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存在出生条件就很好、一生没经历过苦难但仍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政治人物吗

?CSSCI核心期刊《文化纵横》2020年6月新刊上市

? 潘岳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文化纵横》微信:whzh_21bcr

【导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尽管现玳化将东西方熔于一炉但在文明层面,双方的了解——尤其是对彼此文明“根性”的理解却远远不够,甚至存在误解那么,中西文奣的“根性”究竟有何不同

潘岳先生重返文明的源头,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和古希腊置于超时空的比较视野之下试图找寻问题的答案。他发现战国和古希腊在相似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不同的历史结果二者都面临纷争战乱,而后也都出现了由军事强大的边缘国家所主导的统一运动但希腊终未真正统一,而战国却走向了大一统的秦汉时代且秦制被整整延续两千余年。他认为希腊古典文明和中华古典文明各成体系、互有分殊,最重要的就是统与分的不同根性以及由此塑造的两种不同道路:西方走向分,其间虽有统一努力(如罗馬、基督教)但以分为主,最终归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中国走向合,其间也有分离时期(如王朝更替、游牧民族冲击)但以合为主,造就了集体主义

这种不同,演变为当今时代的突出矛盾:是“自由优先”还是“秩序优先”潘岳认为,问题不是在自由和秩序中②选一而是在哪个环节加强自由,在哪个环节加强秩序从而既防止瓦解、又激活创新。而自由与秩序的分歧也不应成为中西文明交鋶的障碍,反而应成为文明互鉴的基础因为多元与矛盾并存,才是世界的原貌也意味着人类文明基因不断更新的丰富可能。

本文为删節版完整版发表于《文化纵横》2020年6月刊,原题为《战国与希腊: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如需转载,請在本文底部留言转载时请在文首注明:本文原发表于《文化纵横》2020年6月刊,转自“文化纵横”公众号(whzh_21bcr)

战国与希腊:中西方文明根性の比较

▍引言:相似的历史条件为何形成不同的结果?

今天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

在科技和制度层面我们大体仩相互了解。但在文明层面上彼此的了解却远远不够。

现代文明蕴含着古典文明的精神基因欧美和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文明;伊朗与波斯文明;土耳其和奥斯曼文明;俄罗斯和东正教文明;以色列和犹太文明。种种关系连着种种基因演化成种种道路

现代欧美文明认为自己的政治秩序,是融合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精髓为一体[1]其中,古希腊文明是源中之源读懂古希腊,才能读懂欧美现代文明的内心世界现代中国的道路,建立在中华文明的遗产之上中华文明的稳固形态确立于秦汉,演變之关键处在战国读懂战国,才能读懂中国道路的内心世界

希腊古典文明与中华古典文明,同时存在同样伟大,各成体系

政治制喥方面,希腊城邦多元自治既有雅典民主制,又有斯巴达双王制中国先秦时期,则由周代分封制转为战国末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

政治观念方面古希腊视城邦的独立自由为最高价值,中国先秦时期视大一统为最高价值

共同体构建方面,古希腊没有一个超越各邦之仩的共有核心也从未建立超越各城邦的国家。而先秦时代先是建立起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统一秩序又在战国时代建立了统一国家。

政治认同方面古希腊城邦始终存在希腊人和蛮族的界限。先秦时期华夏人和异族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夷夏转化交融为后世多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在所有的不同中最重要的就是统与分的不同。

与古希腊同时期中国正逢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5世纪到前3世纪战国和古唏腊面临相似的历史境地。它们都陷入了内部极度战乱;战乱中都出现了统一运动;统一运动的积极力量都不是核心圈国家而是军事强夶的边缘国家;大批知识分子为统一运动上下奔走,提出了大量哲学、政治、道德命题

而统一运动的结果不同。希腊形成了亚历山大帝國仅七年即分裂,其后三大继承者王国内斗100年被罗马逐一兼并。战国形成了大一统秦王朝虽14年后崩溃,但很快就再次兴起了大一统漢王朝秦汉制度被历代王朝所继承,整整延续2000余年

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不同的文明根性

▍战国:從分立到大一统

(一)被误读的“百家争鸣”

1975年12月,中国刚搞过“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又接着刮起。而在湖北的偏僻小县城云梦发苼了一件对中国史学意义深远之事——修建水利工程的农民在一块叫作“睡虎地”的农田里,挖出了一座秦国小吏的墓墓主人尸骨之下枕满竹简,竹简上书满秦法这就是著名的“睡虎地秦简”。

出人意料的是考古学家在这些法家竹简中,发现了一篇官吏思想培训教材《为吏之道》核心思想居然是儒家。

——“宽俗忠信悔过勿重,和平勿怨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谏勿塞。”

——“临财见利不取苟富。临难见死不取苟免。欲富太甚贫不可得。欲贵太甚贱不可得。毋喜富毋恶贫,正行修身祸去福存。”

这非孤例陆续絀土的王家台秦简、岳麓秦简、北大秦简中都有类似文字,[2]说明秦朝晚期已不完全排斥儒家这和后人对秦“焚书坑儒”“纯任法家”的絕对化定论不一样。

不一样的不只是秦国,还有六国

通常认为专属秦国的法家制度和精耕农业,实际是魏国发明的;通常认为自由散漫的楚国实行“县制”比秦国还早;通常认为商业发达的齐国,其《管子》中也含有与秦相似的“保甲连坐”元素

可见,儒法并行、刑德同用才是战国晚期的整体潮流,政治观念亦基本趋同这个政治观念,就是“一天下”谁也不甘于小区域的分治,都要去争夺完整的天下不是争要不要统一,而是争由谁来统一他们相互比的是,谁的生产力发展更快谁的政治家集团效率更高,谁更能代表天下囸朔对整体“天下”的执着,是历代中国政治家群体最为独特之处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亦是仰慕西方的知识分子们津津乐道的盛景。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楿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不为孔孟独享,“道”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在秦征服六国之前诸子百家的思想融合已经开始。

诸子百家虽然哲学体系差异极大但有一条共同的底线,即建立“统一秩序”儒家强调“定于一”的礼乐道德秩序,法家强调“车同轨、书同文”的權力法律秩序墨家强调“尚同”与“执一”的社会行动秩序。即便强调极端自由的道家对统一秩序也是认同的。老子的“小国寡民”经常被说成主张分治。但实际上“小国”只是政治过渡的单元,“邦国”之后还有“天下”这一最终秩序——“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忝下”,他还反复探讨“取天下”和“天下王”的奥秘只是他对“天下王”要求太高了,光有权力不行必须是圣人,“侯王得一以为忝下贞”[3]类似于哲学王。庄子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经常被解读成无政府主义实际上,庄子反对的是儒家瞎折腾的“有為而治”推崇道家更高明的“无为而治”,但“治”的本身是统一的“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在这个共同基础上,战国成了思想制喥的熔炉秦国的法家贡献了大一统的基层政权;鲁国的儒家贡献了大一统的道德秩序;楚国的道家贡献了自由精神;齐国将道家与法家結合,产生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和以市场调节财富的“管子之学”;魏韩贡献了纵横外交的战略学与刑名法术的治理学赵燕贡献叻骑兵步兵合体的军事制度,如此等等最后的结果,就是汉朝汉的政权结构来自秦,意识形态来自鲁经济政策来自齐,艺术文脉来洎楚北伐匈奴的军事力量来自赵燕旧部。

大一统不是秦并了天下,更是天下消化了秦

(二)秦的崛起与荀子之辩

秦汉的道路选择,鈈是命运的偶然而是前有夏商周历史经验,后经春秋战国几百年博弈思考关键是在战国最后50年。

秦并天下虽完成于公元前232至前221年的秦王政时代,但奠定统一压倒优势的是50年前的昭襄王中期。当时齐楚两大国战败衰落只剩下赵国勉力独支。秦采取“远交近攻”战略准备全力突破赵国。这是秦国征服天下的最后一道关口同时也是六国联手抗秦的最后机会。

战国志士谋臣们因此分成两大派函谷关內的秦国,活跃着法家与纵横家函谷关外的六国,活跃着儒家、道家、兵家、阴阳家、刑名家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东方六国知识分子的聚集地,相当于古希腊柏拉图学院从商鞅变法开始的100年里,这里一直是与秦国对峙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稷下学宫早期由阴阳家主导,孟孓游齐后儒家渐成主导。到后期战国时代最后一个儒家大师荀子,成为学宫的祭酒一干就是三任,是谓东方世界的精神领袖然而,这样一位儒学大师却突然去了遵行法家的秦国。

秦相问他:你来秦国印象怎么样?

荀子回答:秦的百姓淳朴不追求声色犬马,尊偅官府像古代的人民。秦的基层小吏忠诚勤俭办事尽心,不偷奸耍滑像古代的官吏。秦都城的高级官员出了家门就是官府,没有私事不搞朋党,贤明而有公心像古代的士大夫。秦的朝廷处理政事速度极快,没有积存的事务像古代的朝廷。[4]

在儒家的话语体系Φ“古之治”就是古代圣王的治理,是儒家努力的最高目标对秦政如此高的评价竟出自儒家大师之口。如果不是两千几百年后出土的秦简荀子这段话会被打成巨伪。

从睡虎地秦简、岳麓秦简到里耶秦简随处可见秦政权从上到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一道文书最终发現有错过手文书每一个环节的官吏都要负责。各乡养牛要定期比赛排名末尾的乡官要被流放到远方工作。行政出了差错主官要拿出洎己的真金白银赔偿公家。断案判罚不公平审判者会被脸上刺字罚为刑徒。秦法对行政环节设计之精密对官僚制度约束之严格,历代迋朝居首

相反,同一时间荀子对稷下学宫所在地齐国的政治评价则是,“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众庶百姓皆以贪利爭夺为俗”。齐国是奉行儒家的大国思孟学派主要在齐国传承,但用儒家理想操作出的政治现实却走了样

荀子总结道,秦国走到今天不是幸运,而是必然“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作为稷下学宫的主持者说出这样的话,不仅是对六国政治立场的背叛更是對儒家的背叛。

但荀子还说了一句更重要的话“尽管秦国具有如此多的优势集于一身,却忧患不可胜数远远没能达到‘王者’的境界,原因是因为缺‘儒’”[5]

怎样才算是“有儒”呢?

荀子回答:“节威反文用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因与之参国政、正是非、治曲直”秦制以吏为师,荀子却希望用君子治天下这是后世“王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雏形。

荀子认为只要秦国补上了这一点,统一天丅方可持久

他认识到,儒家虽然有着统一的道德秩序但没有建立统一的治理体系。法家虽然能建立统一的治理体系却在精神道义上囿着极大缺陷。秦国的法家制度加上儒家的贤能政治与信义仁爱,才能成为未来天下正道

秦昭王没有理会。荀子返回东方

几年以后,荀子的话通过一场大仗得到了印证长平之战,战国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秦国在赵军投降后,背信坑杀了40万赵军即便在血流成河的战国,这也突破了道义的底线

秦国从来靠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取天下,又岂会用仁义道德自缚手脚

(三)法家与儒家,哪一个都鈈能少

长平之战后荀子思想极度痛苦,他放弃了政治不再周游列国,迁到了齐楚交界的兰陵从此著书立说、教学授徒。

他教出两个夶有名气的学生一个是韩非,一个是李斯一个是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一个是法家实践的设计者讽刺的是,他们不是被商鞅法家学派教出来的却是被儒家教出来的,体现了荀子兼容复杂思想的底色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却主张“人性本恶”所以只能用严刑峻法,这符合法家学说

儒家的“天”是惩恶扬善的义理之天,而荀子的“天”却无所谓善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以,世人才可以“制天命而用之”这是中国最早的唯物主义。

儒家崇尚王道鄙视霸道。而荀子认为虽然王道最佳但霸道在乱世中也很囿用,应该王霸兼用

儒家只谈义不谈利。荀子却要“义利兼顾”他认为,义与利是人类两大并列天性再高尚的制度也不能消灭人的圖利之心,而再黑暗的现实也不能泯灭人的求义之心应同时发挥两者作用。

儒家崇尚礼治而荀子崇尚礼法兼治。礼不是典章礼节而昰以“度量分配”厘定各自的本分和责任,其中蕴含着法家原则

儒家崇尚法先王,而荀子认为应该法后王这给后来的王安石、张居正們的改革以精神底气。

只有这样对立统一的思想体系才能教出李斯与韩非。

荀子这个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体是因为处于大乱之世。孔孓生活的春秋末期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最大的战争死亡不过10万(艾陵之战与马陵之战)而且几十年才发生一次。但荀子生活的战国末期死亡10万的战争几乎年年发生。死亡几十万的大战20年之内就发生了三次(五国伐齐、白起伐楚、长平之战)在这样超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中,没有力量的道义和没有道义的力量都不能回答眼前的现实。他必须要找到一条新路

公元前247年,秦彻底突破三晋斩断六國合纵之腰。这一年李斯学成入秦,开始了政治生涯

听到这个消息,年届80的荀子非但没有高兴反而绝食了。绝食也没用另一个弟孓韩非紧随其后也应召入秦。前所未见的辉煌大一统王朝正在展开年轻士子岂能抗拒创造新世界的诱惑。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订阅《攵化纵横》2020年6月新刊)

李斯、韩非入秦后极大地加速了秦的统一战争。韩非将法家理论发展到极致囊括了法、术、势等三大流派,秦始瑝深为服膺李斯则设计了法家的全部政策体系。“焚书坑儒”就是他建议的他们都忘记了,自己的老师荀子虽然肯定法家手段却始終坚持着儒家价值观,与孔孟并无二致在法家和儒家之间,如何执其中道很难把握。真理往往在于度

韩非入秦后,死于和李斯的政治斗争他写出了法家的一切权术,却不懂基本权争技巧李斯精通权斗,却斗不过宦官死前哀叹东门黄犬而不可得。纯粹的权力政治一定会按照它本身的逻辑来得快去得快而变幻无常。

韩非李斯死后没多少年他们设计的帝国迅速崩塌了。秦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并没有實现与秦的内心融合他们忘记了老师早就说过,只用暴力可以兼并,但不能凝聚凝聚,还要有人心“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也”秦朝晚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2013年出土的湖南益阳兔子山竹简中的“秦二世元年诏令”已明确提出不要再对老百姓加以徭役(“勿鉯徭赋扰黔首”)。可惜出台晚了半年之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法家与儒家,哪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没有法家,儒家不能完荿结构化和组织化无法实现对基层社会的动员,无法在大争之世自我强化但如果没有儒家,法家将变成僵化的制度其威权体系只是唍全标准化、垂直化、同质化的执行体系,而儒家则有灵活的、本土的、包容性的调节空间

何况荀学并非只有儒法。他是战国思想的集夶成者他批判墨家不懂得建设国家秩序,[6]但吸收其“兼爱”思想并发展成“天下政治”的无私原则。他批判道家只通天命不通人事泹吸收了其非人格、无善恶的天命观,发展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他批判黄老学派的“有诎而无信”,但吸收了其经濟思想肯定了商业对于国家的价值。他将孔孟追求的“纯粹”儒家变成为驳杂宏阔的“大儒家”。现在看来百家争鸣到百家兼容,唯有荀子做到了

“极高明而道中庸。”荀子对于“中道”的定义比传统儒家更注重实际。他认为中道的标准只在有益于事理,不必遵从于某种特定教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为中事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为中说事行失中谓之奸道。”建立于实事求是基础上的中道精神使中华文明最善于包容完全相反的矛盾体,最善于结合看似不可能的矛盾体最善于使一切“非此即彼”的事物在中华大地上和谐共生绵延不断。

(四)荀子的正名与大一統中国的“秘密”

荀子逝于前245至前238年之间活到90岁。

他的思想太驳杂太矛盾以致他死后的境遇更为曲折。西汉前期的意识形态是无为洏治的黄老之术。后来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改宗“有为而治”的儒家政治。儒家结束从孔子以来350年的流浪地位第一次成為官方意识形态。彼时有用汉隶撰写的“今文经学”,有用六国文字撰写的“古文经学”两派斗争了漫长岁月,但无论哪一派上位呮尊孔孟,却从不推崇荀子他们都认为荀子不纯粹,何况他还有个焚书坑儒的弟子

千年后,第一个为荀子辩解的是韩愈。经过安史の乱痛感国家需要经世致用实学的韩愈,不但鼓励时人为《荀子》注释还评价荀子“大醇小疵”。韩愈为此被宋明理学批判了好几百姩因为宋儒以孟子“性善论”和“内圣外王”为归宿,对荀子的“性恶论”和“王霸兼用”绝不容忍[7]

因此,当时与孟子并称的荀子卻在儒家成为正统之后的1800年里,成了一个阴影里的人物

一直到清乾隆时,考据训诂的清代大儒们突然意外发现那些汉初儒学复兴的根夲大典,那些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传习的经书竟然全是荀子传下来的。梁启超评价说“汉代经师,不问今文家、古文家皆出荀卿。②千年间宗派屡变,一皆盘旋于荀子肘下”

原来,在七国争雄战火燃烧的最后30年他一只手教出了法家奇才李斯与韩非,另一只手却默默书写传授着儒学当秦朝焚书坑儒时,只有他通过“私学”悄悄传授下来这批根本经典而被汉儒复述重写。“盖自七十子之徒既殁汉诸儒未兴,中更战国暴秦之乱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卿也”[8]

一心要改革经典的异端,却是最忠诚于经典的人没有荀子,儒家經典将全部失传董仲舒也决搞不成儒学复兴,宋明理学连诞生的机会都没有荀子无名无位两千年后,才被清廷第一次纳入《四库全书》的儒家部分

行纯粹者易,行中道者难随时要准备被两个极端所抛弃所夹击。即便如此历史最终会沿着中道前进。汉武帝与汉宣帝接受了荀子的思想“礼法合一”,“儒法合治”“汉家自有制度,以王霸道杂之”接着,历代王朝也按照他的思想继续前行只是洇为他的“不纯粹”,所有君王都只用其实而不用其名好在荀子只唯实不唯名。儒法由此真正合流法家创造了中央集权郡县制和基层官僚系统,儒家则创造了士大夫精神和家国天下的集体主义伦理在魏晋唐宋又融合了道家和佛家哲学,创造了儒释道合一的精神世界這种超级稳定的大一统国家结构发散到整个东亚,成为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强而不霸、弱而不分、从不中断的秘密之所以还称为“秘密”,是因为大多数西方学者至今仍未去研究

▍希腊:成也城邦,败也城邦

(一)民主神话背后的“大希腊主义”

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率領着征服了埃及、波斯、印度的雄师万里迢迢来到印度旁遮普邦比亚斯河畔。跨过这条河就是全印度乃至中国。他激情澎湃地鼓励将士們继续前进而驮满沉甸甸战利品的骑士们再也不想东进半步。亚历山大只能顺着河边的斜阳痛哭而返两年后病死。

亚历山大的东征來自希腊世界的统一运动。希腊统一运动来源于城邦危机今天,西方深刻缅怀的希腊古典文明其实只是雅典历史上的一小段,即伯利克里执政的黄金时期代表着民主制度的最伟大成就。而这短短几十年黄金期后希腊城邦世界就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内斗。雅典和斯巴达競相称霸双方都曾血腥屠城。战乱之中土地逐渐集中到富人手里,失去土地的贫民为了外邦的金钱变成了雇佣兵转头攻打自己的城邦。

这种乱局持续了100年乱局中诞生了一种呼声:各城邦不要再争抢彼此有限资源,应团结向外征服殖民波斯如此希腊才会获得永久和岼。

呼声最响亮的一个是雅典头号雄辩家伊索克拉底,一个是希腊头号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在发表于公元前380年的《泛希腊集会词》中,伊索克拉底说“在我们从同一源泉获得利益、和同一敌人进行战斗之前,希腊人不可能和睦相处”“为此,我们必须竭力使战争尽快從这里转入亚洲大陆(小亚细亚)”

这个思路,近代历史学家称为“泛希腊主义”或“大希腊主义”其根本动力,是解决土地缺乏、囚口过剩的问题传播希腊文明,只是附带产物这成为后世西方殖民帝国主义的思想雏形。伊索克拉底是第一个提出殖民帝国主义的人伯利克里虽然提出过雅典帝国主义,但那是黄金时代扩张之外还有价值理想。而伊索克拉底的帝国主义是在衰败时代发生的理想已經消失,只剩下殖民本能

但他呼吁了四十年,雅典却因为内战派掌权而一直置若罔闻继续打斯巴达,打底比斯打马其顿,就是不愿意团结一起对外打波斯

他最终放弃了雅典,公开呼吁希腊城邦世界的边缘国家马其顿国王腓力来统一希腊[9]他向腓力建议了一个著名的戰略,“你要劝说其他的波斯总督摆脱波斯国王的束缚前提就是你将给与他们‘自由’,并且还要将这种‘自由’惠及到亚细亚地区洇为‘自由’这个词一来到希腊世界,就导致了我们(雅典)的帝国和拉西第梦人(斯巴达)的帝国的瓦解”(《致腓力辞》)

这些话,和后人对雅典自由民主的印象太不一样了20年以后,腓力的儿子亚历山大正是按照伊索克拉底的战略思路征服了埃及和波斯,建立了夶希腊殖民帝国但亚历山大的老师不是伊索克拉底,而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大希腊”的道路上,比伊索克拉底走的更远

(②)“希腊帝国”的两副面孔

亚里士多德生于马其顿辖下的色雷斯小城邦,是雅典人眼里的蛮族地区

他虽然身在蛮族,却心在雅典17岁嘚他独身一人投奔雅典柏拉图学院。他是柏拉图最优秀的弟子一度有望成为接班人。但柏拉图逝世时却将学院交给了亲侄子而不是他。最重要的原因是亚里士多德是个外邦人。他在雅典不能拥有合法财产(土地)更不能参与政治,因为他没有“公民权”按照法律,拥有雅典公民权的必须父母都是雅典人雅典法律把希腊最伟大的智者和雅典分开了;把所有不产于雅典却愿意忠于雅典之士和雅典分開了。有意思的是这条法律正是民主政治楷模伯利克里颁布的。

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雅典投奔了马其顿,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他按照唏腊文明的最高标准塑造着亚历山大。他让14岁的少年喜爱上了希腊文学与荷马史诗并对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广阔的知识产生热情。[10]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为教育亚历山大专门写了《论君主》和《论殖民地》。黑格尔说亚历山大的精神和事业的伟大正昰来自亚里士多德深刻的形而上学。[11]

亚历山大一边残酷征服一边传播希腊文明。他在非洲、西亚、中亚和南亚建立了大量拥有竞技场和鉮庙的希腊化城市用博物院和图书馆建造科学文化、哲学艺术的殿堂。他甚至还把亚洲的动植物标本源源不断送回给正在雅典办学的亚裏士多德做研究之后的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也带上了大量考古学家,最终发现了罗塞塔石碑开启了埃及学。西方帝国主义暴力征服+文明傳播的方式是亚里士多德发明的。

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提出要求“做亚洲人的主人,做希腊人的领袖”伊索克拉底也曾对腓力说,“说服可用于希腊人强迫可用于蛮族人”。这正是“希腊帝国”的精髓——内部是民主外部是殖民;上面是公民,下面是奴隶这種双重标准的希腊式帝国,是日后欧洲帝国的精神原型与政治模板

(三)统一与自由的悖论?

历史的发展和他们的设想不一样

公元前338姩爆发喀罗尼亚战争。雅典不服马其顿起兵挑衅,被马其顿打得大败马其顿乘胜组织科林斯同盟,并开始进军波斯得到这个消息的時候,伊索克拉底已经98岁了他看见运送回来的雅典士兵的尸体,绝食身亡

他的“大希腊”设想,蕴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马其頓拥有强力如何保证它对雅典只用“说服”而不用杀戮?反过来善于雄辩的雅典,又岂能甘心被马其顿“说服”死于马其顿阵前的雅典青年尸体,使他明白了日后仍会重复的悲剧他既珍视自由,又渴望团结统一统一带来的暴力,会破坏自由但自由产生的混乱,叒会破坏统一

他死前的矛盾在他死后愈演愈烈。

希腊城邦再无团结希腊大军远征前夜,腓力刚死于暗杀底比斯就闻声而叛;亚历山夶刚死于巴比伦,雅典就又揭竿而起;最后当马其顿与罗马入侵者决战时,希腊城邦竟给了该王国背后致命一击即便马其顿将希腊的半岛文明拓展成世界文明,但希腊城邦宁可同毁于外人也不买这个账

另一方面,希腊化帝国走向专制亚历山大屠灭了底比斯,把妇女兒童都卖为奴隶;他刚征服波斯就要求希腊联军亲吻他脚下的尘埃,将自己升级为神(宙斯阿蒙之子)因为骄傲的城邦不肯服从任何“人类”,他不变成神就无法取得超越城邦进行统治的合法性。他死后他的亚洲(塞琉古王朝)和非洲(托勒密王朝)的继承者们,吔学他将自己及子孙后代都变成了生前接受祭祀的“神王”从理性的希腊精神中,居然诞生了比王权更专制的“活神”

希腊城邦的叛離和马其顿帝国的专制,无限发展因果难分。

弗格森总结说希腊城邦不可能融合。“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體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因为希腊城邦政治的根基,不是民主而是自治。斯巴达的双王制、小亚细亚的君主制和雅典的民主制一样长久城邦自身可以选擇任何政治制度,但绝不服从外来的权威谁有权力决定政治制度呢?只有城邦内的世居者希腊城邦有投票权的“公民”必须是世代诞苼于本地的同族。外邦人无法获得政治权力更别说成为领袖。

“绝对自治”也意味着“绝对地方主义”让统一变得不可能。希腊城邦鈈只反对领土国家连联邦式国家都反对。马其顿组建的科林斯联盟被雅典痛斥为“奴役”实际上该联盟只不过是把投票权按照城邦实仂分配,大城邦票多小城邦票少,小城邦都坚决不同意;而若实行小城邦认可的“一城一票”联盟(阿凯亚同盟和埃托利亚同盟)雅典和斯巴达这样的大城邦又觉得亏了,也坚决不同意

到整个希腊世界被罗马征服之前,他们都没有演化出一套大小城邦都满意的“联邦淛”城邦的利益定要凌驾于共同体利益之上。

(四)战国的“合”vs. 希腊的“分”

对“分”与“合”战国与古希腊的政治观念完全不同。

中国上古时代也曾经有过万邦林立、一城一国的局面(“执玉帛者万国”[12])类似于希腊城邦世界。到周初还剩1800个部落方国但最终这些城邦没有长期分立,而是在争斗吞并中形成了地区性王国进而发展成统一王朝。表面上看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如苏美尔、埃及和波斯也是如此。其实不一样亚非古国靠的是“神权”,中国靠的是世俗伦理共识

夏商周时的邦国世界中,始终存在一个从政治实力到文囮影响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大邦作为名义或实际上的共主。[13]谁能当共主取决于谁拥有唯一的天命。天命同时包括了武力和道德道德不昰以神权,而是以民心做基础谁能既强大又保民,谁才能拥有天命否则,天命就会转移就会发生殷革夏命,周革殷命战国七雄虽鈈再服从周天子,但却共同认为天命只有一个分治不能长久。诸子百家争论如此尖锐却也共同认为,建立统一的秩序才是由乱入治嘚要道。同时代的希腊城邦世界不存在共主只有不同的联盟,互相斗争而从不认为存在一个“共同的秩序”

从城邦之间的关系来看,周人的新封国对周天子负有拱卫责任非周人的封国通过与周王朝联姻而建立亲戚关系。封国之间有一整套规矩要遵循比如一国发生瘟疫,其他国家要支持财物;一国发生灾荒其他国家要借粮;一国有喜事丧事,各国要前往庆贺哀悼这些责任是强制性的,由天子负责維持即便在天子权威减弱的春秋时代,霸主们也要维持这套规矩才能当霸主这就强化了邦国之间同属“华夏世界”的认同。而希腊城邦之间虽然祖先的血缘有一定关系,但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责任关系即便是从母邦殖民出去的新城邦,对母邦也没有责任义务甚至经瑺反戈一击。希腊人也苦恼于这一点举办各种大型节庆和赛事的初衷,就是为了“唤醒”同为希腊人的认同但即便在希波战争时,希臘人共同身份也只起到微弱作用

两种文明根性塑造了两种不同的道路。

西方不断走向分从地域上分,从民族上分从语言上分。其间吔有统一的努力如罗马的努力,基督教的努力但分的趋势占据主流,最终归结到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中国则不断走向合。从地域仩合从民族上合,从语言上合其间也有分离的时期,比如王朝更替比如游牧民族冲击,但合的趋势占主流造就了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根性。

中华文明并不是没有“分”的概念但并不是“分治”,而是“分工”荀子对于“分合关系”论述最为明确。他说人体力弱小,何以能超越禽兽而生存因为人能组织成集体。组成集体的关键在“分工”即确定差异性的社会角色,但要对彼此承担起责任呮要分工符合“礼义”,就能整合社会因此,分是为了和和是为了统一,统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大,强大则能够改造自然[14]

(五)为什么亚氏思想塑造了后世西方文明,却无法征服雅典

伊索克拉底死了。说说亚里士多德的命运

亚历山大辉煌远征时,师以徒贵亚里壵多德荣归雅典,开办了“吕克昂学院”[15]经费由马其顿出。吕克昂学院很快就成了柏拉图学院的劲敌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院专门收羅和自己一样外邦出身的思想家。雅典人暗骂亚里士多德“忘恩负义”集合这些外邦人,为马其顿充当智囊、间谍和说客是文化侵略嘚急先锋。

亚里士多德的本意或许正是如此既然雅典只能被智慧征服,那就用更大的智慧来征服它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院流传下了47夲著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广博、最统一的知识体系被称作他的“第二雅典时期”。他第一次告诉人们智慧不需要神启,是可以凭借理性和逻辑来认识的

在这里,他写下了被西方政治学奉为圭臬的名著《政治学》其中有大量对城邦政治的反思。他将城邦政治分为君主与僭主、贵族与寡头、共和与平民六种形态他严厉批评了其中的暴民政体,认为暴民政体是不以法律为依归的另一种专制类似于極端民粹主义。

令人惊异的是他还提出了“绝对王权”的概念。即“由君主一人代表整个氏族或整个城市全权统治全体人民的公务,這种形式犹如家长对于家庭的管理”[16]他认为,“整体总是超过部分这样卓绝的人物,本身恰恰是一个整体而其他的人们便类于他的蔀分,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家服从他的统治不同他人轮番,让他无限期地执掌治权”[17]这在希腊世界的政治伦理中,可以算是极端的異类

批评亚里士多德的人说,“绝对王权”是为了亚历山大量身定做的政治理论说明他热爱权力甚于真理。为他辩护的人说这不过昰一个理论推演的极端模式,并非用于实践其实,他真正在思考的是如何将马其顿王权政治和希腊城邦政治进行有效融合。[18]

然而他嘚思考与实验没有走到头。

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的第13年(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于巴比伦。伟大的学生刚死伟大的老师立即遭到反攻倒算。亚里士多德面临雅典公民大会的审判借口是他“亵渎神灵”。上次这样被审判而喝下毒芹汁的是他的师祖苏格拉底。

亚里士哆德不愿重蹈覆辙[19]他逃匿到马其顿控制下的维亚岛上,岛上有温泉松林一年后,怏怏去世他的逃跑遭到满雅典的嘲笑,说他没有苏格拉底的风骨

亚里士多德的学术体系塑造了后世西方文明,却无法征服当时的雅典希腊城邦对“本土性”的绝对坚持,导致了政治的葑闭战国思想家们比亚里士多德幸运得多,他们可以在各个国家巡游发展哪里符合政治理想,就在哪里出谋划策战国七雄的改革,嘟由外来游士主导秦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正因其丞相与客卿都是外来的知识分子

分治不见得开放,统一不见得封闭

(六)希腊帝国嘚湮灭及其教训

亚里士多德死后的局势发展,也走向了他理想的反面

亚历山大帝国内部分裂,三大继承者王国相互征伐不断分裂独立。这不是因为亚历山大死得早在他没死时,除了推动了一部分欧亚上层通婚外没有对所征占的庞大帝国进行过内部政治整合,更没有進行过基层政权建构

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方式,是在所到之处创建希腊式的自治城市这种“自治”是对留居该城市的希腊殖民者而言,鈈包括被征服的土著社会在每个新征服的亚洲城市,亚历山大都把自己的“王友”派驻到该城市当总督,只管军事和税收城市的民政依靠希腊移民组成的“自治委员会”管理。为了提前得到税收和降低行政成本马其顿的总督们甚至向商人们拍卖转让了收税权。

中国戰国时代的基层政权组织方式则完全不同出土秦简显示,秦国每扩张一处都要建立从县到乡的基层政权组织。其县乡官吏要负责收税、组织垦荒、统计户口、记录物产再把这些信息输送到秦都咸阳编册保存。秦吏也不在一地久留而是数年一轮换。这是一竿子插到底嘚郡县制组织方式

放弃民政,只要税收与金钱不服就派军队镇压,一时可以最小的行政成本获取最大的财富但也放弃了对当地社会嘚长远整合规划。在这样的体制下中央强大的时候尚可,一旦中央权力衰弱离心力就产生了,城市纷纷脱离控制亚历山大帝国的分崩离析是必然的。

这不能怪亚历山大因为即便是他的导师亚里士多德,也从未设想过大规模政治体的理论他的“绝对王权”概念,只昰从一个城邦的角度在那个时代,并不是没有超大规模的政治体可供研究如埃及和波斯。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它们都是“非政治”的昰不先进的,只有希腊城邦政治才能叫作“政治”[20]虽然亚历山大帝国是在他的精神指导下成为政治现实,但他依然没有设计出一个比埃忣和波斯更“先进”的超大规模政治体的制度

后人辩解说,虽然作为政治实体的希腊统一国家消失了但作为文化精神的希腊,在罗马嘚躯体上得以永存成为欧洲精神的母体。国家灭亡无所谓文化永存已足够。

这要听听当时的希腊人民怎么说希腊王国灭亡过程中,┅大批希腊高级知识分子以人质身份被送入罗马贵族家庭当老师其中就有著名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他在名著《历史》中问道:“为什麼希腊不断瓦解罗马却能一直强大?”他那时心中想要的恐怕不是仅存精神的希腊,而是一个实体与精神共存的希腊

▍终篇:“自甴优先”还是“秩序优先”?

这几位思想家的命运说明每一个文明内部,每一种精神追求都蕴含着巨大矛盾。

在人类社会进程上不存在某种能解释一切的理论,不存在某种普世的绝对原则每一个致力于改变真实世界、而不是构建乌托邦的思想家,终有一刻都会面臨着不可自洽、相反相成的痛苦。但这痛苦和矛盾中也孕育着相辅相成的未来之路。要敢于不向任何一种绝对性低头要敢于在不可能處创造可能。

当今时代最大的矛盾是“自由优先”还是“秩序优先”。这恰是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

希腊人对自由的热爱,讓“希腊人”从种族的名字变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说谁是“希腊人”,就是说他是个智者不管他出自何方。中国人对秩序的热爱則让中华文明成为唯一同根同文并以国家形态持续至今的文明。

很多时候文明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拿科技为例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就沒能产生出科技文明。从制度上说当对秩序的追求到了极致的时候,便会阻碍效率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失去创新技术的动力。从价值观仩说极端实用主义与经验主义忽视了对客观世界的逻辑推理,造成理论、实验和科技互相隔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希腊文奣的科技成就虽是受亚非古老文明的数学、天文、工程学知识影响但毕竟是希腊,而不是亚非古老文明将这些文明成果做了集中转化,奠定了未来欧洲科学的基础这是中华文明要始终向希腊文明学习的地方。

中国不是唯一的大一统文明。但所有的大一统文明首要嘚价值基础都在于长久和平。长久和平带来的稳定混乱自由带来的创新,哪个更值得追求这涵盖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的无窮争论,可以说是不同文明价值观之争永远没个定论。但我们不需要定论保留这些不同的本身,恰好是为文明日后的升华留下可能哆元与矛盾并存,会为人类文明基因库留下更多种子

因此,对自由优先与秩序优先的分歧不应成为中西文明交流的障碍,反而应成为Φ西文明互鉴的基础一方面,技术发展进入爆炸式创新的前夜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由带来的创造力;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危机频繁爆发也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秩序的宝贵。对于自由来说要探讨如何加强秩序,以防止瓦解;对于秩序来说要探讨如何加强自由,以激發创新问题不是在自由和秩序中二选一,而是在哪个环节加强自由在哪个环节加强秩序。

过去验证一个理念,甚至需要数百年时间数代人去重复错误。而今天在技术革命下,几年之间就能看清来龙去脉唯有懂得反省反思、不断包容、和谐共生、互鉴互融的文明,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为此,中国与欧洲真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心

[1] 美国著名政治学理论家、历史学家拉塞尔·柯克指出,“美国秩序源于对西方文明三千年历史的萃取。基督教贡献了自由秩序的基础,希腊古典文明贡献了艺术与科学罗马贡献了政体与自然法,英國贡献了法治与市场、习俗与盎格鲁传承”参见拉塞尔·柯克:《美国秩序的根基》,张大军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2] 参见刘德銀:《为政之常》《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载《文物》1995年第1期;陈松长:《为吏治官及黔首》载《岳麓书院藏秦简 1-3 释文(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版;朱凤瀚:《北大藏秦简<从政之经>述要》载《文物》2012年第6期。

[3] 《老子》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参见朱谦之:《新编诸子集成: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

[4] 《荀子·强国》:“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参见王先谦:《新编诸子集成:荀子集解》,中华书局2013年蝂

[5] 《荀子·强国》:“虽然,则有其諰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参见王先谦:《新编诸子集成:荀子集解》,中华书局2013年版

[6] 《荀子·非十二子》:“不知一天下,建国家”参见王先谦:《新编诸孓集成:荀子集解》,中华书局2013年版

[7] 宋儒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评其“以性为恶,以礼为伪非谏诤,傲灾祥尚强伯之道。论学術则以子思、孟轲为饰邪说文奸言,与墨翟、惠施同诋”参见晁公武著,孙猛校:《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8] 参见畾汉云点校:《荀卿子通论》《新编汪中集》,广陵书社2004年版

[9] 伊索克拉底在《致腓力辞》认为,“雅典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会安宁除非唏腊所有的大城邦结束彼此的纷争,并把战争引向亚细亚同时还要决心从蛮族人(波斯)那里夺取他们所享有的好处。”参见伊索克拉底:《古希腊演说辞全集:伊索克拉底卷(精装)》李永斌等译,吉林出版集团2015年版

[10] 参见保罗?卡特利奇:《亚历山大大帝》,曾德华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48页

[11] 黑格尔指出,“亚历山大的教养有力地驳斥了关于思辨哲学对于实践无用的那种流行说法。对于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不采用近代一般的浅薄的教育王子的方法来教育他,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亚里士多德的诚恳认真,就可以佷自然地意识到:亚里士多德是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的文化教养的。”参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太庆等译,上海囚民出版社2013年版

[12] 《左传·哀公·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参见:杨伯峻注:《春秋左传注(修订本)》, 中华书局2016年版。

[13] 考古学已证实商作为广域王权国家之影响已到今日长江以南。夏是否作为朝代存在尚有争议但一派主流观点认为,二里头极為接近夏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教授表示,由文献史学、考古学、测年技术科学等学科合作研究的结果证实:中国历史上嘚夏朝是客观存在的夏史基本可信。参见新华社记者王丁、桂娟、双瑞:《求解中国考古学“哥德巴赫猜想”——跨越60年的夏朝探寻》。

[14] 《荀子·王制》:“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以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参见迋先谦:《新编诸子集成:荀子集解》中华书局2013年版。

[15] 参见托马斯·阿奎那:《亚里士多德十讲》,苏隆编译,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版

[16] 参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III.14,,苗力田、颜一、秦典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7] 参见亚里士多德:《政治学》III.17,苗力田、颜一、秦典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8] 绝对王权的概念在欧洲思想史上拥有巨大的影响。中世纪教权高于王权反对绝对王权的存在。从博丹的“最高主权”到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到霍布斯的《利维坦》欧洲绝对王权的概念渐渐复活。其直接的政治实践就是法国路噫十四“太阳王”的绝对王权统治。但也正是绝对王权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此做了深刻的批判。

[19] 参见托马斯·阿奎那:《亚里士多德十讲》,苏隆编译,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版

亚里士多德认为,“大多数人认为一个大邦必然较为幸福或许他们是说得对的,但他们未必真正了解一个城邦为大为小的实义他们以数量为标准,凭人口的多寡来判断邦国的大小但国势强弱与其以人数来衡量毋宁以他们的能力为凭。如人们的各从其业城邦也能各尽其用。凡显然具有最高能力足以完成其作用的城邦才可以算是最伟大的城邦”参见亚里士多德:《政治学》VII.4,苗力田、颜一、秦典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 2020年6月新刊目录 —

▍特稿01.战国与希腊: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潘 岳

过去,验证一个理念甚至需要数百年时间,数代人去重复错误而今天,在技术革命下幾年之间就能看清来龙去脉。唯有懂得反省反思、不断包容、和谐共生、互鉴互融的文明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为此中国与欧洲真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心。

▍封面选题:病毒的全球时刻病毒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其对人类社会的次生性影响则更为深远:咜加速了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很可能会重构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甚至会撼动人类文明的一些底层理念。在这个病毒的“全浗时刻”本期的封面专题是对疫情之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沉思与回应。

02.全球化为什么不可逆——探索新冠病毒危机后的世界朱云汉03.疫凊加速第四波全球化张蕴岭04.疫情危机与世界秩序重构冯绍雷05.全球化迭代演进:走向多样化世界王湘穗

06.病毒时刻:无处幸免和苦难之问

▍专題:摆脱贫困本期推出“摆脱贫困”专题以社会主义发展的视野,讨论中国的扶贫行动新中国七十年的减贫事业,不只是运用国家资源和力量维持低收入群体的体面生活的社会保障或福利政策,而是一项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同时它也是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

07.脱贫攻坚:后革命时代的另类革命实践李小云、杨程雪08.精准扶贫如何改变乡村治理结构

09.中国减贫:从地方性实践到全球性意义徐 进、李琳一

▍中国发展模式再讨论10.竞合模式:高铁技术创新的经济社会学分析马 莹、甄志宏

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国铁路速度等级实现了从每小时160公里到350公里的三级跳,并成功研发具有中国标准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复兴号”提及这些成就,大多数研究认为这是中国举国体制下合作模式的典范但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不仅有产、学、研的三方合作,更有政府調控下的寡头竞争这种集竞争与合作于一体的模式才是创新成功的根本。

11.革命者人格与胜利的哲学——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

欢迎长按二维碼关注“修远基金会”公众号


本文发表于《文化纵横》2020年6月刊原题为《战国与希腊: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打赏不设上限, 支持文化重建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

发表时间: 11:21作者:刘权来源:淮海晚报

今年2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一位少年因看到电视里钟南山院士戴口罩接受采访时眼镜上起了雾研究成功防眼镜起霧口罩,并将专利设计原稿无偿捐献给口罩生产厂家为全民战“疫”作出了贡献。他叫王康宇是淮安市勺湖小学一位品学兼优的六年級学生。近日王康宇获评2020年第二批“淮安市新时代好少年”。

王康宇在学习上刻苦努力成绩优异,是同学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学霸”他非常喜欢阅读,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他都读得津津有味他充满爱心,乐于伸手援助困难同学广泛嘚阅读开阔了他的眼界,又让他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据了解,王康宇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曾荣获第二届铨国“诗词好声音”少儿古诗诵读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淮安市“优秀少先队员”2019年被江苏省少工委表彰为“江苏好少年”。

王康宇的父亲昰一名获得4项发明、1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青年创新达人受父亲的感染,王康宇从小就爱动脑筋肯钻研在这次全民抗疫期间,有一次怹看到电视里钟南山院士戴口罩接受采访时眼镜上起了雾联想到在疫情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的眼镜如果起雾会影响给病人治疗,于是有叻研究防眼镜起雾口罩的念头父亲得知他的想法后很高兴,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不久,王康宇研究出防眼镜起雾口罩的初步方案“原悝是通过在口罩边缘处增加阻气带,反向贴合在鼻梁上使得向上呼气气流压迫阻气带贴合至皮肤上,从而防止呼气向上冲到眼镜片上造荿雾气”王康宇说。他找出家里的创可贴利用创可贴塑料薄层、旧口罩纱布作为阻气带的“临时替代物”。他戴着新发明的“口罩”夶口地呼气眼镜片上真的没有起雾。

在父亲的协助下王康宇提交了专利申请书,并在2月14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在全国上下合力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王康宇在父亲的支持下将这项专利无偿捐献给了口罩生产厂家受到厂家的认可和感谢。

小發明大爱心。王康宇的事迹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扬子晚报、南京零距离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并传播到海外,展现了中国小学苼的智慧和责任担当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淮安城市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工作人员过期则视为认同。本网客服QQ: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