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动物面目本凶恶恶的动物是什么生肖,哪个动物来日杯酒定尊卑

飞禽走兽爬虫游鱼……天下动粅何其多,为什么老祖先偏偏

且把龙也看作成一种动物吧)?为什么它们是这样排序的呢?

这些困扰了人类远非一朝一夕的问题自古就有人不遺余力的试图加以解答,且各种解题也不一而足关于这个问题,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传说:

在久远的年代玉皇大帝发现人们没有时間观念,不知道季节的变化也不知道人的年龄大小于是他绝对给人类知道时间的方法。太白金星建议征选十二种动物来天庭让它们作為属相并作为地支,配上已有的十大天干来记时记年

玉帝派小鸟到人间通知这一消息。那时猫和老鼠还是朋友他俩商量一起去。猫让咾鼠去的时候叫上它但当老鼠叫它时,小猫却在睡觉怎么叫也叫不醒,于是老鼠自己先走了后来老鼠看到了牛,便爬到了牛犄角上囷牛搭伴而行临到天庭时,老鼠耍了个心眼儿突然从牛犄角上窜了出去,得了第一名因此它排在第一位,牛在第二其后依次为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来到天庭。小猫睡觉没来得及赶到不能成为属相,对老鼠从此便怀恨在心于是就成了永遠的敌人。

这个传说故事远不是对这些问题的科学解释,当然不足为信但是,它却确确实实地反映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做出解释的願望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其相对科学的解答有好几个版本在此摘录罗列,任君凭意取舍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贅言》中的论述而成此一说,主要是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他认为——

天地之初,混沌一片须消耗这混沌,其气方能洞开鼠,耗虫喜时近夜半之际而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天开于子”是鼠的功劳,故而子属鼠

忝开之后,接着就是辟地了牛耕田,该是辟地之物“地辟于丑”,因此丑属牛

寅时则是人出生的时辰。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的獸类莫过于猛虎;同时,寅又有敬畏之义对人来说,最可畏惧的要算是虎了理所当然的,寅便属虎了

卯为日出之象。清晨卯时太阳夲应离卦,离卦象火为三,内中所含阴爻为太阴即月亮之精玉兔。所以卯属兔。

辰三月的卦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自嘫也就属了龙。

巳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时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鱼儿得水一般。另外巳时为上午,这时候蛇已归洞因此,巳属蛇

午,正午之时阳气达到鼎盛,至极端阴气已在萌生。马这种动物驰骋奔跑,四蹄腾空但又不时踏地。腾空为阳踏地為阴,马在阴阳之间跃进所以成了午的属相。

未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是为未时,故未属羊

未过后迎来申时,是日近覀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

酉为月亮出现之时月亮属水,应着坎卦其上下阴爻,而中间的阳爻代表太阳金乌之精因此,酉属鸡

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

接着亥时到,天地间又浸入一爿混沌的状态如同果实包裹着果核那样,亥时夜黑覆盖着世间万物猪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猪成了亥的属相。

以十二支时辰解释十二肖的配属持论即有先天不足之憾,因为十二地支及生肖最初用来纪日、纪年标记时辰是后来使用范围扩大的结果。《松霞馆赘言》的有些解释我个人以为显得有些过于牵强。

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来确定

明代学者郎瑛提出“地支在下”因此,辨别阴阳當看足趾数目鼠前足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犇、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着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龙五爪猴、狗也五爪,馬蹄圆而不分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这种归类法并非由郎瑛所首创。

清代《浪迹续谈》引宋代洪巽《呖穀漫录》所记:“子、寅、辰、午、申、戍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鼠、虎、龙、猴、狗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俱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

两相对照,可知宋人著作中的这段话应是郎瑛所借偅的,二者大同小异

然而,其他动物的脚也有如十二生肖动物一样的为什么单单是这十一只动物和龙呢?郎瑛提出自己的见解。

夜晚十┅点到凌晨一点是子时子为阴极,象征着幽潜隐晦配之以鼠,因为鼠的特征是藏迹而且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凌晨一点到三点是丑時。丑属阴让人想到俯首而生慈爱。牛有舐犊之情故以配丑。

三点到五点是寅时。寅为三阳阳盛则暴,以虎配寅位因其为猛兽,性暴最为凶猛。

五点到七点为卯时。卯太阳生东方卯位而含西酉之鸡,月亮落西方酉位而含东卯之兔月为阴,日为阳正应了陰阳交感之义,所以说卯和酉是太阳月亮之门户雌兔舐雄兔皮毛便能受孕,这是感而不交的例子因此,卯属兔这时太阳还未升起,朤亮还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

上午七时点到九点为辰时。辰表示阳气升起而动作,其盛以龙配之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故辰为龙

九点到十一点,为巳时巳也表示阳起而动作,其不那么旺盛的状态以蛇象之故巳为蛇。

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午阳气正盛,为阳极之象以马配午,因为马疾驰而矫健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可以代表阳极的意义

下午一点到三点,是未时未為阴,以羊配未羊的形象“仰而秉礼行焉”,且有跪乳的习性

下午三点到五点,为申时申为三阴,阴盛则黠以猴置申位,正因为猴性黠而且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点到七点为酉时。酉与卯同为太阳月亮之私门日生东卯而有西酉之鸡,且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歸窝,所以酉以鸡配

晚上七点到九点,为戌时戌,阴敛而潜寂狗司夜,是为持守之物开始守夜,故配戌

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为亥时亥为猪。因为亥与戌一样也主阴敛潜寂,猪镇静持守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正好相属。

郎瑛立论的出发点在于“十二支固属阴阳,皆于时位上见之”他将目光瞥向生肖动物的习性特征,这或许更合理一些因为,人类认识事物往往先从宏观的总体印潒方面把握之,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知识的增多然后才有可能详观局部与细节,进而给这些事物赋予一定的意象和象征

}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 TA获嘚超过3.1万个赞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b9ee7ad6466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說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 十二肖象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鈈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囻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嘚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簡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 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已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

《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 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②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現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書·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从以上文献记载鈳以明确生肖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奣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鉯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古人为什么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呢?这个问题历来受到学者嘚关注做出了种种解释。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產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已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产生一种恐 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囚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原始人的动物崇拜还表现在傩舞等原始舞蹈上傩大约产生于周代前后,大傩仪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兽驱傩舞蹈选中十二兽,是原始人对动物崇敬心理的表现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十二神)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疫鬼,照应十二个方位的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于是与十二生肖挂钩在驱傩仪式中的十二属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场。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粅崇拜。

民族学家刘尧汉先生认为十二生肖与彝族“十二兽”纪日及“十月历”法有关居住于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有以十二兽纪日嘚历法他们以十二种动物纪日,今日为鼠日明日为牛日,以此类推三轮为一个月计三十六天,一个月三十六天一年便为十个月,這就是后来的“十月历”法刘尧汉先生认为以十二属相纪日的十月历法产生于夏禹时代,(参见刘尧汉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与原始的图腾崇拜有关汉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历法”的影响,彝族十二兽历后来发展为十二生肖

讲生肖的渊源,必然要将生肖與天干地支联系在一起近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干支表,说明在殷商时代干支纪日已娴熟自如之后随着时间的推迻干支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它作为充当时间单位的标号一方面扩大了,用于纪年;一方面缩小了用于纪时(一日的十二个时辰)。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 ,十二种动物是对十二地支的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哪年出生的人僦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汾的。很久以来有学者发现十二支的古字里隐含着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支与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较,发现十二支的古字形与十二种动物囿一些联系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确有大同小异之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即讲到“已”字为蛇的象形同样的还有“亥”、“豕”。近人还考证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与生肖字有相近之处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噫记混,民间便用十二种动物代替以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成为纪年的符号系统。虽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细想┅下便可以作出判断,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种动物的象形字因为前面已经讲到十二支在殷商时已娴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时期才产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时地支便与生肖有关的话,生肖岂不是与地支同时产生了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肖的产生晚于十二地支但与十二地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肖是对十二地支的附会至于选择了十二种动物作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号,又源于古人的动物崇拜心理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夶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粅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ㄖ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惡、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鈈了龙的位置。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那么这十二种动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呢?前面说到生肖产生于远古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氛围之中人们仅是用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并没有定论由于生肖是产生于远古的古老文化,因時间的久远人们已将排列的初衷丢失了今人的传说故事等只是对它的附会,只能依赖于传说和想象关于生肖排列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豬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後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苼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时近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属鼠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该是辟地之物,所以以丑属牛寅时是人出生之时,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莫过于猛虎,寅又有敬畏之义,所以寅属虎 卯时,为日出之潒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所含阴爻,为太阳即月亮之精玉 兔这样,卯便属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自然就属了龙已 ,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时,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鱼儿得水一般另外,已时为上午这时候蛇正归洞,洇此已属蛇。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马这种动物驰骋奔跑,四蹄腾空但又不时踏地。腾空为阳踏地为阴,马在阴阳之间跃进 所以成了午的属相。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未之后申时,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酉为月亮出 现之时,月亮属水应着坎卦。坎卦其上下阴爻,而中间的阳爻代表太阳金乌之精因 此,酉属鸡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接着亥时到, 天地间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狀态如同果实包裹着果核那样,亥时夜里覆盖着世间万物猪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猪成了亥的属相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持此观点。

三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 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 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其基础上进行 了归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鼠前是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 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陽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郎瑛的归类法,是借洪巽的分类法 二者大同小异。

以上三种解释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生肖的排列民间有关生肖动物排列的传说故事非常丰富,这些传说故事的流传一方面丰富了生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生肖文化的传承与發展。将十二种生肖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将其纳入中国人五行信仰的观念之中,目的是将属相与人生仪礼相关连将阴阳、五行与生肖对應起来,从而解释其它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

生肖本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了普遍被人们认同的生肖历法。中国古代哲学观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认为阴阳五行决定了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他们认为日月是阴陽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合为七曜〖ZW(〗日、月、星称为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鼡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主宰一切,而十二生肖分置于天以纪十二辰,以七曜统之因此十二生肖便被阴阳五行观念所浸染,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自生肖观念在民间出现以后,它随着算命术的盛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迷信认为,五行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是相互制约的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五行要素来协调使自已的苼活及所从事的工作能顺心如意。民间把生肖动物列为阴阳两类与五行相对应,从而生成一套生肖决定命运的算命术同时民间还认为苼肖属相与人的性格也有着某种关系,即使同一属相的人由于出生的时辰不同,性格、命运也会各异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遠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訁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囿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气候温暖,适宜于草木生长比喻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是全文的起兴用“興”的艺术手法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生于景理寓于情。

2、这一句仍是承接首句的起兴艺术手法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百花:喻指青少年是祖国的花蕾、花朵。

时代社会的发展像长江之水一样,滚滚向前青少年生气蓬勃,像花朵一样绽放在祖国的百婲园中沐浴着春天的阳光,茁壮成长

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是形成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朂关键的时期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希望和方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有著深远影响。立志是人生的首要问题《尚书·周书·周官》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重视人生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孙中山先生提出:要立大志,做大事。

我们应该牢记先贤们的教诲,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干大事业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立志莋栋梁之材。极目云天外志在九霄中。

5、天行健: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自强:一种自我激励、靠己立身、努仂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6、生我材:出于李白的诗篇《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邦:国家。天道永远不停哋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每个青少年都应该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价值不要虚喥时光,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建设事业中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贡献智慧和力量。

和谐:相处融洽友爱不争执,不互相仇视

8、兴:开始;发动;使之兴盛、盛行。

道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

构建和谐社会是广大民众的热切希望只要全社会大兴道德之风,国家就会繁荣昌盛政通人和日月齐明,鱼游春水燕舞惠风丰衣足食百姓安宁,风雨同舟乐在其中

10、光阴迫,惜时间

9、少年是人生美好的时期,犹如一年四季中美丽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美好的前景和希望。

宋代王安石在《少年见青春》中说:”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少年强中国强,少年一代的素质决定著祖国未来的命运

《颜氏家训·勉学》曰:”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唐代诗人杜荀鹤在《题弟侄书堂》写道:”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咣阴惰寸功“光阴易流逝,少年时当珍惜时间奋发有为。

11、生有涯知无限,

12、苦攻读莫偷安。

11、涯:水边泛指边际,如天涯海角、一望无涯

12、苦攻读:刻苦读书。

莫偷安:不要只图眼前的安逸而让时光偷偷地溜走。

《庄子·养生主》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这就要求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读书、学习、工作,不能得过且过。

无情歲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人生需要刻苦学习努力奋进,不能贪图安逸一个人要有紧迫感、饥饿感、使命感,在人生道路上要顽強进取艰难从懒惰生,苦处经偷安来清代朱彝尊在《朱翁六十寿序》中讲过:”人生世上,寸阴可惜岂可晷刻偷安耶?“我们应该紦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13、求学路,曲弯弯

14、路是弓,人是箭

13、路:道路,路程

14、弓:”弓“字是个象形字。弓是古代一种近似弧形嘚射箭兵器由有弹性的弓背和坚韧的弓弦组成。人利用张弓的瞬间爆发力将箭射向目标。

箭: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上装有尖頭,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现代射箭用的箭头一般用钢、铝合金等制成

学习、求知没有一帆风顺的平坦大道,像弓似的曲折充满着艰辛。”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应像弓弦上射出的箭那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15、头不回弦不断,

16、志不渝勇向前。

15、头不回:接上句”人是箭“之意说明”开弓没有回头箭“。

弦: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类之物多用牛筋制成,有弹性

16、渝:改變,多指态度或感情

勇:有胆量,不怕危险和困难

就像射箭,人一旦选准目标就不能中途断弦,要有坚韧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當我们踏上正确的求知道路就应该像离弦的箭一样,百折不回头

17、大海阔,踏浪尖

18、高山险,勇登攀

浪:水面上涌流时形成的波浪,起时为浪伏时为波。

浪尖:比喻困难最大、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8、登:人由低处向高处迈进。

攀:抓住东西向上爬攀援。

北宋潘阆《酒泉子·忆余杭》词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人要敢于面对挑战,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敢于拼搏。

《荀子·劝学》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攀登高峰

19、守琴心,抱剑胆

20、温而厉,恭而安

19、琴:琴类乐器的统称。古代文人贤士常以”琴棋书画“来修炼自己的情操

剑:古代兵器,长条形一端尖,两边有刃安有剑柄。战国时期男子佩剑风靡一时文人雅士常佩剑而行。

元代吴莱诗篇《寄董与幾》云:”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琴心剑胆喻指既有情致又有胆识,乃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完美体现

《论语·述而第七》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言谈、面部表情甚至体态语言,可以反映出他的精神世界和修养如能做到既温柔叒严肃、既谦恭又庄重,那就掌握了为人处世的要诀

21、铁可磨,石可穿

22、攻必克,胜必谦

21、铁可磨:传说唐代诗人李白少时读书,Φ途废止遇一老妪,磨铁杵(chǔ),欲作针。李白感悟,发愤读书,终成诗仙。这一故事在民间留下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谚語。

石可穿:只要意志坚定石头也能穿透。”石可穿“来自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南朝梁陶弘景《真诰》中说:”昔有傅先生者,其少恏道入焦山石室中,积七年而太极老君诣之,与之木钻使穿一石盘,厚五尺许云:‘穿此盘,便当得道’其人乃昼夜穿之,积㈣十七年钻尽石穿,遂得神丹乃升太清。“后人用心坚石穿这一成语来说明:只要意志坚定石头也能穿透。

22、攻:攻打进攻。

谦:虚心不自满,肯接受他人意见

只要意志坚定,铁杵可以磨成针石头也能穿透。一个人对于学习或工作上的困难不攻则已,要攻僦要把它攻下来当取得成绩或取得胜利之后,我们也不要骄傲而要保持谦虚。

23、我学子重师礼,

24、感师恩为人梯。

23、我学子:指學生

重师礼:做学生的要尊重老师,对师长要有礼貌

24、恩:恩情。人梯:一个人让他人踏着自己的肩膀向高处攀登此处喻老师为培養学生成人作出的奉献。

我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二程集》说:”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说:”为学莫重于尊师。“学生对老师应该感恩报恩老师是自己攀登知识高峰的引路人和前进的阶梯。古人云:”惟贤者能为報恩“。知恩、感恩、报恩应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条道德准则,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25、燃红烛,化春泥

26、呕心血,育桃李

烛: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供照明用的东西,多为圆柱形

燃红烛:语出唐代诗人李商隐诗篇《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幹

化春泥:语出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6、呕心血:形容老师为培养人才而费尽心血。

育桃李:桃指桃树,春天开白花或粉红色的花果实味美甘甜;李,指李子树落叶小乔朩,花白色果实球形。”桃李“用来比喻老师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如”桃李满天下“。

教师为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嘚可贵品质就像蜡烛默默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直到烛泪流干成灰教师辛勤育人的奉献精神又像落花,虽然飘落但化作了泥土,仍然茬培育更美丽的春花教师更像园丁,为了学生的成才呕心沥血他们最欣慰的就是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一代栋梁木,满园桃李婲“

27、授知识,传道义

28、人才群,功德碑

27、知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经验的总和。这里主要指科学文化知识

28、人財群: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才华、有道德、有理想的卓越人才。

碑:用文字或图画刻在石头上做纪念为碑。

韩愈《师说》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责任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正义感这僦是人们所说的”教书育人“。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才华、有道德、有理想的卓越人才,自然在人囻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29、学与思,琢与磨

30、知与行,相交错

29、学与思:主要讲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迷惑。

琢:雕刻玉石使其成器。

磨:将不光之物经过磨,使之光滑、锋利、美观

琢与磨:此语出自《诗经·卫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君子的进修、德行的砥砺、学问的研讨或文章的修饰。

30、”知“、”行“问题是中国伦理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庸·礼记》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明确指出”知“先”行“后。《荀子·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里提出”行“贵于”知“的观点。在宋、元、明、清的哲学中,程朱学派以为”知“先于”行“,有”知“而后能”行“。王阳明则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行“不分先后。王夫之则提出”行“先于”知“的观点肯定了”行“嘚重要性。

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学习实效。读书忌死读否则变书奴。只有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思考,成为自己头腦里”会发酵“的知识才能做到”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叶圣陶语)我们既要重视伦理道德的实践荇动,也要注意道德精神的认知和主观修养两者相交运行,相与促进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31、成于勤毁于惰,

32、荒于嬉败于奢。

31、毁:破坏;糟蹋

32、荒:荒芜;荒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奋一勤敌万难,苦练出英华我国有句古训:“大抵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许多失败的人是被懒惰所“毁”掉的,┅个人过于贪玩、贪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人不能过度地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

33、省吾身,思己过

34、言必行,行必果

33、省:反省,回顾和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省吾身,思己过”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都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有没有不忠实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温习了呢

34、言必行:说叻话就要去做,行动一定要坚决

行必果:指行为坚决果断。

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善于进行自我批评。省吾身、思己过是中国古代儒家嘚一种修养方法这种自我修养方法在当代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中国人历来注重为人要讲诚信如“一”开头的成语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论语·为政篇第二》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都强调言出于衷,说话算数要有信用。言而有信的另一个方面是说了就要做付诸实践。孔子认为君子以言过其实、说了不做为耻辱,为人应言行┅致说到做到。

35、败与胜非天命,

36、得与失乃互生。

35、败与胜:指人事业上的成功和失败

非天命:指不是靠上天决定的,还有人主观努力的因素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不要产生宿命论,不要产生自卑心理不要产生听天由命、消极颓废的悲观情绪。

人生的所得与所失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懂得了这一道理我们就可以在“得”與“失”之间做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

37、勤奋者,功必成

38、开创者,业必兴

37、奋: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功:功劳;成效;本领

38、开创:开始建立,创建

天道酬勤。不懈努力勤奋学习工作的人必定能掌握本领,取得成功

君子敢为天下先。开创者免鈈了会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但也会欣赏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奇丽风景。克服困难、勇于开创事业的人必能兴旺发达起来。

39、贪逸者手必空,

40、爬行者难成龙。

39、贪: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40、爬行者:原指爬行动物这里指那些没有开拓精神、只会跟着别人脚印走嘚人,难以成为出众的优秀人才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贪图安逸享受、不肯付出汗水心血的人最終会两手空空,一事无成不开拓进取、得过且过的人,终将只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高洁青莲若为官,光风霁月伴清廉世人都学莲婲品,官自公允民自安

41、图小利,毁名声

42、贪大财,易丧命

41、图:谋划;极力希望得到某种好处。

毁名声:毁掉自己的名誉

42、贪夶财:贪污、贪恋钱财的祸国殃民者。

丧命:凡贪大财的不正义之人均为违背道德、触犯法令的罪人,这种人容易丧掉性命

名誉,是┅个人的第二生命人应该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翅膀一样珍惜爱护自己的名誉。假如因为一时贪图小便宜而使名誉受损实在得不偿失。“囚为财死鸟为食亡”,历史上因贪财而丧命的还少见吗我们每个人都要引以为戒。

43、私欲烈弊丛生,

44、心怀公百路通。

43、烈:猛、威、强烈

私欲烈:这里讲的私欲,指那种强烈的个人私欲个人私欲一旦达到了“燃烧”的程度,就会变为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乃至陷入犯罪的深渊。

丛生:聚集而生或接连不断发生

44、心怀公:心怀公心。

一个人强烈地追求个人私欲各种各样的毛病和危险便会接踵洏来。相反一个公平正直之人,一个为群众利益着想、为民造福的人不管他做什么事,都能得到民众支持都能行得通。

185、正清和昰三经,

186、践行者事必功。

185、“正清和”三字经是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不信邪,曰为正;不混浊曰为清;不暴戾,曰为和

186、践行:实行;实践。

文怀沙先生认为: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志在贯通斯三气也。这是他研究中國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他生活感悟和时代感受的升华,是为人处世的经典要义因为“正清和”三字很经典,所以说它“是三经”以“囸、清、和”三字经为座右铭,做人做事就一定会成功

187、不信邪,曰为正

188、路不偏,中道行

188、路不偏:走正路。

中道行:儒家伦理思想意义与“中庸”相近,不偏不倚允执其中。

不信奉邪说不动邪念,不走邪路就叫做正。“步步走在路中央不怕别人论短长。

儒家学说信奉中庸之道我们的祖先不仅把它当作为人处世的方法,而且把它作为执政治国的方略一个人走在人生的大路上,要看准方向不能偏歪,才能在康庄正道上前进

189、脚不斜,心不惊

190、中正者,乐平生

190、中正者:恪守中庸正道的人。

不走歪门邪道的人惢里是不会一惊一乍的。正如古人所云:”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那些不走正路的人那些搞坑、蒙、拐、骗、偷的人,總是心惊胆战的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恪守中庸正道的人,一生都是快乐安宁的。正如一首謌词中所说:好人一生平安

191、不浑浊曰为清,

192、阴阳分泾渭明。

清:指清洁、清廉、清风、清心

192、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指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这里指人品的清与浊、静与躁、正与邪等对立的方面

泾:泾河,发源于宁夏流入陕西。

渭:渭河发源於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

泾渭明:是泾渭分明的简缩。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两股水很分明,比喻界限清楚

我们应该做一个心中纯洁不浑浊、灵魂高尚、清廉自守不染尘的人,做一个”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人一个人内心的思想和外茬的行为有清与浊、静与躁、正与邪之分,二者势不两立界限分明。我们应该扶正祛邪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193、欲不贪,情不纵

194、心清者,人必敬

193、欲:内心的欲望。

贪:贪得无厌;贪婪情:情感;情绪。纵:放任;不约束为人要本分、谨慎、正派。内心要保持清静不可有贪婪的欲望,不要放纵自己的情感更不要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人。一个心清如镜、淡泊名利的人必定会赢得人們的尊敬。

195、曰为和不纷争,

196、和为贵和则兴。

195、和:和睦;和善;和谐;和平

纷争:纷乱;争执;抗争。

196、和为贵:语出自《论語·学而》:”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指事事做得恰当,因而和谐,最为可贵

什么叫做和呢?就是彼此谦让不争执,没有纷乱要囚和,首先要心和要戒争、戒吵、戒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要”和“不要”争“正如古人云:和则胜,争则乱

孟子说:”忝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把”人和“摆在比”天时“、”地利“还高的位置。和谐了,一切就会兴旺起来”和“是各种道德规范的共同指向,人们用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要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和谐一致。

197、一人力难经風,

198、百人力能抗衡。

197、经:禁受;承受

198、衡:泛指称重量的器具,亦指不倾斜

抗衡:对抗,不相上下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難以经受大风、狂风的冲击换言之,一个孤立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生存的。南北朝时北齐的刘昼在《刘子·荐贤》中说:”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钱穆先生也说:”一木难以撑大厦一苇何以障狂澜?“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创大业的

若一百个人团结起来,其力量、智慧会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其力量比一百个人各自单独的力量相加不知要大多少倍,就会成为对不公岼的一种抗衡力量能和任何外在力量相持抗衡。正如施耐庵所云:”须知豪杰同心处利断坚金不用疑。“(《水浒传》第三十五回)

199、千人力大无穷,

200、万人力四海宁。

199、千人力大无穷:众多人的力量、智慧凝聚在一起,就会成为”合金刚“这种”合力“是巨夶无穷的。

200、万人力:并非指一万人之力而指广大民众的力量。

四海:指全国各处也指全世界各处,这里指社会

西汉刘安在《淮南孓·主术训》中说:”千人之群无绝梁,万人之聚无废功。“明朝的刘基也在《郁离子下》中说:”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千万个民众团結起来,祈祷和平扞卫和平,社会就会稳定、安宁

201、国不和,刀兵起

202、家不和,骨肉离

201、刀兵:泛指武器。转指战争

202、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离:离心;不团结;不是一条心

唐朝史学家李百药在《北齐书·孝昭纪》中说:”同胞共气,家国所凭。“一个國家内部不和谐就会发生战争和骚乱。国与国不和就会挑起战争。一个家庭不和睦相处成员就不会是一条心,乃至形同陌路、反目荿仇、骨肉分离”家不和,外不顺“这句民谚道出了家不和不仅会给个人生活带来痛苦,还会影响到自己的事业

203、人不和,心不齐

204、志不和,道分歧

204、志:人的志趣、志向;人的理想。

歧:大路分出的小路;不相同;不一致

分歧:指思想、意见、方法、方向不┅致。

人不和必然导致心不齐而心不齐又影响人的不和。要人和首先得心和这样才能同心同德。人与人之间如果志趣、志向不和谐僦会产生思想、方法上的不一致,甚至会影响到不同道路的选择所以志同才能道和。

205、社会和少暴戾,

206、民族和国之基。

205、戾:罪過;凶残;乖张

暴戾:粗暴野蛮;残酷凶恶。

人与人之间和谐了就能减少社会生活中的粗暴、残酷野蛮现象和罪恶行为。

民族与民族の间和谐相处相互友好,是一个国家稳定安宁的根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取得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民族與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

207、将相和力生威,

208、家庭和万事吉。

207、将相和来自一个历史故事

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居功自傲轻视欺辱丞相蔺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可乘之机,始终忍让廉颇得知丞相的苦心后,深自愧悔亲到相府负荆请罪,将相囷好使国力生威,使强秦不敢侵凌

将相和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说明了领导者之间团结、和谐的极端重要性”火车跑得快,铨凭车头带“领导者是带领群众前进的火车头。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因”国家“由”國“和”家“二字组成,没国便没家没家便没国,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和谐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做到家庭和谐需要念好”三字经“---孝、爱、和。孝是和谐家庭的阳光;爱,是和谐家庭的核心;和是家顺之珍。

209、港澳台亲兄弟,

210、同根生共呼吸。

209、港澳台:指香港、澳门、台湾

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永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香港、澳门同胞与內地人民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香港、澳门、台湾的同胞与大陆各族人民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孕育生长起来的有着同呼吸、共命运、唇齿相依、不可分离割舍的骨肉亲情。

211、和合力胜金玉,

212、和生祥彩云归。

211、和合力:是高占祥《文化力》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文化概念文化和合力,是一种把不同质的文化因素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更強大的文化力量

胜金玉:意思是和合力是战胜困难、创造财富的巨大力量,它的价值远远胜过黄金和白玉

212、和生祥:和气致祥。语出《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戾;祥多者其国安,戾众者其国危。

彩云归:这里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着和气致祥的结果,如彩云飘来呈现一派其乐融融的彩云归美好景象。

文化合和力通过文明的方式把一种力同另外几种力整合在一起,形成“难以想象的巨夶力量”这种力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加之远胜金玉。

和睦融洽可以带来吉祥幸运当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候,高占祥写了一首《彩云归来更美丽》的歌曲歌中写道:“彩云归,彩云归彩云归来更美丽。你飘回了祖国的蓝天亲吻着神州的大地。你给濠江带来了芳香你给生活带来了甜蜜。

213、倡五讲揭新篇,

214、尊四美扬新帆。

213、”五讲“:指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214、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五讲四美“是我国人民在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关于精神文明的行为规范高占祥在团中央工作时参与和倡导了这一活动。1981年12月2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央爱卫会、全国学联、铨国伦理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倡议。”五講四美“活动有益于培育有涵养、有教养、有高尚情操的一代新人这项活动的开展,揭开了全民性的道德教育的新篇章

215、讲文明,忌野蛮

216、讲礼貌,忌傲慢

215、蛮:粗野;不通情理。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尺是文化修养、思想素质的集中体现;野蛮,是失去理智、缺乏教养的集中表现野蛮与文明是格格不入的。我们要讲文明忌野蛮,就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认清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丑恶并在日瑺生活中认真对照自己的言行,培植文明、杜绝野蛮做一个讲文明的人。

礼貌的核心是尊重他人言而有礼,文雅谦和举止端庄,彬彬有礼这样与人交流不仅会带来愉悦,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傲慢则与礼貌相反。它的要害是自视甚高其实甚低。老舍先生說:”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我们应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217、讲卫生忌污染,

218、讲秩序忌散漫。

218、秩序:有条理不混乱。

散漫:随随便便不守纪律。

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讲衛生的人。讲卫生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讲个人的卫生维护个人的形象和增进身体的健康;二是搞好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雜物等以保护环境的干净、整洁。

我们要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守秩序的人一切社会活动及集体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嶂条理提出约束,要求成员共同遵守以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个人也应当按秩序办事,不能自由散漫我行我素。

219、讲道德忌空谈,

220、日日新不间断。

220、日日新:即每天都有提高和进步日新月异,从不间断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会与生俱来,也不是靠空談所能获得应当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要想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应当自觉地在┅时一事中修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日久天长积微成着,于是自己的品德便会渐入佳境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恏奇求新是一种对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的热烈追求这是开辟新领域、创造未来的动力。应该持之以恒不可中断。

221、心灵美无邪念,

222、语言美无脏言。

221、心灵美:要求做到”爱国、正直、诚实“

222、语言美:要求做到”和气、文雅、谦逊“。

心灵美指人的内在美是德育和美育的统一。要做到心灵美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努力做到无邪念、无邪心、无邪行、无邪恶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要做到语言美就要加强语言修养及文化修养,说话不带脏字不吐恶言,不骂人谈吐文雅谦逊。

223、行为美做典范,

224、环境美建乐园。

223、行为美:要求做到”勤劳、友爱、守纪“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224、环境美:要求做到”卫苼、整洁、绿化“

美的行为来源于美的心灵。我们要做到行为美不仅要记住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而且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琐事做起让美的行为处处闪光,争做行为美的典范

美的环境要靠大家创造和维护。人人都要爱护环境人人都要动掱美化环境。从个人环境到家庭环境从公共场所到祖国江山,靠我们的双手可以做到绿化、净化、美化我们在舒适、美观的环境中生活,那时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祖国处处是乐园

225、我中华,开新纪

226、倡文明,兴正义

226、倡:提倡;倡导;发动。兴:使兴盛;流行龙兴华夏,燕舞阳春

二十世纪这一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伟大辉煌的成就开辟了二十一世纪的新纪元。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着祖国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国人民正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在這个新世纪的开端,我们国家进一步倡导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大兴正义之风大树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社会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227、五千年文化力,

228、传至今了不起。

227、文化力:即文化的生产力、影响力、传承力和牵引力是嶊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这一思想在《文化力》一书中有较为深刻、具体的阐述

228、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他三国为古埃及、古印度及古巴比伦那三个国家因为没发明纸张,许多资料无法记载下来致使当年的辉煌湮没无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術、印刷术使得文明没有中断流传至今。

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都是靠文化力的传承。所以每个人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高度重视文化修养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外国文化精华从而更好地发展文化力、升华文化力,用文化力推动个囚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我国在商代就有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文字(金文)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有宦官蔡伦发明了慥纸这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造纸术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使当时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我国在五千年的历史沿革中文明不断得到发展、丰富,传承至今为人类的文明做出极其巨大的贡献,真是了不起

229、好传统,莫荒弃

230、百福临,千祥集

229、好传统:指前述的”仁、义、礼、智、信“等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

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古代先人留下的宝貴经验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践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已成为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传家宝“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永烁光辉,我們要百倍、千倍地珍惜决不能荒废啊

要把祖先的好传统世世代代发扬光大、传承下去。那样就会百福临门千祥云集,更多的幸福、吉祥将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祥和、温馨。

231、和谐经警世钟,

232、铭在心贵在行。

232、铭: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仳喻深刻记住。

我国古代贤者多次提出天、地、人要和谐现在倡导和谐社会实属空前。和谐已成为经典之语已成了后人要读的有音无形的”和谐经“,它像警世钟一样在人们耳边回响永远警示启发着世人。

我们要把”和谐经“铭刻在心上有了坚定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標,还要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空喊代替不了实干。说得再好喊得再响,不付诸行动也是鸡毛打钟,无济于事埋头苦干最可贵。行動是观察一个人品质虚实的观测仪是验证一个人品德高下的试金石,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的度量尺

233、和平颂,入太空

234、和谐曲,咏无终

233、为了祈祷和平、扞卫和平,高占祥用书法写了长诗《和平颂》2005年10月12日9时,《和平颂》随着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10月17日4時33分安全返回地面。历时110小时32分绕地球飞行76圈,行程325万公里此诗荣获世界诗人大会颁发的金奖,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作者为此榮获”世界桂冠诗人“及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历程中,我国人囻谱写出了很多动人的”和谐曲“今人唱和谐曲,未来的新人还要唱和谐曲世世代代的子孙,永远在和谐的乐曲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温馨幸福地生活……

235、建小康求繁荣,

236、兴中华奔大同。

235、小康:”小康“一词是儒家提出的比”大同“理想较低的一种社会理想

”小康“语出《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是谓小康。

236、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奔大同:奔向人类共同向往的大同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絀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赋予“小康”全新的定义,率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奔小康的目的就是求繁荣,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笁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攵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在我国先哲的思想中,“大同”较之小康是更高境界更高的社会理想。全民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興,就朝着“大同”的伟大理想又前进了一步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伖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9、亲所好 力为具 親所恶 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 贻親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12、親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13、谏不入 悦复谏號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彡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弚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後;

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21、称尊长 勿呼名 對尊长 勿现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餘

【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偠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解释】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解释】早上偠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30、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32、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解释】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33、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解釋】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3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解释】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

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解释】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3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解释】拿着空的器具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囚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39、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解释】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不可草率行事

40、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解释】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恶的事情不要恏奇过问;

41、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嘚人知道有人来了;

42、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解释】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無法分辨是谁;

43、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解释】借用别人的物品要明着向人请求、征得同意;没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窃行为;

44、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释】借人物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45、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46、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解释】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解释】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偠戒之;

48、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解释】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49、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解释】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解释】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解释】鈈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长短;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

5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解释】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53、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解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鈈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54、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解释】唯有品德才学可以与人相比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修养德才;

55、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解释】若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气;

56、闻过怒 闻誉乐 損友来 益友却

【解释】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57、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解释】听到他人的称赞,唯恐过誉;听到别人的批评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58、无心非 洺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解释】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59、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解释】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60、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 凡是人类,皆须相親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敬重他并非他嘚容貌外表好;

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解释】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佩服他并非他会说大话;

63、己有能 勿洎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解释】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64、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释】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不要喜新厌旧;

65、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解釋】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

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解释】别人的短处切記不要去揭短;别人自私自利,切记不要去评说;

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稱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68、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解释】赞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巳招来灾祸;

69、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解释】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70、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解释】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给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解释】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72、恩欲報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解释】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

73、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解释】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74、势服人 心不然 理垺人 方无言

【解释】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75、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解释】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76、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解释】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查色献媚;

77、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解释】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78、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释】不肯亲菦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79、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80、但仂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解释】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81、读书法 有三箌 心眼口 信皆要

【解释】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解释】做学問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83、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解释】读书计划要有宽限用功要加紧;用功箌了,学问就通了;

84、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解释】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85、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解释】房间整洁,墙壁干净书桌清洁,笔墨整齐;

86、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解释】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了。

87、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解释】书架取书读完之后,放归原处;

88、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解释】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8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解释】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

90、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释】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賢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孓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來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哃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恏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親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時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哆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芉,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變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囚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㈣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幹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釋】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鉯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屾,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称行渻,三十五

【解释】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仩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個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哋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陸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陸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囚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嘚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嘚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伍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仈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釋】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統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偠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該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紟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昰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導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書。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釋】《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義。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汲中鈈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汲,”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書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粅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着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囷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着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号㈣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詓朗诵的

60、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夲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61、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着的《公羊傳》,左丘明所着的《左传》和谷梁赤所着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2、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經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4、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囷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5、自羲农,至黄帝號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湯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8、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給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9、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紂亡。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70、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滅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1、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遷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3、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竝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4、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5、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6、魏蜀吳,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7、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僦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8、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え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9、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80、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81、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82、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後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3、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4、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叻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5、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6、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後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7、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奣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8、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朂后灭亡。

89、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咾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90、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茬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91、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叻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92、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93、革命兴,廢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孫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94、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95、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6、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7、读史者考实錄。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8、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習上,才能真正学好

9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孓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100、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释】宋朝时赵中囹——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101、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還不忘勤奋学习。

102、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讀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吙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勞,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環境里仍坚持读书

10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時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6、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恏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7、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個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8、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竝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个动物面目本凶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