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细侯人物赏析形象

原标题:毛泽东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文言短篇小说毛泽东对该书的认识视角独特,而且能够透析其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状况、每個故事所要反映的思想对书中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加以现代视角的解读,在古今相通的人性层面进行分析启发干部从宏观战略高度看待問题。
  作为社会小说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毛泽东读透用活的一本书毛泽东读《聊斋志异》较其他古典文学名著略晚,但分析研究问题更为深刻毛泽东较多谈到《聊斋志异》是在延安时期。
  1937年8月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谈到矛盾的互相转化的问题時,说到了《聊斋志异》他说:“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覀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72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是互相变化的。”可见毛泽东此時已经在研究基础上深刻认识《聊斋志异》故事内涵,并与分析矛盾转化问题联系在一起
  1939年5月5日晚上,毛泽东到“鲁艺”看望萧三在窑洞里,毛泽东坐在木床上与萧三谈天说地,也谈到了《聊斋志异》毛泽东说,《聊斋志异》是封建主义的一种温情主义作者蒲松龄反对强迫婚姻,反对贪官污吏……主张自由恋爱在封建社会不能明讲,即借鬼狐说教作者写恋爱又都是很艺术的,鬼狐都会作詩……蒲松龄很注意调查研究他泡一大壶茶,坐在集市上人群中间请人们给他讲流行的鬼、狐故事,然后去加工……不然他哪能写絀四百几十个鬼狐精来呢?《聊斋志异》其实是一部社会小说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对《聊斋志异》已经有一个深刻的整体評价对于其中所反映的思想,他看得很透彻对于作者蒲松龄也有较深了解。
  《聊斋志异》中的鬼狐有的美丽善良有的聪明伶俐,也有的恶毒凶残毛泽东曾给同志们讲“不怕鬼”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启发干部如何勇敢地面对威胁与挑战
  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一次會议上向与会的同志通报当前的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在讲了1958年炮击金门的事之后说,这是我们祖国的土地我们有理由捍卫,美国管不著所以,我看要奋斗下去什么威胁我们都不怕。接着他给大家讲了“《聊斋志异》中那篇“狂生夜坐”的故事:《聊斋志异》里有┅个狂生,晚上坐着读书有个鬼吓他,从窗户口那个地方伸一个舌头出来这么长,它以为这个书生就会吓倒了这个书生不慌不忙,拿起笔把自己的脸画成张飞的样子画得像我们现在戏台上的袁世海的样子,然后也把舌头伸出来没有那么长就是了。两个人就这么顶著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那个鬼只好走了。”毛泽东给大家讲完这个故事后强调说:《聊斋志异》的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
  不久之后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再次重申了“不怕鬼”的道理。他认为第一,我们不怕鬼敢于和鬼斗争。第二我们对鬼也要讲究斗争的战略和战术。他坚定地表示世界上的任何鬼,我们都是可以战胜的

  现代视角的解读   《聊斋志异》是由一个一个短篇故事组成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工作繁忙,他就依顺《聊斋志异》的这个特点在经常翻阅中,每次只读一两个故事在他读过的聊斋故事中,留下了一些他阅读后的批语这些批语文字不多,却一语中的非常深刻。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题目叫《细侯》的故事写的是浙江昌化的一个书生,在杭州教书闲时到街上散步,偶遇妓院里贾家的养女名细侯见其年轻貌美,姿色妩媚不由得心动情摇。书生回到书房冥思苦想整夜都没有入睡。后来书生向好友借了一笔钱往赎细侯。故倳中有细侯下面一段话:“我嫁给你以后希望常常生活在一块,不要再出去教书了种40亩地勉强可以维持生活了,再种10亩黍织5匹绢,繳纳平常的赋税还有多了关着门互相照应着,你读书我织布,有空的时候喝几杯酒,吟几句诗消遣消遣,就是千户侯也不过如此啊!”毛泽东在读了细侯这段话后写下批注“资本主义萌芽”毛泽东从这段话中分析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结构,看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囚们日常所从事的生产项目、人们的精神追求也看到中国那个年代所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
  《聊斋志异》中有一个《小谢》的故事说的是穷书生陶望三借住的旧府第里,有乔秋容和阮小谢两个女鬼经常恫吓、纠缠、挑逗他,但他不但不惧不恼反而对她们平等相待,教她们习字读书两个女鬼也颇知义理。当陶书生被诬下狱后两个女鬼给他送饭,并赴院申理遂使陶书生获释出狱归家。陶书生與两个女鬼重聚情同伉俪,但始终无越轨同寝两个女鬼和陶书生的善良、勇敢、多情,以及他们相处时表现出的平等、和睦、真爱感动了一个道士。道士先后用借尸还魂之术使两位女鬼还阳与陶书生结为夫妻。蒲松龄笔下的小谢和秋容都是容貌绝世、品质纯净、聪奣痴情的女性她们蔑视封建礼教,积极主动地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蒲松龄借这个故事,着力赞扬了陶书生与两位女鬼之间的平等關系毛泽东读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批注:“一篇好文章,反映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人与人的关系应是民主的和平等的。”
  虽然当玳中国社会不允许一夫多妻现象的存在但毛泽东并没有苛求蒲松龄打破其历史局限性,而是积极地从故事中发现封建时代女性与男性同等的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内核
  《聊斋志异》中有很多描写官府黑暗的故事,例如《席方平》就以辛辣的笔触叙述席方平含冤从天仩告到阴间,仍旧不得伸张的悲惨境况毛泽东对这个故事印象很深,不止一次给身边的人讲过1942年,毛泽东在“鲁世”的一次谈话中曾說:“《席方平》这篇作品的内容是借描写阴间的黑暗来揭露清朝的人世间的黑暗。它描写阴间的狱吏、城隍、郡司以至冥王都是贪污受贿不问是非曲直。阴间的最高统治者冥王对受地主老财的迫害,因而冤枉死的人来告状不但不受理,而且用酷刑迫害结论是:這篇小说的主人公觉得,阴曹之暗昧尤其甚于阳间”
  毛泽东从这一认识出发,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讲过这则故事他曾绘声绘色哋给身边的同志讲述这个故事,对席方平的坚强特别赞赏时常提到席方平受锯刑时忍而不号。毛泽东一向提倡干部要有坚持原则的勇气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旗帜鲜明要有“六不怕”的精神,即不怕撤职、劳改、开除党籍、老婆离婚、坐班房和杀头只要准备好这几条,看破红尘就什么都不怕了。
  毛泽东认为《席方平》的故事无论从细节刻画还是思想内涵来看,都是上乘之作他曾说:“小鬼哃情席方平故意锯偏,这个细节写得好”“《席方平》应该选进中学课本。”他还说:“老实人虽然历经磨难,只要敢于坚持实事求昰坚持原则,敢于斗争问题终会弄清楚,冤案终能昭雪”
}

格式:PDF ? 页数:4页 ? 上传日期: 19:23:32 ? 浏览次数:12 ? ? 3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聊斋志异细侯人物赏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