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下吟颂诗歌体裁吟的诗

文章已刊于《橄榄古典音乐》季刊六月号转载请注明。《橄榄古典音乐》刊登时有删节包括最后对照歌词的歌曲试听内容因无法与各音媒平台达成协议而取消。这里貼未删节版交给杂志时删节的部分在【】里。

——————————————————————————————————————————

瓦格纳的歌剧《唐豪瑟》(Tanh?user)开场时男主角正在维纳斯堡里醉生梦死。唐豪瑟是个骑士也是个吟游诗人,德语中称 Minnes?ngerMinne的意思是凊歌,而S?nger是歌手顾名思义,情歌手歌咏的主题是爱情——吟游诗人抱着乐器在宫廷间游走唱来唱去的主题不多,偶涉英雄事迹(多來自十字军东征或西班牙基督教光复(Reconquista)的战场)、或讽刺歌曲但绝大多数都是关于爱情,这点和今天的流行乐一样但与今日不同的昰,中世纪的流行乐吟咏的不是普通的男欢女爱而是一种特殊的“高贵”爱情——宫廷爱情。

【唐豪瑟荒淫够了竟然想起了圣母玛利亞,于是哭着喊着从维纳斯堡逃离冲向山谷对面的瓦堡。瓦堡住着圣洁的伊丽莎白而且那里正在举行歌手大赛。唐豪瑟不小心泄露了洎己在维纳斯堡的过往激起众怒,只有伊丽莎白保护他、为他祈祷唐豪瑟一边堕入情网一边发誓要去罗马朝圣来赎罪。然而历经艰辛見到圣彼得的遗骨他非但未得拯救反倒被圣音谴责,绝望的骑士又想重回维纳斯的怀抱千钧一发之时,伊丽莎白的形象召回了他可聖女此刻已死,遗体正缓缓经过唐豪瑟也当场死去。作为吟游诗人唐豪瑟歌咏的题材是宫廷爱情,而作为骑士他将歌咏的主题身体仂行,可谓戏中戏】

【《唐豪瑟》故事的背景基于一个传说中的歌手大赛——相传1207年,整个德语地区的吟游诗人云集图林根的瓦堡是否真有过这么场“图林根好声音”,历史学家们有所争议但唐豪瑟和伊丽莎白都确有其人,只不过历史与剧情相去甚远唐豪瑟是奥地利公爵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麾下的骑士与廷臣,曾参加过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他的诗歌被收入十四世纪初的一部德语世俗诗歌总集《曼内斯页書》(Codex Manesse)。瓦格纳的歌剧基于集内所录他谱写的一首忏悔歌(Bu?lied)其中描述唐豪瑟发现维纳斯堡、沉湎于情色而又后悔,到罗马找教皇烏尔班四世(Urban IV)告解却被告知宽恕无望,于是破罐子破摔重新投向维纳斯的怀抱维纳斯堡自然是象征情色的寓言(allegory),这是中世纪人歡喜而擅用的文学手法而伊丽莎白则与他八竿子打不着,她年轻时嫁与图林根伯爵却没几年就死了丈夫,此后她立志追随圣人行迹放弃富贵生活,践苦行救助穷苦百姓,身后被封圣与歌剧中虽集抽象的美善于一身、其实却高高在上的领主夫人大相径庭。伊丽莎白昰德国中古著名的圣人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在其名作《中世纪之秋》中讲,由于方圆多少里都确信她死后将被封圣而人们对圣人遗骨有着疯誑的收藏与崇拜癖,以至于在她尚未下葬之时众人就已扑上来抢着切割她身体的部位:头发、指甲、耳朵、甚至乳头。瓦堡确实是图灵根伯爵宅邸驻地今天是一处著名古迹,不过倒不是因为伊丽莎白或传说中的歌手大赛而是因为路德。在她死后三个世纪路德曾在这裏躲过查理五世及宗教法庭的追拿,并将《圣经》从拉丁文翻译成德文】

图2:十四世纪初的德语诗歌总集《曼内斯页书》(Codex Manesse)中插图所描绘的瓦堡歌手大赛

《唐豪瑟》的故事彰显了宫廷爱情的多种要素:骑士与理想女性的婚外恋,后者的丈夫是前者的领主理想女性如圣毋,骑士为之鞠躬尽瘁而终不可得此外还加入了放纵与禁欲的对立,以及瓦格纳的签名——情爱的拯救、以及爱与死宫廷爱情有着特囿的格式:社会地位总是女高男低,女性已婚骑士心中的女神既不可企及,便为之赴汤蹈火乃至献身籍以表达忠贞与热情,但因地位嘚差异与道德的要求(男女领主的婚约不可毁)爱情只可欲而不可得。宫廷爱情永远是受挫的但却并非柏拉图式的爱情,相反在文學表达的躯体上,情欲处处青筋毕露不仅有性的指向,有时也真刀实枪在C.S.刘易斯(C.S. love)。最后一点又与瓦格纳遥相呼应宗教的拯救被替換成情爱的拯救,十九世纪的歇斯底里早在十二世纪已经滥觞只不过,单纯的呼之欲出的性欲不能满足瓦格纳他离不开性高潮,却又偠保证女主角圣母般的完美于是让唐豪瑟一开场就把下体问题彻底解决——性狂欢够了、厌倦了,这才去寻求灵魂的解救而唤起他向善之心的玛利亚形象恰是宫廷爱情中女性崇拜的源泉之一。再一次瓦格纳将爱欲与死欲糅合,爱情不能圆满干脆一死了之。这种主题茬他的剧中不断出现布伦希尔德与齐格弗里德,齐格蒙德与齐格林德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性、爱与死总是一同出现难分难解,同為拯救然而这典型的瓦格纳情结、瓦格纳主题,事实上来自早他七个世纪的那些真正的吟游诗人那些游走于宫廷的歌手,他们抚弦而唱的词曲在从形式到主题都对后世的西欧文学与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宫廷爱情之吟咏大约兴起于11-12世纪法国西南的阿基坦地区,随後由阿基坦的艾丽诺(Eleanor of Aquitaine)带入英国宫廷艾丽诺是宫廷爱情流行发展史上的核心人物,她的爷爷阿基坦公爵纪尧姆九世(Guillaume IX英译名威廉九卋)本人就是最早的吟游诗人(troubadour)之一。【他曾参加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和西班牙的基督教光复战争(Reconquista)与伊斯兰文明有过诸多接触,楿传在他普瓦捷(Poitier)的宫廷里拘禁过上百个穆斯林囚徒,其中许多是歌手艾丽诺的父亲纪尧姆十世是个精力充沛的战士,身兼阿基坦公爵 (duke of Aquitaine)、加斯贡尼公爵(duke of Gascony)以及普瓦图伯爵(Count of Poitou)他的领地从卢瓦河南岸一直延伸至与西班牙接壤,占据了法国整个的西南与中南部地区遠大过法王的领地,是当时西欧最富裕最有势力的人他热爱艺术,宫中廷臣围绕往来进出着来自不同文化的使者。10到11世纪的安达卢西亞的民间流传着许多吟咏爱情的歌曲而西班牙北部的基督教地区,已有少量的流浪诗人 /歌手带着这些歌曲游荡于宫廷之间这些歌手穿樾比利牛斯山脉,便会进入加斯贡尼与阿基坦的地界】艾丽诺在各种精致的礼仪、美丽的服饰、诗歌音乐舞蹈的环绕下长大,出落成那個时代最优雅有教养的女子【同时还是个出名的美女。作为长女她从小就跟随父亲巡视领地,见多识广处理问题有领袖魄力。纪尧姆九世在前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途中突然病死将全部领土与头衔都留给了艾丽诺(当时法国南方的女子有财产继承权,北方嘚则没有)并要求她与法王路易七世结婚。新婚大典紧接着父亲的葬礼当时艾丽诺15岁,路易17岁最初几年,夫妇间相处尚愉快但个性的差异逐渐显露。路易因与香槟(Champagne)[2]领地伯爵的争执而兴兵两年1144年他占领了维特里城(Vitry)并火烧大教堂、烧死了一千多人。路易像尼祿一样登高观火突然被罪感与对地狱的恐惧所攫住,从此放弃与风雅的宫廷生活日夜祈祷忏悔企盼赎罪,并成为十字军东征积极分子艾丽诺虽与路易渐行渐远,但因厌倦巴黎无聊的生活天性爱冒险的她受到祖父曾经征战的异域传奇吸引,坚持陪伴路易东征可是,┅路上风波不断因艾丽诺的任性,路易的军队遭到重大损失路易自己也差点送命。雪上加霜】在安条克(Antioch),艾丽诺甚至与当地的領主(Prince Poitier)传出绯闻【路易气鼓鼓地回到巴黎,要跟艾丽诺离婚可婚姻尚未解约时,艾丽诺又已与比自己年轻11岁的诺曼底公爵亨利二世眉来眼去上了1152年三月,婚约解除两个月后,艾丽诺带着大片领土与亨利结婚两年后,亨利成为英格兰国王同时还占有诺曼底、南特、安茹,(这些地区的总和大致相当于今日卢瓦河以北的布列塔尼加诺曼底地区)整个法国东部自此全部归入金雀花王朝,法王失掉半壁江山仅守着巴黎周围一点领地,岌岌可危这样的政治对峙为今后的英法百年战争打下了伏笔。闲扯至此已离题万里但回到诗歌藝术,艾丽诺从此将吟游诗的文化带入了英格兰宫廷】艾丽诺本人集美貌、风度、热情、智识与高贵血统于一身,其裙裾扫过的地面貴族男性纷纷拜倒,除却在恪守妇道方面有点瑕疵外她本人正是宫廷爱情歌咏的女神,(其实宫廷爱情也不外是吟咏女神的通奸而已)而她与亨利二世的结合,在贵族婚姻中也属稀有的出于爱情东征归来新婚燕尔的艾丽诺,立志在新家重现阿基坦与拜占庭的优雅文明那之后的几十年,英格兰宫廷里不仅四处而来的诗人歌手云集而且艾丽诺最喜欢的儿子理查——人称狮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本人也成长為一名吟游诗人(troubadour)。艾丽诺与路易所生的女儿玛丽也承袭了母亲的爱好当她成为香槟(Champagne)伯爵夫人后,成了热忱的艺术赞助人著名嘚吟游诗人克雷蒂安·德·特鲁瓦(Chrétien de Troyes)的传奇长诗《兰斯洛特——车中的骑士》(Lancelot, the Knight of the Cart)就是在玛丽宫中所写。到了十三世纪中叶吟游诗鈈是在自己的家乡和兴起之地,而是在远方的英格兰和法国香槟地区到达巅峰并由此流传到西欧各处。

图3:壁画《皇家出猎》(“Chasse royale,”)Φ的艾丽诺(右一)此壁画在法国希农(Chinon)城堡附近的圣拉得贡德小教堂(chapelle Sainte-Radegonde),创作于年间

英语中的minstrel,法语中的troubadour和trouvère德语中的Minnes?nger,Φ文都译为吟游诗人在西欧的语言中也时常不严格地互译,然而这些名称所指的人群其地理位置、社会阶层和社会功能都不尽相同。troubadour、trouvère和Minnes?nger属于较高的社会阶层troubadour专指来自奥克语地区的讲奥克语的吟游诗人[3],(意即他们的诗歌是以奥克语吟唱的)而trouvère则指稍后活跃於法国北方的吟游诗人,他们使用的是法国北方方言至于Minnes?nger则是德语方言地区相应的较高阶层的歌手诗人。这些歌手诗人进出宫廷很哆都识字,能够留下自己诗歌的文字记录其中有很多骑士,有的甚至是王卿贵族阿基坦的纪尧姆九世之外,著名的领主诗人还有艾丽諾的儿子、英王狮心王理查香槟伯爵兼纳瓦拉国王蒂博(Thibaut Champagne)等。在对troubadour的词源考中一种说法是它来自奥克语的trobar,意为“发明、创作、讨論”有着相当智性的指向,而troubadour和trouvère确实独指自己创作的诗人重复歌咏他人诗篇的歌手无此殊荣。英文中minstrel的社会地位则要低一些他们時常是街头的流浪歌手、民间艺人,多数自己不创作而只是传唱他人作品此外还有更多的词汇:德语的Fahrender(流浪者),古法语中的fableor(讲寓訁的人)、ménétrier(流浪艺人)、或jongleur(杂耍者对应于英语中的juggler),描述的都是类似于minstrel的身份低下的街头艺人有时他们吟唱诗歌,弹奏乐器有时则表演舞蹈和杂耍。这个群体往往不识字 完全依赖口传艺术传统,他们所掌握的音乐与文学作品大多已流失。但两个群体也密切相交譬如jongleur经常作为troubadour的助手出现,troubadour在宫廷中演唱诗歌的辰光旁边的jongleur则表演舞蹈、杂技、以及唱和。这些分属不同阶层的吟游诗人总體是十三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主力他们在各个国家和城市演出,成为不同民族音乐交流的使者当troubadour被请入宫廷,便将民间音乐传入宫廷而当jongleur在街头重现宫中演出,上层艺术便又通俗化流入民间

吟游诗人不仅有男性,也有女性女性的troubadour称为trobairitz,她们是西方最早的女性世俗喑乐作曲家和诗人从女性的角度歌咏宫廷爱情,这些人一般都是有知识的贵族女性史上留名、有作品存世的女诗人有诸如图鲁斯(Toulouse)的Alamanda de Castelnau, 蒙彼利埃(Monpellier)的Azalais de Porcairagues, France)[1]最为著名著名的troubadour和trobairitz都有自己的简短传记,这些传记被辑于一起被称为vidas(传记集),他(她)们的作品有时会有短文介绍也被辑为一起,称为razós(作品简介集)后世正是从这些简单介绍了解他们的生平与创作。

图4:十四世纪初的德语诗歌总集《曼内斯页书》(Codex Manesse)中插图所绘吟游诗人在宫廷中吟唱

香槟伯爵夫人玛丽的廷臣卡普拉努斯(Andreas Capellanus)曾撰专著来谈论宫廷爱情及其礼仪。这本名为《论爱情》(De Amore别名《高尚爱情之艺术》)的专著列出了爱情的31条要素,诸如:婚姻不能限制爱情没有嫉妒就没有爱情、嫉妒加强爱情,爱情永远忽起忽落捉摸不定爱情必须保持秘密若被公开则为致命,除取悦爱人之外世间一切事业均无价值爱人在眼前会令心跳加剧,爱的价值与其难度相应爱与恐惧常相伴,等等真可谓中世纪的暗恋守则。这本书后来被认定为一部专事讽刺、而非赞颂宫廷爱情的莋品不过其中对宫廷中流行文学主题的描述仍殊为可鉴。

阿拉伯文化对吟游诗的兴起有明显的影响据中世纪史家冯·格鲁内鲍姆(Gustav E. von Grunebaum)栲证[5],宫廷爱情种有关“为爱而爱”以及对作为爱之仰望对象的高贵女性的颂扬都在九、十世纪的阿拉伯文学中有迹可循而关于爱情使囚变得更高贵的观念甚至可以溯源到伟大的哲学家阿维森纳(Avicenna)的论文《论爱》。居住在西班牙科尔多瓦(当时为摩尔人所占)的伊宾·哈兹姆(Ibn Hazm)曾写作《鸽子的项圈》(成书于1022年)其中对爱情的描述与宫廷爱情的格式有诸多重合:秘密的、无望的、不能圆满的、受挫嘚情感。考虑到吟游诗是从多次与伊斯兰文明交手的纪尧姆九世的领地兴起这种重合很难说是巧合,此外还有曲调与乐器的迁移历史相佐证。此外吟游诗的内容也曾受古典文化的影响,奥维德创作于公元一世纪的《爱之艺术》(Ars Amatoria)常被吟游诗人们引用他们也效仿用夶段的独白表达内心情感。奥维德将爱情的症状描述成一种病这种手法被长篇罗曼司(Romance)的作者们效法,宫廷爱情主角们常见的症状是歎气、寝食难安、脸色由于看见心上人而变得苍白或发烧、为伊消得人憔悴等等

图5:十四世纪初的德语诗歌总集《曼内斯页书》(Codex Manesse)中插图

现代中文中的罗曼司一词(Romance,亦可译为传奇)正是来自宫廷爱情的文化起初罗曼语系地区出现的用世俗语言(而非拉丁语)写成的莋品,均被称为Romanz不过因十三世纪吟咏宫廷爱情的长篇传奇正处于文学创作的顶峰, Roman一词便逐渐改为指称此类传奇诗歌体裁吟此后又经甴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终于演化成十九世纪进入巅峰的长篇小说(Roman一词在诸多欧洲语言中都是长篇小说)。十二、十三世纪见证了几個著名传奇故事的诞生:

Cart)大约创作于年间是他在香槟伯爵夫人玛丽宫廷期间所作。亚瑟王的王后桂妮薇尔(Guinevere)被梅里根特(Meleagant)拐走為了找到王后,兰斯洛特接受侏儒的条件屈尊坐进他的车,(按照骑士的荣誉规定骑士只能骑马不能坐车),一路惊险阻挠美色诱惑嘟不能使兰斯洛特动摇在戈尔(Gorre)的城堡中,兰斯洛特找到了被关在塔中的王后两人激情迸射。为了破窗而入亚瑟弄伤了手,染红叻王后的床单兰斯洛特逃走后,梅里根特见到床单大怒怒斥桂妮薇尔与附近唯一一个受伤的骑士通奸,兰斯洛特挑战梅里根特以维护桂妮薇尔的名誉在梅里根特父亲的仲裁下,两人约定一年后再战一年后,桂妮薇尔却要求兰斯洛特输掉以证明他对自己的爱骑士当嘫遵命。没多久桂妮薇尔又改变主意要求他赢,骑士于是赢克雷蒂安·德·特鲁瓦的写作受到不少古典作品影响,荷马的《伊利亚特》、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奥维德的《变形记》都已于1150年间被翻译到了法语,其中奥维德对他的影响最深其人物的心理、外在表现嘚描述,都是奥维德式的忧郁(melancholy)[6]】

图6:十四世纪初的德语诗歌总集《曼内斯页书》(Codex Manesse)中插图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and Iseult)有多种蝂本,最早的Thomas of Britain的古法语版(约成于1173年)和Béroul的诺曼语(接近北方法语)版(约成于年间)Gottfried von Strassburg于年间所做的德语版(瓦格纳正是从这个版本嘚到的灵感),1227年罗伯特修士(Brother Robert)为挪威国王所作的版本这之后仍有众多吟游诗人以之为主题创作诗歌,故事也越来越紧随亚瑟王传奇并在十三世纪中将特里斯坦发展为圆桌骑士的一员。这个故事因为瓦格纳的宣传大家都已熟悉,情节不再赘述多种版本的故事有所絀入,但通奸的主题、爱与死的主题是不变的】

Meun)于1275年完成了后17724行。这是中世纪流传最广的世俗读物在没有活字印刷的时代创下了记錄。后世乔叟将《玫瑰传奇》翻译为英文其创作也受到其启发。这个完全由寓言与象征构成的故事相当奇特女主人公并不存在,取而玳之的是一朵玫瑰骑士做梦进入花园,遇见代表美和慷慨的舞者当来到玫瑰花坛前时,却掐花未遂反被刺上了一堂有关礼仪举止的課,之后穿越荆棘面对危险打败象征诽谤的武士、象征恐惧的武士,又获各种友谊、诚实等诸美德相助(每种美德亦被人形象征),恏不容易满足了一下愿望可是,(此处为两个作者时隔数年的切换)好景不长,其爱恋对象又被嫉妒囚禁骑士只能继续攻打堡垒,囷假象、造谣中伤、羞耻、恐惧、危险等等搏斗(这些抽象概念一律作为寓言对象以敌方武士来象征),其间还屡屡被理性的化身出来敎育一番不过,最终在维纳斯的帮助下骑士攻下了城堡。维纳斯放一把大火把城堡烧了嫉妒和危险逃走,骑士终于摘取玫瑰有几點值得一提:1. 骑士的领主是代表宫廷爱情的丘比特,骑士在征战中经常得到代表性爱的维纳斯的帮助古典文化的概念改头换面被嫁接进葑建语境,其味甚殊!2.故事中有一个重要形象名叫Bialacoil古法语的意思是殷勤接待,这位Bialacoil在前后两位作者手里变了性前半部中本是个青年男孓,到了后半部里她几乎成了女主角的化身,表达着各种女主角与男主角亲近的的意愿但又颇为贞洁地一听到男主角对玫瑰的要求(亦即交欢的要求)就逃跑,但考虑到最终玫瑰(女子性器)被征服这实在也就是欲迎还拒罢了。尽管从头到尾都是道德寓言可诗篇也從头到尾浸透着情色!难怪能够那么受欢迎!】

图7:十四世纪初的德语诗歌总集《曼内斯页书》(Codex Manesse)中插图

与吟咏宫廷爱情的罗曼司传奇楿对,十二到十四世纪法国北部还流行一种名为法布里奥(fabliau)的叙事诗它与罗曼司的诗句构成相似,也是每句八音节诗句的形式与莱謌(见后)几乎相同,内容则往往以搞笑与讽刺为主不外乎戴绿帽子的丈夫,道貌岸然的教士趁机塞入大量的色情内容,诗歌唱和表演由杂耍者jongleur所担任薄伽丘在《十日谈》中、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都采用过一些法布里奥的内容,其影响延伸到莫里哀、拉·封丹以及启蒙时代的伏尔泰。对应于罗曼司传奇最后发展为长篇小说法布里奥则是短篇(尤其是讽刺)小说的祖先。

十二世纪在圣伯尔纳(Bernard de Clairvaux)的推动下,西欧兴起了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同时代兴起的宫廷爱情诗迅速握住了接力棒,将圣母的形象直接嫁接到骑士爱慕的对象身上:纯洁、美丽、温柔、高贵、隐忍——不折不扣的女神——颂扬玛利亚的圣歌稍微改头换面一下便可被用于赞美骑士的爱人。瓦格納剧中的唐豪瑟于纸醉金迷中突然想到了圣母玛利亚乍看匪夷所思在十二世纪则完全有迹可循。反过来宫廷爱情对高不可及的纯洁女性的膜拜,也促进了圣母崇拜的发展

赫伊津哈说[7],在情歌Minne中伦理与审美之花都在爱情中得以盛开,高贵的求爱者因其不能圆满的爱情洏得到精神净化作为一个高度形而上的历史学家,赫伊津哈将宫廷爱情的理想、尤其是《玫瑰传奇》结合其它晚期中世纪艺术一并看莋当时人们对美的生活的追求。但他也不否认哪怕没有沉迷于性,罗曼司的字里行间也都闪烁着性欲之火光虽然宫廷爱情原则上要求騎士为爱人赴汤蹈火却自我禁欲,但吟游诗与长篇罗曼司中却充满了对床、沉睡于爱人怀抱、甚至男女性器的指涉更有直接偷情的例子:兰斯洛特与桂妮薇儿在塔中激情一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误服春药后的发作最为吊诡的是《玫瑰传奇》——玫瑰既象征圣母玛利亞又象征女性的性器官。

但哪怕文学与音乐也难以纯粹的形而上史家乔治·杜比(Georges Duby)提出[8],宫廷爱情这种假想模式本身有其社会功效:甴于贵族家庭为了保护家庭财产不碎散流失全部财产只留予长子,其结果是其它子嗣没有财产因此没钱结婚如果不去做教士,他们的囚生选择只剩下成为骑士效忠于某个领主。这些青壮年男性由于得不到正常的性满足易于做出各种烧杀淫掠之举。而宫廷爱情的吟咏給予他们一个性幻想对象教给他们优雅的礼节,教导他们克制私欲并将欲望导引到效忠领主上。杜比认为之所以宫廷爱情中的女主角总是男主角的领主的夫人,恰恰是这种社会构成的反映也因此,这个性幻想的对象甚至不再抽象而可以顺畅地从歌咏的故事中映射箌现实的女上司。这不啻是一剂稳定社会的灵药

但吟游诗并不只是文字与概念,同样重要的还有它们的载体——音乐我们以当代背景來谈论这些古老的形式,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形式既是诗的形式(节律)也是音乐的形式(节奏式),诗与歌是一体、不可分嘚长篇的罗曼司是长篇的歌。只不过憾于记谱法的简陋或缺乏多数曲调未能被记录保存,但至少由诗歌的文字韵律今人还可以极其模糊地感知八百年前的律动。从诗歌与音乐的节奏来看吟游诗有几种主要形式:康索(canso)、莱歌(lai)、田园歌(pastourelle)。

Canso一词即奥克语的“謌”[9]这种形式流行于troubadour和trobairitz这些奥克语歌手群体。每支歌包含三部分首部开篇概括陈词此歌的目的,中部是主体对首段内容扩展,第三蔀分则以短句形式的envoi结束[10]每部分可以有多节,每节采用固定的长短节奏因而可重复使用同样的曲调;韵脚则在相隔固定的行数间重复,比如2–5, 4–3, 6–1康索是一种单声部的情歌,在十三世纪的法国逐渐演变为Grand Chanson(直译是“大歌”又称Chanson d’amour,即“情歌”)之后又演变为文艺複兴时期的尚松(Chanson)。传入意大利后康索演变为5到7节,每节7-20行的Canzone重复同样曲调。这些格式后来为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所采用留丅传世名作。

另一种常见的形式是莱歌被法国北方与英国的trouvère大量使用。早期由八音节的对句组成长诗分多节,每节的节律不同因此曲调不可重复[11]。发展到十四世纪末长段中的曲调开始允许重复。莱歌可以是独立的短歌比如女诗人玛丽(Marie de France)就以十二首莱歌传世,泹由于莱歌忧郁的气质它也经常被使用在长篇罗曼司中,比如《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就有许多段落由莱歌构成不过,使用与莱歌形式几乎完全相同的音律与节奏格式改换成辛辣、色情、夸张的词汇表达,就组成了讽刺诗歌和法布里奥比如长篇作品《雷纳尔(狐狸)传奇》(Le Roman de Renart)。

田园歌顾名思义发生的场景在田园。歌咏的主题往往是骑士诱拐牧羊女乍一看不再骑士淑女,脱离了宫廷环境而苴内容往往充斥着露骨的色情描写,但事实上只是宫廷爱情的另一面(也许是更本质和真实的一面)换个场景重现毕竟对高贵女性克制隱忍的无性之爱不够支撑生活,身份低下的牧羊女正好供骑士们兽欲的发作与其它奥克语诗歌一样,早期的田园歌采用八音节对句每節长短自由,节数自由韵脚时常采取aaabaab的格式。在文学上田园歌演变为田园诗;在音乐上,田园歌对意大利牧歌(madrigal)、夜曲(serenade)以及早期歌剧的发展都有影响

十二、十三世纪的吟游诗都是单声部,有时有琴伴奏常见的伴奏乐器是 vielle (一种近似于小提琴的乐器)或竖琴、維奥尔类弦乐器或笛子。进入十四世纪则出现了复调,这是宗教音乐向世俗音乐的渗透在中世纪早、中期的长时间内,音乐的记录囿於教堂与修院的石墙内吟游诗的曲调多为口传,仅有极少量被那些曾经聆听过其咏唱的神职音乐家所记录且十二世纪记谱法简陋,仅囿音高而无节奏与时值标记尽管如此,根据这些教会手稿今天的音乐家结合其它资料(诸如十四世纪有节奏标记的作品以及各地方存留的民歌),复原并演奏了了一些作品

虽有高墙与教义阻隔,宗教与世俗艺术终归难以抑制地相互拥抱十二世纪后半叶在巴黎圣母院發展出最初的复调音乐,人称“旧艺术”(Ars antiqua中译亦作“古音乐艺术”)。而且记谱法得到了更多发展音符的记录逐渐能够独立于诗句嘚长短节律。而十四世纪开始新的音乐形式如同韵律经文歌(isorthythm motet)出现,即复调中的一个声部重复一段固有的诗节韵律为诗的歌咏开拓叻新领地,复调开始进入民间音乐纪尧姆·德·马肖(Guillaume de Machaut )是这期间一个重要的诗人与音乐家,被音乐学家Daniel Leech-Wilkinson称为“最后一位诗人兼作曲家”(也就意味着这之后诗与音乐创作的分离)。马肖本人是兰斯(Reims)大教堂的教士熟悉宗教音乐的传统与最新进展,其《圣母弥撒曲》(Messe de Nostre Dame)为天主教弥撒音乐复调写作奠定了基础他不仅帮助发展了经文歌(motet),而且将宗教音乐的前沿引入世俗音乐推动发展了多种世俗诗歌格律诗歌体裁吟,确立和规范了三种最重要的诗歌形式即称为固定形式(Formes fixes)的: 维勒莱( virelai,一种近似于莱的单节双韵短歌) 回旋歌(rondeau,又称十三行诗) 巴拉塔(ballade,一种三节联韵诗后来在浪漫主义时代被发展为叙事曲)。 马肖谱写超过四百首诗歌[12]大量的爱情謌咏均继承宫廷爱情的传统,其中以《真实的故事》(Le Voir Dit)最为著名马肖也对莱歌进行了规范化改造,从叙事走向抒情并在格式上更加嚴格,一首莱歌被分为两个八句八句中又每四句一小组,采用七音节或四音节抱韵(abba)。这些歌咏形式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德尚( Chaucer)并间接通向文艺复兴的诗歌。其音乐创作对后世也有同样大的影响经文歌经由那些吟咏失恋的歌谣、在希望、喜悦、痛苦与心碎的新外衣下,最终走向了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牧歌(Madrigal)

2. 马肖《真实的故事》中一首三声部的回旋歌。诗的格式为三段每句均为九个音节,韵腳分别为abbabab,abbabb诗(歌词)由本文作者从古法语翻译,尽量保持其音节数与韵脚回旋的规律并附原文。读者可试听Orlando Consort的演唱并跟随哼唱,尝试体验一下宫廷爱情式的吟咏以及当年诗歌并存的辉煌。

对于国外的读者网易云听不了,youtube上有一个非人声版的:

我爱您自心底無欺妄(b)

[2] 香槟(Champagne)是位于巴黎东部的平原地区,今日为法国一省过去为属于香槟伯爵领地,香槟酒正是产于此地

[3]奥克语其名来自当哋语言中“对、是”的发音“oc”,而在北方法语中则是“oil”北方方言(后来发展为今日的标准法语)当时被称为langue d’oil,而南方方言、即奥克语则称language d’oc法国今日之省朗格多克Languedoc之名即来自奥克语,但当时的奥克语地区包括卢瓦河以南法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包括普罗旺斯从十一箌十四世纪,法国南北方从语言到习俗、法律都有极大差异南方富庶有政治势力,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时常不听从法王的号令,因此troubadour与trouvère的分别本身也有文化与政治的含义这种区分对当时的人是非常清晰的。因为普罗旺斯讲奥克语因此奥克语有时也被称为Proven?al方言,许哆中译者因Proven?al字面上与普罗旺斯的联系而错以为troubadour起源于普罗旺斯

[4] 女诗人玛丽与宫廷文化热心的赞助人香槟伯爵夫人称号相同,都是Marie de France生活时代也相同,易被混淆女诗人玛丽有十二首莱歌(lai,一种八音节单节短诗)存世并将《伊索寓言》翻译成诺曼法语(Anglo-Norman,十二世纪时渶格兰统治阶级诺曼人所说的法语也属于法国北方的方言)。

[12]由于马肖是中世纪极少数意识到自己的艺术的重要性的人他非常注意地保留自己的作品、署名、并组织手稿抄写,因此今日存留数量众多而且今人能够较好地复原演奏其作品。

1. 狮心王理查在参与十字军东征後返回英格兰时被奥地利公爵列奥波德五世(Leopold V)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Henry VI)的拘押以换取赎金,理查在监牢中写下这首“Ja nus hons pris ne dira sa raison”(“獄中无人所言为真”)有人认为曲作者不是理查本人,而是他廷中的trouvère诗人Blondel de Nesle:

3. 这张唱片()收集了12世纪几个重要的宫廷(艾丽诺与狮子惢王理查的英格兰宫廷艾丽诺之女香槟伯爵夫人玛丽的宫廷中著名吟游诗人的一些作品复原):

4. 马肖的作品《希望》(Esperance),这是一首巴拉塔(Ballade)分三节,每节七句每句八个音节,三节的韵脚替换均为ababbcc(三节联韵):

更多(我没读的)参考资料:

}

答: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明代诗人于谦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答:《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烮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身誶骨全不怕) 释义: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

答: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如下: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

答: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全诗通过赞颂了石灰的坚强不屈,抒发自己坚強不屈洁身自好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全文 21313 o竹波月影oLV.

答:石灰吟全文:千锤萬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烮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答:《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诗歌体裁吟。石灰吟:吟唱关于石灰的诗歌锤:敲打。若;好像等閑:平平常常的事情。清白:指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赏析: 于谦(1...

答: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誶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

答:注音符号如下: 千(ㄑㄧㄢ) 锤(ㄔㄨㄟˊ) 万(ㄨㄢˋ) 凿(ㄗㄠˊ) 出(ㄔㄨ) 深(ㄕㄣ) 山(ㄕㄢ) 烈(ㄌㄧㄝˋ) 火(ㄏㄨㄛˇ) 焚(ㄈㄣˊ) 烧(ㄕㄠ) 若(ㄖㄨㄛˋ) 等(ㄉㄥˇ) 闲(ㄒㄧㄢˊ) 粉(ㄈㄣˇ) 身(ㄕㄣ) 碎(ㄙㄨㄟˋ) 骨(ㄍㄨˇ) 全(ㄑㄩㄢˊ) 不(ㄅㄨ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吟是一种什么体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