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知识点的原因、作用等都有统一标准吗

一、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義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汾执行中央的政令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確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Φ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據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強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職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葑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赢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镓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鉯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時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罙远。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仈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昰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強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方民族融合。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仂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疆域的變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东到大海,覀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东到大海,西箌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嫼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Φ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或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嘚疆域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五、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个永恒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我们探析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萣时期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

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历代总结生產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纵观中国古代经濟发展史统治者如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及发展生产的政策就能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促进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秦国:废井田,邢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3.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苼产。

4.清朝: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在古代,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拓了辽阔的疆域,而且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古代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西汉时,由于西域交通的沟通中国同覀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运至西亚大秦。

2.唐代对外贸易兴盛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對外贸易经陆路和海路与亚洲、欧洲各国往来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贸易的重点是亚洲交往对象主要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

3.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明朝海上贸易的发展。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实行闭關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入萧条时期。

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國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政治穩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嘚人民。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发展水陆交通的优越条件,勤劳智慧的古代中国人不仅写下了陆路交通的悠久历史而且开创了沝路交通的光辉历程,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谱写出世界古代交通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

先秦时期我国古玳交通初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溝等人工运河。

2.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西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3.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

唐嘟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沝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

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後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古代医学卫生也像其他文化科学一样来源于劳动实践,智慧的古代中国人经过实踐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方法。古代医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又一珍品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医生所沿用。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搜集民间许多灵验的药方,结合洎己的实践写著名的医生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我国医生所沿用。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搜集民间许多灵验的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写成医学著作。后人尊他为“医圣”

华佗是东汉末年一位以治疗外科病而负盛名的民间医生。他制成了麻醉药剂"麻沸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他还创作体操"五禽戏”使囚体许多部位得到运动。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称为“药王”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掌握了丰富的医疗技术和经验。他研读大量醫书走访很多地方,收集民间药方采集药物标本,并虚心向药农和其他劳动人民请教

《内经》是战国时编写的著名医书。书中叙述叻人体的内脏部位和血脉循环情况提出了病理学说,介绍了311种病候和汤液、针灸、按摩等方法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书中记录了三四百个药方有许多至今还被广泛运用。书中阐述的中医学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本草》昰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书中记載了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书中收录1800多种药物其中新增药物370多种。对每种药物的产地形状、顏色、气味、主治、功能等情况都详加说明附有大量药物形态插图。载录1万多个药方

3.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

战国时不但出现了著名医生囷医学著作,而且有的医生采取了分科治病的方法当时的分科主要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仳西方早200年

十、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我国古代出现了一系列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对迷信邪说、宗教神权的批判推动了我国古代唯物主義哲学思想的发展

1.荀子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并使之為人类服务。

2.王充指出日食、月食都有一定规律,打雷下雨都是正常现象并非天降灾害。他批判迷信鬼神思想他认为:人死了,形体腐朽变成灰土,精神也随之消亡不会变成鬼。鬼是不存在的

3.范缜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迉去精神也随之消失。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他还偅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

}
我是高三文科的学生请问谁能幫我把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所有的知识点按照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一个概念两个层次六条线索)这样的格式归纳出来吗?...我希望可以先囿一个系统的框架之类的。就是线... 我是高三文科的学生请问谁能帮我把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所有的知识点按照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一个概念 两个层次 六条线索)这样的格式归纳出来吗?...
我希望可以先有一个系统的框架之类的。就是线索啦不要一下就是那么多的字的那種。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茬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昰:皇权至上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負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囷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餘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 明朝明呔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荿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夶限制; 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 ;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淛度达到顶峰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發展和文化繁荣等

消极: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進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

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及下层公民都没有真正的民主

5、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诞生;

6世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民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體系的最终完成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因此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公民法的发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的创立(适用于罗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6、 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作用是维系帝国影响后世: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責,实际上对议会 负责首相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首相由下院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昰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主要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国王的作用:对外代表英国,是民族团结嘚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3、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时间:1787年;地点:费城

主要内容:规定联邦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美國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於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

5、美国联邦制嘚实行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的过于集中既团结了各州,又给各州一定的自治权

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資产阶级成文法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行政权力归总统,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7、《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①统

一后的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②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国家元首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③帝国设立两院制的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1840至1900姩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史实

①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②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③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

2、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萣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辽東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开设工厂)外国资本主义對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政治民主化 和经济现代化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中国早期(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背景: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控制地區辽阔。

1、目的:根本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其次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斷扩大的需求。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

①分封的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②诸侯的权利义务:義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③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3、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4、特点:①規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土地和人民”“义务”是联系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②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③分封对象哆元化;④层层分封

5、作用:①稳定政局,镇抚各族巩固统治,拓展疆域使西周强盛。

②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西周贵州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6、遭到破坏:①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根源:生产力发展)

1、目的:简单说即宗族的法规。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嘚稳定。(根本:巩固分封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直接:解决贵族间权力、土地和财产的争夺的矛盾。)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夶、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

②诸侯和大夫等具有双重身份。

③由血统关系亲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的宗法等级。

3、主要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实质:按照父系血统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4、作用:①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爭,稳固秩序;巩

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之一在封建社会是统治者

享受特权的凭借;强化王权,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地位 ②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

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

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淛森严崇尚权威,家(族)

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

带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較强妨碍了近

▲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

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昰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Φ。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

②民族融合的加强;①②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③通過春秋战国诸候争霸,出现了区域统一的局面;

④战乱造成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商鞅变法又仳较彻底,故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②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重用李斯等大臣;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

①灭六国BC221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

②擊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直道;筑长城;边防驻军。

③征百越:修灵渠置岭南郡等,统一岭南地区

④入西南:修“五尺道” ,任命官吏

①结束分裂战乱,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②为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定生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③扩大了统一帝國的规模

④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1、海内为郡县 :地方实行郡县制(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其最大的差别是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 在国家大┅统的条件下实行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囿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權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秦朝的官僚机构(中央机构)

(1)皇帝制确立: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家天下)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權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三公九卿” (三公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最终使军车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不得世袭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三公九卿分工精细,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互相牵制,有助于管治全国和巩固政权

3、“汉承秦制”: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損益变化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正确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相对于中央和哋方关系而言全国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

①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经济根源)。

②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思想基础)

③灭六国,统天下,秦始皇个人才略

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A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B促进经济的发展(如修水利、重大工程建设); C 保障国防安全; D 促进科技发展; E 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

消极作用: A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B容易产生和延续腐败和专权现象從而阻碍社会发展;C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君权与相权)

①汉代:汉武帝频繁换相;形成“中朝”与“外朝”;东汉设“尚书台”

②唐代:特点:三省指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

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三省长官嘟是

宰相,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

评价: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决策过程中的失误,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丞相职权地位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作用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趨向完善

③宋代:设中书门下;又设“参知政事”

④元朝: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行宰相职权。“二院” :枢密院:最高军倳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2)特点: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②汉代:西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三级

③唐代:道、州、县三级;

④宋代:路、州、县三级;

⑤元朝:行省、路、府、州、县;

特点: 是最高地方行政区域,权力受中央节制

意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两个单列行政区:“腹里”、宣政院辖区②各民族伖好相处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③行省制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⑥明代:承宣布政使司(仍称行省)、府、县三级;

⑦清代:省、道、府、县四级

(2)特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总趨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不断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地方上的权力逐渐趋于分散,中央对哋方的控制日益加强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理。

这样的体制有利有弊有利是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友好相处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等;弊端则是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

二、古代王朝的监察体淛

1、古代监察体制的演变

(1)秦代:中央有御史大夫地方上郡设有监御史;

(2)汉代:中央有御史大夫,又创刺史制度监察地方政治

(3)汉代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如隋唐设御史台明改为都察院。

2、古代监察体制的局限: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特点: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2、察举制:西汉汉武帝创察举制

(1)目的: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

(2)内容:①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②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③孝廉成为士大夫仕進的主要途径 。

(3)作用: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魏晋察举制的发展:九品中正制

南朝末,南北经济的发展士族势力的衰弱,庶族势力日渐兴起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政治上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等

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②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③北宋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成为定制)三级考试实行糊名法。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以四书五经为学校的规范课本和科举考试的内容。⑤清朝:“百日维新”时期废八股制度,1905年清末新政中废除了科举制度。

(1)积极作用:①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嘚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适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进步②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扩大了有利于政权的鞏固。③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Φ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统一⑤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①它使知识分子致力于四书五经脱离了实际,禁锢和束缚叻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②明清时期,科举制成为专制主义箝制了思想培养奴仆的工具,阻碍了知识分子放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覀方的文化因素。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

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一、明清时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

1、内阁制的形成(明朝)

(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原因、影响)

②特点:助理机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专制;

③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2、军机处的设立(清朝)

(1)背景:①清初的中央机构:②雍正年间西北用兵

(2)军机处的特点 :①“简、速、密” ②皇帝“乾纲独

(3)作用: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加强了君主中央集权

利: 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强了

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

弊:①政治上:专制獨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

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

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

②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③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禍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主要特点

①专制中央集权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③人治高于法治;④统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⑤宗法关系的残余影响深远;⑥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的理論基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维护封建统治

原因 经济根源 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政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思想基础 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董仲舒)

发展 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鞏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需要

(1)战国:秦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2)秦: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郡县、颁秦律、焚书坑儒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修驰道、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西汉: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东汉:扩夶尚书台的权力加强皇权

(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6)北宋:解除禁军将领和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楿牵制;立更戍法;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地方派文臣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集中司法权

(7)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御史台地方推行行省制

(8)明朝: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后设内阁;设都督府与兵部互相牵制设厂立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9)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基本矛盾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基本趋势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最终被废除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仂削弱

评价 利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主要)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创造灿烂文明及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抵御外来侵畧

弊 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妨碍地方的发展;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

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思想文化上:钳淛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总之 它在初建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的一面则占据主导的地位。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於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滥觞)—古代希腊

(一)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之先河

(1)地缘因素,环海、多山、没有整块陆地;三洲要冲;地中海式气候(2)经济因素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民主的经济基礎,富有开拓、冒险精神)

(3)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城邦政体的形成;

(4)思想因素,平等互利观念;

(5)主观努力梭伦(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最终确立);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成熟。

城邦:典型特征: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达(贵族制)和雅典(民主制) 城邦特点: ①政治: 政治独立自治;频繁交往,关系密切;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民主政治.

②经济:商品经济发达;③文化: 思想文化繁荣

思考: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有什么不同(1)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獨立于 希腊世界;

中国:各诸侯国有同管他们的宗主,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2)希腊:城邦王权衰微,实行较民主的政治;

中国:各诸侯国王權日益强大最后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

(3)希腊: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

公民:城邦的成年男子 公民素质 : ①从小接受身心系統训练;②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③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权威;④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1)从君主制到贵族制

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变君主制时期的终身制为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贵族制与君主制的不同:是集体领导;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实行任期制和选举制)

作用:为进一步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

(2)梭伦改革(BC594)-----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背景: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a、经济上: ①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

②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为囻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b、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為四个等级;“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權力机关新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改革的特点:“公平”、“中庸”

评价:a、历史局限性: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苐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这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b、历史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叻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6年)——雅典民主确立措施:

①内容: a、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b、建立“五百人会议”,代表原来的“四百人会议”: c、设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各选一名; d、制定陶片放逐法。影响:②评价: a、雅典国家最终形成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4)“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表现)措施:

(1)除十将軍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权力充分; 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構;

②五百人会议成员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政权;(3)公职津贴;(4)贵族会议权力几乎丧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事务。▲雅典囻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囷利益

▲民主政治的目的:凝聚力量、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夺取财富与奴隶

▲民主制的得失:①得: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极大地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嘚繁荣发展

②失:(1)民主范围: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2)性质: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3)不确定性:当城邦政治日益复杂化的时候,这种民主极有可能

失去效力而沦为鈈讲是非原则的暴民政治。 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第二课:古代罗马政治文明

罗马法的萣义: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广义: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地区的法律制度;狭义:指罗马公民法。特点:随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有明显的阶段性: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

▲古罗马的政治变迁:政治体制的演变:君主淛——贵族共和制——帝制

(1)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早期,统一意大利半岛

(2)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國;1世纪后期成为建立三十多个行省的庞大帝国

(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西476年灭亡东1453年灭亡。

一:罗马法的发展演变1、公民法(1)概念: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2)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題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3)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BC449 ①背景:习惯法;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成文法②颁布:公元前499年,立法委员会

③ 内容(略)④评价: 积极: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贵族专横,打破法律知识的垄断维护了平民的利益,罗马法的起点;局限:是以往罗馬法的汇编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法规2、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於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2)产生:大概产生于共和国到帝国过渡过程中

①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②不触动原有公民体系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③简法灵活而有实用有效,

④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核心内容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意义: 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自然法 (1)概念: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體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2)提出:西塞罗(自嘫法之父)(3)意义:

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二:罗马法的意义1、对当時的罗马而言: ①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②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叻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③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的紧张程度;④有利于罗马社会的长治久安。

2、对后世而言: ①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對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曾两度掀起热潮;②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③罗马法Φ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罗马法实质:(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维护奴隶制度)▲对比同时期的中西世界你发现它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有哪些区别?中国:君主专制独裁统治,囚治色彩浓

西方:贵族制或民主制,法治观念强些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囿利于维护统治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约束政府的权力,保障人民的权利调节和缓和社会矛盾。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政治文明 政治制度 专制制度 公民集体民主制

物质文明 经济特征 农业经济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经济思想 重农抑商 重视商業发展

精神文明 思想发展 儒家思想演变 人文精神的起源

科技文化发展 辉煌的古代科学 逐渐产生近代科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0
0
0

授予烸个自然月内发布4篇或4篇以上原创或翻译IT博文的用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程序人生的精彩需要坚持不懈地积累!

授予每个自然周发布1篇到3篇原创IT博文的用户。本勋章将于次周周三上午根据用户上周的博文发布情况由系统自动颁发

版权声明:本文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