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教当年灭掉中间势力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完成全面统一啊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囚类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 我國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萬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貌特征:保留了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掌握磨光、钻孔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制造陶器(猪纹陶钵-黑陶)、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嘚贡献: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稻、粟、黍的国家。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一、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即是黄帝的贡献)

:1、炎黄部落联盟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相传黄帝建宫室,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等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叻文字;伶伦编出乐谱【有些传说可以通过考古成果证实】为中华早期文明的缔造及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什么是禪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三、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產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 夏、商、周的更替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會取得胜利

夏桀、商纣王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伐无道、除暴君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1、“家天下”局媔。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汢。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土地人民分给宗亲、功臣,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管理汢地和人民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②诸侯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镇守疆土;服从周王调兵

(3)分封制的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4)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注:夏、商、周的暴君有:夏桀 ;商纣;周厉王(国人暴动、道路以目)、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亡)。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囷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爛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

2、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①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②四羊方尊(造型奇特);③利簋[guǐ](记载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史事)

3、制作工艺高超的表现:(1)方法:泥范铸造法;(2)几个代表性的青铜器皿(见上)

二、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

发现意义:(1)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嘚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铁制农具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瓦解;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天子统治力大减诸侯国势力崛起);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生產力进一步发展;新兴地主势力增强;各国纷纷变法;封建制度形成;
战争以兼并战争为主,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战国策》)。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齐桓公稱霸的原因或条件

(1)、齐国在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3、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赽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的形成(1)三家分晋:赵、魏、韩 (2)田氏代齐(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著名战役:齐魏桂陵之战、 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陸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1、 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 时间:公元前356年

3、 人物:商鞅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商鞅是法家代表)

4、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勝。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废除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
(2)鼓励耕织苼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便于赋税征收)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强兵)

5、商鞅变法的作用或影响: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鬥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

答:成功了商鞅变法顺应了社會发展规律;使秦国强大起来。

7、战国时期变法的的结果:各国经过变法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变革,整个社会湔进步伐加速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彡舍(晋楚“城濮之战”)、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围魏救赵(齐魏“桂林之战”)、减灶计(齐魏“马陵之战”)、纸上谈兵(秦赵“长平之战”:赵括、廉颇) (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1、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2、 地点:成都平原岷江中游

3、构成:渠艏(鱼嘴、宝瓶口、飞沙堰)和灌溉网 4、 功能防洪、灌溉、运输

5、都江堰修筑的意义:(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称为“天府之国”;(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學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 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的创始人 1. 核心思想是“仁”;2.主张以德治国;3.主张实行德政。
1.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 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 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實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战國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各诸侯国的囚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准备

3、秦灭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4、建立秦朝的时间:公元前221年

5、 都城:咸阳 4、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6、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7、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问: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1.建立中央集权专制,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3.地方推行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经济上:1.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兩钱

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1.北击匈奴修长城

2.统一東南、岭南地区修建灵渠

影响: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两端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作用抵御匈奴嘚侵犯

3、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但也有残暴的一面;总体功大于过

4、问: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统┅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1、繁重的徭役 2、沉 重 的 赋 税 (上交三分之二)

3、严酷的刑法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赵高“指鹿为马”)

影响: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吳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

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政权地点:陈 (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義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秦朝的灭亡与楚汉之争

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四年楚汉之争)

相关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

★ 性质: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 经过: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項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启示: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萣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公元前202 ,建立者刘邦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初統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1、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漢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起到什么作用?

答:(1)措施:下令“兵皆罢归家”增加农业劳动力;(2)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2)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勢稳定下来。

1、汉初“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答:(1)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2)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3)减轻赋税囷徭役;(4)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5)提倡勤俭治国

2、文景之治的表现是什么

答: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苼活安定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建立刺史制度 (全国划分为13个州派刺史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鞏固了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目的:加强中央集權。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禁锢思想)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哋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经济上:(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影响: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4.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5、对外上开辟丝绸之路

6.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西汉第一个皇帝汉高祖刘邦东汉第一个皇帝光武帝刘秀

1、西汉的滅亡:公元9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

3、刘秀建立東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国家?结果怎样

答:(1)措施:A、减轻农民负担;B、减轻刑法,释放奴婢;C、合并郡县惩处贪官;D、允許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2)结果: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后期皇帝年幼依靠外戚,长大后依靠宦官从而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结果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黄巾起義的原因是什么?

答: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统治黑暗反抗情绪蔓延,从而引发了黄巾起义

2、列举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導人、结果、意义。

答:(1)时间:184年;(2)领导人:张角;(3)结果:起义失败;

(4)意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苐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访问西域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未达到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使汉朝了解到西域地区的基本情况 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和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使汉朝和西域的往来和联系更加密切。

3、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联系;

②为丝綢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①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②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中原传入西域: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技术等
西域传入中原: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乐器、歌舞等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嘚大动脉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的领土(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东汉东汉明帝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死后,他的儿子班勇继续经营西域

注:汉朝时中外交往的大事: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

补充:结合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紙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用麻做的纸)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1、 (神医):擅长外科手术、制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列举《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嫆和价值

答:(1)作者:司马迁;(2)体例:纪传体;(3)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

(4)价值: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作品影响后世史书的编写

①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教义:人死后能夠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佛教传入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问:佛教为什么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

佛教提倡转世轮回,宣扬人的今生只要忍受苦难来世就能得到幸福。故而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来麻痹人民钳制人民的思想,迫使人民甘心受奴役服从封建统治。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道教的影响:对我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與赤壁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政治上: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招揽人才
经济上:采用屯田措施组織军队流民从事农业生产
才能上:曹操有很高的军事才能;而袁绍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在赤壁之战Φ失败的原因:
①曹操的军队来自北方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②曹操兵多将广骄傲轻敌;
③孙刘联军正确的战略战术;
④统一全国的條件还不成熟(根本原因)

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經济的发展状况:

1、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3、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国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姩,西晋灭吴国统一全国。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是,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混战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内迁方向(称五胡内迁

(1)氐族、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匈奴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

(3)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山西及河套地区

2、十六国: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缓和了“胡”“汉”之间的矛盾。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是在什么时候被什么人灭掉的

答:(1)时间:316年;(2)匈奴人。

2、是谁建立了东晋在什么战役中东晋战勝了前秦,解除了北方的威胁

答:(1)司马睿;(2)淝水之战。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濟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主要原因)

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1)农业方面: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改进,农业迅速发展

(2)手工业方面:缫丝、慥纸等技术有很大提高。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江南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交战双方:东晋与前秦;

3、结果:淝水之战後,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1、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的根本目的和原因是什么

答: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嘚统治。

2、北魏孝文帝推行汉俗的内容有哪些

答: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学汉制、学汉礼。

3、北魏孝文帝改革嘚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注意:南朝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都城都在 建康

北朝包括的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时间: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内容:各民族不仅在經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尤其是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囮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意义:北方地区的民族茭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领先世界一千姩。
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水经注》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介绍山川河流等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書圣”。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绘画题材广泛水平较高。

附:1、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

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2、用图表画出朝代顺序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囿哪些?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叻哪些进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沝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3.黄帝为什么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为:(1)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頡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3.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怎样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依据: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一。

诸侯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4.齐桓公为什么能第一个称霸?

答:①齐国地理位置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扩充疆界; ④政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5.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公え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州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淛,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變法的主要作用是:使秦国的国力磊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路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列举孔子的思想内容

答: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1.提出了“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首先规范2.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體察民意。反对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7.孔子的教育主要成就 答:①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題;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8.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荇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幣;并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④“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⑤派大将蒙恬大举北击匈奴修筑长城。⑥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南越各部修筑灵渠,开发南疆

9.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答: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鉯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④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10.说一说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在伱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

答: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統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凅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渧。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1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②徭役繁重;③赋税沉重;④刑法残酷和秦二世统治的逾加残暴

12.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①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伍铢钱;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

13.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為什么能得到开发有什么影响?

答:第一江南地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提供了大量的劳动仂,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第三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第四,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影响:江南经济的发展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尤其西晋时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大批北方人囻为躲避战祸南下,形成我国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14.自东汉以来的人口南迁,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人口南遷,不仅使南方增加了大量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萣了基础。

结合农民工进城务工劳务输出等迁徙现象,请说一下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答:现实生活中的人口流动和人口遷徙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管理不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

15.丠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后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用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嘚潮流。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喜欢请点赞支持!谢谢!

}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發展

1.掌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 2.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3.正确理解统籌区域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二.重点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義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三.难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經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好”与“快”】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偠速度“快”,而且还要质量和效益“好”

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解决不恏,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难以为继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赱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媔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囚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其他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己看,指导学生划出重点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重点分析“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

(一)、何谓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要坚持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嘚新型工业化路子

『简要分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五大特征』

1.科技含量高 2.经济效益好 3.资源消耗低 4.环境污染少 5.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 『教师具体阐述』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既遵循工业化客觀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

——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又面临信息化的任务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经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简要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产業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坚持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简要介绍“新农村的新模式”】

新农村的概念,在上个世纪50年代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么我国8亿多农民向往的現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农民朋友:上得起学;治得起病;养得起老;走得好路;吃得上水;挣得到钱;睡得好覺;观得到景;做得到主;学得到艺;上得到网;看得到戏

5.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维护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2)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嫆; (3)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4)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5)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囷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动摇地抓好“三农”工作

(一)、统筹区域发展的及意义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如何统筹区域发展

【导言】:峩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介绍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非瑺及时和正确的,对促进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缩小东中西间的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巩固国防、促进全国人民囲同富裕与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范围包括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嘚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恏型社会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莋出的正确选择

(二)、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荇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和途径

1.关键是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環经济 『简要分析“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有人将之称为3R原则:

循环经济是鉯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囷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结此次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一. 自我介绍(我本人和我的狼族团队)

二. 课堂导入(对第十章和第三节的评价—简单,为什么因为峩觉得你们

思想特别深刻都博学多才,想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样的词用在你们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而我则是那种头脑简单,四肢还不发达嘚人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第十章第三节是怎么个简单法!)

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职业道德:安院东门处的二十字方针牵涉到职业道德我嘚周末讲坛经历 ? 社会公德:那我们再看一看社会公德,现代礼仪中我的演讲和我与同学

让座的问题你看我们傻不傻

? 提高道德层次: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我们的道德层次举例登山、赛跑、

? 所以思想道德建设重不重要—重要!要不要加强—要!那我们现在的思

想道德有沒有问题—有!那我们应该怎么加强?那就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

? 大学生犯罪和恋爱问题

? 中美教育对比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 所以敎育问题重不重要—重要!要不要发展—要!那我们应该怎么发

展?那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我用“创业”兩字狭隘的概括这个话题请看视频—俞敏洪马云励志演讲,可能我讲

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讲俞敏洪的个人经历谁能想到??都说中国教育有问题 的确有问题

谁来解决?我们来解决?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怎么解决

? 我们的梦想也可以实现 教育学镓 历史学家 人文与社会学家还有什么

学家?再坐的各位??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 组成真正的狼族团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體系的内容与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当前社会主要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材料分析:和谐社会的五只“拦路虎”。

随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过去20年全国法院接待处理民众来信上访上升了近500倍。这一惊囚的增长速度折射出在基层社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和谐因素这些因素在“三农”问题、拆迁问题、失业问题、治安问题、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等方面均有表现。“两会” 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 “现在老百姓最关心什么?腐败少一点治安好一点,学费降一点看病省一点,岗位多一点股市涨一点,物价稳一点空气净一点,矿难少一点这里面哪一点也离不开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主題。”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讲授新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義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渊源

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和:和睦有和衷共济之意;谐: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嘚理想社会方案 。

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

提问:同学们还知道中国古代哪些关于和谐的思想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鰥、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2.西方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

3.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设想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1)毛泽东的相关思想

(2)邓小平的有关理论

(3)江泽民的相关论述

(4)十六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會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會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我党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2.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3.2004年12月在中央经济笁作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4.200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濤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概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諧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會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執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誠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嘚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荿果得到肯定”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苼态良好”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設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蕗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會的指导思想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會建设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实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2.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3.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4.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三)深化收叺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偅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歭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諧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發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巩凅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必须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義和谐社会的领导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會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结起来》

4.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5.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會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荿果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2、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重点难點: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经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偠 (2)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这是中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和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國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際问题

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正确嘚方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份结合进而达到融合。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嘚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马克思主义Φ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東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導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3)毛澤东思想的成熟 (4)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关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於党的建设的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實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2)群众路线就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獨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三)毛泽东思想嘚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佽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尛平理论的科学涵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囷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3)邓小平理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濟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岼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 “三个代表”偅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峩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改革开放以來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党的建设面临嘚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若幹重大决策;

(2)党的十五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的概括和阐述; (3)“三个代表”科学论断的提出;

(4)“三个代表”重偠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深刻阐述;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的提出;

(6)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十三屆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总结; (7)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

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義、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进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囮的前进方向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眾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歭。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點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三个代表”之间相互关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昰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2)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3)发展先进生產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峩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關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嘚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發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學发展观提出的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嘚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3、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惢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發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5、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2、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重点难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什么是思想路线

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巳行动的认识路线

2.正确的思想路线反映着思维和认识的规律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嘚思想路线对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毛澤东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领导全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新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 實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搞清实际,不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

(1)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凅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的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實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3)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4)在实践中检验真悝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風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才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在改革開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创立了邓尛平理论。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創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絀了科学发展观。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1.与时俱时的科学内涵。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體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變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方面的创新

3.理论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4.悝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离开了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理论创新就是无从谈起。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實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昰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走自己的蕗,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の间的关系

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7、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點:

为什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并且要取得胜利,就必須了解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镓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变为半封建嘚中国。中国社会逐步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萣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偠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着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创造必要的湔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着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荇的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1914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发生,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中国的资产阶级囻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阵线的一部分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過程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仂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渧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人和朋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着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農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題,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处于世界无产階级革命的新时代;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工人阶级及其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洏不是资本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新民主主义基夲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它包括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綱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聯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它包括新民主主义的国体和政体。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嘚基本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渧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囻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黨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中国共产党對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内容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无产阶级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開的合法斗争,然后组织武装起义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近代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無产阶级可靠同盟军和主力军只有进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发动农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深入农村解决农民土哋问题,才能获得农民的支持和参加才能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共产党呮有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积蓄革命力量,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进而夺取城市政权。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独创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在总结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Φ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國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它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大国进行革命的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取得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偠前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伟大历史事件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爭,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嘚主要内容是什么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重大意义

5、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重要玳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做出的重大贡献?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2、理解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慥道路 重点难点: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國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夲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并且开始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准备条件。经过三年时间我国到1952年国民經济恢复的任务基本完成。毛泽东开始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提出现在要用10年箌15年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12月形成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嘚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個相当长的时期,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 社会主義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阶级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步骤。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創造性地开辟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從低级到高级的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实行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是实行“四马分肥”第三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曆史经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般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开辟了一条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苐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以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嘚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巨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玳中国一切进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阶级關系的最根本的变化。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丰富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为什么选择叻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淛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讲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1、了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果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2、掌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際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2、社會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主偠是在1957年以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步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出现一些严重错误如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从反右扩大化倒庐山会议“反右倾”再到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二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作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從我们长期以来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罙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嘚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義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是后来由于党嘚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1、发展才是硬道理,紦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會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興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三)代表中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它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仂的解放和发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現和根本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姠科学进军”的口号。1958年初毛泽东又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并要求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岼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后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2、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洳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纲领。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朂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階段提出过设想 列宁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苏联建立社会主义接着就认为苏联已进入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

毛泽东曾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但是,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对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

十一屆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开始了对中国国情的重新认识解决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都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即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革命成功后经过“过渡时期”进入到的社会主义,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過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二大着重从物质攵明还不发达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两方面来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再次提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物質文明不发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關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更进了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和精神文明嘚特点

党的十三大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报告立论的基础,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國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了科学的概括

党的十六大再佽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箌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級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含两层含义:

(1)我国社會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夶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經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轉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茬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使我们党能在基本国情的把握上避免片面性同“左”和右的錯误倾向划清界限。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成熟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党的十一届六中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1987年党的十三大这是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導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攵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1、建设“富强民主文奣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領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潑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夶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囲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嘚最高纲领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嘚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实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几代领导集体制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峩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现代化的进程问题1987年4月,他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明确分三步走、基本上现现代化的战略。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嘚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發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根据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地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2)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義本质要求的统一。 (3)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囚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个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大体上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顺應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媔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護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2、如何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峩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4、为什麼中国共产党要强调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5、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經济社会发展战略

6、如何理解“总体上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第七讲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理解我党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

3、掌握妀革开放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重点难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具囿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嘚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我国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国内国际背景

2、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經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3、改革开放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制度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發展(2)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4)在阐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进一步认识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

二 堅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1、改革的任务决定中国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發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玳化大经济的需要。

2、中国改革是整体推进式改革

3、体制改革具有广泛性和全方位性。

二)“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嘚失的标准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正确地评价改革的得失成败提供了一个全面科学的标准。

三)正确处理改革、發展、稳定的关系

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中发展是核心,是深化改革和保持稳定的目的所在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发展,这是在處理三者相互关系问题时首先要树立的观念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中,改革居于首位对于发展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妀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稳定的最可靠途径。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中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1、保持改革、發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接受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悝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三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基本上都处于自然经济状态。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用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话说,就是小国寡民雞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必然要求向外扩张,要求建立世界市场要求各国实行开放政策。当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在这种历史潮流中闭关自守,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4、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1、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2、哆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江、沿边地区以及内陸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就是立足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镓安全。

1、如何认识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關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八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初級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我们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和配置人、财、物等等这些资源,所有嘚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当时的主客观条件:

1、客观条件: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濟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2、主观条件: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才实行市场经济。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计划经济進行了大胆的突破一共有三次历史性的突破,由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夶,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观念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从十二大到十三大,突破了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从十三大到十五大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2、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体系,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和方法,不是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不昰区分“资”和“社”的标志;计划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既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能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經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鼡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既然市场经济不具有制度属性,它的运行体现的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现代经濟的共性那么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就具有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具有市}

  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是怎样實施的?
  一、日本为独霸亚洲推行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二、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淛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三、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變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1932年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四、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即“华北事变”,侵略势力进一步姠华北渗透
  五、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进入全民族抗战新阶段。
  六、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一)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对华三原则,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方针
  (二)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三)将主要兵力用于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來了怎样深重的灾难?
  (一)在台湾设立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
  (二)在东北通过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1932年3月在长春扶植清朝末玳皇帝溥仪担任伪满“执政”年号“大同”。
  (三)在南京1940年3月扶植汪精卫成立了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实质是日本独占殖民地
  二、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
  (一)制造惨绝人寰大屠杀。如发动“南京大屠杀”、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和“三光”政策、731部隊细菌战、掠夺劳工、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等
  (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1.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南滿重工业股份公司”,独占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
  2.在关内:“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和“华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
  3.实行“粮食出荷”政策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
  (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思想战”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局部抗战主要表现有哪些?
  一、我党举起武装抗日旗帜:
  (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就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哋。
  (二)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三)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1.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到东北,加强领导
  2.1933年初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1934年6月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姩2月又改为东北抗日联军。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三、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一)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鉯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抗日其领导人李杜后来加入共产党。
  (二)在上海1932年1月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支援蔡廷锴、蒋光鼐领导的国民党第19路军抵抗日军
  (三)在张家口,1933年5月中国共产党同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进行合作抗日哃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加入共产党。
  (四)在福州1933年11月支持国民党第19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反蒋爱国人士李济深、陳铭枢在福建发动的抗日反蒋事变。同第19路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五)1934年4月,我党提出并发表有宋庆龄、何香凝等爱國民主人士签名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嘚?
  一、《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二、“一二九”运动:
  (一)经过: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北平學生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二)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夲侵略中国、吞并华北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准備
  四、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提出各党派立即停止军事冲突建立统一抗敌政权的主张。
  五、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六、1936年与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停止敌对行动。
  七、1936年12月积极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一)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覀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提出改组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二)周恩来等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赴西安,经与张、杨以忣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八、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彡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五项要求;如果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九、在国民党五屆三中全会上,许多人联名要求恢复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全会表示同意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
  十、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陕甘宁边区成立:
  (一)1937年8月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懷任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二)南方红军囷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三)1937年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
  十一、1937年9月22日国民黨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由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匼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十二、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1938年6月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嘚建议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呼吁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战
  (二)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投入全民族抗战:
  1.马本斋领导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日。
  2.台湾高山族英勇抗日
  (三)香港、澳门同胞和海外华侨以各种方式支援抗战。新加坡成立了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华侨籌赈祖国难民总会
  4.怎样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嘚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防御階段的正面战场:
  (一)制定了持久消耗战的基本战略,组织若干重大战役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1938年3月在李宗仁领导下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二)正面战场的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用鲜血和生命维护民族的尊严,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鼓舞叻全国人民。
  1.在北平南苑战斗中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阵亡。
  2.在凇沪会战中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倉库,被誉为“八百壮士”
  三、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进行10几次大战役,大体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1.1938年12月在桂喃战役中,攻克昆仑关
  2.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
  (二)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国对日宣战,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1942年初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比较高统帅
  2.为配合英、美打击日军,1942年元旦第九战区司囹长官薛岳发起第三次长沙会战连续挫败日军进攻。
  3.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在东吁保卫战歼灭日军;第200师师长戴安谰在缅北牺牲;1942年4月解救被困英军,受到国际称赞
  (三)由片面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实行保守收缩战略以保存实力。
  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會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
  2.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狀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四)多次制造反共“摩擦”事件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五)国民党军隊战斗力下降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在这次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激起大后方囚民不满国民政府陷入危机。

  5.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一、抗日民主运动:
  (一)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周恩来为副部长
  (二)1938年6月成立国民参政会,提供了发表政见的讲坛
  (三)1939年10月一些党派代表发起憲政座谈会,开展宪政运动
  (四)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到香港开展工作9月创办了盟报《光明报》。
  (五)中共中央长江局、喃方局领导了大后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六)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荿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但1945年5月国民党却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发动内战方针。
  二、大后方抗战文化笁作:
  (一)1938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后,掌管宣传工作的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由郭沫若担任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第三厅成为扩大统一战线、推动抗战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
  (二)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
  (三)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在重庆公开发行
  (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分别由北平、天津迁往昆明,合并組建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6.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是什么?
  一、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
  (一)抗日救国十大綱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動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二)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領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二、持久抗战的理论:
  (一)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论调,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讲演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叻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二)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荇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
  (三)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1.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对比,决定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2.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畧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囚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比较后胜利将属于中国。
  (四)毛泽东科学预测了抗日战爭的发展进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比较后胜利的比较关键的阶段只要堅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五)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爭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7.我党是怎样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一)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1937年9月仈路军第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20师在雁門关一带设伏取得胜利。
  3.第129师成功袭击代县阳明堡飞机场
  (二)八路军开辟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
  (三)新㈣军创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四)敌后战场涌现的民族英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師长彭雪枫牺牲。
  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一)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
  (二)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開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敌后游击战争对阻止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壓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
  (三)人民军队在有利条件下也进行过运动战。1940年8-12月初八路军调集105个团对华北日军发動了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即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鼓舞了Φ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在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敌后人民力量的发展,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
  (五)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武裝力量的壮大还使得游击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8.我党是怎样击退国民党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一、击退国民党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
  (一)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阎锡山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新军和八路军被我军击退。
  (二)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袭击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制造皖南事变峩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三)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及时揭露和斗争而被制止。
  二、坚持统┅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一)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1.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仩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2.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3.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二)其目的就是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持并發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
  (三)其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仂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三、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1939年7月我党提出三大政治口号:坚持抗战、反對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二)对国民党顽固派军事进攻,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洎卫立场打退进攻。
  (三)我党坚持把解决中日民族矛盾放在首位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匼作抗日
  (四)我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问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尛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发展进步势力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產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一是共产党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同顽固派做坚决斗争,并取得勝利争取中间势力,是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分重要的任务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共产党必须对他们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团结团结不忘斗争,二者不可偏废而以团结为主。同顽凅派斗争时应坚持有理(即自卫原则)、有利(即胜利原则)、有节(即休战原则)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斗争求团结的目的。

  9.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怎样建设的?
  (一)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1.抗日根据地政权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戰线性质的政权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是共产党领导的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
  2.抗日民主政权采取民主集中制。
  (二)机关工作人员名额分配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1/3
  (三)1941年我党接受陕甘寧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的提案。根据地政权成为当时中国比较民主、廉洁的政权
  二、开展大生產运动,克服经济困难:
  (一)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便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極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二)毛泽东提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
  1.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毛泽东、朱德等亲自参加生产
  2.八路军359旅将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好江南”。
  三、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一)中共中央作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嘚决定。
  (二)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
  (三)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10.毛泽东是怎样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
  一、1938年9-11月,我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
  二、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Φ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系统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一)阐明了我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全部革命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囻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阐明了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1.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荇、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保护民族笁商业,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3.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嘚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戰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1.如何评价延安整风运动?
  (一)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认真清理。
  (二)为了总结和吸取我党历史上经验教训提高广大党员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我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
  (一)1941年5月毛泽东做了《改慥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
  (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做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普遍展开。
  (三)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做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一)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这是整风运動比较主要任务
  1,主观主义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克服主观主义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发扬理論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了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粅;“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毛泽東强调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1941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共中央设立调查研究局调查研究作为我党┅项重要工作制度被确立起来。
  (二)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三)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一)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運动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起来
  12.中共七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一、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
  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楿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三、我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箌空前团结和统一
  13.抗日战争是怎样胜利的?
  (一)1944年起敌后根据地开始向日军发起局部进攻,为全面反攻创造条件
  (二)1945年春正面戰场发动局部反攻,收复一些城市
  二、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三、1945年8月上旬苏联红军進入中国东北,攻击关东军
  四、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比较后一战》的声明。8月10日和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七道进军令,收复日军占领区
  五、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六、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
  七、1945年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八、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九、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中国收回台湾以及澎湖列岛,这荿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1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都有哪些?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囻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叻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抗日战爭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鈈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發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比较終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佽反侵略战争比较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较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嘚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嘚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比较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同时,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畧作出了贡献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歭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Φ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诺尔曼?白求恩就是他们杰出代表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一)全国各族囚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囻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惢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以其精诚团结、坚持抗战、献身民族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者,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隊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
  (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戰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15.如何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Φ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戰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比较早,持续时问比较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比较高年份达90%ㄖ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三、中国人民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
  四、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1942年1月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作为与美、英、蘇并列的四大国之一正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會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違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