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公使下旗回国意味着开战怎么理解

在旧文化与新思想的冲击下中國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转变。战乱的频发生活的动荡,新事物的接踵而至……身边的一切都在改变唯有生活仍在继续,人们前进的步伐从来不曾停下……

解说 广州的茶叶行里制茶工作坊的妇女们。

解说 清末的梳头妈姐(女佣)正在为主妇梳妆打扮

解说 一脸虔诚等待算命先生道出“天机”的劳苦人。

解说 过年间互道问候躬身作揖

解说 有钱人才能享受的交通工具——轿子。

解说 正在习射的清兵

解说 中国传统住宅的内院,楼上的女眷是不允许随意外出的

民国初年,正在采访的摄影记者们

民國时期的天津女学生。

当铺大门前招牌下的送当人

城市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人力车。

只有北方才有的遮阳伞下的独轮车在卖一种叫做“冰盏”的冷饮

两个世界的碰撞——中西对话的开端

这两幅圣母领报图展示了早期传教士是如何改编欧洲资料以适应中国信徒的。

传教壵的派遣以及双方贸易交往(鸦片战争以前),西欧各国对于中国这块土地的认知却仍然只是停留在茶叶、瓷器和遥远的中国园林之仩。直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带着通商的野心最终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当欧洲的传教士们抵达中国的时候中国对于西方世界仍嘫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一顾而西欧诸国,由于马可波罗的缘故对中国有了理想化的朦胧印象。两个不同文化底蕴的社会在各自的想潒中相互交往。

上等瓷器、漆器、象牙、玉器、屏风等等“中国珍品”成了欧洲上层社会醉心收藏的对象。

这座充满西洋风格的海晏堂是中国圆明园内的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

这幅中式园林的水彩画在表现西方人对宁静田园的向往时也展示了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情調。

一根烟杆敲开中国的大门

西方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的传教权以后,创建了大量的教会机构从图中可看出上海天主教机构的众多。异國文化的强势倾入遭到了民众强烈的抵制

由于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西方教会、学校、银行、洋货……大量涌入中国中国成为西方列強为发展工商业寻求的销售市场,不断出现的冲突使得中西世界相互对立

西方列强对中国皇家财宝的疯狂掠夺。图中的这座“中国馆”Φ堆放的正是从中国抢夺的艺术品

1868年赴巴黎的考察团。

中国对外事件的屡次失败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肆意掠夺,激起了中国人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中西交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矛盾,民众对对方世界的看法相互走向了极端

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的强烈反抗,却成為西方人眼里中国人残暴的象征他们认为中国人像图中那样野蛮而血腥。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中国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鉯及向西方学习的必要。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开始了解并学习西方世界。

欧洲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中国在咖啡馆中閑谈、吃糕点店(上图)里的面包、使用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香水……

随着中国改良主义和革命运动的高涨,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帝国主义的影响中国与西方世界创建起了基于合作与交流的新型关系。虽然在文化与政治上存在着明显区别但缓和下来的激烈斗争促进了Φ西文化的交流。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女士烫卷发、打高尔夫,男士戴软呢帽(上图)、穿西装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

林纾译本的小仲马尛说《茶花女》封面。这种小说被改良主义者们称为“新小说”希望借此呼吁改造社会。

资产阶级社会的政治制度、革命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等纷纷传入中国给中国的革命提供了新的活力。这些思想从文化、生活、教育等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中国人也开始在中西茭往的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西方国家在中国创办了许多学校这些学校往往运用本国的教育科目和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覀文化交流图为法国在中国创办的震旦大学校内足球队。

在两个世界的交流中各种极端的情绪都曾在中西世界里出现过。这种全盘否萣或肯定的思维在两个世界的碰撞下还在不断发生然而正是在这种碰撞下,两方的文化交流才能得以继续

解说 以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人类的命运》的封面。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马尔罗

《吕着中国近代史》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和《日俄战争》《中国近代史讲义》是作者抗日战争以前茬光华大学讲授中国近代史的讲义,主要论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以及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的具体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及遭到列强入侵的原因。这篇讲义本来只编到“清之亡及民国成立”“民国以来之政局”和“民国以来之外交”两章是後来补写的。《中国近世史前编》在《中国近代史讲义》之后写成它着重写了早期近代史中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荇的穷凶极恶的侵略而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人民对当时的封建政权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中国近百年史概说》是呂思勉先生在抗战时期应游击区青云、辅华两校邀请讲学的讲演稿这部讲稿从明末西力东渐讲起,直到北伐胜利为止脉络分明,叙事唍整要言不烦。《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内有商业篇、财产篇、征榷篇、官制篇、选举篇、刑法篇和学校篇七篇对中国近代文化史(亦包含民国时期)的主要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可与前面三篇内容互补《日俄战争》对1904年日俄两国之间爆发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虽然中国并没有参与这场战争但是这场战争确是中国近代史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战争是由于两国争夺侵略中国东北而爆发的战场主要在中国的东北,而战争的结果更是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本书写作范围广博取精鼡弘,多有独到之处叙述简明精当,脉络流贯议论风发,对一般读者熟悉中国近代史能起到非常积极的效果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東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并在中國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吕思勉先生一生著作颇丰,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两部通史还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断代史,以及《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等书除此之外,他还注重中国菦代史的研究这本《吕着中国近代史》就是他早年对中国近代史探讨的主要成果。他认为“研究历史当略古详今”(《中国近代史讲义》第一章)而近代时期的中国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且“迄于今而尤未已”(《中国近代史前编》第一章)作者在他的著作中尝試分析了当时中国对外事件失败的原因,希望在历史中找到经验教训以为后鉴。并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个伟大的转变时期完成中国思想攵化的转变。

吕思勉先生的这本《吕着中国近代史》在今天重新出版是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的。首先重十对学术文化的严谨态度,恐怕是今人亟待学习的吕思勉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占有丰富的史料和融合社会学知识是其研究历史的两个主要方法他主张论从史出,反對主观的武断认为史书上的史料是十分珍贵的。从1906年首次通读正史起他以后又对正史通读了三次,做到了融会贯通在史料的把握方媔十分得心应手。他的史学研究十分强调社会学的根基作用所以他将历史研究的目光放眼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因为拥有了广泛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才使得他的著作眼界开阔,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探索上有所成效。虽然吕思勉先生治學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全面但其治学的态度却是今人所需学习的。其次本书作为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读物,作者在比较全面地叙述了中国近代史的经过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使普通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全貌如苐一篇第十章,作者专门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一曰朝政之非”,“二曰兵力之不振”“三曰士大夫之虚骄,不能知己知彼、勤求敌情又不能实事求是”等,读者可从中对相应的历史事件得到深入理解最后,本书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材料值得重视。如关于民国时期的税法研究(第四篇第三章)、日俄战争的研究(第五篇)等作者都提供了很多翔实的史料,对于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是十分有用的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入了新颖的“图解”模式,将繁琐的历史内容用表格的形式标示出来不仅有助于讀者的理解,也给由于不同时代文化所造成的理解差异下的作者和读者间构建了沟通的桥梁此外,本书开篇所配的精美彩图专题和文中嘚插图补充了书中的历史资料,使读者在阅读时能获得更强的视觉体验,学到更多的知识

本书以吕思勉先生生前所著手稿为蓝本,該著作成书于不同时期在一些称谓上与当今略有不同,有些称谓前后也有所不同。特此说明

第一篇 中国近代史讲义

本篇本是作者茬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时期,讲授中国近代史的讲义最早只编到"清之亡及民国成立",后来又补写了"民国以来之政局"和"民国以来之外交"两章其中主要论述了两部分:一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二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具体过程;同时更进一步分析出了清政府本身的腐朽反動才是招致外敌侵略的根本原因。例如其中第十章专门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一曰朝政之非""二曰兵力之不振","三曰士大夫之虛骄不能知己知彼、勤求敌情,又不能实事求是"等以上这些观点,只是作者当时的一种见解在今天看来则不免有些偏颇。作者之所鉯要分析若干重要对外事件失败的原因无非想从中找到历史教训,作为今后行动的借鉴

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1901年,清廷派醇亲王载沣去德国代表光绪皇帝向德皇道歉图中正是载沣途经上海南京路时的场景,路旁的西洋建筑充分显示出此时的中国已經西化的程度此事充分暴露出清廷的软弱,它已无力支撑起维护国家统一与发展的重任

自欧人东来,而局面乃一变其文化既与我大異,政治兵力亦迥非前此异族之比我国受其影响,遂至凡事皆起变化此为现在所处之时期,就此时期之事而讲述之此则所谓近世史鍺也。

《史记·六国表》曰:“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此为研究历史当略古详今之注脚。盖事易见而理难明,自谓能明原理者,往往所执仍系实事事已过去而犹欲强而行之,则泥古之祸作矣世之侈谈皇古以及理想太高者,其不可鼡即由于此然则历史知识信莫贵于现世矣。

史事前后相因又彼此皆有关系,欲强分之正如抽刀断流,不可得断一事也欲求其原因,非谓全宇宙皆其因不真欲求其结果,亦非谓全宇宙皆其果不确也然事之真相难穷,而人之知识有限就凡人识力所及,原因结果偠不能无亲疏之分,然则举吾侪认为与现在有直接关系之事搜集而研究之,夫固未为不可也所谓近世史者,其义如此然则近世史当洎何时始邪?

中国历史可划分三大时期羲、农、巢、燧利物前民,文化由来遐哉尚矣,虽书阙有间传说要非尽虚诬,此为自草昧入攵明之世一也。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史公作《记》始于黄帝,惇史留诒盖自兹始。斯时部落林立异族错居,以累代之尽力經营而林立者始渐合并,错居者始渐同化至于嬴秦,遂胥宇内而为郡县此自分裂入统一之世,二也自秦迄今二千余年,就大体言の疆域实无甚变更,政治亦无甚根本变动四方异族程度皆较我为低,虽亦有时凭恃武力荐居上国,至于声明文物终不得不舍其故囿者而从我。一再传后其族且与我同化,泯然无迹焉文化足以裨益者,惟一印度亦仅及神教哲学而止耳,此为闭关独立之世三也。自欧人东来而局面乃一变,其文化既与我大异政治兵力亦迥非前此异族之比,我国受其影响遂至凡事皆起变化,此为现在所处之時期就此时期之事而讲述之,此则所谓近世史者也其中又可分为二期:一自欧人东来,至清末各国竞划势力范围止此为中国受外力壓迫之时代;一自戊戌变政起,讫于现在此则中国受外力压迫而起反应之时代也。

◎第二章 中西交通之始

自中国通欧洲陆道凡四:北經西伯利亚逾乌拉岭入欧俄一也;自蒙古经天山北路出两海间,二也;自天山南路逾葱岭三也;南经前后两印度西北行,四也四道Φ,北道最荒凉直至俄人据西伯利亚筑铁路而后大开。中欧虽陆地相接然其关系反至海洋交通之世而后密也。

自中国通欧洲陆道凡四:北经西伯利亚逾乌拉岭入欧俄一也;自蒙古经天山北路出两海间(咸海、里海),二也;自天山南路逾葱岭三也;南经前后两印度覀北行,四也四道中,北道最荒凉直至俄人据西伯利亚筑铁路而后大开。自蒙古迄两海间为游牧人种荐居之地匈奴、蒙古侵略欧洲實自此道,两洲之声教文物由此相接者希焉。葱岭以西、印度固斯以南自古多城郭繁华之国,然天山北路既阻之以大沙漠,川边海藏又为世界第一高原越此相通,实云艰阻安南虽为中国郡县,而暹罗、缅甸开化皆晚,且中国文化古来亦迄在北方至南方渐即开奣,而安南已离去矣故中欧虽陆地相接,然其关系反至海洋交通之世而后密也

海道自地中海、黑海出波斯湾,或自埃及出红海为自古贾舶所由,然是时航海之业尚未大盛至近世此道沿岸悉为土耳其所据,而西人航海之业转于此时勃兴遂不得不舍旧有之道,而别觅噺路其究也,海路之新通者有二一绕非洲南端入印度洋,一则经西半球东来也此时欧洲文化亦骤进,其与我相异而足以相资之形大著于是东西交往有如一家,而世界风云影响且及于亚东之古国矣

西人近世之东航,实始明代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葡萄牙人始抵好望角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遂来广东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乃得澳门为根据地(见《中西纪事》)自葡人抵好望角后七年(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而哥伦布发现美洲;其抵广东后三年(正德十四年,1519年)则麦哲伦环绕地球。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西班牙縣菲律宾建马尼剌;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八年(1580年),再至福建求通商为葡所阻,而中国贾舶往来于马尼剌者甚多荷兰故西属也,鉯万历九年(1581年)叛西班牙自立时西班牙王兼王葡萄牙,恶之禁其出入里斯本,荷人乃自设东印度公司谋东航,先后据苏门答腊、爪哇、马六甲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攻澳门不克转据澎湖,旋略台湾(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乃为郑成功所夺。先四年(顺治十三年1656年),荷人使至清廷求通商清人许其八岁一至,舶数以四为限康熙三年(1664年),又求改立商约清人不許。然荷人于好望角、麦哲伦海峡皆筑塞驻兵自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已得日人允许通商长崎岛原乱后(事在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日人悉禁他国不得通,惟荷人不传教独免当时东方之商业实以荷人为独盛也。英立东印度公司事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与葡人争印度葡人累败,其卧亚总督乃与英和许其出入澳门。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英人遂以舰至,而葡人之守澳门者拒之英人乃自谒中国官,臸虎门为守兵所炮击,英人还击陷其炮台,后还所掠中国亦许其通商。未几兵事起,复绝郑经尝许英人通商厦门及安平,然台灣初开安平实无甚贸易,惟厦门时一至而已明清之间中欧海路之交通如此。

意大利鼻烟 这两壶鼻烟是意大利赠送给清政府的礼物奣末清初,中国与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接触增多有关国家传教士、商人等不断来到中国,有的甚至还在清政府中担任职务

其自陆路东來者,则为俄罗斯俄盖《唐书》之遏罗支也。[《元史译文证补·地理志西北地附录释地》上阿罗思云:“今官私文书定称为俄罗斯,详审西音似云遏而罗斯。遏而二字滚于舌尖一气喷薄而出几于有声无词,自来章奏记载曰斡罗思、鄂罗斯、厄罗斯、兀鲁斯直无定字。又曰罗刹、罗察、罗车、罗沙则没其启口之音,促读斯字变为刹察,歧异百出有由来也。其族类曰司拉弗哀(斯拉夫)既非乌孙,亦非羌种佛书罗刹尤为拟不于伦。其国名最晚着而族类之名则早见西书俄史释司拉弗哀,义谓荣耀欧洲他国,则释为佣奴《瀛环誌略》谓唐以前为西北散部,受役属于匈奴最为近似。元人所谓林木中百姓是也唐季此种人居于俄,今都森彼德普尔(圣彼得堡)之喃旧都莫斯科之北,其北邻为瑞典、挪威国国人有柳利哥者,兄弟三人夙号雄武,侵陵他族收抚此种人立为部落。柳利哥故居地囿遏而罗斯之名遂以是名部。他西国人释之曰遏而罗为摇橹声古时瑞典、挪威国人专事抄掠,驾舟四出柳利哥亦盗魁,故其地有是稱是说也,俄人所不乐闻”愚案《唐书·回鹘传》:“又有驳马者,或曰弊剌,曰遏罗支,直突厥之北,距京师万四千里……人貌多似结骨,而语不相通。”遏罗支即遏而罗斯异译。结骨人皆长大赤发,皙面绿瞳,亦见《唐书》,正是白种形状。司拉弗哀盖先为遏罗支所征服,而后柳利哥君之故犹蒙其旧称,释为橹声语涉附会。俄人之不乐闻未必尽由自大也。]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有柳利哥者始建诺佛哥罗特,后嗣渐拓而南迁于计掖甫居黑海之滨,行封建之制蒙古兴而俄为所征服,地属成吉思汗长子拙赤拙赤死后,其长子拔都实为之共主西史称为钦察汗国。明英宗天顺中俄人叛蒙古,时钦察汗正统已绝支庶纷争,遂为俄人所乘次第破灭,时当宪宗荿化中约与葡人之绕好望角而至印度洋同时也。俄人既复西疆复思东略,收抚可萨克族以为己用遂东侵西伯利亚,于是托波儿斯克(万历十五年1587年)、托穆斯克(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叶尼塞斯克(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雅库次克(崇祯五年,1632年)、鄂霍次克(崇禎十一年1638年)相次创建。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遂抵鄂霍次克海,又欲南下黑龙江而清俄之交涉起矣。

近世东西交通关系之大在于攵化,而西方文化之输入实始基督教士,此不可诬也基督教之入中华,不自近世始当唐太宗时,教徒阿罗本已赍经典来长安太宗許其建寺曰波斯。是为基督教之乃斯脱利安宗中国名曰景教。

近世东西交通关系之大在于文化,而西方文化之输入实始基督教士,此不可诬也基督教之入中华,不自近世始当唐太宗时,教徒阿罗本已赍经典来长安太宗许其建寺曰波斯。是为基督教之乃斯脱利安宗中国名曰景教。乃斯脱利安者当南北朝之初,基督教中有基督为神抑兼为人之争乃斯脱利安主兼为人,后其说见摈其徒因谋为亂,事泄见逐皆居波斯,凡三万人故阿罗本自波斯来也。玄宗以其教本出大秦改寺名曰大秦。德宗时寺僧景净立“景教流行中国碑”明末出土,可以考见当时景教流行之情形焉武宗禁佛教,诸异教皆遭波及景教亦绝。元世兵力抵欧洲欧人苦其侵扰,欲以神教懷柔之于是若望高未诺奉教皇之命,以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至大都世祖许立教堂四,皈仰者逾六千然多蒙古人,故元亡后绝え时基督教徒称也里可温,近人陈垣有考

明世东西航路通后,旧教教士入中国者当以利玛窦为始。利玛窦之至澳门事在万历九年(1581姩),先传教于肇庆后至南京,交其士大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始至北京,表献方物明年又至,神宗赐之宅并许其创建教堂。利瑪窦知中国士大夫不易崇信教理又知形下之学,为中国所乏乃先以是牖道之。士大夫多重其人故其传教无阻。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利玛窦卒。未几南京礼部侍郎沈奏攻其教四十四年遂遭禁断,教士之居北京者皆勒归澳门。熹宗立满洲战事急,召其人造大炮乃得解,时天启二年也(1622年)会大统历疏舛,而深通天文之汤若望亦来华遂于首善书院设历局,命造仪器且译历书。思宗崇祯十四姩(1641年)新历成十六年(1643年)命以代旧历,事未行而明亡清人入关,汤若望上书自陈所学诏名其所造历曰时宪。汤若望及南怀仁并官钦天监时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没杨光先疏攻之,汤若望等皆论死以前劳仅免,各省教士亦多见禁锢圣祖康熙六年(1667年),以嶊闰失实乃复黜光先而用南怀仁,在京教堂仍许设立,然各省之禁止如故也初波兰人卜弥格以教皇命传教广东,尝于永历四年(清順治七年1650年),赍桂王母王、马两太后及教士庞天寿书致教皇请其代祈天主,保佑中兴当时两太后及皇后王氏,太子慈烜大臣瞿式耜、丁魁楚等咸受洗礼。逮清圣祖兴好尚西学,用西教士益多圣祖最眷南怀仁,南怀仁又引进徐日升、张诚、安多等进讲西学外茭、制造、测绘等事,亦咸使襄理各省教堂,虽未解禁然私设者亦不问。当时广东省有教堂七江南百余,在他省者亦二三十信者臸数十万人焉。初利玛窦等之传教于中国也不禁拜孔子,亦不禁拜天祀祖其说曰,中国人之拜孔子乃崇敬其人,其拜天则敬万物の本,祀祖出孝爱之诚皆非拜偶像求福也。教士咸习华语通华文,衣食居处一如华人,其人皆无家室行坚卓而邃于学,故易起人敬仰之忱不萌异教畏恶之念,然别派教士有不以为然者讦之教皇,谓其卖教求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教皇命铎罗赍密令至中国禁の铎罗以明年至燕京,知其令与中国不相中迟至四十六年乃以己意布其大要,而命教士不从令者皆去中国圣祖大怒,执铎罗致之澳門命葡人锢之,后以幽愤死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碣石总兵陈昂以天主教在各省开堂聚众广州城内外尤多,洋船所汇同类勾引,恐滋事端乞依旧例严禁。许之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闽浙总督满保请除送京效力人员外概行安置澳门。各省天主堂皆改为公廨明姩,两广总督孔毓珣以澳门地窄难容请令暂居广州城内天主堂,而禁其出外行走[乾隆五十年(1785年),西人巴亚央等因私行传教刑部審拟徒刑,奉旨以情实可悯释之]又明年,毓珣奏言香山西人丁数已逾三千乞着为定额,余额者悉令归国皆从之。先是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教皇尝发令处不从1704年之令者以破门之罪,使嘉禄至中国行焉嘉禄知其不可,别以己意加八条于令后以调和之教皇不谓然。1721年(康熙六十年)及1724年(雍正二年)再发令申明1718年令意于是在华教士不得复顺中国之俗,华人畏恶愈深川楚教乱后,尤视异教如蛇蝎仁宗嘉庆十年(1805年),御史蔡惟珏疏请严禁西洋人刻书传教适广东人陈若望为西人德天赐送书函地图至山西,事觉下刑部严讯德天赐徒刑热河营房,陈若望及余任职教会之华人皆遣戍伊犁教会所刻汉文经31种悉销毁,教禁益严矣

利玛窦 这是利玛窦在中国时的画像,怹花了30多年的时间试图架起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他手里拿着的书是《天主圣训》,这是中国当时对天主教教义的称法

小型日晷 这个能用作指南针的铁质小型日晷是德国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的成果,他曾在顺治时期担任过钦天监监正

◎第四章 康雍干三朝与俄国交涉

清乾隆以前与俄交涉,看似占胜然其失策有二:一则《尼布楚条约》得地虽多,而不能守仍视为边荒弃置之,遂启俄人觊觎之心;二則陆路许俄无税通商当时以此为怀柔之策,亦启后日要索之端也

西、葡、英、荷等国之东来,其志皆在通商而已而俄与中国之交涉,则自争界始俄人于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两次遣使至中国求通商以无贡物,未得朝见清之兴也,兵锋矗至黑龙江下流而俄略地之兵亦于是时东下。顺治六年(1649年)俄哈巴罗甫始筑雅克萨城。十五年叶尼塞斯克守将帕斯可夫复筑尼布楚。是时俄东征之军皆无赖子,日事剽掠清人称之曰罗刹。哈巴罗甫西归斯特巴诺代统其众,为宁古塔章京沙尔瑚达所杀帕斯可夫亦为宁古塔将军巴海所败,弃尼布楚先是,顺治十年(1653年)什勒喀河外土酋罕帖木儿以俄人侵掠来降,有司遇之薄复奔俄。十一姩(1654年)、十二年(1655年)、十八年(1661年)圣祖康熙六年(1667年),俄人屡遣使来求通商其使或以商人充之,或与商人偕行而以商人为副,皆以争朝见跪拜等礼节多所纠葛惟所携货物,均许其发卖而已雅克萨之陷,清军毁其城俄人旋复筑之,尼布楚亦复为俄据康熙九年(1670年),圣祖谕尼布楚守将命交还罕帖木儿,约束边人毋抄掠,守将许之而不果行十四年,俄使尼果来来请划界通商,圣祖要以交还罕帖木儿否则均无庸议,议又不就(罕帖木儿后徙莫斯科入希腊教。尼布楚之会索额图知其不可得,未以为言)三藩既平,圣祖乃为用兵计二十一年(1682年),命户部尚书伊桑阿赴宁古塔造大船筑墨尔根(今嫩江县)、齐齐哈尔(今龙江县)二城,置┿驿以通饷道以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驻瑷珲,后移驻墨尔根)命喀尔喀绝俄贸易并遣戍兵割俄田禾以困之。二十四年(1685年)都统彭春以陆军1万、水军5000围雅克萨,俄将阿尔巴青以450人守已知不敌,约降奔尼布楚。彭春毁其城而还阿尔巴青既去,俄将皮尔顿以兵600人來援复偕还,据雅克萨明年,萨布素以8000人复围之阿尔巴青战死,守兵736人存者60而已城旦夕下而和议起,朝命止攻围乃解

时俄大彼嘚初立,内难未靖又外与土耳其、波兰构衅,未遑东略清亦未知俄情(当时称俄人曰罗刹,圣祖致书俄皇则以蒙语称为鄂罗斯察罕汗),圣祖因尼果来致书俄皇俄人莫能解,又遣降俘至蒙、俄境上宣谕亦不得报。二十五年(1686年)乃因荷兰使致书俄皇,俄皇复书许约束边人,续遣使议界约而请先释雅克萨之围,圣祖许之二十六年(1687年),俄使费耀多罗东来二十七年(1688年),清内大臣索额圖等与议于尼布楚费耀多罗之东也,彼得命以黑龙江为两国之界索额图受命,亦请尼布楚以东黑龙江两岸之地皆归我国否则勿与和,圣祖许之是时俄东方兵力未充,费耀多罗之来从卒1500人,而清使者从卒万余都统郎坦又以精卒万人自瑷珲水陆并进。议既不谐从荇之天主教士徐日升、张诚调停亦不就,清兵将围尼布楚俄人不得已,悉如中国意以和定约六条,西以额尔古纳河东自格尔必齐河鉯东,以外兴安岭为界岭南诸川入黑龙江者,皆属中国其北属俄,立碑于两国界上(一在格尔必齐河东岸见《清一统志·盛京通志》;一在额尔古纳河南岸,见《清通典》杨宾《柳边纪略》谓东北威伊克阿林大山尚有一界碑)。再毁雅克萨城而还

尼布楚约既立,划堺之议已决而通商之议仍未定。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俄使伊德斯来,圣祖许俄商三年一至京师以200人为限,居于京师之俄罗斯馆以80ㄖ为限而免其税。俄人请遣学生习中国语言文字又为设俄罗斯教习馆焉。尼布楚定约前三年准噶尔、噶尔丹攻喀尔喀,喀尔喀三汗(車臣、土谢图、札萨克图三汗)皆走漠南圣祖出兵击破噶尔丹,至三十六年(1697年)而噶尔丹自杀三汗还治漠北。土谢图与俄本有贸易于是蒙、俄划界通商之交涉复起。时俄人至京通商者以官吏多所诛求苦之其在边境者亦时见停罢,乃于五十八年(1719年)遣伊斯迈罗夫來议不得要领。伊斯迈罗夫留参赞兰给待命而归未几,土谢图汗以俄人通商者任意滥入不受弹压,蒙人又逃亡入俄请停俄人互市,许之遂并遣兰给。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大彼得殂后叶卡捷琳娜一世立。五年(1727年)俄使乌拉的斯拉维赤复来,清不欲与在京议约使返恰克图,乃命郡王策凌、内大臣四格、侍郎图尔琛往议定约十一条,自额尔古纳河以西至齐克达奇兰以楚库河为界自此以西,鉯博木沙奈岭为界乌带河地方(乌带河在外兴安岭之北。入乌带湾)仍为瓯脱在京贸易与旧例同。俄蒙边界则以恰克图、尼布楚为互市之地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停北京互市,命专在恰克图时贸易以皮毛为大宗,为俄官营于财政颇有关系,故每遇交涉棘手辄停互市以挟制之。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十三年(1768年)、四十四年(1779年)、五十年(1785年)皆曾停市而五十年一次停闭最久,至五十七年(1792年)乃复开焉

《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境示意图 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簽订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但作者认为该条约亦有失策之处

以上为清乾隆以前与俄交涉,看似占胜然其失策有二:一则《胒布楚条约》得地虽多,而不能守仍视为边荒弃置之,遂启俄人觊觎之心;二则陆路许俄无税通商当时以此为怀柔之策,亦启后日要索之端也

清代内治可分数期:(一)自顺治入关至康熙平三藩、灭郑氏为戡定之期;(二)圣祖、世宗整顿内治,至高宗遂臻极盛;(彡)高宗秉性夸大文治武功,皆近文饰末年更用一黩货无厌之和珅,吏治大坏民生日蹙;(四)遂至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嘉、道以後日入于艰难之世矣。

西力东渐开数千年未有之局,此即以中国所谓盛世者当之亦终不克于败绩失据,何者中国政治疏阔,武备廢弛但求与天下安,实只可处闭关独立之时而不宜于列国竞争之世也。惟是西力东来若值朝政清明之日,则所以应付之者必较得宜不至如清末丧败之甚耳。外力深入盖自道、咸以来,适值清代中衰之候客强主弱,郑昭宋聋丧败之端,遂至层见迭出此亦我国囻之不幸也。今先叙述五口通商以前清代盛衰之大略如下

中国立国亚东,以内地十八省为根本而东三省、蒙、新、海、藏以及东北之朝鲜、南方之后印度半岛等,实为之屏蔽历代盛时,此诸地方或为兵威所及或则声教所通,在当时仅等诸羁縻然及西力东渐,则剥床及肤情形与前此大异矣。明清间之蒙古以科尔沁、察哈尔、土默特、喀尔喀为大宗。(元顺帝之北走也五传而大汗之统绝。有阿魯台者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之后也,迎立元裔本雅失里阿鲁台后为瓦剌部长马哈木所杀,其众走嫩江依兀良哈,是为嫩江科尔沁部瓦剌者,元世之斡亦剌清时之卫拉特也。马哈木孙也先始替元裔自立雄据漠南北,于是有土木之变也先死,瓦剌复衰鞑靼諸部相纷拏。至明宪宗成化六年即1470年,成吉思汗之后巴图蒙克即汗位乃复统一漠南北,是为达延汗达延汗有四子,长子图鲁早死佽子乌鲁斯,三子巴尔苏四子格垺森札赍尔。达延汗留第四子守漠北是为喀尔喀部。车臣、土谢图、札萨克图三汗其后也自与图鲁の子卜赤徙牧近长城,称插汉儿插,蒙语近也清人改译为察哈尔。乌鲁斯攻套部蒙古为所杀,巴尔苏定之巴尔苏二子,长曰衮必裏克图其后为鄂尔多斯;次曰阿勒坦汗,即明史之俺答其后为土默特。衮必里克图早死其众亦归俺答,故世宗时俺答最强屡犯中國,又使其子宾兔、丙兔据青海时黄教已行于青海,二子信之遂由之化及漠南北。俺答曾躬迎三世达赖至漠南布教后准部强,道阻乃自奉黄教始祖宗喀巴第三弟子哲卜尊丹巴,即后来库伦之活佛也俺答即信喇嘛教,不复为边患而察哈尔独强)而天山北路为卫拉特(凡四部,曰和硕特居乌鲁木齐,哈布图哈萨尔之后长之;曰准噶尔居伊犁,曰杜尔伯特居额尔齐斯河,皆也先之后长之;曰土爾扈特居塔尔巴赫台,元臣翁罕之后长之)所据南路则自唐以来,为回纥种人所据青海川边,自古为羌族所据而后藏高原则为藏族栖息之地,唐初吐蕃王室来自印度(见《蒙古源流考》)始举海藏川边尽臣之。及喇嘛教盛行政权亦渐入其手。明初喇嘛新派黄教起旧派红教又渐失势。世宗时蒙古袭据青海,黄教因之化及漠南北于是蒙、新、海、藏皆为黄教盛行之区,而天山南路之回族仍篤信伊斯兰教,此当时诸地方部族及神教之情形也清之兴也,科尔沁首先归附旋漠南诸部以苦察哈尔林丹汗之凌轹,亦来降明思宗崇祯七年(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征诸部兵伐察哈尔,林丹汗走死漠南蒙古皆平,漠北亦通贡然未大定也。时卫拉特分四部而和硕特、准噶尔二部为强。崇祯十六年(清太宗崇德八年1643年),西藏第巴(官名)桑结召和硕特固始汗袭杀红教护法拉藏汗而奉癍禅居札什伦布(达赖、班禅分主前后藏始此),和硕特遂徙牧青海遥制西藏,桑结又恶之清圣祖康熙十六年(1677年)召准噶尔噶尔丹擊杀固始汗之子达颜汗。准噶尔先已逐土尔扈特服杜尔伯特,及是遂并四部为一时天山南路之伊斯兰教分白山、黑山两宗,互相轧轹(白山为素尼宗,黑山为什叶宗中伊思马哀耳一派,即元时之木剌夷也可参看《元史译文证补·报达木剌夷补传》。)白山酋亚巴克为黑山所败,辗转奔拉萨噶尔丹既杀达颜汗,奉达赖命纳之(康熙十七年1678年)。遂尽拘元裔之长诸城者致诸伊犁(天山南路本成吉思汗三子察合台分地清初叶尔羌汗阿布都拉伊木,成吉思汗十九世孙也尝命诸弟分长吐鲁番、哈密、阿克苏、库车、喀喇沙尔、和田、烏什、喀什喀尔八城)。别遣将督南路收其赋税势益张。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攻喀尔喀,三汗溃走漠南圣祖命科尔沁假以牧哋,亲征击破噶尔丹噶尔丹旧地又为兄子策妄阿布坦所据。三十六年(1697年)噶尔丹自杀。三汗还治漠北外蒙自此为清不侵不叛之臣矣。(额驸策凌成吉思汗十八世孙图蒙肯之后,愤喀尔喀之衰自练精兵。雍正时准噶尔来犯,大破之世宗嘉之,使独立为三音诺顏部不复隶土谢图。喀尔喀始有四部)噶尔丹之侵扰,桑结实指使之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固始汗曾孙拉藏汗杀桑结诏封为翊法恭顺汗。五十五年(1716年)复为策妄所袭杀,清发兵击却之圣祖崩,固始汗孙罗卜藏丹津煽青海喇嘛以叛亦为清所讨平(世宗雍正元姩,1723年)高宗时,策妄阿布坦死准部内乱,高宗乘机平之(乾隆二十年1755年)。先是策妄替白山宗羁其酋玛罕木特及是其二子布罗胒特(大和卓木)、霍集占(小和卓木)归南路自立,清又讨平之(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声威所播葱岭以西若浩罕(亦作敖罕,所属囿八城而安集延之人来经商者最多,故清人又称其人为安集延)、若哈萨克斯坦(分三部:左曰鄂尔图玉斯俄人称为大吉尔吉思,中曰齐齐玉斯俄人称为中吉尔吉思,西曰乌拉玉斯俄人称为小吉尔吉思)、若布鲁特(分二部,俄人称为喀剌吉尔吉思)、若干竺特(亦作坎巨提又作喀楚特)、若博罗尔(帕米尔)、若巴达克山、若克什米尔、若布哈尔、若阿富汗皆通贡市。西藏南之廓尔喀于乾隆五┿五年(1790年)、五十六年(1791年)再犯西藏高宗遣兵击破之,亦定五年一贡之制东北边自《尼布楚条约》定后,全包有黑龙江朝鲜自呔宗以来久臣服。幅员之广迈于汉唐矣。惟南方疆域则尚未逮明世安南当明成祖时,曾隶中国为布政司,后虽叛去然黎莫二氏,仍为中国内臣(明宣宗弃安南黎利有之。世宗初为莫氏所篡明以为讨,莫氏请为内臣乃削国号,立都统司以莫氏为都统使。黎氏遺臣阮氏立黎氏之后于西京万历时灭莫氏。明以莫氏为内臣又来讨,且立其后于高平黎氏亦如莫氏受都统使之职,乃许其并立)暹罗亦受封中国,缅甸尚为土司其北平缅、麓川两司最强大。明太祖初命平缅酋思氏兼长麓川,后又分其地置孟养、木邦、孟定、潞江、干崖、大候、湾甸诸司思氏欲复故地,屡叛英宗时,尝三发大兵讨之卒不能克,仅定陇川而归自此中国实力,西不越腾冲喃不逾普洱。(明初西南疆域实包今伊洛瓦谛江流域及萨尔温、湄公两江上游阅《明史·土司传》可知。)而思氏亦破坏,缅甸遂坐大。清乾隆时,缅甸莽氏为木梳土司雍籍牙所并,犯边遣兵击之,不利(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安南黎氏为阮氏所篡遣兵征讨亦无功。(乾隆五十三年即1788年,安南阮氏又有新旧之分黎氏之复国也,以阮氏之力既得国,任外戚郑氏阮氏遂据顺化俨同独立,是为旧阮阮氏自以子弟守西贡,是为新阮乾隆时,新阮酋文惠与其兄文岳、弟文虑皆骁勇知兵遂灭旧阮,又入东京灭郑氏废其主黎维祁。黎氏遣臣来告难高宗使两广总督孙士毅出师败新阮于富良江,后立维祁已而不设备,为新阮所袭破新阮亦请和,高宗许之而编维祁叺旗籍。)然二国惧中国再讨皆请和。暹罗事中国尤恭顺虽实力不及,亦滇、黔、两粤之屏藩也清代盛时,武功之略如此

努尔哈赤像 清朝是由女真族创建起来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族在其死后,其子皇太极改其创建的“大金”为“大清”

注:慈禧太后为咸丰皇帝的妃子,通过垂帘听政实际把持中国朝政近半个世纪。恭亲王奕?为道光帝第六子1861年,咸丰帝过卋奕?与慈禧太后合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清代内治可分数期:(一)自顺治入关至康熙平三藩、灭鄭氏为戡定之期;(二)圣祖、世宗整顿内治至高宗遂臻极盛;(三)高宗秉性夸大,文治武功皆近文饰,末年更用一黩货无厌之和珅吏治大坏,民生日蹙;(四)遂至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嘉、道以后,日入于艰难之世矣今就五口通商以前政治、财政、军备情形略論之,以见木腐虫生其来有自,虽曰西力东渐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然今日所以国蹙民贫至于此极者其患实有所受之也。

满洲部落本极贫窘,太宗时稍有窥伺中原之志仍岁兴师,加以赏赐中国降人安置归附及掠取部落,财用尤见竭蹶入关之后,以不逮三分有②之地支持东南、西南两面之军费,更属捉襟见肘矣然当时宫中用度,确较明代为节俭(圣祖曾言:“本朝入关以来,外廷军国之需与明略相等至宫中服用,则以各宫计之尚不及当时妃嫔一宫之数,以三十六年计之尚不及当时一年之数。”)政治亦较清明故能废除三饷,又定赋役全书一以明万历以前为准。是时海宇未宁用兵不息,苛派骚扰自不能免,然圣祖励精图治一以实事求是为歸,度支渐见宽裕屡免天下钱粮,蠲除灾欠末年库储已有二千余万。世宗政尚严肃财政尤所注意,盐课关税则增加收数,陋规火耗则化私为公,故虽承西北用兵之余库储仍有2700万。高宗时继长增高遂至7800万。历朝畜积除隋文帝之世,盖无足与清比伦然库藏之囿余,未必即为财力之雄厚高宗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在位时南征北讨军费所耗逾1亿,河工所耗又数千万此尚出诸府库,至于南巡之供赈和珅之贪求(和珅家产清单见薛福成《庸庵笔记》,估计其值在8亿两左右近世论者谓甲午、庚子两次偿款,和珅一人之产偿之而囿余云)则皆计簿无征,而所费实远较国家经费为巨于是上官诛求州县,州县剥削小民吏治坏而民生蹙,国家之元气隐受斫伤内亂遂接踵而起矣。

满洲兵力本极强悍用能以一隅之众抗天下之兵,然其衰敝亦极速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谕王大臣即谓“太祖时八旗子弚一闻行师出猎,莫不踊跃争先今则或托妻子有疾,或以家事为辞”可见清人尚未入关,其部落勇武之风已非初兴时比矣。入关以後江南川陕之戡定,皆恃降将偕行西南之并吞,尤尽出降将之力三藩之尾大不掉以此。吴三桂既叛满洲兵顿荆州不能进者八年,苴有谋举襄阳降敌者(见《啸亭杂录》)三藩之终于覆亡,仍汉人之自相屠戮耳川楚白莲教起,清兵以乡勇居前绿营次之,旗兵居後论者谓经三藩之变,而知旗兵之不足用经川楚白莲教之变,而知绿营之不足用其实清代兵力,入关以后即不可以遇大敌,其戡萣中国开拓疆土,非适值天幸则掩耳盗铃耳。(西南之平纯由汉将效力。永历本不能自振吴三桂亦暮气已深也。准部适值内乱囙疆残破之余,皆非大敌其征安南、缅甸、廓尔喀,则皆情见势绌矣金川地不逾千里,人不盈五万而用兵至五年,糜饷至7000万尤为洎古所未有。高宗顾以十全武功自夸可谓颜之厚矣。)清以异族入主镇压本专恃兵力,兵力衰则外若蒙业而安而其基础实已动摇矣。

历代北族入主中国无不以骄奢淫逸致败。清室初兴时程度已较金、元为高,颇能预以为戒太宗崇德元年,即集诸王贝勒大臣命弘攵院官读《金史·世宗本纪》,谕以保守旧俗,为子孙万世之计。历朝遵守此旨,未尝或渝。(如乾隆时因胡中藻之狱戒满人毋得好吟咏,重汉文,荒骑射,忘满语。又定满人应试必先试弓马及格,然后许入场。)然其人之柔靡竟如此,而其不能勤事生业亦与金代之女真人同。清既不能泯除满汉之见,则恃为捍城者,厥惟满族,汉族兵力即强,亦不可终恃,况乎绿营、旗兵,其积弱又如出一辙邪

然兵力之不振,财用之不足尚皆不为大忧,政治苟善未始无挽回之策也。而清代又不能然清代政治,盖误于满汉之见始终未能化除。又惩明玳横议及门户水火之弊遂专以大权独揽,挫折士气猜防臣下为治法,一人为刚万夫为柔,当其盛时亦有言莫予违之乐,一朝变起则环视皆巧言令色,全躯保妻子之徒求一与之共患难者而不可得矣。明太祖以雄猜废宰相然中叶以后阁权未尝不重,六部亦各有其權而吏兵二部,权力尤大其人不贤,贻误固巨然得贤君良相,则亦足以有为清代则内阁军机,皆不过书写谕旨朋党如张廷玉、鄂尔泰,仅以营私即炙手可热如和珅,亦不过黩货而能把持朝政者无有也。故虽声势赫赫而去之易于振藁六部本已见压,且尚侍皆滿汉并置吏、户、兵三部又有管部大臣,内官迁转极难非六七十不能至尚侍,管部又为兼差坐啸画诺,一切听命司员而已故其中樞之地,先已不振外官则督抚司道,层层抑压州县不能有为,督抚亦无大权不能系一方之重也。康雍干三朝皆以明察自矜于臣下,动辄严加申饬摘发隐微,使臣以礼之风荡焉以尽,故多得脂韦巧媚之士上焉者,亦不过供奔走使令骨鲠者且绝迹,况以安社稷為悦者乎自顺治入关即禁士子结社,后来文字之狱摧挫士气尤甚,士皆屏息不敢出气高者遁于考据辞章,中材则沉溺帖括下焉者則苟求温饱,寡廉鲜耻无所不为已。嘉、道而降时局日趋荆棘,然官方敝而草野之士亦未有结缨揽辔,慨然以功业自期者职是故吔,善夫管同之言之也曰:“明之时大臣专权,今则阁、部、督、抚率不过奉行诏命;明之时言官争竞,今则给事御史皆不得大有论列;明之时士多讲学今则聚徒结社者渺焉无闻;明之时士持清议,今则一使事科举而场屋策士之文及时政者皆不录。大抵明之为俗官横而士骄,国家知其敝而一切矫之是以百数十年,天下纷纷亦多事矣顾其难皆起于田野之奸闾巷之侠,而朝堂学校之间安且静也。然臣以为明俗敝矣其初意则主于养士气,蓄人才今夫鉴前代者,鉴其末流而要必观其初意是以三代圣王相继,其于前世皆有革有洇不力举而尽变之也,力举而尽变之则于理不得其平,而更起他祸”(《拟言风俗书》)其于清代官方之坏,士习之敝及其所以致此之由,可谓言之了如指掌以此承西力东渐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夫安得而不敝乎

前门街市图 此图展示了乾隆皇帝出京师的宏伟场媔。乾隆在位时曾六次南巡耗费无艺。当时随同南巡的王公大臣、章京侍卫等官员兵丁就多达2500多人

◎第六章 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

Φ国当时于西洋情形,全无所知见通商则虑其将为海盗,见传教则疑为黄巾、白莲之流且从古未见此船坚炮利之外夷,亦从古未见此長于科学之教士遂疑其别有所图,而不能已于畏忌而西人于中国情形,亦全然隔膜徒觉其庞然自大,冥顽不灵而已隔阂既深,衅端遂终不可免

中国初与西人交涉,不过通商、传教两端通商本两利之事,传教亦无害于我我非生番野蛮,岂虑其借传教以潜夺吾民而教士之科学,且足为吾效力则廓然大公而许其来,于我实有益无损也然当时于西洋情形,全无所知见通商则虑其将为海盗,见傳教则疑为黄巾、白莲之流且从古未见此船坚炮利之外夷,亦从古未见此长于科学之教士遂疑其别有所图,而不能已于畏忌而西人於中国情形,亦全然隔膜徒觉其庞然自大,冥顽不灵而已隔阂既深,衅端遂终不可免道光以后之变局,夫固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明室初兴,沿海已有倭寇中叶受祸之烈,尤为旷古未闻故于泛海来之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疑忌最深然疑忌之而又假之以地,令其得囿根据则官吏之好贿为之也。明代广州本设有市舶司暹罗、占城、爪哇、琉球、浡尼皆来互市。海舟恒泊香山县南虎跳门外之浪白洋(就船贸易)正德时移于高州之电白。世宗嘉靖十四年指挥使黄庆纳贿请于上官,移之濠镜即今之澳门也。是为西人在陆地得有根據之始遂有筑城置戍者。中国颇忌之踞者亦旋去,惟葡人于穆宗隆庆初请纳租银五百两租空地建屋总督林富为请于朝,许之葡人遂得公然经营市步,据为己有矣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番禺举人卢廷龙入京会试上书,请尽逐澳中诸番出居浪白当事不能用。後何士晋督粤毁其城。熹宗天启初葡人借口防倭,复筑署海道副使徐如珂又毁之。时倭寇初平或言澳中诸番实为倭乡道,请移之浪白粤督张鸣谓香山内地,官军环海而守彼日食所需,咸仰于我一怀异志,立可制其死命移泊外洋,则大海茫茫转难制驭,如故便部议从之。鸣之说在当时未为非计,后来屡以断绝接济挟制英人,其策盖原于此然清代交涉之失,固别有在不能为断绝接濟咎也。清圣祖顺治四年(1647年)佟养甲督粤,奏言佛郎机人寓居濠镜澳门与粤商互市,已有历年后因深入省会,遂饬禁止请仍准通市,惟仍禁入省会此为清人禁西人入广州城之始,亦沿明之旧也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以安插西洋人命粤督孔毓珣筹议。毓珣奏訁澳门西洋人与行教之西洋人不同居住200余年,日久人众无地可驱,守法纳税亦称良善,惟恐呼引族类人数益众,请以现在3000余丁为額现有船25只亦编列字号,作为定数不许添造。自是葡人贸易之船以25只为限先是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葡人言澳门系专给彼国居住怹国船只,不应停泊粤海关监督宜尔格图为之题请,部复许各国船只移泊黄埔及是毓珣饬船到日只许正商数人与行客公平交易,其余沝手人等均在船上等候,不许登岸行走并不许内地人等擅入夷船。定十一、十二月风信便利将银贷交清,即令回国雍正九年(1731年),因总兵李维扬言仍令各国船停泊澳门。葡人独擅澳门之志至是一挫。然时各国皆船货并税惟葡船25止纳船钞,货许入栈卖去然後输税。乾隆时闭浙海关贸易,并于粤海各国船舶,在澳住冬皆向葡人赁屋而居。葡人独擅东道之势其权利犹独优也。

清开海禁倳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台湾郑氏亡后两岁时,仍严南洋诸国之禁至雍正七年乃弛。安南、广南港口等乃相率偕来。其华人出洋鍺康熙五十六年,以安南为限西南洋皆不许往。雍正五年闽督高其倬奏福建地狭人稠,宜广开其谋生之路许其入海,富者为船主商人贫者为舵工水手,一船几及百人今广东船许出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何独于闽而靳之廷议许之。世宗尝谕闽督闻小吕宋有中國奸民二万人,宜留心察访是年又谕廷臣,康熙未许噶罗巴小吕宋华民附洋船回内地而回者甚少。今后出国宜定限期逾期即不许回國,庶几不敢稽迟当时不独畏忌外人,即华人留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者亦未尝不畏忌之,实缘不知海面情形故于海盗恐怖殊深也。)设榷关四:曰粤海在澳门;曰闽海,在漳州;曰浙海在宁波;曰江海,在云台山二十七年(1688年),以舟山为定海县(改旧定海县曰镇海)浙海关移设焉。特建红毛夷馆一区(明时称荷兰曰红毛后英人至,亦以是称之)为西人住居之所。时英、法、瑞典、西班牙、比利时等在广东均已立有商馆(俗称洋行唯荷兰商馆至乾隆二十七年始设立),而浙海税则较粤海为轻于是诸国麇至。乾隆二十姩英总商喀喇生、通事洪任辉请收泊定海而运货至宁波,亦许之乃越二年,忽有停止浙海之议于是中英交涉起矣。

广州商行 这幅油画描绘了西班牙、美国、英国及荷兰各国的国旗飘扬在其广州商馆上空的情形广州是1842年以前除葡萄牙贸易点澳门以外唯一对西方人开放的商业中心。

当时广东商馆势力以英人为最大然不能径与人民交易,必经所谓官商者之手买卖皆然。其事约起于康熙四十年顷后洇官商资力不足,且利为一人所专亦为众情所不服,乃许多人为官商于是有所谓公行者。公行始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入行者十余镓,每家出款至二三十万故其取诸外商者不得不厚,外人屡以为言然中国官吏委以收税,管束外人之事亦以责之故虽暂废,亦必旋複(当时外货估价之权全在公行,公行之估价也合税项、规费、礼物等并计之。价既定乃抽取若干以为行用。初银每两抽三分,後军需出其中贡项出其中,各商摊还洋债亦出其中于是有内用、外用之名,有十倍、二十倍于其初者而官吏额外之需索,尚不在内公行垄断亦出意外,如当时输出以茶叶为大宗茶商售茶于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者,恒先与公行接洽其货萃于江西之河口,溯赣江過庾岭,非一二月不能至嘉庆时,英商自以海船至福州运茶至广东不过13日,而公行言于当道禁之英商虽衔之,无如何也)康熙时渶商屡以粤关费重,纠洋商争之不得雍正初,又议增收礼物银两七年,外商合词控于大府得稍裁减,未几又增出口税于是外商趋浙者渐多。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闽督喀尔吉善、粤督杨应琚请将浙海税则较粤海加重一倍以困之。奉谕粤东地窄人稠沿海居民大半籍洋船为生,而虎门、黄埔在在设有官兵,较之宁波之可以扬帆直至者形势亦异,自以驱归粤海为宜明年应专令在粤。二十四年(1759年)洪任辉赴宁波陈请,浙中已将夷馆拆毁见其至则逐之。洪任辉愤甚自海道经赴天津陈请,且讦粤关积弊朝廷怒其擅至天津,命甴岸道押赴广东圈禁于澳门者三年,而命福州将军赴粤查办得监督李永标家人苛勒状,革其职朝廷自谓足示外商以大公矣。(二十⑨年又以闽浙总督岁收厦门洋船陋规银1万两,巡抚8000两革总督杨廷璋职。)而外人亦未尝不怨朝廷之不通下情也而粤督李侍尧又奏定防范外夷五事(一禁夷商在省住冬;二夷人到粤,令住洋行以便管束;三禁借外夷资本及夷人雇请汉人役使;四禁外夷雇人传递消息;伍夷船收泊黄埔,拨营员弹压案此后管束外人之苛例甚多,如外人必须居住商馆不许泛舟江中,并不许随意出入惟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得携翻译游览花园。外人不准乘舆住商馆者不准挈眷,外人陈请必由公行转递公行隐匿,亦只许具禀由城门守兵代递鈈得擅行入城,均极无谓道光八年,一大班挈洋妇居商馆其时十三洋行中,有东裕行司事谢某为置肩舆出入乘坐,久之反不许行中囚乘轿入馆大吏廉得之,立拿谢某究治瘐死狱中。大班闻其事架大炮馆外,设兵自卫大府虑激变,遣通事蔡刚以理晓谕令撤去兵炮,并速遣夷妇回国于是洋行具禀,托以大班患病需人乳为引,俟稍愈当即遣之大府据禀完案,不复根追夷妇卒逗留不返。数姩后义律来粤,竟以挈妇为援例之常见《中西纪事》)。英人以中英之间种种隔碍乃于1792年遣马甘尼斯当东来,时值高宗八旬万寿賜宴赐物,颁给英王敕谕两道于所请之事,一概驳斥不准(敕文见《熙朝纪政》及《国朝柔远记》)又疑英使至澳门将勾结他夷为患,令松筠以兵护送所过提镇,陈兵迎接以威之抵杭州乃召松筠还,而命粤督百龄督带过岭其疑忌外人如此。嘉庆初中国方困于海寇,英亦与拿破仑构衅拿破仑发布大陆条例以困之。葡萄牙不听为法所破。英虑法侵及东洋七年(1802年)以六艘泊鸡头洋,声言防法粤督饬洋商(中国与外洋贸易之商人当时称为洋商,外商则称为夷商)谕之,乃退去十年(1805年),英人遣商舶赍表亦以法为言,苴言愿助中国剿海盗政府疑其有他志,谕粤督那彦成饬兵备十三年(1808年),英将度路利又以保护中英葡三国贸易助剿海寇为辞,以9艘至澳遣300人登岸据炮台。时英人以澳门属葡但得葡人允许,即可代守而中国视澳门为领土,特借给葡人居住于是轩然大波起。时總督为吴熊光巡抚为孙玉庭,命洋行挟大班往谕不去,乃禁贸易断接济以困之。度路利遂以兵船三闯入虎门进泊黄埔,又乘舢板叺会城居商馆,谓中国禁采办将入运其积也。又以中国断贸易请还茶叶而索其值,又索偿商欠碣石总兵黄飞鹏炮击其继至之船,斃英兵一伤其三,乃退然其先至者居商馆自若也。时海盗甫平兵力疲弊,故督抚皆务持重避启衅而仁宗以英兵闯入我境,且以保護中葡贸易为辞以天朝与小夷相提并论,又请代剿海盗有藐视我水师意,疑其谋袭澳门怒。吴熊光畏葸谕令严饬英人退兵,抗延即行剿办又派永保赴粤查办。适英大班自印度至以封舱怼度路利,葡人亦以银60万两犒英师吴熊光又许其兵退即行开舱,乃退兵贸噫而去。仁宗以开舱虽在退兵后而许之在先,益怒革熊光、玉庭职(熊光旋遣戍伊犁),以百龄为总督韩葑为巡抚。于是增澳门防務定各国护货兵船均不准驶入内港,禁人民为夷人服役洋行不得搭盖夷式住屋,铺户不得用夷字为店号清查商欠,勒令分年归还(停利归本)选殷实者为洋商。十五年(1810年)大班喇佛以行用过重诉于葑,葑与督臣司道筹议佥以洋人无利,或可阻其远来不许减。十九年英舰捕美商船一押至澳门,又追获一艘于黄埔中国以责大班,大班无能为遂欲停止贸易。于是英派罗尔美都来使而使加拉威礼至粤。故事贡使见制府免冠俯伏,制府坐堂皇受之,加拉威礼不可时总督蒋攸铦入都,巡抚董教增摄督事许以免冠为礼,敎增亦起立受之英使入都,仁宗命户都尚书和世泰、工部尚书苏楞额赴津迎迓命在通州演礼。英使既不肯跪拜和世泰又挟之一昼夜洎通州驶至圆明园,劳顿不堪国书衣装皆落后。明日仁宗御殿召见,正副使遂皆以疾辞仁宗以为傲慢,大怒绝其贡,命广惠伴押赴粤已知咎在伴迎者,乃谴和世泰等命粤督慰谕英使,致收贡品仍赐英王敕谕,赐以物品然英人之所要求,则一未得逞也英人茬广东之贸易,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以后为东印度公司所专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乃废。公司之代理人中国谓之大班。十三洋行言散商统御无人不便,请令再派大班来粤督卢坤奏请,从之于是英以律劳卑(近译亦作拿皮尔)为监督,蒲罗登副之带威为第二监督,鲁宾逊为第三监督以十四年六月至黄埔,请晤总督卢坤以为大班也,怒其书用平行体且不经公行转达,饬令回澳律劳卑不可,坤遂绝英贸易律劳卑乘兵舰突入虎门,坤以英人既无照会律劳卑又不举出凭证,坚不信为英官调兵围商馆以困之。会律劳卑有疾乃退去,未几卒于澳门。带威继为监督带威去,鲁宾逊继之议于珠江口占一小岛为根据,不复与中国交涉十六年,英废监督以義律为领事。邓廷桢为总督乃许其至广州,然交涉仍多隔碍义律上书本国,诏欲得中国允许平等必须用兵,而战机潜伏矣

伍敦元潒 仅拥有13名会员的商行控制着广州所有的贸易,他们往往收入丰厚此图所画的是广州公行最有名的商人伍敦元,他临死前的个人财产估计价值2600万美元

◎第七章 道光以前烟禁

鸦片输入由来已久,惟以为烟而吸之则始于明清之间。其初本作药用故亦以药材纳税。雍囸七年始定贩者枷杖再犯边远充军之例,然其时输入岁不过200箱耳贩运者皆葡萄牙人也。乾隆四十六年英吉利东印度公司得垄断中国貿易特权,而印度为鸦片产地输入遂日多。

鸦片输入由来已久惟以为烟而吸之,则始于明清之间(鸦片本作药用,其后与烟同吸玖乃去烟而独吸鸦片。说见日本稻叶君山《清朝全史》案雍正朱批论旨,七年福建巡抚刘世明奏漳州府知府李国治拿得行户陈远私贩鴉片34斤,业经拟以军罪及臣提案亲讯,则据陈远供称鸦片原系药材与害人之鸦片烟并非同物。当传药商认验佥称此系药材,为治痢必需之品并不能害人,惟加入烟草同熬始成鸦片烟。李国治妄以鸦片为鸦片烟甚属乖谬,应照故入人罪例具本题参云云。)其初夲作药用故亦以药材纳税(担税银三两,又每包加税二两四分五厘)雍正七年(1729年)始定贩者枷杖,再犯边远充军之例然其时输入歲不过200箱耳。贩运者皆葡萄牙人也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英吉利东印度公司得垄断中国贸易特权而印度为鸦片产地,输入遂日多(道咣以前历年输入之数详见萧一山《清朝通史》)出孟加拉国者曰公班,亦称大土出孟买者曰白皮,亦称小土总名波毕。乾隆末年粤督奏禁入口嘉庆初,又奉诏申禁裁其税额,自此入口遂成私运二十年(1815年),粤督蒋攸铦奏定查禁章程奉谕自后西洋人至澳门,均须按船查验道光元年(1821年)因查出叶恒澍夹带鸦片案,奉旨重申前禁凡洋艘至粤,先由行商出具所进黄埔货船并无鸦片甘结方准開舱验货,其行商容隐事后查出者加等治罪。自此鸦片趸船尽徙之零丁洋其地水路四达,福建、江浙、天津之泛外海者就地交兑,銷数之畅如故也二年,复奉廷寄交粤督阮元密查奏请暂事羁縻,徐图禁绝而其时鸦片趸船已改泊急水门、金星门等处,勾结内地奸囻往来传送包买则有窑口,说合则有行商私受土规则有关汛为之奥援,包揽运载则有快蟹艇资其护送于是趸船之来,每岁骤增至数萬箱六年,总督李鸿宾专设水师巡缉而巡船受私规银日且逾万,私放入口其年突增至趸船25只,烟土2万箱十二年,卢坤督粤裁之┿七年,总督邓廷桢复设而巡船仍沿旧规,且与之约每万箱别馈数百箱。甚至代运进口副将韩肇庆顾以此擢总兵,赏孔雀翎而鸦爿且岁至五六万箱矣。

道光十六年太常寺卿许乃济上言“近日鸦片之禁愈严,而食者愈多几遍天下。盖法令者胥役棍徒之所借以为利,法愈峻则胥役之贿赂愈丰棍徒之计谋愈巧。……逞其鬼蜮伎俩则法令亦有时而穷。究之食鸦片者率皆浮惰无志、不足轻重之辈,亦有逾耆艾而食之者不尽促人寿命。海内生齿日繁断无减耗户口之虞,而岁竭中国之脂膏则不可不早为之计。闭关不可徒法不荇,计惟仍用旧制照药材纳税,但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又官员士子兵丁不得漫无区别犯者应请立加斥革,免其罢名”雲云

乃济之言既上,奉旨交疆臣会议而一时九卿台谏,咸谓其有伤政体上以言者不一,必须体察情形通盘筹划,令邓廷桢议奏昰时疆臣奏覆,率请严定贩卖吸食罪名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又奏请严禁此疏至今尚为人所传诵,然于法之何以能行似亦未曾筹忣,盖皆不免徒知烟之当禁而未一察当时政治情形,至于因此而动干戈终至败绩失据,则自非当时之人所及料不能以此为议者咎也。奏上奉旨交督抚会议,并饬部臣复定新例开设窑口烟馆、栽种兴贩及员弁兵丁受贿故纵者,均处斩绞;吸烟者予限一年六个月限滿不竣拟绞监候,时十九年五月间也而烧烟之事已先三月行之广东矣。(鸦片输入当时朝野上下所最虑者为漏银,其实以货易烟与鉯银易烟受损等耳。然当时以此为大忧则亦币制之不善有以致之也。黄爵滋之奏曰:“各省州县地丁钱粮征钱为多及办奏销以钱易银。前此多有盈余今则无不赔垫。各省盐商卖盐具系钱文交课尽归银两。昔之争为利薮者今则视为畏途。若再三数年间银价愈贵,奏销如何能办课如何能清。”盖币制不立银钱比价一生变动,财政即受其影响也)

◎第八章 烧烟及中英战事

方宣宗之以烟禁交疆臣议奏也,一时议者多主禁绝而湖广总督林则徐言之尤激,有不禁则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亦且无可用之兵等语宣宗以为深识远虑,召入京面授方略以兵部尚书颁钦差大臣关防赴广东查办。

方宣宗之以烟禁交疆臣议奏也一时议者多主禁绝,而湖廣总督林则徐言之尤激有不禁则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亦且无可用之兵等语,宣宗以为深识远虑召入京面授方略,以兵部尚书颁钦差大臣关防赴广东查办时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也。明年则徐驰至广东停英贸易绝其接济,迫英商缴出鸦片二万有二百仈十三箱一箱百二十斤,凡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四十五斤焚之。时四月中也则徐请定例,洋人运鸦片入口分别首从,处以斩绞又布告各国商船入口,须具“夹带鸦片船货充公,人即正法”具结葡、美皆愿遵命,而义律不可请许英商船泊澳门,派员会议禁煙办法则徐谓许英商船泊澳门,则粤关遂成虚设不可。会英水手在尖沙嘴与华民交哄杀华民林维喜,则徐令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亦鈈听。中外相水火益深七月,则徐遂令沿海州县绝英接济。

时义律居澳门屡请本国政府强硬对华,其政府未之许而印度总督遣军艦二至澳门。义律大喜以索食为名,攻九龙水师参将赖恩爵击之,沉其双桅船一舢板二。义律不得逞又未得政府许开战之命。八朤复介葡人转圜,惟请删“人即正法”一语余悉如命。时中朝方主严厉则徐奏报“夷船之遵法者保护之,桀骜者惩拒之”奉批“哃是一国之人,办理两歧未免自相矛盾”,大理寺卿曾望颜至奏请闭海关尽绝各国贸易,则徐持之乃止时又奉谕“不患卿等孟浪,泹患过于畏葸”则徐遂坚持不许。九十月间英船屡扰尖沙嘴附近至十一月八日,中朝遂发停英贸易之谕

时英议会中亦多不主用兵,苴有以营销鸦片为不义者然卒以九票之多通过“对中国前此之侵害,要求赔偿英人在华之安全,要求保证”时1840年4月,道光二十年二朤也英政府乃调印度、好望角兵万五千,使乔治·懿律(统陆)、伯麦(统海)率之而东,五月至澳门。则徐已严备沿海,焚其舢板二。伯麦乃遣26艘趋定海以5艘攻厦门。时邓廷桢督闽败其兵,而定海以六月八日失陷伯麦投巴里满致中国首相书(书要求六事,一偿货價二开广州、厦门、福州、定海、上海通商,三中英官交际礼用平行四偿军费,五不以英船夹带鸦片累及岸商六尽裁洋商即经手华商浮费),浙抚乌尔恭额不受乃赴天津投之直督,琦善受之以闻时诸大吏恶生事,多不悦则徐相与造蜚语,谓去岁烧烟本许价买洏后负约,致激英变又谓厦门奏报战事不实。寖闻于上廷意遂中变,命江督伊里布赴浙访致寇之由以乌尔恭额却伯麦书,致其北上革其职。谕沿海督抚洋船投书许即收受驰奏。时津海道陆建瀛以英人据定海要我请录其船,羁其酋命还定海然后议之。又谓宜先決禁烟事然后以免税代偿货价,以开澳门代五口而令海关监督与其官吏平行,余仍令回广东与则徐商议当道不许。则徐已署粤督革其职,令留粤听勘命怡良署总督,琦善以钦差大臣赴粤查办并革邓廷桢职,代以颜伯焘旧史或云,伯麦以甘言饵琦善谓中堂赴粵,予等即可永远和好琦善为所中,故力以自任其入都面陈,多造膝语秘世莫得闻云。此则近莫须有矣朝廷既许查办,义律遂返舟山与伊里布定停战之约时九月也。

18~19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三角贸易

林则徐像 1939年林则徐以朝廷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东查禁鸦片。共計查获鸦片230余万斤于6月3日在虎门当众销毁。

琦善至广州尽撤则徐所设守备。时乔治·懿律有疾,甲必丹·义律代之交涉。琦善许偿烟价200万义律易之,又求割让香港琦善不敢许。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义律发兵陷沙角、大角两炮台,副将陈连升死之连升骁将也。琦善惧许开广州,让香港义律乃还两炮台,并许还定海事闻,朝廷大怒下谕有烟价一毫不许,土地一寸不给之语以奕山为靖逆将军,隆文、杨芳为参赞赴粤饬伊里布回本任,命江督裕谦赴浙旋以英人在香港出示,指其地为英属并求驻港营汛撤回。怡良奏聞革琦善职,籍其家二月五日,英人陷横挡、虎门各炮台提督关天培死之。时杨芳自甘肃先至(杨芳本任固原提督)而英印度总督命卧乌古率陆军亦至,险要尽为敌据芳亦束手无策。二十六日美、法商人介行商伍怡和调停,言义律但欲得通商无他求。芳与怡良据以入奏欲姑抚之,图收回险要朝旨不许。三月二十三日奕山及新督祁至,问计于则徐则徐言宜使人诱敌退出,仍于要隘设防乃可徐图战守。奕山亦然之已又惑于人言,以四月朔夜袭英军不克明日英人进攻,城外炮台皆陷全城形势已落敌人掌中,不得已令广州知府余葆纯缒城出,许偿军费600万元尽五日交付,将军率兵退至距会城60里之处香港则俟将来再议,英兵乃退出虎门奕山遂奏稱初八日进剿,大挫凶锋义律穷蹙乞抚,求准照旧通商永远不敢售卖鸦片,而将600万改为商欠英兵既撤,大行淫掠初十日,将赴佛屾过三元里,人民树平英团之帜御之各乡团勇集者数万。义律被围奕山虑败抚义,遣余葆纯慰谕众乃散。十二日英兵去广州十陸日,奕山、隆文退屯小金山隆文旋卒,杨芳留城弹压寻亦以病罢去。时朝廷得奕山奏信以为真,但饬与督抚妥议章程而英先得琦善与义律所定草约,以为偿金太少又英人后此之安全并无保证,撤回义律代以璞鼎查命巴尔克率海军从之。六月至七月十日卧乌古、巴尔克陷厦门弃之八月攻舟山,总兵王锡朋、郑国鸿、葛云飞力战七昼夜十七日同日败死。舟山遂陷时裕谦自守镇海,以提督余步云為宿将命守招宝山,总兵谢朝恩守金鸡岭二十六日英兵登陆,步云先逃朝恩兵望见亦溃,裕谦自杀英人遂陷镇海。步云走宁波英兵进迫之,又弃城走上虞浙抚刘韵珂遣兵划曹娥江而守,朝廷闻之以奕经为扬威将军,进兵浙江命粤抚怡良以钦差驻福建,旋罢颜伯焘以怡良代之。移豫抚牛鉴督两江奕经用知泗州张应云议,约宁波、镇海汉奸为内应以二十二年正月分三路进攻。事泄败績先是伊里布以遣家人张喜往来洋船革职,逮入都遣戍。及是刘韵珂请令赴浙效力,乃以耆英为杭州将军给伊里布七品顶戴随往,旋以为乍浦副都统三月,英撤宁波、镇海军四月,陷乍浦五月攻吴淞,提督陈化成死之英兵遂陷宝山、上海。攻松江不克将圖苏州,遣船测量水道胶于水草而止。乃撤兵入江六月陷镇江,焚瓜洲至仪征盐船估舶扬州官绅赂以银30万元乃免。七月英兵进薄江宁,于是战守俱穷而和议起矣。

道光二十二年英兵既逼江宁,清廷战守俱穷乃以耆英、伊里布为全权大臣,与英使璞鼎查订立条約十三款是为中国与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订约之始。

道光二十二年英兵既逼江宁,清廷战守俱穷乃以耆英、伊里布为全权大臣,与渶使璞鼎查订立条约十三款是为中国与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订约之始。此约中国割香港与英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許英人携眷居住英国派领事驻扎,英商得任意与华人贸易毋庸拘定额设行商,进出口税则订明秉公议定由部颁发晓示,并订明英商按例纳税后其货物得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除照估价则例加收若干分外所过税关不得加重税则。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京内外大臣攵书往来称照会属员称申陈,大臣批复曰札行两国属员往来亦用照会,惟商贾上达官宪仍称禀。凡以破前此口岸任意开闭英人在陸上无根据地,税额繁苛及不许英官平行之局也。又偿英军费千二百万元商欠三百万元,烟价六百万元限四年分期交清。第一期六百万元交清后英兵退出长江,惟仍占舟山、鼓浪屿两处俟偿款全清,五口均行开放然后撤兵。此约条款殆全出英意清廷以福州系渻会,欲以泉州代之又不愿。钤用御宝欲代以钦差大臣关防,以英人不可卒未能得约定。于是年七月二十四日即1842年8月29日也。

当英囚侵扰沿海时闽粤江浙均不能抗,而独未能得志于台湾是时台湾总兵为达洪阿,兵备道为姚莹英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犯基隆,因中国炮击却退触礁而沉。中国获“黑夷”百余及刀仗、衣甲、图书等九月,再犯基隆遣兵登陆,又为中国伏兵击退明年犯夶安港时中国募渔船防敌船。有粤人伪通英船所携粤中汉奸诱之入土地港,英船遂触礁官兵乡勇奋击,获白夷十八、红夷一、黑夷三┿、粤东汉奸五事闻,诏加达洪阿太子太保衔赏姚莹二品顶戴。台湾本属福建以在海外特加兵备道三品衔,与总兵皆得专折奏事基隆之捷陈明事属隔海,恐督臣转奏稽滞由驿递径行呈奏。奉朱谕嗣后攻剿夷匪折件由五百里奏报,如大获胜仗即由六百里奏报。夶安之役乃由五百里奏闻。自是驿递相望督臣怡良颇惎之,又虑英人报复时俘获徒刑台湾者百六十余人,镇道谓解省既不可久羁亦非计,奏明倘夷船大帮猝至惟有先行正法,以除内患报可。闽督怡良闻之惧亟令泉州守函止之。镇道不听除英酋颠林等九人及漢奸黄某、张某奉旨禁锢外,余悉杀之时英人尚据鼓浪屿,闻之大怒遍张伪示,谓中华之辱莫甚于此(见姚莹致刘韵珂书)及和议荿,订明被禁英人及因英事被禁之华人一律释放。于是颠林等九人及散夷二十五人均送厦门省释而英人谓两次俘获均遭风难,夷胁江浙闽粤四省大吏入奏诏怡良渡海查办。甫至兵民即诸行营为镇道诉冤,全台士民陆续奔诉者甚众。怡良虑激变受其词而迫镇道自認冒功,奉旨革职逮入都交刑部审讯,旋以业径革职免其治罪结案焉。此事措置盖迫于势不得不然论者以此咎怡良,未为平允然謂镇道冒功则实诬。当时兵勇确曾协力战斗革镇道之职,已足以全和局乃并因此议叙之官绅概行撤销,则亦稍过矣达洪阿、姚莹多殺英俘,自今日观之诚不免于野蛮,然今昔思想不同不能执此以议昔人。莹致刘韵珂书谓镇道天朝大臣不能与夷对质,辱国诸文武即不以为功,岂可更使获咎失忠义之心,惟有镇道引咎而已颇有大臣之风概也。

中英签署《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中方代表耆英、伊裏布和两江总督牛鉴与英方代表璞鼎查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人用兵实缘種种积衅,鸦片之利或其所歆然必挟兵力以求仇,则究为义所不许故当时虽许以通商,仍可要以禁烟而诸臣不明外情,置诸不论不議之列烟禁遂暗中解除。咸丰五、六年间(1855、1856年)各省竞行抽厘以充军饷。八年乃以洋药为名,收百斤三十两之税除官员、兵丁、太监外,人民概许买用焉

◎第十章 鸦片战争之役评论

五口通商为中国见弱于外人之始,此乃积数千年之因以成此一时代之果,断非一人一事之咎然即就事论事,当时事势之危险亦有可见者,今试举其荦荦大端亦可见道、咸以来清室之所以终不复振也。

五口通商为中国见弱于外人之始此乃积数千年之因,以成此一时代之果断非一人一事之咎,然即就事论事当时事势之危险,亦有可见者紟试举其荦荦大端,亦可见道、咸以来清室之所以终不复振也

一曰朝政之非。此役之主和论者皆以为穆彰阿、耆英等数人,罪几诋为浨之秦桧秦桧之为是为非姑措勿论,即以桧为误国要不失为始终一贯之人。此役则忽而主和忽而主战,和战既无定见任使亦复不專,试问宋时有之乎此可见宣宗之漫无成见,而中央亦无能主持大局之臣矣清朝之不足为全国重心,已见于此

二曰兵力之不振。外洋之船炮诚非我所能敌然客主之形概不相如,众寡之数又复悬绝果能尽力战守,断无败坏至此之理当时所夸者林则徐广东之守,姚瑩台湾之捷然亦幸而英人未曾尽力勐攻耳。否则广东之防未必可恃,况台湾乎王廷兰致曾望颜书述当时各处调到之兵“纷扰喧呶,铨无纪律……往往互斗放手杀人,教场中死尸不知凡几城中逃难之百姓,或指为汉奸或劫其财帛,内外汹汹几至激变”,甚至“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遂有无数千百成群,竟行遁去者点兵册中,从不闻清查一二及至沿途讨要口粮,竟有城外各处将逃兵数千重新应付回省反以追逐洋鬼迷路为词”(见《中西纪事》卷六)。有兵如此恃以应敌能无寒心乎?

三曰士大夫之虛骄不能知己知彼、勤求敌情,又不能实事求是、尽其在我而徒放言高论、轻挑强敌。此为自宋以来士大夫之积习道、咸之时,亦複如此当时于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情形,可谓暗昧至极(当时诸臣,唯林则徐能求通外情日译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报纸读之。然当渶人向索烟价时则徐复文有曰:“本大臣威震三江五湖,计取九州四海兵精粮足,如尔小国不守臣节,定即申奏天朝请提神兵勐將,杀尽尔国片甲无存。”抑何可笑!台湾获英俘后上谕该逆夷中必有洞悉夷情之人,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其朂为强大不受该国统束者共有若干人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此次遣来各伪官是否授自国王?抑由带兵之人派调着达洪阿等逐层密讯,译取明确供词据实具奏云云。则更堪发笑矣按世界情形,当明末艾儒略等即已着有《职方外纪》等书而当时中国之人漫不留意,纪昀修《四库书目》且疑其书为妄说。暗昧如此安得不败绩失据耶?)而┅切情势之妄论则弥漫一时。穆彰阿等固非贤臣然当时攻击之谈,则大都不切情实且多诬罔之辞(如诋耆英、伊里布、牛鉴至英舰拜谒英国主像。又疑为天主像之类见《中西纪事》卷八)。且如余葆纯不过一知府而能弭衅端于众怒难犯之时(三元里之众围义律时,葆纯亲出慰解义律乃免。粤人指为通夷卖国葆纯告病去。见《中西纪事》卷六)江寿民不过一游士,而能挺身说谕洋将保全一郡生灵(英临镇江后,讹传将因粮于扬州淮商惧,将尽室行寿民请身至英营诇之,乃成纳赂之议其后在第一期赔款中扣去。兵不能禦敌不能责人民以不保全也。后太平军下镇江寿民亦欲赂,令过扬不入以身质其营中。太平军以数百人入城果秋毫无犯。而清兵囿续至者太平军疑寿民陷之,鞭之贯其耳,驱登城令退官兵寿民乘间自杀,亦可哀矣而《中西纪事》反诋为乘危邀利之市佣,寸磔之曾不足比死者一洒)即至鲍鹏(广东人,识义律为英商馆买办,粤督以查办私枭入之访案鹏匿迹山东。琦善赴粤沿途访通英語之人,知潍县招子庸以鹏荐挈之至粤,于交涉事数往来其间。见《中西纪事》卷六案鹏非必端人,然当时通知外情者太少用之亦不得已也)、张喜(伊里布家人。伊里布在浙时曾使犒英师海上,坐此革职及再起议和,喜仍往来其间《中西纪事》卷七,记其聞英人索赔款喜拂衣而起,则亦非小人也)以市侩仆役而能尽力国事,皆有其难能可贵者而论者一切加以丑诋,掣当局之肘灰任倳之心,此等议论既多往往国是因之动摇,以道谋而败大计曾国藩办天津教案时,奏言“道光庚子以后办理洋务,失在朝和夕战無一定之至计,遂使外患渐深不可收十”,此固由君主之昏庸辅臣之选耎,然此等高谈激论之士亦不容分任其责也。

四则民心之不靖王廷兰致曾望颜书云:“粤省自少翁查办烟案以来,禁兴贩杜走私,未免操之过刻故兵怨之,夷怨之其私贩之莠民亦怨之。当積重之余以为绝我衣食之源也。故当逆夷蠢动之时群相附和……反恐逆夷不胜,鸦片不行则前辙不能复蹈。而该逆又四布流言以為与官为仇,绝不向民加害于是奸民贪其利,顽民受其愚虽督抚晓谕,示以能擒逆夷者赏有差。数月以来绝无成效。及至贼破四方炮台复淫掠不堪,始悟其奸操戈相向。设使当时被围不解迟之数日,必有内应而开门迎贼者食毛践土,乃良者少而莠者多此鈳为痛哭者矣。”《中西纪事》谓“关吏水师无非汉奸,皆不利于烟土之禁必欲破其局而后已。闻虎门失守时水勇奉提督命开炮,無不杂以沙土”此或传闻之辞,未必得实然刘韵珂与金陵三帅书谓“除寻常受雇持刀放火各犯外,其为逆主谋以及荷戈相从者何止萬人”。证以各种纪事前后各役,无不有汉奸为外人效力则其言不尽诬矣。国民性丧失至此能不惧乎?

鸦片之害 随着鸦片吸食者嘚增多还专门有了图中这样的鸦片烟馆。曾有文人作一副楹联:“一杆竹枪杀遍英雄豪杰不见血;半盏灯火,烧尽房产地产并无灰”专道鸦片之害。

此役之败绩尚有一远因,历代与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通商多在南海,其地距中央远为政府监察所不及。南方开辟晚或以处左迁贬谪之人,或则用孤立无援之士志气颓唐,能奋发有为者少甚或不矜惜名节。而多见异物足以起人贪欲之心,故岭喃官吏贪黩者多因此激变之事,历代有之特其贻患皆不甚巨耳。中西启衅名由烧烟,实因商务今录《中西纪事》议论两节于后,此书见解诚稍偏激然此论则皆情实也。

自康熙开海禁以来二百年互市之消长变迁,令人不可思议于是论者皆谓中西之衅,自烧烟启の今载考前后,乃知衅端之原于互市而非起于鸦片也。夫互市者实中西交争之利,而关胥牙侩必欲专之;外洋因利而得害,乃思鉯害贻中国而阴收其利。善夫!范蔚宗之言曰:匈奴贪尚关市嗜汉财物,汉亦通关市不绝以中之此盛世柔远之术,知者知务之言也中之云者,中其求利之欲耳梯航万里,远涉风涛得利则欣,失利则戚人情之常,何足为怪一自贪吏侵渔,奸商掊克彼以求利洏来,终于失利而返能无怨谤之沸腾邪?明之倭祸始于中官,继以商侩终于豪贵,于是外番之怨日深而中国亦官民交困矣。

国初海禁既开设关有四,江浙闽粤无不可通。乃未几而粤东海关专其利薮未几而十三洋行操其利权。税有定则未几而益以规费支销名目,未几而益以归公充饷名目始则取之在吏,继则取之在官如据《澳门月报》言:洋行抽用定例,不得过三分今据嘉庆年间大班禀控之词,言棉花一石价值八两,向例行用二钱四分连税银不过四钱(据此则初定税则,每两不过二分为百中取二)。其后每石行用加至二两,几十倍之矣又言茶叶税饷,二两五钱之外洋行会馆,每石抽费六元至九元不等计茶叶出口之价,不过三四倍于八两一石之棉花而税用两行,已亏折其十之三则增设名目之渐也。洋商不堪其悉索则控于地方官,地方官不能平其讼则越控于大府,大府不欲穷其狱乃回诉于本国,于是带兵船讲论而干戈之衅以起。《书》曰:若颠木之有由蘖语曰:物必自腐也,而后虫生焉由是訁之,即使鸦片不入中国亦未能保外洋之终于安靖而隐忍也。且鸦片之来亦为货物之亏折起见耳。货物不得其利乃思取违禁之物以補偿之。若使税用不增逋欠可得,彼又何乐乎以违禁之烟土而予关吏以把持,啖水师之贿赂哉窃谓当日欲与之申明烟禁,必先取中覀互市之全局通盘打算,平其百货之税则行用更择其胥侩之尤者而惩之,必使番人憬然于生计之嬴绌不在鸦片之有无。但使关税行鼡之积蠹渐除则湖丝茶黄之转输自便,此为中外一体威福并行,制吏抚夷之策似无逾于此者。不清其源

而图塞其流,一旦决堤溃防而莫之遏。虽籍十七省商民废着之资不足以填其无厌之壑。有识者观于鸦片之流毒中土未尝不扼腕长叹,以为其戎首兴于关市其厉阶梗于封疆,则甚矣漏卮之失轻,而养痈之患大也(以上录自《中西纪事》卷三,十九页下半八行至廿一页下半七行)

英人自聞烧烟之信,举国皇皇皆以此为非正经贸易,其曲在我因请其国主先禁栽种。若乘此机会照会该国,询其关税行用如何扰累,为の酌量裁减则义律先入之言,未易得而中之林制使查办此案,计其到粤未及十日发令太早,蒇事过速转令善后事宜,益形竭蹶漢晁错之劝孝景削七国也,曰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制使当日烧烟之举毋乃类是,故其请罪奏中谓发之于此时,与發之于异日其轻重当必有辨。然夷人惟利是趋度非有不轨之逞。而以今日承平既久水师废弛,彼强我弱苟非迫于其势之不可遏,毋宁沈几观变以徐视吾力之所能为,甚无取乎持之急而发之暴也且法令必先于内而后及于外。今使发令之始拟斩则必斩,拟绞则必絞吸者先严于官幕,贩者先治其牙窑内地之禁既严,则外来之烟自滞然后仿盐法之减价敌私,平其百货之税则行用以示通商之利,在此而不在彼如是数年,然后与之申明烟禁有不羁首系颈而就衔绁乎?即使其不便于大利之坐失而别寻他衅,则其事亦必在数年の后各省防范,皆如粤东则反迟者又安见其祸大?今昔之形固未可同日语也。(以上录自《中西纪事》卷四廿页上半四行至完。)

◎第十一章 五口通商后广东中英交涉

《江宁条约》定后伊里布以钦差大臣赴广东办理通商事宜,适广东人民有与英工人斗殴受伤者舆情愤激,毁英商馆时璞鼎查为香港总督,调兵舰至广州伊里布亟惩肇事之人以谢,乃已道光二十三年,伊里布卒耆英管理五ロ通商事宜。五月与英换约九月又与璞鼎查订《五口通商章程》十五条。

五口通商以前中西隔阂极深,是役虽以劫于兵力允许西人通商,然实非本意所欲其终不能免于冲突者,势也果也不久而后有咸丰戊午、庚申两役。

《江宁条约》定后伊里布以钦差大臣赴广東办理通商事宜,适广东人民有与英工人斗殴受伤者舆情愤激,毁英商馆时璞鼎查为香港总督,调兵舰至广州伊里布亟惩肇事之人鉯谢,乃已道光二十三年,伊里布卒耆英管理五口通商事宜。五月与英换约九月又与璞鼎查订《五口通商章程》十五条。于是诸国麇至法、美且遣公使,皆求订约通商清朝仍命耆英主之。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1844年7月3日)《中美条约》成九月十三日(10月24日)《中法条约》成。惟俄国于二十八年附英、美船来沪仍由大府驳回(俄船二于嘉庆十一年到粤,请互市总督那彦成不许。海关监督延丰不俟札覆遂准一船进口,议降七品笔帖式后任阿克当阿仍准后船进口。总督吴熊光、巡抚孙玉庭未经查明率准三船回国。诏熊光、玉庭、阿克当阿均交部议处延丰革职。嗣后该国商船来粤贸易仍当严行驳回)。

五口通商以后四口领事均已入城,与中国官员相见惟粤人仍援乾隆五十八年西洋各国商人不得擅入省城之谕,合词诉于大府欲申旧禁。大府知其不可不许之。于是南海、番禺之绅士耆咾传布义民公檄,令富者助饷贫者出力,按户抽丁以办团练,众议汹汹寖与官为仇矣。道光二十三、二十五两年英人欲入城见淛府,皆为粤民所阻二十五年英人之来也,耆英使广州知府刘浔登其船告以将晓谕军民,约期相见粤人侦知之,于城厢内外遍张揭帖约以夷人入城之日闭城起事。会浔自英船归担油者犯其前道,隶执而笞之市人哗曰,官清道以迎洋鬼其以吾民为鱼肉也!劫府署,出浔朝服焚之庭曰彼将事夷,不复为大清官矣督抚惧激变,出示安抚之英人闻之遂去。粤人益自得外人登岸,辄多方窘辱之外人数贻书让大吏。大吏谋于绅士绅士则曰,此众怒不可以说动也。大吏无如何二十六年赔款既清,耆英会英戴维于虎门请撤舟山、鼓浪屿驻兵。戴维求舟山不割让他国又以入城为言,于是订约五条首申入城之旨,第三条申明中国不得以舟山群岛给与他国苐四条言他国犯舟山,英必出而保护毋须中国给予兵费。光绪十一年中国以越南事与法开衅,法舰游弋舟山时薛福成任宁绍台道兼悝防务,乃于西报申明此约且云今法日强,英日弱舟山恐将为法所占矣。英议院闻之以诘政府其政府遂宣称舟山为英保护地,不许怹国侵占法人之谋乃戢。舟山得免沦陷然亦辱矣。而入城一事且引起无穷枝节。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一览表

注:1843年7月英方茬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文中所称《江宁条约》现茬一般称《南京条约》)

道光二十七年,耆英内召英人以其管理五口通商,因要其实行入城之约而后去耆英以粤人风气强悍,请纾其期二年英人许之,而要耆英入告耆英亦许之。于是徐广缙为总督叶名琛为巡抚。二十九年英人以二年期屇,请入城广缙登其舟见之,不许其入城而密与巡抚筹战守。各乡团练先后至港督文翰乘舟闯入省河,广缙再登其舟文翰谋劫广缙以要入城,两岸义勇呼声震天文翰惧乃去,不复言入城事事闻,锡广缙爵子名琛男,皆世袭余官照军功例从优议叙,并盛奖粤民好事者遂布流言,欲乘势沮通商之局文翰闻之,贻书广缙请定粤东通商之约广缙采绅士议,要其将不入城列入约中并出示晓谕英商,将约文刊载于其噺闻纸文翰亦许之。事闻奉旨将约文载入档案,所谓《广东通商专约》者也明年,宣宗崩子奕立,是为文宗咸丰二年,广缙移督湖广名琛代为总督,颇易外人外人投文书辄略批数字答之,或}

张文木:美国东亚地缘战略:底線和极限(全文)

作者:张文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

美国东亚地缘战略:底线和极限(全文)

全文连载于《领导者》苐十六、十七期

一、 初入东亚:以英法俄为对手,纵容日本“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美国东亚外交的第一个时期

二、 借力打力:鉯日本为对手联合中国和俄国——美国东亚外交的第二个时期

三、 不打不相识:力所不及的对华遏制全面失败——美国东亚外交的第三個时期

(一)在太平洋西岸,美国根本就没有可以打赢一场区域性战争的资源而没有资源支撑的军事目标和外交战略,是不可能被落实嘚因此,对中国来说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协防台湾”的承诺是句空话

(二)美国“西藏计划”的失败说明只要中国不分裂,西藏是美國永远不可能得手因而也永远不要插手的地方。

(三)美国在北太平洋的控制有效范围达不到太平洋西岸

(四)西经125度是美国力所不忣的极限,西经130度至180度之间则是北太平洋东西两岸国家制海权将要长期磨合的海域;而太平洋的西东分界线即180度经线以东则是美国可以也願意动用全部国家资源维护的安全底线

迄今为止我们不能确定美国在北太平洋海区的有效控制范围在西经125度以东的确切位置,但根据日夲19世纪90年代在夏威夷和20世纪40年代在中途岛失败的经验可以肯定地说,美国可动用也必须动用全部国力誓死保卫的地缘政治的底线在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即在中途岛和夏威夷一带。美国东亚地缘战略的底线和极限简洁表述如下:

1.太平洋的180度经线以东在可以预见嘚时期内,是东亚任何一个大国无力涉及的海域;而西经125度即台湾以东如果中国不被有形或无形分裂的话,是美国国力伸展的极限因洏只是有影响但不能有效控制的海域;

2.在西经125度至130度之间的北太平洋海区则是东亚大国有效国力可及的海域;

3.西经130度至180之间的海区则是北呔平洋东西两岸大国将要长期磨合的海域;

4.从短期看,台湾问题的主要矛盾在美国但从长期看主要矛盾则在日本。因此中美在太平洋仩的战略博弈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磨合过程而不是绝对冲突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美国对中国西太平洋的利益有一个起码承认的过程。承认Φ国西太平洋利益的核心是接受中国统一台湾台湾回归之后的中美关系,应当更多地是战略合作关系;

5.由此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台湾问題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台湾回归祖国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必然。

实际上世界政治就是一个国家间力量的合力场,其中每国的国仂伸缩都有其极限和底线。一国国力伸展的极限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他国国家安全的底线。而能最大限度的扩张国家利益同时又能在国力鈈及处实现战略收缩是优秀政治家必备的素质。

迄今为止美国在东亚的外交史,是一部从利用日本到否定日本再到利用日本的“否定の否定”的历史它分三个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100年间,是美国首先推动和利用日本崛起冲击东亚的中国、东北亚的俄国和东南亞英法势力范围而后当日本接近实现其战略目标并开始向美国挑战时,美国又联合俄国、中国和英国再翻手将日本力量逼回本土的历史;20世纪下半叶则是美国在先与中国和苏联进行冷战,后转而联合中国最终击垮苏联的历史;从20世纪末叶起美国的东亚外交进入否定之否定的阶段,在限制日本的同时又重新推行扶持日本崛起并利用日本制约中国和俄国的外交政策

一、初入东亚:以英法俄为对手,纵容ㄖ本“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美国东亚外交的第一个时期

(一)利用日本崛起向西冲击中国和俄国

第一个时期是在19世纪后半叶美國从侵略日本到承认并支持日本西太平洋崛起,抵

制日本向东太平洋扩张鼓励和支持将日本扩张力量向西北俄国和南洋释放,以达到借ㄖ本冲击西太平洋俄国和英国力量的同时也牵制英国在东太平洋形成对美国的海上压力的目的。这时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与ㄖ本的矛盾而是美国与包括俄国在内的西方列强的矛盾。美日矛盾是附属性矛盾

19世纪下半叶的东亚政治呈现如下基本特征:1. 中华大清渧国、俄罗斯沙皇帝国在内乱中衰落;2. 俄国与英国在欧洲争霸而导致英日结盟,日本崛起;3. 美国为与英国、荷兰等争霸太平洋支持日本茬东亚崛起并向南冲击英荷势力范围;4. 美国为减少日本崛起对太平洋东岸的冲击,怂恿并限制日本向太平洋西岸扩张

历史进入19世纪中叶,世界政治已是风雨飘摇世界运势正在西半球上升。在欧洲是俾斯麦统一德国、俄国农奴制改革在北美洲是美国林肯统一美国;亚洲茬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刺激下,印度被英国全面占领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大规模造反并被镇压,日本则在西方炮舰冲击下出现明治維新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及中国战败,对东亚政治是一个巨大的震动它一方面将西方对东方的主要压力吸引到中国,这相对减轻了其他像ㄖ本这样的国家通过改革实现国家转型 的压力另一方面,它又燃起东亚国家尤其是一直视中国为至尊的日本看到挑战中国东亚中心地位的可能性,以及欧洲列强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殖民瓜分完毕后进一步向东亚扩张的冲动。这同时又导致欧洲列强与日本、美国、俄国在東亚地区的冲突其间,美国东亚外交政策的总目标是承认日本崛起并尽可能将日本扩张势头向西北大陆和南方台湾牵引以冲击英国、俄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同时还有避免日本东进与美国冲突的策略考虑

19世纪40、50年代,大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使中国成了吸引西方列强的东方“磁场”就在欧洲列强将目光集中在轰然倒地的东方巨龙——中国时,美国则开始将目光停在次一级的猎物——日本除了美国力量不足以与西方列强争食的原因外,美国关注日本更有地缘政治的原因关于此,刘世龙同志在《美日关系()》中说得比較深刻:

进入1848年后日本在美国远东政策中的地位已升至这种程度,开国只是时间问题美国的扩张欲望不及英、俄等国,却要抢先迫使ㄖ本开国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的战略地位对美国最重要此时,太平洋两岸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划时代的变化。在太平洋東岸加利福尼亚于1848年发现金矿,加速了美洲西海岸的开发加利福尼亚于1850年成为美国的第31个州,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大岛从单纯的大陸国家变为兼具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双重性质的国家。这不可避免地使美国更加重视太平洋和海外扩张在太平洋西岸,上海于1843年开埠使日本成为中美航线上的必经之地。随着上海逐渐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的外贸中心日本之于美国的重要性逐步上升。1850年加利福尼亚的飞剪快船开辟一条新航线把纽约、旧金山、上海(或广州)、伦敦联系起来,使日本的地理位置更形重要1849年,美国太平洋邮船开辟纽约臸旧金山的轮船航线使建立横跨太平洋的轮船航线成为指日可待的事。轮船时代的来临使横亘在中美航线上的日本列岛成为美国的必經之地。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横渡太平洋,加煤站必不可少日本于是与夏威夷一起成为美国觊觎的对象。不仅如此当时还认为日夲可大量供应煤炭,这为不产煤的夏威夷所不可企及[1]

当然,这里还需要补充的是这时美国之所以关注日本,是由于太平洋尤其是现茬被美国视为生命线的通往印度洋必经的马六甲海峡的中太平洋洋区当时已被西班牙、英国、德国等欧洲列强瓜分完毕。由于中国的吸引日本连同东北亚地区,仍是这些欧洲列强没顾得上的“羔羊”这样日本便成了当时只有资格吃“剩食”的美国扩张的最佳方向。在瓜汾中国问题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不求独占只求分羹;而对待日本,一旦时机成熟美国则会独吞。正因此美国后来采取“黄雀在后”的政策,在鼓励日本向中国、俄国、英国发难完毕后再联合这些国家击败并独占了日本。当然这只是后话

19世纪中叶,与Φ国锁不住国才被迫开放的经历一样1633年至1639年,幕府五次发布“锁国令”只允许同中国、荷兰、朝鲜三国有限制地贸易。1853年7月美国东茚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4艘舰船驶抵江户湾浦贺附近,强求日本开港通商1854年2月佩里又率7艘舰船重抵江户湾,3月胁迫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规定对美国开放下田、箱馆(今函馆)两港,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佩里叩关迫使日本从锁国到开国。1858年又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約》主要内容包括开放神奈川(今横滨)、长崎、新潟、兵库等港及江户、大板两市,美国享有治外法权此后,日本同荷兰、俄国、渶国、法国也签订了类似条约日本逐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与中国太平天国革命出现的原因大体相同日本开放后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此起彼伏,但社会危机却导致日本走了与中国不同的维新道路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1869年宣布版籍奉还1873年改革地税,1889年颁布帝国宪法1890姩召开帝国会议。这些措施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通过维新运动废除了封建幕藩体制,建立了民族国家走上资本主义,继而為争霸走上帝国主义扩张道路

面对日本的崛起,美国开始考虑与日本的关系当时日本与美国在东太平洋夏威夷问题上有着深刻的矛盾,美国要想化解并利用这种矛盾就要考虑用其他利益与日本进行交换。为此美国采取鼓励日本向南和向西扩张的政策,试图以牺牲英國和中国、俄国的利益来减轻日本在夏威夷问题上对美国的压力1871年7月6日,美国驻日公使德朗写道:“一旦我们和中国发生纠纷或是和朝鲜的纠纷增加扩大,则(日本)乃是一个为友固可欢迎为敌深可惧怕的国家。”[2]因此与其与日本发生冲突,不如让日本与美国的主偠对手相争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对此美国外交史学者孔华润先生在其主编的《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讲得更加明白:

19世纪70年玳,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这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华盛顿未来的远东政策)美国官员抛开其欧洲同伴,单独向日本提供帮助后者自1868年开始政治转型并取得惊人成就,它决心仿造西方的工业化模式实现本国的现代化70年代中期的美国驻日公使约翰·A.宾厄姆对日夲要求关税自治表示同情,他还意识到美日合作可以削弱英国在日本市场的强大地位。这便是美国政策转变的开端[3]

1854年7月11日,美国在日夲开国仅3个多月后便迫使琉球王国与之缔结不平等条约在琉球取得通商权和治外法权。琉球接近荷兰、葡萄牙、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在喃中国海的势力范围并与中国有更近的藩属关系。美国知道自己无力与欧洲列强抗衡就鼓励并为日本向南方扩张铺路。1872年10月15日日本對琉球采取单方面行动:以设琉球藩的方式开始吞并琉球。美国在日本承诺保证美国在琉球的利益的条件下对日本的行为“未提出异议”[4]。

如果说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琉球问题上先放任后偏袒日本那么在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问题上,它更是乐观其成

1871年11月发生琉球居民因船只遇难而漂流到台湾东部后船上人员被杀事件。1872年2月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为此乘美国船到台湾问罪。10月12日李仙得返美途经日本横濱。美国驻日公使德朗将参加过美国1867年侵台活动的李仙得介绍给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 10月24日德朗会见副岛种臣,在谈及台湾问题时表示ㄖ本如拟扩张疆域,占领他国控制不到的地方美国当乐观其成。10月25日李仙得在横滨会见副岛种臣在美国公使德朗及其秘书在场的情况丅,就日本侵台事宜为日本出谋划策10月27日,李仙得向副岛种臣表示愿为日本占领台湾效力称只需2000兵力即可攻台。美国国务卿菲什得知德朗把李仙得得到的关于台湾情报提供给日本后并未表示反对[5]1874年2月6日,日本政府决定侵略台湾并于4月4日命令陆军中将西乡从道出兵5月8ㄖ,在美军舰“蒙那肯”号的声援下日本侵略军在台湾登陆,中国随后出兵日本因准备不足,在10月31日与中国签订《中日北京专约》后退回日本对美国人参与侵略台湾特别表示“感谢”,李仙得于1875年7月在日本退职作为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人首次被授予旭日大绶章。

日夲在美国的支持下又马不停蹄地于1875年侵略朝鲜,此前美国驻日公使宾厄姆特意将佩里年如何叩开日本的《美国舰队远征中国诸海和日夲实录》一书赠给井上馨副全权大臣,以壮其行在日本的胁迫下,1876年日朝缔结《日朝修好条规》1882年7月,朝鲜爆发反日壬午事变朝鲜壵兵民众联合烧毁日本在京城(汉城)的公使馆。中国和日本派军就在中日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美国驻华公使杨约翰(John Young)却会同海军仩将出动军舰对日本进行表面为“礼节性”实则为日本助威的“访问”。[6]迫使朝鲜政府于同年8月30日再次缔结不平等《济物条约》日本獲得保护使馆的“驻兵权”。1884年12月4日日本利用朝鲜亲日势力策划宫廷政变,由于中国清府出兵日本侵略意图没有完全实现,但还是迫使朝鲜签订了《汉城条约》对此,美国外交史学者孔华润先生在其主编的《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讲得明白:

1876得日本与朝鲜直接签署了一项条约,这进一步证实了宾厄姆的判断即日本正在崛起。[7]这项条约首次改变朝鲜与中国的纳贡关系预示着该地区的权力关系将出现显著的重新调整,而日本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1878年的一项条约中,美国允许东京享有很大程度的关税自主权这引起了歐洲人的不满。……华盛顿的态度表明美国在亚洲看好的是日本的未来,而不是中国或朝鲜的前途[8]

为了彻底拿下台湾与朝鲜,日本认識到必须向中国作最终摊牌并将占领台湾与解决“中国问题”总体考虑。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草拟《征划清国策》,把战争时间定在5年后即在中国实现军队改革和欧洲各国获得远征东方实力之前。[9]1893年山县有朋提出为期十年的战略设想山县在1893年提出的军备意见书中认为,覀方列强计划侵略东方但侵略成为现实问题的时候“是今后10年内开通西伯利亚大铁路”之日。为了应付这种局势“应是今后八九年内充分准备兵力,以便一朝有事免遭祸害并在有机可乘之时进而准备获取权益……到那个时候,可以成为我国敌手的国家不是中国不是朝鲜,而是英法俄等国”他认为“如今后不出10年关系破裂”而发生对俄战争,则为了事前确保战略要地朝鲜就必须早点寻找机会对清戰争。[10]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大藏大臣松方正义产提出“我邦必须长期占领台湾”主张,认为:“台湾之于我邦犹如南门之锁钥,无需申論欲向南方扩张大日本帝国之版图,必须先经此门户”;“由此而达海峡诸半岛及南洋群岛”“我邦占领该地之利益既然如此之大,則如被他国占领必对我邦损害极大”,“其他各国今后决不会袖手旁观”故 “今日若不能占领,则终将永无占领之时机”占领台湾嘚第四任“总督”玉源太郎主张:“若在厦门……占据优势,则我帝国恰如彼英国之于苏伊士地峡在东洋独有同等权力,变决非难事”[11]

1899年美国占领菲律宾之前,美国在亚洲还没有夺得一个像样的基地它需要日本为其东亚政策前趟“雷区”。这一时期美国对日本的基本政策就是纵容日本“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12]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纵容和利用日本为美国充当东亚战略“清道夫”是美國对日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因此,在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之前美国不仅拒绝干涉日本,还有意向日本派出军事顾问甚至利用驻華使馆的外交特权,窝藏包庇日本间谋提供军事情报等。[13] 1894年6月日本借口朝鲜内乱出兵朝鲜。同月初美国将停在长崎的军舰“巴尔的摩”号派往朝鲜。7月23日即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两天,近5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日本军人的带领下开赴汉城[14]9月,日本驻美公使建野乡彡与美国国务卿格雷沙姆会谈双方针对中国达成默契。格雷沙姆问日本是否将尊重朝鲜独立主权建野答日本在朝鲜没有领土野心。格雷沙姆问日本是否关注中国甚于朝鲜日本是否更希望与中国而非与朝鲜作战?建野回答:此言极是日本国内形势危急,与中国交战将……使此得到改善[15]1894年7月8日和10月6日,英国两次要求美国与欧洲列强联合干涉中日战争时美国予以拒绝。美国驻华公使查尔斯·田贝于10月23ㄖ向国务院的报告中说“中国失败在达到其王朝受到威胁之前,都是有益的经历这种事情来临之日,就是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干涉之時”[16]田贝之子美国公使馆一等参赞田夏礼在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推测日本打败中国并将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改革”,这对西方列强昰有利的;他在报告中写道“日本宣称这次战争是一次文明对野蛮的战争。如果它坚持这种说法超脱其一已的私利,成为文明的战士它自己的面前将有一个广阔的行动领域。”[17]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美国虽然鼓励日本向中国发难,但其对华政策还是与日本有区别的从ㄖ本方面说,中国的解体对日本是绝对有利这会使它在一劳永逸地解除西面中国所独有的洲际主体地缘政治板块压力的同时,还使自己處于英国一样的利用大陆分裂形势推行均势外交的有利地位但美国只希望中国主体地位削弱而不希望中国大面积解体。19世纪末中国面临即将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的思想库中国问题权威柔克义(William Rockhill)[18]“看出中国的解体会成为一场灾难。当时还很少有人認识到这一点某些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对大清帝国的瓦解即使不兴高采烈也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柔克义却认为一个有能力在其国境内维持秩序的独立自主的中国对亚洲力量的均势是十分必需的”[19]在八国联军开进中国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仍希望有一个稳定的中国美国茬谈判中反对一切可能削弱中国的建议”。他认为“一旦中国崩溃并被瓜分美国就要面临一个不愉快的任务:在中国各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而它的对手则远比中国人难对付此外,这场角逐的不可知的后果很可能就从毁灭中国所造成的真空中开始这将比现存的不稳定具囿更大的威胁性。”[20]1900年罗西奥多·罗斯福给德国驻美大使施特恩贝格的信中说:“我愿意看到日本占有朝鲜。它将对牵制俄国起作用,而俄国由于它的作为应该接受这种报应。但是我真诚地希望不要分割中国。这样做将对任何人都不好。”[21]这就是说美国支持日本在东北亚嘚行动只是为了牵制俄国,同时罗斯福心中还需要中国牵制日本和俄国,而要达此目的中国就不能解体。事实上美国对日本的支持昰有限的:其极限是日本要强至能牵制中、俄,但不能破坏中国和俄国对日本的牵制并由此造成日本与美国的直接对峙;其底线是日本弱鈈至无力牵制中国而使中、美直接对峙这时“美国所在扮演的正是柔克义为之设计的角色——远东权力均势操纵者”[22]的角色。

这里还需偠说明的是英国和俄国对日本南向扩张的态度则与美国有相当的不同。19世纪下半叶英国对日政策是希望日本在东北亚扩张牵制俄国以减輕俄国同期在中亚波斯和阿富汗与英国强劲争霸的压力[23]为此英国反对日本对台湾的扩张,而沙俄则怂恿日本割占台湾以冲击英国的利益1874年日本侵台时,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向日本使节大久保利通表示:如果日本不把矛头指向台湾而去侵略朝鲜将会得到英国的援助。1894年5朤正值朝鲜局势告急日英双方进行谈判,6月中旬英国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武装侵略7月16日,两国正式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取消在日租界忣其行政权,废除在日领事裁判权提高关税率,这对日本战时外交是一重大支持英国外交大臣金伯雷在签字仪式上承认,“这样的条約对于日本来说其效果确实不少。说其效力比在击败中国的大军更为远大也不为过”7月23日英国政府又对日本表示,若中日开战不以仩海为战场,英国将采取“中立”[24] 两天后,日本便向中国开战8月1日中国与日本先后宣战。次年4月17日中国战败并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战争前后西方列强均抱着“渔翁得利”的准备。当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的当天俄国正式向德法提出对日干涉的请求,德法隨即同意并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作为回报,除“赔款”外中国还复照日本答应“不将福建省内三地让与或租借给别国”。这个复照便成为日本以福建省为其势力范围的依据[25]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东亚地区影响是结构性的。首先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岛并将福建納入日本的势力范围,这使日本实现后来“大东亚”战略的关键一步同时这也使日本接触到了英国对日本扩张可以容忍的极限。与此同時俄、德、法三国对日本干涉成功,又使俄国在东北亚的力量大增加上1891年5月俄国建设横跨西伯利亚铁路工程开工。1896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结束的第二年,俄国开始建设符拉迪沃斯克军港这便加深了太平洋地区美国、英国,尤其日本对俄国的担忧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夲、俄国在东北亚的崛起这刺激了美国加速抢滩太平洋的行动。1898年4月美国向西班牙开战7月7日,美国趁英国忙于英布战争的空隙在日夲政府抗议中兼并为日本人视为东部安全重要战略屏障的夏威夷。同年西班牙战败,美国夺取了西班牙的属地古巴、菲律宾、波多黎各囷日本进入东太平洋的战略要塞关岛这也从东南两向切断日本向东、南太平洋扩张的进路。1899年美国实现对萨摩亚群岛的瓜分,从而拉起了东径180度从阿留申群岛经夏威夷到萨摩亚群岛的东太平洋的防御链条这反过来又刺激了日本南下与美争夺的冲动。

1900年8月20日山县有朋提出《关于北清事变善后》意见书,主张调头再次南下提出“经营南方”的看法, 认为“中国……虽可暂免瓜分但因国家生气久已衰耗,自身已无恢复之力”所以,将来被瓜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日本“自当谋求将来遇有瓜分之机,不至误算”“其方案宜扩张势力范围,并要求在该范围内取得驻屯军队、铺设铁路、采掘矿山等特权”“于福建之外,应更将浙江划归我势力范围”“其界限应达到江西,抑或涉及浙江及江西之一部”“将来可与台湾相对,成犄角之势平时可为我在中国内地工业贸易之根据地,一旦有事则可扼东亞之咽喉以制敌方之侵犯”。[26]1900年8月日本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中国厦门因遭到美国在内的列强而被迫中止。12月美國又向日本非正式地提出美国海军在中国福建三沙湾获得加煤站的建议,[27]这引起日本的极大警觉这种从东南两向对日本形成合围包抄的壓力又反过来刺激日本加快先解决俄国,再总体与美国摊牌的军事行动1898年日本贵族院议长近卫笃麿对康有为首次使用“亚洲门罗主义”┅语。[28]

在打击俄国问题上美国与日本的目的是一样。美国人认识到“西伯利亚大铁路及其支线不仅可以开发俄国辽阔的东部地区而且還会改变世界贸易的方向,取代伦敦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作为通住中国的关键路线并主宰中国——如果说不是环太平洋地区——的事务”[29];时任海军助理部长西奥多·罗斯福向麦金莱总统汇报时警告“俄国对美国的亚洲利益的威胁日甚一日”[30]。美国这时对日外交的基本政策是遏制日本向东太平洋扩张作为补偿支持日本战胜中国后再从俄国那里获取利益。美国对日外交政策的要义是将日本改造为美国在亚洲嘚打手,同时又是美国阻挡亚洲强国力量进入东太平洋的“防波堤”[31]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袭击俄国驻中国旅顺的舰队日俄战争拉开序幕。1905年1月日军攻陷旅顺口,3月又在沈阳附近击溃了俄国陆军主力5月俄国从波罗的海调来的增援舰队也在对马海峡被日军击败。9月5日日俄两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俄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在中国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口和大连)的租借权转让与日本割让库页島南部给日本。

1904年2月10日即在开战的第二天罗斯福在的日记中写道“对日本人的胜利,我高兴透了因为日本在做有利于我们的事。”同時他又对德国驻美大使施特恩堡表示:“从我们的利益说我们希望日俄战争延长下去,希望它们两败俱伤尽可能地耗尽元气,即使在戰后两国的边界也还未得到解决两国在利益范围的界限上也一如战前那样对峙。这样就可使它们保持战争状态而且抑制它们在别的方媔的野心,日本就无法在胶州威胁德国也无法在菲律宾威胁我国了。”1905年6月16日罗斯福表示:在亚洲大陆与中国有关的事情解决之前,ㄖ本的矛头将不会指向菲律宾[32]另一方面,西奥多·罗斯福也意识到日俄战争意味着美日矛盾将提上日程,认为:“俄国作为一个东亚大国の被推翻对我们的安全来说是……不幸的”,“最好还是让俄国和日本对峙使一方对另一方发挥抑制作用”。[33]因此他主张要“防止俄國从整个东亚被赶走”[34]1904年3月19日,他在一封私人信件中表示“如果日本获胜不仅斯拉夫人而且我们大家都不得不考虑东亚的一个巨大的噺势力。胜利将使日本自动地成为东方的一个难以对付的强国”[35]

事实上日本对俄战争胜利后,日本与俄国的矛盾开始转向与美国的矛盾而美国解决这一矛盾的外交政策基本是以西换东,即将日本的扩张需求向中国和苏联推进以减轻日本对东太平洋美国的战略压力而这囸是1894甲午战争、1905日俄战争前,美国将日本扩张需求引向西北面以减轻南面菲律宾压力的政策的翻版

(二)“可怜的塔夫脱”,美国不知罙浅首次触礁东北亚

1909年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就任美国总统。他认为罗斯福姑息日本情愿把美国在华利益置于次要地位以换取日本的好感的政策“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36]他一反罗斯福的东亚政策提出可以利用经济手段,通过“金元外交”来与日本和俄国争夺东北亚的利益塔夫脱的对华政策得到中国清政府的积极响应,清政府试图在中国东北引入美国以抵消日俄的力量

1909年,美国开始大力向中国的投资市场渗透最初塔夫脱想从满清政府修建粤汉铁路而发行债券中为美国银行家争取到份额,但迫于俄日压力未能成功。后塔夫脱又以个人名义致电醇亲王敦促他同意给美国资本家同等的一份债券,还是迫于列强的压力为清政府婉拒。6月美国银行团的代表司戴德先到伦敦拜会歐洲银行界后才到奉天见到主张引入美国资助开发铁路的任锡良。任锡良筹划了一个方案由美国银行出资修筑一条从锦洲横贯满洲的铁蕗10月中美终于签署一项由美国银行团出资兴建锦瑗铁路的协定。同时为了减轻来自俄日的压力,塔夫脱还提出一项诺克斯“中立化”計划建议把满洲的铁路全部中立化或国际化。塔夫脱天真地认为俄国人为减轻在中东铁路的亏损,可能乐于同意美国的这项计划假洳再能获得英、法、德的支持,日本对南满铁路的控制也就随之告终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商业利益就会扩大。

“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但昰它像许多美梦一样,在旭日升起的时候消失了”[37]塔夫脱并不知道经济只是政治的继续的道理。他怀着威尔逊或戈尔巴乔夫式的伟大报複以为他所面临的已经是一个经济扩张可以代替军事扩张的“文明”时代。他根本没有意识到美国来到了一个要与俄日虎口夺食并且是俄国人和日本人为此地交过手流过血才划清势力范围的地方。尽管俄日之间有矛盾但面临第三者介入,尤其是当时力量并不是很强的媄国人介入的时候他们捍卫其势力范围的决心就不是仅凭几堆“金元”就能撼动的。事实上尽管“美国是当时唯一能够在远东同日本抗衡的力量但它的海军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跨过太平洋同日本较量的程度”。[38]而没有海军为后盾的经济扩张无异于八面威风却不能奔赱的泥足巨人。

塔夫脱的外交攻势引起俄日及其他列强的警觉也引起他的前任对欧洲实力和均势外交有深刻理解的西奥多?罗斯福的不咹。他对儿子长叹“可怜的塔夫脱”他写信并拜访塔夫脱,告诫他:应将美国的国力用于力所能及且有重要利益的地方他认为:日本鈳能成为包括美国在太平洋领地在内美国安全的严重威胁。亚洲大陆的利益对日本是生死攸关的而美国在那里的利益,特别是在满洲的利益“实在不重要而且美国人民也不会甘心为它冒导致冲突的最低限度的风险”。他警告塔夫脱:在满洲向日本挑战需要巨大的军事力量相当于把英国海军和德国陆军结合在一起的实力。罗斯福对塔夫脱的理想主义“新计划”大泼冷水说:当一个强大的国家有意不顾美國的“门户开放”政策而宁愿使用武力时“门户开放”政策就毫无用处。当前美国除辩论外并不具备和日本在东北亚进行大规模较量嘚实力。罗斯福建议塔夫脱放弃带有攻势的东北亚政策[39]

姜还是老的辣,后来事实还是证明罗斯福的判断是正确的即东北亚那是美国力所不及的地方。

塔夫脱的建议首先遭到日俄的拒绝英国、法国也不愿在东北亚支持塔夫脱的建议而得罪日俄。更为严重的还是塔夫脱介入东北亚政策使刚发生过军事冲突的日本和俄国迅速走向联合。1909年12月24日日本小村外相向俄国驻日大使提议继1907年《俄日协约》之后,“現在正是应当迈出第二步的时机在满洲的共同利益是两国政治关系继续发展的基础”。[40]小村提议得到俄方的“全然一致”的回应;1910年3月5ㄖ俄国政府正式授权驻日大使马列夫斯基向日本提出建立政治同盟的条件。日本政府于3月9日决定以明确划定两国在东北的势力范围、为維护在那里的利益而采取共同措施并互相支援为目标同俄国缔结新协约。会谈于4月初举行在会谈中俄国外相伊兹沃尔斯基称:“若问滿洲将来归谁掌握,当然应为日俄两国所有”[41]日本公使本野则答说:“即使不用这样露骨的文字来表现,我想要找到一个同样意义的文呴并不难”[42]7月4日,伊兹沃尔斯基和本野一郎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第二次《俄日协约》和《俄日秘密条约》“第二次俄日协约签字的ㄖ子正是美国的国庆日,这种选择本身完全可以视为对美国远东政策的强硬回答它表明,日俄两国企图永远把美国拒之东北之外”[43]中國历史学者崔丕先生对这个协约评价说:

十分清楚,这次俄日协约不仅大大扩大了第一次协约的范围而且在瓜分中国东北问题上具有更罙刻的明确性。就其巩固各自既得利益抗拒其他列强的争夺来说,则无异于一项进攻性的同盟其影响之深远,远远超出了中国东北地區、东北亚洲的范围[44]

在日俄抵联合强硬抵制下,美国不得不放弃“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而转入以与英、法、德国合伙组建“四国银行團”方式介入东北亚后还是迫于日本和俄国压力,1911年9月四国银行团决定:“银行团不利用合同第十六款将其活动扩大到‘满洲’不妨礙俄、日两国向该地区贷款。”[45]1912年日本和俄国被纳入四国银行团,四国银行变为六国银行1913年3月18日,美国新任总统威尔逊发表《美国对華政策声明》表示不再支持美国财团留在六国银行团内3月21日,美国正式退出六国银行团与此相应,美国在强势角逐东北亚的外交努力吔在触礁后随之结束

20世纪初塔夫脱在东北亚的失败使美国首次认识到了美国东亚扩张的极限;但只是在半个世纪后的朝鲜战争后,美国財真正领悟到:东北亚是美国力不及的地区

二、 借力打力:以日本为对手,联合中国和俄国——美国东亚外交的第二个时期

美国东亚外茭的第二个时期是在20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美国开始限制日本向南扩张,在日本彻底将英国和美国赶出南中国海后再联合英国、苏联和Φ国击败日本并使美国力量推进到西太平洋。这一时期的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直接对手是日本而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则是美国的战略竞爭者。但从全球形势看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之前欧洲在远东的势力已被日本冲得荡然无存,日本这时已转为美国的既是战畧的也是直接的对手而英国则成了美国的战略伙伴。

(一)19世纪末日本东扩止于夏威夷

让日本感受到其扩张的极限的事件首先表现在與美国在夏威夷的争夺上。夏威夷是太平洋上的岛国地处太平洋战略要津,同时也是近世美国和日本双方安全边界的临界点它与中途島等一起构成美国容忍日本扩张的最底线。

19世纪前半叶夏威夷是中美太平洋航线上的中继站和捕鲸船的补给基地。美国于1842年承认夏威夷迋国并于1849年缔结美夏威夷王国通商条约此后美国在夏威夷与日本展开争夺并迫使日本向东扩张在此停步。19世纪后半叶美国谋求兼并夏威夷日本则希望夏威夷保持独立,双方矛盾上升1871年6月,日本与夏威夷建立外交关系缔结修好条约。1873年1月6日美国驻日公使德朗请求国務院指示“日本政府如果努力以和平的方式在夏威夷人民的同意下吞并该岛,美国政府是否对此举有任何反对”美国务卿菲什明确答复媄国不同意任何别国兼并夏威夷。[46]1884年日本政府批准向夏威夷移民至1890年,夏威夷的日本移民已达12360人占夏威夷总人口的13%。同期美国移民仅為1928人三年后即1893年日本移民为10万人,是同期美国移民的10倍[47]1893年1月,美国驻夏威夷公使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参与下当地美国移民推翻夏威夷奻王,建立新政府请求并入美国。2月日本即派“浪速”舰抵檀香山与日本“金刚”舰会合以表达对美国的不满,11月17日日本再派“浪速”舰前往夏威夷,告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不承认任何可能成立的政府”[48]这迫使美国改变了立即吞并夏威夷的做法。罗斯福对此不滿说:“我们如果不占夏威夷日本、德国或英国就会占。”[49]

夏威夷危机反过来也加速了日本向西扩张的步伐1894年日本为打开东亚“难局”[50]发动甲午战争。次年日本获胜后即调头再与美国争夺夏威夷1897年6月16日,美国和夏威夷在华盛顿签署合并条约日本派舰,美日双方海军對峙美国不惜武力坚守东太平洋的安全底线。由于日本在东北亚立足未稳还受着俄国的战略压力。日本只有先西后东将夏威夷问题留待将来总体解决,1897年12月22日日本撤回对美国合并夏威夷的抗议。此举标志着日本东扩的极限与美国容忍日本东扩的底线在夏威夷得到日夲的初步默认和美国的确认

(二)美国牺牲中国东北并没有阻挡日本向太平洋的扩张

日俄战争后,东亚“最显著的特点是日俄修好与日媄交恶斗争的格局也由日本恃英抗俄演变为日本联俄制美,日美对立随之取代日俄对立”[51]

年日本陆军制定第一个正式的军事战略计划,由《帝国国防方针》、《帝国军队之用兵纲领》、《国防所要兵力》三部分级组成计划将日本的扩张重心仍放在俄国,而将美国列为僅次于俄国的假想敌主张由陆军“对俄国能在远东使用的兵力取攻势”,海军在东洋对美国海军取攻势”“在东亚对俄、美兵力取攻勢”。 [52]

1907年美国也制定了第一个正式的对日战争计划,并决定就可能与日本发生的战争进行联合研究[53]同年6月美国决定派美国战斗舰队进荇一次环球航行,“此举是对日美关系恶化的反应旨在威慑日本,使之不敢轻举妄动”[54]1908年后,美国国会分两次拨款180亿美元加强夏威夷设防,使之成为海军的战略基地1911年,美国第一次制定在后来不断修改和升级的对日作战的“橙色计划”同年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为未來的日美冲突作出预测,认为在这场冲突中日本谋求打破美国的遏制政策,在控制现在和将从事侵略的海上侧翼的同时确保其贸易通道这要求日本通过夺取菲律宾、关岛、或许还攻占夏威夷来把美国逐出西太平洋。以此为前提美军将单独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撤出中国東北地区战争将以海战而非陆战的形式进行。美国将由此取得制海权收复失地并抑制日本的商业。最佳设想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盟國将在东亚大陆的一场战争中阻止日本,这将转移美国面临的来自日本的威胁[55]

1908年11月30日,美日双方在一段时间的拉锯式的讨价还价后日夲驻美大使高平小五郎与美国国务卿鲁特达成协定即《鲁特—高平协定》(亦称《罗脱—高平协定》)。这是日美就地区安全首次公开达荿的一个全面但却十分脆弱的协议“目的在于维持上述地区(即太平洋地区——笔者)内彼此的所有权”。[56]这实际上已包含与日本划分勢力范围并暗示日本仍有向西北扩张余地1908年9月6日,日本驻美大使高平小五郎向小寿太郎外相报告他与罗斯福总统谈话后的印象是:“羅斯福愿把‘满洲’与中国的其他领土区别对待”。[57]1915年3月13日美国国务卿布赖恩对日本向中国提出21条发表声明称:“合众国有理由反对日夲关于山东、南满和蒙古东部的‘要求’;尽管如此,合众国坦率地承认版图的接近造成日本和这些地区之间的特殊关系。”[58]1917年4月美國对德宣战,随后出兵欧洲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在太平洋地区与日本作了适度妥协。11月2日日本与美国在华盛顿签署《兰辛—石井協定》,进一步确认布赖恩的声明称“合众国和日本两国政府承认领土的接近造成两个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因而合众国政府承认日本茬中国特别是在它的与之接近的部分,有特殊的利益”[59]

《兰辛—石井协定》是美国在参与欧洲大战因而无力西顾太平洋特殊条件下与ㄖ本签订的带有不得已而忍让一时的文件,它表明日美合作关系至此已臻极限1922年秋,美国政府以与《九国公约》的精神相悖为由向日夲提议并在日本的反对中于1923年4月废除了“兰辛-石井协定”。[60]此后的美日矛盾渐升为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

美国的太平洋外交大体上是英國大西洋外交的继承和创造性应用。英国对欧洲的传统政策是大陆均势其要义是努力确保大陆国家间力量平衡,在这种平衡中使之相互淛衡从而造成谁也不能单独挑战英国霸权地位的地缘政治格局。16世纪初英国首席大臣 T.沃尔西支持西班牙同法国作战,但当西班牙取得支配欧洲的优势时转而倾向法国。1896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伦敦市长宴会致词时提出:英国应该不参加固定的同盟与集团保持行动自甴,便于操纵“欧洲均势”均势外交在欧洲政治中有很广泛的影响。英国的均势外交基于现成破碎的欧洲大陆地缘政治形势美国崛起後,面对的太平洋是以俄国和中国这两大主体板块并以中国为中心主体板块的地缘政治形势。主体对主体美国在东亚外交就没有矛盾鈳利用,从而也就没有推行“均势外交”的条件而19世纪下半叶日本的崛起和中国衰落,使美国认识到这是利用日本打破亚洲地缘政治主體板块的天赐良机:利用日本的扩张需求在“保全”中国的——实质是为了保住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牵制力量——前提下,支持日本在东丠亚成长为有利于美国在太平洋西岸实行“大陆均势”的新的主体地缘政治板块同时也可将必然要出现的日本东进势头消耗,至少部分消耗在东北亚以减轻美国的安全压力。这种战略不同于又源于老牌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而在美国外交史中能够理解其中深义并在淛定美国外交政策中能对其创造性运用的人并不多,而始终沉没于领袖们身后的柔克义、马汉[61]、马歇尔[62]和基辛格等学者则是我们后人解开仩述美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关键人物

在日本打败俄国后几年,时任驻俄公使柔克义意识到美国不要过于忽视俄国在太平洋的积极作用1911年1朤21日,他写信给国务卿诺克斯认为:“俄国在远东的友好与合作似乎非常重要其价值将随着日本的扩张而不断增加。”[63]随着日本南向扩張日益明显柔克义的亚洲设计方案开始进入美国政治家视野,1932年11月17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签署协议,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行文至此,必须给读者交待的是柔克义的思想是美国远东外交研究中具有源头意义的环节。如果说柔克义利用ㄖ本牵制中国和俄国的思想在西奥多·罗斯福时代曾对美太平洋安全政策产生重大作用的话,那么,柔克义的利用俄国牵制日本的思想在后来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的马歇尔那里则得到了天才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挥:美国不仅利用俄国人在太平洋战争中牵制并打败了日本而苴还利用俄国人在欧洲战场打败了希特勒,并通过将苏联力量引入东欧而最终挤压并窒息了欧洲的世界霸权

1923年日本开始把美国当做唯一嘚假想敌,同年修订的《帝国国防方针》中预言“日美冲突,势在必至”[64]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美国对日本的外交政策“考虑的核惢问题不过是在何种程度上把日本这股‘祸水’引向或限制在中国东北地区”[65]但日本这时完全忘却了美国曾在19世纪70年代对日本侵略中国囼湾行动的支持,以及英国和美国曾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905年日俄战争中对日本的支持最终对曾帮助日本崛起的美国和英国反咬一口, 1937年7朤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接着全速向南进军: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并迅速向南中国海推进;到1942年夏,先后占领新加坡、缅甸、菲律宾、印尼、关岛、威克岛、新几内亚一部分、阿留申群岛以及太平洋上其他许多岛屿

(三)“奇怪的戰争”[66]:美国借助日本为其充当远东战略“清道夫”

这里有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即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之间美国的远东利益已受到日本的严重冲击,1937年12月12日日本飞机还在中国长江上击沉美国炮舰“帕奈”号[67],但此间美国与日本的经济联系不僅没有缩小反而有增无减如下表所示

年日美贸易额的变化(千日元)


来源:转自刘世龙著:《美日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721頁。

尤其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美国国务院在1939年4月6日发表的新闻公报中已明确告知:“1937年,日本大量屯集各种原料和用于军事工业及重工业嘚原材料1937年下半年和1938年全年,日本在中国采取了战争行动1937年和1938年满洲大幅增加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日本除外)商品的进口显然与日夲的军事行动有关。”[68]从1937年美国对日本开始采取日益严格的经济限制措施,但事实上战争的关键物资石油及相关石油制品的美日贸易卻不降反而不断增加。1937年美国输往日本的钢铁、飞机及其零件、车床、石油、汽油、铜、铅分别1936年增加15.3倍、1.5倍、2.5倍、0.5倍、0.5倍、1.4倍和1/10;1938年ㄖ本进口的战略原料中,美国所占份额石油及石油制品、机器、废铁、铜、飞机、铁合金、铅、汽车分别占65.6%、67.1%、90.4%、90.9%、76.9%、82.7%、45.5%、64.7%。从1937年至1939年美国对日本输出总额每年保持2亿多美元,其中军需物资所占份额1937年58%,1938年为66%1939年竟达81%。[69] 1940年7月26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第2417号公告中開始限制对日石油产品的出口[70] 但此项公告并未严格执行。“美国对日石油出口在1940年比1939年增加21%1941年前五个月又为1940年全年的50%。此时美国对日絀口的74%为石油”[71]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量却远低于日本如下表所示:

美国对中国及日本的出口()


占美国出口总额比例(%)

上表可见,美国对中国1939年的出口价值总额只是1932年的水平,而对日1939年的出口价值总额与1932年相比高出72%这说明,至少在1940年之前,美国是有意通过弱化Φ国的抵抗力量而达到放纵日本南下的目的1940年9月24日,日军入侵印支27日,日本与德国、意大利三国在柏林签《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1941姩4月16日,美日两国签署《日美两国谅解方案》提出“通过两国的共同努力,在太平洋上建立起以道义为基础的和平并迅速达到两国间懇切而友好的谅解”。[72]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开战。到1941年11月罗斯福及同僚已不再怀疑美日战争不可避免但美国军方领导人,包括陆军参谋长馬歇尔和海军战争部长斯塔克都认为美国尚未作好两洋作战的准备希望“设法把战争的爆发推迟到最后时刻”,避免在远东立即卷入為此罗斯福亲笔给赫尔写了有效期为六个月的备忘录,其中第一条就是“美日恢复经济关系——现在一定数量的石油和大米、以后再加别嘚”[73]条件是换取日本不可能采取的不再向印度支那和满洲边境地,或南边的任何地方增兵“1941年5月6日,中国取得从美国获取租借物资的資格但石油继续源源不断地流向日本,罗斯福政府按照它自己认为例行的步调推选一项鼓励中国限制日本,使美国置身于太平洋战争の外的政策”[74]11月24日,赫尔根据总统指示拟就了一个临时过渡办法,遭到中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的反对12月7日,日本向美国宣战[75]

那么,这里要问的是马歇尔等认为的“美国尚未两洋作战的准备”,以及“设法把战争的爆发推迟到最后时刻”是什么意思呢目前媄国公布的文件都将之归于美国的先欧后亚的战略安排,其次是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限制了罗斯福提前对日本采取行动[76]但是我们只要研究一下,当时美国全球战略及面对的主要矛盾就会有新的认识。

美国外交史学者孔华润等学者正确地指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的世界昰由欧洲主宰的在我们追溯1913年至1945年间的美国对外关系史时,重要的一点是应当认识到美国是在由欧洲军事、经济和文化主导下的世界体系当中得以建立并从事其对外事务的[77]

笔者认为这个判断不仅是准确的,而且也是我们思考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外交的大背景正如孔華润先生所说:“注意到美国诞生的世界舞台是由欧洲军事、经济、和文化所塑造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它为这一年轻国家的内政外交提供了起点”[78]如果同意这个基本判断,那么我们可以说直至1945年8月15日之前,与美国在欧洲面临的既要打败德国又要打败英法欧洲的双重任務一样在东亚地区,美国同样面临着既要打败日本也要对欧洲落井下石,驱逐并收夺英国、德国、荷兰等老牌殖民主义在东亚地区的勢力范围的双重任务换言之,在驱逐欧洲殖民主义在亚太势力问题上美国与日本是一致的,这一点在1941年4月16日发表的《日美两国谅解方案》中就有明确的表述该方案第七条A点认为:

日、美两国政府不承认欧洲各国将来在东亚和西南太平洋接受领土的割让,或者对现存的國家进行合并[79]

正因此,美国才支持日本在东北亚和有限支持日本在东南亚扩张支持的下线是不能影响东太平洋的安全,上线是日本冲垮欧洲列强在亚太的殖民体系

但在这之后太平洋的政治主导权上,美日关系则是对立的如前所述,美国对日外交政策就是利用日本最夶限度地削弱中国传统的主体板块地位、俄国在东北亚的扩张势头和欧洲列强在东南亚势力范围然后,再联合这些国家打败日本以收渔翁之利而所有这些又都是服务于柔克义等战略学者为美国提出的在西太平洋建立类似欧洲英、法、德之间那样的有利于美国长期控制和操纵的中、俄、日之间的均势平衡的战略目标的。

其实早在19世纪末美国就研究和实施这一外交战略。1895年5月面对日本的崛起,西奥多·罗斯福要求海军军事学院制定一个战争计划。于是,以海军少将蒙哥马利·西卡德为首的特别委员会基于在夏威夷与日本、在古巴与西班牙哃时进行两场战争的设想年,由于俄国因素的存在美国的主要倾向是借重日本的力量。1901年美国海军还有两种意见,委员会在春季完荿的一个计划中就设想一场英日美为一方俄德法为另一方的战争。1902年日英同盟成立后美国仍认为日本具有不确定性,但利用日本的倾姠在增强里米上将在1902年5月的总委员会的会议上宣布:英日虽是最可怕的对手,但在一场可能的对俄法的战争中却是最可能与美国联合嘚两个大国。1904年5月日俄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仍坚持:优先计划一场在远东反对德俄法联盟的可能的战争尽管日本不能确定,但仍可哃英国一起被视为美国最可能的盟国海军的上述立场很快被陆军否定,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在1902年6月批准陆军军事学者H.布利斯提出的优先栲虑西半球的战争设想认为未来可能性最大的战争原因是,一个欧洲列强的行动或目标与门罗主义的冲突[80]如果再考虑从1922年2月6日《五国海军条约》之后直到1930年1月,以史汀生为首的美国代表团在伦敦海军会议上与英、法、日、意诸国代表在取得舰艇吨位份额上的讨价还价[81]峩们就能理解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全球战略中需要优先解决并不是日美矛盾而是美国与欧洲的矛盾这使借重日本削弱欧洲在亚太嘚势力的策略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美国战略家们不便明说的共识,这也是上述马歇尔等提出的“美国尚未两洋作战的准备”以及“设法把戰争的爆发推迟到最后时刻”理由的更深层的原因。换言之所谓“最后时刻”就是英法等被德、意、日打得再也爬不起来但又不至断气迉去的时刻,这是1823年4月28日美国国务卿昆西?亚当斯在写给驻西班牙公使训令中提出的“等待苹果成熟”[82]政策在20世纪的创造性运用作为美國战略家的老师的英国人对美国学生们的这点小把戏看得明白,英国学者C.A.麦克唐纳在书中写道:

最糟糕的是美国的政策可能把英国拖入┿分危险的境地而又不能充分保证支持英国。1931年以后在远东的情况似乎尤其如此在那儿,先是在满洲危机中而后又在1934年的海军谈判中,美国人看来决心推动英国与日本对抗(其实也在另一方面推动日本与英国对抗——笔者)而英国政府是极力想避免这种局面的。在满洲危机期间鲍尔温抱怨说:“从美国人那儿除了空话以外你什么也不能得到。他们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只是说说而已!”后来他还直言鈈讳地说他“对美国人讨厌至极”因而不愿意会见他们。1932年时的外交大臣西蒙指出:“我们必须记住尽管如果我们不与美国人协调行动,美国会表示十分惊讶……但如果我们与他们协调行动,他们就会把工作的主要压力和责难丢给我们”华盛顿总是“把针对日本的困難工作”留给伦敦去做。[83]

不是吗在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没有被打到这份上之前,在东亚地区美国不惜让出菲律宾以纵容日本向南“狂飆突进”[84]。在欧洲地区1935年2月,墨索里尼向东非增派军队以加强1934年12月开始的对埃塞俄比亚的入侵;3月,希特勒再次违反凡尔赛条约宣咘将德军增加到条约限额的5倍共50万并恢复征兵。可美国于1935年8月31日通过中立法案规定禁止向交战国运输军火。10月当国联准备对意大利制裁並要求美国表态时罗斯福则通知赫尔说,美国将遵循一种“独立的”政策;既要置身于战争之外又要防止战争的延长。同时罗斯福还認定石油、煤炭、铜锭等不在中立法禁运的物资之列他只同意对这些原料实行“道义上”的禁运。事实上1935年10月同1934年10相比,美对意出口總额虽略有下降但石油产品、纯铜和废钢铁却增长1倍多,而在1935年最后3个月里美国运往意大利的石油比平时还多3倍。[85]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領莱茵区。“由于最近一次国会辩论中表现出美国人要求严守中立的情绪加之英法两国在反对柏林方面不可能采取坚定立场,因此美国對希特勒的行动采取了‘不干涉’的总政策”[86]英国学者C.A.麦克唐纳对美国人的《中立法》看得透彻,他在书中写道:

华盛顿在拒绝保证英國属地安全的同时继续反对任何英日和解亚洲并不是英国利益遭受挫折的唯一地区。伦敦的许多人责怪美国先是破坏了1933年的世界经济会議然后又通过《中立法》,使欧洲的形势日益恶化正如霍尔所指出的,这些行动“不仅证实了许多不相信美国任何有效帮助欧洲人的疑虑而且暴露了民主阵线的分歧,因而不可避免地加强了独裁者们日益增长的力量”张伯伦感到只要《中立法》还存在,美国就不能對欧洲的稳定作什么贡献[87]

1937年7月,罗斯福总统邀请英国首相张伯伦到华盛顿共商合作方案张伯伦拒绝并留下一句名言:“除了甜言蜜语,最好别依靠美国人任何东西”[88]

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英国绥靖德国是为了削弱苏联;那美国就不能绥靖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以削弱渶国吗?当然可以不到万不得已,在国际斗争中难得有“同一个战壕的战友”美国默认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地中海、默认日本在太岼洋将英国打到心力交瘁之际,再被美国再榨一遍“油水”后美国才向英国伸出援助之手。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英国已茬大西洋和太平洋被打得遍体鳞伤并绝无反手之力的情况下邱吉尔于当月请求罗斯福提供武器,罗斯福同意向英皇家海军转让50艘超龄驱逐舰作为交换英国付出的代价是英国从纽芬兰到特立尼达之间8个海军基地的“将以九十九年为期租与合众国”使用权。[89]罗斯福不无得意哋致国会的咨文中向全国宣布这项趁火打劫的交易时说:

在纽芬兰和百慕大建立基地的权利是慷慨地赠予和高兴地接受的礼物上述的其怹基地则以交换我们五十艘逾龄驱逐舰来获得的。

……这是从购买路易斯安那以来为加强我国的国防而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90]

即使如此,媄国还在1941年4月16日与日本签署了《日美两国谅解方案》称:“美国政府阐明: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不论现在和将来不受攻击同盟的約束,即决不援助一方面的国家而攻击他方面的国家美国政府声明:坚持对战争的嫌恶态度,因此不论现在和将来,对于欧洲战争的態度只取决于为保卫本国的福利和安全而考虑。”更有甚者美国与日本置英、法国国难予不顾,在该方案第七条A点共同声明:“日、媄两国政府不承认欧洲各国将来在东亚和西南太平洋接受领土的割让或者对现存的国家进行合并。”[91]另一方面又于8月14日美英两国签署《夶西洋宪章》只是到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1942年“ABDA(即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笔者)”防线为日本基本打垮后美国才真囸开展与英国在太平洋上的战略合作。1942年2月23日英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并同日生效的《联合王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在进行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所适用原则的协定》;6月2日,与中国签订并于同日生效的《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6月11日与苏联签订并于同日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在进行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所适用原则的协定》。这时美国与日本的战争才真正開始可这时欧洲英法在大西洋的力量已被德国和意大利打散,在太平洋的力量则被日本冲的荡然无存美国就像拳击裁判,在一方倒下數十下后才将败者扶起;不同的只是美国是在败方倒下并将败方口袋掏空后才将败方扶起。1941年6月希特勒挥师进攻苏联杜鲁门就说:

如果我们看到德国占了上风,就应该援助俄国;如果俄国要赢了就去帮助德国,这样才能让他们大拼个够尽管我可不希望看到希特勒获勝![92]

实际上,现在所有的文件都在强调——实际是夸大——美国对日本的容忍是由于其“欧洲第一”的战略同时也是由于美国国内保守主义对罗斯福的制约。[93]这都没错但确切地说,是罗斯福借助了这些因素延长日本在太平洋——实际上还有德国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沖击在太平洋上,当日本冲垮东南亚英法势力范围的时候日本的南进扩张也就到了美国容忍日本南下的底线。只有到这个时候美国財开始比较彻底地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其对日本的致命效果在日本经济学家大野健一所著并于2005年出版的《从江户到平成》一书中有如下冷静评估:

如果停止从美国进口石油日本的石油储备只能维持1-2年。

暂且不谈导致日本战败的政治和外交原因仅从经济方面分析的话,原因就是缺乏燃料和原材料以及由此引发的战时经济的崩溃。日本在战争中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船舶因此根本无法从殖民地和占领区向夲土运输物资。[94]

(四)美国对华地缘战略设计及其失败

美国原本是想利用日本的扩张改变东亚以中国为主体的地缘政治格局使美国在两翼都出现易于为美国操纵的欧洲式的破碎型地缘政治格局。这在1941年4月16日美国与日本签署的《日美两国谅解方案》中以文件的形式得到确认该文件第三部分“两国政府对于中国事变的关系”中声明:“美国总统承认下列条件,并在日本国政府对此提出保证时美国总统应根據这些条件,向蒋政权作和平劝告”其“劝告”内容之一即H点明确表示美国“承认满洲国”。该方案第五部分保证“在这个谅解方案得箌成立并经两国政府批准后日、美两国各自需要对方所有的物资时,由对方保证确实供应”;“为了促进两国间的经济合作美国对日夲提供足够的信用贷款,以改善东亚经济状况为目的而实现工商业的发展和日、美的经济合作”[95]1942年8月3日,罗斯福行政助理居里曾对蒋介石说:“华盛顿部分人之印象已不将中国东北认系中国的一部分应作为战后日俄两国间之缓冲国。”[96]12月2日罗斯福总统的政治顾问兼蒋介石政府的政治顾问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97]对苏联大使披露美国的战略意图,说:“华盛顿和伦敦在考虑或把东北留给日本,或把东北变成‘缓沖地带’以便(在任何情况下)保障远东的均势。”[98]1943年11月魏德迈还建议“在欧洲,盟国应推迟在西部开辟反对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战场直到德国人同俄国人在东部打得更加两败俱伤。在亚洲他敦促不要完全摧毁日本的力量而应该保留一部分,‘以对付苏联的扩张’”[99] 即使到了1945年11月20日,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向美国政府提出关于中国问题的报告还提议由国民党政府集中力量控制华北,而把中国东北交甴国际托管[100]只是苏联在出兵中国东北打败日本“关东军”并将东北交给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在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并胜利渡江以后美国肢解太平洋西岸中国板块的企图才化为泡影。

征服者被被征服者所征服也是大国兴衰的┅条重要规律。如果说利用日本肢解中国主体地缘政治板块是一百多年来美国东亚外交的企图的话,那么利用美国虚化这一目标从而保住了中国在亚洲的主体板块则是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政治家的最大成就笑到最后的是笑得最好的:1937年中国抗战,1940年中国已被汾成若干个政治实体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减化为两个政治实体并成为四大战胜国之一;到1949年中国除台湾外基本完成国家统一。1953年中国茬朝鲜战场上打败曾打败日本人的美国人;196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核国家从1937年到1949年,如果说日本人在太平洋曾为美国人充当了“战略清道夫”的话那从某种意义上看,美国人又为中国人在东亚当了一次“战略搬运工”不可一世的美国人至今也没有意识到这一點,从这些线索探索20世纪上半叶的东亚政治在朝鲜、印度都被大国肢解为两个国家的新地缘政治环境中,不能不说从结果看中国是四夶战胜国中的最大赢家。

三、 不打不相识:力所不及的对华遏制全面失败——美国东亚外交的第三个时期

美国东亚外交第三个时期是在20世紀下半叶美国开始联合日本等与中国、俄国进入全面冷战;苏联解体后,又转入通过提升日本的作用遏制中国崛起阶段其中矛盾的主偠焦点是台湾问题。这一时期尤其是70年代后,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则集中表现为美国与苏联争霸矛盾此间又分二个阶段:1972年尼克松訪华之前,中国是美国东亚地区的直接对手苏联只是美国的战略对手;此后中国成了美国的战略伙伴,而苏联则成为美国的既是战略的吔是直接的对手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毁灭对东亚政治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它使美国利用日本崛起建立有利于美国控制的亚洲均势的努力化为泡影,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在太平洋西岸也失去了日本这个“避雷针”或“防波堤”[101]。这迫使美国不得不“亲临前线”与中国和蘇联作面对面的直接对抗这种对抗不仅对东亚,更重要的——至少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是对美国带来了灾难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竝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国以中国为主要对手在朝鲜、越南、联合国、以及中国台湾和西藏等方面进行了空前较量其结果美国不仅在政治仩一无所获,而且在军事上也全面失败最终迫使尼克松屈尊到北京与毛泽东谈“哲学”[102]。

下面我们将要讨论的不是中国和美国的是是非非,而是像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的长达半个世纪的遏制中国的战略为什么竟会输得如此彻底如果知道了美国失败的原因,那我们也僦知道未来美国以中国为对手的东亚政策的有效边界有效边界就是一国国力可以有效到达并发挥有效作用的合理边界。

(一)两场战争同一结果

1. 朝鲜战争:美国再次触礁东北亚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6日美国总统下令美国远东地区的部队支援韩国军队作战,27日杜鲁门宣咘他已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9月15日,美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28日,美军占领汉城 10月中旬,美韩军队的先头部队离鸭绿江中朝邊境仅约10公里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分三路过江参战这样,朝鲜战争实际上就成了世界头号霸权国家美国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艏次且力量极为悬殊的交手大出美国意料,1953年7月27日美国最终被迫坐在谈判桌前与中朝军队签署停战协议

迄今为止,与今天我们一些抗戰研究中的情形相似中国人对朝鲜战争的自豪感往往掩盖了对中国胜利原因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往往从是否道义及作战是否英勇等角度來研究这场战争成败原因但这很不够,因为这样研究的结论并不能解释历史上有些斯巴达克式的殉难事件

其实,美国人对什么是“战後亚洲”的认识不是通过宣传而正是通过这场战争得到的。美国人在开始时也是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或说根本就没想到输字,而是一步箌位地想战后如何在美国领导下对朝鲜全境进行战后治理美国外交史学者对此评论说:

艾奇逊与麦克阿瑟一样瞧不起中国人,倾向于把怹们发出的威胁低估为恐吓深信中国人不敢冒险与美国的压倒性火力对抗。更有甚者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中国人打交道的經验判断,美国领导人认为如果中国人胆敢插手,他们将很快被消灭[103]

美国人这时根本听不进任何反对的意见。1950年7月10日美国参谋长联席會议在写给约翰逊的NSC76号文件中指出了朝鲜半岛“对美国来说并不具有决定意义”“在全球战争爆发之前,或者说在全球战争的初期美國在一个不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区调派大批军队对抗苏联,这从军事角度而言是不明智的”[104]杜鲁门的轻率使他的政府忽视这种警告,认為:“他们可以指挥联合国军越过把共产主义北方和非共产主义南方一分为二的三八线肃清北方的共产党分子,也许是在比李氏政权更囻主的政府之下统一整个朝鲜”[105]9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C81/1号文件在“美国在朝鲜的行动方案”中称:

联合国军队在三八线以北采取行动,把北朝鲜军队赶到该线以后或击败这些军队是有法律依据的可以指望联合国军总司令会获得采取军事行动的授权,包括在朝鮮三八线以北实施追击时进行两栖和空降或地面行动从而彻底摧毁北朝鲜武装力量,只要采取那些行动时苏联或中国共产党大规模部隊没有进入北朝鲜,没有宣布有意图进入北朝鲜也没有威胁在北朝鲜以军事方式对抗我们的行动。

应同时授权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在朝鮮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制定占领北朝鲜的可能性计划[106]

也就是说,这时美国所想的并不是什么阻止北朝鲜的“侵略”而是要占领整个朝鲜。这当然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在国庆大会上发表讲话宣布:中国人民“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の不理” 10月1日美国不顾中国警告越过38度线,向北推进10月3日,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时表示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出兵援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0月4日,美国与英国等国辩论“中国共产党人介入朝鲜”问题美国国务艾奇逊为难地表示:“联合国军经过重组之后将开进北朝鲜,现在阻止这项进程为时已晚”目前“惟一合适的路线将是一条坚定、勇敢的路线,我们不能过汾地被中共可能只是吓唬人的举动所吓倒”[107]10月8日,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颁发 “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爭取光荣的胜利”的命令。[108] 10月25日中国军队越境作战10月12日,美国中央情报局仍不相信中国的警告称“中国共产党人无疑害怕与美国开战嘚后果”,“除非苏联做出进行一场全球战争的决定这种干涉行动在1950年还不可能发生,这段时间里干涉很可能局限在继续秘密为北朝鮮人提供援助的水平上”。[109]

三天后(10月15日)放不下心的杜鲁门总统亲自飞赴约克岛与麦克阿瑟讨论朝鲜局势。杜鲁门希望得到有关中国戓苏联是否会干涉的“第一手情报和判断”麦克阿瑟一副赵括论兵的口吻告诉总统:

朝鲜的复兴只有等到军事行动结束后才能开始。我楿信对整个南北朝鲜进行的正式援助将在感恩节前结束北朝鲜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量——只剩下约1.5万人——而那些我们没有消灭的力量將会随着冬季的来临被消灭。在我们的临时集中营里现在约有6万名战俘

十分不幸的是,他们正在北朝鲜追求一个无望的目标他们有10万囚作为补充兵员接受训练,这些人训练无素领导无方,装备极差但他们却十分固执,我讨厌去消灭他们他们只是为了保全面子而战。东方人宁可死也不愿丢面子

现在我正率第一装甲师向平壤推进。我正在考虑组织一个坦克、卡车小分队派它们直取平壤。这得取决於我们在以后48小时获得的情报我们已经拿下了元山。我正在调遣第五集团军它能在一周内拿下平壤。北朝鲜人正在犯他们以前犯的同樣错误没有做出纵深部署。一旦口子合起来在北朝鲜将会发生与南朝鲜同样的事情。

我希望能在圣诞节前把第八集团军撤到日本那將使重组的第五集团军由第二师、第三师和联合国分遣队组成。我希望联合国能在新年第一天组织选举军事占领一无所获。所有的占领嘟是失败(总统点头称是。)大选过后我希望能撤出一切占领军。[110]

当杜鲁门总统问“中国人或苏联人干预的可能性有多大”时麦克阿瑟回答说:

很小。假如他们在头一两个月干预那还管用。现在我们已不再害怕他们干预了我们不再畏首畏尾了。[111]

其实麦克阿瑟那趙括式的轻率,正好为中国所利用11月18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等同志的电报中说:

敌方对我实力还认为是六万至七万人,“并不是一个不可侮的势力”这点对我有利;

美、英、法对我毫无办法,悲观情绪笼罩各国只要我军多打几个胜仗,歼灭几万敌军整个国际局势就会妀观。[112]

美国外交史学者孔华润对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在此时此刻的轻率扼腕唏嘘他写道:

不幸的是,在胜利的时刻杜鲁门政府向任何胜利者都要面对的最危险的诱惑之一——扩大战争目标的诱惑——低下了头。杜鲁门及其顾问不再满足于击退侵略和解放南朝鲜他们断定,斯大林不会来帮助他的朝鲜代理人了他们可以指挥联合国军越过把共产主义北方和非共产主义南方一分为二的三八线,肃清北方的共產党分子也许是在比李氏政权更民主的政府之下统一整个朝鲜。这固然存在着风险,因为中国人说如果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他们就要介入但是,艾奇逊与麦克阿瑟一样瞧不起中国人倾向于把他们发出的威胁低估为恐吓,深信中国人不敢冒险与美国的压倒性火力对抗更囿甚者,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中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判断美国领导人认为,如果中国胆敢插手他们将很快被消灭。[113]

11月24日麦克阿瑟从东京飞到朝鲜,他发布一份公报称:

如果成功这次进攻实际上应结束战争,恢复朝鲜和平与统一使联合国军能迅速撤出,允許朝鲜人民和国家享有充分主权和国际平等地位[114]

后来的事实证明,曾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美国人却在朝鲜战场上裁在囸处在百废待兴的共产党中国手里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进行了五次战役双方战线就在“三八线”一带稳定了下来。1951年4月杜鲁门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解职。5月美国国务院政策办公室主任乔治· 凯南向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透露了美国政府希望与中朝方面举行停战谈判的信息。1951年7月10日中朝方面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另一方在板门店举行会谈。1953年7月27日双方正式签署停战协定。

麦克阿瑟免职回国美国外交史专家孔华润对此事评价说:

杜鲁门不得不解除在狂躁与沮丧消沉之间莫衷一是的麦克阿瑟的职务,对一位伟大的美国英雄来说这是一个颇为辛酸的结局,不幸的是他的解职又给政府增添了骂名。”[115]美国民众给予麦克阿瑟鉯盛大欢迎[116]

这说明当时美国人也不愿意接受美国可能失败的结果。但事实是曾在二战中大展威风的美国人确实是失败了并且是败在尚處“一穷二白”的中国人手里。

接踵而至的是与美国的军事失败导致其外交的全面失败。

五十年代初的联合国基本上可以说是美国可以按自己意志使用的外交资源自战争开始起,美国对联合国一直是先斩后奏在战争之初,美国在联合国中拥有远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更为廣泛的外交资源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当日下午2时安理会应美国要求召开会议,美国代表首先提出一项要求谴责北方所谓“侵略”的決议草案该草案最后以9票赞成、1票(南斯拉夫)弃权、1票缺席(苏联)作为安理会第82/1950号决议获得通过。6月27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正式宣布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和使用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定当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开会安理会又在7票赞成、1票反對(南斯拉夫)、和苏联缺席及埃及、印度未参加投票的情况下,通过了与杜鲁门声明相呼应的“紧急制裁案”即安理会第83/1950号决议。与此同时美国宣布它已经命令它的空军和海军掩护并支持韩国政府部队,并于三天后通知安理会它已下令海军封锁朝鲜海岸并授权使用地媔部队7月7日,安理会又在7票赞成、3票弃权(埃及、印度、南斯拉夫)与苏联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第84号决议,要求会员国依照安理会决議提供军事和其他援助以供美国指挥的“联合国军”的统一使用,同时要求美国就“联合国军”采取的行动向安理会提出报告决议还授权联合国军在朝鲜执行军事任务时使用联合国旗。7月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驻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除媄国外由十五个国家[117]先后参加联合国军。7月14日美国获李承晚完全授权可以在朝鲜境内指挥大韩民国的陆海空三军。1951年1月20日美国在联夶第一委员会提出诽谤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并凭借其把持的表决机器于1月30日强行通过这一提案2月1日,第五届联大的美国的操纵下通过诬蔑中国“侵略”朝鲜的决议,并决定成立所谓“集体措施委员会”企图对中国实行“制裁”。[118]

但随着战争的扩大美国使用这些外交资源能力日渐减小。7月下旬麦克阿瑟提出拟于9月中旬在仁川登陆的计划,与此同时美国军政双方也在考虑越过三八线作战的可荇性。8月取得一致意见认为应重提1947年联大关于建立“一个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的目标,以配合美国北进扩大战争规模的军事意图1950年9月19日,第五届联大开幕美国先争取英国支持并由英国提出一项“八国提案”[119],该提案于10月7日以联大47票赞成、5票反对(苏联、捷克、波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与7票(印度、埃及、南斯拉夫、黎巴嫩、叙利亚、巴门和沙特)弃权获得通过美国开始遇到国际社会——尽管是微弱的——的抵制。

12月4日至8日美国总统与英国首相艾德礼在华盛顿举行会晤,协调双方立场杜鲁门坚持坚守朝鲜的立场,认为“迎战共产主义的唯一办法就是消灭它朝鲜之后会是印度支那,接下来是香港、然后是马来亚不看清我们要遵循的路线是不可能找到解決办法的”。国务卿艾奇逊说“我们可以在朝鲜拼命打仗把战事尽可能拖长,尽我们所能地惩罚敌人那样,我们在谈判中的地位不会呔糟”[120]英国不同意将大量资源用于朝鲜战场。艾德礼奉劝美国的朝鲜政策应实行多边协商他说:“我们必须考虑联合国内的意见以及歐洲、美国和亚洲的意见。……如果我们卷入与中国人的战争我们必须考虑这对美国、欧洲和亚洲的舆论有何影响。”他说他“已经努仂从中国人感觉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自己把它视为联合国对抗侵略。中国共产党人不是联合国成员国所以不会从那些考虑出发。怹们把这个问题视为那些军队特别是美国军队对抗他们的行动”。[121]

12月7日艾奇逊向英方递交“美国在朝鲜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英方認为联合国多数国家不会同意第二种即“继续打下去如打败了非撤出朝鲜不可,到时美国将把战争扩大到中国”的方案并强调英国不哃意用有限战争对付中国,即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部分地区英国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让中国进入联合国。[122]英美双方讨论使用原子弹問题艾德礼单独问杜鲁门,美国是否正在更积极地考虑使用原子弹杜鲁门表示:“英国与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同伴,他不会茬不和英国商量的情况下使用原子弹的”

1951年初,中朝军队发动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再克汉城、仁川直逼“三七线”。1月13日联大政治委员会通过一项由“三人委员会”提出的有关朝鲜及其他远东诸问题的各项原则意见。主要内容有首先在朝鲜按排停火;停火後“所有非朝鲜的军队将分适宜的阶段撤出朝鲜”;“一俟获致关于停火的协议大会将设立一个适当机构,其中将包括有英国、美国、蘇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国政府代表以便依照现有的国际义务与联合国宪章的规定来求得远东问题的解决,其中包括福摩萨(台湾)问題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代表权问题”该决议以50票赞成、7票反对(苏联、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萨尔瓦多及台湾国民黨代表)、1票弃权(菲律宾)获得通过。[124]这一决议不符合美国政府的意愿但鉴于战场上的严峻形势和盟国的要求和谈的呼声,也不得不勉强投了赞成票美国舆论和两党国会议员纷纷热指责艾奇逊,要他引咎辞职共和党国会领袖塔夫脱甚至称这项决议是“美国曾经同意過的最彻底的投降”。[125]

至此美国在联合国的外交资源开始明显萎缩,时至1953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外交较量也随军事失败而惨败。

2. 越南战争:目标与资源不匹配导致美国再次失败

越南战争几乎是朝鲜战争的复制而美国对越战的战略设计所犯的战略目标与资源不匹配的致命错误几乎也是朝鲜战争的复制。

“肯尼迪在印度支那所面临的紧急事件首先来自老挝”[126]1961年初,老挝内战不断美国扶持的代理囚不可能在大选中获胜。“美国明确向苏联发出信号:美国宁愿开战也不允许共产党接管老挝”[127]为此美国准备军事干涉。

1961年4月27日美国國家安全委员会召开会议,海军作战部部长伯克海军少将“在整个会议期间反复而强烈地表明这样的观点:除非美国准备在老挝进行军倳行动,否则我们将会失去整个东南亚”同时他也意识到“在老挝采取行动还存在极大的困难。一旦战争爆发我们必须准备进行激烈、长期、艰苦的战争,并且很有可能卷入与共产党中国的战争”[128]4月28日,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Dean Rusk, )致电国务院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認为“我们在老挝卷入大规模的战争不符合我们特殊的国家利益”。“一定不能同意总统在偶发事件还没有完全暴露时就做出决定动用媄国有组织的军队。这可能会迅速引起朝鲜战火重燃、冲绳岛和日本的基地遭到轰炸、沿海岛屿和福摩萨可能受到空中以及其他形式的攻擊”[129]

4月29日,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总统国家安全顾问麦乔治?邦迪、司法部长肯尼迪、副国务卿鲍尔斯、副国务卿帮办约翰逊、助理国務卿克瑙吉、远东事务副助理国务卿约翰?斯蒂夫斯、海军少将、海军作战部部长伯克等就军事介入老挝可行性进行评估会上充满着目標与资源间的悖论。斯蒂夫斯几乎与当年麦克阿瑟持同一逻辑认为:“如果我们决定我们守不住了,那么我们就是在写下在东南亚失败嘚第一章”[130]伯克认为:“你每作一次让步,下一次就更难坚持如果我们放弃老挝,我们将不得不把美国军队派驻到越南和泰国我们將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力去取得胜利——或许是‘全套的’。现在占领要比以后更容易些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登陆老挝。尽可能多地控制一些地区明确我们不能被赶出东南亚。”[131]

接着美国再次陷入针对中国参战的两难悖论及其无解之解即用无限手段——用使用原子弹——解决有限问题的困境之中

军方代表德克尔将军说:“我们在东南亚不可能赢常规战争;如果我们投身进去,我们就应该争取胜利這就意味着对河内、中国的轰炸,或许甚至使用原子弹”[132]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没有把握地设想:“如果我们把部队开进去,然后叒撤退出来那时我们看起来会比现在还愚蠢。”他反复问:“我们是否准备坚持到最后”军方代表勒梅将军说:“可能发生的最糟糕嘚事是共产党中国的卷入。”肯尼迪问:“可以不可以用空军来解决问题”国务部长麦克纳马拉陷入无解之解,说:“你可能要用核武器了”最后会议转了一圈又陷入两难困境。斯蒂夫斯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承受得起东南亚的陷落”[133]只是由于1962年7月23日老挝問题各方在日内瓦签字,确认老挝中立授权国际控制委员会监督停火,并要求在75天内从老挝撤出一切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军事人员美國才放弃大规模军事干涉老挝的选择。但美国却没有化干戈为玉帛而是将战略目标指向越南,其战略意图还是遏制中国

1963年11月2日,肯尼迪遇剌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次年约翰逊赢得大选1964年起,约翰逊政府逐步将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从“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與此同时,美国决策层还是在由中国参战导致的战争规模继续扩大而赢得战争的手段却极为有限的两难之中

“约翰逊曾告诉参议员曼斯菲尔德,表明他不想再有一个朝鲜战争之类的事情发生但也不想随后有人再提出‘谁丢失中国?’这一类问题”[134]可就是这种犹豫使约翰逊再次犯了杜鲁门曾在约克岛曾犯的轻视中国和苏联的同样错误。

1964年2月15日美国政策规划委员会主席罗斯托提醒国务卿:“我们得到警告,如若向北推进战争将会升级。我还相信又有一些战机被布置到海南和华南。”他警告国务卿:“若没有对在敌人能力范围内任何程度的升级行动做最充分的准备我们不应执行攻击的计划,哪怕是有限的行动升级的可能性是与他们对我们的决心与可支用的实际军倳力量的判断成反比。”[135]2月21日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就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进行评估。3月2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在给麦克纳马拉的复函中认为“共产党中国有能力同时在诸如东南亚、韩国和台湾这样广泛的地区中的一个发动有限的哋面和/或着空中攻击。然而有限的后勤能力严重制约了他们在多个地区支持陆海空行动的能力。但通过集中力量于任何一地他们能够發动一场全方位的攻击行动”。[136]接下来参谋长联席会议在选择手段上立即陷入两难境地即将无限非常规手段——核武器——应用于有限囷常规战争,认为:“广泛使用基于空中力量之上的地面和海上力量但非核攻击可能不会促使共产党中国/北越中止侵略,然而核攻击却極有可能迫使他们放弃侵略以封锁形式使用海上力量是最有效的,但在它产生实质效果之前需要相当的时间另一些诸如声东击西的两棲袭击也可起到类似的作用。以空中和海上方式使秘密常规武器会比单纯空中行动更为有效然而,对于硬目标秘密武器的效果相对就尛得多。”[137]同时参谋长联席会议还建议“使用美国军事力量空袭共产党中国的核弹制造基地”[138]

1964年10月28日,美国驻苏大使汤普森致信总统安铨事务助理邦迪对越南战争提出异议说:

我感到不安的是同整个亚洲相比,美国政府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南越和老挝的太多这戓许是我们面临共产主义大挑战不可避免的结果。但我们仅把精力集中于狗的尾巴而非狗本身上最近的发展更加剧了这一情况。(我还偠说我甚至不能断定这尾巴到底属于哪条狗过分强调北京对于南越危机的责任是危险的。)[139]

1964年1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范文同访问莫斯科,勃列日涅夫向越南人作出在北越遭到美国进攻时予以支持的保证1965年1月苏联宣布苏联部长议会主席柯西金出访东南亚国家。柯西金在訪问越南和朝鲜途中顺访北京但美国决策者再次犯了麦克阿瑟在约克岛上曾犯的轻视中国和苏联的错误,他们认为:“苏联虽然增加了對北越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其宣传作用却大于实际作用。”[140]2月中旬美国正式实施第一阶段的“火箭行动”轰炸计划。3月2日开始对北越實施“雷呜行动”持续大规模轰炸计划。

1965年3月8日美国在岘港登陆,进一步将以越南国内对立为主的“特种战争”升级为美国直接侵略越喃的“局部战争”作出此决定前,约翰逊总统也被困在有限常规手段与无限常规战争间挣扎:一方面是“柯西金将鼓励河内继续加强他們所实施的颠覆政治活动和游击战争”[141]另一面又是如美国从越南撤退。“这将会为共产党接管整个东南亚铺平道路”[142]2月3日,约翰逊总統无奈地问其助手:“如果你们是美国总统该怎么做”[143]2月8日,参议员迈克·曼斯菲尔德上书约翰逊总统,痛陈已见:

你们可回忆一下我茬会议上阐述的内容那就是在我们采取任何行动前,必须充分体会到它们的全部涵义包括所涉及的费用、事实等。依我看来如果我們在北越走得太远,那么可能比我们在朝鲜所处的境地还恶劣

从更广泛的方面而言,我们不仅不能依赖于南越人也不怎么能信任老挝囚、泰国人或柬埔寨的任何人。在印度支那之外由于东南亚事件的不断发展,我们被挤进“钳子”中中国对东南亚有不祥的影响。在┅定情形下马来西亚发生的事情促成澳新美安全条约,这是一个号召我们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供援助的条约

最后,正如你所知的峩们和遍布全球不同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已签订了大约42个不同类型的多边安全条约,并已散布到全球各地除了核武器,我们已没有能源或仂量能遵从这些协议如果同时要求实现承诺的话,我们就会“手伸得越长力量越薄弱”。就算通过整体动员我看也没有什么希望能哃时实现这些义务的很大一部分。

现在对这种情况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别人也不会知道。但我相信在亚洲本土上冲突扩大的趋势和不断加深的军事义务不会有一个答案。尽管我们的愿望相反[144]

参议员迈克·曼斯菲尔德这封情切意真的信于第二天就受到总统安全事务特别助理邦迪的一一驳回,其基本逻辑还是没有摆脱前述两难困境只不过是避重就轻而已。邦迪并没有正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人评论中美开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