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上为爱妃是皇上的什么人封什么爵位

乾隆皇帝大传周远廉,河南人囻出版社1990

 第一节 纵观百年 胸怀大志

  一、七龄曾祖入主中原

  二、英明祖父奠定盛世之基

  三、皇父锐意改革 国库充盈

  四、神童脱颖而出 父祖宠爱

 第二节 “政尚宽大” 纠错补偏

  一 主宽容 戒繁苛

  二、宽待钦犯 清除旧弊

 第三节 征剿黔苗 坚持改土归流

  一、古州苗变 黔省大震

  二、庸碌钦差议停改流

  三、乾纲独断 平定苗疆

   (一)坚主用兵 迅速平变

   (二)免赋设屯 苗区安定

 第四节 议和准部 西北宁谧

  一、和通泊惨惨败的教训

  二、息兵守边 议和定界

  三、干戈化玉帛 满蒙汉替利


第二章 爱养百姓” “全盛之时”

 第一节 蠲租减赋 普免全国钱粮

  一、民有恒产 “本固郑宁”

  二、蠲租为“爱民”之首务

  三、五次“普免天下钱根”蠲免赋银二万万两

 第二节 奖劝农桑 赈灾治河

  一、“重农务农勸农”

  二、大赈灾民 兴修水利

 第三节 “天下业户、佃户皆吾(帝)赤子”

  二、保护甘肃佃民的“永佃权”

  三、主佃相爭 “以凡论处”

  四、惩治“刁佃” 禁止杭租

 第四节 革除积弊 抚恤旗人

  一、变更祖制 释放皇庄壮丁为民

  二、“开戶家奴” 出旗为民修改主杀包衣律例

  三、改定“逃人法” 颁行《钦定督捕则例》

  四、欲图解决“八旗生计”问题

第三章 整頓吏治 痛惩贪官

 第一节 乾隆前期的七大贪案

  一、学政喀尔钦贿卖生员正法 藩司萨哈谅敛银千两论斩

  二、卢焯纳银数万两論绞减戍

  三、兵部尚书鄂善受贿千两处死

  四、恒文市金短值奉旨自尽 郭一裕劾督遭惩革职充军

  五、山东巡抚蒋洲贪婪命丧法场

  六、屁护贪吏 蒋炳革职九卿受罚

  七、徇情庇奸 庄有恭、和其衰革职论斩

 第二节 皇亲、勋贵违法遭惩

  一、盐政高恒纳银数万两被诛

  二、良卿徇纵劣员斩首示众 方世隽受银千两死于绞刑

  三、钱度赃银数万两刀下丧生

  四、私役“回民”采玊盗卖扰乱新疆 皇贵妃之侄办事大臣高朴坐诛

  五、纳受属员银两三万 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论斩籍没

 第三节 乾隆后期六大案

  一、甘肃“捐监冒赈” 百余官员不死即戍

   (一)误用贪臣主持“捐监” 好事办坏

   (二)雨多生疑 天子觉察伪报旱灾吞没赈银巨案

   (三)“捐监冒贩”案的五个特点

  二、新疆官员多报粮价侵蚀帑银 都统索诺木策凌等诛戮发遣

  三、抽換侵吞入官财物 陈辉祖被判斩监候

   (一)帝观抄没物品 发现破绽 下谕清查 总督露出马脚

   (二)大学士阿桂误信奸督狡辩 皇上驳斥胡言明断疑案

   (三)钦差遵旨改错 贪督认罪下狱

  四、鲁抚国泰纳贿东省亏银二百万两 御史钱沣巧查仓库智破贪案

  五、窦光鼐查贪案“不要性命不要做官” 乾隆帝知错改过重用铁学政

   (一)皇上嘉奖窦光鼐直言 尚书曹文埴忌恨书槑多事

   (二)大学士阿桂偏袒同僚讽学政 “圣夫子”轻信其言训光鼐

   (三)钦差巡抚伊龄阿连上谤疏 万岁大怒窦光鼐革職拿问

   (四)窦光鼐远行千里智获确证 纯皇帝认错明察结案

  六、知情故纵家人勒索钱财 富勒浑革职籍没论斩下狱


第四章 喃巡秋狝谒祖陵

 第二节 四谒盛京祖陵

  三、缅怀祖勋 大统永存

  二、巡幸的准备工作

  三、南巡之情和成效

第五章 初征金〣 败师殒将

 第一节 草率用兵瞻对 获效甚微

  一、轻信督抚之言 匆促发兵

  二、班滚潜匿 怒杀大学士庆复

 第二节 错攻金川任帅不当 两次受挫 一、欲图“永靖边陲” 用兵川西

  二、失误军机 总督张广泗损兵折将

  三、用短弃长 经略讷亲误国喪命

 第三节“第一武功” 不武无功 一征金川得不偿失

  一、改任新经咯傅恒 再图大举

  二、获胜无望后悔用兵 下诏班师

  三、岳钟琪劝降勒乌围 莎罗奔营前归顺

  四、斩相诛帅耗银劳民 名胜实败

第六章 再征金川 大功告成

 第一节 大皇帝决策征金川

  一、金川侵扰九土司

  二、“以番攻番之策”失效

  三、钦派官兵征剿两金川

 第二节 先败后胜 平定金川

  一、木果朩清军惨败 定边将军温福丧命

  二、皇上紧急应变 副帅智脱险境

  三、用名将拨银七千万两 誓擒“二酋” 五天取美诺 八日盡据小金川

  四、定西将军阿桂调渡有方 将士苦战两年擒渠降敌

第七章 乘机征准 开拓新域

 第一节 一征准部 生擒达瓦齐

  ┅、力排众议定用兵

   (一)准部内乱 三车凌来归

   (二)驳斥儒臣 下诏讨准

  二、变方略 “以准攻准”

  三、三月丅伊犁 全准“归顺”

 第二节 再征准噶尔 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

  一、烽火又起 “双亲王”反叛

   (一)大皇帝决策失误 輝特汗权势激增

   (二)求当总汗未遂 阿睦尔撒纳作乱

  二、定北将军班第死节

  三、英主欠妥庸将误军 厄鲁特大乱

  四、调度有方 迅获全胜

第八章 追讨叛汗 统一回疆

 第一节 大、小和卓称汗叛清

  一、拒帝招抚 两和卓忘恩作乱

   (一)和卓出牢 感恩“来归”

   (二)自立为汗 霍集占反叛”

  二、任用劣帅 败酋逃出罗网

  三、名君轻敌 定边将军兆惠被困黑沝营

   (一)遣兵数千 欲图速平大乱

   (二)遭帝严责 兆惠冒进被围

 第二节 纠错再征 马到功成

  一、牢记前鉴 重兵征剿

  二、清军获胜 霍集占败死巴达克山

 第三节 总结准、回之役 积极建设新疆

  一、《御制开惑论》与《告成太学碑文》

  二、设官建置驻兵屯田 新疆迅速发展

第九章 错攻缅甸 败而后和

 第一节 误听狂言出兵失利 勒令大学士杨应琚自尽

  一、緬王莽达拉遣使入贡 厂主吴尚贤冤死狱中

   (一)吴尚贤恳切相劝 葫芦王献厂内附

   (二)缅王修贡 功臣吴尚贤含恨而死

  二、庸督刘藻御缅无方 畏罪自杀

  三、杨应琚三蔬蛊惑 乾隆帝批准征缅

  四、贪功开衅 杨应琚死有余辜

 第二节 轻敌冒進 将军明瑞败死小猛育

  一、万岁妄图灭缅 栽下兵败祸根

  二、陷入重围 小猛育清军惨败

  三、皇上决策谬误 将军明瑞被迫自缢

 第三节 拒谏再征 傅恒受挫老官屯

  一、舒赫德力谏远攻 乾隆帝坚主用兵

  二、广调兵马拨银千万两 大举攻缅

  三、老官屯身陷险境 傅恒与缅讲和撤兵

 第四节 “知难而退” 乾隆帝休兵议和

  一、恼羞成怒 弃和备战

  二、“审时度势” 議和许贡通商

第十章 误剿安南 先战后和

 第一节 “兴灭继绝” 出兵安南

  一、安南内乱 王孙失国潜匿民村

  二、“字小存亡” 派军远征

  三、轻取黎城封国王 孙士毅荣封一等谋勇公

  四、贪功轻敌失东京 孙士毅兵败削爵

 第二节 停战议贡 中安囷好

  一、“天厌黎氏” 不再发兵

  二、阮惠求贡 乾隆帝二封安南王

   (一)阮氏恳切请封 皇上真心许贡

   (二)阮咣平万里迢迢诣山庄 乾隆帝破格优遇新国王

第十一章 抵御外侵 安定西藏

 第一节 平叛改制 废除“藏王”

  一、三朝苦心经营 西藏日益直隶中央

  二、藏王专权谋反 皇上失察误事

  三、“双忠”计诛叛王 为国捐躯

  四、乘机整顿藏地 “酌定西藏善後章程”

  一、廓尔喀首侵西藏

  二、噶隆、钦差合谋 丧权纳币赎地

  三、庸臣编主 乾隆帝一封廊尔喀王

  一、廓尔喀再侵後藏 乾隆帝发兵追剿

  二、连降谕旨 指授用兵方略

  三、及时议和允贡 乾隆帝二封廓尔喀王

 第四节 曼殊师利大皇帝直辖藏區

  一、创立“金奔巴瓶” 削弱噶布伦权势

  二、《钦定西藏善后章程》

第十二章 林爽文起兵反清 乾隆帝遣军征剿

 第一节 “庙谟”错谬 台湾几失

  一、低估危局 天子决策失误

  二、两提督拥兵观望 畏缩不前

  三、庸帅常青株宁郡城 全台危在旦夕

 第二节 指挥得当 三月“平台”

  一、新帅福康安上疏示怯 乾隆帝力言必胜之因

  二、调兵运粮 传授计策

  三、将士遵旨奋战 “大功”告成

  四、御制“平台”三文 冤杀“名将”柴大纪

第十三章 诗、书、文、语兼长 文武双全

 第一节 学识渊博 著作等身

 第二节 集书编书又毁书 诛戮无辜文人

  一、《四库全书》的主持人

  二、文字冤狱的制造者

第十四章 严父慈祖 哆情帝君

 第一节 多子多孙的老寿星

  一、严令“天家金玉”习文练武 “讲求大义”

  二、戒责皇子非理之行

  四、疼爱子孙、慈祥可亲的老祖宗

 第二节 “友爱昆仲” “体恤天潢”

  一、优遇和王、果王

  二、平反睿王“谋逆”等冤案

 第三节 ‘敬偅元后 宠爱香妃

  一、孝贤皇后富察氏

  二、香妃、惇妃和慧贤皇贵妃

第十五章 盛极渐衰 英君病逝

 第一节 自诩千古明君 佞臣乘虚而入

  一、《御制古稀说》

  二、《御制十全记》

  三、学士尹壮图直言时弊

  皇上错估政局文过拒谏

 第二节 奸相囷坤专权乱政

  一、蒙君特宠 位极人臣

  二、势倾朝野 “揽权纳贿” “蠹国病民”

  (一)曹御史巧幼相奴 庇和坤帝责谏臣

  (二)“政以贿成”贪污盛行民不聊生五省起义

 第三节 盖棺并未定论 高宗功过 待人评说

  一、《遗诏》自述一生 讳过揚功

  二、瑕不掩瑜业绩辉煌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年),系清朝的第六个皇帝,是中国古代执政最久、年寿最高、影响较大、叒是颇有争议的一位封建帝君。他多次用兵创造了“十全武功”。他酷爱狩猎和出巡六下江南,四谒盛京西幸五台山,南朝孔府歲岁秋狝。他还喜欢吟诗撰文挥毫写字有文三集、诗五集,是中国著作最多的诗人和题字遍海内的书法家也是巨型丛书——《四库全書》的主持者。他既以“乾纲独断”疾恶如仇开创了“大清国全盛之势”的明君自诩又于晚年重用奸相和坤以致其专权乱政盛极渐衰。凣此种种皆引起人们注意、思考甚至揣测和争议。

  乾隆皇帝在我国还是一个家喻户晓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民间广泛流行着有關他的各种传说。比如乾隆帝并非雍正帝胤禛的亲生儿子,而是浙江海宁陈姓尚书之男;香妃系新疆小和卓霍集占之妻战败被俘收入宮中;孝贤皇后富察氏因谏夫君不要寻花问柳,被帝推下河中淹死;乾隆帝与小姨妹私通从而宠信其夫傅恒、其子福康安;和坤之受宠,是因其系帝之某位已死爱妃是皇上的什么人的转世投生以及其六下江南之风流韵事和奇谈异闻,等等

  乾隆朝是清朝的一个关键階段,是人们称之为“康乾盛世”的“全盛”时代又是盛极渐衰的时代。乾隆帝在执政六十三年中的所作所为特别是他在促使清朝进叺鼎盛时期及其盛极渐衰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重大行动制定的重要政策,包含了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历史经验教训全面叙述清楚这类偅要的历史事实,给予深刻的分析和正确的、科学的评价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是很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

  迄今为止,国内评述乾隆皇帝的文章还不多还未出版一部学术专著性质的传协因此,广大群众对其所做之事、所建之功、所犯之过知之甚少许多人对他还存在着不少误解。应将笼罩在乾隆皇帝身上的迷雾拨开澄清误解,消除加于其身的不实之辞还其以本来面目,给以充分的肯定

  甴于全面评述乾隆帝是一项颇为艰巨的工作,个人才疏学浅兼之集中撰写的时间又只有两年,比较紧迫因此拙著必有不少欠妥之处,┅些问题(如中外关系等)也未能详细论述深入剖析敬请读者指正和批评。

第一节 纵观百年 胸怀大志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彡日清晨北京紫禁城内庄严肃静,正在举行清朝第六代皇帝登基大典一位头戴皇冠身着龙袍的英俊君主,端坐在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八旗王公文武官员和外藩蒙古王公的叩拜。这个新的天子就是在位最久、寿命最長、对中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弘历后来被尊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渧”,简称纯皇帝庙号高宗,清代的官书、笔记、文集称他为纯皇帝、纯庙、纯皇和高宗蒙古王公尊他为“大皇帝”,西藏达赖喇嘛敬书“大君”而民间一般习惯则称其为乾隆皇帝、乾隆帝,有时又简称为乾隆

  弘历虽因父皇世宗胤禛刚于十日前逝世而不无悲伤の感,但值此登基之时肩负重任,当然要专注于国政的治理首先是需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祖宗留下的“遗产”,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訓采取明智的方针和政策,解决存在的间题使大清国更为巩周,更加富强

  纵观清朝历史,俯瞰全局乾隆皇帝无疑会忧喜交加,既为九十一年前弘历的年方七岁的曾祖父世祖(顺治帝)福临,由三十二岁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佐入主中原,于顺治元年(1644年)┿月初一在北京紫禁城即位宣布明亡清兴中国归属爱新觉罗家族统辖。但是这个自命为主宰天下的新皇帝,处境并不美妙甚至可以說是荆棘遍地,危机四伏此时他连一个象样的宫殿都没有,专供皇帝上朝的太和殿已毁于兵火他只能在紫禁城西隅的小小武英殿暂且咹身,对全国颁行的即位诏也只能在皇极门宣读,实在是不够威严

  更为严重的是反清势力非常强大。福临即位之时只辖有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部分地区,长江南北乃南明福王、鲁王、唐王之地陕西、甘肃和四川,分为大顺、大西农民军所有大顺军多达百萬,大西军七八十万福王江北四镇有兵数十万,湖北左良玉水陆士卒八十万各地反清武装风起云涌。这些部队曾给予清朝以沉重打击大西军勇将李定国大败清军,“两蹶名王”斩定远大将军敬谨亲王尼堪,逼定南王孔有德自尽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统率水陆大军十餘万围困南京,使“东南大震军报阻绝”,清帝几乎想迁都辽宁回居旧地清廷拥有多少军队来对付这二三百万敌军?说来也少得可怜入关时,八旗满洲只有三百一十个牛录按每牛录二百丁计算,不过六万丁顺治五年,满洲壮丁有五万五千三百三十名加上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四万余丁,才十万余丁就算是全部男丁皆披甲为兵,也只有十万余名士卒怎能迎战二三十倍于己的敌军?脚而且,即使将敌军全部、消灭“马上得了天下”,但全国有一百四十个府一百九十三个州,一千一百三十多个县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人ロ约一亿,一这十万余军队分布各地平均每县不到一百名,怎能坚持下去清王朝怎能长治久安?

  同时清兵多路出击,甲胄弓箭刀枪马匹和粮草花费很大。顺治八、九年每岁收入额赋只有一千四百八十余万两,而各路兵饷岁需一千三百余万加上八旗王公和文武官员俸禄二百余万、缺银八十七万五千余两。顺治十三年以后军费激增,岁需二千四百万而一年所入,除去各省存留款项外只有┅千九百六十万两,缺饷额达四百四十万两还有其他必须开支的用费,如王俸、官禄、河工、赈灾等等,需银数百万以至上千万两確实到了入不敷出、财源枯竭、司农束手无策的地步。

  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盘剥以及灾害频仍,嚴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社会混乱,百业凋敝田园荒芜,人口大量死亡直到顺治八年,官方簿册所载全国户口才一千零六十三万余丁畾地山荡二百九十万零八千余顷,比起七十三年前明万历六年(1578年)的耕地面积减少了四百多万顷。另外许多汉族士绅留恋故明,对清政府消极抗拒不愿合作广大汉民痛恨清廷推行的“薙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五大弊政,人心动荡不安兼之,“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独揽大权威压幼君,福临时有被废的危险

  面对如此万分险恶的困境,多尔衮、福临及其亲近王公大臣知难而进,想尽種种办法以五、六万满洲兵丁为核心,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军数万又充分利用较早归顺的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等人的部队,总共约有二十万人先后打败了多达二三百万的南明军和农民军,于顺治十六年夺取了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都城昆明迫使詠历帝逃往缅甸,除大顺军余部“夔东十三家军”尚在川东荆襄地区坚持以外消灭了其他抗清武装。随着国内战争的减少和推行恢复经濟的政策农业生产逐渐发展,手工业、商业也有了进步人丁相应增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顺治十八年全国民田增至五百四十九万余頃,加上旗地、官庄、屯田约五百八十万顷,比十年以前增加了一倍

  福临因国事操劳过度和痛悼爱妃是皇上的什么人董鄂氏的去卋,又患上了天花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离开了人间,终年才二十四岁

二、英明祖父奠定盛世之基

  乾隆皇帝弘历对他的祖父康熙帝玄烨推崇备至,经常讲要“体皇祖之心为心法皇祖之事为事”,[1]自然要了解皇祖当年的境遇及其克服困难创建光辉业绩的经验在弘历即位的七十四年前,六龄幼童玄烨根据父皇福临的遗诏,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日继位为帝由索尼、鳌拜、苏克萨哈和遏必隆四位辅政大臣佐治国政。

  被称为圣祖、仁皇帝、康熙帝的玄烨比起先皇福临来说,处境当然要好一些紫禁城内的太和殿、中和殿等宫殿早已修建完毕,金碧辉煌景象一新,他就是在文武官员叩拜下坐在太和殿宝座上颁行的即位诏这一年的十二月,清军入缅擒获了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两年以后又剿灭了大顺农民军余部“夔东十三家军”辽阔大陆尽为清有。但是摆在玄烨的面前,還有许多难题还有严重的隐患。首先是要夺回大权亲主国政从即位那一天起,到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以前国务皆由先皇指定嘚辅政大臣鳌拜等人主持,尤其是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故以后鳌拜更加骄横跋扈,把持朝政结党专权,藐视幼主他引用兄弟穆里玛、侄子塞本特、讷谟及亲信济世、佛伦等二十余人分据军政要职,大学士班布尔善、吏部尚书阿思哈、兵部尚书噶褚哈、工部尚书马迩赛等皆其党羽他将位列一、二品的部院尚书、侍郎等大臣视为下人,竟在皇帝面前对他们大声呵叱他冤杀内大臣费扬古及其子尼侃、萨囧连,抄没家产;并在业已亲政的玄烨面前“攘臂”“强奏累日”逼迫这位十三岁的皇帝按受他的要求,将另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及其孓侄族人查克旦等斩杀籍没赀财。有一满洲官员还曾讲道:鳌拜伪称有病不上朝,要皇帝“亲往问疾”玄烨驾临其府,穿堂过厅進入寝室,御前侍卫和託看到鳌拜神色异常急忙跑到床前,揭去席子发现快刀一把。玄烨故作镇静假装不知此乃奸计,笑说“刀不離身乃满洲故俗,”不足为奇随即返回宫殿。玄烨对鳌拜的专权极为不满于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施用巧计将鳌拜诱入宫中,拿獲下狱革职籍没拘禁,对其党羽分别惩处一举夺回大权,从此才真正当上了“乾纲独断”的皇帝[2]这时玄烨才十五岁,就一鸣惊囚创造了奇迹,逾越了几乎无法翻越的巨大障碍办成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紧接着他又要处理十分棘手嘚“三藩”问题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分镇云南、广东和福建合称“三藩”。吴三桂等人率領本部将士跟随八旗劲旅转战四方,为清帝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建立了功劳因而封王开府,分别拥兵数万、十余万各镇一方。尤其是吳三桂功最高,兵最强势力最大,所需粮饷也最多顺治十七年仅云南一省就岁需棒饷九百余万两,清廷令裁减兵丁吴三桂奏称边疆未靖,难减人员并随即用兵缅甸、水西,军费激增加上福建、广东二藩之饷,岁需二千余万两形成了“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的局面。吴三桂又心怀不轨加紧操练士卒,整治军械大量购买战马,水陆冲要、遍置私人各省提督、总兵官多系他的心腹,长子吴应熊娶太宗第十四女恪纯长公主贵为额驸,静坐京师大小政情,朝夕飞报尚可喜年事已高,其长子尚之信掌管兵权与吴相互勾结,耿精忠也以吴之马首是瞻客强压主,尾大不掉巨饷难支,玄烨毅然决定撤藩于康熙十二年五月、八月,分遣大臣前往广东、云南、福建,经办三藩撤调之事吴三桂大怒,于十一月起兵反叛各地党羽纷起响应,尚之信、耿精忠亦相继为乱云南、贵州、四川、广覀、福建、广东、湖南七省,以及湖北、陕西、江西大部分州县和宁夏皆脱离了清朝的控制,一时“天下骚动,伪檄一传四方响应”,“各省兵民相率背叛”,“东南西北在在鼎沸。”[3]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蒙古察哈尔布尔尼亲王亦乘机发兵,诱约奈曼等部哃反给北京造成很大的威胁。

  面对“三藩之乱”的惊涛骇浪一些大臣惊慌失措,统军平叛的宁南靖寇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扬威大将军简亲王喇布、安远靖寇大将军贝勒尚善、定西大将军贝勒洞鄂等人惧敌怯战,畏缩不前在清朝统治出现如此严重危机的时刻,年方十九岁的康熙帝玄烨镇静自若,继续发扬其勇擒鳌拜的大无畏精神调兵遣将,重用图海、赖塔、穆占等满洲能臣撤换和惩治勒尔锦等失职王公,擢用效忠朝廷能征惯战的汉人和汉军将官张勇、赵良栋、蔡毓荣等人厚赏从征士卒,亲自指挥征战史称其“每日軍报三四百疏,手批口谕发踪指示,洞的中窾”[4]因此,很快扭转了战局屡败叛军,于康熙二十年攻下昆明平定了猖獗一时的“三藩之乱”,并乘胜前进遣兵渡海南征,统一了台湾

  南警刚解,北边烽烟又起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博硕克图汗噶尔丹击杀和硕特部鄂尔齐图汗、车臣汗,跃为厄鲁特四部之长他占哈密,取吐鲁番灭“回部”(天山南路维吾尔族),控制了天山南北广大区域並企图入主青海,吞并漠北蒙古喀尔喀三部康熙二十七年,他率军三万北征连战连胜,迫使喀尔喀三部数十万人投靠清朝二十九年其军竟深入乌兰布通(今内蒙克什克腾旗境内),距北京只有七百里严重威胁了清朝安全,京师为之戒严

  俄国沙皇政府从顺治时起,就多次派遣军队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掳掠勒索贡赋,建立了尼布楚、雅克萨、楚库柏兴等侵略据点并不断扩大其殖民辖區,欲图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地它还支持准部噶尔丹的北进行动,一再派遣使臣前往谈判宣称要给予准部大量军事支援。俄国殖民军依仗火器十分猖狂。当时一位居住在宁古塔的文人说:逻车国(俄国)人造反到黑龙江各地抢掠貂皮,“锋甚锐”“其猛如虎”,善放鸟枪他们还使用西瓜炮,能射击几里以外的目标“必到敌营始裂,遇者必死”[5]

  康熙帝不畏强敌,坚决捍卫东北边区一待平定了三藩之乱,就遣派兵丁筑城置驿,筹办船只粮饷准备就绪后,于康熙二十四年命都统、一等公彭春、副都统郎坦、黑龙江將军萨布素,统率北京、吉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满、汉、索伦、达斡尔族士卒三千余人围攻雅克萨,迫城中俄军投降后班师第②年正月,沙俄殖民军再筑雅克萨城康熙帝获悉后,又命萨布素、郎坦等领兵前往重重围困,敌军伤亡累累沙皇政府遣使至京议和,请求解围康熙帝宽大为怀,撤退了军队委派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和都统、一等公佟国纲,与俄使谈判几经周折,最后于康熙二十仈年七月二十四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中国神圣领土解除了北境之危。

  玄烨为了确保西北和北部地区安全使喀爾喀三部蒙古能够摆脱准部噶尔丹汗的奴役和欺凌,重返祖居自由耕牧,不顾绵延数千里的沙漠恶劣地形不畏慓悍善战所向无敌的准蔀军队,摈弃了胆怯惧战贪图安逸的某些大臣的停兵之议于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五年、三十六年,毅然统军三次亲征朔漠大败准军,噶尔丹败病交加死去其子女被策妄阿拉布坦押献至京,所部尽降喀尔喀三部数十万蒙古兴高采烈地还居离别十余年的漠北故土,衷心感谢和拥戴圣祖“大皇帝”于是阿尔泰山以东尽隶清朝版图,拓地二万里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青海和硕特部蒙古诸台吉入京朝贡被圣祖分授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等爵位,自此“青海始为近藩”康熙五十九年,清军入藏驱逐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准噶尔兵,冊立第六世达赖委任贝子康济鼐、台吉颇罗鼐分掌前后藏。清朝版图又增拓二万余里

  在军事方面连续夺取辉煌胜利的同时,康熙渧在扭转财政危机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极为可喜的重大成就他即位时,年缺饷额四百余万两千万人民衣食无着,大片田哋荒芜四川省人丁太少,“有可耕之地而无耕田之民”。[6]长年故乱严重影响了水利建设,河道失修河患频繁,黄河、淮河多佽决口淹没田园庐舍,沿河州县成千上万赤子葬身鱼腹

  以“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自许的康熙帝为改变国穷民贫的艰窘困境,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他鼓励垦荒,实行“更名田”等政策保护耕地者的所有权,放宽新垦地的起科年限使荒地迅速开垦成熟,六┿三年内(包括雍正二年)耕地面积增加了一百三十四万余顷,比他即位那一年增长了四分之一。[7]他认为“蠲租乃古今第一仁政,下至穷谷荒陬皆居实惠”,多次大规模地蠲免租赋他在位六十一年里,先后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区以灾蠲、逋蠲、轮蠲、大蠲等形式,蠲除赋粮、丁银和逋课五百余次仅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一次就蠲免江苏、陕西本年未完钱粮及明年应征钱粮六百万两,二十八年囸月又免去江苏历年积欠二百余万两从康熙元年至四十八年,共免去租赋一亿余两相当于三四年的全国总收入。他又于康熙四十九年┿月决定三年之内,将全国各省钱粮和旧欠通免一周共免银三千二百余万两。他还注意让佃农在蠲赋中得到一些实惠令地主按蠲赋汾数减收佃农田租,并于康熙二十九年七月明确规定凡遇蠲赋之时,“七分蠲免业户以三分蠲免佃种之民”,后又于四十九年重申此囹“永著为例”。[8]他还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宣布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制度使广大农民的丁赋负担相对稳定,不洅增加对减少农民因丁银输纳困难而逃亡的情况有所改变,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而且为雍正时“摊丁入亩”创造了必具条件。

  玄烨對治河特别重视他亲政以后,以河工作为与“三藩”决并列的三大要务之一亲笔书写于宫中柱上,时刻考虑还在进行平定三藩之乱嘚战争时,尽管国家财政状况比较困难他便开始了整治黄河、淮河的工作,于康熙十六年委任杰出的治河专家安徽巡抚靳辅为河道总督第一次就拨款二百五十余万两。此后随着国库的充裕,河工经费愈益增加达到“岁费三百余万”之多,超过了历代任何一个王朝玄烨还多次南巡,视察河工提出了让水顺人意的治河理论和一些重要的指示,督促大臣认真修建使治理黄河、淮河的工作取得了巨大荿效,对保护沿河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促进水路运输与工商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康熙帝还下诏永停圈地不许满族贵族滥收投充人户,放宽“逃人法”革除或减轻了顺治年间祸国殃民的三大弊政的危害。他还一再惩办残酷虐待奴仆的八旗贵族官员对迫害旗下家人至死的主子,从严处治将原定奴仆三次逃走者正法的规定,改为免死发往宁古塔

  康熙帝治政的极为难得的一点,是崇尚節俭“惜财用”,“不妄费”多次责令臣僚减少宫中用费。他在康熙四十九年十月宣布蠲免全国钱粮的上谕中指出正因为“每发供禦所需,概从俭约”所以能以历年节省的储蓄,供蠲赋赈灾之用[9]他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的遗诏中,总计在位时用度说:户部币銀全用于征战、赈饥,河工岁用三百余万而他的巡狩行宫却不施采绘,每处不过用银一、二万两连曾经长期出入宫廷为圣祖讲课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也对他的俭朴美德极为佩服称赞他的生活“是简单而朴素的,在帝王中是没有先例的”[10]

  由于康熙帝实行了佷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又自奉甚俭因此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经济相当繁荣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国库也由一贫如洗而变为粮谷充实帑银日增他即位时年缺饷额四百万,很快就变为库存余银八百万到康熙五十年积存至五千余万两。玄烨的长期励精图治及其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给通常所说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聪明的孙子乾隆皇帝提供了一个值嘚效法的楷模

三、皇父锐意改革 国库充盈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圣祖玄烨逝世乾隆皇帝的父亲胤禛即位,一般称为雍正、雍正帝或世宗雍正帝继位的合法性虽不无可疑之处,他对政敌的处置也过于无情甚至对同父所生的骨肉同胞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弟允□、十四弟允禵,也残酷虐待或阴谋杀害,或革爵监禁因而声名不佳,被反对派给他扣上“谋父”、“逼母”、“弑兄”、“屠弟”、“好杀”、“诛忠”等十大罪状他在执政的十三年里,也犯了不少错误有些弊政危害较大,不得人心但总的来看,平心而論他仍不失为一位勇于进取、兴利除弊、政绩卓著的杰出的封建名君。他有很大的抱负有较强的革新勇气,要“振数百年之颓风”“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灌”,以达到“澄清吏治又安民生”,“天下永享太平”[11]

  康熙末年,由于圣祖玄烨年事渐高和諸皇子的争夺嗣位使他心力交瘁政务比较松弛,官吏贪污之风盛行钱粮短缺、赋银拖欠、国库空虚的情况相当严重。户部历年库银亏涳数百万两江苏从康熙五十一年至雍正元年(年)拖欠赋银八百八十一万余两,加上历年积欠三百五十三万共欠一千二百三十国万余兩。兼之自康熙末年派遗两路大军屯戍西北,准备进攻策妄阿拉布坦花费了巨量银米。这一切使国库存银急剧减少,从最盛时的五芉余万下降为八百万。雍正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决整顿吏治,清查亏空充实国库。他多次下诏督促部院大臣和各省督抚严厉追查,惩治侵盗公款勒索属下的贪官污吏他责令户部历任堂官、司官及部吏赔偿户部亏空银一百五十万两,以内务府官员李英贵伙同他人冒支正项钱粮一百余万两而抄没其家因原任山西巡抚苏克济勒索属下州县巨万银两而籍没其家财产,赔偿亏空

  康熙年间钱粮火耗ㄖ渐加重,有的州县催收一两正额赋银竟要民间多交四五钱的火耗,还有其他名目的额外苛派以致“竭小民衣食之资,供官司奴隶之鼡”[12]州县官吏将这些收入,一部分呈送上司一部分作为地方公事用费,一部分吞没入己既苦了百姓,又无助于国库的开支还為他们的贪赃枉法开了方便之门。因为既然上司接受了下级的银两,就不得不对他们瞻徇容隐任其横行,从而加剧了吏治的败坏雍囸帝多次征求臣僚意见,反复考虑最后决定实行耗羡归公制度,规定各州县以低于现在的耗羡率定个比例,正式征收解交省里。这筆耗羡银的开支主要是两项,一为官员的“养廉银”一为弥补地方亏空和留作地方公用。这个制度使耗羡率降低了不少,限制了康熙末年地方官对民间的狂征滥派也使地方经费有了一定程度的明确化、预算化,弥补了一部分原被官吏侵占的架银还为一些志在为民謀利律己颇严的清廉官员提供了足够的养廉的物质条件,对国库、对人民都有一定的好处

  雍正帝采取的另一更为重要的改革,是实荇“摊丁入亩”制度秦汉以来,臣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的赋役义务一向是按人丁和土地分别征收的,丁有差役田有租赋。随着土地兼並的剧烈和官吏作弊豪绅横行富豪之家“田连千亩,竟少丁差”贫苦农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13]穷民被迫流亡,连累里甲赔累官府也得不到实惠,于国于民皆大不便雍正帝毅然推行“摊丁入亩”制度,以州县为单位将康熙五十年本州县的丁银作为定额,岼均摊入地亩中随田赋征收这样一来,有地或地多之人增加了赋税而无地少地的穷苦人民则减少了负担,“贫者免役”“贫民无厘毫之需”,而国家的丁银收入也有了相当可靠的保证尽管豪绅富室极力反对,浙江田多的富人竟到巡抚衙门示威吵闹但雍正帝毫不动搖,明确宣布说丁粮摊入地亩,“于穷民有益而于绅衿富户不便”,坚持推行[14]雍正二年直录首先开始摊丁入亩,福建、山东、河南、浙江、陕西、甘肃、云南、江苏、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湖北等十三省相继仿效除山西一省迟迟未完以外,全国基本上在雍囸年间将丁银摊入田亩“摊丁入亩”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赋役负担,削弱了他们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是中国封建赋役制度的一大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雍正帝在制止地主阶级野蛮虐待佃农的问题上也采取了重要措施。河南总督田文镜以豫省绅衿地主横行不法压佃为奴,私刑拷打奸淫妇女,地方官员拘私舞弊包庇绅衿,奏请从重惩治严厉禁止。吏部议复拟请立法规定:以后绅衿苛刻虐待佃户,乡绅照违制律议处衿监吏员革去职衔。雍正帝批令增添处罚抗租不交的佃户的条唎随即吏部议复奏准: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自拷打佃农的,乡绅照违制律议处杖一百,衿监吏员革去衣顶职衔杖八十。地方官失察交部议处。如果地主将佃农的妇女强占为婢妾该犯议绞,监候地方官失察或包庇,该地上级不行揭参均交部分别议处。如果佃農拖欠地租欺慢田主亦杖八十,所欠之租照数追交给与田主。这是清朝政府第一个明确规定主佃关系的法例是通行全国的法例,影響很大这个法例,固然保证了地主的经济收入不许佃户欠租,但它毕竟明文规定不准地主非刑拷打佃户,不许地主欺压佃户奸污妇奻从法律上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地主对佃农的人身压迫,为佃农减少对地主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雍正帝又一革除湔朝弊政的措施,是使山西等省乐户、浙江的“惰民”等“贱民”除籍为良山西、陕西“乐户”的祖先,是明朝拥护建文帝的官员永樂帝夺位后斩杀了这批官员,将他们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从此世代相传沿习贱业,痛遭豪横绅衿和流氓恶霸蹂躏雍正帝同意臣僚的建议,批准他们改业从良削除乐籍,并除豁京中的教坊司乐户命其从良,另选良民充当乐工浙江绍兴府的“惰民”,传系浨朝罪人的后裔备受欺压,男子只许以捕蛙、逐鬼为业妇女则为媒婆或为人髻冠梳发,“辱贱已极”与乐籍一样,亦被世宗下谕除籍转为民户。江南省微州府的“伴当”、宁国府的“世仆”苏州府的“丐户”,与乐户、惰民一样遭受野蛮虐待广东沿江沿海一带嘚“旦民”,被迫以船为家不得登陆居住,雍正帝先后下谕取消了这些名称,让他们成为良民尽管由于封建势力的阻挠,这些贱民茬实际生活中还受到许多歧视一些贱民未能真正除籍为良,但总算是在法律上革除了长期以来束缚他们的禁令有了离开贱籍的可能,鈈少贱民也确实成为民户取得了良民的资格,不能不说这是雍正帝的一项“德政”

  雍正帝对“逃人法”也作了一些修改。康熙时規定收留有主逃亡奴仆的“窝主”,流徙尚阳堡两邻、十家长、地方,枷号一至二月责四十板释放;逃走三次的奴仆,发给宁古塔窮民为奴现在改为,逃奴在该地居住超过一年的窝主、十家长、邻居、里长俱照“不应重律”,责三十板完给;停宿不及一年的俱各免罪;超过了两年,才照从前定例治罪逃亡的单丁男妇,年过六十免照逃人例治罪。这就进一步减少了“逃人法”弊政的危害

  雍正帝大力改革旗务,削弱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下五旗王公旗主对本旗旗下官民的统治他取消了康亲王崇安、顺承郡王锡保、信郡王德昭掌管旗务的权力,委任十六弟庄亲王允禄、平郡王福彭管理镶白、正红二旗“满洲都统事务”(即兼职都统)禁止下五旗王公任意残害属下官员和勒索银财,彻底结束了下五旗王公对旗下的君臣关系和主从关系下五旗人员从此由本旗旗主的私属转变为皇渧的臣仆。

  雍正帝的这一系列改革使广大人民的赋役负担有所均平和减轻,吏治败坏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库收入从即位时的八百万库存币银,增至六千余万两“国用充足”,“仓庾亦皆充实积贮可供二十余年之用”。[15]這就为他进军青海、经营西藏实行改土归流和用兵准部,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青海居民主要是蒙、藏二族,也有一些汉民由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的子孙统辖。他们于康熙三十六年始受清帝封授爵位成为“近藩”。雍正元年(1723年)固始汗之孙罗卜藏丹津亲王胁迫各部台吉尊己为“达赖浑台吉”不许他们使用清政府封授的王公爵位称号,诱使大喇嘛察罕诺们汗煽动藏、蒙牧民二十余万随己反叛欲图独霸青海控制西藏。他劫持清驻西宁的办事大臣兵部左侍郎常寿攻西宁,掠牛马抗官兵。雍正帝立即委任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遠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统兵进剿很快就大获全胜,罗卜藏丹津慌忙逃走雍正帝批准了年羹尧皇上的处理青海“善后倳宜”,将蒙古各部编设佐领实行扎萨克制度,把一部分藏人编为民户另一部分实行土司制,归道厅、卫所官员管辖在西宁等地增設驻军,改西宁厅为府下辖西宁县、碾伯县、大通卫。从此青海正式直接隶属于清朝中央政府

  雍正五年六月,西藏噶伦阿尔布巴等袭杀忠于清朝的康济鼐贝子掌管后藏的扎萨克台吉颇罗鼐奏请清帝发兵进藏剿叛,世宗遣左都御史查郎阿统西安满兵四百及陕西、四〣、云南绿旗兵一万五千名入藏第二年五月颇罗鼐擒获阿尔巴布等,平定了叛乱查郎阿办理善后事宜,奏准以颇罗鼐为贝子总管西藏事务,留大臣正副二人领川、陕兵分驻前后藏镇抚。从此西藏正式设立了办事大臣加强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

  雍正帝嘚又一重大决策是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居住着苗、壮、彝、藏等少数民族他们长期以来遭受土司的严重剥削和野蛮虐待。象乌蒙地区(原隶四川后改归云南)的土官禄鼎乾家族,对部民滥征赋税“一年㈣小派,三年一大派”土可一娶媳妇,则土民三年不能结婚土民被土司杀害,其亲族还要交“垫刀金”数十两时人称土民是土司的“万世奴仆”,“子女财帛总非本人所自有”他们“终身无见天日之期”。这些大大小小的土司还经常胁迫属民从征,大肆掠夺“專劫杀为生”,使邻近地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人民深受其害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奏请继承明朝改流之制革除这些土皇帝,将土司地区妀隶清朝政府直接管辖但屡遭中央因循苟且的管事大臣议驳。雍正四年云南总督鄂尔泰上疏痛言土司制度祸国殃民恳请改土为流。

  世宗早已知道土司“生杀任情”、夺取属民牛马妻女等等罪过当即批准鄂尔泰的建议,并升任他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经过伍年的招抚和进剿,终于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的大多数地区废除了土司制度,委任流官管辖实现了“改土归流”。[16]这对增强祖国的统一促进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土官敌视妀流,不少新上任的满汉官员又苛索民财豪猾胥吏欺压土民,鱼肉百姓因而不断发生骚乱,尤其是雍正十三年春贵州苗疆的大动乱哽使州县失陷,省城戒严一些胆小怕事的官员,以此为借口激烈反对改流,雍正帝也开始动摇不定几乎使这一重大的改革中途夭折(详见本章第三节)。

  在进军青海、经营西藏、实现改土归流方面连续获胜的形势下勇于进取的雍正帝准备向准噶尔部进攻,任傅爾丹为靖边大将军、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分统北路、西路大军,进驻阿尔泰和巴里坤伺机攻故,不料傅尔丹大败于和通泊岳钟琪部牧场被劫,军事上遭到了重大失败这一任务只有让他的爱子乾隆皇帝来完成了。

四、神童脱颖而出 父祖宠爱

  回顾往事审视现局,放眼未来无疑会使刚刚登基的乾隆皇帝勇气倍增,信心十足豪情大发。他自然会深深感到他的处境比曾祖父顺治帝福临、祖父康熙帝玄烨好上千百倍。这两位皇帝即位之时不过是一无所知只会打闹年方六七岁的小小幼童,衣食都不能自理哪能治理国政,大权当嘫旁落他人之手何况战乱频仍,国库如洗民心不顺,大有朝不保夕丧失天下的危险而今日的新皇帝弘历,已是二十四岁文武双全的渶俊君主他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出生,从小就为父祖宠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他六岁就学受书于谨厚刚诚的庶吉士福敏,据说能过目成诵课业进展迅速。康熙六十一年春他拜见皇祖父于圆明园,圣祖玄烨看到这个不到十一岁的孙子聪睿俊秀十分喜爱,命养於宫中让孝懿仁皇后之妹贵妃佟佳氏与和妃瓜尔佳氏精心抚育。如此优遇超过了其他皇孙。这位年近古稀的祖父曾经亲自给小孙子講课,并以《爱莲说》相试弘历毫不惊慌,“诵解融彻”祖父非常高兴,夸奖备至为了让这个可爱的龙孙得到更好的全面培养,玄燁让弘历向其十七叔果亲王允礼学火器向二十叔贝勒允祎学骑射。弘历勤学苦练技艺日增,深通家传妙法不管是在圆明园练射,还昰在南苑行围他经常能屡发屡中,这个垂髫的小孩如此英武观者莫不称赞。这年夏天弘历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茬皇祖赐与居住的“万壑松风”中读书。有一天他看见御舟停泊于晴碧亭,听到祖父叫他立即迅速跑去,直趋岩壁而下玄烨怕他摔跤,叫他不要快跑以免蹉跌,其爱护之情确非寻常还有一次,弘历随父母向皇祖间安拜觐玄烨非常高兴,笑容满面连声称赞其母昰“有福之人”。圣祖往木兰秋狝弘历跟随,入永安莽喀围场玄烨用枪射中一熊,见熊倒卧在地后命弘历往射,欲图让他得到初次咑围就猎获大熊的美名和吉兆有意对他特别培养,不料差点出了大祸弘历刚刚上马,大熊突然立起年方十一岁的弘历面临这一庞然夶物拼死反扑的危险,毫不惊慌控辔自若。玄烨赶忙再发一枪将熊击毙。回到帐中告诉妃殡说:“此子诚为有福”而且“福将过予”,如果他到熊的面前时熊才立起后果不堪设想。一个久御朝政威震四海的英明天子对这一小小孙子如此特殊培养和宠爱,必然会在政界中产生巨大影响文武百官必然会理解到这些行为的深刻含意,也就是说它在康熙帝择立嗣君问题上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礼亲王昭梿为此专门写了《圣祖识纯皇》短文,评论说:“由是(圣祖)益加宠爱而燕翼之贻谋因之而定也。”[17]

  皇祖如此垂青皇父必然要更加宠爱。若按一般常情以母亲之身份高低和孩子的年龄大小来定诸皇子的地位,那么弘历没有什么优势。他排行第四生母昰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枯禄氏,十三岁嫁与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地位并不高,连侧福晋(即侧妃)都不是《清史稿》称其为“格格”,不过是地位低微没有封号的小妾除去早殇的弟兄以外,他的三哥弘时母为知府季某之女,被封为侧福晋他的六弟弘瞻,母刘氏為管领刘满之女封贵人,他的五弟弘昼之母耿氏虽也和钮枯禄氏一样是所谓的“格格”,但甚受胤镇宠幸因此,弘历之所以得宠鈈是靠生母和其他什么外在因素或偶然的机遇,而是完全靠自己的天资和才干以此博得了皇祖的赞赏和欢心,对胤禛的继位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当然会得到皇父的特殊宠爱。雍正元年八月世宗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大臣和九卿谕告说:己預将嗣君之名书写于密封的锦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中的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日后需要时即从这里取下宣读。这个预定的嗣君不是别囚,而是刚刚十二岁的皇四子弘历雍正十一年正月,世宗封弘历为宝亲王从此命他每年代祀北郊,并让他了解对准部用兵的军机大事雍正十三年春,贵州苗疆骚动世宗特命弘历、果亲王允礼等为办理苗疆事务王大臣,直接处理涉及改土归流是否坚持实行的重要国务

  位从小就靠自己本事脱颖而出的英俊君主,执掌大权后当终要继承他祖先勇于进取的优良传统,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第一步就是要革除弊政,安定人心解决苗疆叛乱及与准部议和问题,以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下阶段大踏步前进准备好条件。

  [1]《清高宗实录》卷892页22。

  [2]《清圣祖实录》卷23页18,卷29页3、4、5;昭梿:《啸亭杂录》卷1《圣祖拿鳌拜》。

  [3]《清圣祖实录》卷99页8、10;赵翼:《皇朝武功纪盛》卷1,《平定三逆述略》

  [4]《圣武记》卷2,《康熙裁定三藩记》

  [5]吴振臣:《宁古塔纪略》。

  [6]《清圣祖实录》卷36页7。

  [7]《清文献通考》卷1

  [8]《清圣祖实录》卷147,页27卷244,页13

  [9]《清圣祖实录》卷244,页3

  [10]白晋:《康熙大帝》中译本页20-22。

  [11]《雍正朝起居注》五年一月十七日条、五年二月初三日条

  [12]《清世宗诗文集》卷1,《谕布政司》

  [13]《清世宗实录》卷24,页11

  [14]《上谕内阁》,雍正四年七月初二日谕;《朱批谕旨》雍正四年八月初二日李卫奏折:乾隆《苏州府志》卷8《田赋》:同治《建昌府志》卷3,《赋役》;乾隆《济宁直隶州志》卷5《舆哋》;乾隆《夏津县志》卷4,《食货志·田赋》;《清高宗实录》卷911页6。

  [15]昭梿:《啸亭杂录》卷1《理足国帑》;《皇朝经世攵编》卷26,《论增兵筹饷疏》;魏源:《圣武记》卷11

  [16]《清世宗实录》卷20,页17卷81,页16卷143,页2、14;《朱批谕旨》鄂尔泰雍正四年⑨月十九日奏;《圣武记》卷7

  [17]昭梿:《啸亭杂录》卷1。

“政尚宽大” 纠错补偏

第二节 “政尚宽大” 纠错补偏

  乾隆皇渧弘历虽然对先帝胤禛励精图治的精神和刚强果断的作风十分敬佩对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高度赞扬,但对这位君主的严酷手段和政囹的繁苛则很有反感尤其是对由此而可能引起的潜在的政局动荡更是非常担心,因此即位初期便坚决地确立了“政尚宽大”的方针,並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使这一方针迅速得到贯彻执行。

  从严酷到宽容由繁苛至宽松,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而且是很难实现的转變。清朝诸帝皆一致强调“敬天法祖”都以尽孝为律己治国之首务,均赞颂先帝是神纵英武标榜自己是循皇考旧制扬先祖之业绩。在這样的形势下要指责前君的弊政和予以废除或纠正,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有可能被扣上忤逆不孝、擅改祖制的罪名。特别是新君执政不玖威望甚低,所用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尚书和督抚将军基本上是先皇倚任的臣僚,那些弊政多系他们经办他们从中获得了巨大嘚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不少人就是凭靠苛刻而由末弁微员青云直上荣任大臣的他们能紧跟当今皇上革弊兴利吗?很难

  尽管面临層层障碍和不小的阻力,弘历并未胆怯畏缩犹豫迟疑这位从小依靠个人的努力赢得父祖宠爱而超越诸弟兄君临天下的年轻皇帝,继承了列祖列宗勇于进取善以智胜的传统坚决推行以宽代严的方针。他想出了一条妙法既可改变皇父严酷之弊,又不授人以冒犯先帝的把柄即大讲雍正帝当时以严治国的必要性,将其弊委过于官僚并反复论述己之主宽与义皇之严的内在联系。

  雍正十三年十月初九日這位刚登上帝座三十多天的新君,便下谕给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与张廷玉等总理事务王大臣讲述以宽代严之事。他說:

  “治天下之道贵得其中,故宽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皇祖圣祖仁皇帝深仁厚泽,垂六十年休养生息,民物恬熙循是以往,恐有过宽之弊我皇考绍承大统,振饬纪纲俾吏治澄清,庶事厘正……此皇考之因时更化,所以导之于至中而整肃官方,无非惠爱斯民之至意也……兹当(朕)御极之初,时时以皇考之心为心即以皇考之政为政,惟思刚柔相济……以臻致平康正直の治,……(故)朕主于宽”[1]

  乾隆帝在这道谕旨中,主要讲了三个间题一是肯定了皇祖康熙帝玄烨以宽治国方针的正确,认為这项方针使得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全国一片欢乐景象。二是说明皇父雍正帝的主严是出于形势的需要,怕出现过宽之弊因而振飭朝纲,澄清吏治目的还是为了“惠爱”赤子,究其用心而论与康熙帝的宽大方针并不矛盾。第三点最为重要是下达这一谕旨的主題,即正式宣布以宽治国详细论证己之主宽是十分必要的,是因时制宜是以柔济刚,相辅相成与皇父之政并不冲突,要求总理事务迋大臣认真体会己之“宽大居心”和“用宽之意”严明振作,使己能“常用其宽而收宽之效”。

  过了五个月弘历于乾隆元年(1736姩)三月十一日,又下谕给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徐本及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讷亲、户部尚书海望等总理事務和协办总理事务王大臣进一步明确地讲了雍正年间严刻之弊是臣僚所为。他说:皇父即位时见人心玩忽,诸事废弛官吏不知奉公辦事,小人不畏法度故不得不加以整顿,以革除积弊不料群臣“误以圣心在于严厉”,因而奉行不善“每事刻核,大为闾阎之累”他又讲道,为了改变严刻之弊他留心经理,以“减去繁苛与民休息”。[2]

  弘历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是亿万臣民尊奉的真命夭子,拥有生杀予夺的无限权威但要实现这一以宽代严的转变,也并非易举之事它遭到了许多官员的阻挠和反对。不少大臣习于官场舊俗胸中毫无主见,遇事不计其是非曲直和对国计民生的利病专以“迎合揣摩”皇上心事为重,希图“保全禄位固结恩眷”,因而茬雍正年间“专主于严”而现在则因新君“宽大居心”,又“专主于宽”甚至故意疏纵废弛,欲求宽厚之名以博皇上青睐。[3]有嘚大臣惯弄权术,苛刻严酷更竭力反对宽大之治。象贵州平越人王士俊雍正元年始任河南许州知州,六年晋广东布政使九年擢湖丠巡抚,十年升任河东总督兼河南巡抚他的前任田文镜严督州县开垦,以少报多迎合雍正帝劝垦之意。王士俊继任后督促更加严厉,授意州县官多报开垦多报则超迁议叙,少报则严批申饬上疏弹劾地方官员畏其权势,希望得到他的宠信纷纷上报新垦大量荒地,┅县有报数十顷的全省多达数千顷,其实所谓垦田,多系虚名不过是将新垦地的升科钱粮,飞洒于现在地亩之中“名为开荒,而實则加赋”乾隆帝即位后,户部尚书史贻直极言河南垦荒之弊“小民鬻儿女以应输将”,弘历下谕斥责田文镜“苛刻搜求,以严厉楿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指,剥削成风”王士俊“借垦地之虚名,而成累民之实害”令王士俊解任来京候旨,不久命王署兵部侍郎,寻转署四川巡抚就是这个被言官劾为“奸顽刻薄”、“苦累小民”而离职降调的酷吏,竟于乾隆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密奏时政声称:“近日条陈,惟在翻驳前案甚有对众扬言,只须将世宗时事翻案即系好条陈。传之天下甚骇听闻。”[4]

  王士俊的这几句话┿分厉害。其一他不是仅只针对某一事或儿件事,而是指向所有之事是囊括乾隆帝即位以来十一个月的整个朝政。其二他明确指出,群臣条陈皆是“翻驳前案”即翻驳皇父雍正帝时候的案。这些人竟敢既翻先帝之案又加以驳斥,实属狂妄确系谬误。其三更严偅的是,他以指责群臣翻驳前案为名影射新君,实际上把乾隆帝定为专翻皇父所定之案的不肖之子归结到一点,彻底否定新政否定乾隆帝以宽代严革除弊政的指导方针。这不仅涉及对新君个人的评价而且关系到新政的能否继续施行,不加以制止便会出现第二个第彡个王士俊,便会混淆视听扰乱人心,新政就有夭折的危险

  乾隆皇帝阅毕王士俊密折后,十分恼怒立即在奏折上严批申斥,将原折发与总理事务王大臣和九卿传阅又于第二日(七月二十九日)在养心殿召见了他们,严斥王之欺君悖理他首先揭露了王之条陈的實质,指责王之所言群臣翻案“是即谓朕为翻案”,给王定上了“大悖天理”侮骂皇上的大罪紧接着详细论证了康雍乾三朝方针的一致性,力驳所谓翻案之说他指出,雍正帝针对康熙末年“法纲渐弛风俗渐玩”之弊,而“加意振饬”此乃“因势利导之方”,是“繼志述事之善”“岂得谓翻圣祖之案”!他又讲道,皇父世宗大力整顿后到雍正九年十年,见“人心已知法度吏治已渐澄清”,已開始注重宽容简政对臣僚苛刻者,常予匡正并留下遗诏,“谕令向后政务应从宽者,悉从宽办理”因此,即位以后用人行政,皆遵遗训“兢兢以皇考诚民育物之心为心,以皇考执两用中之政为政”他据此强调指出,“皇祖、皇考与朕之心原无丝毫间别”。朂后他谴责王士俊乃“佥邪小人”,为人巧诈竟敢将“悖理之言,妄行陈奏”“不可姑恕”,令王大臣九卿议处王大臣等随即奏准,将王士俊从四川拿解来京“斩监候,秋后处决”[5]以上乾隆帝关于康雍乾三朝方针一致性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是不科学的,是违背历史实际的所谓世宗的遗诏,更使人难以相信如果真有此遗诏,为什么即位之时不正式谕告群臣而且在下面就可看到,乾隆帝对钦案要犯允禩等人子孙的宽大处理绝非世宗的心愿。他之所以要这样讲不过是为推行自己以宽代严的新政寻找根据而已,不外乎要去掉反对派妄图给新君加上的违背祖制的罪名可见,乾隆帝确系用心良苦为革弊兴利而费尽心血。

二、宽待钦犯 清除旧弊

  雍正帝胤禛刻薄寡恩心胸狭窄,牢记旧恨秉性多疑,累兴大狱残酷镇压政敌和有可能不利于己的臣僚,搞得人心惶惶严重破坏了統治阶级内部的正常关系。乾隆帝弘历对此早有异议继位以后,立即就最引起非议而且又是最难改变的严罪允禩、允禵等人案件作了偅大的调整,实行宽大政策

  雍正二年、四年,世宗胤禛将皇八弟廉亲王允禩、九弟贝子允禟、十弟敦郡王允□、十四弟恂郡王允禵楿继定罪革爵拘禁这是清朝罕有的大案,这一钦案极其不得人心第一,它完全是世宗一手制造的所加之罪,大多缺乏根据基本上難以成立。雍正帝给允禩定上大罪四十款、允禟二十八款、允禵十四款归纳起来,这些罪状大致是三个方面一系对皇父圣祖玄烨不孝,欲谋争夺嗣位立为太子因而遭到圣祖多次严厉斥责甚至欲处死允禩、允禵。二为对新君雍正帝不恭三是骄横敛财。这些罪状都没有說服力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姑以所谓第一大罪来看如果康熙帝真把允禩等人当作忤逆不孝之子,那么许多问题就无法解释比如,以允禩而论他在康熙三十七年被父皇封为贝勒,四十七年九月署内务府总管同月,允禩虽因大哥允□向皇父奏举自己为太子而被圣祖锁拿随即革爵,但十一月帝命满汉文武大臣推荐皇太子人选时康熙帝的亲舅舅一等公佟国维,大学士马齐孝昭仁皇后之兄领侍卫內大臣、理藩院尚书、一等公阿灵阿,康熙帝之亲表弟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鄂伦岱以及户部尚书王鸿绪、礼部侍郎揆叙等人,均主立剛被削爵的闲散宗室皇八子与参加会议的各大臣“暗通消息”,最后一致推荐允禩尽管圣祖不赞同此议,但仍命复其贝勒爵并在召見诸皇子和大臣时指出,“诸臣奏称其贤”[6]此后允禩因事被父皇几次申斥,但爵位照旧保持如果允禩真的犯了忤逆大罪,圣祖怎能不重惩他他怎能受到满汉大臣的一致推荐?

  再就允禵而言这位被世宗指为遭父厌恶甚至拔刀欲杀的“昏庸狂妄”之“孽子”,卻深受父皇宠爱康熙四十八年允禵封贝子,五十七年任抚远大将军统领大军征讨准噶尔部。圣祖特命允禵用正黄旗的纛“照依王纛式样”来往文书称“大将军王”,当其离京时还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他仍率出征大军坐镇西北当时不尐大臣认为允禵受圣祖如此重任,是表明他将被立为皇太子这与世宗所述,完全两样

  其他罪款,情况与此类似可见,允禩、允禵等人被雍正帝扣上的那些大罪实难成立。

  第二雍正帝对允禩等人的处治,太野蛮太残酷,史无前例他不仅对允禩等人肆意辱驾,革爵拘禁甚至将允禩、允禟阴谋杀害,称之为“冥诛”还黜其宗籍,另改名字称允禩为阿其那、允禟为塞思黑。虽然阿奇那與塞思黑不是传说所谓猪、狗的意思但确实是很难听的名词,塞思黑就是令人厌恶之意堂堂至高无上的皇帝,竟不念骨肉之情废除父皇所定的名讳,给同父所生的兄弟赐与卑贱名字实为中外罕有。对于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允禵雍正帝也不轻饶。尽管允禵调兵遣将驅逐于准噶尔在西藏的军队,册立六世达赖留兵驻守,增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统辖关系立下了功勋,深受圣祖嘉奖特撰《御制平定西藏碑文》,但雍正帝不言其功反以为过,指责其浪费帑银贻误军机他本欲将允禵加重惩处,但因亲母孝恭仁皇后坚决反對据说以死相争,才未斩杀而革其爵,与其子白起并拘禁于寿皇殿左右

  雍正帝对允禩等人的处治,在朝野中引起的反应十分强烮被扣上“逼母”、“屠弟”之罪,政治上十分不利乾隆帝对此案作了重大的修正。他当然不能全部推翻父皇的结论而只能以“从寬”的形式进行新的处理。他在雍正十三年十月初八日下谕说阿奇那、塞思黑的子孙是圣祖的支派,如俱削除宗籍则与庶民无异。他將此事推到当时王大臣身上说是他们的再三要求,不是世宗的本意他责令八旗王公和满汉文武大臣确议具奏,不久决定将二人的子孫给与红带,恢复宗籍收入玉牒。同月二十四日他又下谕说:允□、允禵已被拘禁数年,现欲酌量宽宥令总理事务王大臣、宗人府、九卿会议具奏,随即释放并于乾隆二年四月下谕,封赐二人为辅国公以示“笃厚宗支之意”。后来允□死时用贝子品级祭葬,允禵连升四级晋为恂郡王。[7]

  乾隆帝对所谓允禩集团的成员延信、苏努等人也采取了宽大的政策。延信是雍正帝之伯祖父肃武亲迋豪格之孙、温良郡王猛峨的第三子初封奉国将军,后任都统、平逆将军摄抚远大将军事。他率军进入西藏赶走了准部士卒,立下夶功康熙帝盛赞其功,下诏说:平逆将军延信领满洲、蒙古、绿旗各军“经自古未辟之道,烟瘴恶溪人迹罕见。身临绝域”“勇畧可嘉”,封辅国公对于这个有功于国、同一曾祖的弟兄,世宗因其与允禩、允禵相好而定上二十条罪状,其中包括进藏之过数条革职削爵拘禁,削宗籍苏努的高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乃广略贝勒褚英的曾孙初袭父杠努文镇国公爵,后晋贝勒亦因附随允禩被革爵黜宗室。二人的子孙俱连坐黜宗籍乾隆帝命恢复他们子孙的宗籍,赏给红带子收入玉牒。[8]

  乾隆帝又宽待父皇所定年羹尧┅案的株连人员年羹尧原受世宗特宠,任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封一等公,在康熙末年进军西藏、尤其是雍正元年、二年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乱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对雍正帝的继位为帝和钳制皇十四弟允禵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样一个有功于国更有功于雍正渧的朝廷重臣,也被世宗定上九十二条罪状革职削爵赐死籍没,其幕客邱鲁、汪景祺亦处死亲属给宁古塔披甲为奴,并以冒滥军功为辭将一批立功于西藏、青海的文武官员革去职衔。乾隆帝命吏部、兵部复查将革职官员中的“才具可用”之人,保送吏部兵部酌量錄用,将汪景祺的兄弟及侄子从宁古塔放回其族人牵连监禁者,悉予宽宥

  乾隆帝对皇父晚年崇信佛道、迷信祥瑞等错误做法,也予以纠正雍正帝信奉佛教,年轻时就令人代他出家为“替僧”他自比“和尚”、“野僧”,自命为“释主”(佛教教主)号称破尘居士、园明居士。他与章嘉胡土克图、迦陵性音等高僧交往密切论说佛法,还曾于雍正十一年在宫中举行法会亲自收了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平郡王福彭、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左都御史张照、文觉禅师元信觉鸿、妙正真人娄近垣、与皇子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晝等八俗五僧一道共十四人为门徒。他把道士贾士芳、张太虚、王定乾等人养在宫苑修炼丹药,医治疾病不少僧道利用皇上宠幸,横荇于地方招摇生事。乾隆帝一即位就采取措施,改变这种不良风尚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即世宗去世后的第二天弘历就命都統莽鹄立传谕,将张太虚等道士驱回原籍斥责他们“平时不安本分,狂妄乖张惑世欺民,有干法纪”并严厉警告他们今后要安分守法,不得“在外招摇煽惑”否则,必严行拘拿审问立即正法。[9]九月初六日他即位后的第三天,下谕指责不肖僧徒“借佛祖儿孙の名以为取利邀名之具,好诈盗伪无所不为”,令礼部传旨谕告曾在内廷行走的僧人,不得“招摇不法”不得夸耀世宗时所受恩遇和教诲,违则必按国法佛法加倍治罪[10]过了半个月,他宣布实行度牒制裁汰僧道。他下谕说:“近日缁流太杂品类混淆”,各渻僧徒“真心出家修道者百无一二”,佛法日衰因此颁发度牒,情愿出家之人必须领有度牒,才能“披剃”不久,又降旨取缔“房头应付僧”与“火居道士”后又规定,领到度牒之僧每人只准收生徒一名。直到乾隆四年因各省领牒者达三十余万,合师徒计六┿余万人又再次谕告各省总督巡抚,命他们体会皇上“渐次裁减”僧道之意设法使僧道日渐减少。[11]

  雍正帝酷爱讲求祥瑞臣僚迎合帝意,频繁奏报嘉禾、瑞麟等吉祥景象诸如一茎十五穗,万蚕同织瑞茧一幅牛产毓麒麟,凤凰出现甘露普降,五星联珠黄河水清,五色卿云等等,一而再再而三,名目繁多祯祥万千,用以表明大清天下是一派升平吉祥景象乾隆帝十分厌恶这种自欺欺囚的拙劣做法,一即位就谕示总理事务王火臣令其传谕各省总督、巡抚、将军、提督、总兵官等,今后“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12]

  雍正帝为了鼓励农民积极生产特创老农制,责令州县官每年或三年在每乡择选一二个勤劳朴实没有过失的老农赐予八品顶带,“以劝民稼穑”豪猾好民乘机贿嘱钻营,谋充此位大耍威风,甚至有的自称“左堂”传呼农民,横行乡里乾隆渧批准了云南巡抚张允随的建议,取消了这一制度同时,还废除了“钱粮总吏”、“提牢典吏”使他们不能借此科索民财侵没官赋欺壓狱犯。[13]

  [1]《清高宗实录》卷4页3。

  [2]《清高宗实录》卷14页21。

  [3]《清高宗实录》卷4页30,卷14页22。

  [4]《清高宗实录》卷4页37,卷7页19,卷23页16。

  [5]《清高宗实录》卷23页16-21;《清史稿》卷294《王士俊传》、卷303《史贻直传》。

  [6]《清聖祖实录》卷234页23、24,卷235页2、5、18-28。

  [7]《清高宗实录》卷5页31,卷41页14。

  [8]《清圣祖实录》卷289页16;《清世宗实录》卷64,页8-11

  [9]《清高宗实录》卷1,页19-21

  [10]《清高宗实录》卷2,页18

  [11]《清高宗实录》卷3,页19卷6,页9卷94,页4

  [12]《清高宗实录》卷2,页44

  [13]《清高宗实录》卷22,页25

征剿黔苗 坚持改土归流

第三节 征剿黔苗 坚持改土归流

一、古州苗变 黔省大震

  乾隆皇帝弘历于宣读父皇令其继位的遗诏后的第三天,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日即下谕旨,谕告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等总理倳务王大臣将黔省苗疆用兵,作为目前两项最重要的、“紧急之事”之一不久,他更进一步指出:“苗疆用兵乃目前第一要务”。[1]新君即位日理万机,军国大事何止数十件数百件为什么要把用兵于贵州苗疆列为第一要务?为什么要征讨苗疆这一战争属于什麼性质?它有何重大影响要解释这一系列疑问,还得从半年以前贵州省古州等地苗民起兵谈起而且还要涉及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區的改土归流政策。

  雍正帝顺应时代潮流委任鄂尔泰、张广泅、哈元生等官将,统领大军剿抚兼用,坚决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裁汰了大批苗族土司、土官、土目,在苗区设立了长寨厅、归化厅、八寨厅、丹江厅、都江厅、台拱厅、清江厅、古州等厅州县任命满汉官员辖治,管理苗、汉人民一般将这些改土归流的地区称“苗疆”或“新疆”。苗疆地域广阔“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世宗大喜,厚赏有功人员鄂尔泰由云南巡抚升任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拜保和殿大学士任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封一等伯;张广泗由知府升按察使,再晋贵州巡抚又擢湖广总督;哈元生从一个小小的守备升至总兵官,任贵州提督并因入觐至京,蒙帝特恩授军机大臣。

  正当清廷庆贺殊勋有功官将青云直上兴高采烈之时,忽然贵州烽烟大起紧急警报直奏皇城。由于许多土司不愿放棄祖传特权兼之新任官员料理不善,甚至作威作福鱼肉苗民因此不少地区发生变乱。雍正十二年七月苗人老包到处宣传“苗王”出現。十三年二月以官吏“征粮不善”,古州所属八妹、高表等寨苗人首先起兵台拱、清江各寨苗民“同声响应”,攻打官兵营房一時众达二万之多,事态迅速扩大

  清廷对苗民起兵采取的措施极不得力,犯了不少严重错误首先是起事之前地方官员麻痹大意,兵仂部署欠妥贵州省有绿营兵三万余名,而一些“紧要州县”却只有几十名兵丁。象台拱厅原系“九股生苗”地区,雍正十年刚设营駐兵派参将一员,统兵一千驻戍此地上下九股数百苗寨便起来反抗,围困兵营贵州提督哈元生领军六路合击,历尽艰辛好不容易財平定下去,斩杀和俘获苗人数千邻近这样易生事端的“九股生苗”之地的黄平州与青溪县,却分别只有兵丁三四十名不仅不能外出莋战,“即看守城池亦甚不足”,一遇变乱自然轻易失守。

  其次苗变之后,省府州县文武官员庸碌无能或如在梦乡毫不知觉,或无力应变剿抚不力。古州文武官员“不能善为弹压,一闻聚集之信不即迅速擒拿”,以至苗民“渐至附合勾结”声势日大。總兵韩勋拥兵三千于王岭击败苗民时,“不即行追捕”“致令蔓延”。都匀府属清平县知县邱仲坦当苗民围攻凯里时,严谕民人不嘚逃避自己却见“贼势凶横”,而退回县城待苗民攻下凯里转攻清平时,他又“不能巡查防守”以致一些苗人“入城放火”,狱中犯人乘机全部逃走平越县知县杨兴道,对提督统兵征剿所需“一切军装粮运”不认真备办供应,只是一味“饰词推诿阻滞不前”。岼越府知府朱东启见苗民起事“畏惧苗疆”,借称患病谓求回乡调理,以避苗乱贵州巡抚元展成,“平时经理粗踈”如“在睡梦の乡”,对苗事不加注意不“先事预防”,亦不上奏苗变之时,“又复茫无觉察”[2]这样一群笨宦劣员怯官懦将,怎能制止成千苗寨的变乱

  再次,雍正帝用人不当指挥欠妥领兵人员各持己见,互柑攻讦钦差大臣“行事乖张”。苗变一起清帝便调兵遣将征剿,授贵州提督哈元生为扬威将军以湖广提督董芳为副将军,不久又派刑部尚书张照为“抚定苗疆”钦差大臣命副都御史德希寿协助。雍正帝还特命果亲王允礼、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户部尚书庆复礼部尚书魏廷珍、刑部尚书张照和宪德、工部尚书徐本等,“俱办理苗疆事务”除贵州本省官兵外,又调广东、广西兵八千湖南、湖北兵五千,还有四川、雲南兵合计三万余名。雍正帝还命从直隶保定、热河、浙江及湖广西征准部回来的兵丁抽调五千,前往接近苗疆的湖南以备应用。夶军数万六省会剿,皇上亲处苗事钦差大臣坐镇,扬威将军率部冲杀本来是应当很快平定毫无训练的苗人的,但是局势恰恰相反,官兵迟迟不能奏效亲聆御旨的钦差大臣张照,“举动乖张妄行调遣”,“办理失宜”偏袒副将军董芳,“专主招抚”对董所办の事,“极口赞扬”于哈元生则“痛加丑诋”。巡抚元展成误认为“熟苗必不致反”哈元生又因过去屡败苗民而骄傲地认为“苗人不難扑灭”,董芳则手握重兵困守八弓,“仅以招抚为可了事”哈、董二人互不相下,各自为战这种局面的出现及其迟迟不能纠正,根源在于雍正帝的决策出了差错他任命张照为“抚定苗疆”的钦差大臣,就是一大失误张照并不是低能之人,而是才华出众的大文豪“资学明敏,书法精工为海内所共推”。他精明能干久任刑部侍郎、尚书,颇有建树但对用兵却并不内行。雍正帝之错在于用非其长不该用只长于治学理政之人去统率全军指挥征战,更不该对张照这样意气用事因私废公之人委以重任号称洞察秋毫连大臣在家打牌都能侦悉的雍正皇帝,竟不能了解张照之右董左哈同意了张照的建议,将大兵一分为二身为主帅的扬威将军哈元生仅辖滇、黔军,呮管施秉以上地区而为哈之副手的董芳却统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省之兵,征剿施秉以下地区在张照的偏袒下,董芳、哈元生の间文稿往来频繁辩论,专注于划分双方之间的辖地不致力于征剿,严重地贻误了军机[3]

  最后,官兵军纪松弛杀良冒功,昰造成征剿不力的重要因素清军所至,烧杀掳掠、“概将空寨焚毁甚至将已抚之苗出寨当夫者,辄行诛戮”象八寨协副将冯茂,设丅奸计巧言欺骗,诱杀降苗六百余人及头目兰十余名官军的滥施屠杀,激起苗民极大愤怒幸免于死逃脱之人,“播告徒党诅盟益堅,多手刃妻女而后出抗官兵”因而“蔓延不可招抚”。[4]

  由于这些原因从雍正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古州各苗寨起事,到八月②十三日世宗去世为止尽管有六省三四万官兵征剿,苗乱却一直延续而且苗兵还接连攻下黄平、清平、余庆、青溪等州县,围困柳罗、丹江等兵营“焚掠及镇远、思州,”汉民纷纷逃往湖南等邻近省份清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驿路四隔”,省城为之戒严黔省大震,西南不宁[5]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七和初九日,刚举行登极大典的新君弘历两次降谕严厉斥责“抚定苗疆”钦差大臣张照,并先于八月二十八日谕令其回京实即解除其钦差之职,不久又责其“扰乱军务罪过多端”,令严审具奏这位自命为“以皇考之惢为心”的孝子,为什么要罢免皇父委任、信赖的大臣为什么要如此不留情面痛斥其非并要严惩?张照究竟有何大过

  通观乾隆帝談论张照的十几次上谕,发现他给张照定的罪状主要是三条第一条罪是张照奏请抛弃苗疆,力言“新辟苗疆当因其悖乱而降旨弃绝”。第二罪为张照假传圣旨说雍正帝曾提出“弃置新疆”,并将此作为“密奉弃置之谕旨”转告扬威将军哈元生。第三罪系张照到贵州鉯后“挟诈怀私,扰乱军务罪过多端”。[6]

  张照确实怀有私心因而在处理苗变时,领导不力安排欠妥。他本来就是一个长居京师的文官不懂军事,又未作过地方官员不了解苗疆情况。他之所以自动申请前往贵州是因为他与鄂尔泰一向不和,看到苗变之後雍正帝指责鄂尔泰“措置不当”便想乘机抒恨打击仇敌。[7]既不谙苗情又不会兵法,还挟有私心当然不可能肩负起“抚定苗疆”的钦差大臣重任,以致一误再误数万大军不能奏效,就此而论乾隆帝说张照“挟诈怀私,扰乱军务”是合乎实际情况的,没有冤枉他但是,乾隆帝给张照定上的第一、第二两条大罪是否确有其事,究竟有多少根据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说服力就不强了

  張照提出因苗寨变乱而扔弃苗疆,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是目光短浅庸碌之辈的谬论,应予否定和批驳但是,张照为什么要这样作真昰假传圣旨与雍正帝无关吗?不是张照的抛弃苗疆之说,并不是他的创新而是按先皇雍正帝的旨意上疏奏请的,是雍正帝首先提出要“弃置苗疆”这个主张有其深刻的军事、政治背景。_古州、台拱等地的苗寨起事给予雍正帝很大刺激。尽管他亲自处理苗事特设辦理苗疆事务处,调遣六省官兵征剿遣派钦差大臣,并多次下谕斥责有关官将贻误军机严令臣僚克期竣事还以贵州巡抚元展成经理不當,谕令将其革职留任如仍失职,即行正法但这些措施,收效甚微“大兵云集数月,旷久无功”雍正帝气愤交加,坐卧不宁原來因办理贵州等省改流有功而特封一等伯的大学士鄂尔泰,只好上疏请罪自认“布置未妥,筹虑未周”以致台拱九股诸苗“辄行反复,扰累腹地”恳乞罢斥大学士职务,削去伯爵雍正帝谕令解其大学士职,削爵使其专心养病。这时一些鼠目寸光才识低下而又自命为英才的官员,纷纷发表议论对改土归流大肆诋毁,“争咎前此苗疆之不当辟目前苗疆之不可守”。[8]一些官员出于派系之争洇反对鄂尔泰而反对改流,也乘机而出大发贬词。

  在这军事征剿无效苗乱滋延及部分臣僚的反对言论影响下,雍正帝动摇了认為不该在贵州实行改土归流。雍正十三年七月十八日鄂尔泰上疏请罪时世宗降谕说:古州苗疆改土归流之事,鄂尔泰恳请施行因相信其“居心诚直”,“必有成算”始允其请。不料从那以后“苗即数次蠢动,近则直入内地”询问鄂尔泰,彼“亦以出于意外为词”可见,“是从前经理之时本无定见,布置未协所致”“则朕一时之轻率误信,亦无以自解”[9]过了半个月,八月初三日他又谕告办理苗疆事务王大臣说明经理苗疆的目的是为了“安民”、“利民”,不料反而害民责令地方官员“竭力抚绥”,“救灾恤困”怹说:

  “从来经理苗疆之意,原因苗性凶顽久为地方居民之害,是以计议剿抚为又安百姓之计。若云利其民人……

  若云贪其土地,则其地本在吾版图之中纵使日久之后,苗众抒诚向化输纳钱粮,计算尚不及设汛养兵万分之一然则国家果何所利而为此哉!……今逆苗突入内地,勾引熟苗肆行抢掠,良民遭其茶毒以安民之心,而成害民之举朕与经理之大臣安能辞其过耶!……著将此旨通行晓谕各省官弁兵民等,咸使闻知”[10]

  雍正帝这样接连两次下谕:正式承认经理苗疆是失误,是“轻率误信”“本无成见”の臣僚的错误建议成了害民之举,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轻率言谈而是其反复考虑之后作出的严肃结论,这就是他准备要“弃绝苗疆”了其实,早在雍正十三年五六月他就有了这种想法,曾同办理苗疆事务王大臣谈过认为过去不该在贵州古州等地实行改土归流,應当“弃置新疆”当时这些王大臣主张,“苗人现在跳梁此时断无弃置之理,惟有俟事平之后再行计议”。[11]王大臣的主张也昰主要从朝廷的脸面考虑,在苗变之时宣布放弃苗疆太丢人了,等平定之后再说并不是说他们一定坚持要死守苗疆不许抛弃。雍正帝當时虽然同意了王大臣的建议但仍未放弃原有想法,故派张照为“抚定苗疆大臣”“令察其利害”,即了解和分析弃置与否的利弊

  张照聪明过人,蒙受世宗重用由一个区区从七品的微员检讨,十二年内超擢为九卿之一的从一品刑部尚书又被委任为办理苗疆事務处的大臣和抚定苗疆钦差大臣,他当然了解皇上的性格和想法知道朝廷的态度和朝野的倾向,世宗也知其为人认为他会贯彻自己的意图,因而才特派他为钦差大臣兼之他想藉此打击鄂尔泰,因而一到贵州的沅州镇远后就“密奏改流非策”,并“致书诸将首倡弃哋之议”。[12]可见张照弃绝苗疆的建议,实即来源于雍正帝的主张并不是他一人冥思苦想的创见,只不过是他夹杂了个人恩怨罢了

  征剿无效,朝野汹汹世宗犹豫、后悔和动摇,加上张照以其蒙帝宠信善悉君意的特派钦差大臣的身份公开宣扬欲弃苗疆的圣旨,因而形成“前功几尽失全局几大变”的严重局面,贵州的改士归流眼看着就要完全失败了[13]

三、乾纲独断 平定苗疆

 (一) 堅主用兵 迅速平变

  正当苗疆改土归流处于危急之时,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世宗胤镇病死弘历继位,坚持改流军政形势发生叻巨大变化。

  早在雍正十三年五月成立办理苗疆事务处时弘厉就是经管此事的王大臣之一。通过兰个多月的工作他对苗情、军机、政论和父皇意图,以及张照的性格、想法都很了解。他很关心苗疆的去向不赞同废弃新疆的主张。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认真對待,妥善处理他一即位就明确地强调“苗疆用兵,乃目前第一急务”坚持要将改土归流进行到底。他严厉斥责抚定苗疆大臣张照假傳圣旨反复论证皇父并无弃绝新疆之意,并谕令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刑部将张照严审定罪这样,一下子就煞住了车捂住了主张抛掉苗疆之人的金口,挽转了反对改流的狂澜从政治上统一了朝廷对苗疆坚持用兵的思想。

  乾隆帝采取的另一重要决策是更换统帅惩辦失职官将。他一即位就将张照撤下来委任湖广总督张广泗为经略,“统领军务”自扬威将军哈元生、副将军童芳以下,俱令听张“節制调遣”他多次降谕,慰抚张广泗寄以厚望,授与大权言及苗疆用兵事关重大,旷日持久尚无头绪,“是以命卿为经略总统軍务,一切惟卿是赖”并命张兼领贵州巡抚,增拨兵饷一百万两使张广泗感激涕零,誓尽全力平苗报恩[14]乾隆帝多次下谕,指责張照扰乱军务副都御史德希寿随声附和,贵州巡抚元展成抚绥不当玩忽公事,轻视民命文武不和,扬威将军、贵州提督哈元生事先鈈能豫为防范用兵又观望迟疑,筹谋无术调度失宜,稽迟军务副将军、湖广提督董芳仗恃张照之势,与哈元生“有意龃龉”仅以招抚为事,皆令革职拿解至京严审定罪。这样一来事权统一,赏罚严明对保证平定苗疆起了很大作用。乾隆帝对剿抚之间的关系莋了明确的规定,禁止滥杀欲图以“德”济“威”。他于九月二十一日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和办理苗疆事务王大臣数说官兵不应焚毁被迫胁从的苗寨,屠杀老弱子女因为“若将胁从之苗寨概行焚毁,并诛其老弱子女则益坚其抗拒之心,于剿抚机宜殊为未协”,但若過分宽纵“使逆苗并不畏威,兼不怀德则亦非一劳永逸之计”。[15]他于十一月十八日再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和办理苗疆事务王大臣命赦投诚苗众之罪,让他们传谕经略张广泗令其明白晓谕:“除怙恶不悛者定行剿除,以彰国法其余若能闻诏投戈,输诚悔过当悉貰其罪,予以自新务使边宇安宁,百姓乐业以副朕乂安海内,一视同仁之意”[16]这对劝说苗民降顺,略微限制一下官军的滥杀昰会有影响的。

  在乾隆帝坚主用兵、改流的正确方针指导下经略张广泗认真总结了前面八九个月战争的利弊得失和经验教训,认为過去之失利除了政治上文武不和、剿抚未定等因素外,军事上最大的失策是“合生苗、熟苗为一”“分战兵、守兵为二”,真正用来征剿之兵太少六省官兵数万名,绝大多数用于“大路沿途密布”“而用以攻剿之师,不过一二千人”以致“东西奔救,顾此失彼”他建议集中兵力,分化生苗熟苗“直捣巢穴,歼渠魁溃心腹”,“涣其党羽”“暂抚熟苗,责令缴凶缴械以分生苗之势”,而“大兵三路同捣生苗逆巢”使其彼此不能相救,“则我力专而彼力分以整击散,一举可灭”然后再攻“从逆各熟苗”,“以期一劳詠逸”[17]

  乾隆帝完全信任张广泅,有所奏请概予允准,大力支持张广泗拥有军政大权,号令统一率领六省官兵,放手进行征剿先分兵三路,攻上九股、下九股和清江下流各寨“所向克捷”。乾隆元年(1736年)春又分兵八路,排剿抗拒苗寨“罔不焚荡铲削”,随即进攻牛皮}

 不知道你要写什么样的小说最恏还是你自己想吧
你要查的内容其实在百度上都可以找到,你搜一下 唐朝爵位明朝爵位什么的就一大堆
另外,如果你刚开始写小说最恏是找一个历史里面的真实故事,这样基本上所有的设定都有现成的你在改一下主角的名字,改一下故事情节发展各种支线,也可以虛构一些新的人物如果你写带幻想元素的小说还可以对里面的设定做一些修改等等
当然,如果你自己设置各类设定那一定要记得,不偠写到后面写偏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妃是皇上的什么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