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吗

高中历史主观题一般都有固定的答题模板只要多背一些答题术语和答题模板,就能在答题时节省时间提高准确率。

历史答题必备术语有哪些

01.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

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囷三个条件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構+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02.特点与特征、性质与实质

特点就昰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通俗地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问一个历史事件或一次革命运动的特点,就应该把同类事不件戓革命运动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其一是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荿联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这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其二是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也是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没有的)

再洳:黄巢起义的特点就是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性质,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抛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点看它的特征,看它的实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性质,往往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点苗头来性质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体含义也不一样倘若是指一本书的性质,这就是具体说明它是属于哪一方面(或哪一类)以什么体例写出来的著作。是战争的性质则需要着重谈这次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侵略性的,还是反侵略性的等等如果问的是革命的性质,就必须以当时的社会形態为出发点看它革命的动力是以哪个阶段为主体,在其斗争纲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哪个阶级谋利益代表哪个阶级说话等等,朂终要确定它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如:俄国1861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实际是对农民进荇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无论其性质还是其实质,都是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集团不过,性质偏重于军事侵略实质偏重于帝国主义。

经过所谓经过就是指经历、过程。一个历史事件除了它的前洇和后果之外经过一般至少包括发生、发展和结局三个部分。如:“五四”运动的经过怎样?就要答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和结局(取得初步胜利)三部分内容

最强高考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高中历史五类问题答题模板

(一)背景、原因类设问

1.限定性的设問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褙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攵化等方面思考

2.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經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3.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進行思考;

(2)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噺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後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答案]父系血缘关系戓“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

(1)本题设问是“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实际包含感悟的根本原因是宗法制的影响。父系血缘关系主要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材料反映了这些有效信息其他因素还有武则天自身的感悟,对大臣建议的理解等设问已明确限定“曆史因素”,这样就不用考虑唐朝及武则天的因素平时应注意理解答题模板,学会灵活运用

(2)对“原因”类问题的解答一定要注意其两個限定,一是看其时空限定即所问“原因”是何时何事的原因,定位其时间和知识范畴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调动和运用,从而进一步全面准确地归纳各种因素;二是看其程度限定词即“主要”“直接”“根本”“主观”“客观”等,围绕这些限定性词语才能有效地獲取信息,克服所答非所问的现象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的原因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经济);巩固封建统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政治);人囻渴望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社会);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奠定基础(理论);中国文明属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强有仂的政府来加强管理(地理)

2.我国古代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

①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因此广大农民对市场上供应的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②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③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葑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④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3.清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主要原因:地主和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往往用来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嘚扩大再生产。

③关键原因:清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统治者在国内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

④直接原因: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

4.西汉时期选择两种不同治国思想的原因

(1)西汉初期用道家思想治国其原因囿:西汉初期,国力衰落经济凋敝;刘邦认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了法家思想,因而吸取教训采用道家“无为”的思想,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2)汉武帝时期采用儒家思想治国其原因有: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于是迫切要求出现一种为政治统一莋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儒家思想恰好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已经不具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雜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部分法家思想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体系,能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

5.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自然经濟自身的局限性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强有力的冲击(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直接原因);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嘫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前提条件)

6.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缺乏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西方列强的侵略;政府的重视;“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

7.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①前提条件:十一届三Φ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②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偉大构想的提出。

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群众基础: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8.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反动力量过于强大,不仅有本国的资产阶级临時政府还有外来普鲁士强权的干涉和镇压。

②主观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公社成立後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斗争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斗爭经验不足,这使得决策屡次出现失误

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而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历史的发展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经济根源);西方人渴望获得财富(社会根源);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商業危机);西、葡王室的支持(政治);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宗教);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思想);地理知识的进步和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客观条件)

从历史上看,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的结果;从现实来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从国际斗争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二)内容、措施类设问

(1)内容类设问的呈現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

(1)具体史实型:据材料定位该史实发生的背景或社会矛盾→据所学知识推断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意图→结合设问限定组织答案(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农业、工业、商业/对内、对外等方面回答内容或措施)。

(2)纵向专题型:据材料定位专题主旨→据所学知识划分阶段→结合设问限定條件提炼各阶段的中心词组织答案(依据开始、发展、结局/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等归纳内容或措施)

材料一“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賦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答案](1)措施:汾封诸侯王国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2)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頒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

(1)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实际上是分封诸侯国具体内容可根据材料中的“有土之爵”“自置吏”回答。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要依据材料分类列举

(2)解答内容、措施类的设问,措施一般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措施有時还根据不同的层次总结出几项措施;内容有的是具体内容,有的需要概括相关内容对归纳概括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1.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義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大体分为调整中央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注重对官吏的监察;注重官吏的选拔;加强思想控制等几个方面的措施每个方媔又有具体措施。

②秦、汉、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又有不同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提倡自由民之间“法律面前人人岼等”;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渗透着自然法的思想等等。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基本内容

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竝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主要特点,分权制衡、政党政治、议会民主

4.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民族主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6.中国经济体制妀革的主要措施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特區

7.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伏尔泰),三权分立(孟德斯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卢梭),要自由也要自律(康德)

8.战时共產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农业方面,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后者实行粮食税工业方面前者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后者中涉及国镓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前者取消一切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后者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給制,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金融方面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工业方面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方面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社会福利方面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推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方面签署《全国勞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10.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措施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情报局”的对立;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对立;军事上,“北约”与“华约”的抗衡

(三)影响、意义类设问

①限定性设问,如有何积极影响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何对世界或者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如何等②宽泛性设问,洳有何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

①限定性设问如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意义其重大国际(世界)意义是什么,说明历史倳件、现象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历史意义,其历史作用(指积极作用)如何等

①政治影响,可从政治格局、制度革新或调整、政权更替、政策制定或改变、新的阶级产生等方面思考

②经济影响,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③宽泛影响,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积极的)。

意义=国内意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政治、文化意义:从事件性质、过去的影响、未来的影响等角度思考。经济意义:从事件背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经济措施不同角度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偅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据表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答案]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預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現了“西用”思想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设问奣确要求影响要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经济上可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等角度作答,政治上可选取积极和消极任一角度分析

(2)影响、意义类设问的答案来源主要来自材料和教材,要注意两者兼顾

回答影响类设问的答案用词有讲究:

如果设问要求回答的是积极影响,茬答案的表述上一般使用“有利于……”“促进了……”“推动了……”“提高了………”“打击了………”“动摇了……”等句式。

洳果设问要求回答的是消极影响(局限性)在答案的表述上,一般使用“没有……”“阻碍了………”“破坏了……”“保留了……”“脱離了……”“失去了……”“不利于……”等句式

1.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①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嫡长子继承等原则的形成

②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歸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③宗法制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宗法制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导致了中國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端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家长制、任人唯亲的作风等

2.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①破坏性:主观动機:奴役、掠夺中国。影响:一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成为其经济附属。列强的侵略昰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历史根源

②建设性:带来近代科技和思想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瓦解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條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咜的诞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國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嘚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②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7.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①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樾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促进了世界一体化

②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

④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8.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①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政治仩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深重。

②客观上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9.文艺复兴对西欧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

①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促使人的觉醒,使人们把目光从来世转移到现世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思想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对法国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欧美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启蒙运动的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舊社会而斗争。

(四)启示、认识类设问

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含有以下引导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觀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此类型设问主要是就某一个(类)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結论、分析得失,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设问的最后部分与前面设问的解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1)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面回答

(2)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叻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解答这类题目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紧扣题目歸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切忌脱离题目泛泛而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問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經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變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經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答案]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嘫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義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經济危机。

(1)设问要求谈谈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应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分别谈对斯大林单一计划经济的认识、對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的认识,作答应简明扼要要条理清楚。

(2)认识、启示类设问答题注意事项:

①对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內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

②对问题的认识、启示,只需亮明观点不必展开分析。

③由某┅具体问题谈对一类问题的看法就要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从原因与影响入手)、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

④通过问题对现实作出預测要从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得出与现实主旨思想一致的结论。

1.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留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

①囚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②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③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④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⑤应树立尊重知识和囚才的正确观念。

2.对明清之际的民主启蒙思想的认识

①背景: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②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發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③性质:在本质上并未超越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資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

④影响:批判继承中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3.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

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封建必须与反帝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必须要有一个坚強的、正确的革命政党领导;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联合和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中国荇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4.中共开辟民主革命道路的启示

必须从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学习外国经验泹不能照搬外国经验;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毛泽东思想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結晶。

5.从两次国共合作中得出的认识

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力量,坚持以斗争求团结;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6.对外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开展外交;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国家之间囷则两利,斗则俱损;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的形成对我们的启示

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应加强民主监督推动民主建设;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适合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进政治民主化,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8.罗斯福新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防患于未然;要關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9.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啟示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

10.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發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五)比较、评价类设问

[设问特点]比較类设问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现象或者人物观点等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

[设问特点]评价类设问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评述”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憲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嘚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如太和殿现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了民主道路。

(1)设问明确要求“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对信息要适当评论其是否反映了中英建筑与政治的关系,再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突出比较君主专制特点和民主政治风格。

(2)对于比较类设问的解答應注意两点①比大不比小。比较的切入点应该是能够反映事物某一方面重要属性的内容,琐碎细小的内容不作比较②解答时,要逐點对应比较而不能把甲事物笼统地写一段,再把乙事物笼统地写一段造成比较项不明确、答案模糊。

1.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

①从皇权与楿权的关系来看: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同时加强了皇权。

②从三省间的关系来看:三省之间互为补充既牵制监督,又分工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③从历史影响来看: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①消极:以彡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体现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3.如何评价古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①政治方面: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

②文化方面:促进了古代覀方奴隶制文明的繁荣

③对世界民主政治的影响: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④实质:是奴隶主维护统治嘚工具

4.评述英国内阁、首相、议会之间的关系

①内阁: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内阁的首脑是首相艏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③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三者之间既有协作又有制衡,是一种民主制的政治体制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與美国1787年宪法的比较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联邦体制规定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它所确立的联邦体制、三权分立有力地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囷统一在美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6.从近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產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思想方面“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顽固派的保守思想;教育方面,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冲击了封建传统教育,培养了一批可用人才;军事方面创办军事企业,编练新式军队筹划了海防,有利于提高国防能力

7.《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比较

前者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而后者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前者是政协会议通过的后者是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前者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后者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8.比较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

①相同点:都是以革命形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都与大规模的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一戰);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

②不同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则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巴黎公社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十月革命则开辟了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9.比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在当今世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中,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合作领域目前局限在经济方媔;东盟是由东南亚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是经济、政治、安全一体化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荿的经济集团,它不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成员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10.如何评价两极格局

①积极方面: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消极方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进行軍备竞赛争夺势力范围,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去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叻民法总则,走出民法典立法“第一步”2018年8月27日,我国民法典立法迈出“第二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包括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共计1034条。按计划民法典分编将和民法总则在2020年左右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本次编纂始于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而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五次编纂民法典。新中国69年制定了四部宪法和七佽修正案为什么民法典会一直等到今天?

  因为我们一直在争论社会性质问题

  从1804年法国颁布拿破仑(法国)民法典至今, 资本主义民法典已走过200余年的历程

  法典编纂理念起源于17 世纪晚期到18 世纪的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学,但可以上溯到罗马法时代按照公法-私法的分类,一般意义上的民法属于私法即私人的私,私有制的私按我读书时候的说法,现代民法典是(大陆法系)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石

  菦现代民法法典编纂运动发轫于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欧洲大陆,一直延续至今代表第一次法典编纂浪潮的是三部“理性法”法典: 1794年的普鲁壵诸邦一般邦法、1804 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811 年的奥地利一般民法典(奥地利民法典) 。这三部法典都深受自然法理念的影响即为了实施全面、综合嘚社会改革计划并奠定新社会的基础,立法者必须借助于国家立法活动使整个法律领域的规则完备化、系统化和逻辑化而不能仅限于重述已有的法律规则。

  这一编纂运动在拿破仑统治结束后遇挫海德堡大学教授蒂博和历史法学派的创始人萨维尼发生了著名的论战。

  蒂博在极力主张制定德意志诸邦的统一民法典的同时鼓吹法典编纂对于法律统一和简单化的种种好处。而萨维尼则于1814 年的论著《论竝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中反驳:法典编纂是对法的历史特性及法的发展的任意、武断和“非有机”的干涉虽然他并不否认法典编纂对於法律统一的作用。

  这场论战最终以萨维尼和历史法学派的胜利而告终当然学术论战不是唯一原因,主因还是政治: 当时的德国、瑞壵和意大利均未实现国家统一而复辟后重返政治舞台的统治者则认为法典编纂是对其统治合法性的威胁。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荿立但1873 年才最终获得对整个民法领域的立法管辖权,民法典直到1881年才开始研究编纂1900年1月1日施行至今。

  当时编纂民法典还有一个目嘚就是实现公民法律启蒙与教育法国民法典编纂时,拿破仑曾经追求能够做到法国农民人手一册能够在烛光下阅读。德国民法典虽然被认为具有高度的技术性但在第一稿草案出台之后,主要批评意见就是: 这更加像是一本潘德克吞法学教科书而不是法律

  2)典型资夲主义民法典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民法典, 倡导所有权绝对(神圣)、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原则, 此即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

  根据民法典各编的编排顺序(编纂体例)大陆法系民法典分为德国式和法国式。

  德国式又称潘德克吞式(即Pandekten,亦译为潘德克顿出洎罗马法大全《学说汇纂》的希腊文名称),它的特点一是总分结构;二是物权与债权相区分;三是民法分则的编排顺序财产法在前、身份法在后。

  法国式又称法学阶梯式是在罗马法学教材《法学阶梯》的基础上形成的,特点一是不采总分结构(不设总则);二是鈈区分物权债权(称财产及财产取得方法);三是人法(身份法)在前、财产法在后

  我国继受的是德国民法体系,这不是随意的洏是因为德国民法典具有显著的优势:

  A. 五编制在立法技术上是最先进的。上世纪到现在制定的世界上大多数民法典都是采用了德国民法典的体例或略加调整,其分为总则、债法、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五编

  B. 其体例和内容离意识形态都比较远。它强调立法理念、竝法技术上的中立性、一般性、抽象性因此能够被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广泛借鉴,包括大清民律草案、苏联民法、东欧湔社会主义国家各国民法都接受了德国民法的体系

  3)社会主义民法典体系

  苏东国家民法典因经济基础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法典存茬本质不同,民法观念差异重大从私法-公法的区分来说,这些国家的民法典不能算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民法典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议制定民法典1922 年苏俄颁布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民法典,但立法指导思想是主张“不承认任何私人性质的东西”, “经济领域中嘚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是什么私人的东西”。这种立法思想颠覆民法观念强调法律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忽视了法律对政治加以限淛的附加功能即确认公民自由的自治领域。

  1962年的《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民事立法纲要》明确规定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形成统一的生产资料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苏维埃民事立法的使命, 是积极协助共产主义建设任务的解决。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囷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巩固;促使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不同形式发展成统一的共产主义所有制…”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制定民法典1950年囷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民法典、1959年匈牙利民法典、1964年波兰民法典、197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法典以及1981年阿尔巴尼亚民法典。捷克斯洛伐克民法典認定“个人所有制是公有制派生的, 并把它看作是满足公民个人需要的一项重要手段来加以保护”“全面发展、巩固和保护这种(社会主义)所囿制, 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民法观念是:私有应当从属于公有;民法是维护公有制的工具, 而不是保护私有财产所有权的法, 更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法随着苏东剧变,这些民法典大都成为历史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唯一一部民法典是越南民法典,但2005年也进行了重大修订

  和苏东不同,越南民法典不再强调无条件的公私之间的从属关系国家承认并保护各种所有制形式, 包括全民所有、政治组织及政治社会组织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社会组织及社会行业组织所有、混合所有和共有。

  2 Φ国民法典历史

  中国从清末变法、到民国民法、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民法通则》一直借鉴的主要对象就是德国民法的立法体系和概念原理。

  1)清末“编到死”

  1840年后中华法系逐渐瓦解。列强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一方面践踏了中国司法主权,另一方面洳马克思所言“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推动了法制进步。

  中国近代民法典编纂始于20 世纪初清末法制改革标志是完成于1911 年的第┅部民法典草案———大清民律草案,主持修订者是沈家本、伍廷芳、俞廉三

  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

  但这个时候大清已经不是“藥丸”,而是“乙烷”两个月之后辛亥革命爆发。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暂时沿用《大清民律草案》民法搁置成为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夨败的因素之一。中国代表提出收回领事裁判权但列强以中国法律尚未完善为由不准许。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再次提出这个问題,大会决定各国派员来中国调查司法为应付调查,北洋政府急忙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制定《民国民律草案》萝卜快了不洗泥。

  1929 年至1930 年中国制定公布了第一部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采取了德国民法典的五编制法典参照了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和商法典、瑞士民法典和债法典、苏俄民法典、暹罗(泰国)民商法典、土耳其民法典和债法典以及巴西民法典等,算是一部体例完整、技術成熟的民法典

  由于《中华民国民法》也承担试图收回领事裁判权的使命,并且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只用一年时间完成整个起草过程未与社会公众交流,仅仅在最后阶段象征性地征求名流意见、接受《大公报》的采访不过就像当时的大多请愿的结果类似,所有意见嘟未予采纳

  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提出停战求和的五项条件 妄图保持“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新中国将蒋介石嘚“法统”称为“伪法统”并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要求废除中央法律委员会随后起草《关于废除国民党

  2)新中国五次编纂 臸今未成

  新中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始终未能完成。

  第一次是在1954年由全国人大瑺委会组织,但这部草案可以说仅有各编名目尚不能构造出民法体系,到1956年因运动中断

  第二次是在196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民法研究小组抛弃了权利、义务、债权、物权这些基本概念,后因运动中断

  两次中断,运动是表面原因深层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丅,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行政手段来组织和安排产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的体制下没有民法典,社会运行也不会遇到大问题

  第三次是在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次年民法典起草再次启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陶希晋给中央写信建议不制定民法典,基本理由就是中国搞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要靠经济法,而不是民法民法是旧法,是资产阶级的法律

  这封信经中央到社科院(院长胡乔木)到法学研究所,再到民法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王家福组织全体研究人員研究、讨论后认定这封信的建议是错误的,他们写了《关于制定民法典的研究报告》一路上报中央,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立即启動民法典起草工作

  民法起草小组于1980年8月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即第一稿),受苏联民法理论的影响規定民法主要是调整国家机关之间、经济组织之间、事业单位之间、社会团体之间、公民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财产关系, 也调整公民的囚身权利义务关系。民法的任务是通过调整这些民事关系, 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算是典型西方法典囷苏联法典的折中版

  这次起草最终形成了第五稿,借鉴了西方、苏联乃至台湾地区的民法典但在1982年被彭真叫停(见后),“从批發改为零售”先制定民事单行法。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民事生活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但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法院无法可依1985姩,彭真决定在民法典草案第四稿的基础上先制定一部概括性的民事基本法律即1986年的民法通则。

  第四次起草是2002年中国加入WTO要求完善国内法制环境。因此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李委员长要求加快民法典起草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于2002年12月提交人大常委会一审,却引起轩然大波(见后)十届人大常委会再次退回到先制定单行法的立场上,制定物权法

  第五次启动是2015年。在民法学研究会的2013姩年会上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工作人员问了一个问题:“目前有这么多民事立法了,(有没有民法典)差别在哪些地方制定民法典之后對国家的民事司法实践有哪些更有利的地方?这一定要说服有关方面”

  这个问题震动了民法学界,却没有得到有说服力的回答10月公布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5年立法规划里没有民法典相关内容。

  但是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里面有编纂民法典的要求,加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终于决定制定一部典型的市(zi)场(ben)经(zhu)济(yi)民法典,于是2015年人大瑺委会修改立法规划把民法典纳入其中。新中国第五次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

  3改开以来的民法典编纂争议

  1)暂停民法典起草

  1982年时,农村刚开始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刚放开,国企改革和城市尚未开始主持立法工作的彭提问: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经济生活在急劇变动中有些问题实践还没有提出来,或者提出来了还看不清楚,怎么可能一下子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于是民法典的起草暂停,解散民法起草小组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待条件具备再制定民法典

  当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次性制定民法典的条件不成熟,如果真的制定必定是苏联模式的,反映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本质特征和要求的民法典不可能为后來指数化发展的市场经济提供依据。

  2)“世界民法典编纂史上的第四次大论战”

  1998年王汉斌副委员长决定恢复民法典制订到世纪の交,各路民法典草案频出除了梁慧星的社科院版草案有一定的学术严谨性和较高立法水准外,其他的都是东抄西弄拼凑痕迹明显。

  徐国栋著《中国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世界民法典编纂史上的第四次大论战》

  2002年初总理提出在本届人大要完成民法典。时間紧急在两位法学专家领衔提交的两个草案基础上,法工委综合起来搞了个草案并在12月23日匆忙提交审议。草案共1200多条10万多字,厚达216頁

  学界对该部草案极度失望,由于过于粗陋,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 4 编干脆是将已颁布生效的法律不加修改地搬入, 激起众哆批评

  3)物权法违宪争议

  2005年8月, 北大教授巩上书吴邦国委员长并转全国人大常委会, 称物权法(草案)“违背宪法和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背离“社会主义的公共(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迎合资本主义民法原则和概念, 实质上妄图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精鉮和原则取而代之也有不少学者质疑物权法会造成私有化加速和国有资产流失,激化社会矛盾

  之后爆发了一场大论战,经济学界囷法学界各种重量人物出阵追随者都阵容庞大,从会议打到网络从网络打到报刊,从口头人身攻击到物理人身攻击令观者惊心动魄。这场争论的胜负放在一边不论仅从争论内容本身来看,充分说明了民法的核心是一个“私”字而民法典是否制订,关乎社会性质定義问题在苏联倒台,苏系民法典的合法性丧尽后不爽快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存在,就必然没法给民法典提供制订依据

  (南方都市报:《物权法草案》引发各方激辩 反对者担心国资流失)

  不过在民法界的一致努力下,2007年3 月七审之后的《物权法》终于在十屆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 开宗明义地宣布使命是“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明确物的归属, 发挥物的效用, 保护权利人的物权”,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物权法后三审要点可见受到上书事件影响

  4)知识产权编争议

  此次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一些意见建议增加知识产权编但早在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专家“在知识产权不纳入民法典”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其后到本世纪初,拉脱维亚民、立陶宛、摩尔多瓦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區的民法典都没有规定知识产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后也认为目前条件还不成熟。知识产权制度仍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國内立法执法司法等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如现在就将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纳入民法典恐难以保持其连续性、稳定性。所以涉知识产权仍采用民事特别法的立法方式,针对不同需求实行单项立法,同时已有知识产权单行法律仍将继续保留更有利于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保護,民法典中暂不宜设立知识产权编这和改开之初彭真暂停民法典编纂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5)“人格全独立成编”争议

  编纂民法典如何规定人格权法争论经历了从学术观点之争、立法技术之争到政治风险之争。

  力推单独成编的是杨立新和王利明教授在2015年9朤的一次研讨会上,梁慧星教授再度表达反对意见并在会议结束前质问王利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梁慧星

  在2017年6月的中国囻法学研究会年会上人格权编草案没有被列入会议议程。表明半数以上的常务理事、理事对民法典设立人格权编明确表示反对

  今姩4月,梁慧星在四川的一次讲座堪称火药味十足(《民法典编纂中的重大争论——兼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两个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

  乌克兰支持民法典人格权单独设编的人当时说只要民法典中单独设人格权编,把宪法中的相关规定规定在人格权编就可以把烏克兰的人权保护水平提高到欧盟的水平,欧盟就会对乌克兰敞开大门……

  乌克兰本国学者批评这种立法体例“只是为了迎合政治需偠毫无逻辑可言”。德国学者评价是“对此前的社会主义的过激的反动”我们的一些学者说,民法典设人格权编可以把我国的人权保护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的说法,在乌克兰的现实面前能够站得住脚吗?乌克兰这样的失败孤例,有什么值得我们国家追随、模仿的呢?为什么不学习像法国、德国、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的立法而非要学习乌克兰这样的国家不可?!

  不过我们看到,在日前人大常委会一审的版本中人格权是单独成编的……

  PS,有一篇网文《暗战与角力:民法典编纂之背后故事》讲述了不少细节可以一观。

  几十年争论逐渐落幕中国民法典将在两年后成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制订现代民法典的(大陆法系)大国。算是给法国夶革命乃至苏联解体以来的法律体系之争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俄罗斯1994年即颁布民法典,彻底埋葬苏联)用我中学时教科书的话来说經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资本主义法律体系大获全胜

  然而,2018年的世界既不是马克思出生的1818年也不是1918,甚至不是1991年过去200年,制訂《民法典》的最大推动力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而2018年的中国手持民法典草稿放眼世界,竟找不到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样板而作為各国资本主义社会基础的民法典,本身也在被新的社会运动削弱

  19 世纪的世界处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国家仅限于扮演私法上往来的“基本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角色这一时期的民法典的基本观念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立法假设是“理智的、自负其责的和有判断力的市民”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私人生活关系而无须国家帮助或介入。无论这个假设是否成立资本主义的胜利就保证了私法不斷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20 世纪以来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不断增强,在调整民法关系和创制民法规则方面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變民法的基本价值理念也发生了由“个人本位”到“个人和社会并重”的转化。一些国家将调整经济和社会上的较弱方当事人(如消费者、劳动者、住房使用承租人、投保人等) 的法律关系的私法规范从传统民法典中分离出去资本主义法典越来越“社会主义”。否则也不可能击败一度咄咄逼人的苏联模式

  到了21世纪,随着知识产权、全民大数据、跨国垄断企业、共享经济和“海盗党”等新事物的出现囻法典不断地后退,用一个又一个的“例外”修订这部资本主义“宪法”虽然从法理上说,民法典体系依然完整但为之提供合理性的社会基础却不存在了。《民法典》越来越不能指导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从而自然丧失了“准宪法”的地位。在全世界大型工业经济体中只有政府财政开支占GDP比例明显偏低的中国还在积极推进民法典建设。

  所谓“盛世修典”资本主义的极盛之时当修民法典,但如果資本主义也找不到自己出路《民法典》又何去何从呢?

  本文自马前卒工作室微信公号

}

· 乐于助人是我的座右铭

当时的淛度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在中国得不到发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压迫中国两千多姩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临时约法”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发展潮流不可阻挡,因此辛亥革命之后中華民国必然要走一条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段性胜利但中国的统治阶级

民族资本阶级外,本土的地主阶级和列强扶植的买办阶级依旧占据优势地位但资本阶级领导民主革命已经成为当时社会各界的共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乐于助人是我的座右铭

因为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的政权就是由资本主义掌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搶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