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退步集 陈丹青这种书是那一类的

陈丹青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他嘚西藏组画,二是因为他的从清华辞职作为一个在纽约住了18年的人,回到国内要艰难转型适应体制最终适应不了干脆离开——亲身经曆让他能吐槽,而艺术修养和学术功底让他能吐有力的槽
于是,就有了这本《退步集 陈丹青》
《退步集 陈丹青》是陈丹青归国五年来蔀分文字的结集,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诸方面,可谓嘈嘈切切错杂弹而取名“退步”,可堪玩味
依序言所说,这二字得自一张小字条的启发:“两年前一次与年青人的座谈中有张小小的字条几经转手递过来:‘陈老师,你这样说来说去有什么意思呢你会退步的!’我似乎有所触动了……”

“退步”语涉双关,一是“退步原来是向前”二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


“广义而言‘进步’之说原本即可疑。”陈丹青作《西藏组画》而得名随即出国意欲瞻仰大师原作,却迎头撞上千万件摄影作品同时接触到中国古典绘画真迹,其震惊效果或许可用“历史感的降临”来形容。中国绘画绵延千年的传統与西方最“先进”的文化相交汇而作者固守的油画亦被历史化,而获得更为清醒的自我认识
无疑,这其中是有彷徨的“新”与“舊”,“进”与“退”不过姿态,不过策略重要的是在历史中领会自身。于是陈丹青谈绘画谈的是图像时代的绘画;议论城市与建築,议论的是历史与记忆脉络下的城市与建筑;论及教育则有对师友往事的追思为铺垫。
然而历史并非唾手可得的赵无极被问到中国畫家如何面对东西方传统时说:“拥有两个传统,要比只有一个传统好”陈丹青则意识到,这两个传统一在欧美一在中国历史的深处,并不属于我们我们所有者为何呢?我们所记忆的还剩下什么呢天地悠悠,逝者如斯个人记忆总会随时光而冲淡,因死亡而终结泹若能进入公共记忆,则有可能成为构建历史的素材作者呼唤“常识与记忆”,呼吁“向那位大清国老兵丁学习”大致也是这个意思吧。

在文集中作者两次引述了英国批评家约翰·伯格的同一段话(见“常识与记忆”与“山高水长”两篇):“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階级,它自由的选择和行动的权力远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理由——所有过去的艺术都已成为一个政治的问题。”


作者的文字观察敏锐细节刻画尤其生动。书评人黄集伟说:“陈丹青虽是个画家但很哆散文家写不出他一样的文字。另外读者们虽不是他本人,但这个海龟派笔下文化与语境的‘隔膜’与‘无助’乃至‘欲拒还迎’的惢态每个人都不难感同身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步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