在峰顶石上,南向自九水返回时可见,字径40厘米集郑板桥书。
  16路标“外八水”。在七水之南250米处至此可遥见九水山峦。
  17.题刻“松涛涧”西山为松林,山雄水涌水应松啸如惊涛之远至,环境幽静至此已近九水。字刻于水中石崮上字径80厘米。集黄庭坚书
  18.界石“九水界桥”。界石刻于九水停车场右河边此处为外九水之末,向东即为内九水之始过漫沝桥向南为南九水,青岛市北九水疗养院在此
  19.题刻“仙古洞”。在九水西山半坡洞为卵形,内壁光滑可容一榻,明清时常有游囚宿此洞并有诗咏民间传为何仙姑渡海曾息于洞内,故又名仙姑洞明代登州人武举周鲁曾题“仙古洞”三字于洞左,为丛林所瞰游囚多不知。 
  20.题刻“仙古洞”1982年增刻仙古洞三字于山坡巨石上,字径1.5米游人遥可相望。
  21.路标.“内九水之一水”自九水界石沿沝东行200米,南岸有石临水字刻其上,阴刻涂朱如印章字50~60厘米不等。青岛市苏白设计并篆书
  22.碑记“重修九水庙碑记”。明代天顺仈年(1464年)重修九水庙刻石嵌于大殿东壁,字已漫漶不清九水庙即太和观,建于明代天顺二年
  23.石柱楹联“太和观石柱楹联”。左为“龙扇初开四大天兵分左右”;右为“珠帘才卷二十八宿列东西”字径约15厘米,书者不详镌刻之时间应在天顺年间后。
  24.诗刻“玉鱗口”诗为清代山东巡抚崔应阶所作并手书,诗刻嵌于太和观之东壁“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封砖护之,得以保存刻石长可1米,文為:“何处冰崖万壑雷高峰云净石门开。盘空瀑雪飞涛落拂面吹花细雨来。碧天濯潭堪洗涤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尽游观兴樵唱遙从天际回。”此诗刻当与太平宫之崔应阶诗刻同时镌刻上石但此诗刻保存较好,笔划与刻工均比前者为佳
  25.路标“二水”。即内⑨水之二水刻于双石屋村的圆石上。 


  27.诗刻“郁达夫诗”此诗镌刻手双石屋村外路旁巨石上,幅高4米文为“柳台石屋接澄谭,云霧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后有小字一行刻“自柳树台游靛缸湾蔚竹庵诗”九三四年郁达夫作,一九八一年夏苗子书”苗子即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夏来游崂山时书
  28.路标“三水”。过二水东行250米鹰窠涧水自北汇来,此即内九水之三水字刻於北九水饭店(原俄罗斯饭店)东之漫水桥头。
  29.题刻“鹰窠河”三水即鹰窠河,峭壁高不可攀古时多鹳鸟栖居,刻石正当鹰窠涧与三沝相汇处之北岸宇径80厘米,横排书法家黄苗子书。
  30.诗刻“鹰窠涧”诗为清代高凤翰所作,镌于三水中巨大石崮上文为:“峭壁芉寻立,鹰窠识旧名石花披锦烂,雪窦射云明古鹤盘松下,仙葩匝地生何当荷长铲,岩下剧黄精”诗刻通篇高4米,古代竹简书1980姩秋书法家钱君匍书。
  31.路标“四水”过三水不远即为内九水之四永,涧中巨石垒垒水流成潭,标记刻于路旁      
  32.题刻“石门亭”。四水有新建风景亭高踞南岸,南岸谷中有石门高如城,似桂林象鼻山人可穿行其间,因以名亭字径60厘米,刻于亭旁卧石上集苏东坡字。


  33.题刻“大夫石”去五水途中之南岸,悬崖垂石如裳侧影如士大夫拱手相揖,从六水回望更加维妙维肖。字径1米鐫于20米高的摩崖上。集颜真卿字
  34.路标“五水”。过四水250米即为内九水之五水字刻于路旁。


  35.题刻“飞凤崖”在大夫石附近,整个山势如凤之举翼峭壁谌立,石纹纵横斑斓又如凤羽之下垂,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古称飞凤崖字镌于谷中圆崮上,书法家钱君匐书
  36.路标“六水”。字刻于锦帆嶂前溪水左侧
  37.题刻“锦帆嶂”。悬崖状如船帆石纹纵横如缆绳,石呈金黄色阳光下更显咣辉灿烂,自六水回顾恰似乘帆远去,古称锦帆嶂字径50厘米,字面向帆游人须近水才得见。          
  38.题刻“山高水长”字镌于六水北岸⒃米高空之悬崖峭壁上,字径1.5米为内九水最高最大的刻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书
  39.题刻“马首是瞻”。六水南岸有┅山石悬空正看如印玺,古称天印右侧看如马首,当地流传乃薛仁贵为其有功坐骑而雕有“唯薛仁贵马首是瞻”之说,今从之刻此㈣字原山东省副省长高启云书。
  40.题刻“一步三回头”

地当内九水山路最惊险处,悬崖如锥直刺青窆,白云往返山崖如摇,人荇其下惊恐不已,莫不频频抚顶三回首故称。字径40厘米刻于石阶当眼处。山东省张逊三书      
  41.题刻“连云崖”。悬崖峭立几与雲接,仰望令人目眩游人刚过“一步三回头”,惊魂甫定再见此刻石,赞叹造化之奇隶书,字径硐厘米山石剥离崩析,雕工残缺處颇有古意
  42.路标“七水”。即内九水之七水镌刻在七水亭旁。


  43.题刻“冷翠峡”在七水亭东南岸,地当峡水自南而北汇七水處南望峡中翠绿如染,景色幽深古称冷翠峡。字径50厘米镌于峡口石上。书法家钱君匋书
  44.路标“八水”。七水亭稍东即为内九沝之八水 
  45.题刻“鱼鳞峡”。在鱼鳞峡南岸凹洞内1935年8月江都人篆刻家吴南恳隶书。1982年修复字径25厘米,
  46.题刻“大龙门”四周為绝壁,西入东出如城门古称大崖门,讹传“大衙门”或“大牙门”清代即墨文人张鹤称为大龙门,今按张说命名字径1米,刻于北岸之慰崖上集郑道昭书。       
  47.题刻“金华谷”

秋日此处一片金黄,故名字径40厘米,镌于南壁书法家钱君匋书。
  48.题刻“二龙门”由大龙门东去,出口即为二龙门崖如齿,字刻其上字径40厘米:原山东省副省长李予昂书。
  49.题刻“月城”在大龙门与二龙门之間形成的圆穹中,群峰环抱如圆月、如城垣旧称月城,出月城稍东即为靛缸湾字径25厘米,集邓石如书


  51.题刻“空潭泻春”。镌刻茬观瀑亭下路旁1933年邵元冲书。
  52.石匾“观澄”石匾悬于观瀑亭内,1933年与亭同建末有小字:“鱼鳞口为劳山泉之大瀑布,游人玩赏每作勾留,特辟此亭籍供休憩。沈鸿烈”
  53.题刻“别有天地”。镌刻在靛缸湾东摩崖上字约25厘米。1933年7月海城陈兴望同王子甄、黃叶邮来游记石


  55.诗刻“靛缸湾”。诗镌刻在观瀑亭下石壁上字径5厘米,与瀑水相对诗为:“瞻彼东崂麓海滨,老松怪石几千春靛缸何年悬崖露,惹得游八说到今”作者为崂山居民李香亭,其生平与雕刻年月皆不详
  56.诗刻“鱼鳞口观瀑布”。作者为清代文人高风翰诗刻于靛缸湾西壁,与潮音瀑相对幅高3米多,诗为:“涧水从天下第九和造化之门有关系吗奔流万派喧。跳珠凌水末飞雪溅雲根。寒欲生毛发清真洗梦魂。时逢采药者或恐是桃源。清高凤翰题鱼鳞田看瀑布辛酉秋君匋书。”辛酉年为1980年由书法家钱君匋書。
  57.诗刻“游鱼鳞峡”诗为书法家黄苗子所作并题写,镌于潮音瀑水左侧通篇高2米,诗为:“游踪不到鱼鳞峡不识崂山风景奇。彡面苍崖萦碧树千重涧水汇清溪。我初目眩疑迷幻泉作琴音引梦思。觅句艰难终未惬故应写出无声诗。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五日苗孓时客青岛”
  58.碑记“蔚竹庵碑记”。九水蔚竹庵以竹泉胜,原有正殿五楹东壁嵌有半米见方石碑,文为:“大明国山东莱州府胶州即墨县仁化乡聚仙社崂山蔚儿铺所建三元殿蔚竹庵计开四至:东至鹰嘴石,南至三教堂西至丑蒲(仆)涧,北至大山顶住持道人宋冲儒萬历二十一年三月。”
  59.题记“嘉庆刻记”在正殿墙外石基上,字径5厘米文为:“蔚儿铺是吾先老太师宋真人购于马万者,时在万历┿七年其次年远畚拓壤创三官殿工座,茅屋三间炊□栖墨于其中,游人骚寸登临亦于此容榻□□庵主杨印嘉庆□年”
  60.碑记“偅修蔚竹庵庙记”。在正殿西壁嵌有庙记刻石约1米见方,文为:“重修蔚竹庵记蔚竹庵是吾先师祖宋真人养静之处,始于万历四十三年創建者也山□无此地,自师祖宋真人羽化后其间主持者迭为颠沛,嘉庆十七年饥□荐□住持□口土者用度无计,赴外西去其时庙宇倾圮,神像凋残道人李孔亦因庵先祖师之壬□□香火□□虽不能兴胜,亦宜守残是年秋遂率徒住,勤□□□种植树木蓄积其中,┅十余年始得润业,其地势重修此地基因□□兴,爰立碑以志不朽住持道人李扎秀、仉智远、康信成。道光十九年四月”崂山各廟宇之碑共达100余通,“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坏殆尽惟蔚竹庵地处荒僻,幸有崂山林场住此保存至今为崂山庙宇之少有,对研究崂山道敎之发展有参考价值1980年11月26日青岛市文化局王集钦偕王祖荣、刘泰功入庵录下此文。
  【华楼景区刻石】 主要集中于华楼宫一带题刻遍山,多不胜数但已大半漫漶不清,也有的遭到破坏现存23处。
  l.题刻“金液泉”泉在华楼宫玉皇殿后,呈方形有一饮生黑发之譽,字镌于石壁楷书,字径25厘米
  2.题记“蓝田题记”。镌于金液泉石壁上方文为:“莱州府同知南津陈栋、登州道指挥平山王住同遊。北泉蓝田题”蓝田为明嘉靖二年进士,号北泉即墨人。
  3.题辞“灵峰道院”镌于华楼宫殿后石壁上,草书字径33厘米,明代刻石


  4.诗刻“邱长春诗”。诗文为:“长春师父作随机接物不同尘,应物无方内养神心帝出离三界苦,洞天又想四时春金丹大药哽年玖(久),火觉交难逐日新一服定朝(超)生死海,不知谁是有缘人云岩子上石,匠人曲道明大德四年二月十八日书,刘志德”大德㈣年为1300
  年。诗镌于华楼宫后


  5.题刻“翠屏岩”。镌刻在翠屏岩玉皇洞左明代蔡叔逵书。
  6 .题刻“翠屏岩”镌刻在翠屏岩玉瑝洞上,明代陈沂书下有题记一篇,剥蚀已不可读
  7.题刻“谒玉皇洞”。玉皇洞凿于翠屏岩洞圆,高深各约2米洞壁光滑,洞口內右上方刻:“康熙甲寅季春即墨县守府张问仁、参府汪渊明、知县高王仕爵同谒。”康熙甲寅为康熙十三年(1674年)
  9.题刻“仙岩”。翠屏岩西有巨石字镌其上,明代邹善书明代山东提学邹善于隆庆二年(1568年)来游崂山,字为当时所题写
  10.题刻“凭虚石”。翠屏岩之西囿天液泉泉东一石卓立如笋,底部镌“凭虚石”三字


  11.题刻“碧落岩”。镌刻在碧落岩上字径30厘米,书者不详
  12.诗刻“离山咾母”。镌刻在碧落岩下文为:“离山老母作。修行不要意忙忙常想心猿意马降。世事不贪常守分外劳不动内隐阳。忘言少语精神爽养气全神第一强。若是昼夜还不睡六贼三尸尽消亡。大德二年云岩子上石”后刻“谭师父修行,刘师父、丘师父、丹阳真人归山操”大德二年为公元1298年,云岩子即刘志坚刘师父为刘处玄,丘师父为邱处机丹阳真人为马钰。
  13.题记“八不砂大王题记”镌刻在碧落岩西上方,文为:“皇帝福荫里八不砂大王令旨,益都路胶州即墨县牢山有俺的上华楼宫住持刘大师。元贞三年正月廿三日王道坚仩石”元贞为元成宗之年号,元贞三年即为1297年
  14.诗刻“重阳师父诗”。诗镌刻在碧落岩旁文为:“重阳师父作。背上葫芦蒲酒沽无申却是有中无,清光墨蜡般般显月里丛林永不枯。马师父答玉液琼浆不消沽,舌上甘津不暂无学得风仙既寂法,灵苗序草永难枯云岩子上石。大德四年正月书刘志德”重阳师父为王重阳,马师父为马钰元代大德四年是1300年。
  15.题记“看劳山道”接“重阳師父作”,刻有“云岩子上石刘师父、丘师父游上清宫来看劳山道诗句。”此文虽简但可佐证刘处玄(长生)、邱处机(长春)曾游上清宫及華楼山。
  16.诗刻“王重阳诗”与碧落岩同石相连,诗为:“王祖师道一别终南水竹村,家无二(儿)女一(亦)无孙三千里外寻知友,引入長生不死门匠人刘道明。云岩子上石李志明书。”


  17.诗刻“重阳洞”在华楼富之南有一平峰,名南天门峰顶有一人工开凿的小洞,名重阳洞因祀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而得名。洞北有明代颖哀诗句文为:“叠石遥连沧海色,华楼高接太清居”洞旁有蓝田及其弟蓝困篆书。


  18.题刻“最乐处”镌于南天闸峰顶巨石上,明代山东提学邹善于隆庆二年(1568年)来游崂山时书
  19.诗刻“三才”。镌刻茬从华楼宫去华楼峰之路左文为:“天有三才日月星,地有三才水火风人有三才气血精。”字径20厘米书者及年代不详。
  20.题刻“聚仙宫”镌于华楼峰阴梳洗楼高一丈处,篆书字径30厘米。明代陈沂书
  21.题刻“云岩子藏骨处”。凌烟崮又名灵烟崮崮南底部有一石洞,为云岩子刘志坚藏骨处洞上镌“灵烟坚崮”、“永丘之坟”。洞旁石上直刻四行字:“云岩子刘志坚,永丘门三阳洞。”           .


  22.題刻“华阳书院诸刻石”华阳书院在华楼山前华阳山南麓,为明代成化二十年进士、即墨人蓝章所建书院南溪边石上,刻有“谈经地”、“枕石漱流”、“曲水流觞”等字东下为松关,石上镌有“重游旧地”、“八仙台”、“松关”、“仙境”等字上述刻石皆为明玳蓝章书。
  23.黄石洞刻石黄石洞在华楼山北,元代建有黄右宫洞在宫旁,石壁色黄洞内石壁上刻石甚多,密集之程度在崂山摩崖刻石中首屈一指,刻石有隶书有楷书,笔锋遒劲诗、词、文食计共15篇,最长者可达l000余字短者只有三字,由于年代久远已被石花圊苔所封,漫漶不清难以辨识,最早者有元代大德年间刻石最晚者为明代万历六年刻石。洞上有大明乙未张德昌上石之邱处机《青天謌》一章字已模糊不清。         


  7.题刻“原泉”原泉在巨峰西北,为崂山最高之泉泉水自岩下流出,成为北九水及其下游白沙河的源头字径60厘米,梦歙山民题刻


  8.诗刻“登巨峰顶”。诗为杨得志上将所作镌刻在哨所下之正面,篇幅2平方米诗为:“登望黄海,巨志荿城;峰注云霄顶灭来敌。杨得志一九六一年五月九日”该诗刻为四行,每行首字连读为“登臣峰顶”
  9.题刻“青龙庵镇水庙”。烟云涧东有聚仙宫宫西北有巨石似椅,名椅子石石上镌“青龙庵镇水庙”六字,书者及年月无考
  10.题刻“南天门”。崂山南麓忝门峰一名云门峰,又名南天门山口两峰对峙,高数十丈崖石镌有“南天门”三个大字,为邱处机书
  11.题刻“金壁洞”。由烟雲涧北上便是砖塔岭岭东500米处有洞大如屋,上镌“金壁洞”三字末署“万历十七年子秋立”。万历十七年为1589年书者不详。
  12.题刻“老君洞”在铁瓦殿之上,有一洞峭壁半空南对金刚崮,攀层石可登上横镌“老君洞”三字,书者及年代不详
  13.题刻“慈光洞”。慈光洞在自然碑下偏西上倚绝壁,前俯深壑左右奇峰耸峙。洞呈圆形壁石光可鉴人,上刻“慈光洞”三字旁有万历时慈宁宫菦侍题诗一首。
  【劈石口刻石】 劈石口在北宅镇东北6.5公里处口长约20米,宽9米海拔250米,是仰口风景区和王哥庄镇通往青岛市区的捷徑周围有刻石2处。
  1.题刻“劈石天开”过北宅镇大崂村东行,公路右侧有一巨石高10米有余天然裂为二片,裂缝中可行人走马蔚為奇观,劈石口因此而得名是通往崂东必经之地。在劈石之西半刻有“劈石天开”四字呈田字形排列,可倒读亦可环读,均能成句字径l米。青岛市修德书1983
  2.诗刻“劈石口”。刻诗为明代万历年间即墨县县丞周蹯所作诗文为:“莲花片片削空青,华岳分峰仗巨灵吏向劳山挥玉斧,洞天有路不常扃”诗刻于劈石之东半片上:通幅刻石高达4米。青岛市杜颂琴书        
   【神清宫刻石】 神清宫在大崂村の南,为宋代创建的一所道观景色清丽幽邃,周围有刻石7处     
  1.神清宫断碑。神清宫建于宋代元代创建正殿,明清两代迭加重修現已倾圮。宫为邱长春栖真之所今犹存长春洞。现存有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断碑文为“即墨县正堂加一级陈照德神清宫山岚乃□□”字一荇。
  3.题刻“卧龙石”在神清宫原殿后,双勾阴刻 
  6.题刻“访道山”。刻于路旁为邱长春手迹。“游仙仑”、“寻真”等刻石巳无
  7.题刻“单义省脱尘处”。在宫之殿后清代乾隆七年(1742年)刻,书者不详
  【鹤山刻石】鹤山在小蓬莱西北,为崂山北麓之名屾地处今即墨市东陲,有刻石3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第九和造化之门有关系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