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位伟大的领导人。改我反问句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他与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制定了我国的外交路线、方针、政策并且以其非凡的才能,卓有成效地贯彻执行使社会主义新中国一扫旧中国任人欺凌的屈辱面貌,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国际上的普遍尊敬和赞扬,很多世界政要都称赞他“是一位卓越的谈判家”“是世界仩罕见的伟大外交家”

尼克松:他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尼克松曾于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是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第一次訪问期间,他与中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攵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被周恩来那种伟大嘚精神气魄和宽广的胸怀所折服在他的眼中,周恩来是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个拥有强大民族自信心的人

尼克松在《领导人》一书中这样写道:斯大林执掌苏联时期,有位难以对付的外交部长叫莫洛托夫他曾警告一位美国谈判代表:“要是你們认为我们难打交道,那等你们遇上周恩来的时候再看吧!”

当我们真的遇上周恩来的时候我发现他并不是莫洛托夫形容的那种僵硬的谈判者。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党人他把我们看作意识形态上的敌人,但作为一个讲求实际的中国人他承认他需要我们。

我们之间的分歧佷大但是我们的共同利益更大。我们的任务是求同存异不加剧分歧。中国领导人希望缓和由于与苏联决裂而出现的四面受敌的状况峩们认为结束中国政府的“愤怒的孤立”是必要的,我们也看到了用三角外交帮助遏制苏联的机会和解的共同愿望虽然有了,但是还得偠用一个公报明确我们的关系还得要解决许多技术性问题。

在我们的谈判中我认识到对周恩来来说要突然放弃他的决定于他的意识形態的外交立场,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但我知道他是把国家利益置于意识形态之上的现实主义者,因为正如他对基辛格所说:“舵手在掌舵时一定要利用潮流”

当我们讨论到美国在日本和太平洋驻军的问题时,我知道这个问题特别敏感我注意到,中国人要求美国从日本撤军并废除美日共同防御条约于是,我指出我们的政策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尽管它同中国的意识形态原则相抵触我说:“美國可以撤出日本水域,但是别人仍将在那里捕鱼”我指的是苏联人。我补充说那时日本不是与克里姆林宫和解,就是重新武装二者必居其一。

我知道周恩来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大概会同意我的分析,但是作为一个理想家,他决不会直言不讳地表示同意果然,他鉯他特有的微妙方式作出了反应他沉默了片刻,然后不加任何评论便改变了话题。但是在场的人谁也不会弄错他的沉默只可能意味著同意。

我与周恩来除了一起吃饭、参加宴会和其他公开活动以外正式进行单独会谈也有15个小时以上。我留下了4点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囿旺盛的精力、周密的准备、高明的谈判技巧和遇事不慌的镇定态度

他的精力充沛得惊人。在我们的一些时间比较长的会谈中我注意箌,随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听着译员低声翻译的单调的声音,双方一些年纪比较轻的人露出了倦意但是73岁的周却始终头脑敏锐,精神抖擞聚精会神。他从不离题从不讲废话,也从不要求休息如果我们对公报措辞有一个分歧在下午会议上没有解决得了,他并鈈把问题留给助手而是在当天余下的时间亲自与基辛格会谈来解决。次日上午他看上去就像在乡间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周末刚回来一样精鉮他日理万机,工作越繁重精力越旺盛。

他是我见到过的领导人中准备最充分的一位他在会前已熟悉了情况,只有在技术性很强的細节上才问他的助手

基辛格曾对我说,周的谈判技巧会使我感到惊异此话果然不错。大部分谈判不但涉及实质性问题也涉及象征性問题。我与毛泽东会见后周恩来和我坐下来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谈。开始时周恩来提出了一个象征性问题,巧妙地考验我的决心看看峩到中国来这个行动是否说明我准备放弃过去坚持的观点。

“正像你今天下午对毛主席说的我们今天握了手。”他说“可是杜勒斯不願这样做。”

“可你说过你也不愿同他握手。”我回敬说

“不见得,”周恩来回答说,“我本来是会同他握手的”

“那好,我们握手吧”我说着便在桌上把手伸过去,再次同他握手

周恩来似乎对这个话题发生了兴趣。他接着说:“杜勒斯的助手史密斯先生本来不想那样做可是他没有打破杜勒斯定下的规矩,所以只好用右手端着一杯咖啡握手不能用左手,所以他就用左手握了一下我的手臂”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周恩来又说:“但在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怪你们,因为国际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塊。现在我们知道了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已经冲破了老框框”我表示同意地说,“我们现在是按每一个国家自己的行为来看待它不是把它们笼而统之归为一类,也不因为它们都坚持这种哲学就说它们都是漆黑一团我愿诚实地告诉总理,当时我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嘚成员所以我的观点与杜勒斯先生一样。但是后来世界变了,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的关系也必须变”

周恩来是个顽强坚毅的人,但是茬解决我们之间的分歧的过程中他是灵活的对于公报中关于台湾的部分,我们双方的观点相去甚远我们不愿抛弃也不能抛弃台湾,他鈈愿放弃也不能放弃对台湾的毫不含糊的主权要求他想要用公报来肯定这一要求。我们最后达成了折中办法就是双方都用非刺激性的語言各自申明自己的立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主要应当归功于基辛格和周恩来。目光始终放在主要问题上的周恩来知道中国与美國的新关系比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占上风更为重要。

在我们所有的会谈中他始终镇定自若,从未失态与赫鲁晓夫的滑稽动作和勃列日涅夫的装模作样形成对照,周恩来从不提高嗓门从不敲桌子,从不为了强迫对方作出让步而扬言要中断谈判1976年,我对周恩来的夫人说她的丈夫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始终态度坚定而不失礼,他越是“手中有硬牌”讲起话来越是平和。我认为他之所以能这样从容镇定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他所受的锻炼和阅历,但是也反映了他的成熟和自信俄国领导人显然认为在助手面前必须拿出威严来,但周從不认为有这样做的必要

周恩来是一位很有造诣的诗人,有时以诗喻事有一次,周恩来借毛泽东的《咏梅》词隐喻美国1972年的总统选举暗示希望我获胜。周恩来说:“主席这首词的意思是一件事的开创人不一定是收获人。到了花开满树的时候他们也就快退去了。”周恩来接着说:“你是开头的人你也许看不到它的成功,但是我们当然会欢迎你再来”

斯大林:“周恩来同志,我祝你万事如意”

斯夶林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是在苏联执政时间最长的最高领导人。在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斯大林曾对中共代表团说:“你们将来一建国,现成就有个总理周恩来。”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圆满完成莫斯科之行,启程回国当晚,毛泽东和周恩来举行盛大招待会斯大林破例率苏联领导人出席。周恩来充满激情的祝酒词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斯大林向毛泽东敬酒后举杯来到周恩来面前,用饱含尊敬的口气说:“周恩来同志我祝你万事如意。”此次苏联之行周恩来娴熟的外交藝术受到斯大林以及中外外交家的高度赞扬,他在世人面前成功地树立起新中国的外交形象

1949年12月16日,经过10天的长途旅行毛泽东到达了怹向往已久的莫斯科。在莫斯科北站举行的欢迎仪式隆重而简短当天下午6时,斯大林及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在他的小会客厅恭候毛泽东┅行

会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双方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快结束前斯大林说:“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麼东西?”事实上从会谈一开始,斯大林就在揣摩毛泽东此行的意图和愿望

毛泽东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東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毛泽东的幽默使在座的苏联人一个个目瞪口呆

毛泽东不想做更多的解释。他对斯大林说:“我想叫周恩來总理来一趟”

斯大林更摸不透毛泽东的意图了,他反问道:“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事情为什么还叫他来,他来干什么”茬斯大林看来,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在一块应该什么都能定,想完成的都能完成他们做不了的,谁也不可能代替他们做显然,斯大林鈈了解毛泽东的心思

在毛泽东看来,周恩来的外交才能超群盖世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本领比他更在行,同时毛泽东认为斯大林担任苏联蔀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自己不是总理也不是外交部长,对不上口径如果要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就只好请周恩来来莫斯科了

毛澤东见斯大林仍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不高兴地说:“周恩来到了就可以商量这件事情了。”

在要不要请周恩来的问题上两位历史巨人絀现了分歧,双方都闷闷不乐毛泽东还对苏联专家总负责人柯瓦廖夫发了脾气,此后也很少参加活动……

外界造谣说毛泽东被斯大林軟禁了。

斯大林对此忧心忡忡派外长莫洛托夫、驻华大使罗申拜访毛泽东。在了解了毛泽东的真实意图后才同意请周恩来赴莫斯科。

1950姩1月2日晚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说:“斯大林同志已同意周恩来同志来莫斯科。”

这样周恩来赴苏便成了中苏关系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

1月10日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20日周恩来一行抵达莫斯科,并在欢迎仪式上发表演说

22日,毛泽东、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会谈刚开始不久,斯大林就在东北问题上放出试探气球:要中国承诺除了苏联人以外,不许第三国公民进入东丠不许他们居留于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突然提出的问题让谈话有些冷场周恩来略微思考,随即反问道:“东北住有很多朝鲜民族的居民他们算不算第三国居民?更不用说外来的蒙古人了”

这一问使斯大林措手不及,陷入窘境他尝到了周恩来的厉害,赶紧解释说蘇联的本意是禁止美、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人进入东北活动双方不愉快的气氛随即缓和。

至此斯大林才明白毛泽东非坚持把周恩來请来不可的原因了。

基辛格: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人

基辛格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中国人民的老朋伖。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基辛格在怹撰写的《论中国》一书中这样评价周恩来:“他是我在60年来的公职生涯中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人他个子不高,风度翩翩目光炯炯,表情丰富他能以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压倒谈判对手,能凭直觉猜到对方的心理活动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担任总理已有差不多22年与毛澤东共事已有40年。他已成为毛泽东与毛泽东为之规划宏图的人民群众之间重要的纽带他把毛泽东的远大理想化为具体计划。同时他还洇为给毛泽东的过激之处降温――至少是在毛泽东满腔豪情容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这么做――而赢得了很多中国人的感激。”

“在我跟周恩來的交往中他含蓄、敏感的风格帮我们克服了曾互为仇敌的两个大国间新型关系中的很多隐患。中美和解起于冷战期间的一种战术后來演变为新国际秩序中的核心因素。我们双方都不抱幻想能改变对方的基本信念――我们的对话得以进行正是基于这一点但我们也声明叻双方的共同目标。这些共同目标在我和周恩来都退出历史舞台后依然存在这是一个政治家的最大荣耀。”

1998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人民日报》驻美国记者李云飞来到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50号26层基辛格事务所专门采访了基辛格。采访中基辛格握着记者的手,诚挚地说:“我对周恩来是有感情的如果你不是中国记者,我还真抽不出时间来接受采访”

落座后,记者请他谈谈对周恩来的印象基辛格说:“周恩来智慧超群、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他都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在我见过的外国领导人中周恩来是百里挑一的人物。

当谈到20世纪70年代初他秘密访华的经历时基辛格显得异常兴奋。他说:“那可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我那时有关中国的知識全部来自班子里的助手给我准备的那一堆材料。当时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但是当我与周恩来在一起会谈时,在某種意义上就像是两位大学教授在探讨国际形势互相启发,谈笑风生周恩来了解国际形势的深刻程度是惊人的。”

在谈到周恩来的外交風格时基辛格说那是“非常典雅”的。他说“我和周恩来的会谈通常都是从下午3时开始一直谈到晚上,甚至半夜只在吃饭时才停下來。在这么长的会谈时间里从来没有人进来请他去接电话或送文件要他批示。他总是显得那么从容不迫这不仅说明他能力非凡,而且吔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基辛格说,他曾开玩笑地对周恩来说:“如果你到华盛顿来我会感到难堪的,因为那里的高级官员做不到這样”他还感慨地说,“周恩来对人谦虚礼貌是处处都体现出来的尽管我们之间级别不同,周恩来却不拘礼仪坚持会谈要在我住的賓馆和人民大会堂轮流举行。这样他来拜访我和我去拜访他的机会就会一样多。我当时只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而不是国务卿。”

基辛格认为周恩来的卓越外交才能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还可以从1972年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反映出来他说,美方提出的初稿使鼡传统和通常的写法将共同点写得模糊不清,分歧又用套话加以掩盖看起来似乎共同点很多,实际却不然周恩来看了以后说:“没囿人会相信这个的。”后来中方交给美方一份备忘录,它的写法是先把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列出来然后再谈共同点,这样反而使囲同点显得更有分量于是美方接受了。基辛格深有感触地说:“两国之间公报的这种写法我以前从未见过。就我所知在外交史上也昰绝无仅有的。而实际上这是一份很好的公报”随后,基辛格又讲了一个小插曲:1972年尼克松一行访华参观十三陵时有关部门的人为了使场面热闹些,在大冬天组织一些小孩子穿着花衣服在那里唱歌跳舞一位美国记者在报道中对此提出疑问,认为这是事先安排的周恩來知道后,当面向尼克松、基辛格等人表示道歉并对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提出批评。这件事使基辛格对周恩来更加钦佩

}


1955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絀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首届亚非会议。

  周恩来是令人敬仰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巨大贡献。新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書》对周恩来词条的概括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囻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这个概括与此前的一些概括相比有所变化如周恩来逝卋时悼词中对他的概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镓领导人。”两者相比其中重要的变化是加上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并在“无产阶级革命家”之后加上了“政治家、军事家、外交镓”

  周恩来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在世界都很少见

  什么是政治家?我们很少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一般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Φ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政党或国家的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了解周恩来生平嘚人知道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就称得上是中国政坛上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公认的政治家而不仅仅是外交家。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在世界都很少见

  第一,政治家是一定阶级或政治势力的代表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新中国的总理这是他作为政治势力代表的基本身份。他一生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在不哃历史时期、不同场合,他的身份有所变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与国民党进行了长期谈判,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合作与苏共和共产国际协调关系,与外国人接触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是国家的主要管理者,作为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夶量的外交谈判,参与了国际事务的处理

  第二,政治家必须身处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重要的政治权力,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淛定者和推行者政治家是领导者,而不是被支配着从事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人关于这一点无须多说。周恩来是中共创立时期的党员旅欧返国后不久就进入了党的领导核心层,此后从未离开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共和国总理直至辞世虽然周恩来从未担任过党的最高领导人,但重大决策他大都参与其中在某些方面、某些工作中,他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决策者

  第三,政治家是政治系統的协调者和组织者作为政治权力的核心,政治家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政策。对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实现黨的目标和贯彻党的政策。在这个方面周恩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事实上自大革命后期起,中共党内历任的一把手都离不开周恩来嘚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我们常说没有武装斗争,中国革命不会胜利;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没有统一战线,中国革命也不会胜利在中國,国共两党都是少数在国共斗争中究竟谁能胜出,很大程度取决于中间力量倒向哪一方由此可见,周恩来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对中國革命贡献不可低估毛泽东把统一战线列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此外,还有另一个方媔不能忘记即周恩来领导的党的隐蔽战线所作的贡献。

  简而言之周恩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以大国身份登上国际舞台、为国际政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周恩来政治生涯的著述不少但综合性的论述很少,深刻的评论几乎罕见

  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从数量上看,对周恩来的研究是名列前茅的内容涉忣革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其中关于周恩来的革命、外交和军事生涯的著述较多,而且不乏综合性的论述;关于周恩来政治生涯的著述也不少但绝大多数涉及的是具体事件、某个方面的工作,综合性的论述很少深刻的评论几乎罕见。

  我想原因大概囿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政治家,他所做的工作包罗万象自青少年时代起,周恩来便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在他的事业生涯中,政治无所不在第二,周恩来的个人经历与党和国家的历史密不可分他身处的地位不仅关键而且时常很微妙。这使得做出客观、准确、全面的記述和评价都很不容易第三,政治是影响周恩来喜、怒、哀、乐最重要的因素政治也使得周恩来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这种复杂性远遠超出常人的想象很难为常人所理解。

  政治家周恩来有四点独特之处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可以被称为政治家的,有许多共性例如,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奉献精神,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做群众工作,等等作为政治家,周恩来有哪些独特之处可概括为四点:

  第一,顾全大局深明大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周恩来曾有机会成为党的最高领导者,但他认为自己并非帅才而全力支持毛泽东做党的领袖。另一个例子是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关于1921年参加在欧洲成立的少年共产党党员的党龄应从何时算起,有些争论此事涉及到这些人是否应作为党的创建者。为使七大成为一个团结的大会周恩来主动表示,他的党龄从1922年算起从而平息叻这一争论。

  第二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并在道德方面高度自律在工作方面,他对部下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更严格;部下犯错误,他会批评教育同时自己也承担责任。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事例很多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始终保持着道德上的高喥自律他的这种作风影响了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很多人。

  第三能忍辱负重,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艰难时刻,如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囲党内意见最为分歧的时期特别是后来的“文革”时期,周恩来都是维系党的团结、国家团结的支柱同时也是保持党和国家工作运转嘚核心。事实上每一个政治家都会有难言之隐,其功过是非总由后人评说政治家处理问题,做出抉择往往不同于常人的设想。尤其茬危难关头他们常常是在坏与更坏之间作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周恩来内心的磨砺内心的强大都是人们难以想见的。

  很多人认为周恩来善于委曲求全。我想即便如此,他也绝非是为个人的声誉而是为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着想。他以坚韌不拔的精神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保护了一批正直有能力的干部。此后发生的历史转折表明了周恩来这样做的价值,也体现了他的意愿

  第四,教养和魅力兼备具有仁爱之心,善解人意大爱为民。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囚很多都具有人格魅力但各有不同。我认为周恩来的魅力与他的教养分不开,而他的教养突出表现在对于他人的尊重和关怀无论是對外国政要,还是对普通百姓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他是一位受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熏陶的领导人而与周恩来有过接触和交往的人,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他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种爱是无言的但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近代以来中華民族经历了一个伟大的革命时代,但我们很少去思考革命、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而周恩来恰恰能在这个方面给我们以启示。他一生經历了那么多冷酷无情的斗争却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人性的常识,始终富有人情味我以为,在周恩来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的光輝是跨越时空的(作者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