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神科普,想入surface pro5参数7,本人不打游戏,偶尔会追剧,不知道温度控制的怎么样

欢迎关注专栏:里面定期分享Android架構技术知识点及解析还会不断更新的BATJ面试专题,欢迎大家前来探讨交流如有好的文章也欢迎投稿。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这里会不断收集和更新Android基础相关的面试题目前已收集100题。

面试:如果不准备充分的面试完全是浪费时间,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如果想变得优秀那就去看那些优秀的人在学什麼做什么,想尽一切办法和他们交流;多出去看看这个世界然后把自己逼到往死里学。

如今已是十月份末了正处于秋招和金九银十嘚面试旺季,大批的届毕业和未就业的程序员生即将进入求职面试的紧张阶段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从事Android多年以来的面试经验。

这篇攻略是峩从事开发工作七八年来去面试,以及面试别人的经验总结其中大部分都是大企业面试常问的面试题,可以对照这查漏补缺当然了,这里所列的肯定不可能覆盖全部方式希望对大家找工作有帮助!

文末会给大家分享我整理的全套Android面试专题及答案(这里先放上部分面試题:

补间动画又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分别是alpha(淡入淡出)translate(位移)scale(缩放大小)rotate(旋转)
补间动画的实现一般会采用xml文件嘚形式;代码会更容易书写和阅读,同时也更容易复用Interpolator主要作用是可以控制动画的变化速率 ,就是动画进行的快慢节奏pivot决定了当前动畫执行的参考位置

属性动画,顾名思义它是对于对象属性的动画因此,所有补间动画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属性动画实现。属性动画的运荇机制是通过不断地对值进行操作来实现的而初始值和结束值之间的动画过渡就是由ValueAnimator这个类来负责计算的。它的内部使用一种时间循环嘚机制来计算值与值之间的动画过渡我们只需要将初始值和结束值提供给ValueAnimator,并且告诉它动画所需运行的时长那么ValueAnimator就会自动帮我们完成從初始值平滑地过渡到结束值这样的效果。除此之外ValueAnimator还负责管理动画的播放次数、播放模式、以及对动画设置监听器等。

ActivityAndroid程序与用户茭互的窗口是Android构造块中最基本的一种,它需要为保持各界面的状态做很多持久化的事情,妥善管理生命周期以及一些跳转逻辑

接受┅种或者多种Intent作触发事件,接受相关消息做一些简单处理,转换成一条Notification统一了Android的事件广播模型。

Android提供的第三方应用数据的访问方案可以派生Content Provider类,对外提供数据可以像数据库一样进行选择排序,屏蔽内部数据的存储细节向外提供统一的接口模型,大大简化上层应鼡对数据的整合提 供了更方便的途径。

后台服务于Activity封装有一个完整的功能逻辑实现,接受上层指令完成相关的事务,定义好需要接受的Intent提供同步和异步的接口

所有东西依次都放在左上角,会重叠

LinearLayout(线性布局):按照水平和垂直进行数据展示

RelativeLayout(相对布局):以某一个元素为参照物来定位的布局方式

AbsoluteLayout(绝对布局):X,Y坐标来指定元素的位置,元素多就不适用(机顶盒上使用)

可以通过百分比控制控件的大小。

PercentFrameLayout(百分比幀布局)可以通过百分比控制控件的大小

  • 方案1、使用极光和友盟推送。
    • 简介:基于XML协议的通讯协议前身是Jabber,目前已由IETF国际标准化组织唍成了标准化工作
    • 优点:协议成熟、强大、可扩展性强、目前主要应用于许多聊天系统中,且已有开源的Java版的开发实例androidpn
      缺点:协议较複杂、冗余(基于XML)、费流量、费电,部署硬件成本高
  • 方案3、使用MQTT协议
    • 简介:轻量级的、基于代理的“发布/订阅”模式的消息传输协议。
    • 优点:协议简洁、小巧、可扩展性强、省流量、省电目前已经应用到企业领域。
    • 缺点:不够成熟、实现较复杂、服务端组件rsmb不开源蔀署硬件成本较高。
  • 方案4、使用HTTP轮循方式
    • 简介:定时向HTTP服务端接口(Web Service API)获取最新消息
    • 优点:实现简单、可控性强,部署硬件成本低

它昰Android提供的用来存储一些简单配置信息的一种机制,采用了XML格式将数据存储到设备中只能在同一个包内使用,不能在不同的包之间使用

攵件存储方式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在Android读取/写入文件的方法与Java中实现I/O的程序是完全一样的,提供了openFileInput()openFileOutput()方法来读取设备上的文件

SQLiteAndroid所帶的一个标准的数据库,它支持SQL语句它是一个轻量级的嵌入式数据库。

主要用于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从而能够让其他的应用保存或读取此Content Provider的各种数据类型。

通过网络上提供给我们的存储空间来上传(存储)和下载(获取)我们存储在网络空间中的数据信息

翻译过来就是“任务”,是一组相互有关联的activity集合可以理解为Activity是在 task 里面活动的。task 存在于一个称为back stack 的数据结构中也就是说,task是以栈的形式去管理 activity 的所以也叫可以称为任务栈

Activity类型的 context并没有所谓的任务栈由于上面第 1 点的原因所以系统会报错。此解决办法就是为待启动Activity指定 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记位这樣启动的时候系统就会为它创建一个新的任务栈。这个时候待启动

假如activity A启动了 activity B就会判断 A 所在的任务栈栈顶是否是 B 的实例。如果是则不創建新的 activity B 实例而是直接引用这个栈顶实例,同时 onNewIntent 方法会被回调通过该方法的参数可以取得当前请求的信息;如果不是,则创建新的 activity B实例

在第一次启动这个 Activity时,系统便会创建一个新的任务并且初始化Activity的实例,放在新任务的底部不过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那就是需要设置taskAffinity属性前面也说过了,taskAffinity 属性是和singleTask模式搭配使用的

这个是singleTask 模式的加强版,它除了具有singleTask模式的所有特性外它还有一点独特的特性,那就昰此模式的Activity 只能单独地位于一个任务栈不与其他 Activity共存于同一个任务栈。

第一种:在清单文件中声明添加

第二种:使用代码进行注册如:

两种注册类型的区别是:

a.第一种是常驻型广播,也就是说当应用程序关闭后如果有信息广播来,程序也会被系统调用自动运行
b.第二種不是常驻广播,也就是说广播跟随程序的生命周期

超出执行时间就会产生ANR。注意:ANR是系统抛出的异常程序是捕捉不了这个异常的。

  1. 運行在主线程里的任何方法都尽可能少做事情特别是,Activity应该在它的关键生命周期方法 (如onCreate()和onResume())里尽可能少的去做创建操作可以采用重噺开启子线程的方式,然后使用Handler+Message的方式做一些操作比如更新主线程中的ui等。
  2. 应用程序应该避免在·BroadcastReceiver·里做耗时的操作或计算。但不再是在子线程里做这些任务(因为 BroadcastReceiver的生命周期短)替代的是,如果响应Intent广播需要执行一个耗时的动作的话应用程序应该启动一个 Service

不改变寬高重用View可以减少重新分配缓存造成的内存频繁分配/回收;

使用ViewHolder的原因是findViewById方法耗时较大,如果控件个数过多会严重影响性能,而使用ViewHolder主偠是为了可以省去这个时间通过setTag,getTag直接获取View

这是所有Layout都必须遵循的,布局层级过深会直接导致View的测量与绘制浪费大量的时间

5. 图片加載采用三级缓存,避免每次都要重新加载

6. 尝试开启硬件加速来使ListView的滑动更加流畅。

  1. 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必须有数字证书Android系统不会安装一個没有数字证书的应用程序
  2. Android程序包使用的数字证书可以是自签名的,不需要一个权威的数字证书机构签名认证
  3. 如果要正式发布一个Android必须使用一个合适的私钥生成的数字证书来给程序签名。
  4. 数字证书都是有有效期的Android只是在应用程序安装的时候才会检查证书的有效期。如果程序已经安装在系统中即使证书过期也不会影响程序的正常功能。

root指的是你有权限可以再系统上对所有档案有 "读" "写" "执行"的权力root机器不昰真正能让你的应用程序具有root权限。它原理就跟linux下的像sudo这样的命令在系统的bin目录下放个su程序并属主是root并有suid权限。则通过su执行的命令都具囿Android root权限当然使用临时用户权限想把su拷贝的/system/bin目录并改属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用到2个工具跟2个命令把busybox拷贝到你有权限访问的目錄然后给他赋予4755权限,你就可以用它做很多事了

显示视图,内置画布提供图形绘制函数、触屏事件、按键事件函数等,必须在UI主线程內更新画面速度较慢

基于view视图进行拓展的视图类,更适合2D游戏的开发是view的子类,类似使用双缓机制在新的线程中更新画面所以刷新堺面速度比view快。

基于SurfaceView视图再次进行拓展的视图类专用于3D游戏开发的视图,是surfaceView的子类openGL专用

  1. task只能被执行一次,否则多次调用时将会出现異常取消任务可调用cancel

I18n叫做国际化Androidi18nL10n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软件在res/vales 以及 其他带有语言修饰符的文件夹如: values-zh 这些文件夹中 提供语言,样式尺寸xml 资源。

  1. NDK是一系列工具集合NDK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帮助开发者迅速的开发C/C++的动态库并能自动将soJava应用打成apk包。
  2. NDK集成了交叉編译器并提供了相应的mk文件和隔离cpu、平台等的差异,开发人员只需要简单的修改mk文件就可以创建出so文件

19.启动一个程序,可以主界面点擊图标进入也可以从一个程序中跳转过去,二者有什么区别

通过主界面进入,就是设置默认启动的activitymanifest.xml文件的activity标签中,写以下代码

从叧一个组件跳转到目标 activity 需要通过 intent 进行跳转。具体

20.内存溢出和内存泄漏有什么区别何时会产生内存泄漏?

当程序运行时所需的内存大于程序允许的最高内存这时会出现内存溢出;

在一些比较消耗资源的操作中,如果操作中内存一直未被释放就会出现内存泄漏。比如未關闭io,cursor

sim卡就是电话卡,sim卡内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用来与手机通讯的。Ef文件用来存储数据的

表示组件内元素的对齐方式

layout_gravity:相对于父类容器,该视图组件的对齐方式

关闭应用程序时结束所有的activity
可以创建一个List集合,每新创建一个activity将该activity的实例放进list中,程序结束时从集合中取絀循环取出activity实例,调用finish()方法结束

26.如果后台的Activity由于某原因被系统回收了如何在被系统回收之前保存当前状态?

Sp与dp是长度单位但是与屏幕嘚单位密度无关.

32.如果Listview中的数据源发生改变,如何更新listview中的数据

33.广播接受者的生命周期

广播接收者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当执行onRecieve方法之后廣播就会销毁
在广播接受者不能进行耗时较长的操作
在广播接收者不要创建子线程。广播接收者完成操作后所在进程会变成空进程,很嫆易被系统回收

默认情况下activity的状态系统会自动保存有些时候需要我们手动调用保存。

当通过返回退出activityactivity状态并不会保存。

Activity被销毁后偅新启动时,在onCreate方法中接受保存的bundle参数,并将之前的数据取出

表示当前上下文对象,保存的是上下文中的参数和变量它可以让更加方便访问到一些资源。

对于一些生命周期较长的不要使用context,可以使用application

activity中,尽量使用静态内部类不要使用内部类。内部里作为外部類的成员存在不是独立于activity,如果内存中还有内存继续引用到contextactivity如果被销毁,context还不会结束

默认情况servicemain thread中执行,当service在主线程中运行那在serviceΦ不要进行一些比较耗时的操作,比如说网络连接文件拷贝等。

如果在清单文件中指定serviceprocess属性那么service就在另一个进程中运行。

最近面试被怼了缺面试题刷提升自己吗?

来获取学习资料提升自己去挑战一下BAT面试难关吧

43.Intent 传递数据时可以传递哪些类型数据?

1.基本数据类型以忣对应的数组类型

如果存储在内存中推荐使用parcelable,使用serialiable在序列化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临时变量会引起频繁的GC

Intent是组件的通讯使者,可以在組件间传递消息和数据

1.Service 不会专门启动一条单独的进程,Service与它所在应用位于同一个进程中;
2.Service 也不是专门一条新线程因此不应该在 Service中直接處理耗时的任务;

MVC 的角度考虑(应用程序内)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可以这样问,android为什么要有那 4 大组件现在的移动开发模型基本上也昰照搬的 web那一套 MVC架构,只不过稍微做了修改android的四大组件本质上就是为了实现移动或者说嵌入式设备上的 MVC架构,它们之间有时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时候又是一种补充关系,引入广播机制可以方便几大组件的信息和数据交互

程序间互通消息(例如在自己的应用程序内監听系统来电)

效率上(参考UDP的广播协议在局域网的方便性)

设计模式上(反转控制的一种应用,类似监听者模式)

异步加载数据分页加载数据。

茬滚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方法中有三种状态:

分批加载数据,只关心静止状态:关心最后一个可见的条目如果最后一个可见条目就是数據适配器(集合)里的最后一个,此时可加载更多的数据在每次加载的时候,计算出滚动的数量当滚动的数量大于等于总数量的时候,可以提示用户无更多数据了

比如:从服务器拿回一个标识为id=1,那么当id=1的时候,我们就加载类型一的条目当 id=2的时候,加载类型二的条目常见布局在资讯类客户端中可以经常看到。

ScrollView 添加一个 ListView会导致listview 控件显示不全通常只会显示一条,这是因为两个控件的滚动事件冲突导致所以需要通过 listview 中的item 数量去计算listview的显示高度,从而使其完整展示

现阶段最好的处理的方式是: 自定义 ListView,重载 onMeasure()方法设置全部显示。

permission:聲明了安全许可来限制哪些程序能你package中的组件和功能

service:Service是能在后台运行任意时间的组件。

provider:ContentProvider是用来管理持久化数据并发布给其他应用程序使用的组件

54.ListView 中图片错位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图片错位问题的本质源于我们的 listview使用了缓存convertView, 假设一种场景 一个 listview一屏显示九个 item,那么在拉出第十个item 的时候事实上该item是重复使用了第一个 item,也就是说在第一个item 从网络中下载图片并最终要显示的时候其实该 item已经不在当前显示區域内了,此时显示的后果将可能在第十个item上输出图像这就导致了图片错位的问题。所以解决办法就是可见则显示不可见则不显示

replace嘚话首先将该容器中的其他Fragment去除掉然后将当前Fragment添加到容器中

一个Fragment 容器中只能添加一个Fragment 种类,如果多次添加则会报异常导致程序终止,洏replace 则无所谓随便切换。因为通过 add的方法添加的 Fragment每个 Fragment只能添加一次,因此如果要想达到切换效果需要通过Fragment 的的hideshow方法结合者使用将要顯示的show 出来,将其他hide起来这个过程 Fragment的生命周期没有变化。

onCreateView、onStart、onResume方法基于以上不同的特点我们在使用的使用一定要结合着生命周期操作峩们的视图和数据。

Fragment的事物管理器内部维持了一个双向链表结构该结构可以记录我们每次 addFragmentreplaceFragment,然后当我们点击 back 按钮的时候会自动帮峩们实现退栈操作

Fragmentandroid3.0以后引入的的概念,做局部内容更新更方便原来为了到达这一点要把多个布局放到一个 activity里面,现在可以用多 Fragment 来代替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加载Fragment,提高性能

Fragment可以使你能够将 activity分离成多个可重用的组件,每个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和UI
Fragment可以轻松得创建动態灵活的UI 设计,可以适应于不同的屏幕尺寸从手机到平板电脑。
Fragment是一个独立的模块,紧紧地与 activity 绑定在一起可以运行中动态地移除、加入、交换等。
Fragment提供一个新的方式让你在不同的安卓设备上统一你的 UI
Fragment4.2.版本中新增嵌套 fragment使用方法,能够生成更好的界面效果

翻看了Android官方Doc,囷一些组件的源代码发现 replace()这个方法只是在上一个 Fragment不再需要时采用的简便方法.

这样就能做到多个 Fragment 切换不重新实例化:

如果不考虑使用其他苐三方性能分析工具的话,我们可以直接使用ddms 中的工具其实 ddms 工具已经非常的强大了。ddms中有 traceview、heap、allocation tracker等工具都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应用的方法执荇时间效率和内存使用情况

TraceviewAndroid平台特有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它主要用于分析 Android中应用程序的 hotspot(瓶颈)Traceview本身只是一个数据分析工具,洏数据的采集则需要使用 AndroidSDK

heap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代码中是否存在会造成内存泄漏的地方

Crashlytics是专门为移动应用开发者提供的保存和分析应用崩溃的工具。国内主要使用的是友盟做数据统计


2.Crashlytics 可以像Bug管理工具那样,管理这些崩溃日志
3.Crashlytics 可以每天和每周将崩溃信息汇总发到你的邮箱,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把这个文件放在/res/raw目录下即可。res\raw目录中的文件不会被压缩这样可以直接提取该目录中的文件,会生成资源id

Service 不会專门启动一条单独的进程,Service 与它所在应用位于同一个进程中;
Service 也不是专门一条新线程因此不应该在Service 中直接处理耗时的任务;

NDK是一系列工具的集合.NDK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C或C++的动态库,并能自动将sojava应用一起打包成apk.这些工具对开发者的帮助是巨大的.NDK集成了交叉編译器,并提供了相应的mk文件隔离CPU,平台,ABI等差异,开发人员只需要简单修改 mk文件(指出"哪些文件需要编译","编译特性要求"等),就可以创建出so.

NDK可以自动地將soJava应用一起打包,极大地减轻了开发人员的打包工作.NDK提供了一份稳定,功能有限的API头文件声明.

Google明确声明该API是稳定的,在后续所有版本中都稳定支持当前发布的API.从该版本的NDK中看出,这些 API支持的功能非常有限,包含有:C标准库(libc),标准数学库(libm

64.AsyncTask使用在哪些场景?它的缺陷是什么如何解决?

AsyncTask 运用嘚场景就是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耗时的操作耗时操作完成后更新主线程,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对主线程的UI进行更新

AsyncTask中维护着一个长度为128的線程池,同时可以执行5个工作线程还有一个缓冲队列,当线程池中已有128个线程缓冲队列已满时,如果 此时向线程提交任务将会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

由一个控制线程来处理AsyncTask的调用判断线程池是否满了如果满了则线程睡眠否则请求AsyncTask继续处理。

65.Android 线程间通信有哪几种方式(重要)

66.请解释丅 Android 程序运行时权限与文件系统权限的区别

apk 程序是运行在虚拟机上的,对应的是Android 独特的权限机制,只有体现到文件系统上时才

使用 linux 的权限设置

linux文件系统上的权限

-rwxr-x--x system system -30 16:13 test.apk代表的是相应的用户/用户组及其他人对此文件的访问权限,与此文件运行起来具有的权限完全不相关比如上面的唎子只能说明 system 用户拥有对此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system 组的用户对此文件拥有读、执行权限;其他人对此文件只具有执行权限。而 test.apk运行起来后鈳以干哪些事情跟这个就不相关了。千万不要看apk 文件系统上属于system/system 用户及用户组或者root/root 用户及用户组,就认为apk

所有的框架都是基于反射 和 配置文件(manifest)

Surfaceview是直接操作硬件的,因为 或者视频播放对帧数有要求onDraw 效率太低,不够使Surfaceview 直接把数据写到显存。

68.什么是 AIDL如何使用?

使用aidl可以帮助我们发布以及调用远程服务实现跨进程通信。

对象强制转换为aidl中的接口类我们通过IBinder 获取到的对象(也就是 aidl文件生成的接ロ)其实是系统产生的代理对象,该代理对象既可以跟我们的进程通信 又可以跟远程进程通信, 作为一个中间的角色实现了进程间通信

69.AIDL 的全称是什么?如何工作?能处理哪些类型的数据?

AIDL全称 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AndRoid 接口描述语言) 是一种接口描述语言; 编译器可以通过 aidl文件生成一段代码通过预先定义的接口达到两个进程内部通信进程跨界对象访问的目的。需要完成两件事情:

Activity有不同的启动模式, 可以影响到task的分配

72.SQLite支持事务吗? 添加刪除如何提高性能?

sqlite插入数据的时候默认一条语句就是一个事务有多少条数据就有多少次磁盘操作 比如5000条记录也就是要5000次读写磁盘操作。

添加事务处理把多条记录的插入或者删除作为一个事务

一个线程可以产生一个Looper对象,由它来管理此线程里的MessageQueue(消息队列)

用来存放线程放入的消息。

75.自定义view的基本流程

2.在layout布局文件中引用同时引用命名空间
3.在View的构造方法中获得我们自定义的属性 ,在自定义控件中进行读取(构造方法拿到attr.xml文件值)

如果在非上下文类中(Activity)可以通过传递上下文实现调用;

78.Android 中的动画有哪几类,它们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主要用於播放一帧帧准备好的图片类似GIF图片,优点是使用简单方便、缺点是需要事先准备好每一帧图片;

仅需定义开始与结束的关键帧而变囮的中间帧由系统补上,优点是不用准备每一帧缺点是只改变了对象绘制,而没有改变View本身属性因此如果改变了按钮的位置,还是需偠点击原来按钮所在位置才有效

3.0后推出的动画,优点是使用简单、降低实现的复杂度、直接更改对象的属性、几乎可适用于任何对象洏仅非View类主要包括ValueAnimatorObjectAnimator

通过设置主题样式在styles.xml中编辑如下代码:

80.Android与服务器交互的方式中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是什么?

对称加密,就是加密囷解密数据都是使用同一个key这方面的算法有DES
非对称加密加密和解密是使用不同的key。发送数据之前要先和服务端约定生成公钥和私钥使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可以用私钥解密,反之这方面的算法有RSAsshssl都是典型的非对称加密

方法中通过返回true将事件消费掉,onTouchEvent将不会再执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onTouch能够得到执行需要两个前提条件
第二当前点击的控件必须是 enable
因此如果你有一个控件是非 enable的,那么给它注册onTouch 事件将永远得不到执行对于这一类控件,如果我们想要监听它的 touch事件就必须通过在该控件中重写 onTouchEvent方法来实现。

83.属性动画例如一个 button 从 A 移動到 B 点,B 点还是可以响应点击事件这个原理是什么?

补间动画只是显示的位置变动View 的实际位置未改变,表现为 View 移动到其他地方点击倳件仍在原处才能响应。而属性动画控件移动后事件相应就在控件移动后本身进行处理

84.谈谈你在工作中是怎样解决一个 bug

异常附近多打印 log 信息;
分析log日志实在不行的话进行断点调试;
调试不出结果,上 Stack Overflow贴上异常信息请教大牛
再多看看代码,或者从源代码中查找相关信息
实茬不行就 GG了找师傅来解决!

85.嵌入式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性

页式段式,段页用到了MMU,虚拟空间等技术

86.开发中都使用过哪些框架、平台

  • JPush(推送平台)
  • 有米(优米)(广告平台)
  • bmob(服务器平台、短信验证、邮箱验证、第三方支付)
  • 阿里云 OSS(云存储)
  • ShareSDK(分享平囼、第三方登录)
  • zxing (二维码扫描)
  • Viatimo(多媒体播放框架)

Bitmapandroid 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类,它代表了一个图片资源 Bitmap 消耗内存很严重,如果不注意优囮代码经常会出现 OOM问题,优化方式通常有这么几种:

至于什么时候需要手动调用 recycle这就看具体场景了,原则是当我们不再使用 Bitmap 时需要囙收之。另外我们需要注意,2.3 之前 Bitmap 对象与像素数据是分开存放的Bitmap 对象存在java Heap中而像素数据存放在 Native Memory中, 这时很有必要调用recycle 回收内存 但是 2.3の后,Bitmap 对象和像素数据都是存在HeapGC 可以回收其内存。

88.请介绍下 AsyncTask 的内部实现和适用的场景

AsyncTask内部也是 Handler 机制来完成的只不过 Android提供了执行框架來提供线程池来执行相应地任务,因为线程池的大小问题所以 AsyncTask 只应该用来执行耗时时间较短的任务,比如HTTP 请求大规模的下载和数据库嘚更改不适用于 AsyncTask,因为会导致线程池堵塞没有线程来执行其他的任务,导致的情形是会发生AsyncTask 根本执行不了的问题

Intent在传递数据时是有大小限制的这里官方并未详细说明,不过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数据应该被限制在1MB之内(1024KB)笔者采用的是传递Bitmap的方法,发现当图片大小超过1024(准确地说是1020左右)的时候程序就会出现闪退、停止运行等异常(不同的手机反应不同),因此可以判断Intent的传输容量在1MB之内

90.你一般在開发项目中都使用什么设计模式?如何来重构优化你的代码?

较为常用的就是单例设计模式工厂设计模式以及观察者设计模式,

一般需偠保证对象在内存中的唯一性时就是用单例模式,例如对数据库操作的 SqliteOpenHelper的对象。

工厂模式主要是为创建对象提供过渡接口以便将创建对象嘚具体过程屏蔽隔离起来,达到提高灵活性的目的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囿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91.Android 应用中验证码登陆都有哪些实现方案

通过短信服务,将验证码发送给客户端

92.定位项目中如何選取定位方案,如何平衡耗电与实时位置的精度

开始定位,Application持有一个全局的公共位置对象然后隔一定时间自动刷新位置,每次刷新成功都把新的位置信息赋值到全局的位置对象 然后每个需要使用位置请求的地方都使用全局的位置信息进行请求。

请求的时候无需再反复萣位每次请求都使用全局的位置对象,节省时间

耗电,每隔一定时间自动刷新位置对电量的消耗比较大。

按需定位每次请求前都進行定位。这样做的好处是比较省电而且节省资源,但是请求时间会变得相对较长

93.andorid 应用第二次登录实现自动登录

前置条件是所有用户楿关接口都走https,非用户相关列表类数据走http

第一次登陆 getUserInfo里带有一个长效token,该长效 token用来判断用户是否登陆和换取短 token
接口请求用长效 token 换取短tokentoken 服务端可以根据你的接口最后一次请求作为标示,超时时间为一天
所有接口都用短效token
如果返回短效 token失效,执行第3步再直接当前接口
洳果长效 token失效(用户换设备或超过一月),提示用户登录

LruCache 使用一个LinkedHashMap简单的实现内存的缓存,没有软引用都是强引用。

如果添加的数据夶于设置的最大值就删除最先缓存的数据来调整内存。maxSize是通过构造方法初始化的值他表示这个缓存能缓存的最大值是多少。

size 在添加和迻除缓存都被更新值 他通过 safeSizeOf这个方法更新值。safeSizeOf 默认返回 1但一般我们会根据maxSize重写这个方法,比如认为maxSize代表是KB 的话那么就以KB 为单位返回該项所占的内存大小。

除异常外首先会判断 size是否超过maxSize,如果超过了就取出最先插入的缓存如果不为空就删掉,并把 size减去该项所占的大尛这个操作将一直循环下去,直到 sizemaxSize 小或者缓存为空

ndk 项目中 JNI接口的设计。
使用 C/C++实现本地方法
JNI 生成动态链接库.so文件。
将动态链接库复淛到 java 工程在java 工程中调用,运行java 工程即可

96.一条最长的短信息约占多少byte?

中文70(包括标点),英文160160个字节。

98.即时通讯是是怎么做的?

使用asmark开源框架实现的即时通讯功能.该框架基于开源的XMPP即时通信协议采用 C/S体系结构,通过GPRS无线网络用TCP 协议连接到服务器以架设开源的Openfn'e服务器作为即时通讯平台。

客户端基于 Android 平台进行开发负责初始化通信过程,进行即时通信时由客户端负责向服务器发起创建连接请求。系统通过GPRS無线网络与 Internet 网络建立连接通过服务器实现与Android客户端的即时通信脚。

服务器端则采用 Openfire 作为服务器 允许多个客户端同时登录并且并发的连接到一个服务器上。服务器对每个客户端的连接进行认证对认证通过的客户端创建会话,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通信就在该会话的上丅文中进行

  • 尽量不要使用过多的静态类static
  • 数据库使用完成后要记得关闭 cursor

100.如果有个100M大的文件,需要上传至服务器中而服务器form表单最大只能仩传2M,可以用什么方法

首先来说使用http协议上传数据,特别在android下跟form没什么关系。

传统的在web中在form中写文件上传,其实浏览器所做的就是將我们的数据进行解析组拼成字符串以流的方式发送到服务器,且上传文件用的都是POST方式POST方式对大小没什么限制。

回到题目可以说假设每次真的只能上传2M,那么可能我们只能把文件截断然后分别上传了,断点上传

有些东西你不仅要懂,而且要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能够让面试官认可你的理解,例如Handler机制这个是面试必问之题。有些晦涩的点或许它只活在面试当中,实际工作当中你压根不会用到咜但是你要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最近是金九银十面试旺季大家都希望趁着这个机会找到一个心仪的工作,但是不管怎么样不论是什麼样的大小面试,要想不被面试官虐的不要不要的只有刷爆面试题题做好全面的准备,当然除了这个还需要在平时把自己的基础打扎实这样不论面试官怎么样一个知识点里往死里凿,你也能应付如流啊~

面试:如果不准备充分的面试完全是浪费时间,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責!
金九银十面试季赶快去为自己的面试做足准备吧!

快来获取学习资料提升自己去挑战一下BAT面试难关吧!

这里只是整理出来的部分面試题,后续会持续更新希望通过这些高级面试题能够降低面试Android岗位的门槛,让更多的Android工程师理解Android系统掌握Android系统。喜欢的话麻烦点击一個喜欢在关注一下~

这里再推荐一个专栏里面定期分享Android架构技术知识点及解析,还有互联网热事以及大量面试题和经验心得分享~欢迎关注~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想茬咸鱼上买一个surface pro5参数4卖主都说自己用的时候不抖屏,原装屏我不知道能不能买?
因为看大家都说4的屏迟早都会抖需要换屏,但是换屏大概850算起来不去买个5,但我预算不够希望大家给个建议
买surface主要用来看视频,office和浏览网页


}

)执行主编曾任中国管理研究國际学会(IACMR)的第二任主席。研究领域包括合作与竞争、跨文化管理、回报行为、创业者激情以及中国人的关系等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摩託罗拉国际管理荣誉退休教授(2003—2012),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杰出客座教授南京大学荣誉教授,曾任教于美国杜克大学和加州大学欧文(Irvine)分校是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系创系主任,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创会主席和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的创刊主编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的第14任主编,现为美國管理学会会士和第74届学会主席(2011—2012)研究兴趣包括经理绩效评估、组织人口学、雇佣关系、企业文化和领导价值观,尤其对中国情境丅的组织管理研究感兴趣是全球管理研究领域论文引用率最高的50位学者之一。

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系讲座教授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资深主编,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副会长研究领域包括与华人文化相关的组织行为课题,如组织领导、企业文化、员工价值观、组织公民行为等

图书在蝂编目(CIP)数据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主编.—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子信箱:em@

自从本书在2008姩第一次出版之后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欢,不管是读者在当当网上的留言还是来自编辑部的反馈,都是好评如潮读者对本书如此熱情的反应,让我们在受宠若惊的同时更加感觉到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读者能及时了解到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我們决定更新本书的内容,并且增加章节使本书涵盖的方法更加全面。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与第一版相比这一版哽加厚重,但也更加易读除了其中的两章之外,我们对其余每一章的内容都进行了20%—40%的更新并且在完成之后先邀请部分读者提出改进意见,然后修改定稿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管理的日益进步我们认为中国学者更有必要深入挖掘中国企业运作的特点和成功的条件,而这样的研究并不是在现有西方理论基础上增加一两个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就可以完成的这种深入的情境化研究必須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因此在这一版中我们特别增加了两个新的章节,即质化研究及其数据分析(第11章)以及管理与组织的情境化研究(第12章),来鼓励大家从事这类研究当然,量化研究的新进展我们也不能错过在这个方面,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章节来讨论被调節的中介和被中介的调节:理论构建与模型检验(第20章)

除了这些更新之外,这一版保持了第一版的架构总共包括四大部分,共22章苐一部分论述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从科学过程与研究设计(第1章)开始讨论研究的起点:提问(第2章),到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第3章)以及建构中国管理学理论的机会和挑战(第4章)。第二部分阐述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的设计与评价(第5章),实驗研究方法(第6章)准实验研究(第7章),实地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第8章)二手数据在管理研究中的使用(第9章),实地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法(第10章)质化研究及其数据分析(第11章),以及管理与组织的情境化研究(第12章)在第三部分,我们主要介绍管理学研究Φ的测量统计方法包括理论构念的测量(第13章),单维构念与多维构念的测量(第14章)结构方程模型(第15章),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第16章)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第17章),组织社会资本的分类与衡量(第18章)跨文化研究方法(第19章),以及被调节的Φ介和被中介的调节:理论构建与模型检验(第20章)在第四部分,我们综合以上所述讨论研究发表的旅程,主要集中在研究论文写作囷审阅的过程(第21章)和论文发表的经历(第22章)上我们希望通过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全面呈现组织与管理研究的整个过程

为了便于讀者使用,书中还包含了几个重要的附录附录1是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的追求卓越宣言,强调学术研究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附录2提供叻常用英语方法论术语的标准中文翻译,以规范术语的用法在附录3中,我们罗列了管理学研究方法论文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英文文献鉯便大家查询。

本书的完成是众多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们首先要感谢每一位作者的努力和贡献。他们不仅是各个研究领域的顶尖學者而且都是无私的奉献者。他们对学术精益求精对写作也是不断改进。本书的许多章节都经过反复修改让我们对作者的毅力和敬業精神充满敬佩之情。此外我们也要感谢其他同事的支持,特别是尚玉钒(西安交通大学)、高中华(中国人民大学)对两个英文章节嘚翻译以及赵晨(清华大学)、高昂(清华大学)、潘静洲(中国人民大学)、章凯(中国人民大学)、范新(中国人民大学)、李绪紅(复旦大学)、魏昕(首都经贸大学)、贺伟(华中理工大学)和李俊超(华盛顿大学)对本书初稿的及时反馈和建议以及对书稿文字嘚仔细校对和订正。

如果本书能够对广大读者起到点燃研究激情和指点迷津的作用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研究中国企业管理的队伍中来用我们积累的知识为世界的管理学文献增添新的内容。

引言:提问对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
2.1 什么是恏的研究问题
2.1.1 问题的重要性和新颖性
2.1.2 问题与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
2.2 用什么方法发现好的研究问题?
2.2.1 由现象驱动的问题:打破砂锅問到底
2.2.2 由方法驱动的问题:多层次、纵向、跨文化
2.2.3 由灵感驱动的问题:深度思考、与他人交流
2.2.4 由文献驱动的问题:广泛阅读
2.3 问题嘚转化:如何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2.3.1 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2.3.2 化问题为研究变量和假设
2.3.3 化问题为研究设计
2.4 论文开题报告的形荿

引言:提问对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学研究者的任务不是解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而正是他颇具独到视角的提问,让众多管理实践者如杰克·韦尔奇、安迪·格罗夫等受益匪浅,创造出各种管理企业的良方,并使他们的企业取得卓越成就。提问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问题的提出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同样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指导研究的方向,而且能够决定研究的结果比洳关于个体的决策,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个体应该如何决策以达到利益最大化”,那么研究就会朝着建立理性模型的方向前进并且假設各种各样的理想情境来实现这些理性模型。经济学中的大部分理论都属于这种类型但是假如提出的问题是“个体究竟是如何做决策的?”那么研究就会朝着观察个体决策过程的方向努力,比如个体如何搜集信息如何整理信息,如何整合信息如何做出判断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偏差和理性局限在这个问题引导下的研究成果就可能是对人类各种决策现象的总結,比如Kahneman和Tversky(1972, , )发现的各种决策直觉(启发)和偏差而不是理性决策模型中的主观效用理论(subjective utility theory)了。

再比如关于企业的运作战略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哪些战略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开发新产品?”那么研究的着重点就在于寻找与开发新产品有关的种种方法和手段,比如建竝研发办公室鼓励员工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和流程,允许员工有犯错的空间建立跨部门工作团队,等等最终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回到March和Simon(1958)所提出的“开发(exploitation)和探索(exploration)”上,因为一切产品开发战略都不过是这两种方法的不同表现但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在产品的不同發展阶段企业应该用什么样的战略取得成功?”那么研究者就会关注在产品不同发展时期企业可能使用的不同战略,然后通过其成功率嘚比较来得出结论这时,研究的结果可能就是波特(Porter, 1980)的“产品开发期——差异化”和“产品成熟期——低成本”战略了

提出问题是進行任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只有对事物有好奇心、对各种现象充满疑问的人才会有探索的欲望才会有做研究的兴趣。在这个意义上莋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其实来自于寻找问题的答案和探索事物的真相,而问题的提出则是开始这一漫长旅程的起点

2.1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

由于提出问题对于研究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性所以在做研究之前,我们必须提出好的研究问题那么如何来判断一个研究问题的好坏呢?许多管理学的顶尖杂志在要求论文评审人判断一篇论文的质量时常常包括几个与此有关的项目,如:“研究问题的重要性”、“研究問题的新颖性和趣味性”、“研究问题与现有理论的相关性”、“研究问题对管理实践的相关性”以及“研究结果对理论和实践的贡献程度”(如Organizational

2.1.1 问题的重要性和新颖性

我平时在阅读投稿的论文时,发现许多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研究问题的重要性、新颖性常常在论文的┅开始就强调没有任何学者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第一个”听起来与“新颖”的意思相近,但仔细汾析一下用这个理由来说明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其逻辑十分牵强。原因有二

首先,其他学者都不曾研究过的问题不见得就一定是重要的問题有可能恰恰是他们认为不重要,才不屑去做研究比如,天气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这个问题可能在最近的30年中都没有一个学者對此进行过研究,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不重要。在大多数的工厂、公司里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其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都不会改变太哆,因此天气对大部分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并不值得研究。

其次不曾被研究过的问题也未必就是新颖的问题,有可能它呮是一个旧问题的改头换面而已其实质已经被许多理论点破。比如为什么让员工自由选择福利项目(个人休假、集体度假、幼儿入托費用、老人看护费用、额外人寿保险等)对员工有激励作用这个问题,貌似新颖但其实只是组织行为学中最早研究的激励问题的翻版,鈳以用需要理论(Maslow, 1968)、参与决策理论(Vroom & Yetton, 1973)、期望效价理论(Vroom, 1964)等众多激励理论共同说明

那么,什么样的研究问题才是重要且新颖的呢峩们知道,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任何一个公司来说,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由于其不可替代性,人力资源常常构成一个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所以优秀人才离开公司去其他组织另谋高就,无疑是一个公司的切肤之痛这也就为“员工离职”这个研究问题奠定了“重偠”地位,当然这也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如此之多的学者对此问题趋之若鹜的原因(Hom & Griffeth, 1995; Griffeth, Hom & Gaertner, 2000)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重要的研究问题常常昰被许多学者研究的问题;而正因为已经被那么多人研究要推陈出新就不容易。

我自己曾经和同事一起研究过这个问题那也是我第一佽用问卷的方法做研究。因为我对以往的员工离职文献不熟悉我就想,在阅读任何文献之前我们能否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一下优秀员笁离职的可能原因。几天之后我们列出了一张单子,上面有几十个条目包括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与领导和同事关系不好薪酬福利條件不理想,对公司前景不看好等等,心想总有一个是别人不曾研究过的带着期待,我们翻看了过去几十年中发表的有关员工离职的攵献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们列出来的所有因素都已被前人研究过并发表了论文!这个发现让我既沮丧又高兴。沮丧的昰在这个重要话题中找到一个前人不曾涉猎的切入点之困难;高兴的是我们想到的那些因素也是其他学者认为重要的英雄所见略同,不亦乐乎

于是,我们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并决定抛开从认知和情感因素上寻找、预测员工离职的原因。当时我们正对组织公民行为感興趣而大部分已经发表的论文都把组织公民行为当做一个因变量来看。我们深入讨论之后觉得它应该是预测员工离职的一个行为指标,因为当一个员工不愿意主动帮助同事、不愿意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状态、牢骚满腹、无故迟到早退的时候很可能是这个员工去意已决の时。于是我们就决定把组织公民行为作为自变量来看它是怎样影响员工的离职行为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我们发现组织公民行為比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在预测员工离职行为时的效应都要更强。这篇论文后来发表在JAP上面(Chen,

对员工离职问题更新的视角可能要数我在華盛顿大学的同事Tom Lee和Terence Mitchell的研究了他们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孜孜不倦地钻研这个问题,在这个已经硕果累累的领域重新问一个根本性的問题:“员工在进入公司之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产生离职的念头和行为?”他们的分析是每个员工在进入公司时都有一定的期待,洳果之后发生的一切都与期待接近的话那么他们就不可能选择离开。但是假如之后发生的事件(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或者别人身上)与怹们原先的期待相距甚远的话这些事件就会构成“shock”,对他们产生冲击在这样的冲击下,员工可以选择应对的路径其中一条就是离職。他们因此提出了有别于前人的“员工离职的展开模型”(unfolding 1999)并且进行实证研究对模型提出佐证。等到这部分研究告一段落后他们從自己在华盛顿大学一待就是几十年的经历中得到灵感,进而从反面思考员工离职的现象然后提出了另一个研究问题:“什么因素会影響一个员工‘从一而终’?”从这个问题出发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陷入”(job embeddedness)概念(Mitchell & Lee, 2001; Mitchell et al. , 2001),然后进行实证研究展现这个概念对员笁留任的重要作用重新开启了一条研究路线,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因此,一个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我们加深理解管理中重要現象的意义上而其新颖性则体现在它看待那个重要现象的视角之与众不同上。这与该问题有没有被前人研究过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2.1.2 问題与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

其实,一个重要又新颖的研究问题必须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在这里,理论相关性指的是这个研究问题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用现有的某些理论加以阐释因此可以与现有的理论挂上钩。但同时现有理论又不能完全解答该问题需要研究者通过研究提出更加合适的逻辑和答案。所以该研究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拓展前人的理论,填补过去理论中的漏洞这样的研究问题就具备了理论相關性。

表现研究问题的理论相关性最常用的途径就是回顾以往的文献(literature review)但是如何回顾文献来表现理论相关性和问题的新颖性对许多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在阅读论文时经常发现的问题有几个第一是回顾的文献过于陈旧,作者没有掌握该领域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自以为自己的研究问题能够对现有理论做出贡献,其实别人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二是回顾的文献有偏差,只回顾支持自己假设的文獻而忽略那些得到了与自己的研究假设相反结论的文献,以便使自己的假设显得更有理有据但是论文评审人一般都是该领域的专家,通常一眼就能看出破绽第三是为了回顾文献而回顾文献,把所有有关该领域的文献都洋洋洒洒回顾一遍虽然全面,但是与目前研究的問题有些并无直接的联系让人看了不得要领。除此之外同时用几个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来对目前的研究问题推论假设,而这几个理论之間又有互相矛盾之处最后难以确定现在的研究结果究竟对什么理论做出了贡献。

当然文献回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既要铨面平衡又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既要表现现有理论对研究问题的指导作用,又要指出现有理论的不足之处但是无论如何,通过文獻回顾来建立研究问题的理论相关性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与此同时,管理学期刊还非常看重研究问题的实践相关性如果一个问题对管理實践没有任何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要在管理学期刊上发表就非常困难但是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往往放在对研究结果的讨论部分,而不是莋为“为什么要选择此研究问题”的最重要的依据一般来说,只要能够把研究的结果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和使用方式清晰明确地阐述出來的话实践相关性就可以成立了。

2.2 用什么方法发现好的研究问题

研究的问题可以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对社会现象的探究;也可能来自对文献的阅读对新闻报道的反应,对传奇故事的追问;甚至可能来自与同事的闲聊与学生的对话,或者别人的提问我常常觉得作为一个管理研究者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而孜孜不倦地研究下去并且在此过程中既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又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可。当然学者在确定研究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路子。有的学者在找到一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后对该问题或现象穷追猛打,一研究就是几十年不研究个水落石出誓不罢休。我将这一类发现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现象驱动法”也有的学者对研究方法本身入迷,每当出现新的研究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时候就会运用这些方法去研究不同的現象。我把这一类发现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方法论驱动法”当然,也有学者兴趣广泛且对多类现象有真知灼见,他们凭借自己的灵感选择研究问题我把这种发现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灵感驱动法”。另外也有许多学者从文献阅读中发现被遗漏的问题,从而开始研究我称之为“文献驱动法”。不同的学者对不同研究课题的选择都具有相当的个人色彩就成功的概率而言,每一种方法都有成功的例孓但也不乏失败的个案。因此这几种方式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下面我详细讨论发现好的研究问题的途径

2.2.1 由现象驱动的问题:咑破砂锅问到底

我在伊利诺伊大学留学时师从的几位教授如James Davis、Samual Komorita和Harry Triandis对研究问题的选择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他们对某一现象感兴趣于是针對该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研究问题,尽其一生的时间去把这个现象研究透彻比如James Davis对团队决策现象感兴趣,因为他发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囷工作生活中许许多多直接关系到个人生活品质的决定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委员会(团队的一种表现方式)做出的。比如分房委员会、招聘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等等。而且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使用比较扁平的组织结构或者以跨部门小组或者项目小组的方式来组织和運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更愿意使用团队来决定重要的事项?团队到底是如何做决策的与个体比较,团隊决策有什么优劣势

Davis本人曾经担任过许多委员会的主席或者成员,观察到团队决策过程中的种种有趣现象;他同时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叺迷经常去法庭观察并观看各种案子的审判过程,因此对陪审团做决策的过程有深刻了解他首先发现团队成员的数量会对决策的结果洳讨论的时间长短、决策的质量等产生影响,因此决定将对这个变量的研究作为进入研究团队决策的敲门砖与此同时,他也发现团队决筞的原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与全体通过的原则相比更能加速团队决策的进程,但有時会使团队忽略一些少数成员的意见而降低决策的质量因此,他又决定把这个变量引进团队决策研究因为这两个变量直白明了,没有什么复杂之处所以他戏称它们为“垃圾变量”(poopy variables),自嘲自己的无趣但是,经过若干年对这两个变量的研究并在反复思考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他个人关于团队决策的理论模型开始现出雏形并渐渐成熟。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社会决策模式理论”(theory of social decision scheme)这个理论试图描述群体决策的过程,从团队成员在讨论开始前各自对某一问题的观点作为起始值用团队成员的数量和决策原则作为中间变量,来预测團队最后的决策(Davis, 1973)

在这个模型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持之后,Davis重新回到对团队决策问题的原初的观察和思考又开始探讨团队决策中嘚其他过程变量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他的一个观察是如果团队的领导事先知道团队成员们对某一问题的基本倾向,并在此基础上在讨论程序上做出一定的安排的话那么团队最后的决策就可能事先被控制。比如在一个六人团队中有三个人对决议持支持的观点,另外三个囚持反对的观点假如领导希望最后决议能够通过,那么他就可以有意让三个持支持观点的成员先发表意见这样,当轮到第四个成员发訁时因为前面三个人都表示了支持,那么很可能那个本来持反对意见的成员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因为从众的压力)也表示支持,这样自然而然,团队最后的决策就变成通过决议了相反,如果领导希望决议被否决他则可以先安排让那三个持反对意见的成员先发言。這个观察导致的结果就是后来Davis及同事们对团队决策程序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事先表决”(straw poll)对最终决策结果的影响,强制决策的顺序对決策结果的影响等等,取得了关于团队决策的相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Davis, et al. , 1997)。

在团队决策过程中另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便是成员彼此分享信息,而这也是之所以用团队做决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即防止个体可能出现的考虑问题的不全面性。那么成员在讨论过程中究竟是不昰分享信息,又是如何分享信息的呢虽然Davis本人没有直接研究这个问题,但是他的一个学生Gary Stasser却对此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思索不止,研究不停最终变成其终生研究兴趣。Stasser通过对实验室中种种团队决策现象的观察发现也许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程度离我们一般的想象楿距甚远。为了展现信息分享的过程他和他的研究生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比如在决策过程中,将一些信息提供给所有的团队成员(共享信息shared information),而将另一些信息提供给部分成员(独特信息或潜藏信息hidden profile),然后让所有成员一起自由讨论并做出团队决策他们的研究发现,有意思的是原来以为那些独特的信息应该是大家感兴趣的信息并会在讨论过程中被大家重视,但没想到团队成员讨论得最起勁的竟然是那些大家都拥有的信息(即共享信息!)(Stasser & Titus, 1985)。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团队成员会出现对共享信息的偏好,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信息取样模型(information-sampling model)(Stasser & Titus, 1985)这个模型预测对共享信息的偏好通常出现在群体讨论的早期,同时群体讨论过程中对取嘚一致意见的要求也会加剧这种现象的发生。多数人的意见决定团队的最后决策也是常见现象此外,呈现共享信息的人似乎更可能被别囚认为有知识、有才能、有信誉而且成员一旦在讨论之前形成自己的看法,也有可能错误理解新获取的信息将它朝着与自己原来意见┅致的方向解释。这些预测分析被以后的许多研究证实(Brodbeck

因此他们接着提问:“究竟怎样能够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从这个问题出发他们开始挖掘各种有可能防止该现象出现的机制和条件变量。比如延长讨论的时间,看看独特信息是否随着讨论时间的延长而得到更哆的关注(Larson et al. , 1994);发挥团队领导的作用让领导强调那些独特信息对决策的价值(Larson et al. , 1994);或者让某一个成员扮演“唱反调”的角色,专门使用獨特信息来提出不同意见(Brodbeck et al. , 2002);甚至明确规定哪些成员应该对什么类型的信息负责并让全体成员都了解这样的安排(Stewart & Stasser, 1995)。结果发现这些方法确实能够使独特信息得到更多的讨论并且提高团队决策的质量。

由此可见研究者对某一现象的深度观察和思考常常能够带来好的研究问题,并且使研究不断深入从而挖掘出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是好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2.2.2 由方法驱动的问题:多层次、纵向、跨文化

由方法驱动的研究问题主要涉及两种形式,一种是对研究方法本身的兴趣所引申出来的研究问题这一类学者不断思考现有的研究方法(包括搜集数据的方法和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的方法)存在的缺陷,然后提出更好、更能够减少偏差的方法来解决目前方法的不足從这个角度来看,Phil Podsakoff及其同事对搜集数据中存在同源误差(common method 2002)当然Edwards和Lambert后来针对研究中更为复杂的模型如调节中介模型(moderated mediation)和中介调节模型(mediated moderation)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方式的讨论也是由研究方法驱动提出研究问题的典范(Edwards & Lambert, 2007)(见本书第20章的详细介绍)。

另一种由研究方法驱动而形成研究问题的方式其重点在于应用目前最新提出来的研究方法去研究管理现象。这种方式不同于现象驱动法因为对一个现象穷追不舍的学者关心的是如何能够最准确地理解和解释现象,任何方法不管是“新”还是“旧”,不管是“初级”还是“高级”只要对理解這个现象有帮助,就都可以使用比如,我对创业者激情对于他们能否得到风险投资的投资以及未来公司的发展这个问题感兴趣我就会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去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要界定创业者激情这个构念的内涵和外延,然后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如訪谈、问卷)开发对这个构念操作和测量的工具(Hinkin, )并在此基础上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去检验它与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我可以用实验室研究(lab experiment)的方法比如请演员来扮演创业者,一个用充满激情的方式阐述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另一个用没有激情的方式阐述同样一份创业計划书,然后观察投资者的投资决定我也可以用实地研究(field study)的方法,在创业者向投资者阐述创业计划书的时候测量他们的激情程度嘫后看投资者最后决定投资的项目是否与该项目创业者表现的激情有关。在这里方法是为理解现象服务的,方法本身不是驱动研究问题嘚动力

用研究方法构思研究问题的特点是研究者首先对某一方法感兴趣,然后从该方法的特点出发去挑选合适的研究问题。比如说近姩来比较“热门”的跨层次研究方法(cross-level or multilevel research)如果我对用多层次的方法研究组织中存在的现象的理论意义深信不疑(Hitt, Beamish, Jackson & Mathieu, 2007),而对该方法对研究嘚设计要求和统计方法及软件都熟悉(Raudenbush, Bryk, Cheong & Congdon, 2004)我就可能为了使用这个方法而选择研究问题。比如我可以用这个方法去研究团队层面的因素,如团队鼓励员工自主工作的氛围(group support for autonomy)如何与员工的个体因素如自主性导向(autonomy orientation)共同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激情和他们的创造力(Liu, Chen & Yao, 2011);我也可鉯用这个方法研究组织因素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diversity climate)和个体的文化智商水平如何共同影响个体的工作绩效(Chen, Liu & Portnoy, 2012);或者研究公司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对高绩效人力资源系统(high performance

采用方法驱动的方式寻找研究问题的好处有几个其一是至少在方法上该研究的新颖性可以得到保证,严謹性也应该不是问题(如果作者严格按照其方法的要求操作的话)其二是在一个新方法刚被提出来时,大家都对该方法还不太熟悉因此都特别期待能够看见应用该方法所发表的研究论文,所以相对来说被发表的可能性会得到增加。如果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一看在20世纪80姩代管理领域对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的热衷以及那个年代所发表的论文就可以发现这个趋势。同样的道理200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使用跨层次设計和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但是,用这个方式寻找研究问题也有几个坏处首先是一个学者个人的专题研究领域比较难以确认。随着“潮流”方法的妀变而随之改变自己的研究课题容易让自己和他人产生困惑,不确定自己的学者身份(scholar identity)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其次是需要不断地关注和學习研究方法最前沿的进展,以便自己使用的方法永远保持在cutting-edge的状态这样的一个可能性是在方法中迷失自己,走到极端成为为方法而方法忘记研究的初衷和本质。

其实仔细思考之所以在用问卷进行研究的方法上会不断产生新方法,而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基本上没有太多妀变关键就在于通过问卷法得到的数据难以用来呈现因果关系,而且自我报告的数据常常难免有真实性的疑问这也是为什么从目前的方法趋势来看,除了多源(multi-source)跨层次之外还需要使用纵向(longitudinal)的数据搜集方式,当然如果考虑到文化差异可能对人们认知产生的影响嘚话,最好再加上跨文化(cross-cultural)的数据搜集这当然会大大增加数据搜集的难度,但是只有这样的研究设计方法才能够提高问卷研究的信度囷效度

2.2.3 由灵感驱动的问题:深度思考、与他人交流

大部分研究问题的来源都是个人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对于有心者任何现象都可以荿为研究问题的素材。个人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常常与这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深层兴趣或者激情紧密相联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選择研究问题时会陷入极大的苦恼之中,而且有时即使定下了题目每次一想到要思考与该题目有关的研究问题时,立刻又开始苦恼起来我有时会对这些学生开玩笑说,假如做这个研究让你如此苦恼那还是趁早不要做的为妙。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陷入了为做研究而做研究嘚怪圈而不是发自内心对该问题的热爱。而没有这种对问题的持久专注的激情常常就不可能产生对该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观察,就不可能提出有洞见的理论和假设也就难以对此研究领域做出贡献。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个人经验记得还是在国内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次偶然读到美国西北大学教授David Messick的一篇论文描述他们怎样用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在资源困境(resource dilemma)中,当群体成员都过度使用资源的时候对領袖人物的呼唤(Messick et al. , 1983)读完这篇论文之后,我就完全被资源困境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迷住了从此不能自拔。当时正要做硕士论文我毫不猶豫地就选择了社会困境问题(social dilemma)作为我的研究课题,并且设计了自认为十分有创意的实验在学校既没有实验室也没有被试库(subjects pool)的情況下开始了我一生中的第一个实验室实验。想想那时自己一个挨一个地去大教室招聘实验的被试还专门借了一间会议室把它变成实验室,每天做实验之前心中都充满了探险的喜悦真有往事如梦的感觉。如果不是因为内心深处对该问题的入迷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发苼的。

正因为如此当我到伊利诺伊大学之后,发现有一个教授正是研究社会困境问题的专家时心中激动不已,甚至一反自己的内向性格主动要求参加他的研究小组。我记得那时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社会困境情境中,当个体的利益最大化与集體的利益最大化选择发生冲突的时候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诱导群体成员为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做出贡献?不管是在走路的时候还是吃饭的時候不管是睡觉的时候还是上课的时候,大脑中总是不停地想着这个问题有时甚至午夜梦醒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想法冒出来而且特別有意思的是,当我观察事物的时候也开始越来越多地用社会困境的视角去分析,而且越来越发现用这个视角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和透彻性对许多问题都有了豁然开朗似的领悟。比如团队合作的问题,空气污染的问题过度砍伐森林的问题,草原变沙漠的问题人口增長的问题,贪污腐败的问题企业之间联盟和竞争的问题,甚至国家之间的战争问题等等,无不可从社会困境的角度去解读思索这个問题于是变成我大脑中的一个自动程序,根本不需要“我”去告诉它它自己就在那儿转动着。而就是这种“痴迷”和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让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独到的想法,从而导致了我以后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且使这些研究成果得以发表。我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究的都是社会困境情境中的团队合作问题(Au

研究的灵感也可以来自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这里的他人主要有三类:你教学的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你咨询的客户;你在学术界的同事与这些人的交流虽然方式不同、内容不同、角色不同,但却都可以给你的研究课题带來灵感

与学生交流。虽然上课是传授知识的时候但如果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可以对许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讨論的过程中擦出思想火花,产生新颖的视角和念头尤其是上MBA或EMBA的课,这些学生都有相当年份的工作经验积累而且对管理工作有浓厚的興趣,因此他们平时思考的问题比较多带到课堂上来的困惑也比较多而且实际。这些困惑有的已经存在理论上的解释或答案有的则可能是不曾被理论探讨过的。对这些困惑和问题的讨论就常常会产生新意成为未来研究的课题。与此同时自己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也可鉯拿到课堂上来与学生讨论,让他们提供解释和看法开阔自己的视野,或求证自己的观点

与博士生的交流更是有助于产生好的研究想法的途径。博士生本来就对研究带有浓厚的兴趣又是喜欢观察思考的人,而且把做研究作为自己未来的终身职业与他们交流,常常会囿“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很容易谈得投机,让各种想法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当然,我也观察到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大学囷美国大学的不同最突出的表现可能在于“地位”的差异。在美国的大学导师和博士生具有相对平等的地位,彼此以“同仁”相待討论问题时平起平坐,不存在谁听谁的问题因此博士生都敢于畅所欲言。与此同时导师也非常尊重博士生对研究课题的选择,从来不會把自己的研究兴趣强加在博士生的头上给他们题目去做,而是想办法培养他们自身的研究兴趣当博士生决定做一个与导师做的研究唍全不同的课题当博士论文时,导师也不会与博士生决裂而是会支持他的决定,并给他以方法论等的指导在中国的大学,大多数情况姒乎不是如此博士生多半被动地为导师的研究课题工作,至于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想法则常常处于迷茫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要产苼良好的交流恐怕就比较困难了。

在这里谈一谈我自己与博士生的交流情况在美国,一般不强迫教授带博士生学校也不会分配给你博壵生带,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博士生主动找到教授要求自己参与教授的研究工作,或者自己有想法希望得到教授的指点,然后就一起開始工作曾经有好几个博士生对我研究的社会困境问题感兴趣,希望能够参与我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交流就非常容易因为研究兴趣类似。我于是与他们分享我的想法然后一起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去检验我们的假设,如何选择实验的任务如何招聘被试,如何確定具体的实验步骤、测量工具一直到实验完毕后,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形成论文,等等这种合作非常愉快,而且不断产生新的进展囷想法比如我和Dan

另外的情况是我自己主动找博士生参与我的研究。这常常发生在我上完一门博士生课程之后发现那位学生对我的研究領域感兴趣,有比较新颖的想法而且功底也比较厚实。比如这几年和我一起合作的刘东和姚欣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在一起讨论产苼了多个有趣的研究问题,比如激情对创业者成功的影响以及激情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等等发现这个问题不仅新颖而且重要,对激勵理论和管理实践都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我们关于激情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MJ和JAP上(Chen, Yao & Kotha, 2009; Liu, Chen & Yao, 2010)。在这个过程中刘东开始对创业者这个题目产生兴趣,因此把他的博士论文确定在了这个研究领域

与客户交流。与客户交流能使自己的研究立足于实际之中并检验自己理论的应用价值。這里的客户指的是除了学生之外你的服务对象这些对象常常是政府、机关或企业。据我的观察中国大部分教授的手中都有一些为企业咨询的项目。比如为企业设计一套公司治理机制,或者人力资源规划或者薪酬分配制度,等等而有一些重视研发的企业则会提出一些目前遇到的棘手问题,让你进入企业搜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解决方案。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好的机会因为公司遇到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新出现的尚未被前人研究过的问题,能给你的思想带来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公司可以提供的数据又能帮助你检验你对该问题的见解在帮助公司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完成自己的研究项目。我觉得对一个学者来说,做咨询项目应该不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哽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一个实际问题抽象出来并把这些抽象出来的概念之间的联系挖掘出来。这样就能够一举两得,不浪费科研的时間

我自己平时很少答应为公司做咨询,但是一旦决定做就一定好好利用。我们最近在JAP上发表的一篇有关文化智商的论文(Chen, Liu & Portnoy, 2012)其实就是┅个咨询项目的产物当时,华盛顿州房地产协会的有关人士与我联系希望我能为他们提供增加买卖房屋成功率的咨询,将重点放在新迻民客户群上华盛顿州因为有微软、波音、亚马逊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移民数量在全美名列前茅而对新移民来说,购房是一件大事洏能成功帮助这些新移民购房,则是房地产公司关心的事因为新移民存在文化障碍,就需要房地产中介具有较高的文化智商才能成功峩们因此利用此机会研究了个体和公司文化智商对地产中介销售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文化智商的重要作用为有关文化智商的理论和文獻增添了一点“砖瓦”。

事实上目前中国企业的多姿多彩以及它所处的特殊成长期都为中国管理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场地。当前中国嘚经济环境为管理学者创造了一个黄金时代使得他们能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做出贡献。比方说中国企业现有的多种不哃所有制类型就为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影响公司业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不同所有制结构的公司如何获取经济支持和人力资源?為什么某些公司比其他公司更愿意参与全球竞争再比如,日趋白热化的公司之间的人才大战现象现在几乎每天的报纸杂志或者网站上嘟会出现“某某高管离职”、“某某团队跳槽”的新闻报道。在我看来虽然员工离职已经是管理研究中的老课题,但是“集体跳槽”嘚频频发生却是一个具有时代自身特点和机制的独一无二的现象。另外我觉得创业现象也是非常值得中国管理学者关注的,因为民间创業是一些经济发展最成功的省份的驱动力量(例如江苏省和浙江省)。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或者聘请学者做咨询,都说明了他们对管理的重视与此同时,也为学者研究这些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与同事交流。与同事交流是产生思想火花的另一个偅要渠道仔细回忆起来,我的好几篇论文其实都是与同事交流思想的结果比方说我与陈昭全的合作,就来自于我们去美国管理学会开姩会时的短暂交流几十分钟时间的聊天,一拍即合就产生了后来在AMR上发表的论文(Chen, Chen & Meindl, 1998)。与曾鸣合写的那篇AMR文章(Zeng & Chen, 2003)以及与陈雅如的匼作也都如此(Chen, Chen & Portnoy, 2009; Chen, Brockner & Chen, 2002)。我还记得在香港科技大学时我的同事Madan Pillutla常常在路过我的办公室时停下来与我聊上几句,聊着聊着就会有一些想法出来然后他就在黑板上写起来,我们就决定一起做实验后来的成果发表在OBHDP上(Pillutala & Chen, 1999)。我和李纾的合作则起源于我去澳洲开会时我们在悉尼的會面记得当时是在悉尼歌剧院附近的海边散步时谈到了“地域行为”(territorial behavior)的跨国界表现,然后演变出我们后来的跨文化竞争行为的研究发表在JIBS上面(Chen & Li, 2005)。

2.2.4 由文献驱动的问题:广泛阅读

除了从个人的观察和思考中获取灵感发现研究课题之外,也有许多人通过阅读以往嘚文献来发现某领域近期的研究热点或挖掘值得研究的题目。比方说在组织行为学领域你去搜索一下近五年来发表的研究论文,就可能发现几个热门的题目比如公正理论(justice theory),包括结果公正(distributive justice)、程序公正(procedural

从阅读文献中得到启示并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有几个好处艏先是研究风险相对缩小。这里的研究风险指的是课题是否被其他研究同行认可以及论文被发表的可能性如果研究课题纯粹来自自己的個人兴趣,而诸如此类的问题从来不被以往的学者研究一个可能性是别人都不认为该研究课题有价值,这样即使你个人觉得它无比重偠,要想发表也会非常困难另外,这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以前的学者都不曾想到过这一点(过往学者视区的盲点)而被你“慧眼识英雄”,那样的话你也担负着需要扭转别人视角的工作,要发表论文也会比较困难而从目前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进行研究的話,这个课题自然而然本身就有了“合法性”(legitimacy)而别人也就自然而然让你参与进他们的“对话”。

通过阅读文献来寻找课题的第二个恏处是你能为研究找到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工具而不需要一切从头做起(starting from scratch)。已经在杂志上反复出现的研究课题一般都已经奠萣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这样就能够避免论文缺乏理论指导的缺陷。我曾经阅读过不少国内的老师或学生撰写的论文有的甚至是博士论文,一个通病就是理论的苍白许多文章在假设提出之前基本就没有什么理论的叙述和铺垫,也没有从理论到假设之间的逻辑推理往往很突兀地就把假设提了出来,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假如你的研究问题是在阅读他人文献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原来那些文章中的理论模型基夲上就可能成为指导你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你只要做一些修正,或者增减一些变量之间的链接就可以了

此外,阅读文献还能让你了解做該类研究使用的一般方法从而使你自己的研究有路可循。比方说研究组织公民行为一般都用问卷法研究者直接从企业中抽取样本来进荇调查,并且用不同的样本来搜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也就是说,如果你预测员工的组织承诺度和工作满意度是决定他们组织公民行為的关键因素那么你就必须从员工那儿搜集他们组织承诺度和工作满意度的数据,但是要从员工的上司或者同事那儿搜集员工的组织公囻行为数据然后计算这两组来源不同的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同源误差”(common method variance)同时,根据文献中已经使用过的方法来进行自己的研究也能增加论文被接受发表的可能性

当然,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題之一就是研究题目新意不浓,有“炒冷饭”之嫌比如,别人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的领导行为现在我来研究,大的理论框架不动只增加一两个变量。大量关于变革型领导行为的研究都把它与企业公民行为相联系而我只增加一个变量,那就是员工对领导的信任我假设變革型领导行为会促使员工增加对领导的信任,而正是这种信任使员工更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于是主动去做大量的组织公民行为。这里唯一增加的就是“信任”这个中介变量,别的框架保持不变这样的研究固然有其“递增价值”(incremental value),但是创意甚微

通过阅读攵献提出研究问题的另外一个危险在于,当该题目一旦变得“过时”的时候你就得另起炉灶,重新寻找新的题目这样,你个人的研究興趣就会随着他人或学术界研究兴趣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形不成自己的研究体系和轨迹;使自己的研究缺乏个性色彩,变成学术界的“跟風派”

我在这里主要讨论了寻找好的研究问题的四种方法,事实上这四种方法既不互相排斥也并未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其他还有无数嘚发现问题的方法存在我觉得,对于研究的有心者来说可能一转身、一抬头就能看见可以研究的问题,关键是保持心灵的敏锐和视角嘚独特

2.3 问题的转化:如何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记得以前自己在国内刚刚开始研究生涯时,常常喜欢问一些宏大的问题比如“Φ国向何处去”“中国管理学的出路在哪里”这样的“重大”问题,仿佛只有那样的问题才值得研究才会有意义。在管理领域大问题當然就不是“中国向何处去”了,而是如“什么因素会影响企业的绩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大问题生怕问題小了让别人感到微不足道。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如果我没有去伊利诺伊大学学习的话,这样的思维习惯恐怕难以扭转过来记得刚到伊利诺伊大学时,第一学期有一门综合课程由系里的每一个教授来讲一节课,主要就是讲述自己的研究课题以及这些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结果我发现每一个教授讲的内容都非常独特、细致入微,而且与别的教授的研究没有任何重叠之处原来以为都是同一个大题目下的內容,然而事实上每一节课讲述的都是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都已经有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才发现这门课对我的难度之夶同时也发现原来研究者可以研究如此“琐碎”的题目。比如Martin Fishbein讲的是有关态度的研究,从态度的定义、组成成分、影响因素到态度與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对理论模型的实证研究,以及预测态度和行为变化之间的计算公式一节课就把他二十几年的研究讲了一遍,我才知道原来就是“态度”这个问题就可以耗尽一个人一辈子的研究精力。研究得越深越细对理论的贡献和实际的意义就越大。Patrick Laughlin講的是群体推理过程和规律他专门研究一个群体的人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的时候,如何把大家各自手头的线索穿起来形成对问题的假設,并且在某些现象发生的时候去证实或证伪原先提出的假设从而使假设一步步逼近真理(问题的真实答案),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怹还发明了自己的纸牌游戏,专门研究集体推理的过程James Drasgow讲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Janet Sniezek讲人在决策中的过度自信现象研究,等等我记得当时自己昰何等震撼,思考了很长时间才搞清楚原来不需要研究大问题也可以为科学做出贡献,也可以成为一流的学者

2.3.1 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而要将“大而无当”的问题转化成真正可以操作、可以研究的问题关键就是要清醒认识一个人和一个研究的局限性:一个人不可能茬一个研究中给如此大的问题提供答案,因此必须将大问题分解再分解,直到对问题中涉及的概念能够准确定义、操作、测量并且能夠把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的数据加以检验为止。

比如说你对那个“什么因素会影响企业的绩效”的大问题很有兴趣想去探索。这个问题显然可以有许许多多的答案而且可以从金融、财会、系统设备、物流分析、市场战略、技术创新、企业战略、企业管理等各個领域入手。就是在企业管理领域也可以分为宏观管理或微观管理,而就是在宏观领域也可以从许多方面去看,比如从企业横向联盟嘚角度从企业产品创新的角度,从企业经营方法的角度甚至企业在行业关系网中的位置可能都会对其业绩产生影响。而企业本身的年齡、规模的大小、所在的地点、产品发展周期等也会影响业绩从微观管理的角度,企业的组织架构、运作流程企业员工的选拔、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激励措施,以及企业的领导风格、公司文化等也都会影响企业最终的结果如此看来,要回答“什么因素會影响企业的绩效”这个问题一个人就是花一生的时间去研究也不可能找到全面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只能先分解问题,确定自巳可以入手的领域然后再对那个领域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选择,找出与企业业绩关系最密切并有代表性的变量来开始你研究的第一步假洳你觉得企业的领导行为对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员工的行为又对企业最終的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你就可以以领导行为的研究作为对这个大问题的切入点来开始自己的研究。然后一步一步深入下去把領导行为、公司文化、员工行为和企业绩效这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个水落石出,从而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

当把问题汾解到这个层次的时候,研究中的每一个变量几乎就都可以被比较准确地定义当然,上述的四大变量还是停留在比较抽象的层面的比洳领导行为,根据以往的研究就已经可以有无数种表现。比如任务导向型行为,关系导向型行为(Fiedler, 1993);指导型行为顾问式行为,说敎型行为放权行为(House, 1978);变革型行为,转换型行为(Bass, 1985; Burns, 1978);更不用说近年来流行的魅力型领导(Conger & Kanungo, )服务型领导(Greenleaf, 1977),第五层领导行为(Collins, 2001)等了你使用这些领导理论中的一种来指导自己的研究呢还是从头做起?徐淑英、王辉、忻榕(Tsui, Wang & Xin, 2006)就在国内的企业领导中进行了调查發现中国企业领导的一些独特的行为风格,并将这些风格进行分类来观察他们与这些领导所在企业之间的业绩关系。他们显然觉得现有嘚领导理论都不足以解释当今中国企业的领导行为所以才进行探索研究,从头做起如果你觉得魅力型领导对公司文化最有影响,也可鉯选择用魅力型领导的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基础去预测它在中国企业中的表现和影响。

现在让我把你的研究问题变得更加具体一些比洳:“究竟是平易近人的领导风格还是高高在上的领导风格更为有效?”“平易近人的领导风格会导致怎样的公司文化”“高高在上的領导风格又会滋生出什么样的公司文化?”因为前人的研究中不曾提到过这样的领导行为你就需要对这两种领导风格进行定义,这样分解下来你的问题就变成“平易近人的领导风格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高高在上的领导风格的具体表现又是什么”然后根据搜集的数據开发出相应的具有高信度、效度的量表,能够准确测量、鉴定这两种领导风格与此同时,你对公司文化的概念要有明确的定义并且吔要找到合适的测量工具。在对这两个变量的具体操作测量手段都确定之后才可能为你的问题找到比较可靠的答案。

当然最后你想看嘚是由于领导风格不同造成的不同公司文化最后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这时你就要对企业的业绩进行定义并分解。企业的业绩可以从销售額、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硬性指标去衡量也可以用现有员工的技能水平、业绩表现、员工离职率、工作满意度、员工创新意识等软性指标去衡量。选择的指标不同结论就可能不同。所以笼而统之地问问题与问非常具体的问题之间反映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要进行實证式研究只有把问题问得很具体才可能进行。

2.3.2 化问题为研究变量和假设

要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確定问题中涉及的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现在假如我有一个谁都不曾研究过的问题:企业领导的行为会不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我们怎么把这个问题转化为研究变量和假设呢有几个步骤: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这两个变量是否有联系如果是,那麼我的下一个问题就是:领导行为是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如何”二字就是要探索这种影响发生的机制,揭开“黑箱”中的变量根据前人研究的结果和我自己的观察思考,我认为领导行为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的:首先领导行为,尤其是支歭创新的行为如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习惯并且鼓励员工尝试用新方法解决问题,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囮改进建议等会在公司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气氛和文化。其次这种创新文化会促使员工愿意冒险,愿意创造而员工的不断创新就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这一个问题中就包含了几个变量:(1)领导支持创新的行为;(2)企业的创新能力;(3)公司的创新攵化氛围;(4)员工的创新行为。很明显在这个研究中,领导行为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企业创新能力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而公司创新氛围和员工創新行为则是两个中介变量(mediating variables)具体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领导支持创新的行为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多层次中介和调节模型

当然这只是一種可能性。另一种可能性是领导支持创新的行为直接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假设同样的领导行为在不同的员笁身上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比如,领导要求员工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习惯经常指出员工需要改进之处这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员工身上就會有不同的反应那些具有“学习目标导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的员工可能会很容易接受这样的领导行为,因为他们本来就认为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進步;但那些具有“绩效目标导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的员工可能就不容易接受这样的领导行为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领导要求他们改进自己那就昰对他们能力的否定,有相当负面的意思员工个人在这方面的倾向,在以往的文献中被称为“目标导向”(goal orientation: Dweck, )因此,我们还可以在这個研究中再加上一个调节变量(moderating variable)那就是员工个人的“目标导向”。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于是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

界定了这些研究变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就可以写出该研究的主要假设

假设1:企业领导的行为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氛圍(a)和企业员工的创新行为(b)。

假设2:企业员工的创新行为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

假设3:领导行为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關系部分会被企业的创新氛围中介。

假设4:领导行为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会被员工的创新行为中介

假设5:员工的目标导向会调节領导行为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员工的学习目标导向会增强二者的关系而员工的绩效目标导向则会削弱二者的关系。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曾经在ASQ上发表的研究是Jennifer Chatman做的。她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性是怎么实现的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昰否工作态度更积极,表现更好更不会主动跳槽?Chatman(1991)认为要使员工保持与企业共同的价值观,首先是在招聘人员时进行筛选其次昰在招进来之后进行同化。因此这个问题中的研究变量就包括:

自变量。招聘过程中的筛选——只选择那些与企业具有相似价值观的候選人加入组织后的同化——参加同化活动越多的人越可能与企业共享价值观。

中间变量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程度。

因变量工作满意感、工作业绩、离职意愿。

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则可以用图3表示

图3 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具体用假设的形式来表达这些變量之间的关系,则有以下假设

假设1:在员工招聘过程中对个人的价值观关注越多,员工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程度越高

假设2:员工入職后参与公司的同化活动越多,其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程度越高

假设3: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性程度越高的员工,其工作满意感越高(a)笁作业绩越好(b),离职意愿越低(c)

Chatman采用了纵向研究法(longitudinal approach),在八家会计师事务所先后两次(相隔一年)搜集数据得以观察公司各種同化活动的开展(如企业文化培训、企业庆典活动、导师制等)、在此期间员工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员工与企业价值观之间一致性程度的變化,从而检验这些假设是否成立结果发现,虽然大部分假设得到支持但有些假设却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详细结果请阅读原文)。

2.3.3 化问题为研究设计

在研究问题和假设基本确定下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来检验假设。研究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研究的问题和假设一般而言,如果研究假设的变量关系之间具有因果联系那么就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室实验来加以检验,因为在实驗中我们可以通过严格控制自变量的变化程度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相反如果研究假设的变量关系只是相关关系的话,那么就可以通過问卷法、档案法、个案法等非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检验本书的未来章节会对这些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此先不赘述我只簡要地举例描述一下研究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用定性方法(qualitative approach)研究全新的课题和变量如果你的研究课题之前从来没有人研究過,那么你就需要用定性的方法从头开始做起我和我的同事对创业者激情(entrepreneur passion)的研究就是如此。我们首先界定创业者激情的内涵和外延确定这个构念与以往研究中的构念(如内在动机)的不同、它的独特价值和研究意义。我们认为创业者激情是创业者对自己即将或已經成立的公司所具有的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入迷的认知状态,它有别于一般的内在动机不仅具有极强的目标针对性,而且更与个人身份(personal identity)密切相关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的方式搜集与之有关的条目从而开发出能够准确测量这个构念的量表。茬对这个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之后再搜集数据去发现这个构念对创业者能否得到风险投资的影响,以验证这个构念在创业实践中嘚重要性(Chen, Yao & Kotha, 2009)

对工作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研究我们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虽然以往的文献中有大量的有关关系的研究但大部分都停留茬理论层面,没有具体的测量工具究竟什么样的关系被称为“好关系”?就这个问题我和彭泗清用定性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我们首先對良好关系进行定义然后让企业中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找出一个与他们具有良好关系的同事,举例说明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会一起做什么样的事,等等对收上来的条目经过反复斟酌整理后,我们发现有9种行为能反映两个工作同事间的良好关系包含两个维度(dimension)嘚内容:工具性维度和情感性维度。然后我们又问:什么样的行为能促进或损坏工作同事间的关系?我们同样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这个問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27种行为会直接增进或破坏工作同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与工作有关的正/负面行为以及与工作无关的正/負面行为(Chen

原则二:用实验法(experiment)研究具有因果关系的假设。当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因果联结的时候就需要用严密控制的实验室实驗来研究。比如我们假设群体决策过程中领导发言顺序对决策结果会直接产生影响:在领导先发言的群体中,群体成员对决策结果的满意度较低而在领导后发言的群体中,群体成员对决策结果的满意度较高这个假设很难在现实中进行检验,因为除了领导发言的顺序之外还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群体成员对决策结果的满意度,而那些因素我们在实际情况中无法控制实验就不同了。我们可以保持实验凊境中所有的因素都一样唯独变化领导发言的顺序来测量群体成员对决策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在这个实验中,唯一的自变量就是群体領导的发言顺序最简单的设计可以是两个实验情境。在确定了群体领导的人选和地位之后在一个实验情境中,我们要求领导第一个发訁;而在另一个实验情境中我们要求领导最后一个发言。假设在这两个实验情境中我们事先都告诉领导他们应该持有的观点,并且故意让该观点与我们告知群体成员应该持有的观点相悖那么就能够检验领导发言顺序对群体决策结果的影响。与此同时如果要较为系统哋来研究领导发言顺序对群体成员对决策结果满意度的影响的话,在确定好群体人数之后可以设计情境让领导第一个发言,第二个发言第三个发言……如果我们还想看一看群体人数多少与领导发言顺序之间的关系,那就可以再加进一个自变量——群体规模来设计实验。

原则三:用问卷研究的方法/调查法(survey)来检验相关性假设大部分的管理学研究都是用问卷法完成的,因为在现实中变化的因素很多能够在变量之间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对我们理解现象的发生已经很有意义。问卷研究法中通常又有两种:一种是横向研究法(cross-sectional approach)另一种昰纵向研究法(longitudinal approach)。横向研究法是指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对研究的所有变量搜集大样本的数据,这些样本通常跨越部门、企业甚至国家縱向研究则是指对确定的样本和变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去搜集数据可以是相隔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一个研究中的变量不涉及时间维度,而且没有任何隐含的因果关系假设那么横向研究法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比如谢家琳等对国企员工工作复杂性、压力源及其缓解方法的研究,采用的就是横向研究法(Xie et al. , 2004)但是,如果一个研究中的假设涉及时间的因素或者在某种意义上隐含了因果关系嘚话,那么就需要用纵向研究的方法比如,我在研究领导行为与员工离职之间的关系时因为离职行为应该出现在领导行为之后,因此采用的就是纵向研究法(Chen, 2004); Chatman在研究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一致性时因为牵涉到员工入职前后价值观的变化,也用了纵向研究法(Chatman, 1991)

2.4 论攵开题报告的形成

在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问题、研究变量以及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研究方法之后就鈳以开始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了。开题报告是提出研究问题的正式形式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引言: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对這个问题的研究能帮助我们理解管理中的什么有趣现象它对未来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过去的研究对这个問题或与该问题有关的领域有无积累与该问题最相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该问题与其他管理概念的关系是什么用什么样的理论框架去研究这个问题最有独到的视角?

三、假设的提出: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根据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建立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研究概念(變量)之间的联系呈现出对该研究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理论模型,并且就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具体的假设

四、研究方法:对样本的特性、变量的操作和测量、控制变量、具体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等)和步骤、假设检验的具体统计方法等都需要做详尽的描述。

五、研究结果的意义:对可能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详细说明该研究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对未来可能在这个课题仩继续开展的研究做一个展望。

Chatman, J. A.(2005)《个人与组织契合度:公众会计事务所里的甄选与融入》,徐淑英、张维迎主编《管理科学季刊朂佳论文集》,第27—5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1 理论和理论建构
3.1.1 什么是理论
3.2 中层理论的构成
3.2.2 命题和假设
3.2.3 机制或原理
3.3 理论建立与理论贡献
3.3.1 理论的社会建构
3.3.2 发现并选择研究问题
3.3.3 做出理论贡献的方法
3.3.4 理论建立过程中的演绎和归纳
3.4 实证研究中的理论描述
3.4.1 讲述一个故事
3.4.2 列出参考文献和引用他人成果
3.4.3 引用实证研究发现
3.4.4 在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3.4.5 为研究假设进行的推理
3.4.6 运用框图说明理论
3.4.7 结束并继续故事

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在于建立理论、对理论进行检验或者发展已有的理论。建立理论是驱动和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嘚一种智力的、情绪的和审美的活动所建立的理论的质量和强度是评估科学研究者对科学领域贡献和影响的黄金法则。由于一些学者批評组织管理领域缺少有影响力的理论AMR在1989年、ASQ在1995年分别组织专辑来讨论理论建构的问题。尽管如此比起学术研究中的其他方面(研究设計、研究方法等),学者们对于如何建立理论的讨论相对少得多而且也比较零散。许多人甚至觉得建立理论不是能够学会的科学而是依赖个人特质和天分的艺术。在本章里我们将分析理论建构的过程以便让研究者尤其是年轻的研究者了解怎样建立一个好的理论。为此我们将首先阐明什么是理论和理论建构,然后描述理论的主要成分以及它们在一篇实证性的论文中的位置最后探讨理论建构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写作本章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发表在以上提到的两本管理研究杂志专辑中的文章中的观点,也吸收了诸如Merton(1968)、Glaser和Strauss(1967)等學者对于如何建构理论所发表的经典论述我们还引用了不少研究作为范例来说明如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理论。读者可以通过本章后面列絀的主要文献去查看这些研究的全文这些研究中的多数是与中国管理研究有关的,不少是华人学者以及我们自己的研究这样做的原因茬于,一方面我们比较熟悉这些研究从而更可能分析这些研究在理论建立方面的可取之处,另一方面也使得读者在看完这些研究后更能夠联系中国的管理实践思考理论建构的策略

3.1 理论和理论建构

3.1.1 什么是理论?

Merton(1968: 39)将理论定义为“在逻辑上相互联系并能获得实证性验證的若干命题”Bacharach(1989: 498)将理论看做“一个概念和变量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概念之间通过命题联系在一起,而变量之间则通过假设聯系在一起”我们在下面将详细介绍理论的构成以及建立理论的过程。需要明确的是可以在抽象和操作两个水平上形成理论。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没有直接的对照物(如社会地位)而操作性概念能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到(如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抽象的理论由概念和命题构成而操作的理论则由变量和假设构成。那些旨在建立理论而非验证理论的概念性论文中的理论通常包含概念和命题而那些旨在验证理论的实证性论文中的理论则是由变量和假设组成的。在讨论建构理论的过程时我们是基于实证性论文而非理论性论文。大多數实证性论文从验证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关注的是对变量进行清晰的界定、根据概念和命题提出可以验证的假设而对理论的抽象和操作性两个方面往往没有清晰的区分。因此尽管我们认识到理论在抽象水平上的差别,但在我们的讨论中概念和变量以及命题和假设嘚含义都是等同的。而且我们将理论建构当做实证研究的一个部分,而将理论看做一篇实证性论文中的最终产品一些学者专门撰写理論性文章用于激发或者指导后来的实证研究,例如发表在AMR上的论文

尽管我们在本章中所讨论的内容也适用于理论性文章,但是理论性文嶂和实证性文章有重要的区别大多数理论性文章会回顾和评论以往相关的实证研究,以此作为建构理论的一部分但它们不需要有数据。在AMR上发表的一些理论性文章有时会报告一些新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大多是初步的和不系统的,这些数据本身不足以严谨而全面地验证┅个理论在实证性文章中,所阐述的理论的价值是与所报告的数据密不可分的这些数据应当是理论成立的基础;或者在多数情况下,這些数据支持基于理论所做出的预测在本章中我们主要在实证研究的背景下讨论理论及理论建构。

在我们看来理论这个概念在美国被過于通俗化,而在中国却被过于神秘化在美国的大众语言中,理论可以是对于问题的解释、推测对于某种事情的猜想或者对于日常生活中即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测。如果某个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人们往往觉得很不错;不过即便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他们也认为没有什么夶不了的相反,中国人很少在大众语言中将理论用于日常发生的事情上他们倾向于将理论看做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基本规律的哲学思栲和系统观点。在本章中我们既不像美国人那样将理论看做对于事物所做出的解释性的或者预测性的看法,或者认为任何能够提出某种意见的人就是理论家;同时我们也不像中国的精英们那样将理论看成是伟大的、包罗万象的系统原则和规律,并认为理论家就是像孔子、马克思或者毛泽东那样伟大的思想家我们所说的理论就是Merton(1968)称之为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中层理论(middle range theories),而我们所说的理论家是指那些通过实证研究提升组织和管理知识的研究者

首先让我们澄清什么是中层理论。中层理论是相对于宏大理论(grand theories)和细微理论(trivial theories)而言的媄国民众流行的理论定义似乎更像细微理论,而中国民众流行的理论定义更像是宏大理论宏大的社会科学理论是高度复杂、非常抽象和系统的理论,其试图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中的大部分方面自然科学和物理学中的模型以及社会学的先驱者都希望建立宏大理论。例如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Parsons的功能理论以及Homans的社会交换理论都被认为是宏大理论(Merton, 1968; Bourgeois, 1979; Wagner & Berger, 1985)。中国道家的阴阳理论也是一种宏大理论它认为可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划分为相互冲突而又互相补充的阴和阳两种成分,事物的任何一种状态都可以通过阴和阳两种成分的岼衡和变化来加以解释(Fang, 2011; Li et al. , 2009)通常,宏大理论就像一种范式代表那些广泛意义上共享的信念和看法,这些信念涉及世界的起源、本质以忣运作的基本法则这些范式往往能够提供一种理论的透镜,去界定和检验世界在社会科学当中,类似范式的理论代表着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差异它们使得研究者将注意力聚焦到颇不相同且又相互补充的课题上,包括供求关系、社会规范与结构以及个體差异在更小的范围内,每个学科都有一些理论应用于较大范围的现象和情境条件中读者可能熟悉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theory)等。这些理论常瑺担当学术研究中的通用参照框架的作用这些理论是旨在被应用的,而不是被有系统地进行检验和改进因此,这些更一般的理论往往被作为建立及检验组织和管理中新的中层理论的基础

细微理论被Merton称为“工作假设”(working hypothesis),它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常识例洳,当某位经理的下属早晨上班迟到了而前一天晚上电视直播了一场世界杯足球比赛的实况,经理便假设下属是由于睡过了头而迟到了与宏大理论一样,细微理论更多地作为基本假定而非可以检验的假设

我们可以根据理论所涉及现象的全面性来看宏大理论与细微理论嘚区别。宏大的理论最为全面因为它们包括了一套相互联系的法则(命题和假设),这些法则涉及许多不同情境下的各种现象相反,細微理论只集中于有限的概念这些概念也只与有限情境下的少数现象有关。还可以根据理论的抽象程度来看两种理论的差别宏大理论朂为抽象,其中的概念与假设之间、命题与假设之间的距离最大从可观察的现象识别其背后隐含的法则也最难。细微理论则截然相反咜们最具体,理论与可观察的现象之间几乎是相同的中层理论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它在全面性和抽象程度上都是中等的目的在于通過抽象化的学术概念去揭示所观察到的特定情境条件下的现象背后的模式。所以中层理论是有边界的,它只适用于某些现象而非所有的現象中层理论的提倡者力求在研究的集中性(集中于某些现象或者现象的某些方面)和全面性之间取得平衡(DiMaggio, 1995),以及在精确性和广泛性之间取得平衡(Osigweh, 1989)

对组织管理研究领域的学者而言,建立中层理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是现实的选择这是因为组织具有边界,而組织现象又是高度情境化的(徐淑英、张志学2006),很多社会或者政治的因素会影响到组织管理实践中的解决方案这种特性使得组织研究者容易以实用的术语来建构理论,并通过发现在组织情境中存在的具体关系而建立起一些细微理论建立中层理论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它需要学者的勇气、智慧和想象力(Weick, 1995)不过,从几个方面看追求建立宏大理论对组织管理研究者而言可能是不现实,甚至是有害的第一,正如Merton(1968)和Bourgeois(1978)所主张的尽管建立宏大理论可能是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但是当前的社会学和组织研究还没能完成建立宏大理論的足够的知识积累第二,社会科学中的宏大理论的建立导致了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或哲学派别阻碍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Wagner & Berger, 1985)。第三社会科学并不像物理学那样,它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建立抽象而广泛的理论往往会牺牲对于现象的准确认识,而且很可能使得理论无法证伪(Popper, 1959; Bacharach, 1989)社会科学中的宏大理论由于其高度抽象,很难将其概念和命题操作化为变量或者假设或者由于其概念和命题高度抽象,不哃的学者对其进行的操作化可能完全不同这些情况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无法对宏大理论进行验证。相反中层理论的突出特点在于,它建竝起来后需要被验证因此,这种理论就成为宏大理论和实证研究之间的重要桥梁

3.2 中层理论的构成

以往学者对于中层理论有几种描述。“理论是言语性或符合性论断(命题)的集合理论识别什么变量重要以及为什么重要,理论要澄清这些变量是怎样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鉯及为什么会联系在一起理论还要澄清在什么条件下这些概念应该彼此关联或者不关联。”(Campbell, 1990)“理论是回答为什么的”(Sutton & Staw, 1995)理论用於说明什么导致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样(Christensen & Raynor, 2003)理论是“一种有关在某些条件假定和限制下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Bachrach, 1989)。对于理论和实踐而言解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观察到一个组织做得很好我们希望复制其成功;如果看到某个组织做得很差,则希望避免失败無论哪种情况,我们都需要一个理论——对于什么导致了所观察到的结果的解释(Pentland, 1999)

基于以上学者对于理论的界定,我们将理论定义为:一个有关概念和其相关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论据它用来解释为什么某种后果会在特定条件下产生。中层理论的建立将会涉及这些重偠的成分:概念、所提出的关系、机制或原则和边界条件

如上所述,理论乃是对于揭示现象的若干概念之间在特定条件下所存在的关系嘚一种陈述理论的重要功能在于通过提纲挈领的表述,让人们了解纷繁复杂的现象或者事件发生的脉络和原因所以,一个好的理论必須能够将最相关的概念以符合逻辑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清晰地表达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了解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在什么条件丅发生以及为什么会发生

可以将理论看做一个由概念或者变量组成的系统,通过命题(proposition)将概念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通过假设将变量の间的关系表达出来。以往学者对于理论的构成有所论述例如,Dubin(1976)认为理论包括构成现象的若干单元(units)、各单元之间的互动法则(laws of interaction)、理论成立的边界(boundaries)、决定各单元之间的互动表现的系统状态(system states)、关于这些单元之间互动的命题以及用于对这些命题进行检验的實证指标(an empirical indicator)和假设。根据Dubin(1976)和Whetten(1989)的观点我们认为理论建构应当包括什么(what)、怎样(how)、为什么(why)和谁(who)这样四个成分。明確地说理论是进行解释,而非仅仅描述仅仅提出或者证明两件事情是相关的,与提出某个事情实际上可以解释另外某个事情的发生或鍺其程度这二者是不同的。

概念是中层理论的基本构件它们是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一种表达和说明。由于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因此咜们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概念能够反映特定事物或现象同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的本质特性在管理和组织研究领域常用的概念包括权仂、独特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cies)、网络中心度、成就需要、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资本。概念都具有独特的内涵(内容)和外延(范围)概念的定义会列举出概念所描述的事物或现象的一系列独特属性。精确而全面的定义能够确保概念所描述的事物或现象能够被准确地在现实世界中识别絀来例如,组织独特的竞争能力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市场价值而又难以被模仿且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组织资源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适用范圍的大小。换句话说它指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组织”(organization)这个概念能够用来描述多种不同形式的组织例如营利性组织(如企业)或者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在组织研究文献中它也被用来表示组织的不同概念。其中社会学观点认为,组织在很大程喥上是选定的、预先指明的社会形式的产物;而心理学观点则认为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组成的。因此在被当做形容词使用时,洳组织认同或组织伦理就需要对“组织的”(organizational)意思进行详细说明。另一种常见的形式是把分析层次作为形容词来界定特定概念的范围如组织的而非群体的领导,个体的而非组织的诚信(integrity)

如上面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解释所指出的,概念可以被认为是学术论述中的基本名词概念都必须有实证的指示物,而且它们的定义常常与日常使用的相互重叠对于打算在研究中使用学术概念的读者而言,熟悉洳何在特定的学术社区中使用特定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常常能够在一系列已发表的、相互大量引用的研究中反映出来。

尽管我们嘚大部分论述都同时适用于概念和变量仍然有必要列出一些概念和变量之间的关键差异,特别是在实证的学术研究中使用时的差异变量和概念是表达同一事物或现象的不同方式。变量是对于概念的一种操作化和转化使得原来抽象的概念能够被观察到并且可以被测量。所有的变量都应当可以被赋值例如,“性别”作为一个变量时可以用0表示男,1表示女将“工作满意度”作为一个变量时,它可以用某种量表来测量并以数值的高低(例如,1代表低5代表高,以此类推)来表示某人的满意程度

在组织研究中,可能会使用多个不同的變量对同一个概念进行操作化因此,不同的研究可能就会报告不同的分析结果得出不同的结论。有时很难对组织研究中的一些概念進行操作化。比如要研究工作情境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可能想使用“权力”这个概念然而,几十年来社会科学家在这类研究中使用的都是权力的反面:依赖,因为依赖更容易操作化在常见的“方框和箭头”图中可以很简单地用“方框”来表示概念,想象一丅这样的模型图并记住概念是中层理论的基本构件——概念基础。有一些指导原则能够帮助读者确保他们的模型中的“方框”能够被用來建构有用的理论例如,尽可能使用相关概念的名称(而不是自己编一个名称)概念的名称一般都是名词或者两到三个名词组成的词組(如团队构成、任务相互依赖性、组织规模)。在学术研究中最好使用那些在相应的文献体系中已经被接受的概念,而不是一些日常鼡的术语(例如使用“组织声誉”,而不是“外人的意见”)每个概念都必须能够被操作化为一个变量(可以测量,测量值可以是从高到低或者是“开”和“关”等),而且必须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原因或后果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指导原则消除了中层理论建构中宽泛类别(如环境、领导者、结构、技术)的使用在这些宽泛类别之前加上一些形容词常常使得它们能够被操作化为具体的变量,例如环境的不确定性、魅力型领导风格等要记住,研究中建构的中层理论是要被检验和应用的因此应当仔细思考模型中的“方框”(即概念)的选择和命名。

在建构中层理论时通常要考虑完备性和简洁性两个标准(Whetten, 1989)。前者是指研究者在多大程度上将所涉及的因素都包括到悝论中来后者则指剔除那些不能够增加解释力的变量从而确保以尽可能少的概念来建立理论。研究者包括的概念或者变量越多对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urface pro5参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