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野莺啼黄莺的叫声如何形容,东方已现美朝霞

诗歌大家要会读、能体会。可昰如果能自己写诗歌,那不是更好吗

特别是,有一类大家都喜爱的诗歌也就是常见的例如七绝、蝶恋花等等,称为格律诗歌也称為近体诗歌。同学们如果能自己学着写那可有趣啦。

我们这本《小朋友学诗歌》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学写诗。

写诗歌也和画画、打乒乓球、炒菜一样。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诗歌作者真的挺难的。可是要想入门学会写诗,哪怕是学写那些规矩很多的格律诗歌其实并鈈难。只要咱们会汉语拼音就可以了。

一个优秀的诗人需要懂得很多诗歌知识,比如修辞、意境、诗歌史……可咱们初学,不必学那么多仅仅学习诗歌的规则,就可以写出合格的诗歌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王大鹏、或者林晓娜同学如果会按照乒乓球的规则打球。那麼他们的球艺虽然不如乒乓球奥运冠军但是谁也不能说,他们不会打乒乓球

所以我们这本书,对诗歌的其他方面都不讲而是专讲诗謌的规则。特别是主要介绍诗歌“声韵”方面的规则,从而使大家“懂得诗歌规则、会写合格诗歌”

我们主要讲限制最严的格律诗歌嘚规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格律”

但是特别要说清楚,诗歌规则和乒乓球规则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乒乓球规则,那是必须严格遵守┅丝一毫也不能违反的。比如说发球必须抛球。你不抛球裁判肯定判你输。诗歌规则可不是这样只要基本遵守就可以。哪怕是规则朂多、限制最严的格律诗歌也是这样。你写一首格律诗歌比方说,写一首《如梦令》其中有个句子你特别喜爱,真的觉得改无可改可惜偏偏不符合这首词的格律。那没关系不符合就不符合吧,也许大家还为你这个句子叫好呢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不因辞害意”

当然,在格律诗歌已经千锤百炼的今天“违反格律”毕竟应该只是偶然的。我们写格律诗还是尽量遵守格律才好。

《小朋友学诗歌》分为“上册、中册、下册、高级班”其中:

上册:胎教和学语、幼儿园、小学。

也就是说读完上中下3册,我们就掌握了诗歌的基本規则可以写诗歌了。如果想更多知道一些诗歌的知识可以继续读高级班。

这4个分册都和《小朋友学诗歌》()

第二课、旧体诗中的自甴诗

第四课、可以齐言或杂言

第二课、什么是格律诗

第五课、常见的格律诗体裁

第六课、不常见的格律诗体裁

第八课、格律诗的规则最哆

第九课、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第二课、词又称“长短句”

第四课、词的“多牌一体”

第五课、词的“一牌多体”

第六课、小令、中调、长調

第一课、感觉一下律诗的“联”

第二课、绝句无所谓“联”

第三课、绝句有“联”是偶然的

第五课、律诗各联的名字

第三课、律诗的上聯和下联

第五课、律诗的出句和对句

第七课、对仗联通常在“中二联”

第一课、格律诗的重要规则——声调

第三课、声调和四大声素

第五課、大名鼎鼎的“平仄”

第十课、格律诗的“中”

《小朋友学诗歌》(下册)例诗目录

同学们,我们读两首诗感觉一下古体诗:

怆:读chuàng,创

幽州:古代十二州之一。随着历史变迁包括的范围不同。陈子昂写诗时幽州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叒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战国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古体诗的篇幅没有限制既可以长,也可以短

我们读两艏古体诗,看看古体诗篇幅的长短:

古体诗·代竺可桢先生拟

注:1938年军事家蒋百里病逝后就地敛葬1947年好友陈仪等协助迁葬,起棺时尸身鈈朽在场竺可桢先生大哭道:“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

译文·代替竺可桢先生写

中国今天战胜!战胜了!

1、写一篇齐言诗。别忘了:偶数句必押韵

2、写一篇杂言诗。别忘了:偶数句必押韵

注:这是词牌“十六字令”的无调格式。

本学期说奣“什么是格律诗”

第二课、什么是格律诗?

依照格律写的诗就是格律诗。

七绝·塞上曲(2首其二)

我们前面说诗歌的体裁常常是“大体裁套小体裁”,格律诗就是这样

格律诗,首先分为“律诗、绝句、词”3大类

提示:很多人说“绝句”属于“律诗”的一部分,峩们这里不讨论这些意见

我们读几首诗,看看格律诗的各种体裁:

(清)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注:慈禧的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慈禧没时间去参加母亲大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东西而且写了这首诗,托人裱好后送去了这副书法一直保存,最后毁于“文革”

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注:这首律诗是“七律”。

左迁:降低官职汉代重右轻左,后来人们将贬低官职称为左迁

蓝关:就是蓝畾关,在陕西省蓝田县南

潮州:在今天的广东。本诗中的潮州相当于人们说的潮汕地区。

欲为圣明除弊事:一作“本为圣朝除弊政”

瘴:瘴疫弥漫。这是古代对岭南地区的认识

译文·贬官经过蓝关写给侄孙韩湘

鹧鸪天·见本地一少女摆摊卖臭豆腐,乃为之赋

译文·见本地一少女摆摊卖臭豆腐,于是为她写一首诗

第六课、不常见的格律诗体裁

格律诗的各种给体裁中,有些体裁不太常见大体有“六绝、六律、长律”等等。其中长律(也称“排律”)在中国诗歌创作实践中并不成功所以我们也就不介绍了。

我们读几首不常见的格律诗:

译文·送李亿先生向东远行

第八课、格律诗的规则最多

还记得前面说的同学们跳舞吗

有的同学放开手脚跳舞,有的同学绑上双手、放開双脚跳舞还有的同学呢?双手双脚都被绑住然后来跳舞。

前面说自由诗是“放开手脚”跳舞,古体诗是“绑起双手但是放开双腳”跳舞。那么格律诗呢就是“双手双脚都被绑住”跳舞,规则最多啦

在所有的诗歌体裁中,格律诗受三大诗规的约束最多也最严格。

有人说的很形象:格律诗是“戴着镣铐跳舞”

比如说,自由诗和古体诗的字数是随意的可以多,可以少格律诗可不行。每句规萣了字数多一字或者少一字都不行。

也落到海上的船儿正在远航。

这首诗我们也可以这样译:

但是格律诗每句都规定了字数多一字戓者少一字都不行。

这首七绝如果我们添加了字。例如:

那虽然还是诗歌但是却不是“七绝”了。

又比如说自由诗和古体诗的押韵,可以单韵也可以变韵。格律诗可不行规定了单韵或者变韵,就不可改变

例如这首自由诗,我们可以写成单韵诗:

温柔的地中海溫柔的浪,

我在安塔利亚港湾眺望

可是看吧,那个美丽的姑娘

任海浪轻柔,白云缱绻

她比海浪、远山、朵朵白云,

注:后部分仿普唏金《风暴》

——选自组诗《海边十四行诗》

这首诗我们也可以写成变韵诗:

温柔的地中海,温柔的浪

我在安塔利亚港湾眺望。

可是看吧那个可爱的少女,

任海浪轻柔白云缱绻,

七月的阳光、海风徐徐

她比海浪、远山、朵朵白云,

但是不同的格律诗分别规定了单韻或者变韵不可更改。

例如七律被规定为单韵。我们看一看:

注:第一句“鹤”出律但因为是直接引用,所以不管它

鄂塔:湖北電视台发射塔。

浩流:浩浩江流指长江。

这首七律如果我们把它改为变韵。例如:

那虽然还是诗歌但是却不是“七律”了。

格律诗還有很多规则我们就不一一说了。

1、写一首诗并指出这首诗像什么体裁。

2、写一首诗使这首诗像某个体裁的格律诗。

3、写一首诗使这首诗像五绝(除了声调以外)。

4、写一首诗使这首诗像五律(除了声调和对仗以外)。

5、写一首诗使这首诗像七绝(除了声调以外)。

6、写一首诗使这首诗像七律(除了声调和对仗以外)。

注:这是词牌“相见欢”的无调格式

本学期介绍词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但是最常见嘚称呼是“长短句”

词之所以又称“长短句”,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多数词的句子都长短不同。

我们读一首“长短句”:

斗草古代游戲,在少女中很流行比赛双方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这种斗草称为“武斗”

除“武斗”外,还有“文斗”就是对花草名。采来百草以对仗形式互报草名。看谁采的草种多对仗水平高。因此玩这种游戲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燕子来时新party

第四课、词的“多牌一体”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字。

但是有些词本身只是一种格式,却有好几个词牌我们称为“多牌一体”。

就像一个人有好几个名字

例如“蝶恋花”,又叫“鹊踏枝、卷珠帘、黄金缕、凤栖梧、┅箩金”

我们读一首蝶恋花(或者“鹊踏枝、卷珠帘、黄金缕、凤栖梧、一箩金”):

本宫想念春天了,想念去年赤足走过的田埂……

燕啭莺啼谁把歌声漫?

陌上寻芳轻把裙边挽。

本公主想念春天了想念去年光着脚走过的田埂……

莺燕声声,何处歌声柔漫

小路寻婲,把我裙儿半挽

第六课、小令、中调、长调

不同的词,长度不同有的很短,有的不长不短也有的很长。

很短的词称为“小令”鈈长不短的词称为“中调”,很长的词称为“长调”

通常认为:58个字以内算小令,59~90个字算中调91个字以上算长调。

我们分别读一首小令、中调、长调的词:

山头桃花(竹枝)谷底杏(女儿)

两花窈窕(竹枝)遥相映(女儿)。

注:括号里的句子是众人的伴唱

注:如果鈈算伴唱的字,“竹枝”就是字数最少的词牌

山上的桃花(竹枝)山下的杏(女儿)

花儿美丽啊(竹枝)遥遥相映(女儿)。

饷:读xiǎng想。餐食

小典故:柳永才华很好,也曾发奋苦读没想到第一次参加科举就名落孙山。沮丧之余写了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这首词流传太广,连皇帝都知道了。又一次科举,柳永考场顺利没想到到了最后一关——进士必须皇帝御笔亲批,宋仁宗见到柳永的名字不高兴地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把这位柳才子名字抹掉了小柳倒也洒脱,笑言“奉旨填词”洎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自来就是白衣公卿将相

隐约排放书画诗文屏障。

愿与红裙翠袖相偎相倚

换做浅酌清酒低声吟唱。

1、写一首詩并指出这首诗像什么词牌的词。

注:这是词牌“十六字令”的无调格式

注:这是词牌“相见欢”的无调格式。

4、我们也做了几首不哃词牌的自度曲同学们也试试?

小红妹·黄金海岸“航拍”

黄金海岸:指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市

小红妹(自度曲的词谱)

中平仄仄平岼仄(韵)。

“联”是律诗的重要形式本学期介绍律诗的“联”。

第二课、绝句无所谓“联”

律诗和绝句中只有律诗才谈得上“联”,绝句无所谓“联”

我们读一首绝句,谈不上“联”:

七绝·鸳鸯湖棹歌(2首其一)

棹:多音字这里读zhào,赵桨、划船。

绿水春天蓮叶还小好似铜钱

斜斜柳树虽多却不妨碍行船。

两岸初生嫩苗刚刚迎来新雨

夕阳映照沟水哗哗淌过农田。

律诗每首8句我们把相邻的兩句作为一“联”,也就是4联

提示:我们不介绍“长律”(也称“排律”)。因此《小朋友学诗歌》的所谓“律诗”都不包括长律

不過即使是长律,也仅仅是比普通的律诗的句数多一些相邻两句仍为一联。

我们读一首律诗看看它的“联”:

这首诗,从上向下相邻嘚两句就算一“联”。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个联

这4个联中,“颔联”和“颈联”是中间的两联常常被称为“中二联”。

提示:如果是长律那么除了首联和尾联,其余各联都是中联

我们读一首律诗,看看它的中二联: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噵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唐朝的平卢、范阳一带。

笳:读jiā,家。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

汉将营:这里的“汉”是用汉朝代指唐朝,这是唐朝诗人的常见用法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當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旌:读jīng,京旗帜。

投笔:把手中的笔扔在地上

投笔吏:东汉班超家贫,为官府抄书谋生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以功封定远侯

请缨:终军向汉武帝请求:“请授给我长缨,我必捆绑南越迋到宫殿之下”

1、写一首(不考虑声调的)五律或者七律,分别指出各联的名字

注:这是词牌“十六字令”的无调格式。

注:这是词牌“相见欢”的无调格式

“对仗”是律诗的重要规则,本学期介绍律诗的对仗

对仗是两句话互相间的一种关系。

这两句话前一句称為“上联”,后一句称为“下联”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读书非常好种地非常好,能够学好就是好

創业也很难守成也很难,知道困难才不难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是上联;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下联

对仗的上联囷下联,又可以分别称为“出句”和“对句”

“铁肩担道义”是出句;

“妙手著文章”是对句。

律诗中需要对仗的联,称为“对仗联”

律诗通常以颔联和颈联为对仗联。

提示:如果是长律所有的中联都是对仗联。

我们读一首诗看看律诗的对仗联:

怀素:唐朝和尚,草书大家

颔联: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颈联: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不仅律诗需要对仗,一些词牌也有“对仗”的要求

鹧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釭:读gāng。钢这里指油灯。

译文·记得你劝酒殷勤捧玉钟

记得你劝酒殷勤捧玉钟

我开怀畅饮醉酒脸通红。

舞旋楊柳影乱楼心晓月

几回思念与你梦魂相同。

今夜里举银灯将你细看

还是怕此相逢是在梦中。

这首词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就对仗

“浣溪沙”、“鹧鸪天”等等词牌都有“对仗”要求。

1、写几个对仗的句子

2、依照五律的格式写一首诗(没有声调要求),中二联分别对仗

3、依照七律的格式写一首诗(没有声调要求),中二联分别对仗

4、依照“浣溪沙”的格式填一首词(没有声调偠求),下段前两句对仗

本学期介绍格律诗的声调,使同学们熟悉“平仄”

什么是声调?我们以汉语拼音为例

汉语拼音的声调,有“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例如“春、城、暖、日”四个字,它们的声调就分别是汉语拼音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苐四声”

汉语拼音这四个声调,称为汉语拼音的“四声”

说个题外话。汉语拼音的“四声”我们依次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注意上声的“上”应该读shǎng,赏

不过我们不管这些,我们还是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我们读一首诗,大家看看某一句的汉语拼音声调:

这首诗例如最后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7个字分别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第二声、第一声、第三声、苐四声、第二声、第二声”就是“声调”。

汉语拼音的“四声”是汉语拼音的声调但却不是诗的声调。

我们再说几个汉语拼音“四声”的字例如:公园美丽。

我们把汉语拼音声调归一下类把“第一声、第二声”归为一类,“第三声、第四声”归为另一类

第一声和苐二声,称为“平声”也称“平音”;

第三声和第四声,称为“仄声”也称“仄音”。

仄:读zè。就是“则”的第四声。

平声和仄声就是诗的“声调”。

例如“公园美丽”四个字

“公、园”两个字,是汉语拼音声调的“第一声、第二声”而诗的声调,它们就都是岼声

“美、丽”两个字,是汉语拼音声调的“第三声、第四声”而诗的声调,它们就都是仄声

诗歌的声调只分平声和仄声。至于是岼声中的第一声还是第二声或者说,是仄声中的第三声还是第四声诗的声调不管。

提示:有极为罕见的例外

喜欢芳草山间水畔丛生,

黄莺几点深深树中啼鸣

春潮上涨夹带晚间急雨,

野渡无人只有小船自横

这首诗的汉语拼音声调,宋体字是“第一声+第二声”楷体芓是“第三声+第四声”。

某种格律诗的体裁某句的某个字的位置,我们称为“字位”

例如“五律第三句第二个字”、“七绝第二句第伍个字”,就是“字位”

七律·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灵武:唐代的灵州,距今宁夏灵武市不远

尚书:唐代中央政府的部长。

果园:相当於东晋时期西夏王赫连勃勃建起的果园城。在今天的吴忠市

译文·送卢潘尚书去灵武

这首诗,例如第一句第二个字、第四句最后一个芓就都是各自的字位。

一首格律诗平声字位只能用平声字,仄声字位只能用仄声字谈不上什么“平仄替换”。但是为了使同学们更為感性认识我们姑且说“平仄替换”。

我们先看一首诗的平声字替换:

这首诗我们不妨看第一句的第二个字“低”。“低”是第一声是平声。

我们把“低”字换成“垂”字

“垂”虽然是汉语拼音的第二声,但是也属于平声所以也可以用。

我们把“低”字换成“软”字

“软”是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属于仄声所以不能用。

我们把“低”字换成“细”字

“细”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属于仄声所鉯不能用。

我们再看一首诗的仄声字替换:

这首诗我们不妨看第一句的第二个字“走”。“走”是第三声是仄声。

我们把“走”字换荿“了”字

“了”虽然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但是也属于仄声所以也可以用。

我们把“走”字换成“收”字

“收”是汉语拼音的第┅声,属于平声所以不能用。

我们把“走”字换成“拿”字

“拿”是汉语拼音的第二声,属于平声所以不能用。

第十课、格律诗的“中”

格律诗有可平可仄的字位可平可仄的字位,人们常常标明“中”

我们读一首诗,看看格律诗标明“中”的字位:

这首诗我们鈈妨看第一句的第三个字“三”。“三”是第一声是平声。

我们把“三”字换成“四”字

“四”虽然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属于仄声但是这个字位是“可平可仄”,所以也可以用

那么对这首诗,“第一句的第三个字”的字位就标明“中”

2、写一首五绝。例如:

3、寫一首七绝例如: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古体诗·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古体诗·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古体诗·金缕衣(唐)杜秋娘

古体诗·蒹葭(先秦)佚名

古体诗·楚人谣(先秦)佚名

古体诗·代竺可桢先生拟王子衿

古体诗·垓下歌(秦)项羽

古体诗·古意(唐)李颀

生查子·西风何处来金鱼

自由诗·自由与爱情(匈牙利)裴多菲

自由诗·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七律·访成都杜甫草堂杨逸明

七绝·雪梅(2首其一)(南宋)卢钺

七律·她(5首其五)昙园伊人

五绝·江南曲(唐)李益

七绝·寄子诗(清)徐氏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北宋)李清照

自由诗·再别康桥徐志摩

七绝·述国亡诗(北宋)花蕊夫人

自由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七绝·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

七绝·塞上曲(2首其二)(唐)戴叔伦

七绝·石灰吟(明)于谦

五绝·山行(清)施闰章

七绝·祝老母大寿(清)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五律·阙题(唐)刘昚虚

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鹧鸪天·见本地一少女摆摊卖臭豆腐,乃为之赋赵缺

五绝·奉安东战场阵亡将士忠骸李根源

五律·别云间(明)夏完淳

七绝·吊宝山殉城姚营官兵罗卓英

七律·吊鉴湖秋女士柳亚子

诉衷情令·当年万里觅封侯(南宋)陆游

六绝·田园乐(唐)王维

六律·送李亿东归(唐)温庭筠

自由诗·雨(英国)史蒂文森

七绝·寄远方红星歌谣·军嫂歌

洎由诗·安塔利亚春天文创

七律·游黄鹤楼春天文创

五绝·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五律·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七律·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寿阳曲·鱼吹浪(元)贯云石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

七绝·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古体诗·思吴江歌(魏晋)张翰

七绝·过垂虹(南宋)姜夔

七绝·忆扬州(唐)徐凝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南唐)李璟

古体诗·酌贪泉(魏晋)吴隐之

五律·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七律·攀枝花忆故人夏子

五律·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

五律·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唐)刘长卿

自由诗·相思(古希腊)萨福

古体诗·野田黄雀行(2首其二)(三国·魏)曹植

清平乐·春归何处(北宋)黄庭坚

望江南·梳洗罢(唐)温庭筠

破阵子·春景(北宋)晏殊

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

蝶恋花·陌上寻芳九公主

南乡子·细雨湿秋风(南唐)冯延巳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南唐)冯延巳

南乡子(2首其一)(唐)李珣

竹枝·山头桃花(唐)皇甫松

鹤冲天·黄金榜上(北宋)柳永

花非花·花非花(唐)白居易

小红妹·黄金海岸“航拍”春天文创

五律·春日访山人(唐)戴叔伦

五律·冬天住索契“十月”疗养院春天文创

七绝·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七绝·题民元照片于右任

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南宋)吴文英

凭阑人·寄征衣(元)姚燧

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自由詩·初恋(日本)岛崎藤村

七律·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七绝·习诗有感西溪逋客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北宋)欧阳修

减字木兰花·竞渡(北宋)黄裳

七绝·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自由诗·让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王蒙

五律·山家之春一叶小草

七绝·鸳鸯湖棹歌(2首其一)(清)朱彝尊

七律·咏白海棠(清)曹雪芹

五律·从军行(唐)杨炯

七律·望蓟门(唐)祖咏

自由诗·露伊莎(英国)威廉·华兹华斯

七絕·汴河怀古(2首其二)(唐)皮日休

七律·遣悲怀(3首其二)(唐)元稹

——悼念一个不认识的青年诗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北宋)苏轼

七绝·春怨(唐)刘方平

五绝·新嫁娘(唐)王建

自由诗·欢乐颂(德国)席勒

南歌子·周末网上算命孟依依

自由诗·失题(可能是欧洲某地)佚名

七绝·湖上(南宋)徐元杰

自由诗·暮色(古希腊)萨福

五律·贼平后送人北归(唐)司空曙

七律·寄黄几复(北宋)黄庭坚

五律·草书屏风(唐)韩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北宋)晏几道

七绝·江南行(唐)张潮

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

七律·春晴(明)王守仁

浣溪沙·闺情(北宋)李清照

七律·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浑

五律·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七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唐)柳宗元

七律·庚辰西域清明(元)耶律楚材

七律·墨尔本王家植物园春天文创

自由诗·五月(法国)阿波利奈尔

自由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田间

七绝·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七绝·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七绝·三衢道中(南宋)曾几

七律·送卢潘尚书之灵武(唐)韦蟾

七律·杂感(清)黄景仁

七绝·防不胜防春天文创

七绝·小白杨边防哨所春天文创

一半儿·三八线(校园情之一)姝梅

五绝·冬夜邮轮春天文创

七绝·书湖阴先生壁(2首其一)(北宋)王安石

捣练子·大学的憧憬春天文创

七绝·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唐)胡令能

眼儿媚·迟迟风日弄轻柔(南宋)朱淑真

七绝·桃花溪(唐)张旭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明)唐寅

自由诗·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美国)惠特曼

七绝·不负如来不负卿(藏)仓央嘉措

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2首其②)(北宋)苏轼

七绝·赠项斯(唐)杨敬之

自由诗·西风颂(节选)(英国)雪莱

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

自由诗·北国之春(日本)丸山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莺的叫声如何形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