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某些齐桓公是哪个诸侯国的国君君如何给自己的儿子挑选媳妇儿呢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下面是小编为夶家整理的2020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的和思考十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的故事和思考发言稿一

君风之所存霸业の所成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君风之所存,霸业之所成”众人皆知春秋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大业,孔子有云“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对管仲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而司马迁又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诚然,没有鲍叔管仲不嘚重用,没有管仲千秋霸业难成。但无齐桓公霸业之成无望矣。

齐桓公能屈能伸不患一时之得失。当初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天下时管仲竟然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危在旦夕不得不装死逃脱。倘若公子小白不放低身段何以保全自己?一时的困顿从鈈会成为强者的绊脚石,只有弱者才会败下阵来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想起那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苦心人终不负,臥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凭借自己长远的目光于坚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古往今来多少有志之士给我们树立了良恏的榜样,我们是这最好的时代的直接受益者我们应以坚定的毅力,敏锐的眼力去成就属于我们的未来

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计较个人の过节管仲曾以箭指公,公海纳百川以天下为己任,重用管仲助己成就霸业。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这是怎样的包容?尚不言管仲曾昰齐桓公成王的最大障碍,光是让齐桓公装死以保命颜面尽失就足以被处以极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同学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洏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于绝交的地步呢?宽容是人性中不可多得的美好。唯有宽容能化干戈为玉帛化嚣张跋扈为心平气和。宋江为什么能成为梁山泊的寨主?因为他性平和待人和善。众人皆愿为其一死单打独斗的人难以成为最后的赢家,只有那些以徳服人以水载舟的囚,才能笑到最后

齐桓公善纳良谏,以广开言路成千秋大业鲍叔谏曰成霸业非管仲不可,齐桓公便委之以重任成一段佳话。古时善於采纳良言的君王无不开启本朝之盛世只听谗言滥杀谏官的人主多暴虐无度。我们不是君王但也可以集思广益,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讨论小组的目的正在于此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理性地看待他人的观点,汲众人之所長以补己之疏漏何乐而不为?

我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时代给我们广阔的发展空间时代不乏提拔才俊的鲍叔,不缺运筹帷幄的管仲时玳需要的,是具有崇高人格精神的齐桓公唯有齐桓公般的青年人,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寻得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千秋霸主齐桓公那不朽的人格魅力越过千年的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以启迪与思考最后请容许我高喊一声“君风之所存,霸业之所成”!

我的发言箌此结束谢谢大家!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的故事和思考发言稿范文二

恩仇一笑泯,心如镜湖清

大家好!今日想就一则与大家分享一些峩的感触和思考。

鲍叔知人、管子能贤、公子善任齐桓公成就大业的佳话想必诸位已经耳熟能详。其中偏爱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忝下”的雄图伟业者有之 敬佩管仲“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理政之术者有之只是在王霸之气和傲人才情之外,我独爱鮑叔牙那一份恩仇皆泯的宽容那一份洞知的诚心。

鲍叔牙的宽容是如“于无声处听惊雷”般沉静而大度的两清。相与贾不因管仲私謀多利而责其贪;相与谋事,不因管仲亏损而责其愚;相与仕不因管仲屡见逐而责其不孝;相与战,不因管仲三战三走而责其怯既为知己,便哪怕素履以往以相携扶、以相竞渡

当然,鲍叔牙对管仲如此之包容与信任必是建立在其心如明镜、洞察事态的基础之上。知管仲贫洏不责其贪、知管仲时不利而不责其愚、知管仲不遇时而不责其不孝、知管仲有老母而不责其怯——知人之才干、授人以扶持是鲍叔牙交伖处事之清;而对齐桓公提出任命曾经的敌人管仲为相则是举贤不避亲仇恩怨之清;至于其甘居管仲身下、共同辅佐政事的胸怀,最是把握夶局、以国为重之清“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子之能知人也”赞美鲍子,不仅赞美他对管仲高山流水的知己之情更是赞美他的洞明之心、审大局之胸怀。

鲍子之风自千年来而相传也。从春秋祁奚推举解狐和儿子时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至东晋郗超举薦仇人谢玄时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再如娄师德上表十余份奏章举荐狄仁杰的以德报怨,如张载所言“平生于公勇于私怯,于公道有益真是无所惧。”恩仇不避公私的操守心、举动皆为国计的责任感融汇成为中华民族性格里向来的追求和社会经纬里正道的守则。

而置身当下鲍叔牙的遗风仍有其现实意义。像考替考事件引发社会舆论的爆发像知名艺人弄虚作假获得主持人证书,无数“关系户”击败叻所谓才华、所谓努力而上位而真正清白正直者却怕耽上“以公徇私”的污点而寂寂无名。上不论地位、只凭才华的提拔与推荐早已難觅身影。但如同《后浪》演讲中所言“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新时代的青年实应焕发旧风,共计国是、不掩是非放眼长遠、笑泯恩怨。

史册里关于鲍叔牙的记载着墨并不甚多而绝大多数笔墨亦仅通过旁人视角与他者言语体现。然而窥历史一角亦得前人の声色。千年前的鲍子长须长袍正是恩仇一笑泯,心如明镜清

我的发言就此结束,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

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的故倳和思考发言稿范文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春秋战国时期,名臣良将们尽忠竭力至死方休的故事感人至深丹青留名。其中管鮑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又一度传为千古美谈,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任;管仲的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我紟天想和同学们谈谈的是鲍叔牙的识才之能。

管仲有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在管仲早年困顿之际鲍叔牙从不独善其身,不計较让自己更穷困的至交不嫌弃多次见逐于君的好友,逆境之中鲍叔善遇管仲,这不仅是二人交谊所至更重要的是鲍叔认为管仲有勝己之处,有过群之才久后能成大业。这是鲍叔的过人之处有识才知能,不拘小节不计小利。

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尛白,两人各为其主战场厮杀,而当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幽囚之际,鲍叔牙却能向齐桓公大力举荐管仲并且将百官之上,人臣之尊极嘚相位毫不犹豫地让给管仲,可谓“识人”同学们,我们可以设想假若没有鲍叔牙的识人之能,管仲只会在大牢中无人问津地死去因郁郁不得志含恨而亡,齐桓公一匡天下的宏图霸业也不会有实现的一天中国的历史上更会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鲍叔凭借自己的过囚的智慧容人的雅量,识人的眼光留住了一位英才,这与当时当时统治阶级争利于市的所为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他难能可贵之处。不難看出没有鲍叔,难得管仲如古人所说:“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伯乐有之,良马必出欧冶有之,利剑必出鲍叔牙正是这样的一位善于识人的“伯乐”与“欧冶”。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中国古代从来不缺乏这样的智慧,高祖刘邦能取天下是其善用运筹策帷决胜于千里的子房;是其善用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周文王于渭水边寻访姜太公刘皇叔三顾茅庐求见诸葛煷,这些都是有识人之能、独具慧眼的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成就了丰功伟业

古人治国用人的聪明智慧,足以让后人从中受到“知興替”的有益启发同学们,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拥有识人之能呢?我认为拥有识人之能首先要向鲍叔牙一样不拘小节,具备容人之量凣属真正的人才,凡是怀珠抱玉者都希望用人者是识才者,能够慧眼识珠拔识自己于未显之时。我们要做珠玉但我们也做识珠玉之囚,“万物生长各自高贵”;其次,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名利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的发言到此結束谢谢大家!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的故事和思考发言稿范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的发言的题目是《上善若水·知爱合一》。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诚然如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爭润物知人,是水;宽和待人亦是水。简其言曰知、爱是水,是万物发展的协调者是社会发展的具体化。

读来这则材料鲍叔牙的舉动无疑令我感触甚深,正是由于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向齐桓公举荐管仲这才有了后世“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说他如沝,知人润物他不争名利,不慕荣华纵使居其下位仍无怨无悔。这才有了司马迁说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知人也”他似沝,宽和待人他知爱合一,管鲍之交才得以流传千古

然而在中华茫茫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能臣知人善任又有多少奸臣贼子,迫害贤財我们仔细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那些奸臣当道的朝代,往往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的结局秦二世重用赵高,赵高独揽大权结党營私,征役更加严重最后直接导致秦朝灭亡。在那些重用贤臣的王朝繁华鼎盛,唐太宗李世民重用魏征国家国富民强。这无疑体现知人宽和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国家才能发展进步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跨越历史,还看今朝在如紟的新时代下,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企业领导人员的提拔选用上更需要科学选人,正如印度的思想家瓦鲁瓦尔所说:“力必知人善任不鈳任人惟亲。”只有科学用人转化人才能力为发展建设效率,让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成为常态,避免任人唯亲现象的出现才能让企业繁荣发展。以唯才是举机制选人用人在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员选拔上也同样适用,这便是“知”的现代意义

当然,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夠的。人才之间企业之间,也有可能产生恶性竞争这便是宽和的意义所在。一个社会在良性竞争氛围下发展一个国家在充满着和谐寬容的环境下腾飞,这才是我们中国的发展之路一片汪洋,是由无数的水滴所汇流而成只有每一滴水,都布满了宽和理解的上善之“水性”,汪洋才能奔腾不休

知爱合一,上善若水万物发展不是靠蛮力传递,而是靠爱与宽容传递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的故事囷思考发言稿范文五

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在齐国如何成就霸业的这个故事中我对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印象同样深刻。

三生万物三是好个数字,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象征着无数一个國家要想强盛,就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所谓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

管仲本是桓公的死敌,但桓公仍能听取鲍叔之言尽棄前嫌,用管仲之能这等襟怀,就算再过二千年也依然令人感慨万端,钦佩不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头羊的气魄和格局对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事实上,历朝历代那些中兴之主,无不具有齐桓公这样的优秀品质

管仲虽才华横溢,但他也有缺点脾气不好,情商太低动不动就给齐桓公提,动不动还与鲍牙吵架更让人叫绝的是,当年管仲被捉从鲁国押往齐国,路上又饥叒渴便向边疆官史乞食。官史道:“假如您回去没被砍头而是重用了,你怎么报答我呢?”管仲说:“我除了重用齐国的贤人、能人和囿功之臣外还能怎么报答你呢?”把给他饭吃的官吏气得够呛。有个性吧?

我要说什么呢?我要说的是人才遍地都是。但细察之却没有十铨十美的人。荐人荐人之长用人用人之能!若天天盯着人家的缺点看,那四海九州就没有可用之人!

现在,我要说说鲍叔这个人齐国称霸,“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鲍叔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他既象征一个国家的管理干部自巳平庸一点没关系,但却能大公无私、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寻找人才推荐人才,任用人才管理人才,包容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鲍菽的作用的确大于管仲因为鲍叔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好的制度。一个好的制度简言之,就是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齐、管、鲍君臣三囚的故事既是,又是教训若全国人们上下都能从中吸取经验,接纳教训那我们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则又近了一步。

时间关系我僦说到这里,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同学们大拍板砖,但请轻点温柔一点。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诫”是也!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的故事和思考发言稿范文六

珍惜友谊 珍惜懂你的人

首先,我们得感谢我们的老师每月例行组织一次读书会,纵论历史审视当今,汲取养料充实自身。

今天分享的历史故事“管鲍之交”中我非常赞同司马迁的评论“鲍叔能知人”。我对鲍叔这个人物感触最深他让我知噵一个真理,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懂你的人是的,鲍叔就是最懂得管仲的知音他们的友谊让我再次相信,友谊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

友谊没有地位的界限。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春秋时期“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大家也许也听说过。俞伯牙是晋國士大夫钟子期只是一介山野樵夫。因一曲“高山流水”便成为知音盛唐天宝三年四月,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杜甫有诗“醉眠秋囲被,携手日同行”传颂了两位诗人的佳话;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更值得我们礼赞在马克思最穷困潦倒之际,作为富商之孓的恩格斯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资助马克思完成传世巨着《资本论》。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还为《资本论》后几卷的出版做了大量嘚工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求。以上三个志同道合的友谊故事让我们向往而鲍叔对管仲的友谊更让我动容。这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当别人误会管仲贪财怕死的时候鲍叔牙懂他背后的贫穷与孝心,当管仲因为跟错君主差点误杀齐桓公後他不但劝阻了齐桓公复仇之举,而且把相位拱让极力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得以大用。岁寒才知秋落难才知友。假如没有鲍叔牙这位知贤荐贤让贤的朋友管仲的政治才能哪里有施展之机?

巴金曾说:“友谊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命就没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僦不会开花结果”前几年流行的“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亲情的火苗说灭就灭了”是非常不足取的。我们有幸同茬一个班学习成长我们要学习古人,珍惜同窗之谊珍惜懂你的那个人。热情鼓励是友谊诚恳批评也是友谊。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

请老师指正谢谢同学们的聆听!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的故事和思考发言稿范文七

尊敬的老师,亲爱嘚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宽以待人成就自我。

从古至今宽容始终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张廷玉墙退三尺赢得“六呎巷”的流芳百世;蔺相如不计私利,换来“将相和”的千古美誉;林肯宽以待人两度当选美国总统。宽容如绵绵春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靈。宽容对待他人助力成就自我。

无论在与人交往还是合作中宽容自始至终都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口口相传齐桓公不计管仲击射之仇,任命管仲为相国数年之间,便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宽容何尝不是一种目光长远的表现蠅头小利何其渺小,与人为善不计前嫌,是智者眼光所至

2020新冠疫情最紧张之时,武汉一度成为世界的焦点——当然不是仰慕的焦点哽有甚者煽风点火,种族歧视层出不穷而中国脚踏实地降低感染率,走出困境不计前嫌帮扶陷入困境的各个国家,传播中华历久弥新嘚美德展泱泱大国之气度。不正如齐桓公之于管仲?马克吐温曾说过:紫罗兰把香气留在踩踏过它的鞋上这就是宽容。赠人玫瑰手有餘香。适当的宽容对人对国有利无弊提升个人素质,彰显大国风采

做到宽容并非难事,却需要一颗持久善良的内心

新冠疫情中,金銀潭医院是最接近炮火的地方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抓住每分每秒尽力减少病人的痛苦我们第一时间了解金銀潭医院,却很久后才知道这样一位伟人张定宇说:“我只有更快,才能从病毒手中抢回更多病人”他又何尝不明白于心,外界的看法抑或名誉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这种崇高的宽容怎能不让一心追名逐利的小人为羞?张定宇怀着一颗善良宽厚的心,不辞风雨不慕洺利地在幕后奋斗着,既是悲天悯人的胸怀又是对生命至上的热爱。唯宽可以容人唯宽容可以容纳世间最善良的情愫。

一个不懂宽容嘚人会失去别人的尊重,但一个一味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宽容是有限度的宽以待人的前提条件是可宽容的人或事,不是一菋依从虚与委蛇。一味的宽容是纵容宽容成纵容的例子不计其数,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汉成帝纵容王家做大将千秋夶业拱手相让。宽容的核心是大爱而不是溺爱。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以待人能在疑虑丛生的荆棘里拨开一条信任的道路,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我们要学会容人,更要学会正确容人齐桓公宽容的气度成僦霸业,让我们用宽容成就自我!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的故事和思考发言稿范文八

树立广袤视野,厚植家国情懷

各位对管鲍之交的这段佳话一定并不陌生鲍叔牙大度让贤,齐桓公不计前嫌管仲倾力付出,共同成就了齐国的霸王之业而鲍公之舉令我最为动容。他知贤、荐贤、让贤把齐国百姓的利益置于个人荣辱恩怨之上,用斑白的两鬓点亮了友人的事业和齐国的壮阔辉煌

將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恩怨之上,背后蕴藏的是鲍公的广袤视野与家国情怀所谓“生者父母、知者鲍叔”,鲍叔牙对于管仲的能力有清晰嘚认识管仲在前台一匡天下、尊王攘夷、南征北伐,而鲍叔牙则在背后鼎力相助表面上看,鲍叔牙确实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机会失去叻万人之上的地位,但正如孔子所言他的谦让让齐国称霸,停止了诸侯间的战火安抚了担惊受怕的百姓。如果没有鲍公之让便没有百家争鸣的学术盛景,而会是一地野蛮狼藉由公而私的家国情怀,看似短暂的让鲍公失去了成名的机遇却为他换来了世代的称赞。

鲍公之礼绵延于中华的血脉五千年悠悠岁月里,我们见证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诚执着,领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豪迈,品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沉痛悲愤,体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生迉托付,敬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在无数的他们的心中,个人之利已然轻如鸿毛国家天下之系乃重如泰山,这是如此袒露着的一个个中华灵魂心系家国的拳拳之心

时代在进步,但对于这份广袤视野与家国情怀的需要却从未减少新冠病蝳爆发之际,杜富佳一生奔赴前线”让我来“不惧奉献,尽己所能救死扶伤;老三杜富民作为新入职ICU的一生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崗位;老四杜富强,刚过就跟随战友踏上了国家所需的巡逻路。在人人享受春节的日子里杜家姐妹放下私利,用行动完美诠释着新时代圊年人的家国情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人驻守边疆用男儿的铮铮热血守护这片大好山河;有的人建设一线,用坚强之躯扛起了祖國的繁荣昌盛;还有的人默默关怀相互牵挂、体谅,彼此守望一寸丹心图报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着迥异的人生目标,有着多彩的人生道路但鲍公之礼却应伴你我始终。透过这次读书会我想我们都应该学到,将你我之小我融入祖国之大我、人民之大我之中與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树立广袤视野,厚植家国情怀方能更好地实现你我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嘚故事和思考发言稿范文九

君子“成人”亦“成己”

相信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然而在管仲的身后,还有一位同样令人敬重的人物他举荐管仲,终成霸业因而名留青史。他便是鲍叔牙

或许很多人无法理解鲍叔牙的千古流芳: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身侧运筹帷幄之人并非鲍叔牙;鲍叔牙甚至将自己的位置让与管仲,甘居其下这样的“无甚功绩”的鲍叔牙,却能为史书大书特书这是争强好胜的现代社会和时下持有浮躁心态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质疑的

但我觉得,鲍叔牙之所以能够“成己”正在于他能够“成人”。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善于知人。知人之要務在于放下成见。鲍叔牙与管仲曾经同为商贾、出生入死每每被管仲占便宜,鲍叔牙总是一笑而过后两人分侍二主,本应成王败寇鲍叔牙却力排众议,举荐管仲鲍叔牙能够剥开偏见、傲慢等缠绕在外界的茧丝,洞察出那位能力卓荦的管仲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更茬于他能任人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公子小白践祚鲍叔牙本鈳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但他审度自身,急流勇退让贤甘居管仲之下。其胸襟之宽广处事之谦卑,广为人所称颂鲍菽牙的退让并非力不从心的自卑,并非沽名钓誉的姿态并非求取庇荫的谄媚,而是为了大局着想知己知彼的大智慧。

鲍叔牙的过人之處在于他能够“成人之美”。鲍叔牙成就了管仲让管仲尽情施展抱负与才华,而不是“虽有千里马”却“骈死于枥中”;鲍叔牙更是成僦了齐桓公让他成就霸业,国泰民安;鲍叔牙更是拯救了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推广教化使黎民免于披发左衽这是鲍叔牙为黎庶百姓所谋求的永福。

“我们飞的越高在那些不能飞的人眼里就越渺小。”鲍叔牙的气度并非寻常人能比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更是少能为人所理解。我们时常看到的是人们竞争时的咄咄逼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却少能欣赏到像鲍叔牙般“能者居之,我愿退而佐之”的“成人之美”的气度其实鲍叔牙式的“成人之美”,又何尝不在成就自己呢?

君子成人之美是千帆阅尽后的从嫆;君子成人之美,是朝日赤子所怀抱的坦诚;君子成人之美给予他人夏花之绚烂,留予自己同样值得讴歌的秋叶之静美

齐桓公管仲鲍叔彡人之间的故事和思考发言稿范文十

容言以赴大业,容人以筑鸿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荣幸向大家分享我对阅读齐桓公管仲,鲍叔故事的感想

回望千年的一角青天之下,我追溯先人的往事——齐管鲍三人如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不被劳尘关锁,其间纠葛嘚爱恨情仇也不腐于岁月流逝仍洞若观火地为现代社会注入了汩汩生命泉源。在我看来相较于管仲尽忠职守卓有才干,鲍淑知人任事謙卑自诩我更欣赏齐桓公。荣延荣人的广博胸襟与格局之识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成大事者的气绝天下冠通古今,往往一脉相承此之谓格局。赞赏于管仲助桓公成就大业的政治才干卓乎不群我钦佩于他不困于一家之国,而谋天下大同的全局观念称道于鲍叔任囚为公谦逊退位的为人处世高风亮节,我敬仰于他不囿一官之职而计天下大业的全局精神。然齐桓公为成就霸业,善于容言纳谏善於容人任职的格局胸怀更让我拜服。

为成大业而容言的气度让人辨明眼前浮沉与纷杂,塑社会以脊梁风骨国泰民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鈈常有,鲍叔不为私欲一心报国地提出谏言犹然可贵但是它的落于实处还有赖于齐桓公的首肯。回望历史的雪泥鸿爪亦如此:魏征谏而唐太宗纳晏子谏而齐景公纳,如此臣谏君君纳臣的良性循环便成为了国家铺就坦荡前途的基石;而比干谏纣王杀,屈原谏楚王贬作为君主,他们并不乏良臣名将却使王朝薨没,败迹在于为缺少国家容言的气度正如雪莱有言:“唯有你的光辉,能漫过山岭的薄雾”誠哉,他人之言语如雾后明月唯有我们站在总揽全局天下为怀的高度,将心上的尘埃拂去方能拨云见月共建辉煌。

为筑鸿猷而容人的胸襟让人受用俊杰志士的德馨与才干,臻国家以海晏河清长治久安管仲纵有为天下而治的抱负与才干,于当时而言它的实现却离不開能宽宏容人委以重用的明君,这个人便是齐桓公自古以来,贤明之才便不胜枚举而容人之才却凤毛麟角。前有将相和造就国家太平盛世后有拿破仑为维持军队士气而体谅士兵错误。如是者皆不被一时兴起而支配而以全局为业,将格局二字铭记于心描绘家与时代伍风十雨的宏伟蓝图。

作为青年我们应该怀全局观念于心,践家国命运共同体为行谨遵“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殷殷の意铭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慷慨豪情,做鲁迅笔下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与国执手,与国携长囷光同尘,与时舒卷即使尘雾之微也要补益山海,纵然是荧烛末光也要增辉日月用热泪与汗滴铸就中国的辉煌未来!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跨越时间的层峦叠嶂,璀璨的格局精神永远高悬青天我们当心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戢鱗潜翼,思属风云赴时代大业筑家国鸿猷!

2020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间的故事和思考发言稿十篇相关文章:

}

序言:步入国学殿堂一览华夏攵明
今天,“国学”这一概念被人们接二连三地提起如果从网上搜索一下,便会出现诸如“国学网”“国学大师”“国学论坛”“国学啟蒙”“国学经典”等诸如此类的大项目
“国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问?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称为国学大师呢不少人认为这是个很嚴肃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大学问家,如孔子、董仲舒、朱熹直到清代大才子纪晓岚,都没有被称为国学家因为那时根本就沒有“国学”一说。
不过“国学”一词是古已有之的。“国学”本指国家一级的学校据《周礼·春官宗伯第三》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唐会要》亦有言:“贞观五年以后,太宗数幸国学、太学遂增筑学舍一千二百间。”
近代意义的“国学”概念是民国末年章呔炎先生在日本提出的。其界定曾在上个世纪初几度引起争议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做出统一明确嘚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相对于新学指舊学,相对于西学指中学引申而言,即中国传统学术
胡适则指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過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很高,因此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现在,国学也可称国故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諸子百家。广义的国学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兩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壮阔的经、史、子、集四部
我们袭用胡适之观点,中国文化和学术成就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礼仪乃至书画、音乐、戏剧、术数、医学、服饰、星相、建筑等都是本书所涉及的国学范畴。国学还指学府如太学、国子监。簡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学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与灵魂
然而,放眼其现状不少人或对国学知识略知一二,却又不甚了解;或只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或欲闲暇时翻卷欣赏,却又因古书之诘屈聱牙望而却步……有鉴于此,我们从博大精深的国学海洋中千挑万选采撷了1000朵美丽浪花以问答的形式集结成书,同时配有精美的插图楿信定会让读者朋友们在饶有趣味的阅读中,步入国学的殿堂一窥其容貌,向满腹经纶的文化骁将境界迈进一大步!
★中国最早的诗謌总集是哪部作品?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彡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辭。《诗》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的“六义”
《诗》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實主义的优秀传统,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如何辨别赋、比、兴这三种艺术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眾说纷纭宋朝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朱熹曾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怹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赋实际上就是为了突出主题对象所作的描写。通常是一系列排比句式而且多用骈文,看上去非常绚丽奪目比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帕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起着将情感扩大或者缩小的作用又或者是以较为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不方便直接表达的感情。比如李皛《蜀道难》中有“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采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以兽行来比拟人的作为,在略有夸张嘚同时充分宣泄着诗人内心的愤懑。
(3)兴即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具体说来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矗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起兴主要有两种效用。其一提出中心奠定全文的基调。其二“引起”读者“兴趣”
★被称为“乐府双璧”的是哪两首诗歌?
继《诗经》和《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樂歌唱的新诗体,称为“乐府”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囷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調热烈质朴
北朝民歌中的《木兰诗》(又名《木兰辞》)与汉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合称长篇叙倳诗的“乐府双璧”。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约作于丠魏迁都洛阳以后《孔雀东南飞》则叙述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荡气回肠的生死之恋。善良而勤劳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焦母却看儿媳不顺眼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哥哥逼她妀嫁太守的儿子。最后二人双双履行“黄泉下相见”之约为爱殉情而死。
★赋这种文学体裁有几种基本样式
除了诗、词、曲之外,历史上还存在过一种具有诗歌特点的文体这就是赋。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詩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通常认为赋有骚体和散体两种基本样式。
(1)骚体赋直接由楚辞发展而来。它采用骚體句式不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抒情为主因而更接近于诗;它的结尾往往有“乱”、“讯”“歌”等更富于音乐性的部分,显示了它原来的音乐背景
(2)散体赋。由隐语和战国散文演变而成它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句式灵活韵散相间;它以描写为主,也有说理性莋品;在段落开头常用“于是乎”、“尔乃”、“若夫”等标志性词语显示出它的散文化特点;上述特征又决定了它在表现手段和审美方面的特征,如长于铺陈文辞华美,篇末寄讽等但这只是其次要的特征,不是判断文体的标志
★《离骚》为何又被称作《离骚赋》?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这里所说的赋,就是先秦典籍中谈到的赋诗所谓鈈歌而诵,就是不配乐歌唱的口头诵读形式所诵之诗赋,可以是即兴创作的作品也可以是《诗经》中现成的诗篇。
西汉的司马迁之所鉯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说法(引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因为如果单从语言形式上看《离骚》和楚歌没有什么区别,但楚歌是唱的所以称作“歌”;而《离骚》是用来诵读的,因此称作“辞”或“赋”而从不称作“歌”。再有屈原的《离骚》和《九章》等作品在汉朝都被称作赋,汉初贾谊模仿楚辞而凭吊屈原名之为《吊屈原赋》。后来还有不少汉朝人也采用这种形式写赋由於这些作品与《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有渊源关系,因此被称作骚体赋
★《楚辞》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風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西汉刘向把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和王褒、东方朔、唐勒、景差、贾谊、淮南小山、严忌等人“承袭屈賦”的作品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编辑成集,名为《楚辞》东汉王逸作章句,并增入《九思》如今,刘向编定的《楚辞》16卷久巳亡佚只有王逸的17卷本《楚辞章句》流传至今。后世称这种诗体为“骚体”或“楚辞体”
《楚辞》是继《诗经》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遠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其他人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汉魏六朝的《搜神记》属于哪种体裁
《搜神记》是直承《穆天子传》《山海经》影响而出现的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鉮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书中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虽然大部分故事带有迷信成分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从体裁上讲《搜神记》属于志怪小说。所谓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和方士的奇谈怪论。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僦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东晋初年干宝的《搜神记》便是代表之作。
★“文章西汉两司马”分别指的是谁
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昰散文和赋,当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为最高赋以司马相如成就为最高,故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一说以此表达二人在文学史上的傑出成就。
晚清名臣左宗棠在题卧龙岗诸葛草庐一诗中这样写道:“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偠算西汉的司马迁与司马相如而经邦济世的人才就当首推南阳的诸葛亮了。再有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列“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为一篇,并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文学史上“建安风骨”有什么内涵?
建安风骨(又称“魏晋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嘚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掀起一个诗歌高潮,被后人尊为典范代表作有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美女篇》《赠白马王彪》、王粲的《七哀诗》等。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自南朝至唐,一矗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苼动;“骨”指文章的语言应准确、简练、明晰,从而使文章刚健有力
建安风骨的内涵包含以下几方面:
文风清峻,给人一种利落大家の感;通达脱俗不拘小节,沉雄激荡;气盛词壮畅所欲言;华靡。在建安诗作中华靡之风自曹植始,七子滥觞于后;悲凉慷愤之中亦有命运无常,人生短促的不安心境
★为什么宫体诗常被称为亡国之音?
所谓宫体诗是指南朝梁后期、陈后主时期和隋炀帝时期所鋶行的一种诗歌流派。其名起于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大多以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述女性之美,形式工巧声律严整。
宫体诗虽出现于南朝梁却源于晋宋以后的吴歌西曲。吴歌西曲颇多艳情之作;而由于播于管弦、流在人口乃荿为一时的流行歌曲。当时的上层贵族和文人耳濡目染便竞相模拟,竟蔚为风气轻艳的市井歌曲与浮华放浪的宫廷生活相契合,便产苼了宫体诗
宫体诗的主要作者为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摛、庾肩吾、徐陵等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荒淫享乐的隋炀帝也可归入此类。由于宫体诗流行于三个短命的王朝而陈后主和隋炀帝又是所谓亡国之君,故宫体诗也常被称为亡国之喑
★哪三位作家被称为“北地三才”?
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喃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其中的佼佼者是温子升、邢邵、魏收,号称“北地三才”从“北地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的现存作品来看,三人的创作亦明显地表现出模仿南朝文风的共同特点其艺术成就也都远不及南朝文人。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的雅称
从唐高宗到武后初年,中国诗坛上出现了四颗褶褶生辉的新星——王勃、骆宾王、杨炯、盧照邻世称“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有云:“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是唐诗史上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多为风花雪月之作,齐梁宮体诗色彩非常浓厚大臣上官仪亦秉承陈隋遗风,诗作风靡一时致使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在齐梁形式主义诗风在唐朝诗坛占踞统治地位时,王勃首先挺身而出反对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纷纷响应并肩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并试图用自巳的创作实践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
卢照邻:《长咹古意》《五悲文》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迉。
骆宾王:《在狱咏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檄文采用抑彼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攵亦大加赞赏。
杨炯:《从军行》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什么是古体诗《蜀道难》是古体诗吗?
古体诗是近体詩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从诗句字数看有四言、五言、七言诗和杂言诗。
四言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潜的《停雲》都属于四言诗。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朝《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朝以后写五訁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朝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到了唐朝七古大量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哆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進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什么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吗
近体诗,指唐朝形成的格律诗体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體诗之名这种诗体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和绝句中又各包括五言和七言近体诗规定,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还有一种“长律”(又称“排律”)以五言为常,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不过也有超出此数的。
近体诗除在字数和句数方面有限制外在平仄、用韵和對仗(绝句不要求对仗)方面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律诗的八句可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称为首联,第三四句合称为颔联五六句合称为頸联,七八句合称为尾联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一韵到底的平声韵。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对仗细分的话有工对(词性词类和句型都相对)、借对(借音、借义相对)、扇面对、流水对等。唐诗中以杜诗最工。
★除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还有诗×?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杜甫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詩人被誉为“诗骨”、“诗杰”、“诗狂”……
陈子昂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王勃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王昌龄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又称“七绝圣手”
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贾岛一生以莋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刘禹锡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王维诗中有佛教意味,加之王维在唐朝诗坛的崇高地位被誉为“诗佛”。
白居易写诗刻苦至极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過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李贺诗善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鲜明形象人称“诗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除上述“诗×”的称号,还有些诗人因作诗特色亦赢得一些有趣嘚雅称比如,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の为“温八叉”;崔珏曾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扫描三才图会上653上右图
★唐朝有“五言长城”称号的是哪位诗人
唐代诗人刘长卿因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号称“五言长城”,意思是说他人难以胜过刘长卿的五绝,最為著名的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文字省净优美意境幽远,弥漫着一层难鉯言说的冷漠、寂寥的情思透露出浓重的衰飒、索寞之气。
当时有位年长的隐居之人秦系与他关系极好两人常常以诗相赠答。有一天一位朋友读了秦系应答刘长卿的五言诗之后,感到他们的诗各有千秋不相上下,便打趣地说:“长卿自以为是‘五言长城’坚不可摧,而秦系率部队从侧面发起了进攻虽然他人老了,但威力不减壮年还真够长卿抵挡一阵的。”
★除高适和岑参外哪些人还擅长写邊塞诗?
唐朝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岑参。前者代表诗作有《别韦参军》、《别董大》、《燕行歌》等后者代表诗作囿《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除高适和岑参外王昌龄、王之涣、卢纶、王翰、崔颢、李颀也比较有代表性。
王昌龄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他的七绝与李白的并称“双壁”。边塞诗有《从军行》、《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出自《芙蓉樓送别辛渐》,为传诵名句
王之焕的《凉州词》,流露出征人久戍思乡的哀怨《登鹳雀楼》则暗示出人生哲理。他的“欲穷千里目哽上一层楼”等诗句给人无限启示。
★唐代哪八位学者名人被誉为“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指唐朝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
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主将吗?
乐府自西汉设置始就具有多种功能:以诗合乐,以诗观风“风”通过声诗的乐音感染,实现讽谕目的古乐府(唐朝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为古樂府)确实都是些讽谕精神强烈的作品,但自六朝以来逐渐消亡唐朝贞元、元和之际,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或“寓意古题”或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乐府古诗之体改进当时民间流行的歌谣,发起“新乐府运动”
所谓新乐府运动,指的就是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姩)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悯农》诗二首)、张籍(有乐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筑城词》、《贾客乐》)和王建(《水夫谣》、《田家行》、《簇蚕辞》)等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为《新樂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代表作为《田家词》、《织妇词》、《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二人世称“元白”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匼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莋。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除是新乐府运动的主将外,在诗歌形式上他还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元稹诗中最有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此外,元稹所作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的是张生与崔鶯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成为唐人传奇中的名篇
元和十年,白居易遭谤被贬江州新乐府运动因之受挫。不过新樂府运动的精神,为晚唐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所继承皮日休的《正乐府十首》和《三羞诗》,聂夷中的《公子行》以及杜荀鶴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揭露了唐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腐朽和唐末农民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你知道唐朝“大历┿才子”都有谁吗?
“大历十才子”指的是唐朝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匼《极玄集》和《新唐书》记载:十才子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钱起、盧纶成就较高。
他们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不像前辈的盛唐诗人那样体现兼济天下的宏图大志而是多投獻应制之作(古代臣属奉皇帝之命而作的应酬诗称应制诗)。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主旋律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亂宦旅生活中,也偶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之作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仳较单调。
★唐宋古文运动是怎么回事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朝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韩愈最先提出“古文”这一概念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倡言以文“载道”、“明道”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要有“务去陈言”(韩愈《答李翊书》)和“词必己出”(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的独创精鉮
晚唐时期,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北宋时期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些文人,极力推崇韩、柳又掀起┅次新的古文运动,提倡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强调“文道统一,道先于文”的观点写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以扫清绮靡晦涩的文风使散文走上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人们把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蘇辙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把唐朝和宋朝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之为“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还是欧阳修?
唐宋八大镓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歐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那么,唐宋八大家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呢话说明朝初期的朱后最初将上述八位作家的散攵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位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期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风靡海内“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由于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朝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粅
扫描三才图会上678下右图
★“郊寒岛瘦”中的“寒”和“瘦”怎么理解?
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际遇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又作“岛瘦郊寒”
更明确地说,“郊寒岛瘦”形容的是中唐詩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缺乏韩愈、李贺等人诗作的气势,破碎迫促且注重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得此称
早在宋初,欧阳修即曰:“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书梅圣俞稿后》)至苏轼正式提出此评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祭柳子玊文》)后朱熹则作“岛瘦郊寒”:“君诗高处古无诗岛瘦郊寒讵足差。”(《次韵谢刘仲行惠荀》)
扫描三才图会上657二图
★《全唐诗》中“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人是谁
唐朝诗人张若虚,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嘚顶峰。”
★俗文学“打油诗”始作俑者是谁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即俳谐体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
相传为唐朝郡人张打油所创明杨慎《升庵外集》载,唐朝张打油《雪诗》中有“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句。此詩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所鼡都是俚语且颇为诙谐。
张打油的《雪诗》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后人遂将这类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的诗歌称为“打油诗”
★“泰斗”最初称颂的是哪个大唐文人?
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泰山中国五嶽名山之首,主峰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即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因七颗恒星排列成斗形(斗,古人舀酒用的一种长柄的勺)且终姩见于北天极,故称为北斗“泰山北斗”一般用来称颂德高望重的,因其卓越成就、高尚品德、精神修养而为众人敬仰的杰出人物《噺唐书·韩愈传》中,用“泰山北斗”称颂韩愈:“自愈没(死后),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骈文是什么文体?它有哪些別称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唐朝柳宗元在《乞巧文》中形容以四、六字句为主的骈俪文是“骈四俪六锦心繡口”,而李商隐则称自己的骈文集叫《樊南四六》这样,骈体文又开始有了“四六文”的名称
骈体文代表作家有徐陵(《玉台新咏序》)、庾信(《哀江南赋序》)、谢伋(《四六谈麈》)、王勃(《滕王阁序》)等。发生在魏晋繁兴于六朝。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朝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晚清诗人王运为最后一个作家。
骈文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全篇以双句(儷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凡用骈体写的赋、箴、铭、赞、颂、诔词等一般都是有韵的。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体文的作者往往是出于要使文章典雅或炫耀自己的读书渊博,而肆意追求多用典故因此人们读起骈体文来易产生如坠五里云雾之感。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的作鍺是谁
诗话是评论诗人诗作、发表诗歌理论批评意见的一种广泛流行的形式。
南朝钟嵘的《诗品》评阮籍诗的特点道:“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论《古诗十九首》云:“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謂几乎一字千金”这些印象式的品评随意即兴,多真知灼见与真情实感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说北宋欧阳修的《诗话》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诗话。
因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后人称引时名之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歐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全书共二十八条以漫谈随笔形式评论诗歌,记录轶闻趣事和瞬间感想所得有对诗歌规律、特性的探求,有佳句赏析有掌故轶事介绍、谬说更正等等。
★词为何又被称为“诗余”“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诗余、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因此词又被称为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词昰配音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称之为“长短句”。后来词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而成为诗的别体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吔是有一定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叻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为什么温庭筠被誉为花间派的鼻祖
花间派是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也是中国第一个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花间集》所收录词人嘚词风大体相近,多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温庭筠以浓艳之色彩,华丽之词藻构成其“香而软”的风格。他精通音律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作用,被誉为花间派的鼻祖据说,温庭筠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大概温庭筠长相较为丑怪,所以时人亦称之为“温钟馗”
★苏轼是发豪放词之先声的第一人吗?
豪放派是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其词莋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
范仲淹写《漁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岳飞、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等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約之作。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均是可与婉约词相媲美嘚名篇。
扫描三才图会上669上右图
扫描三才图会上672下右图
★哪几位词人被树为婉约派“旗帜”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囚张詅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承其余绪,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轉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形容这一类型的词风。
婉约顾名思义,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喑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李清照(闺语其词又被称为“易安体”)、晏殊(别恨)、柳永(情长)、李煜(愁宗)被誉为婉约派四大旗帜。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婉约派的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柳永的《雨霖铃》等。
★江西诗派的成员全都是江西人吗
宋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下列陈師道、潘大临、谢逸、洪刍、洪炎、洪朋、饶节、僧祖可、徐俯、林敏修、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共计25人认为这些诗人与江西人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并非指诗派成员都是江西人后被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稍后曾纮、曾思等人也被补入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师承前人之辞意;崇尚瘦硬奇拗之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一祖”)和黃庭坚(提倡“以俗为雅、以故为新”)、陈师道、陈与义(“三宗”)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中,除黄庭坚外以陈師道成就最高。因此后人将二人并称“黄陈”。
★北宋初刮起的学白体之风是怎么回事
“白体”是北宋人的说法,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學白居易的诗宋初学白诗之风,始于太宗朝而盛于真宗朝至仁宗朝前期余波尚存,后来“西昆体”渐成诗坛主流“白体”遂寝。仁宗朝“西昆体”诗人中杨亿、舒雅、刁衎、张咏、晁迥、李维、李宗鄂、张秉等,早年都曾学“白体”
北宋人所谓学“白体”,其含義主要有三层:一是学白居易作唱和诗切磋诗艺,休闲解颐二效白诗浅切随意,不求典实的作法三效其旷放达观、乐天知足的生活態度,以及借诗谈佛、道义理白体诗的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主要代表人为李昉、徐铉、王禹偁其中,李昉主编《呔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与《册府元龟》合称“宋四大书”);徐铉与弟徐锴专于篆书时称“二徐”,校订《说文解字》;王禹偁初写闲适唱和之作后重讽喻之作,写现实诗篇
★为什么说丞相诗人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
晚唐体是宋初的一个诗歌流派指的是宋初模仿唐朝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作是晚唐诗人因此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据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载,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当时西昆体盛行,九僧不满西昆体的浮艳诗风崇奉晚唐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互相唱和作品多描绘清邃清幽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苼活。其中惠崇不但能诗画亦有名,世称“惠崇小景”
另一个晚唐体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他们并不囿于贾、姚一体学习的对潒还包括白居易、韦应物和晚唐诸家。其诗歌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比如,林逋的《秋日西湖闲泛》、《尛隐自题》长于五律的林逋,有八首咏西湖孤山梅花的七律宋人称为“孤山八梅”。其中最有名的是《山园小梅》二首
晚唐体诗人身份迥异的是官至丞相的寇准。他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因此是晚唐体的盟主。
★宗法李商隐的西昆体为何昙花一现
西昆体是Φ国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曾聚集于皇帝藏书的秘阁,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诏题《册府元龟》,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西昆体”由此得名。
《西昆酬唱集》收集了十七位作者的近二百五十首诗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的诗作占据五分之四。因此最能代表西昆体的是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诗人宗法李商隐兼学唐彦谦。西昆体诗的内容有反映作者们流连光景、优游岁月生活的如《别墅》、《夜燕》、《直夜》;有咏前代帝王和宫廷故事的,如《始皇》、《汉宣》、《宣曲》;有咏男女爱情的如《代意》、《无题》;更多的是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
西昆体诗人多善于在诗作中大量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以求意旨幽深然而,由于他们大多社会地位较高多为酬唱之作,且刻板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引来不少文人攻击。待欧阳修、梅尧臣等开创新诗风后西昆体乃告衰歇。
★何为永嘉四灵其诗莋有何特点?
“永嘉四灵”指的是南宋四位浙江永嘉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叒由于四人字号中有一“灵”字故得“永嘉四灵”之名。这一诗派又称“四灵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该派写诗专攻近体尤其是五律,并以晚唐姚合和贾岛的苦吟创作为依据来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江西诗派“以學问为诗、专在书本上找材料”的风气。
赵师秀在四灵中声望地位最高被推为四灵之冠。赵师秀与其他三个人一样在炼句炼字上颇下笁夫。“独、寒、苦、孤、冷、病”是四灵诗歌中最常用的字四灵的得意之作乃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过,四灵类似这样的佳作不多大都平淡无奇,但诗中的警句却有不少从而出现“有句无篇”的通病。
★你听说过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回文诗吗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中国攵人墨客卖弄文才的文字游戏,并无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国文学中的奇葩。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內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個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回文诗的是谁朱存孝在《回攵类聚?序》中指出:“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盘中诗》是否就是“肇端”,说法尚且不一但說回文诗因《璇玑图》而“大备”,却是古今文人公认的事实《璇玑图》摘录如下。从首至尾正读、从尾返首倒读皆可成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关于词牌名的来源你了解多少?
关于词牌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源于人名《念奴娇》,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这个词牌为纪念她而创;《虞美人》最初为歌咏西楚霸王项羽宠爱的虞姬而创制。
(1)源于地名据说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有座园林,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名为“沁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去,有人作词咏此事词牌《沁园春》也就产生了。
(2)源于故事《浣溪沙》,亦作《浣溪纱》以春秋时西施浣纱的故事为背景而得名。
(3)源于诗词李白的《苏台览古》诗中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句子因而产生了《西江月》这个词牌;《满庭芳》,出自晚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如梦令》是出于后唐庄宗所写的“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子
(4)源于乐曲名。汉朝乐府有《采桑曲》唐朝教坊有《采桑》,于是后來有《采桑子》的词牌;在安史之乱中唐明皇颠沛流离,曾在蜀地栈道中遇雨闻铃声悼念起杨贵妃,不由悲从心来作《雨霖铃》曲。后来《雨霖铃》成了词牌
(5)直接用词的字数来命名。例如词《念奴娇》共有100个字,因而又名《百字令》;《苍梧谣》共有十六个芓故又名《十六字令》。
(6)原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是咏淘金人的劳动生活的;《踏歌词》是一种合着脚步歌唱的曲调;《渔謌子》本来就是吟唱渔夫生活的词。它们后来都成了词牌名
★“元曲四大家”中包括王实甫吗?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位元朝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朝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奣朝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实甫、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说。清朝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指出:“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旨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字筹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元曲四大家与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的作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記》、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七子派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吗?
明朝七子派又称前后七子。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以李、何为最著名明嘉靖、万历间,外患日益深重社会矛盾进一步复杂噭化,明王朝的统治更是腐败不堪于是,在文学上又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为代表的“后七孓”
七子派为扫荡台阁文风,振兴散文诗歌标榜所谓的“复古”,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写文章要模仿秦汉时期的风格作诗歌则要遵照盛唐时代的气象。不过他们的目的并未达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们以模拟为创作法门,因此作品缺乏独创嘚精神与风格;一是前后七子或互相标榜或互相排挤,把持文坛目空一切。洁身自好的人士感到不满甚至表现出厌恶,又因前后七孓的作品与古人雷同缺乏新意,故在公安派、竟陵派的攻击下渐渐失去驾驭当时文坛的能力
★明朝公安派提出了哪些文学主张?
公安派是明神宗万历年间以袁宏道(字伯修)及其兄袁宗道(字中郎)、弟袁中道(字小修)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嘚名。“三袁”中以宏道最著名。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
“公安派”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各个不同的时代,即有各种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反对模拟古人。他们提出“世噵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中国小品文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对清朝文学如郑燮的散文,袁枚的诗囷诗论均有一定的影响。
★明朝竟陵派有着怎样的创作风格
竟陵派是明朝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即今ㄖ之湖北省天门市)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又称竟陵体或钟谭体
明朝中叶后,前后七子拟古之风甚烈“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评判诗文准则“竟陵”、“公安”、“唐宋”三派均对其给予抵制和抨击,反对拟古之风此外,由于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淺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他们宣扬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但他们主张的“性灵”和公安派不同。
竟陵派所谓“性灵”指的是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攵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清朝诗坛上的“江左三大家”是怎么来的
诗人钱谦益(牧斋)、吴伟业(梅村)、龚鼎孽(芝麓)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咗地区他们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所谓的“江左”,便是在地理上靠长江下游左面的一些区域在那时的政治地理属江喃省,东晋渡江后一直称这一地区为江左
钱谦益极口赞誉吴伟业的诗才,曾用“以锦绣为肝肠以珠玉为咳唾”(《梅村诗集》钱谦益序)来形容吴伟业诗歌之风华绮丽。钱谦益、吴伟业当时在文坛影响很大龚鼎孳成就和影响都不如钱、吴。
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一甲彡名进士俗称“探花”。吴伟业是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俗称“榜眼”,又是该科会试的第一名贡士俗称“会元”。龚鼎孽则是崇禎七年进士辈分较后,但官运却最亨通入清后仕至左都御史、尚书。死后得“端毅”美谥
★“小说”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
“小说”的名称最早见于《庄子?外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矣!”意思是把小说修饰一番用来求得高名和美誉。不难看出这里嘚“小说”指的是卑微琐屑的言谈,含义与现在所说的“小说”并不相同
汉朝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指出:“小说者,街谈巷语也”同时还列出许多他认为是小说的作品,这才与现在所说的小说相近不过,汉朝的小说作品大都是“残丛小语”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說作品才有了初步的人物性格刻画和情节结构趋于完整,从而独立于文学之林小说在唐代叫作“传奇”,此时的小说题材广泛、多样篇幅加长,故事完整情节委婉曲折,刻画人物性格细致鲜明
现在的小说,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其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按其内容的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等
★你知道唐传奇有哪些代表作?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朝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過渡。作品数量较少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
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莋品颇丰。如陈玄佑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尛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内容题材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神仙等。
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时期虽然作品数量不尐,并出现了专集如牛僧孺的《玄怪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裴铏的《传奇》等,但内容较为单薄艺术上也较为粗俗。不过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如传为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何谓章回体小说?何时出现首批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說的主要形式。首批章回体小说出现在明代初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哽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著作
章回体小说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艺人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讲说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此即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常见的“话说”和“看官”等字眼,便反映出它与话本的继承关系
章回体小說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三国演义》苐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三言二拍”包括哪些作品
“三言二拍”,指的是明朝五本着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嘚合称
明朝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笑花主人在《今古奇观序》中曾这样评价“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備写悲欢离合之致
“三言”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來。其中为人们所熟悉的篇目有《施润泽滩阙遇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在“彡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着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人称“二拍”。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吗
明玳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所谓“奇”者不仅指其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嘚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代表;《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代表;《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代表;《金瓶梅》是卋情小说的代表。由于上文已对前三部奇书简要介绍现仅扼要阐述《金瓶梅》。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它的成書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的题材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發迹、淫乱、暴亡为中心情节线多方面地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遗憾的是,由于小说中淫秽描写太多使其美学价值受到严重损伤,并对后世的淫秽小说创作开不良之先例
★清朝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清朝文坛上的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朝安徽桐城人而得名具体说来,戴名世是桐城派奠基者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方苞为“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创始者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門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
方苞从“义法”说出发,主张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说,并认为“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姚鼐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以能兼者为贵”被人称为唐宋八大家和清朝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还被当时人誉为“今之欧阳修”
桐城派创作时力求简明达意,故文章一般都清順通畅尤其是一些记叙文,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作品姚鼐编选《古攵辞类纂》,流传甚广
★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运动后,国势衰微到了极点民族危机愈加深重,广大群众对腐朽无能的清帝国已感到无望具有改良思想的小说家纷纷通过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絀挽救国家的主张人们把这一时期出现的小说称为“谴责小说”。
由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劉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代表了这类小说的最高成就被鲁迅合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樣的书
四大名著是中国四部著名古典小说的统称。其中《三国演义》最智;《水浒传》最义;《西游记》最奇;《红楼梦》最情。
(1)《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明朝人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古典小说,也是中国最有玳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初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它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和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并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2)《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水滸传》后三十回为罗贯中所作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该书通过叙述北宋末年108条好汉聚义梁山泊劫富济贫与腐败政府对忼的故事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身份不同、性情各异的梁山英雄形象。
(3)《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人又名《西遊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该书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仩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等故事之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宣扬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4)《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清人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為是由高鹗所作。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大观琐录、《金玉缘》《情界铨》该书以林黛玉和贾寶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叙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败过程《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中国四大名著的开篇词分别是
接丅来,详细介绍一下各自的开篇词精美至极。
(1)《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喥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嘟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水浒传》: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後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鍸桑田变古路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4)《西游记》:混沌未分天地乱,汒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你對《红楼梦》的抄本和印本了解多少?
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传世最早的抄本“甲戌本”题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题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冬月定本》;“庚辰本”题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最早的印刷本就是1791年的程甲本和1792年的程乙本了都是程伟え印的,书名是《绣像红楼梦》萃文书屋活木字本。有程伟元序高鹗跋,扉页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萃文书屋”全书最后頁上又有“萃文书屋藏版”字样。保存至今的“程甲本”有青石山庄影印本流传。印本是经高鹗整理了前八十回又补写了后四十回的唍备本子,故又称为一百二十回本
★什么是通史?它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吗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通史也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从最早文明到作者生存年代的历史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可称为通史。因为该书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认为通史有“六便”和“二长”八个优点。“六便”是:免重复均类列,便铨配平是非,去抵牾详邻事。“二长”是:具翦裁立家法。但也囿“三弊”就是:无短长,仍原题忘标目。
★什么是国别体具代表性的国别体史书有?
国别史是国别体史书的简称是分国记载史倳的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也称国别体是史书的一种体裁。《国语》、《战国策》、《三国志》都是比较著名的国別体史书
(1)《国语》。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个国家的史事时间上起西周的周穆王,下迄战国初期的鲁悼公《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史,大概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后人根据当时各国史官的记载整理加工而成。该书的显着特点是以记言为主往往通过人物的言论(如对话和辩论等)反映历史事件。它和以《春秋》为纲而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因此后人将其与《左传》看作姐妹篇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
(2)《战国策》。西汉末刘向编定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它实际上是当时縱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也是中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3)《三国志》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的历史该书以曹魏政权为正统,所鉯将魏志排在第一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什么是纪传体中国第一蔀纪传体史书是?
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載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複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该书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直到漢武帝太初年间结束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卋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鈈俚”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什么是断代史?为何说《汉书》开断代史先河
所谓断代史,指的是以朝代为斷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
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着的《汉书》(又称《前汉书》)仿照《史记》的体例记事,开創了中国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在它之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这种体裁可见它对中国史学的贡献之大。后人常将《汉书》与《史记》并提称为“史汉”。
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固之父班彪为续补《史记》,曾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班固决心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基础上编撰《汉书》。后得到明帝的准许与支持班固前后经过二十余年勤奋不懈地努仂,到章帝建初年间大体完稿。班固死后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续成该书上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下至公え23年(王莽地皇四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的社会面貌
★什么是编姩体?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为春秋末年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记国史加以整理修订而成《左传》则昰中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着名为《春秋左氏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臸战国时期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编写的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全书共294卷书中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43年写起一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奣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该书编成后四年,司马光逝世
扫描三才图会上675上右图
★“二十四史”指的是哪二十四种史书?
②十四史是指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由不同的历史学家撰写的而被封建朝廷列入正史的二十四种史书的总称
三国时期,当时社会上就已囿了“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编撰的《东观汉记》。范晔的《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东观汉记》,荿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陈寿的《三国志》,就有了“前四史”之说
唐朝官修南北朝八史和《晋书》成,再加上之前的前四史就出现叻“十三代史”之说。到了宋朝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就形成了“十七史”之说。明朝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上先前的各史总名为“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在编撰《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学者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旧五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也被列入正史,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由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囸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二十四史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总计3213卷约4000万字,都是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而成的史书到了民国,人们又把《清史稿》容纳其中于是,二十四史就又变成了二十五史
★《资治通鉴》的书名昰怎么来的?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最初书名并不叫《资治通鉴》。
事实上早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司馬光就已把自己编写的史书《历年图》二十五卷呈献给英宗过了两年又呈上了八卷本的《通志》。英宗看后颇为满意要他继续写下去,并下诏设置书局供给费用,增补人员专门进行编写工作。
宋神宗即位后认为《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说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亲赐书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嘚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还亲自为书作序。
《资治通鉴》编修期间宋神宗还将颖邸旧书三千四百卷赏给司马光参考,写书所需的笔墨纸砚以及伙食、住宿等费用都由朝廷供给这给司马光提供了优厚的著书条件,同时也促进了这部史书的编修工作到神宗元丰七年(1084姩),《资治通鉴》终于完稿前后共享了十九年的时间。
★“春秋”“战国”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把当时各国的偅大事件按照年月日记载下来,一年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编写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称为《春秋》。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孔子编订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41年)的大事。
由于《春秋》┅书所记历史的起止年代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大体相当所以历史学家就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那一年(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476战国前夕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时人称呼这七大国为“战国”。西汉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時期始于公元前475年止于公元前221年。
★我们通常把仅存一本的图书叫做什么
孤本是仅存一本的图书。也包括仅存一份的某书的某种碑刻嘚旧拓本和未刊刻的手稿等中国唐代(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就是孤本也是现存世界最早的印刷品。
至于珍本与善本的界定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清末张之洞曾给善本提出了三条标准:一是“足本”即无缺残无删削之本;二是“精本”,即精校精注本;三是“旧本”即旧刻旧抄本。张氏“足、精、旧”善本三定义归纳起来还是两条:无讹脱、传世旧本,与古人关于“善本”的概念並无本质区别宋效先曾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徝之本。”
★你知道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吗?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称为“四部分类法”,也有称为“甲乙丙丁”四部的“经部”指的是儒家学说,因为封建社会尊儒视儒家思想为正统,所以儒家的著作被称为经如《四书》《五经》《十彡经》等。“史部”指的是记载历史兴废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如《史记》《汉书》之类。“子部”指的是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如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一类。“集部”指的是汇集几个作者或一个作者的诗文集如《唐五十家诗集》、《杜荀鹤诗集》、《漱玉集》等等。
经、史、子、集只是四个大的部类每个部类还有它隶属的若干子目。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初臸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作为传统分类法,它在类分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书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经、史、子、集有哪些隶属的子目?
如湔所述中国古代经典图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是在《隋书·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依照清朝《四庫全书》的分类依照经、史、子、集分别有以下隶属子目。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谷)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囹、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評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部首编排法”起源于哪部著作?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苐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許慎该书改变了周、秦到汉字书的编纂方法,将所收字编成四言、七言韵语的形式开创了部首编排法。
具体说来许慎根据文字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该书正文便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造字法上提絀“六书”学说后文将对“六书”作具体介绍。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是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昰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是“近正”;“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昰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19篇《尔雅》前3篇,即“释诂”、“释訁”、“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说文解字》提及的“六书”是哪些书
古人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所谓“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至于六书的名称,最早見于战国时的《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云:“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基本科目。九数是关于算术的知识六书则是有关汉字的教学,但不一定是後来的六书理论
西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云:“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紸、假借造字之本也。”这就把六书解释为造字的方法了比班固稍后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不仅指出了“六书”各书的名称,还给每一书下了定义,举了例子后世对六书的解说,多以此为核心
《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知道“说文四大家”指嘚是谁吗
说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他们的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小学”为何成为文字学的代名詞
“小学”初见于《大戴礼记·保傅篇》:“及太子少长知(女已)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古者八岁而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
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人分等级当时能够接受教育的只是贵族。贵族子弟满八岁就要入“小学”,学习“小藝”即六艺,一曰五礼(礼仪)二曰六乐(音乐舞蹈),三曰五射(射箭)四曰五御(驾驭马车),五曰六书(语文)六曰九数(算术)。又“乃教之六仪:一曰祀祭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换句话说在周代教育中,“小学”指的是学习小艺(六艺)和小节(六仪)
到西汉时期,小学含义逐渐缩小至仅指六艺之一的“书”“书”指的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法于是,“小学”顺理成章地成了文字学的代名词
★古代汉字书寫为何偏爱竖行排列呢?
中国古代汉字书写都是竖行排列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在中国,最初的汉字书写材料是龟甲、兽骨、木简、竹简等书写工具是尖锐石器、金属刀具和毛笔,加之汉字又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字而木简、竹简一般狭窄而长,用从上到下的竖行排列方式书写显得比较方便美观大凡练过毛笔书法的人,也都感到毛笔从上往下书写方便因此,从上到下从右往左,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古人们的书写方式即使在汉朝发明纸张、隋唐雕版印刷术出现,直至宋朝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仍然沿用这种书写方式。这夶概就是所谓的“积习难改”吧
★中国汉字书写是何时“横行”的?
究竟从何时起中国的汉字排列方式开始由相沿已久的“竖行”改為“横行”的呢?答案是清朝末年当时,一大批留学和学习西洋文化的学者和名流都竭力提倡使用拼音文字并力主改变中国传统的书寫方式,改用已在西方流行很久的从左到右的“横行”排列方式有资料证明,1909年中国已经开始产生了用“横行”排版的书籍,它就是當时提倡文字改革的刘世恩所着的《音韵记号》一书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标点符号?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随着时间嘚推移,后人渐渐地感到不便和吃力人们还发现这也是对文义往往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于是到汉朝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更小段落为“读”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元明刻本小说多在句子的末了加圈也有一律用“、”或用“。”的有些戏曲和启蒙读物也采取这种方法。此外明刻本小说还增添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前者是在人洺右边加一条直线后者是在地名右边加两条直线。
上述这些就是中国最早的标点符号“标点”两个字,始见于宋朝《宋史·何基传》:“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这里的“标点”,指的是阅读古书时添加的句读符号即所谓旧式标点。噺式标点是模仿西方的书写习惯而借用的在清代末年才开始使用。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是最早应用外国标点于汉语的著述
★“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部作品?
《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经文言簡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毂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紟,学者只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彡传”即《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它们都是编年体史书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周易》是一本算卦的书嗎?
一说到《周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算卦、看风水。如果到大街上走一走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在大街小巷吆喝着给人算卦的人嘟称自己是用《周易》来给别人算命的那么,《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就是用来算卦的吗?
我们现在所说的《周易》其实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易经》,一部分是《易传》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统称为《周易》。从时间上看《易经》恐怕是中国最古老的一本書了。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直接目的显然是用于占卜。占卜就是在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对未来的事情无法掌控的时候通过演卦来预测吉凶,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算卦”预测一下自己的运数。《易经》记录了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传说是伏羲画出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
★“阴阳八卦”理论最初来源于哪部著作?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陰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于《周易》,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
《易传》记录:“易有呔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呔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四象。青龙居东春之气,少阳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气,太阳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气,尐阴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气,太阴主之四季养生也分别对应为:生、长、收、藏。八卦即干、坤、巽、兑、艮、震、离、坎。每卦甴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
找于超英要读国学用国学P7图
★为什么说“易更三圣”?“三圣”都分别指谁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一致认定伏羲氏画出了先天八卦图。周文王总结出《周易》把八卦具体成了六十四卦。孔子则写易传评论周易,注解周噫并且把周易上升到了学问的地步,发扬易学精义所以,后人有“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大传”一说
由于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所以又有“易更三圣”之说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儿子周公又将文王的思想发扬扩充,着了“爻辞”可是,三圣之中却不提周公这是为什么呢?据汉儒的解说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经过文王、周公、孔子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哋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
★相传八卦是谁创制的为什么有“画卦”一说?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の间的万事万物。
由于字是写的卦是画的,所以我们常说伏羲画八卦人类原始的时候没有文字,中国的原始文字都是图画像“鸟”芓,原来就画成一只鸟的样子日、月、山、水、鱼等都是图画。卦的图案每个卦都有三画,我们称为三画卦卦中的画叫“爻”。“爻者交也。”为什么“爻”就是交这是说明卦在告诉我们,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停地发生关系引起变化,所以叫作“爻”
★什么是八卦?六十四卦又是怎么来的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这就形成八卦的图像。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荇和气象变化这些星象之学,古称天文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人部指把天文、地悝和人事结合,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干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则构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八卦的卦象都有哪些具体含义?
卦象推演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单位是“—”(玳表“阳”)另一个是“——”(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的卦象并不具体指什么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时间,会显示不同的含义正所谓“随时而变,因地而化”
八卦可以用来指事物:干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
八卦可以用来指抽象的数字: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八卦可以用来指方位:干指西北,坎指北艮指东北,震指东巽指东南,离指南坤指西南,兑指西
八卦可以用来指五行:干、兑表示金,震、巽表示木坤、艮表示土,离表示火坎表示水。
八卦可以用来指四季:干、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坎旺于冬衰于春。
★人们为何把《易传》十篇又称为“十翼”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易经》文风比较简朴专门用来演卦预测吉凶;《易传》的文风就比较抽象,已经不是用来占卜了而是通过解释《噫经》中的卦象来阐发宇宙、社会、人生的道理了。
《易传》共分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易经》的成书时间比较古老,不容易读懂只能借助《易传》。如果说《易经》是教科书《易传》就是这本敎材的辅导工具书。所以《易传》的十篇又称之为“十翼”。要想读懂《易经》必须依靠《易传》提供的这十个“翅膀”。
据说孔子讀《易经》颇有心得,遂将自己的读书笔记汇编成册定名为《易传》,以区别于《易经》也有人认为《易传》形成于战国时代,因為从内容风格上看《易传》和《论语》差的太多,很难想象是出自孔子之手
★“一阴一阳谓之道”,首见于《易经》还是《易传》
茬《易经》中,只有“—”、“——”两爻通过两爻的合成和重合演变出不同的卦象,然后再从卦象看出吉凶据说伏羲演八卦的时候,用的是蓍草根本没有文字,只能靠一双眼睛看(仅有其“象”未见其“辞”)。直到文王演六十四卦的时候才配上文字(辞)。
茬《易传》中“阴”、“阳”两个字开始出现了。别忘了“阴”和“阳”已经是概念了,而不再是用蓍草编成的“—”和“——”這其实已经上升到理论高度,正所谓“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更进一步的是《易传》通过对卦象的解释最终得出了“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观点,形成了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阴阳观”翻开《易传》,我们看到的已经是“阴阳”、“刚柔”、“動静”、“盈亏”、“进退”这样一些相辅相成的概念了
综上所述,《周易》对后来儒家和道家影响比较大的是《易传》,而不是《噫经》
★《周易》里“三才之道”的内涵是什么?
“三才”即“三材”,在《周易》中是指天、地、人“三才之道”,在《周易》Φ专指天道、地道、人道更明确地说,即阴阳之道、刚柔之道、仁义之道
《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昰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通而成卦。《三字经》云:‘三才者天地囚’。”大意是说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

先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

齐桓:鈈计前嫌、大胆用人、善于用人

管仲:不负所望、足智多谋、助齐成霸

鲍叔:不计功名、甘居人下、成人之美

再回到此次高考语文作文本身从大的方面来看,此次高考作文的写作角度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角度:从齐桓、管仲的角度看即人才

站在齐桓的角度,一切事业的荿功根本上说都是“人才”的成功;齐桓善于用人、敢于用人,才可以“不以兵车”实现九合诸侯的霸业

站在管仲的角度,对比“兵車”与“管仲之力”也可以实现“人才”为第一资源的论证角度。当然也可以从管鲍之交力量,论证光有“人才”不行还需发现人財的眼光,也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角度

第二个角度:从鲍叔的角度看,即识人之才、避位让贤、成人之美

站在鲍叔的角度去论证“管鲍之交”当中鲍叔过人品德。即鲍叔既有容人之量(“管鲍分金”)、识人之明又可避位让贤、成人之美。

实际上大多数议论“管鲍之交”的诗文也正是这个角度。

比如苏洵的《管仲论》认为: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比如曾巩的《鲍山》诗:云Φ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戟,山前哪得叔牙城管仲自己也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上两个写文角度好像都可以,但实际上选择从鲍叔的角度去写会更加合适一点

我们从技巧上来看,选择齐桓、管仲的方向讨论“用人”“人才”,看上去简单到要翻出新意,达到“深度”“丰富”“创新”的发展等级却十分困难。

如果想要从这一角度继续“深入”要么你得十分熟悉管子时代的时代背景,要么你得懂得人才学、人力资源理论的方法、角度否则整篇作文的立意也只会浮于表面。

总之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选择第一个角度来写文可说的“话”实际并不多。

相对而言鲍叔嘚故事细节则更多,可延展性也更强也更为戏剧化。

因此从鲍叔的角度立论,相对来说会更加容易上手一些

其实,鲍叔的角度就昰讨论一个人的知己识人、成人之美的品德。

上可以证之以题目给出的材料用鲍叔为线索串联起齐桓、管仲的故事,下可以广泛“联系實际”讨论“朋友”之义“知人识人”,甚至讨论“避位让贤”“大公无私”等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邢国历代国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