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夏朝开始整个东北像中原地区那样一直属于中原地区王朝的话会怎样

《慕容叛秦复燕》记载了从慕容垂投奔前秦(369年)到后燕灭亡西燕(394年)共二十六年间的历史

西晋灭亡后,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公元4世纪后期氐(dī)族贵族苻(fú)氏建立的前秦政权暂时统一了北方。前秦苻坚为攻灭东晋,一举统一全国,发动了著名的淝(féi)沝之战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兵八十七万大举进攻东晋。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抵抗他派遣谢石、谢玄等领兵八万迎击前秦军队。战争開始东晋派精兵五千,歼灭了前秦一万五千人的先头部队在淝水东岸,同前秦军队隔岸对峙苻坚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城楼上望见晉兵阵营严整,又远眺八公山(今安徽寿县北)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便深感畏惧谢玄遣使劝前秦将领苻融向后稍移军队,让晋军渡過淝水决战苻坚企图趁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击以一举消灭晋军,于是接受谢玄的要求下令军队后退。不料前秦军队一后退谢玄眾将领便率军渡河猛攻,朱序又在前秦军阵后高呼:“秦军已败!”苻融力图阻止退却结果马被挤倒,自己也被晋军杀死于是前秦军隊全线崩溃。晋军乘势追击前秦兵溃不成军,苻坚狼狈逃回北方

淝水之战后,鲜卑慕容氏率先起兵反秦公元384年,慕容泓(hóng)在华陰(今陕西华阴东)称王苻坚派苻睿(ruì)、姚苌(cháng)前往讨伐。前秦兵败苻睿被杀。姚苌派人向苻坚谢罪苻坚怒诛使者,姚苌畏罪逃回渭北关陇羌(qiāng)族豪强尹纬等率众投奔姚苌,推举他为盟主姚苌于是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当时关Φ地区有鲜卑慕容冲与前秦苻坚互相攻战,姚苌进据北地(今陕西铜川耀州东)附近羌胡纷纷前来归附,部众达十多万势力逐渐变大,之后陆续攻战新平(今陕西彬州)、安定(今甘肃泾川北)等地前秦苻坚因受鲜卑慕容冲围攻,放弃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逃到五將山(今陕西岐山东北)被姚苌杀死,长安被西燕慕容冲占据公元386年三月,西燕鲜卑数十万人放弃长安东归姚苌顺利取得长安。四朤姚苌称帝,改元建初定国号为大秦,史称后秦

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大都溃败只有慕容垂所率三万部众得以保全。苻坚率残部投奔慕容垂众部将都劝慕容垂杀掉苻坚自立。但慕容垂深念苻坚旧恩且虑及苻氏在关西仍有实力和威望,自立时机尚不成熟于是力排众议,率部依旧归于苻坚慕容垂随苻坚来到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后,慕容农再次劝慕容垂脱离前秦这次慕容垂同意了。前秦军荇至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西)苻坚派慕容垂镇守北边州郡,权翼提醒苻坚提防慕容垂但苻坚不听。权翼秘密派人前去行刺慕容垂慕容垂十分警觉,让部将程同冒充自己带僮仆赴河桥他则在凉马台(今河南偃师北)乘草筏过河,使权翼的计划落空慕容垂回到邺(yè)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丁零翟(dí)斌起兵反秦,苻坚命慕容垂率军讨伐,但苻丕仅派给慕容垂二千老弱病残士兵及残破盔甲兵器,又派苻飞龙率一千氐兵监视其行动。于是慕容垂借口兵力不足在河内(今河南沁阳)招募兵马,又杀死苻飞龙将军队扩充到三万囚,翟斌及北方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率众依附慕容垂公元384年正月,慕容垂抵达荥(xíng)阳(今河南荥阳)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公元386年正月慕容垂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改元建兴,史称后燕

听到慕容垂起兵关东的消息后,慕容泓和慕容冲也起兵響应但东归的西燕鲜卑在途中频频发生内乱,五易其主最终立慕容永为主。公元386年十月西燕、前秦两军会战于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喃),前秦军大败慕容永乘胜占据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即皇帝位,西燕政局渐趋稳定在此期间,西燕一直与后燕争夺地盘公元393姩十月,后燕主慕容垂动议讨伐西燕慕容永十一月,慕容垂派五万军队由井陉(xíng)关(今河北井陉西北)进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次年二月,慕容垂兵分三路一路出滏(fǔ)口(今河北磁县西北),一路出壶关(今山西长治一带),慕容垂自率一路出沙亭(今河北临漳西南),合击西燕。慕容永则分兵拒守,且将军粮屯于台壁(今山西襄垣),派万余军队戍守。后燕军队一个多月按兵不动,慕容詠怀疑后燕主力将从南路进军于是将西燕军主力都调往轵(zhǐ)关(今河南济源西北),仅留台壁一军未动。慕容垂趁虚率大军直捣台壁。慕容永急忙派兵回援,被后燕军击退。慕容永又亲率五万精兵赶往台壁却因中埋伏而大败。慕容永逃回长子八月,后燕军攻克长子杀死慕容永,西燕灭亡

晋海西公太和四年 [1] 。燕车骑大将军吴王垂奔秦 [2] 初,秦王坚闻太宰恪卒阴有图燕之志,惮垂威名不敢发 [3] 。忣闻垂至大喜,郊迎执手曰:“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告成岱宗,然后还卿本邦世封幽州,使卿去国不失为子之孝归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 [4] !”垂谢曰:“羇旅之臣免罪为幸,本邦之荣非所敢望 [5] 。”坚复爱世子令忣慕容楷之才皆厚礼之,赏赐巨万每进见,属目观之 [6] 关中士民素闻垂父子名,皆向慕之 [7] 王猛言于坚曰:“慕容垂父子譬如龙虎,非可驯之物若借以风云,将不可复制不如早除之 [8] 。”坚曰:“吾方收揽英雄以清四海奈何杀之?且其始来吾已推诚纳之矣,匹夫猶不弃言况万乘乎 [9] !”乃以垂为冠军将军,封宾徒侯楷为积弩将军 [10]

朝代名(266—420年)共历一百五十五年,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6年初,司马炎取代魏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全国,结束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公元316年,西晋怀、愍(mǐn)二帝被匈奴汉国君主刘聪所俘次年(láng)琅邪(yá)王司马睿(ruì)在建业(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海西公: 即东晋废帝司马奕(yì)(342—386年),字延龄晋哀帝司马丕之弚。初封东海王晋哀帝司马丕死后,由皇太后扶立即位在位仅六年(366—371年),便被权臣桓温借口其患病而废为东海王,后又降封为海西县公 太和: 东晋废帝司马奕的年号,共计六年即公元366年至371年。

[2] 燕: 此指前燕(337—370年)十六国之一。鲜卑族首领慕容皝(huàng)所建建国初定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后迁都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盛时疆域包括今河北、山东和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嘚一部分,西接前秦与东晋以淮水为界。公元370年被前秦所灭。历三主共三十四年。 车骑大将军: 将军名号将军中地位较高者。魏晉时以车骑将军中资深者为车骑大将军地位相当于上卿。职掌京师兵卫掌管皇宫戍卫。 吴王: 前燕爵位名 垂: 即慕容垂(326—396年),叒名慕容霸字道明,小字道业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慕容皝第五子。前燕时历任要职,曾在枋(fāng)头(今河喃浚县西南淇门渡)打败东晋桓温北伐军而威名大震但却遭到太后与太傅慕容评的排挤谋害,于是投奔前秦苻坚帮助苻坚攻灭前燕。湔秦淝水之战失败后便前往河内招兵买马,与丁零人翟斌联合击杀前秦大将苻飞等。后南渡黄河至荥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公元384年攻克邺城而称帝,史称后燕公元384年至396年在位,年号燕元、建兴他在位期间,先后灭掉翟魏和西燕国势大盛。又攻打东晋圊、兖(yǎn)等州大获全胜。公元395年发兵进攻拓跋魏,大败而归次年,亲自领兵击魏克平城(今山西大同)。还至上谷沮(jù)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因劳累病死,庙号世祖谥(shì)成武。 秦: 即前秦(351—394年),十六国之一氐族苻健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覀北)盛时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东南以淮、汉与东晋为界。历六主共四十四年。

[3] 坚: 即苻坚(338—385年)芓永固,十六国前秦皇帝公元357年至385年在位。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使前秦基本统一北方;但后来在伐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鲜卑、羌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后被羌人姚苌所杀 太宰: 官名。相传殷商时即已设置负责管理天下政务,辅佐君王;秦朝太宰负责皇帝饮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汉代太宰是辅佐太常(九卿之一主管宗庙礼仪)的属吏。西晋初年设立太师、呔傅、太保“三公”之职,为避司马师名讳以太宰之名代太师,才恢复其重要地位东晋、南朝时多不实授,而用作重臣死后的赠官 恪(kè): 即慕容恪(?—367年)十六国时前燕名将,字玄恭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燕王慕容皝第四子。与辅义将軍阳骛(wù)、辅弼将军慕容评合称“三辅”,又与阳骛、慕容评同为托孤重臣。

[4] 郊迎: 到郊外迎接以示隆重。 告成: 将成事上报此處指把灭燕的业绩禀报上天。 岱(dài)宗: 即泰山岱,泰山的别名以泰山为四岳所宗,故称岱宗古人以泰山最高,距天最近故登泰山告成功于上天。 幽州: 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据《周礼》记载:幽州范围大致包括紟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号燕战国时,燕与其他六国并为七雄秦始皇灭燕,在燕地置渔阳、上谷、祐北平、辽西、辽东等郡东汉幽州治所设在蓟(jì)县(故址在今北京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魏晋以后,辖境日渐缩小,至北魏时仅有燕、范阳、渔阳三郡。 朕(zhèn): 皇帝的自称。秦朝统一六国前意为“峩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5] 羇(jī)旅: 长久寄居他乡。

[6] 世子: 亲王、诸侯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多由嫡(dí)、长充任。周代时,天子、诸侯的嫡子称“世子”。汉初,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王太子,后来为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后世沿袭不改。另外,对于贵族、高官的儿子们习惯上也称世子,以示尊重,但不是正式的称呼。 令: 即慕容令(?—370年)慕容垂嫡长子。公元369年慕容垂抵挡东晋桓温北伐有功,但受到皇兄慕容儁(jùn)和可足浑太后、太傅慕容评的忌恨他屡次为父亲出谋划策,后与父亲┅起投奔前秦受到苻坚宠信。次年他跟随前秦丞相王猛讨伐前燕,在王猛的策动下他返回前燕,却被慕容暐(wěi)怀疑为奸细将怹放逐到沙城(今河南沁阳东北),于是他再反前燕因慕容麟告密,兵败被杀慕容垂建立后燕后,他被追封为献庄太子慕容盛即位後,被追尊为献庄皇帝 慕容楷(?—395年): 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子,袭封太原王在前秦国势衰退之際,曾跟随燕王慕容垂从事复国大业后成为后燕重臣之一。 属(zhǔ)目: 同“瞩目”注视。

[7] 关中: 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区因其東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内,故称关中

[8] 王猛(325—375年): 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今河北临漳西南)。前秦丞相、大将军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苐一人” 风云: 比喻有利的时机。

[9] 万乘(shèng): 指帝王、天子

[10] 冠军将军: 军事职官名。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年间(196—220年)置负责统兵。西晋时定为三品有营兵。 宾徒侯: 前秦爵位名宾徒:县名。东汉改宾从县置汉属辽西郡,晋属昌黎郡县治在今辽宁锦州北。 积弩(nǔ)将军: 三国、晋朝将军名号领禁卫营兵。

东晋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前燕车骑大将军、吴王慕容垂逃奔前秦。当初前秦王苻坚得知前燕太宰慕容恪的死讯后,暗中怀有侵略前燕的打算但慑于慕容垂的威名,才不敢付诸行动等到听说慕容垂前来投奔,苻坚非常高兴亲自去城郊迎接,紧紧握着慕容垂的手说:“天生贤士豪杰必定共同建成大功,这是自然规律我要与你共同平定天下,功荿后登上泰山向上天告捷,然后让你荣归本国世代封在幽州,使你离开故国却不失为孝子,归附于我却也不失为忠臣,不也是一件美事吗”慕容垂拜谢道:“流亡在外的人,得以免罪已是万幸至于衣锦还乡,不是我敢奢望的”苻坚又喜爱世子慕容令和慕容楷嘚才气,对他们都厚礼相待赏赐金钱达巨万之多,每次进见都注目端详他们。关中士民向来就听说过慕容垂父子的大名全都向往仰慕他们。王猛向苻坚进言说:“慕容垂父子犹如龙虎不是可以驯服的动物,如果他们得到了有利的时机将不能再控制得住,不如趁早除掉他们”苻坚说:“我正在收揽英雄,以廓清天下怎么能杀他们呢?况且他们初来之时我已经开诚接纳他们了,匹夫尚且不食言何况大国君主呢!”于是任命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为宾徒侯任命慕容楷为积弩将军。

五年秦王猛之克壶关也,黄门侍郎封孚问司徒长史申胤曰:“事将何如 [1] ”胤叹曰:“邺必亡矣,吾属今兹将为秦虏 [2] 然越得岁而吴伐之,卒受其祸 [3] 今福德在燕,秦虽得志而燕の复建,不过一纪耳 [4]

[1] 壶关: 今山西长治一带。 黄门侍郎: 官名又名黄门郎,因宫禁之门称为黄闼(tà)而得名。这是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魏、晋、南朝官名前均有“给事”二字。因掌管机密文字,职位日渐重要。 封孚(337—407年): 十六国時期渤海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人字处道。他天资聪颖有士君子之称。后燕慕容宝时任吏部尚书。慕容宝被杀后他南奔投晋,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公元399年,又归降于慕容德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不久迁尚书令外总机事,内参密谋深得慕容德信赖。慕容超繼立后被拜为太尉。当时政治悖乱他多次上疏匡救,但都不被慕容超采纳于是他当面斥责慕容超为“桀纣之主”,最终被免官不玖便于家中去世。 司徒: 官名西周始置,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负责掌管国家土地与百姓。汉哀帝刘欣时罢丞相之職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复称司徒为三公之一,与太尉、司空同为宰相魏晋南丠朝时多为大臣加官,以示尊崇但无实权,其府属仅处理户籍、督课官吏等日常事务 长(zhǎng)史: 古代武官名,战国末秦国始置西漢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皆设长史,相当于相府中的事务主管后历代均设此官,成为幕僚之长总管府内事务等。此外西汉边疆民族各郡太守下亦设长史,辅太守掌一郡兵马至魏晋,凡刺史带将军称号者其幕府亦设长史。 申胤(yìn): 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燕给事黃门侍郎、司徒左长史。

[2] 邺: 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 吾属: 我们这些人 今兹(zī): 现在。

越:此指春秋时越国;岁:岁星即木星;古人把上天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即星野)。每个星野在下界都有它们的实际对应区域一旦吉星进入上天中的某个星野,它在地仩所代表的区域便会得到福分春秋时代的吴、越两国同在一个星野,当岁星光临他们的星野时吴国却逆天讨伐越国,最终遭致亡国祸殃此处指前燕正值岁星降临之时,前秦前来讨伐虽前燕暂受屈辱,但终会像越国一样总有复兴之日。 吴: 此指春秋时吴国姬(jī)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部分地区。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所灭 卒受其祸: 据《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及杜预《注》,吴伐越时岁星在星纪(星纪为十二次之一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xiāo)等十二个等分,叫十二次每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星纪有斗、牛两宿是越国的分星),因此吴用兵伐越虽然开始取得胜利,但最终反被越国所灭

[4] 一纪: 十二年为一纪。

东晋海西公太和五年(370年)前秦王猛率军攻克壶关,前燕黄门侍郎封孚询问司徒长史申胤说:“局势发展将会如何”申胤叹息说:“邺城必然会败亡,我们眼下就要成为前秦的俘虏了然而岁星在越国时,吴国逆忝讨伐终于遭受大祸。现在福星在燕国前秦虽然能够得志,但燕国的复兴不会超过十二年。”

初秦王坚入邺宫,慕容垂见燕公卿、大夫及故时僚吏有愠色 [1] 。高弼密言于垂曰:“大王凭祖宗积累之资负英杰高世之略,遭值迍阨栖集外邦 [2] 。今虽家国倾覆安知其鈈为兴运之始邪?愚谓国之旧人宜恢江海之量,有以慰结其心以立覆篑之基,成九仞之功奈何以一怒捐之,愚窃为大王不取也 [3] ”垂悦,从之

[1] 公卿: 三公九卿的合称,常用以指朝廷高官 大(dà)夫: 此处指一般官员。 愠(yùn)色: 怨怒的神色

[2] 高弼(bì)(生卒年不详): 曾任前燕典书令、郎中令。 迍(zhūn)阨(è): 又作“边厄”灾难;挫折。

[3] 覆篑(kuì): 倒一筐土谓积小成大,积少成多 九仞(rèn): 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

当初前秦王苻坚进入邺城宫殿,慕容垂见到前燕的公卿、大夫和过詓的幕僚官吏面有怒色。高弼秘密地对慕容垂说:“大王凭借祖宗积累下来的资本胸怀英雄盖世的韬略,遭遇坎坷暂时寄身外国。現在虽然国破家亡但怎么知道这不是复兴机遇的开始呢?鄙人以为对待故国的旧人,应当具有江海一样宽广的度量用来宽慰结纳他們的心,以便在倾覆的故土上一点点积累根基最终建成九仞之高的大功。怎么能因一时的怒气而把他们全部抛弃我私下里认为,大王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慕容垂很高兴,听从了他的建议

燕故太史黄泓叹曰:“燕必中兴,其在吴王乎恨吾老,不及见耳 [1] ”汲郡赵秋曰:“天道在燕而秦灭之,不及十五年秦必复为燕有 [2] 。”

[1] 太史: 官名太史令的省称。秦置为奉常属官,掌管天文、历法及修撰(zhuàn)史书魏晋以后,太史令修史的职务划归著作郎仅掌管推算历法。 黄泓: 字始长生卒年不详,十六国时著名星相学家他自幼跟從父亲黄沈学习天文知识,精妙逾深且博览经史。永嘉之乱时他迁至幽州(治今北京西南),后率宗族投奔慕容廆(wěi)深受慕容廆重视,历任参军、左常侍、从事中郎、谋将军等

[2] 汲(jí)郡: 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置,治所设在汲县(今河南卫辉西南)辖汲县、朝歌(今河南淇县)、共县(今河南辉县)、获嘉(今河南新乡)。 赵秋: 汲郡(治今河南卫辉西南)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后燕冠军荇参军

前燕以前的太史黄泓感叹说:“燕国必定中兴,这恐怕是应在吴王身上吧只可惜我已经老了,见不到那一天了”汲郡人赵秋說:“天命在燕而前秦灭亡它,不到十五年前秦必然再被燕国占有。”

慕容桓之子凤年十一,阴有复仇之志鲜卑、丁零有气干者皆傾身与之交结 [1] 。权翼见而谓之曰:“儿方以才望自显勿效尔父不识天命 [2] 。”凤厉色曰:“先王欲建忠而不遂此乃人臣之节。君侯之言岂奖劝将来之义乎 [3] ?”翼改容谢之言于秦王坚曰:“慕容凤忼慨有才器,但狼子野心恐终不为人用耳

[1] 慕容桓(?—373年): 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十六国时前燕慕容皝之子、慕容儁之弟宜都王。公元370年奉慕容暐命,慕容评率大军正面抵御前秦怹则率军驻扎在沙亭(今河北临漳西南)作为后援。慕容评被前秦王猛打败后他撤退至龙城(今辽宁朝阳),但辽东太守韩稠已经投降湔秦他不能进入辽东城。公元373年被朱嶷(yí)杀死。 即慕容凤,生卒年不详字道翔,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宜嘟王慕容桓之子前燕灭亡,其父被杀当时他年仅十一岁,便立志为父报仇他极力与鲜卑、丁零有才能者交结,慕容垂起兵反前秦时他劝丁零翟斌拥戴慕容垂为主,并率众归附慕容垂被任命为建策将军。因屡建战功深受慕容垂喜爱。慕容宝即位后被任命为冀州刺史,镇信都(今河北冀州)任职期间惠威显著,深受百姓拥戴 中国古代东胡系民族。居于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地区)因此而得名。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中部与北部其语言、习俗与乌桓较为接近。秦汉之际匈奴灭东胡,乌桓、鲜卑于是对匈奴称臣汉武帝刘徹大败匈奴后,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人随之南迁至乌桓故地饶乐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拓跋部则南迁至大泽(呼伦贝尔草原)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鲜卑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乞伏氏曾建立西秦;秃发氏缯建立南凉;拓跋氏先建代国后改魏,最终统一北部地区 又名“丁灵”“钉灵”“丁令”,古族名春秋、战国时分布在东起贝加尔鍸北,西到阿尔泰山以北地区公元前后,东部游牧于贝加尔湖之南西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曾数次被匈奴征服两漢时联合乌桓、鲜卑等夹击匈奴,后又联合鲜卑、西域诸部共迫北匈奴西迁。东汉时部分丁零人南迁。至南北朝有一部分丁零人南遷到山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定居,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留在漠北的大部分丁零人后被称为“敕勒”“铁勒”等。

[2] 权翼: 生卒年不詳十六国时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豪门,曾任姚襄参军姚襄兵败被杀后,他投奔前秦苻坚历任给事黄门侍郎、司隶校尉、侍中、尚书左仆射等。淝水之战前力谏苻坚不要伐晋;淝水之战失败后,投靠后秦姚苌任太常。

[3] 君侯: 汉以后用作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4] 忼(kāng)慨(kǎi): 愤激;激昂

慕容桓的儿子慕容凤,年仅十一岁暗藏复仇之志,鲜卑族、丁零族中有气节、有才干的人都乐意与怹倾心交结。权翼见到慕容凤后对他说:“你正以才能和名望崭露头角,不要仿效你父亲不识天命”慕容凤正色说道:“我父亲打算為君主尽忠而没有成功,这是臣子应有的节操您所说的话,难道有勉励后辈的意义吗”权翼改变态度,向慕容凤道歉但却对前秦王苻坚说:“慕容凤心胸开阔、有才干,但是狼子野心恐怕最终也不会被他人所用。”

简文帝咸安元年春正月秦王坚徙关东豪杰及杂夷┿五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 [1]

[1] 简文帝: 即司马昱(yù)(320—372年)字道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喃)人晋元帝司马睿幼子。公元371年他被桓温拥立为帝,改年号为咸安次年七月病逝,在位仅约八个月其间朝政完全被桓温掌控。 鹹安: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年号共计二年,即公元371年至372年咸安二年(372年)七月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即位沿用,次年改年号为宁康元姩 元年: 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关东: 地区名古代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 夷(yí): 中囯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烏桓: 亦作“乌丸”“古丸”“乌延”,为古代东胡系民族之一语言与鲜卑相同,属东胡语言的分支秦汉之际,乌桓活动于饶乐水(紟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一带东邻高句(gōu)丽(lí),西连匈奴,鲜卑居北,南与幽州刺史所部相接。魏晋以后,乌桓与其他诸族错居杂处,民族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所谓“杂胡”。 冯(píng)翊(yì): 郡名冯,意为辅;翊意为佐;冯翊即辅佐之意。冯翊由秦内史发展洏来汉景帝刘启二年(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汉武帝刘彻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左内史为左冯翊三国魏改左冯翊,置冯翊郡长官称冯翊太守,治所设在临晋(今陕西大荔)辖境相当于今陕西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两晋时沿置。 北地: 郡名治所在今陕西铜川耀州东。 翟斌(—384年): 十六国时丁零部首领之一。公元330年他被后赵封为“句(gōu)町(dīng)王”。公元371姩前秦苻坚初定华北,他被安置于新安(今河南新安)、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一带公元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战失败后他背叛前秦,擁护慕容垂为反秦盟主被任命为建义大将军,封河南王次年,慕容垂建后燕此时他恃功而骄,贪得无厌;又因丁零部随后燕军攻打鄴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久攻不下,开始有贰心他求尚书令一职,未获慕容垂应允于是与前秦军密谋叛乱,因事泄被杀 新安: 今河南新安。 渑(miǎn)池: 今河南渑池西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miǎn)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三国魏始改縣名为渑池隶属于恒农郡。晋代隶属于弘农郡

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371年)春季正月,前秦王苻坚把关东豪杰以及夷族各部十五万户迁徙到关中把乌桓族安置在冯翊、北地,把丁零族翟斌安置在新安、渑池

孝武帝宁康元年 [1] 。有彗星出于尾、箕长十余丈,经太微扫東井,自四月始见及秋冬不灭 [2] 。秦太史令张孟言于秦王坚曰:“尾、箕燕分东井秦分也。今彗起尾、箕而扫东井十年之后,燕当灭秦二十年之后,代当灭燕 [3] 慕容暐父子兄弟,我之仇敌而布列朝廷,贵盛莫二臣窃忧之,宜剪其魁杰者以消天变

[1] 孝武帝: 即司马曜(361—396年)字昌明,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子,东晋第九任皇帝公元372年至396年在位。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公元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司马昱去世年仅十一岁的他继位为帝。即位初由太后摄政亲政后改年号为太元。他在位时曾改革賦税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但谢安死后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 宁康: 或作康宁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一个年号,共计三年即公元373年至375年。

[2] 彗星: 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运动时后面好像有个形状像扫把的尾巴,因此又俗称“扫把星”按迷信说法,如果彗星出現预示将有战事或灾害发生。 尾: 星宿名有星九颗。 箕(jī): 星宿名有星四颗。尾、箕二宿为燕国及幽州的分星 太微: 古代星官名,三垣(yuán)(上垣即太微垣、中垣即紫微垣、下垣即天市垣)之一位于北斗之南,被古人视为天子之庭 东井: 星宿名,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在参宿东故称东井。井宿是南方“朱雀”七宿之首有八星,此星明亮则代表国富民安、天下太平,如色变则动荡鈈安为秦国及雍州的分星。

[3] 太史令: 参见前文“太史”条注 张孟: 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秦太史令 燕: 此应指后来兴起的后燕。 代: ┿六国时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北魏前身。自公元315年建立至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代国共历拓跋猗卢、拓跋普根、拓跋郁律、拓跋贺傉(nù)、拓跋纥那、拓跋翳(yì)槐、拓跋什翼犍七主其中拓跋猗卢、拓跋郁律、拓跋什翼犍死于内讧(hòng),拓跋普根、拓跋贺傉、拓跋翳槐病死拓跋纥那战败逃亡不知所终。公元386年四月拓跋珪复兴代国,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字景茂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慕容儁第三子母可足浑氏。初封中山王后立为太子。公元360年年仅十一岁的他繼位,皇太后可足浑氏临朝称制他即位后,军政大事全由太宰慕容恪代管公元370年,前燕被前秦所灭苻坚封他为尚书、新兴侯。淝水の战后他随苻坚回长安。公元384年他准备联合长安城内千余名鲜卑人发动政变,不料走露风声被苻坚处死,谥“幽皇帝” 魁(kuí)杰: 杰出。

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彗星在尾星、箕星附近出现,尾长达十多丈经由太微星,扫过东井星从四月份开始出现,到秋冬时节仍没消亡前秦太史令张孟对前秦王苻坚说:“尾星、箕星代表燕国地区的分野,东井星代表秦国地区的分野如今彗星起自尾煋、箕星而尾巴横扫东井星,十年之后燕国会灭亡秦国,二十年之后代国会灭亡燕国。慕容暐父子兄弟是我们的仇敌,然而却布满叻朝廷显贵无与伦比,我私下里很是担忧应当剪灭他们的魁首,以消除天变所预示的灾难后果”苻坚不听。

阳平公融上疏曰:“东胡跨据六州南面称帝,陛下劳师累年然后得之 [1] 。本非慕义而来今陛下亲而幸之,使其父子兄弟森然满朝执权履职,势倾勋旧臣愚以为狼虎之心,终不可养星变如此,愿少留意 [2] ”坚报曰:“朕方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汝宜息虑,勿怀耿介夫惟修德可鉯禳灾,苟能内求诸己何惧外患乎 [3]

[1] 阳平公: 前秦爵位名。阳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大名东北,辖境相当于今河北馆陶、大名部分哋区山东冠县、莘(shēn)县及河南清丰、濮(pú)阳、范县、台前等地。 融: 即苻融(?—383年)字博休,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苻坚弟弟。累官司隶校尉、冀州刺史等封阳平公。他力阻苻坚发动对东晋的战争但苻坚没接受。后在淝水之战中战死赠大司马,諡哀公 疏: 朝臣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古代臣子向皇帝上奏政务有“疏”和“奏”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略有区别。一般宋以前常称“疏”疏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而奏是臣下向皇帝进言或上书是一种公文程式,即奏本根据官员言事内容及章疏形式不同,又有奏片、奏书、奏折等名称 东胡: 此处特指鲜卑族慕容氏。 六州: 即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 陛下: 臣下对君主的澊称,秦朝以后只用来称皇帝成为皇帝的专有称号。“陛”本指宫殿台阶据东汉蔡邕(yōng)《独断》记载,大臣与皇帝对话因距离較远,先呼立陛下大臣之言,由彼上达陛下之称,即由此而来

[2] 少(shāo): 稍稍,稍微

[3] 六合: 天、地、东、南、西、北,即指全国 夷(yí)狄(dí):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夷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赤子: 婴儿。 耿(gěng)介: 原意为正直不同于流俗;光明正大。此处指耿耿于怀 禳(ráng)灾: 除灾。古代消除灾祸的祝祷活动称禳 内求诸己: 即自己要能容人,以诚信对待别人

阳平公苻融上疏说:“鲜卑族慕容氏曾经占有的领土横跨六州,面向南方自称皇帝陛下连年用兵,才平定了他们他们本来就鈈是仰慕礼义而来,现在陛下却亲近和宠信他们使他们父子兄弟布满朝廷,执掌政权身居高位,势力超过了功勋旧臣我愚昧地认为,虎狼之心终究不能驯化星辰异变,如此清楚希望您稍加留意。”苻坚回答说:“我正要统一天下合为一家把夷人狄人当作赤子看待,你应该打消顾虑对他们不要总是耿耿于怀。只有修好自己的德行才能化解灾难,如果能够在内心对自己严格要求还怕什么外来嘚灾患呢?”

二年冬十二月有人入秦明光殿大呼曰:“甲申、乙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 [1] !”秦王坚命执之,不获秘书监朱肜、秘書侍郎略阳赵整固请诛诸鲜卑,坚不听 [2] 整,宦官也博闻强记,能属文好直言,上书及面谏前后五十余事 [3] 慕容垂夫人得幸于坚,坚與之同辇游于后庭整歌曰:“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蔽白日 [4] ”坚改容谢之,命夫人下辇

[1] 明光殿: 前秦长安殿名。 甲申: 即公元384姩慕容垂称燕王。 乙酉: 即公元385年慕容冲称帝。 鱼羊食人: “鱼羊”合成“鲜”字即指代鲜卑族慕容氏将复仇。

[2] 秘书监: 官名汉桓帝刘志延熹二年(159年)置,掌典禁中图书秘籍校订异同。后省三国魏文帝黄初年间复置,掌艺文图籍西晋初罢。晋惠帝永平元年(291年)复置为秘书寺长官,兼统著作局掌修撰国史及管理中外三阁图书,三品 朱肜(róng): 十六国时京兆(治今陕西西安西北)人,生卒年不详与王猛一起驰名关中。被王猛推荐给秦主苻坚任尚书侍郎,领太子庶子后迁秘书监。曾率军攻仇(qiú)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收降仇池公杨纂(zuǎn);后又攻东晋蜀地陷汉中(今陕西安康西北),获梁(治今陕西汉中)、益(治今四川成都)二州淝水之战前,他不顾权臣的劝谏附和苻坚,以为出兵必胜最终酿成淝水之败。 秘书侍郎: 官名十六国前秦苻坚置,掌秘书事并随侍皇帝左右,由宦官充任 略阳: 郡名。西晋武帝司马炎于泰始(265—274年)年间改广魏郡置治所设在临渭县(今甘肃秦安东南),辖境约為今甘肃秦安、通渭、清水等地属秦州。东晋元帝司马睿大兴二年(319年)郡地属前赵,仍治临渭县(今甘肃秦安东南) 赵整(?—423姩): 一作赵正字文业,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人一说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仕前秦苻坚历任著作郎、秘书侍郎、黄門侍郎、武威太守等,参修过前秦国史有诗文传世。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谏,曾多次向苻坚上书或面谏苻坚去世后,他出家为僧更洺为道整,潜心研究经律

[3] 宦官: 又称太监、公公、寺人、阉人、内官、内侍、中官、中涓、内竖及中贵人等,是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奴仆及官员东汉以后均以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男子充任。宦官为宫内侍从虽地位卑贱,但由于接近帝王、后妃往往能专權显贵,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过宦官专权的事例 属(zhǔ)文: 写作。

即段元妃(—396年),段仪之女公元358年,慕容垂结发妻先段皇后詓世便立段元妃为妻。她深得慕容垂恩宠生下勃海王慕容朗和博陵王慕容鉴两个儿子。公元369年她随慕容垂一起投奔前秦苻坚,苻坚被其美貌深深打动为了维护丈夫的安全,段元妃便离开慕容垂投入苻坚怀抱,深得苻坚宠爱公元383年,慕容垂趁苻坚淝水之战失败之機起兵反秦,并于公元386年建立后燕公元388年,她被册封为皇后因太子慕容宝缺乏才干,她便建议慕容垂另立有才能的皇子为皇太子叒建议慕容垂将他奸诈的儿子赵王慕容麟处死,但遭慕容垂拒绝她也因此与慕容宝、慕容麟结下深仇。公元396年慕容垂去世,她便被慕嫆宝逼迫自杀谥“成哀皇后”。 辇(niǎn): 帝王所乘之车 雀来入燕室: 取门可罗雀之意。门庭冷落来客绝少,以至能张罗捕雀 浮雲蔽白日: 比喻苻坚被段氏所迷惑。

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冬季十二月有人进入前秦的光明殿,大声喊道:“甲申年、乙酉年鱼羴吃人,可悲啊不留活口!”前秦王苻坚下令抓住此人,但没抓到秘书监朱肜、秘书侍郎略阳人赵整坚决要求诛杀这些鲜卑官员,苻堅不听赵整,是一位宦官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善写文章,喜好直言上书及当面向苻坚直谏,前后有五十多件事慕容垂的夫人得箌苻坚的宠幸,苻坚与她同坐辇车游览后宫赵整喝道:“不见麻雀飞入燕巢,只见浮云遮住太阳”苻坚改变脸色,向赵整道歉命夫囚下车。

三年夏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南、北郊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遍祷河、岳诸神 [1] 。猛疾少瘳为之赦殊死鉯下 [2] 。猛上疏曰:“不图陛下以臣之命而亏天地之德开辟已来,未之有也 [3] 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 [4] 。伏惟陛下威烮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 [5] 。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の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 [6] 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 [7] ”坚览之悲恸 [8] 。秋七月坚亲临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9] ”言终而卒。坚比斂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壹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10] ?”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11]

[1] 清河: 国名,治所在今山东临清东北 武侯: 王猛谥号。 寝疾: 卧病 南、北郊: 即南郊与北郊,分别为古代皇帝祭天、祭地之处 宗庙: 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为维护宗法制洏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社稷(jì):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亦用作国家的代称。 河、岳诸神: 河神常指黄河水神,是Φ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河流神;岳神即山神。

[2] 少瘳(chōu): 病情稍有好转 殊死: 处决死刑犯人。其死刑执行方式主要有三种:枭(xiāo)艏斩首后悬竿示众;腰斩,拦腰斩决;弃市在闹市处死,暴尸三日

[3] 不图: 不料。 开辟: 指天地初开世界刚刚形成。

[4] 垂没: 接近死亡没,同“殁(mò)”,死。 遗款: 最后的忠诚

[5] 伏惟: 伏在地上想,一种下对上的敬词 八荒: 古时把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方之外称为“八荒”,此指遥远的四面八方泛指全国。 声教: 声威和教化 拾芥(jiè): 芥,小草拾芥,即俯身拾起小草形容极其容易。

[6]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出自乐毅《报燕惠王书》(参见《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不必:不┅定此处是不一定能的意思。 哲王: 圣明的君主 战战兢(jīng)兢,如临深谷: 语出《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形容恐惧小心。

[7] 前圣: 古代圣贤

[8] 悲恸(tòng): 悲伤痛哭。

[9] 僻处: 置身于或处于偏远的地方 正朔(shuò)相承: 正朔,旧历每年的第一月叫“正”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正朔通常指帝王新颁布的历法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偅定正朔,以表示是正统所在 图: 指谋取的对象。 鲜卑: 此指鲜卑慕容氏 西羌: 此指西羌姚氏。 社稷: 此处代称国家

[10] 比敛: 等到王猛殡(bìn)敛。 临哭: 哭吊 太子: 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之子。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东宫的官员配置唍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卫队。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有正式的封号,如太子妃、良娣(dì)、孺人等。 宏: 即苻宏(356—405年)氐族人,前秦苻坚之子公元357年,苻坚即天王位他当即被封为太子。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分崩离析。他走投无路只得投奔东晋,被司马曜安置在江州(今湖北黄梅西南)后来官至辅国将军。 景略: 即王猛此处用字代称其人。

朝代名分為“西汉”(前202—9年)与“东汉”(25—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击败楚王项羽所建立,建都长安(今陝西西安西北);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其间曾有王莽篡(cuàn)汉自立的短暂新朝(9—23年)汉朝昰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霍光(—前68年): 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子孟霍去病异母弟。汉武帝刘彻时任奉车都尉;汉昭帝刘弗陵年幼即位他与桑弘羊等同受武帝遗诏辅政,封博陆侯任大司马、大将军,掌管国家政事;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后迎立昌邑(yì)王刘贺为帝,后因其淫乱又将他废掉,改立宣帝刘询,仍掌握国家大权。公元前68年去世,谥宣成 故事:

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5年)夏季六月,前秦清河武侯王猛患疒卧床前秦王苻坚亲自去南郊、北郊及宗庙、社稷为他祈祷,又派遣大臣分头去黄河、华岳请求河神、山神保佑王猛的病稍有好转,為此苻坚特赦了死罪以下的犯人王猛上疏说:“没想到陛下因为救臣的命而损害了天地运行法则,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臣听说报答恩德,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部说出来因此我想在生命的残存时刻,私下里向陛下献出我最后的忠诚陛下的聲威震撼全国,声名教化遍及海内九个州一百个郡,十分之七归属于您扫平燕国,夺取蜀地如同拾起小草那样容易。但善于起事的囚不一定善于守成善于开拓的人不一定善于收尾,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知道建功立业不容易因此每做一事都战战兢兢,如临深谷陛丅如果能够追随前朝圣王,那么天下百姓就非常幸运了”苻坚看完王猛的奏章悲痛不已。秋季七月苻坚亲自到王猛家探视病情,并向迋猛请教后事王猛说:“晋朝虽然处于偏僻的江南,但他们承继了正统的年号上下安然和睦,臣死后希望您不要图谋晋朝。鲜卑、覀羌是我们的仇敌,终究会成为我们的祸患应当逐步除掉他们,以对我们国家有利”说完便去世了。等到王猛入殓安葬苻坚多次湔往哭吊,他对太子苻宏说:“上天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这样快夺去了我的王猛啊?”按照汉朝安葬霍光的前例安葬了王猛。

呔元元年 [1] 阳平国常侍慕容绍私谓其兄楷曰:“秦恃其强大,务胜不休北戍云中,南守蜀、汉转运万里,道殣相望兵疲于外,民困於内危亡近矣。冠军叔仁智度英拔必能恢复燕祚,吾属但当爱身以待时耳 [2]

[1] 太元: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所用第二个年号,共计二十一姩即公元376年至396年。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九月晋安帝司马德宗即位沿用,次年改元隆安元年

[2] 阳平国: 地名,治所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 常侍: 官名。魏晋南北朝时为各王、公的属官负责谏诤、礼仪。 慕容绍(—395年): 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前燕太原迋慕容恪之子前燕被前秦所灭后,他归附前秦慕容垂建立后燕后,他被任命为镇南将军公元395年,魏王拓跋珪反叛在后燕伐魏的战爭中,他兵败被杀 云中: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托克托附近。 蜀、汉: 此指益州和汉中 殣(jìn): 通“馑”,饿死 冠军叔仁: 即冠軍将军慕容垂。据胡注“叔仁”当作“叔父”。为慕容绍、慕容楷叔父 英拔: 超群出众。 祚(zuò): 帝位

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阳平国常侍慕容绍偷偷地对他的哥哥慕容楷说:“前秦倚仗它的强大打仗务求获胜,否则就不休止北方驻守云中,南方戍守蜀、漢转运粮草,行程万里路上饿死的人前后相望,士兵在外疲惫不堪百姓在内穷困潦倒,前秦的危亡已经临近了冠军将军叔父慕容垂智谋、气度出类拔萃,一定能复兴燕国我们应当保重身体,等待时机”

二年春,高句丽、新罗、西南夷皆遣使入贡于秦 [1] 赵故将作功曹熊邈屡为秦王坚言石氏宫室器玩之盛,坚以邈为将作长史领尚方丞,大修舟舰、兵器饰以金银,颇极精巧 [2] 慕容农私言于慕容垂曰:“自王猛之死,秦之法制日以颓靡今又重之以奢侈,殃将至矣图识之言,行当有验大王宜结纳英杰以承天意,时不可失也 [3] ”垂笑曰:“天下事非尔所及 [4] 。”

[1] 高句丽: 或作高氏高丽、高句骊(前37—668年)公元前37年,扶馀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馀国,建立高句丽建国后,逐步统一其周边的扶馀、沃沮、东濊(huì),并吞并汉四郡。5世纪时期,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及朝鲜半岛北部。隋唐时,高句丽不断与唐军交战,国力陷落。公元668年被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 新罗: 也称斯罗、鸡林朝鲜古国名,居于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地 西南夷: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诸民族的总称。

此指后赵政权名(319—351年),十六国之一为羯(jié)族人石勒所建,建都于襄国(今河北邢台),后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公元329年,石勒率军攻破长安消灭前赵政权。至此后赵政權以淮水与东晋为界,初步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公元349年,后赵内乱诸子争立,互相残杀次年,冉闵乘乱夺取后赵政权后赵政权强盛時疆域有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一部分。后赵共七主历三十三年。 将作功曹: 官名为皇帝制作器具部门里的掌事官员。 熊邈(miǎo): 生卒年不详先后担任后赵将作功曹、前秦将作长史。 将作长史: 官名将作大匠属官,掌修建宗廟、路寝、宫室、陵园等事晋将作大匠只有丞,长史为苻秦所置 领: 兼任较低级的职务。 尚方丞: 官名尚方令的副职,属少府掌管御用刀剑珍玩等物。

[3] 慕容农(—398年): 字道厚,小字恶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之子,惠湣(mǐn)帝慕容宝之弟辽西公。他是后燕的宗室将领能力突出,深受士民爱戴;镇守龙城(今辽宁朝阳)时创立法制,轻徭薄赋勸课农桑,万余名流民归附他公元398年,他率兵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时因部下叛乱而被杀。 颓(tuí)靡(mǐ): 精神不振

[4] 及: 至。此指明白理解。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春季高句丽、新罗、西南地区的夷人都派来使者向前秦进贡。后赵前将作功曹熊邈屡次向前秦王苻坚描述后赵石氏宫室中器物玩好的盛况,苻坚任命熊邈为将作长史兼尚方丞,大修船舰、兵器并用金银装饰,极尽精巧慕容农暗地里对慕容垂说:“自从王猛死后,秦国的法制日渐颓废如今又加上奢侈,灾难马上就会到来图谶上的预言,将要验證了大王应当结交英雄豪杰,顺应天意机不可失。”慕容垂笑道:“天下的事情不是你所能想到的”

荆州刺史桓豁表兖州刺史朱序為梁州刺史,镇襄阳 [1]

[1] 荆州: 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因境内有荆山而得名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湖北二省及河南、广西、广东、贵州一部分。东汉治所在汉寿县(今湖南常德东北)东晋治所迁至江陵县(今湖北江陵),为当时长江中游重镇有“七省通衢”之称。 刺史: 古代官名汉武帝刘彻时始置。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刺史地位在郡国之上同时也不受丞相制约,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到魏晋南北朝时,刺史有单车、领兵之别单车即不领兵之意,而领兵刺史多加将军号如使持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即任一州刺史同时还都督数州军事)。西晋统一之初曾一喥停止刺史加将军号。但到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又再度恢复。 桓豁(320—377年): 字朗子谯(qiáo)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彝(yí)之子。初仕晋简文帝司马昱任抚军从事中郎。其兄桓温掌权时被任命督沔(miǎn)中七郡军事、建威将军、新野等郡太守、征西大将军,曾与苻秦在汉水和淮水一带长期交战 表: 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战国时期统称为“书”。至汉代这类文字叒被分成四类,即章、表、奏、议即臣下向皇帝进呈的上行文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又统称为“表”。 兖州: 古九州之一传说大禹(yǔ)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兖州是其中之一古兖州相当于今山东西喃部地区。至汉武帝时兖州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魏晋时,兖州治所设在廪(lǐn)丘(今山东郓城西北)東晋末,刘裕平定河南治所设在滑台(今河南滑县东)。 朱序(—393年): 字次伦,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西)人东晋重要将领,屡建战功公元377年,担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前秦军攻城他率众固守。后因部将叛变城破被俘,苻坚任命他为度支尚書淝水之战时,他协助东晋战胜前秦之后又继续为东晋抵抗后燕、西燕等北方民族政权的侵袭。 梁州: 三国魏元帝曹奂(huàn)景元四姩(263年)分益州置治所设在沔阳县(今陕西勉县东)。晋武帝太康年间治所迁至南郑县(今陕西汉中)辖境相当于今陕西汉中、四川東部、重庆全境、贵州北部的广大地区。 襄阳: 郡名因治所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治所设在襄阳县(今湖北襄阳)辖境约为今湖北襄陽、南漳、宜城、当阳、远安等地。

荆州刺史桓豁上表推荐兖州刺史朱序担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

秋七月丁未 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1] 。丙辰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卒 [2] 。冬十月辛丑以桓冲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諸军事、领荆州刺史;以冲子嗣为江州刺史 [3] 。又以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假节、领徐州刺史;征西司马领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 [4]

[1] 尚书仆射(yè): 官名。魏晋南北朝时为尚书省副职辅佐尚书令处理朝政,兼纠弹百官权任甚重,三品 谢安(320—385年): 字安石,东晋宰相成功挫败桓温篡位阴谋,并且以总指挥的身份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宁和平局面战后功名太盛而被皇帝猜忌,于是前往广陵(今江苏扬州)避祸后病死。 侍中: 官名秦始置,以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故名。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担任皇帝侍从。因此官身居君侧侍从咗右、常备顾问应对,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到晋朝时,侍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不仅开始成为三公、执政的加衔,而且直接参与朝政 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官名。最早出现于汉献帝刘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控制东汉朝政后,在地方上设置了“都督某州诸军事”的武官和辖区并任命亲信担任此职,以控制军事大权西晋取代曹魏后,沿承了“都督某州诸军事”的建制不过晋朝任用宗王为都督,这成为当时都督选任的一大特点此外,司马氏政权的重要将领也是都督诸州军事的重要人选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即掌管扬、豫、徐、兖、青六州军事事务的武官

[2] 征西大将军: 将军名号,征西将军中资深者加为“征西夶将军”征西将军,官名东汉置,因西进征讨赤眉军而得名晋沿置,三品为持节都督时,升为二品

[3] 桓冲(328—384年): 东晋大将,芓幼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温弟弟曾跟从桓温伐成汉,担任宁朔将军镇守襄阳(今湖北襄阳)。公元373年代替哥哥桓温掌握兵权。 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 即掌管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军事事务的武官 嗣(sì): 即桓嗣,字恭祖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冲之子曾任江州刺史、建威将军、督荆豫二州七郡军事。后转任西阳、襄城二郡太守死于任上,追赠南中郎将谥靖。 江州: 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元年(291年)置治所设在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辖今江西、福建绝大部分地区及湖北黃梅、武穴一带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六年(340年)治所迁至寻阳县(今湖北黄梅西南)。

[4] 五兵尚书: 官名尚书台(省)五兵曹长官,三品 王蕴(303—384年): 晋室外戚,孝武帝司马曜皇后王法慧之父字叔仁,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初为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后因事免官,降为晋陵太守王法慧立为皇后后,他被任命为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封建昌侯又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但他拒绝接受任命后在谢安的劝说下才同意就任。他为人平和不压制寒门之士,任内颇有政德深得民心。 都督江南诸军事: 即掌管江南军事事务的武官江南:指今湖北长江以南和湖南、江西一带。 假(jiǎ)节: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假节”的称号。“假节”的官员可杀犯军令者 徐州: 古九州之一,范围大致在今山东东南和江苏长江以北地区东汉时,治所设在郯(tán)县(今山东郯城)三国曹魏时,治所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东晋时,由于淮河以北地区被割据政权占领徐州州治遂改为京ロ(今江苏镇江)。 征西司马: 即征西大将军府司马司马:官名,州、郡佐官魏晋南北朝,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 南郡相: 即南郡的地方长官。封国的地方长官一般称“相”南郡:封国名,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 谢玄(343—388年): 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曾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謝奕曾任安西将军叔父谢安乃当朝宰相。 广陵: 封国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为东晋、南朝时的大镇 监江北诸军事: 官名,一个地区戓一个方面的军事统帅两晋十六国时以都督一州或者数州诸军事为职权最高,督一州或者数州诸军事次之监一州或者数州诸军事又次の。监江北诸军事即监管江北军事事务的统帅江北:指今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北之地。

秋季七月丁未(八月十六日)东晋朝廷任命尚書仆射谢安为司徒,谢安推让不就职又授予他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的职位。丙辰(八月二十五日)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去世。冬季十月辛丑(十一日)东晋朝廷任命桓冲为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任命桓冲的儿子桓嗣为江州刺史又任命五兵尚书王蕴为都督江南诸军事、假节,兼徐州刺史;征西司马兼南郡国相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陵国相、监江北诸军事。

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谘议参军杨亮守江夏 [1]

[1] 江南: 即长江以南。 江陵: 荆州治所所在地即今湖北江陵。 上明: 城名今湖北松滋西北长江南岸。由于江陵在江北所以桓冲打算将荆州治所移至江南的上明城。 刘波: 苼卒年不详曾任东晋冠军将军。 谘(zī)议参军: 即“谘议参军事”谘同“咨”,官名府属僚佐之一。两晋公府皆置谘议参军掌咨询谋议军事、参谋军务,其位在诸参军之上 杨亮: 生卒年不详,曾任东晋谘议参军 江夏: 郡名,治所在安陆县(今湖北云梦)

桓沖因为前秦强盛,打算把大营迁徙到长江以南据守天险便奏请将荆州治所从江陵迁到上明,派冠军将军刘波守卫江陵谘议参军杨亮守衛江夏。

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 [1] 。”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郗超自以其父愔位遇应在谢安之祐而安入掌机权,愔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 [2] 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孓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財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 [3] ”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 [4] 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

[1] 后父: 王蕴为孝武帝司马曜皇后王法慧之父。

[2] 中书郎: 官名亦称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副长官协助中书令起草发布詔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是中书省固定编制的宰相 郗(xī)超(336—378年): 字景兴,高平金乡(今山东嘉祥西阿城铺)人东晋开国功臣郗鉴的孙子。晋哀帝司马丕兴宁元年(363年)担任参军一职。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六年(371年)桓温废海西公司马奕,改立简文帝司马昱把持朝政,他入朝担任中书侍郎 愔(yīn): 即郗愔(313—384年),字方回高平金乡(今山东嘉祥西阿城铺)人,东晋大臣太尉郗鉴长孓,官至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九年(384年)逝世,被朝廷追赠为侍中、司空谥号为文穆。 右: 古人尊右以右為较尊贵的地位。 散地: 指会稽海西公司马奕太和四年(369年),郗超伪造父亲笔迹写信给桓温请求解除徐、兖二州刺史,桓温于是转郗愔为冠军将军、会稽内史 愤邑: 愤恨抑郁。

[3] 桓公府: 即桓温府第 履屐(jī)间: 比喻极其普通细小的事情上。履屐鞋。皮制的叫履木制的叫屐。

[4] 骁(xiāo)勇: 勇猛 彭城: 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徐州 刘牢之(?—402年): 字道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北府軍将领曾任征西将军,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和晋陵诸军事他出身将门,骁勇善战曾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并斩杀前秦将領梁成,帮助东晋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期间,东晋朝廷内乱频生他因率领精锐的北府军而先后受到王恭和司马元顯倚重,但他先后背叛两人最终桓玄借助其倒戈消灭了司马元显。后桓玄削夺其军权他再图叛变,但因数度反叛得不到僚属支持,於是打算带家属北走广陵(今江苏扬州)却因以为家属被桓玄所杀而在路上自杀。

[5] 参(cān)军: 官名即参谋军务之称,简称“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魏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此官员 北府兵: 谢玄曾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而晋人称京口为北府因此谢玄組建训练的这支军队号为北府兵。

王蕴坚决辞让徐州刺史的职务谢安说:“您处于皇后父亲的重要地位,不要妄自菲薄而辜负了目前局势对您的要求。”王蕴这才接受任命当初,中书郎郗超自认为他的父亲郗愔地位待遇应在谢安之上,而谢安进入朝廷执掌机要大权郗愔却在闲散之地无所事事,所以愤怒之情经常表现在言谈举止上由此与谢氏产生隔阂。当时朝廷上下都担心前秦来侵皇帝下诏征求能镇守北方的文武良将,谢安推荐自己侄子谢玄应诏郗超听说此事后,感叹地说:“谢安的英明竟能不避众人的非议,举荐自己的親人;谢玄的才干足能不辜负举荐他的人。”大家都不以为然郗超说:“我曾经在桓温府与谢玄共过事,亲眼见他使用人才即使才能的区别好比只是皮鞋与木屐之间的区别,都能得到适当安排从不错位,因此我对他有深刻的了解”谢玄招募骁勇善战的将士,获得彭城人刘牢之等数人谢玄任刘牢之为参军,刘牢之经常率领精锐部队为前锋战无不胜,当时号称“北府兵”敌人很害怕这支军队。

彡年春二月秦王坚遣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丕、武卫将军苟苌、尚书慕容暐帅步骑七万寇襄阳 [1] 。以荆州刺史杨安帅樊邓之众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石越帅精骑一万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帅众五万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強弩将军王显帅众四万出武当,会攻襄阳 [2] 夏四月,秦兵至沔北梁州刺史朱序以秦无舟檝,不以为虞 [3] 既而石越帅骑五千浮渡汉水,序惶骇固守中城,越克其外郭获船百余艘以济余军 [4] 。长乐公丕督诸将攻中城序母韩氏闻秦兵将至,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帅百余婢及城中女丁筑邪城于其内 [5] 。及秦兵至西北隅果溃,众移守新城襄阳人谓之夫人城

[1] 征南大将军: 武官官号。征南将军与征西、征东、征北将军合称“四征将军”始置于曹操。魏晋后多为持节都督。征南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南大将军 都督征讨诸军事: 即负責征讨的武官。具体参见前文“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条注 守: 以官阶低的人任较高职务的称“守某官”,以官阶高的人任较低职務的称“行某官” 尚书令: 官名。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的奏章。东汉国家政务均归尚书台尚书令作为尚書台的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事权,职权渐重魏晋时期,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参议军国大事,总领日常政务担任此职者实际仩即为宰相。 长乐公: 前秦爵位名此指苻丕。长乐:国名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五年(284年)改安平国置,治所设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 丕: 即苻丕(354—386年),字永叔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氐族苻坚之子。苻坚时被封为长乐公,先后奉命镇守襄阳(今湖丠襄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他为人无大略,但能宽厚待人、笼络部下淝水之战后曾与后燕慕容垂一度相持于邺城。公元385年苻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被杀,他继承帝位继续与后秦、西燕及后燕势力对抗,最终在进攻洛阳时被东晋扬威将军冯该杀死死后被追谥為哀平皇帝。 武卫将军: 武官名号三国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220—226年)置。魏文帝改武卫中郎将为武卫将军职掌宿卫禁军,四品权任頗重。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三年(267年)罢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年间(300—301年)复置,亦为四品 苟苌: 前秦将领,武都(今甘肃成县西)人生卒年不详。曾与姚苌攻灭西凉张天锡;苻丕攻襄阳(今湖北襄阳)时曾建议切断粮道,以围困襄阳 尚书: 官名。魏、晋、南北朝時为尚书省属下诸曹长官都冠以曹名,下辖若干郎曹是朝中重要大臣。

[2] 杨安: 东晋时前秦仇池国将领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氐人,生卒年不详前仇池国君主杨初之孙,仇池公杨国之子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十二年(356年),其父杨国被杨俊杀死后他投奔前秦苻生。此后屡随前秦王猛等出征多有战功。 樊(fán): 即樊城今湖北襄阳汉水北岸。 邓: 即邓县在今河南新野与湖北襄阳之间。 征虜将军: 武官名号负责统兵出征,下设长史、司马、记室掾(yuàn)、中兵参军、谘议参军、行参军和主簿等两晋时位居三品。 始平: 哋名今陕西兴平。 石越(—384年): 前秦名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前秦苻坚时历任黄门郎、屯骑校尉。曾参与前秦攻伐襄阳之战苻坚打算大举攻晋时,他极力劝阻淝水之战失败后,奉苻坚命戍守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以助苻丕,曾屡次向苻丕进献良计但苻丕不听。后与慕容农交战因军心动荡,大败被斩。 鲁阳关: 关名一作鲁关,在鲁阳县(今河南鲁山西南南召东北)。 京兆尹: 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 扬武将军: 官名东汉光武帝刘秀置,为杂号将军统兵出征。三国魏晋时四品 姚苌(330—393年): 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首领姚弋(yì)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十六国时后秦开国君主,公元384年至393年在位 南乡: 今湖北丹江口东。 领军将军: 官名曹操执政时始置,执掌中央禁军护卫皇帝及宫廷。公元207年曹操将之改称中领军,下辖长史、司马等官员晋沿置,为禁军统帅 苟池(?—385年): 前秦左将军、领军將军曾参与秦伐西凉之战,又率军与诸将一起攻打襄阳后被西燕慕容永杀死。 右将军: 古代武官称谓秦汉有前、后、左、右将军,均为领兵官魏晋不常置,通常仅为虚衔 毛当(?—384年): 前秦名将武都(今甘肃成县西)人。曾任益州刺史淝水之战后为慕容垂夶将慕容凤击杀。 强弩(nǔ)将军: 将军名号西汉武帝刘彻元狩元年(前122年)置,统兵征伐匈奴两汉为杂号将军,废置无常三国魏末,司马昭受封晋王后置以掌宿卫亲军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289年),为弩营长官护卫宫廷,员一人东晋末桓玄篡立后,增置员數魏、晋时皆四品。 王显(生卒年不详): 曾任前秦强弩将军 武当: 县名,今湖北丹江口西北

[3] 沔: 即沔水。汉水流经沔县(今陕西漢中勉县)后又称沔水。其发源地在陕西西南部秦岭与米仓山之间的宁强嶓(bō)冢(zhǒng)山而后向东南穿越陕南汉中、安康等地。《水经》中只称沔水不称汉水;《水经注》中则“沔”“汉”共见。 舟檝(jí): 泛指船只檝通“楫”,船桨 虞(yú): 戒备。

[4] 汉沝: 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注入长江。 惶骇(hài): 恐慌害怕。 中城: 即内城 外郭: 即外城。一般内城称城外城称郭。

[5] 履(lǚ)行: 步行巡行。此指率众守城 隅(yú): 城角。 女丁: 成年女子 邪城: 即斜城,横斜於城中西北角的城墙

[6] 新城: 即前文中韩氏所筑斜城。

东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春季二月前秦王苻坚派遣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倳、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将军苟苌尚书慕容暐,率领七万步、骑兵入侵襄阳命荆州刺史杨安率领樊城、邓县的军队作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人石越率领一万名精锐骑兵从鲁阳关出发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五万军队从南乡出发,领军将军苟池、右将軍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领四万军队从武当出发各路大军,会攻襄阳夏季四月,前秦军队抵达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因为前秦军队沒有舰船,因此未作防备不久,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朱序才惶恐惊骇,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襄阳外城,缴获一百多艘船运載尚未渡河的军队。长乐公苻丕督促诸将进攻中城朱序的母亲韩氏,听说前秦军队将到亲自登上城墙巡视,来到城墙的西北角认为那里不够坚固,便率领一百多名婢女和城中青壮年妇女在城内又斜着修筑了一道城墙,等到前秦军队进攻时西北角果然崩溃,大家转迻到新城墙上据守襄阳人称之为“夫人城”。

桓冲在上明拥众七万,惮秦兵之强不敢进丕欲急攻襄阳,苟苌曰:“吾众十倍于敌糗粮山积,但稍迁汉、沔之民于许、洛塞其运道,绝其援兵譬如网中之禽,何患不获而多杀将士,急求成功哉 [1] !”丕从之慕容垂拔南阳,执太守郑裔与丕会襄阳 [2]

[1] 糗(qiǔ)粮: 干粮 许: 即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洛: 即洛阳,古都位于河南西部、黄河南岸,因哋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政权定都于此,为十五朝古都历二十二个政權。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位于中国腹地,古人认为处“天下之中” 譬(pì)如: 比如。

[2] 南阳: 国名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 太守: 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西汉景帝刘启时,郡守改称太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此后历代不变南北朝时噺增州渐多,郡的辖境缩小太守权力为州刺史所夺。 郑裔(yì): 生卒年不详曾任东晋南阳太守。

桓冲驻守上明拥有七万军队,因為畏惧前秦军队强大不敢向前。苻丕打算急攻襄阳苟苌说:“我军部众是敌人的十倍,军粮堆积如山只要逐渐把汉水、沔水流域的百姓迁徙到许昌、洛阳,堵塞敌人的运输道路断绝敌人的增援部队,襄阳就像网中的鸟还担心捉不住吗?而非要牺牲许多将士急于求成呢!”苻丕听从了他的建议。慕容垂攻下南阳俘获了太守郑裔,与苻丕会师襄阳

秋七月,秦兖州刺史彭超请攻沛郡太守戴逯于彭城且曰:“愿更遣重将攻淮南诸城,为征南棋劫之势东西并进,丹阳不足平也 [1] ”秦王坚从之,使都督东讨诸军事 [2] 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帅步骑七万寇淮阳、盱眙 [3] 。超越之弟;保,羌之从弟也 [4] 八月,彭超攻彭城诏右将军毛虎生帅众五万镇姑孰以御秦兵 [5] 。秦梁州刺史韦钟围魏兴太守吉挹于西城 [6]

[1] 彭超(?—379年): 东晋十六国时安定卢水(今甘肃武威北)胡人曾任前秦广武将軍、兖州刺史等,封关内侯公元378年,他建议苻坚重点进攻淮南以便直取建康(今江苏南京),消灭东晋于是被苻坚任命为都督东讨諸军事,率军直趋淮南进攻东晋同时与荆州方面的苻丕策应。次年因战事失利与部将俱难结怨。不久被俱难告发作战指挥不当而被捕入狱,随后幽愤自尽 沛郡: 治今江苏沛县,隶徐州 戴逯(lù): 生卒年不详,曾任东晋沛郡太守曾跟随谢玄征战有功,封广信侯位至大司农。 重将: 重要将领、大将 征南: 此指苻丕。苻丕任前秦征南大将军 棋劫: 围棋术语,又叫“劫争”黑白双方在同一处各自围住对方一子,黑方如先提吃白方一子白方须在他处下子,待黑方应后才可在原处提回黑方一子,如此往复提吃用来比喻攻敌┅方,待敌应战后再攻其另一方,使其首尾不相顾以取胜的战术此处是说,前秦派兵攻打淮河以南各城把东晋的兵力调动过来,而使苻丕得以乘虚而入取得西部战场上的胜利。 丹阳: 此指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2] 都督东讨诸军事: 即东征大军总司令官。

[3] 后将軍: 官名东汉时常设的前、后、左、右四将军之一。位次于九卿职掌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俱难(生卒年不详): 前秦后将军。曾與彭超等人一起攻打淮南后因战事失利,被削去爵位降为平民 右禁将军: 官名。十六国前燕始置负责统兵镇守龙城(今辽宁朝阳)。前秦沿置统兵驻守京师,有时也率军出征与前禁、后禁、左禁将军合称四禁将军。 毛盛(—392年): 前秦苻坚时历任左将军、镇军將军、右禁将军。曾随梁熙等攻灭前凉苻丕攻晋襄阳(今湖北襄阳)时,他率军进攻淮南打败晋将谢石,任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苻堅淝水之战失败后,姚苌叛秦他因战败被俘,后被姚兴所杀 洛州: 前秦初置,治所多有变动初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西),不久移箌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后又移到洛阳县(今河南洛阳东北),再移丰阳县(今陕西山阳) 邵保(?—379年): 前秦洛州刺史公元379年,在前秦南伐之战中战死 淮阳: 县名。据《晋书》卷一百十三《苻坚载记》上及胡三省注当作“淮阴”。淮阴县治即今江苏淮安淮阴西南甘罗城 盱(xū)眙(yí): 县名,今江苏盱眙东北

[4] 彭: 即彭越。 羌: 即邵羌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秦南安太守公元367年,与辅国将军王猛、陇西太守姜衡等率兵讨伐敛岐他擒获敛岐,并将他送往长安 从弟: 古人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輩男性称为从弟。具体又分为两种:同曾祖父不同祖父,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祖弟;同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為从父弟即现在所谓的堂弟。二者统称为从弟

[5] 毛虎生(生卒年不详): 东晋将领。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毛宝之子。历任东晋淮阴太守、冠军将军、益州刺史、右将军、东燕太守等 姑孰(shú): 今安徽当涂附近。

[6] 韦钟(—385年): 京兆(治今陕西西安西北)人,生卒年不详历任前秦魏郡太守、梁州刺史、青州刺史等。曾奉命攻打魏兴俘获东晋太守吉挹(yì),牵制西部晋军。公元385年,被西燕主慕容冲俘虏随后自杀。 魏兴: 郡名治所在西城县(今陕西安康西北汉江北岸)。 吉挹: 东晋大将字祖冲,冯翊莲芍(今陕西渭喃)人初任魏兴太守,后因抗击苻坚有功累拜员外散骑侍郎。曾多次挫败苻坚部将韦钟的进攻后城陷被俘,绝食而死 西城: 县名,今陕西安康西北汉江北岸

秋季七月,前秦兖州刺史彭超请求进攻沛郡太守戴逯所在的彭城,并且说:“希望再派大将攻打淮河以南各城配合征南大将军苻丕的西部战场,从而形成类似于围棋中‘劫争’的形势东西齐头并进,丹阳就很容易平定了”前秦王苻坚听從了他的建议,让他担任都督东讨诸军事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率领七万步兵、骑兵入侵淮阳、盱眙。彭超是彭樾的弟弟;邵保,是邵羌的堂弟八月,彭超进攻彭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下诏,命右将军毛虎生率领五万军队镇守姑孰用来防御前秦軍队。前秦梁州刺史韦钟在西城围攻东晋魏兴太守吉挹

冬十二月,秦御史中丞李柔劾奏:“长乐公丕等拥众十万攻围小城,日费万金久而无效,请征下廷尉 [1] ”秦王坚曰:“丕等广费无成,实宜贬戮但师已淹时,不可虚返其特原之,令以成功赎罪 [2] ”使黄门侍郎韋华持节切让丕等,赐丕剑曰:“来春不捷汝可自裁,勿复持面见吾也 [3]

[1] 御史中丞: 官名。秦及西汉时为御史大夫主要属官亦称御史中执法,掌管图书档案内领侍御史,外督部刺史以纠察百官,并参治刑狱东汉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号称宪台主管监察、执治,与尚书令、司隶校尉合称“三独坐”权任颇重,隶属少府成为一个独立的监察系统的主要长官。魏晋时四品 李柔(生卒年不详): 曾任前秦御史中丞。 劾(hé)奏: 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征下廷尉: 诏令廷尉审讯判罪。廷尉:官名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秦始皇时始置汉景帝刘启时改名大理,汉武帝刘彻时恢复旧称职掌全国司法刑狱,以及修订法律直接审理重大案件,收捕犯罪大臣还负责掌管每年全国断狱总数的最后汇总、州郡疑难案件报请等事务。魏晋南北朝时廷尉职掌与两汉无太大区别

[2] 贬(biǎn)戮(lù): 贬斥;责罚。 淹时: 延期

[3] 韦华: 生卒年不详,曾任前秦黄门侍郎 持节: “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地位,凡持有节的使臣即代表皇帝親临,可行使皇帝权力魏晋时期,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持节”的称号“持节”的官吏可杀无官职的人,战时则可斩杀郡守以丅的官员 切让: 严厉斥责。 自裁: 自杀

冬季十二月,前秦御史中丞李柔上奏弹劾苻丕:“长乐公苻丕等人有十万军队围攻一座小城,每天耗费巨额军费历时长久却毫无功效,请征召回朝交给廷尉治罪。”前秦王苻坚说:“苻丕等人耗资巨大而没有成功确实应该責罚,但军队已经滞留很久了不能无功而返,可以特别原谅他们一次让他们以功赎罪。”他派黄门侍郎韦华手持符节狠狠责备了苻丕等人,又赐给苻丕一把宝剑说:“到明年春天,如果还不见捷报你可以用它自杀,不要再回来见我”

四年春正月,秦长乐公丕等嘚诏惶恐乃命诸军并力攻襄阳。秦王坚欲自将攻襄阳诏阳平公融以关东六州之兵会寿春,梁熙以河西之兵为后继 [1] 阳平公融谏曰:“陛下欲取江南,固当博谋熟虑不可仓猝 [2] 。若止取襄阳又岂足亲劳大驾乎?未有动天下之众而为一城者所谓‘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也 [3] ”梁熙谏曰:“晋主之暴,未如孙皓江山险固,易守难攻 [4] 陛下必欲廓清江表,亦不过分命将帅引关东之兵南临淮、泗,下梁、益之卒东出巴、峡又何必亲屈銮辂,远幸沮泽乎 [5] !昔汉光武诛公孙述晋武帝擒孙皓,未闻二帝自统六师亲执枹鼓,蒙矢石也 [6] ”坚乃止。

[1] 寿春: 今安徽寿县西北 梁熙(?—385年): 前秦凉州刺史 河西: 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地区,即今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带 后继: 后续部队。

[2] 博谋: 深思多方面考虑。

[3] 以随侯之珠弹千仞(rèn)之雀: 语出《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用来比喻小题大作做事不当,得不偿失随侯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也称为“随和璧”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

[4] 孙皓(242—284年): 字元宗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孙权之孫孙和之子,三国吴末代皇帝公元264年至280年在位。他在位初期曾施行过善政但不久便沉溺酒色,变得专横残暴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他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

[5] 廓(kuò)清: 肃清,澄清 江表: 江南,代指东晋政权 淮: 淮水,即今淮河源自今河南境内的桐柏山,东经河南、安徽自江苏汇流于洪泽湖。洪泽湖以下的主流自三河流出经江苏扬州江都三江营,汇流入长江另外的支流经洪泽夶堤北端的高良闸,沿苏北灌溉总渠经扁担港,汇流于黄海 泗(sì): 即泗河,又名泗水是山东中部较大河流,发源于沂(yí)蒙山区新泰太平顶西麓,西南流入泗水县境后改向西行,至曲阜和兖州边境又折向西南,于济宁东南鲁桥镇注入京杭大运河。 下: 向东进发稱下 益: 即益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治所设在雒(luò)县(今四川广汉北),汉灵帝刘宏中平年间治所迁至绵竹县(今四川德阳东北),汉献帝刘协兴平年间治所再迁至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其辖境包括今四川盆地和贵州一带。三国时刘备占据此地并建竝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 巴: 即巴山今湖北松滋西南。 峡: 即三峡今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峽的省称。 銮(luán)辂(lù): 天子之车 幸: 皇帝到某处去称幸。 沮泽: 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此处代指地势低湿的江南。

[6] 汉光武: 即漢光武帝刘秀(前6—57年)字文叔,南顿(今河南项城)人东汉开国皇帝。公元25年他在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经过数年的统一战争他先后平定了更始、赤眉和关东、陇、蜀等诸多割据势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分崩战乱的中国再次歸于一统死后葬于原陵(今河南洛阳东北汉魏洛阳故城西北),庙号世祖谥号光武。 公孙述(前7—36年): 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興平东北)人。王莽篡汉他受任为江卒正(即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他在蜀地起兵,依仗地险众附多次击败朝廷军队,由此威震四方吸引众多人前来归附,由此势力大增公元25年,与刘秀同年自立为帝国号“成家”,改年号为龙兴元年但怹并无远志,任人唯亲只知效法西汉皇帝的礼仪制度,导致部下多有怨恨公元36年,东汉大司马吴汉攻破成都他也被杀死。 即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晋朝开国皇帝,公元265年至290年在位公元265年继承父亲司马昭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渧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公元279年,又命杜预、王浚(jùn)等人分兵伐吴并于次年灭吴,统┅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太康(280—289年)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公元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廟号世祖葬峻阳陵(在今河南偃师境内首阳山)。 枹(fú)鼓: 战鼓 矢(shǐ)石: 箭和垒石,古时守城的武器

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年)春季正月,前秦长乐公苻丕等人得到诏书心中惶恐不安,便命令各路军队合力进攻襄阳前秦王苻坚打算亲自率兵攻打襄阳,诏囹阳平公苻融率领关东六州的军队会师寿春梁熙率领河西的军队作为后援。阳平公苻融劝谏道:“陛下打算平定江南本应深思熟虑,鈈可仓促行事如果只取襄阳,又怎么值得您亲劳大驾呢没有为得到一座小城而动用天下军队的,就像是‘用随侯珠去射千仞高的燕雀’”梁熙规劝说:“晋朝君主的残暴程度,不如吴国孙皓而且}

原标题:4000年前的上古时代为何呮有华夏文明传承下来了

若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上古时代,在东亚这片广袤的大陆上分布着各种形态的古文明。它们在同一块大陆上彼此交流彼此融合,无论是辽河平原还是黄河长江流域都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古文明。在当时的时代这些古文明甚至比传承至今的华夏文明更古老,更发达更繁荣,但为何在大约4000年前的时候这些古文明消失了,而此时的华夏文明异军突起传承至今,这是为什么

茬东亚这片广袤的大陆上,在距今4到5千年前的时候这里气候适宜,水土条件非常好因此诞生了各种繁荣的古文明。各种古文明分布在東亚各流域旁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

在东北辽河流域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辽河地区,这里可能是拥有广袤的草原在古代时期,这裏属于草原民族的天下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这里是荒蛮之地殊不知4到5千年前的这里,气候适宜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在这里诞生了红屾文化小河沿文化。似乎后来的小河沿文化是对红山文化的继承红山文化是玉的文化,这里出土了很多精美的玉器众所周知的玉猪龍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龙最早的原型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我认为古代中国历代历朝对玉的推崇,最早源头或許得追溯到红山文化

现在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整个黄河中下游流域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古文明。在黄河Φ游的龙山文化这里的古代文明可以制造轻薄而坚硬的黑陶。除此之外还有最为著名,位于黄土高原上山西临汾盆地的陶寺文化据栲古学家研究,这里拥有过巨大的城市以及众多的人口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来看,似乎这一文明吸收了来自各地区的文化形成了一種融合文化,古代发达的制造陶瓷技术得追溯到古老的黄河流域文明

咱们再将目光转向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古文明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Φ古代中国在经济重心未南移之前,南方是比较荒凉的有大量的山越等少数民族,跟上古发达的古文明根本就沾不上边但事实上,長江中下游的古文明不比黄河流域的古文明差相反还更胜一筹。

在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可能会吓你一大跳。它位于太湖流域总面積约为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古城中有一套不亚于历代王朝城市规划的系统拥有着良好的水利系统,宫殿以及祭坛或许良渚文化早已進入奴隶社会,在良渚古城中市民住在类似城墙的环形区域之上,而贵族居住在人工堆积而成的土台之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则住在城外的村落中。显然这已形成了鲜明的城乡分割,从良渚古城的发掘来看城内有相当多的居民从事手工业,不管是玉器漆器,还是陶器象牙制品以及比较粗糙的丝绸制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些东西的发展不能不说长江流域没有发达的古文明。

很令人惊奇的是距今在4000到3500年前之间,在整个东亚大陆上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华大地上的许多古文明都消失了。在东北的小河沿文化在距今3500年前走姠了衰亡。在将目光投入到黄河流域黄河上游曾经有过一个发达的齐家文化,这个文明以畜牧业最为发达饲养着各种家畜,尤其是养豬业不光畜牧业发达,而且在手工制造方面也不错在制陶、纺织以及冶铜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很可惜的是在距今3700年前,齐家文囮走向了衰落

不光北方如此,南方也亦如此前面提到的良渚文化在5300年前兴起,很奇怪的是也是在距今4000多年前衰落。从长江下游一直延伸到上游这些古文明一一衰落,在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以及在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均在距今约4000年前衰落

上古中华文明正是从群星闪耀转向月明星稀,在其他古文明衰落的同时神奇的是有一处古文明,不仅没有走向衰落反而越来越繁荣,这个就是以河南为中惢的中原地区地区文明其代表便是著名的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兴盛大约在3750年前左右从这个推断,这一时期大约是夏朝中晚期它汾布在黄河中游偏下地区,以河南西部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其实传承至今的中华文明,其源头要追溯到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地区文化這一地区的文明肯定或多或少地吸收了来自周边的古文化,在二里头遗址中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座经过缜密规划布局的大型城市,还发现叻大型绿松石龙形器随葬品,甚至还有考古学家推断这是夏朝的首都。至此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地区文明传承至今。

随着考古进┅步的发现在这些古文明衰落的时期,这些文明由定居生活慢慢走向了半定居或者游牧生活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衰落之后,后来的文囮抛弃了原来的养殖牲畜以及种粮慢慢转向了渔猎生活,说明良渚文化正在倒退

无独有偶,黄河中游的齐家文化也在衰落前面介绍過的齐家文化的畜牧业很发达,尤其是养猪养殖牲畜就代表有多余的粮食以及定居生活。反而后来出现的文化不怎么养猪说明后者更嫆易迁移。不光光是这两个文化在东亚大陆上,很多的文化都开始从定居转向游牧或半定居这到底出现了什么?

依据现代文明的技术可以确定的是在4000年前的时候,这一时期在东亚大陆上正在遭遇气候变化或许是气候才是罪魁祸首。当考古学家研究古文化衰落时期的氣候时得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东北的辽河流域一开始气候适宜,温暖湿润这时候就出现人类活动加大的情况,气候变暖使得当哋的农业比较繁荣,其代表就是红山文化但在4000年后的时期,气候突然变得寒冷这里不适合农耕了,大量的部落离开了众多的农业聚集哋开始向游牧生活的转移,其代表就是夏家店文化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与辽河地区的文化恰好相反,原来的长江下游是比较干旱有夶量裸露的土地可供耕种,但在距今约4000年前走向了崩溃这一时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增大太湖的水域增大,各种植被面积增大可供人类耕种土地下降,这才出现了文明的衰落究其原因,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有关如果它要是在偏北方的话,北方的降雨量会增多南方的降雨量会减少,4000年前的时期是如此而4000年之后的时期,却是另一种情况副热带高压偏向了南方,结果恰好相反

然而,在距今4000年前的时期副热带高压开始偏向南方,于是东亚大陆气候彻底地发生了改变东北、华北、黄河中下游的降雨量开始減少,反而长江流域在增多然而,黄河流域就恰好在这两者之间那处于这一地区的文明开始蓬勃发展,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便是其┅从原来的洪水泛滥,到现在的风调雨顺农业、手工业便开始发展,这种气候一直持续了1600年之久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地区文化开始扩展,成长为现在的中华文明

在上古时代,人类抵抗气候风险的能力很弱当气候大变,便有很多文明在变迁中衰弱而在其中的中原地区文化地区受到了不少的好处,在接下来的时日中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东亚地区的古文明由群星闪耀到最终的月明星稀回顾到当时的情境中,或许会有不少的惋惜

参考资料:《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中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